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人教版语文九下古诗竞赛
语文默写竞赛(11月18日 每空5分)
1、, 心中自不平。
2、, 铁骑绕龙城。
3、, 风多杂鼓声。
4、宁为百夫长,。 (1-4题选自《从军行》)
5、花间一壶酒,。
6、,对影成三人。
7、,影徒随我身。
8、暂伴月将影,。
9、,我舞影零乱。
10、,醉后各分散。(5-11题选自《月下独酌》)
语文默写竞赛(11月18日 每空5分)
1、, 心中自不平。
2、, 铁骑绕龙城。
3、, 风多杂鼓声。
4、宁为百夫长,。 (1-4题选自《从军行》)
5、花间一壶酒,。
6、,对影成三人。
7、,影徒随我身。
8、暂伴月将影,。
9、,我舞影零乱。
10、,醉后各分散。(5-11题选自《月下独酌》)
11、永结无情游,。
12、群鸡正乱叫,。
13、驱鸡上树木,。
14、父老四五人,。
15、手中各有携,。
16、莫辞酒味薄,。
17、, 儿童尽东征”。
18、请为父老歌,。
19、, 四座泪纵横。(12-19选自《羌村三首·其三》)
20、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20题选自《武陵春》)
11、永结无情游,。
12、群鸡正乱叫,。
13、驱鸡上树木,。
14、父老四五人,。
15、手中各有携,。
16、莫辞酒味薄,。
17、, 儿童尽东征”。
18、请为父老歌,。
19、, 四座泪纵横。(12-19选自《羌村三首·其三》)
20、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20题选自《武陵春》)
范文二:人教版语文九(上、下)课内课后古诗鉴赏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学案
(一)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诗歌大意】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主题与赏析】
1.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夫归来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一个 “独”字表现了女子的孤寂寥落之情。
2.“梳洗罢”,三个字勾画了女子为迎夫归来而精心打扮;“过尽干帆”,可见思妇望 江时间过长。她独倚江楼眼望江面对每一只船都寄予了深切的厚望。希望朝思暮想的爱人 正在那驶过来的某一只小船上,但热切的希望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写出了思妇等待时间 之长和失望之深。
赏名句:“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百蘋洲”。 示例:即景抒情,表面写水,实际上暗示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注目的眼神。这两句诗以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生动,形象,“白蘋洲”更令 人肝肠寸断,这两句抒发了思妇深深地相思之苦。
【练习】
1.《望江南》作者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姓名),________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望江南》作者是__晚唐__(朝代)温庭筠(姓名),花间_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二)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写作背景】
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 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 (今陕西延安)。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 尝称为“穷塞外之词”,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
【诗歌大意】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边地 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无法预计回归的时 间。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 眼泪。
【主题与赏析】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首句“塞下秋来风景 异”,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并用“异”字统领全文,又从三个方 面分别叙述: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渲染了边塞荒漠的悲凉。次句“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接着, “四面边声”三句,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长 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续以“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 形势。过片后“浊酒一杯”二句,写戍边将士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怎能抵御乡关万里之 思?久困孤城,他们早已归心似箭,然而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又何从谈起? “羌管悠悠”句刻划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乡恋益见浓重。“人不寐”二句,直道将军战 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此词慷慨悲凉,写出了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
赏名句:“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示例:这两句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的意境。
【练习】
1.《渔家傲·秋思》作者是_宋朝文学家范仲淹(姓名)。词中统领 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的一句是:塞下秋来风 景异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这两句写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 出边塞的荒凉、冷清、豪迈的景致。
3.《渔家傲·秋思》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写出了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 壮烈情怀,同时也展露了词人功业未成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境。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诗歌大意】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帽穿好貂皮 裘,率领随从千骑风一般卷过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 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 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 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主题与赏析】
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之情。
1.上片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场景,突出了一个“狂”字(体现在一、太守出猎的雄姿,二、太守出猎的场面,三、太守出猎的豪气);下片则表现了词人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2.引用典故“看孙郎” 引用孙权“孙郎射虎” 的典故,作者以孙权自比,表现自己过人的胆略和 勇气。“遣冯唐”以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让他有机会再展宏图, 为国立功。“射天狼”的典故表现词人希望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报效国家的爱国主义 情感。
绘诗境: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示例: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 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练习】
1.《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_宋_朝_苏轼,字_子瞻_,号东坡居士,与__苏洵_, 苏辙 并称“三苏”。“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词的题目。词中借用典故,表 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两句是: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2.简述《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引用“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的意思。
引“亲射虎”典故,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 射虎,突出表现了他虽年纪已经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引“遣冯 唐”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 重用自己。引“射天狼”典故,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 功立业的决心。
3.“千骑卷平冈”一句中,“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卷”是“席卷”的意思,极言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写太守率领众随从 纵马狂奔飞快越过小山岗,突出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4.结尾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之情。
(四)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写作背景】
这是词人晚年避乱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所作。其 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历尽乱离之苦,在连天 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诗歌大意】
春风停息,百花 落尽,花朵化作了香 尘,天色已晚还懒于 梳头。风物依旧是原 样,但人已经不同, 一切事情都完了,想 要诉说苦衷,眼泪早 已先落下。听说双溪春光还 好,也打算坐只轻舟 去观赏。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 载不动许多忧愁。
【主题与赏析】
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首句用笔极为细腻:其意不过是说风吹花落, 却不从正面着笔,而落墨于“风住”、“花已尽”的结局。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地, 而这又反照出风之狂暴。一句中有三层曲折,确是匠心独具。次句写日色已高,而犹“倦” 于梳头,“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想梳头却无力梳洗打扮来从侧面揭示情怀之苦、心绪之乱。三、四两句是漱玉词中并不多见的直抒胸臆之笔。之所以一改含蓄风格,当是因为汹 涌澎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无法遏制,只好任其自由渲泄。“物是人非事事休”,说明她生 活中原有的美好东西已尽皆丧失,无一留存,虽是放笔直书,却具有高度的概括力。
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 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愁”本无形,难以触 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这是其构思新颖处。此外,下片中“闻说”、 “也拟”、“只恐”六字前后勾连,也是揭示作者内心活动的传神笔墨。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
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 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 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赏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比作有重量的物体压在心头,连船也载不动。比喻新奇,化虚为实,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练习】
1.简要说说《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
作者先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 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的哀愁。这哀愁浓重到使她无心梳妆打扮的程 度,甚至不能提起,不能触摸。然后“只恐双溪舴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两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 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
2.由“也拟泛轻舟”可联想到词人《如梦令》中写泛舟的词句是什么?《武陵春》中作者 泛舟的目的是什么?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为解国恨家
(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写作背景】
辛弃疾 21 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 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 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 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 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
【诗歌大意】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把八百里(牛名)分给将士 们烤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 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现在)已白发丛生!
【主题与赏析】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回忆边塞征战生活,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以 及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壮词”特色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 2.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3.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练习】
1.上阕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写了喝酒后挑灯看剑的活动。梦见了自己已经置身于抗敌的前线。
2.描绘上阙中描写军队生活的画面。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 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3.这首词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通过回忆边塞征战生活,来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 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4.假如你是词人的好友陈亮,该怎样劝慰一下“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
附录(一)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歌大意】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 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 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妇女们担着篮子送饭 菜,孩童们提着瓦罐 浆汤。前行后撵去送 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两脚蒸腾着暑天 的土气,脊梁灼烤着 火般的太阳。力气耗 尽了也不觉得热,只 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更有那些穷苦的 婆娘,抱着婴儿在他 们一旁。右手去捡那 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听她们相互间三 言两语,禁不住引起 我无限悲伤:“俺家 的收成全缴了税,拾 这点漏儿压压饥荒。”如今我有什么功 劳德行,从来也不从 事农耕蚕桑。从九品 吃禄米足三百石,年 底家里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好不暗 自惭愧,整天到晚怎 也不能遗忘。
【主题与赏析】本诗通过旁观农民刈麦、目睹农民艰辛的劳动场面,听了贫困村妇的悲惨诉说,表现 了人民劳动的艰苦、生活的贫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自己不事农 桑而俸禄优厚的内疚。
【练习】
1.请用生动的语言展现“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 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之一劳动场景,并体会这一劳动场景的作用。
夜里刮起南风,麦子被风吹黄了,覆盖在田埂上。妇女们挑着盛满 食物的竹筐,小孩提着装满汤的壶,去给在南冈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 水。一些农民在南冈麦田埋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 经累得筋疲力尽也不觉得炎热。这是第一个劳动场景,其特点是热火 朝天,全家忙碌,就连本该乘阴纳凉,纵情玩耍的儿童也携壶送浆,奔波不停,足见这一家农民的艰辛不易。
2.由“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你能联想到李绅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这与《观刈麦》中的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加以比较,说一说它们共同的表达效果。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都写出了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心理,表现了百姓生活的艰辛、痛苦,饱含 着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4.“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写出了当时农民怎样的生活状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见证了农民生存的艰难痛苦,沉重赋税,无以为生,只好靠拾麦充饥。流露出对农民的怜悯和同情,也从侧面揭示出官家横征暴 敛、赋税沉重的罪恶。
附录(二)月夜
【诗歌大意】
夜半更深明月西 挂照亮半边人家,北 斗七星横卧南斗六星 也已倾斜。今夜我忽 然感到春天的温暖气 息,还听得春虫叫声 穿透绿色的窗纱。
【主题与赏析】
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这类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物、气 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 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 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 ,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名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 透绿窗纱”。示例:“偏”字 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 地的愉悦心情,“ 新” “ 绿”表现了早春的 勃勃生机,表达了作 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之情。
【练习】
1. 描绘一、二两句所展现的春日月夜图。
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影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 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
3.由“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可以使人联想到苏轼的《惠崇》 中描写早春景色的句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附录(三)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诗歌大意】黎明起床,车马 的铃铎已叮当作响, 出门人踏上旅途,还 一心想念故乡。鸡声 嘹亮,茅草店沐浴着 晓月的余辉,足迹凌 乱,木板桥覆盖着早 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 路,淡白的枳花,照 亮了驿站的泥墙。因 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 的美好情景,一群群 凫雁,正嬉戏在明净 的池塘。
【主题与赏析】
此诗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诗人选取寒秋时早行时于驿站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一 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和思乡之情。此诗成名主要在于第二、三联的成功。 诗人将十个名次一一排开,选材典型,抓住了最能表现羁旅之思景物组合成一个意境,有 声有形,形象感极强。
【练习】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1.通过作者对早行回 乡途中景物的描绘, 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 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 苦之情和思乡之情。
2.请结合诗歌内容描 述颔联的景色。2.天边残月未落,房 顶盖着茅草的山中小 客店,传来报晓鸡鸣。 村外,木板小桥上凝着一层白霜,桥上下 一行疏疏落落的脚印。
附录(四)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写作背景】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 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 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 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诗歌大意】
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她 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即使零落成泥,清香 却如故。
【主题与赏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词章。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 驿亭外面,断桥旁边,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 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却无意与 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化为尘泥,依旧保持着清香。这首词上片写梅花在风雨交 加的寒冬黄昏中孤独地开放着,这正是作者不幸遭遇的形象化。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 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 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 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故历来为后人称颂。全词用清俊的语言, 白描的手法,形象地写出梅的品格、姿态,隐喻表达了作者矢志不移,坚持理想的高尚品 质。
【练习】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 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也正是 作者一生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 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
托物寄意,物我相融。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
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哪个字用的好,试作评析。
一个“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梅花凋 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但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 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为下句写梅花的 高洁品质作铺垫。
附录(五)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诗歌大意】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 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惊疑着昨晚的春宵美梦,原来是今朝发现田 中土肥草盛,不由得脸上生笑。
【主题与赏析】
用状物法写春景,春意盎然,清新朗润。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喜悦。
【练习】
1.描绘“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所展现的美好画面。 美丽的池塘边,星星点点的长出了碧绿的青苔,树上一只黄鹂躲在 嫩绿的树叶后,清脆的鸣叫,春日白天见长,雪白的柳絮在漫天飞舞。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喜 悦。
附录(六)浣溪沙 苏轼
籁籁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诗歌大意】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缲车的吱呀声,是衣着朴素 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 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主题与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途中细节的描写,绘成了一幅温馨、祥和、恬淡、和谐、清新的画面。 表现了作者尊重农人、平等待人的品格,也折射出其喜悦的心情。
【练习】
1.作者为了渲染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选取了哪几个画面?请将画面描绘出来。 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簌簌飘落的枣花沾满衣巾,缲车的响声缭绕在上空。古柳树下,穿着 牛衣的人在那里卖黄瓜。
2.从下片看,作者是以怎样的身份出现在百姓面前的?这体现了苏轼怎样的特点?试结合 “敲”字加以分析。
作者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在百姓中的;为官的平易近人,不摆官 架子。例如“敲”字刻画了作者的动作自然谦恭,仿佛造访朋友,唯恐 惊扰于他,表现出一方州官的平易近人、体恤百姓的特点。
附录(七)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诗歌大意】
薄雾浓云笼罩着淡淡的哀愁,瑞脑香烟缭绕在金兽炉口,又度过了一个漫长的白昼。 百无聊赖中又是重阳佳节,玉枕纱帐,半夜时候,已觉凉意浸透。
黄昏后,在赏菊的东篱饮酒,只觉阵阵幽香飘漾在衣袖。不要以为饮酒赏菊就可以解 忧,你看那西风卷动帘脚,露出个人儿来,比菊花还瘦。
【主题与赏析】
全词情景交融,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在重阳佳节的寂寞相思情怀和浓浓的离愁别绪。
【练习】
1.这首词作于何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重阳节。抒发了词人在重阳佳节的寂寞相思情怀和浓浓的离愁别绪。
2.“人比黄花瘦”中“瘦”字呼应了该词中哪个字?试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愁”字。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因离愁而形容憔悴腰肢瘦损的形象,传 神地表达出作者思念亲人的凄苦之情。
附录(八)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诗歌大意】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 也流不尽。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长江,多少兴亡事情已经过去了。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 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主题与赏析】
词的上片写作者在这里的山巅登楼远眺,他所日夜想要恢复的中原之地,却全然望而 不见。见到的只是北固楼前的满眼风光。南北的交争,列朝的兴亡,这种永无休止的变化, 正如奔腾东流的长江之水一般。这是作者囊括了时间和空间的全局,从宏观上发出的一种 感慨。 京口是三国孙吴一度建都之地,吴主孙权年轻时便已做了统帅。他并不满足占有东南半壁 江山,而还在不停地出战争雄。与他对阵的尽管是曹操、刘备那样的一世之雄,他也满不 在乎。终令曹操也不能不赞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作者的言外之意是:如今南宋也占 有东南半壁江山,而在掌握军政大权的人物中,可曾有一个能与孙权相比的呢?
词中借登亭遥望中原并追忆三国时期孙权旧事,借古喻今,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集 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寄寓了自己一腔爱国豪情。
【练习】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借古喻今,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 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寄寓了自己一腔爱国豪情。
2.下片“年少万兜鍪,??生子当如孙仲谋。”中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这是用了《三国志》中的一个典故,指只有 号称天下英雄的曹刘才是孙权的对手。“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是孙 权的字,这又用了一个典故,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 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像孙权那样有雄才 大略的英雄人物,今昔对比,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惘怅。下片借典故 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 能。
附录(九)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诗歌大意】
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奢侈,现在在哪里?只看见 了萧疏的草,水萦纡,到现在遗留的仇恨像烟雾一样。列国的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 了的,都变成了土;输了的,都变成了土。
【主题与赏析】
这首小令则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 了灭亡的命运。
【练习】
1.此曲中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苍凉浑厚,有浓重的醒世怀古的气氛。
2.末句“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与本曲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附录(十)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写作背景】
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 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鱼肉百姓。诗人 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曲,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 行。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 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诗歌大意】
喇叭,唢呐,吹出的曲调短小,可是声音很大。宦官们坐的官船来来往往,多得像乱 麻,全都倚仗着你来抬高名声身价。士兵听了士兵发愁,老百姓听了老百姓害怕,哪里去 分辨什么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干了,鹅也飞光了!
【主题与赏析】
这首散曲,借咏喇叭,讽刺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态,揭露了他们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的 罪恶行经,流露出作者愤慨和辛辣的讽刺。抒发对宦官制度和黑暗社会的痛恨。
【练习】
1.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散曲,借咏喇叭,讽刺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态,揭露了他们为非 作歹、残害百姓的罪恶行经,流露出作者愤慨和辛辣的讽刺。抒发对 宦官制度和黑暗社会的痛恨。
2.这首散曲反复吟咏喇叭的作用是什么?
全曲以吟咏“喇叭”贯穿始终。先写喇叭的特点(“曲儿小腔儿大”), 同时影射作者的讽刺对象──宦官的特点:地位低下却依仗皇帝的宠 幸大摆威风。继而写喇叭的功用(“全仗你抬身价”),一个“抬”和喇叭 唢呐的特点相对应,讽刺了宦官的狐假虎威,装腔作势。再写喇叭造 成的恶果,表达对喇叭的
憎恨。喇叭一吹,军民都怕,吹得百姓家破人 亡,甚至水也干了,鹅也飞了。可见,宦官敲诈百姓的程度之深。
3.赏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开篇的第一句,和散曲名相呼应,同时通过“曲儿小”和“腔儿大”作 比,既照应了喇叭和唢呐的特点,曲儿小腔儿大,装腔作势,这和宦官 的本质一致,可谓一语双关。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讽刺 揭露了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丑恶嘴脸。流露出作者愤慨和辛辣 的讽刺。抒发了对宦官制度和黑暗社会的痛恨。
九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学案
附录(一)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写作背景】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 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有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唐初,政治日趋稳定, 经济日益繁荣,对外战争不断胜利。激发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进取之志,使他们产生了拯物 济世,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杨炯此诗雄浑刚健,慷慨激昂。
【诗歌大意】
报警的烽火映照着古城西京,我的心中涌起慷慨激昂之情。威武的将军领了兵符告别 皇宫,统率着强悍的骑兵包围了敌穴龙城。大雪弥漫,天色昏暗,军旗的彩画,已凋落斑 驳,狂风呼啸,战况激烈,夹杂着紧急的战鼓和呐喊。我宁愿做一名百夫长,从军出征, 也胜似当一个无用的书生。
【主题与赏析】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突 出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也反映了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风貌。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 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 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 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 精神境界,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 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 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
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 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 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练习】
1.首联中“照”字用得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照”是“照耀”的意思,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映照了长安城,我心中的情绪难以平静。一个“照”字渲 染了紧张的气氛,用夸张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机,生 动传神的把战况紧急的军情传递给读者,仿佛真的看到战
火已在眼前一样。紧张的局势,势必引起诗人的关注,自 然而然的引出下文“心中自不平”。
2.展开想象描述“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
大雪弥漫,天色昏暗,军旗的彩画,已凋落斑驳,狂风呼啸,战况激烈,夹杂着紧急的战鼓和呐喊。
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反映了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风貌,突出表现了诗 人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和强烈的爱国激情。
附录(二)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写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李白当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 多人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而唐玄宗也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 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写下了本诗。后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 或 745 年),被排挤出京。
【诗歌大意】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孤独一人自斟自酌,无亲无友。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哪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
【主题与赏析】
李白怀才不遇,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面对黑暗现实,他没有沉 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多有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太阳 是自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 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表达了诗人由于政治失意怀才 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以及借酒浇愁的苦闷之情。
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 人三者;然而月既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 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 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相聚。
【练习】
1.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影成三人”“ 行乐须及春”“ 相期邈云汉”等可以表达 诗人表面上的超脱旷达; “独酌无相亲”“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等可以看出诗 人内心的孤独。(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愉, 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 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 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2.赏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孤独一人自斟自酌,无亲无 友。表达了诗人由于政治失意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以及借酒 浇愁的苦闷之情。
附录(三)羌村三首(之三) 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写作背景】
公元 756 年夏,安史叛军迫近长安,杜甫将妻儿安顿在羌村,只身去投奔迁出长安的 朝廷。公元 757 年杜甫为左拾遗时,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羌村探家。 《羌村三首》就是这次还家所作。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一组还家“三部曲”, 也构成了 一幅“唐代乱离图”。
【诗歌大意】
客人来时,庭院里发生着一场鸡斗,成群的鸡在乱叫。待到主人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 庭树上,院内安静下来时,才听见客人扣柴门的声音。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听说我由远地归来,赶来慰问我。这些老人都携酒而来,酒色清 浊不一,倒上一杯杯的浊酒和清酒。他们说,“不要嫌弃酒味清淡,田地早已无人耕作。战 乱还没有停息,年轻人全都被征上战场。
请让我为父老长歌,在艰难的生活里,领受你们深厚的情谊,真是受之有愧啊! 吟唱 完毕,我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不已。
【主题与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回到羌村,父老乡村携酒慰问的情景,既有对父老的感激。也有对时 事的忧虑以及身世的感喟。
前两句写群鸡的争斗乱叫也暗喻时世的动荡纷乱,同时,起首四句,用语简朴质实, 将乡村特有的景致描绘了出来,而这种质朴,与下文父老乡邻的真挚淳厚的情谊相契合。 中间写遇乡亲,寒暄对饮。乡亲们各自携酒为赠,前来庆贺杜甫的生还,尽管这些酒清浊 不一,但体现了父老乡亲的深情厚意。由于拿不出好酒,乡亲们再三地表示歉意。由小小 的“酒味薄”一事折射出“安史之乱”的全貌,这首诗也由此具有了高度的概括力。
最后四句写诗人以歌作答,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愧”字含义丰富,既有“惭愧”意, 又有“感激”、“感谢”意,而“惭愧”和“愧疚”的成分更多一些。面对淳朴诚实的父老 乡亲,诗人深感时局危难,生活艰困,可又未能为国家为乡亲造福出力,所以不但心存感 激,而且感到惭愧。诗人长歌当哭,义愤填膺,悲怆感慨之情骤然高涨,“纵横”之泪是感 时局伤乱世之泪,也是悲国破悼家亡之泪。
【练习】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诗人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又有对动荡时局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
2.诗中“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两句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 会现状?
生产的破坏,时世的艰难,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现实。
3.“忧国忧民”是杜甫诗歌反映的一个主题,你还能再说出两句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附录(四)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写作背景】
这首诗于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此时,诗人客蜀已是第五个年头。上年正月,官军
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有吐蕃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陕州事; 随后郭子仪复京师,乘舆反正;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再陷 剑南、西山诸州。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 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诗词大意】
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 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 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主题与赏析】
此诗抒写诗人对国家灾难的深重忧思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感伤,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首联提挈全篇,当此万方多难之际,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是繁花触目, 却叫人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颔联描述山河壮观,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 的无限心事。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明言大唐帝国气运久远,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于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袒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练习】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生动描述“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画面。 凭楼远望,锦江流水夹杂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事的风云变幻。
2.联系尾联内容,分析“聊”字的作用。
“聊”字是姑且的意思,诗人感慨,可叹那蜀后主刘禅那样 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而今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 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苦于报国无门,诗人只能在黄昏的 时候姑且吟诵那《梁甫吟》,以表现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伤感。
附录(五)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所作。为了安定西部边疆,封常清曾几次率兵出 征。天宝十三年(754)冬,封常清又出兵西征播仙(走马川离播仙城五百里),岑参为这 次出征的将士写了这首颂歌。诗中主要表现了军队在莽莽沙海、风吼冰冻的夜晚进军情景。 环境虽然恶劣,但将士们却充满着高昂的斗志和对胜利的信心。
【诗词大意】
您难道没有看见,那荒凉的走马川,紧连无际的雪海边,浩瀚的沙漠,黄沙滚滚与天 相接。轮台九月的狂风,日夜在怒吼,走马川里大如斗的碎石头,被狂风吹得满地乱走。匈奴的牧场秋草已黄,战马膘肥体壮,金山西面已见尘土滚滚,狼烟飞扬,汉家的大 将军,奉命率兵西征。将军们的铠甲通宵不脱,半夜行军,战士戈矛互相撞拨,发出清脆的声响,凛冽寒风 扑面而来,阵阵疼痛如刀割一样。战马披雪奔驰,汗气蒸腾,那斑驳毛色上的雪水立刻又结成坚冰,军帐中的幕僚想要 起草檄文,但砚水早已凝冻。敌人的骑兵听到我军出征定会闻风丧胆,料想他们也不敢接战,我们会伫立在车师西 门外静候大军报捷凯旋。
【主题与赏析】
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之作,奇气益著。此诗中,诗人成功地运用了 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边防将士不畏艰险的精神和高昂的爱国精神。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 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无一 “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一句,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 凝的汗水进行细节刻画,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幕中草 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 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
全诗句句用韵,除开头两句外,三句一转韵,这在七言古诗中是不多见的。
【练习】
1.这首诗中描写边塞壮阔景象的名句是哪句?写边塞恶劣天气的名句是哪句?写边塞将士 不畏严寒,严阵以待的句子是哪句?与“风掣红旗冻不翻”一样表现边塞奇寒的诗句是哪几句?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怒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 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 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2.这首诗在写大军出师西征之前,先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先写了环境的恶劣,这样更能突出大军出征的豪壮。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请再写出两
3.《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附录(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写作背景】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韩愈因上《谏迎佛骨表》获罪,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 潮州刺史,到蓝田时,其侄孙韩湘赶来送行。诗人无辜远谪,胸中正充满郁愤,又值严冬 时节,天雪冰寒,路途艰难,更增添了他内心的感伤和对前途的担忧,所以借韩湘送行, 写诗抒发这种复杂的情感。因韩湘被传曾为“八仙”中的“韩湘子”,故此诗或绘为图画, 故演为戏曲小说,流传更广。
【诗歌大意】
谏阻迎佛骨的上疏早晨刚呈送到皇宫,傍晚就传来获罪的消息而被贬潮州。 既然决心为圣明的君主兴利除弊,又怎么能够顾惜自己的衰朽残年。 巍巍秦岭云海茫茫,身家何处是归宿?皑皑白雪拥堵蓝关,马儿都裹步不前。 知道你远道赶来送我是有深厚的情意,就劳你再到那瘴疠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
【主题与赏析】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贬”的原因是“奏”,“奏”的本意是为国“除弊”,却 “朝奏”而“夕贬”,处罚何其迅急!一贬就贬到“八千”里以外,处罚又何其严厉! 三、四句抒发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仍旧是 “肯将衰朽惜残年”,使人如见到他老而弥坚刚直不阿之态。五、六句借景抒情,“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具象征意义。李白在天宝三年 (744)因玄宗疏远而上疏求去,曾作《行路难》述志,其中就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 太行雪满山”写仕途险恶。韩愈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马不前”三字, 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 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 溢于言表。
全诗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而又有新创。前两联大气盘旋,“以文为诗” 而诗情浓郁,开宋诗法门,影响深远。
【练习】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 切的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进谏前后急剧变化和无罪遭贬的愤懑之情。
2.“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在年老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的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3.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 途中的感受的?
这句诗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
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联想到前路艰危,因而徘徊不前。 “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末路之悲。表达 了诗人为国除弊却横遭贬谪的一腔愤懑之情。
附录(七)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写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公元 799 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秋天。此时诗人到符离(安徽省宿州市), 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诗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 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
公元 799 年(贞元十五年)春,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中、光、蔡等州 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当时南方漕 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漕运受阻,加上旱荒频繁,关内(今陕西省中部、北部及 甘肃一部分地区)饥馑十分严重。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诗词大意】
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姐妹漂泊他乡,天各一方。战乱后故乡的家园,一片寂寥凄清。流离失散的骨肉亲人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上。 手足离散各在一方,形影相吊,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 如果天各一方的兄弟们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相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然泪下吧!恐怕这一夜中,流散五处深切的思念家乡的心,也都是相同的。
【主题与赏析】
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述了自己遭遇战乱,家园荒废、手足离散的流离之苦和骨肉相思之苦,以望空中明月抒发自己的思乡之苦。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
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 接着诗人再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 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练习】
1.首联如何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
首联从国难和家人离散入题,字里行间包含离乱之苦,思亲之情。
2.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诗进行简要赏析。
手足离散各在一方,形影相吊,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 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自己比作 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和深秋中断根的蓬草,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 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 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以邈远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抒 发了作者深切的骨肉相思之苦和对故乡的思念眷恋之情。
附录(八)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写作背景】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7 岁时有诗名。由于父亲名晋肃, 避讳而不能参加进士考试,曾官奉礼郎,掌管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终生郁郁寡欢, 27 岁时病逝。有“诗鬼”之称。他是中唐重要诗人。其诗多悲愤不平之音,也有同情劳 苦大众、批判现实之作。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 铸词彩,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 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 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诗词大意】
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主题与赏析】
本诗通过一次战斗过程的描写,塑造了将士浴血奋战的形象,歌颂了他们不畏艰难、 慷慨赴难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 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后句写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黯然凝重的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那大块大块的胭脂 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尾联引用“黄金台”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 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 国家 的决心。
【练习】
1.诗词讲究炼字,请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一句中选取一个词,加以赏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这一句中一个“压”字,写出敌军气焰嚣张,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受军将士处境艰 难等等,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或“城欲摧”说明军情紧急, 烘托出一种强敌兵临城下,形势危在旦夕的气氛。或”开”写 出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 成了鲜明对比。
2.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 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和爱国精神。
附录(九)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写作背景】
作者王观,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宋仁宗朝进士,历任大理寺 丞、江都知县等职。神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因所赋《清平乐》词忤怒太后而被罢职。有 《冠神集》,已佚,仿存词十六首。
王观的这首词是写送别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王观却一反传统习见的惜 春伤别的情调,运用移情手法,把山水都写成了有情之物,冲淡了眼前的离别伤感之情。
【诗词大意】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像美人蹙起的眉毛。要问行人到哪里去?到那山水交汇的地 方去。刚刚才送走美好的春天,而今又要送你归去。到江南如果赶上春光,请务必和春光 长相驻守。
【主题与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 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又表现了作者的美好情怀。
【练习】
1.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词题《送鲍浩然之浙东》中“之”为动词,是诗人为送别友人回家和亲人团聚而作, 词格情调轻松活泼,字里行间跳动着愉悦欢快的心情。 B.“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写法上与“眼如秋水”、“眉如远山”相同,比喻巧妙,耐 人寻味。
C.“眉眼盈盈处”句中“盈盈”状美好貌,此处比喻山水秀丽的地方,告诉读者友人的家 在风景秀美的浙东。 D.这首词上片着重写季节,下片着重写人物,巧用比喻、拟人,风趣幽默,新而不俗, 雅而不谑,是一首轻松愉快的送别词。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诗人把山水拟人化,先从游子归家这件事想开去,设想友 人的妻子日夜盼望丈夫归家的心情,同时也想到友人回家路上,一山一水对他显示出了盼 恋的感情。
B.“眉眼盈盈处”一句语意双关,既写了江南山水清丽秀明的特色,同时也写了友人归家 将见到的人物。
C.“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句中,把“送春归”与“送君归”连在一起,言外之意是 诗人在叹息春去人归后,他会感到孤单、寂寞。
D.“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句中的“春”,不仅指季节上的春天,更深一层是指 与家人团聚,即家庭生活的“温馨”。
附录(十)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写作背景】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少年英雄 和爱国诗人,14 岁随师陈子龙、父夏允彝起兵抗清,失败后父、师相继死难,他继续从事抗清活动。17 岁英勇就义。此诗是诗人被清兵逮捕、诀别故乡(云间)时所作。
【诗词大意】
我离家抗清三年整,如今身陷囹圄成俘虏。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已沦丧还怎么说天地宽。 自知慷慨赴死的日期已临近,可是我难舍生我养我的故乡。 等我的英魂归来的那一天,将会看到抗清的义旗在空中飘扬。
【主题与赏析】
本诗写了国破家亡的悲痛,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斗争到底精神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也表 现了作者依恋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怀。
诗作首联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 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 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颔联抒写诗人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故土、重整 河山的爱国宏愿最终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
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父 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念及 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新婚 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 与无限依恋,与故乡难割难舍的情谊。 尾联盟恢复之志。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诗作以 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
【练习】
1.“今日又南冠”句中的“又”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无限伤痛和悲愤的心情。
2.请你简要赏析“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这句话。
诗人将满腹哀怨化为一腔怒火,即使成了魂魄还要归来遥看 后继者率领部队起义。抒发了诗人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 心情。这是一种生命已止战斗不息的精神。是个人立场鲜明的 表白,气贯长虹惊人心魄。
范文三:语文人教版九下字词
九年级(下)册生字词总复习
第 1课 诗两首
嘶哑 sīyǎ喉咙 hóulóng汹涌 xiōngyóng
第 2课 我用残损的手掌
锦幛 zhàng荇 xìng藻 zǎo蘸 zhàn憔悴 qiáocuì蝼蚁 lóuyǐ
第 3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干瘪 biě纤 qiàn绳 簇 cù新 笑涡 wō绯 fēi红 淤 yū滩 第 4课 外国诗两首
虔 qián信 镶嵌 xiāngqiàn深邃 suì晨曦 xī瞰 kàn望 第 9课 谈生命
休憩 qì枭 xiāo鸟 荫庇 yìnbì芳馨 xīn云翳 yì怡 yí悦 第 10课 那树
佝偻 gōulóu倒坍 tān紊 wěn乱 虬 qiú须 砥 dǐ第 11课 地下森林断想
沙砾 lì嶙峋 línxún狼嗥 háo 沉湎 miǎn孱 chán弱 愤懑 man第 12课 人生
瞻 zhān望 挖掘 ju?攫 ju?取 鲑 guī鱼 臆 yì测 馈 kuì赠
第 18课 《孟子》两章
畎 quǎn亩 傅说 yua胶鬲 g?拂 bì士
第 19课 鱼我所欲也
苟 gǒu得 —箪 dān食 一豆羹 gēng蹴 cù
第 20课 《庄子》故事两则
鹓 yuā鶵 chú醴 lǐ泉 鸱 ch 濠 háo梁 鯈 tiáo鱼
范文四:人教版九下古诗文默写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积累
一 课内古诗文
1 ,在河之。 , 。 , 。 ,钟鼓乐之。(《诗经·蒹葭》)
2 , , ,在水一方。
, , 。 ,宛在水中坻。(《诗经·蒹葭》)
3 《孟子二章》①两文的观点
句 。 。②说明地利不是决定因素的句子 。③从客观上证明生于忧患的句子 。④从主观上证明生于忧患的句子 。⑤证明死于安乐的句子 。 4 《鱼我所欲也》①运用比喻引出观点的句
子 。②面临生死抉择时,作者观点句 。③表现本文观点的句子 。④证明不食嗟来之食的句子 。 5 写出能表明下列学派人物的名字及其有关政治主张的句子
儒家 主张 。
墨家 主张 。
道家 主张 。
6 《曹刿论战》中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的句子是:
, , 。对曰: 。 。 7 , 。曰:“可矣。”
8 曹刿在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采用后发制人取胜原因的句子
是 , 。 , , , ,故克之。
, , 。 , 。 ,故逐之。
9 写出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并指出作战双方。①名称 作战双方 。②名称 作战双方 。
10 吾妻之美我
者, ; , ; , 。(《邹忌讽齐王纳谏》)
11 , , : 由此观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
12.愚公移山的原因 , ;移山的目标 , ;移山路途遥远的句
子 , ;愚公认为人必胜天的句子
《愚公移山》
二 课后十首
1 《从军行》,作者 , 初四杰之一,以边塞诗著名。通过景物描写战争的句子: , 。直抒保边卫国壮志豪情的句子: , 。 2 李白在《月下独酌》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展示自己怀才不遇的寂寞孤傲的诗句: , 。
3 杜甫在《羌村三首》中表现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诗
句: , 。请再写出两
句: , 。
4 杜甫在《 》中借古讽今,表现对国事关心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 , 。 , 。
5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朝边塞诗人 的代表作,我们还学过他的另一首边塞诗《 》。①本诗写边塞环境恶劣的诗
句 , , 。②写出边塞将士不畏严寒,严阵以待的句子是 , 。 , 。③与“风驰电掣冻不翻”一样表现边塞奇冷的诗句
是 , 。 , 。
6 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 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①表明自己对国事的忠心的诗句 , 。②借景抒情,念家人,更系国事的诗句: , 。 7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① , 。构思新奇,是千年以来人们一直喜欢的诗句。②运用夸张手法,表现战争气氛惨烈的诗句是 , 。③突出将士高昂士气和爱国理想的诗句是: , 。
8 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
是 , 。
9 王观在《送鲍浩然之浙东》中借描绘山水之貌来暗示离别之情的诗句是: , 。 ? 。 10 夏完淳在《别云间》中抒写亡国之痛和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语句分别是 , ; , 。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积累答案
一 课内
1 关关雎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 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3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乐业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士地利不如人和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而后喻/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 孔丘孟轲 主张 “仁”;实行仁政,王道/ 墨翟 主张 “兼爱” “非攻”“尚贤/ 老子 庄周 主张清静“无为”。 6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7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8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9 淝水之战: 先秦 东晋; 赤壁之战: 刘备孙权一方,曹操一方。 10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11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有王。
12.略
二 课后
1 杨炯,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过一书生。 2 《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 杜甫/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5 岑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6 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7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9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0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范文五:九下古诗词默写(人教版)
九下古诗词默写
(一)《诗经·关雎》
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 这两句就是佐证。
2.《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
-------------,------------------。
(二)《诗经·蒹葭》
《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
(三)《从军行》(杨炯)
1.《从军行》中表现战斗场面激烈悲壮,有声有色诗句是: -----------,---------------。
2.《从军行》中表现从军边塞,无悔无怨(或表达了自己投笔从戎,戍边卫国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
? (四)《月下独酌》(李白)
? 1.《月下独酌》中以明月和身影反衬诗人的孤独的诗句是: ? -----------------------
-----------------------。
? 2.《月下独酌》中诗人借酒抒情的诗句是:
? -----------------------,-------------------。 ,
? (五)《羌村三首》(杜甫)
? 《羌村三首》表现时局动荡,“满目萧然”的诗句是:
? ----------------,---------------。-------------,-------------。
? (六)《登楼》(杜甫)
? 1.《登楼》中表明心系国运,情牵社稷的诗句是:
? --------------------,--------------------。 ? 2.《登楼》中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 ? 3.《登楼》中借前朝昏君讽谕当政者,表达诗人对时势的忧虑之情的句子是:---------------------,-----------------------。
? (七)《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 1.《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表现唐军斗志昂扬,敌人闻风丧胆,胜利指日可待的诗句是:
? -------------,-------------,------------。
? 2.《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点明出师地点,写出沙重风狂的诗句是:
? ----------------,--------------------。
? (八)《左迂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 1.《左迂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韩愈陈述自己因直言进谏而“朝奏夕贬”的诗句是:-------------,-------------。
? 2.《左迂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了诗人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但还是愈老弥坚,使人见到他的刚正不阿的气概的句子是:-------------,-----------------。
? 3.《左迂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句子是:--------------,---------------。
1、《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写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的句子是/表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句子是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从军行》中诗人不从正面着笔写战斗,而是善于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的句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从人的视觉、听觉出发,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的句子是。?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1、 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描写诗人孤独的句子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两句写出李白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写出了他的孤独和苦闷。
3、 李白《月下独酌》中的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则以神来之笔写出了自己寂寞无朋与明月和身影相伴看似热闹实则更加寂寞的处境。
4、诗人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已的句子是: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羌村(其三)》中,描写战争带来灾难的句子是?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但父老乡亲的深情仍可从?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句中体现出来。
2、《羌村三首》全诗只有一句写景:?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
3、杜甫《羌村三首》之三?莫辞酒味薄, 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
1、 杜甫《登楼》中作者用?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两句写出了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
2、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的诗句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呤
3、《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呤
1、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胆运用夸张来表现边塞风大的句子:/揭示了风看似微弱实际无坚不摧的力量。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2、?回首千年前的国土西部,有古人曾经留下其‘石大如斗’、 ‘戍
客望边’、‘大漠穷秋’、‘平沙莽莽’的诗言词句。?这里的?石大如斗?出自本诗的?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平沙莽莽?出自本诗的?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1、《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2、《望月有感》中写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自伤孤寂的比喻句为?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篷
3、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卜算子》.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
2、中推陈出新、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的句子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2、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妙语双关之句, ?眉眼盈盈处?,
1、《别云间》回忆诗人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是
三年羁旅
客,今日又南冠.
2、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的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表达深沉的亡国之痛的两句是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3、写诗人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表达对故乡无限依恋的两句是_已知
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4、表达诗人不停止战斗的决心的诗句是/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坚决抗清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表达满腔怒火和死后仍念念不忘收复山河的爱国精神或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冲天豪情的诗句两句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5、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8.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9、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
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0、?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11、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12、对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不知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压城守军到阵也未必有日光前来
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营造意境的手段。
13、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14、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你联想到什么?荆轲刺秦王,
易水诀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 /直言诗人忠君报国的信念的诗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2、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 , 将登太行雪满山 。?有异曲同工之妙。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人教版语文九下古诗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