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初中散文复习指导
初中散文复习指导——变散为聚
所谓散文是指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书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与小说、诗歌、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样式。 第一步:回顾经典
散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文体,六册教材中,除去文言散文不算,大概有四十多篇为散文。而且,根据新课标对中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所提的具体要求,散文教学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最佳途径。如鲁迅充满童趣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循循善诱的《藤野先生》,朱自清永生难忘的《背影》,老舍新奇可爱的《济南的冬天》,沈从文热闹非凡的《云南的歌会》等都堪称中学教材里散文的名篇。
第二步:追本溯源 一、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阅读,就是要透过“形”抓住“神”,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散文的线索:散文的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线索有时是标题,有时在文章的开头,有时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有时则暗含在文中的议论抒情里面。
一般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以作者的感情的变化为线索;3、以“物”或人为线索,如朱自清的《背影》等。
三、散文的分类:按照表达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叙事散文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如《藤野先生》、《背影》等;
抒情散文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如《春》、《济南的冬天》等;
哲理散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如《蝉》等。
四、散文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1、叙事类——叙述抒情、借景抒情;
2、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有时也见夸张、照应、衬托、对比、描写、象征(类似于比喻,但象征手法在文章中是不会出现本体的,而比喻往往是会出现本体的)、白描、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即篇末点题)、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为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叙议结合等表现手法。
第三步:临渊垂钓 解题技巧:
第一步,找准线索结构。(理清思路)
寻找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作为线索,抓住文中情景片断。 第二步,紧扣主旨聚散明。(中心思想)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虽然取材范围广泛,内容繁多,但都统一在“神”这个灵魂之下,即弄清文章的主旨,也就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三步,融情于景见立意。(挖掘深意)
解答句子的含义与作用,要注意抓住下面几种重要句子:
文章的首句往往有总起、概括和引出下文等作用;
中心句或点睛句,很有可能是全文的“文眼”,常有总括全文和升华主题的作用;
刻画人物和环境的描写句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这些句子常有升化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第四步,语言美妙动我心。(品析词句)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或在结构上起到的独特作用,即可以从修辞美、句式美、情感美、哲理美等方面进行品析。
注意:从修辞美这个角度品析句子时还要注意讲究格式的规范性,一般运用这样的格式:
本句运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表达了表现了。。。。。。(分析话中表达是内容),使句子。。。。。。。(即具有怎样的效果)。
第五步,脑清目明辨手法。(表现手法)
文章的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等。
第六步,情真意切谈感受。(分析情感)
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影响,有时受文章主题和作者态度的影响,总能引起一些情感上的共鸣,将对它们的理解表达出来即可。
其实,学习散文就好比战场打战,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再难的文体也不过是个“纸老虎”,一戳就破。希望老师提供的这些办法能给同学们带来一点启发和帮助,如果觉得用得顺手顺心,别忘了告诉老师哦!
范文二:初中毕业复习指导
第一篇 系统复习 第 1 部分 科学探究 检测题 一、 选择题 1 . AD 2. B 3. C 4. AD 5. D 二、 填空题 6. 容器口、 用手接触药品、 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7. (1 ) A、 B、 ; 〈。 (2) A中应左盘放称量物, 右盘放砝码, B 中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 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8. 方案一: 1 0g 硝酸钾固体和 40g 水。 仪器: 托盘天平、 量筒、 烧杯、 玻璃棒。 方案二: 25g40%的硝酸钾溶液和 25g 水。 仪器: 量筒、 烧杯、 玻璃棒。 方案三: 20g1 5%的硝酸钾溶液和 7g 硝酸钾固体和 23g 水。 仪器: 托盘天平、 量筒、 烧杯、 玻璃棒。 (合理即可) 9. 除去表面的金属氧化物。 (1 ) a;
(2) Al>Ti>Cu; 不能, 铝能与硫酸铜反应。 第 2 部分 身边的化学物质 习题2-1 1 . C 2. D 3. C 4. C
5. D 6. B 7. 产生大量白烟, 集气瓶发热; 1 /5; 氧气 8. 4P + 5 O2 点燃 2P2O5; 化合反应 9. (1 )氧气; 氧化 (2) (1 ) 将真空袋内的气体收集起来,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2)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3) 无毒; 价格便宜; 不容易与食品发生化学反应。 1 0. CO2 CO CO2+C 加热 2CO 2CO +O2 点燃 2CO2 11 . (1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液面上升约钟罩的五分之一。 (2)氮气不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稳定。 (3)白磷量不足或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4) 利用铜丝与氧气的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 2. (1 ) CO2 (2) ①H2、 CO CH ② 4、 CO H ③ 2、 CH4 CH ④ 4 1 3. (1 ) ABC A: 试管内液面上升 1 B: 塑料瓶瘪了 C: 气球变大 (2) 二氧化硫 氢氧化钾溶液 习题2-2 1 . AB 2. CB 3. BD 4. D 5. B 6. D 7. B 8. B 9. 无色 气体 1 : 2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燃烧, 火焰为淡蓝色, 生成水。 1 0. 水 氢、 氧 两个氢原子 一个氧原子 11 . 5 95 ① ②平衡 左 砝码 量筒 凹液 最低 ③烧杯 玻璃棒 天平、 量筒、 烧杯、 玻璃棒 1 2. 振荡或加热 1 3. B 1 4. BD 1 5. D 1 6. (1 ) ABC (2) D 1 7(1 ) 碳氢氧氮磷 氮磷 (2)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不乱倒污水、 不用含磷洗衣粉 习题2-3 1 . C 2. C 3. AD 4. D 5. C 6. C 7. A 8. C 9. 单质 稳定 1 0. 导电性 11 . 疏松, 不能阻挡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和水反应 致密的氧化膜 1 2. 2Mg+O2 点燃 2 MgO 2Al+3CuSO4== Al2 (SO4)3+3Cu 6HCl+Fe2O3==2FeCl3+3H2O 1 3. 刷漆、 涂油 1 4. (1 ) CuSO4 FeSO4 HCl FeCl2 (2)化学方法: 加盐酸, 铁溶解, 铜不溶解。 物理方法: 用磁铁, 铁能被吸引, 铜不能。 1 5. BC 1 6. C 1 7. C 1 8. (1 ) 变小(2) 变大 1 9. 液面上升约五分之一; 铁丝绒生锈 20. (1 ) 锌的活动性大于铜, 锌的活动性大于汞; 将铜丝放入硝酸汞溶液中, 观察现 象。 (2) 2; 将锌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观察现象; 将汞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观察现象。 习题2-4 1 . C 2. B 3. A 4. D 5. A 6. C 7. D 8. A 9. D 1 0. D 11 . A. H2SO4、 HCl B. Na2CO3、 Ca(OH)2 C. CO2 D. HCl E. Ca(OH)2 F. CaO G. H2 H. CuSO4 I. NaHCO3 J. Al(OH)3 1 2(1 ) BaCl2+ Na2SO4===BaSO4↓+ 2Na Cl K2CO3+2HCl=== 2KCl+ CO2↑+H2O Ba(OH)2+2HNO3=== Ba( NO3) 2+2H2O (2). H + 、 CO3 2- ; H + 、 OH - ;Na + 、 Cl - 、 H2O 1 3. 取样, 加水溶解,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到pH 试纸上,与比色卡比较, 测 pH 大小。 不适合, 因为甜菜适合生长在偏碱性土壤中, 而该土壤显酸性。 (2) 1 4. B 1 5. AC 1 6. A 2 1 7. 紫罗兰花瓣遇硫酸变色吗? 将硫酸滴到紫罗兰花瓣上观察现象。 紫罗兰花瓣遇碱变色吗?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紫罗兰花瓣上观察现象。 盐酸能使其它花瓣变色吗? 将盐酸滴到玫瑰花瓣上观察颜色变化。 1 8. CO3 2- FeCl3 CO2 +Ca(OH)2=== Ca CO3↓+ H2O Fe+ CuSO4=== Cu + Fe SO4 检测题 1 . D 2. C 3. A 4. B 5. D 6. B 7. A
8. BD 9. B 1 0. D 11 . 水、 天然气、 空气、 煤、 石油、 空气 1 2. (1 ) MgCl2 、 CO2 (2) ① CaCO3 = 高温 CaO+ CO2↑ 分解反应 ② CaO+H2O==== Ca(OH)2 化合反应 ③ Ca(OH)2+MgCl2====Mg(OH)2↓+ CaCl2 复分解反应 ④ 2HCl+ Mg(OH)2=== MgCl2+2H2O 复分解反应 1 3. CuCl2 Na2SO4+ Ba(OH)2==== Ba SO4↓+ 2Na OH Fe+ CuCl2=== Cu + FeCl2 1 4. (1 ) 2H2S+3O2 点燃 H2O+ 2SO2 (2) SO2 是大气污染物, 有毒, 形成酸雨, 污染空气 (3) 硫化氢可溶于水。 (4) 学好化学可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 5. 石蕊、 硝酸钡溶液、 氢氧化铜、 氧化铜、 锌、 pH 试纸 1 6. 铜、 硫酸钡、 硫酸铜 1 7. (1 ) 1 . 04g (2)NaCl%=95. 6%>95. 5% 合格 第 3 部分 物质构成的奥秘 习题2-4 1 8. ?6?1 2 3 CO ( ?6?1 3 HCO ) O H CaCO OH Ca CO FeCl 2 3 2 2 3 ) ( + ↓ = + Cu FeSO CuSO Fe + = + 4 4 第 4 部分 物质的化学变化 习题4-1 基础训练 1 . C 2. C
3. D 4. B 5. A 能力训练 6. C 7. D 8. B 9. CO2; H2; CaO; Ca(OH)2; NaOH; K2MnO4;
MnO2; CuO…… 1 0. 物理性质①无色②无味③气体④密度1 . 25g/L 化学性质① 2 2 2CO O 2CO + = 点燃 ② 2 3 2 Fe O 3CO 2Fe 3CO = + + 高温 习题4-2 3 基础训练 1 . B、 D 2. D 3. C 4. D 5. 80g
6. Fe+CuSO4=FeSO4+Cu 7. 1 68; 64; 232; 四氧化三铁(Fe3O4) ; 2 3 4 3Fe+2O Fe O = 点燃 8. I2O5 9. ①N2 ② 质量守恒定律 1 0. 2 2 2 GeO 2H Ge 2H O ?6?2 + + = ; 催化作用; 2 2 2 2H O 2H O = + ?1?3 ?1?3 催化剂 光照 能力训练 11 . B 1 2. 甲烷 4 2 2 2 CH 2O CO 2H O = + + 点燃 1 3. ①二 ②一; 1 4. 5 ③ 三; 4 1 4. ①[ ] [ ] [ ] [ ] 3 3 2 1 Fe(OH) 3 HCl= 1 FeCl + 3 H O + ② [ ] [ ] [ ] [ ] 2 2 2 2 2 2 C H 5 O 4 CO 2 H O + = + 1 5. (1 ) ③ (2) A、 B (3) +4 +5 +2 2 2 3 3 NO H O 2HNO NO + = + ; D (4) 将氮气转化为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 生成可溶性的硝酸盐, 易于被植物吸收。 习题4-3 基础训练 1 . D 2. C 3. A 4. D 5. (1 ) 类别 单质 酸 碱 盐 化学式 Fe H2SO4 NaOH Na2CO3 (2) Fe+H ① 2SO4=FeSO4+H2↑ H ② 2SO4+2NaOH=Na2SO4+2H2O 6.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无现象; 附着一层黑色物质 Fe>Cu>Ag 7. A 8. B 9. D 1 0. 2 3 3O 2O = 放电 检测题 一、 选择题 1 . A、 D 2. D 3. B
4. C 5. C 6. C 7. B、 D 8. A 9. B、 C 1 0. B 11 . A 1 2. D 二、 填空题 1 3. 水雾; 氢;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碳 1 4. ①银白色; ②质软; ③密度比水的 小; ④熔点较低 1 5. 3 2 2 2 2 2 3 2 CaCO CaO CO ; CaO H O Ca(OH) ; Ca(OH) +CO =CaCO +H O = + + = ?1?3 ?1?5 高温 1 6. ① 3 2 3 2 2 2NaHCO = Na CO H O CO ?6?2 + + ?1?3 ; 分解反应 ② 2 2 2 2H O 2H O + = 点燃 化合反应 4 ③ 3 3 2 Al(OH) 3HCl AlCl 3H O + = + 复分解反应 ④ 4 4 Fe CuSO FeSO Cu + = + 置换反应 1 7. 3 2 4 2 2 2 2 2 2 1 CaCO CaO CO (2)CH 2O CO 2H O (3)CuO+CO Cu CO (4)CuO 2HCl CuCl H O = ?6?2 + + + ?1?3 + + = + = 高温 点燃 ( ) = 1 8. 方法一: 将铁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 铁片逐渐溶解, 且冒气泡; 铜片无现象。 由 此可知, 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方法二: 将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铁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 溶液的蓝色变浅, 说 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三、 简答题 1 9. ① 作保护气 ② 可支持燃烧 氢氧焰焊接金属 ③氢气 密度小 填充探空气球 20. ①三 ② 2 2 3 3 Ca(OH) +K CO =CaCO +2KOH ?1?5 ③过滤 21 . ① 2 2 Cl H O HCl+HClO + = ②+1 价 ③取 2 样品水于试管中, 加入几滴硝酸 银溶液和稀硝酸, 若产生白色沉淀, 则证明该水是自来水假冒的矿泉水。 22. 第 5 部分 化学与社会发展 习题5-1 1 . D 2. C 3. C 4. D 5. A、 B 6. D 7. A 8. 煤、 石油、 天然气; 氢气 9. 磷 铅 1 0. (1 ) 4 2 2 2 CH 2O CO 2H O + = + 点燃 (2) 甲烷气体与氧气混合, 达到爆炸极限, 遇明火剧烈燃烧, 发生爆炸。 (3) 家庭中用天然气来做饭、 取暖等。 11 . 分子间隔的大小; 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间隔增大 液态 气态; 5 2 4 2 4 2 4 1 0 x K SO BaCl 2KCl+BaSO 1 74 233 x 1 1. 65g 1 74 x x 8. 7g 233 1 1. 65g 8. 7g K SO % 1 00% 87% 95% 1 0g + = ?1?5 = = = =
2. D 3. D 4. C 5. 塑料 玻璃纤维 6. 两种 两种以上 一定方式复合在一起 7. 天然纤维 合成纤维 8. 复合材料的性能要优于组成它的成分材料, 强度高、 韧性大…… 9. 钢铁(金属) 塑料(合成材料) 橡胶(合成材料) 1 0. (1 ) 丝 锦丝 (2) 点燃有烧焦羽毛气味 习题5-3 1 . C 2. A 3. A、
B 4. C 5. A 6. 一氧化碳、 尼古丁; 焦油。 7. 蛋白质、 糖类、 油脂、 纤维素 8. 食物 9. 燃烧不充分(缺氧) ; 血红蛋白首先与有剧毒的 CO 结合烟道畅通、 空气流通 1 0. 粗略估算,就是取其平均值进行计算: 现取55g 油脂, 供能22. 5%进行计算: 55g×39. 3KJ/g÷22. 5%≈9606. 7KJ 11 . 解法一: 解法二: 分析: 已 知血红素中 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C : 66. 2 % , H : 5. 2 % , 0 :
10. 4%, Fe: l9. 1% 则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66. 2%+5. 2%+10. 4%+9. 1%) =9. 1 % 结合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进行分析, 可知血红素分子中铁原子数最 少。 设1 个血红素分子中有 n 个铁原子。 则血红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 1 . 9 56n =615. 4n 6 x y z m n C H O N Fe M 1 2x y 1 00% 66. 2% 1 00% 5. 2% M M 1 6z 1 4m 56n 1 00% 1 0. 4% 1 00% 9. 1% 1 00% 9. 1% M M M 0. 662M 0. 1 04M x 0. 0552M y 0. 052M z 0. 0065M 1 2 1 6 0. 091 M 0. 091 M m 0. 0065M n 0. 00 1 4 56 = = ?1?0 ?1?0 = = = ?1?0 ?1?0 ?1?0 = = = = = = = = = 解: 设血红素的化学式为: 设血红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则: ; ; ; ; , , , , 34 32 4 4 34 32 4 4 1 6M x y z m n 34 32 4 4 1 C H O N Fe C H O N Fe=1 2 34 1 32 1 6 4 1 4 4 56 61 6 ?1?7 + + + + = ?1?0 ?1?0 ?1?0 ?1?0 。 : : : : : : : : 即其化学式为 相对分子质量为 又血红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Fe>Cu 8. D 9. Fe、 Cu、 Ag; Fe 2+ , Zn 2+ ; Ag + , Cu 2+ 8 3 3 (1 ) NaCl AgNO AgCl NaNO 58. 5 1 43. 5 x 1 . 435g 58. 5 x x 0 585g 1 43. 5 1. 435g 0 585g NaCl% 1 00% 20% 2. 925g + = + ?1?5 = = ?1?0 = . . = 专题 5 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及其应用 1 . B 2. A 3. D 4. A 5.
C 6. D 7. A 8. B 9. (1 ) √ (2) CH4+2O2 点燃 2H2O+CO2 (3) Ca(OH)2+CO2=CaCO3↓ +H2O 1 0. A C 化学方程式 HCl Na2CO3 Na2CO3+2 HCl==2 NaCl+H2O+ CO2↑ H2SO4 Zn Zn+ H2SO4=== ZnSO4+H2↑ 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气体B 是CO2, 固体C 是NaOH。 专题 6 重要气体的制取与检验、 除杂与净化 1 . ⑴①烧杯②锥形瓶 ⑵A、 C ⑶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密度、 在水中溶解性 ⑷过氧化氢分解, 因为反应不需要加热且产物是水无污染 2. ⑴A、 C 或 A、 D 2 MnO 2 2 2 2 2H O 2H O O + ?1?3 = 催化 ⑵CaCO3+2HCl=CaCl2+H2O+CO2↑ E B A ⑶ ⑷ 、 D (5)H 3. (1 )CO2 、 H2 (2)HCl、 CO A无明显变化 D 无明显变化 4. 澄清石灰水 浓硫酸 5. (1 )CH4 (2)H2 、 CO (3)H2 、 CH4 (4)CO、 CH4 或H2 、 CO、 CH4 6. D 7. (1 )CaCO3+2HCl=CaCl2+H2O+CO2↑ (2)有沉淀生成 AgNO3+HCl=HNO3+AgCl↓ (3)E、 C (4)B 8. C 9. (1 )NaOH、 浓硫酸 (2)H2 2NaOH+CO2=Na2CO3+H2O (3)稀盐酸 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1 0. (1 )D 白色固体变蓝色 CO (2) B、 D、 C、 A、 D、 E (3)灯火实验或 点火把 专题 7 酸、 碱、 盐等物质的性质与制备 1 . ⑴ Mg+2HCl=MgCl2+H2 ↑ ⑵Mg(OH)2+2HCl=MgCl2+2H2O ⑶MgCO3+2HCl= MgCl2+H2O+CO2↑ ⑷MgSO4+BaCl2= MgCl2+BaSO4 ↓ ⑸MgO+2HCl= MgCl2+H2O 2. ②CO2+H2O=H2CO3 ③CO2+Ca(OH) 2=CaCO3↓+H2O ④Fe+2HCl=FeCl2+H2↑ ⑤CaO+2HCl=CaCl2+H2O ⑥Ca(OH) 2+2HCl=CaCl2+2H2O 9 ⑦CaO+H2O=Ca(OH) 2 3. A、 C 4. B
5. B 6. B 7. A 8. C 专题 8 酸、 碱、 盐的鉴别、 鉴定和推断 1 . A 2. B 3. D 4. D 5. D
6. 实验现象 结论 溶液A 1 、 生成蓝色沉淀 2、 蓝色沉淀溶解、 溶液由无 色呈蓝绿色 3、 生成白色沉淀 溶液B 盐酸 7. ⑴C、 Fe2O3、 CuO ⑵ 稀盐酸、 气泡生成 8. ⑴CuCl2、 Na2CO3、 HCl PH ⑵ 试纸 ⑶将Cu 2+ 、 CO3 2- 完全除掉 专题九 酸、 碱、 盐等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 . C 2. A 3. D
4. C 5. D 6. C 7. B 8 物质 杂质 选用的试剂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Cl Na2CO3 HCl Na2CO3+2HCl=2NaCl+H2O+CO2↑ FeSO4 CuSO4 Fe Fe+CuSO4=FeSO4+Cu N2 CO2 NaOH 2NaOH+CO2=Na2CO3+H2O 9. ⑴Ca(OH)2 过量 取上层清液少量于小试管中, 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 如果没有沉淀 生成, 则说明 MgCl2 已经完全转变为 Mg(OH)2 ⑵ 过滤 ⑶盐酸 (4) 2 2 MgCl Mg Cl + ?1?3 = 通电 专题 1 0 化学实验的评价与设计 1 . 实验现象 结论 ⑴⑵ 烧杯内壁有水雾 氢 ⑶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 2. ⑴①物理: 溶解放热的是纯碱, 没明显温度变化的是食盐②化学: 加食醋, 冒气泡的是 碱面, 没变化的是食盐 ⑵①闻味, 有酸味的是黑醋, 有酱香味的是酱油: ②加碱面, 冒气泡的是醋; 3. 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⑴ 木条燃烧, 石子不燃烧 ⑵ 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才能燃烧 ⑶ 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 触才能燃烧 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 1 0 4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解释 1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正放的集气瓶; 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倒放的集气瓶。 木条复燃、 剧烈燃烧, 发出白光 木条复燃、 且燃烧不剧烈; 正放的瓶中氧气充足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瓶内 氧气量不足 5. ⑴蜡烛燃烧前后各物质质量之和会变化吗? ⑶. ①将蜡烛置于锥形瓶中, 塞上瓶塞, 称量质量为 M1 ; ②点燃蜡烛, 迅速伸入锥形瓶密 闭, 熄灭后冷却到室温称量质量为 M2; ⑷如果M1== M2, 蜡烛燃烧前后各物质质量之和不变。 6. D 7. ⑴乙; 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铁与空气水蒸气反应生成红色固体铁锈; 通常的铁是铁 和碳的合金。 ⑵ 实验步骤 预期的现象 结论 取粉末于滤纸上用磁铁充分 吸引 黑色粉末被吸到磁铁上 含有铁粉 取第一步实验剩余粉末于烧 杯中, 加足量稀盐酸 粉末部分溶解, 溶液由无色 变为黄色; 杯底有黑色固体剩余 含有氧化铁; 含有活性炭粉 ⑶Fe2O3+6HCl=FeCl3+3H2O
8. ⑵NaHCO3+HCl=NaCl+CO2↑+H2O ⑷①先将导管从溶液中撤出, 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②NaHCO3 受热易分解; Na2CO3 受热难分解 ①碳酸氢钠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②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 ③碳酸氢钠能与碱反应; 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参考答案一: 取 1 0g 小苏打固体样品, 加足量稀盐酸,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已称好质量的 足 量 NaOH 溶 液 中 , 充 分 反 应 后 , 溶 液 的 增 量 即 是 CO2 的 质 量 , 则 由 NaHCO3+HCl=NaCl+CO2↑+H2O,求出 NaHCO3 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并与样品的标注比较。 参考答案二: 取一定质量的固体药品, 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刚好 不产生气泡为止) , 根据消耗的盐酸质量可计算得到 NaHCO3 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并与样品 的标注比较。 专题 11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 . 35%; 28g。 2. N2O。 3. B 4. (1 ) 三; 1 0: 3: 1 2。 (2) 元素; 0. 2g; 4。 5. 可以。 专题 1 2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 1 . (1 ) 1 . 5g; (2) 0. 6g; (3) 该标签是准确的。 11 2. (1 ) 64t; (2) 57. 1 t。 3. C 4. C 5. (1 ) 铁、 镁、 铝或碳酸钙、 碳酸钠等。 (2) 铜、 或氧化铜等。 6. (1 ) 0. 365%; (2) Ca(OH)2; 根据计算中和 1 00t 废水, 消耗氢氧化钙粉末0. 37t,需要资 金74 元。 消耗质量分数为 1 0%的氢氧化钠溶液4t, 需要资金400 元. 从生产成本考虑,选择氢 氧化钙粉末价格更便宜。 专题 1 3 有关溶液的计算 1 . B 2. B 3. A 4. 90g 5. 0. 345% 6. 60g 1 00g 7. Cu—Zn 60% 专题 1 4 综合计算 1 . 24. 5% 86. 7% 2. 1 4. 2% 94. 7% 3. 92. 2% 22. 1 % 4. 1 0. 6g 3% 专题 1 5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1 . A 2. BD 3. (1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4g 氧气与 4g 硫完全反应生成8g 二氧化硫第一次实验剩余2g 硫。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6g 氧气与 6g 硫完全反应生成1 2g 二氧化硫。 第三次实验以后, 剩余氧气。 4. NaHCO3 5. 4g 3: 1 : 4 6. (1 )75% (2)1 0g 1 5. 4% 7. (一) 粗锌的纯度 (三) 粗锌表面产生气泡 Zn+2HCl=ZnCl2+H2↑ 0. 2 65% (四) (1 )吸收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 偏大 (2) 不能 生成的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 , 得不到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3)偏 小 8. (1 )偏小 (2)使B 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进入到D 中 氢氧化钠溶液 (3)偏大 (4)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5)88. 3% 第三篇 综合复习 模拟试题一 1 . D 2. C 3. A 4. C 5. C 6. B 7. A 8. C 9. B 1 0. A 11 . B 1 2. C 1 3. D 1 4. D 1 5. C 1 6. D 1 7. BC 1 8. D 1 9. B 20. D 21 . C 22. BD 23. (1 ) ①CO2 HCl H ② ③ 2O O ④ 2 (2) 2H2+O2 点燃 2H2O 2H2O 通电 2H2↑ +O2↑ 2HCl+CaCO3=CaCl2+H2O+CO2↑ (答案合理即可) 24. (1 ) CH 4 (2) 将空气排尽, 防止混入空气点燃时发生爆炸 (3) 防止天然气泄漏时没有察觉而发生危险 25. (1 ) B 鳔内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收集的气体体积比实际体积小 H 2 O+CO 2 =H 2 CO 3 (2) 方法 现象 1 2 验证鳔内含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含有鳔内气体的集气瓶中 木条能继续燃烧 验证鳔内含CO2 在含有含有鳔内气体的另一集气瓶中倒入少 量澄清石灰水, 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26. (1 ) N 2 (2) Y (3) 向干燥的玻璃片上呵气 (4) 呼出的气体中增加了水蒸气等气 体, 所以氮气的体积分数减少 27. (1 )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 盐类 (3) 含碳酸根离子 (4) 难溶于水 28. (1 ) ② (2) 降温结晶 29. (1 ) 温度 温度高, 溶解速度加快 搅拌 搅拌能加速溶解 (2) 取等质量的凉水和热水于烧杯中, 加入 2g 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 同时放入烧杯中, 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的食盐完全溶解所需要的时间。 30. 实验一(1 ) O 2 (2) 反应放热, 容器内气体受热体积增大 实验二(1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本实验没有含碳元素的 物质参与反应 (2) 碱 31 . (1 ) 2H 2 O 2 催化剂 2H 2 O+O 2↑ (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证明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加等质量二氧化锰 A 中为水 B 中为过氧化氢 32. (1 ) 1 76 (2) 9: 1 : 1 2 33. (1 ) 4. 8 25. 2 (2) 1 9. 2 34. (1 ) 2. 7% (2) 氢氧化钠与溶液中的酸反应 模拟试题二 1 . D 2. A 3. A
4. C 5. C 6. B 7. D 8. B 9. A 1 0. C 11 . A 1 2. B 1 3. A 1 4. D 1 5. C 1 6. C 1 7. BD 1 8. B 1 9. D 20. D 21 . D 22. B 23. 氧 24. SO 2 氧化物 Hg 单质 25. 化学方程式略 26. (1 ) O 3 (2) ② (3) 否 (4) 反应过程中氯原子没有消耗, 而是在循环的第一步 反应中不断消耗臭氧, 导致少量的由氟利昂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影响 (5) 本题是开放性习题, 以下答案供参考: 治理污染要从控制污染源开始; 人类要有地球 村意识; 治理污染要全球共同行动; 合理使用化学物质; 不使用含氟利昂的致冷设备。 化学 在防治污染中起重要作用; 化学是一把双刃剑, 既能造
福人类, 有时又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27. ②天然气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③可燃性气体泄露可能会引起爆炸 28. (1 ) C 、 D (2) C (3) MgCl 2 +Ca(OH) 2 =Mg(OH) 2↓ +CaCl 2 复分解 (4) 垃圾分类 不乱丢弃旧电池等 29.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得到生成物。 在化学变化前后, 原子的种 类和数目均不改变。 30. (1 ) CaH 2 +2H 2 O=Ca(OH) 2 +2H 2↑ (2) ①移近酒精灯火焰 气体能燃烧(或听到噗的声音) 是氢气 ②加水溶解, 取上层清液, 通入二氧化碳 石灰水变浑浊 是氢氧化钙
31. (1 )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2) CO 2 +Ca(OH) 2 =CaCO 3↓ +H 2 O 1 3 32. 三 显碱性 乙 会污染药品 石蕊
范文三:初中复习指导
初中《思想品德》总复习教学反思
发布者:陈锡玲发布日期:2010-08-22 17:07:18.0
如何在总复习阶段有效地复习,提高效率,使中考取得理想的成绩,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熟悉课标、考纲,明确考试范围与要求,把握命题指导思想
近年来我市思想品德中考试题,都严格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特别是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考纲》所确定的考试范围来命题的,强调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这不仅要求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而且能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因此,复习思想品德课,首先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真正吃透《课程标准》、紧扣考纲,严格依据三维目标要求,明白“考哪些”、“考什么”,弄清楚中考有多少考点,每个考点又有哪些知识点。具体做法是:在第一轮复习时,以市纲里的“复习指津”为主线,根据三维目标的要求,让学生在教材里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先复习巩固并加以记忆,然后在相应的位置注上页码,以便考试时查找,做到胸有成竹,各个击破,不走弯路、提高效率。
二、认清考试形式,解决学生对开卷考试的认识误区
开卷考试是相对于课本或一定资料的形式上的“开”以及答题表述多元化上的“开”,但在答题结构规则和语言组织上都还是“闭”的。无论题目多么新颖,评分标准多么宽泛,但答案最终还是通过教材的相关原理或学科语言体现出来。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答题,如果连最基本的知识及其相互联系都不熟悉,是很困难的。
开卷考试虽然淡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但是基本的概念、原理还是需要理解或运用的。如果没有储备知识,基础不扎实,用大量的时间来查找、消化并组织语言,势必导致时间上的匆忙甚至做不完试题。对教材上根本找不到现成答案的主观题,同学们在考试时只会盲目地抄教材和资料,随意地照搬照抄,结果答非所问。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必须重视对基本知识的学习,注重对一个个知识点的积累,这是思想品德课复习最重要的一步,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和关键。我们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所学知识总结归纳为系统化、条理化的要点,理清脉络,以便在考试时快速查找所需要的知识点,对症解决问题。要精读、研读教材,并学会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要能对知识系统融会贯通、全面理解和重点把握,熟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在具体运用的环境下,就能做到对想用知识的“信手拈来”,快速而又准确。
三、加强集体备课,把握教材的“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集体备课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准确理解把握教材的捷径。因此,我们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坚强集体备课,每周一次(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主要内容:解读教材,认真研究考纲,对每个知识点要把握的程度进行分析。如对考纲中要求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同层次进行解说,提出教师们不同理解,对问题的设计,每个问题的答案要点进行讨论,最终形成共识,给学生一个参照的标准。
毕业班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特别是中考思想品德实行等级制以来,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面对这一形势,我们只有在课堂上提高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具体做法:(1)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先让学生熟读教材,熟读基本观点,每节课前15分钟给学生强记,25分钟时间帮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形成问题意识,明确答案要点,5分钟时间学生自由提问。这样,双向互动教学过程,明确问题,提高教学实效。(2)注重课堂教学生活化,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知识,紧密贴近生活实际,用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信息和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努力构建课堂与课外、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联系,从而加大教学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中考开放试题
答题的能力。(3)重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收集、组织以及提高中考开放性答题的能力。充分利用校本资源进活动课教学,如学校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安全自救演练活动,让学生明确活动的主题、目的、意义、程序、体会、方案等。教师根据教材要求组织活动课,进行主题探究,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
四、关注社会“热点”、学会用教材知识去透析社会问题
近年来,思想品德课试题更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考试题富有时代气息,越来越关注重大的时政热点问题,命题内容几乎都是围绕重要的时政热点来设计的,因此,第二轮复习阶段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时政重点、热点与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的问题。指导学生精心学习 2009——2010年《时事》第一至第六期中的“时事观象台”“本期专稿”“热点追踪”“漫画发展”“考考自己”“大事记”所涉及到的这六个栏目内容,归纳并分析其中的重点、热点问题,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另外,对于一些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展望人类未来生活,探讨人类生存价值的问题,比如科学发展、环境保护、文明进步等,都是历年中考关注的重点、热点话题,它们的内容丰富、时空跨度大,能给试题提供更为广阔的背景。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复习中,要理解“热点”的精髓,对知识系统融会贯通、全面理解和重点把握,对时政材料要尽可能地做到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分析,注意找出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熟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在考试时就能有的放矢、从容作答。
五、精选练习,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开卷考试后的思想品德试题多以生活、社会、科技等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文字、图表、漫画等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试题更加新颖,开放程度更大,答案更多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适度的训练,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练习归纳,掌握答题规律技巧,提高答题能力,是提高复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学生考试暴露出来的问题是选择题得分不高,非选择题答案不准确、不全面、缺乏逻辑性、条理性等。要提高得分率,就有精选例题练习,加强平时训练,认真完成市纲里的练习,有针对性地讲评。加强考前训练,县质检后,根据各地试卷进行精选和改造,编出3—5份试卷进行训练,包括答题时间、速度、审题能力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和审题能力。答题要规范,最好把答题要点用序号表明,表述内容要要准确完整,尽可能使用学科语言,避免自圆其说,答案必须回归教材,书写要清楚整洁,不写错别字。由于在网上阅卷,一定要严格按答题卡的要求规范书写,不得超出该题区域范围,以免失分,影响成绩。
实行开卷考试,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同学们以积极的态度,从以上几个方面扎实准备,在思想品德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范文四:初中历史复习指导
顺应中考趋势 实施科学备考
新课程、新教材、新考试需要新观念,历史教师必须面对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明确新的教学理念,寻找符合中考模式的新视角、新方法和新对策。中考在即,历史学科复习量大,内容繁杂,头绪繁多,时间紧迫。那么如何顺应中考趋势,实施科学备考,力争在近几十天时间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与各位领导老师共勉。
◆第一,解读历史学科考试说明,明确新课标和中考考试评价要求,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复习指导思想
在复习教学中,我们按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进行复习。复习课继续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意识。“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自去年始,我们采用学案导学,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点拨提升,训练反馈五环节课堂模式。每堂课真正体现“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活起来,让历史人物站起来”这一教学理念。做到“教学设计问题化,设计问题生活化,解决问题民主化,学习过程情感化、构建知识网络化。”通过不断地磨合和训练,引领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第二,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学会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和拓展知识
学生必须掌握好课本的基础知识,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我们要求,对基础知识,“不能死记,但要记死”。对每一课、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历史知识要做到随手拈来,运用时得心应手。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对历史基本事实的掌握,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将无从评价历史人物、无从联系历史事件,解答一切历史问题都成了空谈。历史学科还有一句秘言,叫
◆第三,打破教材体系,强化专题复习,落实主体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就历史学科而言,主体知识应该是指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它能够起到总揽全局的作用,集中反映了在国家制度、社会更迭、经济水平、民族交往、国家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等多方面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过程。 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拓展性,专题复习能够打破教材的顺序,实现知识的重新组合,把局部的、分散的、零散的知识整合成整体的、系统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根据教材单元主题和今年历史考试说明划定的44课考试内容来整合教材,中国史我们设计了九个专题:专题一、从原始农耕、青铜文明到铁器时代;专题二、春秋战国—大变革的时代;专题三、唐代的繁荣与开放;专题四、宋代的繁盛经济和社会风貌;专题五、博大精深的宋元文化;专题六、列强的五次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专题七、社会主义探索、失误、动乱和灾难;专题八、改革开放与**理论;专题九、国家统一大业和外交事业。在世界史的复习中可选择: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专题(内容涵盖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三次科技革命专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专题;战后美欧日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专题;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及其影响专题(含中东问题),共五个专题。专题复习,熟悉教材夯实基础,构建体系有助升华,强化练习用以巩固,试题模拟是关键所在。
◆第四,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形成“大历史”观
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学习。因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学“活”历史,提高能力。形成“大历史”观。例如在复习中国史的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时,我们不仅要看国内情况--封建统治日趋衰落,更要把当时的世界大环境--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
段作鲜明的比较,这就会从中国史的复习联系到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后的英、法两国。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史与世界史相互交融、密不可分。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要注意转换中国史与世界史的立足点。如鸦片战争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等。
◆第五、密切联系时政,关注热点和焦点问题
历史学习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应该寻找适合的切入点,特别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现实,关注现实,服务社会。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将历史知识与社会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注意的时政热点可以是一定时期内值得关注的事情,也可以是一年甚至近期的事件(亚热点)。复习中要重视历史事件与现实的结合,注意历史的时代性,重视历史的史鉴作用。把握时代脉搏,关心社会,做到学以致用。今年与现实社会有关联的知识点,如聚焦台湾问题,反对**行径、维护国家统一问题;“三农”问题;改革与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科学的发展观问题;建立创新型国家问题;教科书问题;靖国神社问题;日本右翼势力问题;战争赔偿问题;经济全球化问题。涉及周年的知识点,如长征胜利,西安事变,《独立宣言》的发表等等。这样将学习的重点与时事的热点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对事件深层次的探究,促进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认识和分析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六、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解题方法指导和训练
教师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复习。
1.师生要重视对《考试说明》上所提供的题例和样卷、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到中考“怎么考”(命题思路),从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研究试题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精选试题,强化模拟训练。
2.我们尝试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本知识和网络资料选取材料,编制试题,并写出命题角度,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答题的切入点和思路并拟定答案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试题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复习中教师应积极创设一些新情境、新材料、新切入的好题,让学生在全新视角中观察历史问题,以活化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学会理清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
4.重视理解,融会贯通。只有理解了的记忆才能持久,只有融会贯通,才能在考试时明晰问题的内在逻辑联系。注重知识的整合,知识间的迁移、联系,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依据考试说明的思路,今年的中考不会孤立考查某个知识点,而是在一个主题中系统考查几个有内在联系的历史问题。
◆第七、学会应试
1. 考试时胆要大,心要静。坚定必胜信念,这是至关重要的。乒坛名将邓亚萍曾说过:“平时练技术,比赛看心理”。
2.仔细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解题是正确答题的关键。要正确理解题意和要求,将试题有效信息反馈到课本中,然后正确作答。最怕答非所问,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劳而无功,丢掉不应丢失的考分。
3.合理分配时间,今年中考史地生仍采取三科合卷同时发卷,要控制好各科答题时间,历史应保证约50-60分钟。
4.规范答题,落实“一齐四化”,“一齐”即书写左对齐;“四化”即要点化、层次化、提示化、序号化。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有实力,才有魅力。既然是竞争,就要储备实力,既然是考试,就必须迎接挑战,既然要冲刺,就必定要全力以赴。因为我们别无选择!“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老师们,同学们,努力吧,付出即会有汇报,金榜题名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范文五:初中数学总复习指导
2011级初中数学总复习指导意见(中考备考讲座二之5) 中考备考讲座 2011-02-27 18:31:52 阅读95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11级初中数学总复习指导意见(中考备考讲座二之5)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主任) 时间:2011年2月27日
编者按:本人对“中考备考讲座”分为若干个系列:一2010年中考备考讲座、二2011年中考备考讲座、三2012年中考备考讲座、四2013年中考备考讲座、五2014年中考备考讲座、六2015年中考备考讲座、·······,对每个系列的中考备考讲座分为若干个专题。
本文《2011级初中数学总复习指导意见(中考备考讲座二之5)》,分为五个版块:一是2011级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计划(人教版);二是2011级初中数学总复习三阶段复习策略(人教版);三是2011级初中数学总复习方法探讨;四是2011级初中数学总复习的战略与技巧;五是附件自贡市教科所中学室数学组《关于对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的内容完善和补充建议》。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
一、2011级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计划(人教版)
初中数学总复习备考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复习备考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初中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县学校近几年来初中数学总复习备考教学,谈谈本届初中毕业班数学总复习的教学计划。
1.1、第一轮复习(4月初至4月底).
?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①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ⅰ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ⅱ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ⅲ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②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训练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ⅰ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等;ⅱ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ⅲ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第一轮复习应该留意的几个问题。
①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50分)的7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纯熟、准确和迅速。
②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③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关键的强化练习。
④留意气候。第一轮复习在四月份,大家都知道,四月份是学习的黄金季节,四月份天气渐热,会一定程度影响学习。
⑤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⑥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⑦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⑧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爱好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1.2、第二轮复习(5月上旬至5月中旬).
?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①假如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②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认识、适应这类题型。
?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②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③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④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⑤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非凡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⑥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狠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⑦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
⑧注重资源共享。
1.3、第三轮复习(5月下旬至6月中考).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①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仿中考的综合训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
②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婪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备用的练习《中考模仿试题》。
?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②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③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考后不批阅就讲评。
④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⑤给非凡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⑥具体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要害的环节。
⑦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⑧处理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每份题一般是两节课时间考试,两节课时间讲评,也就是说,一份题一般需要4节课的时间。
⑨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狠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 的失分情况。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⑩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二、2011级初中数学总复习三阶段复习策略(人教版)
在教与学的统一体中,教总是起着主导作用,而进入总复习阶段,学生的学相对来说要主动些了。这时,老师如何教,教什么,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更是至关重要。为使学生在中考中获得主动,得到优良的成绩,就必须在中考之前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总复习,明确总复习的思路。那么,初中数学总复习应如何安排?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现结合近几年初中数学总复习情况,在2011级初中总复习即将来临之际,谈谈初中数学总复习三个阶段的复习策略。
2.1、第一阶段:要重视“二纲”、重视教材、重视样题、重视基础。 ?重视“二纲”。就是要研究考纲,吃透大纲,把握知识的取舍。考纲规定了考试范围,教学大纲则规定了关于考试的知识和能力等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两纲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复习时,要用考纲来统帅大纲,依靠大纲来吃透考纲,使两纲相得益彰,增强复习的目的性,对没有列入到考纲范围的知识点,在复习中我们就可以带过,以减轻不必要的负担。
?重视教材。这是因为从这几年的数学中考题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是直接源于教材的原题,或由教材的例题、练习题改编而成。所以,我们复习课
的选题要重视教材,特别是初三的教材,因为考纲中的重点知识绝大部分落在了初三的课本中。
?重视样题。这是因为样题是我们复习的一个导向。教师在总复习前要对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进行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当年的样题。复习时,将中考题分解到复习课中,就各知识点在中考的考核形式、题型、占分率等进行分析,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劲头,引起学生重视,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重视基础。要系统地梳理全部的基础知识。中考试卷中,基础概念试题往往占有60%-70%或者更多一些,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不能忽视。
①数学同一类知识往往分布在不同学期的教材,因此,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做到知识系统化,使概念更清晰,脉络更分明。基础知识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不是“炒冷饭”,要讲究方法。例如初中代数,往往要打破原来章节的界限,按知识大块进行系统归纳:ⅰ实数的概念及其运算;ⅱ代数式的分类、概念及其运算;ⅲ方程(组)的概念、性质、解法及应用;ⅳ不等式的概念、性质、解法;ⅴ函数的概念,几种常见函数的图象及性质;ⅵ统计初步知识。几何知识的归纳也类似。
②通过基础知识的系统归纳,至少应达到以下几个目的:ⅰ使学生准确掌握每个概念的含义,把平日学习中的模糊概念廓清,使知识掌握的更扎实。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为什么方程两边可以除以一个数,而不能除以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这是因为代数式的性质。ⅱ要使学生明确每一个知识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联系和应用。例如复习因式分解,既要系统复习因式分解的定义、方法和一般步骤,还要系统了解因式分解在代数式的化简、分式及根式运算、解方程等方面的应用;既要看到它是一个基础知识点,又要认识到它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ⅲ使学生注意在基础知识复习中渗透能力训练,例如观察能力、计算能力等。
③要注意知识点的迁移整理,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不但可以解决根的判定和已知根的情况求字母系数,还可以解决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方程组的根的判定、两个不同函数的图象的交点情况及二次函数图象与横轴的交点情况。
2.2、第二阶段:要抓好重点、热点、突破难点的专题复习.
?第二阶段复习的重点。初中数学科中代数部分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及其应用,函数;几何部分的全等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内容。
①在经过基础知识复习的基础上,在重返这些内容时,不能是简单的机械地重复,而是采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来交替强调和理解。
②复习中采用不同题型(填空、选择、解答)分散或统一的形式加强训练。例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我们除已知直接的两点坐标可以求出外,还要明白其命题的变化主要在于点的坐标的给出,它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方程、方程组、函数的一些性质转化出来,从而达到以点带片的作用。
?对于中考的热点,则要注意三方面的题。
①常考题:如整数指数运算、化简求值题、解方程、解直角三角形应用、尺规作图、方程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运用、圆与相似形的证明。
②新题:如多条件一结论、一条件多结论、方案设计等开放性题、跨学科题。
③背景题:如应用题这一重点知识的命题。
?问难点题。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同时有些难点既是重点,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若突破不了,学生的成绩难以保障。
①难点知识必须讲清楚,而且还要挖掘,不能只停留在某种表面上。例如圆中比例线段的有关证明,这是我们近些年一直考到的知识点,也是学生的难点所在。
②在复习中,我们要从简单的直证法慢慢过渡到间接证法,并要逐一讲清楚换相等线段、换相等乘积、换相等比三方面的题,再到线段的和差问题,最后才能讲压轴型的代数与圆相结合的综合题。只有避免知识间的脱节,才能更好地突破难点。
2.3、第三阶段:要落实综合能力训练,及时查漏补缺.
?综合能力的训练是个难点。它既是基础知识点的交叉和综合,又是初中阶段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如果把数学科中考比作一场足球赛事的话,那么考前综合能力的训练就是这场赛事前的热身赛。综合能力训练既能提高学生临场的解题能力,得到把真实水平如实反映出来的机会,同时也是一次发现问题,查漏补缺的机会。
?综合训练的三个体现。根据以往的实际,综合能力训练都要集中一段时间加以训练。这只要体现在三方面训练。
①系统地、分类地做一些综合题。综合题主要有方程类、函数类、几何类,或者前面几方面知识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②做适量的模拟中考题。模拟训练要按考试规律办事,这样有利于考生把稳定的情绪带进考场,进行最佳竞技状态的发挥。模拟中考题教师不要只追求题的数量,而应担负起教学与教研双重任务,根据教材应考的知识点,按照市中考数学试卷题的结构框架,精心选编考题。每套综合题考了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是以什么方式出现的;考查了学生哪几种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给学生设置了哪些数学思维障碍,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③适量地做中考新试题。因为近年来,各地中考命题都注意了创新试题的命制,特别是近三年,创新试题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例如探索题、阅读题、选自现实生活的应用题、开放题等.
三、2011级初中数学总复习方法探讨
为了迎接中考,就要对初中数学进行总复习。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也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进行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为了科学有效地安排好复习,使同学们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归纳、消化、提高,进而有一个质的飞跃,下面对复习方法作些研究和探讨。
3.1、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
?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模拟试卷的制订。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以做到师生共同努力很好的完成初中数学总复习。
3.2、以教材为依据,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
?正确地理解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概念不清就会思维混乱,错误百出。概念也是学好公理、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方法以及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概念不清,计算、推理就会发生错误。因此,在复习中要充分认识、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要重视数学概念的复习,把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放在首要地位。
?准确记忆,灵活运用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数学中的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是进行推理、论证、计算的依据,它们本身的证明方法一般又都具有代表性。
①不但要牢记,而且要记准,同时也要掌握它们的推导、证明方法,这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否则,若记不住,推理论证计算无从说起;若记不准,推理论证、计算就会出现错误。
②对于它们的典型推导、证明方法不掌握,数学基本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就会受到阻碍。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用了配方法,这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应用非常广泛;再如勾股定理证明用了割补法,不但在平面几何中很有用,在今后学习的立体几何中更有用,这对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是很重要的。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则采用的是间接证明的同一法,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证明方法。还有圆周角定理和弦切角定理的证明中所用的分类讨论思想都是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3.3、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把整个知识进行分类并做为各个专题复习。
?专题训练可这样划分:①数与代数式;②方程、方程组及应用;③函数概念和几种常见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④关于线段、直线和角的问题;⑤关于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的问题;⑥关于四边形的问题;⑦圆的知识;⑧统计学知识;⑨中考试题分析与训练。这样分类的复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4、综合训练,争取最佳效果.
总复习的第三阶段是综合和模拟的训练。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
?提高解数学综合题的能力。数学综合题通常是指综合运用若干个概念、定理和公式,沟通各部分数学知识和各种数学方法来解决的问题。为了能把学过的各种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融会贯通,进而用于解决复杂的数学综合题,我们要在复习中有意识地注意加强“审题”、“分析”、“表述”、“检验”、“总结”这个“解题五步骤”的训练,从而达到解一题得到多种收获的目的,具备了把综合题拆成基本题;把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的能力,解题的思路方法就得到了训练,解题能力就提高了。
?在复习中还应强化训练,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寻求不同的解法。即“一题多解”;如:在半径为5的圆O中,两弦长分别为6和8,求这两条弦的距离,就要考虑这两条弦是位于圆心O的同旁还是异旁分别进行计算。当一个数学题目解完后还要想一想,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还能不能推出其他结论?再想一想,改变条件原结论还能成立吗?还能推出什么新的结论?例如在有关于垂径定理的题目中,随着直径与弦的关系的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都会发生改变,要考虑如何应对这种变化。这种“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定能开阔思路,活用知识和方法,提高能力。
?综合训练时可以从省、市、县调研试卷、综合练习册、自编试卷中精选进行训练。
①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评讲。以便把学生最佳竞技状态带进考场。因为前面通过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的模拟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②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以及模拟试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ⅰ以对中考命题趋势的准确把握和中考信息的判断为基础;以摸中考题路、题型,抓中考重点、热点为核心;ⅱ以讲授审题方法、解题规律、点拨应试技巧和思路为切入;ⅲ以知识迅速积累、能力快速提升为目标,达到提高学生中考总成绩的目的。
?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几个问题:①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②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③根据近几年中考命题情况进行复习。在复习中还要狠抓重点,练习热点。
?就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试题:①应用型问题:往年应用类的试题仍将是热点,且题型将更加丰富多彩。市场经济、人文社会、环境保护、学科交融、方案设计、操作决策等等都应进入视野。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
?近几年的应用题还十分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这在各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已经常出现,而且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要适当加强这类应用题的训练,做到有备无患。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许多同学怕应用题,不愿意做应用题,所以,这类问题练习时,我们要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要鼓励自己去思
考、去探索、去争论,更要培养我们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开放性题”“探索性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题”“动手操作题”是这几年的热点题。这些问题有利于考查我们的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这种类型的问题大部分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高,但题型新,背景复杂,文字表达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在这段时间里要适当训练一下,以便自己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3.5、回归基础,查漏补缺,达到全面掌握.
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抓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亡羊补牢,犹为未晚。”,达到全面掌握。
?复习冲刺的最后阶段,如何做好考前复习至关重要。学科的总复习,通常要紧扣《考试大纲》,引领学生去经历一个由基础到综合,再回归基础的过程。
①要做到总的原则是把握基础,查漏补缺,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发现生疏的考点及时重点地补习一下,已经熟练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
②对于复习资料保管较好或建有“错题集”的同学,重温错题也是一个高效的梳理方法。在把握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同时,考生要注意结合实际,多练习一些新题型。
?一个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在复习中应注意先“紧扣教材”再“节外生枝”,先“当基立断”再“循序渐进”,采用“阶梯系列式”和“往返滚动式”的复习方法。
②不论采用什么复习方法都要做到“五要五不要”:一要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二要串联有关知识,不要孤立地复习;三要相互比较,不要混淆概念;四要适当练习,不要搞“题海战术”;五要多角度思考,不要满足于“会做”。
四、2011级初中数学总复习的战略与技巧.
4.1、2011级初中数学总复习“四步走”战略.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对以往所学知识一个系统、完善、深化的过程,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起到到查缺补漏的作用。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是非常必要的。
?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切合自身实际的复习计划。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自身学习状况,选取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复习计划的重点。
?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具体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独立完成,少数难题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
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
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以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②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ⅰ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ⅱ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
4.2、2011级初中数学冲毁复习要善于抓住“四化”.
初中数学总复习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如何才能提高复习效率?本文就此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作者的浅见。
?基本概念习题化。数学概念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建立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死记硬背,要会解决问题。例如,初中数学中涉及到有关“式”的概念比较多,有“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分式”、“有理式”、“最简分式”、“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等概念,教师要针对这些概念编1至2个习题引导学生弄清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知识结构系统化。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和把知识系统化,把知识系统化可通过将知识列表或画出知识结构图来进行。例如,初中所学方程的知识庞杂,分布较广,可引导学生把所学主要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方程知识结构图”。
?例题习题模型化。“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是全日制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数学教育理念。为此《数学课程标准》给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这些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展开。
①之所以采用这种模式,就是要使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数学,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为我所用。”“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②为了促使数学教师尽快实现数学教育理念的转变,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都加大了对数学模型方法考察的试题份额。因此,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中例题习题的设计特别要加强数学模型方法的教学,以补平时教学之不足。数学模型方法的教学就是根据实际问题构造数学模型,也就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定关系(限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这里的“实际问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际问题,而是已经“初步数学化”了的实际问题)和具体要求,考察主要因素和有关量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利用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语言刻画这种关系。
?训练方法科学化。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训练,才能使复习取到抓纲务本、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要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和考标,正确处理记忆、练习、测验的关系。
②进行训练时还应渗入乡土气息,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心本地的经济生活,关注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五、附件:关于对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的内容完善和补充建议 自贡市教科所中学室数学组 2011年2月22日
我市初中于2002年秋季进入新课程改革,经过近十个年的探索与实践,各实验区、县、校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有一些经验和教训。随着2010年高中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为进一步践行中学数学新课程理念,创造性使用教材,为高中段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建议对如下问题进行补充:
1、《数与代数》部分
建议在初中教学中补充以下教学内容:
?有理数:求含字母的绝对值,非负数的意义的综合运用如|A|+|B|=0 问题。
?整式的加减:探索规律(包括数字、图形),字母绝对值的化简,整体代入法求代数式的值。
?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可分和差倍分问题,等积变形,相遇类,追及类,调配类,工程类,经济类(打折,利息),数字类等。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由三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包括三个不等式)的相关实际应用题。
?整式的乘除:能整除的多项式除以多项式,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分组分解法中多项式可扩展到6项。公式法包括立方和与立方差。
?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化简和分母有理化。如:分母为 形式的分母有理化。
?一元二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换元法,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解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综合运用。
?函数与图象:利用顶点式和交点式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抛物线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关系,一次、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代数、几何综合应用和实际应用。
2、《空间与图形》部分
建议在初中教学中补充以下教学内容:
?掌握合比性质、等比性质
?了解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掌握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以及利用该定理作图
?掌握垂径定理的所有推论
?掌握切线性质定理的所有推论
?掌握圆内接四边形定理的推论
?了解弦切角的概念,掌握弦切角定理
?直角三角形中的比例线段定理(即射影定理)及其应用
?掌握两圆相切,相交的性质定理
3、教学建议
?对补充的内容应把握好度,不要过多的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低起点引入问题,努力创设实际情景呈现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索新问题,真正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还应把握数学双基与数学创新关系,关注数学人文价值和德育功能,创造性使用补充教材,使数学新课程理念得到更好的落实,使数学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学生在做题中可以使用补充内容作答,一般不会专门针对补充内容考试。
参考资料:①教育ABC网《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计划(人教版)》(2010年2月25日);②新浪网《谈初中数学总复习三阶段的策略(人教版)》(2010年3月13日);③清塘中学张斌《初中数学总复习方法探讨》(2010年3月5日);④柯珲璋《初中数学总复习“五步走”》(福建中小学生在线2010年8月25日);⑤网上选稿《初中数学复习要善于抓住“四化”》(2011年2月24日);⑥自贡市教科所中学室数学组《关于对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的内容完善和补充建议》(2011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