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观察认识型活动教案
观察认识型活动教案
篇一:引导自学课型教案---认识年、月、日
篇二: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6篇精选)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6篇)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时钟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
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2.提问:?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
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
索知识的兴趣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延伸活动:
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模型。(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2、学会看整点。
活动准备:
1、实物时钟3个。
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胸卡数字1—12。
活动过程:
一、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仔细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
二、认识时钟,学认整点。
1、感知钟面。
引导幼儿回忆: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请幼儿交流。)
时钟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数字是怎样排队的,指针是怎样跑的,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每组一个时钟,请幼儿与同伴观察交流,老师每组认真倾听,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教师引导幼儿重点了解:
(1)有1-12个数字,知道数字的排列规律,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2与6在一条直线上等;引导幼儿扮演时钟12个数字,模仿小时钟站好,体验时钟数字的排列规律。
(2)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了解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知道指针是顺时运转。
2、自主探究,学认整点。
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如,教师拨出时间,幼儿快速说出时间;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拨出时间。
三、改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老师与幼儿商讨游戏玩法,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规则:老狼说时间,幼儿扮小时钟正确表示。(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大班数学活动设计: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2、动物手偶
3、实物钟
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
1、引入并简单认识钟的种类及其作用。
教师调闹钟闹铃引入
提问:
?你们猜猜是什么声音,(闹钟的闹铃)
?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钟有什么作用,
(钟不停的走,告诉人们几点了,人们就按照时钟上的时间进行学习休息)
2、简单认识钟面。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钟,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
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
提问:?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摘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回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钟表)
提问:?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四、请个别幼儿练习。
练习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五、全体练习。
请幼儿按照一日生活时间表“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饭,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另外请小动物来检查。
六、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如果老狼拨到6点,那就要吃小羊了。
2、请几名幼儿和老师先示范一次。(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篇三: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认识公共汽车》
社会体验《特殊功能的车》
一、教学活动内容的生成与依据:
孩子在咿呀学语的期间便对汽车产生浓厚兴趣和特殊的感情,汽车能发声,能行驶,能将人或物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幼儿每天都能看见各种不同的汽车。他们爱观察车辆,特别是中班的幼儿已能辨认出一些常见的汽车,而且喜欢把各种汽车玩具拆拆再装装。于是,我就设计了这节“关于特殊功能车”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学习、复习、巩固对各种车辆的了解。还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各种汽车的名称和用途,增强了幼儿的社会性常识,揭开了幼儿的在生活对各种车的好奇与困惑~
一、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使幼儿对于汽车的结构、种类有简单的了解。
2( 学习一些简单的交通安全行为。
3. 知道这些多功能的车与人们之间的密不可分的生活关系。
4. 简单了解紧急电话的用途
5. 激发幼儿表述的愿望,能大胆的正确的表述自己的见解。
二、 重点与难点
重点:幼儿可以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各类汽车,并且了解每种车的特殊功能和用途,(如消防车是用于灭火的,邮政车,是用于运送信件的), 认真比较各种特殊车之间的外型与功能的不同(如
消防车是红红的,有梯子,而救护车却是白色的,等)
说明:由于幼儿生活经验贫乏,有些车型的特点不是很明确,有的时候也很难分辩出各种车的真正用途,以致于在生活中感到好奇和困惑。因此,应对各种车的外形和结构有所感知~
难点:幼儿可以用完整,明了的语言,说出各种车的特殊用途,并能说出在人们
日常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要用什么样的车~(如。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消防车 等)
说明:幼儿年幼无知,语言不流畅,只有时常纠正,改变幼儿的说话说“后半句”的习惯,才会真正的让幼儿说出完整,明了的句子,积极的讲解才会引起幼儿的重视并能主动地响应,真正地“导之以行”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用完整话语的引入才会真正的使幼儿用恰当的词语说出心里所想,所感。
三、材料准备
1. 教学挂图《各种车型的图片》
2. 提供若干场景的图片如:“受伤现场”和“路边花草枯萎”。
3. 收集各种车辆的模型,及玩具
4. 各种车辆的卡片
5. 紧急电话的图片及红绿灯的图片
6. 各种特殊功能车的声音录音磁带、录音机
四、 活动设计思路
一、布展与认知
1. 看教学挂图及车模型
认识这些特殊功能的车辆;如:洒水车、消防车,救护车、垃圾车、吊车、等,老师在把车模型拿出来与幼儿分享,老师进行提问,让孩子们说一说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车,并且说出这辆车的用途
2.猜谜语
教师和小朋友们玩“猜谜”的游戏。
教师用语言引入:“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能认识各种各样的车。现在老师要换个方式考考你们,那就是我们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好不好,那规则就是,请你
听清楚老师出的题目,然后 回答这是什么车,明白了吗,那好,现在请听题咯。”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请问这是什么车,(洒水车)
——大嘴车,大嘴车,边吃垃圾边开车。请问这是什么车,(垃圾车)
——盖楼房时运重物,长长手臂真神气。(吊车)
——失火,救人都要它来帮忙。(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警车)
——可以救人的车子。(救护车、警车、消防车。)
——信件信件用啥运。 (邮政车)
——警察拿枪保护它,银行门口经常停。 (运钞车)
3.交流
让幼儿说一说你还看见过哪种车,谈一谈车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倾听,适当的介入幼儿谈话,引导幼儿说出完整的语言(如:我见过公交车,公交车是给人带来方便的交通工具)
4.观察比较
——出示消防车、警车、救护车图片
让幼儿观察这些车的构造,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样的,
小结:这些车都有圆圆的车轮。消防车和警车的叫声不一样,消防车是红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专门用来救火的。警车上白色的,专门用来抓坏人的。救护车上有红十字。
观察这些车的车轮,有些车的车轮数也是不一样的,有的车子有两个,四个车轮或六个车轮等。
提示幼儿:中班幼儿仍然保留着直觉行为性思维的特点,对自己行为的计划性、预见性较差。因此,生活中的交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据此 对幼儿进行自我安全保护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拿出安全知识图片让他们在看看、讲讲、议议中初步懂得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哪些是危险动作,怎样做才是安全行为,通 过一些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地自我保护的方法, 逐步建立起新的安全文明的行为方式。
5.互动
老师在黑板上出示各种场景的图片,幼儿手中哪着各种车的卡片,让幼儿想一想,(如,有人受伤了需要什么样的车,发生火灾了,需要用到什么样的车)让幼儿到前面来自己粘贴,这样互动游戏可以提高自我参与学习的乐趣,并能巩固加深幼儿对特殊功能的车理解
五、活动流程
通过图片,认知车的外形及名称——通过谜语,了解特殊车的功能——通过交流,使幼儿可以用完整简单的语言说出车的特殊功能——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各种车的外型不同——通过互动游戏,巩固加深了幼儿对各种车特殊功能的理解
六,活动延伸
1.听各种车的声音
让幼儿仔细听,辨别出几种不同的汽车(有消防车、救护车、
警车和卡车等)
说明:经常听一些声音,会让孩子们的注意力有所提高,激发孩子们爱探索的精神
2.紧急电话及红路灯
教师用话语引入:有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他们是很有用的,你们知道吗,
幼儿自由回答
出示110 120 119 的图片让幼儿说说,这些电话都是什么电
话,在什么情况下拨打,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纠正引导
出示红绿灯图片 让幼儿说说在过马路的时候遇到红灯时怎么办,绿灯怎么办,黄灯怎么办,
学习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等一等
说明:教给这些紧急电话和交通安全知识,是让幼儿们可以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常识
七,活动结束
听音乐,小朋友们自由模仿开汽车的动作。
教师:小司机们,我们出发吧~
这是我的教案,是中班的,如果你改改,应该好用,加油???
范文二:观察认识型活动教案认识西瓜
精品文档
观察认识型活动教案认识西瓜
设计背景
本次活动选 自学前班主题活动《植物的秘密》所生成的三级主题《认识种子》。由于我们幼儿园是乡镇中心幼儿园,幼儿有很多机会接触到种子。因此,我在上二级主题活动《种子与果实》的时候,幼儿能不由自主的说出几种种子的名称。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我生成了《认识种子》这一主题活动。活动目标
1. 通过《认识种子》这个主题,培养幼儿对植物种子的探索兴趣。
2. 幼儿通过体验式学习,提高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了解种子的特性,及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并学会让种子发芽的方法。重点难点
1. 幼儿通过体验式学习,提高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2.了解种子的特性,及给人们带来的益处。
活动准备
1. 西瓜、玉米、绿豆等植物的种子。
2. 课件、录像。
3. 塑料容器、小毛巾。
活动过程
1 / 10
精品文档
一、招呼,导入活动,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小朋友们大家好~让我们和听课的老师打个招呼吧~老师好~今天,朱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我拍了几张照片,可是只拍到了它们的一部分,你能帮老师看一看,它们是什么吗,
二、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认识种子。
1.播放课件,和幼儿一起认识种子。
你吃过西瓜吗,西瓜是什么样子的,西瓜里黑黑的是什么呀,对了,西瓜的种子。小朋友们真聪明。
这是什么呀,你吃过玉米吗,玉米可以怎样吃呀,我们吃的是玉米的那部分对了,是玉米粒,也是玉米的种子。
小朋友们非常棒,已经帮老师解决了两个难题了,还有最后一个我们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呀,你吃过吗,可以怎么吃,吃的时候豌豆呀、豌豆粒是什么颜色的,可是当豌豆粒成熟了,可以做种子的时候啊~它就变了,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看一看吧~
回顾:小朋友 ,我们刚才看了一些种子,你记得都是什么吗,快速地说出来吧!第一个看了谁的种子,然后又认识了最后呢,
你们的桌面上有几种种子,你能找到西瓜种子吗,拿起给老师看一看。
对了,扁扁的、黑色的、中间有点黄,你拿对了吗,
2 / 10
精品文档
玉米的种子呢,噢,真好,黄色的对不对,豌豆的种子呢,对了,是黄色的圆圆的小颗粒,和我们吃的时候不一样。小朋友们真棒~
你还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给小朋友讲一讲吧,老师发现有一种种子,咱们小朋友好像都不认识,这究竟是谁的种子呢,我们来看一看吧~
2.种子的生长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种子,你一定想知道种子是怎样生长的,有一种植物生长在大森林里,看看它的种子是如何生长的吧~画面多美呀~随着音乐,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种子发芽的样子吧~小朋友表演得真像~你知道要让种子发芽都需要哪些条件呀,对,老师还有一种让种子发芽的方法,我们去看一看吧!你要仔细观察呦~
三、幼儿动手操作。
教师指导:老师已经把绿豆的种子泡好了,拿出准备好的的塑料杯,把它放在纸垫上,把绿豆的种子放进去,用小毛巾盖上,好了。现在给它浇一点儿水,当杯底下有水流出时就可以了,用纸擦干净小盘子,再把杯子放在盘子里,小朋友一定要记的,每天给小豆芽浇浇水、跟它说说话,这样小豆芽才能长得快呦~四、活动延伸
把种好的芽菜带回班级观察。
好了,小朋友们,带上你的小豆芽,和老师们说再见
3 / 10
精品文档
吧~
认识水果教案
课题名称:认识水果
授课班级:培智一年级
授课教师:卢春凤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形象、直观演示并结合多媒体教学,使
轻度学生认识四种水果的名称、颜色,即掌握“这是??,这是......颜色的??”的句式。中度学生认识四种水果的名称、颜色、并会说“这是??”的句式,重度学生认识四种水果的名称及颜色。
2.发展目标:通过观察以及动口、动手能力,提高轻度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通过感知觉刺激,提高中、重度学生发音的准确性。
3.情感与价值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活动中,树立自信,提高生活常识。 学重点为:使学生认识四种水果,并会说“这是??”、“这是......颜色的??的句式。
教学难点:让语音障碍学生清楚表达所学内容
一、导入学习
师把PPT定位至第一张幻灯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4 / 10
精品文档
生:喜欢
师: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跟水果有关的歌曲,在听之前呢,老师有一个要求,就是听完以后,你们要告诉老师,你们都听到了哪些水果的名字。大家可要竖起耳朵认真听哦。
师:好啦,歌曲听完了,有没有同学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呢,你们在歌曲里边都听到了哪些水果的名字,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师:哇,这么多的水果,老师都快流口水了,大家想不想吃啊,
生:想
二、新授课
师:今天啊,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种水果,都是我们日常生活所熟悉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告诉老师,这是什么, 生:苹果
师请一位重度同学站起来说:苹果
师:我们把这句话说完整:这是苹果 生重复:这是苹果
师:现在老师请同学来说,XX,这是什么 XX:这是苹果
5 / 10
精品文档
师:XX同学真棒,我们一起来给她鼓鼓掌吧 师生齐鼓掌
师:还有没有同学愿意站起来说一说呢,请举手 师再请一位轻度、两位中度学生起来说:这是苹果
师:同学们表现真不错,下面一起来看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 师出示第二张幻灯片:这是什么
生:香蕉
师:应该怎么说啊,举手回答 生站起来:这是香蕉
师:同学们,他说得对吗,非常正确,你真棒,还有谁愿意站起来说一说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师一一出示西瓜、梨的幻灯片,让学生说出“这是什么”的句式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哪些水果,大家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那就请一位聪明的同学给我们说说吧 生:苹果、香蕉、梨、西瓜
师,真不错,老师的问题又来了,看看, 师:这是, 生:这是苹果
师:那这是什么颜色的苹果呢,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红色
师:我们把这句话说完整:这是红色的苹果 生重复:这是红色的苹果 接下来师再请几位轻度的学生说这个句式:这是XX色的XX
6 / 10
精品文档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这张图片
生:香蕉
师:这是什么颜色的香蕉呢,请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 师引导学生主动说出:这是黄色的香蕉这个句子
接下来的环节,师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这是绿色的西瓜,这是黄色的梨
三、游戏学习
师: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好,现在我们要做个小游戏,叫做:水果对对碰,老师这里有一些自己画的水果图片,在这个盒子里呢,是一些我们爱吃的水果,一会儿老师拿出水果图片,请一位同学在盒子里面拿出对应的水果,而且还要说出它的名字和颜色,如果完成了这些任务,老师就会给那位同学发好吃的。现在开始吧,谁想试试啊 生举手,老师选一位同学上前。师拿出一张苹果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请你在盒子里面拿出这个水果
生在盒子里拿出水果,并说出:“这是苹果,这是红色的苹果”的句式
师:大家说,对不对 师在图片下方板书:苹果 我们一起来给XX同学鼓鼓掌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
接下来师生重复以上步骤共同完成水果对对碰的游戏
师: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是该发好吃的东西的时候
7 / 10
精品文档
了,那大家猜猜,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好吃的呢 师拿出装有切好水果的果盘:你们想吃吗, 生:想
师给同学们分发切好的水果请同学们品尝,等同学们尝完,师:你们刚才吃的什么啊,谁来说说 生自由回答问题
如果时间足够,给同学们放映有关水果的动画片3分钟
四、小结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苹果、香蕉、梨、西瓜,并且知道了它们的颜色,大家的表现都非常棒。
五、教学反思
语言活动:认识水果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水果的吃法,并学会怎样食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
3。知道水果的名称,形状和各自的味道。
活动准备
1。各种水果的图片。
活动过程
教师:“老师问问你们最喜欢什么水果呢,,请小朋友看一看黑板上的图片,说说你们喜欢哪个水果,它们是什么样的形状,”
8 / 10
精品文档
教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形状是什么样的,”
幼儿回答:“圆的,长的。。。。。。。。。。。”
教师:“老师现在给你们每一个人发一张纸,纸上面有水果的的图片,请小朋友们把自己喜欢的水果画出来,画的水果是什么颜色,把它涂上。
教师::“小朋友们画得还真像。
教师:“让我们来学一学它的汉语名称吧。
:“老师想问问小朋友,苹果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幼儿回答:“圆的”
教师:“是啊,颜色是什么样的,。”
幼儿回答:“红色的。 黄色的。 ”
教师:再问问小朋好友们西瓜是什么样的呢,,颜色呢,“ 幼儿回答:“是椭圆形的。”,是青色的“
教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这些水果的味道是什么味道,你们吃过这些水果吗,这两种水果的吃法也不一样,请那个小朋友说一说,这些水果的味道.形状和吃法呢,”幼儿们自由的回答。老师解释说“味道很甜,形状是椭圆形的,吃法就不一样了,苹果可以洗掉直接吃,也可以削着吃。西瓜就不一样了,西瓜是 切着吃.吃里面的。小朋友们知道了吗,幼儿们自由地回答:“知道了?..”
活动延伸与扩展
9 / 10
精品文档
让幼儿以后注意观察,还有哪些水果,他们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味道是怎样的,有几种吃法,
10 / 10
范文三:观察认识型活动科学教案
精品文档
观察认识型活动科学教案
执教班级: 金钩山小学82班
执 教 者: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起始学期。充分考虑三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册教材在内容选择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本册教材共分为七个单元《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空气》《各种各样的材料》《我们学习了观察》 1、《走进科学》本单元用一个主体活动“校园寻宝”来架构全单元的教学,以“宝贝”作为研究的对象,按“寻找”、“观察”、 “整理”的顺序,依次设计出《校园寻宝》、《观察“宝贝”》、《整理“百宝箱”》三课,试图让学生在科学史的引领下,初步学习观察、分类、简单制作等方法,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愉悦,激发起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与热情。、《身边的动植物》本单元学习的是生命科学部分的内容,要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本单元以认识常见动植物的典型特征为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在学习分类、归类,同时渗透关爱生命、敢于质疑的情感态度教育。、《土壤》本单元正是以 “土壤里有什么,”、“土壤里为什么能长出庄稼,”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土壤的构
1 / 22
精品文档
成,了解土壤对于人类的作用,感悟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意义,并主动参与到保护土壤的行动中来。从探究能力的训练上看,本单元与三上其他单元一样,以观察、分类、比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兼顾其他探究能力的培养。、《奇妙的水》本单元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我们所熟悉的“水”,观察水的形状、测量水的体积、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探究“流动的水”的力量、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形式,等等,让儿童从多方面了解水的性质,加深对水的认识。儿童对水的认识越深刻,就觉得水越奇妙,会从心底里觉得水的珍贵,自觉产生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空气》本单元编排了“周围的空气”、“流动的空气”、“压缩空气”、“空气中的灰尘”课,按“找空气?观察、研究空气?保护空气”的顺序,组织教学。“空气中的灰尘”研究主要让学生知道空气是不纯净的,里面含有尘埃和其他杂质,空气污染越严重的地方,空气中所含的杂质越多,教育儿童要保护环境,保持空气的洁净。、《各种各样的材料》本单元教材力图通过对几种生活常见物品制作材料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的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作的,我们身边的物品各种各样,组成它们的材料也是形形色色,种类繁多。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在对不同材料的研究中,使学生
2 / 22
精品文档
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我们学习了观察》本单元共设计了“我学习了观察”、“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两课,在第一课中,以西瓜等为载体,牵引学生,对如何做好观察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使学生对观察有较全面和更新的认识。这是“回顾”。接下来在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中则是在总结的基础上“再实践”,走的是“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路线。学生在这一课里将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观察研究岩石。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82班共有学生6名,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措施:
1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3 / 22
精品文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四、教学安排:
周 次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第二十周
教学内容 《校园寻宝》《观察“宝贝”》 《整理“百宝箱”》 《身边的植物》 《常见的动物》 《本地的土壤》 《土壤的种类》 《土壤的保护》 《认识水》《流动的水》 《溶解》《浮与沉》 《地球上的水》 《周围的空气》
《流动的空气》压缩空气》 《空气中的灰尘》 《形形色色的材料》 《我们的衣服》 《纸》《材料的应用》 《我学习了观察》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复习 期末考查
科学三年级教案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1 校园寻“宝”
4 / 22
精品文档
教学目的:
科学探究目标:
能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科学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教学准备:
纸、笔和一个小盒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学习卷首语,介绍指南车,我们从校园开始走进科学。、介绍科学家达尔文。 二、教学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1、4页的内容。
2、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
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整理资料—分析研究 三、学习达尔文进行寻“宝”游戏。 1、介绍游戏要求。、查看寻宝清单。
3、开始校园寻宝, 用纸和笔记下寻宝时的发现。、“百宝箱”收集宝贝。 四、拓展延伸
5 / 22
精品文档
1、教师检查“百宝箱”。、总结全课。
布置学生保留“百宝箱”,下节课带来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校园寻“宝”
1、了解科学家:达尔文、寻“宝”游戏 教学后记:
金钩山小学电子备课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观察“宝贝”
教学目的:
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并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能用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图画记录被观察物的特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作出初步的假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 科学知识目标:
观察、认识一些自然物的性质。
教学重点:
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教学准备:
放大镜、前一课找到的“宝贝”、记录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6 / 22
精品文档
一、展示找到的宝贝
二、你们为什么觉得它是宝贝呢,它有什么特别吗,你是怎样发现它的特别之处的, 教学新课
一、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会有收获, 我们这节课就带大家学习达尔文观察宝贝。板书:观察宝贝
二、学习讨论达尔文的观察方法
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三、观察宝贝
1、如果每组选一样你们最感兴趣的宝贝观察,你们选哪一样,打算用什么方法去观察这个宝贝,
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完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学生观察宝贝,教师巡视指导。、讨论交流。
小组成员整理好桌上的“宝贝”,填写记录单。 分组说说你们的宝贝的特点及运用的观察方法。 对于你们的宝贝,有些什么问题,有什么解释吗, 小结:哪个宝贝最有价值, l 拓展延伸
一、活动:认领宝贝
1、观察一颗宝贝石头、上交石头 、认领宝贝 、小结
2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课型: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7 / 22
精品文档
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8 / 22
精品文档
5.汇报交流:
2(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
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
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三、课后总结:
四、课后作业:
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溶解能力是的。
2.等量的食盐和小苏打分别放入等量的水中,谁的溶解能力强,
五、课后反思:
溶解的快与慢
课型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9 / 22
精品文档
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 “ 问题 —假设 —验证 — 证实 ”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分组实验:筷子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糖块3、食盐1、勺子1、水槽1。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学生观察实验。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
6.学生观察实验。
10 / 22
精品文档
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
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
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
三、课后总结:
四、课后作业:
1.在探究物体溶解的快与慢活动中,我们采用的试验方法叫能使砂糖很快溶解。
11 / 22
精品文档
五、课后反思:
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课型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科学概念: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演示实验器材:食盐、塑料小勺、筷子、烧杯、水
分组实验材料:食盐1小瓶备用、、筷子1、盛50ml水的烧杯1、水槽1、天平1。
一、引入问题3?
1.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
2.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大家看到盐怎么样了,再往杯中放一平勺盐又会怎样,
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200ml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
二、制定一杯水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20?
1.请你推测一下,这杯50ml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2.学生猜测:2勺、3勺、5勺??
12 / 22
精品文档
3.组织学生讨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确,该怎么做呢,
4. 组织学生汇报,完善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
一、研究的问题
50ml水能溶解几勺食盐,
二、准备的材料
1、一杯50ml的水。
2、一小袋盐。
3、小塑料勺、筷子、记录纸。
三、实验过程
1、一勺一勺的加,每放一勺用尺刮一下。
2、等一勺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难以溶解为止。
3、记录完全溶解后的勺数。
四、研究结果
我们发现:50毫升的水能溶解勺食盐,即 克食盐。
5.关键性提问:
1.一勺盐怎么算,
2.第一勺加进去以后,什么时候加第二勺,加到什么时候不要加了呢,
3.要判断是否溶解是在搅拌时观察还是搅拌后等一
13 / 22
精品文档
下再观察呢,
4.一共溶解几勺怎么算,
5.根据大家讨论,我们制定了这份计划,计划中哪些地方制定得还不够完善,可以提出来修改。
三、分组实验5?
1.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
2.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分析研究结果8?
1.汇报实验数据。出示一张大表收集学生数据。
2.从汇报的数据看,你发现了什么,
3.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同样一杯水里溶解的盐有多有少呢,
4.讨论:我们怎样回答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5.出示天平,测量1勺大约是克,接下来换算50ml水大概溶解多少食盐。
6.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50ml能溶解18克的盐。
拓展:下节课老师请你把这杯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出来,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呢,
三、课后总结:
四、课后作业:
1.在一定量的水中,物质溶解的量是。
14 / 22
精品文档
2.在进行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盐的实验活动中,每次放盐的量要。
五、课后反思: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
课型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科学概念: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
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
小组观察实验:饱和盐水1、食盐1、清水1、蒸发皿1、放大镜1、石棉网1、酒精灯1、三脚架1。
一、导入:
1.出示上一节课留下来的浓盐水,请学生观察后提问: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
15 / 22
精品文档
的盐继续溶解吗,
2.按照学生的说法演示实验:我们用纸条在杯壁给浓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然后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食盐恰好全部溶解,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水蒸发,当杯子里的水面降到原来的刻度时,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样,
3.继续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继续蒸发减少,直到水全部被蒸发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食盐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留在杯子里。
二、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判断是否食盐。
1.讲解:用蒸发的方法水分减少很慢,我们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水的方法来加快水分的蒸发,看一看溶液中水分减少后食盐的变化。
2.出示实验装置,介绍各部分名称。
3.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
4.强调实验要点:酒精灯的构造、酒精灯的点火方法、酒精灯的灭火方法、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实验器皿会很烫要注意安全。
5.分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的形状、颜色、颗粒大小。
6.集体探讨:这些白色颗粒和食盐一样吗,它们也能溶解于水吗,它们是食盐吗,如果在蒸发皿中留下的是食盐,说明什么,
16 / 22
精品文档
7.整理本节课达成的共同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拓展:阅读资料P37。
三、课后总结:
四、课后作业:
1.在??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蒸发皿、、、等实验器材。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听听声音
课型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科学概念:
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
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17 / 22
精品文档
一、引入: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
1(常见的建筑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
18 / 22
精品文档
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9 / 22
精品文档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房屋的发展过程。
阅读教材P2、P3的材料,说说房屋的发展过程, 洞穴、草棚——木屋——砖瓦房——钢筋混凝建筑。
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材料、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3(讨论。
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
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建筑机械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房屋的发
20 / 22
精品文档
展。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常见的建筑
1(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生存、适应环境、抗御自然灾害。
2(房屋的发展过程。
天然洞穴——人造住所
结构简单——结构复杂
功能单一到综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房屋的变化,知道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这节课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学习房屋。
新课教学
?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1(认识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师:课件出示不同风格的房屋图片。这些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交流。
21 / 22
精品文档
教师:介绍各个不同地区的环境与建筑间的关系。 教师:除了以上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 学生:交流资料,进一步领悟房屋的建造要与当地环境相适应。
2(分析房屋的构成。
22 / 22
范文四:科学观察认识型教案
科学观察认识型教案
篇一:10月份科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5
篇二:小学科学课型
小学科学课型
季荣臻老师将小学科学的课型分为八类:科学观察课、科学实验课、科学阅读课、科学探究课、科学技术课、科学讨论课、过程技能课、解暗箱课。对科学课来说选择恰当的课型是搞好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需要教师对应选择不同的课型。而季荣臻老师的八种类型的课型充分体现了小学科学课的特点,如果粗略一点来看的话我觉得这其中
有些课的性质是差不多的,可以归为一类。比如技术课主要是设计制作和实验的过程差不多可以将其归为实验课,同样过程技能课也同样可以归为实验课,其实所有的课型都是围绕探究位核心而展开的。
对于那10节课堂实录,我觉得每节课都上的很好,特别是曾老师的课,他的课很完美充分体现了科学课的本质,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将探究的问题丢给学生思考,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稍稍引导下,教师对课堂的拿捏恰到好处,课堂内学生积极性也很高。下面我根据季荣臻老师的课型分类来给这10节课分分类。
第一节《今天天气怎么样》这节课,教师主要从获取天气信息渠道、描述天气再到设计天气符号记录天气以及预报天气这四个环节来进行的。整个过程符合从设计到制作再到运用,所以我将这节课归为科学技术课。
第二节《运动和位移》这节课,我觉得可以归为科学观
察课,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借助多媒体图片让学生自主观察的基础上交流总结,再引导学生实践应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整堂课符合科学观察课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
第三节《声音的产生》这节课,整个环节符合科学探究课的流程。从开始提出声音是怎么发出的这个问题为导火线,在学生做出假设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收集证据,再分析解释交流质疑最后利
用铜锣发出声音和停止发出声音这个活动将振动产生声音的知识得到了拓展应用。
第四节《有关电磁铁》这节课,我觉得理当归为科学实验课。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就引入电磁铁吸回形针的环节,在与学生前知识碰撞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提供学生设计实验的思路启发学生在实验中操作、观察以及思考相结合,利用记录表指导学生用逻辑思维方法来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整个环节紧密相扣,学生课堂参与和完成度都很高。
第五节《了解人体感官》这节课,我觉得可以归为科学阅读课。因为这节课都是建立在科学问题、猜想与假设的基础上。整堂课主要由摸布袋游戏引感觉器官,在利用怎样获得食品感觉这个活动借机利用图片来认识感觉的来源以及感觉器官。将静态的知识转为动态的感受世界的丰富过程。
第六节《如何用水测量时间》这节课,我觉得应该归为
解暗箱课。用水测量时间这个内容不能直接感知,但可以根据一定的可感知的外部情况间接推断出来,实质上是学习由表及里的学习方法。整节课教师围绕问题依据事实引导学生猜测假设,再到模拟验证最后总结运用。
第七节《研究固体》这节课,我觉得可以归为过程技能课,在注射器橡皮泥挤压的试验中通过比较的技能知道固体有一定的体积这个特点,通过与液体的对比观察知道固定有一定形状及固定的表面的特点,在认识固体的基本特征的整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
各种科学基本技能。
第八节《认识固体》这节课,我认为是典型的完美的一节科学探究课。课的开始教师出示透明液体和白色粉末让它们相遇,教师示范试验学生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为三个探究的问题:液体是什么,粉末是什么,气体是什么,接下来教师就带领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粉末和其他阶段教师让学生先列出多种生活中常见的白色粉末和无色气体,在分析解释的基础上排除一些,剩下的利用实验收集证据来一一验证,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会鉴别物质。整个课堂活动的设计环环相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气氛活跃而融洽。
第九节
《认识鸟类》这节课,可以归为科学阅读课。以问题串烧猜谜引入课题,利用图片认识鸟的基础上认识鸟的结构。采用由整体认识逐步转为局部认识的方法,将学生现
实生活中难以感知的问题通过有效阅读得到认识。
第十节《认识如何呼吸的》这节课,我觉得可以列为科学讨论课。教师利用深呼吸解压的情境很自然的引入课题,用你们对呼吸了解多少,这个问题来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知识。在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呼吸这个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师生间的多边交流来获取真知。
篇三:三年级上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一 本册教材的教学总目标
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40多个观察和探究活动,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导下,以认识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和周围常见物体的性质与功能为线索,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比较、分类的方法,渗透敢于质疑、重证据、珍爱生命、关心环境等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培养。
二 本册教材的特点
由于了解到三年级一期的学生初涉科学课程,所以将教学定位在扶和引,采用探究学习为主,老师引导为辅,以学生活动案例、指南车提示、指南车信箱提供科技史、阅读资料等方式去引领学生,采用提出问题——设法解决——提出结论完成实验操作类、作品制作类、观察活动类、资料收集类等活动。
考虑到本年级学生在生活环境、经验背景、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探究重点是:观察、比较、分类、提出问题,并将提供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1
走进科学 校园寻“宝”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校园寻宝,达尔文寻宝活动。
二 设计理念:
学生通过阅读达尔文寻宝活动和体验寻宝活动过程,对科学探
究和科学学习本身有初步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合适的探究材料。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3.科学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有初步了解。
四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
五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六 教学准备:
纸和笔、一个小盒子。
七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探究发现法。
2
校园寻宝
十 课后反思
3
走进科学
观察“宝贝”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观察自己的宝贝,认领我的宝贝。
二 设计理念:
指导学生用多种感官来观察物体,学习用文字或图画的方法来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
三 教学目标: 1. 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并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能用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图画记录被观察物的特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作出初步的假设。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 3. 科学知识目标:
观察、认识一些自然物的性质。
四 教学重点:
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
五 教学难点:
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六 教学准备:
放大镜、前一课找到的“宝贝”、记录单
七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4
观察“宝贝”
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顺口溜:眼耳鼻舌手
人人身上有 帮我认东西 是我好朋友
十 课后反思:
5
范文五:小班观察认识型教案
小班观察认识型教案
篇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 作业
? 复习要点一:
1.科学内涵应包括科学知识 、科学过程 、科学态度。
2.幼儿应掌握的技能:观察 、分类 、测量 、思考 、操作 、表达 、交流。
3.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包括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 、地球和空间科学 、科学技术等四个方面。
4.幼儿园科学教育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别是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生活活动。
5.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具体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和制作法 、展示法 、游戏法 、讨论法。
6.幼儿阶段的科学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他们的学习建立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因此他们的科学知识只是一种经验性的知识,即科学经验。
? 复习要点二:
1.“能根据指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是.中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要求。能按自己规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是大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要求。
2.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是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3.了解常见科技产品并掌握其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大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要求。了解季节与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大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要求。了解季节与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小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要求。
4.没有体现“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教育内容是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竹制品。
5.“帮助幼儿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是中班目标。
6.“帮助幼儿学会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是大班目标。
? 复习要点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有:
1.对周围的食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食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 复习要点一:
1.科学活动的导入设计有以下方法:语言导入 游戏导入 情景导入 环境导入。
2.实验操作型活动的重要教学目标:科学好奇心和科学探究能力。
3.实验操作型活动的设计思路有演示-操作式、自由-引导式 、猜想验证式。
4.在实验操作型活动幼儿可以使用进行图画、符号、表格 、文字、照片进行记录。 ? 复习要点二:
( )1.科学就是一种知识,所以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就是让幼儿学到各种科学知识。
2.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注重幼儿的兴趣。
( )3.按照动手操作原则,科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越多越好。
4.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幼儿获得全面的认识。
( )5.幼儿的科学活动提倡幼儿的操作、探索,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材料,让幼儿自主自由操作,教师不必做具体指导。
6.观察是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认识某种对象的看的过程。
? 复习要点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有:
1.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属于科学情感和态度目标)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属于科学方法技能
目标)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属于科学方法技能)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能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包含有知识、情感、方法目标)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属于科学情感和态度)
从科学情感与态度、科学方法与技能、科学知识三方面详细分析每一条目标从以下方面提出:
《纲要》中的五条目标主要是从科学情感态度、方法技能目标提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然而幼儿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科学情感的过程中不可能离开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知识目标隐藏其中。
复习要点一:
1.观察室幼儿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2.观察认识型活动的重要目标是观察技能目标、表达技能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3.在观察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是小班的要求,比较性观察是中班的要求,有序观察是中班或以上的要求。
4.观察活动的四种活动类型:物体观察活动、展示观察活动、现象观察活动、户外观察活动。
? 复习要点二:
1.有顺序观察事物的特征是小班掌握的技能,长期系统性观察是中班、大班幼儿掌握的技能,观察事物的变化和现象的发生时小班班或以上要掌握的技能。
2.用简单语言讲述是小班的要求,用完整语言讲述是中班班的要求,用图画、数字等方式记录是中、大班的要求。
3.认识实物的显著特征是小班幼儿的观察内容,认识观察物的多样性是小班的幼儿的观察内容,认识事物的不同点是中班幼儿的观察内容,探究事物的变化规律是大班班幼儿的观察内容。
? 复习要点三:
阅读书本P119页案例《蜗牛是什么样子的》,这个观察认识型活动的指导要点是:
1.科学观察时是为一定的目的服务的;
2.利用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3.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观察;
4.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
5.引导幼儿通过对观察对象的操作、摆弄,将观察和操作相结合,全面地观察事物, 了解观察对象的变化;
6.要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中的发现;
7.指导幼儿学习用各种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 复习要点一:
1.科学讨论型活动是在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的讨论交流等手段获得科学知识的活动。
2.科学讨论型活动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
3.科学讨论型活动是非探究性的学习形式,主要适用于不易通过直接的探究的 学习内容。适合用于中班、大班。
4.技术操作型活动是幼儿学习制作产品、使用科技产品或掌握工具的操作技能和方法的活动。
5.学习使用科技产品的活动的设计思路是观察-尝试操作---交流讨论---正确操作。
6.科技小制作获得的设计思路是演示-操作-交流表达-展示分享。
? 复习要点二:
1.实验操作型活动的重要目标是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好奇心 、科学讨论型活动的重要目标是表达交流技能科学知识经验,技术操作型活动,重要目标是技术操作技能。
2.能用语言大胆表达并能用图画、表格动作等方式表达是中班的要求学会在采择和鉴别信息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科学知识是大班的要求。
? 复习要点三:
P134页活动案例《鸟的家园》的设计特点以科学讨论型活动的指导要点:
1.避免把科学讨论型活动变成灌输科学知识的课堂。
2.建立“民主”课堂,充分体现平等对话的精神。
3.帮助幼儿利用多种手段特别是艺术的手段表达他们的科学知
识,使科学讨论的形式丰富多彩,而不致成为知识的堆积。
4.可以利用视听媒体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扩大幼儿的眼界。
篇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复习讲义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复习讲义
1.
2.
3.幼儿学习具有以下特点:(1)幼儿的科学学习局限于具体形象的水平(2)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个人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3)幼儿的科学学习有赖于他人的支持
4.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原则:(1)动手操作原则(2)主动探究原则(3)支架原则(4)联系生活原则(5)个别差异原则
5.幼儿园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根据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以及幼儿教育总目标制定的、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学学习时所应获得的发展,它是幼儿科学教育目标体系中概括层次最高的目标。
6.幼儿园科学教育总目标的具体分析:(1)科学知识方面(2)科学技能方面(3) 科学态度方面
7.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指的是要在一次或一个系列科学教育活动中达到的教育效果。它是根据幼儿园科学教育总目标和年龄班目标,并结合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特点提出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
8.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特征:(1)教育活动目标所期望的
结果应基本上是可以观察到或测量到的(2)教育活动目标应全面反映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和年龄目标的要求(3)教育活动目标应该体现和前两个层次目标之间的联系,即是前两个层次目标(总目标和年龄目标)的具体化和分解。此外,教育活动目标也要体现与前后教育活动目标之间的联系,以体现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连续性。
?9.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要求:(1)科学性和启蒙性(2)广泛性和代表性(3)地方性和季节性(4)时代性和民族性
10.技术四个范畴。
11.
12.从不同维度对幼儿的科学探究进行不同的划分:(1)从探究活动的发起来划分,可分为自发探究和教师设计的探究(2)从教师指导程度来划分,可分为自主性探究和教师指导下的探究(3)从探究问题的开放性来划分,可分为开放式问题的探究和封闭式问题的探究(4)从探究时间长短来划分,可分为课堂探究和持续探究
13.
14.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途径:(1)集体教学活动(2)区角活动(3)生活活动(4)集体活动、区角活动和生活活动相结合
15.区角活动的特点:(1)以材料为中心组织学习目标和内容(2)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组织
(3)个别化、操作性的学习与间接的指导
16.生活中的科学教育的特点:(1)寻常性(2)真实性(3)松散性(4)灵活性
17.教师是幼儿学科学的引导者、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
18.活动过程的设计可以参考以下的步骤:(1)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及目标,从幼儿的已有的有关经验出发,或从提供给幼儿的探索材料或环境出发,提出问题或简短的指令,引起幼儿的好奇,激发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2)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从多方面,使用多种方法和探索对象相互作用,去感知、操作、发现和思考。(3)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探索活动的情况(包括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4)要求和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5)教师以简短的语言,概括、小结幼儿的发现,并再一次提出针对性的问题,
启发、鼓励幼儿在前次探索、发现的基础上,继续进一步探索,以寻求答案或新的发现。(6)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7)老师鼓励、启发幼儿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方法,陈述自己的发现和问题,以及在活动中的感受。(8)在幼儿表达、交流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作出小结和评价,包括对本次活动知识点的小结,对幼儿学习过程及表现的评价。
19.集体教学活动导入环节的设计:(1)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而导入活动(2)通过简短的指令导入活动(3)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通过提出问题导入活动(4)通过演示现象导入活动
(5)通过谜语、儿歌、故事导入活动
20.观察认识型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与现象的过程。
21.观察认识型活动的类型:(12)按照观察方法可分为个别观察和比较观察(3)按照观察时间可分为短期观察和长期观察
22.认识。
?23.观察认识型活动的指导要点:(1)科学观察是为一定的目的服务的(2)利用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3)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观察(4)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5)引导幼儿通过对观察对象的操作、摆弄,将观察和操作相结合,全面地观察事物,了解观察对象的变化(6)要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中的发现(7)指导幼儿学习用各种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24.幼儿的科学实验是指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改变变量,以发现客观事物的变化及其因果联系的方法。所揭示的也是事物之间明显的、可见的、表面上的因果联系。
25.实验操作型活动涉及到的重要教学目标有:科学好奇心,科学探究能力。
26.实验操作型活动的三种设计思路:(1)演示—操作式(2)自由—引导式(3)猜想—验证式
27.实验操作型活动的指导要点:(1)提供充足、多样的实验材料,以保证幼儿能反复操作、与客体相互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判断、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2)积极引导幼儿主动
参与活动,使实验活动成为幼儿主动的探索活动(3)引导幼儿在实验中仔细观察,注意实验材料在操作过程中的变化,同时也要引导幼儿学习记录实验中的发现(4)组织幼儿就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开展讨论、交流,引导幼儿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鼓励幼儿解释实验的结果(5)鼓励幼儿提出问题,但是不要急于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幼儿,以避免超越幼儿理解能力的灌输或变相灌输。
28.科学讨论型活动是指在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的讨论交流等手段获取科学知识的活动。尽管它不是一种直接的探究活动,但也是幼儿获取科学知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在幼儿科学教育实践中,这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活动类型。
29.
30.科学讨论型活动的三种设计思路:(1)参观调查—汇报交流式(2)收集资料—共同分享式(3)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
31.科学讨论型活动的指导要点:(1)避免把科学讨论型活动变成灌输科学知识的课堂(2)建立“民主”课堂,充分体现平等对话的精神。(3)帮助幼儿利用多种手段特别是艺术的手段表达他们的科学认识,使科学讨论的形式丰富多彩,而不致成为知识的堆积。(4)可以利用视听媒体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扩大幼儿的眼界。
32.使用科技产品或工具的活动的设计通常可采用的模式。
33.科技小制作活动的设计通常可采用“演示—操作—交流讨论—展示分享”的模式。
34.技术操作型活动的指导要点:(1)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制作材料(2)使幼儿明确科技制作
的目标、方法和评价标准(3)要让幼儿自己探索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35.班级区角科学活动在材料的设计方面,应考虑以下方面:(1)材料的结构性(2)材料的开放性(3)材料的丰富性(4)材料的层次性(5)材料的安全性
36.
37.外出的远足或散步活动、日常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38.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要求:(1)随机开展(2)不求同步(3)互动跟进(4)持续探究
39.选择自然角的内容时要考虑以下几点:(1)选择易于在人为条件下生长的、美观的、有趣的、不同类别的动植物(2)根据季节的变化选择更新,丰富自然角的内容(3)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内容
40.种植活动的指导:(1)指导幼儿学习种植的技术(2)指导幼儿对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3)指导幼儿对植物进行日常管理,培养劳动的习惯
41.远足活动的设计与准备:(1)设计活动方案(2)做好联系和踩点工作(3)落实交通工具及行走路线等事项(4)通知家长,请家长写回执
42.远足中的教育活动指导是在远足过程中随机进行的指导,是
帮助幼儿积累新鲜经验、验证已有认识的重要过程。教师和同往的成人要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和具体情境做相应的指导。(1)在指导幼儿观察环境中的事物时,教师还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提示幼儿观察所见到的实物和实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如果是参观,则可以提示幼儿注意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等(2)教师可指导幼儿收集一些第一手的观察资料,也可利用照相、录像、录音、笔记等手段记录远足的全过程以及计划外的偶发事件经过(3)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或成人要采取建议的方式协助孩子进行记录和测量,提出新问题,澄清原有的认识,并及时把以后活动可能会使用到的信息记录下来(4)密切关注全体幼儿的活动情况以及个别幼儿的反应,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5)远足后,应及时组织幼儿对所经历的远足经过进行回忆,讨论、整理和布置收集来的资料。检查幼儿在远足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原有的错误认识是否得到了修正,教师从中可以了解幼儿的进步和仍然存在的或新的困惑所在,从而引出下一步要研究解决的新问题(6)应组织幼儿及时将所获得的认识,感受表达出来。
43.偶发性科学活动是在教师完全没有计划的情况下,由于周围环境中某一有趣现象或有趣事物的出现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浓厚的观察和探究兴趣,随即自发投入的一种科学探究活动。
44.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特点:(1)活动源于偶然的事件(2)活动内容广泛而丰富,活动时间、地点无法固定(3)活动需要外界的
理解与支持(4)活动由幼儿的内在动机所驱使
45.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指导:(1)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索动机(2)及时调整教育计划,抓住难得一见的科学现象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46.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简单地说就是以整合的方式教科学。它是指在保持科学教育自身特点的同时,将科学教育和其他学科的教育有机结合,并融入到幼儿园课程的整体之中,使科学教育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孤立的部分。
47.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形式:学科间的渗透、学科间的交叉、多学科的综合、学科的融合。
48.
49.项目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的支持下,围绕生活中某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的过程。
篇三:认识大小教案
数前概念“大小”教学设计
(2015-2016学年度)
年级:一班 学科:生活数学
济阳县特殊教育学校:李雪
授课人:李雪
授课时间:2015年10月
授课班级:培智一年级
课题:数前概念:大,小
课型:新授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分析大,小的活动过程,理解两个数前概念“大,小”在生活中的意义。
2、会通过看图片、实物比较,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3、加强常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地生活习惯及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数前概念“大,小”在生活中的意义,会分析。 教学难点:会区分大,小。
学情分析:本班有6名学生上课,A类学生有田嗣双,娄焕喜,
这2名学生理解力较好,能够自己通过电子白板多媒体
展示理解课本内容“大,小”的意义。B类学生有王杰,张政宇。C类学生有刘志鹏,张端瑞不能配合老师完
成教学任务,对问题不理解,不会用语言表达。
教学方法:游戏导入法、实物教学法、图片展示。
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 看动画《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歌曲“儿子的头大手儿小,爸爸的头小,手却很大,大手牵小
手,走路?.”问:儿子和爸爸谁的头大,谁的头小,针对每个学生都提问一遍。让学生一个一个回答,指导尽量说出来。
板书:大,小领读课题 大小
三(师:同学们喜欢大头儿子和 小头爸爸吗,老师把他们请到咱们教室来做客了,同学们给他们打个招呼吧,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想情同学们帮助他们看看这些衣服,鞋子和袜子都是谁的,
(请同学们来把衣服,鞋子,袜子等分别给大头儿子和 小头爸爸分开)
师:为什么大头儿子的衣服是这件啊,为什么小头爸爸的衣服是这件啊,??
四、探索新知
1、看图片说大小。
2、师:同学们,你们看大屏幕上画面第一幅图,谁大谁小,学生一一回答,不会的老师领读。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看着图领读:大小
3、
(1)看图提问:这幅图画的什么,哪个大,哪个小,
依次指名学生回答。随时指导纠正,尽量正确回答。跟老师读:大、小。这幅图画的什么,哪个大,哪个小,说出并指出来。
(2)看第二组图:这是什么,哪个大,哪个小,依次指名学生回答。随时指导纠正,尽量正确回答。跟老师读:大、小。??
4、师领读,生跟读“大小”。
5、齐读词语:大小
6.师:同学们学的真不错,作为奖励老师带大家去动物乐园逛逛吧。 这是什么,哪个是妈妈,哪个是宝宝,??
7、针对所学内容老师再考核一遍:看实物让学生一一分辨大小,并再次领读大小,进行巩固。
四、学儿歌,师生共同唱儿歌,进行巩固,引起学生兴趣
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大小”,知道了“大小”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我们要充分理解,学会比较。
六、作业:课下学生看看自己的手和妈妈的,谁的手大,谁的手小,谁的脚大谁的脚小,
七、下课。
八、课后小记
这节课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对于物体的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提高,其中A类学生完成的较好,B类学生还需老师的辅助,独立完成有一定的困难,尚需加强训练。
板书 : 大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