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家风家教你我他征文
学习感悟先贤家风 培育传承良好家教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之后在不同场合又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臵。从中央到地方时下重提家教、家风,不仅对党政领导干部非常有必要,而且对普通家庭同样有现实而深远的教育意义。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反腐正风,家庭是细胞,家教是基点,家风是基础。家教、家风传承的是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美德,这种历史的沉淀和传承是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如果细胞的基因是健康的、高尚的、美好的,那么构建成的社会基因也就是健康的、高尚的、美好的、能拒腐蚀的。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深深铭刻在国人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我们修身、齐家、做人、立业提供着源源不竭的精神财富和榜样力量。
我生在河北,长在山西,树立良好家教家风,山西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悠久的文化传承,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司马光。认
识司马光是从小学一年级课文《司马光砸缸》开始的,当时只知道他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后来才知道,他官至宰相,是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元老,所著《资治通鉴》影响后世近千年。是什么让他成为名留青史的史学家、政治家,从反映他良好家风的几个故事中可见一斑。司马光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他拿了一只青胡桃,请他姐姐帮忙剥掉胡桃的皮,姐姐忙了半天也没有剥下皮,就生气地走开了。一会儿后,家里的女佣过来,知道司马光想吃胡桃,就舀来一碗开水,把青胡桃放进水里。胡桃经开水一泡,很容易皮就剥下来了。司马光的姐姐从里屋出来,看见他在吃胡桃,就问胡桃皮是谁剥的。司马光说:?当然是我剥的,我想了个办法,用开水一泡,这皮就剥下来了。?正在这时,司马光的父亲走进屋来,狠狠地训斥说:?你这孩子,怎么能说谎话!?司马光知道自己错了,马上低下了头。从此,他牢记父亲的教诲,老老实实做人,这为他以后成为国家的重臣奠定了基础。司马光在年老的时候,日子过得比较紧。有一次,家里没有钱用,他吩咐一位老兵把他相伴多年的一匹老马牵到市场上卖掉。老兵临走时,司马光叮嘱道:?这匹马曾犯有肺病,要是有人买马,你要据实告诉人家。?司马光的哥哥司马旦八十岁左右时,司马光也年事不小了,但照料兄长从不让仆人代劳,都亲自操持,侍奉兄长就如同侍奉父亲一样地尽心尽力,如同照顾婴儿般地无微不至。通过这三则小故事,我们从中可以窥知到
司马光的品德、学识、涵养的无懈可击,缘自他的孝顺、友爱、忠诚,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从小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形成了?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的本性。同样,他也把这种良好的家教家风传承了下去。虽然他位高权重,但在教育下一代上可谓用心良苦、严格要求。他在总结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基础上,为其子写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他们树立标杆:?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光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上文是他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教育儿子要以俭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其亲切的笔调、朴实的话语,娓娓道来,说的是个人志向,批评的是奢靡风气,令人信服。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特别是司马康,不仅学识渊博,通晓经史,还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史学功底,参与了《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
以古鉴今,从司马一家三代的故事可以看出,严格的家教和良好的家风非常重要,同样也需要每一代人身体力行才能得以传
承。如今,自己也正处在上有老要养、下有小要育的重要人生阶段,扮演着为人子、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多重角色,必须向古圣先贤学习,承担起培育良好家风的社会责任。好的家风形成需要从我做起,都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自己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将对下一代的价值观念、行为导向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只有自己做到了以和为贵、以孝为先、以勤为宝、以俭为德,孩子才能春风化雨般地认同和践行。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记得2007年春晚小品《考验》中有这么一句经典台词:?坏媳妇就是身边的炸弹,好媳妇才是身边的碉堡。?要严格自律,纯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圈、朋友圈、娱乐圈,不给歪风邪气和别有用心的人侵蚀渗透的机会。好的家风需要传承,要努力将古圣先贤的优良家风作为教育理念固化成为家训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传播开来,让它成为一种促进个人成长、维护家庭和谐的无形正能量,进而汇聚形成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世道人心、风气共识和文化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我们普通人的应有贡献。
范文二:“家风家教你我他”活动思想体会
克己尽责自胜为强
2003年,我刚上高中的时候,母亲请老师写了一副字挂在客厅,以勉励我好好学习,这幅字的内容就是“自胜为强”。
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写道:“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反听”要求我们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内视”要求我们审视自己,懂的反省;“自胜”要求我们谦虚谨慎、克己自律。这三句话,说明了为人处世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认真思考的人,这种人是聪明的、不容易吃亏的,也就是俗话说的“听人劝吃饱饭”。第二个层次,是懂得自我反省、发现自身不足的人,这种人是明白的、能成事的,论语中就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论述。第三个层次,是能够做到自我克制、不断进步的人,这种人是真正的强者。“自胜”是要建立在“反听”和“内视”的基础上的,善于听取旁人的意见,懂得独立思考和自我反省,保持谦虚谨慎、严于律己的态度,方可做到自我克制、不断进步。自胜为强,正体现了长辈对年轻人的劝勉和寄望。
自胜自强需要摒弃虚荣浮夸的心态。苏东坡曾对佛学有过研究,一次参禅打坐之后感觉自己已经悟道成佛,便作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作完诗后让书童把诗交给了好友佛印,佛印看后题了一个“屁”字让书童带回给苏东坡,苏
东坡当即坐船过江找佛印理论,等他到了佛印门前,看到一副门联,上联是:八风吹不动,下联是:一屁过江来。看完对联,苏东坡知道自己还没有战胜自己的虚荣浮夸之心,没有敲门就羞愧离开了,之后他参禅打坐就更加静心了。从这个角度看,自胜自强需要摒弃虚荣浮夸的心态,引用佛家的话来说就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自胜自强需要摒弃追名逐利的心态。陶渊明摒弃功名利禄,守志不阿,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职归耕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超越了自己,被后人称为“隐逸诗人之宗”,留下高风亮节的美名。从这个角度看,自胜自强需要摒弃追名逐利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为声色犬马所动,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自胜自强需要摒弃好逸恶劳的心态。勾践卧薪尝胆,布衣粗食,席不二重,安抚百姓,整治军队,打败吴国,最终成为春秋一霸。从这个角度看,自胜自强需要摒弃好逸恶劳的心态,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当今社会,多以位高者为强、以权重者为强、以财荫者为强,这是“三俗”的表现。居乱世而自立、处太平而修身,社交中谦虚谨慎、独处时克己自律、工作中尽责奉公,不断战胜自我、升华自我,方可谓之强。
战胜自我不是一场喧闹的公众演出,而是一场激烈的内心独舞;战胜自我不是一场肉体的搏杀,而是一场精神的斗争;战胜自我不是对自我的否定,而是自我的完善和成长;战胜自我不一定能带来物质
生活的充裕,却能让我们的内心得到厚重的升华。
范文三:“家风家教你我他”征文活动报名表
“家风家教你我他”征文活动报名表
基 本 信 息
姓 名 性 别
单位/职务 电话/手机
E-MAIL 邮 编
通讯地址
作品类别 作品名称
备 注
请正确填写有效地址及电话,以保证组委会能与您及时联系,若有更改请及时告知,
作 者 承 诺
本人就参加““家风家教你我他”征文活动向组委会承诺如下,
1,本人详细阅读了征文规则,愿意遵守相关规定作为参加本次征文活动的前提。
2,本人保证提供的作品为原创作品,拥有独立、完整的著作权,并保证所投作品不侵犯他人权利,如发现作品存在抄袭现象,文责自负,由此造成的侵权行为,与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和承办单位无关。
3,如果我的征文作品入围或者获奖,本人承诺将赋予组委会收藏、宣传、展览、出版和应用此作品的权利。并以入选出书稿费作为奖励。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范文四:我的家风家教征文范文
我的家风家教征文范文
“家训”不仅是每个家族的财富,也是社会的财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我的家风家教征文范文一
良好的“家教”之于良好的“家风”至关重要,良好的“家风”之于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睦、和谐、文明、进步也是不可或缺,这个绵延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说它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根,也毫不为过。
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是很丰富的,家训、家教、家风就是极具价值的一个系列。《大学》里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正是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最重要的连接点。每个人都是由“家”走入社会的。毫无疑问,良好的家风、家规、家教对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标准、操守品行,乃至生活习惯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社会由个人组成,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基础。
良好家风的形成必须靠家教。不幸的是,我们今天已经不自觉地将“教育”窄化为“学校教育”,以为“学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我们并没有将“家教”安置在“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在这种语境下,“家教”甚至成了校外补课的同义词。这难道不让人担忧吗?曾国藩晚年在《与弟书》中写道,“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我们真应该三思其言。
在传统中国,几乎每家、每族、每姓都有自己的家训,通常在汇聚族人祭祀祖先时,由族中长老领诵,敬谨恭读,这就让族中子
弟从小耳濡目染。可惜的是,这一优良传统曾经被我们自己摧毁并且遗忘;可喜的是,近年来,它已经在民间复苏并且复兴。凝聚着祖先智慧的教诲、训诫,又重新在子孙后代的耳畔响起,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培育着良善的种子。
“家训”不仅是每个家族的财富,也是社会的财富。“家教”不仅关乎每个家族的子弟,也关乎社会整体。良好的“家风”,非常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不等同于教养,文化不等同于文明。教育必须体现为教养,文化必须落实为文明,才有真实的价值与意义,否则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都是令人怀疑的。从教养、文明的角度看,家训、家教、家风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不言自明、毋庸置疑了。
我的家风家教征文范文二
最近一段日子,央视总在问群众一个问题,“你们的家风家教是什么?”
我们是现代家庭,没有文字标明什么是家风什么是家教。但我一直对孩子的要求是“诚实善良勇敢坚持。”
大女儿头脑简单,一直在身边,这四点基本上是做到了。所以今天的星儿成长为阳光、自信、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小女儿从中学开始就住校,随后一人考上外地大学,她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自己做主。我也及少对她谆谆教导,总怕女儿说我啰嗦。
但是,通过观察,几件小事证明她是诚实善良的。
夏日里,电梯坏了,修电梯的工人一身油一身汗地忙碌。我发现小女儿不声不响地把家里的电风扇搬过去让他们吹凉,还拿去了几瓶矿泉水。
2014年春节开车去娘家,预计晚上九点左右到贵阳,可是因为堵车,晚上十点了,还没有到贵阳,我怕在成都的爷爷奶奶着急,就让小女儿给爷爷奶奶打电话,说我们到贵阳了,让他们放心地休息。可是小女儿说,“说谎不好吧。”这让我很欣慰,这么简单善意的谎言她都不肯说,说明她是一位多么诚实的孩子。真正是我们家的好孩子!决对不说谎话。
这让我想起我从小所受的家教。我小的时候,家教是诚实,不说谎话,不是自己的东西绝不能拿。再就是艰苦朴素勤捡节约。
记得刚上小学一年级时,班里的一位小男生送给我一把小剪刀,我十分喜爱,回家后就用小剪刀剪纸花玩。父亲看到了问,“是谁的小剪刀?”“是同学的。”“怎么拿同学的东西?”“是同学送给我的。”“明天还给同学。”那把小剪刀我实在是喜欢,以至于还给同学后还一直想念,直到今天还记得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喜欢也不能要。
父母亲的艰苦朴素勤捡节约是一贯的。“光盘行动”在我们家是长期实行的,“来来,一人分一点就吃完了。”父母亲常这样对我们说。到后来,我说,“不想吃就不吃吧,多吃一口再减肥,还不如现在浪费一点好。”父母亲说不过我,不要求我吃多余的饭菜,但他们是绝对不会倒掉剩饭剩菜的,以至于我们家有了“宝菜”之说。就是那
种做得不好吃,一次又一次出现在桌子上的菜,被我们戏称为“宝菜”。
妈妈常说要节约,我常常劝她说要花钱,“钱是纸,用纸去换回你喜欢的东西多好啊”。母亲说,“不节约哪里有啊?”我说,“不挣才没有啊,你再节约,能有多少?”母亲说不过我,但她一如继往地节约,没有用的纸盒、塑料袋、旧布都会被她整齐地收藏......买东西依然是买最便宜的。这是她要传给我的家风,但我并不想好好传承下去。我教给女儿的是要学会生存,靠自己的努力过上好的生活,要会挣钱,也要会花钱,但不要虚荣地攀比,要买物有所值的好东西。不必节约,但绝对不能浪费!
家风家教更重要的是父母亲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树立榜样。有什么样的父母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随着社会的进步,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给孩子留下的家风家教,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好的传统观念他们也会一代代传承下去的。虽然像我,对父母亲传承给我的“艰苦朴素勤捡节约”做了一些修改,难道不是更好吗?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但变一定要变得更好,不能忘了根本。
[我的家风家教征文范文]
范文五:我的家风家教
家风
正如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 我认为一个家庭良好的行为标准就是家训,一个家庭所独有的风尚就是家 风。良好的家风能够体现家庭成员家教和素养,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遵守。好的家风才能熏陶出的有教养的家庭成员,家长的言行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极其重要,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家风是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的,长辈的一言一行都在向小辈传达着一个家庭的习惯作风。家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他在潜移默化中使我们懂得了如何做人、怎样行事,明白了善恶是非、美丑曲直。
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家风,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家规,在历朝历代的著名家训家规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和美德,被不厌其烦的叮咛后世子孙。
生活在21世纪,我家不像古代书香门第有成文的家训。在我短短的十几年人 生历程中,除了学校老师,在我的成长中,父母对我的影响最大。
在家里,爸爸妈妈从小就给我说“施恩不望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故事,告诫我要做一个乐善好施的人,这些年他们言传身教,坚持“与人为善”这个家风。至今,我从这个家风里慢慢的领悟其中的真谛。与人为善,是我们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也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原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翻开五千年厚重的文明史就会发现,人们历来都把“与人为善”作为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文明,人人追而求之,歌而颂之。而与人为善的示例也俯拾即是。《八仙全传》第十回中所述:“惟其如此,愈见君夫妇盛德仁心、施恩不望报之君子也”; 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施恩图报非君子,知恩不报是小人“。
对,这就是我的家风:“与人为善”。
同时,我们也看到,一则千里报恩的故事在浙江和沈阳被传为佳话。 21年前,仙居人戴杏芬偶遇3个落魄的年轻人,收留一晚。如今其中之一的何荣锋成了身价上亿的大老板,两次想要送重金酬谢,被毫不犹豫地拒绝。戴杏芬说,帮助人是应该的,不求金钱回报,对方能感恩,已经很感动。而戴杏芬的母亲在她小时候也曾经收留过好几个乞丐在家中。因此不难理解戴杏芬的所为,父母想要孩子有一个做人的原则,想要孩子坚持这个家风,并把它传承下去。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着自己!”
所以,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氛围,是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孩子们则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
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