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第四篇 化学与医学
第一节 石炭酸和利斯特
石炭酸是德国化学家隆格(F.F.Runge )1834年从煤焦油中首先发现的,他还相继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苯胺、喹啉等有机物。
苯酚俗称石炭酸。苯酚来自煤焦油,又是呈微弱酸性,叫“石炭酸”也顺理成章。至于石炭则是中国古代煤的旧称,最早出现于我国南北朝,到隋唐时石炭这一名称已广泛使用并传播到海外。
苯酚发现后一直未能发挥它的作用,卅年来默默无闻度春秋。使苯酚首次名声远扬要归功于英国著名的医生,“外科消毒之父?的约瑟夫·利斯特(JosePh Lister 1827-1912)
利斯特出生于英国,父亲是酒商,业余喜爱科学,曾经对消除显微镜的色差作出贡献。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利斯特从小对科学有浓厚兴趣,他能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14岁就能熟练解剖小动物,并立志长大要当一名外科医生1848年他进入伦敦大学学习医学,学习期间地观看了英国第一次用氯仿作麻醉剂的外科手术。在此之前外科医生开刀不用麻醉药,病人痛苦不堪,而且很多条件下手术无法进行,有了麻醉剂不少手术是能做了,而且有的手术十分成功,似乎从此可以拯救很多生命。但终因伤口不易愈合而感染,仍经常发生病人死亡。利斯特暗下决心要找出原因。
大学毕业后利斯特曾在几家大医院行医数年,1859年他在格拉斯哥医院任外科医生,在名医指导下医术提高很快。他一直在密切注意观察病人伤口的愈合情况,发现病人死亡总是在伤口开刀之后发生。而那些虽骨头断裂而皮肤完
整的病人一般皆会病愈,他设想伤口的腐败溃烂一定是来自空气的感染,可能是一种花粉样的微尘。
1864年4月7日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路易(Pastenr houis 1822-1895),在巴黎大学讲堂作了一次著名的演说。他出示了二个对比的瓶子,一个是曲颈甑,一个是直颈瓶,瓶中装有同样的营养液,前者4年无变化,后者早已腐败。得出的结论是:生物不能自然地发生,细菌是物质产生腐败的原因。利斯特获此消息,深受启发,意识到是空气中的细菌使伤口感染化脓产生并发症,从而导致手术后病人死亡,因此,消毒灭菌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他深信只要手术后保护好伤口,不使细菌侵入,将会大大有利于创口的愈合
利斯特选用石炭酸作消毒剂进行临床试验,1865年8月12日他给一个断腿病人作手术,术前对手术室内的环境,手术器械用品,自己的双手均用苯酚溶液进行了消毒灭菌处理,手术后又对手术创口消毒,再用消毒过的纱布绷带仔细包扎;以后每次换药也要经消毒处理,结果病人伤口很快愈合以后利斯特在做其它外科手术时也采用了这些措施,结果因手术后
创口感染致死的病例大大下降。
石炭酸是一种烈性消毒剂会灼伤皮肤,利斯特又进行了改进,加入水和油配成混合溶液缓解其烈性,1867年他报告了一系列病例,说明消毒杀菌在外科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自1865年至1869年在他主管的病房中,手术后病人死亡率迅速地从45%下降到15%,他还把新的消毒法介绍到英国的爱丁堡医院。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战争期间采用利斯特的方法拯救了不少战士的生命。但是守旧的法国医学界未采用新的消毒灭菌法,结果伤员手术后的死亡率高达90%。从1873年起巴斯德就一直推荐争取用新的消毒法,直到战争结束之前法国才采用新的方法救治伤员,第一次治疗的结果就使34名伤员中的19人避免
了死亡,雄辩的事实给法国旧病理学的维护者以有力的一击。
1877年利斯特担任伦敦皇家学院外科学教授,该年10月26日在皇家学院医院用他的消毒法进行了一次完满成功的骨科手术,从此他的方法得到确认并广泛推广,全世界的医生纷纷仿效,医院的手术室开展了大规模的消毒清洁活动,手术室制订了严格的消毒制度。
利斯特用自己的发现和高超医术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德高望重,他创立了英国的预防医学会,还主持过英国皇家学会,著有“论开放性骨折和脓肿等的新疗法”、“论外科临床中的防腐原则”等著作。利斯特为人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在他取得成功之后曾写信告诉巴斯德:“伤口腐烂完全是因为细菌侵入,经过消毒,细菌不能侵入,伤口便容易愈合了…,这个成功应该归功于您的实验。”1892年他在参加法国政府为巴斯德70寿辰举行的盛大宴会上,诚恳地说:“您为世人揭开了传染病的黑幕”用简洁的语言对巴斯德的贡献作了高度的赞扬。
1893年利斯特被封为男爵;在英国医生中获此殊荣的是首例利斯特性格内向、腼腆,为人温和可亲,深受同行和病人尊重和爱戴,他在伦敦安然度过晚年。
历史上苯酚作为~种强有力的消毒剂,曾经在外科医疗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即使到了现代,苯酚仍在起消毒剂和消炎外用药的作用,例如:3-5%的苯酚溶液可用于消毒医疗器械和物品及用于环境消毒。1-2%的苯酚溶液有止痒止痛消炎作用、1-2%的草酸甘油溶液是治疗中耳炎的消炎用药。
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的强力有效的消毒剂不断出现,但是各种消毒剂消毒能力的强弱,还是以苯酚作标准来衡量,这就是“石炭酸系数”,亦称“酚系数”这是比较消毒杀菌药剂杀菌强度的一种相对标准。被试验药剂在10分钟内能杀死试验菌种的最低浓度除以石炭酸在相同时间内能杀死该菌的最低
浓度的数值,这就是石炭酸系数,通常以伤寒杆菌作试验菌种苯酚能使细菌蛋白质发生凝固和变性,从而起到抑菌和杀菌的作用。
第一节 硝化甘油与抗心绞痛
1诺贝尔
艾尔弗雷. 诺贝尔(Alfred Nobel)以他那顽强的意志,付出了毕生精力把那难以利用的硝化甘油制成用于筑路、开矿的达纳炸药。然而就在他离开人世前的三、四年间,由于频频发作的心脏病,而不得不接受医生开给他的治疗心绞痛的药物——硝化甘油,可是他却常以服后头痛为由拒绝服用。
诺贝尔在写给巴黎诺贝尔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最信任的合作者A 莱德贝克信中说:“命运的确是在嘲弄人,医生给我的药是硝化甘油,可是他们为了不想给化学者和人们造成恐怖心理,处方上却写成?Tricutin”这是因为硝化甘油对于诺贝尔来说,虽然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也渗透着血泪斑斑的痛苦回忆。
1864年千辛万苦建成的第一个硝化甘油厂爆炸了,事故夺去了弟弟、也是得力助手的埃米尔. 诺贝尔(Emil Nobel)等数人的生命。诺贝尔忍受着不准重新建厂的痛楚和来自多方面的议论,甚至把他看成是“制造恐怖的人”。然而为了事业,诺贝尔终生未娶,孑然一身,正如自己所说:“我的?妻子?是研究,而我的?孩子?是发明”。他热爱全人类,临终前拿出自己的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奖,贡献给人类的进步与和平。
2硝化甘油
1838年法国化学家伯路兹(Pelouz )用纸纤维硝化,最早制成硝化纤维,并发现它具有火药性能。1847年他的学生、意大利化学家索布伦( A.Sobrero )将甘油用浓硝酸和浓硫酸配成的混酸硝化,首次制成了硝化甘油。它是一种黄
色油状液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但在800mL 水中还溶解不到1g 。可是它却有很大的爆炸危险性,尤其是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
硝化甘油遇火能迅速燃烧,加热到50℃时开始分解,100℃时气化,135℃时放出黄色的NO 2气体,218℃时发生爆炸。
索布伦小心翼翼地考察着这种黄色油状物,发现它有很强的甜味,并呈现微弱的香味,但很快就出现了剧烈的头痛症状,以至长时间难以治愈,索布伦不得不为此放弃了对硝化甘油的进一步研究。
3硝化甘油与抗心绞痛
索布伦关于硝化甘油既具有强爆炸性,又能导致头痛的发现,很快引起了位于美国费城的哈内曼医科大学赫里克( L.Herrick )教授的兴趣。他在化学家的协助下,制出了硝化甘油尝过之后,的确出现剧烈头痛,进而证实了索布伦的报告是正确的。于是经过反复试验后发现,硝化甘油有着明显的扩张血管的作用,进而考虑到是否能把它用于心绞痛的治疗上。因为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使血流不能充分流向心脏和与之相伴的供血不足引起的。
1853年赫里克开始把硝化甘油溶于酒精后再掺上砂糖,通过舌下含服的方法试用于心绞痛的治疗上。然而对于赫里克的试验结果,却出现有、无药效的两种截然不同意见。致使硝化甘油作为治疗心绞痛的药物一直到20多年以后才被认可。
在认为有效的一组中、提出确切结论的是26岁的英国医生威廉默莱(W.Murrll )。他在1879年发表的论文中指出,当把硝化甘油的1%乙醇溶液数滴,滴在被试者舌下时,很快呈现脉搏加快、头痛、颜面潮红等症状,这和前不久才被明的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而且与治疗心绞痛的亚硝酸异成酯
[(CH3)2CH (CH 2)2NO]具有同样效果。认为无效的一组,虽然使用同样的硝
化甘油溶液而且一次口服给药100滴以上,但却观察不到任何反应。显然有效的一组因为是通过舌下粘膜吸收,故能很快进入血液而发挥出药效;但药物内服时,因为是在消化道吸收,吸收后只能从门静脉进入肝脏分解而失效。
4硝化甘油与一氧化氮
用做达纳炸药原料的硝化甘油,100多年来一直作为血管扩张剂用于心绞痛的治疗上,但是它的药理作用,只有在人们发现NO 不仅普遍存在于体内的多个部位,而且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之后才逐渐清楚。
1970年美国德州大学的默拉德(F.Murad )等人在研究硝化甘油扩张血管的机理时已经注意到.可能是它分解产生的NO 等小分子与蛋白质发生配位结合后,使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 )活化所致。但这一结论在1977年发表时,因为当时人们尚不能把NO 看做是一种生理活性物质,所以这种活化SGC 机制的生理意义却没有被人们所接受。
1980年弗奇戈特(R.F. Furchgott )报道了血管的内皮细胞能释放出一种具有松弛血管作用的物质,称为血管内皮衍生松弛因子(EDRF ),随后的研究证明:它实际上就是NO 。并知这种NO 是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 )的催化下,由L 一精氨酸转变而来,NO 对SGC 的活化作用,是通过NO 逐出原来结合在亚铁血红素上配位结合的组氨酸而实现的。在SGC 的催化下,三磷酸鸟苷(GTP )即转变成直接起着松弛平滑肌作用的环状鸟苷一磷酸(CGM ),进而起到扩张血管和松弛平滑肌的作用。整个过程可用下武表示:
硝化甘油及某些硝酸酯(RONO 2)类药物进入体内后,是通过和半眈氨酸或N 一乙酸基半胱氨酸等分子中的一SH 基反应,按如下方程式放出NO ,但实
际反应要更复杂:
默拉德等人自1970年开始深入地研究了NO 在体内的存在;并发现,它不但在心血管系统,而且在免疫、神经等系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这一重大发现,是随着硝化甘油作为抗心痛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开始的。为此,用诺贝尔设立的生理学和医学奖,在1998年表达了对默拉德。弗奇戈特和伊格纳罗( L. J Ignaro )等三位后人工作的首肯和褒奖;又一次把硝化甘油与诺贝尔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难道不是历史上的情缘吗!
第三节 服用哪些药物要忌口
吃药治病,但有些人花了钱,吃了药,却无效,甚至产生了副作用,究其原因,是由于不忌口,饮食不当所致。吃四环素类消炎药就不该喝牛奶、吃黄豆等含钙质较多的食物,因这些食物中的钙容易和四环素类药形成络合物而使其不易吸收;贫血的病人服硫酸亚铁,以及服用中成药时,都忌喝茶水,因茶水中含鞣酸和生物碱,鞣酸与硫酸亚铁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鞣酸亚铁,从而使药物失去作用;服降血压药优降宁时要忌服扁豆、香蕉、奶酪等食品,这些食品含有大量的酪胺,而酪胺也能导致血压升高;服用抗抑郁药时,必须绝对禁食乳酪;有时医生为了提高病人的食欲开了苦药,因为苦药能促进胃液分泌,但有的病人怕吃苦药,用蜂蜜、果酱和药一起吃下,结果导致胃液减少,起不到治疗作用;服用痢特灵、利福平、甲磺丁脲、优降糖、降糖灵、阿斯匹林、等同时饮酒可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另外,饮酒妨碍维生素类药物的吸收。神经衰弱病人在服用眠尔通、鲁米那、安定等镇静催眠药后也应禁止饮酒。
人体中含有哪些元素
人体中含有多种元素。根据含量多少,习惯上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常量元素共11
种,它们的名称和含量如下表。
此外,构成人体的元素还有40多种,它们的总量不足人体质量的0.05%。因此,把这些元素称为人
体中的微量元素。
下面列出了人体中一些生物元素的主要功能。
生物元素的主要功能
各种元素在人体组织体液中富集情况大致如下。头发中:铝、砷、钒;大脑中:钠、镁、钾;脑
垂体中:铟、溴、锰、铬;眼液中:钠;视网膜中:钡;齿质及珐琅质中:钙、镁、氟;牙组织中:
钙、磷;甲状腺中:碘、铟、溴;心脏中:钙、钾;肺中:锂、钠;胰腺中:镁;肾脏中:锂、硒、
钙、镁、钾、钼、镉、汞;消化液中:钠;骨筋中:锂、镁、钾;肌肉中:锂、镁、钾;骨组织中:
钠、钙、钾、磷;血液中:铁、钠、锂、钙、钾;肝脏中:锂、硒、铝、锌、钙、镁、钾、铜。
维生素A
维生素A 有两种。一种是维生素A 醇(retionl ),是最初的维生素A 形态(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另一种是胡萝卜素(carotene ),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 的预成物质(provitaminA ,可从植物性及动物性食物中摄取);维生素A 的计量单位是USP 单位(United States Pharmocopea )、IU 单位(International Units )、RE 单位(Retinol Equivalents)等3种。
早在1000多年前,唐朝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继在动物肝脏可治疗夜盲症。 1913年,美国台维斯等4位科学家发现:,鱼肝油可以治愈干眼病。并从鱼肝油中提纯出一种黄色粘稠液体,1920年英国科学家曼俄特将其正式命名为维生素A 。国际上正式将维生素A 看作营养上的必须因素,缺乏后会导致夜盲症。 维生素A 是脂溶性的醇类物质,有多种分子形式。其中V A1主要存在与动物肝脏、血液和眼球的视网膜中,又叫视黄醇,熔点64℃,分子式C 20H 30O ,V A2主要在淡水鱼中存在,熔点只有17~19℃,分子式C 20H 28O
防止夜盲症和视力减退,有助于对多种眼疾的治疗(维生素A 可促进眼内感光色素的形成);
有抗呼吸系统感染作用;
有助于免疫系统功能正常;
生病时能早日康复;
能保持组织或器官表层的健康;
有助于祛除老年斑;
促进发育,强壮骨骼,维护皮肤、头发、牙齿、牙床的健康;
外用有助于对粉刺、脓包、疖疮,皮肤表面溃疡等症的治疗;
有助于对肺气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治疗。
维生素A 可贮藏于体内,并不需要每日补给;
对维生素A 的建议每日摄取量,就一般成年男性而言,1000RE (或5000IU )即可防止不足,女性则需要800RE (4000IU )。在怀孕期间,最新的建议摄取量并不建议增加,但如果您是哺乳的妈妈,在前6个月中可额外增加500RE (或2500IU ),而在之后的6个月减为额外摄取400 RE(或2000 IU)。
副作用 成人连续几个月每天摄取50000IU 以上会引起中毒现象。 幼儿如果在一天内摄取超过18500IU 则会引起中毒现象。 Vit A 大量摄入人体,由于排出比不高,因些常可在体内而引起中毒. 主要表现: 1、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导致骨 质脱钙、骨脆性增加、生长受阴、长骨变粗及 骨关节疼痛。 2、皮肤干燥、发痒、鳞皮、皮疹、脱皮、脱发、指(趾)甲易脆。 3、易激动、疲乏、头痛、恶心、呕吐、肌肉无力、坐立不安。食欲降低、腹痛、腹泻、肝脾肿大、黄疸。 4、血液中血红蛋白和钾减少,凝血时间延长,易于出血。孕妇在妊娠早期每日大剂量摄入 ,娩出畸形儿相对危险度为25.6。除哺乳类和鱼类肝脏外,一般由食物中摄入的Vit A量不会引起中毒。饮食物中大量的类胡萝卜素,可造成皮肤变黄,但未见其他危害性
维生素A 缺乏症症状:维生素A 缺乏的主要症状有:有的鸟发生干眼病眼睛、鼻子发炎,眼睑肿胀,视力 下降,眼睛出现豆腐渣样分泌物,有时上下眼睑粘在一起;羽毛 松乱;运动失调。,或者一侧的眼球下陷,但 眼球还没有受到破坏,还有视力。病情严重的会发生角膜穿孔, 导致眼房液外流而失明。雏鸟维生素A 缺乏时会出现生长发育迟 缓或停止。治疗:维生素A 缺乏可以
用鱼肝油治疗,每天喂浓鱼肝油一滴,连用三 天,可以很快治愈(眼球已被坏的无法治愈)。眼有分泌物或上 下眼睑粘连时可用3%的硼酸水清洗。预防: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胡萝卜、青菜或水果可以预防维生素A 缺乏, 也可以添加鱼肝油,但如果掌握不好容易引起中毒。 1、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及干眼病 Vit A缺乏的最早症状是暗适应能力下降,严重时可致夜盲,即在暗光下无法看清物体。由于角膜、结 膜上 些组织、泪腺等退行性变,致角干燥、发炎、软化、溃疡、角质化等一系列变化,在球结合膜出现泡状银灰色斑点。角膜操作严重常可导致不可逆转的失明。 2、粘膜、上皮改变 上皮组织分化不良,皮肤特别是 臂、腿 、肩、下腹部皮肤粗糙,干燥、鳞状态等角化变化。口腔、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粘膜推去滋润、柔软性,使细菌易于侵入,特别在獐易致支气管肺炎等严重疾病。 3、生长发育受阻 尤见于儿童,首先影响骨骼发育, 齿龈增生与角化,影响牙釉质细胞发育,使牙齿停止生长 4、其他 味觉、嗅觉减弱,食欲下降
维生素A 是脂溶性物质。维生素A 的消化与吸收需要矿物质和脂肪;
※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补充维生素时,维生素A 中的? 胡萝卜素较多被应用,因为? 胡萝卜素并无维生素A 醇的潜在毒性,同时还有抗癌作用,有助于降低有害的胆固醇含量、并可减少心脏病的发生。
富含维生素A 的食物
胡萝卜、黄绿蔬菜、蛋类、黄色水果、菠菜、豌豆苗、红心甜薯、青椒、鱼肝油、动物肝脏、牛奶、奶制品、奶油。
注意:水果和蔬菜的颜色深浅并非是显示含维生素A 多寡的绝对指标。 营养补品 维生素A 补品分两种。一种是从鱼肝油中提取的;另外一种是水溶性的,取自醋酸盐或棕榈油,最适用于对油脂过敏的人,特别是为粉刺而烦恼的人。
一般每日摄取量是5000~10000IU 维生素A 酸(retin A) ,现在则用来治疗和消除严重皱纹,且必须有医师处方才可购买。
维生素A 之敌 和胡萝卜素一起进入人体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假如没有抗氧化物质存在的话,会妨碍维生素A 的作用。 建议 假如您每天摄取400IU 以上的维生素E 时,最少也要摄取10000IU 的维生素A ; 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药时,必须要减少维生素A 的用量; 一星期之中,三餐里含有大量的动物肝脏、胡萝卜、菠菜、蕃薯、香瓜时,没有必要再补充维生素A ; 维生素A 与矿物质油切勿一起服用; 维生素A 与维生素B 、维生素D 、E 、钙、磷和锌配合使用时,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必须有锌才能把贮藏在肝脏里的维生素A 释放出); 维生素A 也能防止维生素C 受到氧化; 没有兽医的特别指示,不要给犬、猫服用维生素A ; 假如您正在服用降胆固醇的药物,如降胆敏(Questran 、Cholestyramine ),那么您体内对维生素A 的吸收量就会减低,此时应该服用补品。
维生素A 脾气娇嫩,怕阳光怕氧,如果在太阳光下照射或暴露在空气中,不久就会全部失效。
第五节 硒元素概说
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第六主族,1818年,瑞典化学家柏齐利乌斯从硫酸 厂铅室中的红色废泥中发现了这个元素,根据希腊神话中“月神”Selene 一词取名为Selenium ,后来汉文中将其译为硒。硒在地壳中的含量仅为 7×10-5%,主要以某些重金属元素的硒化物形式存在,常以微量存在于相
应金属的硫化物矿内,仅有少量与硫黄一起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硒化物矿 主要有硒铜矿Cu 2Se 、硒铜银矿AgCuSe 等,但是尚未发现足够大的硒矿以作
提取可观量的硒的来源。某些含硒硫化物矿才是硒的主要来源。大部分含 硒物质来自铜的电解精炼的阳极泥,但从生产硫酸时的渣泥中和在冶炼某 些重金属时积聚在静电除器的尘埃中也回了大量的硒。
从上述来源中回收的含硒物质,经煅烧或用热浓硫酸,可得二氧化硒 (SeO2) 或亚硒酸(H2SeO 3) ,再用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还原为硒单质,主要反
应如下:
SeO2+H2O=H2SeO 3 H 2SeO 3+2SO2+H2O=Se+2H2SO 4
已发现硒有六种固体同素异形体,晶体和非晶态固体各三种,其中最 重要的是属三方晶系的灰硒。
灰硒具有半导体性能。室温时灰硒在暗处电导率低,温度升高则其电 导率增大,光照也使其电导率升高,且随着照射光线旨度的增加而增加, 可提高近千倍之多。因而,硒很早就在光电管、信号继电器、光度计等仪 器上大显身手。在锗和硅半导体材料相继问世之前,硒整流器从1920年前 后开始到50年代,大约30年间被广泛使用。
利用无定形硒的薄膜对光的敏感性,硒用于复印术的光复制中。 在冶炼不锈钢时加一点硒,不锈钢的加工性能就能得到改善。在硫化橡胶 时加入少量的硒,可以提高橡胶的化学稳定性,啬橡胶的可塑性。在玻璃 工业上,加入少量硒能消除普通玻璃由于铁化合物引起的绿色。较大量的 硒元素消耗于制作塑料、油漆、搪瓷、玻璃、陶瓷和墨水中的颜料(如 CdSe 用于销量很大的镉红颜料)等。
少量的硒元素用作各类动物的营养剂,以及化学合成中的催化剂,特 别是在某些石油产品的异构化中,等等。
硒虽然有许多有价值的用途,但是因为价格昂贵,实际使用受到限制。 硒是人类生命必需的元素之一,有抗癌和延迟衰老等功效。美国的国 家科学院所属的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推荐的成年人对硒的每日饮食摄取量 是50至100微克。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推荐硒对每人每日供给标准是400微 克。硒的摄入量过多则会使人中毒。含硒最丰富的食物有肉类、海产品、 谷物、蘑菇、芝麻、大蒜、芦笋、洋葱、莴苣等,在缺硒的地区,应有医 生指导下补弃硒的摄入。
范文二:化学与医学教学的关系
教改教法
浅谈化学与医学教学的关系
雷
(陕西省延安市卫生学校
敏
陕西·延安
7160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化学是学习医学科学不可缺少的一门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医学专业课、临床课、毕业后的工作以及继续深造打好基础。化学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无论是人体内的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还是治疗疾病的药物及其药物的合成,帮助诊断疾病的生化检验都与化学有密切关系。对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来说,化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有别于普通中学,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关键词化学医学关系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emical and Medical Teaching //LeiMin
Abstract Thechemicalisabasicpulsorycourseinmedicalscience.Chemicalcourseisessentialforstudentstomasterthechemicalbasisofthetheoryandbasicskills,whichcanbeasolidfoundationforfurthermedical,clinicalcourses,andpost-gradu-atework.Thechemicalisinvolvedintovariousfieldsofmedicine.Chemicalcanhelptounderstandthephenomenonofthehumanbody'sphysiologicalandpathological,tosyntheticdrugsandtheirdrugtreatmentofdiseases,andtohelpbiochemicalteststodiag-nosethedisease.Forthefutureofthemedicalworkers,thechemicalisaveryimportantbasiccourseandmedicalprofes-sionalcourses.Thereforethechemicalisdistinguishedfromor-dinarysecondaryschoolsintheteachingprocessandneedtobespecialized.
Key words chemistry;medicine;relationship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的化学教学在内容、方法和要求上有所不同,作为中等医学教学中普通的化学,有
着明确的专业目标。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联系医学实际,使学生尽快了解化学与医学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熟悉医学专业及加深对医学专业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适应医学专业学习。
无论是人体的生理现象还是病理现象,无论是诊断疾病的生化检测还是治疗疾病的药理反应等,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医学中的许多工作是奠定在化学基础上的。
1化学与基础医学的关系
结合医学实例进行化学教学,既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
巩固已学的化学知识,又可从中了解有关已学知识。
如关于PH值与缓冲溶液的教学,可了解人体血液中的酸碱中毒等概念。人体血液PH值的恒定是维持正常生命必
作者简介:雷敏(1980-),化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化学教育。
64
文章编号:1672-7894(2013)09-0064-02
不可少的条件。正常人体血液PH值在7.35 ̄7.45之间,它是
通过血液中的缓冲对来维持PH值在这一狭小范围的。
当机体发生某种疾病时,体内代谢发生紊乱,体内积累的酸碱超过缓冲对的缓冲负荷极限时,血液的PH值就会发生改变。当血液PH值低于7.35时,出现酸中毒,PH值低于6.8时会因严重的酸中毒而危及生命。在临床上常依据盐的水解原理用乳酸钠、碳酸氢钠水解呈弱碱性来纠正酸中毒。同样PH值大于7.45时,会出现碱中毒,PH值大于7.8时,可因严重碱中毒而危及生命,临床上采用水解呈弱酸性的氯化铵来纠正碱中毒。
在进行等渗溶液概念教学时,可结合临床输液。临床上给病人大量输液时常采用50g/l的葡萄糖溶液和9g/l的氯化钠溶液。为什么要采用这两种浓度呢?因为血液具有一定的渗透浓度,但在血液中注入大量的低渗溶液时,稀释了血液,使其渗透浓度大大下降,这时血液中的水分子将会通过细胞膜向红细胞内渗透,而使血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医
学上称之为
“溶血”;反之,若向血液中注入大量的高渗溶液时,将使血液渗透浓度大大升高,这时红细胞内液的水分子又将会通过细胞膜向血液中渗透,医学上称之为“皱缩”。上述两种情况,严重时都可危及生命,所以临床为病人大量输液时,应该用等渗溶液。
将化学知识与医学基础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一些较难懂的化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对学生今后学习好医学基础知识也有较大帮助。
2化学与疾病治疗的关系
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结合医疗实例以引起学生在专业学习时注意。
在讲授化学元素时,以钾为例解释化学元素对人体的作用。钾是维持人体细胞内渗透压、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心脏活动的重要元素。人体内钾离子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血清中,钾离子的浓度约为3.5—5.3mmol/l,当血清钾低于3.6mmol/l时,称低血钾,可引起肌乏力甚至瘫痪、心动过速、神志不清等。当血清钾离子高于5.83mmol/l时,称高血钾,引起心脏活动抑制。可以向学生解释治疗,钾缺乏症或低钾血症病人时,为什么氯化钾滴注液的浓度一般不宜超过0.39,滴速不能超过1g/h,严禁静脉推注。因为浓度过高、滴速过快和静脉推注都会导致血液中钾离子浓度突然升高,使心脏在舒张期停止跳动而危及病人生命。
许多临床上治疗疾病用的药物往往就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物,适当引入介绍,有利于学生今后专业学习。如硝酸甘油酯,可用于扩张血管治疗心绞痛,服用时宜放在舌
(下转第69页)
范文三:医学与化学相互关系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医学与化学相互关系研究
作者:赵波 吕柯冰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第07期
摘要:医学的基础少不了化学,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而化学又可以通过医学的发展来推动自身的进步。本文主要介绍医学与化学之间的关系,从医学和化学的起源发展、学科间的交叉、区别以及相互促进发展等方面浅析两者之间的本质与关联。
关键词:医学;化学;共性;区别;交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069-02
众所周知,自古医学与化学的关系密不可分。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任务是对人体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等现象进行规律的探索,发现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以更好地保障人类健康。而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应用。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的同时,彼此之间又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医学的基础少不了化学,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而化学又可以通过医学的发展来推动自身的进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将有利于运用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进而推动时代的进步。
一、医学与化学起源
纵观人类医学的发展史,医学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逐渐积累救护经验而形成并存在的,历史上经历了五种医学模式:(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在科技水平落后的古代,人们依赖祈祷和巫术,同时用植物药进行简单的治疗,对创伤进行简易处理。(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对宏观宇宙万物有了粗浅的认识,出现了中国的阴阳五行的病理观和古希腊的“四体液学说”。(3)机械论的医学:文艺复兴,一些科学家把复杂运动简单归纳为机械运动或物理、化学变化,疾病就是生物体这种机器某部分故障。这种机械的自然观和实验方法当时促进了自然和医学的发展。(4)模式生物医学模式:19世纪后半叶发现了几十种致病菌,人们就认为环境、宿主、病因三个相互作用的因素维持着生态平衡,如果失调就会导致疾病,这是从纯生物角度进行理解的。(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发现抑郁症、高血压病、胃溃疡病、心血管病等与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疾病的调控需要生物—心理—社会的相互作用。医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化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时期:(1)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该时期人们从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中累积化学知识,但系统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2)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人们记载、总结炼丹术,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3)燃素化学时期:随着工业不断进步和实验室经验不断积累,人们认
范文四:医学与化学相互关系研究
医学与化学相互关系研究
ab赵 波,吕柯冰
(川北医学院 a.基础医学院;b.临床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医学的基础少不了化学,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而化学又可以通过医学的发展来推动自身的进 步。
本文主要介绍医学与化学之间的关系,从医学和化学的起源发展、学科间的交叉、区别以及相互促进发展 等方
面浅析两者之间的本质与关联。
关键词:医学;化学;共性;区别;交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9324(2015)07- 0069- 02
众所周知,自古医学与化学的关系密不可分。医 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中累积化学知识,但系统的化 学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任务是对人体的 2)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人们 记载、知识还没有形成。(
生理、心理和病理等现象进行规律的探索,发现有效 总结炼丹术,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这一时期 积累了许的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发展提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以更好地保障人类 了 丰富的素材。健康。而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物 (3)燃素化学时期:随着工业不断进步和 实验室经验不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应用。两者存在显著差 断积累,人们认为燃素是可燃物燃烧的 必需条件,燃烧异的同时,彼此之间又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医学的 的过程就是可燃物在燃烧中释放燃素 的过程。(4)近代
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而化学又 化学时期:这一时期不少化学基本定 律被建立起来,例如:基础少不了化学,医
可以通过医学的发展来推动自身的进步。了解它们之 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 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间的联系和区别将有利于运用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 理论。这时期为现代化学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5)现代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进而推动时代的进步。 化学时期:即是现代科学相互 渗透的时期。例如量子论的
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 共同的语言;化学向生物学渗一、医学与化学起源
透,逐步发现了蛋白质、 酶等生命物质的结构。医学与纵观人类医学的发展史,医学是在社会生产和生
化学在不断发展中相互 交融、相互渗透。 活中逐渐积累救护经验而形成并存在的,历史上经历
二、医学与化学共性 了五种医学模式:(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在科技水平
于医学与化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其 落后的古代,人们依赖祈祷和巫术,同时用植物药进 由
间自然存在错综复杂的联系。从大的方向来看,医学 行简单的治疗,对创伤进行简易处理。(2)自然哲学的
的研究旨在促进健康之完美,而身体机能的稳定与相 医学模式:对宏观宇宙万物有了粗浅的认识,出现了
对平衡即完美,与化学中常常追求的反应平衡有相通 中国的阴阳五行的病理观和古希腊的“四体液学说”。
之处。从小处着眼,二者的原理、基础乃至研究所需的 (3)机械论的医学:文艺复兴,一些科学家把复杂运动
技术与精细程度要求也时常相差无几。医学的合理实 简单归纳为机械运动或物理、化学变化,疾病就是生
物体这种机器某部分故障。这种机械的自然观和实验 践需要其他相关基础学科的综合理论,而化学可以推
动建立一个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许多疾病要从分子 方法当时促进了自然和医学的发展。(4)模式生物医
水平上加以探究与解释才能明晰发生机理,化学研究 学模式:19世纪后半叶发现了几十种致病菌,人们就
分子在体内的调控表达过程和反应就成为了解和认 认为环境、宿主、病因三个相互作用的因素维持着生
态平衡,如果失调就会导致疾病,这是从纯生物角度 识疾病的发病机制、演变过程和临床治疗的基础与热
点。因此,医学可以说是化学在生命方面的应用,化学 进行理解的。(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发
现抑郁症、高血压病、胃溃疡病、心血管病等与人的心 又是医学从基础学习到理论实践过程中必不可缺的 理和社会因素有关。疾病的调控需要生物—心理—社 一门学问。
会的相互作用。医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人体是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体各种组织主要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 由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水等相关化学物质组 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化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 成,含有数十种化学元素以及大量的微量元素。在人 时期:(1)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该时期人们从制陶、
作者简介:赵波(1987-),男,四川蓬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有机化学研究。
体中不断有化学反应的发生、能量的转化来维持人的 水平足以为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提供发展平台,医学也 生命进程,当人体内的化学反应向不良的方向进行时 同样需要借助此平台继续发展。例如麻醉剂的诞生与 就会出现病理现象,这就需要用医学来解决。医学的 发展,早在1800年英国化学家Dov y H 就发现一氧一项重要任务是预防疾病,在预防疾病时离不开化 化 氮具有麻醉功效,不久之后,人们发现了具有更好学,例如:环境的检测、消毒剂的使用等。血液、尿样等 的 麻醉功效的乙醚,这对实现无痛外科手术及牙科手
术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接着陆续发明的更加实用有效成分的化验更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通过化学检验查
的 麻醉剂成为现代的外科手术的基石。1932年德国出人体的异常。在治疗疾病时,药物的合成以及结构、
性质、应用的鉴定,中草药成分的提取、用途的鉴定, 科学 家Gerhard domagk使用偶氮磺胺染料用于治疗一新药的开发研制,都需要丰富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医 位患 细菌性败血症的孩子并使他得以康复。由此,化
学家 研究发现并制备了许多新型的磺胺药物,因而开学科学日新月异,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中的广泛应
创了 今天的抗生素领域。 用,临床 治疗中使用的人造皮肤、人造 器官 、人造 血
现代化学和现代医学有更加紧密的联系。例如, 管、人造血液等先进医疗方法不断取得新进展,更是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理学不断融合并发展出现了 化学与医学密切联系的结果。在医学不断发展的同
一门新的学科———生物化学,其主要是研究生命活动 时,也需要化学不断的更新。医学中新的化验方法的
和生理。它就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生物 出现要求新的检测方法,新药物的研发要求发现可用
的化学组成、生物中亚细胞结构和功能及生命过程中 于医学治疗的新物质。医学的发展依赖于化学提供的
的物质代谢和能量变化等生命活动进行研究。近年 平台,化学的进步依靠于医学的更新。
来,随着化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学在生物高分子的 三、医学与化学的区别
研究领域中取得了突破,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 尽管医学与化学间存在很多的共通之处,他们的
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由此形成了一 差别依然存在。这首先体现在本质及定义上。化学,即
门新学科———分子生物学。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变化的科学”,旨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
人们对生命的了解也逐步深入到分子水平,对医学的 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如今已发展出如无机化学、有
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化学家通过分子层 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成为公认的
面研究发现了生物遗传因子的基因是脱氧核糖核酸 医学,跨越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 “中心科学”。
子(DNA)。从化学研究方法中发展起来的各种色谱 分领域,成为深深扎根于众多学科之中的综合性科学。
分离技术,在中草药成分的分离提纯上有很大的应 医学在于协调人体生理、生理良好状态及其相关问
用,也给医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化学对医学起了 题,目的是治疗预防疾病,保障人体生理机能的健康。
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化学和医学分别呈现不同学科层次、内容及形
而在化学为医学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理论 式。最后,两者在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别。化学讲求实验
基础的同时,医学也在化学孕育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 出真知,它以现象和数据为阶梯,以实验和推理为基
非同小可的作用,医学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化学 石,最终抵达问题的实质,是一种形式化的方法;它遵
学在发展中遇到的任何新的临床问题 的发展状况。医循的便是这种形式化的方法,把实验作为研究的工
对医学、化学乃至所有的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层次的 具,遵循演绎的特征,是以抽象到一般的发展规律,通
要求,并大大促进了化学的进步。 过不断的实验探索,能准确地用概念来表述一个问题
总之,医学与化学相互促进并相辅相成,随着时 代的约束条件,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一般方式。医学则
的发展,医学的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化学的进步, 而更加强调实践出真理,对已经发生和存在的情况进行
医学也促进了化学的深入发展。他们之间日益大程 度的调查、观察,其研究目的明确,研究因素客观存在,是
借鉴及相互渗透将更好地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发 展与进一种实证性的方法;它遵循的这种实证性的方法,把
步。 仪器作为工具,以生命体为研究对象,讲究以证实,通
参考文献: 过实践获取经验,再归纳、统计达到一般共性。相比于
[1]姚刚.医学与化学的哲学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 化学,医学不企求认识研究对象的完整的方面及其全
(9). [2]何法信.医药化学学派初探[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2). 面的相互关系,而是以焦点为中心,从认识的目的出 [3]魏祖期.基础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发限定认识的主要方面,得到一个实用的解。最后,医 [4]朱浩,华陵莉.关于医学与理工科学的比较及其结合[J].医 学和化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化学从物质的原子、分子 学与哲学1999,(1). [5]袁婉清.为文科学生开设化学选修课的出发,研究单一的物质个体,从个体出发研究整体,就 探讨[J].大学化学, 1994,(2). [6]抄赫巴洛诺夫.化学哲学问是从局部到全面的研究过程。而医学主要使用生命体 题纲耍[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0. 这个整体,要从整体出发,再来研究某一方面,就是从 [7]亨刹?M.莱斯帐.化学的历史背景[M].北京:商务印书馆, 全面到局部的研究过程。 1982.
四、医学与化学交互促进作用
社会与自然环境的迅速变化决定了一些重大发
现必须依赖学科的交叉。化学作为基础学科,其发展
范文五:医学与化学相互关系研究论文
摘要:医学的基础少不了化学,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而化学又可以通过医学的发展来推动自身的进步。本文主要介绍医学与化学之间的关系,从医学和化学的起源发展、学科间的交叉、区别以及相互促进发展等方面浅析两者之间的本质与关联。
关键词:医学;化学;共性;区别;交互作用
众所周知,自古医学与化学的关系密不可分。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任务是对人体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等现象进行规律的探索,发现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以更好地保障人类健康。而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应用。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的同时,彼此之间又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医学的基础少不了化学,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而化学又可以通过医学的发展来推动自身的进步。了解它们之间
1
的联系和区别将有利于运用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进而推动时代的进步。
一、医学与化学起源
纵观人类医学的发展史,医学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逐渐积累救护经验而形成并存在的,历史上经历了五种医学模式: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在科技水平落后的古代,人们依赖祈祷和巫术,同时用植物药进行简单的治疗,对创伤进行简易处理。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对宏观宇宙万物有了粗浅的认识,出现了中国的阴阳五行的病理观和古希腊的“四体液学说”。
(3)机械论的医学:文艺复兴,一些科学家把复杂运动简单归纳为机械运动或物理、化学变化,疾病就是生物体这种机器某部分故障。这种机械的自然观和实验方法当时促进了自然和医学的发展。
2
(4)模式生物医学模式:19世纪后半叶发现了几十种致病菌,人们就认为环境、宿主、病因三个相互作用的因素维持着生态平衡,如果失调就会导致疾病,这是从纯生物角度进行理解的。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发现抑郁症、高血压病、胃溃疡病、心血管病等与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疾病的调控需要生物―心理―社会的相互作用。医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化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时期:
(1)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该时期人们从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中累积化学知识,但系统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
(2)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人们记载、总结炼丹术,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燃素化学时期:随着工业不断进步和实验室经验不断积
3
累,人们认为燃素是可燃物燃烧的必需条件,燃烧的过程就是可燃物在燃烧中释放燃素的过程。
(4)近代化学时期:这一时期不少化学基本定律被建立起来,例如: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这时期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现代化学时期:即是现代科学相互渗透的时期。例如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化学向生物学渗透,逐步发现了蛋白质、酶等生命物质的结构。医学与化学在不断发展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
二、医学与化学共性
由于医学与化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其间自然存在错综复杂的联系。从大的方向来看,医学的研究旨在促进健康之完美,而身体机能的稳定与相对平衡即完美,与化学中常常追求的反应平衡有相通之处。从小处着眼,二者的原理、基础乃至研究所需的技术与精细程度要求也时常相差无几。医学的合理实践需要其他相关基础学科的综合理论,而化学可以推动建立一个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许多疾病要从分子水平上加以探究与解释才能明晰发生机理,化学研究分
4
子在体内的调控表达过程和反应就成为了解和认识疾病的发病机制、演变过程和临床治疗的基础与热点。因此,医学可以说是化学在生命方面的应用,化学又是医学从基础学习到理论实践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门学问。
人体是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体各种组织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水等相关化学物质组成,含有数十种化学元素以及大量的微量元素。在人体中不断有化学反应的发生、能量的转化来维持人的生命进程,当人体内的化学反应向不良的方向进行时就会出现病理现象,这就需要用医学来解决。医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预防疾病,在预防疾病时离不开化学,例如:环境的检测、消毒剂的使用等。血液、尿样等成分的化验更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通过化学检验查出人体的异常。在治疗疾病时,药物的合成以及结构、性质、应用的鉴定,中草药成分的提取、用途的鉴定,新药的开发研制,都需要丰富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医学科学日新月异,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临床治疗中使用的人造皮肤、人造器官、人造血管、人造血液等先进医疗方法不断取得新进展,更是化学与医学密切联系的结果。在医学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化学不断的更新。医学中新的化验方法的出现要求新的检测方法,新药物的研发要求发现可用于医学治疗的新物质。医学的发展依赖于化学提供的平台,化学
5
的进步依靠于医学的更新。
三、医学与化学的区别
尽管医学与化学间存在很多的共通之处,他们的差别依然存在。这首先体现在本质及定义上。化学,即“变化的科学”,旨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如今已发展出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成为公认的“中心科学”。医学,跨越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领域,成为深深扎根于众多学科之中的综合性科学。医学在于协调人体生理、生理良好状态及其相关问题,目的是治疗预防疾病,保障人体生理机能的健康。其次,化学和医学分别呈现不同学科层次、内容及形式。最后,两者在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别。化学讲求实验出真知,它以现象和数据为阶梯,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石,最终抵达问题的实质,是一种形式化的方法;它遵循的便是这种形式化的方法,把实验作为研究的工具,遵循演绎的特征,是以抽象到一般的发展规律,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能准确地用概念来表述一个问题的约束条件,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一般方式。医学则更加强调实践出真理,对已经发生和存在的情况进行调查、观察,其研究目的明确,研究因素客观存在,是一种实证性的方法;它遵循的这种实证性的方法,把仪器作为工具,
6
以生命体为研究对象,讲究以证实,通过实践获取经验,再归纳、统计达到一般共性。相比于化学,医学不企求认识研究对象的完整的方面及其全面的相互关系,而是以焦点为中心,从认识的目的出发限定认识的主要方面,得到一个实用的解。最后,医学和化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化学从物质的原子、分子出发,研究单一的物质个体,从个体出发研究整体,就是从局部到全面的研究过程。而医学主要使用生命体这个整体,要从整体出发,再来研究某一方面,就是从全面到局部的研究过程。
四、医学与化学交互促进作用
社会与自然环境的迅速变化决定了一些重大发现必须依赖学科的交叉。化学作为基础学科,其发展水平足以为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提供发展平台,医学也同样需要借助此平台继续发展。例如麻醉剂的诞生与发展,早在1800年英国化学家Dov y H 就发现一氧化氮具有麻醉功效,不久之后,人们发现了具有更好的麻醉功效的乙醚,这对实现无痛外科手术及牙科手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接着陆续发明的更加实用有效的麻醉剂成为现代的外科手术的基石。1932年德国科学家Gerhard domagk使用偶氮磺胺染料用于治疗一位患细菌性败血症的孩子并使他得以康复。由此,化学家研究发现并制
7
备了许多新型的磺胺药物,因而开创了今天的抗生素领域。
现代化学和现代医学有更加紧密的联系。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理学不断融合并发展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生物化学,其主要是研究生命活动和生理。它就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生物的化学组成、生物中亚细胞结构和功能及生命过程中的物质代谢和能量变化等生命活动进行研究。近年来,随着化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学在生物高分子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突破,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由此形成了一门新学科――分子生物学。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生命的了解也逐步深入到分子水平,对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化学家通过分子层面研究发现了生物遗传因子的基因是脱氧核糖核酸分子(DNA)。从化学研究方法中发展起来的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在中草药成分的分离提纯上有很大的应用,也给医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化学对医学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而在化学为医学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理论基础的同时,医学也在化学孕育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医学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化学的发展状况。医学在发展中遇到的任何新的临床问题对医学、化学乃至所有的科
8
学技术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并大大促进了化学的进步。
总之,医学与化学相互促进并相辅相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的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化学的进步,而医学也促进了化学的深入发展。他们之间日益大程度的借鉴及相互渗透将更好地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姚冈.医学与化学的哲学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
[2]何法信.医药化学学派初探[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2).
[3]魏祖期.基础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朱浩,华陵莉.关于医学与理工科学的比较及其结合[J].医学与哲学1999,(1).
[5]袁婉清.为文科学生开设化学选修课的探讨[J].大学化学,1994,(2).
9
[6]抄赫巴洛诺夫.化学哲学问题纲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0.
[7]亨刹M.莱斯帐.化学的历史背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