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晏子使楚》说课稿【教学竞赛获奖课题】
《晏子使楚》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晏子使楚》 ,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11课。本文是 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 2500多年的历史, 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它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 的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仗着国势强盛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针锋相对进 行反驳,维护了自己和齐国的尊严。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层次清晰, 结构明了。第一部分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二部分详细记叙了事情的经过, 第三部分交代了事情的结果。用三个小故事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 的智慧,语言通俗易懂、浅显朴实,适合积累,能有效的丰富学生的语言 世界。阅读楚王和晏子的对话,品味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感受晏子的魅 力是本文语言学习的重点。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 “ 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 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 的要 求,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晏子使楚》故事的内容。理解晏子出 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 个词的含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抓住主要内容,朗读课文。
三、说重点、难点
1、重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 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2、难点: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含义,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 辩的口才。
四、说学情
1、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 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 细细品读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 同时,由于该年龄段的 学生依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而 学生对本文几处晏子回应楚王的侮辱的话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
难。我们应帮助学生建构感性的认知世界,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 从而达到积累。
2、文学是用文字塑造形象的,学生已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 缺乏文学中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要很好的利用这类具有思辩之美的文章, 让学生认真解读 , 把握重点,努力突破,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五、说教法
1、 推导法:在解读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句子时, 我应用现代教学手段, 在课件中分别先后给出(大前提、小前提)前面的两个句子,然后引导学 生得出结论。从而得出结论,让学生感悟到晏子作为一个使者的精明和才 智。
2、 诵读法:为了让学生能很好体会到当时楚王的横蛮霸气、 盛气凌人; 体会到晏子的沉着睿智,又针锋相对,不受欺侮的人物特点,教师只有认 真引导学生细读人物的语言及其前面的提示语,才能很好感悟到人物内心 精神世界的情感脉动。
3、剥笋法:在教学晏子三次反驳侮辱的故事导读过程中,我采用从整 体到局部,从局部的结果到分析理解个别的句子,词语的方法进行。然后 再串联起三个故事,进行总体的再现领悟。例如:首先理解掌握每则故事 分别讲什么主要意思,最后结果又是怎样的?三个故事相互独立,又彼此 关联。从“只好”的结果来分析,楚王是步步退却,晏子却一次比一次更 淋漓尽致的在反驳,最后,楚王“只好”落得个“赔不是”的下场。由于 这种强烈的首尾反差,能很好地引领学生去深究细抠,在深入的研读中, 找出个中原因,得到人生的启迪。
六、说学法
1、联想与想象: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得抽象思维品质的培养; 感受当时国与国之间外交斗争的激烈舌战。
2、朗读与讨论:对人物的对话,要让学生反复的朗读,在朗读中有所 感悟和发现。在教学晏子三次反击侮辱的过程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让 学生在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 空间。
3、再现与表演: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世 界,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在阅读课文后有所领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 己的阅读理解进行表演。我们不求学生表演的优劣,但孩子在表演中的自 我理解感受。教师可以创设:拍三集电视连续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表演 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再现文学形象。
七、说教学准备
为了能增添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变形象,便于直观
演示,所以,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八、说教学理念
1、以新的学习方式,还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 . 合作 . 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意在通过改 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时,让学生以 “ 小记 者 ” 的身份,随同晏子一同岀使楚国,让学生置身于文本之中。
2、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
第斯多惠说过:“ 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他 们,独立掌握他们。 ” 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渎自悟,最大限度的还给学 生较多的质疑问难,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采用 “ 学当晏 子 ” , “ 报道晏子 ” , “ 朗读表演 ” 等形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老师在课堂上 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和朗读,巧妙指导,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故事情 境中去。学生的智慧需要老师的智慧去点燃,智慧的教师,智慧的学生才 能走进智慧的晏子。
九、说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 感悟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两个小故事:魏晋时期文学家孔融小时候很聪明。有个 傲慢的大官很瞧不起他,说:“小时候聪明,大了就未必。 ”孔融回答:(你 小时候一定很聪明。 )
美国记者采访**时,问:“我们美国人走路抬头挺胸,为什么你们 中国人走路老低着头?”**回答:(因为我们走的是上坡路。 )
可见,巧妙的语言能让人转败为胜,由被动走向主动。我国历史上的 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 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 的外交家。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晏子使楚》一文,来见识一下晏子高超 的外交语言艺术。
(我这样设计:以感悟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 参与的积极性,使学习过程变得有趣起来。 )
二、先品楚王,感受侮辱
1、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用 “ —— ” 划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 (板书:楚王 侮辱 晏子)
2、课件出示:
a 、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 就叫人在城门边开了个 5尺来高的洞 …… 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 辱齐国的目的。)板书:钻狗洞
b 、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 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
指导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瞅、冷笑
(这句话楚王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 板 书:没人才
c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 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情? ” (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 板书:没出息 说这两句话时,楚王都笑了,那是一种怎样的笑啊?
是啊 ! 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 心(不良)。
三、再品晏子,欣赏反驳
过渡: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 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板书:反击
(一)学习晏子第一次反击楚王
1、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
出示: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这是个狗洞 …… 到底是个什 么样的国家?
指名读,大家听听晏子的话到底什么意思?交流。
完成练习(出示):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 楚国让我钻狗洞。
所以楚国是 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是狗国
师:(齐读)你们再读读晏子的话,我们听听是不是这个意思。 2、师:晏子的意思你们竟让我钻狗洞,你们楚国简直就是个狗国。 可是,晏子为什么不这样说?(晏子说话有礼有节,合身份)
3、师: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读:楚王只好吩咐打 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板书:只好开城门
师:楚王这回是别无选择, 这城门打得也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 认自己国家是狗国,自己是狗王了。
4、晏子还没进国门,就给楚王来了一个迎头痛击,在接下来两次斗 智过程中, 晏子又是怎样反击楚王的呢?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通过 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小组自主交流,体会晏子说话的 妙处。
学生讨论。
(二)学习晏子的第二次反击
1、面对楚王说齐国没人才,晏子是如何反击的?出示:
这是什么话 ? 我国首都临淄 (z ī)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 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 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
师: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出什么?(齐国人很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夸张)明明是夸张的,晏子却是——(严肃地说),这就不得不让 楚王相信齐国人多。
在古文中这段话的意思是用三个成语表达的, 那就是什么? (举袖成 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
(这个环节我之所以这样设计, 是为了达到让学生运用成语和积累成 语的目的)
2、 师:晏子又是怎样解释齐国派自己出使齐国原因的呢 ? 晏子要说 什么?出示: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 就派上等人去; 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
我最不中用,访问楚国。
所以楚国是 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名回答,相机 板书:最下等国
师:晏子是拿贬低自己来贬低楚国,说完晏子还故意笑了笑,大家说 说那是一种怎样的笑?指导感情朗读。
师:晏子真是好口才,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一次挫败了楚王。所以楚 王只好—— 板书:只好陪着笑
(三)学习晏子的第三次反击
1、楚王是不想笑也得笑,笑得多么勉强,多么,多么无可奈何!真 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但楚王不肯善罢甘休, 一计不成是又生又一计,第
三次较量又开始了。 楚王在宴席上怎样取笑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取笑楚王 的 ? 出示:晏子面不改色,他站起来说:“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 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3)所以楚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机 板书:强盗国
2、师:这一回晏子又胜了,真是主人主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这次楚王不再是陪着笑,而是只好——“赔不是了”, 板书:只好赔 不是
什么是赔不是?我们一起来读第 5自然段。
3、好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好一个临危不惧的爱国志士,面对晏子, 楚王是——(生读三处表示结果的话)。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有一个共同 的词语(只好),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王。
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作自受。
师:所以说,晏子使楚最终的结果是——生齐读:“ 从此以后,楚王 不敢不尊重齐国了! ”
重点讲解“不敢不”,感悟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的作用。
(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进行大胆想象, 再现当 时的情景,使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小结感悟,迁移运用
晏子出使楚国,与楚王三次交锋, 从他的从容应对, 从他绵里藏针的 语言中,你对他有了哪些认识?
迁移运用,出示:
有一次, 爱国将领吉鸿昌在街上走,一个美国人走过来,傲慢地说:“我去过一个岛,岛上就缺中国人和驴这两样东西。”吉鸿昌听了,不紧 不慢地说“我和你去了那岛上就什么都不缺了!”
(文章至此,可以说水到渠成,同学们已经充分认识了晏子的能言善 辩,处变不惊,又运用这种新颖的迁移方式,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 抛砖引玉的作用。 )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 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六、作业布置:
1、 一样话百样说 , 生活中你一定见到过巧妙地运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 情景吧 ? 回忆一下 , 把最精妙的对话写一写 , 跟大家分享语言的魅力。
2、找同学合作,将课文改写成课本剧,再演一演。
十、说板书设计
11 晏子使楚
楚王 ——— 侮辱 ——— 晏子
(侮辱) ————— (反击) ———— 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大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赔不是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这个板书设计, 既板书了文中的主要人物, 又板书了他们之间的三次 较量,突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范文二:晏子使楚》说课稿
晏子使楚》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 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义教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和揣摩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先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了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自己作为一个大国使者和作为强国齐国的尊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简单的逻辑思维的过程。
3、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举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三)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掌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朗读好相关的句子。
(四)教学难点
晏子反驳楚王中这些句子的逻辑性的思维结论。
二、 说学情
(一)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
(二)文学是用文字塑造形象的。学生已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缺乏文学中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要很好利用这类具有思辩之美的文章,让学生认真解读,把握难点,努力突破,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
(一) 推导法:
在解读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句子时,教师可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件中分别先后给出(大前提、小前提)前面的两个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而得出结论,让学生感悟到晏子作为一个使者的精明和才智。
(二) 诵读法:
为了让学生能很好体会到当时楚王的横蛮霸气、盛气凌人;体会到晏子的沉着睿智,又针锋相对,不受欺侮的人物特点,教师只有认真引导学生细读人物的语言及其前面的提示语,才能很好感悟到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情感脉动。
(三) 剥笋法:
在教学晏子三次反驳侮辱的故事导读过程中,可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的结果到分析理解个别的句子,词语的方法进行。然后再串联起三个故事,进行总体的再现领悟。例如:首先理解掌握每则故事分别讲什么主要意思,最后结果又是怎样的?三个故事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从“只好”的结果来分析,楚王是步步退却,晏子却一次比一次更淋漓尽致的在反驳,最后,楚王“只好”落得个“赔不是”的下场。由于这种强烈的首尾反差,能很好地引领学生去深究细抠,在深入的研读中,找出个中原因,得到人生的启迪。
四、 说学法
(一)联想与想象: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得抽象思维品质的培养;感受当时国与国之间外交斗争的激烈舌战。
(二)朗读与讨论:
对人物的对话,要让学生反复的朗读,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和发现。在教学晏子三次反击侮辱的过程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让学生在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空间。
(三)再现与表演: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在阅读课文后有所领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表演。我们不求学生表演的优劣,但孩子在表演中的自我理、解感受。教师可以创设:拍三集电视连续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再现文学形象。
五、说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从总体感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原因,选取一个故事内容认真导读,明确因果联系;再通观全文,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全篇文章的理解、掌握,加深对人物个性的把握。
(二)教学用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个。
(三)具体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1)由晏子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导入。
(2)自学:
a、理清文章顺序,说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b、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范文三:《晏子使楚》说课稿1
《晏子使楚》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早上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晏子使楚》。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晏子使楚》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1、2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交代了晏子出使楚国的背景。第3——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围绕楚王侮辱晏子安排了三件事情即: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却被晏子一一反驳的过程。第6自然段即是第三部分,楚王改变了对晏子的态度。
本文层次清晰,结构明了。第一部分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二部分详细记叙了事情的经过,第三部分交代了事情的结果。本文语言通俗易懂、浅显朴实,适合积累,能有效的丰富学生的语言世界。阅读楚王和晏子的对话,品味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感受晏子的魅力是本文语言学习的重点。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具备了初步的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因而让他们先学后教不失为一种学习方法的选择。但是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依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而学生对本文几处晏子回应楚王的侮辱的话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作为教者的我们帮助学生建构感性的认知世界,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从而达到积累、运用就成为教学的重点。本文最大的教学价值就在于训练学生品味语言之妙,感受晏子的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简析,基于对学生年龄特征的估计,以及针对编者编排意图的揣摩,本课的教学我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认读 8 个字,会写 14 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侮辱、敝国、面不改色、尊重”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目标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会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品味晏子语言之妙。
目标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他们明辨是非,理解晏子的智慧,知道他是怎样维护齐国的尊严的。。
对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学重点是:了解故事内容,品味语言之妙,感受晏子的魅力。教学难点是:初步领会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理解晏子的智慧。
三、说教学理念
(★过渡语)对于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主要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打算采用以读为本、以生为本,紧扣语言文字,读读议议,品读揣摩,充分展示学习语言的过程。针对本文我认为让学生自己朗读体验、质疑问难,读文找句,合作交流能有效地体会晏子巧妙机智应对楚王的侮辱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我 相信让学生自己学是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也力求让教路,文路、学路三者合一,融为一体。
四、说教学流程
(★过渡语)我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力求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上好语文,真实展开我的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有以下几大板块。
(一)导入(二)初读(三)品读(四)拓展(五)总结
(一)导入板块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晏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生读课题,师介绍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从课题“晏子使楚”中,你知道了什么?(晏子出使楚国。)
是啊,晏子出使楚国,那作者又是怎样写他出使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晏子去楚国看一看。
(★设计意图)这里我采用了开门见山法直接板书课题导入了新课,关注了课题。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即文眼。从题目入手往往能生发教学的切入点,因此,我刚才让同学说说你从“晏子使楚”这个题目中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晏子出使楚国这样一件事情就是力图体现“课未始,已成基调”的教学节奏。
(二)初读板块
在初读板块,我要达成两个目标。一通过让学生用心地初读课文,教者帮助他扫清阅读障碍。我主要从字音、字形、字义三方面予以重点指导。
纠偏字音:乘(第四声)机枳(翘舌,第三声)大夫(注意多音字,这里念da fu) 注意字形:晏辱(都为上下结构)柑橘枳(注意偏旁同为:木)
在字义方面,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查字典、查词语手册和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相机理解,比如 侮辱尊重大夫盗贼等
二是在学生初读过后,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把握。我就是让学生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随机梳理板书,达成感知的目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我主要着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通过对文章的把握,作为感知的侧重点,以求学生初读后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为品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品读板块
(★过渡语)这样子,我的教学就进入到了细读、品读环节。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具体步骤化的表述方式,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
细读第3自然段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标注出楚王第一次侮辱晏子的语句,并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2)找出晏子回击楚王的话,自由朗读,根据提示谈谈晏子语言之妙。(让学生自由说理)
(3)晏子回击的结果如何?(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4)楚王开城门是无奈的,否则就要承认楚国是狗国,自己是狗王了。让我们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步: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第4、5自然段。
第三步:感情朗读,理解晏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晏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2、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第四步:总观全文,理解结构(3分)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晏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我紧紧围绕楚王侮辱晏子,晏子如何巧妙应对楚王侮辱充分展示学习的过程,让这一过程呈现板块状、步骤化,让学生沉浸在语言文字的世界里,不断地走来回,大力体现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在学生自我感悟体验的基础上教者适时地作出点拨、指导,从而让学生对晏子是个怎样的人有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从而达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
(四)拓展板块
(★过渡语)接着我就进入到第四板块的教学,巩固深化、拓展延伸。这里我主要安排如下的语言实践。
1、排练课本剧:分三组分别表演,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并给出每集剧本的剧名。
2、课外拓展练习: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 。”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而我恰恰相反)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力求内化语言,形成语文能力,发展语言素养。
(五)总结板块
(★过渡语)最后,总结全文,回应教学目标,这时候我这样做全课的总结:本文通过讲述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给予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齐国尊严的故事。展现了晏子外交语言的精妙与机智。
五、说板书设计
(★过渡语)最后,我说一说这课的板书,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晏子使楚
侮辱
楚王晏子
反侮辱
(★设计意图)我这样的板书设计就是文章教学重难点的缩影,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简洁的板书为我们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谢谢评委,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范文四:晏子使楚说课稿
课堂实录稿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刚才我们彼此的问候,从我们的表情和我们的状态,送大家三个字:“精、气、神”。我们彼此做一个鼓励,让我们在这一堂课里互相地鼓励自己,为我们自己送上这样一句牌匾上的话。该从哪读起?自己大声地读一读,开始——
生:规圆矩方。
师:如果能像刚才问好一样,富有节奏地读,那就更好啦,读——规圆钜方。
可以用北方人的发音读——规圆钜方。就是这个“钜”字,我特意用了三声来强调,你发现这个字上多了什么?
生:这个字上面多了一点。
师:这个书法家写这个字肯定不是错字,他为什么要在这个字上加一点?大胆地想——
我来说说试试行不行?比如:古人有说一句话,叫做“外圆内方”,外圆——规圆,内方——矩方。那就是说,“矩方”指的是规矩对自己多一点,要强调自己真才实学,对自己更加要严格要求,对外要尊重礼节,所以堪称这个人做人能做到规圆矩方。不信,来看这个人,他叫晏子。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
生: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他厚爱百姓,所以百姓尊称他为晏子。
师:但老师还要强调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会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刘子”啊?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个人认为,“子”是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师:比如说“孔子”、“老子”、“孟子”??所以后人也叫他“晏子”。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学可以去看《晏子春秋》,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
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第一次就让晏子受到难堪。怎么难堪的?
生:钻狗洞。
师:第二次说这个国家没人,瞧不起他,说怎么让你这种人来了。第三次呢?
生:说齐国人没出息。
师:把教材拿在手里,看我们就这样聊一聊,把课文内容都了解了,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快把这句话划下来,再齐读一遍。(师写板书)孩子们,“尊敬”换个词可以说是?
生:敬重、敬佩、瞧不起??
师:“不敢不”可以换什么词?——可以换成不能不尊重。还可以怎么说?
生:不得不尊重。
师:真好,你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一遍吗?(生读)你读得还字正腔圆。还有可以这么说——楚王必须尊重晏子了。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
谢谢大家!那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呢?一起说—— 生:口才。
师:在三个故事里晏子都说了什么?你可以随便选择,哪句话都行。放开声音读一读,然后讲一讲,晏子的口才你评价一下给你什么样的印象?(生默读)
生:在第二个故事中,晏子跟楚王对话,晏子拱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师:你讲一讲吧。
生:一开始,楚王先侮辱晏子的国家,楚王问他:“为什么要派你来呢?”晏子用那种有点贬低自己的话语来回答楚王,来讽刺他。晏子用了他巧妙的口才来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还抨击了楚王的傲然之气。
师:你讲得太好了,我们仔细看,在这段话中,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既然有“所以”,就必然会有“因为”。请你把“因为”送进
去,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你这样一说我们听出这晏子可真会说话,还可以把这个“因为”放在哪啊?
生:因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行不行?这样一说我们就明白了,这晏子可真会说话,用了两个前提,最后结尾,所以就派我到这来了。你瞧瞧这个晏子,如果用了两个“因为”,就重复了,于是就干脆不用了。好,我们就继续谈。
生: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已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你读了这么多,这段话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晏子不太服气,因为去拜访别人,别人应该亲自去迎接,而楚王不但不让他进去,还要让他去钻狗洞,所以晏子就说了这
段话来让楚王知道他不是好欺负的。
师:听了他的解读,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这段话好在哪里? 生:晏子不但保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讽刺了楚王。
师:你看这晏子多会说话啊,你不是让我钻狗洞吗?那楚国就是狗国。晏子可真会回答。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的启发,我们继续谈——,还有哪里有晏子说的话。
生: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有意安排了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来讽刺晏子他们齐国的人都是强盗。但晏子能用淮南的柑橘来讽刺齐国的人,大家都知道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是因为淮南和淮北的环境不同,。而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这句话直刺楚王的心窝,他讽刺了楚国的环境不好,楚国人的道德不好,所以我们齐国人才会被感染了,做起了盗贼来。
师:这同学说得太好了,条条都在理,他可真了解晏子。其实,在原文里头,晏子说了一句很简单的古文,在补充教材里,找到了没有?
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师:这是句典故,孩子们快快背进脑瓜里,看看谁将来也能用上
这句话,这句话可大有说法。快快背一下。
生: 背。
师:继续谈,谁来读?
生:“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在补充教材里,也有这样一句,是“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晏子用简短的语言,直接就把齐国的人多势众表现出来了,楚王看晏子身材矮小,来讽刺齐国没有人了,但是晏子如此一说,让楚王大吃一惊。晏子的话柔中带刚,刺中楚王的要害,让楚王无言以对。
师:真是太精彩了。第一个掌声送给你,是因为你读人家的文章,读人家的语言,能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这就是一个运用语言的过程。第二个掌声送给你,是因为你刚才长篇大论,说晏子委婉地直指楚王的要害。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个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
生: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
师:你是猜出来的还是联系着这句话想出来的?
生:是联系着这句话想出来的。
师:你看看他多会联想,我们来对号入座,“张袂成阴”的意思是?
生:“张袂成阴”的意思是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摩肩接踵”的意思是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挥汗成雨”就是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师: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待学生写完。)来一起读一遍——
生读: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或者是比肩继踵。
师:大家说得好。他不光是语言简练,还用了什么方法说出来的
生:用了比喻。
师:仅仅是比喻?
生:还用了夸张的手法。
师:和你一样,晏子的语文学得真好。用了夸张的方法,你说这个国家,哪里袖子举起来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这个方法一说,怎么着?
生:晏子这么一说,就让楚王觉得晏子他们国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师:所以说这晏子的语文学得真是太好了。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晏子的话,请同学们总评晏子的口才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印象?
生1:通过读晏子的对话,我知道了晏子的口才十分好,他足智多谋,能以口舌之战打败对手,是一个人中之人,才中之才。
生2:我认为晏子的口才绝了,他不仅能反驳了楚王,还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让楚王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生3:我想用一句话来说晏子的口才:“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
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师:她和刚才一个同学一样,也利用补充教材里的话,用人家的话来点评晏子,你咋这么会学语文、用语文呀?我们不妨一起学着他,来夸夸晏子的口才,那真叫——
生齐: “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正如你们所说的“不得不”“不能不”尊重晏子的口才。然而,今天有一位外交官,他对晏子的口才却是这样认为的,谁来读一读?
生:“晏子的语言虽给人们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还是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师:关于这位外交官的评价,你赞成他的观点吗?你不赞成他的观点吗?或者既赞成又不赞成,我们就把它说成“说不清”。现在,不要和别人讨论,你自己静静地去思考,我相信,当你观点通过你的思考传递出来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声音,任何人的观点我们都赋予尊重,因为那是属于他自己的思考。
生:我非常不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因为大家都知道,晏子是出使楚国的,他靠自己的语言来反驳了楚王的话。他的口才是很好,但他的智慧更重要。所以我不赞成这位外交官说的话。
师:我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晏子的口才就是源于他的智慧,对吗?还有谁想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1:我非常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因为在课文中,晏子和楚
王的对话,晏子都是在讽刺楚国。如果你是那国家的人,别人讽刺你,大家都会感到不高兴。这样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所以我觉得晏子虽然口才非常好,但他这样对别的国家的人说话。虽然表现出了自己的智慧,但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生2:晏子本来叫晏婴,人们尊敬他才叫晏子。大家想一想,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国人应该尊敬齐国的使者,但楚国的人屡屡侵犯晏子,晏子说的话,表面看起来是有情有理,但都是在讽刺楚王,有句话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楚王是明着侮辱晏子,而晏子的语言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其实绵里藏针。他并没有明着跟楚王对着干,我认为他这点是非常伟大的。 师:那你的观点是赞成还是不赞成呢?
生:不赞成。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声音?
生:我也不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因为是楚王首先不尊重晏子,从文章可以看出,先是让他钻狗洞,又说他们国家没有人,所以晏子也没有必要尊重楚王。再说,晏子也没有明着针对楚国。所以我不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观点?
生:我觉得我是说不清,楚王先是侮辱晏子,但是两国应该保持友好的关系,我认为楚王没有必要采用这样的方式,两方都在逞口舌之能。
师:其实呀,这没有正确的观点,只有自己的思考。感谢这位外
交官,和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触及到了我们的思维,我想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可以让我们进一步地去思考,如果依照他的话,逞口舌之能,仅仅停留在他运用语言的方法,夸张、类比、比喻,这些语言的技巧上,难免也有这样语言游戏的感觉,还有同学们所说的那样,面对那样的情况,他就必须这样。这就让我们进一步思考,究竟他的背后还藏着什么力量,才能真正让我们感觉到这两千五百多年的故事到底为什么到现在还这么脍炙人口,人们说这晏子真正赢得了尊重。我觉得回过头来,透过这些语言的形式,我们再走进晏子说的这些话语,再研究研究晏子的智慧,究竟藏在哪儿?好不好?我们再一起研究研究。(看大屏幕。)注意看,晏子是在怎么说的这句话?
生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师:注意,晏子是怎么说的?
生:是“看了看”。
师:是“看了看”说的,我把这“看了看”去掉,晏子是怎么想的才会说这样的话?
生:晏子心里想:楚王怎么这样啊,接待我居然让我钻狗洞,楚王怎么这样啊?太不象话了。
师:还有没有谁有不同的想法?晏子还会怎么想?
生:晏子会想:楚王让我钻狗洞,这不分明骂我是狗吗?我千里迢迢到这里,叫我钻狗洞,分明就是骂我们国家的人是狗啊。楚王这样侮辱他,于是他就说了这些话进行反驳。
师:你刚才用了个词,叫“千里迢迢”,其实在当时,还谈不上
“千里迢迢”,看来你也会用夸张,谢谢这位同学。在这篇课文里,同学们想了这么多,再思考一下,为什么晏子是“想了想说”,而不是“看了看说”?这是为什么呢?
生:晏子看了看,就说明晏子的思维敏捷,如果想想了说,那需要一些时间,而看了看就说,说明晏子非常有智慧,他想也不用想,就知道下面该怎么说了。
师:这晏子想也不用想,一看,就计上心头,说出下面的话——读
生读:“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师:还有呢,请同学们拿出补充教材,看《胯下受辱》,读了吗? 生:读了。
师:这个人和晏子一样,都是受辱,这个韩信被一个无赖诋毁,要他钻这个无赖的胯下,所以我们这题目叫《胯下受辱》。面对这个无赖的要求,韩信是怎么做的?
生:韩信像是没有听到那无赖的话似的,继续向前走。 师:当无赖必须要他钻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生:韩信默默地注视他好一会儿,虽然感到很难堪,最后还是忍气吞声地伏下身子,从那无赖的胯下钻了过去。
师:你们发现了没有?韩信注视他好一会儿最后才钻了过去。那么,注视的意思也是看,那么晏子的“看了看”和韩信的“看了看”究竟有什么不同?
生:“看了看”是时间很短的,而“注视”要看好一会儿,韩信
注视是在思考,他最终的结果是选择钻过胯下。
师:而晏子呢?
生:而晏子没有钻狗洞。
师:读一下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其实,胯下受辱的经历恰恰表现了韩信的大智若愚和非凡的气度。少年时这一特殊的经历锻炼了韩信百折不挠、虚怀若谷的性格,而这一性格成了他日后成为杰出将领的潜在条件。
(请一生站起来)孩子,你现在多高?
生:一米五几。
师:书上说晏子身高5尺,古代,一尺8寸,估算一下,晏子有一米几?
生:有一米四几。
师:对,还可以说成一米四左右,还没有他高呢。晏子可是一个成人,他还是个孩子啊。这晏子一看楚王这样对他,肯定会想:你就是看我长这样才故意让我钻狗洞啊。如果晏子就像韩信那样,能不能忍辱负重去把狗洞钻。有没有可能?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人的身份不同,晏子是作为一个外交官,他身份是要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如果他真的钻过去,楚王就会认为齐国人非常懦弱,可以侵犯。
师:掌声——你看看,就这样一个“看看”,晏子发现,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侮辱,那是对我国家的侮辱。所以有可能我在心态上也像韩信一样,但对于这种情况晏子是不可能只考虑自己的身份和尊严,最重要的是我代表的是齐国,所以这个“看了看”,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
生:我看出了晏子的爱国精神。
师:“看了看”这体现了什么?
生:冷静。
师:你说得太好了,孩子。如韩信一样冷静,但又与韩信不同,他必须要这样,还能看出晏子什么?
生:为了国家的尊严,不顾个人生死。
师:非常有胆识。还能换个词——
生:叫有勇气。
师:还理直气壮。你看,就是这个“看了看”,我们忽然发现,刚才你说的“冷静”,那是睿智的标志;“勇气”那是获得胜利的前提。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到小个子晏子背后藏着的是大智慧。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见晏子的发言和表现那是超越了他的脾气,超越了他的性格,是真正的智者。所以从这“看了看”之后他说的这句话,我们才能感觉到这句话的分量和底气。不信,你读读看——
生:(放开声音,自己读自己的)“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
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师:咱们就在这“看了看”里读出了这些门道。那么,晏子说的那么多话呀,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晏子的那些话是怎么说的?你一边读,一边划,抓住那些关键的地方,体会体会,同桌之间交流交流,一会儿,我们再请你讲讲这些话,你又有什么样的发现
师:其实我走了好几桌,我都能听见同学们的读书声和同学们的发现,你们真了不起,会读书啊,谁来谈谈,想说哪就哪,两位同学想说了,三名、四名、五名!越来越多了!好!请你来说说!
生:“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可是晏子这个小个子却面不改色,冷静严肃地说,从这“严肃”可以看出??
师:注意听,跟着她读一读。
生:严肃。
师:她真会读书。晏子严肃地说,我们听她讲,晏子怎么个严肃。 生:他严肃地说,就可以让我们感觉到晏子说的是真话,而不是开玩笑、胡说八道,这样就可以让楚王相信他,齐国真是住满了人。“严肃”体现出晏子的冷静。
师:掌声!讲得挺好的,既然她谈到了第二个故事,因为第二个故事中晏子不只说了一次,还说了两次,对吧,我们围绕这个故事继
续聊聊!你还有哪些发现?请讲。
生:从晏子说的“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这句话之后,听到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如果我是晏子我肯定会噎的,但是晏子他既有话应对,而且讽刺了楚国,还说他们是下等的国家。
师:还是那句话,晏子哦,要是换了别人,肯定噎了,可是晏子还是怎么说的?
生:拱了拱手。
师:刚才哪个桌讨论到这个拱了拱手的?谁来补充这点?是你吧!说吧!
生:古代向人拱了拱手,是非常有礼貌的,晏子虽然说这话是讽刺楚王,但他还是不失礼节,说明晏子讲话不卑不亢,不紧不慢。 师:掌声,刚才这个同学给你的启发,楚王一次次地发话,晏子却不慌不忙,我还要琢磨琢磨拱拱手,这句话里还有个“敝国有个规矩”,不光我讲规矩,我国也有规矩,规圆矩方!还有,这句话说完还有哪!
生:说着他故意笑了笑。
师:我把这句话打出来,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故意笑了笑。
师:还请你。晏子不但装着为难的样子,拱了拱手,还故意笑了笑,他笑什么?
生:这话让楚王上也不得下也不得,如果说晏子不好吧,说明自
己国家也不好,如果说晏子好吧,自己就前后矛盾。所以晏子笑里藏刀故意笑了笑,让楚王左右为难。
师:行!你先把这刀放着,等会我们再研究这刀啊藏的究竟是什么?好,你说。晏子笑什么?
生:从中还能看出一点,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的人去,我最不中用,晏子身材矮小,可能言善辩、有胆有识,如果他最不中用,那齐国比他好的人才就不计其数了。
师:所以晏子——
生:故意笑了笑。
师:故意笑了笑,正如你刚才给我的启发,给大家的启发—— 生:我最不中用。
师:所以他故意笑了笑,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国家人才多得去哪,刚才不是用了那么多成语吗?那叫——
生: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继蹱。
师: 我吧是这样的,我们国家有个规矩,就派我这样的到这样的国家来的,所以我就故意笑了笑,我就这样,怎么着?我对我自己,请你站起来,我最不中用,我就有我自己的态度,这种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 自嘲的笑。
师: 自嘲,呵呵,就这样,对不对?我承认我,个子矮,我承认我,形象不成,只是因为我们国家的规矩让我到这儿来的.楚王,呵呵你想问,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这个笑了笑大胆地想象,你见不到晏子,晏子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笑?
生: (模仿笑。)
师: 什么笑?
生:从他的话语可以看出他有点自嘲。他是种无奈的苦笑。 师:无奈,对谁无奈?
生:楚王。
师:楚王阿,你咋说出那种话啊,你还一国之君哪!无奈,是种苦笑,是真正的苦笑还是装出来的?
生:装出来的。
师:掌声!你苦笑一下哪?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哎嗨嗨??”
师生:哈哈哈哈哈。
师:谢谢哦,这种苦笑装得真不容易哦。再来!还有怎么笑? 生:晏子这个笑指的是得意的笑。(得意地读):“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还有吗?
生:有点讥笑、嘲笑,(嘲笑地读):“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嘿嘿嘿”
师:那么我就要问问了,刚才他说笑里藏刀,我觉得,楚王那个冷
笑,那里面可以说是藏了刀,是他无赖之意。晏子,他笑里究竟是藏的是什么!
生:(笑)
师:是什么?一起说!再说一遍!
生:智慧??
师:理直气壮的。
生:智慧!
师:那叫智慧。哎!就是这故意地笑一笑,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了潇洒,小个子晏子我依然风度翩翩,我依然有气质,我依然这样有魅力!
生:(笑)
师:所以这样的笑还让那楚王只好??
生:陪着笑
师:谢谢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朗读告诉我们,就是这笑一笑,我们就能想象晏子的文化,从笑声中,就是超越了晏子这种自身的??这种脾气、性格,笑声之外的这种骨气。让我们再次为晏子的这种智慧喝彩!
生:鼓掌??
师:就是这笑一笑,你该觉得这句话就像同学们朗读的那样,哎哟!滋味真丰富阿!好!继续交流,第三部分怎样,发现什么?(学生看书)
生1: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师:好,请你把刚才的成语再说一遍。
生:面不改色。
师:同学们一起说一遍。
生(齐读):面不改色。
生1:晏子的面不改色,因为他知道??如果??楚王得意洋洋地笑了起来,以为可以让晏子丢尽了脸,如果晏子有一些??呃?? 师:晏子有一些什么?难为情吗?
生1:难为情??
师:有没有?
生1:有
师:在哪?
生1:噢,没有。
师:没有!呵呵,你激动了,你刚才面不改色多好啊,晏子一点都没有难为情,还是他说的啊,说得我们大家都明白,有时候我们的语言表达阿,听明白意思也是一种表达,那叫——面不改色,再读一遍!
生:面不改色。
师:就着他的话我想追问几句,他不改的是什么?
生:我觉得不改的是他的心,晏子的心依然非常冷静。
师:掌声!
生(一起):(鼓掌)
师:不改的是他的冷静,如第一次,第二次受辱一样,不改的还有什么?
生:不改的还有他那随机应变的口才和智慧。
师:好!掌声,不改的还有什么?再讲??
生:不改的是他的气度
师:掌声
生:还有齐国人的气质。
师:太好了,把你们的话综合起来,不改的是他的勇气,是他的冷静,是他的正气,是他的骨气。所以说,同学们,晏子,至始至终都没有改,晏子还是原来的晏子,晏子还是原来的那副尊——严!晏子还是那小个子的他,后面透着那强大的力量。晏子什么都没改,谁改了?
生:楚王。
师:第一次楚王让人钻狗洞,最后只好——
生: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第二次楚王说怎么齐国拿不出人才,只让你这个小个子来,最后只好——
生:陪着笑。
师:第三次说那国家人有问题,犯罪偷盗,最后只好—— 生:赔不是。
师:你瞧瞧这楚王,唉~送几句歇后语吧——
(出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哑巴吃黄连——()。
生:(读)
师:自己创造一个,积累的也行。我可不给出引子了。
生:丁香叶子捆着黄连,一味比一味苦。
师:可以,这我还没听过。你再说一遍。
生:丁香叶子捆着黄连,一味比一味苦。
师:这晏子可不苦,只是楚王一次比一次苦。
还有么?偷鸡不成——
生:蚀把米。
师:其实你们的积累呀,说不定什么时候,开动你的小脑瓜就用上咧。
这楚王最后的结局是,读吧。(出示原文)
生: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试试看,想象楚王当时的表情,他是怎样说话的。
生:楚王叹了口气,唉,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楚王难为情地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配以夸张的表情)当然你比我想象得更丰富,谁再来试试,他怎么说。你们看看这一国之君,多可爱的楚王哦,在大庭广众面前
啊,在大臣面前,在晏子面前哦,人家这么大的领导,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开动脑筋!还能怎么说! 生:楚王一边摇头一边叹气说:“唉,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唉呀,那是从骨子到外哦,没办法的办法,最后就是——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那是从里到外,这就是——什么?
生:尊重。
师:尊重晏子。这真是——谁来读?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听得出“不敢不”,他在强调楚王的心情“不得不”。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你看更加强调楚王的心情。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还有吗?我们再听听“不敢不”的滋味。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要是我的话,不一定会强调前面,我要表现我尊重的人是谁呀?
生:晏子。
师: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重读)了。
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我们强调的是“晏子”,说明楚王是对晏子特别的尊重。再读一遍。
生(齐):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再读。
生齐读、自由读。
师:再来。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究竟是什么?仅仅是口才?
生(齐):智慧!
师:智慧仅仅停留在有理有据上?
生:不是。
师:还体现在有理有节,对外的他有一种道德的智慧,规圆——他有理有节,还有他真正通过刚才我们体会的看了看笑了笑,从他的面不改色真正体会到他话的分量,那就叫真正的有理有据。它既有外在的,又有内在的,送给他一个词,那就叫——规圆矩方。所以再读——
生(齐):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所以这里对晏子使楚做了个成功的评价——
生(齐)晏子在这次外交活动中,所表现的智慧赢得了楚国的尊重。
师:晏子凭着他个人的智慧赢得了楚国的尊重。我们明白了,个人要想获得尊重,它需要的的的确确从外到内有真正的智慧,那就叫
真才实学。实”代表什么?
生:实力。
师:换句话说,尊严来自实力,所以他赢得了尊重,然而,今天有位历史学家对晏子使楚这件事又有他的看法。谁来读?
生:一个人的智慧不能代表国家的智慧,一次外交胜利并不能获得国家永久的尊严。“晏子使楚”与国家真正的尊严无关。
师:这又是一位史学家的观点,你赞成马?还是不赞成?还是说不清,现在前后桌互相讨论。马上请你现场发表观点,希望你也做到有理有据,开始!
生1:我认为说不清,这次使楚成功了,只是短暂的成功,不是永久的成功,所以我认为说不清。
生2:我也认为说不清,一个人总是会死的,如果下次齐王死了,齐王的儿子派了另一个人去了,就不一定会成功。
生3:一个人出使代表国家的尊严,他赢得了胜利,那就表明他的国家有真才实学。但是以后变数太大了,历史的长河,永远是弯曲的,如果国家有什么变数的话,那尊严就会造成破灭,也许他现在能为国家获得短暂的尊严,但是不可能永久的,这就与一个国家的实力尊严有关,这就是一个人与国家的利害关系。
师:掌声,时间关系再给一位同学。
生:我认为是说不清的,前面一句,“一个人的智慧不代表国家的智慧”,不是所有齐国人都是一个晏子,都有真才实学,所以第一句我认为是对的,最后一句“‘晏子使楚’与国家真正的尊严无关。”
我觉得是有关的,如果晏子钻了狗洞就说明齐国的人都是无能的,尤其当时他是使节,他的行为会严重破坏国家尊严。
师:还是刚才那句话,谁的发言都是自己的深度,这样,感谢你们给我的发言。把另一篇文章拿出来,《狼和小羊》这是我们二年级学的,那时候我们就知道这是篇寓言,但今天我们放在这里,同学们不妨联系一下,这里狼当作楚王,小羊代表晏子,这小羊也像晏子那样,他和狼对话时也做到了??
生:有理有据、有理有节。
师:这小羊多有智慧,多么不卑不亢阿,说实在的也做到了规圆矩方,怎么就?
生:羊不可能与狼抗衡,它说得再有理有据,也永远是狼面前的弱者.
师:这时候的智慧就显得??
生:微不足道.
师:那么,感谢他,退回到课文,看课文的第一句话,放开声音读,春秋末期??
生: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师:再读一遍.
生: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师:你发现了没有,原来国家获得尊重,不仅仅是因为晏子的一个人的智慧,不仅仅是他这一次外交,是这个国家有??
生:实力!
师:再给他掌声!谢谢!感谢这名同学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国家获得尊重和一个人获得尊重是一个理儿啊!那就是既要有外在的智慧,讲究外交艺术,外交道德,讲究规圆,有自己的气节,更重要的是也要有内在的实力.谢谢给予我的启发,但是,请同学们再看这句话,读:
生: 楚国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 你说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真奇怪,明明晏子不是代表齐国去了吗?按理应该是楚王不敢不尊重齐国了.怎么,人家楚王说的是尊重晏子的这个人呢?你就是楚王,现在你是谁?
生: 楚王.
师: 楚王啊,我要现场采访你啊!我可要采访你了.你可以结合历史学家的话,当然也可以用你自己的观点,你怎么说你尊重晏子这个人呢?楚王,请讲!
生:我认为一个人,就比如说我们班,我们国家,有的人笨,也有的人聪明,也就是说,齐国的人有的人笨,也有的人聪明,所以我认为我尊重晏子,却不尊重齐国.
师: 晏子不一定就代表了?..
生: 齐国.
师: 哦,再来一个同学.
生: 虽然晏子他说起来有理有据,有礼有节,但是我也没有去过他们国家,说不定他们那边还有地痞,流氓.那也不一定的.
师: 总之,我首要的是,首先尊重晏子这个人.我才能谈到这个国家. 师: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谈到你们的学校,你们的团队,你们的我
们的——国家的——尊严!
师:谢谢亲爱的同学们!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让我们先从自身做起,努力做到——(指CAI)
师&生:规圆矩方。
师:再说一遍!
生:规圆矩方!
师:这堂课,这个“矩”字的点,已经悄悄地点在了我们的心里。虽然今天我们再也不写“矩”字的点了,但我们相信,今天的同学们,我们将来学习要面对竞争,我们需要面对的压力,国际风云也在变幻莫测。但是,不变的就是,我们首先要做到——“规圆矩方”外在的道德智慧,和内在的真正的实力。谢谢你们,但我们更应该谢谢的是这些千古人物。(在板书“楚王”和“晏子”下圈点)谁呀? 生:楚王和晏子。
师:没有他们,我们这两堂课我们怎么能体会、思考这么多?课就要结束,我想用一首歌的歌词来引发我们的思考,你们觉得我是唱给大家听哪?还是??
生:唱!
师:好,给点掌声!
生:(鼓掌)
师:让我们静静地聆听——这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故事,所带来给予我们的??
师: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人间一股英雄气,无论过去
到现在,永远驰骋纵横,那便是—— 生:尊重!
师:下课!
范文五:说课稿(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初教0605班的陈玉竹。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晏子使楚》。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学情、教学方法、学法、教学流程以及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做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晏子使楚》是语文a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中的第19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乘机侮辱晏子,而晏子机智巧妙地驳倒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故事沿着“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宴”这一线展开,生动有趣地展示晏子的聪明机智,反衬了楚王的狂妄、无能。我认为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在晏子与楚王的唇枪舌战中,晏子运用巧妙的语言,慎密的逻辑推理,把骄横傲慢的楚王驳斥得无言以对,不得不赔礼认输。晏子不仅维护齐国的尊严,还让自己机智果敢、能言善辩的形象熠熠生辉。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的特点的把握,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抓住人物语言反复揣摩、体味人物心情,理解晏子反驳楚王语言中包含的深刻含义,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感悟晏子反驳楚王语言中的逻辑关系。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教会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同时为了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重难点:
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的深刻含义,及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较差,而且理解句子较片面,经常忽略句子和词语的深刻解读,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循循善诱,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积累,合作探究并理解课文内涵。
四、说教学方法
由于课标对小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中的意义”的要求以及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视,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法:本课时以模拟外交官的的游戏方式开始,创设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 、重点点拨法:本课时重点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的含义,对几个难句,采取重点辅导、半扶半放、放手自学、对难点进行点拨指导的教学方法。
3 、自主学习法:在学习第一个回合的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研读,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4.、引导感悟法:在学习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一一反驳的过程中,通过层层推理,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说学法
由于本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自主领悟课文内涵,体会人物语言,我确定了学法如下:
阅读法: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阅读法一直是学习语文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合作学习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学习成果。
六、说教学流程
由于本课的故事人物个性鲜明以及故事情节具体、有很好演绎的特点,我将教学流程确定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复习导入,进入角色。
我先让学生复习回忆《晏子使楚》事情的起因,最后的结果来导入课文内容,并提炼出板书为:想侮辱………………不敢不尊重。而后,追问:怎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引出学生对晏子初步的认识:晏子是个聪明、机智、会说话的人。进而再激励学生说:“让我们也学学晏子,学当小小外交官,跟着晏子去楚国看看他是如何与楚王唇枪舌战,挫败楚王那扣人心弦的场面?”
(设计理念:回顾课文,将学生的思想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
第二步:走近晏子,读懂、理解课文内容,潜心感悟、研读晏子。
首先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步骤是:独立研读第一回合的故事,再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学习要求是:
★(出示课件一)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遇到如此不礼貌的让他钻狗洞的“接待”,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接着又是怎么说的?
3、你知道楚王听了又是怎么想? 怎么做的?楚王是心甘情愿的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再通过交流反馈,让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通过对晏子内心活动的揣摩,引出晏子之所以能如此从容、不卑不亢地与楚王进行反驳的动力是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如此,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晏子为了齐国的利益而作出冷静、机智的反应,说出那层层推进,逻辑性很强的反击语言:从“这是狗洞,推理出——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再推断出“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尖锐而含蓄地得出——楚国是狗国的结论,如此强有力的回击,做到既把侮辱还给楚王,又不伤两国的和气。让学生领略到这就是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卓越的才华!
然而,第二个回合,则采取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研读的方法。让学生划出楚王讽刺、侮辱晏子的句子,以及晏子反驳楚王的语言。让学生选择语句训练感情朗读,并尝试自行理解重点句“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的含义以及推理过程。再引导学生欣赏好句:
★ 出示课件(二)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并穿插能力训练——让学生把句子概括成四字词语。
第三回合,则采取学生独立阅读,自读、自悟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掌握学法,培养阅读、理解、欣赏能力。然后再让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如:水土不同,再展开讨论理解,教师进行指导。
(设计理念:正如叶老说的:“观文先熟读,读中悟其情。”品悟精彩的对话是本节课主要的任务之一。)
第三步:分角色朗读、超越文本表演。
安排学生模拟扮演晏子,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来加深对人物的智慧和才能的了解体会。还可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能更加投入,在比赛表演时将人物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并且教师也可参与其中的角色扮演,做到师生互动,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
(设计理念:通过朗读,使楚王想侮辱晏子的神态跃然纸上——语气出来了,学生自然有所体会。这就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感的培养。)
第四步:小结延伸,拓展练习。
1、首先让这些小外交官们说说随晏子出访楚国后的感受,设计问题:“你认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这样,可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掌握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心声。然后教师小结:(出示课件)“晏子使楚 不辱使命 勇挫楚王 捍卫尊严”这16个字来概括、总结课文。
2、最后我精心设计了课外延伸作业题(出示课件:**的故事),从而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设计理念:实践了《课标》强调的“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的基本理念。)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使课文主要结构清晰地呈现给学生,我设计了以下板书,使学生能一目了然。
19、 晏 子 使 楚
楚王(骄横) 晏子(爱国、能言善辩)
(侮辱) (反击) 结果
钻狗洞
没人才
没出息
是狗国 是下等国是强盗国只好大开城门只好陪着笑 只好赔不是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晏子使楚》说课稿【教学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