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国农学通报稿约
审溺 羹警通报 稿 约
1《 中国农学通报》 以下简称《 ( 通报 》是 中国农学会主 办, ) 由我 国著名农业科学家、 两院院士石元春教授担任主编 的综合性 农业学术期 刊 。通报 》 《 是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国科协优 秀学术期刊、 国优秀农业期刊, 中 全 多年来一直被 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 数据
库、 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 库、 国农林文献数据库 、 中 联合国粮农组织 数据库 、 国际农业 和生物学 文献数据库 、 维普 中文期刊数据库等 收录, 并向海外 1 多个国家 的有关数据库和图书馆赠 阅。通报》 0 《 还是《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中国学术期干 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和 U 2《 通报 》 点: 特 以农业科研院 、 校副高 以上 中青年专家 、 学科带头人和博士 、 士为主要作者群 , 硕 以省部级 以上科研基金项 目论文 为
重点 , 高质 量 、 水 平 的 学 术 半 月 刊 , 高 发表 周 期短 , 文 量 大 。 载
3栏 目设置 : 畜牧兽 医科学 、 农业生物技术科 学、 品科 学、 食 农业基础 科学 、 林业科学 、 艺科学、 物生理科学 、 农 植 土壤肥 料科学、 园艺 园林科学、 植物保护科学 、 生态农 业科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 、 热带农业科学 、 业信息科学、 农 农业工程科学 、 水产 渔业科学、 农业史
学、 农业传媒科学 、 农村 能源科学、 闲农业等 ; 休 还有农业 、 农村 、 民等社会经济发展 的宏观社科栏 目—— 三农 问题研 究。 农
4 来 稿 要 求 41欢迎 国内外农业科研领域 的基础研 究和应用研究 的论文投稿 。论文应论点 明确 , . 材料翔实 , 数据可靠, 言精炼 , 语 层次分 明。凡 发现 作者有抄袭剽窃 、 数据造假 、 买卖论文 、 一稿多刊等学术不 端行为 , 经查实 ,通报》 一 《 有权 向作者所在单位 人事部 门或所在院校 管 理 部 门发 函通 报 。 42稿件 的格式必须符合《 . 通报》 文写作模版的要求 , 论 包含 : 题名 、 作者姓名 、 作者单位全称 、 所在城市、 邮政 编码 、 中文摘要 ( 道性 报
摘要 ,0 字左右 )关键词 ( ~5 ) 30 、 3 个 和英 题名名 、 作者、 位全称 、 单 摘要 、 关键词均应 与中文~致 。正文 一般 包括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同时, 文稿应附带论文所属基金项 目和第一 作者简介 ( 出生年 月、 别、 性 学历 、 职称 、 主要学术成 就及详细通信地址 , . i E ma 地址等 ) l 。文稿设 3 级标题 , 一级标题序 号为 1 二级标题为 1 , , . 三级标
题 为 1 ., 1 . 1均靠左侧项格书写 。 1 43 通报 》 .《 实行 网上 投稿 。请 登录 ht:w t / ww. s. gc , 点击“ 者 中心 ” 行注 册投 稿 。 网上投 稿有 困难 者 , 将稿件 发 到 p/ c bo . 请 a r n 作 进 请 ei gi r.l dt rogc 并说明无法网上投稿的原因 , @a . r 由期 刊社 代为上传 。 4 文 稿 请 用 Wod 档 格 式 排 版 : 文 汉 字 体 为 5 宋 体 , 文 字 母 及 符 号 为 5 Tme N w R ma ; 小 写 、 斜 体 、 下 角 标 、 . 4 r文 正 号 外 号 i s e o n大 正 上 数 字和易混淆的字母必须书写清楚 , 拉丁文 生物 学名 的属 、 种名为斜体 , 定名人为正体 , 拉丁 学名在文 中首次出现 时不能缩 写。 45文稿插 图中的文字、 号、 . 符 数字标清 楚, 并注 明图号 、 图题 。表格一律排 成 Wod r 生成 的电子表 , 由数据生成的 图( 或表) 附带上 请 数据源 。照片须提供 电子版 , 并保证所描述特征清晰 。 46 文稿 中所用计 量单 位一律 按 GB3 0  ̄3 0 — 19 《 . 10 12 9 3 量和 单位 》 中规 定 的国际通 用符 号书写 , 不再使用 以下 括号 内的汉 字写 法。如长度用 k 公里)m( )c 厘米)mm( m( 、 米 、m( 、 毫米 ) 岬 ( 、 微米 )不再用公尺 、 尺 、 ; , 丈、 寸 质量用 t吨)k ( ( 、 g 千克 、 公斤)g 克)mg 、( 、 ( 毫克)面积用 k ( ; m 公里 、m 公顷)m 米 、m 厘米 、 r 毫米 。 )h ( 、 ( )c ( )l n( n )不再用 丈 尺 亩一律换算成公 顷; 、 , 体积或容积用 m ) ( 米 、 c ( m 厘米 、 l 毫米 ; 升 )mL 毫升 ) 时间用 h 时)ri( 、 ( ) 表示体积分 数或质量分数 的p m一律 改为× 0 ) n n( l )L( 、 ( ; ( 、 n分)s秒 ; a p 1 或 / LL 或 mgk 。组合单位 中不 能附加其 他信息 , 如光合速率( O:为 2 .~3 . ̄n l m s , /g 例 C ) 75 1 ro/ ?) 不能写成光合速率为 2 .~3 .bn lOd 3 ( 75 1 t oC 3r
( ?) m s 。
47文 中引用 的参考 文献 , . 以顺序编码制 著录 , 即按引文在文 中出现 的先后 对文献作顺序连 续编码f 例如 : ……张三 认为 ……李四 指 出…… 。 ……王五采用文献[—】 46的方法进行 了试验)在 文后按顺序列 出参考文献表 。文献表 的格式如下 : , [ 期 刊] 序号 作者 ( 不超过
3 人者全部写出, 超过者只 写前 3 , 名 后加“ ” e a ” . 名[ . 等 或“t 1 ) . 题 J 期刊名, 卷 ( ) ] 年, 期 : 起止页码. [ 书 籍】 序号 作者. M] 书名[ . 版次( 1 译者. 第 版不写) . 出版地: 出版单位 ( 国外出版单位可用标准缩写不加缩写点) , 出版年: 起止页码. [ 文 集] 论 序号 作者. 题名[ ]论 文集 主要 责任 者. G/ / 论文集名. 出版地 : 出版者, 出版年 : 起止页码. [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 名[ 】 题 D. 保存地 点: 保存单位 , 年份: 起止页码. 【 电子文 献】 序号 主 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 电子 文献 及载体类 型标 志】 . 发表或 更新 日期/ 引用 日期( 任选 )电子 文献的出处或 ,
可 获得 地 址 .
5来稿文责 自负。通过编辑 部初审的论文 , 需付 2 0 审稿 费才能进行 责编审稿和专 家审稿 。汇款地址 : 0 15 北京朝 阳区麦 子 0元 10 2 , 店街 2 号楼 3 4 0 0 室农业部人力 资源 开发中心期刊处 。论文一经发表 , 赠送 当期 期刊 2 ( 本 注册的通讯作者为收件人 ) 多要者 请与杂 , 志社联系另行购买。需要单篇论文抽印本者 , 请在投稿 时说明, 编辑 部仅 收工本费。 6获各类省部级和 国家级专项 科研 基金资助项 目的论文, 以及 已获省部级 以上科 技奖励的科研项 目论文 ,通报 》 《 优先录用 , 请作者 在 文稿 首 页题 名 前 注 明项 目下 达 单 位 、 称 及 编 号 。 名 7投稿成功后 的3 个工作 日内 , 投稿时所 留通讯 作者 的邮箱 中即可收到编辑 部的正式 回复 。拟 刊用的稿件将会 收到含责任编辑 您 信 息的收稿 通知, 拟不 刊用 的稿件将会收 到退 稿信 。为方便联 系, 务请 留下联系作者或第一作 者的联系 电话 ( w. s. gc 具有 ww c bo . a r n 短 信 功 能 , 要 第 一 时 问收 到 编 辑 部信 息 者 、 需 不经 常 上 网 看 邮 箱 者 , 请 留下 手 机 号 ) 个 工 作 日 内通 讯 作 者 邮箱 中未 收 到 正 式 回 务 。3 复的, 向我刊查询。 请
8《 通报》 中国知 网 ‘ 方数据” 为“ 万 等检 索系统全文收录期刊 , 向《 凡 通报》 投稿者 , 均视为 同意在相 关网站或数据库上公开 ; 不同意 者请提前书面告知责编老师和编辑部并获得编辑 部的书面 同意。
9 有关《 国农学 通报》 中 的论文投 稿 、 修改录 用 , 审稿 费、 面费与 发票查询 等事宜 , 版 您可 以在每个 工作 日的 8 3 1: 0 1 : : 10 、 3 3 1 :0 通过下述任何一种方
式之与编辑部联系 。 60, Q Q群 :7 7 4 2 MS cs@ l e n E ma :dt gi r. 电话 : 1 9 9 7 5 5 l4 8 传 真 : 1 9 9 7 7 6 2 8 5 N:ab i . . i e i vc l @ar. gc o n 0 0 5 14 0 ,9 9 4 0 0 0 5 14 9 。
范文二:中国农学通报
毛白杨12种microRNAs的低温胁迫差异表达分析
张译云任媛媛陈磊徐吉臣张志毅王延伟Zhang YiyunRen YuanyuanChen LeiXu JichenZang ZhiyiWang Yanwei
被引次数:2
欧洲黑杨苗期氮素营养遗传变异分析
刘希华林仙菊邢建宏苏晓华Liu XihuaLin XianjuXing JianhongSu Xiaohua
被引次数:1
白皮松组织培养研究
张利闫辉高文强赵红霞樊金会Zhang LiYan HuiGao WenqiangZhao HongxiaFan Jinhui
被引次数:5
卫矛属3种常绿阔叶树木抗寒性研究
崔帅赵兰勇李承水张玲王新刚Cui ShuaiZhao LanyongLi ChengshuiZhang LingWang Xingang
被引次数:9
AM真菌对黄檗幼苗的侵染特性比较
范继红邹原东郭秋生李桂伶Fan JihongZou YuandongGuo QiushengLi Guiling
被引次数:2
3种植物提取物复配对松梢螟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
闫瑞坤周国英伍南Yan RuikunZhou GuoyingWu Nan
被引次数:3
宁远河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陈彩虹毛旭鹏佘济云郭霞胡焕香Chen CaihongMao XuengShe JiyunGuo XiaHu Huanxiang
被引次数:7
雷竹林集约经营过程中土壤磷库的变化特征研究
张涛李永夫姜培坤周国模秦华刘娟Zhang TaoLi YongfuJiang eikunZhou GuomoQin HuaLiu Juan
被引次数:4
偏最小二乘回归在Hyerion影像叶面积指数反演中的应用
孙华鞠洪波张怀清林辉凌成星Sun HuaJu HongboZhang HuaiqingLin HuiLing Chengxing
被引次数:6
基于无线传感器络的森林火情实时监测系统
刘帅吴舒辞黄伟刘海清Liu ShuaiWu ShuciHuang WeiLiu Haiqing
被引次数:8
桑树对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原位去除效应研究
张兴王冶揭雨成佘玮邢虎成朱守晶Zhang XingWang YeJie YuchengShe WeiXing HuchengZhu Shoujing
被引次数:7
海南省万泉河流域植物区系及植被恢复经营模式研究
佘济云胡焕香李俊周丹华郭霞She JiyunHu HuanxiangLi JunZhou DanhuaGuo Xia
被引次数:2
黄河下游滩地林鸡复合经营模式经济效益研究
朱玉芳Zhu Yufang
被引次数:2
海南通什低质低效次生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特征——以加勒比松林为例
刘立武佘济云伍倩孙君梅陈积雷郭霞胡焕香周丹华毛旭鹏Liu LiwuShe JiyunWu QianSun Jun
meiChen JileiGuo XiaHu HuanxiangZhou DanhuaMao Xueng
被引次数:2
柳州市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陶玉华冯金朝马麟英曹书阁隆卫革郭耆Tao YuhuaFeng JinzhaoMa LinyingCao ShugeLong WeigeGuo Qi
被引次数:5
泡桐农田防护林带单株树冠结构特征
樊巍赵东王齐瑞杨海青赵辉凌小明Fan WeiZhao DongWang QiruiYang HaiqingZhao HuiLing Xiaoming
被引次数:1
园艺植物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
任羽尹俊梅潘红兵徐世松黄少华Ren YuYin Junmeian HongbingXu ShisongHuang Shaohua
被引次数:5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烟草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陈杰杨静郭鸿雁陈建军贺广生邓世媛王维Chen JieYang JingGuo HongyanChen JianjunHe GuangshengDeng ShiyuanWang Wei
被引次数:1
毛壳菌生物防治机制研究进展
付雯张晓勇Fu WenZhang Xiaoyong
被引次数:6
干旱胁迫对烤烟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王程栋王树声胡庆辉Wang ChengdongWang ShushengHu Qinghui
被引次数:7
施肥对烤烟生长及根际土壤磷钾养分的影响
张淑霞梁永江杨宇虹袁玲Zhang ShuxiaLiang YongjiangYang YuhongYuan Ling
被引次数:4
18份滇产岩白菜资源的ISSR分析
王仕玉郭凤根张应华杨正安Wang ShiyuGuo FenggenZhang YinghuaYang Zheng'an
被引次数:2
河北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
田鹏杜朝宋建军仇燕王琳珊Tian engDu ChaoSong JianjunQiu YanWang Linshan
被引次数:6
植物生长延缓剂提高红茄抗旱性的研究
王海山孙红梅Wang HaishanSun Hongmei
被引次数:2
不同食用菌菌糠复配基质对番茄和青花菜秧苗出苗的影响
赫新洲曹健陈琼贤张白鸽杨秋高惠楠李妙汉梁旖璐高艺黄志超He XinzhouCao JianChen QiongxianZhang BaigeYang QiuGao HuinanLi MiaohanLiang YiluGao YiHuang Zhichao
被引次数:2
高氮条件下不同黄瓜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张淑霞孙兆法张守才李磊秦玉红王波Zhang ShuxiaSun ZhaofaZhang ShoucaiLi LeiQin YuhongWang Bo
苦瓜炭疽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王会芳曾向萍芮凯陈绵才Wang HuifangZeng XiangingRui KaiChen Miancai
被引次数:6
8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的室内毒力研究
苏贤岩陆保君李翔宇吴向辉Su XianyanLu BaojunLi XiangyuWuXianghui
被引次数:1
黔西北地区芸豆高产栽培氮磷钾最佳施肥技术研究
赵彬王昭礼余莉卢运张时龙Zhao BinWang ZhaoliYu LiLu YunZhang Shilong
一种适合葡萄多种组织的总RNA提取方法
李红熙徐美隆杨智Li HongxiXu MeilongYang Zhi
被引次数:7
陕北枣树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赵满兴陈宗礼王文强延志莲Zhao ManxingChen ZongliWang WenqiangYan Zhilian
被引次数:1
设施栽培对杨梅光合特性的影响
顾礼力彭晓丹周志龙赵翔杨再强Gu Lilieng XiaodanZhou ZhilongZhao XiangYang Zaiqiang
被引次数:4
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s1的克隆与诱导表达分析
杨腊英黄小娟谢玉萍黄俊生Yang LayingHuang XiaojuanXie YuingHuang Junsheng
银胶菊根际土壤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李小茹刘婉华关亚丽Li XiaoruLiu WanhuaGuan Yali
被引次数:2
盐胁迫对射干和鸢尾2种地被植物理化特性的影响
李龙梅王瑞刚Li LongmeiWang Ruigang
被引次数:6
金莲花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王玄袁思安张建军赵红霞吕晋慧Wang XuanYuan Si'anZhang JianjunZhao HongxiaLv Jinhui
被引次数:6
茶树腋芽离体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
雷攀登吴琼徐奕鼎王烨军丁勇黄建琴廖万有王文杰Lei andengWu QiongXu YidingWang YejunDing YongHuang JianqinLiao WanyouWang Wenjie
被引次数:5
沙埋对毛乌素沙地沙芥和斧形沙芥幼苗生长的影响
黄修梅郝丽珍张凤兰杨忠仁Huang XiumeiHao LizhenZhang FenglanYang Zhongren
被引次数:2
2种栽培模式下五味子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杨雨春张忠辉张蕾于福来陈春宇王秀全马千里王松波张宝林Yang YuchunZhang ZhonghuiZhang LeiYu FulaiChen ChunyuWang XiuquanMa QianliWang SongboZhang Baolin
被引次数:2
柴胡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赵立子张婕魏建和隋春金钺杨成民褚庆龙Zhao LiziZhang JieWei JianheSui ChunJin YueYang ChengminChu Qinglong
被引次数:7
辅助营养源对蜜环菌栽培种的影响
敖新宇彭述敏陈玉惠Ao Xinyueng ShuminChen Yuhui
被引次数:1
免揭地膜不同氮用量对烤烟光合及产质的影响
符建国贾志红沈宏
Fu JianguoJia ZhihongShen Hong
被引次数:5
基于逐步回归的黑龙江省烟叶产量预测
刘晓宇孟军Liu XiaoyuMeng Jun
被引次数:5
云南烤烟填充值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
和智君蔡伟任一鹏张强王理珉He ZhijunCai WeiRen YiengZhang QiangWang Limin
被引次数:4
苏北地区日光温室能量分配动态研究
裴道好杨再强张静周志龙赵翔朱凯蔡冰ei DaohaoYang ZaiqiangZhang JingZhou ZhilongZhao XiangZhu KaiCai Bing
被引次数:2
太行山区香椿矮化密植修剪整形技术的研究
尹庆珍谷成铜张立永王国华韩建会郄丽娟赵付江Yin QingzhenGu ChengtongZhang LiyongWang GuohuaHan JianhuiQie LijuanZhao Fujiang
被引次数:1
不同栽培土壤条件下土壤肥力和马铃薯植株营养动态的变化研究
刘燕李炎林余泓刘明月朱杰辉Liu YanLi YanlinYu HongLiu MingyueZhu Jiehui
被引次数:6
“桂裕”牌育苗营养基质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熊柳梅何永群李卓勇唐其展龙淑珍Xiong LiumeiHe YongqunLi ZhuoyongTang QizhanLong Shuzhen
被引次数:1
甜瓜中间砧对嫁接西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孟凡鲁刘世琦陈娴陈祥伟黄莹韩宇睿Meng FanluLiu ShiqiChen XianChen XiangweiHuang YingHan Yurui
有机、无机肥对莲藕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及施肥效益分析
张长伟徐文娟王玉华叶月Zhang ChangweiXu WenjuanWang YuhuaYe Yue
被引次数:2
保水缓释肥料对食用菊花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
李传章高丽娟黄景孙钦平许俊香刘本生李吉进Li ChuanzhangGao LijuanHuang JingSun QiningXu JunxiangLiu BenshengLi Jijin
被引次数:3
人面竹等10种观赏竹冬季滞尘效应与规律研究
潘瑞涂志华李炎梅洪雪沿张晔郑郁善an RuiTu ZhihuaLi YanmeiHong XueyanZhang YeZheng Yushan
被引次数:5
不同种茎种植对半夏产量及相关性状、品质的影响
梅艳赵明勇阮培均王孝华王海玲张俊周靖Mei YanZhao MingyongRuan eijunWang XiaohuaWang HailingZhang JunZhou Jing
被引次数:2
中草药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基于福建省百名药师的调查分析
陈银秀余建辉Chen YinxiuYu Jianhui
河套灌区向日葵菌核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孔德胤高飞翔李建军王卫东陈静平Kong DeyinGao FeixiangLi JianjunWang Weidong
Chen Jinging
被引次数:2
AH法在聊城市水城广场景观评价中的应用
于守超张秀省钱玉翠Yu ShouchaoZhang XiushengQian Yucui
被引次数:6
基于乡村景观意象的休闲农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王小雨李婷婷王崑Wang XiaoyuLi TingtingWang Kun
被引次数:2
不同外源添加物对园林绿化废弃物腐熟过程的影响
郝利峰孙向阳李雪珂王惠张强张婷Hao LifengSun XiangyangLi XuekeWang HuiZhang QiangZhang Ting
被引次数:9
微生物菌剂对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养分的影响
李芳勇伟白雪薇刘倩Li FangYong WeiBai XueweiLiu Qian
被引次数:7
湛江南国热带花园植物群落调查
黎海利谭飞理林建Li HailiTan FeiliLin Jian
中国農学通报稿约
上一期:2012年第6期
下一期:2012年第8期
范文三:中国农学通报
晨 中圆慕垮匝 手
1
是 中 《 国 农 学 通 报 》 中 国 农 学 会 主 办 由 两 院 院 士 著 名 农 业 科 学 家 石 元 春 院 士 任 主 编 全 国 多所 重 点 农 业 大 学 的校 长 知 名 专 家 为 副 主 编 国 内外公 开 发行 的 国 家 级 农 业 学 术 期 刊 也 是 国 家科 技 部 中国科 技 核 心
,
、
,
“
、
,
,
期刊
2
”
、
“
中文 核 心 期 刊
”
、
国家
、
一
级 学术 期 刊
。
本 刊 特 点 : 以 农 业 科 研 院 校 副 高 以 上 专 家 中青 年 学 科 带 头 人 和 博 f 科 研 基 金 项 目 论 文 为 刊 文 重 点 出版 周 期 短 载 文 容 量 大
-
、
、
硕 士 为主 要作者群
,
以省部 级 以上
,
,
。
3
栏 目 设 置 有 :畜 牧 兽 医 科 学 农 业 生 物 技 术 科 学 食 品 科 学 农 业 基 础 科 学 林 业 科 学 农 艺科 学 植 物 生理 科 学 土 壤 肥 料科 学 园 艺
、 、
、
、
、
、
、
、
园林 科 学 植 物 保 护 科 学 生 态 农 业 科 学 农 业 资 源 与 环 境 科 学 热
、
、
、
、
带 农 业 科 学 农 业 信 息 科 学 农 业 2T 程 科 学 水 产 渔 业 科 学 农 业 史 学 农 业 传 媒 科 学 农 村 能 源 科 学 等 ;另 外 还 开 设 了 有 关 农 业 农 村
_
、
、
、
、
、
、
、
、
农 民等社 会 经 济 发展 的宏 观 社 科 栏 目
4
—
—
三
农 问题 研 究
。
对 获 各 类 省 部 级 和 国 家 级 专 项 科 研 基 金 资助 项 目 的论 文 以及 已
.
。
获 省部 级 以 上 科 技 奖励 的科 研 项 目论 文
5
本 刊 将 予 以优 先 录 用 请
,
作 者 在 文 稿 首 页 开 头处 注 明项 目下 达 单位 名 称 及 编 号
、 、
。
中 读 《 国 农 学 通 报 》 者 对 象 为 各 级 农 牧 科 研 人 员 农 业 大 中专 院 校
-
师生 农 牧行 政 管理 干 部 农 技 推 广 人 员 等
、
、
。
6
中国农 学通 报 网站
“ … “
w w w
‘
.
c a s
h
.
o r
g
.
c n
”
已正 式开 通
。
作 者 可 以通 过
登 陆 作者在线投稿
作 者 在 线 查 稿 向本 刊 投 稿 及 查 询 稿 件 处 理
” 。
情 况 :读 者 可 以 点 击 在 线 期 刊 进 行 过 刊 浏 览 和 期 刊 检 索
大 作 者 读 者 通 过 本 刊 网站 进 行 投 稿 查 阅
, 、
欢迎 广
。
中
范文四:《中国农学通报》稿约
审囤枣警通 报
1
,
、
稿约
,
、
《 国农 学 通 报 》 中 国 农 学 会 主 办 由 两 院 院 士 著 名 农 业 科 学 家 石 元 春 先 生 任 主 编 全 国 多 所 重 点农 业 大 学 的 校 长 院 士 知 是 中 中 文 核 心 期 刊 国家 级 学 名专 家 为 副 主 编 国 内外 公 开 发 行 的 国 家 级 农 业 学 术 期 刊 也 是 国 家 科 技 部 中 国 科 技 核 心 期 刊
、
“
”
“
”
一
,
。
、
、
术 期刊
2
。
本 刊 特 点 : 以 农 业 科 研 院 校 副 高 以上 专 家 中青 年 学 科 带 头 人 和 博 士 硕 士 为 主 要 作 者 群 以 省 部 级 以 上 科 研 基 金 项 目 论 文 为
、 、 、 , ,
,
。
刊 文 重 点 出 版 周 期短 ( 3 个 月 ) 载 文 容 量 大
3
、
栏 目设 置 有 : 畜 牧 兽 医 科 学 农 业 生 物 技 术 科 学 食 品 科 学 农 业 基 础 科 学 林 业 科 学 农 艺 科 学 植 物 生 理 科 学 土 壤 肥 料 科学 园 艺 园 林 科 学 植 物保 护 科 学 生 态 农 业 科 学 农 业 资 源 与 环 境 科 学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农 业 信 息 科 学 农 业 工 程 科 学 水 产 渔 业 科 学 三 农 问题 研 农 业 史 学 农 业 传 媒 科 学 农 村 能 源 科 学 等 ; 另 外 还 开 设 了 有 关 农 业 农 村 农 民 等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宏 观 社 科 栏 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究
4 4 1
.
。
来稿 要 求
主 要 刊 登 我 国 农 业 科 研 领 域 各 个 学 科 的 基 础 研 究 和应 用 研 究 报 告
。
明
4 2
.
凡 发现 作 者 有 抄 袭 剽 窃 数 据 造 假 买 卖 论 文
、
一
、
、
论 文 应 论 点 明 确 材 料 翔 实 数 据 可 靠 语 言精 练 层 次 分 经 查 实 本 刊 有 权 向作 者 所 在 单 位 人 事 部 门 或 所 稿 多刊等 学 术 不 端 行 为
。
,
,
,
,
一
,
,
在 院校 管 理 部 门 发 函 照 会
。
U 稿 件 的 格 式 必 须 符 合 本 千 论 文 写 作 模 版 的 要 求 ( 论 文 模 版 见 ) 内容 包 括 题 目 作 者 姓 名 作 者 单 位 全 称 所 在 城 市 邮 政 编 码 中文 摘 要 ( 报 道 性 摘 要 3 0 0 字 左 右 ) 关 键 词 ( 3 5 个 ) 英 文 题 名 ( 与 中 文 致 ) 英 文 作 者 单 位 全 称 英 文 摘 要 英 文 关 键 词 同 时 文 稿 应 附 带 论 文 所 属 基 金 项 目 和 第 作 者 简 介 ( 出生 正 文 般 包 括 前 言 材 料 与 方 法 结 果 与分 析 讨 论 与 结 论 参 考 文 献
,
:
、
、
、
、
一
、
,
、
~
、
、
、
、
、
。
。
。
一
、
、
、
、
。
,
年 月 性 别 学 历 职 称 主 要 学 术 成 就 及 详 细 通 讯 地 址 联 系 电话
、 、 、 、 、
,
E
-
e r a
l l
地址 等)
,
。
文 稿 设 三 级 标题
一
,
级
标题 序 号 为
d
1
,
二
级标
请作
题为
4. 3
I
.
1,三
级 标题 为
1
.
1
.
1 , 均 靠 左 侧 顶 格 书写
:
。
本 刊 实行 网 上 投 稿 网 址 为
,
h t t p :/ w w /
w
.
c a s
b
.
o
r g
.
c n
,
请 点击 作 者 在 线 投 稿 进 行 注 册 投 稿
“
。
”
。
稿件请 用 w o r
软 件排 版
。
者 及 时 打 开 邮 寄 回 复 责 任 编 辑 的 修 改 意 见 并及 时 上 网 查 看 稿 件 处 理 情 况
4 4
.
文 稿 中正 文 汉 字 体 为
,
5
号宋 体 外 文字母及 符号为
,
、
5
号
Ti
me s
Ne
,
w
Ro
ma n ;
大小写 正 斜 体 上 下 角字母 数字和 易混 淆 的字 母
、 、
、 。
必 须 书 写 清 楚 拉 丁 文 生 物 学 名 的 属 种 名 为 斜 体 定 名 人 为 正 体 拉 丁 学 名 在 文 中 首 次 出现 时 不 能 缩 写
,
4. 5
文 稿 中插 图
一
律 随 电 子 邮件 附 上 图 中 文 字 符 号 数 字 标 清 楚 并 注 明 图 号 图 题
,
、
、
,
、
。
表格
一
律排 成 w o r
d 生 成 的 电子 表
,
由数 据
生 成 的 图 或 表 请 附带 上 数 据 源
4 6
.
。
照 片 须提 供 电 子 版 并 保 证 所 描 述 特 征 清 晰
,
。
文 稿 中所 用 度 量 衡 单 位
,
一
律 按 国 家技 术 监 督 局
。
19 9 3
年
12
月 2 7 日 发 布 的 GB 3
、
10 0
~
3 10 2 9 3
—
中 量 号标准 《 和 单位》 规 定的外文
、
字 母 书 写 不 再 使用 以 下 括 号 内 的 汉 字 写 法
寸 ;重 量 用 t ( 吨 ) 亩
s
一
如长度用
。
km (
公里 )
。
m
(米)
。
、
、
c m
(
厘米 )
、
、
mm
(毫米)
。
、
u m
( 微米 ) 不 再用 公尺 丈 尺
,
、 、
、
、
kg ( 千克
、
公斤 )
、
g
、
( 克)
c
、
m
g
( 毫 克 ) ;面 积 用 k m ( 公 里 ) h m2( 公 顷 )
、
m
。
(米 )
c m
。
(厘米 )
a
。
、
mm
。
( 毫 米 ) 不 再用 丈
,
、 、
。
。
、
尺
。
,
律 换 算 成 公 顷 ;体 积 用 种 ( 米 )
;
。
m3( 厘 米 )
耐 ( 毫米 )
。
。
;
容量 用 或
1
L(升)
、
m
l ( 毫升 )
,
:
时 问用
(年) d ( 天 ) h ( 时 )
、
~
.
m
i
n
(分)
S
、
(秒 )
表示 浓度 的 p p m
27
一
律 改用
.
u
l /L
mo
或 m g /k g
。
组 合 单 位 中 不 能 附 加 其 他 信 息 例 如 光 合速 率 ( COD 为 2 7 5
。
3 l _3
u mo
l /旧
)
,
不 能 写成 光 合 速 率 为
4 7
.
5
~
31 3 p
.
l C0 2 / ( m
S
)
文 中 直 接 引 用 的 公 开 发 表 的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以 顺 序编 码 制 著 录 即 按 文 献 在 文 中 出现 的 先 后 顺 序 连 续 编 码 在 正 文 引 用 处 加
, , ,
… …
注 上 角标 ( 如 : [期
码
x
×
’… 1
× ×
[ 1 3 1…
,
× ×
阳 ’
) 文 后 按 引用 顺 序 依 次 列 出
, ,
。
具 体 著录 格
式 如 下 :
“
” “
刊 ] 序 号 作 者 ( 不超 过
3
人者全部写 出 超过 者只 写前 3 名 后加 等 或
,
e
t
a
1
”
.
) 文题 期刊名 年 卷 ( 期 )
.
.
,
,
:
起止 页
[书
籍] 序 号 作 者 书 名 译 者 版 次 ( 第
.
.
.
1
版 不 写 ) 出 版 地 : 出 版 单 位 ( 国外 出 版 单 位 可 用 标 准 缩 写 不 加 缩 写 点 ) 出 版
.
,
年 起 止 页码
.
[论 文 集 ] 序 号 作 者 题 名 / 主 编 论 文 集 名 出版 地 : 出 版 者 出 版 年 起 止 页 码 /
. . . .
,
.
[学 位 论 文] 序 号 作 者
/引用 日 期 ( 任 选 )
5
.
题 名 : [ 学 位 论 文 】 存 地 点 : 保 存 单位 年 份 起 止 页 码 保
.
,
.
[ 电子 文 献 】 号 主 要 责 任 者 序 来 稿 文 责 自负
.
电 子 文 献 题 名 [ 电 子 文 献 及 载 体 类 型 标 识 】 电子 文 献 的 出 处 或 可 获 得 地 址 发 表 或 更 新 日期
.
,
。
每 篇来 稿 不 论 录 用 与 否 均 需 在 投 稿 时 支 付 审 稿 费 2 0 0 元
,
。
。
汇 款 地 址 : 1 0 0 1 2 5 北 京朝 阳 区 麦 子 店 街 2 0 号楼农
,
。
业 部 人 力 资 源 开 发 中心 期 刊 处
本 刊 人 力 有 限 未 被 录 用 的 稿 件 恕 不 退 稿 请 作 者 自留备份
, , ,
一
论文
一
经 发表 赠 予 第
,
一
作 者 当期
期刊 2 本 并按规定酌付稿酬
,
。
本 刊 可 按 作 者 需 求 制 作 抽 印 本 I 收工 本 费 l 需 要 者 请 投 稿 时
,
,
并说 明
。
6
对 获 各 类 省 部 级 和 国 家 级 专 项 科 研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的 论 文 以及 已 获 省 部 级 以 上 科 技 奖 励 的 科 研 项 目论 文 本 刊 将 予 以 优 先 录 用 请 作 者 在 文 稿 首 页 注 明 项 目下 达 单 位 名称 及 编 号 并 附有 关 项 目 资 助 文件 或 获 奖 的 证 书 复 印件
,
,
、
,
。
7
本刊为
。
“
CNE I
、
万 方 数 据 等检 索 系 统 全 文 收 录 期 刊 凡 向 本 刊 投 稿 者 均 视 为 已 同 意 本 刊 在 论 文 检 索 网 站 或 有 关 数 据 库 上 公 开
。
”
,
其论文
范文五:中国农学通报
2012,28(06):312-316 中国农学通报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跨文化旅游对旅游地居民心理及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敦煌当地居民为例
梁旺兵,史 雯
(西北师范大学,兰州 730070)
摘 要:跨文化旅游对旅游地居民心理和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利用 2010 年 9 月在敦煌对当地居民所作
的 200 份抽样调查资料,从当地居民对外国游客的态度和对外国游客旅游影响的感知出发,探析了跨文
化因素对旅游地居民心理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跨文化旅游对当地居民的心理和行为影响主要集
中在文化交往、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环保意识等 3 个方面。同时,还应注意当地居民对外来文化影
响的心理承受力,正确引导居民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让居民真正体会到跨文化旅游带来的“效益”。
关键词:跨文化旅游;旅游地居民;心理;敦煌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B 论文编号:2011-2415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s of Cross-cultural Tourism to the Local Residents’Psychology and Behavior
——Case Study of the Local Residents of Dunhuang
Liang Wangbing, Shi We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Abstract: Cross-cultural tourism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local residents’psychology and behavior.
This essay used the 200 sampling survey data of local residents gathered in Dunhuang in September 2010.
From two aspects, the attitudes of local residents to the foreign tourists and the perceptions of the local
residents about the tourism impact, this essay analyzed the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influence of the
cross-cultural factors to the local residents. It had been discovered that’the influences of cross-cultural
tourism to the local resident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ree prospects: cultural exchanges, traditional knowledge
of local 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Meanwhil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foreign culture, guide the residents to absorb the inbound culture correctly and let the residents experience the
real“benefit”of cross-cultural tourism.
Key words: cross-cultural; local residents; psychology; Dunhuang
文化的旅游者到具有与其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地从事 0 引言
[2]。在整个跨文化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对新奇 旅游活动旅游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它是人类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1]。旅游 文化的追求是旅游具有“跨文化”属性的重要原因[3],其
作为一项人类活动,它的外在表现为人的移动,内在本 文化始终是联系游客与目的地居民的桥梁。
质却是文化的交流。跨文化旅游是指承载着至少一种 中国旅游业发展,自改革开放迄今已有 20 多年,
基金项目:2009 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跨文化视野下甘肃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科研骨干项目“跨文化旅游对
甘肃旅游目的地的影响”(NWNU-2009-22)。
第一作者简介:梁旺兵,男,1972 年出生,甘肃静宁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跨文化旅游与中国旅游客源国研究。通信地址:730070 甘肃兰州西北
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404,Tel:0931-7975365,E-mail:lwbnwnu@163.com。
通讯作者:史雯,女,1986 年出生,四川成都人,硕士,主要从事跨文化旅游研究。通信地址:730070 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省部共建办公室,E-mail:
shiwen0624@163.com。
收稿日期:2011-08-23,修回日期:2011-11-15。
梁旺兵等:跨文化旅游对旅游地居民心理及行为的影响研究 ? 313 ?
据,运用系统方法、数量分析方法,从跨文化角度切入, 发展迅速,收益明显。以 2008 年为例,中国入境旅游
试图研究跨文化旅游对旅游地居民心理及行为的影 人数 1.30 亿人次,其中过夜旅游者达 5305 万人次,旅
[4] 响,以期对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游外汇收入 408 亿美元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
2017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 1 研究方法
然而,由于人们对旅游的性质和规律认识不足,导致了 研究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的方法获取 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其中之一就是给旅游目的地文化 敦煌市跨文化旅游对当地居民心理的影响。问卷的设
[5] 计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设计方法,并根据敦煌市 和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和冲击 。文化的差异是吸引境 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对主要景区内以及景区周边的 外游客最具吸引力的资源,也是中西方旅游者在旅游
[6] 居民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问卷分为 3 个部分:第一 消费行为上不同表现的根本原因 。在入境旅游发展 部分是被调查居民的人口统计特征及社会属性;第二 的不同阶段,跨文化因素对旅游地居民所产生的影响
是不同的。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并非处于真空状态, 部分是当地居民对外国游客的态度调查;第三部分是 并受当前的经济、环境意识、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因 当地居民对外国游客旅游影响的感知调查。调查方式 此,体现在个人、社区或社会等不同层次,其结果则有 为现场填写、现场访谈、现场回收,通过这些方式取得
[7] 了良好的调查效果,共发放问卷 200 份,回收 196 份,剔 所区别,并且以不同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 ;同时,当
除一些信息不完全问卷后,其中有效问卷 186 份,有效 地居民的态度也会反过来影响到入境旅游者的旅游体
验。以往大多数的旅游研究都是基于旅游开发者和旅 率达 95.91%。
游决策者的角度,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 2 结果与分析
度却常常被忽视。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旅游 2.1 居民人口学特征
认识的提高,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研 为了能够全面反映跨文化旅游对当地居民的影
[8] 响,问卷调查包含了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不 究开始逐渐增多 。
同职业的调查对象,调查数据统计见表 1。从调查结 中国学者对旅游发展对旅游地居民态度与行为的
[9] 果可见,被调查对象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随机性,其中 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 ,主要是借鉴国外研究
88%的被调查者为本地人,保障了后续分析结果的可 成果,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案例研究较多,在
理论研究方面较为缺乏,总体尚处于不成熟的萌芽阶 靠性。
[10]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此次调查男性占 49%、女性占 段 。尤其是在研究内容上,从跨文化旅游的角度研
究旅游地居民心理与行为的成果则很少。笔者通过对 50%(未填 1%),男性比例与女性比例相当。从年龄上 敦煌市居民进行大量实地调查收集的第一手资料为依 看,调查覆盖了各个年龄结构,其中主要集中在 18~45
表 1 调查居民的人口统计特征及社会属性 %
项目 类别 人数百分比 项目 类别 人数百分比 是 男 88 49 否 女 11 50 是否本地人 性别 未填 未填 1 1 政府职员 18 岁以下 2 16 专业技术人员 18~25 岁 24 5 工人 26~35 岁 33 3 年龄 农民 36~45 岁 30 7 商人 46~65 岁 10 12 教师 65 岁以上 1 0 职业 学生 本科及以上 14 2 专科 退休人员 17 3 中专及高中 企业职员 47 6 学历
初中及以下 自由职业者 21 18
未填 旅游行业服务人员 1 28
中国农学通报 http://www.casb.org.cn ? 314 ?
际旅游环境中,这些来自不同社会成员的文化差异无 岁,占调查人数的 87%,该年龄段居民在当地生活时间
较长,收入和职业构成较为稳定,是敦煌近年来旅游业 疑将对他们的社会互动产生直接的影响[11]。敦煌旅游 高速发展阶段的见证者,其心理反映能更准确说明当 资源丰富,所吸引的客源市场地理分布相对广泛,当地 地居民的整体心理特征。从受教育程度看,中专及高 居民往往会遇到多种地域文化的交流、沟通和影响,入 中学历的占调查的一半以上,主要是由于受当地经济 境游客的跨文化旅游行为必然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 和社会发展水平影响,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式、价值观念、习俗民风和文化特征等方面产生一定的
影响。当然,随着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和旅游 这与调查者 88%的本地人相吻合。从职业构成上看,
调查人群的职业包含了当今社会的大部分主流职业, 地居民之间的交往趋于频繁,不同的民族文化有了交 能充分说明当地居民各个人群的心理状态。 融。入境旅游者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冲击很大程度上影
响和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对心理的影响,无疑是通过各 2.2 跨文化旅游对当地居民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文化的地域性决定了作为异地性活动的旅游必然 种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通过对当地居民对外国游客 是跨文化交流活动,其中最典型的是国际旅游。在国 的态度调查(表 2),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表 2 当地居民对外国游客的态度 %
项目 类别 人数百分比 项目 类别 人数百分比 欢迎 会主动交往 94 62 排斥 被动交往 33 1 您对外国游客的 您会与外国游客进行交往吗 态度是 无所谓 不希望交往 3 1 未填 未填 2 4 欢迎到家里参观 有影响 5 86 招呼客人吃饭 一般 8 10 您认为外国游客的到来是否影响
本地民俗文化 邀请到家里住上一晚 无影响 4 2 与外国游客交往方式 随便聊一聊 未填 48 2 长期交往 有 12 14 未填 没有 24 84 有无长期交往的外国朋友 语言不通 未填 64 2 生活习惯不同 愿意 1 93
文化习俗不同 不愿意 4 2 您愿意给他们讲解当地文化吗 社会地位不同 无所谓 2 4 与外国游客的 外国游客都不可信 未填 0 1 交往障碍 交往时间太有限 1 个月 5 10
缺乏交往技巧 9 1 年 3 您与他交往了多长时间 缺少交往机会 9 1 年以上 6
未填 未填 6 81
过对跨文化的迎合、追求和模仿,促进当地居民对外文 2.2.1 使当地居民与外来文化的交流欲望增强 旅游地
居民处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旅游地在未成为旅游地 化交流 [12]。在调查样本中,93%调查对象非常愿意与 之前,旅游地居民的心理状况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自循 外国游客交往,62%的调查者希望与外国游客进行主 环结构。居民间有共同的社会心态、文化传统、民俗民 动交流,其中不乏希望深入交往的例子,有 18%的调查 风,彼此熟悉的语言及时尚追求。地域空间内的社会 者希望请外国游客到家里参观、吃饭、留宿进行深入交 群体在长期的磨合和融会中,达到了一个相对一致和 流,12%调查对象希望能长期交往;在与外国游客交往 稳定的状态,使居民的心理保持稳定和有序。然而随 方式中,50%的调查者选择随便聊一聊。现场访谈得 着入境游客的大量涌入,游客自身携带着大量的跨文 知,这主要与存在语言障碍和交往技巧有限等有关。 化信息进入旅游地,影响到居民个体心理发生变化,通 通过与外国友人的直接交流,居民能够更为直接的获
梁旺兵等:跨文化旅游对旅游地居民心理及行为的影响研究 ? 315 ? 取与自身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并更广泛的传播当地传 可见,语言是影响双方交往的最主要的障碍。在有无 统文化,其中 93%被调查者愿意给外国游客讲解当地 长期交往的外国朋友这一项调查中,84%的调查者无 文化。其次,当地居民也认识到自身与外来的差距,言 长期交往的外国朋友,14%的有长期交往的外国朋友 谈举止由原始粗犷逐渐转变为文雅有礼;语言能力,从 中,但只有 6%的调查者交往时间在 1 年以上,主要原 满口方言俚语转变为能懂、甚至能说普通话;对游客的 因是调查者受教育程度不高和语言障碍因素影响。对
[13] 当地居民来说,除语言因素外,缺乏交际技巧(15%)和 接纳度,从陌生、新奇到自然大方 。同时,开始在各
缺少交往机会(15%)也是影响其与当地居民交往的重 个方面积极维护旅游地的形象,文明程度和文化内涵
都有所提高。 要因素。影响交往的因素还有生活习惯不同(5%)、交 2.2.2 使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加强 由于 往时间太有限(6%)等。为了能更好的与外国游客交 文化差异明显,入境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探访使得当地 流,受访居民都表示希望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学习 居民对自身文化价值有了正确的认识。随着旅游业的 相应的交流技巧。其次,随着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居 发展、外来旅游者的大量涌入,跨文化因素对当地文 民对自身以及对本地的认识因此产生了巨大变化,当
地居民由“重农”转向“重商”的心理,事实上,是反映其 化、价值观念、生活习俗都会产生影响,86%的被调查
者认为外国游客的到来影响本地传统文化。因旅游业 自强、自卑和自卑、自强相互糅合的心理过程,并导致 带来的外来文化,居民过多地仿效这种新文化,使当地 [14],为防止“文化殖民”、文化霸 模仿及其效应的产生
居民认为传统文化模式不能充分地满足现实生活的需 权”的侵入,当地居民开始更加注重自身文化涵养和教 要,当地居民对这种“传统文化”形成的认同感就会显 育水平的提高。由于受访者大多自身教育水平偏低,
[10] 他们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受到更好的教育。 得比较淡薄,从而使得当地居民产生认同心理 。但
是,当地居民这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并不会促进当地社 2.2.4 跨文化旅游使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 旅游业 会经济的进步,由于民族文化失真、民族特色的淡化和 的发展必定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包括正面和负面的影 消失,使旅游地原有的文化环境遭到破坏,旅游者数量 响。政府以及旅游企业对当地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 减少,造成旅游地经济不能持续发展。这种情形反过 包括与之配套的公共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与改 来又会使居民心理造成巨大的反差,使得当地居民重 善,在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 新开始对旅游者带来的新文化进行认知。在对敦煌市 面影响。通过对当地居民的调查与分析,能够从一个 当地居民的访谈中,调查者在接受外来新鲜事物的同 侧面了解到居民对当地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15]。此次 时,也逐渐认识到自身独特民俗文化的可贵,保护地方 调查发现,被调查居民对于正面的旅游环境影响感知 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意识有所加强。大部分居民都希望 较强,表 3 中 63%的调查者认为政府环保意识增强,另 本地的地方文化保持原有特色,避免民俗文化出现舞 有 39%居民环保意识增强。对于负面的旅游环境影响 台化、商品化的现象。 有一定的感知,但相对较弱。在交谈中发现,当地部分
居民对热点旅游区旅游旺季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区 2.2.3 使当地居民更加注重教育问题 由前述人口学特
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削弱;旅游开发建设项 征分析可知,此次调查问卷的调查者受教育程度普遍
目一味追求国际性原则,旅游规划与发展中,以跨文化 较低,中专及高中以下居民数占 73%,本科及以上学历
的角度进行运作与管理,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失, 仅占 15%。在表 2 列出的 8 种交流障碍中,有 78%的被
调查者认为与外国游客最大的交往障碍是语言不通。 并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感知强烈。一旦居
% 表 3 敦煌市居民对外籍游客给当地带来环境变化的态度统计
项目 类别 人数百分比 项目 类别 人数百分比 政府环保意识增强 非常满意 63 37 居民环保意识增强 基本满意 39 40
改善交通状况 不满意 19 3 外国游客带来的环境影响 对这些影响满意与否 公共设施使用拥挤 无所谓 8 5
破坏自然环境 非常不满意 3 0
增加环境污染 4
中国农学通报 http://www.casb.org.cn ? 316 ?
民认为这些问题超出了他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就可能
从心理上产生抵抗态度。 参考文献
[1]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67-68. 3 结论及讨论 [2] 田穗文,龙晓明.旅游发展中的跨文化研究 [J].经济与社会发展, (1)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的方式,对敦 2003,1(7):30-34. 煌跨文化旅游对当地居民心理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 肖芸.论旅游与跨文化交流[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5. [3] 究。通过调查发现,跨文化旅游对当地居民影响主要 [4] 马红丽.中国旅游热点城市入境游客居民好客度感知研究[D].西 集中在文化交往、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陆佳.旅游目的地的跨文化交流与可持续发展[D].杭州:浙江大学, [5] 等 3 个方面。但是此次问卷调查由于受时间、问卷设
2006. 计和调查对象数量的限制,分析结果定性分析较多,对 文岚.试论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J].湘潭大学社会 [6] 于跨文化旅游对当地居民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只能是一 科学学报:社科版,2002(z1):175-177. 种初步的认知,要想全面了解跨文化旅游对当地居民 王莉,陆林.国外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综述及 [7]
启示[J].旅游学刊,2005,20(3):87-93. 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细致的研究和探索。
赵玉宗.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 [8] (2)旅游作为一种互动的经济、文化行为,外国游 2005,20(4):85-92. 客自身的行为及其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则会对当地居民 [9] Chris?Cooper, John?Fietcher.旅游学原理与实践(第 2 版)[M].北京: 心理各个层面产生深刻影响。当地政府部门应重视旅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2. 游地文化内涵的挖掘,强化居民对外来文化影响的心 [10] 刘敏,孟海霞,冯卫红.不同发展阶段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比较
研究——以山西晋祠旅游区和武乡红色旅游区为例[J].山西大学 理承受力,正确引导居民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剔除不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2):122-126. 良因素,抵制外来不良行为。 [11] 刘朝晖,葛镁萍.跨文化意识对我国旅游国际化的推动作用[J].商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 业时代,2007(9):91-92. 时,更要平衡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关系,要让居民真正 [12] 赵建军,姚艳虹.旅游对目的地居民心理及行为影响分析[J].金融 体会到跨文化旅游带来的“效益”,实现区域经济社会 经济(湖南),2007(14):120-121.
[13] 刘丹青.论旅游地居民文化心理的生成和培育[J].湘潭大学社会科 的稳定持续发展和当地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学学报,2000,24(6):112-114 (4)随着中国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跨文化旅游 [14] 杜芳娟.旅游心理与旅游“文化殖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 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影响越来越深远,但是目前对跨 科学版,2003,21(2):30-32. 文化旅游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今后应加强对跨文化 [15] 黄丹霞,李力.居民对旅游环境影响的感知研究——以广州白云山 旅游的研究。 风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974-13978.
感谢您试用AnyBizSoft PDF to Word。
试用版仅能转换5页文档。
要转换全部文档,免费获取注册码请访问
http://www.anypdftools.com/pdf-to-word-c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