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浙美版新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 我驾神舟游太空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飞船等有关航天知识,学习飞船纸模型的基本造型方法。
2. 通过尝试制作火箭或飞船,进一步提高利用身边的废旧物来美化生活的实践能力。
3. 通过学习活动初步感受祖国先进的寒天技术,知道现代科技的价值。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喜悦和欢乐,养成认真细致地制作习惯。
教学重点:有创意地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飞行器。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利用自己身边的废物进行加工来表现飞船或火箭。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可乐瓶、纸筒、卡纸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火箭模型若干件。
教学过程:
1. 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谈谈关于宇宙、太空和火箭等,初步了解航天知识和我国的相关研究成果。
2. 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观察、讨论、分析飞行器的造型特点和创意点。
3.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火箭的形状特点,启发学生学习将平面的纸材制作成立体的火箭。
4.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自己身边废弃物的形状和材质,互相启发可以制作飞行器的构思,进一步拓宽创作表现思路。提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一件飞行器的创作。
5.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巡视并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化辅导。
6. 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
7. 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并提出拓展要求: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太空新的发现、探究新的飞行器制作方法等。
2. 汉字的创意与设计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汉字创意设计的特点,学习汉字创意设计的方法。
2. 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做合理的联想和变形,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字。
3.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体会创意美术字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懂得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学习汉字创意与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教学难点:字体设计的创意。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纸张。
(教师):课件、相关美术工具。
教学过程:
1. 感知汉字起源的文化。
(1)了解在没有文字之前,古人的记事方式是结绳记事。
(2)欣赏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碎片上的“刻划符号”,了解最古老的汉字形式。
(3)以“车”字为例,了解汉字的演变。
2. 了解创意美术字的作用。
(1)欣赏“车”字的创意美术字,思考:人们为什么要对汉字进行创意与设计?总结创意美术字的作用。
(2)欣赏标志、书籍封面、店面招牌等设计中的创意美术字,并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创意美术字。
(3)欣赏创意美术字,说一说这些字的“创意”在哪里。
3. 探究创意美术字的设计方法。
(1)欣赏“点、照、蝶、火”等字的创意与设计,小组讨论这些用了哪些不同的设计方法。
(2)总结创意美术字常用的三种设计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出更多创意美术字的设计作品。
4. 创作实践。
学习建议:选择一个字,设计有独特创意的美术字。
5. 互动评价。
(1)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
(2)欣赏同学设计的优秀作品,拓展设计思路。
(3)分析同学设计作品中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并说说设计创意美术字时要注意什么。
(4)欣赏同学作品,思考他们运用了哪些设计方法。
6. 小结延伸。
(1)课外延伸:可以尝试设计创意字母和创意数字。
(2)引导学生课后将学生的创意字设计作品汇编成创意字字典,将学习到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懂得学以致用的道理。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笔、卡纸等。
(教师):课件,范作,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图片。
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创意设计方法。
(2)欣赏词组的创意设计作品。
2. 分析、探究创意词组的设计方法。
(1)欣赏作品,分析词组的创意设计方法与字的创意设计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2)欣赏作品,分析词组的创意设计还有哪些方法。
(3)总结词组创意设计常用的五种方法。
(4)小游戏:看词组找方法。总结词组创意设计的原
3.创作实践。
学习建议:选择一个词组或自己的名字,设计有独特创
意的词组。
4.互动评价。
(1)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
(2)欣赏同学设计的优秀作品,拓展设计思路。
5.小结延伸。
(1)课后可以尝试将创意词组设计成一幅画。
(2)学习预告:下一课时将要运用创意美术字进行“刊头设计”。
(3)生活中继续关注创意字和创意词组设计,并能学以致用。
3. 刊头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刊头的作用和特点,学习刊头设计的方法。
2.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刊头设计作品的欣赏与讨论,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提高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美化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刊头设计的知识与方式,绘设计刊头。
教学难点:设计有创意、有美感的刊头。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铅笔等常用作画工具。
(教师):学案、刊头图片、学生优秀作业。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进行课前谈话,创设闯关大赛的氛围。
(2)教师介绍“闯关大赛”的项目与规则
2.观察讨论,了解刊头
(1)师生共闯《刊头设计》第一关:刊头知识我了解。
(2)教师总结课件,讲解刊头设计的相关知识
(3)小组讨论什么是刊头,刊头设计的要素有哪些,刊头设计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并共同完成学案第一关问题。
(4)教师宣布第一关闯关成绩。
3.尝试构图,激发创意
(1)师生共闯《刊头设计》第二关:刊头排版我知道。
(2)欣赏刊头设计作品。
(3)师生共同分析,图文结合的刊头设计有哪些不同的形式。
(4)小练习:以“艺术天地”为题,用简练的图形和线条画刊头设计稿。教师绘制草图举例示范。
(5)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设计绘制四种不同的排版方式。
(6)展示同学作品,讨论还有哪些不同排版方式
(7)说一说:刊头版式需注意什么?
(8)教师宣布第二关闯关成绩。
4.创作评价、总结成果
(1)师生共闯《刊头设计》第三关:刊头设计我能行。
请四人小组用手绘的方式为手抄报《大拇指报》设计大刊头和小刊头,设计
要求:围绕主题,图文并茂,简洁明了,富有创意。
(2)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
(4)教师宣布第三关闯关成绩。学生汇总三关所有成绩,共同评出“刊头设计小能手”和“刊头设计小行家”。
5.课外拓展
(1)欣赏优秀的学生手抄报设计作品。
(2)教师鼓励学生将刊头设计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4. 纸拎袋
教学目标:
1. 认识纸拎袋的用途,初步掌握纸拎袋的基本设计与制作方法
2. 运用各种纸材、废旧材料,通过折、剪、画、贴等方法制作一只即实用又美观的纸拎袋
3. 培养关注生活、美化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实践和创新的兴趣与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纸拎袋的基本设计与制作方式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创造能力,设计制作纸拎袋新颖有趣
教学过程:
1. 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2)出示纸拎袋范作,教师从袋子中找出剪刀、双面胶、绘画用具,展示袋子
(3)揭题
2. 欣赏感知,审美体验
(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搜索到得纸拎袋,说说它的来历和用途
(2)除了学生说的用途外,纸拎袋还能用来做什么?课件展示各种纸拎袋
(3)好的纸拎袋本身就是艺术品,课件相应出示纸拎袋图片
教师总结:这些造型各异、风格不同的纸拎袋既方便购物,有展示产品的形
象、理念、文化,还体现设计者的个性与想象力
3. 分析讨论,尝试制作
(1)请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纸拎袋看一看、摸一摸、拆一拆,了解纸拎袋的特点和基本型的制作方法
(2)课件出示纸拎袋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图,学生尝试制作纸拎袋基本型
探究: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怎样使纸拎袋的容量更大?怎样设计纸拎袋更舒适?怎样粘连更牢靠?
4 .观察发现,感悟设计
(1)造型
请学生想想,你见过、用过的纸拎袋有哪些形状,你发现它的共同点吗?
①课件出示一组几何形纸拎袋,你发现了什么?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②课件出示一组仿生形纸拎袋,说说这些纸拎袋的设计灵感来自哪里。
教师小结:我们发现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拎袋都可以概括为基本的几何形和几何形的组合;除几何形外,还有具象的仿生形,如:可爱的小兔、有趣的小狗等。
(2)装饰。
①课件出示教材中以图案装饰为主的纸拎袋,思考:这些纸拎袋的图案设计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一款?为什么?
②怎样让纸拎袋变得更美观呢?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装饰?你带了哪些材料?打算怎样装饰?
课件出示:拼贴法(剪、绕、撕、折、卷、贴等)和添画法装饰的纸拎袋。 教师小结:可以运用各种材料,用剪一剪、绕一绕、撕一撕、折一折、卷一卷、贴一贴等方法,让纸拎袋变得更漂亮!
(3)拎带。
你觉得拎带可以怎么制作?学生讨论。
课件出示:用纸剪贴的、直接剪的、用绳穿孔的?
5.设计制作,实践创新。
(1)作品欣赏。
①课件出示学生作品,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只纸拎袋,为什么?(引导学生从造型、装饰、色彩等方面讨论o )
②课件出示创意纸拎袋作品,说说它们的创意在哪里,这些纸拎袋的造型和拎带设计巧妙在哪里?通过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创造性设计的魅力。
(2)小组讨论:如果让你设计,你会设计怎样的纸拎袋?你用它来干什么?
(3)学生作业。
①作业内容:设计制作一只纸拎袋,以添画或拼贴的方
法进行装饰美化。
②作业要求:
第一层次:造型美观、色彩搭配和谐。
第二层次:构思新颖、造型独特、装饰美观。
③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优缺点及时点评。
辅导要点:整体构思与造型;制作的技法与装饰方法。
6.作业展示,学生互评。
(1)学生作品展示。
①学生自评: “设计师”从纸拎袋的造型、装饰、材料、功能等方面进行介绍,说说自己作品的特色与创意,谈谈在创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②同学互评:说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提出不足及改进方案。
③思维的碰撞,学习他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作品。
(2)评选活动:最佳制作奖(评价标准:造型美观、制作精美);创新设计奖(评价标准:造型新颖有个性、装饰美观)。
7. 课外拓展。
学习了纸拎袋的设计与制作,希望学生在环保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能多设
计、多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拎袋,为美化生活作出贡献。
课件出示各式自制环保袋,学生欣赏并承诺不再使用或尽量少用塑料袋。
8.整理材料,保持整洁。
把桌面上的碎纸、废料装进我们亲手制作的纸拎袋里,
保持桌面和地面整洁。
5. 找果子的刺猬
教学目标:
1、了解刺猬的相关知识与形象特点。
2、用泥塑的方法塑造一只或一组找果子的刺猬。
3、培养爱小动物的意识,以及热爱、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用泥塑的表现方式,运用水滴形的造型方式完成一只或一组刺猬。 教学难点:能巧用生活原型来塑造泥塑刺猬,并能添加果实来增加趣味性。 教学过程:
1. 展示图片,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秋天的图片,教师创设情境,导入内容。
教师说:“秋天到了,树叶黄了,果实成熟了,人们都忙着收获了,深林里
动物们也忙开了!”
(2)学生们发挥想象猜测。
教师说:“深林里动物们都在忙什么?”
学生讨论。
(3)出示刺猬图,导入课题——找果子的刺猬。
教师说:“猜猜是什么动物?跟着刺猬一起找果子旅行吧!”
2.通过找果子旅行为线、观察图片为主,了解是刺猬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1)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
小组讨论刺猬的生活习性,了解刺猬是哺乳类的杂食动物,冬季有冬季的习性等。
(2)欣赏图片,找出刺猬的外形特征。
①整体外形。
滚圆的身体,尖尖的脑袋,尖锐的棘刺,短小的四肢。
②细部的特征。
炯炯有神的黑眼睛,椭圆的小耳朵,嗅觉灵敏的大鼻球。
3.欣赏名作以及生活中的艺术品,感受艺术之美。
(1)艺术家眼中的刺猬。
艺术家眼中的刺猬和生活中的刺猬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拟人,概括,夸张的手法)
(2)小朋友眼中的刺猬。
刺猬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以它的形状创作的艺术品也是既生动又美观的,今天我们用泥塑的方法来制作一件刺猬工艺品。
4.讨论泥塑制作的方法。
教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做?”
(1)探讨身体和头部的制作。
搓圆球→手指放圆球的一端搓→四只搓成水滴形装上,调整脑部(尖头向上调整)→水滴形的色彩刺→未干时装上刺→最后装饰(加眼睛、鼻球、腮红等)
(2)探讨刺猬背上的制作方式。
① 水滴形的刺
这里大多数形状都为水滴型,大水滴是刺猬身体,小水滴是刺猬身上五彩的刺猬很像彩色铅笔插满整个刺猬的感觉
② 剪刀剪出刺。
③ 借用外形,塑造成刺。
④ 学生交流手捻成型的其他方式。
5.制作交流,表现找果子的刺猬,
(1)作业要求:可以采用水滴型。巧用生活原型、手捻成型等其他手法来表现刺猬。
刺可以用许多手法表现,动态有直立、爬行等。可以制作一些生动的果子,增加趣味。
(2)学生作业交流。
我做了一个怎么样的刺猬?它身上有哪些地方表现的最富有创意?它找到了哪些诱人的新鲜的果子。
6.小结拓展,再激学习兴趣。
通过本课学习,我饿们知道刺猬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同时也了解了刺猬
是深林的保护着,一晚上能吃200克的虫子,消灭害虫,有利农业,但有时偷吃果子。刺猬全身是宝,所以许多人捕杀它,为了人类和大自然的和睦相处,请好好保护动物吧!
6. 夸张的脸
教学目标:
1. 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运用夸张表现的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 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大胆、有趣味的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对人物的观察。
3. 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的乐趣,培养对泥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教学难点:扎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教学过程:
1. 导入。
(1)变脸小游戏。
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
让学生观察,说说这样的脸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应用夸张手法。
导出课题《夸张的脸》
2. 欣赏,分析。
(1)欣赏各种运用了夸张的脸的艺术品,分析每件作品如何运用了夸张手法的。
(2)总结运用夸张手法的好处。
3. 技法指导
(1)学生用陶泥制作各种形状,如:球形、长方形??
(2)总结基本技法:团、搓、压、捏、揉、贴。
4. 教师示范制作。
视频:变脸小游戏。
制作一张夸张的脸,引导学生讲出制作过程、方法等。
5. 学生制作
(1)制作要求:用团、搓、压、捏、揉、贴等方法泥塑一张造型独特、夸张的脸。
(2)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
6. 展示、评价
(1)作品展示在前面放在桌上,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欣赏。
(2)请学生当小评委,评选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说原因。
7. 延伸、拓展
(1)欣赏不同材料制作的夸张的脸。(绘画、废旧物制作、彩色卡纸制作等)
(2)鼓励学生回去用不同的材料制作。
7. 威武的大将军
教学目标:
1. 感受艺术作品中大将军威武之气,学会抓住细节生动表现人物神态的泥塑表现方式。
2. 探究不同的人物的塑造方式,采用自己喜欢的泥塑形式创造一个威武的大将军。
3. 感受大将军的威武之气,获得与中国古代名将伟大人格的超时空心灵对话。 教学重点:感受艺术作品中大将军的威武神态,采用自己喜欢的泥塑形式,创造
一个威武的大将军
教学难点:让塑造的大将军站稳且威武
教学过程:
1. 观看视频,引出学习主题
(1)请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你看到哪几位大将军?
(2)围绕“你还知道那些古代大将军”、“用一个词形容你对古代大将军的印象”这些问题进行交流
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的学习主题:《威武的大将军》
2. 聚集“细节点”,品威武的大将军
引导学生欣赏《将军侗》、灵隐寺《将军像》、抗倭英雄《戚继光像》等作品,思
考:这几件作品从哪体现出大将军的威武的样子?
3. 借助“步骤图”,探索多元塑造法
(1)引导学生先根据作品,结合已学过的塑造法,猜猜作品是采用哪些方法制作出来的
(2)结合“步骤图”,和学生一起小结“捏塑”为主的陶艺制作步骤。
(3)观看“泥片卷塑”为主的陶艺制作方法,体验不同的塑造方法
4.寻找“启发点”,探索威武站姿
引导学生观看同龄学生的多件泥塑作品,一到他们边看边观察:作品采用了
哪些让大将军站稳的方式?这些站稳有没有起到更好的赠加大将军威武气概的表现方式效果?
5.突出“威武之气”,创意泥塑大将军
(1)提出作品要求:用泥塑的方法塑造一位古代将军,突出“威武”的特点
(2)教师巡视指导,对作品如何站稳或更好突出威武的特点,进行个别指导
6.装置作品展,别样作品欣赏
引导学生把塑造的大将军摆成类是“秦兵马俑”的阵势,对现代装置的艺术场景下进行欣赏,并学生评出自己心目中最伟大的大将军,说出理由。
8. 三原色与三间色
教学目标:
1. 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及橙、绿、紫三间色,了解原色与间色的关系;建立起初的色彩知识与概念,能运用任意两种原色调配出间色。
2. 通过观察、探究、实践等学习方式,掌握运用两种原色调配出丰富的间色的方法;并运用三原色、三间色进行彩绘设计练习。
3. 通过欣赏、调色练习等,培养对色彩的敏感度与兴趣,培养艺术感受力。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掌握运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原色与间色的魅力,并能以色彩进行自我表。
课前准备:
(学生)红黄蓝三色颜料、调色盘、水粉笔、湿布。
(教师)课件、调色板、塑料杯、白卡纸、KT 板、湿布。
教学过程:
1. 欣赏导入,感知色彩。
(1)初步感知色彩。
师生谈话:生活中,我们随处能看到各种色彩,请说出你最喜爱的一种,并说说色彩带给你什么感受。
(2)掲题。
小结:色彩就像个魔术师,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缤纷、绚丽,充满乐趣。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奇妙的色彩世界,一起来探究了解三原色与三间色。
2. 尝试体验,探究色彩。
(1)确认颜色。
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不同的两种颜色(原色)。请各小组说出自己小组里的
是哪两种颜色。
(2)游戏—色彩对对碰。
选择一种颜色,用整个手掌和手指充分跟颜料 接触,把沾有颜料的手,在白纸上留下 印痕。把手洗干净后,再选择另一种颜色,用同样的方法和刚才的手印交叠印在旁边。
(教师边说边演讲)
请学生在每张纸上印3-5手印
(3)鼓励观察,发现间色。
问题1:除了红色和黄色(或者红色和蓝色,或者蓝色和黄色),你能发现第三种颜色吗?
问题2:这个颜色是如何产生的呢?
回顾刚才的手印游戏,得出当红色和黄色相交在一起会变成橙色。根据问题,教师依次点击课件,出现橙色、绿色、紫色。
问题3:通过观察,你能看出橙、绿、紫是由哪三种颜色相互调配出来而成的吗?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是红色、黄色、蓝色中的其中两种颜色调配出来的. 教师小结:在这些色彩中,红色、黄色、蓝色可以调出别的颜色,但红色、黄色、蓝色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和而成,所以我们把红色、黄色、蓝色称为三原色。而橙色、绿色、紫色是红色、黄色、蓝色中的其中两种颜色调配出来的,所以把橙色、绿色、紫色称为三间色。
(4)实验演示,鉴证间色。
教师:将红、黄、蓝其中的任意两种原色倒在空杯里摇一摇,观察结果。(学生分工实验。)
问题1:你们组调出的是三间色中的哪种颜色?是由哪两种原色调成的? 问题2:为什么同是间色(橙色、绿色、紫色),深浅却不同呢?
学生回答:两种原色的用量不同。
3. 名作欣赏,感受色彩。
(1)红、黄、蓝的构成。
(2)农民装饰画。
4. 玩味色彩,集体创作。
(1)教师:学习大师用原色或间色来完成一张大的手印画.
(2)作业要求:
1.选择任意两种原色印出几种不同深浅的间色手印。
2.注意手印要有叠加,体现出疏密变化,保持手形的完整性。
(3)根据色彩为作品取名。
5. 作业展示,欣赏评述。
(1)用了哪两种原色?调出了深浅不同的哪种间色?
(2)自己小组创作作品的取名是什么?为什么取这个名?
6. 即兴创作,拓展手法。
(1)认识波洛克。
教师:我们来结识美国的一位绘画大师。
(2)教师即兴创作。
教师:艺术在不断地发展与创兴,我们可以打破常规,采用一些新式的绘画方式,来表现不同的色彩效果。老师在原画上进行二度创作(在手印画上加入刷、甩、喷、洒、滴等技法 )。
(3)部分同学参与体验。
(4)欣赏评述。
教师: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言谈:眼花缭乱、有变化、效果很特别....... 教师趁此快速在学生作品上面加贴KT 版镜框,呈现风格的作品。
7. 课堂小结,拓展寄语。
(1)回顾三原色和三间色的特性。
(2)欣赏生活中的色彩的作用.
(3)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利用生活的物品,运用三原色、三间色进行色彩的装饰,以美化我们的生活。
9. 四季歌
教学目标:
1. 了解四季的相关知识,能用语言对四季的景物和色彩进行描述,表达对美的感受。了解古诗配画的知识,学会从诗句中的主题事物、环境、色彩三方面为古诗配画的方法。
2. 运用油画棒的色彩的形式表现四季,通过对花、树等自然界中的景物来表现四季的象征景色,学会运用主观色彩来突出季节的特征。并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巧妙构思,画出诗句的意境之美,体会画画与作诗互相融合的感觉,培养想象与表现能力。
3. 激发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亲进大自然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故事文化,从中得到美的启示,受到美的熏陶,提升鉴赏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通过描绘具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表现出四季的特点。2. 学习运用诗
配画(或画配诗)的艺术形式表现四季景物。
教学难点:1. 学会运用主观色彩来突出季节的特征。2. 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巧妙
构思,画出诗句的意境之美。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调色盘、水杯等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课件展示图片,并提问:
①喜欢哪种花,它有什么特别的美?
②它们分别在什么季节开放?(板书:春、夏、秋、冬。)你还知道什么花在什么季节开放?
(2)教师小结:大自然一年四季都很美,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花朵绽放,每个季节都有各自不同的美丽景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美丽的四季吧!出示课题:《四季歌》。
2.欣赏描述。
(1)四个季节中你最喜欢哪个?这个季节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2)谁能用一到两个成语来描述这个季节?
(3)你认为哪些色彩能突出这个季节的特点?
3.欣赏评论。
(1)课件展示画家的作品,引导学生赏析。
①你喜欢哪幅作品?它表现了什么内容?
②画家的作品分别从哪些方面表现出了季节的特点?(内容、色彩。)
(2)这四幅作品画了什么内容?画家想表达什么?
(3)这四幅作品画家是通过什么来表现四季特征能(色彩。)你认为画家的色彩运用得好吗?为什么?
(4)四幅作品分别代表哪个季节?说说你的理由。
4.教师示范。
刚才我们一起分析了四季的景物和色彩特征,今天老师想用油画棒加水彩的形式表现我喜爱的季节。
(1)先用油画棒快速地画一棵长满枝丫的老树。
(2)提问:
①如果不在树上表现叶子是哪一个季节?(冬。)
②老师想要表现一棵春天的树该怎么画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选用黄绿色的油画棒在枝丫上画出嫩芽,在树根边添画出小草。
(4)教师再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与前两张相同的树:谁能帮我把它画成夏天的树谁能把另一张画成秋天的树?(指明两位学生画。)
(5)引导学生评价。
①这两位同学画出的树突出了夏天和秋天的季节吗?
②你们还有什么建议?
③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建议进行添加完善。
(6)四个季节的树我们都已经画出来了,配上什么颜色的背景更能突出季节的特征呢?
①学生认为哪个季节的背景最难表现?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画出相应的季节背景。
5.欣赏作品。
画家表现四季的作品我们欣赏过了,老师画的作品学生也看过了,你们想不想看看
其他班级的同学是怎样表现四季美景的呢?课件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赏析。
(1)这些作品分别画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代表了什么季节?
(2)他们的色彩运用得好吗?是否突出了季节特征?
(3)俅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什么启发?
6.学生创作。
(l)作业要求:
①运用油画棒加水彩的形式表现花、树等自然景物。
②突出季节的色彩特点。
③可以表现一个季节,也可以表现多个季节。
(2)教师巡视辅导。
7.作业展评。
(1)分春、夏、秋、冬四个展区,把表现相同季节的作品展示在一起。
(2)分展区进行评价。
①春季展区,你认为哪些作品体现了春季的特点?你能用—个成语来概括你的受吗?
②夏季展区,你从哪些作品中感受到了夏天的气息?
③秋季展区,哪幅作品的秋意最浓厚?
④冬季展区,你从哪幅作品中感受到了寒意?
8.课后拓展。
在身边寻找秋天的踪迹。
板书:四季歌。
色彩内容:
春:春暖花开,五颜六色。
夏:绿树成荫,绿色为主。
秋:金风送爽,红、黄为主。
冬:冰天雪地,蓝、紫、灰为主。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搜集学过的古诗,整理出描写景物的诗句。
(教师)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1.展示交流。
(1)展示上节课表现四季的优秀作品。
①这些作品分别画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代表什么季节?
②除了景物之外,还有什么方面增添了季节的气息?
(2)师生小结:这些作品都是通过景物和色彩两方面突出季节的特点。
(3)面对春、夏、秋、冬各自独特的美景,古代诗人通过优美的诗句赞叹它们。四人小组汇总整理。
①各小组汇总课前搜集的描写景物的诗句。
②商讨这些诗句描写的是什么景物?属于哪个季节?
(4)小组派代表汇报整理的结果。
(5)各小组整理出来的诗句都很美,其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国古代诗画的特点之一。大家想不想把这些优美的诗句变成美丽的画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以诗配画的方式进行创作。
2.欣赏评论。
(1)课件出示四句古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尽已无擎雨盖。)四人小组讨论。
①这四句诗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请写下来。
②这些荷叶分别用什么色彩表现比较好?
(2)课件展示四幅荷叶图片,你认为这些图片分别适
合配上面的哪句古诗?
(3)出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赏析。
这是一幅学生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句古诗配的画。
根据这句古诗描写的内容和意境,你对画中描绘的主题事物、环境、色彩这三方面有什么建议?
(4)下列有四幅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句配的画,你认为哪幅配得好,说说理由。
(5)小结:为古诗配画并不难,只要画出诗句中描写的主体事物并配上合适的色彩就够了。
(6)欣赏画家作品。
①根据画中主题事物,你认为它们分别是为哪些古诗配的画?
②你认为画家从哪些方面突出了诗句的意境之美?
3.教师示范。
老师也想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配上画,同学们能不能帮我出出主意?
(1)“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荷叶的数量多,颜色碧绿o )教师用不同绿色的油画棒画出大量的荷叶。
(2)“映日荷花别样红”又告诉我们什么? (荷花在阳光照耀下,在绿叶衬托下格外的鲜红娇艳。)教师再添画出红色的荷花。
(3)最后用水彩涂出水天一色的效果。
4. 作品欣赏。
教师展示同龄人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1)这些作品是为哪些古诗配的画?
(2)这些画描绘的景物和色彩与诗句的意境相符吗?
5.学生创作。
(1)作业要求:从下列已学过的诗句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一句古诗,并为它配上美丽的图画。能够生动地描绘出诗句中的主题事物为良好作品;既能生动描绘主题事物,又能表现出诗句中优美的色彩为优秀作品。
①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④小荷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⑤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
⑦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⑧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2)教师巡视指导。
6. 作业展评。
(1)四人小组互评,推荐出优秀作品。
(2)展示优秀的作品,请作者介绍创作思路。
7.欣赏拓展。
(1)教师介绍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风格。
(2)给上节课自己表现四季的作品配上一句诗或取一个有诗意的题目。
10. 彩墨游戏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工具。
2.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方式,在游戏中感受、体验、学习彩墨画的基本技法。
3.充分感受彩墨画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的特殊变化,进行大胆表现。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使画面具有美感和情趣。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
(教师)教学课件、教学演示的工具与材料(背景音乐、学生的作业纸、毛毡、吸铁石)。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观看—段动画片:《牧笛》,说说自己的感受。
2.探究交流。
(1)你知道这部动画片里的画面是用什么工具画出来的吗?
师生交流,说出彩墨画工具。
(2)教师展示要用到的工具:现在我们就用它们来玩一玩有趣的彩墨游戏。 板书课题:《彩墨游戏》。
3.新授,简单介绍国画工具。
在玩这个游戏之前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工具。
(1)毛笔:羊毫(软)、狼毫(硬)、兼毫(中性)。
(2)墨汁、墨块。
(3)纸(生宣纸:吸水性强,画写意画用;熟宣纸:吸水性差,画工笔画用)。
(4)砚台(收藏、欣赏作用更多,实用性较小,取而代之实用性更强的是盘子)。
4.笔墨游戏初步体验。
(1)玩一玩笔墨游戏,体验墨色变化的乐趣。
①请你把毛笔润湿,用水和墨在宣纸上随意画几根线条,同桌之间观察一下,发现有什么不同?
小结:我们把浓淡不同的墨色分别叫做浓墨和淡墨。
②老师也玩一玩,看看这些浓淡不同的线条是如何画出来的。
小结:浓墨——用水少。淡墨——用水多。
(2)欣赏课本中吴冠中的山水画,观察墨色的变化。
仔细观察画家吴冠中在作品中的笔墨,你有什么发现?(再次引导学生发现墨色在宣纸上的浓淡变化,加深印象,感受作品的美感。)
5.介绍技法。
课件展示:中锋、侧锋、浓淡、干湿等技法。
教师示范几种基本技法。
6.介绍彩墨画的一些特殊技法,玩一玩彩墨游戏。
水和墨是一对最要好的朋友,让我们一起看看它们还会玩出什么新花样。 观看视频演示特殊技法:漂附印染法、滴染法、喷溅法、揉纸皴法。 我们也来玩一玩,选择其中一种玩法,让学生体验。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体验的和看到的这些彩墨游戏正是我们中国画中的笔墨
技法。
7.再次欣赏画家的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8. 布置作业。
尝试用彩墨游戏的方式进行表现,鼓励运用今天学会的各种用笔用墨的方法和特殊技法画一幅彩墨画,感受中国画笔墨的艺术魅力。
让学生分成一组或几组在一张或几张大的生宣纸上随意挥洒,充分发挥他们的好奇心和追求自我表现的上进心。
9.展示评价作品。
(1)组织学生相互参观,寻找亮点,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介绍自己的作品。
10.拓展:欣赏中国画作品,从作品中发现技法的运用。
教师小结。
11. 大狮子
教学目标:
1. 学习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威武的狮子,能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表现狮子的五官、鬃毛和神态。
2. 尝试体验水墨画中笔墨和色彩的变化,感受水墨造型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3. 通过作品欣赏,感受狮子的雄健之美,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学习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威武的狮子,感受水墨造型的乐趣。 教学难点:能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体现狮子的威武。
课前准备:
(学生):水墨画工具。
(教师):课件、水墨画工具。
教学过程:
1. 徐悲鸿《侧目》图导人——抓狮子五官的特点。
(1)情绪酝酿。
复习水墨用笔的方法和墨的浓淡变化。
(2)示范导入: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教师一边画一边提醒注意用笔姿势,提示用墨的浓淡、用笔的中锋与侧锋的变化等。(画狮子。)
大师徐悲鸿也特别喜欢画狮子。出示徐悲鸿《侧目》,简单介绍徐悲鸿。定格头的局部,重点分析狮子五官的特点。
(3)关于狮子,你还知道哪些?随机课件出示真实狮子的局部图,观察狮子的体貌特征,引导观察鬃毛、眼睛、牙齿,感受狮子的威武。揭示课题。
4.深化赏析——画个性。
(1)看看大师是如何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表现威武的狮子的(出示韩美林的狮子 图)。提问: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2)大师是如何用笔的?(中、侧锋用笔,快速有力,力透纸背。)
(3)欣赏学生是如何表现的。
(4)欣赏韩美林的水墨作品,充分感受用笔、用墨、用色的质感。
5.分层作业——《群狮图》。
(1)作业要求:
①用水墨的形式表现独一无二的狮子。注意水墨用笔、用色的变化。
②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来表现狮子的五官、鬃毛和神态,比比谁画的狮子最威武。
(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3)学生作业展示,互相点评。
①自己画的狮子哪里体现了威武?你是怎么表现的?
②谁的狮子最威武?什么地方体现了威武?他是怎样表现的?
6.拓展延伸——以狮喻人。
(1)欣赏徐悲鸿的其他狮子作品。
(2)定格《五狮图》题跋,你知道辛巳年八月十日(1941年9月30日),我们国家正在经历什么吗?抗日战争。
(3)总结,情感激发。
就是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徐悲鸿画了一只又一只的狮子。这些身姿挺拔、强健、威武的雄狮就好像我们中华民族,激励着我们民族的奋起和蓬勃向上的力量。而今天,老师希望学生也像威武的狮子那样,强健、勇敢、奋发向上。
12. 向齐白石学画蔬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齐白石的生平与艺术成就的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齐白石的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蔬果,初步掌握表现蔬果的技巧与步骤。
3.通过欣赏与表现活动培养艺术观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提高艺术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对齐白石及其作品的了解,学习用水墨画的方式
表现蔬果题材。
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与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
(教师)教学课件、教学演示的工具与材料(背景音乐、学生的作业纸、毛毡、吸铁石)。
教学过程:
1. 视频导入。
课件展示:观看齐白石艺术家视频介绍,说说自己的感受。导入课题: 《向齐白石学画蔬果》。
2.欣赏感受与分析。
(1)通过课件出示齐白石几幅经典的蔬果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与感受:作品
表现了什么?从中你可以感受到齐白石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回答与交流。
(2)引导学生欣赏与分析:齐白石为什么喜欢画蔬菜与水果?他笔下的蔬菜与水果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师生交流,进一步了解齐白石的生活与艺术特点。
(3)观察分析:齐白石的这些蔬果作品,在表现时运用了哪些主要的笔墨技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即兴演示用笔、用墨、用色的基本方法。
3.探究启发,尝试表现。’
(1)指导蔬菜画法与步骤:出示白菜的画法步骤,教师做出示范。
(2)学生尝试临摹齐白石作品中的蔬果,引导学生要注意:墨色的处理、用笔的技巧、调色的方法、作画的步骤等。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并谈谈感受。
5.学生创作。
了解齐白石及其作品,在临摹的基础上创作一幅蔬果图。
6.作品展示与评价。
布置一个小型作品展,举行展评活动。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评价的标准:如“表现最生动的作品”、 “水墨效果最好的作品”、 “最像齐白石表现方法的作品”等。
教师进行肯定与奖励:鼓励学生好好向大师学习。
7.教师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向大师学习了蔬果水墨画,大师的水平高,人品更值得称道。我们来欣赏齐白石的另外几幅作品结束本课的学习: 《祖国万岁》、《寿桃》。
13. 黑白拼贴画
教学目标:
1.感受黑白拼贴画的美,了解黑白拼贴画的有关知识。
2.通过剪与撕的方式,学习拼贴画,理解黑、白、灰的对比原理。
3.培养认真、细致和耐心的创作习惯,进一步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用剪或撕的方式创作黑白拼贴画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随意剪或撕成的纸片形象进行巧妙联想,在拼贴的过程中,合理处理画面中黑、白、灰的关系。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的各种黑、白、灰纸若干,废报纸,胶水。
(教师)多媒体课件,各种黑、白、灰纸若干,废报
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欣赏一组黑、白、灰的艺术作品,交流:由黑白色调构成的画面给了你怎样特别的感觉?
(2)揭示课题: 《黑白拼贴画》。
2.深入探究。
(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黑白拼贴画作品,师生共同分析作品中的艺术特点。
(2)引导学生学习黑白拼贴作品的制作步骤图,教师适当进行难点示范。
(3)引导学生比较三幅作品中的黑、白、灰关系,感受不同底色下画面的效果。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多样的表现方法。
3.创作实践。
(1)学习建议:运用搜集的黑、白、灰色的废纸,用剪或撕的方法创作一幅好看的纸贴画。
(2)学生自主选择制作黑白拼贴画,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以“黑白拼贴画”作品展的形式展示作品。
5.拓展延伸。
欣赏彩色拼贴画,开拓视野。
14. 彩色拼贴画
教学目标:
1.感知剪纸的艺术形式,掌握彩色拼贴画的制作方法。
2.欣赏感知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概括和添加的方法制作彩色拼贴画。
3.培养对剪纸艺术的兴趣,感受色彩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概括和添加的方法制作彩色拼贴画。
教学难点:拼贴画中的色彩搭配和谐美观。
课前准备:
(学生)彩纸、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色卡、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1.尝试剪纸造型。
教师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剪纸造型:
试一试,你能剪出怎样的纸造型?
2.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将这样的彩纸造型组合拼贴就是彩色拼贴画。
3.探索造型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造型如何转化为剪纸造型的过程及方法。如何用剪纸的形式表现跑步的人呢?概括人物的外轮廓表现人物的动态造型。
小结方法,板书:概括。
4.研究表现方法。
(1)分析马蒂斯的剪纸作品。
出示:《水族馆里的游泳者》,巩固彩色拼贴画的造型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马蒂斯作品的色彩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马蒂斯作品的特点是运用三原色红、黄、蓝和三间色橙、绿、紫。
教师引导讨论分析色彩构成所产生的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搭配对比强烈。其他颜色搭配在一起效果相对对比较弱。
(2)展示学生范例,学生欣赏。‘
(3)分析库淑兰剪纸作品。
教师引导探究表现作品方法,库淑兰作品中运用了哪些色彩?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作品中主体物的装饰和周围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小结。板书:添加。
(4)学生作品欣赏。
5.彩色拼贴画步骤。
(1)用概括的纸造型拼贴主体物。
(2)用添加的方法表现主体物的装饰以及周围的景物。
6.学生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完成一幅《快乐的我》的彩色拼贴画作品。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7.评价交流。
(1)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2)教师表扬创作认真、造型优美、色彩搭配协调的学生作品。
(3)教师总结。
15. 剪雪花
教学目标:
1.欣赏下雪天的美丽景色,了解雪花的有关知识。
2.学习用折、剪、贴的方法创作雪花图案,和同伴一起表现“下雪天”的美丽画面。
3.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雪花图案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出不同美感的雪花图案。
课前准备:
(学生)彩纸、剪刀、胶水。
(教师)课件、范作若干、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1.谜语导人。
2.思考:大雪纷飞时,你仔细观察过雪花的形状吗?它美吗? 3.仔细观察显微镜下的雪花图片,寻找雪花形状的规律。 4.揭示课题:《剪雪花》。
5.出示相关制作步骤图,师生共同研究用折、剪的方法表现雪花。 6.欣赏同龄人优秀的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7.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8.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并及时评价。 9.拓展延伸,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雪花。
16. 迎春祈福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福文化,搜集与福有关的美术作品并知道相关含义、用途以及造型色彩特点,掌握剪福字的基本方法。
2.通过欣赏、分析、探究福字剪纸语言的活动,激励学生灵活地使用剪纸技法创作“福”,并进行装饰美化。
3.体验设计、绘制、剪贴、装饰等一系列迎春祈“福”活动的乐趣,加深对祖国传统福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搜集、欣赏与中国传统福文化相关的美术作品,学会“福”字样的剪
制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传统“福”字剪纸纹样外形特点、图案含义、色彩特点,剪出有
创意的“福”字样,并对其进行装饰、美化,使之能应用于生活。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红纸、福字书写格样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各种福字纹样范品、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1.了解“福”。
教师介绍当地过年贴福的习俗,引导学生思考人们都会在哪些地方贴“福”。2.欣赏各类有关福的作品,认识“福”。 (l)福书法作品欣赏。
(2)福雕塑作品欣赏——石雕、木雕。 (3)福剪纸作品欣赏。
3.研究“福”字剪法,探究“福”。
(1)分析剪“福”折剪步骤图,讨论剪制方法,学生探索尝试。 (2)剪“福”步骤。
步骤一:剪一张与老师提供的虚线格子纸一样大的正方形红纸。 步骤二:对照剪好的“福”字,把需要减去的部分画上阴影。 步骤三:用回形针把画稿与同样大小的彩色纸固定好。 步骤四:把画出的阴影部分剪去。
步骤五:整理展开 4.自由创作翦“福”,创作幅。 课件展示剪纸步骤图与创作要求 5.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6.欣赏福的创意.拓展“福”。
(1)欣赏福的字形创意:欣赏圆形、方形的福字作品,想一想还能设计什么形状,如心形、椭圆形、六边形等。 (2)欣赏福的字体创意。
课件展示分析民间剪纸常用福字的剪法。
福字的不同字体写法很多,如行书、楷书、草书、隶书、篆书等。民间剪纸中常见行书、楷书两种,其他形式则多见篆书的福字。
①剪制“福”字时,行书字体要注意每一笔画的气韵与连接。
②篆书字体要注意每一笔画间的巧妙连接,留出与笔画反差很大的小细线,以保持字体的整体结构。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
(教师)课件、各色彩色纸、剪刀、胶水、范作等。 教学过程:
1.对比欣赏,领会“福”的变化。
(1)课件展示教师、学生创作的各种变化的“福”字作品。 要求学生分析,主要在哪些地方进行了变化?
(2)教师分析爱心福的折剪方法,并引导分析不同花形“福”的变化方法。 2.变着剪“福”,学会“福”的创意。 (1)改变笔画或“口”、 田”等局部造型,尝试剪一个有变化的“福”。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自己剪出的有变化的“福”,说说变了哪几个地方。 3.分类赏福,学大师剪“福”
分类欣赏民间剪纸艺术家的作品,拓展欣赏同龄人的作品,研究不同“福”的不同装饰性剪法。
(l)欣赏外部添加装饰的“福”。 (2)欣赏内部镂空装饰的“福”。 (3)欣赏局部替换装饰的“福”。
(4)欣赏各种方法综合运用装饰的“福”。 4.创意表达,学会剪不一样的“福”。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众福临门,“福”字风采展。
教师准备一张长卷,在中间先贴好一个“福”字,再请学生把剪制好的福作品粘贴到长卷上组成百福图。在粘贴过程中引导学生调整安排位置,学会互相协作。
6.福到我家。
拓展欣赏,学生将自己做好的福运用在自己生活中。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结的历史、种类、编织方法、文化内涵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欣赏分析不同类型的中国结,体验中国结的美感。学习彩线编织“双钱结”,并学会用彩色纸条设计、编制中国结,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在学习中国结编织的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的态度,感受设计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结的艺术形式和内涵,学会用彩色纸条编制简易的中国结 教学难点:纸条编制的方法和创新装饰。 课前准备:
(学生)卡纸、彩色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师)课件、中国结实物、每位学生一段40厘米长的彩绳、双色彩纸条每位学生一份(各6条,每份的长短可以不一致,这样可以让作业有大小的不同)。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红红的中国结》舞蹈片段,谈话后引入课题——中国结,并出示中国结的实物(大小皆可,没有也可以用图片欣赏)。 2.新授、认识。
(1)这么精美的中国结你在哪里看到过呢?(商场、家里、车里等。)它有什么美好的涵义呢?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中国结随处可见。你们知道吗?中国结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它从普通的实用结演变出了很深厚的文化内涵。小小的中国结,喜庆、祥和、寓意深刻,它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也展示了生活中的个性美、和谐美。 (2)了解更多的中国结以及编制及搭配的方法。 3.学习“双钱结”的编制方法。 (1)教师详细示范编制的步骤。
(2)大屏显示示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图。
(3)学生按步骤完成这次小练习(完不成也没有关系,重在让学生体验一下)。 (4)教师小结这一次小练习的学习成果,并顺利用导语引出:中国结的编制方法有许多许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以后自己多花时间去学习。 4.学习纸条编制中国结的方法。 (1)引导自主看步骤图。
(2)教师示范如何把第一层的纸条一端稍加固定。 (3)强调如何间隔编织、如何包边固定。 (4)学生自主尝试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5.作业点评与欣赏。 6.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发表观点、绘画创意等方式,表达对中国彩陶的独特感受。
2.通过问题讨论、比较分析,初步学会从造型、纹样、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
3.了解中国陶器及中国彩陶的文化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从造型、纹样、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学会表达自己对其的独特
感受。
教学难点:善于从不同角度个性表达自己对中国彩陶的欣赏感受。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体现“中国彩陶”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进行阅读,准备油画棒、水彩笔、画纸等常规作画用具。 (教师)课件等。 教学过程:
1.视听结合,激趣导入。
从“埙曲”欣赏人手,激发学生欣赏中国彩陶的兴趣。 2.多元探访,品味彩陶。 (1)初步感知,原初感悟。
结合“彩陶图案主要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给你什么感觉?”、“这些彩陶器皿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彩陶的色彩美,并学会个性表达对其的第一印象。 (2)中外比较,文化对话。
引导学生感受中外彩陶在色彩、纹样上的差异,获得对“中国彩陶”文化历史、创造智慧的丰富认知。 (3)聚焦纹样,深入探析。
借助“遥远的古人为什么喜欢在彩陶上画这些图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以个人猜想、文献综合等办法,解读彩陶纹样背后的意蕴,并通过不同角度的观看与欣赏,感受彩陶纹样带来的丰富视觉美。 3.画说彩陶,独特表达。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某个彩陶图样画一画,或者画画自己印象中的“中国彩陶”。
(2)引导学生从造型、纹样、釉彩等方面对自己的彩陶画稿进行赏评。 4.视角拓展,生活引导。
引导学生关注唐三彩或现代中国彩陶,从而拓展学生彩陶欣赏的视野,为他们闲暇时光的文化生活作出有效引领。
19.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2.通过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中不同类型的雕塑,感受秦始皇陵后马陵的气势恢宏和时代特征。
3.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学生参与兵马俑的欣赏评述: 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搜索兵马俑有关图片和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了解秦始皇这位历史人物吗? 他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统一了文字和货币。这样一位雄霸天下的始皇帝,希望通过建造陵墓来完成和延续他生前所拥有的一切。他动用全国众多的能工巧匠为自己修建规模空前的陵墓,同时还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 出示课题:《秦始皇陵兵马俑》。 2.欣赏、感受兵马俑。 (1)认识俑。
教师:什么是俑? 教师: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秦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的陶兵、陶马。这个庞大的雕塑群,本来已经随秦始皇尘封于地下。1974年,西安的一位农民打井时,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从而发掘出了现在的秦陵兵马俑。内有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近8000件:有车兵、骑兵和步兵等不同的兵种,排列整齐有序。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象在2000多年前横扫六国、统一中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秦俑的发现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第八大奇 迹:让我们也到西安,去欣赏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吧! (2)初步欣赏兵马俑。
(课件展示地图中的地理位置以及兵马俑实景。) ①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秦俑特点:大、多。
②具体体会大和多的特点。 大:场面大,形体高大。
三个兵马俑坑和50个篮球场面积差不多。
教师介绍:这个山一样的坟丘就是秦始皇的陵墓。兵马俑坑在它的东侧,共由三个俑坑组成。其中三号坑最小,却是统领一号坑和二号坑的军事指挥所;二号坑是骑兵、战车和弓箭手组成的混合部队;一号坑最大,是战马和步兵组成的主体部队。国家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艺术魂宝,在一号坑的原址上建立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宏大博物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3)再次欣赏兵马俑二
教师:兵马俑有刻有塑,立体感很强:除了场面大、数量多外,秦俑还具有精和美的艺术特点: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展示兵马俑图片,感知兵俑的不同发型、姿势和表情。
①发式不同:
教师:首先来看发式,有的戴着帽子,有的扎起来直接挽了一个发髻。在军中戴帽子的代表官员,一般的士兵就挽
起一个发髻。发式是区分兵俑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 ②表情不同。
教师:我们再来看他们的表情,可谓是千人千面。 ③动作和服饰、
教师:着装一样吗?都是士兵,有的穿布衣,有的穿铠甲,不同的人物他们的着装也不同。那兵俑大体上分为士卒俑、军吏俑和将军俑。士卒俑指的就是一般的士兵;军吏俑,吏指的是官吏,军中的小官;将军俑是大将军,高级的 将领。
教师总结:说秦俑“精”,是指每件陶俑大到身体结构,小到须发眉毛,都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说秦俑“美”,是指它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他们中间有高大魁梧、气宇不凡的将军;有威武刚毅、身经百战的武官;更有神情各异、生动传神的士兵。这是古代艺术家们赋予了他们生命和灵魂,使他们升华为中国古代军人的永恒纪念碑。
(4)感受秦代雕塑高超的写实技艺,体会陶俑烧制的难度。
教师:兵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每一个的个头也很高大,他们的平均身高达到了1.8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圆雕陶俑。
教师:8000多件兵马俑,请同学们想一想,这该是一个多么大的工程啊,在那个时代,每一件是怎么做的呢?这里面该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啊! 你们看这些兵俑像不像真的士兵?
教师:是的,他们完全是模仿着真人(士兵)来塑造的。一丝不乱的头发、坚硬的铠甲以及铠甲上面历历可数的甲钉、富有质感的衣服褶皱、生动逼真的表情刻画,都给人强烈的真实感,显示了秦代雕塑高超的写实技艺。 (5)整体欣赏,谈感受。 课件兵马俑整体欣赏。
教师:每当我看到这个庞大的地下宝库的时候,都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一种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那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说一说。 3.拓展小结。 教师:在我们的课本中还有一个铜车马的图片,这是一组被誉为“青铜之冠”的秦陵彩绘铜车马。它是20世纪考古史上发现的形体大、结构最复杂、保存最完整的青铜车马。俑坑中还发现了种类齐全、数量空前的青铜兵器。兵器铸造 的标准化工艺、兵器表面防腐处理技术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
总之,兵马俑值得我们欣赏的内容实在太多太多,对待这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你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它呢?
小学美术第 5 册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结构分析
本册教材体现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立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教学的需要和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 2、教学内容分析
以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公民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同学们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 3、教学重难点分析
同学们应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培养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学习美术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 让学生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训练,所以他们已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能够欣赏美术,进行一些简单的评述。但是,这只是初步的,并没有达到一个高的层次,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画画有了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些个性化的东西,这是一个提高。 四、主要教学措施
1、 严格教学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规范作业评讲。 2、 充分应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3、 加强课前准备工作,努力按教材上好每个教学内容。 4、 建立作业过关制度,加强学生作业质量管理。
5、 分层教学,对学有所长的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发现和培养美术特长生。 6、 组织年级作业比赛,组织优秀习作展览。
7、开展校外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开阔美术视野。 五、教学进度安排
教 学 进 度 表
范文二:2014浙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凤冈县第一小学 (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深钻教材 精解课标 资源整合 教 师 电 子
备 课
忙于课前 精于课中 思于课后 学 科:美 术
年 级:三 年 级
任课教师:梁 之 友
凤冈县第一小学三年级美术学科
教学工作计划
任课教师:梁之友
教 学 进 度 表
凤冈县第一小学集体备课分工一览表
学期: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备课组:三年级
凤冈县第一小学三年级美术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1
凤冈县第一小学三年级美术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3
凤冈县第一小学三年级美术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4
凤冈县第一小学三年级美术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5
11
12
凤冈县第一小学三年级美术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6
13
14
凤冈县第一小学三年级美术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7
15
16
凤冈县第一小学三年级美术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8
17
18
凤冈县第一小学三年级美术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9
19
20
21
凤冈县第一小学三年级美术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10-11
22
23
24
25
26
27
凤冈县第一小学三年级美术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12
28
29
凤冈县第一小学三年级美术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30
31
凤冈县第一小学三年级美术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14
32
33
备课序号(节数) :15
34
备课序号(节数) :16
35
36
备课序号(节数) :17
37
备课序号(节数) :18-19
38
39
40
凤冈县第一小学三年级美术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20
41
42
凤冈县第一小学三年级美术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21
43
44
凤冈县第一小学三年级美术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22
45
46
47
48
范文三:(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图形联想
图形联想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图形联想的图片,初步了解图形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各种创意的联想,设计、组织画面,提高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增强图形创造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图形与人类知识和生活的整个领域有关,而且关系密切。图形本身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较准确的表现媒体,它在人们的文化、信息沟通和交流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图形设计是一门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形象思维和开发想象意识的课程,并通过作业训练,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开发学生自身的创作潜力和构思动力,为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形象思维与图形表现技巧基础。
一个圆,在小学生的眼里会变成太阳、月亮、球、饼、轮子、扇子……小学生是善于想象、长于联想的。但平时小学生对各种大小、形状、纹理都不一样的图形往往又是不太注意的。本课编排的目的是通过看看、想想、画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通过对所观察事物的形状和大小的联想,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课简要介绍了图形联想的构思方法和思考途径,然后着重介绍联想在构思创意中的重要性和基本运用,对图形的基本运用、图形的基本训练形式加以介绍和讲解。
本课展示了各种不同的图形联想图片,便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业提示相呼应。教材中各种示范图片的联想、添画具有一定的情趣,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为造型表现课,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图形联想的构思方法和思考途径,并进行初步练习;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基础上的提高,让学生自己选定一个图形,画一组这个图形的联想图。
2.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和想象的方法,体验图形的联想和添画的乐趣。 难点:图形的联想和画面的组织。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可自由选择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签字笔等
(教师)课件、范例、浅色卡纸(32开)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体验感受。
(1)游戏激趣:老师出示一个圆形,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印有圆形的纸上画出各种事物,比赛谁画的变化图形最多。
(2)课件慢慢展示出悉尼歌剧院的屋顶。
让学生观察: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展示帆船) (3)展示悉尼歌剧院全貌,引导学生欣赏建筑与自然相和谐的巧妙的艺术构思。 2.小组研究,自主学习。
(1)出示范例《水杯》,请学生研究:
水杯变成了什么,加了哪些关键图形,还可以变成什么, (2)小组学习:图形联想中添加的图形数量宜少而精,还是多多宜善, 引导学生依据书中的图解与提示,研究图形联想的基本方法。 (3)学生汇报交流。
(4)小组讨论:图形联想有什么用,
让学生懂得图形联想在图形设计、仿生学等学科中的作用。 3.布置作业,启发联想。
(1)作业要求:自选一个图形,添画成一组有趣的联想图。 (2)欣赏《尺》、《鸭子》等图形联想画面,想象你还能让它们变成什么。 4.创作联想,大胆表现。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5.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1)学生介绍各自作品中联想的方法,小组交流。
(2)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6.收拾整理,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范文四:新版浙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计划
教学计划及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结构分析
本册教材体现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立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教学的需要和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 2、教学内容分析
以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公民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同学们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 3、教学重难点分析
同学们应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培养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学习美术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 让学生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训练,所以他们已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能够欣赏美术,进行一些简单的评述。但是,这只是初步的,并没有达到一个高的层次,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画画有了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些个性化的东西,这是一个提高。 四、主要教学措施
1、 严格教学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规范作业评讲。 2、 充分应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3、 加强课前准备工作,努力按教材上好每个教学内容。 4、 建立作业过关制度,加强学生作业质量管理。
5、 分层教学,对学有所长的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发现和培养美术特长生。 6、 组织年级作业比赛,组织优秀习作展览。 7、开展校外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开阔美术视野。
教 学 进 度 表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范文五:新版浙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三 年 级 美 术 教 案
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概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 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 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 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 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 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学目的、要求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 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 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 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 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重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 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 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1.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2.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四、教学措施
1.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 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 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 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 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 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 具体成果的能力。 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 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五、教学进度安排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浙美版新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