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药剂学知识点
第八章
【液体药剂】:指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态剂型,可供内服或外用。其中由浸出法、灭菌法制备的液态药剂分别在浸出制剂、注射剂或眼用溶液剂中论述
【分散相】:液体药剂中被分散的的药物
【分散介质】:分散药物的介质统称为分散介质。
液体药剂的特点、分类
【液体药剂常用溶剂】
1、 水:药物不易稳定,容易产生发霉,不宜长期贮存
2、 乙醇:常用溶剂,具有一定生理作用,易挥发,易燃烧。
3、 甘油:黏稠性耶特,吸水性很强,多用在外用制剂中作保湿剂,还具有防腐性。
4、 其他
【表面活性剂】凡能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1) 能够降低表面张力,使其分子结构的特点
2) 表面活性剂加入水中,低浓度时可被吸附在溶液的表面,亲水基团朝向水中,亲油基
团朝向空气(或疏水相)中,在表面(或界面)上定向排列,从而改变了液体的表面性质,使表面张力降低。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大大高于溶液中的浓度。
【常用表面活性剂】
(一)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 肥皂类:具有良好的乳化功能,一般只用于皮肤用的药剂
2、 硫酸化物:主要用于外用软膏的乳化剂
3、 磺酸化物:目前用于洗涤剂
(二)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还具有很强杀菌作用,主要用于杀菌与防腐
(三)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 卵磷脂:天然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制备注射用乳剂的主要附加剂
2、 合成的:硫酸酯、磷酸酯等
PS:在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起泡性好,去污力强。在酸性呈阳离子,杀菌力强
(四)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在水中不解离。分子构成亲水基团是甘油、聚乙二醇和山梨醇等多元醇,常做增溶剂、分散剂、乳化剂
1、 脂肪酸山梨担类(司盘类)亲油性好,一般用作W/O型乳化剂或O/W型乳化剂的辅助乳化
剂
2、 聚山梨酯类:吐温类。为水溶性的表面活性剂,广泛做增溶剂或O/W型乳化剂
3、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乳化能力很强,为O/W型乳化剂
4、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常做乳化剂或增溶剂
5、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做静脉注射用的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1. 胶束与临界胶束浓度:在低浓度时,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单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
当浓度增加至一定范围时,表面活性剂分子急速地聚集形成分子或离子的缔合体,这种缔合体称为胶束或胶团。开始形成胶束时的溶液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2. 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越高,亲水性越强;HLB值越低,亲油性越强。增溶剂
HLB值最适范围为15~18以上;去污剂13~16;O/W乳化剂8~16;润湿剂与铺展剂7~9;大部分消泡剂的HLB值为0.8~3等。
3. Krafft点: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及其增加溶质在胶束
总的溶解度。Krafft点越高,CMC越小。
4. 起昙与昙点:通常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开始随温度升高而加大,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其溶解度急剧下降,使溶液出现混浊或分层,冷却后又恢复澄明。这种由澄清变成混浊或分层的现象称为起昙。该转变温度称为昙点。
5. 毒性:阳离子毒性最大,其次为阴离子,非离子最小。
静脉给药大于口服,阳离子和阴离子型还有溶血作用。聚山梨酯类溶血作用通常比其他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小。溶血顺序: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芳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脂>聚山梨酯类。聚山梨酯类溶血大小:聚山梨酯—20>聚山梨酯—60>聚山梨酯—40>聚山梨酯—80.
【主要用途】:
(1)增溶剂 例如:甲酚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2%,在钠肥皂溶液中却增大到50%
(2)乳化剂 如:一些具有表面活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阿拉伯胶、西黄芪胶、琼脂、软肥皂。
(3)润湿剂 最适宜的HLB值为7-9,并有适合的溶解度。在制备混悬剂液体制剂时,常发生药物微粒表面不易被液体介质润湿的现象,如:硫磺粉末若不加润湿剂就难达到符合要求的洗剂。
(4)起泡剂和消泡剂 中药浸出过程中往往含有天然的表面活性物质如皂苷、蛋白质、树胶及其他高分子物质,剧烈搅拌时可产生稳定的泡沫。加入少量的短链脂肪醇、醚类等表面活性剂可取代原来的起泡剂。
(5)去垢剂 常用的有油酸钠或其他脂肪酸的钠皂、钾皂、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其他磺酸钠。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可能会考解答)
1) 增溶:增加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用于中药提取的辅助剂。
2) 助溶:一些难溶物加入第二种物质而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现象。
机理1、助溶剂与难溶剂药物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1、 形成有机分子复合物
2、 通过复分解形成可溶性盐类
3) 制成盐类
一些难溶性弱酸、弱碱,可制成盐而增加其溶解度
4) 使用潜溶剂:有时溶质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其在各单一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这种
现象称为潜溶性,具有这种性质的混合溶剂称为潜溶剂。如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300或400,均可于水组成混合溶剂。
5) 各类液体药剂的含义与特点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系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
a) 中形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真溶液。主要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等剂型。 b) 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系指质点大小在1~100nm范围的分散相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
的溶液。分散相质点多以分子聚集体分散于溶剂中则称溶胶,又称疏水胶体。高分子化合物以单分子形式分散于溶剂中构成的溶液称为亲水胶体溶液。
1、 高分子溶液放久后,会产生自发地聚集而沉淀,称为陈化现象。
2、 高分子溶液制备多采用溶解法。
c) 乳状液型液体药剂: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经乳化制成的非均相的液体药剂。
【乳剂液型】 一种液体以细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分散的液滴称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包在液滴外面的另一种液体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两种类型:O/W(水包油)和W/O(油包水)
1) 乳状液形成:界面张力学说和乳化膜学说。自己去看书P179
2) 乳化剂种类:
1、 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
2、 天然或合成乳化剂:明胶用量为油的1%~2%,可形成O/W乳剂。磷脂,用量一般为1%~3%,
纯品可供注射。只有胆固醇是W/O,其他为O/W.
3、 固体粉末
选择:
1、O/W型乳剂选择W/O型乳化剂
2、口服乳剂要无毒或某些亲水胶类乳化剂
3、外用要局部无刺激、无过敏性、无毒的乳化剂
4、注射用乳应无毒、无溶血性的乳化剂
【乳状液稳定、制备】
Ps:最适宜的乳化温度为50℃~70℃,但贮藏以室温最佳
制备:油、水、胶有一定比例。若用植物油比为4:2:1.若用挥发油比例为2:2:1,用液状石蜡为3:2:1.
d) 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
液体制剂,也称混悬剂。
混合分散体系的液体药剂:混合分散体系指溶质或分散相在分散介质中形成包括真溶液、胶体溶液、混悬液和乳状液两种以上体系共存的分散系统。其特点是药物以分子、离子、胶粒、微粒或微滴分散
【制成混悬的条件】: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使用;药物的剂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制成溶液剂;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药物;欲使药物达到长效,可以考虑制成混悬剂。但为了安全起见,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剂
第九章
【注射剂】中药注射剂系指药物经提取、纯化制成的专供注入机体内的一种无菌制剂。
1) 特点:药效迅速,作用可靠;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药物;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可使药物发挥定位定向的局部作用。
2) 分类:溶液型、混悬性、乳状液型、固体粉末型
【注射剂质量要求】
1、无菌: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
2、供静脉主说脊椎腔注射的 注射剂按各种项下的规定,细菌内毒素检查或热原检查方法符合药典规定。
3、澄明度:不得含有可见浑浊或异物
4、PH:与血液相等或相近,人体PH在7.4左右,所有注射剂要求为4~9范围。
5、渗透压:具有一定渗透压,静脉注射、脊髓腔注射剂其注射压与血液等渗。
6、安全,稳定性等
【热原】
热原的含义: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微量即可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组成: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内毒素是产生热原反应的最主要致热物质。内毒素是有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其中脂多糖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特性:水溶性,耐热性,滤过性,不挥发性,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以及超声波破坏。
PS: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代谢物。
【热原性质】
1、 水溶性:热原含有磷脂、脂多糖、蛋白质,能溶于水,其浓缩的水往往带有乳光
2、 耐热性:一般经60℃加热1小时没有影响,100℃也不发生变化。通常在180℃3~4小时,
250℃30~40分钟,650℃1分钟可使热原测定破坏。通常采用的注射剂灭菌条件下,热原不能被破坏。
3、 滤过性:一般滤器可通过,但活性炭可吸附热原,纸浆滤饼对热原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4、 不挥发性
5、 其他性质,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破坏,热原在水溶液中带有电荷。
【污染热原的途径】 由溶剂带入;由原辅料带入;由容器或用具带入;由制备过程带入;由使用过程带入。
【热原除去方法】:
①除去药液或溶剂中热原的方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凝胶滤过法,超滤法,反渗透法。 PS:吸附法:一般为溶液体积的0.1%~0.5%。使用时加一定活性炭,搅拌15分钟能除去大本分热原。吸附除去热原效果最好
②除去容器或用具上热原的方法:高温法,酸碱法。
PS:高温法在洗涤干燥后,经180℃加热2小时或250℃加热30分钟,即可破坏热原。
【热原检查法】①热原检查法:实验结果接近人体真实情况,操作繁琐费时。②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但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不够灵敏,故不能取代家兔的热原试验法
【注射剂的附加剂】 附加剂种:抗氧剂、抑菌剂、局部止痛剂、pH调节剂、等渗调节剂、其他附加剂
1、吐温-80:常用增溶剂。
2、胆汁:应用胆汁为增溶剂,要注意药液的pH值。
3、甘油:是鞣质和酚性物质良好的溶剂。
4、常用于注射剂的助悬剂有明胶、羟甲基纤维素钠等;常用于注射剂的乳化剂有吐温-80、卵磷脂等。
5、 注射剂中常用的减轻疼痛的附加剂有苯甲醇、盐酸普鲁卡因等。
6、 等渗溶液如0.9%的氯化钠溶液和0.5%的葡萄糖溶液。
【注射剂制备】
1) 工艺流程:
2) 【中药注射用原液的制备】
1、 蒸馏法
2、 水醇法
3、 醇水法
4、 双提法:蒸馏法和水醇法的结合
5、 超滤法
PS:水醇法中一般含醇量达到50%~60%,可沉淀除去淀粉、无机盐等,含醇量达到75%,可除去蛋白质和多糖;每次处理含醇量逐渐提高。
除此之外:中药注射剂原液的制备,也可以采用透析法,离子交换法,有机溶剂法萃取,大孔树脂法,酸碱沉淀法,反渗透析法。
【输液剂】
【眼用药】
第十章
【软膏剂】:系指药物、中药细粉、中药提取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剂型。特点:对皮肤有保护、润滑及局部治疗作用。
【膏药】系指中药、食用植物油与红丹(铅丹)或宫粉(铅粉)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前者称为黑膏药,后者称为白膏药
【橡胶膏剂】指中药提取物或化学药物与橡胶等基质混匀后,涂布与背村材料上的制成的膏药。
药物通过皮肤进入血液的过程:释放、穿透及吸收三个阶段
PS皮肤条件:不同皮肤通透性大小顺序为耳廓后部>腹股沟>颅顶盖>脚背>前下臂>足底 基质中药物吸收速度:O/W型乳剂基质>W/O型乳剂基质>吸水性软膏基质>动物油脂>植物油>烃类物质
【软膏剂基质】分类与作用
软膏剂的常用基质种类、特点和应用:
根据基质组成不同可分为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软膏。
1) 油脂性基质的特点是润滑、油腻、无刺激性,对皮肤的保护及软化作用强,对药物的释放
穿透作用较差。包括油脂类的,类脂累的,烃类的。
1、 油脂类包括动物油,植物油,氢化植物油;
2、 类脂类包括羊毛脂、蜂蜡等;羊毛脂具有广泛的吸水性,可吸水150%,有利于药物的
渗透,由于其过于黏稠不宜单用,常用凡士林合用,改善凡士林的吸水性和渗透性。
3、 烃类包括凡士林、固体石腊、液体石蜡;凡士林油腻性大,吸水能力差,不适用于有
多量渗出液的患处。可加入适量羊毛脂、胆固醇等增加吸水性,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可增加其吸水性和释药性
4、 硅酮类即硅油。故常用于乳膏,用量可达10%~30%。本品对眼有刺激性,不宜做眼膏
基质。
2) 乳剂型基质的特点是软膏中药物的释放当穿透性较好,能吸收组织渗透液,较油脂性基质
易涂布、清洗,对皮肤有保护作用。
1、 O/W型乳化剂:一价皂,十二烷基硫酸(酯)钠、聚山梨酯类又名吐温类,系
O/W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 W/O型基质:多价皂、脂肪酸山梨担类
3) 水溶性基质:易涂展,能吸收组织渗透液,一般释放药物较快,无油腻性,易洗涂,对皮
肤、黏膜无刺激性,缺点是润滑作用较差。
1、 应用:聚乙二醇
【软膏剂制备方法】
1、 研和法:基质为油脂性半固体,可与药物直接研匀;药物不宜加热者可采用研和法;
药物为不溶性及少量制备时常用研合法。
2、 熔合法:基质为油脂性且熔点不同,常温下不能混合均匀者;主药可溶于基质或中药
需要植物油加热浸提时可用熔合法。
3、乳化法:基质为乳剂型时用乳化法
【软膏剂质量检查】:水值,软膏基质的吸水能力用水值表示,水值系指在规定温度下(20℃)100g基质能容纳的最大水量(用g表示)
【膏剂】基质的原料与处理:植物油;红丹:主要成分四氧化三铅含量应在95%以上;药料的处理:中药材适当粉碎。 下丹成膏摊涂
1、提取物料:油温控制在200℃~220℃,质地疏松的花、草、叶、皮类等中药宜在上述药料炸至枯黄后入锅,炸至药料表面呈深褐色,内部焦黄色
2、 炼油:将药油于270℃~320℃剂型加热熬炼,炼至滴水成珠(滴在水中仍为水滴)
3、 下丹成膏:每500g油用红丹150~210g
【贴膏剂】
橡胶膏剂的组成
1) 膏料层:生橡胶:基质的主要材料。增黏剂:常用为松香,加速橡胶膏剂的老化。
2) 胶浆由药物和基质混合制成。
第十一章
【栓剂】系指中药提取物或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剂型。
特点:药物不受胃肠道pH或酶的破坏而失去活性;可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药物收肝脏首过作用的破坏,同时可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便于不能或不愿吞服药物的患者使用。不足之处在于使用不如口服方便。
【栓剂药物吸收途径】:一条是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由肝脏进入大循环;另一条是通过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经髂内静脉绕过肝脏进入下腔静脉,直接入大循环起全身作用。
通过直肠吸收的药物50%~70%可不经门静脉进入肝脏。
药物的吸收量与栓剂进入肛门的位置有关,距肛门6cm,大部分药物经直肠上静脉进入门静脉。
为避免或减少肝脏首关消除,栓剂纳入肛门以2cm处为宜。
【吸收影响因素】:生理因素、基质因素、药物因素
【栓剂基质】
1) 优良基质符合的要求(重要):1、室温时具有适宜的硬度,当塞入腔道时不变形、不碎
裂;2、对粘膜无刺激性、无毒性、无过敏性;3、性质稳定,与主药混合后不起反应,不影响主药的作用和含量测定;具有润湿或乳化的能力,能混入较多的水分。
2) 油脂性基质的酸价要求在0.2以下,皂化价在200~245之间,碘价低于7。
3) 常用基质种类(油溶性和水溶性):
油脂性基质:可可豆脂与药物水溶液不能混合时,可加入适量乳化剂改善。半合成或全
合成脂肪酸甘油酯:具有适宜的熔点,不宜酸败。氢化油类:性质稳定,无毒,无刺激性,不宜酸败,价廉,但释药能力较差,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
水溶性基质:甘油明胶,水:明胶:甘油=10:20:30。PEG,本品无生理作用遇体温不
熔化,能缓缓溶于体液而释放药物,稀释性较强,对粘膜有一定刺激性。通常加入约20%的水,可减轻其刺激性。
【栓剂附加剂】(重要)
4、 促进附加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泡腾剂,氮酮类:无毒的透皮吸收促进剂。
5、 吸收阻滞剂:可用于缓释栓剂:海藻酸等
6、 增塑剂:聚山梨酯—80等,可使脂肪性基质具有弹性,降低脆性
7、 抗氧化剂
【栓剂制备】 注模取出包装
【栓剂质量检测】
1、 重量差异:超出重量差异限度地栓剂不得多于1粒
2、融变时限:油脂性基质的栓剂应在30分钟内全部融化或软化变形,水溶性基质的栓剂应该在60分钟内全部溶解。
第十二章
【胶剂】系指用动物皮、骨、甲、角等为原料,以水煎取胶质,浓缩成稠胶状,经干燥后制成的固体块状内服剂型。主要成分为动物胶原蛋白及其水解产物。
分类:
1、皮胶类—驴皮制成的为阿胶,牛皮制成黄明胶,猪皮制成新阿胶。
2、角胶剂—鹿角胶,原料为雄鹿骨化的角
3、骨胶类—动物的骨骼提取浓缩的
4、甲胶类—乌龟的背甲及腹甲或鳖的。。
5、其他胶类—凡含有蛋白质的动物中药。
【辅料】每种辅料加入的作用(重点)
8、 冰糖——使胶剂的透明度和硬度增加,有矫味作用
9、 油类——花生油、豆油、麻油。降低胶的黏度,便于切胶,且在浓缩收胶时,锅内气
泡也容易逸散。
10、 酒类——黄酒为主,利于矫味矫臭。在搅拌下喷人黄酒,有利于气泡逸散。
11、 明矾——沉淀胶液中的泥沙杂质,以保证成品胶洁净,提高透明度
12、 阿胶——使粘度增加,易于凝固成型,在药理上也可发挥相加作用。
【制备流程】具体自己看 P299
原料的处理 — 煎取胶汁 — 滤过澄清 — 浓缩收胶— 凝胶与切胶 —干燥与包装。
【胶剂质量检查】:水分:不得超过15%。挥发性碱性物质目前只有阿胶有明确要求。
第十三章
)散剂:指中药或中药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2)散剂特点P73:优点是散剂表面积较大,因而具有易分散、奏效快的特点。散剂制法简便,剂量可随意增减,运输携带方便,缺点是其臭味、刺激性、吸湿性及化学活性也相应增减,挥发性成分易散失,一些腐蚀性强及易吸潮变质的药物,不宜配成散剂。
【制备方法】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中药粉碎 — 过筛 —混合— 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1)药物混合方法:
1、打底套色法:系指将量少的、色深的药粉先放入研钵中作为基础,既是“打底”再将量多的、色浅的药粉逐渐粉刺加入研钵中,轻研混匀既是“套色”。
2、等量递增法: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组分混匀,如此倍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为止
3)散剂分剂量:重量法和容量法
【特殊散剂的制备方法】
1)含毒性药物的散剂:由于其应用剂量小,常用倍散法稀释后使用。即在毒性药中添加一
2)含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这种现象称为低共融现象。
3)含液体药物的制剂
4)眼用散剂:通过九号筛,以减少机械刺激性。眼用散剂要求无菌,一般配制眼用药物多径水飞或直接粉碎成级细粉
【散剂质量检查】 1)水分测定:一般散剂用烘干法测定,处方中大部分药物含挥发性成分或以挥发性成分为主的散剂用甲苯法测定;除另有规定外,散剂水分不的超过9.0%。
第十四章
1)丸剂:系指中药细粉或中药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剂型,主要供内服。
2)特点:传统的丸剂作用迟缓,多用于慢性病的治疗;某些新型丸剂可用于急救;可缓和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可减缓某些药物成分的挥散;丸剂的缺点是服用剂量大。
3)制备方法
*泛制法:系指在转动的适宜的容器或机械中,将中药细粉与赋形剂交替湿润、撒布,不断翻滚,逐渐增大的一种制丸方法。主要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的制备。
*塑制法:系指中药细粉加适宜的黏合剂,混合均匀,制成软硬适宜,可塑性较大的丸块,再依次制丸条、分粒、搓圆而成丸粒的一种制丸方法。多用于蜜丸、糊丸、蜡丸、浓缩丸、水蜜丸的制备
*滴制法:用于滴制丸的制备。
【水丸】 系指中药细粉以水或根据制法用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为黏合剂,制成的水剂。
2)特点以水或水性液体为赋形剂,服用后在体内易溶散、吸收,显效较蜜丸、糊丸、蜡丸要快。且不含其它固体赋形剂,实际含药量高。
3)水丸的制法:泛制法
4)赋形剂:水、酒、醋、药汁
5)对药粉要求:用于起模的药粉,常过五号筛,黏性适中。供加大成型的药粉,除另有规定外,应用细粉或最细粉。盖面时,用最细粉。
【蜜丸】 1)系指中药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2)每丸重量在0.5g(含0.5g)为大蜜丸;每丸重量在0.5g以下的为小蜜丸。蜂蜜和水为黏合剂的制成水蜜丸。
3)蜜丸的制法:塑制法
蜂蜜的炼制:目的是除去杂质、降低水分含量、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增加粘合性等。
4)嫩蜜:将蜂蜜加热至105~115℃,使含水量为17~20%,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黏性。适于含较多油脂、粘液质、胶质、糖、淀粉、动物组织等黏性较强的中药制丸。
5)中蜜:又称炼蜜,温度达116~118℃,含水量14~16%,相对密度为1.37左右。出现浅黄色有光泽的翻腾的均匀细气泡,用手捻有粘性,适于黏性中等的中药制丸。蜜丸几乎都采用炼蜜。
6)老蜜:温度达119~122℃,含水量在10%以下,相对密度为1.40左右出现红棕色光泽较大气泡,手捻之甚黏,滴水成珠。适于黏性差的矿物性和纤维性中药制丸。 PS:制丸块:又称和药、合坨,是塑制发的关键工序。
( 只有嫩蜜需要干燥,老蜜与中蜜不需要。)
【水蜜丸】制备可用塑制法和泛制法制备。 加水按炼蜜:水=1:2.5~3.0
【浓缩丸】:系指中药或部分中药提取的清膏或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其余中药细粉或以水、蜂蜜或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水丸型浓缩丸采用泛制法。蜜丸型浓缩丸采用塑制法制备。
PS:贵重中药,体积小、淀粉质多的中药,宜粉碎制成细粉。
【滴丸】:系指中药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方法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制成的丸剂。
1)特点: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生产车间无粉尘,有利于劳动保护;滴丸可使液体药物固体化;用药不为多,可口服、腔道用和外用,可起到长效作用;载药量小,相应含药量低,服药剂量大。
2)滴丸的制备方法及基质:采用滴制法制备,是将主药溶解、混悬或乳化在适宜的以熔融的基质中,保持恒定的温度(80~100℃),经过一定大小管径的滴头等速滴入冷凝液中,凝固形成的丸粒徐徐沉于器底,或浮于冷凝液的表面,取出,拭去冷凝液,干燥,即成滴丸。基质应具备:与主药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不影响主药的疗效与检测;
3)滴丸采用滴制法制备,要求基质熔点较低或加一定量的热水(60℃以上)能熔化成液体,而遇骤冷又能凝结成固体,在室温下保持固体状态,且与主药混合后仍能保持以上物理状态。包括水溶性基质和非水溶性基质。
【PS】糊丸:泛制法,塑制法
蜡丸:塑制法
【包衣】1)目的:掩盖恶臭异味,使丸面平滑,美观,便于吞服;防止主药氧化、变质或挥发;防止吸潮及虫蛀;根据医疗的需要,将处方中一部分药物座位报以材料包于丸剂的表面,在服用后首先发挥药效;包肠溶衣后,可使丸剂安全通过胃,转运至肠内再溶散。
2)种类
1、药物衣:材料是是丸剂处方组成成分2、保护衣 3、肠溶衣
【丸剂质量检查】 除另有规定外:蜜丸,浓缩丸中所含水分不得过15.0%;水蜜丸、浓水蜜丸不得超过12%;水丸、糊丸和浓缩水丸不得过9.0%。蜡丸不检查水分。
除另有规定外:小蜜丸、水蜜丸和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解;浓缩丸和糊丸应在2小时内全部溶散。滴丸应在30分钟内溶散,包衣滴丸应在1小时内溶散,以明胶为基质的滴丸可放在人工胃液中进行检查。大蜜丸不检查。
第十五章
【颗粒剂】:系指中药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者中药细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制剂,曾称为冲剂或冲服剂。
1) 特点:保持了羰基吸收较快、作用迅速的优点,又克服了汤剂临用时煎煮不便、服用量
大、易霉变等缺点。载药量大,服用、携带、贮藏、运输均较方便。
2) 制备方法:水溶颗粒的制备:提取液纯化整粒装。制颗粒有挤出制粒,快速搅拌制粒,干法制粒。
PS:一般清膏、糖粉、糊精的比例为1:3:1,也可单用糖粉为辅料,辅料总用量一般不宜超过清膏量的5倍。
干燥温度一般以60℃~80℃为宜,含水量一般控制在2%以内。
整粒:一般过一号筛除去粗大颗粒,过四号筛筛去细粉,使颗粒均匀。
1) 泡腾颗粒:利用有机酸和弱碱遇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药液液产生气泡呈泡腾状态
的颗粒剂。
【颗粒剂质量要求与检查】
1) 水分:除另有规定外,按照药典规定,不得超过6%。
2) 粒度: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五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15%
【胶囊剂】:系指将中药用适宜方法加工后,加入适宜辅料填充于空胶囊或密封于软质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
1)特点(可能考问答题):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可定时定位释放药物;可弥补其他剂型的不足;可是胶囊剂着色,外壁印字,利于识别。
2)不适宜做出胶囊剂的:
1、药物的水溶性或乙醇溶液,因能使胶囊壁溶解
2、易溶性药物如氯化钠、溴化物、碘化物等,以及小剂量的刺激性药物,因在胃中溶解后局部浓度过高而刺激胃黏膜
3、易风化药物,因可使胶囊壁变软
4、吸湿性药物,因可使胶囊壁过分干燥而变脆。
根据囊材性质分为: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肠溶胶囊
【硬胶囊剂】:系指将中药提取物、中药提取物中加中药细粉或中药细粉或与适宜辅料制成的均匀的粉末,细小颗粒,小丸,半固体或液体,填充与空心胶囊中的胶囊剂
【胶囊剂制备】1)空胶囊
1、空胶囊剂的主要原料是明胶,除明胶以外,还可加入适当辅料P306.
空胶囊剂制备:栓膜法,分为溶胶、蘸胶制胚、干燥、拔壳、截割及整理等六个工序。操作环境为10~25℃。,相对湿度35%~45%,空气净化应达到1000级。
2、空胶囊剂的规格
规格由大到小分为000、00、0、1、2、3、4、5号共8种,一般常用0~3号
3)药物处理:剂量小的,直接粉碎过六号筛。剂量较大者先将部分中药粉碎成细粉,其余提取成稠膏后与细粉混匀填充。
4)胶囊的封口:瓶口与锁口
【软胶囊】:系指将中药提取物、液体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后用滴制法或压制法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胶囊剂。
1)特点:可塑性强,弹性大。
[基质吸附率]:指1g固体药物制成填充胶囊的混悬液时所需液体基质的克数。
1) 软胶囊剂内填充物的要求(重要)P311.自己看书了哈。
4)制备方法:压制法:配置囊材胶液
滴制法:系指通过滴制机制备软胶囊剂的方法。
【胶囊剂质量检查】
4) 水分:硬胶囊剂的内容物,除另有规定外,水分不得超过9.0%。硬胶囊内容物为液
体或半固体者不检测水分
5) 崩解时限:硬胶囊剂各粒均应在30分钟内、软胶囊剂各粒均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
解并通过筛网(囊壳碎片除外)
第十七章
1) 片剂:系指中药提取物、中药提取物中加中药细粉或中药细粉与适宜的辅料均压而成的
圆状片或呈异性片状的剂型,分为提纯片、浸膏剂、半浸膏剂和全粉片。
2) 片剂优缺点
(一) 片剂的分类与应用
1) 口服片剂
1、 普遍压制片(素片),药物与赋形剂混合压制而成。
2、 包衣片:在片心(压制片)外包有衣膜的片剂
3、 咀嚼片:在口腔内嚼碎后咽下的片剂
4、 泡腾片: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泡腾片遇水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是片剂快速崩
解。
5、 分散片:遇水能迅速崩解均匀分散的片剂。同样含有崩解剂,遇水形成高黏度溶胀
辅料。具有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6、 多层片:又两层或多层组成的片剂
7、 畅销片:能使药物缓慢释放而延长作用的片剂
2) 口腔用片剂
1、 口含片:在颊腔内缓缓溶解而发挥治疗作用的压制品
2、 舌下片:至于舌下使用的压制片。在唾液中溶解
3、 口腔贴片:贴于口腔黏膜或口腔内患处,有足够黏着力长时间固定住黏膜释药的片
剂。
3) 外用药
1、 阴道用片:直接用于阴道内产生局部作用的压制片
2、 外用溶液片
4) 其他片剂:微囊片
(二) 中药片剂类型
1、 提纯片:系将处方中中药经过提取,得到单体或者有效部位,以此提纯药物细粉作为
原料,加适宜的辅料制成的片剂
2、 全粉末片:系指将处方中全部中药粉碎成细粉作为原料,加适宜的辅料制成的片剂
3、 全浸膏片:系指将中药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提取制的浸膏,以全量浸膏制成的片剂
4、 半浸膏剂:指将部分中药细粉与稠浸膏混合制成的片剂。比如藿香正气片,在整个中
药片剂中占的比例最大
【片剂的辅料】
片剂由药物和辅料组成,辅料为片剂中出主药外一切物质的总称,亦称赋形剂。片剂的辅料一般包括:稀释剂、吸收剂、润湿剂、黏合剂、崩解剂和润滑剂。辅料必须具有:
1、 化学稳定性,不与主药起反应
2、 不影响主要的释放、吸收和含量测定
3、 对人体无害,来源广、成本低
一 湿法制颗粒压片的辅料
(一)稀释剂与吸收剂
统称为填充剂,片剂的直径一般不小于6nm,片重一般在100mg以上。当药物剂量小于100mg时,制片困难。当中药片剂中含浸膏剂量多或浸膏黏性太大时,均需加稀释剂;若原料药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油、脂肪油或其他液体时,需预先加适量的吸收剂吸收。
1、淀粉:在水中62~72°C可糊化。以玉米淀粉最为常用,色白,吸湿性弱、来源广、价廉的特点。
淀粉最常用的稀释剂,亦可作为吸收剂及崩解剂。淀粉可压性不好,用作稀释剂时,用量不宜太多;必要时与具有较强黏合力的糊精、蔗糖等合用,改善其可压性
2、糊精:稀释剂,糊精常与淀粉配合一起作为片剂的填充剂,兼有黏合剂作用。用量超过50%,不宜再用淀粉做做黏合剂,可用40%~50%的乙醇作为润湿剂,以制的硬度合适的颗粒。
3、糖粉:可溶性片剂的优良稀释剂,兼有矫味和黏合的作用,多用于口含片和咀嚼片。中药中凡质地疏松或纤维性较强的药物制片,应用糖粉作为稀释剂。还具有引湿性
4、乳糖:无吸湿性,有良好的可压性,制成的片剂光洁美观,不影响药物的溶出,一种优良的片剂稀释剂。一般用淀粉7份,糊精1份,糖粉1份的混合物,可做乳糖的替代品
5、硫酸钙:对药物无吸附性,防潮性能好,常做稀释剂和挥发油的吸收剂
6、磷酸氢钙:无引湿性,为中药浸出物、油类及含油浸膏类的良好吸收剂。
7、其他:氧化镁、碳酸镁、氢氧化铝凝胶剂、活性炭等,作为片剂的吸收剂,用来吸收挥发油和脂肪油。 PS:甘露醇作为咀嚼片的稀释剂,常与烫发配合使用。山梨醇,可压性好,亦可作为咀嚼片的填充剂和黏合剂
(二)润湿剂与黏合剂
若药物本身具有黏性,只要加入不同浓度的乙醇或水,既能湿润,并诱发药物本身的黏性,使药物聚结成软材以便制粒压片,次乙醇或水称为湿润剂。当药物本身黏性不足或没有黏性,需要另加黏合剂制粒压片。黏合剂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固体黏合剂也兼有稀释剂和崩解剂的作用
1、水:为湿润剂。凡药物本身有一定黏性,或中药半浸膏粉或其他具有黏性物质,用水湿润即可粘结制粒。用水做湿润剂,因干燥温度较高,故对不耐热、遇水易变质或易溶于水的药物不宜使用。很少单独使用,往往采用低浓度的淀粉浆或不同浓度的乙醇替代。
2、乙醇:为湿润剂。具有将强黏性药物,或某些中药浸膏粉等遇水或淀粉浆易结块的;加热干燥易变质的,在药物中溶解度大的,干燥后太硬,压片产生花斑,崩解超时限等,应用乙醇作为湿润剂。一般浓度为30%~70%。药物水溶性大、黏性大、气温高,乙醇浓度应该高些,反之浓度稍低。乙醇浓度愈高,材料被润湿后黏性愈小。做湿润时,应该迅速搅拌并立即制粒,迅速干燥。
3、淀粉浆:淀粉糊,最为常用的黏合剂,由淀粉在加水70°左右糊化而成的稠厚胶体。一般浓度为8%~15%,以10%最为常用,亦有低于5%和高于20%的。
4、糖浆、饴糖、炼蜜、液状葡萄糖:这四种黏性很强。适用于中药纤维性强或质地疏松的,或较大弹性的动物组织类药物。
5、阿拉伯胶将、明胶浆:黏合力均大,压成的片剂硬度大,适用于疏散药物或要求硬度大的片剂如口含片。常用浓度为10%~20%.
6、纤维素衍生物:黏合剂
7、其他:聚维酮(PVP)做黏合剂。中药稠膏:既是药物原料,能起治疗作用,又有黏性,起黏合剂作用。
(三)崩解剂
指加入片剂中能促使药剂在胃肠液中迅速崩解成小粒子的辅料。
1、干燥淀粉:是毛细管形成剂,是亲水性物质,可增加孔隙率而改善片剂的渗水性。起崩解作用主要是由于毛细管吸水作用和本身吸水膨胀。最为常用的崩解剂,主要用玉米淀粉,用量为配方总量的5%~20%,用前100°C干燥1小时。
2、羧甲基淀粉钠:优良崩解剂,将强吸水性和膨胀性。
3、低取代羧丙基纤维素:在水中不宜溶解,有很好的吸水性,因而增加了它的膨润性。在37℃条件下,1分钟内吸湿后的膨润度较淀粉大4.5倍。
PS:以上崩解剂使用方法:1、与处方粉料混合在一起制成颗粒(内加法)2、与已干燥的颗粒混合后压片(外加法):崩解发生在颗粒与颗粒之间。3、一部分与处方粉料混合在一起制成颗粒,另一部分加在已干燥的颗粒中,混匀压片(内、外加法)。一般内加3份,外加1份。
4、泡腾崩解剂:遇水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达到崩解作用的酸碱系统。一般在压片时临时加入,混匀。
5、表面活性剂:崩解辅助剂,能增加药物的湿润性,促进水分透入,是片剂容易崩解。 PS:崩解机理:
A毛细管作用 B膨胀作用 C产气作用(泡腾作用)
D酶解作用
(四)润滑剂:加在颗粒与颗粒间,制片之前
压片时为了能顺利加料和出片,并减少粘冲及降低颗粒与颗粒、药片与膜孔壁之间的摩擦力,使片剂光滑美观。在压片前一般均需在颗粒(或结晶)中加入适宜的润滑剂。分为:
1、主要用于增加颗粒流动性,改善颗粒的填充状态者,成为助流剂;2、主要用于减轻原料对冲模的粘附性者,称为抗黏着(附)剂;3、主要用于降低颗粒间以及颗粒与冲头和模孔壁间的摩擦力,称为润滑剂。
1)疏水性及水不溶性润滑剂
1、硬脂酸、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广泛应用的润滑剂
2、滑石粉:不溶于水,但又亲水性,对片剂的崩解作用影响不大滑石粉对胃肠道有一
定刺激性,用量不宜太大。
3、氢化植物油
2)水溶性润滑剂
1、聚乙二醇 2、十二烷基硫酸镁
3)助流剂:促进物料的流动性
1、微粉硅胶
2、滑石粉: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流动性,与硬脂酸镁合用兼具助流抗黏作用
【片剂制备】(只讲了湿法颗粒压片法)
(一)工艺流程
(二)原料处理
(三)制颗粒
1)制颗粒的目的
1、增加其流动性和可压性:药物粉末的休止角一般为65℃左右,而颗粒的休止角一般为45℃左右,故颗粒流动性好于粉末
2、减少细粉吸附和容存的空气以减少药品的松裂
3、避免粉末分层
4、避免细粉飞扬
2)制颗粒的方法
1、中药全粉制粒法:将全部中药细粉混匀,加适量的黏合剂或湿润剂制成适宜的软材,挤压过筛的方法
2、部分中药细粉与稠浸膏混合制粒法:处方中部分中药制成稠浸膏,另一部分中药粉碎成细粉,两者混合后若黏性适中可直接制成软材,制颗粒的方法 。10%~30%中药磨成细粉,其余制成稠浸。
3、全浸膏制粒法:
A将干浸膏直接粉碎成细粉。可直接粉碎成通过二至三号筛的颗粒。
B用浸膏粉制粒,干浸膏先粉碎成细粉,加湿润剂,制软材,制颗粒。适用于干浸膏直接粉碎成颗粒而颗粒太硬,改用通过五号至六号筛的细粉,用乙醇湿润制粒。全浸膏因不含中药细粉,服用量少,尤其适用有效成分含量降低的中药制片。
4、提纯物制粒法:将纯提取物细粉(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与适量稀释剂、崩解剂等混匀后,加入黏合剂或湿润剂,制软材,制颗粒的方法。
3)湿粒干燥,干燥温度一般为60℃~80℃。含水量以3%~5%为宜,含水量过高则会产生粘冲现象,过低则会产生顶裂现象。
(四)干粒压片前处理
1)整粒:常用晒为二号筛。
2)加挥发性油或挥发性药物:某些片剂处方中含有挥发性油最好加与干颗粒混匀后筛出的部分细粒中。具体见P360
3)加润滑剂与崩解剂
【片剂包衣】
一 目的
1、为了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2、为了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3、控制药物的释放位置
4、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5、改善片剂的外观、便于识别
二 包衣种类
主要分为糖衣、薄膜衣、肠溶衣3种。丸剂也可包衣
包衣质量要求:
1、片心要求:片心形状要求深弧度片,片面呈弧形,棱角小,硬度比一般片剂要大
2、衣层要求:均匀牢固,与片心不起作用,颜色一致等。
三包衣物料与工序
(一)薄膜衣
指在片心之外包一层比较稳定的高分子聚合物衣膜。保护片剂不受空气湿气、氧气等作用,增加稳定性,掩盖不良气味。一般包一到两层。薄膜衣片重仅增加2%~4%,糖衣可使片重增加50%~100%。有点先在片心上包几层粉衣层,使片剂棱角消失再包薄膜衣,为半薄膜衣,是糖衣和薄膜衣的结合。
1) 成膜材料:纤维素类及丙烯酸树脂类
2) 增塑剂:水溶性增塑剂如甘油、聚乙二醇、丙二醇等;水不溶性增塑剂如甘油三醋
酸脂、蓖麻油、乙酰化甘油酸酯、邻苯二甲酸脂等。
(二)糖衣
指在片心之外包一层以蔗糖为主要包衣材料的衣层。具有防潮性、隔绝空气的作用。
1) 包衣材料:糖浆、胶浆、滑石粉、白蜡等
1、 糖浆:浓度为65%~75%,可形成结晶,宜新鲜配制,保温使用。
2、 胶浆:常作黏合剂,可增加黏性和塑性,提高衣层牢固性。多用于包隔离层。直接
包在素片外面
3、 滑石粉:用前通过六号筛。包粉衣层,改善形状。
4、 白蜡:通过六号筛,片剂干燥后使片剂表明光滑
2)包衣工序:隔离层—粉衣层—糖衣层—有色糖衣层—打光(并不是所有的都要者五步)
1、隔离层:需要一层胶状物把药物与糖衣隔离,防止糖衣被破坏或药物吸潮二编制。还可以增加片剂的硬度。其物料大多数用胶浆或胶糖浆。隔离层一般为4到5层。操作时要注意每一层干燥后再包下一层。干燥温度一般为30℃~50℃。
2、粉衣层:使药片消失原有棱角,片面包平,不需要包隔离层的,可以直接包粉衣层(也可包了粉衣层包隔离层)。一般包15到18层即可。一定要层层干燥。温度控制在35℃~50℃之间;掌握糖浆和滑石粉用来。一般加入糖浆使表面润湿后,加入滑石粉适量。
3、糖衣层:增加衣层牢固性和美观。操作时每次加入糖浆后先停止吹风,待片剂表面略干后再加热吹风,一般在40℃,包10到15层。
4、有色糖衣层:其物料是有色的糖浆。使片剂由一定颜色,以便于区别不同的品种,见光易分解破坏的物料报上深色糖浆层具有保护作用。
5、打光:片子表面檫上一层白蜡(虫蜡),同时防潮。把所需蜡粉的2/3量撒入片中,转动摩擦即产生光滑表面,再慢慢加入剩余的蜡粉,转动锅至衣面极为光亮,将片剂取出。
【片剂质量检查】
1) 重量差异:取素片20片进行检查,分别测定各片的重量,每片重量与标示片重相比
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地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一倍。
2) 崩解时限:中药原粉片均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成碎粒,并通过筛网;浸膏(半浸
膏)片、糖衣片均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如有1片不能崩解,则领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3) 泡腾片崩解时限:各片均应在5分钟内崩解。
4) 硬度:片剂应该有足够的硬度,以免在包装、运输等过程中破碎或被磨损。 溶出度检查:溶出度指药物在规定介质中从片剂里溶出的速度和
第十八章
(一)概述
1) 气雾剂系指中药提取物或药物细粉与适宜的抛射剂装在具有特质装置的耐压容器中,
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细雾状、泡沫状或其他形态喷出的制剂。
2) 喷雾剂: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式喷出的制剂。
3) 气雾剂优点缺点P383
4) 气雾剂分类:
1、 按内容物组成: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
2、 按给药途径:分为呼吸道吸入气雾剂、皮肤或黏膜给药气雾剂
3、 按相的组成:
A二相气雾剂(气相与液相):由炮射击的气相和药物与抛射剂混溶的液相所组成。 B三相气雾剂(气相、液相、固相或液相):如混悬型气雾剂,内容物包括抛射剂气相、液化抛射剂和固体药物微粒;乳剂型气雾剂,内容物包括抛射剂气相、乳状液的内相和外相。分为水包油型(抛射剂为内相)和油包水型(抛射剂为外相)。
5) 气雾剂经肺吸收机理,自己看P384.
气雾剂中药物主要通过肺部吸收。药物在肺部吸收速度与药物的脂溶性成正比,与药物分子大小成反比。气雾给药能否到达肺泡,主要取决于粒径大小。粒径3~10um者多沉集与支气管,2um以下的雾化粒子方能达到肺泡,但粒径过细,进入肺泡后可随呼气排出。
(二)气雾剂组成
气雾剂由药物与附加剂、抛射剂、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组成
1) 抛射剂:是气雾剂喷射动力,也是药物的溶剂和稀释剂。沸点应低于室温,常温下蒸汽
压大于大气压。抛射剂的沸点和蒸汽压对制剂的成型、雾滴的大小、干湿、状态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常用有氟氯烷烃类、氢氟烷烃等。
2) 耐压容器:耐腐蚀、不易破碎、美观价廉等。如金属容器、玻璃容器、塑料容器
3) 阀门系统:阀门系统用以在密封条件下控制药物的喷射剂量。定量室控制了喷射量。【具
体P385—P387】
(三)气雾剂制备P387
容器、阀门系统的处理与装配——中药的提取、配制与分类——填充抛射剂——质检——成品
药物的抛射剂填充:压灌法、冷灌法
范文二:药剂学知识点
极性溶剂:水、甘油、二甲基亚砜 胃溶型薄膜衣材料:
半极性溶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状石蜡 素(HPC)、丙烯酸树脂4号(Eudragit E)、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类)、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山梨酸、苯扎溴铵(新滴丸水溶性基质:PEG6000、PEG4000、洁尔灭)、醋酸氯已定(醋酸洗必泰) PEG9300、肥皂类(硬脂酸钠、甘油明胶)、
泊洛沙姆、明胶
助悬剂:低分子化合物、天然的高分子、 滴丸脂溶性基质: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合成或半合成高分子、硅藻土、触变胶 酯、氢化植物油、虫蜡
矫味剂:天然和合成的甜味剂、芳香剂、 水溶性基质的冷凝液:液状石蜡、植物油、胶浆剂、泡腾剂 二甲硅油
脂溶性基质的冷凝液:水 抗氧剂: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
酸钠、硫代硫酸钠 软膏剂油脂性基质:凡士林、石蜡、液状
石蜡、羊毛脂、蜂蜡、鲸蜡、二甲硅油 等渗调节剂:氯化钠、葡萄糖、甘油 软膏剂水溶性基质:PEG、甘油明胶、
纤维素衍生物类、聚乙二醇、卡波姆 稀释剂:乳糖、糖粉、淀粉、糊精、 软膏剂乳剂型基质:硬脂酸、石蜡、蜂蜡、沉降碳酸钙、磷酸钙、白陶土 高级醇、
润湿剂与粘合剂:淀粉、糊精、 乳化剂:肥皂类、高级脂肪醇与脂肪醇硫可压性淀粉、乳糖、微晶纤维素、 酸酯类、多元醇酯、聚氧乙烯醚类 无机钙盐、糖分、甘露醇、山梨醇 O/W乳化剂:一价皂(硬脂酸钠、硬脂酸
三乙醇胺)、脂肪醇硫酸酯类(月桂醇硫酸片剂填充剂:淀粉、糖粉、糊精、乳糖、钠)、多元醇酯类、聚氧乙烯醚类 可压性淀粉、微晶纤维素、无机盐类、 W/O乳化剂:二价皂(硬脂酸钙) 甘露醇
栓剂的水溶性基质:甘油明胶、聚乙二醇、崩解剂: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钠、 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酯类、泊洛沙姆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栓剂的油溶性基质:可可豆脂、半合成或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泡腾崩解剂 全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润滑剂:硬脂酸钠、微粉硅胶、滑石粉、模型栓孔内润滑剂:
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月桂硫酸镁 脂肪性基质用软肥皂、甘油各一份与95%
乙醇五份混合
包衣隔离层材料:10%玉米朊乙醇溶液、水溶性基质用油性润滑剂,如液状石蜡、15%-20%虫胶乙醇溶液、10%邻苯二甲酸植物油
醋酸纤维素(CAP)乙醇溶液、10%-15%
明胶浆、30%-35%阿拉伯胶浆 水溶性抗氧剂:
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用于偏酸性药液) 肠溶包衣材料:醋酸纤维素酞酸酯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用于偏碱性药液) (CAP)、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酞酸酯
(HPMCP)、聚乙烯醇酞酸酯(PVAP)、油溶性抗氧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丙烯酸树脂1.2.3(BHA)、二丁基甲苯酚(BHT)、生育酚 号
易水解药物:酯类、酰胺类
易氧化药物:酚类、烯醇类
固体分散体水溶性载体:
聚乙二醇(PEG)类、聚维酮(PVP)类、泊洛沙姆188、枸橼酸、酒石酸、琥珀酸、右旋糖酐、半乳糖、葡萄糖、蔗糖 难溶性载体:
乙基纤维素(EC)、含季铵基的聚丙烯酸树脂(Eudragit E、EudragitRL、Eudragit
RS)、胆固醇、β-谷甾醇、棕榈酸甘油酯、胆固醇硬脂酸酯、巴西棕榈蜡
肠溶性载体:
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羧甲乙纤维素(CMEC)
复凝聚法制微囊材料: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盐-聚赖氨酸、海藻酸盐-壳聚糖、海藻酸-白蛋白、白蛋白-阿拉伯胶
控缓释剂骨架材
料亲水性:天然胶、纤维素衍生物、非纤维素多糖类、高分子聚合物
溶蚀性:动物脂肪、蜂蜡、巴西棕榈蜡、氢化植物油、硬脂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丁酯
不溶性:乙基纤维素(EC)、聚集氨基丙烯酸酯、五毒聚氯乙烯、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橡胶
经皮吸收促进剂:二甲基亚砜及其同系物、氮卓酮类化合物、有机酸、脂肪醇类化合物、表面活性剂、柠檬烯、薄荷脑、樟脑、尿素、挥发油、氨基酸
膜剂成膜材料: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凝胶水溶性基质: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聚羧乙烯、海藻酸钠加水、甘油、丙二醇制成
凝胶油溶性基质:液体石蜡与聚氧乙烯、脂肪油与胶体硅、铝皂、锌皂构成
范文三:药剂学知识点
中药药剂学
第一章 绪论
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
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并由、政
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3(处方:系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包括法定处方和医师处方。 第二章 液体制剂
1( 液体制剂的分类:
按分散系统分:均相液体制剂(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
非均相液体制剂(溶胶剂、乳剂、混悬剂)
按给药途径分:内服液体制剂和外用液体制剂
2( 液体制剂常用的溶剂:
?极性溶剂(水、甘油、二甲基亚砜);
?半极性溶液(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
?非极性溶液(脂肪油、液体石蜡、乙酸乙酯)
3( 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防腐剂、矫味剂(甜味剂、芳香剂、胶浆
剂、泡腾剂)、着色剂(天然色素、合成色素)
4( 常用的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商品名为尼泊金
5( 低分子溶液剂: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醑剂、酊剂、甘油剂、涂剂。 6( 溶液剂的制备方法:
溶解法:药物的称量?溶解?过滤?质量检查?包装
稀释法:先将药物制成高浓度溶液,再用溶剂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得。 7( 糖浆剂的制备方法:溶解法(热溶法、冷溶法),混合法
8( 单糖浆(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的浓度为85%(g/ml)或64.7%(g/g) 9( 高分子溶液的制备:
有限溶胀(高分子空隙间充满了水分子)
无限溶胀(高分子化合物完全分散在水中形成高分子溶液)
10(混悬剂
稳定剂:助悬剂(甘油、糖浆、阿拉伯胶)、润湿剂(聚山梨酯类、聚氧乙烯蓖麻油类、泊
洛沙姆)、絮凝剂、反絮凝剂
混悬剂的制备:
分散法:将粗颗粒的药物粉碎成符合混悬剂微粒要求的分散程度,再分散于分散介质
中制备混悬剂的方法。(粉碎时采用加液研磨法;对于质重、硬度大的药物采
用水飞法)
凝聚法(物理凝聚法、化学凝聚法)
评定混悬液质量的方法:
沉降体积比(F)的测定:F=V/V=H/H;F值在0-1之间,越大混悬液越稳定 00
絮凝度(β)的测定:絮凝度表示有絮凝所引起的沉降物容积增加的倍数。β值越大,
絮凝效果越好。
9(乳剂:系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
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形成液滴的液体成为分散相、内相或非连续相。
乳剂的基本组成:水相(W)、油相(O)、乳化剂
乳化剂的种类: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天然乳化剂、固体微粒乳化剂、辅助乳化剂
1
乳化剂在乳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降低表面张力;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乳剂常发生的变化:分层(密度差)、絮凝(ζ电位降低)、转相(乳化剂的性质改变)、合并
与破裂、酸败
乳剂的制备方法:干胶法、湿胶法、新生皂法、两相交替加入法
10. 液体制剂常用辅料:溶剂、附加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防腐剂、矫味剂、着色
剂)
第三章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1( 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 2(无菌:指在任一指定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3(灭菌法:
(1)物理灭菌技术:
?热灭菌法:A、干热灭菌法:a、火焰灭菌法;b、干热空气灭菌法
B、湿热灭菌法:a、热压灭菌法;b、流通蒸汽灭菌法;
c、煮沸灭菌法、d、低温间歇灭菌法
?射线灭菌法:A、辐射灭菌法;B、微波灭菌法;C、紫外线灭菌法
?过滤菌法
(2)化学灭菌法:?气体灭菌法;?药液灭菌法
(3)无菌操作法
4(湿热灭菌法:系指用高温饱和蒸汽、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
热压灭菌法:系指利用高压饱和水蒸气加热法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热压灭菌柜
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药品的稳定性;
?蒸汽性质;?灭菌物品体积及排布
5(注射剂
给药途径:皮内注射(id)、皮下注射(sc)、肌内注射(im)、静脉注射(iv)
一般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澄明度、安全性、渗透压、pH、稳定性、降压物质
注射用溶剂:注射用水、注射用油(植物油、油酸乙酯、苯甲酸苄酯)、其他注射用非水溶剂
评价注射用油的重要指标:碘值、皂化值、酸值
6(注射剂的等渗与等张调节——渗透压的测定与调节:
等渗溶液:系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属于物理化学概念。
等张溶液:系指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属于生物学概念。
?冰点降低数据法:W=(0.52-a)/b W为配制等渗溶液需加入的等渗调节剂的百分含
量;a为药物溶液的冰点下降度数;b为用以调节的等渗剂1%溶液的
冰点下降度数
运用原理:根据物理化学原理,任何溶液其冰点降低到-0.52?,即与血浆等渗。
?氯化钠等渗当量法:系指与1g药物呈等渗的氯化钠质量。
?等张调节:加入葡萄糖、氯化钠等调节
7(注射剂用水
质量要求:pH为5.0-7.0,氨含量不超过0.00002%,热原检查应符合规定
制备:?原水处理(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
?蒸馏法(塔式蒸馏水器、多效蒸馏水器、气压式蒸馏水器) 冷凝器
制备流程:
自来水?细过滤器?电渗析装置或反渗析装置?阳离子树脂床?脱气塔?阴离子树脂床?混合树脂床(原水处理)??多效蒸馏水机或气压式蒸馏水机?热贮水器(80?)?注射用水?灭
2
菌注射用水(蒸馏法制备)
8(热原:注射后能引起人体致热反应的物质。(大分子化合物)
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其中脂多糖是主要成分,可认为热原=内毒素=脂多糖
性质:耐热性,过滤性(可被活性炭吸附),水溶性,不挥发性,其他(能被强酸强碱、强
氧化剂、辐射破坏,超声波及某些表面活性剂也能使之失活)
污染途径:注射用水,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制备过程与生产环境,输液器具
去除方法: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超滤法 9(注射用容器的处理
安瓿——试装:检验是否有混浊或沉淀
洗涤:蒸瓶(离子交换水灌瓶蒸煮)目的是洗去灰尘、沙砾,让玻璃表面的硅酸盐
水解
方法:水洗涤法;加压喷射式水洗涤法;超声波安瓿洗涤机组;洁净空气吹
洗法
干燥:洗涤后置于120-140?烘烤箱内干燥
灭菌:在180?干热灭菌1.5h,24h小时内使用
10(注射液的过滤
表面过滤(精滤):过滤介质的孔道小于滤浆中颗粒的大小,过滤时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
表面,如滤纸与微孔滤膜的作用。
深层过滤(粗滤):介质的孔道大于滤浆中颗粒的大小,但在颗粒随液体流入介质孔道时,
考惯性碰撞、扩散沉积以及静电效应被沉积在孔道和孔壁上,使颗粒被
截留在孔道内。
过滤装置:垂熔玻璃滤器(精滤)、微孔滤膜过滤器(精滤);
砂滤棒(粗滤)、板框式压滤机(粗滤)
助滤剂:硅藻土、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热原、微生物的能力)、滑石粉 11(注射液的灌封:灌注药液、封口 手工灌封和机械灌封两种 注意通气问题
灭菌:灭菌效果F大于8进行验证 批号、色泽、品种不同不能一起灭菌 0
检漏:抽真空---颜料溶液 每只都需检漏
质量检查:澄明度、热原检查(鲎试验法:原理是利用鲎的变形细胞溶解物与内毒素之
间的胶凝反应)、无菌检查
12(输液的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澄明度;含量、色泽、pH;渗透压调为等渗或偏高渗;
不得含有引起过敏反应的异性蛋白及降压物质;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剂。 13(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分类: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注射用无菌分装制品 14(冷冻干燥:将含有大量水分的物质,预先进行降温冻结呈固体,在真空条件下使冰直接升华
为蒸汽而进行干燥的方法。
15(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的制备工艺
预冻:目的——恒压降温 操作过程——将温度降至产品共熔点以下10-20?
升华干燥:目的——是将物料中的冰恒温减压
操作过程——在抽气条件下,恒压升温,使固态水通过升华逸出,在整个过
程中不允许冰出现熔化,否则便是冻干失败。
再干燥:目的——保证冻干制品含水量<1%,并有防止回潮作用>1%,并有防止回潮作用>
操作过程——将升华完成后的物料温度继续升高至0?或室温,并保持一段时
间,使已升华的水蒸气或残留的水分被抽尽。 16(冷冻干燥中存在的问题:含水量偏高、喷瓶、产品外形不饱满或萎缩
3
第四章 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
1( 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分为口服和局部用散剂。 2(“细粉”是指能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100目,150μm)的粉末不少于95%。 “最细粉”是指能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120目,125μm)的粉末不少于95% 眼用散应全部通过九号筛(200目,75μm)
3( 粉碎:是将大块物料借助机械力破碎成适宜大小的颗粒或细粉的操作。
粉碎机:研钵、球磨机、冲击式粉碎机、流能磨
粉碎机类型 粉碎作用力 粉碎后粒度 适应物料
球磨机 磨碎 冲击 20-200 可研磨性物料
冲击式粉碎机 冲击 4-325 大部分医药品
流能磨 撞击 研磨 1-30 中硬度物质 4( 混合:把两种以上组分的物质均匀混合的操作。
混合操作以含量的均匀一致为目的,是保证制剂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混合度是表示物料均匀混合程度的指标。大小介于0-1之间 标准差或方差,混合度
为达到均匀混合的效果,应考虑以下问题(均匀混合的措施):
?各组分的混合比例:混合比例过大时,难以混合均匀,应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配研法)
?各组分的密度:各组分密度差异较大时,应避免密度小者浮于上面,密度大者沉于底部
而不易混匀
?各组分的黏附性与带电性: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或润滑剂
?含液体或易吸湿成分的混合:用处方中其他固体成分或吸收剂吸附液体
?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混合方式——试验室:搅拌混合、研磨混合、过筛混合 大批量生产:搅拌或容器旋转 5( 片剂:是指药物与药用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是现代药物制剂中应用最
广泛的剂型之一。
6( 片剂的分类
口服用片剂:?片剂;?包衣片(糖衣片、薄膜衣片、肠溶衣片);?泡腾片;?咀嚼片;
?分散片;?缓释片;?控释片;?多层片;?口腔素崩片
口腔用片剂:?舌下片;?含片;?口腔贴片
外用片剂:?可溶片;?阴道片
7( 辅料:系指片剂内除药物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亦称赋形剂。
8( 片剂的常用辅料(填充作用、粘合作用、吸附作用、崩解作用、润滑作用)
稀释剂:淀粉、蔗糖、糊精、乳糖、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无机盐类、糖醇类
润湿剂:蒸馏水、乙醇
粘合剂:淀粉浆、纤维素衍生物、聚维酮、明胶、聚乙二醇
崩解剂:是促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碎裂成细小颗粒的辅料。
作用:是消除因黏合剂或高度压缩而产生的结合力,使药物易于吸收,并达到有效
的生物利用度。
作用机理:毛细管作用、膨胀作用<主导地位>、润湿热、产气作用
常见崩解剂:干淀粉、羧甲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纤维素钠、交
联聚维酮、泡腾崩解剂(妥善保管,避免受潮)
加入方法:外加法、内加法、内外加法
润滑剂:广义包括三种辅料,即助流剂、抗粘剂和润滑剂
助流剂:降低颗粒之间摩擦力,从而改善粉体流动性的物质。
4
抗粘剂:防止压片时物料黏着于冲头与冲模表面的物质。
润滑剂:降低压片和推出片时药片与冲模壁之间的摩擦力的物质。
常用润滑剂: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月桂醇硫酸钠(镁)
着色剂、矫味剂等
9( 片剂的制备方法与分类:制粒压片法(湿法制粒压片法、干法制粒压片法)
直接压片法(粉末直接压片法、半干式颗粒压片法)
湿法制粒压片法:是将药物和物料的粉末混合均匀后加入液体黏合剂制备颗粒的方法。
工艺流程:主药和辅料经粉碎、过筛、混合后,加入黏合剂,再造粒、干燥、整粒,
然后加入润滑剂,混合、压片。
优点:颗粒外形美观、流动性好、耐磨性较强、压缩成形性好等
粉末直接压片法:是不经过制粒过程直接把药物和辅料的混合物进行压片的方法。
工艺流程:主药和辅料经粉碎、过筛、混合后,加入润滑剂,再混合、压片。
优点:省时节能、工艺简便、工序少;增大溶出表面积、加速药物的溶出。
缺点:粉末的流动性差、片重差异大,粉末压片容易造成裂片等问题
适用于湿、热不稳定的药物
10(湿法制粒技术
挤压制粒方法:先将药物粉末与处方中的辅料混合均匀后加入黏合剂制软材,然后将软材用
强制挤压的方式通过具有一定大小的筛孔而制粒的方法。
制软材(捏合)是关键 准则:“轻握成团,轻压即散”
转动制粒方法:在药物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黏合剂,在转动、摇动、搅拌等作用下使粉末结
聚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球形粒子的方法。
高速搅拌制粒方法;先将药物粉末和辅料加入于高速搅拌制粒机的容器内,搅拌混匀后加入
黏合剂高速搅拌制粒的方法。
流化床制粒方法:当物料粉末在容器内自上而下的气流作用下保持悬浮的流化状态时,液体
黏合剂向流化层喷入使粉末聚结成颗粒的方法。 11(固体的干燥
干燥:是利用热能将湿物料中的湿分(水分或其他溶剂)气化,并利用气流或真空带走
气化了的湿分,从而获得干燥固体产品的操作。
干燥的目的:是药物便于加工、运输、贮藏和使用,保证药品的质量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但并不是说干燥后水分含量越低越好。
使湿分气化的加热方式:热传导加热、对流加热、热辐射加热、介电加热 12(整粒与混合
整粒的目的是使干燥过程中结块、粘连的颗粒分散开,以得到大小均匀的颗粒。
一般采用过筛的方法进行整粒,所用的筛孔要比制粒的筛孔小
整理后,向颗粒中加入润滑剂和外加的崩解剂,进行“总料混合”
处方中有挥发油类物质或处方中主药的剂量很小或对湿、热很不稳定,则可将药物溶解
于乙醇后喷洒在干燥颗粒中,密封放数小时后室温干燥。
13(压片:单冲压片机和旋转压片机
旋转压片机的工作原理:
旋转压片机生物主要工作部分有:机台、压轮、片重调节器、加料斗、饲粉器、吸
尘器、保护装置等。机台分为三层,机台的上层装有若干上冲,在中层的对应位置上装
有模圈,在下层等的对应位置装着下冲。上冲与下冲各自随机台转动并沿着固定的轨道
有规律地上、下运动,当上冲与下冲随机台转动,分别经过上、下压轮时,上冲向下、
下冲向上运动,并对模孔中的物料加压;机台中层的固定位置上装有刮粉器,片重调节
5
器装于下冲轨道的刮粉器所对应的位置,用以调节下冲经过刮粉器时的高度,以调节模
孔的容积;用上下压轮的上下移动位置调节压缩压力。
14(片剂的制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A、裂片——原因:处方因素(?物料中细粉太多,压缩时空气不能排出,解除压力后,空
气体积膨胀而导致裂片;?易脆碎的物料和易弹性变形的物料
塑性差,结合力弱,易于裂片等)
工艺因素(?单冲压片机比旋转压片机易出现裂片;?快速压片比慢速
压片易裂片;?凸面片剂比平面片剂易裂片;?一次压缩比
多次压缩易出现裂片)
措施:?选用弹性小、塑性大的辅料;?选用适宜制粒方法;?选用适宜
压片机和操作参数等整体上提高物料的压缩成形性。
B、松片——原因:粘性力差,压缩压力不足
C、黏冲或黏壁——原因:颗粒不够干燥、物料较易吸湿、润湿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冲
头表面锈蚀、粗糙不光或刻字等
D、片重差异超限——原因:?颗粒流动性不好(休止角?30?);?颗粒内的细粉太多或
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加料斗内的颗粒时多时少;?冲头与
模孔吻合性不好
E、崩解迟缓——原因:?压缩力(影响片剂内部的空隙);?崩解剂(影响片剂的吸
水膨胀能力或对结合力的瓦解能力)
F、溶出超限——原因:片剂不崩解,颗粒过硬,药物的溶解度差等
G、片剂中的药物含量不均匀——原因:可溶性成分在颗粒之间的迁移 15(片剂的质量检查:外观性状、片重差异、硬度和脆碎度、崩解度、溶出度或释放度 16(片剂的包衣
在片剂表面包以适宜材料的过程称为包衣。
包衣的主要目的:?遮光、防潮,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遮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增加患
者的顺应性;?改变药物释放的位置及速度
17(糖包衣工艺与材料
工艺流程:片芯?包隔离层?包粉衣层?包糖衣层?包有色糖衣层?打光
隔离层——作用:防止在后面的糖包衣过程中水分进入片芯 材料:玉米朊
粉衣层——作用:为消除片剂的棱角 材料:糖浆、滑石粉
糖衣层——作用:使片剂表面光滑平整、细腻坚实 材料:稍稀的糖浆
有色糖衣层——作用:为了便于识别与美观 材料:食用色素
打光——作用:为了增加片剂的光泽和表面的疏水性 材料:川蜡 18(薄膜包衣材料
高分子包衣材料:普通型薄膜包衣材料——易溶于水的高分子材料,作用是提高稳定性以及
改善不良嗅味
缓释性包衣材料——难溶型高分子物质,在整个生理pH范围内不溶
肠溶包衣材料——耐酸性,仅在肠液中溶解
增塑剂:改变高分子薄膜的物理机械性质,使其更具柔顺性
释放速度调节剂:又称致孔剂
固体物料及色料:加入固体粉末以防止颗粒或片剂的粘连;色料的加入主要是为了便于鉴别、
防止假冒,并且满足产品没关掉额要求,也有遮光的作用 19(包衣设备:倾斜包衣锅和埋管包衣锅;高效水平包衣锅;转动包衣装置;流化包衣装置 20(压制包衣法——优点:?可以避免水分、高温对药物的不良影响;?生产流程短、自动化程
6
度高、劳动条件好;
缺点:对压片机械的精度要求较高,包材相对限制
第五章 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
1(胶囊剂:系指药物(或药物与辅料的混合物)充填于空心硬质胶囊壳或密封于弹性软质囊壳
中的固体制剂。
分类:硬胶囊剂、软胶囊剂
2(滴丸剂: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物质(一般称为基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
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主要供口服使用。
常用基质——水溶性基质:PEG类,肥皂类,硬脂酸钠及甘油明胶
脂溶性基质: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植物油、虫蜡、川蜡
工艺流程:药物+基质?混悬或熔融?滴制?冷却?洗丸?干燥?选丸?质检?分装
常用冷凝液:液体石蜡、植物油、二甲基硅油和水 冷凝液与基质的性质应完全相同
在制备过程中保证滴丸圆整成形、丸重差异合格的关键是:选择适宜基质,确定合适的滴管内外口径,滴制过程中保持恒温,滴制液液压恒定,及时冷凝等。 3(膜剂:系指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成膜材料中加工成的薄膜制剂。
成膜材料——聚乙烯醇(PVA):国内采用的PVA有05-88和17-88等规格,05,17表示聚合
度;88表示醇解度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制备方法:匀浆制膜法、热塑制膜法、复合制膜法
第六章 半固体制剂
1(软膏剂的特点:热敏性&触变性
2(软膏剂的基质:
油脂性基质——烃类:凡士林;石蜡与液状石蜡
类脂类:羊毛脂;蜂蜡与鲸蜡;二甲硅油
乳剂型基质——水包油型&油包水型
水溶性基质——PEG类
3(软膏剂的附加剂:抗氧剂和防腐剂
4(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及设备:
研磨法:软膏板、乳钵; 熔融法:三滚筒软膏剂; 乳化法:胶体磨、连续式乳膏机 5(药物加入的方法:
?药物不溶于基质或基质的任何组分中时:将药物粉碎至细粉
?药物可溶于基质某组分中时:一般油溶性药物溶于油相或少量有机溶剂,水溶性药物溶于
水或水相,再吸收混合或乳化混合。
?药物可直接溶于基质中时:油溶性药物溶于少量液体油中,再与油脂性基质混匀成为油脂
性溶液型软膏;水溶性药物溶于少量水后,与水溶性基质成水
溶性溶液型软膏。
6(眼膏剂常用的基质:一般用凡士林8份,液体石蜡、羊毛脂各一份混合而成 7(栓剂:系指将药物和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形外用制剂。 8(栓剂的基质:
油脂性基质——可可豆脂:β型最稳定,熔点为34?。通常应缓慢升温加热待熔化至2/3时,
7
停止加热,让余温使其全部熔化
半合成或全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水溶性基质——甘油明胶、聚乙二醇、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脂类、泊洛沙姆 9(栓剂的添加剂:硬化剂、增稠剂、乳化剂、吸收促进剂、着色剂、抗氧剂、防腐剂 10(栓剂的制备方法:冷压剂、热熔剂
11(新型栓剂:中控栓剂、双层栓剂、微囊栓剂、渗透泵栓剂、缓释栓剂
第七章 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1(气雾剂:系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
压密闭容器中制成的制剂。
2(气雾剂的组成:
抛射剂:是抛射药物的动力,有时兼有药物的溶剂作用。
分类:氟氯烷烃类(氟利昂)、碳氢化合物、压缩气体
用量:溶液型气雾剂(20-70%);混悬性气雾剂(30-45%);乳剂型气雾剂(8-10%)
药物与附加剂
耐压容器
阀门系统
第九章 药用溶液的形成理论
1( 药用溶剂的种类:水、非水溶剂(醇与多元醇类、醚类、酰胺类、脂类、植物油类等) 2( 药用溶剂的性质
介电常数:表示将相反电荷在溶液中分开的能力,它反映溶剂分子的极性大小。
(介电常数与极性正相关)
溶解度参数:表示同种分子间的内聚力,也是表示分子极性大小的一种量度。
(溶解度参数越大,极性越大。)
3( 溶解度:系指在一定温度<25?>(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100ml 水="">达饱
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药物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 ?摩尔浓度(mol/L)
药物的特性溶解度:是指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
用时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是药物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
药物的平衡溶解度:
4(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溶剂的影响(遵循“相似相溶”原则); ?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 ?晶型的影响(A、晶型不同,导致晶格能不同,药物的熔点、溶解速度、溶解度等也不同。 B、无定型为无结晶结构的药物,无晶格束缚,自由能大,所以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教结晶型大。 C、在多数情况下,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按水合物<><有机化物的顺序排列。) 子大小的影响(溶解度随粒径减少而增加)="" 度的影响(吸热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放热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h与铜离子效应;="" 合溶剂的影响;="" 加物的影响(a、加入助溶剂: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特异性强,增溶性强;="" b、加入增溶剂:大分子表面活性剂,无特异性,增溶力较弱)="">有机化物的顺序排列。)>
5( 助溶: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
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
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
过程。
8
6( 药物的溶解速度:指单位时间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量。(溶解过程包括溶解和扩散) 7( 影响药物溶解速度的因素和提高溶解速度的方法
?固体药物的粒径和表面积——粉碎; ?温度——升温; ?扩散系数; ?扩散层的厚
度——搅拌
粉碎、升温、搅拌——增加溶解速度
第十章 表面活性剂
1(表面活性剂:是指那些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分子向内收缩至最小面积的这种力。
2(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非极性烃链和极性基团 两亲性
3( 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的正吸附(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聚集的现象)。如果表面活
性剂浓度越低,而降低表面张力越显著,则表面活性越强,越容易形成正吸附。 ?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吸附。
4( 离子表面活性剂
A、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n+ ?高级脂肪酸盐:系肥皂类,通式为(RCOO)M;一般只用于外用制剂 n+ -?硫酸化物:通式为R????O?SOM,主要用做外用乳膏的乳化剂,也用于片剂等固体制剂3
的润湿剂或增溶剂
+ -?磺酸化物:通式为R?SOM,常用作胃肠道中脂肪的乳化剂和单硬脂酸甘油酯的增3
溶剂
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阳性皂):主要用于皮肤、黏膜和手术器材的消毒。
C、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卵凝脂:无毒,可用作注射用乳剂的乳化剂、脂质微粒制剂的主要辅料。
?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
5(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毒性低,不解离,不受溶液pH的影响,能与大多数药物配伍,广泛用于外用、内服制
剂及注射剂,个别品种还可用于静脉注射剂。)
A、脂肪酸甘油酯:主要用作W/O型辅助乳化剂
B、多元醇型
?脂肪酸山梨坦(司盘) ?聚山梨酯(吐温):可用作增溶剂、分散剂和润湿剂
C、聚氧乙烯型
D、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又称泊洛沙姆,商品名为普朗尼克
泊洛沙姆188即为普朗尼克F68 6( 卵凝脂、豆磷脂、泊洛沙姆可用于静脉注射的表面活性剂。
7( 胶束:胶体粒子范围的缔合体。
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形成胶束后才能增溶;要起到增溶效果,表面活性剂胶束必须达到CMC。 8(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
?石蜡分子的HIB值为0;聚氧乙烯的HLB值为20
?HLB值在3-6的表面活性剂适合用作W/O型乳化剂;8-18适合用作O/W型乳化剂;作
为增溶剂的HLB值在13-18;作为润湿剂的HLB值在7-8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HLB值可计算如下:
HLB=(HLB×W+HLB×W)/(W+W) aabbab
9( 增溶: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CMC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质在胶束溶液中
9
的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的作用。
最大增溶浓度:当表面活性剂用量为1g是增溶药物达到饱和的浓度。 10(?温度对增溶的影响:?影响胶束的形成;?影响增溶质的溶解;?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溶解
度
?随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其溶解度急剧升高,改温度称为Krafft点,相对应的溶解度即为
该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Krafft点是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也是表面活性剂使用温度的下限。
?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可导致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
溶液出现混浊,这种发生混浊的现象称为起昙,此时的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 11(消泡剂:用来消除泡沫的物质。
去污剂:用于除去污垢的表面活性剂。去污剂的最适HLB值为13-16
消毒剂:大多数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都可用作消毒剂。
第十一章 药物微粒分散体系的基础理论(混悬剂的基础)
1(分散体系:是一种或几种物质高度分散在某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而连续的介质称为分散介质。
2(微粒分散体系的动力学性质
?Brown运动:阻碍微粒沉降,使微粒稳定。
2?Stoke’s定律:V=[2r(ρ-ρ)g] /9η 沉降速度V越小说明体系越稳定,反之不稳定 12
微粒分散体系的动力学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分子热运动产生的Brown运动和重力产生的沉
降两个方面。二者分别提高和降低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当微粒较小时,Brown运
动起主要作用,当微粒较大时,重力起主要作用。
象 3(微粒分散体系的光学性质——Tyndall现
4(微粒分散体系的电学性质
电泳:电场作用下微粒进行的定向移动
微粒在电场作用下移动的速度与其粒径大小成反比,微粒越小,移动越快
微粒的双电层结构
当微粒在溶液中移动时,与其表面紧密结合的反离子和溶剂分子将随着一起运动,
这个整体与溶液间形成了一个切动面,从微粒表面到切动面构成了微粒的吸附层。
同时由于扩散作用,反离子在微粒周围呈现距微粒表面越远则浓度越稀的梯度分布,
从切动面至电势变为零处形成微粒的扩散层。
微粒的吸附层与相邻的扩散层共同构成微粒的双电层结构。
动电位:从切动面至电势变为零处的电动差,即ζ电位。
ζ电位与微粒的物理稳定性关系密切。ζ电位除了与介质中电解质的浓度、反离子
的水化程度等有关外,也与微粒的大小有关。
在相同条件下,微粒越小,ζ电位越高。
5(絮凝与反絮凝
絮凝: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降低双电层的厚度,降低表面电荷的电量,使微粒间的斥力下
降,出现絮凝状态,即微粒呈絮状,形成疏松的纤维状结构,但振摇后可重新分散均
匀的作用。
反絮凝:在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使微粒表面的ζ电位升高,静电排斥力阻碍了微粒之
间的碰撞聚集,这个过程称为反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
同一电解质可因加入量的不同,在微粒分散体系中起絮凝作用(降低ζ电位)或反絮凝
10
作用(升高ζ电位)。
6(微粒间总相互作用能:Φ=Φ+ΦTAR
Φ:单位面积上的相互作用能;Φ:单位面积上的排斥能 AR
Φ有可能超过Φ,从而Φ -H曲线出现峰值,即势垒。若势垒足够高,则可以阻止微RAT
粒相互接近,不至于聚沉。
第十三章 粉体学基础
1(粉体学:是研究无数个固体粒子集合体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 2(小于100μm的粒子叫“粉”,大于100μm的粒子叫“粒”。粒径小于100μm时容易产生粒
子间的相互作用而流动性较差。
3(粉体粒子的性质
粒子径的表示方法:几何学粒子径(三轴径);筛分径;有效径
粒度分布的表示方式:频率分布与累积分布
平均粒径
粒径的测定方法
筛分法:利用筛孔将粉体机械阻挡的分级方法。
筛分原理:将筛子由粗到细按筛号顺序上下排列,将一定量粉体样品置于最上层中,振动
一定时间,称量各个筛号上的粉体重量,求得各筛号上的不同粒级重量百分数,
由此获得以重量为基准的筛分粒径分布及平均粒径。
筛号常用“目”表示。“目”系指在筛面的25.4mm(1英寸)长度上开有的孔数。
中国药典在R40/3系列规定了药筛的九个筛号。(1-9)
4(粉体的密度:系指单位体积粉体的质量。
真密度(ρ):是指粉体质量除以不包括颗粒内外空隙的固体体积求得的密度。 t
颗粒密度(ρ):是指粉体质量除以包括开口细孔与封闭细孔在内的颗粒体积所求得的密g
度。
松密度(堆密度,ρ);是指粉体质量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的体积所求的的密度。 b
振实密度(ρ):填充粉体时,经一定规律振动或轻敲后测得的密度。 bt
若颗粒致密,无细孔和空洞,则ρt=ρ;几种密度的大小顺序在一般情况下为: g
ρ?ρ,ρ?ρtgbtb
5(粉体密度的测定方法
真密度与颗粒密度的测定:液浸法、压力比较法
松密度与振实密度的测定:最松松密度、最紧松密度
6(粉体的流动性:直接关系到固体制剂的质量。 粒径越大,流动性越好
粉体的流动形式:重力流动、振动流动、压缩流动、流态化流动
流动性评价指标:休止角、流出速度、压缩度
休止角——粒子在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上滑动时受到重力和粒子间摩擦力的作用,当这
些力达到平衡时处于静止状态。休止角是此时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
所形成的最大角。
测定方法:注入法、排出法、倾斜角法
休止角越小,说明摩擦力越小,流动性越好。 θ?30?时流动性好
流出速度——加入的玻璃球量越多流动性越差
压缩度——其大小反映粉体的凝聚性、松软状态。
压缩度20%以下时流动性较好,压缩度增大时流动性下降。
改善流动性的方法:?增大粒子的大小;?粒子形态及表面粗糙度;?含湿量;?加入助
流剂的影响
11
7(粉体的吸湿性——吸湿现象可以致使粉末的流动性下降、固结、润湿、液化,促使化学反应
而降低药物的稳定性。
8(水溶性药物的吸湿性
临界相对湿度(CRH):水溶性药物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几乎不吸湿,而当相对湿
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一般把这个吸湿量开始急剧
增加的相对湿度称为临界相对湿度。
物料的CRH越小则越易吸湿;反之则不易吸湿。
测定CRH的意义:?为生产、贮藏的环境提供参考;?为选择防湿性辅料提供参考;?
CRH值课作为药物吸湿性指标,一般应选择CRH值打的物料作为辅料 9(粉体的润湿性
润湿性:是固体界面由固-气界面变为固-液界面的现象。润湿性越大,转化时间越短。
固体的吸湿性用接触角(液滴在固液接触边缘的切线与固体平面间的夹角)表示。
接触角最小为0?,最大为180?,接触角越小润湿性越好。
10(黏附性与凝聚性
黏附性:系指不同分子间产生的引力。 凝聚性:系指同分子间产生的引力。
粒度越小的粉体越易发生黏附与凝聚,因而影响流动性、填充性。以造粒方法增大粒
径或加入助流剂等手段是防止黏附、凝聚的有效措施。
11(粉体的压缩性质
压缩性:表示粉体在压力下体积减少的能力。
成形性:表示物料紧密结合成一定形状的能力。
第十六章 制剂新技术
1(固体分散体系制备技术: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固体载体材料中,形成固体分散体系的
新技术。
2(常见载体材料:
水溶性载体材料:聚乙二醇类、聚维酮类、表面活性剂类、有机酸类、糖类与醇类、纤维素
衍生物
难溶性载体材料: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类
肠溶性载体材料:纤维素类、聚丙烯酸树脂类
3(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熔融法:将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匀,加热至熔融,在剧烈搅拌下迅速冷却成固体,或将熔融物
倾倒在不锈钢板上成薄层,用冷空气或冰水,是骤冷成固体。再将此固体在一定温
度下放置变成易碎物。
溶剂法:将药物与载体材料共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蒸去有机溶剂后使药物与载体材料同时
析出,即可得到药物在载体材料中混合而成的共沉淀物,经干燥即得。
溶剂-熔融法:将药物先溶于适当溶剂中,再将其加入到已熔融的载体材料中均匀混合后,按
熔融法冷却处理。
4(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
?药物的高度分散状态有利于速释
?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提高药物的可润湿性、保证药物的高度分散性、对药物
有抑晶作用
5(缓释原理:载体材料形成网状骨架结构,药物以分子或微晶状态分散于骨架内,药物的溶出 必
须首先通过载体材料的网状骨架扩散,故释放缓慢。
6(制剂中常用的包合材料为环糊精及其衍生物。
7(微囊的制备:
12
物理化学法——微囊化步骤:囊心物的分散、囊材的加入。囊材的沉积、囊材的固化
单凝聚法:在高分子材料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高分子的溶解度而凝聚成囊的方法。
工艺流程:将药物分散在明胶材料溶液中,然后加入凝聚剂(硫酸钠水溶液、乙醇),
由于明胶分子水合膜的水分子与凝聚剂结合,使明胶的溶解度降低,分子间
形成氢键,随后从溶液中析出而凝聚形成凝聚囊,最后再采取措施加以交联
固化,使之形成不凝结、不粘连、不可逆的球形微囊。
复凝聚法:使用带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材料作为复合材料,在一定条件下交联且与药物
凝聚成囊的方法。
工艺流程:(以阿拉伯胶与明胶为例),将溶液pH值调至明胶的等电点以下使之带正
电,而阿拉伯胶仍带负电,由于电荷相互吸引交联形成正、负离子的络合
物,溶解度降低而凝聚成囊,加水稀释,甲醛交联固化,洗尽甲醛,即得。
关键:?复合囊材;?调节pH值,使其带相反电荷
第十七章 缓释、控释制剂
1(缓释制剂: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应的普
通制剂比较,每日用药次数减少一次或用药间隔有所延长的制剂。 2(控释制剂: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
应的普通制剂比较,每日用药次数减少一次或用药间隔有所延长的制剂。 3(缓释、控释制剂的类型:骨架型和贮库型
4(五种释药原理:溶出原理、扩散原理、溶蚀原理、渗透压原理、离子交换作用 5(溶出原理:根据Noyes-Whitney溶出速度公式,通过减少药物的溶解度,增大药物的粒径,
降低药物的溶出速度,可使药物缓慢释放,达到长效作用。
方法:?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脂;?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控制粒子大小 6(扩散原理:已扩散为主的缓释、控释制剂,药物首先溶解成溶液后再从制剂中扩散出来进入
体液,其释药受扩散速率的控制。
方法:?包衣;?形成微囊;?制成不溶性骨架片剂;?增加黏度以减少扩散速度;?制
成植入剂;?制成乳剂
13
范文四:药剂学知识点
第 1章 绪论
一、概念: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制剂: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 的制剂。
药物制剂的特点:处方成熟、工艺规范、制剂稳定、疗效确切、质量 可行。
:按医生处方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称为 。
调剂学:研究方剂调制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物理药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
三、药物剂型: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方式。
重要性: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2、剂型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
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
5、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
第 2章 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一、影响溶解度因素:
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 2、溶剂的极性 3、温度
4、药物的晶形 5、粒子大小 6、加入第三种物质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 制成可溶性盐 2、引入亲水基团
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 (1) 、同系物 C 链长,增溶大 (2) 、分子量大,增溶小
(3) 、加入顺序 (4)用量、配比
第二节 流变学简介
流变学:研究物体变形和流动的科技交流科学。
牛顿液体:一般为低分子的纯液体或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液体的粘度 η是一个常数,它只是温度的函数, 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非牛顿液体:1、塑性流动:有致流值 2、假塑性流动:无致流值
3、胀性流动:曲线通过原点 4、触变流动:触变性,有滞后现象
第三节 粉体学
一、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体的性质的科学。
二、粒子径测定方法:1、光学显微镜法 2、筛分法 3、库尔特计数法
4、沉降法 5、比表面积法
三、比表面积的测定:1、吸附法(BET 法) 2、透过法 3、折射法
四、粉体的流动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内磨擦系数衡量。
1、 休止角:θ越小流动性越好, 2、 θ<>
3、 流出速度:越大, 4、 流动性越好
5、 内磨擦系数:粒径在 100-200um , 6、 磨擦力开始增加, 7、 休止角也增大。
θ≤ 300 为自由流动, θ≥ 400不再流动,增加粒子径,控制含湿量,添加少量细料均可改善流动性。
第 4节 表面活性剂
一、概念: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并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二、分类:
(一)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 肥皂类:高级脂肪酸的盐, 2、 硬酯酸、油酸、月桂酸 一般外用
3、 硫酸化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 4、 叶桂醇硫酸钠, 5、 SLS ) , 6、 乳化性强, 7、 稳定, 8、 软膏剂 乳化剂。
3、磺酸化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广泛应用的洗涤剂
(二)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合物 新洁尔灭等
(三) 、 两性 离子表面活性剂:
1、卵磷脂:对热敏感, 60℃以上变为褐色,易水解,制备注射用乳剂及脂质体。
2、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 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碱性中呈阴离子性质,起泡,去污;
在酸性中呈阳离子性质,有杀菌能力。
(四)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 脂肪酸甘油酯:HLB 为 3---4,2、 用作 W/O 型。
3、 蔗糖脂肪酸酯:不 4、 溶于水, 5、 可形成凝胶, 6、 作 O/W 型。
3、脂肪酸山梨坦: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司盘 Span ,酸碱酶易水解, HLB1.8-3.8 W/O型
4、聚山梨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吐温(Tween ) ,粘稠状黄色液体,对热稳定,
增溶作用不受 PH 影响,是常用的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润湿剂。 O/W 型
5、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 Myrij ,较强水溶性, O/W 型。
6、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 Brij ,较强亲水性质, O/W 型。 平平加
7、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 Poloxamer ,普朗尼克 Pluronic ,增溶作用弱
亲水 亲油 润湿、分散、起泡、消泡。
Poloxamer188 (O/W 型) :制备的乳剂能耐热压灭菌和低温冰冻。
三、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 形成胶束:临界胶束浓度 CMC :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2、 亲水亲油平衡值 HLB :表面活性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
HLB 3--6:W/O型 HLB 8--18:O/W 型 HLB 7--9:润湿剂 HLB 13-18:增溶剂
3、增溶作用 增溶: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达到 CMC 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粒性药物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 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这种现象称增溶。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征值 Krafft 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超过某一温度时溶解度 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 Krafft 点。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型) :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聚氧乙烯链发生脱水和收缩,使增溶空间减小,增 溶能力下降,表面活性剂析出,溶液混浊,这一现象称起昙。这一温度称浊点或昙点。吐温类有,泊洛沙姆观察不到。 四、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1、 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增加或减少
2、 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使蛋白质变性
3、 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阳 >阴 >非 吐温 20>60>40>80
4、 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十二烷基硫酸钠产生损害, 5、 吐温类小。
五、表面活性剂应用:增溶、乳化剂、润湿剂、助悬剂、起泡剂和消泡剂、去污剂、消毒剂或杀菌剂。
第五节 药用高分子
一、高分子的结构:基本结构:重复单元;链结构、聚集态结构。
二、高分子的应用性能:
1、相对分子质量大 2、溶胀与溶解(无限溶胀) 3、溶胶和凝胶:凝胶:触变性、弹性、粘性
4、玻璃化转变: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的转变。 玻璃化温度 Tg :发生该转变的温度。
5、粘流温度:粘流态:近似于液体的状态 ,通常是材料的加工状态。
粘流温度:这一温度的转变,是热溶材料的最低加工温度。
三、常用高分子材料:
(一) 、淀粉类:1、淀粉:不溶水,水中分散, 60-70℃溶胀,作稀释剂、粘合剂、崩解剂。
2、预胶化淀粉:水中分散,溶胀,片剂、胶囊剂的填充剂、崩解剂。
3、羧甲基淀粉钠 CMSNa ,水中分散,溶胀,体积增加 300倍。作崩解剂
(二)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
1、 微晶纤维素 MCC :白色多孔易流动, 2、 吸 2---3倍 3、 水而 4、 膨胀。
片剂优良的辅料,填充剂、崩解剂、干燥粘合剂,吸收剂
2、纤维素酯类衍生物:醋酸纤维素 CA :作缓释剂包衣材料或混合压片作阻滞剂。不溶解不溶胀
醋酸纤维素酞酸酯 CAP :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肠溶包衣材料。
3、纤维素醚类衍生物:
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Na :易溶水,作粘合剂,增稠,助悬,片剂的崩解剂。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CC-Na :易溶水,良好的流动性和吸水溶胀性,作片剂崩解剂。
甲基纤维素钠 MC :良好水溶性,冷水中溶胀并溶解,作粘合剂,助悬剂和增稠剂。
羟丙基纤维素 HPC :一般用 L-HPC ,水中不溶,吸水溶胀,优良片剂崩解。
羟丙甲纤维素 HPMC :冷水中易溶,低粘度:粘合剂、助悬。高粘度:骨架片填充及阻滞剂
乙基纤维素 EC :不溶水,缓释剂的包衣及阻滞剂。
4、纤维素醚的酯衍生物:
羟丙甲纤维素酞酸 HPMCP ,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 HPMCAS :肠溶包衣材料。
(三) 、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
1、 明胶:酸法 A 型, 2、 碱法 B 型 冷水中溶胀, 3、 40℃加快溶胀及溶解。
作片剂粘合剂,包衣片隔离衣,与甘油制成的凝胶作栓剂水溶性基质。
4、 壳多糖及脱乙酰壳多糖:作缓释剂的阻滞剂 , 5、 脱乙酰壳多糖可制成控释药膜。
(四) 、丙烯酸类高分子:
1、 卡波末:水中分散, 2、 低浓度增粘、助悬, 3、 凝胶是软膏剂基质, 4、 缓释剂的阻滞剂。
5、 丙烯酸树脂:包衣材料, 6、 阻滞剂, 7、 药膜材料。
(五) 、乙烯类高分子:
1、 聚乙烯醇 PV A :水溶性好, 2、 水溶性膜材, 3、 增粘、辅助乳化、润湿等。
4、 聚维酮为 PVP :溶水和乙醇, 5、 醇液作片剂粘合剂, 6、 适对水和热敏感的药物。
交联聚维酮 CPVP :水中溶胀,优良崩解剂。
7、 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 EV A :水不 8、 溶, 9、 控释制剂膜材。
(六) 、其他合成高分子材料:
1、 聚乙二醇 PEG :溶水和大多极性溶剂, 2、 600以下液态作注射剂的溶剂, 3、 半固体作软膏剂、 栓剂等基质,作片剂增塑剂、致孔剂、打光剂、粘合剂、润滑剂等。
4、 聚乳酸 PLA :可降解的埋植 5、 剂材料。
第六节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一、概述:药物制剂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从制备到使用期间保持稳定的程度。
二、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水解和氧化
三、影响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一) 、制剂因素 :1、 PH 值 2、广义酸碱催化 3、溶剂
4、离子强度 5、表面活性剂 6、处方中辅料
(二) 、环境因素:1、温度 2、湿度和水分 3、光线 4、空气中的氧
5、金属离子 6、包装材料
(三) 、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
1、 改进药物剂型或生产工艺:
(1) 、制成固体剂型 (2) 、制成微囊或包合物 (3) 、采用直接压片或包衣工艺
2、 制成难溶性盐
四、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
1、 特点:降解反应类型多, 2、 物理化学, 3、 速度一般较慢, 4、 表里不 5、 一, 6、 不 7、 均匀。
8、 药物晶型与稳定的关系:氨苄青霉素钠 C 型最好。
9、 固体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硬酯酸镁不 10、 作乙酰水杨酸片剂的润滑剂。
11、 固体药物的降解中的平衡现象:平衡后温度与降解速度不 12、 用 Arrhenius , 用 Van t Hoff 方程 五、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1、影响因素试验 :适于原料药考察,一批。 ≤ 5mm 疏松≤ 10mm 高温、高湿、强光试验
2、加速试验:原料药与药物制剂:三批 预测药物稳定性,为申报临床研究和申报生产提供资料
3、长期试验:原料药与药物制剂:三批 制定药物的稳定性提供依据。
6个月数据用于新药申报临床研究, 12个月申报生产。 前三个主用于新药申报
4、经典恒温法:对药物水溶液的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简便法:特别对固体药物的稳定性试验更方便。
第三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
第一节 包合技术
一、包合技术:指一种分子被包合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的技术。主分子客分子
能否稳形成及是否稳定:取决于主、客分子的立体结构和二者极性。
包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两组分间的范德化力。 是物理过程,不是化学过程。
二、包合材料:
(一) 、环糊精 CD :β-CD 水中溶解度最小,毒性很低。
(二) 、环糊精衍生物:
1、水溶性环糊精衍生物:甲基、羟丙基、葡萄糖衍生物。
G-β-CD 常用,使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增大,促进药物吸收,还作注射剂包合材料。
2、疏水性环糊精衍物物:乙基 -β-CD ,降低水溶性药物的溶解性,达到缓释作用。
三、包合作用的特点:
1、 药物与环糊精组成的包合作用:通常是单分子包合物, 2、 摩尔比是 1:1 。
3、 包合时对药物的要求:原子数大于 5(稠环小于 5) , 4、 相对分子质量 100―400,5、 溶解度小于 10g/L, 6、 熔点低于 250℃。无机药物大多不宜用 CD 包合。
7、 药物的极性与缔合作用影响包合作用:
4、包合作用具竟争性
四、常用包合技术:1、饱合水溶液法(重结晶法、共沉淀法) 2、研磨法
3、冷冻干燥法 4、喷雾干燥法
第二节 固体分散技术
一、固体分散技术:是固体分散在固体中的新技术,通常是一种难溶性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型状态, 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或难溶性、肠溶性材料中呈固体分散体系。
二、载体材料:吸收速率取决于溶出速率,溶出速率取决于载体材料的特性。
(一) 、水溶性载体材料:
1、聚乙二醇 PEG :4000、 6000 2、聚维酮 PVP 3、表面活性剂:Poloxamer188
4、有机酸类 5、糖类和醇类:半乳糖、甘露醇
(二) 、难溶性载体材料:
1、 纤维素类:EC 2、聚丙烯酸树酯类:Eudragit E、 RL 、 RS 3、其他:胆固醇等
(三) 、肠溶性载体材料:1、纤维素类:CAP 、 HPMCP 、 CMEC (羧甲乙基纤维素)
2、聚丙烯酸树酯类
三、常用的固体分散技术:
1、熔融法:关键是迅速冷却,适于对热稳定的药物。
2、溶剂法:共沉淀法,适于对热不稳定或易挥发的药物。
3、溶剂 -熔融法:适于液态药物,只适于剂量小于 50mg 的药物。
4、溶剂 -喷雾(冷冻)干燥法:适于易分解或氧化,对热不稳定的药物。
5、研磨法
四、固体分散体的类型:1、简单低共熔混合物:药物以微晶形式分散在载体中。
2、固态溶液 :以分子状态分散
3、共沉淀物:非结晶型无定型物,又称玻璃态固熔体。
六、固体分散体的速效与缓释原理:
(一) 、速效原理:1、分散状态影响药物溶出速率:分子分散 >无定型 >微晶
2、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可润湿性、高度分散性、对药物抑晶性
(二) 、缓释原理:采用疏水或脂质类载体材料具有缓释作用。
第三节 微型包囊技术
一、概述:
微囊化: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作囊膜壁壳,将固态或液态(囊芯物)包成药库型微囊。
微球:药物溶解或分散在基质中。 都属微米级
1、 天然高分子囊材: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盐、壳多糖
2、 半合成高分子囊材: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Na 、 CAP 、 EC 、 MC 、 HPMC
3、 合成高分子囊材:聚丙烯酸树酯、 PV A 、可降解聚酯类:PLA 、 PGA
二、微囊化方法:
(一) 、物理化学法(相分离法) :形成新相析出。四步:囊芯物分散、囊材加入、囊材沉积、囊材固化
1、单凝聚法:加入凝聚剂降低溶解度 凝聚剂:60% Na2SO4 固化剂:37%甲醛
凝聚系统:明胶 -水 -硫酸钠 水性介质中成囊,要求药物难溶于水
2、复凝聚法:带相反电荷的囊材作复合囊材凝聚成囊。明胶 -阿拉伯胶 适于难溶性药物微囊化
3、溶剂 -非溶剂法:加入一种对囊材不溶的非溶剂,引起相分离。
4、改变温度法:不加凝聚剂,控制温度。
5、液中干燥法(溶剂挥发法) :除去分散相挥发性溶剂
(二) 、物理机械法:1、喷雾干燥法 :喷入惰性热气流 2、喷雾凝结法:分散于熔融囊材中
3、空气悬浮法:流化床包衣法 4、多孔离心法 5、锅包衣法
(三) 、化学法:不加凝聚剂 1、界面缩聚法 2、辐射交联法
四、微囊的质量评价:微囊中药物含量测定:一般用溶剂提取法。微囊必须进行释放速率测定
微囊载药量 =(微囊内的药量 /微囊的总重) *100% 包封产率:评价工艺
包封产率 = [微囊内的药量 /(微囊内药量 +介质中药量) ] *100% 微囊内的药量占投药的百分率。
第四章 药物制剂的基本操作
第一节 粉碎、过筛与混合
一、粉碎:粉碎粒度与粉碎后粒度的比称为粉碎度。
分类:1、闭塞粉碎 2、自由粉碎 3、循环粉碎 4、低温粉碎 5、混合粉碎
1、 球磨机:达到临界转速 60-85%, 物料直径不大于圆球直径 1/4-1/9 , 圆球占筒体积 30-35%, 物料占筒体积 15-20%, 用于毒、剧、贵重、吸湿及刺激药物,可制备无菌产品。
2、万能粉碎机:适于脆性、韧性物料 分锤击式和冲击式粉碎机
4、 流能磨:适于 3-20um 超细粉碎。抗生素、酶、低熔点、热敏感物。
二、筛分:分模压筛和编织筛 药典标准和工业标准 振动筛、摇动筛
工业标准:用“目”表示,以每英寸(24.5mm )长度上的筛孔数目, 100个孔 100目。
三、混合:三种 运动 方式:对流混合、剪切混合、扩散混合
1、 容器旋转型混合机:(1) 、水平旋转型混合机:临界转速 70-90%, 2、 填充容积 30%
(2) 、 V 型混合机:临界转速 30-40%,填充容积 30%
(3) 、双锥形混合机:
2、容器固定型混合机:(1)搅拌槽型混合机 (2) 、锥型垂直螺旋混合机
第二节 制粒
一、概述: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喷雾制粒
二、湿法制粒及设备:靠粘合剂的架桥作用
设备:1、挤压式制粒机 2、转动式制粒机 3、高速搅拌制粒机 4、流化制粒机:一歨制粒
三、干法制粒及设备:压片后粉碎,重压法和滚压法 适于热敏性、遇水不稳性、易压成形性
四、喷雾制粒及设备:由液体直接得到固体,适于热敏性物料的处理
第三节 干燥
一、概述:目的是保证 的质量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二、物料中水分的性质:1、平衡水:干燥中除不去的 自由水:干燥中能除去的
2、结合水:物理方式结合 非结合水:机械方式结合
三、干燥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干燥面积上被干物料所能气化的水分量
四、干燥方法与设备:按加热方式分:热传导干燥、对流干燥、辐射干燥、介电加热
1、 厢式干燥器:广泛应用, 2、 劳动强度大, 3、 热量消耗大。
4、 流化床干燥器:适于热敏性物料, 5、 不 6、 适于含水量高, 7、 易粘结成团物料, 8、 要求粒度适宜。 9、 喷雾干燥器:对热敏性物料适合。可得抗生素粉针剂等无菌干品。
五、冷冻干燥
第五节 灭菌与无菌
一、概述:灭菌法:指杀灭或除去物料中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技术。
二、物理灭菌法:
(一) 、干热灭菌法: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高温干热空气)
(二) 、湿热灭菌法:
1、 热压灭菌法:指 2、 用压力大于常压的饱和水蒸汽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注意事项:1、饱和蒸汽 2、空气排除 3、全部药液达到要求温度算起
细菌耐热:中性 >碱性 >酸性
3、 流通蒸汽灭菌法:常压下用 100℃流通蒸汽, 4、 通常 30-60分。
3、煮沸灭菌法:煮沸 30-60分。
(三) 、射线灭菌法:1、辐射灭菌法 2、紫外线灭菌法 3、微波灭菌法
(四) 、滤过灭菌法:对热不稳定的溶液、气体、水。 0.22um 0.3um G6
三、 F 与 F0 值:D :在一定温度下杀灭微生物 90%或残存 10%时所需的灭菌时间。
Z :降低一个㏒ D 所需升高的温度数。为正值,单位度。
F 干热灭菌:一定温度下给定 Z 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参比温度下的灭菌效果相同时相当的灭菌时间。
F0 热压灭菌:121℃下标准灭菌时间。
第六节 滤过
一、滤过机理与影响因素:1、滤过机理:(1) 、介质滤过 (2) 、滤饼滤过
2、滤过的影响因素:Poiseuile 公式:
二、滤过器:
1、 砂滤棒:用于低粘度液体, 2、 易脱沙, 3、 吸附药液强, 4、 难于清洗, 5、 改变 PH 。
6、 垂容玻璃滤过器:3号常压, 7、 4号减压加压, 8、 6号无菌, 9、 无脱落, 10、 无吸附, 11、 易清洗, 12、 不 13、 改 PH 。
14、 微孔滤膜:易堵塞, 15、 易破碎。醋酸纤维素膜:用于无菌滤过 胰岛素 0.22um 0.3um
第五章 液体制剂
第一节 概述
分类:1、均匀相液体制剂: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
2、非均匀相液体制剂:溶胶剂、混悬剂、乳剂。
第二节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一、液体制剂常用溶剂:
(一) 、极性溶剂:1、水:不稳定,易霉变
2、甘油:有保湿、滋润。含水 10%无刺激性,含甘油 30%以上有防腐作用。
(二) 、半极性溶剂:1、乙醇:20%以上有防腐作用。
2、丙二醇:与水的混合溶剂能延缓许多药物的水解,增加稳定性。
3、聚乙二醇 PEG :300-600 ,对易水解药物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三) 、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体石蜡
二、液体制剂的防腐:防腐剂:
1、苯甲酸与苯甲酸钠:PH4最适 与尼泊金联用防发霉、发酵
2、羟苯酯类:尼泊金类 3、山梨酸 4、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5、
三、液体制剂的矫味与着色:
矫味剂:1、甜味剂 2、芳香剂 3、胶浆剂 4、泡腾剂
第三节 溶液型液体制剂
一、溶液剂:药物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均匀分散的澄清液体制剂,指低分子溶液。溶解法和稀释法
二、糖浆剂:指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单糖浆:纯蔗糖的近饱合水溶液,浓度为 85%(g/ml) 、 64.7%(g/g) 。
制备:1、热溶法 2、冷溶法 3、混合法:适于制备含药糖浆
注意:含乙醇可加甘油助溶,药物为水性浸出制剂,需纯化后加入。
三、芳香水剂:指芳香挥发性药物(挥发油多)的饱合或近饱合水溶液。
浓芳香水剂:用乙醇和水制成的含大量的挥发油的溶液。
第四节 溶胶剂
溶胶剂:指固体药物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一、溶胶的性质:1、光学性质:丁铎尔效应 2、电学性质:界面动电现象
3、 学性质:布朗运动 4、稳定性:热学不稳定体系
溶胶对电解质特别敏感,加入亲水性高分子溶液,使溶胶剂具亲水胶体所性质而增加稳定性,这种胶体称保护胶 体。
二、溶胶的制备:分散法、凝聚法
第五节 高分子溶液剂
高分子溶液剂: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热力学稳定体系
一、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盐析:由于电解质的强烈水化作用使高分子化合物凝聚的过程。
陈化:高分子溶液在放置过程中自发凝结而沉淀的现象。
絮凝:由于盐类、 PH 、絮凝剂影响,使高分子化合物凝结的现象 。
二、制备:溶胀 明胶:先吸水溶胀; MC :溶于冷水中; 淀粉需加热 60-70℃;胃蛋白酶撒于水面 第六节 混悬剂
一、概述:
混悬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二、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一) 、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服从 Stoke 定律
(二) 、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疏水性药物水化作用弱,对电解质更敏感。亲水性反之。
(三) 、絮凝与反絮凝:加入适当电解质使 ζ电位降低,在 20-25mV 内,使混悬剂处于稳定状态。
(四) 、结晶增长:加入抑制剂阻止结晶的溶解和生长,保持物理稳定性。
三、混悬剂的制备:分散法、凝聚法
四、混悬剂的稳定剂: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一) 、助悬剂: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的亲水性的附加剂。
1、 低分子助悬剂:甘油、糖浆剂
2、 高分子助悬剂:(1) 、天然:阿拉伯胶类; (2) 、合成:纤维素类; (3) 、触变胶
(二) 、润湿剂:使疏水性药物微粒被水湿润的附加剂
(三) 、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增加混悬剂稳定性
五、混悬剂的评价:
(一) 、微粒大小的测定
(二) 、沉降容积比的测定: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的容积之比。 F 越大越稳定,在 0---1之间
(三) 、絮凝度的测定:β越大,絮凝效果越好。
(四) 、重新分散试验
(五)流变学测定
第七节 乳剂
一、概述:乳剂在 0.1-10um 之间, <120nm称微乳,白色。>120nm称微乳,白色。>
二、乳化剂种类:
1、表面活性类:阴离子型:十二烷基硫酸钠;非离子型:Tween 、 Span 、卖泽、平平加,泊洛沙姆
2、天然乳化剂:阿拉伯胶类、明胶、卵黄 需加防腐剂
3、固体微粒乳化剂:O/W:氢氧化镁、氢氧化铝 W/O:氢氧化钙、氢氧化锌
4、辅助乳化剂:(1)增加水相粘度:MC 、 CMC-Na 、阿拉伯胶等
(2)增加油相粘度:硬酯醇等
乳化剂选择:1、根据乳剂类型; 2、乳剂给药途径; 3、乳化剂性能; 4、混合乳化剂:加权平均值 三、乳剂形成的必要条件:
1、 降低两相液体的表面张力 2、形成牢固的乳化膜:①单分子乳化膜: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膜
3、确定形成乳化剂的类型:②多分子乳化膜: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
4、有适当的相比:最大体积 74% ③固体微粒乳化膜:
四、乳剂的制备:
1、油中乳化剂法:干法 2、水中乳化剂法:湿法
3、机械法 4、微乳制备 5、复合乳制备
五、乳剂的变化:1、分层:由于密度差, 50%减少分层 2、絮凝: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的存在 3、转相 4、合并和破坏
第八节 乳剂质量的评定
(一) 、乳剂粒径大小的测定:
1、显微镜测定 2、库尔特计数法 3、激光散射光谱法 4、透射电镜法
(二) 、分层现象观察:
(三) 、乳滴合并速度的测定
(四) 、稳定常数测定:越小越稳定
第六章 注射剂与滴眼剂
一、定义与分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 菌粉末或浓缩液。
按分散系统分类:1、溶液型注射液 2、混悬型注射液 3、乳浊型注射液 4、注射用无菌粉末
二、注射剂特点:作用迅速可靠、适于不宜口服不能口服病人,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三、注射霁剂质量要求:1、无菌 2、无热原 3、澄明度 4、安全性 5、 PH :4-9 ; 6、渗透压
四、注射剂给药途径:1、静脉 2、脊椎腔 <10ml 3、肌内="">10ml><5ml 4、皮下="" 1-2ml="" 5、皮内="">5ml><>
第二节 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
一、注射用水:药典规定: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再蒸馏制得的水,无热原。内毒素 <0.5eu,>0.5eu,>
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由磷酯、脂多糖、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脂多糖具有强热原活性。
1、高温破坏 2、被吸附 3、滤过性 4、不挥发性 5、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破坏
注射用水制备方法:1、蒸馏法:我国法定方法,用一次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即已纯化过的水。
小量生产:塔式蒸馏器;大量生产:多效蒸馏器
2、反渗透法:设备简单,节省能源和冷却水。美国药典收载。
二、注射用油:芝麻油、大豆油、茶油 避光
要求:无臭、无酸败味,色泽不得深于黄色 6号, 10℃澄明。符合碘值、酸值、皀化值
三、其他注射用溶剂:1、水溶性非水溶剂:乙醇、甘油、 1,2丙二醇、 PEG300、 400 一般都 <>
四、注射剂的附加剂:
1、 PH 调节剂:盐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和磷酸缓冲液。
2、表面活性剂:Tween 80,泊洛沙姆 188,卵磷脂,作为增溶、润湿、乳化。
3、助悬剂:明胶、 MC 、 CMC-Na ,用于混悬型注射剂。
4、延缓氧化的附加剂:焦亚硫酸钠(酸性) 、亚硫酸氢钠(中性) 、硫代硫酸钠(碱性) 、 EDTA 、 CO2
5、等渗调节剂:氯化钠、葡萄糖
6、局部止痛剂:苯甲醇、三氯叔丁醇
7、抑菌剂:苯甲醇、三氯叔丁醇、硫柳汞 静脉、脊椎不得加抑菌剂,一次 >5ml 慎加
8、其他:稳定剂、填充剂、保护剂
第三节 注射剂的制备
一、注射剂的工艺流程与环境要求:1、无菌无热原 2、澄明度
二、注射剂的容器及处理:耐酸碱,为中性,膨胀系数小,熔点低易熔封。
玻璃容器处理:
1、安瓿:耐酸性、耐碱性和中性检查,我国规定用刻痕色点易折安瓿。
洗涤:蒸瓶和清瓶,灌入纯水 100℃ 30min ,提高化学稳定性。
①甩水洗涤法:5ml 以下 ②加压气水喷射洗涤法:10ml 以上
③干燥或灭菌:一般:120-140℃烘箱干燥,电热红外线隧道式烘箱;无菌:180℃干热
2、小玻璃瓶:洗瓶机刷洗,再用注射用水冲洗, 160-170℃ 2-4小时干热灭菌。
3、大玻璃瓶:(1)重铬酸钾清洁洗涤:旧瓶或长期未严封的新瓶
(2)碱液洗涤:能消除细菌和热原,适于新瓶及洁净度较好的瓶。
(3)水洗:新瓶出炉立即密封待用,用注射用水冲洗即可。
三、注射液的配制:(一) 、投料 (二) 、配液 :浓配、稀配(多数、需无澄度问题)
四、注射液的滤过:1、垂熔玻璃滤器
2、微孔滤膜滤器:0.65-0.8um 滤膜,作一般注射液精滤。 0.22um 0.30um无菌
五、注射液的灌封:
六、注射剂的灭菌和检漏:流通蒸汽(热不稳) 、热压灭菌(一般) 、干热灭菌(油为溶剂)
七、注射剂的质量检查:装量、澄明度、无菌检查、热原或内毒素
第四节 输液
一、质量要求:1、除无菌外,需无热原。 2、 PH 值尽量与血浆的 PH 值相似
3、渗透压为等渗或稍偏高渗 4、不得添加抑菌剂 5、澄度应符合要求
二、输液的制备:一般用浓配,配制药液至灭菌 4h 内完成。
三、渗透压的调节与计算:
1、 冰点降低法:
2、 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五、输液的种类:1、电解质输液:2、营养输液 3、血浆代用品
葡萄糖注射液:主药、 1%盐酸(减少聚集,除去沉淀) ,一般 PH3.8-4.0 ,灭菌后冷水立即降温
右旋糖酐注射液:主药、氯化钠,加活性碳除热原, 112℃ 30min 。粘度大,较高温度下滤过
静脉用脂肪乳剂:主药、大豆油、甘油(渗透压调节剂) ,旋转式热压灭菌 121℃ 15min 。 4-10℃
注射液举例:
VC 注射液:维生素 C 、碳酸氢钠(调 PH ) 、亚硫酸氢钠(抗氧剂) 、 EDTA 。 100℃流通灭菌 15min
已烯雌酚注射液:主药、苯甲醇、油溶液, 150℃干热灭菌。
第五节 注射用无菌粉末及冻干制品
一、注射用无菌粉末:关键是原料药的精制,应通过精制达到无菌要求。乙醇作为重结晶溶剂。
二、注射用冻干制品:应在低共熔点或玻璃化温度以下 10-20℃, 1、预冻 2、升华干燥、 3、再干燥
出现的异常现象:1、含水量偏高 2、喷瓶 3、产品外观不饱合或萎缩成团粒
注射用阿糖苷:主药、 5%氢氧化钠(调 PH 值) ,活性碳, G6或微孔滤膜除菌,冷冻干燥无菌下熔封。
第七节 滴眼剂
一、概述:专供滴眼用的澄明溶液或混悬液。通常以水为溶剂,极少用油。
二、影响吸收的因素:
1、药物性质:既能溶水,又能溶油易透过角膜 。
2、表面张力小:易透过角膜 3、粘度:增加可延长接触时间 4、刺激性
三、滴眼剂的质量要求与制备:
1、无菌:外伤治疗或手术用必须无菌 2、澄明度 3、 PH :5.0-9.0
4、渗透压:相当于 0.5-1.5% 氯化钠渗透压 5、粒度:不得有超过 50um 粒子, 15um 以下 >90%
制备:用于外伤和手术不应加抑菌剂,一般可加抑菌剂,每包 <>
四、滴眼剂的附加剂及在处方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 、 PH 调节剂:1、磷酸盐缓冲液 2、硼酸盐缓冲液(磺胺类) 3、硼酸溶液(麻药)
(二) 、渗透压调节剂:氯化钠、硼酸、葡萄糖、硼砂
(三) 、抑菌剂:硝酸苯汞、苯扎氯铵、洗必泰、三氯叔丁醇(弱酸) 、苯氧乙醇(绿脓杆菌) 、
尼泊金酯(弱酸) 、山梨酸(真菌)
(四) 、粘度调节剂:MC 、 PV A 、 PEG 、 PVP
(五) 、处方举例:0.25%氯霉素滴眼液:主药、氯化钠(调渗透压) 、羟苯甲酯 100℃ 30min
总结:注射用水配制后 12小时内使用,注射剂灌封后 12小时内灭菌,灭完菌的安瓿应在 24小时内使用,输液配 制药液至灭菌 4h 内完成。
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Na 羟丙基纤维素 HPC 聚维酮为 PVP 交联聚维酮 CPVP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CC-Na 羟丙甲纤维素 HPMC 聚乙烯 PV A
羧甲基淀粉钠 CMSNa 羟丙甲纤维素酞酸 HPMCP
甲基纤维素 MC 乙基纤维素 EC 聚乙二醇 PEG
第七章 散剂 颗粒剂 胶囊剂 滴丸剂及微丸
一、固体剂型的吸收过程:散剂 >颗粒剂 >胶囊剂 >片剂 >丸剂
二、固体剂型的溶出:Noyes-Whitney 方程
药物从固体剂型中的溶出速率与药物粒子的表面积、溶解度、在溶出介质中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第二节 散剂
一、散剂的含义、分类与特点:
散剂: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并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二、散剂的制备:物料 ---前处理 ---粉碎 ---过筛 ---混合 ---分剂量 ---质检 ---包装 ---成品
(一) 、粉碎与过筛:
1、球磨机:投料量为筒的 15%--20%,圆球加入量 30-35%。临界转速的 75%。
2、流能磨:适于抗生素、酶、低熔点及不耐热物料粉碎,粉碎分级同时进行, 5um 以下极细粉。
一般散剂:细粉 ; 难溶、收敛剂、吸附、儿科、外用:最细粉; 眼膏剂:极细粉
(二) 、混合:临界转速 30-50%
影响混合质量的因素:
1、组分的比例 :等量递加混合法 2、组分的堆密度 3、组分的吸附性与带电性
4、含液体或易湿组分:有液体组分可用吸收剂:磷酸钙、白陶土、蔗糖和葡萄糖,含结晶水可用等摩尔无水物代 替。本身吸湿迅速混合,混合吸湿不应混合。
5、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不利混全,有利于药效发挥。液化的共熔物可吸收、分散。
(三) 、分剂量: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 机械化多用容量法。
(四) 、散剂的质量评定:1、外观均匀度 2、干燥失重 <9.0% 3、装量差异="">9.0%>
(五) 、散剂的吸湿:成为散剂制备工艺研究的重要内容。
临界相对湿度 CRH :水溶性药物迅速增加吸湿量时的相对湿度。水溶性药物均有固定的 CRH 。
水溶性混合时:CRHAB =CRHA * CRHB 与各组分的比例无关, Elder 假说。
水不溶性药物无特定的 CRH ,仅是表面吸附水蒸汽,混合时,吸湿量具有加和性。
倍散:在剂量小的毒剧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 10倍(0.1-0.01g ) 、 100倍(0.01-0.001g )
1000倍(0.001g 以下) 。 1000倍散应逐级稀释。稀释剂:乳糖、糖粉、淀粉、糊精等 配研法
第三节 颗粒剂
一、颗粒剂: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分可溶性、混悬性、泡腾性颗粒剂。
二、颗粒剂的制备:1、制软材 2、制粒 3、干燥 4、整粒与分级 5、包衣
三、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1、外观; 2、粒度; 3、干燥失重 <0.2%; 4、溶化性;="" 5、装量差异="">0.2%;>
第四节 胶囊剂
一、胶囊剂:指将药物盛装于硬质空胶囊或具有弹性的软质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
分硬胶囊、软胶囊、肠溶胶囊 溶解、小剂量刺激性药物、易风化、吸湿药物不宜制成胶囊。
二、胶囊剂的制备:
1、硬胶囊:明胶,加增塑剂甘油、山梨醇、 CMC-Na 、 HPC , 10000级,平口套合。
2、软胶囊:可塑性和弹性,由明胶、增塑剂、水比例确定。干明胶:干增塑剂 =1:0.4-0.6
液体药物含水 5%或为水溶液、挥发性,醇酮醛等不宜制成软囊。多为固药混悬在油性或 PEG 中。
制备方法:1、滴制法 2、压制法
3、肠溶胶囊:1、明胶与甲醛作用生成甲醛明胶,只在肠中溶解 2、明胶壳表面涂肠溶衣
三、胶囊剂的质量评定:1、外观 2、水分 <9.0% 3、装量差异="" 4、崩解时限="">9.0%>
第五节 滴丸剂与微丸
滴丸剂: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基质加热熔化混合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成形。
微丸:指由药物和辅料组成的直径小于 2.5mm 的圆球状实体。一般填于硬胶囊、袋装或制成片剂。
第八章 片剂
第二节 片剂的辅料
一、填充剂:增加片剂重量与体积以利成形。
1、 淀粉:可压性差, 2、 不 3、 宜单独用, 4、 与糖粉、糊精等合用增加粘性和片剂硬度 。
5、 预胶化淀粉:又称可压性淀粉, 6、 水中部分可溶性, 7、 良好流动性, 8、 用于粉末直接压片。
9、 糊精:微溶水, 10、 能溶于沸水, 11、 防颗粒过硬影响崩解, 12、 易出现麻点, 13、 水印。
14、 糖粉:粘合力强, 15、 增加硬度, 16、 不 17、 影响崩解, 18、 易吸湿。除口含片或口溶性片剂外一般不 19、 单独用。
20、 乳糖:易溶水, 21、 无吸湿, 22、 可粉末直接压片, 23、 优良。价贵, 24、 用淀粉:糊精:糖粉 =7:1: 1代替
25、 甘露醇:无吸湿, 26、 溶水, 27、 作咀嚼片填充剂。有清凉感, 28、 流动性差, 29、 价格贵。
30、 微晶纤维素 MCC :不 31、 溶水, 32、 粉末直接压片, 33、 还有润滑、助流、崩解和粘合作用。
34、 硫酸钙:稀释剂和挥发油的吸收剂。
二、润湿剂:可使物料润湿以产生足够强度的粘性以利于制成颗粒的液体。
1、蒸馏水 2、乙醇:一般 30-70%
三、粘合剂:能使无粘性或粘性较小物料聚集粘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粘性的固体粉末或粘稠液体。
1、 羟丙甲纤维素 HPMC :溶水, 2、 崩解迅速, 3、 溶出快。
4、 聚维酮 PVP :溶水, 5、 还可作干粉直接压片的干燥粘合剂。
6、 淀粉浆:常用粘合剂、润湿剂, 7、 适于对湿热稳定药物。 5-10%, 8、 常用 10%。冲浆法、煮浆法
9、 糖粉与糖浆:糖粉为干燥粘合剂, 10、 糖浆为溶液粘合剂, 11、 10-70%, 12、 强酸强碱引起转化。 13、 胶浆:粘性强, 14、 适于容易松散及不 15、 能用淀粉浆制粒的药物。
16、 其他纤维素:MC 、 CMC-Na 溶水; EC :缓释制剂粘合剂
四、崩解剂:不溶水,吸水膨胀
机理:1、毛细管作用:淀粉及其衍生物,纤维素类衍生物
2、膨胀作用:CMS-Na 3、产气作用:泡腾片
1、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CCNa 5、羟丙基淀粉:水中膨胀好, 2、 常用。
3、 交联聚维酮 PVPP 6、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L-HPC
4、 淀粉 7、泡腾崩解剂
5、 羧甲基淀粉钠 CMS-Na 300倍, 6、 常用 2% 。 8、表面活性剂:吐温 80,7、 十二烷基硫酸钠 崩解速度:外加 >内外加 >内加
溶出速度:内外加 >内加 >外加
五、润滑剂:1、助流剂 2、抗粘着剂 3、润滑剂 液体润滑、加界润滑、薄层绝缘作用
(一) 、疏水性润滑剂:1、硬脂酸镁:量大不易崩解、裂片 2、滑石粉 3、氢化植物油
(二) 、水溶性润滑剂:1、聚乙二醇 PEG 2、十二烷基硫酸镁:能促进崩解溶出
(三) 、助流剂:1、微粉硅胶 2、滑石粉
第三节 片剂的制备
片剂:直接压片和制粒压片,制粒压片分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
一、湿法制粒压片:原辅料处理、制颗粒、整粒、压片
(一)制颗粒:1、湿法制粒法:一般干燥 50-60℃,湿热稳定 80-100℃,保留水分 3%左右。
2、流化喷雾制粒法:一步制粒,沸腾混合、喷雾制粒、气流干燥一步完成。
3、喷雾制粒法:在热气流中雾化成细微液滴,干燥后得球形颗粒。
4、湿法混合制粒:混合、制软材、分粒与滚圆制粒一次完成。
(二) 、压片:1、单冲压片机:小量生产,上冲加压,压力分布不均匀,易裂片。
2、旋转式压片机 3、二次、三次压片机:粉末直接压片 4、多层片压片机
对湿热不稳定的小剂量药物:先溶于适宜的溶剂,再与干颗粒混合,或用空白颗粒法。
二、干法制粒压片:1、滚压法:压成薄片 2、重压法:压成大片
三、直接压片:适于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产品崩解和溶出快。
对压片机械改造:1、改善饲粉装置 2、增加预压机构 3、改善除尘机构
第四节 片剂的包衣
一、概述:糖衣、薄膜衣(胃溶、肠溶、不溶)
二、包衣方法:滚转包衣法、埋管式包衣法、流化床包衣法、压制包衣法
三、包衣材料及包衣过程:
(一)糖衣:1、隔离层:含酸性、水溶性或吸潮性成分必须包。 10-15%明胶浆 3-5层
2、粉衣层:增加厚度或消除棱角。 滑石粉 15-18层
3、糖衣层:糖浆 65-75% (g/g) 10-15层
4、有色糖衣:带颜色的糖浆 8-15层
5、打光:川蜡
(二) 、薄膜衣、半薄膜衣及肠溶衣
1、薄膜衣:(1) 薄膜衣料:纤维素衍生物(HPMC 、 HPC 、 EC ) 、 PEG 、 PVP 、 Eudragit E
(2) 增塑剂:丙二醇、甘油、 PEG 、硅油等
(3) 薄膜衣包衣方法:滚转包衣法、空气悬浮包衣法
2、半薄膜衣:糖衣片和薄膜衣片的结合
3、肠溶衣:材料:CAP 、 Eudragit L、 S 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 HPMCP 锅包衣法、悬浮包衣法 第 5节 片剂成型及其影响因素
一、片剂成型:塑性变形和弹性复原
二、影响片剂成型的因素:
(一) 、原辅料性质:1、可压性:弹性大,可压性差;可压性强,崩解差,溶出慢。
2、熔点:熔点低,片剂硬度大。 4、粒度
3、结晶形态与结晶水:失去结晶水对压片不利 5、亲水性
(二) 、水分:结晶水或颗粒中含有适量的水分是片剂成型不可缺少的因素。 3%左右
(三) 、压力:(四) 、粘合剂 (五) 、崩解剂 (六) 、润滑剂
第六节 压片及包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压片过程:1、松片:调整压力、增加粘合剂
2、裂片:换弹性小辅料,粘合剂不当不足,细粉过多,压力过大,冲头模圈不符。
3、粘冲:含水多,润滑剂不当,冲头粗糙。
4、崩解迟缓:粘合剂太强,压力过大,硬度过大,疏水性润滑剂过多。
5、片重差异过大:颗粒大小不匀,流动性差,下冲升降不灵活,加料斗时多时少。
6、变色或色斑:颗料过硬,混料不匀,接触金属离子。
7、麻点:润滑剂和粘合剂用量不当,颗粒引湿受潮,大小不匀,粗粒或细粉过多,
冲头表面粗糙或刻字太深,机器异常。
二、包衣过程:
1、色泽不匀:片面粗糙,有色糖浆用量过少且未搅匀,温度太高,干燥过快,衣层未干就打光。
2、片面不平:撒粉太多,温度过高,衣层未干就包第二层。
3、龟裂与爆裂:糖浆与滑石粉用量不当,片芯太松,温度过高。
4、露边与麻点:衣料用量不当,温度过高或吹风过早。
5、膨胀磨片或剥落:片芯层或糖衣层未充公干燥,崩解剂用量过多。
第七节 片剂的质量评价
一、外观 二、片重差异: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可不检查重量差异
三、硬度与脆碎度 <>
四、含量均匀度
五、崩解时限:检查溶出度、释放度不检查崩解时限
六、溶出度:1、消化液中难溶的 2、与其他成分易相互作用的
3、久贮溶解度降低的 4、剂量小,药效强,副作用大的
片剂的包装:1、多剂量:玻璃瓶、塑料瓶、软塑料薄膜袋
2、单剂量包装:泡罩式、窄条式
第九章 栓剂
一、栓剂: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有一定形状供人体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二、栓剂基质:
(一) 、油脂性基质:酸价 <0.2 ,皀化价="" 200-245="" ,碘价="">0.2><>
1、可可豆脂:含 10%以下羊脂能增加可塑性。
2、半合成或全合成脂肪酸甘油酯:不易酸败
(二) 、水溶性或亲水性基质:
1、甘油明胶:水:明胶:甘油 ==10:20:70
2、 PEG :也称碳蜡
3、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类:Myri52
4、 poloxamer 188
三、栓剂的制备 :冷压法和热熔法
置换价 DV :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
四、栓剂的作用:
1、 全身作用:解热镇痛类, 2、 要求迅速释放, 3、 选择与药物溶解性相反的基质。
4、 局部作用:只在腔道起作用。水溶性基质溶解受限, 5、 释放慢, 6、 脂溶性基质有利于发挥局部疗效。 五、栓剂的质量评价:
1、重量差异 ≤ 1.0g ±10% 1.0-3.0g ±7.5% >3.0g ±5%
2、融变时限:脂肪性基质 3粒在 30min 内融化;水溶性 3粒在 60min 内溶解。
3、溶出速度试验:
第十章 软膏剂和凝胶剂
第一节 软膏剂
一、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一定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分三类: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 。 作用:保护、润滑、局部治疗。
二、软膏剂的基质 :
(一) 、油脂性基质:不适于有渗出液的创面 ,主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制备,一般不单独用。
1、烃类:(1) 凡士林:吸水性差,适于遇水不稳定的抗生素类,不适于有渗出液的患处。
(2) 石蜡与液体石蜡:最适于调节凡士林的稠度。
2、类脂类:(1)羊毛脂:良好吸水性,常与凡士林合用,改善凡士林的吸水性,增加药物渗透性
(2)蜂蜡与鲸蜡:在 O/W基质中起稳定作用,调节稠度或稳定性。
3、油脂类:
(二) 、乳剂型基质:通常可用于无渗出的皮肤破损,忌用糜烂、溃疡及化脓。
O/W :释放和透皮吸收快,能与大量水混合, “雪花膏” 。 需加 1、防腐剂 2、保湿剂
W/O :只能缓慢蒸发,吸收部分水分,对皮肤有缓和凉爽感, “冷霜” 。
1、肥皂类:(1)一价皂 钠、钾、铵的氢氧化物与硬脂酸等作用生成的新生皂。 5-18 O/W
(2)多价皂:二三价金属(钙镁锌铝)的氢氧化物与脂肪酸生成的多价皂。 HLB<6>6>
2、脂肪烷基硫酸钠类:十二烷基硫酸钠 HLB=40,常用于调节 HLB 值。 O/W
3、高级脂肪醇及多元醇酯类:
(1)十六醇(鲸蜡醇)及十八醇(硬脂醇) :O/W型基质,能增加乳剂的稳定性和稠度。
(2)硬脂酸甘油酯:单、双?较弱的 W/O型,与较强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形成稳定的 O/W型。
(3)脂肪酸山梨坦与聚山利酯类:司盘 W/O 、 吐温 O/W
4、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1)平平加 O :HLB 15.9 O/W (2)乳化剂 OP :HLB 14.5 O/W
(三)水溶性基质:常用 PEG
三、软膏剂的制备及处方举例:
制备方法:1、研和法 2、熔和法 3、乳化法 溶液型、混悬型用 1、 2法,乳剂型用 3法
水杨酸乳膏: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状石蜡、白凡士林、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羟苯乙酯
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单硬脂酸甘油酯为混合乳化剂,凡士林润滑 成 O/W
四、软膏剂的质量评定:
1、主药含量 2物理性质:熔程、稠度、酸碱度、物理外观 3、刺激性
4、稳定性 5、无菌检查:溃疡、创面 6、释放、穿透及吸收
五、糊剂:含 25%以上固体药物的外用半固体制剂。稠度大于软膏剂,收敛、消炎、吸收分泌物
六、眼膏剂: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眼用的灭菌软膏剂。适用于配制对水不稳定的药物。
常用基质:黄凡士林:液体石蜡:羊毛脂 ==8:1:1 150℃ 干热灭菌
质量检查:装量、金属性异物、颗粒细度(不得有 >75um) ,微生物限度。
第二节 外用凝胶剂
凝胶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均一或混悬的半透明半固体制剂,主要供外用。多用水凝胶
水性凝胶基质:
1、卡波末:无油腻感,特别适于治疗脂溢性皮肤病。 保湿剂 防腐剂
2、纤维素衍生物:MC 、 CMC-Na 。另有甘油明胶,海藻酸钠。
第十一章节 膜剂和涂膜剂
一、膜剂:指药物溶解或分散或包裹于成膜材料中制成的单层或多层膜状制剂。只适用于剂量小药物
1、成膜材料:1、聚乙烯醇 PV A :05-88、 17-88 2、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 EV A
2、制备方法:1、匀浆流延成膜法 2、压 -融成膜法 3、复合制膜法:用于缓释膜剂
二、涂膜剂:将高分子成膜材料及药物溶解在挥发性有机溶剂中制成的可涂布成膜的外用胶体溶液制剂。涂于患 处,挥发后成膜,起保护作用。
第十二章 气雾剂
第一节 概述
气雾剂:指药物与适宜的抛射剂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制成的制剂。
喷雾剂:指通过机械(喷雾器或雾化器)作用将药液喷成雾状的制剂。
吸入剂:指借主药本身具挥发与升华的特性供患者吸入的制剂。
一、气雾剂特点:速效定位、清洁无菌、稳定好,无局部刺激、成本高。
二、气雾剂分类:按医疗用途分吸入气雾剂、皮肤粘膜用以及空间消毒气雾剂。
按组成种类:1、二相气雾剂:溶液型 2、三相气雾剂:混悬或乳剂系统型。
三、吸入气雾剂特点:主要通过肺部吸收
影响药物在呼吸系统分布的因素:重力沉降、惯性嵌入、布朗运动
1、呼吸的气流:粒子的沉积量与呼吸量成正比,与呼吸频率成反比。
2、微粒的大小:药典规定 10um 以下,大多小于 5um 通常 0.5-5um 最适
3、药物的性质:被动扩散,脂 /水分配系数大易吸收。
第二节 气雾剂的组成
一、抛射剂:多为液化气体,常压下沸点低于室温。分类:氟氯烷烃类、碳氢化合物、压缩气体
氟氯烷烃类:氟里昂,不溶水,脂溶性药物的溶剂,水中稳定, F11 、 F12 、 、 F114
二、药物与附加剂 三、耐压容器 四、阀门系统
第三节 气雾剂的制备
一、气雾剂的处方类型及举例:
1、 溶液型气雾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 :加入乙醇作潜溶剂, 2、 混溶成均相, 3、 VC 作抗氧剂 。
4、 混悬型气雾剂:加入表面活性剂作润湿剂、分散剂和助悬剂。
5、 乳剂型气雾剂:采用混合抛射剂。 加入乳化剂
二、气雾剂的制备工艺:注意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抛射剂的填充:1、压灌法:多用,设备简单,损耗小,不用低温,但压力变化幅度大。
2、冷灌法:药液冷至 -20℃,抛射剂冷至沸点下 5℃,速快,压力稳定,低温,
含水品种不宜。
第四节 气雾剂的质量评价
1、安全、漏气检查 2、喷雾剂量与喷次检查 3、喷射速度检查
4、雾粒大小测定 :三相检查粒度 5、有效部位的药物沉积量(体外)和药效(体内)评价
第五节 喷雾剂、吸入粉雾剂
喷雾剂:指应用压缩气体、氧气、惰性气体等气体为动力的喷雾器或雾化器喷出药液雾滴或半固体物的制剂,也 称气压剂。抛射药液的动力是压缩在容器内的气体,但未液化。
氮气:溶解度小,稳定; 二氧化碳:溶解度高,改变药液的 PH 。
吸入粉雾剂:指微粉化药物与载体以胶囊、泡囊或多种剂量储库形式,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主动吸 入雾化的药物的制剂。注意防潮。
第十三章 缓释、控释制剂
第一节 概述
缓释制剂:指有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的目的的制剂。 一级
控释制剂: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地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 剂。包括控制释药的速度、方向、时间,靶向,透皮制剂都是。 零级
第二节 缓释、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和方法
一、溶出原理:减少药物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溶出速率。
1、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 2、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 3、控制粒子大小
4、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 5、将药物包藏于亲水性高分子骨架中
二、扩散原理:药物释放以扩散作用为主有以下几种:
1、 水不 2、 溶性膜材包衣的制剂, 3、 零级释放。
4、 包衣膜中含有部分水溶性聚合物, 5、 接近零级。
6、 水不 7、 溶性骨架片:符合 Higuchi 方程
缓控释方法:1、增加粘度 2、包衣 3、制成微囊 4、制成不溶性骨架片剂
5、制成植入剂 6、制成药树脂 7、制成乳剂
三、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
四、渗透压原理:渗透泵型片剂的释药速率与 PH 无关,在胃中与在肠中的释药速率相等。接近零级
五、离子交换作用
第三节 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
一、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
(一) 、理化性质:1、剂量:一般 05.-1.0g 2、 Pka 、解离度和水溶性 3、分配系数 4、稳定性
(二) 、生物因素:1、生物半衰期:1-12h 2、吸收 3、代谢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
(一) 、药物的选择:2-8h 为宜
(二) 、设计要求:1、生物利用度:胃与小肠 12h ,大肠 24h 2、峰浓度与谷浓度
(三) 、缓控释剂辅料:阻滞剂、骨架材料、增粘剂
第四节 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
一、骨架型缓、控释制剂:
(一) 、骨架片的处方与工艺:1、凝胶骨架片 2、蜡质类骨架片 3、不溶性骨架片
(二) 、缓、控释颗粒(微囊)压制片
(三) 、胃内滞留片 (四) 、生物粘附片 (五) 、骨架型小丸
二、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1、微孔膜包衣片 2、膜控释小片 3、肠溶膜控释片 4、膜控释小丸
三、渗透泵片: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组成。
四、植入剂
第五节 缓释、控释制剂体内、体外评价
一、体外释放度试验:1、溶出度试验 2、释放度试验 二、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
三个取样点:第一个:0.5-2.h , 30%以下,有无突释; 第二个:4-6h , 50% 第三个:7-10h 75%
第十四章 经皮吸收制剂
第一节 概述
经皮吸收制剂 TDDS 、 TTS :指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制剂。
分四类:1、膜控释型:零级
2、粘胶分散型:按浓度梯度制备,可恒定释放
3、骨架扩散型:均匀分散或溶解在骨架中 符合 Higuchi 方程
4、微贮库型:具膜控和骨架型特点 符合零级或 Higuchi 方程
第二节 经皮吸收制剂的设计
一、皮肤的基本生理构造:分子质量大,水溶性药物较难吸收。
二、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生理因素:
1、皮肤的水合作用 2、角质层的厚度 3、皮肤条件 4、皮肤的结合作用
三、 TDDS 设计的剂型因素:
1、 药物剂量:10-15mg 2、 分子大小及溶解度:>600难透过角质层 水、 油中溶解度大且接近 3、 PH 与 pKa 4、 TDDS 中药物的浓度:是依赖于浓度的被动扩散
四、渗透促进剂在 TDDS 中的应用:
1、 表面活性剂:月桂醇硫酸钠 SLS
2、 二甲基亚砜及类似物:二甲基亚砜 DMSO 、癸基甲基亚砜 DCMS
3、 氮酮类化合物:月桂氮 酮 Azone , 4、 国内批准应用
5、 醇类化合物: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 单独不 6、 佳, 7、 合用
8、 其他:挥发油如按叶油、薄荷油, 9、 氨基酸 , 10、 尿素
五、经皮吸收制剂研究用 仪器 :1、渗透扩散池 2、扩散液和接收液 3、皮肤样品
第三节 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
一、膜材的加工方法:涂膜法、热熔法
膜材的改性:溶蚀法、拉伸法、核辐射法
膜材的复合成型:涂布和干燥、复合
二、常用材料:
(一) 、膜聚合物和骨架聚合物: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 EV A 、聚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
(二) 、压敏胶:聚异丁烯类、丙烯酸类和硅橡胶压敏胶
(三) 、其他材料:1、背衬材料 2、防粘材料 3、药库材料:水凝胶,卡波末,各种压敏胶骨架膜材
三、 TDDS 的质量控制:
(一) 、释放速率、透皮速率和释放度:释放速率应小于透皮速率。
(二) 、粘合性能:1、初粘力 2、粘合力:压敏胶与被粘物力
应依次增加 3、内聚力:压敏本身的剪切强度 4、粘基力:压敏胶与基材的粘合力
(三) 、含量与生物利用度
第十五章 靶向制剂
第一节 概述
靶向制剂:TDDS ,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选择性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
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
应具备:1、定位浓集 2、控制释药 3、载体无毒可生物降解
一、分类:1、被动靶向制剂:利用液晶、脂质、类脂质、蛋白质、生物材料等作为载体材料,将药物包裹或嵌入 其中制成的各种类型的胶体或混悬微粒系统。取决于粒度
2、主动靶向制剂:用修饰药物的载体作为“导弹” ,将药物定向运送到靶区浓集发挥药效。
3、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用某些物理和化学方法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
二、靶向性评价:三个参数 大于 1,有靶向性,越大越好
1、相对摄取率 re 2、靶向效率 t e 3、峰浓度比 Ce
第二节 被动靶向制剂
一、脂质体: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也称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囊。
(一) 、特点:1、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 2、缓释性 3、细胞亲和性和组织相容性
4、降低毒性 5、提高稳定性
(二) 、材料:磷脂、胆固醇
(三) 、制备方法:1、注入法:大多得单室 <0.2um 2、薄膜分散法="">0.2um>
4、逆相蒸发法:适合包封水溶性及大分子药物,量大 5、冷冻干燥法
(四) 、作用机制:作用过程分吸附、脂交换、内吞、融合
(五) 、质量评价:1、形态、粒径及其分布 2、包封率及载药量 3、渗透率 4、药物体内分布
二、乳剂:靶向性特点是对淋巴有亲和性。
(一) 、淋巴定向性:由血液循环、消化道、组织向淋巴转运。
(二) 、影响乳剂释药特性与靶向性的因素:
1、乳滴粒径 2、油相的影响 3、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 4、乳剂的类型
三、微球:指药物溶解或分散在辅料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 目的:缓释长效、靶向
1、 微球特性:(1) 、靶向性:一般为被动靶向, 2、 小于 3um 被肝脾巨噬细胞摄取。
(2) 、释药特性:扩散、材料的溶解、材料的降解。
2、微球的制备:若能溶解或分散即可制备。
四、纳米囊和纳米球:纳米囊:属药库膜壳型;纳米球:属基质骨架型,多是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固态胶体粒子, 10-1000nm 内,可分散在水中形成近似胶体溶液。
特点:缓释、靶向、保护药物、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制备方法:1、胶束聚合法 2、乳化聚合法 3、界面聚合法 4、盐析固化法 5、液中干燥法
第三节 主动靶向制剂
主动靶向制剂:包括经过修饰的药物载体及前体药物。
一、修饰的药物载体:可将疏水表面亲水化,减少或避免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反向靶向
(一) 、修饰的脂质体:1、长循环脂质体:可避免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延长在体内的时间。
2、免疫脂质体:在脂质体表面连接上某种抗体,可提高脂质体的专一靶向性。
3、糖基修饰的脂质体:不同糖基结合中脂质体表面,可产生不同分布。
(二) 、修饰的微乳 (三) |修饰的微球 (四) 、修饰的纳米球
二、前体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反应或酶反应,使活性的母体药物再生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第四节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一、磁性靶向制剂:采用体外响应导向至靶部位的制剂。主要有磁性微球、磁性纳米囊。
二、栓塞靶向制剂:动脉栓塞:通过插入动脉的导管将栓塞物输送到组织或靶器官的医疗技术。
三、热敏靶向制剂:1、热敏脂质体 2、热敏免疫脂质体
四、 PH 敏感的靶向制剂:1、 PH 敏感的脂质体 2、 PH 敏感的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 OCSDDS
第十七章 生物药剂学
第一节 概述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
生物因素与药效间关系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生物因素、剂型因素、体内吸收机理。
第二节 胃肠道吸收
吸收: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血管内给药无吸收,其他都有吸收。
一、吸肠道吸收:小肠吸收最为重要
(一) 、胃肠道上皮细胞膜的构造和性质:决定药物被吸收的难易。
(二) 、药物的吸收机理:
1、被动扩散:被动转运,药物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生物膜扩散到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属一级速度过程,即吸收速率随胃肠液中药物浓度即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两条途径:(1) 、溶解扩散 (2) 、膜孔转运 pKa 3-9 非离子型,易吸收
2、主动转运:借助载体的帮助,药物由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逆向转运的过程。需耗能
特点:吸收部位药物浓度低时,一级吸收,药物浓度高是,零级吸收。
两种方式:(1)原发性主动转运 (2)继发性主动转运 竞争性、饱合性、部位专属性
3、促进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但也需载体参加,速度很快。 竞争性、饱合性、部位专属性
4、胞饮作用:细胞主动变形将某些物质摄入(释放)到细胞内(外) ,称膜动转运。出胞入胞称胞饮。对蛋白质 和多肽类的吸收十分重要,并且有一定的部位特异性。
(三) 、胃肠道的结构与药物吸收:小肠:被动扩散、其他 大肠:被动扩散、胞饮、吞噬
二、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主要因素:
(一) 、生理因素的影响:1、胃肠道 PH 2、胃空速率
3、食物:减慢胃空速率,推迟小肠内吸收
4、血液循环 5、胃肠分泌物
溶剂拖带效应:胃肠道内水分的吸收有时对药物的吸收有促进作用
(二) 、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1、 解离常数和脂溶性:不 2、 取决于总浓度,而 3、 与非解离型部分浓度有关。 PH-分配学说
Ha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
4、 溶出速率的影响:Noyes-Whitney 方程
3、粒度
4、多晶型
三、药物的稳定性:PH 、酶
四、剂型因素的影响:溶液剂 >混悬剂 >胶囊剂 >片剂 >包衣片剂
1、 液体制剂:增加水溶液的粘度可减慢在胃中的吸收, 2、 主动转运则延长停留时间有利吸收。
口服药物的油 /水分配系数大,难于转到胃中,吸收速度慢。
2、固体制剂:
第三节 其他部位的吸收
1、 直肠吸收:不 2、 易受酶影响
2、 吸收:被动扩散,遵循 PH-分配假说
3、注射部位吸收:一般一级,混悬零级,影响吸收最主要为血流速率。一般水溶性快,脂溶性慢。
4、皮肤吸收:影响因素:(1)药物 (2)基质:乳剂型 >水溶性 >油脂性 (3)透皮促进剂 (4)皮肤方面
5、肺部吸收:是大分子药物较好的给药部位,控制粒度。 2.5-3.0um
6、眼部吸收:具有一定亲水亲油的药物,或离子型与分子型间能很快达到平衡的药物较易透过角膜。
7、鼻粘膜吸收
8、阴道粘膜吸收
第十八章 药物动力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药量(或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药物从体内消除途径有肾脏排泄、胆汁排泄、肝脏代谢及肺部呼吸排泄等,等于各速度常数之和。
半衰期: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与消除速度一样可衡量消除速度的快慢。
清除率 CL :指机体或机体的上述部位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流经血液中的药物。
单室模型:药物在血液、组织与体液之间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均一”状态。
血浆中药物浓度只受消除速度影响。
生物利用度:衡量血管外给药用药量中进入体循环的相对数量与在大循环中出现的相对速率,包含药物吸收速度 与吸收程度。相对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
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 :代表药物被吸收的程度
达峰时间:代表药物吸速度 。
表观分布容积 V :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
PH-分配学说 Ha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
溶出速率的影响:Noyes-Whitney 方程
滤过的影响因素:Poiseuile 公式:
浓缩与干燥
本章历年考题大约在 1~3道题。考试的重点一般在各种浓缩、干燥方法的特点等。
★★重点掌握,★熟悉
第一节 浓缩
一、浓缩的基本原理与影响因素
常考题型为 A 、 C 型题。
★(一)浓缩的基本原理
蒸发浓缩可在沸点或低于沸点时进行,又可在减压或常压下进行。为提高蒸发效率,生产上蒸发浓缩均采用沸腾 蒸发。
沸腾蒸发浓空的效率常以蒸发器生产强度来衡量。蒸发器生产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积上所蒸发的溶 剂量。
★(二)影响浓缩的因素
1. 传热温度差(△ t )的影响 提高加热蒸汽的压力和降低冷凝器中二次蒸汽的压力,都有利于提高传热温度差。
2. 总传热系数学(K )的影响 一般地说,增大总传热系数是提高蒸发浓缩效率的主要途径。
由传热原理可知,增大 K 的主要途径是减少各部分的热阻。管内溶液侧的垢层热阻(RS )在许多情况下是影响 K 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处理易结垢或结晶的物料时,往往很快就在传热面上形成垢层,致使传热速率降低。为了减少垢 层热阻,除了要加强搅拌和定期除垢外,还可从设备结构上改进
二、浓缩的方法与设备
常考题型为 B 、 C 、 X 型题。
(一)常压浓缩
被浓缩液体中的有效成分应是耐热的,该法耗时较长,易使成分水解破坏。
★★(二)减压浓缩
优点是:①压力降低,溶液的沸点降低,能防止或减少热敏性物质的分解;②增大了传热温度差,蒸发效率提高; ③能不断地排除溶剂蒸汽,有利于蒸发顺利进行;④沸点降低,可利用低压蒸汽或废气作加热源;⑤密闭容器可回收 乙醇等溶剂。但是,溶液沸点下降也使粘度增大,又使总传热系数下降。
1. 减压蒸馏器 在减压及较低温度下使药液得到浓缩,同时可将乙醇等溶剂回收。
2. 真空浓缩罐 用水流喷射泵抽气减压,适于水提液的浓缩。
3. 管式蒸发器
★★(三)薄膜浓缩
特点:①浸提液的浓缩速度快,受热时间短;②不受液体静压和过热影响,成分不易被破坏;③能连续操作,可 在常压或减压下进行;④能将溶剂回收重复使用。
1. 升膜式蒸发器 适用于蒸发量较大,有热敏性、粘度适中和易产生泡沫的料液。 不适用高粘度、有结晶析出或易 结垢的粒液。
2. 降膜式蒸发器 适于蒸发浓度较高、 粘度较大的药液, 由于降膜式没有液体静压强作用, 沸腾传热系数与温度差 无关,即使在较低传热温度差下,传热系数也较大,对热敏性药液的浓缩更有益。
3. 刮板式薄膜蒸发器 适于高粘度、易结垢、热敏性药液的蒸发浓缩,但结构复杂,动力消耗大。
4. 离心式薄膜蒸发器 适于高热敏性物料蒸发浓缩。
★★(四)多效浓缩
可节省能源,提高蒸发效率。
按药液加入方式的不同把三效蒸发分为四种流程。①顺流加料法。②逆流加料法。③平流加料法。④错流加料法。 注意:①真空度过大或过小,均影响浓缩效率。②浓缩至一定程度时,料液极易产生泡沫,出现跑料。③一效加 热器蒸汽压力应保持在设计范围内,若其压力明显升高,可能是收膏时膏料在管壁结垢而影响传热,应打开加热器清 除垢层。
第二节 干燥
★一、干燥的基本原理与影响因素
常考题型为 A 、 C 、 X 型题。
(一)干燥的基本原理
1. 湿物料中水分的性质 湿物料中所含水分性质的不同影响干燥效果。
(1)总水分 =平衡水分 +自由水分
(2)结合水与非结合水
(3)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 自由水分 =全部非结合水 +平衡水分
2. 干燥速率 干燥速度取决于内部扩散和表面气化速度。
干燥过程分成两阶段,恒速阶段(平行于横轴直线)和降速阶段(斜向下线) 。在恒速阶段, ,干燥速率与物料湿 含量无关。而在降速阶段,干燥速率近似地与物料湿含量成正比。物料湿含量大于 C0时,干燥过程属于恒速阶段,当 物料湿含量小于 C0时,干燥过程属于降速阶段。
(二)影响干燥的因素 恒速阶段与干燥介质条件和物料表面水分气化速率有关。降速阶段主要与内部扩散(物 料特性)有关。
二、干燥的方法与设备
常考题型为 C 、 X 型题。
(一)常压干燥
1. 烘干干燥
干燥时间长,易引起成分的破坏,干燥品较难粉碎。为加快干燥,可加强翻动,及时粉碎板结硬块(颗粒剂可在 成品八成干时,先整粒再干燥) ,并应及时排出湿空气。
2. 鼓式干燥 干燥品呈薄片状,易于粉碎,适用于中药浸膏的干燥和膜剂的制备。
3. 带式干燥 中药饮片、茶剂常用。
★★(二)减压干燥
特点:干燥的温度低,速度快;减少了物料与空气的接触机会,避免污染或氧化变质;产品呈松脆的海绵状,易 于粉碎。适于稠膏(相对密度应达 1.35以上,摊于不锈钢盘中)及热敏性或高温下易氧化物料的干燥,但应控制好真 空度与加热蒸汽压力,以免物料起泡溢盘,造成浪费与污染。
★★(三)流化干燥
1. 沸腾干燥 又称流化床干燥。
主要结构:空气预热器、沸腾干燥室、旋风分离器、细粒捕集室和排风机等。
特点:适于湿粒性物料的干燥;气流阻力较小,物料磨损较轻,热利用率较高;干燥速度快, 产品质量 好。干燥 时不需翻料,且能自动出料,节省劳力,适于大规模生产,但热能消耗大,清扫设备较麻烦。
2. 喷雾干燥 此法是流化技术用于液态物料干燥的一种较好方法。
主要结构:空气加热器、锥形塔身(上部有料液高速离心喷盘,并有热风进口) 、旋风分离器、干粉收集器、鼓风 机等。
特点:在数秒钟内完成水分的蒸发,获得粉状或颗粒状干燥制品;药液未经长时间浓缩又是瞬间干燥,特别适用 于热敏性物料; 产品质量 好, 为疏松的细颗粒或细粉, 溶解性能好, 且保持原来的色香味; 操作流程管道化, 符合 GMP 要求,是目前中药制药中最佳的干燥技术之一。
★★(四)冷冻干燥 又称升华干燥。
特点:物料在高真空和低温条件下干燥,尤适用于热敏性物品的干燥;成品多孔疏松,易于溶解;含水量低,有 利于 药品 长期贮存,但设备投资大,生产成本高。
(五)红外干燥
特点:干燥速率快,热效率较高,成品质量好,但电耗过大。其中隧道式红外干燥机,主要用于口服液及注射剂 安瓿的干燥。适于热敏性物料干燥,尤适用于中药固体粉末、湿颗粒及水丸等物料的干燥。
(六)微波干燥
特点:干燥时间短,对药物成分破坏少,且兼有杀虫及灭菌作用。
范文五:药剂学知识点
第二章 液体制剂
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 (一)极性溶剂
, 1.蒸馏水(distilled water)
, 2.甘油(glycerin)
, 3.二甲基亚砜(DMSO)“万能溶剂”
(二)半极性溶剂
, 1.乙醇(alcohol)
, 2.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
, 3.聚乙二醇(PEG) 分子量小于1000
(三)非极性溶剂
, 1.脂肪油(fatty oils)
, 2.液体石蜡(liquid paraffin)
, 3.乙酸乙酯
,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指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下降的物质; , 结构:两亲性基团,有亲水、亲油基团
,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能力,称为
亲水亲油平衡值
, HLB计算方法:
, 1.基团分子量法 (只适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HLB= 亲水基重量×100
, (疏水基重量+亲水基重量) ×,
, HLB基团数法
, HLB= ?(亲水基团HLB数)一?(亲油基团
, HLB数)+7
, HLB值的确定:液体石蜡的HLB值定为0,聚乙二醇定为20,十二烷基硫酸钠的HLB值定为
4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定为在0 , 20之间。其它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定为在0,
40之间。
, HLB值越大,该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反之就越弱。
, 混合物的HLBA?B计算公式 WW,,,ABHLBHLB, AB,(2,7)A,BHLB, WW,AB
, 式中,WA、 WB分别表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B的重量(或百分重量); , HLBA、 HLBB分别表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B的HLB值;只适合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液体制剂中常用的附加剂
, (一)增溶剂(solubulizer)
, 增溶剂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溶解度增加,并形成溶液的过程。具有增溶
作用的表面活性剂成为增溶剂。对于以水为溶剂的药物,增溶剂的HLB值为15~18。常用的增溶
剂为吐温类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类)等。
, 增溶的机理—形成胶束
, 二)助溶剂(hydrotropy agent)
, 助溶剂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与难溶性药物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
复合物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如向碘水中加入
碘化钾可以增加碘的溶解度。因为KI与碘形成分子间的络合物KI3.
, (三)潜溶剂(cosolvent)
, 为了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常常使用两种或多种混合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
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最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cosolvency),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cosolvent)(
, (四)防腐剂(preservative)
, 药物制剂中能够防止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附加剂被称为防腐剂。
, 常用的防腐剂:
, 1.对羟基苯甲酸烷酯类(尼泊金类):分为尼泊金甲酯、乙酯、丙酯、丁酯,随碳链的增加其防腐
效果增强、但溶解度却减弱。
, 2.苯甲酸及苯甲酸盐:在酸性溶液中抑菌效果最好,最适宜的pH值是4。
, 3.山梨酸及山梨酸盐:与其他抑菌剂联合使用,在pH值是4的水溶液中效果最好。 , 4.苯扎溴铵:又称新洁尔灭,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质稳定,耐热压灭菌。 , 5.醋酸氯乙啶:又称醋酸洗必泰,广谱抗菌剂。
, 糖浆剂(syrups)系指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或糖
浆,浓度为85%或64.7%。
热溶法
糖浆剂的制备方法:溶解法 冷溶法
, 混合法
溶胶剂系指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状态的液体分散体系。又称疏水性胶体溶液。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溶胶中分散的微细粒子在1~100nm之间。
,
二溶胶的构造和性质
, (一)溶胶(混悬剂)的双电层结构
, 溶胶剂(混悬剂)稳定的依据是它的双电层结构。
, 为了安全起见,毒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剂。
, (一)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
, 混悬剂中的微粒受到重力作用产生沉降时,其沉降速度服从Stokes定律:
2, 2r(ρ—ρ) g 12
, V=
, 9η
, V-沉降速度,cm/s; ρ1和 ρ2-分别为微粒和介质的密度,g/ml; η-分散介质粘度 , r-混悬颗粒的粒径
, 絮凝剂:向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的无机电解质,使混悬剂微粒的电位降低至一定程度(控制在20,
25mV)使混悬剂产生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 反絮凝剂:向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的无机电解质, 使ξ电位增加,防止发生絮凝,起这种作用的电
解质称为反絮凝剂
, 4.絮凝剂与反絮凝
, ,电位在20~25mv之间,混悬剂呈絮凝状态, ,电位在50~60mv之间,混悬剂处于反絮凝状
态。
, 与非絮凝状态相比,絮凝状态具有以下特点:沉降速度快,有明显的沉降面,沉积体积大,经振
摇后能迅速恢复均匀的混悬状态。但絮凝状态下的混悬液仍处于稳定状态
, 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与微粒大小有关。这一规律符合方程式:
, Ostwald Freundlich
2σ , Lg S 2 1 1 =
, S 1 r2 rρR1 = σ
σ
σ
, S1 S2分别为半径为 r1 和r2的药物的溶解度; σ为表面张力; ρ为固体药物的密度;
M为药物的分子量
, 注:
该公式只适合于药物粒径小于0.1μm时的混悬液颗粒。
, 助悬剂系指混悬液中能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的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
加剂。
,
, .润湿剂(wetting agents)
, 润湿剂系指能增加疏水性药物微粒与分散介质的湿润性,已产生较好分散效果的附加剂。
, 常用的润湿剂HLB在7,9之间的表面活性剂如吐温类、聚氧乙烯蓖麻油、泊洛沙姆等
O/W型乳剂和W/O型乳剂的区别
O/W型乳剂 W/O型乳剂
外观 乳白色 油状色近似 稀释 可用水稀释 可用油稀释 导电性 导电 不导电或几乎不导电 亚甲基蓝染色 外相染色 内相染色 苏丹红染色 内相染色 外相染色
3. 纳米乳(nanoemulsion)—热力学稳定体系,10~100nm
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乳化剂不能混合使用——反应~
?阿拉伯胶(acacia)
?西黄蓍胶(tragacanth)
?明胶(gelatin)
?磷脂(lecithin)
?胆固醇(cholesterol) W/O型 ---防腐
?杏树胶(almond)
, O/W型:硬脂酸钠、硬脂酸钾、油酸钠、 油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等。
W/O型:硬脂酸钙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吐温 (tween)聚山梨酯——(O/W型)
, 如tween20,40,60,80等,
, 司盘(span)脂肪酸山梨坦——(W/O型)
, 如span20,40,60,80等;
,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卖泽Myrij)——(O/W)
, 如Myrij 45,49,52等,
,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苄泽Brij)——(O/W型)
, Brij 30,35,
,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类——(O/W型)
, (泊洛沙姆Poloxamer、普罗流尼克 Pluronic )
非离子型乳化剂的特点:
, 内服:无毒性
, 静脉:毒性(溶血)
, 使用受限
, Pluronic F68,Poloxamer 188:
, 毒性小、静脉给药
抗氧剂: 水相用: 亚硫酸盐类、抗坏血酸等;碱性药液抗氧剂: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
酸性药液抗氧剂: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
油相用: 没食子酸丙酯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
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等 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O/W型乳剂应选择O/W型乳化剂HLB在8~18之间;W/O型乳剂应选择O/W型
乳化剂, HLB在3~6之间
, 混合乳化剂的选择:?调解HLB值;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值具有加和性;
, ?改善膜的稳定性;
, ?增加乳剂的粘度
100ml>25?>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