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西游记孙悟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
第1章
前
言
《西游记》问世于明代中叶,是一部浪漫主义色彩十分浓厚的小说,它 充满幻想、情节离奇,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 《西 游记》 的问世经历了一个长期积累与演化的过程,它以唐玄奘西去天竺取经 这一真实故事为本,不断地将历史的真实进行神化、幻化,最终以“幻”的 形态定型,成为我们今天甚为熟悉的《西游记》 。 《西游记》并不是什么哲理、道德或政治的寓言,它只是一部小说,它 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读者从中体会到 “一种娱乐性的、驰骋幻想与诙谐嘲戏 的快感”[1],正如鲁迅先生所论“此书则实出于游戏”[2]。当然,这并不是 说 《西游记》 是一部与现实人生无关的纯粹给予读者娱乐性快感的小说, “一 部小说的趣味,总是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氛围与人生喜好;甚至,愈是抛开生 硬的理性观念来写作,这种反映愈是自然真实”[1]。鲁迅先生也认为, 《西 游记》 “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 世故”[2]。而且,正因为《西游记》是一部杰出的幻想性的神魔小说, “它 比现实题材的小说能够更充分的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1]。 偷窃属于不劳而获,在道德上来说是不良,自古以来的刑律也是一直加 以禁止, 甚至可以说偷窃是一种一露面即人人喊打的行为。 但中国民间对 “神 偷” 却是一种十分宽容的态度,尤其是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能够飞檐走壁的 神偷。因为这些“神偷”只存在于传奇类小说,存在于满布刀光剑影的江湖 里,属于传奇人物。即使是实有其人,也属于传说人物,未曾真正出现在普 通人面前。 鲁迅先生曾言, 中国有一传统即 “事实上缺陷者, 小说使他团圆”
[3]
。所以神偷行事,多少是民间的缺憾所致。 而本篇论文的研究重心即在这一“偷”字上, 笔者将从孙悟空的几次
偷窃行为入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
第2章
“公取窃取皆为盗”
整部《西游记》 ,洋洋洒洒一百回的篇章中,除去前七回,九十多回的 篇章都在描述取经事宜。 但无论是前七回还是后九十三回,齐天大圣孙悟空 始终是其中的描述重心所在, 基本上每一回都有他的存在。在孙悟空存在的 这近一百回的章回中,涉及到其“偷”之行为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大 体上只有八九次。 粗略地对这几次行为进行分类,可以根据孙悟空偷窃行为 目标物的不同而将其分为两类,即“偷吃”行为和“偷宝”行为。在《西游 记》中,孙悟空偷宝的目的都是为了消除
妖魔,其结果多是“偷铃偷瓶显神 通” ;偷吃的动机要稍微复杂些,但结果都是“偷丹偷酒乐山窝”[5]。但无 论这些行动是出于什么动机,结果如何,基本上都是“私下里拿走别人的东 西,据为己有”[4],在切实地遵照“偷”字的大义进行,行动的本质始终是 盗取行动。
2.1 “偷丹偷酒乐山窝”
此类偷吃行为在取经前和取经途中皆有发生, 虽然每次行动的动机不尽 相同,但偷吃行动未曾失败过,最初结果都是悟空等人得以“自在受用” 。 西天取经前的偷吃指的是孙悟空第五回的“乱蟠桃大圣偷丹” 。这一回 中官拜齐天大圣的孙悟空被任命为蟠桃园执事,等到“那老树枝头,桃熟大
[5] 半” , 孙大圣把随从众仙遣退, “脱了冠服, 爬上大树, 拣那熟透的大桃??
就在树枝上自在受用”[5]。之后王母娘娘做蟠桃盛会,孙悟空在知晓自己不 在蟠桃会的邀请之列后, 暗中赴会, 在瑶池他放倒造酒仙官、 盘槽力士等后, 即“拿了些百味八珍,佳肴异品,走入长廊里面,就着缸,挨着瓮,放开量, 痛饮一番”[5]。接着仗着酒,孙悟空无意中误入太上道祖的兜率天宫,恰巧 兜率宫四无人迹, 孙悟空就把丹炉旁的葫芦里的金丹 “都倾出来, 就都吃了, 如吃炒豆相似”[5]。丹满酒醒后,孙悟空自思祸患甚大,先是逃回花果山, 之后出于让众猴也尝尝玉液琼浆“一个个也长生不老”[5]的目的,他再次私
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
至蟠桃会,偷下御酒, “会众猴在于洞中,就做个仙酒会,各饮了几杯”[5]。 西天取经途中有两次偷吃行为, 分别指的是五庄观窃吃人参果和车迟国 清风观偷吃供享。在五庄观,孙悟空得猪八戒通风报信,知晓观内有异宝人 参果,他遂施展隐身术拿到金击子,偷得人参果,与八戒、沙僧“将三个果 各各受用”[5]。在车迟国清风观,孙悟空一阵狂风吹退了诸位禳星的道士, 之后兄弟三人变做三清,在供位上“三人坐下,尽情受用,先吃了大馒头, 后吃簇盘、 衬饭??, 那里管甚么冷热, 任情吃起。 ??那一顿如流星赶月, 风卷残云,吃得罄尽”[5]。
2.2 “偷铃偷瓶显神通”
这类偷宝行为全部发生在取经途中,一共有五次,虽然行动的原因不尽 相同,但最终目的是消除祸患。分别是:在平顶山偷取紫金红葫芦、羊脂玉 净瓶及芭蕉扇,在金兜洞偷回自身及众仙家的武器,在小雷音偷回行李,在 朱紫国偷取紫金铃,在灭法国偷旅客的衣服。 其中前三次行动,妖怪们抓走了唐僧,孙悟空为了救回师傅,在与妖魔 们争斗时实施偷宝,以便能更简单地消除障碍。从其本质看,三次行动都
是 为了给自己一行四人消除祸患。 而第四次金毛犼掠走了朱紫国皇后,孙悟空 主动提出要去救出金圣宫娘娘,是为了给朱紫国消祸。第五次是灭法国国王 屠杀僧人,孙悟空偷窃行人衣服,是为了变换行装以方便进城,是防止祸端 缠身。但笔者认为相比其他几次行为,此次行动并不具有突出的独特性,所 以,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并没有对此次行为进行过多的涉及。 孙悟空实施偷窃靠的是自己的变化神通,这几次偷宝行动也不例外。不 过关于这一点的详细论述, 笔者将在第三章内进行, 这里就不再赘言重复了。
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
第3章
几次偷窃行为比较
前文提到,可以粗略地将孙悟空的偷窃行为分为偷吃行为和偷宝行为。 而这一部分, 笔者将会对他的偷窃行为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论述将从孙悟 空偷窃的目的、手段、结果以及神魔的态度四个方面展开。
3.1 目的
3.1.1 “尝新” 出于“尝新”目的而偷吃的行动,指的是除了清风观偷吃供养外的诸次 偷吃行为。 首先还是“乱蟠桃大圣偷丹” ,孙悟空“见那老树枝头,桃熟大半,他 心里要吃个尝新”[5]。在这里, “桃熟大半”是孙悟空产生偷吃念头的条件, 而 “要吃个尝新” 才是偷吃的目的。 偷吃御酒珍馐, 是因为见了玉液琼浆后, 孙悟空“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5]。而在回归花果山后,孙悟空说“是
[5] 我不待他请, 先赴瑶池” 。 所以御酒美味是导致孙悟空偷吃的条件, 而 “先
赴瑶池”则说明他意欲“尝新” 。在兜率宫孙悟空是出于“趁老子不在,等 我吃他几丸尝新”[5]的心理,说明此次偷吃的有利条件是四无人迹,其目的 仍在“尝新” 。而在五庄观,则是因为猪八戒起了“得一个儿尝新”的心思, 在其怂恿下,孙悟空偷了人参果。 同时, 蟠桃、 御酒、 金丹和人参果皆利于延年益寿。 蟠桃大者可使人 “与 天地齐寿,日月同庚”[5],御酒“饮半杯”即可使人长生不老,金丹“乃仙 家之至宝”[5],而人参果是“草还丹,人吃了极能延寿”[5]。所以孙悟空诸 次偷吃的“尝新”目的,就不是字面意思所展示的那么单纯了,其潜在目的 显然离不开“诸宝”在延年益寿方面的妙用,这从孙悟空偷吃蟠桃选的是可 与“日月同庚”的大桃即可看出。 3.1.2 伸张正义 此类行为指的是孙悟空在西行途中, 为了与普通人消除祸患而施行偷术
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
的几次偷宝行动。 车迟国是“敬道灭僧”之国,佛门弟子在此深受奴役、朝不保夕。六丁 六甲、护教伽蓝等指点众僧等待孙悟空,并称赞他“神通广大,
专秉忠良之 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只等他来显神通??还敬你们沙门禅教”[5]。之 后,孙悟空被这件事所扰,至深夜无法入睡,观看到了三清观的禳星仪式。 趁此良机他决定“下去与他混一混”[5],遂携带八戒、沙僧扰乱了仪式,偷 吃了供养,搅乱了三清观。所以,此处“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显然是悟空行 动的目的。 在朱紫国的行动其性质与此相近。朱紫国的皇后金圣宫被金毛犼 掠去,国王在一惊一忧下得患“忧疑之疾” 。悟空治好了国王的痼疾,了解 到得病缘由,遂决定降伏妖魔救回皇后。遭遇金毛犼的手下时,悟空说“知 你这伙邪魔欺主,特展雄才,治国祛邪”[5]。很明显,这场争斗,悟空是秉 着“治国祛邪”的目的,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孙悟空采取了偷取紫金铃的 手段。 另外, 这两次行动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两次行动中的妖魔都没有招 惹过悟空一行人。 车迟国的三位国师祸害的是普通佛门弟子;金毛犼的行为 伤害的是朱紫国王。 3.1.3 扫除西去障碍 唐僧等人的西天之行是“步步有难,处处该灾”[5],这里论述的偷窃行 为即是为了解决此种困难而施展的。 平顶山的金角银角大王想食唐僧肉以长生不老, 唐僧师徒四人到了平顶 山, 落入的是已经等待多时的罗网。 此时降服两位魔王, 是前进的唯一途径。 而金角、银角大王来自天界,有众多厉害法器护身。与之争斗,悟空处在不 利境地,只有偷出两位魔王的宝贝,才能打败魔王。在金兜山,却是八戒等 人误入青牛精幻化的楼房,落进他抓取凡人的陷阱,正如青牛精所言,唐僧 是“不请自来” 。青牛精本身武艺虽属一般,拥有的金刚琢却可摄取百物, 悟空及一众援手皆深受其害。为了取胜,悟空起意偷取金刚琢,但所为属无
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
心插柳之举, 偷回的是自己及众仙家的武器。小雷音的黄眉大王却是要与悟 空争个高下,他对悟空说: “一向久知你往西去,有些手段,故此设象显能, 诱你师父进来,要和你打个赌赛。如若斗得过我,饶你师徒,让汝等成个正 果;如若不能,将汝等打死,等我去见如来取经,果正中华也。 ”[5]可见, 此处招致祸患的原因: 一是悟空取经途中的活跃表现,二是黄眉大王有意自 己取经以成就功果。悟空输了与黄眉大王的赌斗,为了继续取经之事,他选 择救出师父师弟后偷偷溜走, 不幸的是在偷出衣钵行李时被发现, 行动告败。 这三次劫难,妖魔皆属仙之一派。妖魔来自天界,决定了两件事:一是 有利害的法器护身,二是有地位高崇的主人庇佑。这决定了解决此类劫难, 选择
也有两种:一是将厉害的法器偷到手,二就是请出妖魔的主人。平顶山 悟空选择的是第一种并且行动成功, 另两次他仍然选择了第一种,但是行动 失败了, 所以最后他求助于妖魔的主人。上面的两种选择解决的都是西去路 途的阻碍,前者靠的是自己的努力,而后者悟空有向仙族妥协之嫌。
3.2 手段
孙悟空的机巧心思和七十二番变化是他的基本偷盗手段, 是保证他偷窃 行为成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他诸次偷窃行为的共同点。这里,笔者将由 孙悟空的历次偷窃行为入手,深入分析其偷窃的具体施行手段。 3.2.1 顺手牵羊 这类行为指的是孙悟空偷窃时巧遇天时地利,顺手牵羊偷窃成功。总共 有两次此类行为,且都是偷吃,指的是偷吃金丹和人参果这两次。 孙悟空醉酒后误入兜率宫,正好遇上“老君与燃灯古佛??讲道,众仙 童、仙将??都侍立左右听讲”[5],兜率宫四无人迹。而五庄观,镇元大仙 “得元始天尊的简帖”[5],应邀出门,只留了两个看家童子。而且孙悟空偷 人参果时,两个童子正“与唐僧说话”[5],无暇他顾。 3.2.2 创造天时地利 不同于前面两种, 偷窃成功基本上是因为时运当头。这里提到的偷窃行
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
为, 其成功皆离不开孙悟空的机智灵敏和变化神功。而且这类偷窃行为在具 体施行手段上, 也存在着细微差别, 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可以用 “调虎离山” 来形容,一类他采用了“美人计” ,而最后一类属于“随机应变” 。 3.2.2.1 调虎离山 偷吃蟠桃时,孙悟空是蟠桃园执事,他利用职权之便,以一句“汝等且 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5]支走了一应随从。而偷吃御酒时, 他假传圣旨,说“玉帝因老孙筋斗云疾,着老孙五路邀请列位” ,将赴会 的赤脚大仙骗至了他方。然后他摇身一变, “变做赤脚大仙模样,前奔瑶池”
[5] [5]
。到得瑶池,他“弄个神通,把毫毛拔下几根??即变做几个瞌睡虫”[5],
迷昏了造酒仙官等人。 在车迟国偷吃供养时,孙悟空故技重施,他“念个 咒语,往巽地上吸一口气,呼的吹去,便是一阵狂风”[5],众道士因此“心 惊胆战”,结束了禳星仪式。 3.2.2 .2 美人计 美人计,即是利用美色迷惑妖魔,使其降低防御心。这里指的是朱紫国 的偷宝行为。 金毛犼的紫金铃收藏甚严, “他那肯放下,只是带在腰间,行住坐卧, 再不离身”[5]。为了偷得此宝,孙悟空教金圣宫“把那烦恼忧愁,都且权解, 使出个风流喜悦之容,与他叙个夫妻之情,教他把金铃儿与你收贮。待我取 便偷了”[5]。金毛犼果然上当,把紫金铃交给了
金圣宫娘娘。 3.2.2.3 “随机应变” 这类偷窃行为,指的是孙悟空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形容,蒙混过关。 在平顶山他变成妖怪手下倚海龙,侍立在两位魔王一旁,趁机接过妖怪 的红葫芦,且“目不转睛,看他两个(金角银角大王)左右传杯,全无计较, 他就把个葫芦摁入衣袖,拔根毫毛变个假葫芦,一样无二,捧在手中”[5]。 在金兜山,他先是变作“麻苍蝇儿”入洞,入洞后孙悟空发现“大小群妖, 舞的舞,唱的唱,排列两旁”[5],即“落于小妖丛里,又变做一个獾头精,
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
慢慢的演近台边”[5],趁机查找宝贝放在何方。在小雷音,孙悟空偷衣钵时 正值夜深人静,他“轻挪慢步,走入里面,??一层层门户甚紧??窗牗皆 关,欲要下去,又恐怕窗棂儿响??摇身一变,变做一个仙鼠,俗名蝙蝠”
[5]
,以此越门过户找寻衣钵。
3.3 结果
3.3.1 招致弥天大祸 招致祸患的指的是孙悟空的数次偷吃行为。 “乱蟠桃大圣偷丹” 招致天庭派兵围缴,最后西天如来亲自出面将悟空 压在五行山下,此事才算彻底落幕。这一次偷吃引起的祸端:一是花果山遭 遇烧山之祸,满山奇花异果变成了“花草俱无,烟霞尽绝;峰岩倒塌,林树
[5] 焦枯” ; 二是孙悟空失去了五百年的自由, 在五行山下深受餐铁饮铜之苦。
五庄观偷吃人参果后悟空不堪小童辱骂,推倒了人参树,惹恼了震源大仙。 此次偷吃招致的祸患:一是绝了人参树的“灵根” ;二是自己一行人被拘押 在五庄观,遭受鞭笞拷打之刑;三是自己需费尽心思寻找活树良方。车迟国 悟空与八戒沙僧偷吃清风观的供养, 并趁机羞辱了三位国师。这次偷吃招致 了三位国师的有意刁难,在与之大赌输赢后,此事才算结束。 相比前两次偷吃,车迟国的事情是悟空有意识地主动惹祸,同时也是三 次偷吃中后果最轻的一次。笔者认为,如此不同,原因在于偷桃偷丹,是在 与天庭作对, 偷吃人参惹的是地仙之祖,而车迟国的国师只是三个毫无背景 的妖怪。 3.3.2 造就取经坦途 这里指的是孙悟空通过偷取宝贝降伏拦路妖魔的几次偷宝行为。 首先是在平顶山遭遇金角银角大王, 孙悟空这一回里偷取了两位魔王的 法器, 之后正是利用偷得的宝贝解决了金角银角的拦路之举。其次是在朱紫 国悟空为救回金圣宫,在“计盗紫金铃”这一回中,他偷得紫金铃,凭借金 铃降服的金毛犼。
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
这两次偷宝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平顶山是出于自保,而在朱紫国是为他 人消祸。所以其结果,前者扫除了自己一行人的障碍,而
后者去除了为害普 通人的妖魔。虽然获利方不同,前者是自己获利,后者是朱紫国国民受益, 这段路途因之更加平坦了却是共同的。 3.3.3 功败垂成 上面提到的行动,无论偷吃还是偷宝,其结果都是成功的。但孙悟空还 有一些偷窃行动, 只是暴露了孙悟空的行迹,对战胜妖魔没有任何实质性的 帮助,是失败的。这里论述的正是此类行为。 首先在金兜山,悟空及众仙的武器被金刚琢所摄后,众人商议“若还取 胜,除非得了他那宝贝”[5]。但悟空两次变化入洞,前番“全不见宝贝放在 何方”[5],后一次,因青牛精宝贝随身,不肯除下,两次皆“偷他不得” 。 两次拿回的都是自己及众仙家的武器,在战胜妖魔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 助,武器在第二天的争斗中又尽数被摄走。其次在小雷音,四人遭遇黄眉大 王。孙悟空赌斗失败,无奈打算趁“夜静妖眠”救师父逃生。但悟空在偷衣 钵时,一时大意, “不管担绳偏正,抬上肩,往下就走,不期脱了一头,扑 的落在楼板上,唿喇的一声响喨”[5],暴露了行迹,行动彻底失败。 这两次行动, 在金兜洞是所偷非原定目标物,在小雷音则是行动时一时 大意,惊动敌方,相比前次失败的更彻底。同时,两场祸患都是在妖魔主人 现身后才算终结。可见,相比金角银角大王和金毛犼,青牛精和黄眉大王的 等级要更高一些。 因同是出于太上老君一门, 青牛精要比金角银角难缠的多, 而黄眉的主人弥勒佛,其地位显然要比金毛犼的主人观世音高。
3.4 神魔的态度
3.4.1 神:模棱两可 神之一方对孙悟空的偷取行为采取的是一种因时而变的态度, 具体来说 就是当孙悟空的行为伤害到仙家的利益时,仙家对其就是大加谴责甚至讨 伐; 而当孙悟空的行为不会侵害到仙家的利益甚至对之有利时,那么仙家将
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
不吝赞语甚至支持孙悟空去施展偷术。 这点在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一件事上就 已十分明显。 孙悟空偷桃偷酒偷丹大闹了天宫,玉帝派遣天兵下界对其进行追缴,当 时在花果山九曜星痛斥悟空“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 偷桃, 后偷酒, 搅乱了蟠桃大会, 又窃了老君仙丹, 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 你罪上加罪,岂不知之! ”[5]玉帝给二郎真君的旨意上也是说“因在宫偷桃、 偷酒、偷丹,搅乱蟠桃大会” 而命众人对其剿除。此处表现出的是仙家对 孙悟空的“偷”是深恶痛绝的。 而当众仙家与孙大圣一起在金兜山与青牛精争斗时,众人兵器被摄,火 德与水伯说: “若还取胜,除非得了他宝贝,然后可擒。 ”[5]此是在暗示悟空 去“
得了他宝贝” ,而要得宝贝则必得去偷。当悟空有此意愿时,邓、张二 公笑道: “若要行偷礼,除大圣再无能者,想当年大闹天宫时,偷御酒,偷 蟠桃,偷龙肝、凤髓及老君之丹,那是何等手顿!今日正该拿此处用也。 ”
[5] [5]
一样的偷窃行为,悟空当年因之招致了仙家的围剿,在这里受到的却是他
们的称赞。 3.4.2 魔:深恶痛绝 说魔之一方对孙悟空的偷窃深恶痛绝,原因在于,西行途中的妖魔与悟 空一行始终都处在对立面上。这里, 笔者选择了孙悟空在平顶山和金兜山的 偷窃行为来加以论述。 在平顶山, 孙悟空打杀了金角银角大王的母亲九尾狐狸,偷得紫金红葫 芦后化了银角大王。所以,金角大王骂他: “你老大将人戏,伤我生若干, 还来偷宝贝!这场决不容,定见存亡计! ”[5]之后,金角大王把母舅狐阿七 大王搬来做救兵,狐阿七也骂道:“我把你个大胆的泼猴!怎敢这等欺人! 偷了宝贝,伤了眷族??赶早儿一个个引颈受死.”[5]在金兜山,悟空入洞 偷回金箍棒后,青牛精吩咐小妖, “各门上小的醒睡!恐孙悟空又变什么私 入家偷盗”[5],已是做了准备。但悟空仍然“偷营”成功,并火烧了金兜洞。
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
青牛精当时即咬牙切齿, 表示 “这番若拿住那贼, 只把刮了点垛, 方趁我心”
[5]
。而且,从始至终,青牛精一直以“贼猴头”称呼悟空。
1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
第4章
孙悟空偷窃情节的意义
情节是文学作品的事件或主要故事的策划或设计, 同时也是传统小说理 论中与小说叙事相关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而情节叙述“为塑造形象、挖掘 事件的蕴涵留下了广阔的空间”[6]。这一部分,笔者论述的正是孙悟空偷窃 情节在《西游记》创作上的意义及其深层蕴涵。
4.1 对《西游记》创作的意义
4.1.1 塑造立体人物形象 “ 《西游记》中的艺术形象,既以现实的人性为基础,又加上作为其原 形的各种动物的特征,再加上浪漫的想象,写得生动活泼,令人喜爱。 ”[1] 其中对中心人物孙悟空的塑造更是如此:孙悟空热爱自由、不受拘束、勇于 反抗,这体现的是人性的欲求;而他的神通广大、变化无穷,则是人们自由 幻想的产物,体现了一种超自然的神性;他的机灵好动、淘气捣蛋,体现的 则是孙悟空与生俱来的猴性。这一点,在《西游记》中有关孙悟空偷窃情节 的描述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4.1.1.1 猴性 孙悟空是花果山的天生石猴, “猴性”是他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其外 貌特征和生活习性等突出地表现了这点。 从外貌上来说,孙悟
空是“毛脸雷公嘴” 、满身毫毛,他行窃时常会拔 下毫毛变成瞌睡虫(第五回、第二十五回) ,偷宝时也常利用毫毛变化了李 代桃僵(第三十五回) 。千变万化了,却又掩不住“红屁股” (第三十四回) 。 从其生活习性来看,他跟普通的猴子一样,喜欢偷桃吃, “是会吃桃子的积 年”[5]。他“不大吃烟火食”[5],只喜吃果子(第四十四回) 。同时,他淘 气捣蛋,偷了妖魔的宝贝又拿“雌雄说”戏弄妖魔(第三十五回、第七十一 回) ;偷吃完了还要用“一溺之尿”哄瞒妖魔(第四十五回) 。 4.1.1.2 人性
1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
相对于猴性特征的天生存在,孙悟空形象中的人性特征是逐渐形成的, 出海寻师时,他才始“学人” (第一回) 。这点在其偷窃中也有所体现。 最初的偷吃蟠桃,孙悟空的身上还带着明显的“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 底自由的状态”[1],受不得气。其后偷吃御酒也是出于“要求个人的权利、 地位、尊严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1]。而到了后来偷吃人参果,他却懂得了 “知止足” (第二十四回) ,对自己的行为已有了约束。在清风观偷吃则是出 于“忠良之心”了(第四十四回) 。同时他身上还有诸多凡人的弱点, “言谈 中时见市井粗话、江湖术语和商人行话”[7](第八十四回) 。性格鲁莽,行 事常有冲动之举,五庄观行事就有猪八戒激将的因素(第二十四回) , 4.1.1.3 神性 同猴性特征类似, 神性在孙悟空出生之日起就存在于其身,作为破石而 出的天产石猴,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神迹。也正是他身上的神奇成分,成就 了他的几次偷窃行动。偷窃时,他会变做“二寸长的个人儿” (第五回) ,更 常常变做他人模样混淆视听(第三十五回、第七十回等) ,变成飞虫类也是 常事(第六十五回) 。当然这种神性是由《西游记》神魔小说的性质决定的。 4.1.1.4 猴性、人性与神性三者合一的形象特征 前文提到, 猴性是孙悟空的一种天性,他的身上保持着原有的形貌和习 性。而相对地,其身上的人性特征也有着与之相对的特点。他的机灵好动、 行事冲动以及对自由的执着追求,体现的是他猴类特征和人性的混合。而孙 悟空出海学艺后,有了神奇的本领,这一形象就有了神性。孙悟空这一独特 的艺术形象的完成正是始于这三点的统一。 他长的一副毛脸雷公嘴的同时机 敏好动、英勇无畏,又秉着以上特征千变万化偷吃、偷宝。
4.1.2 反映真实社会状况
“人类的一切观念, 甚至一切幻想都不能离开现实社会, 从空创造出来。 伦理、宗教、政治、法律的思想固然如此
,而人类所想像的神仙鬼怪也是一 样。”[8]也就是说,神仙鬼怪是人类根据现实的社会现象想象的产物,其中
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
潜藏着现实的痕迹。《西游记》是我国最为杰出的神魔小说之一,书中的仙 佛魔怪当然也受了中国社会现象的影响。而理所当然,由这个光怪陆离的神 魔世界,我们亦可以得知影响它形成的现实世界的点滴。 4.1.2.1 商业经济活跃 “ 《西游记》的形成过程很长,但其中有两个阶段为是最重要的。一是 它基本成型的元末,一是它最后完成的明嘉靖中后期。 ”[1]元之一代,游牧 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农耕文明地位下降,而相对地商人地位上升,商业经 济开始活跃。而明朝中后期,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所以, “这两个
[1] 时期的共同特点, 是社会思想开放活跃, 市民阶层的力量处于上升状态” 。
诞生于此时的《西游记》 ,有着十分明显的市井江湖气,正是此种背景影响 的结果。孙悟空的偷窃行为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首先,偷窃是市井之常见行为。 《西游记》只是给孙悟空的偷窃增加了 一些奇幻色彩, 在实质上与市井之偷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将别人的东西据为 己有。 其次,孙悟空的偷窃乍看起来手段多端,变化无穷。但仔细分析来,其 手段上有着十分鲜明的市井之气。偷窃时,他常借助随身携带的瞌睡虫(第 五回、第二十五回) 。而说到底,瞌睡虫并不神秘,不过与市民类小说中的 熏香和蒙汗药等相类似。 《水浒传》中就有类似情节,杨志喝下药酒, “口里 只是叫苦,软了身体,挣扎不起”[9](第十五回) 。而“铁锯、钢锉之类, 本也是市井神偷穿墙打洞的常用工具”[10],孙悟空也常借用此类工具。在平 顶山时,他将金箍棒变做“一个纯钢的锉儿” ,在小雷音时,又将金箍棒“变 作一把钢钻儿” 。孙悟空既会隐身术(第二十四回) ,又有许多奇妙的法术, 可以借助“解锁法”轻松逃出牢笼(第二十五回) 。那在许多困难场合下, 就没有必要借助钢锉钢钻这一类工具。 这些工具是一些意义的标志,透露出 的是市井神偷的一些家常手段。 同时“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市民的生活是有其自身特点的。它不像
1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
农民的生活那样, 由于依附于土地而具有相当地稳定性。一般的市民往往都 要从事一些贩运和买卖, 有时甚至长年累月在江湖上奔波,这就不仅增加了 生活的不安定性,而且也不免要承担一些风险。 ”[10]这一点在《西游记》中 也有所表现,书中第八十四回,孙悟空在灭法国偷的即是过往客商的衣
服。 4.1.2.2 特权的普遍存在 同现实社会一样, 神仙社会也存在着严格清晰的等级关系。 天宫里玉帝 为仙界之首, 领袖群仙, 而西方极乐世界, 如来佛祖为众家之尊, 其下诸佛、 诸菩萨、诸比丘尼、诸金刚皆遵从其教诲。等级的存在带来了特权,而特权 的存在杜绝了公平,因为“社会等级观念,??以一种稀奇的方式将平等的 观念阉割了”[11]。无论是“对那些可以享受特权的阶层”还是那些“羡慕这 些特权阶层的人们” ,特权的魅力都不可小觑。而出于这种心理,可以享受 特权的阶层会拼命维护自己的特权, 而羡慕特权阶层的人们则会拼命想办法 让自己得到特权。 《西游记》中的部分情节也暗示了这点。 首先, 《西游记》中的神仙不是长生不死的,孙悟空的授业恩师须菩提 祖师说过“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 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 百年,又降风灾吹你。??骨肉消疏,其身自解。 ”[5]要长生不死,办法有 三种:一是长期修炼;二是吃蟠桃、人参果;三是吃唐僧肉。但是能够参加 蟠桃嘉会的乃限地位高崇的神仙,连身为“齐天大圣”的孙悟空也没有资格 参加;能够有福吃到人参果的,亦是有限的地位尊贵的神仙。而修炼又“不 知费多少功夫” (第二十六回) 。地位低下的如看炉童子金角银角等就只能另 想办法,而吃唐僧肉显然是相对容易的选择。于是小仙们相继下界,由神仙 变为妖魔,想方设法要取得唐僧肉以长生不老。只因为“炼气存神是要长生 不老,吃蟠桃可以长生不老,吃人参果可以长生不老,吃唐僧肉也可以长生 不老。炼气存神须费许多工夫,而蟠桃人参果又不是小仙所能享受,他们无 已,只有下界去吃唐僧的肉。 ”[8]
1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
其次,中国的特权阶层还“享有治外法权而不用领事裁判”[11],甚至只 要与特权阶层沾亲带故,这种治外法权就有效。孙悟空的数次偷盗行为中, 金角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看炉童子, 青牛精是其坐骑,黄眉老怪是弥勒佛 的司磬童子,金毛犼则属于观音菩萨。所以,虽然下界后为害人间,孙悟空 也只能任由他们被主人平安带走。而车迟国的三位国师曾有益过这个国家, 为久旱的国家招来降雨,仍被孙悟空就地正法,原因只在于三位国师没有地 位高崇的主人在背后。
4.2 孙悟空之“偷”的文化意义
4.2.1 自由 孙悟空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生命力的存在。偷吃时的肆无忌惮、 偷宝时的机巧灵怪, 体现的都是一种跳动活泼的生命活力。
身为由石头孕育 出的自然之子, 他一生都在不停地战斗。 这是因为他所执着追求的是一种 “不 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绝对自由的生活。这也 正是人性的根本要求。而人性一旦受到束缚,就必然要走向反抗。孙悟空的 几次偷窃行为也透露了这一点。 在天庭偷吃御酒是因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 重视; 西天路上, 孙悟空则是通过窃取宝贝战胜妖魔, 冲破各种束缚和磨难。 同时孙悟空反抗束缚的行为,也深受读者的喜爱。读者在他的反抗中得 到的是一种宣泄的快感,是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生命活力、欲望得到 宣泄的快感。 4.2.2 “盗亦有道” “盗亦有道”一词语出《庄子·外篇》 ,其原意是只有具备“圣、勇、 义、知、仁”这五点方可成为大盗。即偷窃之前,要判断情况以决定是否 可以下手,这是知;要能猜出房屋财物的所在,即圣;在行动之时,要 能一马当先,身先士卒,做到勇;而盗完之后,要做到最后一个离开, 方为义; 把所盗财物公平分给手下, 就是仁了。 历数孙悟空的数次偷窃, 可以看到他算得上盗跖肯定的大盗。 偷窃时孙悟空常变化形容刺探敌情
1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
(第五回、第三十四回、第五十一回等) ,这做到了“知” “圣” ;而除 了少数的合作偷窃(朱紫国偷金铃、清风观偷吃) ,孙悟空的几次偷窃 全仗单枪匹马, 而且即使是合作偷窃, 孙悟空都是策划者和主要实施人, 这做到了“勇” “义” ;至于“仁” ,偷御酒与众猴“各饮了几杯” ,偷人 参果则是兄弟三人一人一个。所以说,孙悟空是盗跖意义上的大盗,做 到了“盗亦有道” 。 不过,经过时间的演化,今天的“盗亦有道”已非昨日模样。现在 意义上它指的是行窃者有特定的行为规范, 例如窃富济贫、 替天行道等。 孙悟空虽未必济贫,却做到了窃富。偷吃,蟠桃、御酒的主人是玉帝、 王母,是天庭的最高统治者;金丹则是属于太上道祖的东西;而人参果 的主人镇元大仙是地仙之祖;就连清风观的三位道长也是一国之国师。 做到了名副其实的窃富。而数次偷宝,宝贝的所有者都是危害人间的妖 魔,相比下,孙悟空是正义一方,偷窃是替天行道。同时,窃富是反抗 统治阶层, 而窃宝属于与邪恶斗争。 阅读这类章节时, 如前文所提到的, 读者得到的是宣泄的快感。所以,孙悟空这一形象给予人们的是快乐。
1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
第5章
结
论
《西游记》一书,“其中最可爱最受欢迎的角色,当然是孙悟空,他代 表人类的顽皮心理,永久在尝
试着不可能的事业”[11]。 孙悟空出生在仙山福地花果山,曾经长期生活在一种彻底自由的状态。 对于初出花果山的他来说,树上结的果子,“空中过鸟也该有分”(第二十 四回)。所以,在他眼中,吃蟠桃、人参并非偷窃,那是在花果山时养成的 自然天性。搅乱蟠桃宴,则是因为,进入天宫后他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和尊重。但是,不同于花果山,天宫社会有其严格的秩序规范,孙悟空的所 为既然触犯了游戏规则,就要受到惩罚。他因此被拘禁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彻底失去自由。 所幸,重获自由的孙悟空并没有改变多少:他仍然桀骜不驯,不时借机 调侃仙佛;面对困难时,他仍然自信自己可以一力解决。但那个曾经无所顾 忌的孙悟空却又切实的变了:偷吃人参果时他懂得了“知止足”(第二十四 回);面对神仙菩萨时学会了妥协,放过了一个个仙之一派的妖魔。说到底 孙悟空是变得收敛了,懂得了这个社会的行事规则,不再是当年无法无天的 齐天大圣。 这就好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经受过生活的挫折后不得不接受 大人的世界。孙悟空正是如此,他不再是初出花果山无法无天、桀骜不驯的 孙猴子,他变成了有着猴子外貌的“人”,懂得了依“法”行事。
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
致
谢
这次论文得以顺利完成, 是所有曾经指导过我的老师, 帮助过我的同学, 一直支持着我的家人对我的教诲、 帮助和鼓励的结果。我要在这里对他们表 示深深的谢意! 感谢在撰写毕业论文期间杨景亮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从开始选题到中 期检查,再到最终定稿,杨老师给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杨老师丰厚的 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责任感,使我受益颇深,对我以后的学习和 工作都有积极的影响。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 以崇高的敬意。 感谢在开题和期中检查时,刘婧婧、金蕾蕾、马丽丽三位老师对我的指 导和教诲。 感谢各位评审老师对我论文的耐心审阅。 感谢我身边的朋友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 感谢默默支持我的家人和远在他乡的朋友,感谢这些年来他们对我的关 怀。 感谢一切关心我的和我关心的朋友。
1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章培恒,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下.第一版.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272-276. [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明之神魔小说(中).修订版.第一版.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69-170. [3]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附录·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一版.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333. [4] 中国社会科学学院语言
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269. [5] 明.吴承恩.西游记· 图文本.第一版.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6] 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83. [7] 袁行霈,黄霖等.中国文学史·第四卷·第七编.第二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 萨孟武.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第一版.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5:1. [9] 明.施耐庵.水浒传· 图文本.第一版.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10] 林庚.西游记漫话.大家小书.第一版.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48-56. [11] 林语堂.中国人(全译本).第一版. 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4 : 191-196. [12] 吴闲云.煮酒探西游.第一版.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13] lin yutang.My Country and My People.Hesperides Press, 2006. [14]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释.北京:中华书局,1983.
2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
[15] Glen Dubridge.The His-yu Chi A Study of Antecendent to the Sixteenth Century Chinese Novel.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isty Press, 1970.
21
范文二:《西游记》孙悟空
浅谈《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
摘要:《西游记》是中国最伟大的一部神魔小说,充满了浓郁而绮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创造一个光怪陆离,神秘瑰丽的魔幻世界。整部书故事架构生动有趣,情节设计离奇曲折,
人物刻画丰富诡异,艺术风格诙谐幽默,语言表达明快流畅,富个性化。其中,尤以人物形
象的塑造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功力。在这一系列形象中,孙悟空无疑是作者最具笔力的艺
术形象。
关键词:《西游记》 孙悟空 追求自由 战斗意志 桀骜不驯
从我国文学史的神话作品来看,孙悟空是一个被刻画的最完美的神话英雄形象。身为主角之
一的孙悟空无疑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是我国以至世界人们所熟知的文学形象之一。他是不
怕困难,忠诚敬业,不屈不挠,勇于斗争,争取自由的英雄的化身,是追求自由平等并为之
终生奋斗的英雄代表。他的光辉形象深受人们喜爱,跟他有关的故事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生
活。如人们感觉到束缚和压力时,就说是“紧箍咒”;遇到闹事的或把情况搞得一塌糊涂时,
说成是“大闹天宫”;形容速度快或差的远为“十万八千里”;鼓励别人战胜困难,即说“没
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等等。此外 “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口
头上。这是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带给我们的特殊文化现象。
一、孙悟空是一个蔑视权贵和勇于反抗封建等级观念的反抗性极强的人物,具有追求
自由的强烈愿望
(一)不屑神佛等统治权威,桀骜不驯
孙悟空对天神们常常出言不逊。在冥府,他使十殿阎王躬身作揖。对慈悲的观音菩萨,孙
悟空敢骂她“惫懒”,咒骂她“该她一世无夫!”在应允观音菩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时,要求
答应他“叫天天应,叫地地灵”。他还骂如来佛是妖精的外甥。因此,在取经途中,他经常
驱遣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值日功曹前来效劳,若稍有拂逆就嚷着“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
见面,与老孙散散心。”有时仅为欺骗两个小妖,他便要玉帝闭天,“若有半声不肯,即上灵
霄殿动起刀兵。” 所以,连玉帝也无可奈何地“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终于默
认他“犯上”的要挟。 对人间之王,他更是蔑视。他对乌鸡国国王说:“老孙若肯做皇帝,
天下万国皇帝都做遍了。”朱紫国国王生病,他用马尿和药丸给国王治病。这种无法无天的
行为,体现了孙悟空敢于挑战权威的反抗精神。什么玉皇大帝,什么神仙佛祖,在孙悟空眼
里,都比他高贵不了多少,他和他们没什么高低贵贱。
(二)勇于斗争 、坚忍不拔,有着顽强的斗志
他在西天取经路上面对重重困难,顽强不屈,百折不回,直到最后胜利。红孩儿的三昧真火,
烧的他九死一生;他依然抖擞精神,强行索战。在小雷音寺群神被擒,他却孤军深入,被关
在妖怪的金铙中险些闷死,仍旧与恶魔相斗;在车迟国与三位充当国师的妖怪斗法;在火焰
山三借芭蕉扇等,都充分体现了悟空遇到困难从不气馁、从不服输的斗争精神。他不象唐僧
那样动不动涕泪交流,也不象八戒那样爱说丧气话,动不动就“分行李”、“散伙’。在五庄
观,由于孙悟空偷吃了人参果,推倒了人参树,师徒四人接连两次被镇元大仙擒住,进行严
刑拷打,并要下滚油锅。孙悟空乐呵呵的,不当回事儿,以游戏的态度和手段对付这酷刑。
当师徒四人被青毛狮子怪、黄牙老象和大鹏雕擒住以后,唐僧、八戒、沙僧都放声大哭,而
孙悟空却笑容满面,没有一点悲观情绪。在第六十五,六十六回中。唐僧师徒误入黄眉老佛
假设的小雷音,遭了难。孙悟空为救出师父、师弟,完成取经的大业,几次三番与黄眉怪较
量,战斗失败,失败再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实践表明:跟妖怪斗争的次数越多,他的战
斗欲望就越强烈;他跟妖怪纠缠得越久,斗争的经验就越丰富,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
和充沛的战斗热情。
二、孙悟空是一个爱憎分明、有胆有识的英雄好汉形象
孙悟空和唐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唐僧虽说是取经队伍的精神领袖,却常常是一个人妖
不分,善恶不明的糊涂虫,而孙悟空不仅有火眼金精,能辩别真假,认识魔,而且更为重要
的是,他敌我观念十分明确,爱僧感情无比分明,对残害人民的妖魔刻骨仇恨,除恶务尽;
而对被残害的人则扶危济困,救人救彻。在乌鸡国,他扫荡妖魔,辨得邪正,为乌鸡国报了
冤仇,也完全是主动除妖。在车迟国,孙悟空主动济困扶危。解救那些受压迫剥削为道士服
劳役的和尚。所以,那些小僧十分感动地说:“齐天大圣,神通广大,专秉忠良之心,与人
间抱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他三借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既开通了西
行的道路,又解救了当地人民的困苦。他一路上所消灭的妖魔,大多是既危害唐僧,又同时
残害人民的。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一切善良
的人们却有着深厚的感情。孙悟空形象这一特点,寄托了古代人民要彻底铲除邪恶势力的强
烈愿望,表达了广大人民要求团结斗争,争取自身解放的坚强决心。
孙悟空的胆量是超人的,明知山有妖,偏向妖山行,任何刀山火海,隐洞暗穴,他都是
视若等闲。他在比丘国,悟空得知妖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药,而悟空却要取妖怪的黑心煎药,降伏了妖怪,解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孩子的性命;在隐雾山打死豹子精,救出了贫困的樵夫。可见,悟空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也是为一方百姓除害,这种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所作所为,给读者树起了一个典型的英雄好汉形象。
三、孙悟空是动物性、人性、神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典型,既有魔气,又有人气,仙气
(一)动物性
孙悟空是一只活生生的猴子,他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在黄风岭王老者家借宿时,王老者形容他是“拐子脸,别颏腮,雷公嘴,红眼睛的一个痨病魔”。尽管他学会了七十二变,但猴子的自然属性依然改变不了。如在唐僧师徒三人被金角大王捉住,悟空变做妖母去救,而八戒一见那红屁股就认出了他;和二郎神打斗时,因为尾巴无法藏好而漏了陷;在听菩提祖师讲道时,猴子的本能还是无法克制住。
(二)人性
孙悟空他追求自由,敢于反抗,勇于奋斗。他历尽千山万水,出海访仙学道,希望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为了不让阎王老子暗中管着,保持长生永久,他闯进地府索取生死薄,勾销猴类名字,又打出“齐天大圣”之旗,要做一个与天地山川“齐寿”的大王,更要做一个与天地神佛齐平的大圣。他聪明机智、勇敢调皮 。在对付妖怪时,他有很巧妙的方法,就是钻到妖怪肚子里,打滚、踢腿、上窜下跳,疼得妖怪满地打滚,不停求饶。他秉性骄傲,争强好胜每遇到妖怪,他先把自己大闹天宫的“丰功伟绩”炫耀一遍,再称对方或是妖怪,或是晚辈,奈何不了妖魔鬼怪时也容不得别人小看,争强好胜的性格表露无遗。入住水帘洞后,众猴们都陶醉于快乐之中,他却一人端坐在上,“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何不拜我为王?”这种名至实归的背后掩盖不住的是他的逞强好胜,好出风头的顽劣性。
(三)神性
孙悟空是神,他会七十二般变化,有无穷的本领,他翻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 ,他的兵器金箍棒大到能顶天立地、小到能塞进耳朵,他拔一根毫毛就变成许多小猴子。他蔑视貌似强大的天国威严,敢在玉皇大帝面前傲立,自称“老孙”,叫玉帝为“老官儿”;为报复王母娘娘不请他参加蟠桃大会,就来了个“乱蟠桃”,还因酒醉误入兜率天宫,在太上老君丹房中大嚼金丹,不屈十万天兵天将,打烂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又是一场大闹,使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踪”;甚至白骨精变成女子、老太太、老翁,三次戏耍唐三
藏,都没能逃过悟空的火眼金睛,被他一一识破。这些事情,决不是一个平常的凡人所能做到的,也正是靠着神通,孙悟空才能闹得天宫,才能除妖降魔,才能取回真经。所以,孙悟空是一个猴、人、神三者完美结合的艺术典型。猴,表现了他的动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是一个被理想化了的神话英雄。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作者通过超凡的想象,神奇的夸张,怪诞的变形的艺术手法所描绘的漫漫“西游”全景,无不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孙悟空是一个本领高强、正直善良、英勇善战、百折不挠、坚持真理、不畏艰险、不畏权威、淳朴坦诚的理想形象,是吴承恩备加颂扬、寄寓了一定的政治理想与审美理想的英雄形象。在当时虚伪冷酷、奸佞横行的时代,作者塑造并赞美这样的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孙悟空的斗争艺术,凝结着古代人民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智慧,至今对人们仍有着启发和教育意义,孙悟空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形象体现。
参考文献:
①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版)(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② 《四部古典小说评论》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③ 李希凡,《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 ,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年版 ④ 刘怀玉,《西游记人物画传》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⑤ 吴承恩,《西游记》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01
范文三:西游记——孙悟空
西游记——孙悟空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根据唐三藏去天竺取经的故事改编而成。
首先来说说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那种不畏强权,疾恶如仇的人。孙悟空生性淘气,不甘被压迫。不愿屈从于无助的现在。他听说所有生灵都难逃一死,只有神仙才能长生不老,就毅然横渡大洋,拜师学艺。他并没有向玉皇大帝低头,而是勇敢地直闯云霄。虽然被压在了五指山下,却也从未泯灭过希望。他疾恶如仇,在护送唐僧取经路上将一伙强盗杀死,却遭唐僧训斥,一时不平,跑到东海龙宫来逍遥,但后又经龙王劝说,想到唐僧对自己的救命之恩还没报答,决定护送唐僧直到西天。却被唐僧套了紧箍,念了咒。他在盛怒之下,欲杀唐僧,但想到自己的使命,还是忍住了。他一双火眼金睛,能辨妖善,为保护唐僧孙悟空不止一次落入火海,可是他依旧不屈服一切。也许,唐僧因为种种原因误解了孙悟空。但是,孙悟空并没有忘记师傅的教导和救命之恩。在和妖魔鬼怪的每一次战斗中,都要靠他冲锋陷阵,或是去搬救兵。我想:到了最后唐僧也被他感动了。
终于,孙悟空成功了,在经历了许多困难以后,孙悟空再不是当年的猴子了。他是一个佛,他的头上冒出了金光,他终于能长生不老了。
范文四:《西游记》人物分析:孙悟空
《西游记》名列中国四大名著,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其主人公孙悟空的形象更是有重大的意义。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就是镇魔者孙悟空的主要特征。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灵魂人物。孙悟空本来是仙山上一块灵石,变化而成的猴子。因为胆识过人,受到群猴的推举为王。但是有一天他忽然感悟到生命有限,美猴王虽然在水帘洞中过著“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快乐生活,但是不能够天长地久。于是他抛下了一切,离家拜师学习仙道,从此就叫做“孙悟空”。对于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长期以来存在着许多不同看法。有人说是农民英雄,有说人是起义叛徒,有人说是新兴市民,有人说是开明地主;还有人提出,大闹天宫时他是急于向上爬的野心家和愚蠢的罪人,而西天取经时则是理想的奋斗者和改革的英雄。其实,不去追述他的政治倾向,单就其人格魅力,以我们当今时代的眼光去看,无论是大闹天宫时的英雄气概和叛逆精神,还是西天取经时屈服的嫌疑和造福于人群,都只是他人生里成长的阶段,是一个人实现其人生意义的路程。
孙悟空他天资聪敏,思想跟行动都敏捷如风,学得一身高强的法术,吹一口气,就能够七十二变,并且有法宝金箍棒,缩小如针,放大如铜棒,筋斗云一驾,就能够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顽皮,爱作弄。他故意叫猪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则变作小虫,暗中监视爱偷懒的八戒。可见他心思细密和不减顽皮的本性。
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闹海龙王,二闹地狱府,三闹天宫,并且还和佛祖打赌。由此可见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墨守成规的个性。充沛的生命力、大无畏的精神、笃实的性格和乐观的个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于面对挑战。他这一种冒险犯难的精神,充份显现了英雄的特质。但是争强好胜,心高气傲以及性急如火却是他的弱点。
孙悟空有一句口头禅:“俺老孙去也!”这是他对自己行动迅速的一种嘉许。一方面,正是这种当机立断、注重行动的作风,才能够快刀斩乱麻,迅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件麻烦事。可是,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他不假思索的性格,会惹出许多连他自己都意想不到的麻烦。
他有着猴的行为,神的能力,人的性格(缺点和优点),他是人神猴的结合。
在追求个人成功的过程中,我们离不开团队合作。因为,没有一个人是万能的,即使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无法独立完成取经大任。然而,我们却能够通过合作以及别人的帮助,弥补自身的不足。对于一个团队而言,无论是力量型的悟空,完美型的唐僧,活泼型的八戒,还是和平型的沙僧,都能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融合到这个团队中。而孙悟空从猢狲到斗战胜佛,正是由孤立到合作的过程,也是由个人奋斗失败到团队合作成功的过程。
孙悟空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当我们学会了做人,任何困难都迎刃而解。也就是说,各种困难都源于我们的性格和观念。战胜困难的过程,就是战胜自我的过程,也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
范文五:西游记孙悟空读后感
西游记孙悟空读后感
西游记孙悟空读后感(一)
中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书籍,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没有它们的哺育滋养,我们的生活是不完美的;没有它们的意味深长,我们的人生是缺憾的;没有它们的充实诱导,我们的精神是虚无的。读书,特别是文学书籍,犹如春雨哺育着大地,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如夏风凉爽着世界,让我们享受着人生;如秋果挂满了枝头,叫我们精神饱满,文学名着的奥妙潜移默化的感染着我,塑造着我,成就着我,“雪中送炭”,无疑是我们对文学名着的真实体验~
我国的四大名着,可谓是博大精深,我对四大名着也情有独钟。《西游记》,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令我留恋忘返,回味无穷。但今日今时,再次拜读《西游记》,我的领悟却变了。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奇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此时此刻我又有了新的领悟,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长时间个性受约束的日子,新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石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花果山上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然而,每个人都明白, 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 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拓进取, 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
西游记孙悟空读后感(二)
作者吴承恩,根据唐三藏去天竺取经的故事改编而成。
首先来说说孙悟空,在中孙悟空是那种不畏强权,疾恶如仇的人。孙悟空生性淘气,不甘被压迫。不愿屈从于无助的现在。他听说所有生灵都难逃一死,只有神仙才能长生不老,就毅然横渡大洋,拜师学艺。他并没有向玉皇大帝低头,而是勇敢地直闯云霄。虽然被压在了五指山下,却也从未泯灭过希望。他疾恶如仇,在护送唐僧取经路上将一伙强盗杀死,却遭唐僧训斥,一时不平,跑到东海龙宫来逍遥,但后又经龙王劝说,想到唐僧对自己的救命之恩还没报答,决定护送唐僧直到西天。却被唐僧套了紧箍,念了咒。他在盛怒之下,欲杀唐僧,但想到自己的使命,还是忍住了。他一双火眼金睛,能辨妖善,为保护唐僧孙悟空不止一次落入火海,可是他依旧不屈服一切。也许,唐僧因为种种原因误解了孙悟空。但是,孙悟空并没有忘记师傅的教导和救命之恩。在和妖魔鬼怪的每一次战斗中,都要靠他冲锋陷阵,或是去搬救兵。我想:到了最后唐僧也被他感动了。
终于,孙悟空成功了,在经历了许多困难以后,孙悟空再不是当年的猴子了。他是一个佛,他的头上冒出了金光,他终于能长生不老了。
西游记孙悟空读后感(三)
一部古老的神话故事,但却引起了儿童的喜爱,那就是《西游记》。小时候,我只是看动画片与图画书。但现在,我不仅看与读,而且还学会了思考。
《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啦~因为他总是聪明过人、助人为乐、能分辨好人与坏人,来守护唐僧和弟兄们。他就像我们现在的人民警察一样,火眼金睛,抓坏人救好人,时刻保卫着我们。或许由于唐僧遇到麻烦的事情就不动脑筋,盲目地接受别人的帮助的缘故吧,有时才会不听孙悟空的好心劝告,掉入妖怪的手中。这足够说明了遇到麻烦的事情要动脑筋,如果不动脑筋,听了别人不好的意见,反而会更糟糕。不过我还认为唐僧过于善良,哪怕对待坏人也十分好,因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质。
我也很喜欢猪八戒。我觉得他是个性格单纯但很可爱的人。他不会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却有正义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会去做。他会奋不顾身地保护师傅的安全,而不考虑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动脑筋,但是人们觉得他笨的可爱。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怕敌人的胆量。不过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细考虑,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凭自己的实力去做。
总之,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话,要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