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多普勒超声检查(CDUS)对颈动脉狭窄分级诊断标准
多普勒超声检查(CDUS)对颈动脉狭窄分级诊断标准
内径减少0%-5%(无血流动力学意义狭窄)SDV120cm/s DDV170cm/s DDV200cm/s DDV>100cm/s 单侧SBP不小于130-140mmHg,双侧SBP不小于150-169mmHg
1、无症状者狭窄>80%;
2、有症状者(TIA或CI)狭窄>50% ;
3、狭窄60°,即使进行了角度纠正,测量结果也不准确。
3、常规采集以下部位的彩色多普勒频谱:
①颈下部颈总动脉(CCA)
②紧邻颈动脉分叉处的CCA
③颈内动脉(ICA)近段、中段及远段
④颈外动脉(ECA)起始部
⑤如果灰阶或彩色血流图像观察到可疑狭窄,则在可疑狭窄处采集多普勒频谱测量血流速度。
颈动脉狭窄的探查部位
多普勒频谱探查颈动脉狭窄,重点包括三个区域:狭窄前、狭窄处、狭窄后段
颈内动脉狭窄的分度
颈内动脉狭窄的分度尚无统一标准,以下#华盛顿大学建立的颈内动脉狭窄多普勒超声诊断标准#和#共识委员会制定的根据灰阶和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的分级标准#,供大家参考
理论来源:温朝阳·《血管超声经典教程》
范文四: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不可忽视的隐形杀手
颈动脉是血液由心脏通向脑和头其它部位的主要血管。颈动脉狭窄多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的狭窄,其发病率较高,在60岁以上人群中患颈动脉狭窄者约占9%,多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起始段。有些狭窄性病变甚至可能逐渐发展至完全闭塞性病变。颈动脉狭窄最普遍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很多人可能一直没有症状,直到斑块和血栓碎屑脱落,直接造成脑动脉栓塞,引起“小中风”后才发现。“小中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一过性眩晕、黑朦、视力模糊、半身麻木、手脚感觉异常并且四肢无力、无法说话、短暂失明,持续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后,症状自行完全消失,不留任何后遗症。而根据神经内科临床经验,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5%的患者中,1年内发生中风的可能性为10.5%,5年内为30%-37%,颈动脉狭窄程度在70%-90%且合并脑缺血的患者中,1年内将有26%-28%的人会发生“中风”,这已经是医学界的一个共识。部分青年患者出现头晕、眩晕后,常误以为自己患了颈椎病或误诊为美尼尔综合征,在未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去按摩颈部,结果延误治疗。因此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在平时每年的体检中,应当做一下颈动脉彩超检查,看看颈动脉是否有粥样硬化的斑块和狭窄情况,争取早期治疗,避免“中风”的发生。 临床上把颈内动脉狭窄分为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前者可有头迷、头晕和视网膜中心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病灶侧视力障碍,常见的一过性黑朦,一侧大脑中动脉供血不足,则引起对侧运动和感觉缺失,优势半球缺血发生语言障碍。后者在临床上无症状,但经仪器检查可见颈动脉狭窄。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方法除临床症状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而无创性B超对筛选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也是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可见动脉内血流的“线样征”,据统计诊断可靠性达97%,也可作为手术依据。脑缺血性卒中是引起患者致残的常见危险,而颈动脉狭窄性病变和脑缺血性卒中的关系非常密切。一般的原因包括a.严重狭窄造成的脑灌注减少;b.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或斑块破裂形成的微血栓脱落造成脑梗塞。尤其以后一个原因更多见。颈动脉狭窄性病变引起的主要症状为一过性头晕、眼前发黑、一侧肢体短暂性无力,甚至出现永久性偏瘫的严重后果。50岁以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吸烟、肥胖症为本病的易患因素。这些高危人群应该定期做颈动脉彩超和脑血管造影,检测是否存在血管狭窄或阻塞。颈内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的治疗有:
1、内科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两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有时可以互补,不应排斥任何一种术式,颈动脉狭窄患者采取什么术式恢复大脑血供,应根据狭窄部位和原因来决定。
2、保守治疗:
内科保守经过治疗的目的是减轻脑缺血的症状,降低脑卒中的危险,很好地控制现患疾病及其症状,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适合于血管狭窄小于50%的患者。但对于狭窄程度超过70%的患者,一般主张外科手术治疗。
1)降低体重 戒烟 限制酒精消耗,适当体育锻炼等。
2)药物治疗:
a、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制剂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治疗药物,我国卒中指南认为,抗血小板药物可以:①降低卒中死亡率;②降低早期卒中的复发率;③对不同亚类的卒中类型均有作用;④减少卒中伴发的心脏并发症。现今常用的抗血小板制剂有以下几类:①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等;②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潘生丁;③血小板钙通道抑制剂:舒洛地尔;④TXA2合成酶抑制剂:picotamide;⑤ADP受体拮抗剂: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⑥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滞剂。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阿司匹林、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对已发生中风、TIA的患者,仍推荐阿司匹林(50-325mg)为一线治疗药物。一般使用如下剂量:阿司匹林每天50-100mg;噻氯匹定250mg,每天1-2次;氯吡格雷每天75mg。⑦活血化淤类中药,如银杏、三七、参附等。
b、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已有多项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试验发现,他
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中风的危险。他汀类药物对脑血管病患者会有良好的疗效和预防效果。普伐他汀、斯伐他汀、阿伐他汀等药均可供选用。
c、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合并高血压及出血性卒中,ACEI是有益的。
3)改善脑缺血的症状 定期的超声、TCD、CTA、MRA、DSA检查 动态监测病情的变化
3、外科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就是切除颈动脉内膜,剥离阻塞的粥样斑块,恢复大脑血供,消除栓子来源。该手术比较成熟,
4、血管内介入治疗: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优势在于微创,局部麻醉,起效快,恢复快,适用于狭窄程度较轻的患者。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比,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具有广泛的适应症,许多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从而有效阻止了脑中风的发生。
范文五: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治疗新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Stroke)的发病率日益增高,目前已经成为继心肌梗塞和恶性肿瘤的第三大致死性疾病。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近1/3的发生与颈动脉病变尤其是颈动脉狭窄有关。研究证实,在颈动脉狭窄程度>75%的患者中,1年内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为10.5%,5年发生的可能为30%-37%。
病因及临床表现
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动脉炎、肌纤维发育不良和放射线等其他因素。颈动脉狭窄引起脑部缺血,可表现为单眼失明或黑朦、单侧肢体或偏侧肢体无力、麻木、语言障碍、偏盲等。一般认为,根据症状持续的时间把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脑缺血分成四种类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指持续时间小于24小时)、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持续1天到3天)、进展性卒中、完全性卒中。前两型均为可逆性,经积极及时的治疗预后较好;后两型则为不可逆性脑梗塞,预后较差。
诊断
随着各种诊断手段的发展,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的检出已成为可能,为防治脑卒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目前较为常用的有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这些手段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血管病变的狭窄程度、形态、范围及回声或信号强度的特点等,可以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目前,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方法参照北美颈动脉外科学会(NASCET)标准:轻度(0-29%)、中度(30-69%)、重度(70-99%)。狭窄程度计算公式:(狭窄病变远端正常颈内动脉直径—颈动脉最窄处直径/狭窄病变远端正常颈内动脉直径)×100%。
治疗
目前对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保守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和颈动脉腔内治疗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CAS)。 三种方法中,药物治疗是基本治疗方法,主要为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和波立维等,适用于所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已经被多组临床研究证明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手段,可以有效的预防和降低脑卒中的发生。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在冠脉和周围动脉领域的应用,颈动脉腔内治疗(CAS)也逐渐引起人们重视,并得到迅猛发展,在一些不适宜手术的高危患者,CAS已经替代CEA,成为首选术式。
CAS适于下列手术高危人群:
1)严重心肺疾病,如严重心衰,无法耐受CEA手术者
2)CEA术后再狭窄,需要二次手术,尤其是发生了对侧声带麻痹者。
3) 外科手术无法解剖:位于或高于C2平面;或低于锁骨平面
4) 放射线导致的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腔内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颈动脉腔内治疗适应症和外科手术基本相同:
1)? 无症状患者,如果影像学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80%
2)有症状患者(如中风、TIA发作、黑朦等),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
颈动脉腔内治疗的禁忌症:
1)进展性脑梗塞或3月内发生脑出血
2)主动脉弓解剖位置困难或颈动脉严重迂曲,介入器材无法通过
3)病变部位有新鲜血栓;大于99%的严重狭窄
4)股动脉入路困难
5)同侧颈动脉瘤或颅内存在动脉瘤
6)有造影禁忌: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或曾发生过严重造影剂过敏史
7)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
术后注意事项
脑卒中是CAS最常见的并发症,除此之外,还有术后低血压、心动过缓、脑高灌注、脑出血,以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脑卒中是由于术中栓子脱落造成,可发生在手术的各个阶段。因此操作时注意避免动作粗暴,尤其在输送导丝导管及脑保护装置时要注意。另外,为有效减少术中栓子脱落,术前充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术中充分抗凝也是十分必要的。一旦发生脑卒中,应立即给予溶栓、脱水、解痉和脑保护治疗。严重狭窄的颈动脉病变在腔内治疗术后,因同侧脑血流量显著增加,可能会发生严重脑水肿,甚至颅内出血,被称为术后脑高灌注。严格控制围手术期血压是预防术后脑高灌注的最有效手段。
总之,颈动脉腔内治疗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颈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虽然,同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比,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观察,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介入器材的不断发展和术者经验的不断积累,颈动脉腔内治疗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多普勒超声检查(CDUS)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