范文一:黄河的资料概述与简介
《黄河,我的母亲河》资料概述与简介
词语俗语谚语: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 鲤鱼跳龙门 、跳进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见棺材泪不流
传说、故事:夸父追日、大禹治水
你知道那些关于黄河的歌曲或诗句?
有关黄河的歌曲 《保卫黄河》、《黄河颂》、 《龙的传人》、《我的中国心》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描写黄河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
李白诗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看黄河知识、颂黄河诗歌、唱黄河歌曲,相信你对黄河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情。请拿起笔,写出你对黄河的颂歌。
远古时期的黄土高原并不是眼前这副景象。温和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给万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到处是森林、莽原和湖泊;在茫茫的原野上,野马奔驰,羚羊咩叫,鸵鸟漫步,鼢鼠觅食,古象成群 黄河面临枯水 黄河污染严重
黄河忧思录
1、泛滥之灾 黄河中游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黄河中游由于暴雨集中、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使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成为驰名世界的多泥沙河流。黄河下游地处平原,黄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到达下游后,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10余米的“悬河”。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决、善淤的危害,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溢1590次,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2、干旱之灾 长期以来,黄河存在着洪水威胁、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等严重问题。近年来,又出现了缺水断流加剧和水污染严重等新问题。黄河断流已不是个简单的水文现象,而是流
域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的综合反映,是人类需求与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反映。 黄河断流始自1972年山东省利津,后来日趋严重。1972~1998年的27年间,下游有21次断流,特别是90年代,年年断流,且首次断流的时间提前、断流时间和距离不断延长。断流严重的1997年,山东利津站全年断流13次、累计226天,330天无黄河水入海,断流起点已上延到开封柳园口附近,全长704公里,占黄河下游河道长度的90%。不仅如此,黄河中游各主要支流也相继出现断流。黄河源头1997年开始出现断流,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1999年春也出现了首次断流,完全暴露的河段达8公里。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黄河水质的一个“晴雨表”。今年5月下旬,当记者站在乌梁素海边时,看到的是呈现酱黑色的水体。由于工业废水,以及农药、化肥含量很高的农业退水注入湖区,使水域的富营养化加剧,水草、芦苇疯长,湖区明水面萎缩。 今年年初,由于乌梁素海一次较集中的排放,造成黄河包头段严重污染,挥发酚、氨氮等超标几倍到几十倍。包头市120多万市民只能硬着头皮饮“苦水”。
3、污染之灾 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及危害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多了一倍,达到44亿立方米。黄河上游的绝大部分支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了“排污河”。 工业污染多年来一直是黄河水污染的“祸首”。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林立,产生出了大量污染物。生活污水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污染”目前也呈现加重趋势。同时,沿黄一些城市生活垃圾加剧了污染。 据甘肃省环保局统计,黄河甘肃段年排放废水2.37亿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已达到了1.41亿吨,占到废水排放总量的59.5%。这一问题在沿黄城市普遍存在。 断流造成的危害 黄河断流使沿黄地区水资源出现供需失衡,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对沿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增加了下游防洪的隐患。 给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黄河下游1972~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经济损失累计约268亿元,年均损失逾11亿元。90年代,由于断流日趋严重,年均损失已达36亿元。农田受旱面积累计470万公顷,减产粮食98.6亿公斤。黄河断流,也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山东东营、滨州、德州等城市经常由于供水不足,采取限时限量供水 对沿河特别是河口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岸侵蚀后退。二是地下水环境恶化。由于地表淡水补给减少和地下淡水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水入侵,水质恶化。三是地表水环境容量减少,污染加重。由于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地表水减少,使主要河流的污染物浓度不但超过了渔业用水水质标准,而且在一些支流的中下游河段已达到或超过鱼类致死浓度,许多河段鱼类基本绝迹。四是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沙化,使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五是河口地区及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种群和遗传多样性丧失。断流使三角洲湿地水环境失衡,严重威胁湿地保护区数千种水生生物、上百种野生植物、180多种鸟类的生存和繁衍,造成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结构趋向简单。断流使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繁衍,十多种鱼类不能洄游等。 河道萎缩,改变了河道冲刷模式泥沙淤积使河道萎缩,河床抬高,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决口和改道的风险,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在青海省境内流长约300公里,流域集中了青海省60%以上的人口和大部分的工、农业生产。然而,由于近年来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加大,湟水河的水质污染急剧恶化。2002年,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东庄村的近百亩小麦,灌溉了污染的湟水后被活活烧死。正在田头浇地的东庄村村民王成发告诉记者:“现在引湟水浇地,先要看河道里的水,水多了才敢浇,水少了灌进地里,苗子准烧死。” 在甘肃省靖远县靡滩乡,村民们长期饮用的是经过简单沉淀的黄河水。村民们说,锅里经常有白色的沉淀物,饮过水后常拉肚子,洗过脸后皮肤皲裂起皮 形成的原因 水文上看,黄河断流属于水量季节性变化。但实质上,断流是人类对水资源用量超过其自然限度,是人类需求
与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 用水量剧增是黄河断流的根本原因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特别是90年代以来,降雨、径流偏少,人均和亩均水量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干旱是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 黄河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用水量剧增。黄河水有90%用于农业灌溉,引黄灌溉面积由建国初期的80万公顷增加到1994年的731万公顷。全流域用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的用水量逐年增加:1949年为74亿立方米,50年代为124亿立方米,90年代增加到296亿立方米。目前黄河径流的开发利用率已超出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50%,超过国内其他江河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利用水平。可见,用水量剧增是黄河断流的根本原因。 源头和上中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青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产流区和水源涵养区,境内流域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19.6%,径流量却占黄河总径流量的近1/2。植被破坏导致草地沙化和水源涵养功能下降。 缺乏统一管理,水利用率低黄河干流骨干工程和大型灌区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和地区,尚未健全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很难做到全河统筹,上、中、下游兼顾。经营管理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是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另外,全流域工业废水处理率不到21%,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 1、你最想对黄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此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你为黄河最愿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此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请你为改造黄河献一计。 此题答案不求一律。 应采取的措施 缓解黄河断流的基本对策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a.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实行全河道水量统一调度。 b.坚持节水方针,发展节水型农业,建立节水型产业; c.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d.加快南水北调进程。 防治污染问题的宣传 主动节约用水——即使您很有钱,即使水多贵您也买得起,要知道,有一天,水也会让您有再多钱也买不到的;主动减少污水排放;主动制止一切可能危及黄河母亲的行为;主动关、停、并、转治污无望的企业;主动宣传保护母亲河…… —滔滔黄河水 ,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情 —拯救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责任 请你为保护母亲河设计 一则公益广告,创作宣传标语 黄河从远古走来,它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给中华文化带来勇于进取的民族精神。这节活动课,我们感受了黄河的风采,探究了黄河的内涵,了解了黄河的忧患,心中一定感慨万千。让我们以“我心中的黄河”为话题,把自己的感慨串成一篇文字,表达出我们对母亲河的情感。
课后作业: 中心话题:面对黄河的过去和现在,展望黄河的未来,写一段文字可以抒情和描写,也可以记叙和议论。
话题是:“我心中的黄河”,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或请以《母亲河,不再哭泣》为题写一篇文章 综合性学习 邮票上的黄河——波涛汹涌 黄河概况 朋友,你可曾注意,在五十元人民幣背面,是一幅氣勢磅礡的大河瀑布圖,此乃位於山西與陝西之間的被譽為中華民族搖籃之魂的黃河壺口瀑布。滾滾黃水,九曲回蕩,一路奔湧,在晉陝峽谷驟然受束,水面由浩瀚的400米,乍縮為寬50米、落差30米的夾岸深溝,疾流直下,濤走雲飛,勢如巨壺,倒懸傾注,詩曰:“黃河萬裡出昆侖,奔騰咆哮入壺口”。
你知道黄河是我国第几大河?从哪发源,经几个省市最终流入哪吗? 自然黄河
1、黄河流入哪个海?请选择: A、黄海 B、渤海 C、南海 D、东海
2、黄河全长多少千米?流经哪几个省? 答: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
3、黄河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答:渭河、汾河、泾河、清水川、洪水河、 步青河、湟水河、洮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最终流入渤海。 青海巴彦克拉山 黄河的盛名是由何得来的? 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 黄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一条河。当黄河就在眼前时,所有中国人都会激动。黄河的水是如此之浑,仿佛是一片浓厚的
汪洋般的黄色泥浆在流淌。黄河的河面是如此的宽阔,放眼向河对岸望去,竟是烟波浩淼,遥无边际。像极了一片“黄色的海”…… 黄河下游由于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又被叫做什么河? 悬河 黄河上游水流较清,水力资源丰富;中游经过黄土高原,水势湍急,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泥沙淤积,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历史上,黄河下游决口无数次,改道几十次。
近世以来,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使黄河平时逐渐干涸,失去了过去的磅礴,遇雨就成泛滥,成了人们的心头大患。曾经养育了中华民族的黄河之所以成了现在这样,完全是人为酿就的。可怜的母亲……
其实,黄河早期并非如此。那时黄河流域森林茂密、气候温润、土壤肥沃,很适宜农业生产。就是早在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新石器时代,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的人们逐渐融合,并定居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依靠黄河流域丰富的水资源,依靠黄河流域肥沃的土地,中华民族祖先生存发展并并壮大起来。黄河流域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 黄河文化 人们为什么称黄河为母亲河?“五千年的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这样说有什么依据? 黄河流域早期的人类遗址有哪些? 答:“蓝田猿人”“丁村人”“河套人”等旧石器时代遗址, 还有河南仰韶、西安半坡等新石器时代遗址。 黄河流域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址 ①细石器文化(距今10000——7000年)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 仰韶文化 河南渑池(7000——5000) ②新石器文化 龙山文化 山东章丘(5000——4100) 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4100——3700) 二里岗文化 郑州商城文化(3620) ③青铜器文化 殷墟文化 河南安阳(BC14——BC11) 岐山文化 陕西岐山 早期黄河流域的炎黄部落,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所以我们的华夏文化就是从黄帝文化发展来的。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 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 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每年中华民族都要在陕西桥山的黄帝陵祭祖,每年无数的人们都要去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寻根。 你知道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朝代有哪些吗? 答: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 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 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 秦朝定都于咸阳, 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汉定都于洛阳, 魏晋均定都于洛阳, 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 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 2、“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这句话是哪位伟人在 什么时候说的? 答:1948年3月解放军取得宜川大捷后,东渡黄河到华北去 时**在渡船上说的。
1、沿黄各省区著名的石窟有哪些? 答:有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龙门)、炳灵寺石窟(甘肃永靖石积山)、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县)、须弥山石窟(宁夏固原)和敦煌莫高窟(甘肃敦煌)等。其中云冈、龙门、麦积山、敦煌号称我国四大石窟。
3、请列举黄河上有名的水电站至少三个: 答: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等。
4、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三个来吗? 参考答案:牧野之战、崤山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等。 仰韶遗址 大汶口遗址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黄帝陵 西夏王陵 鹳雀楼 龙门石窟 你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词语 (成语,俗语,谚语) 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历史人物故事 龙门 看了这张图片,你想起了哪个民间故事? 鲤鱼跳龙门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
5、请列举关于黄河的成语并试做解释: 1)、中流砥柱 2)、河清海晏 3)河山带砺 4)泾渭分明
6、请讲述下列传说: 1
1)李自成一夜愁白头 2)黄河得名的由来 3)壶口瀑布的传说
7、请列举关于黄河的文学作品: A沁园春 雪 B河床 C雷锋颂 8、请列举出与黄河有关的名人至少三个: 答:大禹、郑国、王景、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等
范文二:黄河简介[资料]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编辑本段乐曲简介
词:光未然
曲: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当时,冼星海仅用了6天时间,就谱出了全曲。
编辑本段结构介绍
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等八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和国家弱小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黄河大合唱》为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编辑本段背后故事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且又最为人熟悉的作品。乐曲诞生于抗日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日子,那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武汉沦陷后的事,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带着抗敌演剧三队撤退,经过黄河,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翌年一月抵达延安,酝酿已久的诗情便爆发,写成黄河诗章,在农历大除夕作了朗诵演出,当时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深被光未然的朗诵感动,在一个小窑洞内,抱病连续写了六天;同年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四月十三日由邬析零指挥抗敌三队于陕北大礼堂公开首演,五月十一日再由冼星海指挥鲁迅演出队演出。
今日已贵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的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回忆当年在延安演出《黄河大合唱》,有这样一段很生动的描述:“在物质条件极缺乏的边区,要组成一个完备的乐队是谈不上的,当时有什么乐器都尽可能地用上,除了三、四把小提琴外,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六弦琴和打击乐器。没有谱架,就用木板搭起当谱架。没有低音乐器,就自己动手制作。你看那乐队的右角,立着一具新的“武器”,那是用汽油铁桶改造的低音胡琴,它发出了雄浑且带有金属共鸣的声音,歌唱黄河的宏伟气概;你再看在这具新式“武器”的侧面,又是一具新型“武器”,它是一个大号的搪瓷缸子,里面摆了十几二十把吃饭用的勺子。当“黄河船夫曲”的朗诵“那么你听吧~”一完,指挥者的手臂一挥,这具新式打击乐器就发出“哗啦哗啦”之声,与管弦、锣鼓齐鸣,配合着合唱队的“咳哟,划哟~……”,烘托出万马奔腾之势。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共分八个乐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海星作曲。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
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黄河大合唱》当年首演共分八段,但不知何故采用三弦伴奏,人声朗诵的第三段《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往往被略去不演。据说是因为战时难找能胜任该段朗诵的演员,便略去不演,久而久之却成为惯例。从创作技术来说,冼星海运用了西方的“康塔塔”形式和合唱和声写作技巧来创作《黄河》;从题材上来说,则将现实和人民的生活,作了艺术性的加工塑造,这使《黄河大合唱》成为一首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感的艺术品。九十年代的今日,跟半个世纪前《黄河》诞生的时代、生活背景虽已完全不同,但此作品对中华民族所起的精神激励却仍然存在,每次唱之听之,仍令人激动,其因在此。
或许在今日重温一下冼星海于一九四三年至四五年间,在苏联所写的“创作札记”中关于创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对欣赏这部作品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这首大合唱在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写,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写于陕北抗日根据地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时际演剧第三队来延,光未然同志把黄河歌词写好后即交我去谱,写成后由第三队邬析零指挥,四月十三日第一次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演出,其后鲁艺周年纪念晚会在五月十一日和十二日举行了两次表演,均得延安各界的好评。
以后延安遇到有大的晚会,如欢迎周副主席、朱总司令、邓宝珊将军、茅盾、沈志远和蒙古代表及国民政府的调查团、慰劳队、西北摄影团等,都是以《黄河大合唱》为中心。这曲是在鲁迅艺术学院一个小窑洞(鲁艺旧址)里写成的,为着第三队要离延,我就以五、六天的时间连总谱和合唱写成了。因为各地不论前线和后方都欢迎这个大合唱,所以我老早就有意思把它写成五线谱,用交响乐队伴奏合唱,比较简谱所写的更好些,但因为忙于教务和创作,一时未能执笔。但一九四一年春,我很顺利地把它完成了。这种配器法是欧美和各国都可采用,比较以前的简谱更国际化,但同时这个作品是民族形式和具有进步的技巧。
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声合唱,片段1)
2(《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片段2)
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一般略去不演)
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片段3)
5(《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片段4)
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片段5)
7(《保卫黄河》(轮唱,片段6)
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片段7)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历史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 著名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 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 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共分八个乐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海星作曲。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黄河大合唱》当年首演共分八段,但不知何故采用三弦伴奏,人声朗诵的第三段《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往往被略去不演。据说是因为战时难找能胜任该段朗诵的演员,便略去不演,久而久之却成为惯例。从创作技术来说,冼星海运用了西方的“康塔塔”形式和合唱和声写作技巧来创作《黄河》;从题材上来说,则将现实和人民的生活,作了艺术性的加工塑造,这使《黄河大合唱》成为一首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感的艺术品。九十年代的今日,跟半个世纪前《黄河》诞生的时代、生活背景虽已完全不同,但此作品对中华民族所起的精神激励却仍然存在,每次唱之听之,仍令人激动,其因在此。
或许在今日重温一下冼星海于一九四三年至四五年间,在苏联所写的“创作札记”中关于创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对欣赏这部作品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这首大合唱在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写,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写于陕北抗日根据地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时际演剧第三队来延,光未然同志把黄河歌词写好后即交我去谱,写成后由第三队邬析零指挥,四月十三日第一次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演出,其后鲁艺周年纪念晚会在五月十一日和十二日举行了两次表演,均得延安各界的好评。
范文三:黄河滩枣的简介
红枣,又叫大枣、木枣等,为我国特产之一。红枣,皮薄肉厚,甘甜适中,
营养丰富,为秋冬进补之佳品。
早在《诗经》中已有枣和棘(酸枣)之分的记载。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和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古农书中,都把枣树列为果木之首。
陕西省神木县的红枣大多分布在县城南部的黄河岸边,以万镇最为出名。 红枣可生吃,也可熟食,还可加工制成枣干、枣泥、枣脯、枣酱、醉枣、熏枣、焦枣、乌枣、蜜枣、枣罐头、枣茶、枣酒、枣醋、枣原汁饮料等,还能性以烹调,用它饨鸡、炖鸭、炖猪脚等,都别具风味又甘美滋补。
红枣的功效:
1、红枣具有排铅的功效: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对神经、心理发育的损害尤为严重。据报道,以枸杞、甘草、大枣、绿豆4种和降低药食同源的天然排铅食品组成的配方产品具有显著的排铅效果。最佳配比是绿豆粉:枸杞粉:大枣粉:甘草粉=8:6:25:7.5:2.5。
2、红枣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大枣中的活性成分具有镇静、安神和降血压的功效,是镇静安神常用的中草药。临床证明,饱受心神不宁、失眠多梦等症状折磨的患者服用红枣宜春浸提物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3、红枣具有护肤美容的作用:红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而维生素C常作为体内酶激活剂和物质还原剂参与激素合成活动,能促进肾上腺分泌的荷尔蒙激素与皮肤相结合,使皮肤抵抗力和弹性增加;
4、红枣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枣果所含有的Vc、芦丁、黄铜类化合物和不饱和脂肪酸等活性物质,它们均具有维持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管壁脆性增加、扩张冠状动脉和降低胆固醇等功能,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具有一定疗效,因而枣果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辅助治疗。
5、红枣具有抗氧化性及延缓衰老的作用:枣果中的Vc、Vp、黄铜类化合物是很强的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的功能。
6、红枣具有护肝养脾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红枣有“安中养脾”之功效,认为枣是脾之果。早具有保护肝的作用,可有效的减轻有毒、有害物质对肝脏的损伤。
7、枣果膳食纤维的功能:膳食纤维是指不能被人体内源消化酶消化吸收的可食用植物细胞、多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物质的总和,它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胶质、黏质寡糖、果胶等成分。膳食纤维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包括调整肠胃功能,促进大肠蠕动,防止便秘,改善肠道菌群;调节血糖、血脂;控制肥胖;清除汞、镉、砷等外源有害物质。
8、红枣具有抗癌作用:枣果含有丰富的三类化合物和环磷酸腺苷。三类化合物大都具有抑制癌细胞的功能,环磷酸腺苷虽不具有抑制癌细胞的功能,但却有调节细胞分裂的作用,两者协同作用,可以有效的抑制癌细胞的异常增生。
另外大枣味甘性温,食过多会助湿生痰蕴热,有湿热痰热者不宜食用,大便秘结、内热者不宜过多食用,黄疸、肿胀病人也不适宜食用。红枣味甘质腻,易雍塞气肌令人中满,故气滞中焦的人,不宜大量食枣。鲜枣过多食入易引起腹泻,并且红枣不宜与葱、鱼、鳖、蟹等同食。
范文四:[资料]黄河河口及黄河三角洲情况简介
目录
1、黄河河口及黄河三角洲情况简介1
2、黄河河口治理情况及建议4
1、黄河河口及黄河三角洲情况简介 近代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渤海后形成的,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南岸,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江河三角洲之一。
河口地区北靠京津塘,南连山东半岛,是环渤海经济区和黄河经济带的结合部,也是海陆连接东北和中原两大经济区的重要通道。这里地理位置优越,石油、土地、海洋等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独特,开发潜力巨大,其中石油、天然气、卤水,已探明储量居全国海岸带之首。区内的胜利油田是我国第二大油田。区内还有属于国家级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现有各种野生动植物19212种,保护区内湿地总面积为3500km,三角洲湿地分为河间湿地和滨海新生湿地,其中,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以珍稀鸟类为主体,是中国鸟类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也是一些候鸟迁徙途中的驿站和繁殖地,1996年被列入东亚至澳洲涉禽保护网,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环境效益。
现在的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以垦利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尔河口,2南至支脉沟口,面积约6000多km的扇形地区。其范围为东经118?10′,119?15′,北纬37?15′,38?10′,属陆相弱潮强烈堆积性河口。近五十年来为保护河口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尾闾河段改道顶点下移至渔洼附近,摆动改道2范围也缩小到北起车子沟,南至宋春荣沟,面积2400多km的扇形地区。
由于黄河每年挟带大量泥沙输往河口,致使河口长期处于自然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频繁变化状态。自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以来,黄河入海尾闾流路共发生了九次大的变迁,其中1889年至1953年改道六次,顶点在宁海附近;1953年以后改道三次,顶点在渔洼附近。黄河三角洲的演变大体经历了黄河改道入渤海以后的初期阶段(1855,1889年)、宁海以下尾闾河道自然变迁阶段(l889,1949年)以及有计划的人工改道阶段(1949年至今)。三次人工改道,分别是1953年7月改走神仙沟流路、1964年1月改走钓口河流路、1976年5月改走清水沟流路。1996年汛前,为了充分利用泥沙填海造陆,实现海上石油变陆地开采,又实施了清8改汊工程。
黄河河口三角洲的演变是黄河特殊的水沙条件和渤海特殊的海洋动力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国内外其它大江大河的河口相比,黄河河口具有特殊的复杂性:(1) 黄河入海流路是不断变迁的。黄河入海流路呈现出不断变迁的特点,是由黄河的水沙条件和河口海洋动力条件所决定的。黄河每年有巨量的泥沙进入河口,而渤海海洋动力相对较弱,不能将进入口门的泥沙输送到外海,绝大部分泥沙沉积在河口及浅海水域,河口海岸不断地淤积延伸,意味着河口基准面相对升高,使尾闾河段河床和水位相应升高。淤积升高的过程不断加大尾闾河段自然悬河的程度。当淤积和悬河状态达到一定程度时,在来水来沙和潮汐的影响下,尾闾河段将发生改变入海口门部位的出汊摆动。当口门附近淤积延伸又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汊点将上移,摆动范围加大,若任其自然演变,出汊点将最终发展到三角洲扇面轴点附近,入海流路在三角洲轴点附近发生改道。近代黄河三角洲的演变呈现淤积延伸、摆动改道循环演变的基本规律,就充分说明黄河入海流路是不断变迁的。(2) 黄河河口是强烈堆积性河口。与国内其它江河的河口不同的是,黄河来沙多,潮汐弱,进入河口的泥沙大部分在口门淤积,使河口不断延伸,2陆地面积不断增加。1855年以来,黄河三角洲新生陆地面积达2500km,其中221855,1954年造陆1510 km;1954,1976年造陆548.3 km;1976,2001年造2陆441.7 km。清水沟行河以来,黄河口入海泥沙大约有20,沉积在陆地上,60,淤积在滨海区,20,输往测区以外的较远海区。黄河河口的堆积性还表现在拦门沙的存在,拦门沙形成之后,加剧了河口的淤积延伸,对河道泄洪、排凌、排沙十分不利。同时,河口拦门沙的隆起,相当于侵蚀基准面的局部抬升,在自然规律支配下,被阻水流自寻低洼捷径入海,造成出汊摆动,然后在新口门两侧继续塑造新的拦门沙,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促使海岸线普遍外沿,进而导致河道比降变缓,孕育着又一次较大的变迁改道。当入海沙量很少或无沙量入海时,河口沙嘴和突出的岸线在海洋动力的作用下,将发生蚀退现象。如1976年5月至2000年5月,钓口河流路无水沙入海,沙嘴最突出部位(0m线)蚀退距离为10.5km,2平均蚀退距离为7.67km,蚀退速率为0.319km/a;蚀退面积为115.1km,年平均2蚀退面积为4.8km/a。(3)河口治理开发与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关系密切。黄河河口地区的治理开发与黄河流域治理开发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随着黄河流域治理开发的进展和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河口的水沙条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进入河口地区的泥沙多,河口淤积延伸加快,反之淤积延伸缓慢;同时由于来水减少,水质污染,对河口地区工农业用水和滨海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黄河入海流路不断变迁,相对侵蚀基准面抬高或降低,将引起河口及其以上河段产生溯源淤积或溯源冲刷,相应地对河口及其以上河段的防洪、防凌将产生不利或有利的影响。
黄河口治理在黄河治理开发和河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河口治理关系黄河下游的长治久安。河口治理是黄河下游防洪减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河口的冲淤变化直接影响到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黄河河口岸线的淤积延伸,对黄河下游河道的持续淤积具有重要影响。河口淤积延伸或摆动改道,使河道长度增长或缩短。在海平面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其影响相当于冲积河流的侵蚀基面相对抬升或降低,从而使上段河道发生相应的调整变化。河口演变对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入海流路改道初期,河道长度缩短,改道点以上的河道发生溯源冲刷,使一定范围内的河床及水位有所降低,对黄河下游防洪是有利的。?黄河河口的淤积延伸是造成黄河下游不断淤积抬高的基本原因之一。当河口沙嘴逐步向海内延伸,河道逐步延长,从而引起上段河道的溯源淤积。当河口流路不畅,或局部河段高仰,在一段时间可能起到抬高侵蚀基面的作用,造成溯源淤积的不利影响(1964年改道钓口河流路时,就有类似情况)。河口治理作为黄河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黄河下游的长治久安,搞好河口治理,保持入海流路顺畅,有利于洪水排泄入海,降低相对侵蚀基准面,减轻黄河下游防洪负担和治理难度。
(2) 河口治理开发影响河口地区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黄河河口的治理开发和河口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黄河水沙变化所造成海岸蚀退或淤滩造陆,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油田的生产产生直接影响;黄河入海流路的迁徙不定,对河口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保持黄河入海流路的相对稳定,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黄河河口的防洪安全也关系着河口地区人民的生活、生产安全;黄河水资源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甚至是决定性因素。河口地区90,的用水来自黄河,黄河己成为东营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胜利油田生产建设的生命线。黄河淡水的补给是三角洲地区生态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1970年以来黄河进入河口地区的来水量持续减少,给河口地区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给原油生产造成了不应有的严重损失,由于入海流量逐年减少,每年之中除了汛期大部分时间没有入海水流,造成了河口地区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因此,河口治理关系着黄河三角洲及环渤海经济区的开发全局,关系着河口地区、胜利油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自然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和发展。
2、黄河河口治理情况及建议
黄河河口治理情况
一、概况
黄河河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属陆相弱潮堆积性河口,是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演变发展形成的。
黄河是世界上著名的多泥沙河流,每年挟带大量泥沙输往河口,致使河口长期处于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频繁变化状态。自1855年以来,在以垦利县宁海为顶2点,北起徒骇河口,南至支脉沟口,面积约6000多km的扇面上决口改道50余次,大的流路变迁10次,平均10年左右改道1次,形成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演变局面。1949年以前,由于三角洲地区人烟稀少,任由其淤积延伸而自然摆动变迁,形成了近代黄河三角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河口治理,根据河口地区工农业发展需要,三次采取人工改道措施,限制了河道摆动范围,把三角洲顶点下移至渔洼断面附近,形成了北至挑河河口,南到宋春荣沟口,扇2形面积2200多km的现代黄河三角洲。三次改道分别为:一是1953年7月人工裁弯改道走神仙沟流路;二是1964年1月人工改道走刁口河流路;三是1976年5月实施了有计划的人工改道,黄河由清水沟流路入海,目前已行河31年,是近代黄河三角洲行河时间最长的一条流路。1996年,结合胜利油田海油陆采需要,实施了清8人工改汊工程。到1996年西河口以下河道长度由改道初期的27km,延长到65km,20年时间河长增加38km,平均每年延伸1.9km。
黄河在东营市流经利津、东营、河口、垦利四个县区,在垦利县注入渤海,境内河道长138km。河道特点是上窄下宽,河势多变,防洪形势严峻;其中麻湾到王庄河段长30km是全河有名的“窄胡同”,最窄处小李险工河段仅460m,下首渔洼以下河段为河口河段,河道宽浅,河势多变。 辖区内现有堤防工程318km,险工23处,控导工程19处,引黄、分洪分凌、灌排等涵闸30座。其中河口堤防179.471km、险工6处,65段,控导工程10处,184段。
二、清水沟流路的治理
现行清水沟流路是1976年人工改道形成的,原计划行水12,14年。由于改道前准备充分,80年代后加大了治理力度,实施了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项目、三次挖河固堤、黄河河口疏浚治理试验、以及结合油田生产需要的清八改汊等工程,维持了黄河入海流路较长时期的稳定,清水沟流路至今行河已达33年。
(一)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实施情况 1987年,清水沟流路进入超设计运用阶段,河床淤积严重,支流汊沟增多,河口地区凌洪威胁加重,改道趋势日益明显。为稳定入海流路,保护油田安全生产,为三角洲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创造稳定的环境,东营市、胜利油田、黄河部门联合采取“截支强干,工程导流,疏浚破门,巧用潮汐,护滩固槽”等综合措施,对黄河口进行了疏浚治理试验,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 80年代末,随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石油开发,要求黄河入海流路相对稳定,力争使现行的清水沟流路继续行河一个较长的时期。为此,1989年黄委会同胜利油田等单位编制了《黄河入海流路规划报告》,原国家计委于1992年批复。山东局依据批复意见,编报了《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原国家计委于1996年进行了批复,项目总投资为3.64亿元。主要包括:北大堤沿六号路延长及孤东油田南围堤加高加固和险工工程,南防洪堤加高加固及延长工程,清7以上河道整治工程,北大堤防护淤临工程,北汊1改道引河开挖工程等。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负担2.10亿元,并负责北岸崔家控导工程以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水利部1.04亿元、山东省0.5亿元,负责南岸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到2003年底,除北汊1改道引河开挖和南防洪堤延长等个别项目未实施外,其他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并于2006年6月通过了总体验收。
(二)2000年黄河河口治理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为保证河口治理的连续性,2001年水利部批复了《2000年黄河河口治理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主要有:堤防道路、放淤固堤、河道整治等工程以及河口观测研究、黄河口专业机动抢险队建设、丁字路口专用水文站建设等项目,已于2005年10月完成。
(三)挖河固堤与口门疏浚试验工程
1997年11月,2004年12月,在河口河段先后实施了三次挖河固堤工程,上界3为纪冯险工,下界为清3断面,涉及河道总长度为53.6km,共挖泥沙1057万m,加固堤防长度24.8km。
2004年5月,11月,实施口门疏浚试验工程,试验段选自高潮线至低潮线之间,根据现场观测,海狸1600型挖泥船实施口门疏浚可行。 通过上述工程项目的实施,初步完善了河口防洪工程体系,提高了工程防洪能力,改善了河道边界条件,对稳定现行入海流路、延长行河年限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改善了黄河河口的管理设施及通信系统,为进一步提高防洪工程管理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十年来的河口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稳定流路和防洪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现行流路的防洪工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由于水沙条件恶化,河道断面形态又出现了对防洪十分不利的局面。
(一)河口泥沙淤积问题将长期存在
黄河入海口?以下河长从2001年的56km增加到2007年汛前的60km,河长增加后河口地区洪水比降减小,对泄洪不利。2020年以后,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淤满进入排沙运用期,黄河下游来沙量将显著增加,会加重河口地区的淤积,河口延伸速度加快,将对黄河下游产生溯源预计的反馈影响。 从长远看,河口河道的淤积是必然趋势。尤其是今后如果下游的水沙条件得不到优化,将使河槽进一步萎缩、输水输沙能力进一步降低、同流量水位不断抬高。若现行流路主槽淤积严重,尾闾河道不断淤积延伸,摆动,稳定现行入海流路的目标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此,不仅会缩短现行流路的使用年限,而且由于溯源淤积的作用,还会使其以上河段淤积加重,给防洪带来被动。
(二)局部河道形态不利,河势极易发生变化 近十几年来水较小,漫滩淤积多是滩唇淤积,滩面淤积较少,形成滩唇高于堤根、横向比降较大等严重问题。十八户以下靠河的险工控导工程长度23.5km,仅占河道长度的五分之一左右,控制长度不足,清4以下为无工程控制区,致使十八
)。户及其以下河段河势变化较大,造成部分工程脱流,多处滩岸坍塌严重(见表5特别是十八老控导上段滩岸坍塌长度自2003年至今已达2242m,最大宽度215m,滩岸最近处距堤脚不足200m;清4以下河道主槽无工程控制,部分河段主河槽平面变化较大,清8附近也呈现出明显的“S”弯。若遇大水有可能发生斜河、横河或局部改道,严重时对堤防还有造成冲决的危险,大大威胁着河口地区的防洪安全。势必将打乱流路安排规划,影响河口治理工程的整体布局,入海流路相对稳定的目标遇到严峻挑战。
河口河道坍塌情况统计表
坍塌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岸别 长度(m) 宽度(m) 备注
1 十八户控导 右 2200 200 老控导河势上提
2 崔家控导 左 1800 420 河势下延
3 八连控导 左 400 30 河势上提
4 清三控导 左 1000 100 河势上提
5 丁字路口附近 右 5000 400 右岸坍塌 (三)工程标准低,防洪体系不尽完善
堤防存在隐患,普遍断面不足,按照设计标准,现状设防堤段顶宽均不足10m,北大堤堤顶高程一半以上达不到设计标准;堤顶未硬化段落长度占52%。险工高
度和根石断面不足,坡度陡,备防石缺额较大。有的单个工程长度较短,坝垛高度不足、根石深度浅、坡度陡,控导溜势能力较差。 四、建议
(一)尽快批复实施《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工程项目,完善工程体系,保证防洪安全。
(二)加快《黄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的审批,为黄河河口治理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以加快黄河河口地区综合治理步伐,保障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南展宽区临黄堤专项整治,加快推进标准化堤防建设
按照2000年设防标准,南展区临黄堤有41.1公里大堤高度不足(欠高0.3-0.5米),且堤顶宽度平工7米、险工9米,均不满足标准化堤防要求,需要进行帮宽加高。
目前,东营市政府按照建设新农村、新社区、新黄河观光带,高标准解决好展区村庄改造目标,正实施对展区房台进行改造、扩展工程。我们认为:黄河主管部门应抓住对展区房台进行拓展的大好时机,结合展区内临黄堤标准化堤防建设,本着有利于防洪保安全、有利于防洪工程建设与管理(按照标准化堤防建设的标准,南展宽区临黄堤防顶宽10m,放淤固堤宽度为80m,护堤地背河堤脚以外10m,可使近堤90米内的群众全部搬迁,统一种植生态林)的原则,二者同时实施,移民工作将会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其一步到位,既能解决工程建设迁占难的问题,提高工程抗洪强度,又能加强展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使得当地群众的满意,避免分头实施,造成不必要资源的浪费,可谓一举多得,和谐共赢。
范文五:[资料]黄河河口及黄河三角洲情况简介
目录
1、黄河河口及黄河三角洲情况简介 ................................... 1
2、黄河河口治理情况及建议 .............................................. 4
1、黄河河口及黄河三角洲情况简介 近代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渤海后形成的,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南岸,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江河三角洲之一。
河口地区北靠京津塘,南连山东半岛,是环渤海经济区和黄河经济带的结合部,也是海陆连接东北和中原两大经济区的重要通道。这里地理位置优越,石油、土地、海洋等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独特,开发潜力巨大,其中石油、天然气、卤水,已探明储量居全国海岸带之首。区内的胜利油田是我国第二大油田。区内还有属于国家级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现有各种野生动植物19212种,保护区内湿地总面积为3500km,三角洲湿地分为河间湿地和滨海新生湿地,其中,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以珍稀鸟类为主体,是中国鸟类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也是一些候鸟迁徙途中的驿站和繁殖地,1996年被列入东亚至澳洲涉禽保护网,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环境效益。
现在的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以垦利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尔河口,2南至支脉沟口,面积约6000多km的扇形地区。其范围为东经118?10′,119?15′,北纬37?15′,38?10′,属陆相弱潮强烈堆积性河口。近五十年来为保护河口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尾闾河段改道顶点下移至渔洼附近,摆动改道2范围也缩小到北起车子沟,南至宋春荣沟,面积2400多km的扇形地区。
由于黄河每年挟带大量泥沙输往河口,致使河口长期处于自然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频繁变化状态。自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以来,黄河入海尾闾流路共发生了九次大的变迁,其中1889年至1953年改道六次,顶点在宁海附近;1953年以后改道三次,顶点在渔洼附近。黄河三角洲的演变大体经历了黄河改道入渤海以后的初期阶段(1855,1889年)、宁海以下尾闾河道自然变迁阶段(l889,1949年)以及有计划的人工改道阶段(1949年至今)。三次人工改道,分别是1953年7月改走神仙沟流路、1964年1月改走钓口河流路、1976年5月改走清水沟流路。1996年汛前,为了充分利用泥沙填海造陆,实现海上石油变陆地开采,又实施了清8改汊工程。
黄河河口三角洲的演变是黄河特殊的水沙条件和渤海特殊的海洋动力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国内外其它大江大河的河口相比,黄河河口具有特殊的复杂性:(1) 黄河入海流路是不断变迁的。黄河入海流路呈现出不断变迁的特点,是由黄河的水沙条件和河口海洋动力条件所决定的。黄河每年有巨量的泥沙进入河口,而渤海海洋动力相对较弱,不能将进入口门的泥沙输送到外海,绝大部分泥沙沉积在河口及浅海水域,河口海岸不断地淤积延伸,意味着河口基准面相对升高,使尾闾河段河床和水位相应升高。淤积升高的过程不断加大尾闾河段自然悬河的程度。当淤积和悬河状态达到一定程度时,在来水来沙和潮汐的影响下,尾闾河段将发生改变入海口门部位的出汊摆动。当口门附近淤积延伸又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汊点将上移,摆动范围加大,若任其自然演变,出汊点将最终发展到三角洲扇面轴点附近,入海流路在三角洲轴点附近发生改道。近代黄河三角洲的演变呈现淤积延伸、摆动改道循环演变的基本规律,就充分说明黄河入海流路是不断变迁的。(2) 黄河河口是强烈堆积性河口。与国内其它江河的河口不同的是,黄河来沙多,潮汐弱,进入河口的泥沙大部分在口门淤积,使河口不断延伸,2陆地面积不断增加。1855年以来,黄河三角洲新生陆地面积达2500km,其中221855,1954年造陆1510 km;1954,1976年造陆548.3 km;1976,2001年造2陆441.7 km。清水沟行河以来,黄河口入海泥沙大约有20,沉积在陆地上,60,淤积在滨海区,20,输往测区以外的较远海区。黄河河口的堆积性还表现在拦门沙的存在,拦门沙形成之后,加剧了河口的淤积延伸,对河道泄洪、排凌、排沙十分不利。同时,河口拦门沙的隆起,相当于侵蚀基准面的局部抬升,在自然规律支配下,被阻水流自寻低洼捷径入海,造成出汊摆动,然后在新口门两侧继续塑造新的拦门沙,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促使海岸线普遍外沿,进而导致河道比降变缓,孕育着又一次较大的变迁改道。当入海沙量很少或无沙量入海时,河口沙嘴和突出的岸线在海洋动力的作用下,将发生蚀退现象。如1976年5月至2000年5月,钓口河流路无水沙入海,沙嘴最突出部位(0m线)蚀退距离为10.5km,2平均蚀退距离为7.67km,蚀退速率为0.319km/a;蚀退面积为115.1km,年平均2蚀退面积为4.8km/a。(3)河口治理开发与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关系密切。黄河河口地区的治理开发与黄河流域治理开发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随着黄河流域治理开发的进展和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河口的水沙条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进入河口地区的泥沙多,河口淤积延伸加快,反之淤积延伸缓慢;同时由于来水减少,水质污染,对河口地区工农业用水和滨海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黄河入海流路不断变迁,相对侵蚀基准面抬高或降低,将引起河口及其以上河段产生溯源淤积或溯源冲刷,相应地对河口及其以上河段的防洪、防凌将产生不利或有利的影响。
黄河口治理在黄河治理开发和河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河口治理关系黄河下游的长治久安。河口治理是黄河下游防洪减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河口的冲淤变化直接影响到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黄河河口岸线的淤积延伸,对黄河下游河道的持续淤积具有重要影响。河口淤积延伸或摆动改道,使河道长度增长或缩短。在海平面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其影响相当于冲积河流的侵蚀基面相对抬升或降低,从而使上段河道发生相应的调整变化。河口演变对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入海流路改道初期,河道长度缩短,改道点以上的河道发生溯源冲刷,使一定范围内的河床及水位有所降低,对黄河下游防洪是有利的。?黄河河口的淤积延伸是造成黄河下游不断淤积抬高的基本原因之一。当河口沙嘴逐步向海内延伸,河道逐步延长,从而引起上段河道的溯源淤积。当河口流路不畅,或局部河段高仰,在一段时间可能起到抬高侵蚀基面的作用,造成溯源淤积的不利影响(1964年改道钓口河流路时,就有类似情况)。河口治理作为黄河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黄河下游的长治久安,搞好河口治理,保持入海流路顺畅,有利于洪水排泄入海,降低相对侵蚀基准面,减轻黄河下游防洪负担和治理难度。
(2) 河口治理开发影响河口地区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黄河河口的治理开发和河口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黄河水沙变化所造成海岸蚀退或淤滩造陆,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油田的生产产生直接影响;黄河入海流路的迁徙不定,对河口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保持黄河入海流路的相对稳定,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黄河河口的防洪安全也关系着河口地区人民的生活、生产安全;黄河水资源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甚至是决定性因素。河口地区90,的用水来自黄河,黄河己成为东营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胜利油田生产建设的生命线。黄河淡水的补给是三角洲地区生态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1970年以来黄河进入河口地区的来水量持续减少,给河口地区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给原油生产造成了不应有的严重损失,由于入海流量逐年减少,每年之中除了汛期大部分时间没有入海水流,造成了河口地区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因此,河口治理关系着黄河三角洲及环渤海经济区的开发全局,关系着河口地区、胜利油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自然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和发展。
2、黄河河口治理情况及建议
黄河河口治理情况
一、概况
黄河河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属陆相弱潮堆积性河口,是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演变发展形成的。
黄河是世界上著名的多泥沙河流,每年挟带大量泥沙输往河口,致使河口长期处于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频繁变化状态。自1855年以来,在以垦利县宁海为顶2点,北起徒骇河口,南至支脉沟口,面积约6000多km的扇面上决口改道50余次,大的流路变迁10次,平均10年左右改道1次,形成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演变局面。1949年以前,由于三角洲地区人烟稀少,任由其淤积延伸而自然摆动变迁,形成了近代黄河三角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河口治理,根据河口地区工农业发展需要,三次采取人工改道措施,限制了河道摆动范围,把三角洲顶点下移至渔洼断面附近,形成了北至挑河河口,南到宋春荣沟口,扇2形面积2200多km的现代黄河三角洲。三次改道分别为:一是1953年7月人工裁弯改道走神仙沟流路;二是1964年1月人工改道走刁口河流路;三是1976年5月实施了有计划的人工改道,黄河由清水沟流路入海,目前已行河31年,是近代黄河三角洲行河时间最长的一条流路。1996年,结合胜利油田海油陆采需要,实施了清8人工改汊工程。到1996年西河口以下河道长度由改道初期的27km,延长到65km,20年时间河长增加38km,平均每年延伸1.9km。
黄河在东营市流经利津、东营、河口、垦利四个县区,在垦利县注入渤海,境内河道长138km。河道特点是上窄下宽,河势多变,防洪形势严峻;其中麻湾到王庄河段长30km是全河有名的“窄胡同”,最窄处小李险工河段仅460m,下首渔洼以下河段为河口河段,河道宽浅,河势多变。 辖区内现有堤防工程318km,险工23处,控导工程19处,引黄、分洪分凌、灌排等涵闸30座。其中河口堤防179.471km、险工6处,65段,控导工程10处,184段。
二、清水沟流路的治理
现行清水沟流路是1976年人工改道形成的,原计划行水12,14年。由于改道前准备充分,80年代后加大了治理力度,实施了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项目、三次挖河固堤、黄河河口疏浚治理试验、以及结合油田生产需要的清八改汊等工程,维持了黄河入海流路较长时期的稳定,清水沟流路至今行河已达33年。
(一)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实施情况 1987年,清水沟流路进入超设计运用阶段,河床淤积严重,支流汊沟增多,河口地区凌洪威胁加重,改道趋势日益明显。为稳定入海流路,保护油田安全生产,为三角洲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创造稳定的环境,东营市、胜利油田、黄河部门联合采取“截支强干,工程导流,疏浚破门,巧用潮汐,护滩固槽”等综合措施,对黄河口进行了疏浚治理试验,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 80年代末,随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石油开发,要求黄河入海流路相对稳定,力争使现行的清水沟流路继续行河一个较长的时期。为此,1989年黄委会同胜利油田等单位编制了《黄河入海流路规划报告》,原国家计委于1992年批复。山东局依据批复意见,编报了《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原国家计委于1996年进行了批复,项目总投资为3.64亿元。主要包括:北大堤沿六号路延长及孤东油田南围堤加高加固和险工工程,南防洪堤加高加固及延长工程,清7以上河道整治工程,北大堤防护淤临工程,北汊1改道引河开挖工程等。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负担2.10亿元,并负责北岸崔家控导工程以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水利部1.04亿元、山东省0.5亿元,负责南岸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到2003年底,除北汊1改道引河开挖和南防洪堤延长等个别项目未实施外,其他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并于2006年6月通过了总体验收。
(二)2000年黄河河口治理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为保证河口治理的连续性,2001年水利部批复了《2000年黄河河口治理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主要有:堤防道路、放淤固堤、河道整治等工程以及河口观测研究、黄河口专业机动抢险队建设、丁字路口专用水文站建设等项目,已于2005年10月完成。
(三)挖河固堤与口门疏浚试验工程
1997年11月,2004年12月,在河口河段先后实施了三次挖河固堤工程,上界3为纪冯险工,下界为清3断面,涉及河道总长度为53.6km,共挖泥沙1057万m,加固堤防长度24.8km。
2004年5月,11月,实施口门疏浚试验工程,试验段选自高潮线至低潮线之间,根据现场观测,海狸1600型挖泥船实施口门疏浚可行。 通过上述工程项目的实施,初步完善了河口防洪工程体系,提高了工程防洪能力,改善了河道边界条件,对稳定现行入海流路、延长行河年限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改善了黄河河口的管理设施及通信系统,为进一步提高防洪工程管理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十年来的河口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稳定流路和防洪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现行流路的防洪工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由于水沙条件恶化,河道断面形态又出现了对防洪十分不利的局面。
(一)河口泥沙淤积问题将长期存在
黄河入海口?以下河长从2001年的56km增加到2007年汛前的60km,河长增加后河口地区洪水比降减小,对泄洪不利。2020年以后,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淤满进入排沙运用期,黄河下游来沙量将显著增加,会加重河口地区的淤积,河口延伸速度加快,将对黄河下游产生溯源预计的反馈影响。 从长远看,河口河道的淤积是必然趋势。尤其是今后如果下游的水沙条件得不到优化,将使河槽进一步萎缩、输水输沙能力进一步降低、同流量水位不断抬高。若现行流路主槽淤积严重,尾闾河道不断淤积延伸,摆动,稳定现行入海流路的目标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此,不仅会缩短现行流路的使用年限,而且由于溯源淤积的作用,还会使其以上河段淤积加重,给防洪带来被动。
(二)局部河道形态不利,河势极易发生变化 近十几年来水较小,漫滩淤积多是滩唇淤积,滩面淤积较少,形成滩唇高于堤根、横向比降较大等严重问题。十八户以下靠河的险工控导工程长度23.5km,仅占河道长度的五分之一左右,控制长度不足,清4以下为无工程控制区,致使十八
)。户及其以下河段河势变化较大,造成部分工程脱流,多处滩岸坍塌严重(见表5特别是十八老控导上段滩岸坍塌长度自2003年至今已达2242m,最大宽度215m,滩岸最近处距堤脚不足200m;清4以下河道主槽无工程控制,部分河段主河槽平面变化较大,清8附近也呈现出明显的“S”弯。若遇大水有可能发生斜河、横河或局部改道,严重时对堤防还有造成冲决的危险,大大威胁着河口地区的防洪安全。势必将打乱流路安排规划,影响河口治理工程的整体布局,入海流路相对稳定的目标遇到严峻挑战。
河口河道坍塌情况统计表
坍塌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岸别 长度(m) 宽度(m) 备注
1 十八户控导 右 2200 200 老控导河势上提
2 崔家控导 左 1800 420 河势下延
3 八连控导 左 400 30 河势上提
4 清三控导 左 1000 100 河势上提
5 丁字路口附近 右 5000 400 右岸坍塌 (三)工程标准低,防洪体系不尽完善
堤防存在隐患,普遍断面不足,按照设计标准,现状设防堤段顶宽均不足10m,北大堤堤顶高程一半以上达不到设计标准;堤顶未硬化段落长度占52%。险工高
度和根石断面不足,坡度陡,备防石缺额较大。有的单个工程长度较短,坝垛高度不足、根石深度浅、坡度陡,控导溜势能力较差。 四、建议
(一)尽快批复实施《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工程项目,完善工程体系,保证防洪安全。
(二)加快《黄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的审批,为黄河河口治理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以加快黄河河口地区综合治理步伐,保障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南展宽区临黄堤专项整治,加快推进标准化堤防建设
按照2000年设防标准,南展区临黄堤有41.1公里大堤高度不足(欠高0.3-0.5米),且堤顶宽度平工7米、险工9米,均不满足标准化堤防要求,需要进行帮宽加高。
目前,东营市政府按照建设新农村、新社区、新黄河观光带,高标准解决好展区村庄改造目标,正实施对展区房台进行改造、扩展工程。我们认为:黄河主管部门应抓住对展区房台进行拓展的大好时机,结合展区内临黄堤标准化堤防建设,本着有利于防洪保安全、有利于防洪工程建设与管理(按照标准化堤防建设的标准,南展宽区临黄堤防顶宽10m,放淤固堤宽度为80m,护堤地背河堤脚以外10m,可使近堤90米内的群众全部搬迁,统一种植生态林)的原则,二者同时实施,移民工作将会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其一步到位,既能解决工程建设迁占难的问题,提高工程抗洪强度,又能加强展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使得当地群众的满意,避免分头实施,造成不必要资源的浪费,可谓一举多得,和谐共赢。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黄河的资料概述与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