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事故名词解释
人身死亡事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人身死亡事故。
生产事故: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火灾事故:
根据《条例》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火灾的等级标准分别为:
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交通事故:
根据交通法律法规,如《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交通事故一般分为以下四类:
1、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造成财产损失(机动车为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为不足200元的事故)。
2、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3、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4、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设备事故: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误操作事故:
a 一般电气误操作:
1) 误(漏)拉合断路器(开关);
2) 错误执行调度命令、错误安排运行方式、错误执行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臵定值或投、停命令;
3)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臵(包括热工保护、自动保护)的误整定、误(漏)接线、误(漏)投或误停(包括压板)。
b 热机误操作∶误(漏)开、关阀门(挡板),误(漏)投(停)辅机等; 环保事件: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 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核设施发生需要进入场外应急的严重核事故,或事故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省和境外的,或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3级以上的核事件;台湾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周边国家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
(7)跨国界突发环境事件。
2 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
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聚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
(7)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环境影响,或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的,或进口货物严重辐射超标的事件;
(8)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3 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造成环境影响的;
(7)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4 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
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
范文二:护理名词解释
护理 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护理学 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整体护理 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 基本需要 是维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长及发展在生理和心理上最低限度的需要。 压力 又称应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对压力有不同的解释。塞里以基本的生理学观点对压力作了如下定义“压力—在生理学上是指人体对任何加诸于他的需求所作的非特异性反应。” 压力原 又称应激原是指对个体的适合能力进行挑战促进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 护理理念 是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及判断护理及其相关方面的价值观及信念。 护理程序 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 主观资料 护理对象的主观感觉是护理对象对自己健康问题的体验和认识。 客观资料 护理人员通过观察、体检以及借助医疗仪器设备检查? 竦玫挠泄鼗だ矶韵蠼】底纯龅淖柿稀?护理诊断 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映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饿基础这些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医疗诊断 是用一个名称说明一种疾病或病理变化引起的症状、体征以指导治疗。 护理目标 是针对护理诊断而提出的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活动在接受护理活动后达到的健康状态或行为的改变也是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 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反映的是当护理服务活动符合规定时满足服务对象明确与隐含需要的效果 护理质量缺陷 一切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现象都属于质量缺陷。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令人不满意的现象与结果发生或给病人造成损害者统称为护理服务质量缺陷。 护理心理学 是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心理护理 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 护士职业角色化 特指从事护士这个职业的个体所应具有的与职业相适应的角色人格和行为模式。是通过护士个体与职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道德 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用善恶作为评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为知道的人格完善及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 职业道德 是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或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遵循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伦理 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或规则。它和道德是同义词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道德一般指道德现象而伦理则是道德现象的系统化和伦理化。 护理伦理学 是运用一般伦理学的原理来解决护理实践和护理科学发展中人们相互之间、护理团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实际上就是研究护理职业道德的一门学问。 不伤害原则 是指在诊治、护理过程中凡是必须的或者是属于适应症范围的所实施的诊治、护理手段都应保证不使病人身心受到损伤。 病人自主性 是指病人对有关自己的医护问题经过深思熟虑所作出的合乎理性的决定并据以采取的行动。 健康教育 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促进 是以教育、组织、法律政策和经
济等手段干预那些对健康有害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以促进健康。健康促进的目的在于努力改变人群不健康的行为改进预防性服务以及创造良好的社会与自然环境。 病人教育 是指以医学为基础以病人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不健康行为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 健康相关行为 指个体或团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第一印象” 是指个体在第一次与他人接触时根据对方的神态、言谈、行为所得到的综合性判断 能量代谢 是指集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代谢中伴随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 能量平衡 是指能量摄入量的因素包括基础代谢、劳动活动、事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生长发育和排泄损失。 必须氨基酸 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颉氨酸、组氨酸婴幼儿。 半条件性必须氨基酸 是指某些临床条件下早产儿、严重应激状态、某些急慢性疾病有些氨基酸也成为必须氨基酸需要从膳食中供给包括牛磺酸、精氨酸、谷氨酰胺、酪氨酸、脯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等。 限制性氨基酸 是指事物中某一种或几种含量较低导致其他必需氨基酸在提内不能被充分利用并造成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的必需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 氮平衡 反映体内组织蛋白质分解和合成代谢的动态平衡状态包括氮的总平衡摄入氮排出氮正平衡摄入氮gt排出氮负平衡摄入氮lt排出氮 必需脂肪酸 是指人体
系指按照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护士《办法》规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忽视职业证书》并经过注册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据此法律上忽视的概念首先是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护理专业技术文凭者没有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最后要被医疗机构聘用并申请、完成注册。只有具备以上3个条件才是法律意义上的护士才可以进行护士执业。因此这里所称的护士不同于职称序列中的护士也不是医疗机构中护理人员的统称而是指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经合法注册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 骨髓 是填充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成人总量约1500ml占体重的4.6。 膀胱三角: 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输尿管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一个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 血浆渗透压 是指血浆中溶质颗粒吸水力量的总和。 等渗溶液 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高渗溶液 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 循环血量: 安静时绝大部分血液在心血管中流动这部分血液称为 贮存血量: 还有一部分滞留于肝肺腹腔静脉以及皮下静脉从等处流动缓慢红细胞比容比较高 异位起搏点: 在某些情况下如窦房结起搏功能不全冲动下传受阻或某些心肌组织兴奋性异常升高时则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的自律性有机会表现出来成为起搏点称之为 窦性心律: 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临床上称为 异位节律: 以窦房结以外的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 期前收缩: 如果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到下一次窦房结兴奋传来之前受到一次人工刺激或由异位起搏点传来的刺激则可引起心室肌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称为 血压 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呼吸 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渗透性利尿 由于肾小管中溶质浓度高渗透压大妨碍了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如临床上常见于糖尿病病人、用甘露醇脱水的病人等。 脊髓休克 当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髓休克。 牵张反射 是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
牵拉时能引起受牵拉时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 牵涉痛 内脏疾患往往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称为牵涉痛。例如心肌缺血或梗死时可有心前区、左肩和左上臂尺侧疼痛胆囊病变时可有肩胛部疼痛胃溃疡时可有上腹部疼痛患阑尾炎时早期可有脐周围或上腹部的疼痛。 梗死 因血管阻塞造成血供减少或停止而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或梗塞。 癌前病变 指一类具有癌变倾向但不一定都会转变为癌的良性病变。 原位癌 指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侵犯到间质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条件致病菌 寄居在人体一定部位的正常菌群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不表现致病作用只有当机体免疫力降低、寄居部位发生改变或菌群失调时方可致病。这些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引起疾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菌群失调 由于某种原因使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导致微生态失去平衡称为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症 由于严重菌群失调而使宿主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则称为菌群失调症。 菌血症 病原菌由原发部位进入血液但不在血液中繁殖只是短暂地出现在血中有可能经血到体内有关部位再进行繁殖而致病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 脓毒血症 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或肾脓肿等。 毒血症 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而不入血只有其产生的毒素入血到达易感组织和细胞引起独特的临床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病毒 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核酸RNA
是或DNA必须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通常免疫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对机体造成损伤引起免疫性疾病。 免疫系统 是人和高等动物识别自我和非己引发免疫应答、执行免疫效应和维持自身稳定的组织系统。 非特异性免疫 是由先天性遗传而获得的免疫力主要由机体的屏障作用如皮肤黏膜屏障、胎盘屏障、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自然杀伤细胞的沙沙功能作用及多种体液成分如补水、溶菌酶的溶细胞作用等构成。它们能非特异地阻挡或清除入侵体内的微生物及体内突变、死亡的细胞故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是指个体出生后非遗传的由于机体感染了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接触了异种、异体抗原而获得的针对某种微生物或抗原的免疫力。 免疫应答 是指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 体液免疫 是指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 是指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人工自动免疫 是给机体输入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经人工自动免疫产生的免疫力出现较慢但免疫力较持久故临床上多用于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 是给机体输入抗体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输入抗体后立即获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一般为23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药物的不良反应: 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 副作用 指药物在治疗量时机体出现的与防治疾病无关的不适反应。 毒性反应 一般是指药物在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引起机体生理化功能异常或形态结构方面的病理变化。 后遗效应 指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降低到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继发反应 指药物治疗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菌群失调引起真菌或一些抗药菌继发性感染称为二重感染。 变态反应 指机体受药物刺激后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异常免疫反应。 特异质反应 指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
特别敏感发生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理效应基本一致的有害反应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不属变态反应性质是一类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 药物依赖性 是指长期持续使用或周期性地使用某种麻醉或精神药物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和躯体状态对药物表现出一种强迫性地连续或定期应用该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 首过效应 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和肝时可被该处的一些酶代谢灭活使进入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疗效下降又称第一关卡效应。 耐受性 是指在多次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保持药效。 耐药性 是指病原微生物长期反复与化疗药物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血浆半衰期 是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它反映了药物消除的速度是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 戒断症状 指机体长期反复使用依赖性药物后出现了身体依赖性如果突然停药即可产生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导致一系列的异常反应。 第一级预防 亦称病因预防它是针对致病因素或病因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如免疫接种、合理营养、健康教育等。 第二级预防 亦称临床前期预防或称“三早”预防。“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筛检、定期健康检查等。 第三级预防 亦临床期预防或康复治疗是对已发病者的预防措施此时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以减少痛苦延长寿命并实施各种康复工作力求病而不残残而不废促进健康。 健康危险因素 是指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 是指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因素。 职业病 是指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影响劳动能力称之。 食物中毒 是指健康的人经口摄入了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将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散发 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来一般水平一般多用于区、县以上范围不适于小范围的人群。 流行 指一个地区某病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是与散发相对而言的。 大流行 指疾病迅速蔓延往往在较短期间内越过省界、国界、洲界形成大流行。 发病率 表示某一时期年度、季、月内暴露人口中发生新病例的频率。 病死率 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种疾病的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值。 生存率 又称存活率是指经过N年的观察某病病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者中存活人数所占的比例。 医院感染 亦称医院获得性感?尽,阋宓囊皆焊腥臼侵溉魏稳嗽痹谝皆夯疃 诩湓馐懿? ?a name=baidusnap2>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狭义的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亦非已处于潜伏期而是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显性或隐性感染症状可出现在住院期间也可能发生在出院后。 内源性感染 也称自身感染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本身。 外源性感染 也称交叉感染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卫生洗手 是通过机械去污染的方法清除大部分暂居菌来降低手的污染程度。 清洁 是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污物减少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 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 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随时消毒 指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酸性氧化电位水 是一种具有高氧化还原电位、低pH值、含低浓度有效氯的水具有较强氧化能力和快速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环境 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 内环境外环境 1.指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2.由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所
组成。 安全环境 是指平安而无危险、无伤害的环境。 主动卧位 指病人自己采取的卧位。见于轻症病人通常病人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舒适卧位并能随意变换卧床姿势。 被动卧位 指病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通常见于极度衰弱、昏迷、瘫痪者此时病人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由护士帮助采取合适的卧位。 被迫卧位 指病人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所需而被迫采取的卧位。这类病人通常意识清楚具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由于疾病的影响而被迫采取某种体位。如哮喘急性发作的病人由于呼吸极度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位。 压疮 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睡眠性呼吸暂停 是一种在睡眠中发生自我抑制、没有呼吸的现象。 中枢性呼吸暂停 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良造成的见于颅脑损伤、药物中毒等。 阻塞性呼吸暂停 出现在严重的、频繁的、用力的打鼾或喘息之后由上呼吸道阻塞病变引起肥胖者脂肪堆积在咽部、舌根部阻塞气道也可引起。 制动 即活动受限指身体活动力或任何一部分的活动由于某些原因而受到限制。 全范围关节运动ROM 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来对此关节进行屈曲和伸展的运动是维持关节可动性的有效锻炼方法。 稽留热 体温持续高于正常24小时波动不超过1?多见于肺炎、伤寒、儿童肺结核等。 弛张热 体温持续高于正常24小时波动在1?以上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等。 间歇热 24小时内体温波动很大可突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多见于疟疾、成人肺结核等。 不规则热 发热无规律持续时间不定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体温过低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 间歇脉 是指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个较正常延长的间歇。 二联律或三联律 如果每次或每两次正常脉搏之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之。 脉搏短绌 指脉率少于心率脉律完全不规则。多见于心房纤颤病人。 潮式呼吸 又称Cheyne—Stokes呼吸是呼吸由浅慢到深快然后在由深快到浅慢经过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又重复以上的周期性呼吸周而复始如似潮水起伏产生机制是由于呼吸中枢兴奋性减弱只有当缺氧严重PaCO2增高到一定程度才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强当积聚的二氧化碳呼出后呼吸中枢失去有效兴奋呼吸暂时减弱甚至停止.多见于脑炎尿毒症等病人.有些老年人在睡觉时也可以出现潮式呼吸是脑动硬化的表现. 尿潴留 尿液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尿失禁 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输液微粒 指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微米少数可达50-300微米这种小颗粒在溶液中存在的多少决定着液体的透明度可判断液体的质量。 输液微粒污染 指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微粒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成分输血 是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依据病情需要输注有关的成分。 溶血反应 是指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 意识障碍 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表现为精神活动的不同程度的改变。 脑死亡 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不可逆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征象。 安乐死 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危重濒死状态时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及其亲友的要求下经过医生的认可停止无望的救治或用人为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的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全过程。 临终关怀 是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得到尊重症
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临床死亡 又称躯体死亡此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已由大脑皮质扩散到皮质下部延髓处于极度抑制状态。表现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但各种组织细胞仍有微弱而短暂的代谢活动。此期一般持续56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大脑将发生不可逆的变化。 主观资料 指医务人员对病人病情发展、治疗过程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并提出诊治情况的主观认识的记录。 客观资料 指病人的症状、体征、病史、辅助检查结果、医嘱等客观情况以及实施手术、特殊检查前医生讲明情况后病人或其亲属签字的文书资料。 护理记录 指护理人员对病人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内容包括病人姓名、科别、住院号或病案号、床号、页码、记录日期和时间、病情观察情况、护理措施和效果、护士签名。 护理效果 指病人接受治疗或护理后的反应结果。 无创通气 是指不经气管插管而增加肺泡通气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包括体外负.
范文三:护理名词解释
1. 膀胱刺激征:①尿频 ②尿急 ③尿痛
2. 腹膜刺激征:①压痛 ②反跳痛 ③腹肌紧张
3. 脑膜刺激征:①颈强直 ②凯尔尼格征(kerning征) ③布鲁津斯基征
(Brudzinski征)
4. 溶血三联征:①贫血 ②黄疸 ③脾大
5. 夏柯三联征:①腹痛 ②寒战高热 ③黄疸
6. 胆道出血三联征:①绞痛 ②黄疸 ③出血
7. 阿司匹林三联征:①哮喘 ②鼻窦炎 ③阿司匹林类过敏
8. 血脂异常三联征:①血清TG ②VLDL浓度升高
9. 主动脉狭窄:①呼吸困难 ②晕厥 ③胸痛
10. 肺栓塞三联征:①胸痛 ②咯血 ③呼吸困难
11. 贝克三联征:①心音遥远 ②心搏动减弱
12. 肝肺综合征三联征:①基础肝脏病 ②肺血管扩张 ③动脉血氧和功能障碍
(13)。痢疾后综合症三联征:①结膜炎 ②尿道炎 ③关节炎
13.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典型三联征:①潮红 ②出汗 ③头晕
14. 腹主动脉瘤破裂三联征:①剧烈腹痛或腰背部疼痛 ②低血压或休克 ③腹部
搏动性肿大
15. 白塞病三联征:①复发性口腔溃疡 ②阴部溃疡 ③眼色素膜炎
16. 急性闭角青光眼发作后三联征:①角膜后色素KP ②虹膜阶段萎缩 ③青光眼
斑
17. 肾癌的三联征:①血尿 ②疼痛 ③肿块
18. 21-三体综合征:①特殊面容 ②智能低下 ③体格发育迟缓 ④伴发畸形
19. 法洛四联征:①肺动脉狭窄 ②心室间隔缺损 ③主动脉骑跨 ④右心房肥大
20. 雷诺五联征:①腹痛 ②寒战高热 ③黄疸 ④休克 ⑤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22)。慢性胰腺炎的四联征:①腹痛 ②体重下降 ③糖尿病 ④脂肪泻
21.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①肺出血 ②急性肾小球肾炎 ③血清抗肾小球基膜(GBM)
抗体阳性
22. Wiskott-Aldrich综合征:①湿疹 ②血小板减少 ③反复感染
2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①高血压 ②蛋白尿 ③水肿
24. 围绝经期综合征:①月经紊乱 ②雌激素下降相关症状 ③消化系统的变化
(27)。肠易激综合征:①腹痛 ②腹胀 ③大便习惯改变 ④大便形状异常
25. 库欣综合征:①向心性肥胖 ②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 ③负氮平衡引起的临床
表现 ④高血压和低血钾 ⑤生长发育障碍 ⑥性腺功能紊乱 ⑦精神症状 ⑧易有感染 ⑨高尿钙 ⑩眼部表现
26. 吗啡中毒典型表现:①昏迷 ②瞳孔缩小或针尖样瞳孔 ③呼吸抑制
27. 颅内高压:①头痛 ②呕吐 ③视神经乳头水肿收起
范文四:护理名词解释
静脉输液法
静脉输液是一种经静脉输入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的治疗方法。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液体输入体内。输液瓶是一个入口和大气相通,下连橡胶管的玻璃瓶。瓶内液体受大气压力的作用,使液体流入橡胶管形成水柱,当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 体即顺畅地流入静脉。
一、目的
1、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常用于治疗烧伤、出血、休克等。
2、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常用于各种原因的脱水、禁食、大手术后。
3、输入药物,达至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于中毒、各种感染等。
4、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等。
5、输入脱水剂,提高血液的渗透压,以达到预防或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 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同时借高渗作用,达到利尿消肿的作用。
二、常用溶液
根据病情选用以下溶液:
1.供给水分和热量,用5%-10%葡萄糖溶液。
2.供给电解质,用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等溶液。
3.调节酸碱平衡,用5%碳酸氢钠,11.2% 乳酸钠溶液等。
4.增加血浆渗透压,增加血容量,用各种右旋糖酐注射液、羟乙基淀粉(706)、氧化聚明胶和聚乙烯吡咯酮(PVP)等代血浆。
5.利尿脱水,用甘露醇、山梨醇、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等。
6.其他。用于特定治疗目的,如浓缩白蛋白注射液,可维持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水解蛋白注射液,用以补充蛋白质;还有一种营养液可由静脉输入,能供给病人热量,维持 其正氮平衡,并供给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液体,多用于不能进食的重症病人。
三、密闭式输液法
密闭式输液法利用原装密闭瓶插管输液的方法,其操作简便,污染机会少,广泛用于临 床。
(1)、按治疗本,带输液架至床旁,向清醒病人解释输液目的,以取得配合,选择合适 的静脉,调节输液架高度,嘱病人排便。
(2)、洗手戴口罩,根据医嘱备药,擦去瓶上灰尘,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破裂现象,认真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在光线充足条件下检查药液的质量,将瓶上下摇动,采用直立-倒置“Z”字型检查,每瓶对光检查时间不少于10秒钟,如发现有絮状物、沉淀、变色等均不得输用。取下输液瓶铝盖中心部分,套上网袋,检查输液器的有效期和无菌状态, 备齐其余用物携至床旁。
(3)、操作前认真做好查对,协助病人摆体位,放妥止血带(为防止交叉感染,要做到治疗巾、止血带每人“一巾一条”),以2%碘酊、75%酒精消毒瓶塞,如液内需加药时则应在治疗室进行,加入其他药液应摇匀(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在瓶签上注明床号,所加药物名称、剂量、。将输液管的针头和通气管针头去掉针帽,同时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通气 管另一端固定在网袋上。
(4)、将输液瓶倒挂在输液架上,用手挤压点滴管,然后松开,使药液进入点滴管的 1/2为止,排气后将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管下端夹紧,以便穿刺时易见回血。
(5)、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6)、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速,一般成人每分钟60-80滴,儿童每分钟30-40滴,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输入速度宜慢;严重脱水,心肺功能 良好者速度可适当加快,当输入高渗水、含钾药物、升压药物等滴速宜慢。
(7)、再次查对,交待注意事项,护士消毒双手后,方可为下一位病人治疗。在输液过程中应定时巡视病人,随时观察反应及滴速。如为继续输液,原则上输一瓶配一瓶,以防准备过早造成药物污染,或降低药效,应及时更换输液瓶,其方法是;先除去铝盖中心部分,套上网袋,常规消毒瓶塞后,挂于输液架上,从第一瓶内拔出通气针头与输液管瓶针,分别插入瓶内,待输液畅通方可离开病人,若输两瓶以上液体,而溶液间又无配伍禁忌者,可采用连续滴入法,两瓶间用短管相连,短管两端连接针头,插入两个相连的瓶塞内,在远端输 液瓶内插入通气管。
(8)、输液过程中,需临时加入少量药物,应先按注射法抽吸药物,常规消毒输液瓶塞 后,将药液注入瓶中并摇匀,再按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9)、输液完毕,夹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利用敷盖针眼的纱布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片刻(其他部位拔针后应按压片刻),整理病床单元,整理用物,归 还。
四、输液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输液器及药液应绝对无菌,连续输液超过24 小时应更换输液器。
(3)、预防空气栓塞。输液时必须排尽管内空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 添加药液,输完后及时拔针。
(4)、注意观察输液情况。针头有无滑脱,局部有无肿胀,有无输液反应。
(5)、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抗生素类药物应现配现用;青霉素G钠(钾)盐与四环素、红霉素合用可出现沉淀、混浊、变色,效价降低,输液中需同时加入四环素、维生素C时 应先溶解稀释四环素,再加入维生素C.
(6)、注意保护血管 对长期输液者可采取:
①四肢静脉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手足交替。
②穿刺时掌握三个环节;选择静脉要准;穿刺要稳;针头固定要牢,提高穿刺成功率。 ③输液中加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红霉素等,应待穿刺成功后再加药,宜充分 稀释,输完药应再输入一定量的等渗溶液,以保护静脉。
(7)、需严格控制滴速的病人,用输液泵是安全输液的一个重大进展,可分为两大类型;①可携式或半携式。适用于家庭、小儿及化疗病人等,带泵注射器即属此类型。②固定式输液泵。目前多采用第三代计算机控制导管挤压定容量输液泵。有多功能监护及监测系统, 体积较大,适用于医院,输液容量范围为1-499ml/小时,还有自动报警装置。
(8)、输液泵的使用适应症;静脉高营养,输入化疗药品、抗生素及对心血管有特殊作用的药物等,用于重症监护病人,尤其是小儿监护病人。若无上述设备时,则可在滴管内 插入一无菌针头调节滴速。
范文五:护理名词解释
护理: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2. 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有
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
3. 压力:在生理学上,是指人体对任何加诸于他的需求所作的非特异性反应
4. 压力源:应激源,指对个体的适应能力进行挑战,促进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 5. 适应:指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发生较大变化,致使个人的行为有所改变以维持平衡,它
包括个体和宇宙间的各种保护性调整
6. 护理理念:是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及判断护理及其相关方面的价值关及信念
7. 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健康为目标,运用
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
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
8. 主观资料:护理对象的主观感觉,是护理对象对自己健康问题的体验和认识
9. 客观资料:护理人员通过观察、体检及借助医疗仪器设备检查所获得的有关护理对象健
康状况的资料
10. 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
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
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由护士负责的
11. 护理目标:是针对护理诊断提出的,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活动后达到的健康状态或
行为改变,也是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
12. 护理质量:反映的是当护理服务活动符合规定时,满足服务对象明确与隐含需要的效果 13. 继续护理学教育:是继规范化专业培训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
主的一种终生性的护理学教育
14. 护理质量缺陷: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令人不满意的现象与结果发生或给病
人造成损害,统称为
15.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
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
理想的护理目标
16. 心境:是具有感染性,是比较微弱持久的情绪状态
17. 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18. 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
19. 心身疾病:心理生理疾病,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心理、社会
因素的影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
状,并伴有病理生理和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其疾病过程的诊断、治疗、护理都需要采用心身统一的观点及注重个体与环境的协调,
常见的疾病冠心病 、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
20. 护士职业角色化:特指从事护士这个职业的个体所应具有的与职业相适应的角色人格和
行为模式
21.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并形成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用善恶作为评论标准,
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为
指导的人格完善及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
22. 职业道德:是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或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履行
本职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
总和
23. 伦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或规则
24. 护理伦理学:运用一般伦理学的原理来解决护理实践和护理科学发展中人们相互之间、
护理团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25. 不伤害原则:指在诊治、护理过程中凡是必须的或是属于适应症范围的,所实施的诊治、
护理手段都应保证不使病人身心受到
伤害
26.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
程
27. 健康促进:是以教育、组织、法律、经济等手段干预那些对健康有害的生活方式、行为
和环境,以促进健康。
28. 病人教育:以医学为基础,以病人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
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
变不健康的行为,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
29. 生活质量: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和日常活动中机能能力和主观感觉的表现,是一个包括
生物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在内的集合概念的
反映
30. 沟通:遵循一系列共同规则互通信息的过程
31. 限制性氨基酸:是指食物中某一种或几种含量较低,导致其他必须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
充分利用并造成蛋白质价值降低的必须
氨基酸
32.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反映食物蛋白质经消化吸收被机体利用的程度,是评价食物蛋白质
营养价值的指标
33. 营养素:来自食物和水,用于人类维持生命、促进生长发育、从事劳动活动并保证健康
的基本物质
34. 功能性食品:除了有营养价值外,还具有对人的一种或几种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
能改善健康状况和降低疾病危险性的食物
35. 膳食纤维:指不被人体胃肠道消化酶消化且不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多糖和木质素等,包括
非淀粉多糖、抗性淀粉、等
36. 合理营养:是符合卫生要求及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健康营养方式
37. 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是以膳食供给与机体需要保持平衡为目标的健康膳食 38. 膀胱三角: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口之间的一个三角形区域,称为 39. 血浆渗透压:指血浆中溶质颗粒吸水力量的总和
40. 窦性心律: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称
41. 异位起搏点: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的自律性有机会表现出来,成为起搏点 42. 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43. 渗透性利尿:由于肾小管中溶质浓度高,渗透压大,妨碍了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
量增多的现象
44. 水利尿:大量饮水,尿量增多,由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ADH释放减少
所致
45. 脊髓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
这种现象称
46. 牵张反射: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引起受牵拉时的同一肌肉收缩的
反射活动
47. 牵涉痛:内脏疾患往往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48. 梗死:血管堵塞造成血供减少或停止而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49. 癌前病变:指一类具有癌变倾向,但不一定多会转变为癌的良性病变 50. 原位癌:指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层侵犯到间质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51. 热源质: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合成的多糖,极微量注入人体或动物即引
起发热
52. 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降低、寄居部位发生改变或菌群失调时方致病,这种特定条
件下能够引起疾病的细菌。
53. 菌群失调:由于某种原因是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导致微
生态失去平衡
54. 菌群失调症:由于严重菌群失调症而使宿主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55. 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进入血液,但不在血液中繁殖,短暂停留,可能经血液到达
有关部位再进行繁殖而致病,伤寒
56.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进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播散到其他组织器官,
产生化脓性病灶,金黄色葡萄球菌
57. 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而不入血,只有产生的毒素入血,到达易感组织和细胞,
引起独特的临床中毒症状,白喉等
58. 病毒: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核酸,必须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的
方式进行繁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59. 免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
生理平衡的功能
60. 免疫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识别自我和非己,引发免疫应答、执行免疫效应和维持自身
稳定的组织系统
61. 免疫应答:指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值、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
应的过程
62. 人工自动免疫:指给机体输入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 63. 人工被动免疫:给机体输入抗体,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64. 药物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65. 首过效应: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时,被该处的一些酶代谢灭活,使进入循环的药
量下降,称
66. 耐受性:指在多次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保持药
效
67. 耐受性:指病原微生物长期反复与化疗药物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68. 血浆半衰期: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69. 戒断症状:机体长期反复使用依耐性药物后,出现身体依耐性,如果突然停药,即可产
生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导致一系列的异常反应
70. 突发卫生公共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疾病
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重
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71. 健康危险因素:使疾病或死亡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
72. 职业性有害因素:指生产、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
的因素
73. 食物中毒:指健康的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含有生物、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
食品或将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
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流行:指一个地区某病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发病率水平,与散发相对而言 74. 发病率:表示某一时期内暴露人口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75. 医院感染:广义: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的侵害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 76. 狭义:病人入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是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显性或隐性感染,症状
可出现住院期间,也可能在出院后
77. 清洁:用物理的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物,减少微生物的过程 78. 消毒: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79. 灭菌: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80. 环境: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的总和
81. 安全环境:平安、无危险无伤害的环境
82. 主动卧位:病人自己采取的卧位
83. 被动卧位:病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
84. 被动卧位:指病人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所需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85. 压疮: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至软组
织溃烂和坏死
86. 疼痛:是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主观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防御性
反应。是机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
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受, 疼痛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 87. 睡眠性呼吸暂停:是一种在睡眠中发生自我抑制、没有呼吸的现象。 88. 制动:活动受限,身体的活动力或任何一部分的活动由于某些原因受到限制 89. 稽留热:体温持续高于正常,24小时波动不超过1°,多见于肺炎、伤寒、儿童肺结核
等。
90. 弛张热:体温持续高于正常,24小时波动超过1°,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 91. 间隙热:24小时体温波动很大,可突然升高到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然
后很快下降到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
间隙友反复发作,见于疟疾、成人肺结核
92. 间隙脉: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个较正常
延长的间隙
93. 脉搏短挫:脉率少于心率
94. 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到深快,再有深快到浅慢,周而复始似潮水起伏。 95. 间停呼吸:有规律的呼吸几次,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段时间后友开始呼吸,如此反复
交替。
96. 尿储留,尿液大量存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除
97. 尿失禁: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的流出 98. 成分输血:是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类提纯,依据病情需要输注
有关的成分
99. 溶血反应: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100. 嗜睡::最轻程度的意识障碍。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可被轻度刺激或言语唤醒,能正确、
简单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停止入睡意识模糊
101. 意识模糊:意识障碍程度较嗜睡深,表现为定向力障碍,思维和语言不连贯,可有错觉、
幻觉、躁动不安、谵语精神症状
102. 昏睡:处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但在强烈刺激可被唤醒,
醒后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很快入睡
103. 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活动,对光、声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的
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
104. 深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甚至强烈刺激均无反应。 105. 脑死亡:大脑、小脑、中脑、脑干不可逆死亡
106. 护理效果:指病人接受治疗或护理后的反应结果
107. 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对病人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包括姓名、科别、住院号
或病案号、床号、页码、记录日期和时间
病情观察情况、护理措施和效果、护士签名。
108. 咯血: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咳出。
109. 无创通气:指不经气管插管而增加肺泡通气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 110.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病人入院时,即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是住院后发生的感染,
或原有感染但在住院发生新的感染
1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内外严重疾病引起肺毛细血管炎症
损伤,通透性增加,继发高通透性肺水肿和
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 112. 呼衰: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
气体交换,导致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
储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
113.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周样硬化使血管官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和
冠状动脉痉挛一起统称
114. 心肌梗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持
久而严重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115. 黄疸: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116. 肝性脑病:指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临床综合
症,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
92. 间隙脉: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个较正常
延长的间隙
93. 脉搏短挫:脉率少于心率
94. 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到深快,再有深快到浅慢,周而复始似潮水起伏。
95. 间停呼吸:有规律的呼吸几次,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段时间后友开始呼吸,如此反复
交替。
96. 尿储留,尿液大量存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除
97. 尿失禁: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的流出
98. 成分输血:是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类提纯,依据病情需要输注
有关的成分
99. 溶血反应: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100. 嗜睡::最轻程度的意识障碍。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可被轻度刺激或言语唤醒,能正确、
简单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停止入睡意识模糊
101. 意识模糊:意识障碍程度较嗜睡深,表现为定向力障碍,思维和语言不连贯,可有错觉、
幻觉、躁动不安、谵语精神症状
102. 昏睡:处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但在强烈刺激可被唤醒,
醒后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很快入睡
103. 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活动,对光、声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的
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
104. 深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甚至强烈刺激均无反应。
105. 脑死亡:大脑、小脑、中脑、脑干不可逆死亡
106. 护理效果:指病人接受治疗或护理后的反应结果
107. 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对病人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包括姓名、科别、住院号
或病案号、床号、页码、记录日期和时间
病情观察情况、护理措施和效果、护士签名。
108. 咯血: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咳出。
109. 无创通气:指不经气管插管而增加肺泡通气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
110.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病人入院时,即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是住院后发生的感染,
或原有感染但在住院发生新的感染
1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内外严重疾病引起肺毛细血管炎症
损伤,通透性增加,继发高通透性肺水肿和
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
112. 呼衰: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
气体交换,导致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
储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
113.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周样硬化使血管官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和
冠状动脉痉挛一起统称
114. 心肌梗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持
久而严重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115. 黄疸: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116. 肝性脑病:指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临床综合
症,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
昏迷。
117. 肾病综合症:指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具有以下共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症:大量蛋白
尿3.5,低蛋白血症30。水肿、高脂血
症
118. 尿路感染:指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的感染性炎症,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尽等尿路刺激症状,伴有尿路走向
压痛
118. CSII: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是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一种方法,将放置速效胰岛素的容器
通过导管分别与针头和泵连接,针头置于
于皮下,用可调控程序的微型电子计算机控制胰岛素输注,模拟胰岛素持续基础分泌和进餐时的峰值释放,胰岛素剂量和脉冲式注射时间可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
11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胰岛素的反调节激素增加,引起糖和脂肪代
谢紊乱,以高血糖、高酮症和代酸为特点
的临床综合症
120. 甲亢危象:在甲亢未控制的情况下,由于外界的各种应激因素致甲亢病情突然加剧,出
现危及生命的状态。表现:高热,心率快
可伴有房颤、体重下降、烦躁不安、呼吸促、大汗、恶心呕吐、腹泻甚至虚脱、休克、嗜睡谵妄或昏迷
121. 癫痫持续状态:指一次癫痫的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期间意识或
神经功能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122. 休克: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是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
受损的病理过程
123. 低心排综合症:指体外循环术后,由于心脏排血量显著减少以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引
起的休克症候群,表现为血压下降,中心静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