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巧做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
◆实验方法与实验设计 27
巧做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
□ 吴茂江
宁夏固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化学工程系 756000
在初中化学中讲到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性
质,对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反应,由于验证实验较难,所
以在教学中常常只讲不做,师生都感到遗憾。笔者经
过反复试验验证,解决了这一问题,现将实验操作过程
介绍如下。
1 实验用品
带胶塞的青霉素瓶2,枚,袋1个,(CaO,稀盐酸图1少许,(2)取上述反应后的青霉素瓶A和另一盛有氧化钙2 实验过程的青霉素瓶B,分别加入稀盐酸,并按图1b装置迅速塞封
(1)将新鲜生石灰研成粉末状,装入1克于青霉素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胶头滴管,再振荡青霉素瓶,并轻轻挤瓶中,并充满二氧化碳气体,迅速用自带胶塞封口。压胶头管中的石灰水,控制石灰水液滴不要落于青霉素
(2)给气球袋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在口部扎捆上大瓶内,且在滴管中上下移动,结果发现瓶B中滴管内的石号针头灰水无变化,说明无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而瓶A中滴管,迅速插入青霉素瓶中,同时轻轻摇动青霉素瓶使
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充分接触内的石灰水则有微浑浊现象,这证明瓶A中有碳酸钙,它,然后放置于桌面(见图1a)。是由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得来的,它和稀盐酸反应产3 现象分析生了二氧化碳气体,使滴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1)在实验中观察到充满二氧化碳的气球袋逐渐上述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适合教师在课堂上变蔫,说明青霉素瓶中的内压减小,证明瓶内发生了化做演示实验,也适应于学生实验。学反应,使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减少
。(收稿日期:2003210213)2 制作方法(如图1所示
)围上几圈,以加强使用中的强度。 (1)用两根橡皮筋在三块玻片(6)再用502胶水将两塑料三角形分别与两三棱的两端如图1扣扎起来,初步形成柱一底面粘合,干固后即可使用。一个等边三棱柱。3 演示方法
(2)根据组成的三棱柱的正三图1
角形边长,在塑料垫板上正确画出演示时先将清水倒人两三棱柱中,使之成为三棱两个正三角形,然后用美工刀将两三角形划下,作为两镜,然后用带狭缝的幻灯,白屏或用“2518白光的色散水三棱镜的底面。和合成演示器”的底座和光源按常规演示即可。演示
(3)用60°标准样板或自制的塑料样板反复仔细调结束后倒去清水待下次使用。整三棱柱的三个面角的角度,同时使三玻片与底面保实践证明,这水三棱镜不仅取材方便,制作容易,持垂直。而且演示效果完全达到教学要求,它为一些不能正常
(4)按上述方法构建另一个三棱柱。进行该实验的学校解决了一大难题,因而受到许多任(5)在调整好的三棱柱缝里滴渗502胶水,成型后课教师的好评。撤去橡皮筋,然后在三棱柱的两端用剪狭的透明胶带(收稿日期:2003210213)
范文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实验是初中化学教材的一个重要实验。人教版教材利用4朵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探究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实验过程如下图。
该实验设计很有说服力,也能激发学生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真正去做这个实验的并不多,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编织4朵漂亮纸花不容易,染色就更麻烦,耗时太长;二是4朵纸花的放置和固定等要多人参与方能较好完成实验。为此我对人教版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改进。
一、实验用品
Y型三通管、锥形瓶、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大理石、稀盐酸、稀醋酸、紫色石蕊染过的干燥滤纸(2片)、蒸馏水、喷壶。
二、实验装置及过程(如图2-1、2-2、2-3、2-4、2-5、2-6、2-7所示)
图2-1图2-2图2-3
图2-4图2-5图2-6
三、实验操作及现象
1.将紫色石蕊染过的两片干燥滤纸分别放入三通管两支管中(如图2-1)。
2.向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和稀盐酸,观察到三通管两支管中染过紫色石蕊的干燥滤纸均无明显变化,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3.取下Y型三通管用食指堵住三通管一放有染过紫色石蕊的干燥滤纸的支管,再用喷壶向另一放有干燥染过紫色石蕊的干燥滤纸的支管喷水(如图2-2)。观察两支管滤纸颜色无明显变化(如图2-3),说明水也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4.再用连接Y型三通管的橡皮塞塞紧锥形瓶(如图2-4),湿润的染过紫色石蕊的滤纸很快就变红了。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5.然后取下Y型三通管,用食指堵住三通管中已经变红的石蕊滤纸的支管,再用另一喷壶向另一支管喷稀醋酸(如图2-5)。喷稀醋酸的滤纸立即显红色,说明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6.用电风机吹两支管(如图2-6)。观察滤纸颜色变化,喷稀醋酸的滤纸仍显红色,而另一支管从红色又变回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
四、实验优点
1.实验装置简单,稳定性好,既可以用于演示实验,也可用于学生实验。
2.操作简便,对比现象明显,效果显著,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减少了编织花和大量染色的过程,节省了实验准备时间和药品,使教师或学生的实验准备过程不再繁琐。
参考文献
[1]王晶,郑长龙.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孙建彬.利用Y型试管或Y型导管改进初中化学实验[J].中学化学教与学,2012,(9):50-52.
[课题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罗艳)
范文三: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及反应,蒸腾,光合,呼吸
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及反应,蒸腾,光合,呼吸
命题人:科翰罗芳部 沈老师
燃烧的条件:1)
2)
1.Mg 的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
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1
A B C D E
二、分解反应:【AB=A + B】
【1】制取氧气
O2的物理性质:(1)
(2
(3
O2的化学性质(1)、
(2
(3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14. 氯酸钾(二氧化锰催化剂):
15、加热高锰酸钾: 第一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第二步: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 第三步: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然后把导管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第四步: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第五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第六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第七步:熄灭酒精灯。
16、双氧水制氧气(二氧化锰催化剂):
2
【工业制取O2】
收集方法:
灭火原理:
【1】制取二氧化碳
CO2的物理性质:(1)
(2
(3
CO2的化学性质(1)、
(2
(3
【2】实验室制取
【3】工业制法:
【4】 检验方法:
1)物理:
2)化学:
3)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4)、生石灰溶于水:(此反应放出热量)
5)碳酸不稳定而分解:现象:红色变成紫色。
3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4
范文四: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中考常见考点专题复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一、课本双基回顾: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联系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你能说出实验室中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吗?
① 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
3、写出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4、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一瓶是石灰水,如何进行鉴
别?
二、中考题型汇总
1、如何证明NaOH溶液与CO2确实发生了反应:
思路与方法:
思路一:从反应物CO2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左图反应现象:
右图反应现象:
左图反应现象:
右图反应现象:
你能利用压强的原理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NaOH溶液与CO2确实能发生反应吗?
画出实验图形。
以上设计的共同点是:
有同学认为以上的设计方案存在不足之处,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CO2确实发生了反应,
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那么,怎样改进和完善你的实验方案,才能证明NaOH溶液与CO2确实发生了反应?
还有哪些试剂之间的反应也能产生与NaOH溶液和CO2反应相类似的现象?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的设计原理与以上是否相似?
思路二:从生成物Na2CO3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你能选用不同类别的物质来鉴定NaOH溶液与CO2确实发生了反应吗?
2.
根据实验视频写出实验现象
并写出各装置中的试剂A, B
广口瓶
用酚酞试液也可以进行判断生成Na2CO3,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小结:以上鉴定方法的共同点是:
利用一些物质和Na2CO3反应产生的特殊现象( )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总结:证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反应的方法:
1、 2、
2、除杂:
上述三类反应中,哪一类既能证明NaOH溶液已与CO2反应变质,同时又能除去NaOH溶
液中的Na2CO3杂质?
取待鉴别的溶液少许,滴加 适量的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溶液已变
质,同时也除去了杂质。
化学方程式
3、证明NaOH溶液的变质程度:
某同学欲证明变质的NaOH溶液中还存在NaOH,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4、化学计算:
两份质量分别为4g的NaOH,一份密封保存另一份敞口放置,现将它们取出,分别与足量
的稀硫酸充分反应,请思考:
1.得到的硫酸钠的质量( )(是、否)相等
2.用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的硫酸钠的质量。(Na: 23 S: 32 O:16 H:1)
三、课堂练习:
1、请你参与“瓶子吞吐无壳蛋”的游戏,如下页左图所示,瓶子里充满某气体,用注射器注
入某溶液后,鸡蛋被吞入瓶中;如右图所示把该装置颠倒过来(瓶中反应后的溶液无损失),用注射器又注入另外一种溶液后,瓶子又把鸡蛋吐了出来,请你推测气体及溶液各是什么物
质。
左图:气体: 溶液 化学方程式
右图 溶液 化学方程式
2、用下左图所示的装置检验某混合气体中含有CO2气体,则瓶中应装溶液;用该装置除去CO、CO2混合气体中的CO2,最好瓶中装 溶液。
3.如上右图装置,(1)若胶头滴管中的物质是浓NaOH溶液,锥形瓶中充满CO2,则挤压胶
头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在化学实验室,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发现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他
们认为可能是NaOH变质了,为此他们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怎样检验一瓶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从一瓶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的NaOH溶液中,分别取等量溶液装入A、B、C三支试管,进行探究。
向A试管中滴入石蕊试液,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没有变质;
向B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
向C试管中滴入CaCl2溶液,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
【实验分析】(1)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A试管 ( );B试管( );C试管( )。
(2)写出B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发生的反应
(3)显然,他们的实验结论是矛盾的。实验中,根据试管
( )(选填“A”“B”或“C”)的现象作出的结论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
。
【探究拓展】如果确定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若要进一步测定装入试管的溶液中变质的
NaOH的质量,实验时他们需要测知的实验数据应是( )
课后习题: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人试管
A 、B 中,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l 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 色。
(2)实验2中,若B 盛装的是NaOH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3)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 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B 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 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
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1 :溶质只有氢氧化钠猜想2 :溶质只有碳酸钠猜想3 :溶
反思与评价: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 (填数
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须要换试剂,将 溶液换
成 溶液。
范文五: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探究
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探究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中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设计该实验目的本意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进行猜想,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推理、判断,得出结论,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可我感觉实际按课本操作起来,课本设计的顺序不太好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于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做了如下修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提问:CO在溶于水的过生:观察现象:紫色石蕊变红。 通过实验加问题引导学生进2
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行猜想,提出假设。 呢?
补充实验:用试管取刚才
塑料瓶中液体少许,向试
管中滴加紫色石蕊。
师:是什么物质使石蕊变生:猜想:1)是CO,2)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2
红, 水(HO),3)是CO和 22
HO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2
师:能否利用提供的药品器生:小组思考,提出设计方案。
材设计实验加以逐一验生:A向紫色小花上喷水。
证, B将干燥的紫色小花直
接放入CO的集气瓶中。 2
C将紫色小花喷水后放
入CO的集气瓶中。 2
生: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由学生实验并整理汇报,资源
讨论、分析、总结 共享,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信息
1)CO 、水各自都不能使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
紫色石蕊变红。
2)CO和水结合之后,能 2
使紫色石蕊变红。
师:结合后会生成什么呢, 生:观察,并得出紫色石蕊的
师:演示:稀醋酸和稀盐酸特性;推出CO和水生成 2
喷紫色小花 了一种酸。
生:查教材得出:
师:所以也可以把汽水称之CO+HO===HCO(碳酸)。 2223
为“碳酸饮料”。 生:观察现象,分析解释:碳
酸不稳定HCO===HO+CO? 2322
师:分别加热因醋酸和碳酸生:联系生活解释喝汽水打嗝关心周边事物,化学无处不
变红的小花。 的原因。 在。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巧做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