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鸿门宴成语及解释
鸿门宴成语及解释
鸿门宴成语及解释篇一:关于《鸿门宴》中几个句子的解释
关于《鸿门宴》中几个句子的解释
一、张良西向侍
??是站着还是坐着,
有人认为?西向侍?是:向西站着陪侍。
这里的?侍?,我们认为不是站着陪侍,而是坐着陪侍。古代有?侍坐?这个词。例如《战国策?赵策》中有?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论语?先进》中有?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侍坐?是指陪同尊者或长者而坐。张良是刘邦的陪臣,比项羽刘邦地位低,所以用?侍?。这里的?侍?,实际上是?侍坐?的省略。为什么要省略呢,
恐怕是为了和前面的?沛公北向坐?求得字数相等,音节谐美,读来上口。
从后面的描写来看,张良也是坐着,而不是站着。在樊哙对项羽进行劝谏之后,作者写道:?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席间闯入的樊哙可以坐下,正式陪同刘邦入宴的张良当然更应该坐下。而且?樊哙从良坐?,也恰恰说明张良是坐着,而不是站着。
二、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示了几次,
有人解释是:?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多次举起身上所佩带的玉玦给项羽看。三,表示多次。
在古今汉语中,三虽然有虚指,表示多次的意思,但是,在此处,我们认为应该是实指,即三次。在古代汉语中,数词放在句末作谓语,对它加以强调时,这个数词有时实指。请看《礼记?檀弓》的例子:?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此处的?厌?通?压?。这句话的意思是:死了不吊唁的原因有三种:因畏惧而自杀死的,压死的,淹死的。也就是说,因自杀、压、淹这三种原因而死的不吊唁。这句话中的?三?,放在句末作谓语,它后面列举的情况也确实是三种。可见这三个是实指,而不是虚指。这个句子的结构与?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基本相同,因而,?示之者三?的?三?也应该是实指,而不是虚指。 另外,我们分析一下文章的具体情况,也会感到?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的?三?是实指,不是虚指。范增是企图暗示项羽杀死刘邦,既是暗示,自然不会用易于暴露意图的举动。所以,范增先是多次使眼色,不灵后,才又举玉玦,也不灵后,便出去召项庄。多次使眼色,是不易被刘邦发觉的,如果多次举玉玦,则难免被刘邦发觉,泄露意图,恐怕老谋深算的范增是不会这么做的。而且从后面范增的话中,我们知道项羽是没有理解范增的用意,而是?为人不忍?。范增既已知道项羽不忍杀刘邦,当然也就不会反复多次举示了。所以从情理上看,?示之者三?的?三?,也应该是实指,即三次,而不是多次。
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辞小让是指什么,
有人解释是: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两句话意思相近,是说做事应当着眼于大处,不必讲究小节。细谨是过分谨慎。辞让是礼节之一,这是把它分开,?不辞小让?就是不讲究小的辞让。
这两句话是当时的成语,表示的意思是做大的事情不必顾及细枝末节。?不辞小让?,不是?不讲究小的辞让?,而是不推辞,不拒绝小的责备的意思。?让?字有?责备?的意思,例如:?张耳与陈余相见责让陈余以不肯救赵。?(《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两句话是在刘邦说了?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之后樊哙说的,显而易见,这是针对刘邦担心因没有告别可能会受到项羽责备的心情而发的话。因而,这里的?让?,就是责备的意思。刘邦亲自登门拜访,表示谢罪,这当然是大礼,和它相比,告辞自然是小礼了。不辞而别当然是失小礼,对这种因失小礼而受到的责备,当然
也就是?小让?了。辞,在这里是推辞、拒绝的意思。?不辞?,实际上是置之不理的意思。从《史记?李斯列传》中,也可以看出,此处的?让?字不是指礼节。请看:?胡亥曰:‘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谫,强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高曰:‘臣闻汤武弑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弑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
乡曲各有宜,而百宫不同功。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愿子遂之。?引文中的?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和?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是相同的,它是赵高在胡亥担心废兄自立,会遭到?不义?,?不孝?、?不能?的责备后说的,很明显这里的?不辞让?不能说是不讲究的小的礼节。因为胡亥担心人家批评他的?不义?、?不孝?、?不能?,在封建社会是属于大礼,大德之列的。因此,我们认为《鸿门宴》中的?不辞小让?,不是不讲究小的礼节,而是不推辞,不拒绝小的责备。
鸿门宴成语及解释篇二:成语解释全
成语全解(一)
1、洪水猛兽 h?ng shuǐ měng sh?u
成语解释:洪水:能造成灾害的大水;猛兽:残酷食人畜的凶猛野兽。比喻极大的灾害。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成语繁体:洪水猛獸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比喻为害极大的人或事物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猛,不能读作“manɡ”。
成语辨形:猛,不能写作“孟”;洪,不能写作“宏”。
近 义 词:后患无穷、祸不单行、天灾人祸
成语例子:黄色淫秽书刊是毒害青少年的洪水猛兽。
2、毫无二致 háo wú ar zhì
成语解释:二致:两样。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
成语出处:郭沫若《断断集 屈原时代》:“那时候的文体的变革和近代的文学革命,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实在是毫无二致。”
成语繁体:毫無二致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完全一样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近 义 词:一模一样
反 义 词:天差地别
成语例子:那时候的文体的变革和近代的文学革命,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实在是毫无二致。(郭沫若《屈原研究》)
3、春色撩人 chūn sa liáo r?n
成语解释: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成语出处: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 成语繁体:萅色撩人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春天的景色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 义 词:春色恼人
成语例子:在这春色撩人的季节里,孩子们十分欢快
4、厉行节约 lì xíng ji? yuē
成语解释:厉:严格;认真;行:实行。严格认真地实行节约。
成语出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去年十一月中共二中全会更着重地提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以后,几个月来已经开始发生效果。”
成语繁体:厲行節約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指严格认真地实行节约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正音:行,不能读作“hánɡ”。
成语辨形:厉,不能写作“历”。
反 义 词:铺张浪费、解甲归田、偃旗息鼓
成语例子:工作中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5、没头没脸 m?i t?u m?i liǎn
成语解释:指不顾脸面或不顾一切,狠狠;也满头满脸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5回:“那道士闻得此言,拦住门,一齐动叉钯、扫帚、瓦块、石头,没头没脸,往里面乱打。”
成语繁体:没頭没臉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顾一切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 义 词:劈头盖脸
反 义 词:有头有脸
成语例子:咱们得有点身价,以后不准你没头没脸地去撩骚。?陈登科《破壁记》第五章
6、恍然大悟 huǎng rán dà wù
成语解释: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五卷:“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成语繁体:怳然大悟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对某事突然明白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恍,不能读作“ɡuānɡ”。
成语辨形:恍,不能写作“晃”;悟,不能写作“误”。
成语辨析:,和“豁然开朗”;都含有“一下子明白过来”的意思。但“豁然开朗”除此以
外;指“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宽敞明亮”;,没有此意。
近 义 词:豁然开朗、如梦初醒、茅塞顿开
反 义 词:如坐云雾、大惑不解
成语例子:袁太守和庄太守听了,方才恍然大悟,彼此相视
7、临危不惧 lín wēi bù jù
成语解释:临:碰到;面临;惧:害怕;畏惧。面对危难;丝毫也不畏惧。
成语出处:《邓析子 无厚》:“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成语繁体:臨危不懼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危,不能读作“wěi”。
成语辨形:惧,不能写作“具”或“俱”。
成语辨析:,和“无所畏惧”都有不害怕的意思。但,强调的是在危急关头不怕;“无所畏惧”强调的是什么也不怕。
近 义 词:无私无畏、视死如归
反 义 词:惊慌失措、临阵脱逃、贪生怕死
成语例子:方志敏烈士临危不惧,慷慨就义的英雄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里。
8、物腐虫生 wù fǔ ch?ng shēng
成语解释: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成语出处:宋 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成语繁体:物腐蟲生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分句;比喻祸患的发生必有内部原因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子: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7回:“本县若执‘物腐虫生’之理究治起来,不说你这嫩皮肉受不得这场桁杨摧残。”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范增为项羽设计鸿门宴借机杀掉刘邦,项羽没有决心,让刘邦得以逃脱。刘邦造谣中伤范增,挑拨他们的关系,项羽中计疏远范增,结果被刘邦所灭。苏轼在《范增论》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9、惊心吊胆 jīng xīn diào dǎn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2回:“我们在这里也是惊心吊胆。”
成语繁体:驚心弔膽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恐惧时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近 义 词:惊心掉胆、提心吊胆
成语例子:郁达夫《沉沦》:“天亮的时候,他就惊心吊胆的走下楼来。”
10、一望无涯 yī wàng wú yá
成语解释:涯:边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成语出处: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11回:“二人上了山头,千峰错落,一望无涯。” 成语繁体:一朢無涯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无边无际
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近 义 词:一望无际
成语例子:施蛰存《鸥》:“一群白翅的鸥鸟从一望无涯的海面上飞过了。”
11、千里无烟 qiān lǐ wú yān
成语解释:谓广大地区粮尽炊断。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卫觊传》:“当今千里无烟,遗民困苦。”
成语繁体:千裏無煙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十分荒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 义 词:荒无人烟
12、免开尊口 miǎn kāi zūn kǒu
成语解释:不必开口说什么。多表示要求不会得到同意。
成语出处:田汉《关汉卿》第五场:“谁跟你开玩笑~这事让朱
四姐出面,你就免开尊口~” 成语繁体:免開尊口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讽刺意味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反 义 词:滔滔不绝
成语例子:张爱玲《相见欢》:“要跟子范一块去是免开尊口,他去已经是个意外的机会。” 歇 后 语
嘴唇上贴膏药
13、仁义之师 r?n yì zhī shī
成语解释: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成语繁体:仁義之師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称赞军队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近 义 词:仁义之兵
成语例子:如此说来,虽然谋叛之徒,倒也忠义可嘉。本帅仁义之师,何愁杨枭不灭。?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九回
14、斗智斗力 d?u zhì d?u lì
成语解释:斗;争斗;智:智慧,聪明;力:气力。用智谋来争胜负,凭力气分胜负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竞(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 学习 网:鸿门宴成语及解释)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 义 词:斗智斗勇
15、一曝十寒 yī pù shí hán
成语解释: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 义 词:三心二意、有始无终、为德不终
反 义 词:持之以恒、有始有终、有头有尾
成语例子:他们跑出英文教室,说的听的依然是中国话。这只是‘一曝十寒’的办法罢了,对于理解的功夫完全抛荒。(叶圣陶《英文教授》)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
鸿门宴成语及解释篇三:成语解释
两 字 成 语
巾帼:由来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把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须眉:须眉是指男子。 封建传统歧视女性,所以当一个女人很有作为时,就叫巾帼不让须眉,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
捉刀:古人把代人作文称为“捉刀”。其源出于三国时代的一则故事。 魏国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北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使者请求面见曹操。曹操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瑛召来,要他代替自己接见使者。接见时,崔瑛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 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加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握、提之意)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 后来,人们便将代替别人做事称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谓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笔”。
双鲤:古时汉族对书信的称谓。纸张出现以前,书信多写在白色丝绢上,为使传递过程中不致损毁,古人常把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故称。
双鲤典故最早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当然诗中所言烹鱼并非真的烹煮,而是让儿子打开装有尺素的鲤鱼形的木盒。
推敲: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心许:心中暗自答应,即“默认”之意。
矛盾:是在两个或更多陈述、想法或行动之间的不一致。
三 字 成 语
一字师:意思是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一窝蜂:意思是 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形容许多人同时说话或行动,其实并不是贬义词。
莫须有:指凭空捏造诬陷。
父母官:旧时对地方官的称呼。此词透露着浓浓的官本位思想和旧社会阶级观念。
破天荒:旧时文人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现在用来指从未有过或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
忘年交:即不拘年岁行辈的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马后炮: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绵里针:棉絮里面藏着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恶毒。
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口头禅: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风马牛: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嗟来食:嗟来食典出《礼记》,即喂,来吃吧,引伸别人施舍食物时带有傲慢、瞧不起人的一种给予。
应声虫: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鸿门宴: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队,刘邦先破咸阳(秦始皇的都城) ,但刘邦兵力不及项羽,项羽大怒,派当阳君击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一场恶战在即。刘邦从项羽的季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拨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壁一双,并向大将军(亚父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收下。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却拨剑将玉斗撞碎。后人将鸿门宴喻指暗藏杀机。
逐客令: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 下马威: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相思树:相传为战国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据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妻何氏貌美,康王夺之,并囚凭。凭自杀,何投台而死,遗书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两坟相望。不久,二冢之端各生大梓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常栖树上,交颈悲鸣。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后因以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安乐窝: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闭门羹:指主人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东道主:东道主原意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因当时郑国在秦国之东,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 后以“东道主”指称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现在,“东
道主”也可以指某项赛事的主办国家、主办城市或主办单位等。例如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国家是中国,所以中国就称作2008年奥运会的东道主。
门外汉:指外行人。
马前卒: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眼中钉: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黄粱梦:有个卢生,在邯郸旅店中遇见一个道士吕翁,卢生自叹穷困。道士借给他一个枕头,要他枕着睡觉。这时店家正煮小米饭。卢生在梦中享尽了一生荣华富贵。一觉醒来,小米饭还没有熟。后用来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也说黄粱美梦、一枕黄粱。
无底洞:无法填满的洞。比喻满足不了的物质要求或者做不完的事。
丧家犬:民间主要指这条犬是流浪犬或是一条给主人不要的犬。在名辞的说法:丧家犬,一般都是暂时扮出的一付可怜象,看起来是不会再有咬人的可能了,可那必定只是假象而已。由于某种原因,而使它们暂时的失去了战斗力,可并不代表以后就没有战斗力了。这样的狗,如果不能清醒的认识到它的危害性,就非常容易被它所伤害,并且还有至命的可能 。俗语丧家犬比喻四处碰壁无家可归的人。
阿堵物:西晋的一些士族阶层人士自命清高,耻于言钱,钱被称为“阿堵物”。后人指为钱的别称,有讽刺意。
想当然: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
露马脚:露马脚的意思是显出破绽、暴露真相。这个词源于一个有关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民间有马皇后露大脚的传闻,以致演化为露马脚一语。另据最早的史料记载,露马脚一词在唐代已有出现,本为古代一种游戏。在节日庆典之时,将描绘好的麟麒皮,装饰于驴或马身上,借以喜庆助兴。但马脚或驴脚难以包装
掩饰,耍弄起来,难免露出马脚或驴脚来,借指弄虚作假,露马脚一说就源于此。
抱佛脚:很久以前,云南的人都信奉佛教。 有一次,一个死囚趁月黑风高之际,**越狱逃跑了。第二天,官府发现犯人跑了,派出兵丁四处搜捕。那个罪犯跑了一天一夜,又饥又渴,精疲力尽。他看着追捕他的人越近,知道自己难以逃脱,便一头扎进一座古寺,寺里供奉着释迦牟尼像,佛像高大庄严,罪犯的肩头正与佛像的脚齐,他一见佛像,心里就悔恨不已,痛恨自己没有听佛祖的教诲,以致犯下了死罪,于是,便抱着佛像的脚大哭起来。他边哭边磕头,边磕头边哭,把头都磕破了。追捕的差役被他真诚的忏悔感动了。于是转告官府,请求宽恕他的过,官府便赦免了他的死罪。 后来,随着信佛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故事演变成了一句俗语,用以形容一些人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的行为。
杯中物:杯子中的东西,主要特指酒。
紧箍咒: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孙悟空头上的金箍紧缩,头痛欲裂。后用来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闷葫芦: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步后尘:后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指跟在别人后面追随、模仿。又步人后尘
登龙门:封建时代称科举考试会试得中,致身荣贵为登龙门。
五 字 成 语
一问三不知: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现指怎么问都说不知
道。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另外,一问三不知也有装糊涂,假装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 二桃杀三士: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那是齐景公时期。齐景公已经是晏子服务的第三个国君了。此时的晏子经过多年的官场摸爬滚打,在齐国的地位是相当的巩固。当时齐国有三位著名的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人人武艺高强,勇气盖世,为国家立下了赫赫功劳,俨然是齐国武将里的明星。这三人意气相投,结为异姓兄弟,彼此互壮声势。由于自恃武艺高,功劳大,他们非常骄横,不把别的官员放在眼里,甚至对晏子也不够尊敬。晏子是看在眼里,忧在心里。这些莽夫如果势力越来越大可不是好事啊,他们可不讲究什么礼仪伦法,将来出什么祸患就不好了。晏子拜见齐景公,把心里想法一说,齐景公虽然觉得除去三位勇将未免可惜,可是晏子的话也有道理,而且晏子那时太有权威了,齐景公也不好驳人家的面子:得,您老就看着办吧!晏子准备停当后,由齐景公宣来三位猛将,说要赏赐他们。三人听说国君有赏,当然兴冲冲地前来。到了殿前,却看见案上有一个华丽的金盘,盘子里是两个娇艳欲滴的大桃子,一阵芬香扑鼻而来。三个勇士顿时流下了口水。 晏子不慌不忙地对他们说:三位都是国家栋梁、钢铁卫士。这宫廷后院新引进了一棵优良桃树,国君要请您们品尝这一次结的桃子。可是现在熟透的只有两个,就请将军们根据自己的功劳来分这两个桃子吧。晏子露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三将中,公孙接是个急性子,抢先发言
了:想当年我曾在密林捕杀野猪,也曾在山中搏杀猛虎,密林的树木和山间的风声都铭记着我的勇猛,我还得不到一个桃子吗?说完他上前大大方方取了一个桃子。田开疆也不甘示弱,第二个表白:真的勇士,能够击溃来犯的强敌。我老田曾两次领兵作战,在纷飞的战火中击败敌军,捍卫齐国的尊严,守护齐国的人民,这样子还不配享受一个桃子吗?他自信地上前取过第二个桃子。古冶子因为不好意思太争先,客气了一下,不料一眨眼桃子就没了,怒火顿时燃烧他的脸庞,你们杀过虎,杀过人,够勇猛了。可是要知道俺当年守护国君渡黄河,途中河水里突然冒出一只大鳖,一口咬住国君的马车,拖入河水中,别人都吓蒙了,唯独俺为了让国君安心,跃入水中,与这个庞大的鳖怪缠斗。为了追杀它,我游出九里之遥,一番激战要了它的狗命。最后我浮出水面,一手握着割下来的鳖头,一手拉着国君的坐骑,当时大船上的人都吓呆了,没人以为我会活着回来。像我这样,是勇敢不如你们,还是功劳不如你们呢?可是桃子却没了!哐啷一声,他拔出自己的宝剑,剑锋闪着凛凛的寒光。 前两人听后,不由得满脸羞愧,论勇猛,古冶子在水中搏杀半日之久,我们赶不上;论功劳,古冶子护卫国君的安全,我们也不如。可是我们却把桃子先抢夺下来,让真正大功的人一无所有,这是品行的问题啊,暴露了我的贪婪、无耻。两个自恃甚高的人物,看重自己的荣誉,比生命还重要。此时自觉做了无耻的事,便羞愧难当,于是立刻拔剑自刎!两股鲜血,瞬间便染红了齐国的宫殿。古冶子看到地上的两具尸体,大
惊之余,也开始痛悔:我们本是朋友,可是一会的功夫,他们死了,我还活着,这就是不仁;我用话语来吹捧自己,羞辱朋友,这是无义;觉得自己做了错事,感到悔恨,却又不敢去死,这是无勇。我这
样一个三无的人,还有脸面活在世上吗?于是他也自刎而死。区区两个桃子,顷刻间让三位猛将都倒在血泊之中,齐景公也有些伤怀。他下令将他们葬在一起。
十八般武艺:意思是?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比喻多种技能。
十二道金牌:宋代凡赦书及军事上最紧急的命令,用金字牌,由内侍省派人递送,叫做金牌,后来用作紧急命令的代称。连续十二道金牌,表示命令万分紧急重要。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岳家军奋勇北伐,力图恢复宋朝一统江山。岳家军节节胜利,金兵闻风丧胆。不久,岳飞进兵朱仙镇,这个地方,离开故都汴京已经很近了。岳家军与金兵对垒,岳飞又以少胜多,击溃了金兵的10万大军。岳飞高兴地向高宗奏告:金兵锐气丧尽,目前已丢弃兵器,向北逃窜。机不可失,准备进兵汴京,迎回徽、钦二帝。然而,朝廷一向有主战和主和两派。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打算丢掉淮河以北的国土,与金国议和。这时,赵构却倒向了主和派。秦桧深知岳飞抗金最为坚定,就先调一向与岳飞不睦的张俊等将领率部先归,然后以岳飞不宜孤军久留为由,命令他班师回朝。怕岳飞不听,一天之内竟连发十二道金字牌,岳飞接到十二道金牌,
明白乘胜追击已绝无可能,悲叹道:“我十年的努力,没想到在一天之内全部作废了~” 小巫见大巫:小巫法术小,大巫法术大,小巫见到大巫就不能施展他的法术。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千里送鹅毛: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习惯成自然: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做事的方法习惯了,就很难以改变,也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大事不糊涂: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水火不相容: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不能赞一辞: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日近长安远: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多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 苛政猛于虎: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覆巢无完卵:覆:翻倒。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比喻灭门大祸,无一幸免。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
擒贼先擒王: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操必胜之券:手里掌握着一定能兑现的证券。比喻所办事有必定成功的把握。
无巧不成书: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久旱逢甘雨:干旱了很久,忽然遇到一场好雨。形容盼望已久终于如愿的欣喜心情。 功到自然成: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蚍蜉撼大树:蚂蚁摇撼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病急乱投医: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冰炭不相容: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并存。
疾风扫落叶:意思是力量强大、行动迅速。
范文二:鸿门宴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鸿门宴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鸿门宴的意思及成语解释篇一:4《鸿门宴》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1
2
3
4
5
鸿门宴的意思及成语解释篇二:《鸿门宴》原文+对照译文+注释(文白对译)
《鸿门宴》文白对译+注释
【说明】1、“红色幼圆”字体的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2、“蓝色仿宋”字体,并且带下划线的为次重点掌握的词语。
3、“绿色楷体”字体的,是带有语法现象的句子。
4、已注上拼音的字,要注意读音。
5、课本上已有词语解释的,不再列出。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使人:派人。
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
“沛公欲王(wàng)关中,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使:让。 为:担任,做。有:占有。 “欲王关中”,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应为“欲王于关中”。
“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珍珠宝器全都归为自己所有。”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 )士卒,为(wèi)击破沛公军!”
旦日:明天。 为:介词,替,给。 “为击破沛公军”,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宾语“我(指代项羽)”,应为“为我击破沛公军”。
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替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是:这。
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
范增说(shuì)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说:劝告。
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喜爱美女。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气:预示吉凶之气。汉代方士多有望气之术,认为望某方云气即可测知吉凶。 “采”同“彩”,彩色的意思。 击:攻打。
我叫人去观望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
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攻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友善,交好”。
楚国的左尹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父,平时和留候张良交好。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是时:这时。 从,跟随。 夜:名词作状语,连夜。 驰: 车马疾行。
张良这时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具告以事”: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 去:离开。 “欲呼张良与俱去”: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宾语“之”。应为“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从:跟随。俱:一起。 “毋从俱死”: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宾语“之”。应为“毋从之俱死。”
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跟着沛公一起死。”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yù)。” 亡去:逃离。 语(yù):告诉。
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乃:于是,就。 具:详细。
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对
这件事怎么办,”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鲰(zōu)生说(shuì)我曰:
鲰:短小,浅陋。说:劝告,劝诫。
张良说:“谁替大王作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wàng)也。’故听之。”
毋:不要。王:动词,称王,统治。故:所以。
‘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料:估计。 当:抵挡。 固:本来,当然。且:将。
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言:说。 背:背叛。
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安:何,怎么。 游:交游,交往。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活之,使他免于死罪。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zhǎng),”良曰:“长于臣。”
孰与君少长:跟你相比年纪谁大谁小。“孰与”: 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照。
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事,侍奉。 兄,名词用状语,象对待兄长那样。
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
要:同“邀”,邀请。
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随即进来见刘邦。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卮(zhī):酒器。为寿:古时献酒致祝颂词叫“为寿”。婚姻: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即亲家。 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
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府库:仓库。
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 所以遣将
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备:防备。
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的变故。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愿:希望。 具:详细。 之: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
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 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许诺:应允,答应。 旦日:明天。 谢项王:向项王陪罪。
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
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
夜,名词作状语,连夜。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 。 因:趁此,利用(这个机会)。
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
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遇:对待,款待。
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jì)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谢”,谢罪,道歉。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
“臣与将军戮(lù)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南:黄河以南。 河:黄河。
“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不自意:自己想不到。 意:料想。 “得复见将军于此”: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
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xī)??”
今者:现在。令:使。
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 “籍何以至此”:倒装句(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 。
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 即日:当天。 因:
于是,就。 东向坐:面朝东坐。这是表示尊贵。
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一起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
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亚父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jué)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数:多次。 目: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用眼色示意。 示:示意。 三:表示多次。
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忍:狠心。
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狠心。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为寿:即“祝酒”。古时献酒致祝颂词叫“为寿”。坐:同“座”,座位。
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
不(fǒu)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不者:不然的话,否则。“不”,同“否”。若属:你们这些人。 且:将。为所虏:被他俘虏。 “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用“为所”表示)。
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
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娱乐,请让我用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翼蔽:掩护。 “翼”,名词用状语,像翅膀那样。 蔽,遮盖,保护。
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意:用意。
本句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出处。
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迫:紧迫,急迫。
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拥:持。 止:阻止。 内:同“纳”,容纳。
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
要阻止不让他进去。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
仆:倒下。
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
披帷西向立,瞋(chēn)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zì)尽裂。
上,名词用状语,向上。
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
项王按剑而跽(jì)曰:“客何为者,” “客何为者,” :倒装句(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 。
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zhī)酒。”
卮:酒器。
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
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
项王曰:“赐之彘(zhì)肩。”则与一生彘肩。
彘,猪。 生:一说为“全”之误。
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dàn)之。
加:把??放(在盾)上。啖,吃。
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且:尚且。 安足:哪里值得。 辞:推辞。
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刑,名词用作动词,用刀割刺。
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wàng)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
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可称王。’现在沛公先行打败秦军进入咸阳,
近:接近,此指占有。 还军:退兵。“还军霸上”,省略了介词“于”。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本句是成语“劳苦功高”的出处。
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 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象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鸿门宴的意思及成语解释篇三:成语解释
两 字 成 语
巾帼:由来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把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须眉:须眉是指男子。 封建传统歧视女性,所以当一个女人很有作为时,就叫巾帼不让须眉,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
捉刀:古人把代人作文称为“捉刀”。其源出于三国时代的一则故事。 魏国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北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使者请求面见曹操。曹操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瑛召来,要他代替自己接见使者。接见时,崔瑛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 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加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握、提之意)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 后来,人们便将代替别人做事称为“捉刀”,而
用得最多的是谓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笔”。
双鲤:古时汉族对书信的称谓。纸张出现以前,书信多写在白色丝绢上,为使传递过程中不致损毁,古人常把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故称。
双鲤典故最早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当然诗中所言烹鱼并非真的烹煮,而是让儿子打开装有尺素的鲤鱼形的木盒。
推敲: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心许:心中暗自答应,即“默认”之意。
矛盾:是在两个或更多陈述、想法或行动之间的不一致。
三 字 成 语
一字师:意思是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一窝蜂:意思是 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形容许多人同时说话或行动,其实并不是贬义词。
莫须有:指凭空捏造诬陷。
父母官:旧时对地方官的称呼。此词透露着浓浓的官本位思想和旧社会阶级观念。
破天荒:旧时文人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现在用来指从未有过或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
忘年交:即不拘年岁行辈的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马后炮: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绵里针:棉絮里面藏着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恶毒。
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口头禅: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风马牛: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嗟来食:嗟来食典出《礼记》,即喂,来吃吧,引伸别人施舍食物时带有傲慢、瞧不起人的一种给予。
应声虫: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鸿门宴: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队,刘邦先破咸阳(秦始皇的都城) ,但刘邦兵力不及项羽,项羽大怒,派当阳君击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一场恶战在即。刘邦从项羽的季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
邦次日前来谢项羽。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拨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壁一双,并向大将军(亚父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收下。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却拨剑将玉斗撞碎。后人将鸿门宴喻指暗藏杀机。
逐客令: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 下马威: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相思树:相传为战国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据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妻何氏貌美,康王夺之,并囚凭。凭自杀,何投台而死,遗书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两坟相望。不久,二冢之端各生大梓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常栖树上,交颈悲鸣。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后因以象征忠贞不渝
的爱情。
安乐窝: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闭门羹:指主人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东道主:东道主原意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因当时郑国在秦国之东,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 后以“东道主”指称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现在,“东
道主”也可以指某项赛事的主办国家、主办城市或主办单位等。例如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国家是中国,所以中国就称作2008年奥运会的东道主。
门外汉:指外行人。
马前卒: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眼中钉: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黄粱梦:有个卢生,在邯郸旅店中遇见一个道士吕翁,卢生自叹穷困。道士借给他一个枕头,要他枕着睡觉。这时店家正煮小米饭。卢生在梦中享尽了一生荣华富贵。一觉醒来,小米饭还没有熟。后用来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也说黄粱美梦、一枕黄粱。
无底洞:无法填满的洞。比喻满足不了的物质要求或者做不完的事。
丧家犬:民间主要指这条犬是流浪犬或是一条给主人不要的犬。在名辞的说法:丧家犬,一般都是暂时扮出的一付可怜象,看起
来是不会再有咬人的可能了,可那必定只是假象而已。由于某种原因,而使它们暂时的失去了战斗力,可并不代表以后就没有战斗力了。这样的狗,如果不能清醒的认识到它的危害性,就非常容易被它所伤害,并且还有至命的可能 。俗语丧家犬比喻四处碰壁无家可归的人。
阿堵物:西晋的一些士族阶层人士自命清高,耻于言钱,钱被称为“阿堵物”。后人指为钱的别称,有讽刺意。
想当然: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
露马脚:露马脚的意思是显出破绽、暴露真相。这个词源于一个有关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民间有马皇后露大脚的传闻,以致演化为露马脚一语。另据最早的史料记载,露马脚一词在唐代已有出现,本为古代一种游戏。在节日庆典之时,将描绘好的麟麒皮,装饰于驴或马身上,借以喜庆助兴。但马脚或驴脚难以包装掩饰,耍弄起来,难免露出马脚或驴脚来,借指弄虚作假,露马脚一说就源于此。
抱佛脚:很久以前,云南的人都信奉佛教。 有一次,一个死囚趁月黑风高之际,**越狱逃跑了。第二天,官府发现犯人跑了,派出兵丁四处搜捕。那个罪犯跑了一天一夜,又饥又渴,精疲力尽。他看着追捕他的人越近,知道自己难以逃脱,便一头扎进一座古寺,寺里供奉着释迦牟尼像,佛像高大庄严,罪犯的肩头正与佛像的脚齐,他一见佛像,心里就悔恨不已,痛恨自己没有听佛祖的教诲,以致犯下了死罪,于是,便抱着佛像的脚大哭起来。
他边哭边磕头,边磕头边哭,把头都磕破了。追捕的差役被他真诚的忏悔感动了。于是转告官府,请求宽恕他的过,官府便赦免了他的死罪。 后来,随着信佛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故事演变成了一句俗语,用以形容一些人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的行为。
杯中物:杯子中的东西,主要特指酒。
紧箍咒: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孙悟空头上的金箍紧缩,头痛欲裂。后用来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闷葫芦: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步后尘:后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指跟在别人后面追随、模仿。又步人后尘
登龙门:封建时代称科举考试会试得中,致身荣贵为登龙门。
五 字 成 语
一问三不知: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现指怎么问都说不知道。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另外,一问三不知也有装糊涂,假装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 二桃杀三士: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那是齐景公时期。齐景公已经是晏子服务的第三个国君了。此时的晏子经过多年的官场摸爬滚打,在齐国的地位是相当的巩固。当时齐国有三位著名的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人人武艺高强,勇气盖世,为国家立下了赫赫功劳,俨然是齐国武将里的明星。这三人意气相投,结为异姓兄弟,彼此互壮声势。由于自恃武艺高,功劳大,他们非常骄横,不把别的官员放在眼里,
甚至对晏子也不够尊敬。晏子是看在眼里,忧在心里。这些莽夫如果势力越来越大可不是好事啊,他们可不讲究什么礼仪伦法,将来出什么祸患就不好了。晏子拜见齐景公,把心里想法一说,齐景公虽然觉得除去三位勇将未免可惜,可是晏子的话也有道理,而且晏子那时太有权威了,齐景公也不好驳人家的面子:得,您老就看着办吧!晏子准备停当后,由齐景公宣来三位猛将,说要赏赐他们。三人听说国君有赏,当然兴冲冲地前来。到了殿前,却看见案上有一个华丽的金盘,盘子里是两个娇艳欲滴的大桃子,一阵芬香扑鼻而来。三个勇士顿时流下了口水。 晏子不慌不忙地对他们说:三位都是国家栋梁、钢铁卫士。这宫廷后院新引进了一棵优良桃树,国君要请您们品尝这一次结的桃子。可是现在熟透的只有两个,就请将军们根据自己的功劳来分这两个桃子吧。晏子露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三将中,公孙接是个急性子,抢先发言了:想当年我曾在密林捕杀野猪,也曾在山中搏杀猛虎,密林的树木和山间的风声都铭记着我的勇猛,我还得不到一个桃子吗?说完他上前大大方方取了一个桃子。田开疆也不甘示弱,第二个表白:真的勇士,能够击溃来犯的强敌。我老田曾两次领兵作战,在纷飞的战火中击败敌军,捍卫齐国的尊严,守护齐国的人民,这样子还不配享受一个桃子吗?他自信地上前取过第二个桃子。古冶子因为不好意思太争先,客气了一下,不料一眨眼桃子就没了,怒火顿时燃烧他的脸庞,你们杀过虎,杀过人,够勇猛了。可是要知道俺当年守护国君渡黄河,途中河水里突然冒出一只大鳖,一
口咬住国君的马车,拖入河水中,别人都吓蒙了,唯独俺为了让国君安心,跃入水中,与这个庞大的鳖怪缠斗。为了追杀它,我游出九里之遥,一番激战要了它的狗命。最后我浮出水面,一手握着割下来的鳖头,一手拉着国君的坐骑,当时大船上的人都吓呆了,没人以为我会活着回来。像我这样,是勇敢不如你们,还是功劳不如你们呢?可是桃子却没了!哐啷一声,他拔出自己的宝剑,剑锋闪着凛凛的寒光。 前两人听后,不由得满脸羞愧,论勇猛,古冶子在水中搏杀半日之久,我们赶不上;论功劳,古冶子护卫国君的安全,我们也不如。可是我们却把桃子先抢夺下来,让真正大功的人一无所有,这是品行的问题啊,暴露了我的贪婪、无耻。两个自恃甚高的人物,看重自己的荣誉,比生命还重要。此时自觉做了无耻的事,便羞愧难当,于是立刻拔剑自刎!两股鲜血,瞬间便染红了齐国的宫殿。古冶子看到地上的两具尸体,大惊之余,也开始痛悔:我们本是朋友,可是一会的功夫,他们死了,我还活着,这就是不仁;我用话语来吹捧自己,羞辱朋友,这是无义;觉得自己做了错事,感到悔恨,却又不敢去死,这是无勇。我这
样一个三无的人,还有脸面活在世上吗?于是他也自刎而死。区区两个桃子,顷刻间让三位猛将都倒在血泊之中,齐景公也有些伤怀。他下令将他们葬在一起。
十八般武艺:意思是?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比喻多种技能。
十二道金牌:宋代凡赦书及军事上最紧急的命令,用金字牌,由内侍省派人递送,叫做金牌,后来用作紧急命令的代称。连续十二道金牌,表示命令万分紧急重要。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岳家军奋勇北伐,力图恢复宋朝一统江山。岳家军节节胜利,金兵闻风丧胆。不久,岳飞进兵朱仙镇,这个地方,离开故都汴京已经很近了。岳家军与金兵对垒,岳飞又以少胜多,击溃了金兵的10万大军。岳飞高兴地向高宗奏告:金兵锐气丧尽,目前已丢弃兵器,向北逃窜。机不可失,准备进兵汴京,迎回徽、钦二帝。然而,朝廷一向有主战和主和两派。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打算丢掉淮河以北的国土,与金国议和。这时,赵构却倒向了主和派。秦桧深知岳飞抗金最为坚定,就先调一向与岳飞不睦的张俊等将领率部先归,然后以岳飞不宜孤军久留为由,命令他班师回朝。怕岳飞不听,一天之内竟连发十二道金字牌,岳飞接到十二道金牌,明白乘胜追击已绝无可能,悲叹道:“我十年的努力,没想到在一天之内全部作废了~” 小巫见大巫:小巫法术小,大巫法术大,小巫见到大巫就不能施展他的法术。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千里送鹅毛: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习惯成自然: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做事的方法习惯了,就很难以改变,也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大事不糊涂: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水火不相容: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不能赞一辞: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日近长安远: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多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 苛政猛于虎: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覆巢无完卵:覆:翻倒。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比喻灭门大祸,无一幸免。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
擒贼先擒王: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操必胜之券:手里掌握着一定能兑现的证券。比喻所办事有必定成功的把握。
无巧不成书: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久旱逢甘雨:干旱了很久,忽然遇到一场好雨。形容盼望已久终于如愿的欣喜心情。 功
到自然成: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蚍蜉撼大树:蚂蚁摇撼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病急乱投医: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冰炭不相容: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并存。
疾风扫落叶:意思是力量强大、行动迅速。
范文三:鸿门宴知识点及解释
鸿门宴知识点及解释
1、注音
2、通假字
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词类活用
A 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驻军)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吾得兄事之(侍奉)
B 名词用状语
项伯乃夜驰之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C 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D 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E 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 (小的方面)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事)
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4、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非常)
5、句式解析
(1)判断句
①。用“??也”表示判断
此天子气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 用“??者,??也”表示判断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用“为”表示判断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 无标记表示判断
(2)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②.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贪于财货
具告以事
长于臣
(3)被动句
②. 无标记
珍宝尽有之。
(4)省略句
沛公欲王(省介词宾语“于”)关中
沛公军霸上
为(省介词宾语“之”) 击破沛公军
旦日(省主语“你”)不可不蚤自来谢(省介词宾语“于”)项王
欲呼张良与(省介词宾语“之”)俱去,曰:“毋从(省介词宾语“之”)俱死也。”
(5)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7、一词多义 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
沛公起如厕(往,到??去)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意: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
哙拜谢(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
军
①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
②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
③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
言
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
幸
①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②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
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
②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
③故听之(所以,连词)
2、虚词
为
①客何为者(w éi ,做,干,动词)
②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w éi ,做,干,动词)
③窃为大王不取也(w éi ,认为,动词)
④为击破沛公军(w èi ,替、给,介词)
⑤我为鱼肉(w éi ,是,动词)
⑥吾属今为之虏矣(w èi ,被,介词)
⑦何辞为(w éi ,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
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第一个“为”, w èi ,给,介词;第二个“为”,成为)
⑨军中无以为乐(w éi ,动词,作为)
⑩且为之奈何(w èi, 对,动词)
①①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w éi ,是,动词)
①②君为我呼入(w èi ,替,介词)
①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w èi ,替,介词;w éi ,做,动词)
因:
①因言曰:??(趁机)
②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 w éi ,动词,
③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以
①具告以事(介词,把)
②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拿)
④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 且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③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
于
①长于臣(介词,比)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对,向) ③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在)
然
①然不自意(然而,连词)
②不然(这样,代词)
③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形容词的词尾) 之
①珍宝尽有之——代珠宝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③为之奈何——代词,指这件事
④吾得兄事之——代词,指他
⑤与之同命——代词,指沛公
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结构助词,的
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代词,指关中
1. 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 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 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范文四:《鸿门宴》注释解释
重点字词注释解释
第一段段意:无伤告密,范增说羽
1、军:名词活用为动词,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2、未得:未能。
3、王:应该读作四声,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王?。其后省略了介词?于?,这个?于?与后面的?关中?形成介宾短语。
4、旦日:第二天
5、飨:犒劳
6、为击破 :?为?作为介词?替?。?为?当读作去声,其后省略了宾语?我?。从句式上讲,这个句子也就是省略句。
7、当是时:在这个时候
8、说:劝说。
9、?山东?指肴山以东,?山?特指?肴山?,?关?特指?函谷关?。
10、无所幸:没有他所亲近的。
11、气 :这是古代的一种迷信色彩很浓的东西,据说,任何一个大人物都有一种自然现象与之对应,最常见的说法是星,如果新发现了一颗星星,那就是一个伟大的人物诞生了,这颗星一天天的变亮,就说明这个大人物一天天成长了,如果这颗星被云彩挡了一下,就说明这个大人物被人侵犯了。?云气?则是一个大人物居住地的物象变化,只有会看的人才能看到。
12、?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判断句式。主语为?此?,?天子气?为宾语,?也?为表陈述肯定语气的助词。鉴赏:这是范增劝说项羽的第二个层次,是从古人最虔诚地信仰角度劝说,非常有力。在已经燃起的大火上又浇上了一桶热油。 13、成:化作,变作;采:通?彩。翻译:我派人察看他的云气,都呈现出五彩的龙虎形象,这(是)天子的云气啊!赶紧攻打(他),(千万)不要错失(良机)!?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式,?者?用于主语后,表示停顿,?也?用于宾语后,表示肯定语气。
2、素:?平日??一向?。?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交好?。
1、从:动词?跟随?;
2、乃:连词?于是,就?;
3、夜:名词活用为介宾短语,作状语,意思是?在夜里?;
4、驰:动词?骑马?;
5、之:是动词?到?;
6、军:名词?军营?;
7、具:副词?全部?;
8、告:后省略了宾语?之(张良)?;
9、以事: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10、与:介词?和?,后面省略了宾语?之(项梁)?;
11、从:动词?跟随?,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沛公)?。
翻译: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沛公现在情事危急,(我)偷偷地离开是不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
1、亡去:同义复用现象,“亡”是“不告而去”之意,其前有主语省略;
2、“语”应该读作四声,意为告诉,其后省略了宾语“之”(沛公),其前省略了主语“我”。
1、?告?后省略了宾语?之(事情)?和介词?于?。
翻译:张良于是进入(沛公的营帐),(把事情)全都(全部)告诉了沛公。
翻译:沛公非常震惊,说:?(我)对这件事怎么办呢??
翻译:(沛公)说:?是一个卑陋的小人劝说我道:‘把守函谷关,不要接纳诸侯,秦国的土地就可以完成王业了。’所以(我)听信了他?
1、?鲰?本意为?杂小鱼?,?鲰生?取其引申义?卑陋?;
2、?距?通?拒?,意思是?把守?;
3、?内?通?纳?,意思是?接纳?;
4、?王?应读去声,名词活用为动词,?完成王业?,
5、?尽?为动词?做完?,与?王?的部分意义重叠。
1、?料?为动词?估计?,其前省略了主语?大王?;
2、?足?为副词?足够?,
3、?以?为目的连词?用来?;
4、?当?为动词?对等,比得上?。
1、“且”的意思应该是“将要” 。
1、请:为动词“请允许我”,因为下句有“言沛公不敢背项王”可证说话人应该是张良。
1、“安”为疑问副词“怎么”,
2、“故”取形容词意义“旧的”在这里活用为名词“老交情”。
1、“与”前的主语省略为蒙后省;2、“活”为使动用法,“使他活了下来”,
翻译:沛公说:“(他)和您相比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
1、“孰与”为固定结构,意为“和……相比谁……”点评:在不知不觉中表明了拉拢项伯的心意。2、“于”介词“比”,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状语,后置
点评
【点评】插叙一笔写清了实力对比。
【点评】?大?字用得非常精采。活脱写出性情暴躁的项羽!
【点评】曹无伤叛变为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点评】范增以事实的分析劝说项羽,此为劝说的第一个层次,隐含表明刘邦有一统天下的志向
【点评】这是范增劝说项羽的第二个层次,是从古人最虔诚地信仰角度劝说,非常有力。在已经燃起的大火上又浇上了一桶热油。
【点评】交代项伯的身份与项羽和张良的关系。
【点评】项伯以私情而废公义自此始矣。
【点评】“亡去不义”以表现张良的“义” “臣为韩王送沛公”一句表明的张良和刘邦的关系只是这样一种比较间接的公交,极见张良之智。因为不如此不足以表明自己之可“去”,不如此,也不足以“不可不语”。
【点评】张良在稳住项伯的同时亦遂了自己心愿了。
【点评】?为之奈何?? 凸显其关键时刻虚心求教的套度。
【点评】张良没有直接回答沛公的问,而是以一个反问表达了对沛公决策之前未能与自己商议的不满。
【点评】以?鲰生?言为自己的野心辩解。
【点评】张良该出谋而仍未出谋,反以问追沛公,为其谋张本也。
【点评】 沛公已被问得急了,然而,在急中更能体现其对张良的倚重。--不觉间,沛公与张良间的关系,又深一层。至少在张良看来是如此。
【点评】“请”字尽显张良为人之精明,既出了主意,又不让君主失面子。
【点评】沛公在表明了对张良的倚重之后,看似无心地一问实有深意。为警觉,更为结交项伯。
【点评】张良对沛公的警觉心知肚明,遂以实情作答,未有一丝玄虚。更见其精明也。
时代背景:
①由于?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因此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
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②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③项梁拥立老楚怀王的孙子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
④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⑤项羽率军奋力作战破釜沉舟,以一当十,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歼灭秦主力章邯。刘邦则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公元前206年10月先于项羽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十二月项羽破关而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要同刘邦开战。
⑥为了各自的目的,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了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十八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公元前二O三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兵败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一) 通假字、异体字
1. 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 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
3. 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 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 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 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 坐—座:置之坐上。
(二)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 祝寿: 古:敬酒。今:长寿。
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
(二) 一词多义
1.谢: ①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③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 ①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②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①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②固此:故听之。③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①将:且为之奈何?②尚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5.幸: ①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②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之: ①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代词,这:为之奈何?③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④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⑤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 ①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②比:长于臣。③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 ①趁机:不如因善遇之。固击沛公于坐②就、于是:项王即日固留沛公与饮。
10.为: ①任,做:使子婴为相。②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④作为:军中无以为乐。⑤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句末语气词:何辞为?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①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②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项羽曰:……③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④不可不语(告诉,动词)。⑤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⑥籍(登记,动词)吏民。⑦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⑧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⑨道(取道,动词)芷阳。
2.形容词用如动词: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②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③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④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4。名词作状语: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②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五)句式
1.数词作谓语: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宾语前置:①客何为者?(何为— 为何)②大王来何操?(何操— 操何)③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3。判断句: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省略句:①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②毋从(省略“之”)俱死也。③奉厄酒为(省略“之”)寿。④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⑤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⑥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六)成语凝集
①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③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④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范文五:鸿门宴及赏析
我爱学习网http://www.5ixuexi.net
鸿门宴
原文:
司马迁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王大怒日:“旦日飨士卒,为击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日:“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之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
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日:“孰与君少长?”良日:“长于臣。”沛公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等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_吲等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邰。”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俘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我爱学习网http://www.5ixuexi.net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日:“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日:“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梧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注释:
鲰(鲰,zōu,卑微,浅陋)生说(读“shuì“劝告,劝诫)我曰
奉卮酒为寿(卮zhī,酒器,大酒杯)
数目(数,shuò,多次)
戮(戮,lù联合,一同)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
目眦(眦,zì眼角)尽裂
我爱学习网http://www.5ixuexi.net
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彘(彘,zhì,猪) 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不胜杯杓(胜shang,杯bēi,杓sháo,杓,同“勺”,酒器)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毋内诸侯(内nà,通“纳”,通纳,接纳)
樊哙(樊哙,fán kuài)
鸿门宴翻译:
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能和项羽相见。刘邦部下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任命子婴做国相,珍宝样样被他占有。”项王听了十分恼怒,说:“明天犒劳士兵,让他们饱餐一顿,替我击败刘邦的军队~”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驻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只有十万,驻扎在霸上。范增劝说项羽:“刘邦以前在函谷关以东时,贪恋财物,喜欢女色。现在进关了,财物—点也不贪,女色一点也不迷恋,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曾派人去察看,他住处上空云气,都是虎龙的形状,呈现五彩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必须赶快攻打他,不要失去良机!”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一向跟留侯张良要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营,秘密地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事详细地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军营,并说:“你不要和刘邦他们一道去送死。”张良说:“我替韩王送沛公到这里,沛公现在遇到急难之事,我逃走了,是不讲信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地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对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哪个人替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呢?”刘邦说:“有个鄙陋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口,不要让诸侯的军队进来,秦地就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部队能够抵挡项王的部队吗?”刘邦沉默了一会,说:“本来就不如他,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您是不敢背叛项王的。”刘邦说:“您怎么与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秦朝统治时,他就和我有交往了。 他杀了人,犯死罪,我救了他;今天有急难,所以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你和他的年纪谁小谁大?”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来,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献上了一大杯酒,祝项伯长寿,并与他约定结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丝一毫的财物都不敢据为己有,给官吏、百姓编造名册,封存好官库,等待项将军的到来。我之所以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是防备盗贼进来和发生意外的事故。我日日夜夜盼望项将军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将我的情况详细告诉项将军,说明我是不会违背道
我爱学习网http://www.5ixuexi.net 德的。”项伯答应了,对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点去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他回到项羽军营,将刘邦的话全部向项羽报告,说:“刘邦如果不先攻入关中,你怎么敢轻易入关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你反而攻击他,这是不讲信义的。不如趁此好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了鸿门,他向项羽谢罪说:“我与将军协力攻打秦军,您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连我自己也没料到竟先攻入函谷关灭了秦国,能够在这里再见到您。现在,却由于小人的谗言,致使将军对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否则,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设宴招待刘邦。席上,项羽、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向西坐做陪客。范增屡次向项羽使眼色,举起所佩的玉玦多次暗示项王杀掉刘邦,项羽却默默地没有表态。范增站起来,走到外面,叫来项庄,对他说:“大王为人心地太软。你上前给他们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助兴,趁机就在座位上,剌死刘邦。否则,你们这些人全都将要成为他的俘虏~”项庄就进去给他们敬酒。敬完酒,对项羽说:“大王和刘邦饮酒,军队中没有什么可供娱乐,请用剑舞来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拔剑就舞了起来。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刺到刘邦。
于是张良跑到营门口见樊哙。樊哙问:“现在的情况怎样了?”张良说:“情况十分危急!现在项庄拔出剑跳舞,他的真正用意却在趁机刺杀刘邦。”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让我进去和项羽他们拼命。”于是,樊哙就带着剑提着盾牌闯入营门。持长戟交叉的卫兵要拦住他,不让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兵都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入军门,掀开帐幕,向西站着,瞪大两眼,怒视项羽,头发直竖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按着剑把,挺直上身,问道:“这个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刘邦的侍卫樊哙。”项羽说:“好一位壮士!赏给他一杯酒。”旁边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来,站着把酒喝光。项羽又说:“赐给他一只猪腿。”旁边的人就给他一只生猪腿。樊哙把他的盾牌反放在地上,再把猪腿放在盾牌上面,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连死尚且不怕,一杯酒怎会推辞呢?从前秦王怀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人都起来反叛他。楚怀王曾与诸将相约说:‘最先打败秦军而进入咸阳的,就封他为王。’现在刘邦先破秦军进入咸阳,—丝一毫的财物都不敢沾边,封闭了秦国的宫室,撤回了军队驻扎在霸上,来等待您大王。他特意派遣将士守关,是防备其
我爱学习网http://www.5ixuexi.net 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刘邦这样劳苦而功高,不仅没有得到封侯的奖赏,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有功的人,您这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啊。我认为大王不应采取这样做法f’项羽无话回答,只说了一声:“坐吧。”樊哙就在张良旁边坐了下来,坐了一会儿,刘邦站起来到厕所去,趁机叫樊哙也出来。
刘邦出来后,项羽派都尉陈平出来叫刘邦回去。刘邦说:“我刚才出来,没有向项羽告辞,对这事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忌微末细节,讲大礼不
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是 切鱼肉的刀和砧板,我们则是被切的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于是他们就离开项营。刘邦就叫张良留下来代他辞谢。张良问他说:“您带了什么礼物?”刘邦说:“我带来一双白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杯,想献给亚父。刚才项王发脾气,所以不敢献。你就替我献给他们吧。”张良说:“遵命。”这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军队驻扎在霸上,两军相距四十里。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与随从人员,独自骑马脱身。部将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及盾牌,徒步奔从。他们从郦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走时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咱们军营,不过二十里而已。估计我们回到军营时,你才可进入。”
刘邦走后,从小路到军中。张良才进去辞谢,说:“刘邦禁不起多喝酒,不能亲自来告辞。他让我奉上一双白璧,敬献给大王足下,一双玉杯,敬献给范大
将军足下。”项羽说:“刘邦在哪儿?”张良说:“听说您有意要责备他的过失,单身离去,现在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羽就收下了白璧,把它放在座位上。范增接过玉杯,把它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它。说:“唉!这小子真不值得跟他谋划大事了!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刘邦了。我们现在等着做他的俘虏了~”刘邦回到军营中,马上把曹无伤杀掉。
鸿门宴赏析赏析
本文记叙了刘邦、项羽两支起义军攻打秦朝,对项羽和刘邦的不同性格特点作了生动的描写,故事情节在酒宴的形式之中险象丛生,波澜起伏。作者善于在尖锐的斗争中刻画人物性格特点,在对照描写中显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写项羽听了曹无伤告密之后的反应和听了项伯劝解之后的反应,形成两个极端,把项羽毫无主见,不辨忠奸,既易冲动又易受骗的性格勾画得十分鲜明。写项羽在鸿门宴上既不顾范增再三催促杀刘邦的暗示,又不制止项庄意在杀刘邦的舞剑,
我爱学习网http://www.5ixuexi.net 还把樊哙的愤激当作豪壮,对刘邦的逃席行为听之任之,处处表现他的优柔寡断。这些使项羽方面在这场斗争中一步步由主动转化为被动。对刘邦的描写则与项羽形成鲜明对照。写刘邦在大难临头之时,虚心依靠张良为之谋划,不惜低三下四,花言巧语,屈尊拉拢项伯以为内线。写他在鸿门宴上,靠了项伯的保护,樊哙的忠勇,张良的应付,用尽心计脱身虎穴,处处表现他能屈能伸、狡诈多端、善耍手腕,很会笼络人心。这使刘邦在这场斗争中—步步由被动转化为主动。
阅读指导
一、本文的三个难句可采用“比照”阅读法
1 词义比照。如: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大行”和“大礼”相对,“细谨”和“小让”相对,“顾”和“辞”相对。当对其中某词不理解时,可从相对的词探求其义。比如“顾”和“辞”在这句话中是相通的,而另外两组也有义近之处。
2 词性比照。如:籍吏民,封府库。
前一句三个词都是名词,费解,再看后面三个词是动宾关系。“封”是动词,据此,我们就可推断“籍”(名册)活用为动词。
3 省略比照。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这句话三处可用比照释义。如“举”和“胜”同位同义,“杀”和“刑”同位,同一个词性。但是,如果不注意上下文省略,还是不行的。对这类句子应将
上下文对照,就不难发现上文省“恐”,下文省“能”,这就好瞳了。另外,“如”有些书解释为“好像”,不贴切。“如”可作“只”讲,教材中不少见。如《石壕吏》:“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二、鸿门宴人物对照表主帅
刘邦态度——谦恭委曲
用人——知人善任
处事——小心谨慎
项羽态度——骄傲自大
用人——任人唯亲
处事——轻率武断
谋臣张良——足智多谋,沉着冷静
范增——老谋深算,暴躁褊狭
我爱学习网http://www.5ixuexi.net
勇士樊哙——勇猛粗豪,胆大心细
项庄——有勇无谋,缺少权变
叛徒曹无伤——自觉,未出场
项伯——不自觉,出场三、阅读要注意标点
古文的标点,大多是今人加的,加得好,能传神,反映文章的结构层次。 如:
1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表示停止,被阻)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表示阻止)。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摔在地上,停止阻止)。
2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日:“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如果把句中的句号改为逗号,陈平就与沛公相见,不必去找了。
名言
1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2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3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本文转载来自我爱学习网http://www.5ixuexi.net/wenyanwen/gaozhong/5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