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古诗的研究报告
古诗的研究报告
篇一:关于古诗词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古诗词吟诵》的调查报告
旬阳县赵湾小学沈维婷
一、调查目的
1、问题的提出:
1、 教育部新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背诵古诗文160篇(段)。绝大部分是诗词。即平均每学年二三十篇,每学期十多篇。这样的要求是合理的,将为学生的一生健康成长发展奠基,我们学校开展了古诗词吟诵活动,这一新的举措、目标在师生的共同实施中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在教学中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改变呢,为此我做了详尽的调查。
2. 达到以下目的:
(1)、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古诗词吟诵的阅读现状,包括学生阅读的方法、兴趣、心理、时间等。
(2)、根据调查分析原因。3、提出相应对策,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古诗词的吟诵、积累提供方法,创造条件。
二、调查过程
1、调查时间:2009年2月4日至4月14日。
2、调查地点:旬阳县赵湾镇中心学校。
3、调查对象:小学三(2)班、五(3)班、四(1)班的全体
学生
4、抽样方法:
(1)、问卷调查。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
(2)、个别交谈。这是本调查采用的补充手段,针对某些尚需进一步了解与研究的问题有选择地与有关学生交谈,以获取典型案例或验证某种调查结果。
5、调查内容:
(1)、是否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在大量诵读的基础上,摸索出积累、背诵古诗词及诵读古诗文的方法。
(2)、是否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3)、是否真正让学生感悟经典 ,通过背诵古诗文增加了记忆力;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文化素养;学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接受了传统文化美德的教育
6、实施步骤 :
2009年1月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拟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表; 2009年2月进行数据统计,有选择地进行个别交谈;
2009年3月—4月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古诗词阅读的兴趣和知识面
问卷1:你最喜欢读哪方面的书,
问卷2:能否写出五个以上的著名诗人,
问卷3:能否背出50首以上的古诗词,
问卷4:填古诗词名句(见附表)
不难看出,目前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大部分还停留在漫画书上,其次是儿童文学类和科普类,而只有少数的同学喜欢读古诗词,说明我们的古诗词还缺乏足够的魅力来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因此,他们对诗人、诗词名句等诗词知识还比较贫乏,这应该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四、反思与建议:
(一)、问题与困惑
1、当前的教学评价制度制约了古诗文诵读的深入开展。 最大问题在于应试教育的观点依然根深蒂固,往往逼着教师围绕着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机械性的强化训练。因此,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制度迫在眉睫。
2、自主诵读古诗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古诗的理解。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背诵古诗往往基于字面上的熟悉,对于诗的内涵理解可以说是囫囵吞枣。有的学生就会认为自己已经会背诵了,在课堂教学时忽视对古诗意思的理解。常此以往,势必降低古诗学习的效果,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3、因为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背诵的范围很广,有的学生选背的古诗并不为大家所熟悉,在生生之间考核背诵时,虽然要求把古诗写出来,但在中低年级还是存在一定的识字困难。
4、积累古诗文的工作展开得不够。学校古诗题库的存量不够丰富,对年级的科学分类尚不科学,需要进一步改进。
(二)、体会与建议
1、根据古诗文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的特点,引导学生大量诵读,营造积极的诵读氛围,为学生的诵读搭建有利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诵读效果。
2、通过课内外的有效结合,拓展诵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大量接触古文学,领略祖国语言的魅力,将古诗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篇二:古诗研究报告
谈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苏轼的《水调歌头》词作,用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包含人生哲理,然而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同时,词里虽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同时,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它成为了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的名作。全词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积极奋发的博大胸襟。
篇三: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反思2014.5)
《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内容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实践活动形式,教学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了解自学诗句的一般方法;二是了解研究报告可以写什么。这样的习作形式对学生对我头一遭,在备课时心里就没有底。
我认真研读了教材中提供的范文《谈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150字,觉得写的还是比较浅显的,层次很分明,便于仿作:首先介绍两句诗出自何朝何代哪位诗人的什么作品,再抄录全诗,接着重点阐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意,体会诗中表现的精神、说明的道理,最后揭示名句对现在人们的启示和激励作用。 我又仔细琢磨了教材提供给学生作为学习研究内容的五组诗句,感到有点难,有的原文篇幅太长,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有的是含义太深,三年级孩子品不出其中蕴含的哲理,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我决定本次研究对象不局限于课本中例句,课外的也行,这样便于学生选择一些容易理解或感兴趣的诗句进行研究,尊重他们的个性表达。 研究古诗句,是否一定要拘泥于理解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呢,能不能再研究点其他方
面,让学生觉得不很枯燥,有话可写呢,上指导课时,我做了尝试。在让同学们细致研习教材中的例文,初步掌握写研究报告的一般程序后,我着重组织大家研讨:除了诗意和思想含义,我们还能研究一些什么内容呢,同学们的发言五花八门,畅所欲言,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归纳起来如下:
1、可以研究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比如“沾衣欲湿杏花雨”里的“欲”、“西出阳关无故人”里的“故人”的含义;
2、可以研究哪些字容易读错、写错;
3、可以研究朗诵诗句时的节奏、语气、辅助手势等;
4、可以写一点和作者有关的有趣故事。
我很兴奋,有这么多可供研究的内容,报告会写得干瘪或雷同的担心不复存在。看来,小学生的智慧不容小觑,教师自以为难写的题材或体裁,也许同学们不以为然。
恰好作为配套阅读教材,每人书包里都有我推荐、让家长给孩子购买的《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我先让大家选择自己打算研究的两句古诗,再按照研究内容一致分组。同学们欢呼雀跃,结果全班45人竟然分成了12组,最少的一人一组,最多十三人一组。同学们拿出课前我布置要求自带的工具书和相关资料,三五成群,煞有介事地凑在一起嘀咕、商议、争辩、诵读起来,教室里热闹而不混乱。小家伙们那种自主探究的较真劲儿和快乐劲儿,让我蓦地生出些许感慨:探究
性学习真的魅力无穷、潜力无穷啊~
第二节课,我让全班同学继续研究了十分钟左右,然后请了五组代表来汇报交流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代表们侃侃而谈,颇有小小学问家的气质呢。想不到本学期最后一次作文指导课,我会上得如此轻松随意,同学们写得如此流畅自然。
批改完全班习作,近一半人得到了高分。由此可见,阅读课上能研究,习作课也能研究啊。激发了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语文教学自然能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地。
高明莉
2014月5月
范文二: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
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
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2016-05-04浏览:分享人:高思美手机版
关于古诗词名句的调查报告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怎样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一种应用文体。它要求我们对特定对象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精准的归纳整理~科学的分析研究~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并形成一份汇报性材料。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可用“关于××××的调查樱报告”这一样式。
(二)躜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钍
1.前言:要求精练概括~而切入主题。
2.主体:必剁须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分析得出各肪种具体认识、观点和结论。
钰 3.结尾:小结全篇。
棰根据以上信息~结合课本上的要求~我们赛就会知道:这次的古诗词名句的调查报告 是要求我们对自己熟悉的~或耳熟能详的使古诗词名句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一份汇总ε性质的文章。
调查课本上睚的古诗词名句
但愿人长久烷~千里共婵娟。
1 / 7
出自《水ヶ调歌头》~作者是宋代的苏轼。诗句的意杪思是: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赤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桐在此山中。
出自《题西林拣壁》~作者是唐代的李白。诗句的意思是籴:为什么不知道庐山真正的样子呢?正因溪为我身在庐山当中~眼界十分狭窄~所见到的只能是局部。
沾衣欲塾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
墅 出自《绝句》~作者是宋代的一个名铥叫释志南的和尚。诗句的意思是:这如杏花一般的细雨飘洒在身上~衣服像是
要湿貊却并不会湿;那跟杨柳一样的和煦春风扑懿面而来~怎么可能会让人产生寒意呢? 筱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姑无故人。
出自《渭城曲》~作者是唐代的王维。诗句的意思是:
请颠你再喝下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一路西行~你将不会再
遇上像我一样的好朋友了嗜。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覆风。
出自《蝉》~作者是腩唐代的虞世南。诗句的意思是:因为蝉站淌在高处~所以能把叫声传播得很远很远~萃并不是人们常说的~蝉是借助秋风把叫声远远传出去的。
找出自己攴喜欢的古诗词名句
在我们零学过的、听过的、见过的古诗词名句中~堞你印
2 / 7
象最深的有哪些?把它们找出来~说ヤ说这些诗句各出自哪首诗?这些诗的作者臊是谁?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这些诗句分ば别是什么意思?
如~有个钍同学找出了一些有关描写冬景的古诗词名句:
冬雪:忽如一夜春风争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出蜒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诗句的意思是:这雪好大驱好猛啊!好像忽然吹来一夜春风~把千树牡万树洁白的梨花都催得盛开~争奇斗妍。蛎
冬愁云横秦岭家何在~雪诉拥蓝关马不前。
出自《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是唐代的韩愈 能。诗句的意思是: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免是浮云隔断的秦岭。我的家在哪里?看一Ь看往前走的道路~蓝田关积雪拥塞~连马罕也踟蹰不前。
冬行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出自果《观猎》~作者是唐代的王维。诗句的意睹思是:猎物藏身的蒿草都枯萎了~猎鹰的釉眼睛显得特别锐敏;平原上的积雪已经化翘尽~猎马脚下少了沾带~奔驰起来便会更爸加轻快。
冬恨夜阑卧听风拊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秆出自《剑南诗稿》~作者是宋代的陆游。戬诗句的意思是: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方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撼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忐方疆场。
3 / 7
读了上面的例子,~你是不是也想将自己找到的古诗词名句贶进行分类~然后再按要求写出诗句的出处躏、作者及诗句的意思~并整理出一份调查嗒报告呢?
学写调查报告 顸
题目:关于古诗词中带有花鸟名句见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魔库中的瑰宝~课本上出现的只是一小部分庚。为了进一步体悟古诗词中带有花鸟的名痴句~我们可以采用上网查找、到图书馆翻嘤阅资料等方法学习、研究古诗词名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Ш 二、调查方法
1、上胰网查找与到图书馆翻阅相结合。
疾 2、请教有关专家、老师或大哥哥忐、大姐姐~帮助自己查阅、整理。
, 三、调查人员
安,徽南陵县籍山一小育才文学社胡玲玉、陈缏昕
四、调查情况和资料整挛理
1、带“花”字的诗句篼
出自唐杜甫《春夜喜雨》早~诗句的意思是: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谩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卟繁花似锦的世界。
乱花渐虚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 / 7
え 出自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句蕾的意思是:纷乱的花朵渐渐的迷离了我的 眼睛~浅浅的青草刚刚可以埋没马蹄。 坛
2、带鸟的诗句
满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出自清 高鼎《村居》~苔诗句的意思是:绿草茂盛~黄莺飞舞~这晃正是二月早春时节~轻拂堤岸的杨柳~也梳沉醉在烟雾之中。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出自枞唐王维《鸟鸣涧》~诗句的意思是:明月?高升~照亮了大地~惊动了山里的鸟儿~绱不时地在春天的山涧中鸣叫。
五、小结。
通过归纳铪、整理~我们学习了一些带有花鸟的古诗咦词名句。我们知道~在这些诗句中~有对?花鸟的喜爱与赞美~也有借花鸟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习作:牢
关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 节倍思亲”的研究报告
安宴徽南陵县籍山一小育才文学社 叶彩云 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λ节倍思亲”出自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崆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是这样说的:“柿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驷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 / 7
肭 理解前两句诗时~我们先要弄清“独”“异乡”“倍”
等关键词的意思。甏知道了这些关键词~我们才能清楚这两句膀诗到底讲了些什么: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在艟他乡做客~每当遇到节日~我就会加倍思歇念家乡的亲人。由此可见~这是一首表达聩思乡、思亲的诗。
至于诗流中提到的有关插茱萸登高的事~我通过查雹阅相关资料~结合这首古诗表达的意境~滢得出这样的结论。王维在家乡时~每逢重膘阳佳节~他都要和自己的兄弟们头插茱萸~ 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据说:到了九月酎初九~阳气已到了极点~阴气便开始滋生峪~各种各样的阴邪之物便会出来生事~影或响人的身心健康。而当时人们都说茱萸是一种可以辟邪的
草~那么登高的时候~自肭然要头顶茱萸了。
如今~帧这两句诗已成为外出的游子思乡抒怀的名鸽句。每当佳节来临~无法归家团聚的游子铟便会吟咏这首诗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颐
流流快评:
苹小作者在习作中不光调查出诗句的出处、作者、意思~
更重要的是~小作者将重阳蟀登高这一习俗给我们进行了介绍。让我们狩在学习古诗词名句的同时~既能感受古诗砑词的韵律美~还能透过古诗词所包蕴的文用化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6 / 7
7 / 7
范文三:古诗的研究报告作文
古诗的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1.读懂例文《谈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知道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按习作要求,选择两句诗,找到原作和有关参考资料,进行初步的探究和研究,并把学习收获写出来,培养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和力和感悟力,提高学习诗词的兴趣。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诗句
作者和出处
全诗内容
诗句大意
作者情感
相关资料
1.提前一个星期布置调查研究的要求:
每人发一张卡片 ,内容如右表,要求学生课外时间选择课竖本第136页的不太明白的两句诗,去查 资料或请教他人,完成表格。有兴趣的可ギ以多选几句进行研究,
2.课前教师对 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必要了解。
第一课 时
教学内容:指导阅读例文,了解报告 要求;
交流研究所得,进行口头习作。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会背诵那些古诗悬呢?(学生展示课外积累)
2.出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旦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展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进一杯酒畚,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胙藉秋风。
你会读这些诗句吗?指名朗读Г,同学互相正音。
3.激发:同学们真楫了不起,会这么多古诗,想不想进一步研凸究它们?想不想把你的研究成果写给别人矗看呢?
1.过渡:我们先来看一看一位 同学的研究报告。(课本137页)
2离.通过阅读和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缺这份研究报告中,介绍了哪些知识?
?宀你觉得哪些内容应该写,而报告中没有写蚨?你准备怎样写,说给同学们听听。
?憝读了这份报告,你认为写研究报告前做那谡些事,可以帮助自己把报告写得更好。3谯.小结过渡:对,写报告之前要查资料,狗分析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查阅资料的成龀果吧!
1.学生按所选定的诗句自由组寮合,进行交流,教师深入小组指导和了解洳学习情况。
(先说说自己的所得,互相脖补充,再推选一位作为发言人在全班交流 。)
2.回到座位,全班交流
教师引戌导学生补充资料。
3.同桌口头作文, 相互评议。
4.指名在全班口头作文,笸教师引导学生评议口头修改。
对这节课主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布置下节氦课书面作文的要求。
第二课时
教学内畋容:书面习作 一、激发谈话,学生习作 二、交流草稿,作文评改 三、修改习作邰,誊写完备 四、全班交流,展示作品
范文四: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
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
古诗研究报告怎么写
篇一:古诗研究报告
谈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习作8 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研究报告 2动手查资料后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教学重点:完成研究报告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一: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有一个小朋友叫屈美生,他写了一篇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你们想看看吗,
新课
二:2请小朋友们认真读读这份研究报告,边读边想想,从这份研究报告中,你有多学到了哪些知识, (交流)
3看了刚刚的研究报告,你觉得对于诗歌的研究报告可以写些什么,
(讨论)4你觉得哪些内容是这份研
究报告中没有写到,而你觉得应该在研究报告里写一写的, 5 读了这份研究报告,你认为在写研究报告前应该做哪些事,可以帮助自己把研究报告写得更好, 三:1一起来看看这些诗句,轻声的多读几遍。
2这五句诗你熟悉吗,谁知道这五句诗的一些知识。
3哪些诗句你最不明白呢,你想不想对它研究研究,现在啊,老师给同学们这个机会,在我们的这个课件中的诗词意境部分老师已经准备了很多材料,请同学们可以去查找,选取。把你感受最深的关于这个诗句的内容用文字写下来,好吗,
4记住老师的话:先选择不明白的诗句,再去老师准备的材料中查找自己需要的,最后把关于这句诗句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
四:欣赏各个同学的 研究成果。相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对这个古诗句有了新的感受,也增长了不少知识。
拓展:
五:老师啊在课外拓展部分还有很多的诗词供同学们去研究。当然,我们
更希望同学们能以其他的方式来研究古诗,比如自己上网查找,到图书馆翻阅资料等。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途径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第 二、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继续修改作文。2、评讲改好的作文草稿。3、再修改作文。 4、誊写作文。
[教学重点、难点]:评讲作文。
1[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什么是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应怎样写,
二、学生继续修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在巡视过程中,选出需要点评的作文草稿)
三、评点学生习作,提示要点。
1、 实物投影出示时婷同学的作文草稿进行评点。
(1)自由读这篇作文,小组讨论:这篇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写得不好,还需要改进, (2)交流。 师小结:时婷这篇文章能安一定的顺序写,只是似乎内容少了些。
(3)针对以上不足之处,集体修改这篇作文。(4)齐读修改好的文章。
2、根据学生作文草稿的情况,提出以下修改要求:
(1)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应略去。 (2)把研究报告写具体。 ]
四、学生根据以上修改要求进行修改,教师辅导。
1、学生自己修改。 2、小组互相修改。 3、读一读修改好的文章。
五、 学生誊写作文,教师巡视。
[板书]:
习作8 作文
语句写通顺,意思说明白。
2篇三: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反思2014.5)
《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内容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实践活动形式,教学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了解自学诗句的一般方法;二是了解研究报告可以写什么。这样的习作形式对学生对我头一遭,在备课时心里就没有底。
我认真研读了教材中提供的范文《谈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150字,觉得写的还是比较浅显的,层次很分明,便于仿作:首先介绍两句诗出自何朝何代哪位诗人的什么作品,再抄录全诗,接着重点阐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意,体会诗中表现的精神、说明的道理,最后揭示名句对现在人们的启示和激励作用。 我又仔细琢磨了教材提供给学生作为学习研究内容的五组诗句,感到有点难,有的原文篇幅太长,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有的是含义太深,三年级孩子品不出其中蕴含的哲理,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我决定本次研究对象不局限于课本中例句,课外的也行,这样便于学生选择一些容易理解或感兴趣的诗句进行研究,尊重他们的个性表达。 研究古诗句,是否一定要拘泥于理解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呢,能不能再研究点其他方面,让学生觉得不很枯燥,有话可写呢,上指导课时,我做了尝试。在让同学们细致研习教材中的例文,初步掌握写研究报告的一般程
序后,我着重组织大家研讨:除了诗意和思想含义,我们还能研究一些什么内容呢,同学们的发言五花八门,畅所欲言,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归纳起来如下:
1、可以研究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比如“沾衣欲湿杏花雨”里的“欲”、“西出阳关无故人”里的“故人”的含义;
2、可以研究哪些字容易读错、写错;
3、可以研究朗诵诗句时的节奏、语气、辅助手势等;
4、可以写一点和作者有关的有趣故事。
我很兴奋,有这么多可供研究的内容,报告会写得干瘪或雷同的担心不复存在。看来,小学生的智慧不容小觑,教师自以为难写的题材或体裁,也许同学们不以为然。
恰好作为配套阅读教材,每人书包里都有我推荐、让家长给孩子购买的《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我先让大家选择自己打算研究的两句古诗,再按照研究内容一致分组。同学们欢呼雀跃,结果全班45人竟然分成了12组,最少的一人一组,最多十三人一组。同学们拿出课前我布置要求自带的工具书和相关资
料,三五成群,煞有介事地凑在一起嘀咕、商议、争辩、诵读起来,教室里热闹而不混乱。小家伙们那种自主探究的较真劲儿和快乐劲儿,让我蓦地生出些许感慨:探究性学习真的魅力无穷、潜力无穷啊~
第二节课,我让全班同学继续研究了十分钟左右,然后请了五组代表来汇报交流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代表们侃侃而谈,颇有
小小学问家的气质呢。想不到本学期最后一次作文指导课,我会上得如此轻松随意,同学们写得如此流畅自然。
批改完全班习作,近一半人得到了高分。由此可见,阅读课上能研究,习作课也能研究啊。激发了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语文教学自然能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地。
高明莉 2014月5月
篇二: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谈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知道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按习作要求,选择两句诗,找到原
作和有关参考资料,进行初步的探究和研究,并把学习收获写出来,培养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和力和感悟力,提高学习诗词的兴趣。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诗句
作者和出处
全诗内容
诗句大意
作者情感
相关资料
教学准备:
1.提前一个星期布置调查研究的要求:
每人发一张卡片,内容如右表,要求学生课外时间选择课本第136页的不太明白的两句诗,去查资料或请教他人,完成表格。有兴趣的可以多选几句进行研究,
2.课前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必要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阅读例文,了解报告要求;
交流研究所得,进行口头习作。
一、课前热身,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会背诵那些古诗呢,(学生展示课外积累)
2.出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你会读这些诗句吗,指名朗读,同学互相正音。
3.激发:同学们真了不起,会这么多古诗,想不想进一步研究它们,想不想把你的研究成果写给别人看呢,
二、读懂例文,了解要求
1.过渡:我们先来看一看一位同学的研究报告。(课本137页)
2.通过阅读和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这份研究报告中,介绍了哪些知识,
?你觉得哪些内容应该写,而报告中没有写,你准备怎样写,说给同学们
听听。
?读了这份报告,你认为写研究报告前做那些事,可以帮助自己把报告写得更好。3.小结过渡:对,写报告之前要查资料,分析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查阅资料的成果吧~
三、交流所得,口头作文
1.学生按所选定的诗句自由组合,进行交流,教师深入小组指导和了解学习情况。
(先说说自己的所得,互相补充,再推选一位作为发言人在全班交流。)
2.回到座位,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补充资料。
3.同桌口头作文,相互评议。
4.指名在全班口头作文,教师引导学生评议口头修改。
四、课堂小结,评价学习
对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布置下节课书面作文的要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书面习作
一、激发谈话,学生习作
二、交流草稿,作文评改
三、修改习作,誊写完备
四、全班交流,展示作品
篇三:关于古诗词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古诗词吟诵》的调查报告
旬阳县赵湾小学沈维婷
一、调查目的
1、问题的提出:
1、 教育部新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背诵古诗文160篇(段)。绝大部分是诗词。即平均每学年二三十篇,每学期十多篇。这样的要求是合理的,将为学生的一生健康成长发展奠基,我们学校开展了古诗词吟诵活动,这一新的举措、目标在师生的共同实施中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在教学中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改变呢,为此我做了详尽的调查。
2. 达到以下目的:
(1)、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古诗词吟诵的阅读现状,包括学生阅读的方法、兴趣、心理、时间等。
(2)、根据调查分析原因。3、提出相应对策,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古诗词的吟诵、积累提供方法,创造条件。
二、调查过程
1、调查时间:2009年2月4日至4月14日。
2、调查地点:旬阳县赵湾镇中心学校。
3、调查对象:小学三(2)班、五(3)班、四(1)班的全体学生
4、抽样方法:
(1)、问卷调查。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
(2)、个别交谈。这是本调查采用的补充手段,针对某些尚需进一步了解与研究的问题有选择地与有关学生交谈,以获取典型案例或验证某种调查结果。
5、调查内容:
(1)、是否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在大量诵读的基础上,摸索出积累、背诵古诗词及诵读古诗文的方法。
(2)、是否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3)、是否真正让学生感悟经典 ,通过背诵古诗文增加了记忆力;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文化素养;学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接受了传统文化美德的教育
6、实施步骤 :
2009年1月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拟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表; 2009年2月进行数据统计,有选择地进行个别交谈;
2009年3月—4月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古诗词阅读的兴趣和知识面
问卷1:你最喜欢读哪方面的书,
问卷2:能否写出五个以上的著名诗人,
问卷3:能否背出50首以上的古诗词,
问卷4:填古诗词名句(见附表)
不难看出,目前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大部分还停留在漫画书上,其次是儿童文学类和科普类,而只有少数的同学喜欢读古诗词,说明我们的古诗词还缺乏足够的魅力来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因此,他们对诗人、诗词名句等诗词知识还比较贫乏,这应该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四、反思与建议:
(一)、问题与困惑
1、当前的教学评价制度制约了古诗文诵读的深入开展。 最大问题在于应试教育的观点依然根深蒂固,往往逼着教师围绕着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机械性的强化训练。因此,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制度迫在眉睫。
2、自主诵读古诗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古诗的理解。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背诵古诗往往基于字面上的熟悉,对于诗的内涵理解可以说是囫囵吞枣。有的学生就会认为自己已经会背诵了,在课堂教学时忽视对古诗意思的理解。常此以往,势必降低古诗学习的效果,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3、因为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背诵的范围很广,有的学生选背的古诗并不为大家所熟悉,在生生之间考核背诵时,虽然要求把古诗写出来,但在中低年级还是存在一定的识字困难。
4、积累古诗文的工作展开得不够。学校古诗题库的存量不够丰富,对年级的科学分类尚不科学,需要进一步改进。
(二)、体会与建议
1、根据古诗文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的特点,引导学生大量诵读,营造积极
的诵读氛围,为学生的诵读搭建有利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诵读效果。
2、通过课内外的有效结合,拓展诵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大量接触古文学,领略祖国语言的魅力,将古诗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范文五: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
精品文档
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
关于古诗词名句的调查报告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调查报告,是一种应用文体。它要求我们对特定对象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精准的归纳整理,科学的分析研究,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并形成一份汇报性材料。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可用“关于××××的调查报告”这一样式。
(二)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要求精练概括,切入主题。
.主体:必须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分析得出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结论。
.结尾:小结全篇。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课本上的要求,我们就会知道:这次的古诗词名句的调查报告是要求我们对自己熟悉的,或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名句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一份汇总性质的文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水调歌头》,作者是宋代的苏轼。诗句的意思是: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 / 6
精品文档
——出自《题西林壁》,作者是唐代的李白。诗句的意思是:为什么不知道庐山真正的样子呢?正因为我身在庐山当中,眼界十分狭窄,所见到的只能是局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
——出自《绝句》,作者是宋代的一个名叫释志南的和尚。诗句的意思是:这如杏花一般的细雨飘洒在身上,衣服像是要湿却并不会湿;那跟杨柳一样的和煦春风扑面而来,怎么可能会让人产生寒意呢?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渭城曲》,作者是唐代的王维。诗句的意思是:请你再喝下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一路西行,你将不会再遇上像我一样的好朋友了。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出自《蝉》,作者是唐代的虞世南。诗句的意思是:因为蝉站在高处,所以能把叫声传播得很远很远,并不是人们常说的,蝉是借助秋风把叫声远远传出去的。
在我们学过的、听过的、见过的古诗词名句中,你印象最深的有哪些?把它们找出来,说说这些诗句各出自哪首诗?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这些诗句分别是什么意思?
如,有个同学找出了一些有关描写冬景的古诗词名句:
冬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 6
精品文档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诗句的意思是:这雪好大好猛啊!好像忽然吹来一夜春风,把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都催得盛开,争奇斗妍。
冬愁——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出自《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是唐代的韩愈。诗句的意思是: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秦岭。我的家在哪里?看一看往前走的道路,蓝田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冬行——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出自《观猎》,作者是唐代的王维。诗句的意思是:猎物藏身的蒿草都枯萎了,猎鹰的眼睛显得特别锐敏;平原上的积雪已经化尽,猎马脚下少了沾带,奔驰起来便会更加轻快。
冬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出自《剑南诗稿》,作者是宋代的陆游。诗句的意思是: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读了上面的例子,你是不是也想将自己找到的古诗词名句进行分类,然后再按要求写出诗句的出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并整理出一份调查报告呢?
题目:关于古诗词中带有花鸟名句的调查报告
3 / 6
精品文档
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课本上出现的只是一小部分。为了进一步体悟古诗词中带有花鸟的名句,我们可以采用上网查找、到图书馆翻阅资料等方法学习、研究古诗词名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1、上网查找与到图书馆翻阅相结合。
、请教有关专家、老师或大哥哥、大姐姐,帮助自己查阅、整理。
安徽南陵县籍山一小育才文学社胡玲玉、陈昕
1、带“花”字的诗句
——出自唐?杜甫《春夜喜雨》,诗句的意思是: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似锦的世界。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出自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句的意思是:纷乱的花朵渐渐的迷离了我的眼睛,浅浅的青草刚刚可以埋没马蹄。
、带鸟的诗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出自清? 高鼎《村居》,诗句的意思是:绿草茂盛,黄莺飞舞,这正是二月早春时节,轻拂堤岸的杨柳,也沉醉在烟雾之中。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 / 6
精品文档
——出自唐?王维《鸟鸣涧》,诗句的意思是:明月高升,照亮了大地,惊动了山里的鸟儿,不时地在春天的山涧中鸣叫。
通过归纳、整理,我们学习了一些带有花鸟的古诗词名句。我们知道,在这些诗句中,有对花鸟的喜爱与赞美,也有借花鸟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关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研究报告
安徽南陵县籍山一小育才文学社 叶彩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是这样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理解前两句诗时,我们先要弄清“独”“异乡”“倍”等关键词的意思。知道了这些关键词,我们才能清楚这两句诗到底讲了些什么: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在他乡做客,每当遇到节日,我就会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由此可见,这是一首表达思乡、思亲的诗。
至于诗中提到的有关插茱萸登高的事,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这首古诗表达的意境,得出这样的结论。王维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他都要和自己的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据说:到了九月初九,阳气已到了极点,阴气便开始滋生,各种各样的阴邪之物便会出来生事,
5 / 6
精品文档
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而当时人们都说茱萸是一种可以辟邪的草,那么登高的时候,自然要头顶茱萸了。
如今,这两句诗已成为外出的游子思乡抒怀的名句。每当佳节来临,无法归家团聚的游子便会吟咏这首诗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小作者在习作中不光调查出诗句的出处、作者、意思,更重要的是,小作者将重阳登高这一习俗给我们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在学习古诗词名句的同时,既能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还能透过古诗词所包蕴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朋友丰富人生。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