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二、新授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1)4×25=100(人)
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
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巩固练习
P35/做一做1、2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完善板书。
五、作业:P37/2—4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 4×25=100(人) (25×5)×2 25×(5×2) 25×4=4×25 =125×2 =10×25 ┆(学生举例) =250(桶) =250(桶) (25×5)×2=25×(5×2)
┆(学生举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范文二: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 学 进 度 表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表
通惠小学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 科目:数学 教师张学仁2016年2月
教 学 进 度 表
教 学 进 度 表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表
教 学 进 度 表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表
教 学 进 度 表
通惠小学2015年度第二学期 四年级 科目:法律 教师:张学仁 2015年3月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表
通惠小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法律教师 张学仁 2015年3月
教 学 进 度 表
通惠小学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 四年级 科目信息教师:张学仁 2015年3月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表
通惠小学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 科目:信息教师张学仁2015年3月
教 学 进 度 表
通惠小学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 科目信息技术教师:张学仁 2015年3月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表
通惠小学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 科目:信息教师张学仁 2015年3月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表
通惠小学2014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 科目:音乐 教师:张学仁 2014年2月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表
通惠小学2014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 科目:音乐 教师:张学仁 2014年2月
范文三: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和推理等活动,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及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材通过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大的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接着以“边长100米的正方形”来表征面积单位“1公顷”,帮助学生建立“公顷”与“平方米”的联系。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
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相关面积公式和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同学们能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引入: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一组图片。(先后呈现南京明孝陵、北京中华世纪坛、鸟巢和我国大片森林的画面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板书:认识公顷)
活动二、自主探索,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指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出示“试一试”
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用计算器算一算。
小结:把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为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3、尝试单位换算。
4、完成“做一做”。
活动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指导完成练习六第1题。
2、指导完成练习六第2题。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估计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过的面积
单位有哪些?
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自学:1公顷的含义。
把学生带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
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这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分小组合作测量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再推算出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作业:练习六第2、3、4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知道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一块长方形稻田,长200米,宽150米,合多少公顷?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卡片口算.
1公顷=( )平方米 4公顷=( )平方米
20000平方米=( )公顷 70000平方米=( )公顷
二、学习新课.
1.引入.
教师提问:(1)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有哪些?
(2)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3)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
教师叙述: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有平方米、公顷,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做单位.今天我们学习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教师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2.教学平方千米.
教师叙述:我们学习了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它的面积是100×100=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边长1000米(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1000×1000=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也叫1平方公里,我国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也可以说我国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公里.
同学们想一想: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呢?
(1000000÷10000=100,被除数和除数各划去4个零.)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从上面可以看出,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前面我们学过平方米与公顷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0.我们把这些土地面积单位按从大到小排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2平方千米=( )公顷 8平方千米=( )公顷
4000公顷=( )平方千米 30000公顷=( )平方千米
2.综合练习.
(1)8公顷=( )平方米 4平方千米=( )公顷
30000平方米=( )公顷 9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3400公顷=( )平方千米
(2)在下面○里填上>、、<或=。
3公顷○2900平方米 200公顷○2平方千米
4平方千米○404公顷 8000平方米○8公顷
3.思考性练习。
一个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苗圃,边长各加长100米。苗圃的面积增加多少公顷?先让学生画出这道题的示意图。如下图:
组织学生讨论:
(1)1公顷的正方形苗圃,原来的边长各是多少?
(2)边长各增加100米后,边长是多少?
计算出增加后苗圃的面积,即
(100+100) ×(100+100)=40000(平方米)
换算成公顷:
40000平方米=4公顷
苗圃面积增加了4-1=3(公顷) 。
如果有的同学从图中直观地看出增加了3公顷,也是可以的。
作业:配套练习14页1、2、3、4、5题。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和推理等活动,体会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及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知道将高级单位的名数化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以进率,将低级单位的名数化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过的长度单位: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100000厘米
3米=()厘米 300厘米=()米 9千米=()米
50厘米=()分米 3000米=()千米 60分米=()米
二、学习单位互化的方法:
同桌交流化法:
师生总结化法:将高级单位的名数化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以进率,将低级单位的名数化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三、说说学过的面积单位有那些: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面积单位互化的方法:将高级单位的名数化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以进率,将低级单位的名数化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四、练习:
3平方千米=( )公顷 25公顷=( )平方米
450000平方米=( )公顷 80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3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50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五、综合练习:配套练习14页2题、3题、4题。
六、作业:配套练习14页1、5、6题。
教后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估计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自学:1公顷的含义。
把学生带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
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这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分小组合作测量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再推算出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作业:练习六第2、3、4题。
第二单元 线与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线的认识(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难点] 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出示第38页的挂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 认一认" 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 直直的" ,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1、自学第38页的" 说一说"
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1、画一画:
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
2、练一练:
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 、线段DC 等。
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
无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第40-43页)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1、动手操作活动
四人小组活动:(1)用三角尺测量∠1和∠2的大小。
(2)都是3倍多一点,讨论怎么办:用更小的角去测。
2、讨论、总结
讨论:要测量一个角有多大,可以用规定的角去测,为了统一测量单位便于交流,规定了1度角,并使用量角器来量角。
二、认识量角器
自己读书40页中的内容,思考下面问题,再小组交流。
1、测量角所用的单位。
2、量角器的特点。
三、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1、先自己试一试:怎样用量角器测∠1和∠2的大小。
2、与同学交流测量的方法
3、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
四、:练一练 2、3
五、作业:练习七第3、4、5题。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测量角的单位: 测量角的方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角的分类(第4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准备] 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角、周角
1、动手操作活动角
四人小组活动:(1)固定其中一根硬纸条,旋转另一根硬纸条。
(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交流。
2、汇报总结
展示学生经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二、说说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1、试一试:43页第1题
2、说说生活中你还看到了哪些平角与周角。
三、围绕哪一点旋转
试一试:第2题说说所给图形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
四、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42页例2
五、作业:练一练 1、2
角
[板书设计] 旋转与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 周角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画角(第43页)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重、难点]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画指定度数的角 1、动手尝试画指定度数的角 让学生画一个60度的角:你能用几种方法画? 2、交流、总结 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画法。 用量角器怎样画?要注意些什么?(注意内外圈的数,画完后可估一估) 用三角板怎样画?要注意些什么?(用三角板只能画出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3、画一个150度的角。 你能用几种方法? 二、试一试 1、试一试:43页做一做的2题。 2、思考、讨论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哪些度数的角。 三、小结:说一说,我们这节课学会了什么?(说说怎样画出一个角?)
四、作业:练习七第5、6题。
[板书设计]
画角
用量角器画角 用三角板画特殊度数的角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第44-46页)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有关知识。
2、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和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
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说之前可让学生先画草图,再说关系。
二、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1、练习七第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在用量角器测。你发现了什么?
2、练习七第10题。
3、练习七第13题。你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画角
1、练习七第8题。
2、练习七第12题。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习七第9题
2、练习七第11题:
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3、练习二第14题。
4、练习二第15题。
范文四: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乘以整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理解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计算方法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先说出下列算式的意义,再口算: 17&ties;2 5&ties;16 4&ties;30
126&ties;1 56&ties;10 28&ties;100 15&ties;4 65&ties;0 小结: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并观察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观察思考: (1)从左往右看,积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从右往左看,积有什么变化,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小结:积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3(填空: (1)1.5扩大10倍是();(2)2.25扩大()倍是225; (3)1.2扩大()倍是12;(4)38缩小10倍是(); (5)85缩小()倍是0.85;(6)270缩小()倍是27。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经常为家里买东西吗,你会算帐吗,请举例。 一天,妈妈要小芳去买5米花布,小芳来到商店,选中了一种带有弯弯的月亮和星空的图案的花布。每米6.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谁来帮小芳算算,(教师口述,同时板书例1。) 2(引导发现 (1)通过列式,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学生根据题意列式:6.5,6.5,6.5,6.5,6.5。 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 根据这一特点,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表示吗, 6.5&ties;5。 6.5&ties;5表示什么,(6.5&ties;5表示5个6.5的和或6.5的5倍。) 你能说出下列算式表示什么, 2.7&ties;5 5.8&ties;4
3.54&ties;2 1.63&ties;11 小结: 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什么算式的意义相同,(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说明整数乘法的意义也适用于小数乘以整数。 (2)计算: 思考、讨论:6.5&ties;5应如何计算呢, 提示:能不能把6.5转比成整数呢,转化后积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试做。 用投影打出学生做的过程,并由学生讲解: ?6.5&ties;5=6.5+6.5+6.5,6.5+6.5=32.5(元); 讨论以上几种算法,哪种对,哪种不对,为什么,(?结果正确,方法不简便;?不对,因为325是65&ties;5的积,不是6.5&ties;5的积;?对,把6.5扩大10倍是65,用135&ties;5=325,积325也扩大了10倍;要使积不变,325必须要缩小10倍,才是6.5&ties;5的积。) 学生重点讲解法?的道理,教师板书: (先把6.5扩大10倍成65,再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65&ties;5=325,再把乘出来的积325缩小10倍是32.5。) 答:5米要用32.5元。 小结: 计算小数乘以整数的思路是什么,(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 转化的方法是怎样的,(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去计算,因数扩大了多少倍,积就要缩小多少倍。) (3)填空,并讲出道理。 (4)小结,引导学生得出计算方法。 ?观察以上各题,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有关,被乘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因为要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被乘数扩大了多少倍,乘数不变,积也随着扩大了多少倍。因此必须再把积缩小多少倍。) ?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计算小数乘以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被乘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反馈 1(说出下面各算式中积应有几位小数: 25.4&ties;36 2.37&ties;125 0.15&ties;3 1.032&ties;24 3.506&ties;1 0.017&ties;21 2(在积的适当位置上添上小数点: 观察:积的小数位数是否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为什么,(积中小数部分末尾的零省略不写,被划去了,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5&ties;4= 18&ties;5= 2.5&ties;4= 1.8&ties;5= 0.25&ties;4= 0.18&ties;5= 0.025&ties;4=
0.018&ties;5= 注意:计算的结果,小数部分末尾的零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
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4(列出乘法算式,再算出来。 (1)14个9.76是多少,(2)6个3.25是多少, (3)5.24的5倍是多少,(4)1.6的8倍是多少, 5(课后作业:P4:l,2,3,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我们在复习中设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以及积与因数的变化规律。 在新课的引入上,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之中。通过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大胆让学生尝试,讲解、讨论,把学生引导到算理的探究过程之中。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思维过程既有展开,又有压缩,突出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范文五: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我们去春游》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我们去春游》教案
朝晖小学:刘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计算知识解决春游活动中的一些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方法的价值,发展应用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学校准备为我们四年级组织春游。
二、解决问题
1.提问:在春游前我们都要了解哪些相关的信息呢?(板书:地点、人数、包车情况、游玩项目)
2.谈话:向阳小学四年级的同学马上要去春游了,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提前都了解了哪些信息。(电脑出示)
3.哪些问题能直接解决了?
(1)地点是——水上乐园。人数是多少人?
(2)接下来是包车情况,哪里是有关包车的信息?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一辆车坐45人,88人需要2辆车。
提出问题一。每人乘车要交多少钱呢?
同座位两人交流后再独立计算。
学生计算后,指名说算式,课件展示:
2×220÷88=5(元)
(3)最后是游玩项目,我们来具体看一看。
首先,划船,每小时8元,每船限4人。从这两条信息你想到什么?(4人一起乘船,每人只交2元)请你们迅速写出每个项目一人玩的价格。
4.出示问题二。自己列式同座位的互相说一说。(最多可以玩划船、乘快艇、打水球、水上射击四项;最少可参观水族馆和游泳)
5.出示问题三,自己做主了,填在第三题的表格中。
上台说一说。没说到的,同座位两人说一说。
6.谈话:刚才我们替向阳小学的同学做了春游前的计划,我们再来回忆一遍,了解了哪几个方面的相关信息?(地点、人数、包车、游玩项目及价格)
7.如果你是向阳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能把这四个方面的信息整理一下,用一段话把春游的大致计划向家长汇报吗?独立填写表格,再互相说一说。(请一个学生板书。)
三、活动设计
1.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出去春游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我们学校四年级的同学要去春游。我们也要在春游前了解相关的信息。
首先是春游的地点,你想去哪里?
其次是人数,多少人?你能口算吗?
2、再看包车情况。你认为怎样包车合算?先自己算一算,再在
小组里讨论交流一下如何乘车。
3.根据包车价格,算一算包乘汽车一共需要多少元,人均需要多少元?
4.这里是游乐场的游玩项目及价格。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谈话:你打算怎样玩?要花多少钱?算出钱数,再和同座位两人说一说。
5.谈话:同学们真的很能干。这是我们准备工作中的所有信息。 出示问题,小组合作完成,开始吧!
下面就该是欣赏你们方案的时候了,哪一组想先上来? 请两三组上来分析自己小组制作的方案表。
四、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呢?
谈话:开展春游活动必须定好地点、人数、核算好费用。从这次春游计划的制订,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你认真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这里,老师就祝同学们春游愉快。
五、作业设计:
进行课后调查,制定一份春游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