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供销社农资部门在农资商品供应工作
长期以来,供销社农资部门在农资商品供应工作中,一直把农资质量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多种手段,严格质量管理,积极与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配合,在净化农资市场、打击假冒伪劣、维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随着化肥市场零售放开,零售网点增加,特别是个体户设点经营现象比较普遍,加之一些配套的管理措施没有跟上,造成市场管理难度加大,假冒伪劣农资商品有所上升。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的个别农资公司和基层农资销售网点,为谋取局部利益,置农民利益于不顾,制假卖假陆续被曝光揭露。这种做法辜负了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对供销社农资系统的信任,损害了供销社的形象,影响十分恶劣。
各级供销社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范农资经营行为,增强农资经营者的质量意识,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对经营者要定期进行检查,对违规经营的要进行严肃查处,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改正直至收回营业执照。同时,继续积极配合工商等有关部门,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的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商品从供销社农资系统进入市场,损害农民利益。各级供销社农资部门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经济责任制度,都必须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农资商品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实行进货前检验制度、进货信誉卡制度、销售承诺制度、质量举报制度和质量监控抽查制度,使农资商品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范文二:供销社农资经营调查报告
2012年5月底最新工作计划总结类
供销社农资经营调查报告
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是供销社传统的主导业务,也是供销社为农服务的主要工作。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农资经营一统天下,为农业生产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最近一些年以来,供销社农资销售徘徊不前,市场份额下降,究其原因,有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因素,认真查找原因,提出解决之办法,促使供销社重拾失去之市场份额,继续占据农资市场的主渠道是我们目前应做的一份工作。
一、主要农资商品经营态势
2010年,县供销系统所属农资供应点共销售了化肥1602吨,农药45.6吨,农用薄膜8.3吨,农资商品供应总额234万元,到2012年,全年供应化肥1529吨,农药62.2吨,农用薄膜20.9吨,农资商品供应总额388.4万元。五年间,其中化肥销售下降了0.95%,农药上升了13.6%,农用薄膜上升了25%,农资商品供应总额虽有上升,但剔除价格上升因素外,则相差无几。2012年,全县农资商品销售总额620万元,供销社仅占60%的市场份额。 二、农资销售徘徊不前的原因
近几年来,县供销系统农资经营徘徊不前,市场份额下降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因: 1、以往化肥主要使用对象的水稻种植面积遂减是化肥销售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农村的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由原来的双季稻变为单季稻,从2011年起,政府号召“水改旱”,大批稻田改种经济作物,到2012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仅3.7万亩,化肥销售量随之减少。 2、农资市场放开是供销社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之一,农资市场放开后,供销社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一批个体经营户介入农资经营,目前,除供销系统外,尚有8家个体农资经营点,年销售农资额约200万元,与供销社抢夺市场份额。
3、计划经济时代以及以后一个阶段,供销社经营农资商品政府都给以一定的财政补贴,这对于供销社在农资经营中进行灵活调节、物资储备和平抑价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以后,农资补贴取消,优势消失,供销社的市场竞争能力逐步减弱。
4、农业并非是的主导产业,农业生产规模有限,农资商品总体需求量不大,利润空间小,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供销社农资经营的积极性。目前,县供销系统所属的15家农资经营点的经营场所大都年久失修,设施设备阵旧,门面老套过时,整体形象欠佳,也是影响农资经营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
鉴于上述原因,要想有效控制农资经营下滑态势,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保持农资供应主渠道地位,需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和办法。
1、从近几年主要农资商品销售结构的变化来看,化肥下滑,而农药及农膜的销售却呈上升态势,这是因为水稻种植减少而经济作物种植增加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农资经营中正确把握,调整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增加农药及农膜的规格和品种,扩大农药和农膜及其他农资商品的经营规模。
2、加大农资连锁经营力度,完善现有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体系,进一步发挥农资配送中心作用,真正做到“统一进货,统一经营,统一价格,统一质量,统一标识”,集中力量参与市场竞争。 3、适当投入资金,改变农资经营点破旧状况,增添必要的设施设备,更新店面装潢,改善整体形象。
4、争取政府扶持,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尤其是供销社目前实行的化肥储备机制(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农资市场波动),政府应对供销社的农资储备给予贴息支持。
范文三:供销社农资经营质量检查工作汇报
供销社农资经营质量检查工作汇报
供销社农资经营质量检查工作汇报
摘要: 按照省供销社《关于转发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开展农资经营质量检查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我社组织开展了农资经营质量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了检查的组织领导。 区供销社成立了农资经营质量领导组,区联社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
按照省供销社《关于转发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关于开展农资经营质量检查的通知 的通知》文件要求,我社组织开展了农资经营质量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了检查的组织领导。
区供销社成立了农资经营质量领导组,区联社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领导组。明确了供销社主任为农资经营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农资经营企业是保障经营质量的责任主体,全系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加强了供销社农资经营企业监督管理,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农资质量管理的政策法规。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进入供销社经营网络,树立了供销社良好的经营形象。
二、突出重点,开展了全面的检查。
区联社组织了三个检查组,对全区供销所属的87个农资经营网点进行了拉网式的检查,未发现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情况。重点加强了对供销社开门开放办社引进的农资经营企业的监管,督促其完善经营管理制度,自觉维护供销社庄稼医院的农资经营品牌。
三、建章立制,努力形成农资经营质量监管长效机制。
加强农资连锁经营店自采货源管理,严把进货关,严禁购进假冒伪劣农资。积极配合农技部门,增强农资科技技术合作,加强了对问题
出现较多的磷肥、复混肥、农药、种子等重点农资的监督管理,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
范文四:规范农资市场,着重发挥供销社农资经营主渠道作用
规范农资市场,着重发挥供销社农资经营主渠道作用
农业生产资料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条件,供销合作社历来是经营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主渠道,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流通业市场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供销合作社旧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流通主渠道作用力减弱,在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供销合作社必须进行战略性选择:面向市场,深化改革,引导农民、企业成立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各类专业协会,发展经纪人队伍,直接为农民提供生产、营销、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从而全方位、多途径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充分地发挥农村流通主渠道的作用。
我县是农业大县,137万多人口中有110万多是农民,占总人口的81%。现有可耕地220万亩。为了认真贯彻中央[2009]40号、省政府[2010]53号和蚌埠市政府[2011]1号关于进一步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文件精神,我县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全部减免农业税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从去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特别是化肥价格的不断上涨,对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当前,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稳定农资价格,做好农资供应,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此,县供销社组织专人对我县的农资市场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县农资市场的基本情况
1、全县农业生产资料的供需状况
在正常年景,我县农业生产每年共需各类化肥21万吨左右,其中,需尿素9万吨,碳铵3万吨,磷酸二铵0.5万吨,磷肥1万多吨,钾肥3000多吨,各类专用复合肥7万多吨,其它肥料2000多吨;共需农地膜800多吨,其中农膜290吨,地膜510多吨;共需农药5200多吨。化肥除碳铵及部分复合肥外,其余所需均从县外调入,主要来源于省内的涡
阳、阜阳、临泉,宿州、定远、安庆,省外的江苏、湖北、山东等地,还有部分进口产品。
2、全县经营企业的基本情况
截止2011年年底,我县具有农资商品经营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共有363 家,其中,供销社系统169家,农业“三站”47家,个体经营者147家。县社生产企业直销点2家,其它单位3家。从经营的量上看,2011年,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共销售各类化肥8万多吨,占总需求量40%,其中,销售尿素1万吨,占11.1%,磷酸二铵0.4万吨,占80%,碳铵0.7万吨,占23.3%,磷肥0.6万吨,占51.3%,专用复合肥4.31万吨,占61.5%。县生产企业、农业“三站”及个体经营量仅占60%,所销售的商品除碳铵和部分尿素、钾肥、磷肥外,其余商品部分从供销社系统所属农资批发单位购进。因此,供销社在我县的农资经营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为保障我县的农业丰收和农民增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3、全县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
我县无大型化肥生产企业,现有五家复合肥厂,均属地方小型企业,其中县社直管的全资生产复合肥、有机肥企业一家(中远肥业有限公司)、一家股份制企业(xx县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我县几家企业生产的复合肥、有机肥,由于价格比周边的低,质量可靠,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产品除供应本县外,还销往省内其它地区及外省县市。县社两家企业具统计:2011年生产7千-1万吨复合肥和有机肥,较上年增长2千左右吨。全年的生产量也在8万-10万吨左右。预计在2012年全县产量在12万吨左右。生产的复合肥完全可以满足县内需求。
二、我县供销社发挥农资经营主渠道的做法
一是培育农资经营龙头企业,提升为农服务实力。以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为重点,通过改造、整合供销社传统的农资经营网络资源,优化、提升网络效率和功能,规范发展乡级农资超市和村级农资放心店。推广使用“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展现供销社农村市场新形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引进系统内龙头企业和吸收系统外企业为合作社成员企业等方式,恢复、发展和完善农资经营业
务,形成为农服务平台。二是继续推动基层社和村级综合服务社经营门店的改造升级。充分利用供销社现有农资经营网络资源,依托中远肥业和物华公司两个农资经营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配送中心+经营网点(连锁店、综合服务社)”的建设模式,发展农资经营终端网点,推进农资经营进村、服务到田间。三是大力兴办农资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大力兴办农资专业合作社是供销社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是恢复和扩大农资经营业务,提升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县供销社通过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通过连锁配送、集中采购等形式,减少中间销售环节,使农资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保护农民利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民增收的载体。四是充分运用农资经营网络,在打造农资供应平台的同时,发挥网络的农资科技服务平台作用。大力开展农资便民、惠民活动。农资供应旺季要增设网点,延长营业时间,方便农民购买,广泛开展农资商品配送到户、质量承诺到户、服务到户的“三到户”活动。依托中远肥业开展测土配方、依托专业合作社开展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等系列化、专业化服务。依托农资科技协会,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咨询服务,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我县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农资市场准入门坎过低。就县城近70家做农资批发业务的来讲,按照文件要求够条件、够资格做农资批发业务的不多。
2、无证无照经营户遍布乡村。县城做农资批发业务的泛滥,乡镇村集贸市场无证无照农资经营户更多更乱。乡村集贸市场农资经营户每年只要向工商部门缴纳300-500元就能安心经营,至于够不够资格经营农资产品,所经营的产品合不合格就另当别论了,出了问题以罚款了事。
3、问题农资产品吭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每年都有吭农害农事件发生。如07年马城境内出现近3000亩大豆遭除草剂药害;08年河溜出现近2000亩水稻因药害不能立苗,双沟、唐集出现部分水稻穗茎瘟防治用药质量问题,形成“白穗”造成严重减产。
4、农资市场“重罚不重管”有弊端。我县农资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实为执法管理部门出发点和目标不明确。出现以罚款完事。应明确管理目的,平时多做指导和宣传,做到合法经营,文明管理。
5、主渠道经营辉煌不在。因我县农资市场基本上是放开经营,供销合作社在农资市场无序竞争中败下阵来,供销合作社为农资经营主渠道的辉煌早已不存在。供销合作社能有辉煌的昨天,其农资经营是供销社业务的重头戏。
建议: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和xx县农资市场现状,建议县政府牵头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文件、省政府[2010]53号和蚌埠市政府[2011]1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好国家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一主二辅”经营模式,理顺农资主营渠道,规范农资市场,着重发挥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主渠道作用。
1、规范农资市场,理顺经营渠道。县政府牵头,协调农委、工商、供销社等部门,对现有农资经营户逐一调查,凡不具备农资经营条件和资格的,坚决取缔。挂靠供销社企业或基层供销社的农资经营户,也要认真清理整顿。不符合条件的要关停。农业生产资料“一主二辅”经营模式应落实,还供销合作社为农资经营主体市场,由供销社主渠道经营农资产品。
2、提高农资市场准入门坎。工商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对不具备农资经营条件和资格的申请户一律拒之门外,不得从事农资经营活动,以防治“多、乱、滥”情况的发生。
3、认真清理整顿农村集贸市场农资经营户,对不符合条件的和无证无照经营户要坚决取缔,以防造成吭农害农事件后便关门遛之大吉。
4、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工商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监管农资市场态度要端正,要以重视市场监管,管好市场为主,不出现吭农害农事件为目的,处罚只是一种手段,不能出现问题后一罚了之。
范文五:供销社农资经营举步维艰原因调查报告
供销社农资经营举步维艰原因调查报告
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是供销社传统的主导业务,也是供销社为农服务的主要工作。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农资经营一统天下,为农业生产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最近一些年以来,供销社农资销售徘徊不前,市场份额下降,究其原因,有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因素,认真查找原因,提出解决之办法,促使供销社重拾失去之市场份额,继续占据农资市场的主渠道是我们目前应做的一份工作。
一、主要农资商品经营态势
2010年,县供销系统所属农资供应点共销售了化肥1602吨,农药45.6吨,农用薄膜8.3吨,农资商品供应总额234万元,到2012年,全年供应化肥1529吨,农药62.2吨,农用薄膜20.9吨,农资商品供应总额388.4万元。五年间,其中化肥销售下降了0.95%,农药上升了13.6%,农用薄膜上升了25%,农资商品供应总额虽有上升,但剔除价格上升因素外,则相差无几。2012年,全县农资商品销售总额620万元,供销社仅占60%
的市场份额。
二、农资销售徘徊不前的原因
近几年来,县供销系统农资经营徘徊不前,市场份额下降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因:
1、以往化肥主要使用对象的水稻种植面积遂减是化肥销售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农村的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由原来的双季稻变为单季稻,从2011年起,政府号召水改旱,大批稻田改种经济作物,到2012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仅3.7万亩,化肥销售量随之减少。
2、农资市场放开是供销社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之一,农资市场放开后,供销社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一批个体经营户介入农资经营,目前,除供销系统外,尚有8家个体农资经营点,年销售农资额约200万元,与供销社抢夺市场份额。
3、计划经济时代以及以后一个阶段,供销社经营农资商品政府都给以一定的财政补贴,这对于供销社在农资经营中进行灵活调节、物资储备和平抑价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以后,农资补贴
取消,优势消失,供销社的市场竞争能力逐步减弱。
4、农业并非是的主导产业,农业生产规模有限,农资商品总体需求量不大,利润空间小,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供销社农资经营的积极性。目前,县供销系统所属的15家农资经营点的经营场所大都年久失修,设施设备阵旧,门面老套过时,整体形象欠佳,也是影响农资经营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
鉴于上述原因,要想有效控制农资经营下滑态势,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保持农资供应主渠道地位,需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和办法。
1、从近几年主要农资商品销售结构的变化来看,化肥下滑,而农药及农膜的销售却呈上升态势,这是因为水稻种植减少而经济作物种植增加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农资经营中正确把握,调整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增加农药及农膜的规格和品种,扩大农药和农膜及其他农资商品的经营规模。
2、加大农资连锁经营力度,完善现有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体系,进一步发
挥农资配送中心作用,真正做到统一进货,统一经营,统一价格,统一质量,统一标识,集中力量参与市场竞争。
3、适当投入资金,改变农资经营点破旧状况,增添必要的设施设备,更新店面装潢,改善整体形象。
4、争取政府扶持,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尤其是供销社目前实行的化肥储备机制(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农资市场波动),政府应对供销社的农资储备给予贴息支持。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供销社农资部门在农资商品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