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乘与除》考试试题 姓名 评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9分) 15×6= 23×4= 68÷2= 720÷9= 16×5= 99÷9= 12×7= 36×3= 900÷3= 96÷3= 69÷3= 200÷4= 12+7= 36÷3= 108-18= 112+118= 210÷7= 80÷5+36=
二、填一填。(第 1-6题每题 2分,第 7题 8分,第 8题 4分,共 24分。) 1、 80×3=() +() +() 32+32+32+32=()×() 2、 40×7的积 的末尾有()个 0; 800×5的积的末尾有()个 0。 4、计算 30×8时,可以先 算()×()等于(),再在()的末尾添上()个 0。 5、计算 23×4时, 可以先算(20)×(4) =(),然后算()×() =(),最后算 () +() =()。 w W w .x K b 1.c o M 6、计算 36÷3时,可以先算()÷() =(),然后算()÷() =(),最后 算() +() = ()。 7、□里应该填几? □×2=60 □÷2=60 □ +2=60 □-2=60 □×3=12 □÷3=12 □ +3=12 □-12=12 8、一副手套 7元,一双鞋子 77元。 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倍,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 手套贵()元。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4分) 1、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2、比 690÷3的商大的是()。 ① 25÷5=4 ② 36÷6=6 ③ 49÷7=6 ① 840÷4 ② 480÷2 ③ 660÷3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计算。 4、 12个十是()。 ①加法 ②乘法 ③除法 ① 12 ② 1200 ③ 1200 四、 算一算,照样子分别再写出一组算式。(8分)
五、森林医生。(9分)
五、想一想,填一填。(9分)
六、看图列式计算。(9分)
七、解决问题。(29分) 1、爱吃香蕉的象。(6分)
①一堆香蕉够 3头小象吃 1天吗? ② 1头大象一个星期会吃掉多少根香蕉? 2、 买鲜花。(6分)
①李阿姨买了 1枝百合和一些玫瑰,共花 ②笑笑的奶奶过生日,笑笑的妈妈选了 1枝百合和 12枝 了 54元。她买了几枝玫瑰? 康乃馨送给奶奶。一共需要 多少元?
3、奇思看一本 180页的故事书。(12分)
(1) 奇思用 6天看完这本书,他平均每天
(2)淘气已经看了 80页,剩下的要在 5天内看完, 看多少页?
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3)想一个生活中用(180-80)÷5解决的数学问题。 4、小兔记录了最近天采蘑菇的数量如下图。小兔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5分)
范文二: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
《面积》备课内容
一 教材分析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体会统一 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并体会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 平方米、 平方千米、 公顷) 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二 单元教学目标:
1、总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 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 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 2、分米 2、米 2、千米 2、公顷) 。
(3)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课时子目标与教学计划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面 积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1、面积概念的形成。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用具:挂图、 、小黑板、实物, 。
教学设计 :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所用的数学书、硬币 , 或者我们的手掌,树叶有多
大吗?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一个新知识。
二、引导探索
(一)看图,比较一下每组物体表面的大小。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 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数学课本和数学练习本的封面, 并比一比它们的
表面的大小。 (2)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个 1元硬币和一个 5角硬币, 比一比它们表面的大小。 (3) 师:请同位的同学每人伸出一个手掌,比一比两个手掌的大小。 (老师先
做一个示范,学生再实践)
(4) 师:请拿出准备好的树叶, 这些树叶都是平面图形, 请比一比它们的表面
的大小。 2、学生汇报结果 3、小结
(1)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哪个同学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得出这些结果的?
生:观察或重叠的方法得出结果。
(2) 师: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是怎
样?
生:有大有小。
(二)介绍面积定义(小结) :
1、师:请同学想一想,通过我们刚才观察、操作、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
形是有大小的,怎么区分它们的大小呢? 生:面积
2、师:哪个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生: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师:所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是面积。 三、比一比
1、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大小
四 板书设计 面 积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范文三: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试卷
? 2014年小学三年级期末水平测试数学试卷 ? ? 2014年小学三年级期末水平测试数学试卷 ?
第 1页 共 4页 第 2页 共 4页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白水镇 2014— 2015学年上学期单元检测题
三年级数学 第四单元
﹙考试时间 :120分 满分 100分﹚
一、口算、 (5分)
203+400= 780-80= 468+32= 23+77= 78-19= 735-35= 45+155= 582+618= 319-0= 400-153= 二、填空:(28分)
1、 笔算加、减法时, ( )要对齐。从( )算起,哪一位上相加满 十,要向( )位进( ) 。哪一位上不够减,要从( )位 退( )再减。
2、验算加法可以( )两个加数的位置在算一遍,也可以用( )减去 其中的一个加数,看差是否等于( ) 。验算减法可以用( )减去 ( ) ,看差是否等于( ) ,也可以用( )加( )看和是 否等于( ) 。
3、 40厘米=( )分米 7米=( )厘米 1500米+500米=( )千米 1吨-400千克=( )千克 4、 ( )+63=245 362-( )=54
5、根据 370+460=830,可以写两道减法算式:分别为:( ) 和( ) 。
6、 小民身高 110厘米,小红身高 139厘米,小民比小红矮( )厘米。 7、 小熊猫体重 125千克, 小老虎体重比小熊猫多 55千克, 小老虎体重 ( ) 千克。
8、 在括号里填上“〉 ” “ <”或” =”="">”或”>
56+35( ) 76 8003( ) 800+3 285+5( ) 305
三、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 (5分)
1. 在加法算式中,和一定比两个加数都大。 ( ) 2. 最小的四位数减去最大的三位数差是 1。 ( ) 3. 最大的四位数加 1得最大的五位数。 ( ) 4. 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加法验算。 ( ) 5. 和是 100的两个数一定是 70和 30。 ( )
四、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5分)
1、 一台电话 105元, 一台风扇 65元, 一个电子手表 25元, 花 200元够买吗? ( )
A. 不够 B. 不多不少,刚刚够 C. 够买,而且还有剩钱 2、 下面的结果刚好是 250的是( )
A.1500-500 ; B.2500-2250 C.150+150; 3、 564=( )-63
A.501 B.627 C.170
4、 一台 VCD 原价 439元, 现价 390元。 现在这台 VCD 比原来的价格便宜 ( ) 钱。
A 、 131元 B 、 149元 C 、 49元 5、三位数加三位数所得的和是( )
A 、三位数 B 、四位数 C 、三位数或四位数
? 2014年小学三年级期末水平测试数学试卷 ? ? 2014年小学三年级期末水平测试数学试卷 ?
第 3页 共 4页 第 4页 共 4页
五、计算。 (27分)
1、竖式计算,要求验算的请写出验算。 (21分)
(1) 375+168= (2) 709-425= (3) 376+589 =
验算:验算:验算:
(4) 603-497= (5) 436+573= (6) 503-286= (7) 272-157= (8) 806-318= (9) 396+454=
2、文字题。 (6分)
(1) 244比 700与 350的差少多少?
(2)比 306多 95的数是多少?
(3)被减数是 300,减数是 79,差是多少? 六、应用题:(30分)
1、三年级有 203人,四年级有 279人,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水果店运进 318千克荔枝,上午卖出 27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3、新华书店的一种新书有 600本,上午卖出 192本,下午卖出 249本,还剩下 多少本 ?
4、工程队挖水渠,第一周挖了 613米,第二周挖的比第一周少 28米,第二周 挖了多少米?两周一共挖了多少米?
5、希望小学有男生 286人,比女生多 147人,希望小学男女生共有多少人?
范文四: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年、月、日
学习内容:年月日、24时计时法
学习目标:
1、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学习重点:
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学习难点:建立时间观念,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 学习准备:钟面、主题图、课件、年历卡
学习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 年、月、日
学习内容:年、月、日
学习目标: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大
小月的天数。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掌握大小月,了解2月的特殊性。
学习准备:日历、年历卡、课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随后,教师出示2004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答问后,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年”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 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
(1)放开让学生独自观察。
(2)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如: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呢?教师节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
(4)你能根据2003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吗?(教师从计算机中调取万年历来让学生们逐月观察,提问学生并指名回答。)
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书:
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大月(7个) 1年 12个月 30天:四、六、九、十一 小月(4个)
28天 29天 二月 特殊月
2、 记忆大、小月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的二月。那么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呢?
(1)课本上介绍了一种好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么数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8页最上面一段话。教师检查学习情况,电脑显示:左手拳头图。全班齐数一次。
(2)师:老师再介绍一首儿歌,帮你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出示儿歌)教师讲解儿歌,让学生自由记忆儿歌。
(3)游戏练习。老师任报一个月份,是大月就请男生起立,是小月就请女生起立,谁站错,站慢就算输了。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一年有( )个大月,有( )小月。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 )月( )日;
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4、你的生日是( )月( )日;
5、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
四、总结竞猜:
1、 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2、 猜谜语。师:同学们一节课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老师想给同学讲一个古老的谜语,想不想再猜?出示: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 师:既然时间这样珍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珍惜时间)
五、目标达成检测:
第二课时 年、月、时
学习内容:年、月、日
学习目标:
1、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并产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掌握平年、闰年的知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学习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学习准备:年历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五月的最后一天是( )月( )日
二、新课
1、观察比较,认识特殊的2月。
A :出示书上2004年和2005年二月的卡片。
B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C :师说明:2月有28天或者29天。2月是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2月是29天的这一年叫做闰年。
2、自主计算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A :学生自主计算。
B :交流汇报。知道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3、探索规律,判断平年和闰年。
A :学生出题“考”老师。由学生根据年历卡说出年份,老师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2月有多少天?(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B :师说明:其实,闰年和平年的年份也是有规律的。
C :引导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认真观察做一做的月历,你发现了什么?
D :提问:你能按规律再写几个闰年吗?每几年里有一个闰年?
E :师小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一般”说明还有特殊的情况。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F :判断平年和闰年练习:1854年、2006年、3000年。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填空。
(1)8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2)6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3)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 )月和( )月。
2、判断。
(1)每年都是365天。
(2)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3)25个月就是2年多5个月。
(4) 因为1900是4的倍数,所以1900年是闰年。
3、找规律填空。
1月,3月,5月,7月,8月,( ),( )。
4、小强今年12岁,可是他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5、练习十二的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五、目标达成检测:
第三课时 24时计时法
学习内容:24时计时法 教材52页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学习准备:钟面、课件 学习过程: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2、组织交流有关的信息,提出问题:21:00是几时。
3、组织学生猜测。
4、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老师动手操作,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4小时。
6、老师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7、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说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外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4、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 (下午1时,下午5时,晚上9时,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5、练习:抢答: 普通计时法 上午7时 中午12时 下午4时 下午6时40分 晚上9时12分
24时计时法 19时23时40分 9时30分 12时29分 24时 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① 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 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③ 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 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五、目标达成检测:
第四课时 24时计时法
学习内容:求经过时间 教材52页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学习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学习难点: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和区别
学习准备:课件、情境图
一、复习
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上午8时,11时,下午3时、5时,晚上10时
用普通计时法表示:19时11分 4时 22时56分 10时9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引导观察,收集交流信息。
2、说说下午2时40分和17时45分表示什么?在钟面上该怎么表示? (让学生上台拨出时间?
3、说说下午2时40分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
4、师画出线段图,引导学生在图上表示出这两个时刻,并讨论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可以在线段图中应该怎样表示?
6、师小结:像上面所说的2时40分、17时45分,还像上午7时50分上学,11时35分放学都是指一瞬间的时刻,一般用“几时”来表示。而从一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经过的时间,一般用“几小时”来表示,如工作了8小时,在校3小时45分。
5、学生小组讨论计算坐火车用了多长时间的方法。
7、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说说你喜欢哪种办法?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你知道妈妈几时上班,几时下班?你能算算妈妈一天工作多长时间吗?
2、你每天几时上学?几时放学?你一天呆在学校有多长时间? (学生交流后独立解决后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
五、目标达成检测:
范文五:第四单元 三年级数学上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 题。
4、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创 新精神。
具体措施:
1.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2.虽然除法竖式在这儿是第一次出现,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学 生已经熟练掌握,要让他们自己探索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学会用 竖式计算。教学时,也可以对表内乘除法进行适当的复习。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有余数除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 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P49页主题图, 50页例 1、例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 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 题。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 除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竖式的写法,明确有余数除法得数单位名称 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们看,校园里多么热闹!同学们都在干什么?(让
学生说出一些表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情境, 如每棵树之间都插着 4面小旗子,跳绳的小朋友每 4个人一组,篮球场上每 5人为一组,黑 板报下面的花每 3盆摆一组,这些都为用除法计算提供了素材(因为 都是平均分),至于分的结果是整除还是有余数除法,要具体看被 除数和除数的数量关系而定。)这时,几个同学来了(出示课件, 例 1)。
二、教学新课
1、 例 1(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竖式)
“ 我们布置会场去吧!先搬 15盆花,每组摆 5盆,可以摆几组? ” 教学表内除法教学竖式, 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 帮助学生 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并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 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2、 例 2(有余数除法)
“ 那如果有 23盆花,每组摆 5盆,怎样列式呢? ”“ 最多可以摆 4组,还多出 3盆,这剩下的 3盆,叫做余数。 ” 结合分的过程,引导 学生写有余数除法的竖式。 “ 在竖式中从被除数中减去分掉的数, 剩下的就是余数。 ” 板书横式中余数的写法和教学算式的读法。提 醒学生注意有余数除法得数单位名称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小结:例 1与例 2有什么不同?写除法竖式时注意什么?
三、综合练习
1、 P51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P53练习十二第 1题,独立完成,订正。
3、解决主题图跳绳、篮球的问题,然后让提出一个问题,自己 解决。学生根据表内除法很快说出得数。让学生用 23个圆片代替 23盆花,每 5盆为一组分一分。通过操作,学生看到:最多可以摆 4组, 还多出 3盆,不能正好分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话, 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说。
四、作业:教科书第 53页练习十二第 2、 4题。
第二课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与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 53页例 3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
1、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计算。
2、使学生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通过练习,进一步使学生明 确 “ 余数要比除数小 ” 。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使学生的迁移类推能 力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注意竖式的正确写法。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二、教学例 3(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有余数除法是怎样产生的?
出示例 3。
算一算,还是每组摆 5盆, 16盆花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17盆 花呢?……算完后,让学生观察这一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P52页做一做。说出哪一道是正确的,哪一道是错误的,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 练习十二第 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将竖式写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第 2题,与例 3有所不同,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 仍可以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2、练习十二第 3题,填在书上,订正。
3、练习十二第 5题,渗透 “ 商除数 +余数 =被除数 ” 的检验方法。 填在书上,订正。
4、 练习十二第 7题,在书上连一连,订正。练习十二第 4题,第 6题,第 8题,写在作业本上,订正。
15÷5=3(组)
16÷5=3(组)…… 1(盆)
17÷5=3(组)…… 2(盆)
18÷5=3(组)…… 3(盆)
19÷5=3(组)…… 4(盆)
20÷5=□(组)
21÷5=□(组)……□(盆)
22÷5=□(组)……□(盆)
23÷5= 24÷5= 25÷5=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归纳出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并填空:“ 余
数□除数 ” 。(除数不变,被除数改变了;除法计算中的每次除得 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四、综合练习
五、作业:教科书第 53页练习十二第 3、 5、 7、题。
六、授课反思:
课题三: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P55页例 4,做一做,练习十三 1、 2、 3题。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 题。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教学例 4
操场上可真热闹,你看到同学们正在干什么?你们能编出带问 题的小故事吗?让学生观察,提出实际问题 :“ 操场上有 32个同学 正在跳绳, 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 让学生在小组内 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用除法计算,写出横式后,再让学生试
着独立算出结果。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不要求写答,要求 学生写横式,如果口算,不写竖式也可以。
三、练习
1、 P55页做一做 体现开放性,学生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并加以 解决。
2、练习十三第 1题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订正。
四、作业:教科书第 56页练习十三第 2— 3题。
五、授课反思: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三 4— 8题。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
一、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三第 4题。
2、 第 5题。 其中一个条件隐含在图中 (每张桌子能坐 4只小动物) , 解决问题的角度可以不同, 可以用乘法算出 9张桌子最多可以坐多少 人,也可以算出 35只小动物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在用计算解决实 际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合理性。
3、 6题、第 7题。第 6、 7题都是要注意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如第 6题, 44除以 5,商 8余 4,但实际需要租 9条船。第 7题,可以在 教材问题基础上接着提问 “ 到底需要多少个房间?怎样安排房间比 较合理?
4、第 8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生活经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 方法。不能简单地用总的枝数除以每束花的枝数,也不能凭某一种 花的情况来决定,而是要分别考虑三种花的情况,再综合解决。让
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想法,订正。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以 数学的解决为基础再结合实际的因素加以解决。
二、作业:教科书第 58页练习十三第 6— 8题。
三、授课反思:
单元练习
一、 小兔拔萝卜。
二、想一想,填一填。
1、卡片上最大能填几?
2、 64÷51÷6= ……
3、 25除 48,商是
4、按要求把算式写在□内。
余数是 2 余数是 3
8÷3 15÷4 11÷2
21÷6 17÷5 10÷4
5、很快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4 ) 25 9 ) 72 8 ) 52
6 ) 43 三、判断对错。
1、 28÷5=5…… 3
( ) 2、如果△÷6=○……□,那么□最大应是 5。
(
) 3、 森林医生。
四、计算题,要细心。
1、请你接着算。
2、用竖式计算。
88÷9= 30÷7= 26÷3=
五、解决问题,你真棒!
1、
2、
3、至少需要几张实验桌子?
4、 三年级一班有学生 35人, 上体育活动课时, 有 68个同学去跳绳, 剩下的 4人一组玩翘翘板。
六、请你试一试。
星期六三年级二班的 19个同学去林海公园划船。
1、他们至少要租几只船?
2、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和组内同学交流。
3、如果每只船每时租金 3元,乘第 1只船的同学共有 10元钱,他 们最多可以划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