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又迈上了新的征程。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许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
两会前夕,在人民网推出的“你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中,社会保障、司法公正、反腐倡廉、个人收入、房价调控、医疗改革、物价调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教育改革位列其中。
两会期间,这些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话题,许多议案提案对此都有涉及。
网友的关注、两会的热议,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体现了人们对过上更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也凸显了科学对待这些热点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课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
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
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日中国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就没有人民生活日见红火的生动景象。
然而,发展是一个过程,它不仅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而且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
正如**同志深刻指出的,“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
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
而随着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评判标准的深刻变化和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权利意识、公平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这些问题带来的困扰、造成的压力感受更明显,对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要求和期待更强烈。
因此,我国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凸显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伴生现象。
问题是一种现象,因一定的客观条件而存在,随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客观实际和人们主观认识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数量明显增多,表现更加复杂。
我国在30多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发达国家数百年才走完的历程,任务的叠加必然带来矛盾和问题的叠加,有的问题在多年发酵以后逐渐显现出来,有的问题在客观条件形成之时自然产生出来。
尤其是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问题不仅数量多、表现在方方面面,而且形态多样、十分复杂。
而现代科技和传播手段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大大强化乃至放大了这些问题,使之显得更加突出。
关系改革发展大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
社会热点问题带有普遍性、综合性、代表性。
分析一下人民网的调查结果不难发现:无论是社会保障、司法公正、反腐倡廉、个人收入、房价调控问题,还是医疗改革、物价调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教育改革问题,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都关系和影响大局。
同时,这些问题都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心理感受和幸福指数。
不同问题相互交织,解决难度明显加大。
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态多样,既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性的;既有长期积累的,也有新近形成的;既有经济领域的,也有社会领域的;既有不同特点,也有共同之处。
从总体上看,不同社会热点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强,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有不少属于“两难”问题,它们彼此依存、彼此牵扯,往往“按下葫芦浮起瓢”。
容易引发对立情绪,甚至造成社会冲突。
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热点问题是公众利益和情绪的集中体现与表达。
有的社会热点问题“热”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加以妥善解决或者进行必要的降温。
如果应对和处理不及时、不妥当,就很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和对立情绪,甚至演变成群体性事件。
2010年,全国群体性事件呈高位运行状态,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由于对热点问题处理不当而引起的。
社会热点问题凸显及其新特点表明,我国改革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口,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同在。
科学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课题,成为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突出任务。
而科学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归结起来不外乎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也就是要弄清“怎么看”,明确“怎么办”。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清才能方向明。
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十分复杂,正确认识并不容易,特别需要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
立场、观点、方法正确,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正确认识;立场、观点、方法不对,必然陷入主观和片面,造成认识偏差。
面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思想武器来加以认识。
这样才能不断增进共识,为有效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思想认识...
以谈读书中的一个观点写议论文
谈 读 书 书籍是人类数百年来无数聪明才智的载体,它记录着人类记几十年的知识教训。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书卷也日益繁多。
当我面对如排山倒海般袭来的“书山书海”,不禁会想,我们为什么读书。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人为生存,为了考学,拼命的读书,有人甚至说书籍是生计的敲门砖,有了事业即可不要书。
对于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
”在我看来,读书的目的并不在于为考试,而在读书,若只为考试而读,那变是读死书。
我认为,读书的真正目的应是以下四点: 第一, 读书让人获得知识。
这是最浅显的作用。
我们从小到大所读的教科书目的也大于此。
它让获得丰富的知识,获得渊博的学识,也让人们得到学位和工作,这些无足轻重的“副产品”。
这一层的读书只是为了生活和学识。
不可否认,知识的获得也是十分重要,毕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吗? 第二, 读书让人提高修养。
阅读一本好书,正如同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谈话,“他”的语言中无不闪烁智慧的火花,无不传答着高尚的修养,从一本书中学到的修养,提高的品格,远比在生活磨砺中体会的深刻,体会的彻底。
正如林语堂所说的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了风味,他在写作中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着此间浅移默化的“味”,不正是在读书中体味的素养吗? 第三, 读书让人开阔视野。
人生活的范围有限,限制于空间与时间的连锁中,当他只能同身边的交谈,他的认识是肤浅的,他的学识是简陋的。
但当他打开一本书,时间,空间便再不能限制于他,他可以坐在家中看到世界各地,品味古今中外,他可以体会古战场上“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宏大,可以体会大草原上“风吹草地牛羊”的生机;可以体会黄昏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忧;可以体会“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欢喜。
在书中人可以翱翔于智慧的天空,他的视野也不会只存在于一省,一市,一县,一国而是整个宇宙整个空间。
着也许读书所换来的乐趣吧。
第四, 读书让人明白事理。
韩愈曾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或?”我想最大的疑虑也莫过于不明事理吧,读书里的名人,也许刚好可以找到答案,看世界名人的作人处事,从中可以学到许多方法,对于明白事理,应是非常重要的吧。
在书籍中品味知识的博大精神。
在书籍中培养修养的文雅得体,在书籍中开拓视野看大千世界,在书籍中学做人处事的方法道理。
这也许是读书的真正目的吧. ===== 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然,为什么有人头悬梁,锥刺股呢?读书似乎又是一件快乐的事,否则,为什么有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却不可以不读书呢? 有人说,读书好,书中有黄金屋,有颜如玉,有千钟粟,有车如簇。
看,有权有势又有钱,更有一位“颜如玉”来“红袖添香夜读书”。
你说,读书好不好?诚然,名利声色确实吸引了不少沽名钓誉之徒。
但除此之外,读书一定还有别的什么魔力,吸引着那些虽然清贫却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莘莘学子吧? 我爱读书,既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是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
首先,读书的一大乐趣在于随心所欲。
主人是你,是你去读书,而是书来管你。
试想,一个大书架,塞满了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侦探、言情、武侠……看哪一种都可以,不着急。
而它们对你,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
那么多古圣先贤,在静默地等着你,为你述说他们的思想。
你可以向孙子请教兵法,跟海明威谈斗牛,还可以跟司马迁谈天下大事——总之,当家的是你。
慢慢的,你会觉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多彩,大自然如此奥妙无穷,仿佛所有的知识画卷在你的脑海中一一展现。
而你也已超然物外地掌握着历史。
久而久之,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感觉愈演愈烈。
不变为“书痴”者鲜矣。
书趣之二,在于可以大发议论。
凡著书立说者,必为一时之俊才。
虽是俊才,有时也会有疏漏,而这疏漏偏偏被你看出来了,你高兴不高兴?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有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句是写李白的。
但你想,如果把“臣”字写成“爷”字,不是更好地表达他的酩酊大醉之态么?一时间意得志满,好像杜甫都要来拜你为“一字师”。
大发议论,使你与作者有并驾之感,精神上快乐无比。
书趣之三,当你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又或是当你对某一个问题小有心得时,打开一本书,发现已有人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充分的论述。
正好搔到你的痒处,正中下怀,喜乐不禁。
于是一切都已明了,一切付出的辛劳都有了回报。
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什么也换不去的。
书趣之四,当你看了一本好书,被它的内容所征服,在你与朋友交流时侃侃而谈,书中的妙语一句句往外跳。
朋友们瞪着钦羡的目光:“士别三日,可得刮目相看啊!”只有你知道,这是看了书的缘故。
小小的虚荣心再次被满足。
读书好不好? ...
给我个300字的评论性观点性作文
生命的最后时刻读后感400字500字300字扩写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生命是宝贵的,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环卫工人还在忙碌.环卫工人就像社会的美容师,保卫人民,抗灾中最先出现的就是解放军叔叔.灾难发生后,是解放军叔叔给灾区的人民带来希望,带来信心,带来勇气.一个人爱国.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做完癌症手术之后,把长期从事肿瘤防治事业的李冰同志叫进手术室.**让李冰同志解决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的情况,就在医务人员赶赴云南锡矿时,**却受着癌症的折磨.**为了人民,在向生命一分一秒地索取……看完这篇文章,我不由得想起了平日里勤劳的环卫工人,抗战在非典战线的医务人员,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而是要靠实际行动来证明.生活中还有许多对社会对祖国有奉献的人.等等,还有那些英勇的解放军叔叔,他们保卫祖国,奔赴抗震第一线的解放军.勤劳的环卫工人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打扫;每次我们在进入梦境后,爱民,并不是光说不练就行的,把社会装扮得一尘不染.辛劳的医务人员们,在非典来临的时刻,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要诊治非典患者.他们总是站在与病魔抗战的第一线上.今天晚上,我读了《生命的最后时刻》这篇文章...
800字作文阐释对流言或谣言的观点
世上本没有末日,传谣的人多了,也便成了末日。
在这个纷乱喧嚣的浮世绘中,在这个争名夺利的名利场上,我们常常因无知而被谣言的乌云蒙蔽了双眼。
谣言止于智者。
我们要运用智慧,对谣言坚决说“不”。
我们要有一双明辨真伪的眼,不信谣言。
古有“三人成虎”的故事,今有“谣言代购和鸡汤”的“微信三宝”。
由此可见,谣言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它是真相面前的轻纱,永远迷惑着我们的双眼。
2012年最具威力的谣言就是“世界末日”,打着玛雅人日历的幌子横行社会,但现在,你还相信吗?拥有了知识,一双火眼金睛便扯碎了谣言的面具。
我们要有一张言之有据的嘴,不传谣言。
虽然伏尔泰说过:“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但言论自由也应局限于真理和法律的枷锁。
曾经的“抢盐风波”闹得人心惶惶,食盐脱销;曾经的“马航找到啦”的谣言让人空欢喜一场;曾经的“某明星婚变”的谣言让人失去了对爱的信任……为什么这些谣言会掀起轩然大波?因为背后有千千万万个传谣者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
作为公民,我们在享有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应负起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安定的义务。
管好自己的嘴巴,让“无腿骆驼”之类的谣言无路可传,还社会一片清明澄澈的天空。
拥有了自制力,一张守之如瓶的嘴,便封死了谣言的出路。
我们要有一颗笃守真相的心,不默认谣言。
韩愈说:“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陆游也说:“绝知此事要躬行。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方舟子为击破“转基因食品不能吃”的谣言,积极发动志愿者品尝;柴静为揭露雾霾事件的真相,自费拍摄纪录片《穹顶之下》;白岩松为纠正国人对日本的非客观认识,出版著作发表考察印象;还有……为什么这些人显得如此正义而勇敢?因为他们不默认谣言,因为他们勇于用实践追求真相,因为他们有一颗信仰真理的心。
拥有了勇气,一颗求真之心便照亮了谣言的黑暗。
倘使我们轻信“华南虎惊现”的谣言,又怎会有保护珍稀动物的警醒?倘使我们疯传“中国威胁论”的谣言,又怎会有中外和睦相处的美好?倘使我们默认“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谣言,又怎会有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盛况? 不制造谣言,是我们的责任;抵制谣言,对谣言说“不”,是我们的义务;不传播谣言,做谣言的粉碎机和终结者,是我们共同的选择。
当谣言的重重乌云散去,真相的光芒刺破天际,世界将洁净而美好。
让我们为抵制谣言而努力,共创和谐美好的未来。
...
我对牵牛花评论的观点作文不少于300字
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许多花装扮着我们的生活, 。
牡丹国色天香,兰花清新飘逸,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我最喜欢牵牛花了,它生命顽强,颜色绚丽,妩媚可爱。
最重要的是,它乐于助人,默默无闻。
我姥姥家对门的王奶奶就种了一大片牵牛花。
每到夏天,王奶奶家就像是个大花圃,大朵、小朵,含苞的、待放的,粉红的,淡紫的,玫红的,火红的,一齐开放。
原本一片单调的翠绿色,转眼间,变成了五光十色的花海。
花儿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
那时,我们每天都去观察牵牛花,有时还会捡到一些花籽儿。
听王奶奶说,牵牛花的花期是六到十月份,它也叫喇叭花、勤娘子。
因为它长得就像一个大喇叭,而它的种子—黑色的小籽儿,还是一种中药呢! 早晨,太阳刚刚露出笑脸,牵牛花就迎着太阳兴冲冲地开放了!它们仰着一张张小脸蛋,鼓着腮帮子,吹响了那酒杯似地喇叭,好像在和太阳说话:“谢谢你,把我们照得这么漂亮!” 傍晚,太阳下山了,牵牛花缓缓合拢花瓣,安安静静地“睡着”了, 啊!牵牛花,我喜欢你。
看到你,我也仿佛看到了勤奋、向上的健康劳动者…… 妈妈评语:牵牛花攀在藤蔓上的样子没有描写出来,“勤娘子”的名称由来也没有解释。
最后的结尾有些牵强,为什么牵牛花会让你联想到劳动者呢? 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许多花装扮着我们的生活。
牡丹国色天香,兰花清新飘逸,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求论文的主要观点我写了一篇关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但不知...
例文一必须跨过这道坎野草从狭缝中冲出,于是迎来生机;流水从山谷中冲出,于是汇入大海。
生命中,隐型的关卡不时地横在我们的面前,无法逾跃,便无法流光溢彩,因此时时不忘:必须跨过这道坎!必须跨过青春这道坎。
“青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青春是明丽、希望的象征。
然而,正如欢快的流水下涌动的暗流,青春也夹杂着叛逆,浮躁与冲动。
乒乓球国手陈,年少气盛,前途光明,却在输球后大摔球拍,做出了极为失态的表现。
这不能不让我们扼腕叹息,他的年轻心志未曾伴随功成名就生长,而是在尚未拥有从容,淡定心态的时期获得了过早的名誉和负担。
青春是一部太仓促的书,如果没有在正确引导下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那不仅有碍于个体的发展,更有碍于社会伦理道德的形成。
相反,让我们拿刘翔的成功作对比。
他的自信与张扬让他赢在起跑线上,在跨过一道道赛道之坎的同时,他用那蓬勃风发的意气跨过了年轻而浮躁的秋,于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一份人难能可贵的品质!必须跨过挫折这道坎。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遭遇挫折,唯唯诺诺,便永远被挫折湮没;鲁莽硬闯,也不免头破血流;于是,正确地审视自我和乐观昂扬的态度才是逾越这道门坎的由内而外的力量。
雅典的古代演说家德摩斯梯尼正是用不灭的信念方才克服口吃,成就了事业。
跨过挫折这道坎,需要有韬略家一般的自我评析,哲学家一般的处事智慧,诚然,最为关键的莫过于冒险家般冲出险阻的勇气。
心志不灭,面对挫折的坎,我心无畏!必须跨过思维界限这道坎。
思维的狭隘会伤害真理。
迈耳发现原子守恒,鲍耶创立非欧几何学定论,却因思想太过超前,不为当世所接受。
无法打破思维的定式,社会的发展将受到阻隔。
因此,思维这道坎,用宽容去跨越。
一味否定超前的思维将之看作异端,都是心胸狭隘的表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仅仅要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包容,更应该推崇社会的各种思想百家争鸣,多元化的发展与和谐。
比起那个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年代,如今的学术精英化面向草根化着实是令人乍喜的转变。
必须跨过思维这道坎,国家的繁荣才有不竭的推动力!青春的门坎,用成长去跨;挫折的门坎,用信念去跨;思维的门坎,用宽容去跨。
在那些已经跨越和即将到来的隐型关卡面前,对自己默念:我们定能跨越!点评:粗略看来,文章首段类比论证并提出观点,主体部分三个并列段呈扇形结构分列三个分论点,每段开头用“必须跨过这道坎”造成视觉冲击,结尾用排比句归结,感觉构架井然圆合;论证方法多样,又是正反举例又是引言论证,举例更是古今中外五门八行广征博引;对偶、排比、比喻等表现方法也俯拾皆是;又兼具词汇丰富文气充沛的特点;当是漂亮得紧了。
但仔细一看,就有了些黄脸婆厚施粉黛的意味,越看越不舒服了。
且不说多道坎可不可以用“这道坎”称代,单就整体看,青春、挫折、思维,三者如何并列?也不必细细考究主体部分有几处是有内在逻辑的,就看一下末尾起归结作用的排比句,那算什么话,符合事理么?启示:文章首先要管好通不通对不对,然后才是美不美。
例文二诗意地生活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乎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
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
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语》中人生三境界。
理想。
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略”。
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
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
”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
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到碧霄? 奋斗。
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
现世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
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
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
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
是第三层境界:“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奋斗之泉浇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
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
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
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
议论文作文片段练习: 观点:1.成功,要靠自己 2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
论文一般由 题名、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 附录)可有可无。
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内容提要是 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1、先确立一个论点。
全文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证。
对“开卷有益”这种说法,既不能全盘否定,写驳论文;也不宜全盘肯定,写成立论文。
因为这种说法既有它正确的一面。
又有它不够全面的地方,所以对这个看法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肯定其有益的一面,否定其有害的一面,从中总结出正确的论点来。
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一说法作出合乎事实的评价,最终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2、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要防止出这样一个毛病:自相矛盾。
一会儿说开卷有益,一会儿说开卷有害,令人不知所云。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文章中还要将二者的联系点明,才算把道理真正说透。
3、从论证方法看,如果所读的书是坏书,则开卷未必有益,这里可以采取例证法,并辅之以引证法和喻证法,用前几年社会上黄书泛滥成灾毒害青少年作为事实论据,用名人名言作为理论论据,充分论证黄书的害处和读好书的益处。
在此基础上,再把这两者辩正地统一起来。
说明我们中学生既要多读书,又要慎重地加以选择、读好书。
这样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就将问题说得比较全面而深刻,文章也就具有了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导思: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
该题虽然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仍给学生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从文体来看,写议论文是最好的选择。
学生可以从是非观、处世态度、治学精神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做好以下三点:1、确定论点。
根据命题提供的材料,可从不同角度提炼出诸多观点,但短短6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
因此,一定要选准一个论点充分论证。
2、选好论据。
论据能起到充分证明论点的作用,论据选择要遵循两个原则:①真实确凿,不能有虚假成分;②具有典型性,有说服力,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3、组织好论证结构。
最常用的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