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田间劳作的魅力
缺少了知了鸣叫的夏天,该是绿意正浓的初夏。阳光并不是那么的炽热,不是还有一人的凉风吹过,可田间劳作的人依旧挥汗如雨。
长时间地蹲着,不时地弯腰,我的耐性早已被这重复枯燥的动作耗光了。可我却不能有怨言。因为如果我不帮爷爷做这些的话,他一个人不知得忙到啥时候。说实话,我领略不到这田间劳作的魅力,却能深刻体会到爷爷的辛苦,我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分担着他部分的辛苦。
又是阵阵凉风,爷爷让我去田埂上的树荫下歇歇,我听从了,毕竟在内心深处,我不认为这样的劳作有丝毫魅力。我放下农具,坐在田埂上,静静地望着仍在劳作的爷爷的身影。
爷爷老了,身体已大不如从前。动作缓慢,一个动作的开始到另一个动作的结束,这之间仿佛隔了一个世纪那样漫长。
我不禁心生疑惑: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民,把生命献给了这片土地?在我看来,这田间的劳作,累人且枯燥,毫无魅力可言。我就不明白,把岁月耗在这些事上到底有什么意义?
风停了,此时已临近中午,日头似乎毒了一些。为了能够早点忙完回家烧饭,我结束了休息,走进了田间。我所能感受到的依然只有腰酸背痛,但见爷爷忙得那么热乎,我只能咬牙坚持着。
爷爷一边劳作着,一边同我唠着嗑。他说,这庄稼就跟小孩子一样,只有照顾细致了,它才会好好长大。
心兀地豁然开朗,我似乎明白了这田间劳作的魅力。农民们之所以不怕苦、不怕累,并不是因为他们习惯了,而是他们深切地领略到了这之间的魅力,他们深深地热爱着这样的生活。
我想,这田间劳作的魅力就在于:劳有所得。你为这片土地付出了汗水,它必定会给你丰厚的回报,决不会让你白忙活一场。农民们正是被这样的魅力所吸引,才乐意这般辛苦地付出。
今天我亦是劳有所得,我深刻领悟了田间劳作的魅力。
范文二:田间劳作的乐趣
田间劳作的乐趣
温德德
踏着晨曦去劳作,不管睡眼惺忪;随着酸痛去劳作,不管辛勤和汗水;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付出,可他们仍觉得乐趣无穷无尽。
每到收获的季节,人们都会忙碌于田地之间,当然我的爷爷也不例外,到了这时候,他总是起早贪黑的。一次,我随着爷爷一起去田间拔草,在这烈日炎炎的照耀下,仿佛照出了一丝厌倦,一丝烦恼,尽管有这么多的不情愿,我还是去了,来到田间,人很多,仔细一看,还真有乐趣呢,人们都在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劳作。我按照爷爷教我的方式拔草,一不小心,就坐在了地下,发出一声残叫,而一旁的爷爷,还是很轻松呢,爷爷也被我弄得哭笑不得了,终于,我也练就了爷爷一样拔草的本领。
人们在田间有说有笑的,你一句,我一句,好像这肥沃的土地不曾寂寞过。
坐在树荫下,绿叶拥挤着,却又不乏整齐,配合得那样有序,再看看劳作的人们,在那飞鸟相伴的时光,在那夕阳相伴的时光,在那绿荫相伴的时光,沉浸在田地里,向大地撒下无尽的欢笑和汗水,虽然他们很累,挥汗如雨,但他们仍觉得那十分有趣,有一次我问爷爷,为什么劳作那么累您还说它趣呢?爷爷说:劳作虽然累,但他蕴含着奥秘,蕴含着乐趣??
夕阳下,劳作的人们与大自然中的景象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或许爷爷说的“土地蕴含着乐趣”就是指这谐的画面吧,是指这随着汗水向大地撒下欢笑的画面吧!
点评:劳动虽苦虽累,但是其中蕴含着无穷的乐趣。欢笑和汗水相伴,相信这也是成长的一种历练吧!
李朝晖
范文三:田间劳作中的对话
田间劳作中的对话
李聪珊
一阵阵的风吹过,给在田间劳作的人们带来了一丝凉意。镜头也随之转向麦田。
“奶奶,好累啊!我们歇一会儿吧!”
“我们家的宝贝累啦!那就在树下歇一会儿吧!”
说着,就来到了树下。伴着知了的声声鸣叫,祖孙两人开始享受这阴凉带来的舒适。
不一会儿,我就活力满满了。我问奶奶,“问什么要在这里拔草呢?在家里呆着看电视难道不好吗?”
奶奶笑着说:“我们只有把草都拔完了,麦苗才能长得高,才能变成钱给你买糖吃啊!”
小小的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田间劳作是为了赚钱养家呀!
一眨眼,几年过去了。我也成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不久之前,我又跟爸爸和爷爷去浇地。
一股一股的凉水跑出来,我随手摘下一片麦叶,让它随着水漂走。不一会儿就跑到了爸爸旁边。咦,爸爸在干嘛呢?我向远处跑去。
爸爸把土弄向两边留出一个口,让水流进去,让麦苗快快乐乐的洗了一个澡。我觉得有意思,就把爸爸的铁锹抢过来,想要照葫芦画瓢的也做出点儿成绩,可是浇地不成反倒弄了自己一身泥。
太难了,爸爸他们为什么要浇地呢?
我可是行动派,当然不会把问题憋在心里了。于是就问了问爸爸。
爸爸说:“土地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我们依土地而生,就要好好地照顾它。 哦,我明白了,田间劳作是为了照顾土地。
虽然奶奶跟爸爸田间劳作的原因不同,但都合情合理,我也要像他们那样热爱田间劳作才行啊!
点评:农村的孩子有机会与大地母亲亲密接触,可是稚嫩的我们还不能深深体会大地母亲的深情,不能理解父辈对土地的热望和情感。也许和父辈的对话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一个了解大地母亲的开端。
李朝晖
范文四:田间劳作的诗意收获
田 间 劳 作 的 诗 意 收 获
□文 刚
我生在农家。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在我还小的时候,只看见父母从土壤中捧出粮食,看不见他们把汗水种在里面。尽管受他们的教导,我从小没有糟蹋粮食的恶习,但同时得了他们的偏爱,自小也没有尝过多少田间之累之苦。按说一个土孩子,随着父母到地里打滚儿再寻常不过了,可父母也许早知道了同土坷垃打交道的苦楚,一心想着自己的孩子更有出息。他们把这出息寄托于我的读书(在他们叫作“上学”),他们喜欢看我在作业本上种满密密麻麻的籽粒,然后再盼着我收获那些得了老师嘉奖的好成绩。
于是我马不敢停蹄,风雨寒窗十余载,终于考入举世闻名的“社会大学”,慢慢研习“生存”这门大课了。从事的不再是父母的旧业,却同样可以体味谋生的艰辛。我把一有空闲就帮父母做做农活,看成是更地道的融入生活的一种方式。虽然我不能完全懂得他们的苦,也不能完全体味他们的乐。但我越来越愿接近他们,接近他们侍弄的这片田地。从前,他们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我们在这片天地里慢慢长大。现在,他们的时光慢慢老去,我们的青春正劈啪劲燃。我极愿用这青春鲜润的手掌,不时地,为他们渴裂的心壤掬一捧清冽的泉。 踩着土壤,田间劳作,在体尝疲累和辛劳之外,我还常常感受到一份诗意的情怀。这份诗意在繁复的工作中难找,在纷杂的人群中难觅。只有在田野上,在凉风间,在麦野的金黄和高粱的挺拔中,我才有更深切更惬意的体味。像我这样一种脾性(耽于幻想)的人,有一颗常常驿动的心,有一副闲不住的大脑,何以能抵挡田间地头那些明亮几近于闪烁、朴素几近于原始、新鲜几近于欲滴、生趣几近于撩拨的物事,以及由这些物事生发出来的撼动心灵的精神折光?
一滴水,坠入土壤,顷刻间不见影踪,仿佛一只急欲逃逸的瓢虫;一等大雨降临,整个大地敞开硕大的胃口,四处鼓唇摇舌,我们听得见它滋滋吸啜的快意音节。阳光下的土壤是如此芬芳,如此洁净,尽管它被迫吞食了那么多现代人制造的怪味玩艺儿,像什么肥,什么素,什么剂,什么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但他依然保持清新和芳香,一年一年,给人们展现它健康的肌肤血脉。人们用各种手段糟蹋着它,什么时候它会败下阵来呢?誓不言输的土地生长出倔强不屈的庄稼。但凡有一点可能,庄稼苗绝不在烈日下低头,也不会因为狂风的驱赶而挪移脚步、撼动根基,它们在那些最艰难的日子里撑起了庄稼人的全部希望。 一群特大号的、我们在家里绝难见到的那种蚂蚁,匆匆奔跑,它们携着我家午餐在地头零落的碎屑,一路狂喜跑回国王那里请功。此际,只消我拿草叶在它的屁股上轻轻一扫,那只狂喜的蚂蚁便会惊恐万状,加速向前,但绝不会轻易放弃口中的猎物。它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如果这只蚂蚁像一头牛那样大,它的狂奔一定赛过火车,或者撞死一头轿车。
还有那沟底的一道泉水呢,雨水大时汩汩涌动,雨水断时涓涓细流,总之它不停流淌,汇在一个浅池里;附近的庄稼地,都是用这总也舀不干的池水浇灌的,春来了秧地瓜,秋来了播麦粒,喂一口,喂一口,农人们拿这甘醴,拿这鲜奶,哺育了多少苗子呀种子。有小儿不懂事呢,问一声,怎么舀不干呢?大人就吵,毛孩家甭乱嚷,这是神泉,通海哩,通海怎么会干!
庄稼人的心里,怎么就那么多神灵呢。那颗心恭敬着天地,虔诚着,怕着。那颗心里多结着愁苦,少栖着诗意。他们在庄稼地里撒一泡尿就是撒一泡尿,那只因为内急了,撒完尿他们还等着一地活干哩。我撒尿却是在为庄稼苗降了一次中到小雨,这一刻我成了上帝,看着尿雨在苗叶上闪亮欲滴,我就感到生活在这一瞬间真是无限美好。
我不是诗人,却喜欢用诗人的眼光打量这片土地。我模仿诗人的语言追问那些冷漠的诗
人,也追问我自己:“你只知凭一支妙笔 / 在梦中勾勒式微的花魁 / 怎不知藉这双俗目 / 到田园发现人间的至美?”我也不是纯粹的农人,但我喜欢用农人的方式亲吻这片土地。我不因田间劳作低卑,也不因吟诗写作高贵。
我知道我的父辈,其实他们心里不是没有诗意,不是没有至情大爱,只是他们几十年躬身于这片土地,劳作消隐了灵性,苦乐占据了诗情;或者说,他们对这一切太熟稔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再或者,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智慧洞悉了一切,明晓了一切,也就一切淡然,坦然,顺其自然??
我终究解不很透他们的心思,也不知道我比他们多出的这仅仅的一点闲情逸致,会不会同样也要在岁月的深沉、诡谲和漠然中慢慢消隐、潜然蒸发??但和着他们一块儿劳作田间,又不时收获着的确属于自己的诗意的遐思,这种日子哪怕只有一天,半天,也真是叫人绝难忘怀??
记得有一天下午,我随母亲到田间秧地瓜。那时麦子已长得很高,韭绿一片。我从那起伏的麦浪里望去,目光随之沉浮,游荡,最后在我的祖先们居住的丘岸边停泊良久。那一回我想了关于麦子的很多。我低声默吟,镂刻在心,回到家以一则长诗,记录了那个下午麦子的心情。麦子,曾在这首关于它的歌谣里挚情唱道:
是啊,我的籽粒像农人的汗珠
我的生命只种在他们心上
我只愿自己粒粒饱满
我不要他们流过汗水,再来流下泪行
??
谁是我最知心的人儿
是你吗 这个农家孩儿
趁这星辉还在散射着微亮
我还有欲吐的满腹衷肠??
范文五:田间劳作
田间劳作的辛苦,没有亲身体验的人是想像不出来的。农家出生的孩子,似乎从能拿会抓起就和田间劳作难分难离了。就算是到了上学的年纪,放学后和周末都是理所当然的田间劳作时间。农村学校的假期是人性化调整的,调整出来了麦忙假和秋忙假,配合家长的收种,直到高中前,这个假期一直固定存在。很多在城里上班的人,在农忙的季节也是要回家帮忙的。就算不到田里出力,也会在家里帮忙做饭烧水管场什么的。邻居这时候往往是会拿这些已经变修的城里人开开玩笑的。玩笑却也是不争的事实,离开田地,久不劳作,真的是已经弯不下腰身,吃不下那个苦了。
最初接触农事,当然是父母要下田,没人看管孩子,就把小孩子带到田间地头,孩子玩无可玩实在无聊之极时也就顺便给找点儿事情做做。比如捡拾遗落的麦穗,掉落的豆粒之类,稍微再大些,就可能会拥有自己的一个小小的篮子,或许就是奶奶织布时的笼胡篮,本是挂在织布机上装织布的纬线圈的,小巧精致的一个,当真是玩具一般。每个小孩子似乎曾经都拥有过这样一个小篮子,提着挎着在路边田间捡拾遗落的收获。开始自然是玩儿一样,被哥哥姐姐带着只要不捣乱影响别人的劳作就行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篮子会越来越大,玩一般的事情就要当成正经事来做了。剜草、拾麦、锛花生红薯??出门的孩子手臂上肯定挎着属于他自己的篮子,也意味着他分担了家庭的一部分任务,承担着这个家庭的一份责任。农家孩子大都曾有过一大早蹚着露水给猪剜菜,顶着烈日在田间薅草的漫长童年,背着满满的草篮子,头都抬不起来看路只能看着脚尖回家的青葱岁月。割草的铲子把勾着篮子把上的绳圈,人蹲下来才能把草篮子抗在肩上,甚至有时候不得不要同伴帮忙提着送到肩上。我们都是喜欢争强要胜的孩子,结伴割草是要比赛谁最能干的。当然是尽最大可能抢到最多的草往自己篮子里放。就算压得咧咧怯怯喘不过气来,也会咬牙坚持自己抗回家,随便让草篮子跌落在院子的地上,再长出一口气。抹一把额头上的汗,拿起水瓢咕咚咕咚一气猛饮。在田间四处找草,钻到闷热的玉米地里割草的辛苦随着那一气凉水全都不见了。
如果是自家田里除草就没有这么自由了,要按畦按垅仔细排查过去,不放过任何一株草,就算是刚离地皮的草芽也会被用铲子铲掉。要么蹲着,要么弯腰,这样的姿势劳作一天,真的让人有想逃离的冲动。如果是锄地姿势上就会舒服多了,起码是直着腰身做事。只是一般是在庄稼苗小需要松土和锄草兼顾时才锄地,虽然姿势上不累,但一锄一锄伸出去拉回来,体力上吃不消,而且一天下来胳膊会酸痛得抬不起来。
任何庄稼的生长过程中都可能长虫,这就要打药。背上药桶,提着水桶和井绳去田里,从机井中汲水倒满药桶,因为要大致算一下药剂用量,所以先小心地把药先倒在瓶盖里然后再倒进药桶,清水立马变成乳白色的溶液了。背起药桶来一畦一畦喷撒过去,敌敌畏药味儿并不冲,甚至有些些的甜香。谁家两口子吵架生气了,谁就喝了农药的事在村子里真的不算是什么新闻。也可能因为这甜味的迷惑,很多人不加防范,如果碰巧水桶漏水渗透衣服而导致农药中毒的事也会发生。虽然那一大桶药水背在肩上实在沉重,可我还算是喜欢这个工作,因为左手上下按压右手执药杆看药水呈喷雾状散落在庄稼叶面上,我会有莫名的成就感。而背上的药桶会随着自己左手加快运动的频率而迅速减轻,良性的反应促使我下意识地加快手下的动作。
秋天,庄稼快要成熟的时候,会预先收一批庄稼的茎叶留作牲畜的饲料。比如玉米叶、红薯秧,甚至花生叶都会蹲在田垅里一把一把抓起收集起来。这种活儿一般就是我们半大孩子的任务了。玉米叶面较涩,叶边又有些锋利,不小心会划伤手,而高处的玉米叶不小心也会划伤脸或脖子。一般我不喜欢做这个活儿,可右手刷刷地把玉米穗以下的叶子全爽下来的感觉还是蛮好的。把爽下的一把叶子顺手夹在左侧腋下,直到夹不住抱不动了再送到地头堆起来等父母来用车拉回家。其实再不情愿做的农活,真正上手后,劳动本身的乐趣也就让自
己忘了当初的不快,越干越有劲了。不管如何小心,劳作结束胳膊上脸上或脖子上一道一道的划痕是在所难免的了。
红薯秧是要镰刀来割的,割完还要用耙子把落下的那层叶子归堆拉回家,因为这是家畜最好的饲料了。常常因为不专心而割了自己大脚趾或割破了鞋子。这时候一般也就是捏一把干土按在流血的伤口上,开始还看到涌出的血迅速浸湿干土,只是不用多大会儿,血就会止住了。真奇怪,那时候居然都不知道有细菌感染一说,却也从没有出过什么事。家长所叮嘱的也不过是,不要让伤口沾水,小心汇脓发了。想想那时候在庄稼地里摸爬滚打长大的孩子,身体真是皮实啊!
收获的季节其实是最苦的,所谓丰收的喜悦小孩子们是没有体会的。沉甸甸的收获也意味着重体力劳作,跟大人一样的劳作,孩子难免会报怨,而家长却总是说:让我这样再做一个月我一点儿意见都没有!那时真的不能理解,后来的某天才恍估大悟,多收一天,那就是增加了多少收获啊!再这样收获一个月,只怕东西收得家里都装不下了吧?收麦收秋一样,因为都要抢种抢收,麦子收不及就要焦地里了,花生收不及就要沤地里更难收回家了! 镰刀割麦子倒还说得过去,不管是天热也好,弯腰累也罢,怕只是戗麦!因为割麦肯定会有一截留在地里了,而完整的麦秸是有很多用处的,集草山子,或捆菜当绳用。这就要用一杆一丈来长的木棍做铲柄,一个人有节奏地推动铲子,一个人在前面弯了腰配合抓住被被铲掉的麦子,收一推再放下。低着头弯着腰,配合着铲麦人的节奏,手下晒焦的麦芒真是赛针尖一般不时刺痛着手和胳膊。一天下来,不管如何小心,小臂上的皮肤肯定是一层密密的小红点,又痒又痛,碰都不敢碰。那时候似乎没有人会戴手套或用长袖衣服保护一下,可能也是因为天太热了,这些穿戴只会让人感觉闷得不舒服,而且可能会出更多的汗吧。过了一夜,似乎那新鲜的红点就结了一个若有若无的痂,摸上去涩涩的,却已是不痛不痒地等待着新的刺激了。其实不用三天,这小臂就已经磨炼出来了,任凭如何刺激,已然没了感觉,或者就是感觉适应或麻木了吧。
收割好的麦子装车是个技术活,要装得架子车成了一个大麦垛。小孩子的任务要么是扶着车把保持架子车的平衡,要么是在站在车上踩实一杈一杈甩上来的麦子。最会会有几根绳前后交叉捆牢,防止路上滑落或倒塌。谁家的麦车在路上倒掉了,那是要被笑话的。收回自家晒麦场里早上散开,晚上堆垛,怕夜里下雨淋了那一年的收成全泡汤了。白天还要用杈翻晒几次,顶着毒辣辣的日头翻一遍场是相当考验人的。一边流泪一边顶着大太阳翻晒的无奈和痛苦记忆怕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大人一般都在忙着往家收麦子或抢着种上秋作物去了,这些活自然也是家里孩子承担的。
秋播相对不算太累,因为不用犁地,只需要把种子一锄一坑然后种子埋进去就可以了。这种活也是要两个人配合完成的。一人用锄挖一个坑,旁边一个人就点几粒种子进去,然后再挖一锄的土盖在前面的坑上,旁边的人再把种子点在新的坑里。如何重复着,要求两个人配合默契,节奏一致,要不然,种子常常会点不到坑里,浪费很多时间。
秋收相对于收麦,天气要好太多了,干活时不像麦季那样让人热到窒息。只是不管是掰玉米棒子或是出花生红薯,都是重体力活。而且不像割麦那样快,这个秋收断断续续要持续十天半月的时间。如果再遇到雨天,那就更缠手了。收回家的玉米要剥皮,收回家的花生要摘果,收回家的红薯要下窖,或者擦片晒干。小孩子有的是事情做,甚至夜夜加班加点。秋收的季节里正好有个仲秋节,可以有过节的月饼或水果或待客的菜肴开荤,印象里秋收的忙碌和劳累也就和节日的口腹之享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以至于离开土地这么多年,一到仲秋,我第一反应都还是脑子里的连夜摸黑在场里加班忙碌的画面。
红薯花生收回家,地里还是会有大人小孩子去馏一遍,也就是捡拾翻找遗漏在土地里的。凡是收完庄稼的土地上,三三两两都是捡漏的人。寻宝一样在田地里比赛着挖掘,不知疲倦。地下的东西,收的时候再认真都不可能真正收干净的。所以,只要田里努力,肯定是有收获
的。常常有城里人骑了车带了干粮在休息日来到乡下田里翻捡花生,一天下来总会有不小的收获。有人一季下来会捡拾到一家人一年吃的油料了。我们那里是花生的主产区,大片大片的花生田也吸引了外乡的农人来捡拾花生。寻个好心的农家住着,一季下来会是大大小小满满几大蛇皮袋子花生,相当可观的收获。如果夜里下了场雨,第二天一早不管雨停不停,田里就会有很多人低头搜寻被雨冲洗得白白胖胖露出地面的花生,一个早上的收获可以超过在土里翻找一天的总量,而且还要轻松得多。
还有一种田间劳动,是挖老鼠洞。田野里难免会有老鼠,到了秋天,它们的洞里的粮仓自然就装满了花生豆子之类的,一个大的老鼠洞可以挖出几十斤的粮食。一个有经验的老手很会判断老鼠洞内粮食的储量,甚至储粮洞在哪个方向。常常有农人因为被老鼠盗走的花生太多,自己挖自家田里的老鼠洞无而收获。专门挖老鼠洞的人在旁边看一下,跳下去铲子三下两下就挖到了粮食,让人惊叹不已。我们小孩子对此非常好奇,总也要找个老鼠洞来试试运气,自然常常是徒劳。储量大的老鼠洞当然在地下是很复杂的结构,要挖很深,这不是一般小孩子可以胜任的工作。如果运气好,会碰到一种浅浅的与地面平行的储量洞,是一种和老鼠接过名为地老鼠的粮仓。地面下一铲深就可以挖到粮食了,能遇到这样的那简直跟捡到宝贝一样开心,尽管这样的不上档次的粮仓里很多时候粮食已经发芽或者发霉了。也有遇到秋收很久,那块地没有犁耙播种留着春天播种的,这就有可能会遇到田里某个地方冒出的一团幼苗,挖下去,也就是那种地老鼠的粮仓,运气好的话还可能挖出一部分没有腐败变质或发芽的粮食。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快乐事,尽管收获的东西几乎没有任何价值。
红薯一般是等一夜秋霜打黑了一地叶子后开挖。这时候田里的秋作物除了偶尔东一块西一片的棉花还立在那里,几乎全是或深或浅的冬小麦了。秋阳还很有力度,秋风也不示弱,这时的农人大都是口唇干燥,双手甚至可能已经开裂了细小的口子。早上出门可能就穿了棉袄出来,劳作一会儿就脱得只剩下一件秋衣,还要出汗的样子。干活累了,随便在地头一坐,找一块长相细长的红薯,随手擦掉泥土就大口大口啃了起来,一块红薯下肚,又当饥又当渴。一般细长的红薯比较脆甜,而圆嘟嘟的红薯则大都比较艮,水份少口感不好。很多人难以想像,这红薯还好生吃的,殊不知,不要说是生红薯,田里生的萝卜甚至茄子我们都曾抱着啃得津津有味啊!那些团团紧围着主根的红薯比较好挖好收,而那些在地下托着长长根茎的红薯,就不仅费力而且费心神了。因为要小心断了几条根,断根伸向哪个方向,要顺着那些方向那些根去找到相应的红薯。当然也有用力追了半天而无所获的时候,让人失望甚至沮丧。没有经验的孩子常常是要把红薯给弄断或者刺了洞而无法储藏过冬,只能拉回家快些做出处理。如果这样的残次品太多,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这些残次的红薯会用专门的一个擦子擦片撒到空地上晒干收藏,或者洗净挑去粉碎成浆做粉面。磨好了红薯,回来支了架子四角吊起一块细白布,下面一个大瓮。在细白布兜里放一些红薯浆,再不断在加水稀释红薯浆,过滤出来的渣子喂猪。瓮里溶液慢慢沉淀,倒去上面的清水后再把沉淀物控干水晒透,就是红薯淀粉了。这也是一项繁重的劳动,要挑水,要不停地晃动那个过滤用的布兜。其实农家农事哪一项又是简单容易的呢?农家哪一种劳动成果不是一遍一遍的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呢!
十指不沾泥的城里人永远不知道一粒粮一棵菜的来之不易。
秋收后的田地要赶快犁出来种上冬小麦。犁地前要把家里的积攒的糞肥用架子车拉到地里,如果纯人力拉车,小孩子就会在车把那里绑一根绳,跟纤夫一样,在前面拉车帮力。如果套了牲口,小孩子的任务就是一路牵着牲口来回了。拉了重物的车子速度很快,几乎要一路小跑在前边走,如果牲口不配合,东拐西拐的,还可能会招致拉车的大人的训斥,心里那个又怕又急又委屈呀!那时候还是用牛犁地,小孩子也会分到牵牲口或者撒肥料的工作。在新犁的绵软的土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看犁翻起的那一笼新鲜的泥土,有时泥土里会有
花生红薯或一窝鼠粮翻出来,那是劳累又枯燥无味中的小惊喜。犁完的土地如果是太干,会有大块大块的坷垃要用抓勾打碎,这更是一项无味又繁重的工作。父母教训不爱读书的孩子时就会说: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跟爹妈一样在地里打坷垃吧!可见,打坷垃对于成人来说,也是最能代表农活苦累的事情了。
犁好的地还要耙匀耙平整。最简单的就是通耙,直来直去,耙一遍完事。一般会采用锁耙,编织花纹一般在土地上走S 形,来来回回相互叉。最终全部耙遍整块土地,是要耙好几遍才能完成的。为了增加耙地的效果,我们小孩子会被要求蹲在耙上增加分量。虽然是女孩子,但我很喜欢这份似乎有着惊险的工作,蹲在耙上,用力抓住耙齿顶部,又兴奋又小心地随着土地起伏在田里穿梭,很刺激的游戏一般。
犁好地,就开始种麦子了。用一种叫耧的农具播种,开播之前根据麦子的品种确定麦苗的稠稀,那就得调整耧的仓眼控制播种量。我们小孩子的任务是拉着三个石轮的屯籽屯地。后来,就改用推自行车了。沿着耧脚印压实土壤,好让种子保温并顺利发芽。
冬小麦种上,就着手收拾场里收获回来的粮食了。
玉米花生的晾晒,豆子脱粒,晒红薯片或者红薯下窖,这些全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是,这时候家长一般都定了心,反正收回了家,只等它们慢慢干掉收藏了。全部晒干后,开始手剥玉米粒、花生米。似乎绵延了整个冬季的夜晚,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 真是一年四季,孩子也从没有闲着过。
当然,农田里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摘绿豆、虹豆啦,收菜收瓜啦,给棉花打头,给葡萄打岔,给豆角架秧啦??总是离不开小孩子那双手的。
似乎,我从没有热爱劳动过。不管作任何一项农活,我都曾有过怨言、不满、委屈甚至反抗。以至于亲戚邻里都知道我怕掏力并把我的争取读书看作是逃避劳动。这个我真的不曾否认过,直到现在,提起那些田间劳作的日子,没有回望时的乐趣,只有一种隔着岁月对当年那个小姑娘的怜惜。那么小的年龄,就用自己一双手一副稚嫩的肩膀抗起那么多那么重的农活农事。
如果不是当初的努力“逃避”去读书,我又会如何去逃避那些繁重的劳动呢?难以想像。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接过父母手里的农具,把农活进行到底。
可如今,生活在当初无限向往的城市里,住在远离地面的楼房里,我心中最最迫切的愿望是拥有一片自己的土地,那怕小小的几步见方,让我种菜种花,重温一下跟作物相处的童年,重温一下劳作本身的快乐。我想,任何人对劳作本身都不会抗拒,但对艰苦的劳动会从内心里有着本能的拒绝。当年那些田间地头上的孩子们,如果可以有选择,怕是没人谁会选择无休无止的田间劳作吧,更别说是遥远的一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