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结构化面试——学科专业知识
(一)语文学科
你认为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参考答案】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目前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就是扫清生字障碍,熟悉课文,这是正确朗读课文的前提。
第二步教师范读,提出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范读。范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丰富学生的词汇,这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方面。
第三步创设情境,渲染氛围。朗读训练,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单调的阅读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所以营造趣、情、美的愉快气氛,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四步体悟情感,渐入意境。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美读”,引导学生边读边用心体会文章。真情实感的表达是最好的,真情实感的流露不仅体现在写作文时,也体现在读课文时,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二)数学学科
作为数学教师,你认为让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是什么?
【参考答案】我认为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 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要求,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丰富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
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教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三)英语学科
作为初中英话老师,你认为如何给学生上好阅读课?
阅读课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的主要载体,同时阅读能力也是考试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课,充分开发阅读课的潜力,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选好合适的阅读材料。课堂教学时间较短,因此阅读单词容量要适中,难易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高估学生的水平,太难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文章要贴近现实,符合学生的爱好。要有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
第二,掌握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默读抓住主要的信息;大声朗读形成语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涵;找出重点词汇,理解并运用;抓住文章的中心意思,形成完整印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大意,思考后展示学生成果。
第三,换位思考,仔细研读出“门道”。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会有不同的意义。深挖下去,才能深刻理解。
第四,虽然是阅读文章,但如果仅仅是将它单纯地作为阅读文章来教学,不免有些枯燥。而如果将其转化为现实教学的形式就可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反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愿望。
第五,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等多种信息功能,而电脑接入因特网后,具有信息量大,信息变化速度快,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等特点,是过去任何一种传媒无法比拟的。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从而改变学生怕上阅读课的通病。
(四)物理学科
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你认为物理学科有什么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初中物理是一门重要且很有难度的学科,必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能死记公式,要联系实际生活对一些物理知识灵活记忆。物理相对来说要求学生理解的范围比较大,更要多做多练。我觉得无论哪一门学科,多做多练才是关键。做的题目越多,对这门学科的掌握也就越牢固。
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灵感的源泉,通过诱导以及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具,提高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第二,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物理世界丰富的感性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会影响学生高中乃至大学的物理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
第四,指导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现代教育不但要教学生学会物理,而且要教学生会学物理,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新知识,如何解释各种物理问题,做到举一反三。
(五)化学学科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试举一例。
【参考答案】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理论联系实际,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遵循的原则,更是化学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等具有独到的作用。
第二,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灵活设计问题情境,能获取各种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联系师生感情,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应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标志是以实验为基础。初中化学作为启蒙化学,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巩固化学知识,并形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因此作为化学教师要抓住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基本特点,做好各种实验,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认知意志产生影响,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以揭开科学知识的奥秘。
第四,灵活穿插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好奇心强,上课的注意力不持久。在课堂教学中,如
果能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穿插一两则故事,虽然占时不多,却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恰当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可帮助攻克许多教学中的难关。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能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到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诉之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
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时,可以通过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的讲述,说明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重要性,引入新课。当学完二氧化碳的性质后,可以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人工降雨的奥秘以及大自然那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柱、石笋等形成的化学原理。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而且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历史学科
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处理教材?
【参考答案】第一,教师应重点讲解结论性知识,讲解如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法。第二。教师还要讲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思路,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教材.学会学习历史,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第三,教师还要讲解教材蕴含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七)地理学科
你认为地理教学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第一,地理教学中要学习很多地图,标记符号,所以要求教师设计一些活动或记忆策略帮助学生记忆;第二,地理教学中部分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缺少相关经验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感官认识。
(八)信息技术学科
你是如何看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参考答案】现在信息技术已纳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学科建设中,我相信这是信息技术教师体现自我、迎接挑战的机遇,也是重新定位信息技术科目地位的一次机会。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了每一个人的发展。信息技术是一门学科,同时它又与其他学科不同,它还是一门技术,一门技术性的学科。其他学科的新课程教学实施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个学科:首先,它是教师教育教学非常重要的手段;其次,它是课程整合的需要;最后,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那么很大程度上学生的信息技能也影响到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信息技术应该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也应是教师需要掌握的一门技能,学生必须学会的一门技术。
(九)体育学科
在体育课中出现意外情况怎么办?
【参考答案】由于体育课多是在室外进行的,且课中会涉及很多需要操作的技能,如果不加注意的话很容易引起学生中暑或者受伤的意外情况。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会在课前对天气情况和训练强度做综合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通过调节运动强度和改进技术指导来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但如果确实发生了意外情况,我会冷静地去处理。
首先我会按规定初步查看伤病情况,并通知校医进行初步处理,如果严重的
话马上拨打120送学生去附近医院诊治,同时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并通知班主任和学生家长。
其次,我会向其他学生做出说明,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尽可能地不影响教学秩序。
最后,事情过后我要进行反省,分析出现该情况的原因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范文二:语文学科结构化特点的阐释
语文学科特点的结构化诠释
通州市赵甸小学 王海成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之间并非是两极关系,而是一种交叉关系,因二者都具有正负向特点,所以,其相互关系可以在坐标系中加以说明。在第一象限中,二者处于正向相交状态,获得了真正的统一。要实质性地解决二者的统一问题,还必须创建拥有足够厚度的教学板块,“读、思、练”分别为其长、宽、高。这样,教学结构才能由平面变为立体,从而拥有足够的空间。 拥有了厚度,还必须拥有广度,教学板块必须向文化开放。此时,教学结构由三维板块结构升级为立体框架结构。这样,学生“言语”与“精神”才能最大化共生。
曾经,我们的语文教学长期驻足于听、说、读、写的四合院里,上演出一堂堂封闭、局促、枯燥、沉闷的独角戏。仰望四角的天空,我们无奈、遗憾、彷徨、渴盼~终于,一声春雷唤醒万物,新课程携手新理念踏进水波不兴的语文课堂。很快,围墙撤掉了,课堂热闹了~语文课成了一个刚被释放的孩童,欢呼着,跳跃着,奔跑着~渐渐地,打着综合、探究、生成的幌子的她,越跑越远。不经意间,她迷失了自己的本性,成了科学、艺术、品德、常识的附庸,成了地地道道的“四不像”~ 于是,让语文姓语、让阅读姓阅的呼声再次高涨。特级教师吉春亚带头质问:“真是训练惹的祸,” 吉春亚:《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儿》,《小学教学参考》2004年第9期。南师大魏南江教授指出:“课改中缺少了双基的语文教学,就是残缺的语文教学。” 魏南江:《对“双基”教学误读的愕然》,《小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3期。一时间,语文课迅速刹车,纷纷调头。于是,“双基”、“训练”再次当红~
稍稍留意一下,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段变革历程已被抽象成了一个有趣的行程问题。听,一声令下,人们“突、突、突”地冲出去;一声“错了”,又“呼地”掉头狂奔,原地立正~值得思索的是,这段“语文苦旅”的成因为何,显然,对语文学科性质把握的偏差导致了大家的不明就里、一哄而上。
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学科特点的论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论述是全新的,也是全面的,但真正理解并实现二者的统一,却是复杂而艰难的。有鉴于此,本文拟引进软件工程中的结构化分析的理念,采用图示化方法,自上而下地层层分解,以求形象而深入地揭示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的统合关系,以增加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性。
一、两极线性结构
回过头来再次考察一下上面的那个行程问题。不难理解,这条线路的两极分别为工具性和人文性。一开始,人们满怀着激情和憧憬争着去沐浴人文光辉;再后来,人们又发现工具不能丢,纷纷退回原处,弯腰捡起。显然,工具性和人文性连接在一起,变成了一条拔河索,谁力量大谁就取胜,正如下图所示:
工具性———————————————人文性
有趣的是,持“两极观”的教师大有人在。特级教师盛新风曾由衷地赞美过语文的两极之美,她认为:“语文既要做‘下里巴人’,又要做‘阳春白雪’??语文老师的课堂是美的,一种浓烈而不艳俗,高雅而又可攀的两极相融之美。”盛新凤:《诗情,在“两极”相融处》,《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第10期。愿望是美好的,但却是不可能实现的。翻开地理书,请看“极”的本意:“极是指地轴两端之一,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对抗的性质。”虽说“极”的概念不断地得到引申,如“两极世界”、“世界多极化”等,但其相互排斥、对抗的含义并没改变。“甘蔗没有两头甜”,既然排斥,既然对抗,那又何来真正的相融,显然,这种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简单化为两极线性结构的做法,弊端是明显的。
二、二维平面结构
众所周知,学语文就是学语言。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文化的载体,更是人的精神赖以存在的凭依。可见,工具性和人文性并不是老死不相往来的两个事物,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就如手心和手背一样,二者统一的基点就是语言。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叉关系。同时,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都具有正向和负向的特点,所以,我们可以在坐标系中加以说明:
在第一象限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同处于正向状态,二者微笑牵手,教学进入了完美的境界,学生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时,饱尝了文化的美味,催生了精神的发育。于永正、支玉恒等诸大家已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在第二象限中,工具性为正向,人文性为负向。显然,这样的教学唯工具性马首是瞻,势必会造成学生心灵干涸,情感萎缩,人文缺失。曾经风行的和正在风行的满堂讲、满堂问、满堂练、肢解式教学、题海式战术就是其具体注脚。这样的语文课最没味儿,除了枯燥还是枯燥~
在第三象限中,人文性和工具性都为负向。这种课堂不值一提,是标准的废课,应该扔进历史的收废站~
在第四象限中,工具性为负,人文性为正。这样的语文教学被边缘化,不知不觉间变了味,沦落为历史、常识、美术、品德等其他学科的附庸,正如本文开头所述,新课改之初所刮的人文风就是其典型代表。
看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真正统一必然是第一象限中二者的正向相交,但如何在教学中、在文本的解读中得到实质性地解决,还需要进一步说明和揭示。
三、三维板块结构
语文教学应凸显言语行为,应致力于学生言语系统的运作与提升,这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要求。要达成这一目标,就离不开听、说、读、写。但是,过去的语文教学遵循的是加法思维——老师不停的问、问、问,学生机械地读、读、读,要不就是不停地抠字抠词抠句,大练特练??看,语文教师真的成了工程师,整个“教学工程”的来龙去脉、条条杠杠,加起来比课文里的字还要多~不厌其烦地连加使得教学空间由三维萎缩成二维,再慢慢地被分割成一条条、一缕缕,惨不忍睹~这样的语文教学,捡起了“工具”,丢掉了“人文”;重视了“言语”,忽视了“精神”~
加法思维要不得,必须删繁就简~加法的简便运算是乘法,那我们不妨换一种乘法思维试试。值得思考的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方法,使教学平面逐渐加厚,由两维成三维,使平面变立体,从而获取广阔的教学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提供可能,完全可以,既然是数学问题,那我们不妨借助数学公式试试。我们都知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只要有了长、宽、高,问题不就解决了吗,那么,语文教学的长、宽、高分别是什么呢,
非“读、思、练”莫属~
朗读是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是启迪思维、熏陶情感的不二法门。但是,许多人忽视“品读”是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总想一蹴而就,总希望一读到“底”。于是,串问式的“浅思”傍上了“品读”,教学空间一下子变得狭小、局促,令人窒息。人心盼“精思”~“精思”区别于“浅思”,值得“精思”的问题一定是一种很具思考价值的问题,同时还必须要有较大的空间,较大的回旋余地。但是,“精思”与“品读”亲密接触,教学还不能走向纵深,还必须要有“训练”的加盟。特级教师吉春亚认为:“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各展个性的‘读’,更要让学生各显潜能的‘说’。”吉春亚:《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儿》,《小学教学参考》2004年第9期。贾志敏老师也指出,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说对,更要让学生说优。说对、说优的过程就是“训练”的过程。可见,“读、思、练”携手合作,学生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同时,不断地运用语言、创造语言。这样,积累促进了运用,运用又更新了积累,学生的语言仓库得到了丰富与充实,言语能力跟着节节拔高~
分析至此,整个教学板块的模型已经出来了,我们试着把它装配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有了“读、思、练”,并不等于教学板块拥有了足够的厚度,关键的关键,还要看是否具备乘法思维。乘法思维就是一种简化思维,一种整合思维。那么,怎样的简化,怎样的整合才能使教学板块站立起来,从而拥有一定的高度呢,勿庸置疑,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学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开放走向解放——开放课堂,解放学生,以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要开放,要解放,还必须采取迂回的策略,选准突破口,力争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百闻不如一见”,有教例可供参考:《我的战友**》的第二段主要写了战士们潜伏在“597.9”高地的情况,特别是**的潜伏情况。在教学这一段时,我只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战役指挥员,在潜伏之前,你会告诉战士们哪些纪律或注意点,”虽然老师没有要学生看书,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看起第二小节来,一边看一边想。当学生汇报时,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说准确,说简练,说精彩。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读描写**潜伏情况的句子,去体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这样教,空间很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成了可能。同时,学生的语言系统不断得到更新~不知不觉间,学生的“言语”和“精神”达成了同构共生。这就是简化、迂回、整合的功效~
四、立体框架结构
拥有了厚度,教学空间变得开阔,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无忧无虑地收获知识,无拘无束地拥抱快乐。此时,工具性和人文性微笑对视,亲密牵手,达成了统一。但是,这样的统一还不是最充分的统一。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学科。人类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语言,依赖语文。其实,语文学科的最本质特点是她的文化性。特级教师陈明华指出:“语文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需要一种民族文化性格的植入,这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内在的魅力,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一种自觉追求,也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文化使命。”陈明华、秦志强:《语文奠基生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38页。所以,我们不能撇开文化性而谈人文性,不能把对于人文性的理解局限在对文本价值观的认同、对文本语言美的感受及对学习态度的正向追加上,那样做,等于穿小鞋走路,影响正常“发育”。所以,我们还应该打开文本这扇窗,带领学生走近传统,走进历史,走向文化,去解读古老的智慧,去聆听先贤的教诲,去涵咏古雅的情韵。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将告别狭隘,走向广阔~
由开阔到广阔,由厚度到广度,语文教学面临一次全面的刷新。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板块中文化的注入并不是一种硬生生地挤压和入侵,而是历史、传统、文化与品读、精思、训练进行超级链接的过程。这种链接是一种渗透,是一种浸润,是一种水乳交融的整合~此时,教学结构全面升级,三维板块结构被立体框架结构所替代。如下图所示:
必须注意的是,该框架结构并非钢架结构,其实她是脆弱的、易倒塌的,她需要智慧地营造,需要细心地呵护~如果我们不能将上述要素进行巧妙的整合,让她们亲密携手,教学框架将有被压迫变形,并逐渐萎缩,甚至完全挤垮的危险。到那时,“读、思、练”将不断地被瘦身,被窄化,直至被逐出课堂,失去立足之地。其实,这种现象并不鲜见——语文课堂上的知识批发、口才贱卖、信马由缰、大侃特侃,总如感冒般来了再去,去了再来,一直难以根治~
还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许多老师认为尽力地介绍课文背景知识,就已经充分地体现了文化性,这种观点是肤浅而片面的,是一种典型的文化近视~背景知识确实重要,也往往蕴含着浓郁的文化味儿,但如果局限于此,就不能真正触摸到文化的脉搏,倾听到文化的妙音。所以,我们必须将文本粘贴在历史、文化这一广阔天空中,去链接,去诠释,去整合,以求得“言语”与“精神”最大化共生~
那么,怎样对框架结构里的各要素进行巧妙而富有创意的整合呢,
第一,给思考系上文化情结。我们都知道,文本的思想内涵并不是外显的,而是内隐的,她需要我们层层深入,去找寻,去开挖。如果我们能将其纳入文化视野,进行一种深度思考,那么教学将焕发出新的活力。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深的理解文章中心 ,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外国侵略者拿着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找到了中国;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与中国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今天,当我们再次漫步圆明园时,我们的心情怎能平静?同学们,你想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有大声谴责侵略者的,有痛心清王朝落后的??整个课堂群情激愤~显然,于老师对文本进行了深度挖掘,进行了文化层面的解读,使学生感受文本内涵的同时,接受了思想的洗礼和文化的熏陶~这样的语文教学和那种小语文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其优劣立辨~
第二,给“训练”染上文化的底色。“训练”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训练”是学生言说的过程,“文化”以语言为载体,二者统合于“语言”。所以,二者的整合有先天的便利。我在教学《山谷中的谜底》一文时,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对于外界的压力,有时我们可以正面抗争,但有时也必须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我设计了以下步骤:首先,板书“正面抗争”,自下而上,用箭头表示。然后,师生合作画出弧形箭头,表示“先退后进”;接着,请大家用动作来演示,并引导学生从人和动物的身上寻找这种“先退后进”的动作;第三步,请学生联系人类的行为再来举例,并相机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介绍一些有关的历史故事。教学过程中,学生举出了《退避三舍》、《卧薪尝胆》、《胯下之辱》、《三顾茅庐》等很多例子,收到
了很好的效果。下课前,我又出示“刚柔并济”、“以柔克刚”、“小不忍则乱大谋”、“大丈夫能屈能伸”、“退一步海阔天空”等成语,要求学生回家查阅资料,注明出处,理解的意思,并熟练背诵。这样,学生在积累成语的同时,解读了古人的智慧,加深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为了概括中心思想,我采取了迂回策略,利用插图,要求学生为司马迁装饰房间,并出示一副竹简,请大家思考,在上面书写什么内容,可以使司马迁不断得到激励。学生兴趣很浓,答案很丰富。这一段教学,竹简和书法样式的巧用,使训练充满了古雅的韵味儿~
综上所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赖于读、思、练的简化、整合,有赖于厚度与广度的巧妙链接,有赖于立体框架结构的真正创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走进语文的百花园,才能品味到语言的优美、清新和典雅,才能感受到人文的厚重、浓郁和芬芳~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将充盈着浓郁的馨香,洋溢着浪漫的色彩,升腾起创造的激情,演奏出生命的最强音~
范文三:语文学科如何进行结构化预习
语文学科如何进行结构化预习
(2012-10-29 09:58:34)
转载?
分类: 教研文萃
语文学科如何进行结构化预习
说到预习,我们平时都在布置学生进行预习,但总是埋怨我们的学生太懒,老师布置预习,上课检查的时候,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把课文读了一遍,就算是完成了预习,大多数学生课文都没有读,根本谈不上什么预习。
在这学期,我也尝试加强学生的预习,给学生规定了一读二标三圈四画五批注六概括的预习方法,大多数的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去预习,所以在上课时我也觉得顺当了许多。
在这次和北京大兴区团河小学的校长、老师的座谈中,在听全国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报告中,专家和老师都提到了功夫在课前,在预习。只有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才能让每一堂课都有精彩绽放。教师在课堂上是舵手,学生是水手,在课堂上要尽力做到教师掌舵,学生划船,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共同体。
一、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高效进行结构化预习,
结构化预习既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方法,也是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的一种好办法,更是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关键。教师引导学生积极高效进行结构化预习总的原则是“先扶后放”,也就是教师先示范性地带领学生进行结构化预习,然后学生独立完成。一般是提前1-2天布置结构化预习,要求学生按照“六字诀”(查、划、写、记、
练、思。查——查着工具读;划——划着重点读;写——写着感想读;记——记着内容读;练——练着习题读;思——思着问题读)把书读实、读厚、写满。
要想让学生积极高效地进行结构化预习应从三方面入手:
1(问题引领
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但要精,随着预习的熟练,知识底子的加厚,提出的问题难度要不断加大,这样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更深刻,掌握的也更全面,速度也会加快。
2(预习方法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所以适用的预习方法是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1)任务落实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2)课本标记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
(3)温故知新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提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旧知识。
(4)尝试练习法:对于计算类的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
3(辅导检查
刚开始,无论是教师还是各组学科长,必须以身作则,不折不扣地做好检查、督促工作,不定期地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
教师辅导检查学生的预习方法主要有:
(1)教师参与式:教师参加其中一个小组的讨论,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2)教师检查式:教师可以抽查部分学生的预习记录,对于重点预习的内容也可以检查全班学生的预习记录。
(3)小组汇报式:课前有每个学习小组的的组长向教师汇报预习情况。
二、结构化预习内容
1(概念性问题包括题目、作者、字词音形义、记叙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等。
2(原理性问题包括文本大意、段落大意、逻辑关系、写作特点、思想感情、经典赏句等。
3(习题性问题指课后习题。
4(拓展性问题指基于上述三类问题、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拓展学习而发现的问题。
三、结构化预习标注内容位置说明
1(生字词边读边圈在文中,通过查字典弄清音和义,然后补充整理在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一栏中。
2(“课题”一页眉批内容:
(1)文本大意:标注在“课题”一页的最上边。
(2)如果是记叙文将人物、时间、地点批注在“文本大意”下一行。
(3)段落大意:如果自然段特别多,可以直接划分结构,概括意思。
(4)逻辑关系即文章结构:注明几部分,每部分的意思是什么。
3(“课题”右边标明体裁。
4(“课题”下一行解释题目的意思。
5(课题注释1(关于文学常识)附近,补充作者相关知识。
6(第二页眉批内容:
(1)写作特点
(2)思想感情
7(旁批
(1)用曲线在文中勾划经典语句,然后关键词语用红笔标注,写好批注。原则上是将书批注满,经典句子每页最少批注3个以上。
(2)对不理解的句子用红笔勾划双横线,注明具体的疑问是什么。
8(课后“研讨与练习”
将预习时思考的答案写在对应的题目旁边。
9(文章最后一页下面:
我的问题:针对文章内容方面自己提出问题。
各位老师,要想让学生高效学习,做好课前的结构化预习固然重要,但课堂上老师智慧的引导,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表现欲望,
学习小组的创建与管理,学习小组的评价等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我们认真去做,去实践,只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动人光彩,也才能使我们的老师更加智慧,使我们的学生更加可爱。
范文四:语文学科结构化预习策略
语文学科结构化预习策略
1.开发灵活性而多样的预习导读单。
结构化预习导读单的开发如果存在难易程度不当、呈现形式单一等现象,就会导致事倍功半。所以结构化预习导读单的开发要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
灵活性主要针对导读单内容的难易程度而言。不同年级应以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科特征以及认知基础来灵活掌握,恰当设置:如实验起始年级或者低年级就应侧重预习兴趣,预习习惯的培养。高年级重在思维的开发与训练,方法的掌握与应用。不同的学科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置,同一学科也要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而定,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性。
多样性主要是就导读单内容的形式不拘一格来说的(单子可以图文并茂、可以是表格式,可以是叙述式等。也可以在单头设置激趣性、提示性寄语,如:“聪明的你再认真一点,会更棒的~”你能行,你一定能行~”、 “爱惜单子要如同爱护自己的脸蛋一样,你做到了吗,”)
2.追求科学而实效的预习法。
体现科学性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结构化预习不同于我们以前的课前预习,它是成体系的,是环环相扣的。通过对我校九个实验班不同科目的跟踪观察,以及年级组内的平日交流和学校的专题研讨,我们初步形成了 “结构化预习五步法”,具体为:第一步:详读文本(仔细阅读教材):第二步:标注重点(动笔圈点);第三步:操作实践(动手实践);第四步:尝试解决(例题习题);第五步:再提问题(难点质疑)。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再次交流探讨时,我们又发现结构化预习的方法同样要因年级,因学科而定:
如实验起始年级或者低年级要在老师的引领下占用课堂时间开展预习,老师要先讲给学生预习方法,让学生懂得结构化预习是让他们干什么,具体怎么做之后,再开展预习,也可以把预习课当作常态课来上,因为预习扎实了,课堂讨论就会压缩时间,不会影响教学进度。这样引领一段时间后,预习方法掌握了,老师就要懂得放手。
语文学科的预习方法在遵循初步总结的“结构化预习五步法”,具体如下:
语文学科结构化预习时采用的是“六动法”。即:动口读课文、动笔划重点、动脑思难点、动手查资料、动心记情节、动情写感悟。 具体做法为:
动口读课文,读课文中生字生词,好词佳句,读阅读提示,读作者简介、读时代背景、读课后问题,读知识链接,读页脚的注解注释。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通读、细读、品读、反复读、重点读、感情读、诵读等。
动笔划重点:划生字、新词,段落层次,重点句段,修辞手法运用处、疑难处、感动处。可用多色笔和自己喜欢的图形来标记,这一点我们四年级的两位语文老师做的很独到、很突出。
动脑思难点:可从字、词、句、段、篇着手,思索生字的结构、音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思句子的意思、思段落的作用、思整篇的结构。
动手查资料:查学过的课本、查字,词典,查课外读物、查配套书籍。
动心记情节:记生字的音、形、义,记课文的主人公,记主要内容,优美词句。
动情写感悟:写读完课文的总体感受,写文中优美词句的作用,写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写课文让你感动的理由,写读完课文后你的感想。 语文学科结构化预习做到:“以悟为主”。
范文五:语文学科结构化学习模式构建
语文学科结构化学习模式的构建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总是在做着重复性的教学工作,然而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有些工作是属于重复而又无效的劳动,这种需要转变的模式是需要构建一个语文学习的系统化模式来完成的。 1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研究(即“知”的体系)
将语文的学科思想和知识体系梳理、归纳,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清晰的显现语文学科教与学的思路,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说都是一件有益的事,因此,及早树立语文学科意识、构建语文学科体系、建立语文学科的模型是发展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根据语文学科目前的考查要求来看,其涉及的内容包括以下六个层次: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结构化面试——学科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