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原因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原因
1、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扫清了体制上的障碍
在今天的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只有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本国经济的运转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封闭经济由于缺少外部资源、信息与竞争,而呈现出经济发展的静止状态。计划经济体制则由于存在信息不完全、不充分、不对称和激励不足等问题,而导致资源配置与使用的低效率。所以,不管是传统的封闭经济,还是起源于前苏联的计划经济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道路。由此而造成的各国在经济体制上的趋同,消除了商品、生产要素、资本以及技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流动的体制障碍,促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 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作了物质基础 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有着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这就是代表当代最新科技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企业的远距离控制成本。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其经济的活跃程度,表现为企业的经济活动半径,是与其所有权控制的成本呈负相关关系的。远距离控制成本,主要是信息成本。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因特网的诞生,使这种成本大幅度降低,以至于从理论上来讲,对于任何有能力进行全球扩张的企业,它的活动范围都可以达到全球各地。 3、 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动因
商品与要素价格在全球不同地区的差异,被人们称之为“区位优势”。区位优势的客观存在,为企业在全球范畴内的“套利”活动提供了空间。于是,便有了对外投资、技术转让以及企业生产过程的分解与全球配置。在这种微观主体世界范围内的套利活动中,跨国公司逐渐扮演了主角。这是因为跨国公司本身具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所有权优势,使跨国公司可以凭借其独有的知识产权、技术诀窍、管理战略以及资金实力:一方面,利用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的生产要素,将产品销售到价格更高的市场上进行套利;另一方面,将巨额剩余资本转向资本稀缺、投资回报率高的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本套利。而内部化优势,又使得跨国公司能够将生产和销售活动按照最有利的区位优势配置于世界各地,并将每一个分支机构及其所联系的企业在职能专门化的情况下,组成一个一体化的网络,通过在世界各地的生产、销售等活动而服务于母公司的发展战略。这样做的结果是,国际范围的分工与协作实际上变成了跨国公司内部的分工与协作。当跨国公司利用优势而大举进行全球性套利活动的时候,其客观的效应便是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4、 世界范围内商法体系的趋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统一的法律制度环境。 众所周知,主导世界的两大法系是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近年来,两大法系发展的一个重要
特征就是互相融合与趋同发展;另外,随着贸易一体化、投资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经济组织的统一立法活动深入开展,这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造了统一的法制环境。 (二)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 贸易自由化
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国际贸易量迅速增长。国际贸易手段、商品标准以及合同样式逐步统一和规范。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 2、 生产全球化
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其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并因此使相关各国间的经济关联程度提高。
3、 资本流动国际化
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对外资管制的放松以及由投资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高速成长导致的国际游资的形成,使得资本流动性进一步加大。
4、 金融活动全球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各国相继放松金融管制,推进金融自由化,放松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和退出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拆除了不同金融业务的隔离墙,加快了金融业的整合。自由宽松的法律与政策环境,加上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从而形成了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连动的统一国际金融大市场。 5、 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
当今世界除个别国家外,都在为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而努力,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统一的经济体制基础。
6、 各国商法体系的国际化
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得益于两大法系的趋同发展。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世界各国商法体系的国际化。
范文二:体育全球化产生的原因
体育全球化的主要原 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能量在现代体育全球化初期的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牛顿工业革命又给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科学技术,使欧洲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大机器的运用,人们生命活动方式逐渐受到时间的限制,时间观念增强,要求把工作时间和空闲时间加以明确区分。充分利用空闲时间来解除大机器生产带来的高度紧张。此时,许多业余比赛演变成公证比赛,比赛规则、场地逐渐明确规范,一些运动项目逐渐从欧美向世界各地传播,12,。到了20世纪,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5天工作制、弹性工作制和定期休假制等的实施,加上家务劳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得闲暇时间大大增加,13,。充裕的闲暇时间为大众体育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时间保证。同时,也需要大量丰富的体育活动来充实人们的闲暇时间,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工作质量。
政治因素是推动体育全球化的因素之一
在当今世界上,没有其它任何国际文化活动在其规模和影响力上可以与奥运会相匹敌。奥运会上所发生的一切在一瞬间就成为世界性新闻。人们不难发现,运动员在奥运会上仅仅靠自己的天赋、个人的力量夺魁已成为历史。今天的运动员成功的必要条件除了个人才能和多年的训练外,还包括:现代化的训练条件、高水平的教练、大量的国内外比赛经验等,14,。在某种意义上讲,运动员表现出的成绩凝聚着国家、社会的力量,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运动员所在国的科技水平、政治体制的优越性和经济实力。虽然国际奥委会反复强调奥林匹克是个人之间而不是国家之间的比赛,但事实上,没有一个运动员能做到仅仅代表自己进入奥运会竞技赛场,参赛者必定是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百年的奥运会在胸怀民族主义人们心中的深刻印象是,15,:竞技比赛就是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奥运选手的表演与国家的形象结合起来,成为民族的认同感的一种象征,起着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这就强烈地促使了竞技体育在各国的普及与提高,从而迅速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在全球传播和发展。5.3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使体育运动全球化的速度加快首先,新闻媒介是奥运会的主要经济支柱。维持和发展奥运会的最重要的条件,是相对稳定和充裕的经济来源。目前经济主要来自电视转播权、门票、奥运会标志和纪念币以及商业赞助,16,。而新闻传播媒介在所有这些项目中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有了充足的经济来源,奥运会的规模才可能越来越大,奥运会的影响则会越来越广,则竞技体育的全球化的势头才可能更加迅猛。其次,新闻媒体为竞技运动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由于新闻媒介的广泛宣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不仅关注且投身体育。根据挪威学者的研究,接受体育新闻传播最多的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也最高。这就是说,新闻媒介不仅为体育运动提供了观众,也提供了现在的和未来的运动员。这些人顺理成章地成为竞技体育运动的群众基础。在这一基础上,新闻媒介对竞技体育本身大力报道更激起人们加倍的热情,据统计,第13、14届世界杯足球赛的观众达130.5亿、266.9亿,第15届八强赛平均每场就有10亿观众。足球在世界的普及,除其本身的魅力外,传媒的作用功不可没。
范文三:反现代化―全球化思潮产生的原因
反现代化―全球化思潮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演反现代化―全球化,原因,资本主义,文化独特性,现实诉求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4)03-0003-04
反现代化―全球化思潮产生的原因,有一些我们比较熟悉。如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既有利益或重新取得曾经有过的利益而对新的生产力和社会力量持排斥态度,再如现代化―全球化过程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引起人们激烈抗议等,对这些我们都比较熟悉,不再展开。这里着重分析以下几点。
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特点是:一方面强调自由、民主、个性的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它加深不平等,造成一种新型的人奴役人的制度。这一矛盾当然不是有意造成,也不能说它主张的自由等等完全是虚伪的,因为资本的扩张确实需要某种自由和个性的实现,但这种实现与两极分化、拜金主义、物欲横流同时进行,体现了这种生产方式的深刻矛盾。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批判,生存受到威胁的劳动人民对此进行抵抗,都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人文主义者或人道主义者既激烈批判各种非人性的现象,如拜金欲、金钱关系、异化等,也反对日益膨胀的理性主义和唯科学主义。在西方,从莫尔的《乌托邦》的想象到19世纪中卡莱尔发出“人类丢失了自己的灵魂”的惊叹,?从19世纪后期非理性思潮的崛起,到它在20
世纪笼罩整个西方文学艺术的演变,包括像卓别林表演的《摩登时代》对生产流水线的批判,这一思潮总的说来并不否定资本主义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而是否定其非人性和过分推崇科学理性的方面,并指出科学对人性压抑的一面。其具体表现是:
1.劳动者破产,成为雇用劳动者,受资本的剥削、奴役或失业;又由于讲求效率,专业化和机器生产发展起来,工作变得越来越单调,千百次的重复,损害了人的能力的多方面发展。
2.旧的社会规范溃崩了,物欲横流,各种人际关系都日益转化为简单的金钱关系。这里,个人从家长制的、专制的或等级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是一个进步,但是群体的、社区的乃至家庭的固有联系消失得很厉害,这些关系中本来含有的道德义务感也在消失,越来越依靠经济关系维护着。如19世纪初,诗人雪莱曾抗议说:“我们的种种筹画已超过我们的概念;我们已经吃下了多于我们所能消化的食物。科学已经扩大了人们统辖外在世界的范围??人既已使用自然力做奴隶,但是人自身反而依然是一个奴隶。”?托克维尔也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开始显现并逐渐深化的痼疾:“民主主义不但使每个人忘记了祖先,而且使每个人不顾后代,并与同时代人疏远。它使每个人遇事总是只想到自己,而最后完全陷入内心的孤寂。”“假如有人只以追求物质财富为目的,则我们可以相信:他将逐渐丧失生产物质财富的才能,最后总有一天跟兽类一样,对物质财富既无鉴别能力又不会使物质财富的生产发展。”?
从文艺复兴以来,对拜金主义的批评就持续不断。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这样批判金子:“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
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教联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色的癞病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即使她的尊容可以使身染恶疮的人见了呕吐,有了这东西也会恢复三春的娇艳。”?到18世纪末,这种批判系统化了。在发展中国家也时常能见到类似的批判,但出现的时间要晚得多。
3.人与自然的原有关系发生变化,当人们获得征服自然的能力时,人与自然间那种和谐关系就消失了。由于这种关系是和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或道德关系相联系的,所以,那些批判现代化弊病的人怀念过去的人际关系时,总要赞美过去的自然。
4.长期来西方不断有一些学者担心,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化或被金钱关系取代后,官僚机构和科层制会发展起来,愈来愈多的权力会转入国家手中,从而出现一种窒息自由的倾向。托克维尔曾说:“实际上,平等可产生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使人们径自独立,并且可能使人们立即陷入无政府状态;另一种倾向是使人们沿着一条漫长的、隐而不现的、但确实存在的道路走上被奴役的状态。”他强调:“人民容易看清第一种倾向,并加以抵制;而对于第二种倾向,则由于发现不了而误入歧途。因此,提醒人们注意勿误入歧途是特别重要的。”?西方的许多自由主义者都有此类担心。
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上述矛盾所体现的是进步的对抗性,即文明的进步是与不平等、与人对人的奴役同时进行的。这一矛盾从人类进入文
明社会以来就存在,但由于现代化―全球化是一个迅速变迁的过程,这一矛盾显得特别尖锐。最早、最全面看到这个问题的是卢梭:“当他的同时代的其他哲学家们,把进步设想为一个连续不断的链条,一种有规则地上升的时候,卢梭却已发现进步本身所具有的对抗性(注:这里的引文是勒赛克尔的评论)。”?卢梭强调“社会的进步会唤醒个人的利益而窒息内心里的人道”。?也就是说,他认为文明和私有制的发展,使人们变得贪婪和无耻,不平等和人奴役人的制度由此产生,与此相关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都为粉饰这种不平等服务。1748年,第戎科学院提出一个问题,用悬奖征文来讨论:科学与艺术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卢梭写文章应征,结果得了奖。他在文章中说:文明发展起来,“有些过分的行为被禁止了,有些罪恶是被认为不体面的了,但是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我在那里面看到的却只不过是一种精致化的纵欲罢了”。他还说:“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科学与艺术都是从我们的罪恶诞生的。”?这里,卢梭把人类历史看成一个衰退的过程,他的历史观是悲观主义的(不过,在其他著述中,卢梭也“显示出对人类潜能的信念”,?所以不宜过分夸大他的悲观主义或反现代化的思想)。上世纪中后期,一些西方人在经历战后的黄金时代后同样看到类似的现象:国内依然有贫困,第三世界的贫困可能在进一步增加;欧美以外地区革命和战争不断爆发,有时似乎就是由现代化本身引起的;民主并未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在西方和非西方都出现了新的宗教运动。这些趋势使现代化理论的各个中心假设变得捉襟见肘。? 现代化使人们过于割断现代文明与过去的联系,过分强调核心国家的价值观的普遍意义。18世纪以来,席卷各地的政治革命(或改革)
和经济革命(工业化)的普遍性,及其造成的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变化,产生了令一些人难以认同的观念:(1)现实生活与过去没有太多的联系,即使有,也微不足道,传统应该与被推翻的旧统治阶级一起消亡;(2)核心国家的价值观是理性的具体表现,具有普遍意义,其他文化的价值不值一提甚至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法国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一度成为当时所有真理的代名词,即恩格斯讲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这与当时反封建斗争的需要有关,它要求任何东西的弃取均依资产阶级的需要为转移,但在否定封建天主教神学及封建思想的同时,它也割断了现实与历史的联系,同时还否认不同的文化具有自己的价值。
理性的这种过度膨胀首先引起德意志思想家的反抗,因为政治上分裂的德意志成为此种理性的最大受害者,法国文化大有淹没其文化的危险。一些德意志学者强调特殊性,以便维护自己的民族特性或民族文化的独立,这种维护往往与对现代化的排斥相结合。约翰?哥特弗雷德?赫尔德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人物。他说:“人类每一种形式的完美,在某种意义上都只属于某个民族、某个时代,尤其是某个单独的人。”他反对任何文化具有任何优先权:“万事万物都被赋予了能力,为的是要在整体中尽力;万事万物都依着自己能力的限度感受幸福~普天之下同胞物与,有哪样东西在来此世界之前要比其他东西优先,”?后来,在后发现代化的国家中,特别是在东方国家中,我们不断地碰到这样的人物和思想。也就是说,发达国家的文化影响力越大,后进国家就越强调自己文化的特殊性和独特的价值。
有助于加强这种思潮的是文化价值多元性思想的发展。自地理大发现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深入到世界各地,他们看到了文化风习的多样性,特别是不同自然条件对不同的人类社会发生的影响,这些影响造成了种种制度、世界观、思潮及信仰上的差别。这些人收集的资料和相关描述冲击着欧洲传统的思想界。16世纪法国的波丹(Jean Bodin,1530―1596年)就已看到这个问题。到18世纪后期,这种思想逐渐系统化了:“各个文化都是独特的??它们各自表达其集体的经验,全都是人类自我表达的同样真切而有效的工具。这个立场否认启蒙教义中无时间性的普遍法则,即否认存在任何时间、地方,任何人在原则上都可以了解的真理。绝对的普遍模式是没有的。”?由于这种思想强调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或人类文化的独特价值,反对割断现实与历史的联系、反对否认其他文化有独特价值,所以它成为当时反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思潮,特别表现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运动中。
二战后,世界文化发展出现重要转折。一方面,不管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都开始强调现实与过去的联系,比如欧洲国家强调近代与中世纪的联系,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也在经过大半个世纪的“打倒孔家店”后,于20世纪末回到尊孔的道路上来(当然不是简单地回归)。另一方面,在西方化或美国化的强大潮流或压力面前,西方有更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世界上各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东方国家的学者也纷纷强调自己文化传统的优越性和特殊性。到当代,甚至某些西方国家,如法国,也开始阻挡美国文化的侵蚀。不过,这当中值得注意的是,二战后西方的一些政客虽然已经不再否认自己的现有文化与历史的联系,但他们实际上总是有意无意
地要求东方各国割断与各自文化传统的联系,全盘接受西方化或美国化,这成为发展中国家反现代化思潮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整体来看,500多年来世界现代化―全球化高歌猛进,不可阻挡,但从不同国家和地区或不同时期来看,它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过程。至今,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才是这个过程的佼佼者,大部分都过得马马虎虎,还有相当一部分即使曾经有所起色,也常常显得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仅从20世纪后期以来,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各种新的反现代化―全球化力量兴起,如原教旨主义,发达国家中各种各样的非政府组织等,其基本力量主要有两个来源:来自世界现代化―全球化过程中失利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其中受到严重打击的那些阶层;来自发达国家中那些受到全球化的某种损害的阶层。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反现代化―全球化往往相当于反对不平等的世界分工。有人指出:“在这个世界上,有12亿多人每天仅靠不足1美元的费用来维持生存;世界人口的46%每天的生活费还不足2美元;而世界人口的20%享受着世界80%的财富。”?原教旨主义的兴起,一方面是追求现代化的失利,另一方面是随现代化启动而侵入的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威胁,这导致一些人在怀疑现代化的必要性或可能性时首先把矛头对准外来文化的渗透。可以说,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原则上并不反对现代化,但现实发展的艰难和世界性的两极分化,促使他们重新评估对现代化―全球化的看法。这方面的典型表现之一是当代伊斯兰的原教旨主义,伊朗的伊斯兰革命(1978―1979年)是其中一个著名例子。这场革命是针对追求现代化的巴列维王朝,后者的举措被称为“白色革命”(不流血的革命),但由于
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自身腐败等原因,“白色革命”连同巴列维王朝一起被伊斯兰革命所埋葬。
表面上看,原教旨主义颇有完全否定现代化―全球化的趋势,其实并非如此。汪信砚说:“原教旨主义并不一般地反对全球化或全球性,它反对的是西方价值观的全球化和按照西方价值标准建构的全球性,而力图将自己所认同的价值观(某种原教旨)加以全球化,主张按照自己的一套价值标准重建全球性。”?如果他们获得统治权,也不可免地要逐渐温和化,因为他们必须面对国计民生的种种具体问题,必须与世界各国打交道。从哈全安对伊朗伊斯兰革命的评价中,可看出其中的复杂性:“霍梅尼的政治思想表面上包含传统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双重内容,看似截然对立抑或水火不容,实则不然。霍梅尼主义借助于回归宗教的传统形式,阐述独立、自由、平等和公正的现代政治理论,强调以安拉的尊严取代国王的尊严和以伊玛目之神圣的宗教权力取代巴列维王朝的世俗权力,否定传统的政治模式和君主独裁的政治制度,代表反对君主专制的诸多传统社会势力与新兴阶层共同的利益和愿望,是伊斯兰革命期间凝聚民众的主导思想和反抗巴列维王朝君主专制的革命理论。”?如此看来,这场革命追求的是另一种现代化道路。
以上各点是反现代化―全球化思潮产生并持续存在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态度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起作用。上世纪末开始,反全球化思潮发展特别迅速,与反对当时占支配地位的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有关。
【作者简介】王加丰,男,1949年生,浙江金康人,浙江师范大学历
史系教授。
【责任编辑:李婷轩】
范文四:反现代化—全球化思潮产生的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反现代化—全球化思潮产生的原因
作者:王加丰
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4年第02期
关键词 演反现代化—全球化,原因,资本主义,文化独特性,现实诉求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4)03-0003-04
反现代化—全球化思潮产生的原因,有一些我们比较熟悉。如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既有利益或重新取得曾经有过的利益而对新的生产力和社会力量持排斥态度,再如现代化—全球化过程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引起人们激烈抗议等,对这些我们都比较熟悉,不再展开。这里着重分析以下几点。
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特点是:一方面强调自由、民主、个性的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它加深不平等,造成一种新型的人奴役人的制度。这一矛盾当然不是有意造成,也不能说它主张的自由等等完全是虚伪的,因为资本的扩张确实需要某种自由和个性的实现,但这种实现与两极分化、拜金主义、物欲横流同时进行,体现了这种生产方式的深刻矛盾。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批判,生存受到威胁的劳动人民对此进行抵抗,都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人文主义者或人道主义者既激烈批判各种非人性的现象,如拜金欲、金钱关系、异化等,也反对日益膨胀的理性主义和唯科学主义。在西方,从莫尔的《乌托邦》的想象到19世纪中卡莱尔发出“人类丢失了自己的灵魂”的惊叹,①从19世纪后期非理性思潮的崛起,到它在20世纪笼罩整个西方文学艺术的演变,包括像卓别林表演的《摩登时代》对生产流水线的批判,这一思潮总的说来并不否定资本主义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而是否定其非人性和过分推崇科学理性的方面,并指出科学对人性压抑的一面。其具体表现是:
1.劳动者破产,成为雇用劳动者,受资本的剥削、奴役或失业;又由于讲求效率,专业化和机器生产发展起来,工作变得越来越单调,千百次的重复,损害了人的能力的多方面发展。
2.旧的社会规范溃崩了,物欲横流,各种人际关系都日益转化为简单的金钱关系。这里,个人从家长制的、专制的或等级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是一个进步,但是群体的、社区的乃至家庭的固有联系消失得很厉害,这些关系中本来含有的道德义务感也在消失,越来越依靠经济关系维护着。如19世纪初,诗人雪莱曾抗议说:“我们的种种筹画已超过我们的概念;我们已经吃下了多于我们所能消化的食物。科学已经扩大了人们统辖外在世界的范围……人既已使用自然力做奴隶,但是人自身反而依然是一个奴隶。”②托克维尔也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开始显现并逐渐深化的痼疾:“民主主义不但使每个人忘记了祖先,而且使每个人不顾后代,并与同时代人疏远。它使每个人遇事总是只想到自己,而最后完全陷入内心的孤寂。”“假如有人只以追求物质财富为目的,则我们可以相信:他将逐渐丧失生产物质财富的才能,最后总有一天跟兽类一样,对物质财富既无鉴别能力又不会使物质财富的生产发展。”①
范文五:浅析反全球化运动产生的原因.doc
浅析反全球化运动产生的原因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针对全球化爆发了一系列的反全球化的运动。马尼拉风暴开启了反全球化的先河,各地组织了形式各样的组织反对全球化。2001年的9?11事件以及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反全球化运动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反全球化 边缘化 民族危机 文化同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74
1 引言
反全球化来自英文anti-globalization,西方把那些多少质疑,反对正统全球化的思想、政策、做法和行为都描述为anti-globalization,我们把他直译为“反全球化”。[1]有学者把反全球化理解为一群社会精英领导下普通民众参与的反对全球化的政治姿态,是对全球化的一种全盘否定。笔者以为,反全球化运动是针对全球化运动的一种修正,其并没有在智识上形成对全球化的挑战,更准确的说,它反对的是资本主义意识主导的全球化,是全球化外衣下的单极化输出。反全球化运动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2 经济根源是反全球化运动的根本原因
2.1 贫富两级分化严重
当今社会的全球化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即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
通。资本自由选择对象,充分利用全球的有利资源,从而获得最大的利益,这种现象必然导致资本分配的区域不均。目前资本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他们除了拥有雄厚的资金,而且还垄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他们主要的资金投资对象,仅仅是其他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土地以及矿产等自然资源。然而这些原材料相对于技术的价格,实在是微不足道。甚至有人说在非洲做人不如去欧洲做牛。“贫困世界”正在缓慢的从一个世界分离出来,世界经济的三角地带(北美、欧盟、东亚)构成了这个世界的经济杠杆,贫困世界变成了它们的一个邻居。[2]
2.2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到威胁
目前不少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资金,扩大某些关系民生的经济领域,甚至是金融信贷领域,无疑对本国的经济安全形成挑战。这一弊端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危机中彻底的显现出来。1998年金融巨鳄索罗斯发动的亚洲经济危机,使得实行货币市场自由流动的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经济崩溃。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是令欧洲手足无措。因此,过度依赖外来资本,过多开放国内市场,无疑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 文化同化引发反全球化的浪潮
文化差异是一民族区别另一民族的重要标志,是本民族成员进行交流与联系的重要纽带,然而经济全球化所附带的文化殖民,对民族的认同感、本民族语言、民族的价值认同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民族危机。
3.1 语言同化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无疑需要有本民族的语言,通过语言将本民族的文化内化为共同的心理素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情况却不容乐观。英语依靠其代表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军事世界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国际语言,世界上有6000多种语言,但每天有25种语言在消失。甚至有学者预言,“200年后,只有中文和阿拉伯文能够残存。”[3]语言同化所带来的毁灭性的后果是文化多样化的消失。
3.2 价值观的同化
共同的价值观是民族意识的核心,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然而以器物为评价标准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无疑依靠全球化,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伴随而来的负面影响就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以及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冲击。这些将会影响甚至改变发展中国家原有的价值观。如我国向来讲究“修身为本”重视个人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修养,然而伴随着全球化之风而来的享乐之风确实对我国的社会风气有所影响。据权威机构统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晒富、炫富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对我国原有的价值的破坏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4 民主和社会保障制度受到挑战
在全球化过程中,资本成了国家的主人,面对国家建设问题,政治家不得不和资本家们讨价还价,甚至需要牺牲国家、民众的利益获得所谓的经济支持。从而陷入了发展就不得独立自主,独立就不得发展的尴尬境地。在世界银行和国家货币基金组织的选票配额制和危地马拉诉讼案就是最
好的体现。一方面民主被金钱操控,另一方面,资本追求利益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政府无能为力。规则是发达国家制定的,世贸组织无疑成了其规则的代言人,只能看着本国儿童因为喝不得母乳,死亡率增高,却不可以禁止伯格公司销售奶粉。
5 环境恶化诱发反全球化运动
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全球气候恶化等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各国开始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解决环境问题,然而,在现实交往中,发达国家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将污染严重的产业部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本身由于资金和技术等问题,无力承担本国的环境治理问题,于是为了本国经济的发展,不得不牺牲环境、生态利益。然而发达国家奉行双重标准,一方面在不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环保支持的同时,指责发展中国家为了自身发展,忽视对全球环境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推卸自己本应当承担的责任,任意违背承诺。在今年的华沙会议上发达国家落实环境问题的资金没有真正到位,环境问题谈判举步维艰。[4]甚至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发达国家是解决环境问题真正的绊脚石。
其实,全球化本身只是一个社会不可逆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全球化表面上是双向交流的,开放的。但是由于资金、技术以及军事上实力的悬殊,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如果这样的全球化发展下去,所实现的必然是资本主义控制下的单极化。其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而反全球化运动就是对这以单项输出的全球化模式的一种反应,是对现有全球化的一种修正。是人们面对现实问题时的一种思考并将深入发展发展下去,[5]其必然会为我们提供解决全球化问题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李丹.反全球化运动研究――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分析[M].九州出版社,2007:33.
[2](德)弗兰茨?努舍勒.全球治理、发展与和平,全球秩序结构的相互依存[M].中国国际出版社,2004:268.
[3]蒋磊.英语是个帝国[N].环球时报,2002-1-31.
[4]缪晓娟,韩梅,高帆.华沙气候大会风波不断前景不明[N].参考消息,2013-11-16.
[5]庞中英.另一种全球化――对全球化的调查与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2).
作者简介:柴宇平(1989-),河南新乡人,西华大学政治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四川成都 610039
付平(1989-),辽宁阜新人,西华大学政治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四川成都 610039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