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生产问题及解决方案
生产部操作流程及问题预防
一、生产流程图:
面料采样
新品开发------(拿纸版开冲刀,并定编新品货号)
制作生产指令单(销售主管)
生产部经理(厂长)
算料 制作生产进度表(厂长)
按生产进度表交货
采购原材料(鞋底、面衬、鞋带等辅料也要按追踪表交货期交货)
按生产进度表交货
冲 裁
按生产进度表交货
丝印、高频、滴塑
按生产进度踪表交货
针 车
按生产进度表交货
成 型
按生产进度表交货
成品仓
二、提高生产效益必须保证每个生产环节正常工作,只有每个生产环节做好了,才能提高整体生产效益。
1)采购方面
目前存在问题:
, 同一个货号分几批下单,缺少对产品销售量预估,给采购、冲裁、针车、辅料、
成型等增加工作量,难以提高生产效率;
, 算料员根据生产指令单算料,没有考虑到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损耗,从而影响了
返工数量材料没法及时补齐;
, 采购回来的材料偶尔会有色差,从而影响品牌的品质;
今后工作建议:
, 销售部主管下生产指令单尽量考虑到下单数量(订单+备货量)一步到位,方
便原材料采购;
, 下单数量越贴近市场需求量,一来保证客户补单有货,二来保证原材料同一批
采购没有色差;
, 采购时如果没有考虑到损耗量到时就会出现返工时没有料,成型尾数就没法
清,一造成材料浪费,二影响正常出货期;
采购量=实际采购量+损耗量(多备1-2码)
, 采购人员必须按生产部提供的《生产进度表》交货期交货,准时交货才不会影
响下一个生产环节冲裁车间的交货期;
2)帮面加工方面
目前存在问题:
, 品质没有保障,返工数量、返工次数多,严重影响成型正常出货期; , 加工厂没有及时将返工好的帮面送到我公司,一般都是等到有一车货时一起送
到公司,严重影响成型的清尾工作和正常交货期;(前后拖延6-7天) , 加工厂对品质管理失控,所以多次补料,严重影响生产进度; 今后工作建议:
, 加强帮面制作过程的品质管理,考虑增加品管(QC)人员; , 加强帮面品质管理,减少返工数量和返工次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按《生
产进度表》交货;
, 补料要一步到位,返工好后要及时托客车送达公司,为生产抢时间,保证交货
期正常;
3)冲裁方面
, 冲裁机台多,产能较强,基本上可以按《生产进度表》交货; , 需注意的是要及时领料,及时冲裁,提前完成任务;
, 要注意冲的过程中保证冲好,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损耗和材料浪费(注意排版); 4)辅料方面
, 印花、高频、滴塑基本上是没问题,能够及时按《生产进度表》交货; , 鞋底、面衬、鞋带材料采购也要及时下单,保证按《生产进度表》交货,不影
响成型的工作;
, 鞋盒货号标、布标、合格证、形象挂牌、消费者反馈表、鞋袋、外箱订购要及
时,保证满足针车、成型的需要;
5)成型方面
, 成型品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 单量少,生产品种变化快,直接影响成型流水线的操作和效率,也直接影响产
品品质的稳定性;
, 其他部门配件没有及时按生产进度表交货,严重影响成型的交货期; , 成型仓库装箱打包的时候能装几箱就先装几箱,并及时送到成品仓安排发货; , 成型仓库在装箱打包的时候,要注意货号一致、配码一致、数量一致;
范文二:生产问题及解决方案
生产问题及解决方案
第一讲 问题的涵义及分类
何谓“问题”和“问题意识”
1.何谓“问题”
“问题”是我们个人能力范围以外的一些东西,是用来扩大个人能力范围的,如图1-1所示。“问题”与生产部主管的关系是:生产部主管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正因为主管能够解决普通员工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主管的薪酬要比普通员工的薪酬高。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各级主管的职位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某一级管理人员接到下级反映的问题,应当尽力解决或部分解决,而不应该完全交给上级来处理。
图1-1 问题是用来扩大个人的能力范围的
2.何谓“问题意识”
能够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就是愿意进步的人;反之,就是不愿进步的人。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具有否定现状的态度和改善的意愿,并运用其综合判断力,从现象中抽象出其特质及重点。具有问题意识的人才会发现问题,有问题就一定会发现差距,而发现差距必定有比较的过程以及相关的结论。所以问题可以用以下两个公式来表示:第一,问题等于期待的A状态,减掉现实的B状态;第二,问题就是差距。
? 问题=期待A状态—现实B状态
? 问题=F(差距)
3.缺乏“问题意识”的常见现象
重复问题一再发生;
品质不良率偏高且无任何改善;
极少改善提案;
工作极为被动;
各种浪费多;
异常情况常被掩盖;
工作表面化,不深入;
扯皮现象多,遇事找借口。
4.“问题”的意义
问题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全过程,问题出现在企业运作的每一天;没有问题,人脑就失去了思考的方向,无法产生任何有价值的思考结果。
世界惟一不变的东西是“变”,世界不断的变化就会不断地产生问题,而人脑必须与问题“结
合”才能够实现其思考的价值,只要人以生命的状态存在,就应该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问题不仅是成功的向导,还是成功的催化剂,是衡量成功质量的重要指标,解决问题是主管的重要使命,主管要及时把旧的问题解决掉,这样才有精力去面对新的问题。
【案例】
生产企业面临的变化
现在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除了那些资源性的产品以外,今后的价格趋势是在走低,比如电脑、手机价格走低会给企业带来问题。所以生产企业就面临不断降低成本的问题。换言之,控制不了生产成本的生产企业,就会倒闭。只有控制好生产成本的企业才能存活下来。比如鼠标这个产品原来是每个30元,用28 1
元把它生产出来,就有2元的利润,好像没问题了。过了一段时间售价从30元降到28元甚至25元,问题就是如何把成本从28元降到25元甚至更低。产品在变化,人工费用在增长,产品价格反而在下降,这就是生产企业必然要面临的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很多老一辈的管理者认为现在的员工不愿吃苦,很难教育,试图找到一种简单的办法使年轻的员工对工作投入更多精力。解决此问题的关键不是改变年轻的员工,而是适应他们作为新新人类对自由和尊重的渴望。以前的员工,只要奖惩分明就可以很好地管理了,而现在新新人类有很多很多的想法,如果不改变对他们的管理方法,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自检1-1】
有人说:“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这种说法正确吗,请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1-1
问题的分类和层次
问题的最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依照问题差距分类法和依照问题所在层次分类法。
1.差距分类法
依照问题差距分类法可以把问题分为三类:
救火类问题;
发现类问题;
预测类问题。
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密切注意预测类和发现类问题,未雨绸缪,尽量让问题不要发生,或者刚刚发生的时候就将其扼杀在萌芽中。因为有的救火类问题一旦发生了是没办法挽救的。
【自检1-2】
有一个管理人员做错了一件事情,造成公司10万元的损失,这个管理人员每个月的工资是
4000元,是否应该每个月从他工资里扣除一定金额直到扣满10万元为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1-2
PDCA循环
多去预测和发现问题,救火类问题就会减少,所以在生产管理上有一个PDCA循环,具体如下:
? P是计划;
? D是实施;
? C是检查;
? A是改进。
生产管理干部最应该注重的是P和C,也就是预测类问题和发现类问题。作为一个生产管理干部,首先要做好计划,计划就是尽量去预测问题,一份计划书中应包括:事情的做法,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发生等等。要有这些内容,才能叫做计划。
计划完成后让员工去实施,当员工在实施的过程中,主管要做检查,通过检查会把一些问题扼杀在萌芽中。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多注意P、C部分,一旦检查出问题,要促使员工改进;另外,作为一个干部,当然也要学会妥善解决救火类问题,但是不应该把精力全部放在救火类问题上,而应该多放一点精力在计划和预测方面。
2.层次分类法
依照问题所在层次分类可以把问题分为: 操作层次的问题, 管理层次的问题和结构层次的问题。
第一类(操作层)问题
操作层问题是关于员工分类的问题,是基于对现实差距的认识而产生的,是现状与“通常水平”之间的差距。每个企业都有很多制度和标准,这些制度和标准,员工不会百分之百 2
去执行,比如不良率1%,员工都按照操作标准去做,那么1%是比较稳定,不会出问题;但是如果某一个员工出现操作失误,那么1%就不能维持,可能达到2%或1.5%,这时产生的问题就叫做第一类问题,也就是维持的问题。据统计第一类问题大概占生产管理问题的80%左右。
【案例】
操作层问题
2004年广西有一个水电站发生了一件很大的工业安全事故,是因为三个员工同时违反操作规程。事实上这样的几率是很小的,只要有一个人按标准操作规程做,都不会出问题。而这个水电站的领导当时正在全国各地宣传该水电站如何保持连续十年安全记录的经验。结果三个员工受了重伤而且企业直接经济损失几千万,间接经济损失一亿多。这就是违反操作规程带来的第一类问题。
第二类(管理层)问题
第二类问题是现状与期待水平之间差距的问题。管理层问题是由于对目标更高的期待而产生的,是为谋求重大突破而产生的。管理层问题是提高标准促进发展的问题,如果员工都按标准操作,就能维持1%的不良率,但是如果对不良率提出0.5%的目标,那么如何将不良率从1%降到0.5%,如何降低成本等问题都属于第二类问题。
第三类(结构层)问题
结构层问题是关于战略和现状与“理想水平” 之间的差距的问题。
第二讲 如何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发现问题
1.发现问题的正确态度
发现、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态度。米卢说过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也是同样,首先要具有发现问题的正确态度,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发现问题的正确态度:生产持续改善从发现问题开始,既要充分发挥问题的向导作用,敢于接触、发现问题,也要使发现问题的总量在资源能够处理的范围之不良的来源及变异
(二)解决问题
3
1.走动管理
走动管理就是到工作现场去,在工作现场来回走动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管理方式。走动管理要遵循三现主义:现时、现场(地)、现物(象)。当事情发生时立即(现时)去现场,看现物(象)。工厂的现场管理一定是走动管理。
走动管理的好处有三个:
第一是及时发现员工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防止救火性问题发生;
第二是有助于生产管理人员提高对产品的熟悉程度;
第三是提高员工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激励员工。
2.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包括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
事前管理:通过预测、预知、计划及标准化等,预防问题的发生;
事中管理:通过监督控制,防止问题的发生;
事后管理:问题发生后实施处理。
这三种管理中,管理者应更注重事中管理和事前管理,否则就会造成管理忙乱无序,因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对工作进行计划和安排;同时生产管理干部也要随时调整自己,以愉快的情绪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三讲 操作层问题的分析解决(上)
操作层问题的分析
1.操作层问题的特点
第一类问题也就是操作层的问题,是典型的知易行难的一个问题。其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让员工百分之百按规定、按制度做事,但是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此类问题有如下特点:
与此类问题相关的目标要求是明确而具体的;
此类问题多产生于可视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成果等内容本身,比如员工如不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就会出现生产安全及产品质量问题;
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的结果相对明显,如果评价体系比较成熟,那么此类问题很清楚明晰,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也很清楚;
此类问题所涉及的各种评价指标有相对成熟的体系;
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多数情况下有相对成熟的方法可供参考。
2.操作层问题出现的层次和意义
使职责更清楚
走动管理是每一个班组长的职责,如果因为员工违反操作规范造成损失,也是班组长和车间主任在走动管理中的失职。此外培养员工自己判断和排除故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完善企业的发现机制
4
走动管理中班组长和车间主任巡视的时候要观察员工是否违反操作规定,如果有要马上纠正。
完善标准化解决问题的程序和体制
完善标准化解决问题的程序和体制就是提高企业系统化解决基础性问题的能力,使某些问题自动解决,不断地培养员工发现问题和解决操作层问题的能力。
操作层问题的解决(上)
1.解决问题的成本差异
不同成熟度的企业解决操作层问题的成本不同,一个比较欠缺的企业,首先应制定完善的工作标准,也就是明确工作方法,制定作业指导书,比较用不同的方法所产生的后果,并把比较的结果告知员工,以便员工最大程度地按标准工作,避免安全及质量问题产生。
【案例】
有一家规模较小的工厂,在装修时安装了一个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电锯,一名不懂电锯操作方法的员工因为好奇就去摸,被老板制止。那个员工在夜里趁别人不注意又去摸电锯,结果被锯掉了三根手指。工厂赔偿这个员工三万元,可是老板觉得很冤枉,因为他已经制止员工去碰危险工具,可是正是由于这个老板没有告诉员工违反规则有什么后果,才造成了严重事故。
表2-1 操作层问题的分析
2.制度化发现问题的前提
第一类问题最好用制度化来发现,用制度化发现问题有三个主要前提:即标准、责任、方法。
? 标准前提:企业需要建立涉及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
5
? 责任前提:企业需要明确各个岗位上的人员必须承担的发现问题的责任。比如员工违反操作规程,不仅要明确该员工应负的责任,还应该明确的是责任也在于班组长没有做好监督和抽查工作。
? 方法前提:企业需要传授发现问题的方法,使各个岗位上的人员知道:关注什么,怎么关注,发现问题时怎样描述,向谁汇报。方法前提的实现有赖于公司对员工的岗前培训和不断的监督、教育,培养其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发现操作层问题的主体
? 当事人的工作领域;
? 当事人的工作性质;
? 当事人的职责需要面对的问题种类;
? 当事人承担上述责任的现实能力。
4.明确发现操作层问题的目的
从员工的工作来看
对普通员工而言,是对其工作质
量和价值的明确判断:努力发现问题和不努力发现问题,以及发现问题的努力会产生显著成效和缺乏显著成效之间的差距标准,应将评价的结果与个人的收入相联系。
员工按照对待问题的态度可分为两种:
? 努力且乐于思考,并越来越善于思考,因此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也勇于承担责任; ? 不乐于思考,因不乐于思考而越来越不善于思考,因此也就善于躲避责任。 从管理者的工作来看
对管理者而言,是对自身工作价值的明确判断:自己负责发现问题存在于工作中哪一部分,怎样促使下属发现问题的努力更富有成效等操作层问题的分析解决(下)
操作层问题的解决(下)
5.操作层问题解决三步曲
为员工“洗脑”
通过宣导和培训给员工“洗脑”,用新观念、新方法代替原有的旧观念、旧方法。每个 6
人都具有关心自己的本能,所以在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时应该强调新的观念和方法对其自身的好处,以获得对方的信任,如图2-1所示。
图2-1 培训取决于员工与主管的互信程度
【图解】
一个企业培训到底有没有效果,取决于员工与主管的互信程度。没有哪个企业是零,也没有哪个企业是百分之百。互信程度虽然无法量化,但是存在两条线:及格线和优秀线。当管理者与员工的互信程度在及格线以下的时候,员工对管理者是有很强敌意的,管理者的培训对员工是没有用的;如果员工与主管的互信程度到了优秀线以上,那么培训的效果就会很好。
管理者与员工建立互信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 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而沟通最关键的是倾听且不要打断对方的话,要保持和颜悦色。
? 互信需要实实在在的力量支撑,想获得部下的信任,就要给对方一些实实在在的力量,比如没有关心对方的收入、生活、成长,这种关怀是否真挚。同样部下获得上级的信任也需要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为支撑。
? 不要造成误会。当管理者第一次与员工沟通的时候,员工可能会认为是“黄鼠狼给鸡拜年”,这时候管理者一旦灰心,不继续与之沟通就会造成误会;另外员工的工作成绩管理者也未必能够立刻发现,互信需要时间来培养。
? 管理者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要强调对员工的好处,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获得员工的信任。
制定新制度
制定新的制度、规定和操作方法,让员工按新方法执行。此外还要制定与标准制度相关的奖惩体系,奖惩结合才能促使员工按标准、按制度工作。另外当标准和制度制定出来后,应先试行一段时间,以便员工逐渐适应。
【案例】
新制度试行的必要性
一家公司欲与惠普公司合作,为惠普公司生产打印机连接线,在签订合作协议之前惠普公司的产品管理部主管检查了这家公司员工宿舍及厕所的卫生状况,结果大失所望,因为这家公司的员工多是来自偏远山区的农民,没有卫生意识,所以这种状况一时很难改善。惠普公司给这家公司三个月的时间来整改。这家公司的生产部主管以关系员工生存条件的下岗作为杀手锏,并非常人性且明确地对员工当时严峻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最后该公司的卫生状况终于得到改善,并与惠普公司成功签约。
制度与标准的修改、完善(鼓励员工提建议)
利用奖罚来规范员工行为,使其养成好习惯。管理者对员工应该注意赏罚严明。
? 凡是按制度、标准执行的员工要予以表扬和奖励;凡是违反制度、标准的员工要批评、教育和处罚。
? 对发现制度、标准有问题,提出修改建议的员工进行奖励。
? 相关主管需在24小时内,研究员工的建议,并做出相应决定:马上修改制度、标准或者保持原制度、标准,但应给提建议的员工相应的反馈和解释。
第五讲 发现生产问题的方法(上)
发现生产问题的金科玉律——追根究底
1.具备敏锐观察力的条件
发现问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而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需要如下条件:
7
具有责任感
具有责任感的人往往不给自己寻找做错事的借口,因此,有责任感的人往往成功率也高,因而收入也好。管理者有责任感能为下属树立榜样,起到表率的作用。
【案例】
一家公司规定任何人员不得迟到,迟到一次罚款100元。一次开会,两个副总裁先后迟到,分别解释了原因而没有执行罚款规定。在这之后,员工迟到现象十分严重,影响了公司正常运作秩序。因此该公司的负责人决定严格执行罚款规定,员工迟到现象就被杜绝了。
对工作认真
管理者如果具备了责任感,对工作自然就会认真了,不仅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也会注重涉猎相关非专业的知识。
加强专业能力
生产管理者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才能懂得如何具体管理员工,并引导和教育他们按照规范操作。
广阔的视野,多学科知识
完整的知识体系是一名出色的管理者必不可少的,具备丰富知识的管理者更善于发现问题并灵活处理问题,所以除了专业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也应该尽力拓展。
【案例】
外行领导内行
外行能够领导内行。拯救IBM的人是一个卖饼干的外行,如果当时聘请一个IT行业的人来,IBM就未必能东山再起了。因为这个外行用了其他专业的一些知识挽救了IT行业。
不受常识左右
? 相反的常识;
? 具有发现、解决各种问题的经验。
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
? 当问题(异常)发生时,要先去现场;
? 检查现物(有关的物件);
? 当场采取暂行处置措施;
? 挖掘真正原因并将之排除;
? 标准化以防止再发生。
2.“问5次为什么”的方法
有的问题发生后经过处理还会一再发生,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挖掘其根源,彻底解决。这就需要一种叫做“问5次为什么”的问题挖掘方法。
【案例】
问5次为什么
一名员工把铁屑洒在地上,生产部主管与该员工的对话:
“为何你将铁屑洒在地面上,”
“因为地面有点滑,不安全。”
“为什么会滑,不安全,”
“因为那儿有油渍。”
“为什么会有油渍,”
“因为机器在滴油。”
“为什么会滴油,”
“因为油是从联结器泄漏出来的。”
“为什么会泄漏,”
“因为联结器内的橡胶油封已经磨损了。”
寻根究底的方法关键在于员工要肯讲真话,否则问出来的就会是错误信息。员工不讲真话的原因在于怕被惩罚。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该明确找出问题的真相比处罚员工更重要,只有鼓励员工讲真话,才能准确地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这就需要完善企业制度,因为在好的制度下,说谎的人能变成诚实的人,懒惰的人能变成勤劳的人,不负责任的人能变成有责任感的人。
8
3.分析问题的PM手法
PM手法是指在TPM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最常见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它强调分析问题时要从现象入手,并遵循现场、现物、现实的三现原则,研究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分析问题的2P5M+W法的来历,如图3-1所示。
图3-1 2P5M+W法
现象的明确化
Phenomenon(现象)即现象的明确化。现象就是指问题的表象,生产线停了,产品发生不良,设备坏了现象的明确化就是要正确认识所发生的现象,在对现象产生的方式、状态、发生的位置、不同品种时的情况是否有别等等进行有效把握的前提下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对物理现象的分析
Physical(物理)即现象的物理解析,分析问题要秉承现场、现物、现实的原则。现象的物理解析就是用物理的方法对现象本身进行解析,把握问题的真正意味。任何一个现象都可以用原理、原则来进行说明。
研究现象存在的条件
研究现象存在的条件,要从机理或原理、原则的基点出发,也就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从物理的(有时可能是化学的)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发生的机理,找出与现象存在相关的所有条件。
研究与人、机器、材料、方法之间的关系
所有的加工或工作过程都涉及到许多因素,但这些因素不外乎是人、机器、材料、方法(4M)等几个方面。现象与4M之间互为存在条件,明确了这一点,问题的解决也就简单得多了。
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整个问题分析的过程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不断去深究问题与4M变动之间的因
果关系,才能找到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在诸多的原因当中,使用试验法、排除法等等找出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这些方法的运用与专业知识以及经验的积累有很密切的关系,甚至好比警察破案,错误排除一个因素就有可能造成全局的错乱。
第六讲 发现生产问题的方法(中)
发现问题的方法
1.三不法(3U法)
不合理法 (Unreasonable)
不均衡法 (Uneven)
浪费法 (Uselessness)
表3-1 三不法检查表
9
【表析】
从表中所列11方面去找不合理的地方,就会发现问题。比如很多企业在人力上面不合理,人员过多造成每个员工工资很低,这样员工就会不珍惜自己的工作,不服从管理,所以人力的合理安排就很重要。如果没有人员上的浪费和闲置,大家的工资就可以提高了。如果出现个别员工离职,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以分摊他的工作及工资来代替招聘替补,所以现在很多企业把一个部门的工资固定化,而招聘人数则由该部门的主管来决定。
关于不均衡,首先介绍生产中一个概念即“企业内部物流”,是指原材料从采购进来放在仓库,最后一步一步地变成产品卖出去等整个过程的物品流动。企业内部物流要求均衡流动,凡是发现不均衡的地方,就需要找到瓶颈,比如生产线每个员工做的工作,花的时间不可能一样多。时间多的地方就是瓶颈,要集中精力把该工位的速度加快以解决问题。
关于浪费,凡是不增加产品价值的所有行为都是浪费,比如应尽量减少设备搬运。搬运会造成人工的浪费,还有物品的损坏甚至报废;产品的多次检验也会造成人力浪费而不会因为多次检验提升价格,要解决品检带来的浪费问题,根本在于在生产过程中做好每一个步骤,提高产品质量。此外还有动作浪费,也就是在操作中没有实际效用的零动作和负动作。
【自检3-1】
如何为生产车间设计平面图,用该平面图来减少设备搬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3-1
2.5W1H法
表3-2
5W1H法及案例
【表析】
有的企业里很多重要工作只有一个人会做,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一定要至少两个人会做,
这就需要在企业里面推行代理人制度,代理人就是某人员临时有事不在的时候,这个人能够做该人员的工作。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人员意外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10
3.5W2H法与3不法组合
表3-3
三不与5W2H组合表
【表析】
月初7天也就是1号到7号,天天都要加班到22点,就是月初工作太多,而月末工作太少,此外事务部门的标准化程度不高,这些都是不均衡的问题;另外生产部门闲置人员则属于人力浪费。建议这样的企业执行ISO9000框架化程序,也就是一件事从A部门,到B部门,到C部门,都要有时间规定,把总共所需时间预先计算好。
【案例】
文书处理的标准化
某企业生产部接到客户的订单,该订单执行中在销售部和计划部受到拖延,最后为生产部留下的时间很短,生产部的工作就不顺畅。后来这家企业改变了策略,规定凡是销售部门接到客户的订单,必须在20分钟之内,确认该订单是不是准确,确认准确无误以后,再在20分钟之内,把订单传给计划部门,计划部门也必须在20分钟之内把该订单分解成物料计划、采购计划、生产计划,然后传到生产部门。这一过程就叫文书处理的标准化。
第七讲 发现生产问题的方法(下)
4M法及案例
4M检核法:是从人员方面、设备方面、从材料和方法方面来讨论问题的一种方法。这四方面所要考虑的问题及考虑顺序如下:
1.人员(Man)
他遵照作业标准工作吗,?他的工作效率达到要求吗,?他有问题意识吗,?他负责任吗,?他的经验够吗,?他有改善意识吗,
任何企业都应该注重员工的培训,对员工进行培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为员工补充他最需要的、能够马上用于工作中的技能;
选择恰当的课程和老师;
注意培训后的跟进工作,促进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利用所学技术增加工作业绩。
2.设备(Machine)
所生产的产品合格吗,?产能够吗,?有适当保养吗,?精密度够吗,?机器设备足够吗,?生产流程顺畅吗,
【自检4-1】
设备出故障是否正常,该如何进行设备保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4-1
11
3.材料(Material)
品级对吗,?数量对吗,?品牌对吗,?有杂质吗, ?存货适当吗,?有浪费吗,?存放方式适当吗,
货不对版会造成生产停线,这不仅是采购部的失误。生产线断线大致有两种情况:其一,生产部的失误;其二,其他部门的失误。对生产部经理考核,这两个指标都需要作为考核标准,因为作为生产部门的经理,有责任跟催材料。生产部经理要经常跟采购部门沟通,材料不来,要检讨自己的责任。另外,仓库存货是否合适也需要注意,存货多意味着生产成本很高,没有竞争力。所以现在存货不是越高越好,零库存也不是没有库存而是最少的库存。
【案例】
一家台资公司,由于采购部买错了材料,造成铸塑的原材料存货太多,该公司负责人作为小股东怀有私心,为了增加利润指标,没有把这些材料及时处理掉。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这个工厂卖掉了,本来他可以分到数百万的财产,由于积压的材料抵消了大部分,最终只分到少量财产。
4.方法(Method)
标准适当吗,?标准有修订吗, ?安全吗,?能确保品质吗,?工作程序适当吗,?温度、湿度、照明适当吗,?前后工程协调良好吗,
标准和制度制定后是可以改变和修整的,不断地修改标准和制度,也是寻找方法的一个方面。通过对标准和制度进行思考、大胆怀疑,然后小心求证,找到问题所在,然后予以解决。
六大任务法及案例
表4-1 六大任务法检查表
1.生产量问题
生产量一般检查效率如何、半成品和成品库存如何。讲效率涉及到动作的浪费问题:动作按照效果分为正动作、负动作、零动作。
IE专家认为: 一般来说作业者的一半时间是“无效的”。那么要如何消除这些不对的动作呢,下面列出了十二个浪费的动作:
(1)两手空闲;
(2) 单手空闲;
(3) 作业动作停止;
(4) 动作太大;
(5) 左右手交换;
(6) 步行多;
(7) 转身角度大;
(8) 移动中变换“状态”;
(9) 不明技巧;
(10) 伸背动作;
(11)弯腰动作;
(12) 重复/不必要的动作。
某种工作相对规范的动作标准可以这样获得:对从事该工作的效率最高的员工所有动作拍摄和分解,供其他人学习。
12
2.品质问题
质量的改善与成本的降低是什么关系呢,改善质量及降低成本,是相容并蓄的目标。质量是成本和交期的基础,若不创建一个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则有效的成本管理及交期管理的建立也没有希望。
3.成本问题
不一定质量越高成本就很高,所以完全可以做得又快又好,比如员工第一次能做好就不会出现成本增高的现象。
4.交期问题
交期的问题实质上也是效率、产量方面的问题。
5.安全问题
六大任务是每个生产干部要负责任的六个指标,其中最重要的是安全,因为其他的指标出了问题,还可以来得及慢慢去解决,安全出了问题就无法解决了。比如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就是因为违规操作,而且对违规操作的处罚过于宽泛。
安全事故的发生呈金字塔状,每一次大事故发生之前,大概会发生10次左右的小事故;每10次小事故发生之前,大概会发生100次左右的惊吓事故;每100次惊吓事故发生之前,大概会发生10000次隐患:10000次隐患事件?100次惊吓事件?10次工安小事件?1次工安大事件,这就是事故发生的金字塔。所以只有控制隐患事件的发生,才能控制工安事件。
工业安全事故监测的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工安事故现象: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火灾最关键的是前3,5分钟。
? 工安事故前兆:预见工安事故,采取措施,制止或避开工安事故。
? 工安事故起因:引起工安事故的各个因素,找出它们的解决生产问题的两个原则
发现解决问题的原则
(一)廉正快乐原则
1.廉正原则
“廉”指“成本”
13
通过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使成本降低。这个问题也涉及到理财技巧,一个企业应该注重资金如何更好地运用,做每项决策之前都要充分计划。
“正”指“正确”
决策的正确性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事前计划不仅包括资金的筹划,还包括对所计划的决策风险进行评估,确定不去做错误的事情。
2.快乐原则
“快”指“速度”
速度问题在生产管理中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事实上,只要善于思考寻找提高效率的 技巧,速度是可以提升的。
“乐”指“轻松”
要保证员工心情舒畅、轻松愉快地工作,不要员工过于辛苦,否则就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甚至安全问题。
(二)合理化ECRS原则及案例
合理化ECRS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剔除(Eliminate)、合并(Combine)、重排(Rearrange)、简化(Simplify)。ECRS改善重点如下:
1.剔除(Eliminate)
? 剔除以手作为持物工具的工作;
? 剔除不方便或不正常的动作;
? 剔除必须使用肌力才能维持的姿势;
? 剔除必须使用肌力的工作,以动力工具取代之;
? 剔除危险的工作;
? 剔除所有不必要的闲置时间和人员。
【案例】
一个企业财务部经理抱怨本部门员工加班而老总既不给加班费也不给添人手,原因在于该财务经理每个月给老总做六份详细的报表,但是老总从未过目,一方面因为这些报表过于繁琐,另外此老总不是很精通财务。专家建议该财务部经理精简机构,减少并简化报表,避免不必要的人力和时间浪费,把问题简单化。
2.合并(Combine)
? 合并各种工具,使其具有多用途;
? 合并可能的作业;
? 合并可能同时进行的动作。
【案例】
某企业设备出了问题,设备部门与生产部门相互扯皮,推卸责任,把二者合并后问题解决了。同样,品管部门和生产部门在质量问题上也会扯皮,把二者合并起来也解决了一些问题。当然在合并之前,要分析什么情况下合并更好一点,什么时候分开更好一点。比如有三个设备修理人员,原来隶属于设备部共管三条生产线,设备坏了才来修,平时就闲着。现在把他们分到生产部去,第一个设备人员负责第一条线,第二个负责第二条线,第三个负责第三条线。这样平时他们就在现场走动,与操作人员一起来保养维护设备,凡是该组设备出了问题,唯他是问,当然如果某一台设备出了故障,三个人还是可以合起来修理。但是平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任务。这样做的好处是设备人员平时经常帮生产人员建立设备维修保养的意识。
3.重排(Rearrange)
? 使工作平均分配于两只手,两只手的同时动作最好呈对称性;
? 小组作业时,应把工作平均分配于各成员。把工作安排成清晰的直线顺序。
4.简化(Simplify)
? 使用最低级次的肌肉工作;
? 减少视觉动作并降低必须注视的次数;
14
? 保持在正常动作范围内工作;
? 缩短动作距离;
? 使手柄、操作杆、足踏板、按钮均在手足可及之处。
第九讲 如何解决生产问题(上)
解决问题的误区
很多管理者平时解决生产问题都是凭直觉,事实上解决生产问题存在如下误区。 解决问题的“一时式”方法
所谓“一时式”解决方法就是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之后还会不断发生。 解决问题的“一事式”方法
“一事式”就是把此事情解决了,但是与之相关的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只解决了某一方面的问题,问题仍然会不断发生。
解决问题的“脉冲式”方法
“脉冲式”方法就是问题解决了又出现,再解决再出现,一波一波如波浪一样。
解决问题的标准程序(一)
解决问题首先要确定问题的主要原因,然后制定并执行实施对策;接下来开始检查效果,如果效果好,就将其标准化固定下来,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如果效果不好,再重新分析原因和制定对策。有的问题一个回合就可以解决,有的问题可能要多个回合,这是解决问题的标准程序,该程序主要是针对比较复杂、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言的,如图5-1所示。
15
图5-1 解决问题的标准化程序
1.把握问题现状
把握问题、现状调查
对问题进行现状调查也就是叙述问题和明确问题的过程。叙述问题的 问题分析表
2.分析根本原因
问题出现以后,往往会分析出很多原因,但是应该缩小问题,掌握重点,确认真正原因。检讨有无设定标准,如果有标准,标准是否设定得合理适用,操作是否依标准进行,
【案例】
一个企业有一百多台注塑机,有三百多个工人分三班轮换操作注塑机,以保证日夜不停运转。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每个月平均有一至两根手指头被注塑机砸掉。
问题摆在新上任的制造部经理面前,他分析出很多原因,比如员工操作机器时注意力不集中,过于疲劳或技术不好等等。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员工违反操作规程,注塑机的设计是用两只手同时按按钮,机器才会压下来,如果两个手都去按按钮机器永远都压不到手指;但是员工为了偷懒,把一个按钮用东西堵住,然后单手操作,还因此发明沾沾自喜,心存侥幸。主要原因找到了,该企业针对此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告诉员工为什么要双手操作,双手操作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另外制定了一条规矩,凡是发现单手操作的员工,罚款100元,并告诉员工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手指,这样生产安全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3.确认要因
以柏拉图确认重要原因的影响度:以柏拉图确认时,可连续展开运用,应用不同的层别角度追查焦点。若要因明确且可采取对策者,立刻依经验、专业及历史事件启示作判断。影响度大的要因尚无法下对策时,则依特性进行要因分析,确认要因影响度;用问题阻力因素与助力因素分析影响问题的各种要素,并选出其中重点。
4.制定对策
制定对策应注意的问题有:
具体可行
该对策尽量为? 追求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数量越多,供选择的可能性答案就越多;
? 寻求各种想法的组合和改进,比如一个人说一个想法,其他人在该想法基础上再加一
个创意就成了一个新的想法,这样原来的想法就会越来越完善。
头脑风暴法的目的在于开发众人的创意。
16
治本性、适时性、风险性
对策应治本而非治标,以经济性、适时性为主要基准兼顾各种风险的考虑。考虑经济性,即考虑解决该问题的成本与节约的资金之间的关系,力求用少量费用挽回尽可能多的资金。
决策分析,问题描述
这一环节需要制定表格,表格一般包括如下项目:希望达到的标准、有利因素、不利因素、采取的对策、负责人、日期、检查人、结果。
【自检5-1】
请运用“头脑风暴法”在2分钟之如何解决生产问题(下)
解决问题的标准程序(二)
5.实施对策
实施对策
对有关人员进行教导,需要教育员工两点:
?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做这件事情对员工有什么好处;
? 怎么去做。
实施跟踪
可以将复杂问题分阶段实施,同时管理干部一定要跟踪过程。跟踪过程要设定各项工作要达到的程度,然后去做点检,还要让部属看到实施的状况。
【案例】
一家企业的QC品管圈在每个车间都有两个QC小组,(QC小组是按QC七手法:分析原因、查检表、柏拉图、鱼骨图等执行),上级要求每个QC小组准备一块白板,把整个操作过程都体现在白板上:选圈长、定圈名、定口号、选课题,一个星期以后,定出题目和目标,写出状态的分析,第三个星期画出柏拉图,第四个星期画出鱼骨图。整个过程全体员工都能看到,这对全体员工都有培训教育作用,让部属看到了实施的状况。
6.检查效果
设定检查的标准
设定检查的标准:包括内容、时间、检查方法、负责人。
检查的重点
检查的重点:方法,规范遵守难度、实施人员的了解程度、方法的合理性、操作的便捷性。
7.标准化
确认对策是否有效果,是否有其他因素加入,考虑其他方面有无反效果,若效果不佳应重新把握问题,分析原因;如果效果好,则将其固定为标准化。
标准化要求
标准经效果确认有效后,应维护或展开。标准化要有具体的作业方法,且操作性强、简单化、步骤化、图表式、做成限度样本,以作业的重点为主。
作业指导书上文字越少越好,字不宜太小,真正的标准员工一边做一边抬头都可以看得到,检查的人员从旁边走过都应该看得到,这样的标准才有意义。
特别注意事项
不能遗漏事项,必须遵守事项等亦须明确说明自检及异常处置的方式,且说明不与相关标准互相矛盾。
三、ISO精神
17
1.ISO的操作
ISO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很好的方法,ISO要求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摸索方法,不断地设计各种各样的方法,然后不断试用,试用的过程中把整个过程都记录下来,最后找到一个最好的结果,把该记录下来的东西,变成一个标准。
【案例】
一位厨师做红烧排骨,每次做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他想出一个办法使每次做出来的排骨味道都好,即每次烧排骨的时候都详细记下什么时候放油,什么时候放盐,烧了几分钟。哪一次的味道最好,就把这一次的记录标准化,以后凡是按照该标准做出来的排骨就很好吃。
2.ISO精神的沦落及拯救
ISO的精神是怎么做就怎么写,怎么写的就按写的去做,也就是把做好的东西固定下来,但是ISO9000做到现在至少在大多数企业里并不成功,没有哪个企业完全不做假,当ISO9000沦落成做假的时候,员工欺骗班组长,班组长欺骗经理,这样的层层欺骗泛滥成灾,ISO9000也就失去了本来的价值。
现在该如何对待ISO9000呢,建议两点:
第一,如果企业客户没有要求ISO9000,最好的方法是避免展示ISO9000的证书。ISO9000的可贵之处在于其精神而不是证书;
第二,如果客户要求ISO9000,就简化ISO9000记录。某一个工作的记录有价值有必要才记录,记录时要按ISO9000去做,留下来作为ISO9000的保留项目,记录的必要性在于成本与记录所带来的好处是否成正比。
所以建议企业做任何事情,尽量自己做,做的过程中要以自己为主,而不要迷信专家。ISO9000的教训一定要汲取,要分析还要记些什么,什么不需要记了,即使记录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记,这就是ISO9000的出路。
第十一讲 QC手法在解决生产问题上的应用(上)
1.层别法
某产品出了问题,如果不知道是设备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那么可以让一个人同时操作两台设备,如果有一台设备产品有问题,另外一台设备产品没问题,这时就可以判断,该产品
问题不是人造成的而是设备造成的。如果让两个人操作一台设备,一个人的产品质量有问题,另一个人产品质量没问题,那我们就可以大致判断,是人的问题,这就是层别法。 18
表6-2 层别法层别的角度
【案例】
某企业有中班、早班和晚班,产品不良率统计表明早班、中班不良率都比较低,晚班不良率比较高。为了证明此现象,把三班调换,用层别法得出结论:产品不良,跟人没有关系,跟时间有关系,员工晚上比较疲劳,这是主要原因。
于是该企业对员工住宿情况进行了整顿和调整。夜班的宿舍尽量地安排在比较安静的地方。白天保安巡逻禁止任何人在夜班员工宿舍的外面吵闹。另外,在宿舍里面,也禁止大声喧哗、听录音机、打扑克。如果夜班员工白天不睡觉,晚上就不允许上班,白天也不给安排工作,等于被解雇了,所以夜班员工都乖乖地在白天该睡觉时睡觉,这样夜班的不良率降下来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2.查检表
【表析】
点检表是保养设备很好的工具。每一台重要的设备都准备一张点检表,确定好保养项目,比如是否漏油、是否漏气,然后每天画一个圈,每天的圈都涂黑表示每天这件工作都做了;上油的工作每三天一次,每隔三天画一个三角,如果每个三角都涂黑了,说明这件事也都做到了;第三件事情,每星期检查一次画一个框,然后上司来查每件事情是否落实了。如果设备保养表上的每一个步骤都做到位了,那么该设备的故障率就会大大地降低。
表6-4 某零件不良查检表
19
【表析】
点检表另一种形式:比如对某一种零件的不良项目进行记录,并区分哪一种不良更多一点,比如不良项目最多的毛边或偏心,就要针对这两项问题采取措施。这就是用查检表进行不良统计。
3.柏拉图
步骤一: 将表6-4查检表之数据相加,求出合计并记录于该查检表合计栏上。 步骤二:制作统计表如表6-5:
表6-5 累计不良率和累计影响度统计
【表析】
不良率都是从表6-4算出来的。累计不良率的算法:比如用5.11加4.00就等于9.11,就是毛边跟偏心,两个的累计不良率是9.11,再用9.11加2.70等于11.81。然后再用11.81加0.65,再加0.74等于13.2,这个13.2跟下面合计出的13.2一定要相等的,如果不相等就是计算有误,需要重算。
计算影响度的方法:比如计算毛边的影响度就是毛边不良数占总不良数的百分比,所以用55除以142就等于38.7%。累计影响度的算法与累计不良率是一样的。38.7加30.3等于69,再加20.4等于89.4,再加5.0,等于94.4,再加5.6等于100,这算出来一定是100,否则就是算错了。这就是用查检表算出柏拉图的数据。
步骤三:得出数据后作图如图6-1:
图6-1 产品不良率和累计影响度柏拉图
【图解】
获得数据就可以做柏拉图了,把五个不良的项目等距离地做一个混坐标,高度用表格上面的累计不良率跟累计影响度来标,第一个是毛边,其不良率为5.11,所以第一个框的高度是5.11;第二个是偏心,其不良率为4.0,所以第二个框高度是4.0,第三个第四个依次类推;累计影响度前三项加起来的影响度就达到了89.4,所以这三项不良,按照2,8原则,是不良主要原因,这就是柏拉图。
4.鱼骨图或要因分析图
20
图6-2 鱼骨图要因分析
【图解】
对影响度大的情况作分析就要做鱼骨图,也叫做特性要因图。第一步,将一个问题写在方框中间,如图6-2;第二步,在中间画一根箭头即鱼脊梁;第三步,画上几根中骨头,中骨头就用层别法(4M:人员、材料、方法、设备,也可以用其他方法);第四步,每一个中骨头再画小骨头,外观不良是因为人员没有遵守标准,再用一根小骨头代表拿取不良;另外,赶产量、未训练、技术差,这些都是人员方面造成外观不良的原因。材料、方法、设备,同样可以用这个方法把所有的问题都描述出来。鱼骨图最好结合头脑风暴法,以避免问题漏掉。
图6-3 特性要因图
【图解】
分析交货延迟的鱼骨图从金额、人、制造、物品、交货等五个方面考虑。从金额看,利润比较低,运
21
输成本比较高;从人的角度看,订货情报掌握不确切,没有交货意识。特性要因图是用来找原因的,要确定要因,所以做特性要因图时把所想到的原因都写出来,全部标在上面,然后再逐一讨论哪个原因是重要原因,最后把重要原因用椭圆圈出来,这就是特性要因图,如图6-3所示。
【自检6-1】
请在实际工作中找出某一问题自制鱼骨图分析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鱼骨图分析出来的重要原因越少越好,且鱼骨图法最好是多个人一起分析。
5.推移图
推移图是描述不良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图,把描述每天不良率的点用直线连起来形
成折线,就是不良率随着时间推移的推移图,如图6-4所示。推移图不断下降的时候,说明产品的质量控制得很好,员工就会有一种荣誉感;当推移图在上升的时候,大家就会有危机感。
图6-4 推移图
【图解】
该图描述产品不良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的变化,图中显示产品不良率虽然有高低起伏的波动,但总体上是越来越低的。
第十二讲 QC手法在解决生产问题上的应用(下)
QC手法解决生产问题案例分析
1.选题:电脑线外观不良的改善
研究理由
客户对电脑线的不良率要求非常苛刻,而电脑线外观不良率占电脑线总不良率的80%以上。由此而引起客户抱怨和退货的案子时有发生。
改善目标
将电脑线外观不良率从2.68%降到0.68%。
绘制查检表
查检表的内容包括:
? 查检人:李庆远;
? 查检时间:1998年10月8日至10月17日,每天下午15时至17时;
? 查检周期:一天一次;
? 查检方法:抽查;
? 查检数:1000条/天;
? 记录方式:阿拉伯数字;
? 判定方式:
尺寸不良:电脑线长度不在允许范围;
表面不良:由于缩水造成的凹面;
SR露铜丝:接头与线材接口露铜丝;
开口:接头该吻合处出现裂缝;
22
碰伤:表面出现划痕。
2.步骤
柏拉图分析
依据以上五项判定方式把查检表做成柏拉图来分析,然后得出结论如图6-5:
图6-5 电脑线外观不良柏拉图
【结论】
? 据图分析,累计A、B两项的影响度为78.4%;
? 因此要针对A、B两项做要因分析,再下对策。
用鱼骨图分析电脑线外观不良的原因
图6-6 电脑线尺寸不良原因分析
23
图6-7 电脑线表面不良原因分析
【图解】
电脑线尺寸和表面不良,有机器方面的原因,比如由于裁线机保养不足,排气孔错位或压
力不稳等;也可能是人的因素造成,如组长督导不周,不负责任,或新手技术培训不够;还
有可能是方法错误造成,应力求全面考虑。
下对策
24
【表析】
通过鱼骨图把产品不良要因分析出来,接下来的工作是想对策,需要制定对策实施的表格。首先不良项目有两个,一个是A,一个是B;要因细分为A1、A2、A3、A4,B1、B2,每一个要因,都要有一个对策,比如针对标准不明确,就要制定一个明确的标准:检讨是根据效果、费用、可行性、时间来打分,如果认为很重要、很可行、费用很低,就打5分;觉得不好,就给1分。负责制定标准者是罗文,制定的时间必须在11月2号至8号。第二,标准没有修订,就要对标准做不断的修订。另外员工不按标准执行,要对其进行教育训练,也由一个人负责。这样每一个要因,都有一个对策,都有一个执行人,而且有确定的时间。
推移图比较得出改善效果
图6-8 推移图比较(改善前后)
【图解】
改善的效果可以用推移图来比较,包括三个阶段:改善前、改善中和改善后。改善的效果从改善前的
2.68,变成了改善后的0.50,效果非常显著。所以推移图可以通过改善前后的比较用来表示改善的效果。作此图应注意数据的真实性。
标准化
效果确认之后就应该把各项判定方式标准化:第一,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制定电脑线尺寸执行标准;第二,加强员工的品质教育训练,延长每月培训时间并修订原来的教育训练制度;第三,增加设备检查的频率;第四,调整操作规程。把以上四项标准化之后,成果就巩固下来了。如表6-7:
表6-7 标准化
25
范文三:LED灯生产问题及解决方案
LED 灯生产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 led 封装短烤离模后长烤变色。
原因:1、烘箱内堆放太密集,通风不良。
2、烘箱局部温度过高。
3、烘箱中存在其他色污染物质。
解决:改善通风。去除色污,确认烘箱内实际温度。
二、 LED 气泡问题。
原因:1. 碗内气泡:支架蘸胶不良。
2. 支架气泡:固化温度太高,环氧固化过于激烈。
3. 裂胶、爆顶:固化时间短,环氧树脂固化不完全或不均匀。 AB 胶超出可使用时间。
4. 灯头表面气泡 :环氧胶存在脱泡困难或用户使用真空度不够,配胶时间过长。 解决:根据使用情况,改善工艺或与环氧供应商联系。
三、不易脱模。
原因:AB 胶问题或胶未达固化硬度。
解决:与供应商联系,确认固化温度和时间。
四、 LED 黄变。
原因:1、烘烤温度太高或时间过长;
2、配胶比例不对, A 胶多容易黄。
解决:1、 A/B在 120-140度 /30分钟内固化脱模, 150度以上长时间烘烤易黄变。
2、 A/B在 120-130度 /30-40分钟固化脱模,超过 150度或长时间烘烤会黄变。
3、做大型灯头时,要降低固化温度。
五、 LED 支架爬胶。
原因:1、支架表面凹凸不平產生毛細現象。 2、 AB 胶中含有易挥发材料。
解决:请与供应商联系。
六、红墨水失效
原因:AB 胶固化不完全,密封性不良。
解决:1、加强 AB 胶混合搅拌,并正确控制固化及老化温度,使 AB 胶固化完全。
七、同一排支架上的灯,部分有着色现象或胶化时间不一,品质不均。 原因:搅拌不充分。
解决:充分搅拌均匀,尤其是容器的边角处要注意。
八、,但做出的产品颜色不一样。
原因:色剂浓度不均;或色剂沉淀。
解决:色剂加温,搅拌均匀后再使用。
范文四:精益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精益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精益生产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大部分生产型企业运用精益生产管理的时间比较短且比较粗糙。总结起来大部分国内企业在运用精益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所犯的通病如下:
(1)引入理论没有引入管理
目前,大部分国内企业在生产中犯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往往是把精益生产管理理论这把“利刃”引入企业,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企业的生产模式,精益生产管理名存实亡。 (2)欠缺基础管理
基础是指实施精益生产的准备工作,实施3定5s管理和推广持续改进(PDCA循环圈)。目前,大部分国内企业在3定6S基础管理的实施上极为弱化,更别谈推广持续改进的循环革新思想。
(3)员工素质不匹配
在国内大部门工厂没有完全实现无人车间的前提下,员工仍然是企业运作和发展的执行者。部分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公司的发展愿景存在本质上的冲突,没有把自己和企业的命运归属到一起,最终导致大量浪费和不合格品的出现。 (4)没有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反映出一个生产企业的成熟程度。标准化的作业条件和作业流程是
大多数国内企业所欠缺的,即便是有,大多数也并为参照执行或及时更新。
二、建议和对策
精益生产管理不是短时问内可以达到想达到的效果的,要想取得预想的效果其实是一个漫长且需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首先,确定程序
精益生产管理活动的开展可以分为3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评估内容,找准切入点。实施精益生产管理不是漫无边际,全面开花,而是要对现有管理内容做出评估。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将改进措施落实到每个部门、岗位、工种、每道工序、每项作业、每个具体的操作动作之中。
第三阶段,再次评估。再次评估就是对不完善的地方再加以改进,做到循环递进,阶梯上升,最终形成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工作机制。
其次,注意循序渐进
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可以由简到繁、逐渐完善直至稳固实施。在员工逐渐接受的基础上,再设法将精益管理具体做法植入员工心目中,成为员工自觉的行为习惯。日事清生产管理系统是综合了成千上万生产企业的设计管理流程而制定的。每道设计工序完成,审核的意见会通知到设计人员,从而提升
了设计企业的整体设计效率,为实现设计作品向设计产品的转化提供了无限可能生产订单管理提供所有生产订单信息。一键查询指定项目。
精益生产管理是全球生产型企业发展必备的有力武器,是提升生产型企业整体实力的必由之路。我国当前生产型企业在应用和发展精益生产管理的趋势是:具有巨大的运用和提升空间,但部分地区企业仍然“水土不服”。我们应在彻底吃透其理论精髓的基础之上尽快实施并不断革新,使其从理论到应用全面的实现本土化。
范文五:聚氨酯软泡生产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聚氨酯软泡生产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实际发泡生产中遇到的额事故与问题是多样的,每个事故的生
产都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在因复杂因素造成的事故分析中,一般很难列出所有影响因素及
真正起作用的主要因素。下面汇总了经常遇到的一些事故及原因。
1、焦心(反应中心温度超过原料抗氧化温度)
(1)聚醚多元醇质量有问题:生产储运过程中使产品中水份超标,过氧化物、低沸点杂质含量过高,金属离子浓度过高,配用抗氧剂种类和浓度不当;
(2)配方:低密度配方中,TDI 指数过高,发泡剂中水与物理发泡剂比例不当,物理发泡剂量偏少,水过量;
(3)气候影响:夏季气温高,散热慢,料温高,空气湿度大,反应中心温度超过抗氧化温度;
(4)存放不当:当TDI 指数升高时,后熟化时堆积的热能增大致使内部温度升高而焦心。
2、压缩变形大
(1)聚醚多元醇:官能度小于2.5,环氧乙烷比例大于8%,小分子组分多,不饱和度大于0.05mol/kg;
(2)工艺条件:反应中心温度过低或过高,后熟化不好,没能完全反应或有部分焦心;
(3)工艺配方:TDI 指数过低,硅油辛酸亚锡过量,泡沫通气
量低,闭孔率高。
3、泡沫过软(同密度下硬度下降)
(1)聚醚多元醇:官能度低,羟值低,相对分子质量大;
(2)工艺配方:辛酸亚锡量少,凝胶反应速度慢,在锡用量相同情况下,水量少,物理发泡剂多,硅油活性高用量大,TDI 指数低。
4、泡孔粗大
(1)混料不好;混料不匀,乳白期短;
(2)工艺配方:硅油用量低于下限,辛酸亚锡用量少和活性差,凝胶速度慢。
5、高于设定密度
(1)聚醚多元醇:活性低,相对分子质量大;
(2)工艺配方:硅油用量低于下限值,TDI 指数低,发泡指数低;
(3)气候条件:气温低,气压高。
6、塌泡孔洞(发气速度大于凝胶速度)
(1)聚醚多元醇:酸值严重超标,杂质多,活性低,相对分子量大;
(2)工艺配方:胺用量多锡用量少,TDI 指数低,在同样锡用量
时TDI 指数过高,发气速度大于凝胶速度,骨架强度小而塌泡或出现局部孔洞。
1、闭孔率高
(1)聚醚多元醇:环氧乙烷比例高、活性高、多发生在更换不
同活性的聚醚多元醇;
(2)工艺配方:辛酸亚锡用量多, 异氰酸酯活性高, 交联度大,
交联速度快, 过多的胺和物理发泡剂造成泡沫内压低, 泡沫弹性大时不能开孔,TDI 指数过大时也会导致闭孔率高.
2、收缩(凝胶速度大于发泡速度)
(1)闭孔率高, 冷却时收缩;
(2)工艺条件:气温低, 料温低;
(3)工艺配方:硅油过量, 物理发泡剂过量,TDI 指数过低.
3、内裂
(1)工艺条件:气温低, 反应中心温度高;
(2)工艺配方:TDI指数低, 锡多, 早期发泡强度高;
(3)硅油活性高, 用量少.
4、顶裂(发气凝胶速度不平衡)
(1)工艺条件:气温低, 料温低;
(2)工艺配方:催化剂用量不足, 胺用量少, 硅油质量不好.
5、底角裂(胺用量过多, 发泡速度太快)
表面大孔:物理发泡剂量过大, 硅油和催化剂质量差.
6、泡沫低温性能差
聚醚多元醇内在质量差, 在同羟基值, 官能度低, 不饱和度大,
同样锡用量时,TDI 指数低.
7、通气性差
(1)气候条件:气温低
(2)原料:聚醚多元醇高, 硅油活性高;
(3)工艺配方:锡多, 或锡用量相同时水与胺含量少,TDI 指数
高.
8、反弹性差
(1)原料:聚醚多元醇活性高, 相对分子质量小, 硅油活性高;
(2)工艺配方:硅油量大, 锡量多, 在相同锡用量时水多,TDI
指数高.
1、拉伸强度差
(1)原料:低分子聚醚多元醇过多, 同羟基值官能度低;
(2)工艺配方:锡少凝胶反应不好, 在相同锡用量时,TDI 指数
高, 水少交联度低.
2、发泡时冒烟
过量胺促使水与TDI 反应放出大量热量, 低沸点物质蒸发而
冒烟. 若不是焦心, 则烟气多数由TDI 、低沸点物质以及聚醚多元醇中的单体环烷烃组成.
3、泡沫带白筋
发泡和凝胶反应速度快, 在连续发泡中传递速度慢, 局部挤
压而生成致密层, 产生白筋现象. 应及时提高传递速度, 或降低料温, 降低催化剂用量.
4、泡沫酥脆
配方中水多, 生成缩二脲多有未溶解于硅油, 锡催化剂用差,
交联反应不充分, 小相对分子质量聚醚多元醇含量多, 反应温度过高,
醚键断裂降低了泡沫强度.
5、泡沫密度低于设定值
发泡指数因计量不准而过大, 气温高, 气压低.
6、泡沫有底皮、边皮、底步空化
锡多胺少, 发泡速度慢, 凝胶速度快, 在连续发泡中带温过
低.
7、伸长率大
(1)原料:聚醚多元醇活性高, 官能度小;
(2)工艺配方:TDI指数低交联不足, 锡多, 硅油多;
(3)气温高。
PU 生产工艺简介
1.机器是否正常,AB 料、二氯钾烷是否够用(不够先加料),开机预热升温,测流量,调AB 料比例,看温度,气压是否正常。
2.原料温度严格控制在23-28度之间,AB 料温差不能大于5度,AB 管压相差不能太大,否则造成流量比例不准。
3.枪头,搅拌是否干净。
4.模具温度低的情况下,先给模具加温(模温低产品没有韧性,气泡多,严重的会粘模,大块脱落);夏天生产模温过高要降温(温度过高,产品表皮薄,严重的还会有烧伤现象)。
5.脱模剂要求喷到位,但不必过多,喷多会造成模具结上蜡皮,做出的产品表面不平整,清洗模具难度增大,清洗次数过多会缩短使用
寿命。
6.模具必须清理干净,废边吹干净再进行喷脱模剂,待脱模剂干后方可合模注料。
7.开模时间把握好,不宜过早,取出后经过48小时熟化,方可进行烘烤。
硬泡小实验方法
不知道各位xdjm 是怎么做小实验的,反正我是这么做的:请勿见笑
一、[原料、组合料储存之容器选择、附件准备及注意事项]
聚醚、聚酯类 : 白色塑料瓶\ 带拧盖的\ 1000ml的最好或塑料胶罐 2.5kg 装。此类容器要轻便、手握时不易滑脱,有时需要挤压加快原料流出。如果是原料无需存放太久(3天之内)可以使用干净的矿泉水瓶子。
异氰酸酯类: 一定要用玻璃瓶,最好是“桂花陈酒”750ml 的 带拧盖的。多的可用2.5~5kg 厚实白色塑料罐。附件:PE 材质塑料袋碎片。
注意:
1、绝对不要使用矿泉水瓶、可乐瓶等PET 材质的容器,此类瓶子有透水性,极易造成异氰酸酯类物料结块变质;
2、原料用后一定要将瓶口擦干净,拧紧前加塑料碎片衬垫,否则长期瓶口结块影响下回开启及密闭性 ;
3、尽量将容器装满,物料高度接近容器1/3左右时要及时回添,否则容易结块;
发泡剂类: 首选玻璃瓶,次选可乐、饮料瓶。众所周知:低温贮藏为宜。催化剂等液态助剂类: 小玻璃瓶(医用点滴瓶最佳),及30ml 、60ml 、125ml 的带乳胶头试剂滴瓶。
注意:
1、要多备些乳胶头,随时替换污损者;
2、按正常使用量、是否容易变质等安排各助剂滴瓶大小;
3、正常状况下,滴管中排空,以防气温变化试剂被压高冒顶。
组合料类:现配现用的组合料用普通矿泉水瓶子就行了;需要储存观察耐贮存性的必须使用玻璃瓶。
如使用饮料瓶的几点建议:
1、瓶内不能有水。通常做法是洗净瓶子倒立斜靠在报纸上一个礼拜,急用时瓶内塞入好的软纸用细棒搅动吸去水珠。
2、去除原瓶包装纸和封口箍圈。
3、不同性质的原料样品尽量用异色标签纸区分开。
二、[试验常备品及说明]
1。600g ~1000g 精度0.01g 的电子天平一台;(配料
及测密度时的准确称量用)
2。载重500g 的砝码天平一套;(发泡专用)
3。50℃的水银温度计3只;(测取黑料、白料和环境温度用)
4。50~100ml 烧杯至少各两只;
5。长嘴胶头滴管至少4支;(最好10cm 长)
6。各色标签纸几张;(3×4cm 的最好)
7。广泛ph 试纸一本;(迟早要用的)
8。最便宜的纸巾碎片一堆;(巴掌大小)
9。秒表一块;(机械秒表最好:不容易坏)
10。裁纸刀两把;(保证其中一把是锋利的,切泡体专用)
11。500ml 塑料量杯几只;
12。大约500ml 的普通塑料杯若干只;(发泡用,多一些没坏处)
13。一字螺丝刀1把;(总长15cm 左右,测“拉丝”和清洁发泡杯用)
14。取样小塑料漏斗至少5只;(其中一个是黑料专用,一个是难溶水物料专用,第三个加物理发泡剂用)
15。试验记录草稿、记录正本、三色记录笔;(各人喜好而已,建议各色笔调区分重点、普通记录、备忘录)
16。约45cm 长的小木棒4根以上;(发泡专用)
17。20cm ×25cm 左右的带拎耳透明塑料袋;(没有透明的就白色的吧,就是普通的用得最多的那种)
18。手电钻搅拌器一套及清洁用天那水罐等;(这套装置最麻烦,发泡搅拌有人喜欢用台钻式的,我个人认为不好使,推荐手电钻式的-----自由,便携,一个人独立操作,可以带到客户现场办公及“讲数”)
备注:
A 电子天平显示操作屏、秒表表面要蒙上透明不干胶带-----可以让它们多活几年,切记:拆换胶带时只能用酒精(高度白酒也行)擦去旧粘胶;
B 实验室既要通风透气,又不能有穿堂风乱吹;在避风处墙上凿4个小洞,间隔20cm ,深度5cm ,口径刚好够小木棒插进即可。
C 手电钻搅拌器组成:300w 手电钻一只,搅拌杆是
18-20cm 长、直径5-8mm 的不锈钢杆; 顶端焊上宽度为8-10mm ,厚度为0.5mm ,直径50-60mm 的不锈钢叶片(十字形), 叶片拧转约水平45度:方向控制“电钻旋转时向下推压物料行进”----有点像吊扇工作原理。 叶片外围加焊一个不锈钢护圈:防止物料飞溅和叶片打伤发泡杯子。
D 搅拌器清洁罐:大约1.5升的配有铁盖子的奶粉罐就可以,内装10cm 高度的天那水(工业苯)、或DMF (二甲基甲酰胺)、或丙酮。 清洁罐子再放到塑料桶里(搅拌电钻放入后不用害怕搞翻
清洁罐)。 注意:不做试验时,清洁罐一定要盖紧,塑料桶最好也加盖子,清洁溶剂都是挥发品,有损健康!
三、[取样]
1、常规取样法:对于聚醚、聚酯、异氰酸酯、液态助剂基本
都可以从原料桶小盖处取样,开启工具:一把普通老虎钳子足够。 放倒原料大桶将小盖处滚动至最高位置处(如果桶里装得太满就垫一条长木方子在桶底),使小盖处打开后尽量没有料子流出。
用干净碎软纸擦净桶盖丝口处(水渍及锈污);取样瓶口接插漏斗(漏斗于瓶口简要有空隙,没有的话就垫根牙签或细纸条,防止取样时排气不畅、回气溅起料样),小心翻动桶体倒出原料液体 平稳流进试样瓶。
也可以通过中转杯取样再倒入样品瓶。
2、其他取样法:(如取样不多、物料太粘或桶堆间难挪开位子) 打开大桶盖,用干净的的棒子蘸取物料快速移悬至中转杯上方滴落。
3、特殊取样法:此法是特殊状态下才用。 如怀疑某桶材料有分层、沉淀或物料不纯。(此时料桶必须站立)
附件:必须动用取样玻璃管(简称“取样管”)----长1m ,直径约2.5-3.0cm ,中空,两头留有不大的孔洞。
用大拇指封堵住取样管的一头,另一头伸入大桶中达到预定深度后松开拇指排气,这样流入取样管的物料就是该层面的。 静止一下,再拇指堵住管子的上口,迅速提起取样管转移至中转杯。
四、[好习惯的养成]
1、取样后随手用碎软纸擦净桶盖丝纹口,特别是异氰酸酯(以
下简称“黑料”)类的连小盖子都要擦干净,免得下回开启困难。
2、黑料取样漏斗用后就倒置扣在旧报纸上,难溶水物料漏斗
也可以这么处理,以延长寿命,----不怕,下回直接用。
3、易溶于水的物料漏斗、中转杯顺手洗干净,漏斗水珠用软
纸擦拭干净,漏斗管腔中用纸巾拧成细股条捅拭干净。
4、洒落各处的料滴要擦洗干净,样品瓶口更应该如此,估计
大家一抓瓶子到处粘乎乎心里是不会惬意的。
5、试验台面保持整洁,料样标签写好(物料名称、产地、批
次、取样时间)
五、[名词统一]
所谓名词,其实是“黑话”更贴切
1、黑、白料: 咱们这里黑料就是粗MDI 或PAPI ,白料是
指组合料(聚醚、聚酯、硅油、水、催化剂、物理发泡剂等的混合体),
没有物理发泡剂的叫“半组合”(全水发泡体系例外)。
黑白料比例是指黑料Vs 白料的重量比;
2、搅拌时间:是指黑白料倒在一起开动搅拌器搅混发泡料至
搅拌器离开发泡料液面的时间。
3、乳白时间:开启搅拌至发泡料泛白并明显有上升迹象之时
间。
4、拉丝时间(也叫纤维时间):开启搅拌至发泡体用细条物来
回捅戳,明显可以拔拉出细丝时之时间。
5、不粘手时间:开启搅拌至发泡体正表面刚好可以用手指触
碰而不粘连之时间(如果泡体有断裂现象,断裂口处的不算数)。
如果试验者娇气,也可以用光滑的塑料棒子代替手指敲碰泡体表
面。粘在手指上的泡沫2分钟之内就可以用指甲刮剥下来。
6、自由泡密度:通常我们是指发泡体的芯密度。
7、塌泡:指发泡料搅拌后泡体生长后坍塌之现象。
8、烂泡:指发泡料搅拌后泡体生长中表面有“炸泡”现象及
发泡体成型后剖面泡孔明显变粗或竖直剖面明显出现区域性泡孔尺
寸结构异常之现象。
9、烧心:指发泡体剖面越接近几何中心泡体越黄(甚至是黑
色)之现象。
10、开孔:正常硬泡泡孔结构是“封闭型泡囊聚集体”,如果
这些泡囊壁穿孔连通,气体可以自由通过则叫“开孔”。
六、[配样]
1。概念统一: 以后我们讲到配样、配料都统一口径
①聚醚、聚酯、植物油及其改良品等多元醇类归算为100,叫
做“主份”
②硅油、小分子交联扩链剂、水、催化剂、稳定剂等各多少统
称为“小料”
③“100+小料”为半组合量,
④物理发泡剂m%是指“相对于半组合的m%”, 也就是实际投放量=半组合量 × m%
⑤“半组合量+物理发泡剂实际投放量”为组合料量
⑥阻燃剂(或粉剂)y%是指“相对于组合料量的y%”,也就是实际投放量=组合料量 × y%
2。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实验室要用空调恒定室温。条件简陋无法控温的就尽量挑在气温变化较小的时段实验(如阴天、无风日、傍晚)
3。 准备工作:打开电子天平预热至少10分钟。 所有这类天平都
要预热,特别是开通后的前两分钟,可以看到视屏数字不断缩减。 一定要“去皮除零”一分钟后屏显依旧是“0.00”才能执行称量。
4。某些小料用量极少(比如有机锡)已超出电子灵敏感应范畴的就提前测定“每滴重量”,转而控制“滴数”(比如朝一个空烧杯中滴上20滴该物料测总重÷20, 注意:此前滴管外边事先用软纸擦净,挤压乳胶头的力度把握好,整个滴管一定竖直,使每滴掉落的时间间隔趋于一致。实际配料时也要同等操作条件执行。 不信就试试:滴管竖直与倾斜45度滴出来的“滴重”肯定是后边的重)
5。设计配方、草拟配单(“原料基础百分数配方”和“实际投放称量数配单”-----特别是初级入门的,称量控制不准确不要紧,那就“配方”×3列成“配单”,照谱炒菜将误差降到最低。
6。称量:
①电子天平托盘中心处放上配料瓶子,去皮归零,先称小料;(原因很简单,天平载重越沉,灵敏度越低。小料量小影响大,必须先来) ②去皮归零,称量100的“主份”;
③去皮归零,称量阻燃剂等;(如配方中有的话)
④去皮归零,通过专用小漏斗倒加物理发泡剂,千万注意:大约还有7-8克差数时丢开漏斗,取长嘴胶头滴管从发泡剂瓶中直接吸取141B 等发泡剂捏挤注入配料瓶中(可事先在发泡剂瓶中多吸捏几下,把吸管降降温就不会“不捏自流”了,另外,尽量把发泡剂瓶口靠近组合料瓶口)
⑤盖拧上瓶盖,上下用力震荡摇匀组合料。
提醒:设计配单时一定要事先考虑组合料瓶子最终“空余空间”,要是满满一瓶料子神仙都摇不匀的。
好习惯:每加完一种原料,立即在“配单”上画掉。
称量过程中,随手擦净各用过的试样瓶口。
七、[常规保温、填充料发泡]
1。建议: 如果条件允许,实验室尽量装空调控制室温(一般25℃),无法控温的尽量把实验安排在气温变化较小的时段(下午等),或更贴近配好的组合料使用现场温控状态,多数情况下,实验室装上吊顶情况就好得多。 如涉及到“对比实验”,尽量在较短时间内按同一操作步骤执行“连续”发泡。
2。发泡前准备工作:
将发泡杯清理干净(用裁纸刀刮净发泡杯内壁,用螺丝刀刮松杯底,再用旧报纸窝成团拧擦杯内除去毛渣渣,特别是杯口处,要平整) 打开“清洁罐”铁盖,地上摊开一张旧报纸,放上已撑开的塑料袋、细木棒、秒表、螺丝刀、电钻搅拌器 (前面这六样东西在“触手可及”的范围内,小心:塑料袋要双手抖开,别用嘴去吹开,一点
点口水星子就会造成发泡体表面有不小的“白斑”)
3、白料称量: 发泡杯放在砝码天平上,调平,加上预计白料的重量砝码,向杯中倾倒白料,直至天平平衡。(可用另一空闲手指点压天平判断是否快到“目标重量”),用温度计测料温。
4、加黑料: 黑料测温,天平加上预设黑料的砝码重量,向杯中倾倒黑料,直至平衡。(空闲手中抓片软纸,手指点压天平预先判断“终点距离”,加倒黑料过程尽量快速完成),随手用软纸擦抹黑料瓶口一下放下,空出两手,左手端发泡杯蹲下。
5、发泡控制: 右手手握搅拌器放进发泡杯,左手按启秒表后迅速缩回捉稳发泡杯,右手食指同时扣紧电钻开关开始搅拌。(由于黑料密度大沉在杯底,发泡杯壁上刚开始溅上的多是白料)左右手配合快速变换杯子倾斜角度和搅拌头深浅进退-----使杯壁上的溅料也被搅入“大部队”。
同时不时瞟一眼秒表是否走至“搅拌时间”, 到点后, 右手将搅拌头刚刚好提离液面并松开食指, 利用电钻惯力空转1秒, 放下杯子, 搅拌头浸入清洁罐不再理会,盯紧发泡液面.
测“乳白时间”后,左手拉塑料袋一耳,右手端发泡杯将发泡料倒进塑料袋(别倒得太“完”,留一些); 放下杯子,抓起小木棒穿过第一袋耳,再拉第二袋耳穿在棒子上,找平,将塑料袋提离地面; 拿螺丝刀测拉丝时间;测不粘手时间。然后将木棒插到墙上小孔中,让泡沫体自己“熟化”去。
6、善后处理: 发泡完毕后 将搅拌器晃荡几下后提离清洁剂液面,
开动搅拌甩干搅拌头(5秒足够),捡起发泡杯等物。盖好黑白料瓶等等
注意及说明:这个实验方法步骤是针对自由泡密度小于40kg/m3、乳白时间6秒以上的保温、填充料的
初学者可以一开始拿水来发泡搅拌实战演习,最好玩顺了再去执行发泡
八、[高密度试验]
密度〉40kg/m3的正常步骤同“七”,只是搅拌时间适当延长至8-10秒,另外,搅拌结束倒完发泡料后杯子要“躺下”放,并在测完不粘手时间后尽快挑出杯中残留泡体(硬了之后不好清理),塑料袋中的泡体要趁热切割开
九、[快料试验]
不粘手时间在40秒之内的执行如下细节:搅拌3秒,黑白料各40-50g (多了搅拌不及),搅拌后快速移走搅拌头,发泡料就在杯子里自由上长直至结束。
十、[密度测量]
基本执行“排水法”就可以:切割一块芯部的泡体(矮圆柱形,大约100-200cm3),先称重G ,塑料量杯装约300ml 水,放电子天平上去皮置零,用刀片插住泡体将它按浸在水中(完全浸下去又不能压到杯底),读取电子天平显数V ,G/V就是泡体芯密度值。
如果泡体是开孔型的,就只能练刀功:将泡体切割成方形体,称重、量尺寸算体积.
十一、[泡体基本判断、抗低温收缩性判断]
发泡15min 后去捏发泡体边角,看粉脆情况。
倒进塑料袋中的发泡体平挂30min 内如果没有异常(外表水平方向有收缩褶皱纹的肯定不过关,上下垂直方向有收缩纹的也危险),就将它放空调房去吹凉风(20℃以下,气温低时就在外边放)一天,杯中的残留泡体同样“存放以观后效”。 泡体可以切成规则方形量好尺寸丢冰柜里深冷24hr ,看尺寸变化情况。特别是杯中残留物,如果它都没有收缩变化,基本上算是成功了。
补充:如果刚开始做实验,黑料倒加把控不准,可以动用一次性小杯周转:比如要加80g 黑料,那就在周转杯中预称83-85g ,再用周转杯向发泡杯中倾倒黑料————大不了就是多倒区区几克而已, 此文来自聚义堂秋风凉先生。拿来与大家分享。有基础交流一,二,三,四。今天先发一篇。 !
省钱时代,聚醚的价位不断攀升。
有幸目睹了十多年中硬泡类产品由暴利转向薄利、原材料由李逵蜕变为李鬼的过程。感叹同胞的模仿创造力惊天地泣鬼神之同时,还是写点东西吧,免得背负“背后诽谤”的嫌疑。
事先声明:以下的东西请别对号入座,更别仿制,众所周知:本人眼神独特,看东西都是双层的。
[观]:1、 聚醚的外观无论颜色深浅,都应该是透明的。
要是半透明或是不透明,小心点,多数有问题。先取原料桶中的不同位置处料样看有没有分层,最好再检查桶底,看是不是有颗粒沉降物之类的。 此情况出现,只能说明: :①、聚醚生产中控制不好,该反应的没反应; ②、聚醚后处理工作没做好; ③、掺省钱的东西了。
今年8月,Zh.Y 的4110聚醚三个批次不透明就算了,取样出来隔夜自己分层,配制的组合料也是如此,而且分层高度超过10%,看来勾兑的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2、聚醚颜色太深估计大家一般都不会有好感,至少说明聚醚生产时起始剂没“拉够真空”或是接挂环氧丙烷(PO )时温度太高。即便聚醚颜色 深,也应该是棕红色的,要是出现反常的“青色(偏绿色一些)”,小心:在我印象中,只有松香聚酯和芳香二胺聚醚会有此模样,放心好了,芳香二胺聚醚太贵,没有人替你掺进去的。
3、如果聚醚粘度比以前明显偏大(晃一下或是倾斜一下聚醚包装瓶就可以看出来),很好:不用打电话你就能判断是PO 涨价了、而且今年蔗糖大丰收,聚醚厂家帮你少投了一些PO ,而他很可能会好心地解释为:增加硬度以便抗收缩
[嗅]: 正常含糖起始的聚醚都有一股焦糖的“腥”味。
1、 如果出现浓浓的氨水味,PH 试纸还没到桶口就变成“10”,十有八九里面含尿素;
2、 如果有类似松节油的“香味”,肯定是东北方向的产品
无疑。(403之类的胺醚不在此列)
[洗]: 多数硬泡聚醚可以粘在手上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洗不净的看其羟值的范围是多少而定:低于380mgKOH/g的还可以谅解(还是可以洗净的,只是没那么顺而已),高于380的就该不必动用肥皂。
要是洗衣粉一次都洗不净,那肯定是绿色产品啦(焦油改型多元醇、萜烯醇脂、松香聚酯、改性大豆油、蓖麻油、PTA 聚酯等等都难洗,至于酚醛型多元醇-----价钱太高做起来又麻烦傻子才去加它)
[比对实验] :最有说服力的是发泡比对实验,以下以最常用的4110为例
想看看聚醚B 的情况,那就拿平时质量值得信赖的聚醚单体A 作参照,先视用途(比如:保温)设计一个配方基础构成
A B
聚醚 100 100
硅油 1.5 1.5
水 1.0 1.0
环己胺 1.2 1.2
141B 27 27
(注意:选用的配样瓶子要同一规格型号的)
1、 都配成×2的重量,先比对外观是否透明(以上适合25-28℃环境状态),不透明的道理同前。
2、 左右手各抓一个料样瓶子并齐,保证两边液面同一水平后,齐胸平放,再前后一起并拢震荡:看两边谁“跳得高”,这样可以大致判断出粘度高低。
3、 以上同等条件下执行发泡(黑/白 1.05/1,搅拌6秒,相继发泡前后别超过10分钟,要倒进塑料袋挂起),记录下各自时间(乳白、拉丝、不粘手),
并根据塑料袋中的泡体高度大致判断密度是不是相差很大。 如果A 、B 聚醚的发泡时间段相差太大(乳白差2秒以上、拉丝差5秒以上、不粘手差7秒以上)则“将慢的那个组合料适当按剩余量添加些环己胺、水 来拔快拔高”重新发泡,尽量把他们的发泡速度、发泡个头调整到没什么区别; 另外发泡后的泡体都在不粘手3min 后送到20℃空调房里自然“熟化”15min 。
4、 原则上,聚醚多元醇(比如4110)是起始剂接挂环氧丙烷(PO )的,封端的是“仲羟基”,因而其活性不应该高,要是考察对象聚醚相比 而言“很省”催化剂,则有90%以上的把握判断它是加有“活性氢”成分。
5、看发泡上升过程中有无“炸泡”现象(迎着光盯着泡体表面
“亮”区看是否有迸炸点,就像炸地雷一样)。
如果有,则说明泡体的泡孔一定不够细密,至少会“吃硅
油”。究其原因,多数是聚醚生产时所用的环氧丙烷(PO )醛含量偏
高,也有可能是聚醚受到烃类油剂污染(比如,包装桶没洗净),再者
就是聚醚中被掺进去了油脂多元醇。
6、看泡体外观是否有横纹收缩。低官能度多元醇(如蓖麻油、
苯酐聚酯、松香聚酯、乙二醇等)、高烃链结构物(改型植物油多元
醇等)都会造成横纹收缩,收缩越厉害说明骨架越不够硬、交联点不
够多、官能度不够大。
7、捏边角是否有脆粉现象。掺甘油的粉脆最凶,松香聚酯次
之,尿素性的第三,市面上的苯酐、对苯类聚酯和一部分品种的改性
植物油也 好不到哪去,用在灌注保温上“粘结性”就不会好。另外,
PO 接得少,羟值偏大,发泡体也会有脆粉加重(酥皮)现象。
8、看发泡体的上半部分是否有明显的“拉丝痕迹”,再结合发
泡杯中的残留泡体“出杯口处是否圆润光滑”大致能判断出该聚醚发
泡是否“流动性好”。现在有些聚醚厂并没有乱掺东西,可惜为提高
“收率”不作后处理了,更可气的是丢点冰醋酸下去中和氢氧化钾就
完事了, 实际上相当于在聚醚中加了醋酸钾,流动性没办法“好”
的。
9、发泡体20℃熟化后可以切开,比对泡孔外观和测密度,尤
其注意侧边皮下1.5mm 处是否有一道“粗孔走廊”,如果有,那聚醚
先别用了: 赚的钱还不够跑去处理质量事故的路费呢。
10、比对发泡体的表面(指正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部分)是否泡
孔细密和有光洁感,太毛糙、泡孔大的多数不适合作高密度仿木制品。
[破坏试验]
以下试验温度25-28℃最好
1、如果以上对比试验看得不太清楚,就费点时间搞破坏:
A B
聚醚 100 100
硅油 0.8 0.8
水 2.0 2.0
环己胺 1.2 1.2(酌情加减,调成料速旗鼓
相当)
141B 20 20
四氯化碳 5 5
都配成×3的分数,先发个泡留底,剩下的料样白天晒太阳
晚上进35-40℃烘箱。这样5天之内看外观哪个颜色先变深,然后再
发泡看料速变慢,以及对硅油的破坏性情况。优劣不难判断的。
2、 将聚醚配成仿喷涂料
聚醚 100
硅油 1.5
水 0.7
A-33 2.5
T-12 0.3
Am-1 1.0
141B 18
执行60克/60克(黑/白)发泡,看有没有烧心(黄心)
现象。纯聚醚在这种体系中是不会造成烧心的。
[其他试验及说明]
1、403检验:
403 100
硅油 1.0
141B 30
直接1/1发泡,应该在35秒内定型
2、其他辅助性聚醚
根据不同用途尽量设计合理一些的配比去检验。
比如东北的“365”本身羟值低,粘度小,在白料里面只能是做
辅助聚醚用,那就在主聚醚里安排它占40%试验得了; 又比如303、
210
之类的同样需要让它占少比例试验。
象635、835、1050之类的可以做主聚醚,但羟值偏高,那就适
当提高黑白料比例发泡试验去,具体计算以后基础交流栏目再与大家
详细讨论。
3、混溶试验:
如果进检的样品本身就是辅助型的,那第一步工作反而是“混
溶”:
100ml烧杯,按设计比例倒下去主、辅聚醚(酯)共50克,用
小玻璃棒子搅匀,看是不是透明; 再按比例加硅油、水、催化剂、
物理发泡剂搅匀看是不是仍然透明。 这样还不行,混合物倒在
一试管里至少要24小时静止存放(要封口的),看其贮存稳定性。比
如,高桥的330N 可以加在普通仿木料里至少10%不分层,而有些厂
家的连3%都加不到----这就是差距。
(基础交流之二先就这些了,村野匹夫一面之词微不足信,具体实际
操控肯定有好多更好的方式、方法来检控,老朽不才,衷心希望结识
民间布衣义士共同探讨此道。 曾有把那些掺过省钱玩意的厂
家名字公露与众之冲动想法,思岑再三,忍住了:不是秋某人怕过谁,
实在是理解各家当今“揾食难”,一众好友也大都倾向于“点到为止”,
罢了,但愿大家今后都能自我完善,那些仍然执迷不悟的随时会上“光
荣榜”的-----随时! 国内行业里能坚守“商业道德底线”的也
有不少:做聚醚的高桥、天津三石化、东大,做组合料的朗腾、容威、
红宝丽,做阻燃剂的雅克,做聚酯的斯泰潘,还有为做出好东西一心
搞科研不惜放弃快速发财机会的“新力阿伦”。。。。。 追比圣贤,志存
高远,到时候生意红火就像高桥他们一样:门口提货的车子排长队,
拉走的东西还滚烫呢!)
硬泡虽不比软泡、自结皮、弹性体:处处离不开计算----却也并
不都是漫无目标地“试”探,个中诀窍想摸出个大概至少要半年。
对于身处关键岗位的朋友(比如管配料、检验、产品开发)来说这些
都不是难事-----(有条件)大不了多做试验呗! 但对于那些
刚涉足这个领域的或者条件不太好的弟兄,难度就忒大;毕竟认知的
最佳途径是“比对”,有几个参照物理解起来省力气多了。 知道
“什么是合适的、正常的”已经很不错了,但能解析出“为什么是合
适的、为什么不正常”那就要付出多倍的汗水与心血。
前些日子就想把“大郎烧饼手艺”拿出来献丑,总在最后关头
叹息止步:谁不怕出丑呀! 本人终究没在学院里研究过硬泡,设计、
计算的那一套全是有异于大师著作。 好在做过现场工作,现在也想
通了:都不干技术活了,要是出了丑还是能弄明白自己“为什么技术
饭吃不下去了”----就这一点,值!
以上是废话,下面说正事
[ 关 于 计 算 ]
一、 硬泡组合料里最需要计算的东西是黑白料比例(重量比)是不
是合理,另一个正规的说法好像叫“异氰酸指数”合理,翻译成土话
就是“按比例混合的白料和黑料要完全反应完”。 因此,白料里所
有参与跟-NCO 反应的东西都应该考虑在内。
理论各组分消耗的-NCO 摩尔量计算如下
㈠ 主料: 聚醚、聚酯、硅油(普通硬泡硅油都有羟值,据说是因
为加了二甘醇之类的)配方数乘以各自的羟值,然后相加得数Q
S1 = Q÷56100
㈡水: 水的配方量w
S2 = W÷9
㈢参与消耗-NCO 的小分子物:配方量为K ,其分子量为M ,官能度为
N
K × N
S3 = ———— (用了两种以上小分子的需要各自计算
再相加)
M
S = S1+S2+S3
基础配方所需粗MDI 份量 [(S ×42)÷0.30 ] ×1.05 (所谓异氰
酸指数1.0)
其实以上计算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消耗量, 由于黑白料反应过
程复杂, 实际-NCO 消耗量肯定不止这个数, 比如有三聚催化剂的
情况下到底额外消耗了多少-NCO ,这个没人说得清楚。 另外,聚醚
里有水分,偏高0.1%就好严重的;聚醚羟值也是看人家宣传单的,
我见过有聚醚羟值范围跨度90mgKOH/g,那个计算数出来后只能参考,
不能认真!
[试验设计] 之 “冰箱、冷柜”类
本组合料体系重要要求及说明
1、流动性要好,密度分布“尽量”均匀。 首先要考虑粘度,只有体系粘度小了,初期流动性才会好(主份平均
粘度6000mPa.S 以下,组合料350mPa.S 以下),其次体系中的钾、钠
杂离子要控制在一个低限(20ppm 以内),从而可控制避免三聚反应
提前,即:体系粘度过早变大。如果流动性欠佳,发泡料行进至注料
口远端就会出现拉丝痕致使泡孔结构橄榄球化,这个位置一定抗不住
低温收缩。
2、泡孔细密,导热系数要低。 不难理解泡孔细密是导热系数低的第一前提,此时首先考虑加有403
或某些芳香胺醚进入体系(它们所起的作用是首先与-NCO 反应,其
生成物与其它组份互溶、乳化稳定性提升,并保证发泡体系初期成核
稳定,也就是避免迸泡,从而使泡孔细密)其次聚醚本身单独发泡其
泡孔结构要好(例如以山梨醇为起始的635SA 比蔗糖为起始的1050
泡孔要细密均匀得多,还有含有甘油为起始剂的835比1050细密,
即便是所谓的4110牌号的聚醚,含丙二醇起始的比二甘醇的好。聚
醚生产的聚合催化剂不同,所生产出的聚醚性状也有差异:氢氧化钾
催化的聚醚分子量分布比二甲胺催化的要窄。另外:聚醚生产时的工
艺控制-----温控、拉真空、PO--也就是环氧丙烷流量控制、PO 原料
质量、后处理等等-----也都会直接影响聚醚发泡的泡孔结构)第三,
可以考虑加入一些可以改善泡孔细密度的聚酯成份。第四,适当加入
低粘度物调整总体粘度(如210聚醚)
3、耐低温抗收缩性要好 这个无须赘言。一是官能度,总体平均要4以上。其次是发泡体成型
后空间交联点分布均匀(直观解释是:主聚醚反应活性尽量相差不大,
连续的近似的空间结构要稳定得多。)
4、粘结性好。 所谓粘结性表面上是指泡沫体与冰箱、冷柜外壳和内胆之间的粘合,
其实是指泡体柔韧性,以及抗收缩性,(水份用量、降低总体羟值,
添加柔性结构成分,如210、330N 之类都可以改进泡沫对壳体的粘附
性)
5、成本较低。 目前冰箱、冷柜行业竞争白热化,性能极佳价格昂贵的组合料没人用
的起,所以我们必须为成本考虑(比如芳香聚酯价位要比聚醚的低,
可以加一些。)
6、安全性。 这是对环戊烷体系的特别要求(至少环戊烷不象F11那样想加多少就
加多少,不难理解加多环戊烷的更具有安全隐患)
7、保证发泡生产工艺的连续稳定性 冰箱、冷柜连续生产线一般控制很稳定,但不排除偶尔的工艺参数波
动,比如料温、环境温度高个一两度,黑白料比例在小范围内波动等
等,所以要求组合料有一定的“宽容性”
8、黑料配伍。 各款黑料自身性状、活性不同,那么,白料体系调整一下有时就显得
异常必要。(配合5005的没事,绝不代表与44v20可以任意切换)
主聚醚聚酯的选取方向
1、相溶性。 指 “ 聚醚、聚酯/硅油/水/催化剂/物理发泡剂 ” 所组成的体系
要互溶性好,均相稳定-----至少存放一段时间不能分层。
2、官能度构成及骨架类型。 原则上说官能度越高,所发泡体的物理性能数值(尺寸稳定、抗压强
度等)就越“理想”,但往往官能度高的聚醚粘度偏大(多挂PO 也能
降低粘度,价格又下不来),所以,平均一下,4个官能度马马虎虎
可以对付了; 另外,如果聚醚体系中有芳香结构(苯环)引入,无
疑也会提升泡体的物理性能。
3、反应活性 含有伯羟基结构的聚醚(和诸如三乙醇胺之类的小分子交联剂) 活性
高,却多多少少会影响发泡反应的中后期流动性。所以,其加入量一
定要控制在某环围内。
4、羟值搭配。 根据水用量、黑白料比例预设,可以大体反算出主份平均羟值范围,
一般为380-410mgKOH/g
5、经济性。 不仅是指聚醚、聚酯采购价格低,还应综合其他方面考虑黑白料比例,
毕竟现在黑料价格高企。
6、市售采购之方便性。 好不容易调整出一个配方,结果原料市面上只是你有用别人不会问
津,除非财大气粗每月用量惊人,否则配料供货能不能保障就只得看
“交情”浅薄。
匀泡剂(硅油)的选择
1、与组合料其它成份的配伍性。 这个不难理解,否则,生产硅油的厂家就不会编出那么多型号了
------什么F11型、141B 型、环戊烷型、全水型、聚酯型、蔗糖聚
醚型等等。硅油型号选配得当,可以明显控制导热系数低限化。
2、与黑料的配伍性、核化能力。
这个关注的人不多。其实多数情况下“泡孔不好”就是硅油对“黑白
料整个体系的乳化能力不够”所致。
3、流动性。 能使发泡体系泡孔细密的硅油可以明显提升发泡流动性,同时另外一
个佐证是:发泡速度略有加快。
4、稳定性及用量。 有些硅油遇见水、碱性催化剂、含氯发泡剂或含氯阻燃剂时会逐渐变
质;有些则必须加大用量(用量2.5%以上)才会显示它是硅油。
5、价位。 能用22元/kg搞定的就不必去用进口的45元/kg,要知道每吨组合
料中硅油14kg 那差价就是过200元了。
水份额的确定
1、粘结性。 水用量多,泡体表面偏脆,与壳面的粘结性就差,一般冰箱、冷柜料
水用量1.7-2.3%(专指141B 体系和环戊烷体系)
2、物理发泡剂体系的选取。 现在到处喊着环保,141B 早就说要限量使用了,可市面下居然还有
F11型(或勾兑型F11)组合料交易。水用量只好随行论价:F11型
的---0.6/1.6, 141B型的---1.7/2.2, 环戊烷型的---2.0/2.4
3、经济性. 水确实很便宜的, 不过它用多了, 黑料量就得加上去, 于是还是不合算
的机会大(自然,是使用组合料的客户买单).
催化体系确定
1、前期要求。 以前很多朋友认为乳白起发慢一些, 等料子稀哩哗啦地流到各自“岗
位”底下后再直发起来。其实不然,其一:液态料子极易从箱体缝隙
中漏出去造成污物粘模;其二:影响泡孔细密度和整体结构,从而拔
高泡体导热系数;其三:起发速度加快反而会加快发泡料行进速度。
一般说来,出枪乳白时间6-8秒最好。
2、中期流动。 在发泡定型期间,中期流动时间段(拉丝减去乳白时间)越长越好,
可以保证泡体填充箱体各个角落,又不至于泡孔变形严重。最理想的
状态是拉丝开始前3-5秒钟,泡料已经充填到位,最远端排气孔有明
显逸料出现。
3、后期固化。 这个要求不必太严,反正连续生产中模具不是冰冷的,如果生产线有
保温炕道,不怕到期收不了庄稼。
4、建议搭配。 Am-1 + 环己胺 。
硬泡匀泡剂(以下简称“硅油”)型号的挑选与用量的界定事关重大,
它直接关系到泡沫终成品的泡孔结构、抗收缩、保温等实际性能优劣。
【实验对象】
常规在用硬泡硅油做参照物A ,比对不明性能硬泡硅油B 、C 、D 、E 等等
【试验器具】
(这里只着重列出异于常规试验的部分)
1、变速手电钻:300w 左右,可用旋钮档位调整转速;
2、约100ml 大小的一次性透明塑料饮水杯:要稍微硬一些,免得搅拌时候把持变形难以拿捏。
【空白母液配制举例】
㈠、高水分、低密度型手工慢料
聚醚4110:100
水: 1.8
环己胺: 1.0~2.0 (视环境温度与料温控制)
141B : 25
㈡、低水分、高密度型手工慢料
聚醚4110:100
水: 0.5
环己胺: 1.0~2.0 (视环境温度与料温控制)
141B : 7
以上空白料配制总量视要比对的硅油类型数整n 倍放大。总体充分摇匀后均分成n 等分。
【发泡】
㈠、高水分、低硅油、低密度型手工慢料
将n 等分的空白料中分别加入0.5份的A 、B 、C 、D 诸硅油,充分摇匀后静置,看其相容透明性。
调整变速手电钻转速至合适档位:确保搅拌速度属于“中慢”状态,绝对不允许高剪切的快档搅拌。
20分钟内分别把已配有0.5份硅油的各组分按同一转速、同一比例(约12克白料+12克黑料)、同一搅拌时间进行发泡
提醒:别把蘑菇头整歪断了。发泡定型后在杯底分别做记号以求比对时候客观公正。
㈡低水分、低硅油、高密度型手工慢料
操作同㈠,约20克白料+20克黑料
㈢高水分、高硅油、低密度型手工慢料
将试验㈠中各款剩余白料按比例把各自硅油量提高到1.0份,再行同等条件发泡
㈣低水分、高硅油、高密度型手工慢料
将试验㈡中各款剩余白料按比例把各自硅油量提高到1.0份,再行同等条件发泡
【比对、分析】
将试验㈠中各泡沫混在一起凭肉眼分排出表观泡孔优劣(泡孔细密度、均匀度),而后看底确定这些硅油的排位;
将试验㈢中各泡沫混在一起凭肉眼分排出表观泡孔优劣(泡孔细密度、均匀度),而后看底确定这些硅油的排位;
再把㈠、㈢实验中的同一硅油型号不同用量的泡体放一起比较,看硅油用量增加泡孔细密度、均匀度有否明显改进
㈡、㈣之间亦然
如有需要,可用利刃切削剖面比较内部泡孔
【特别说明】
通常情况下,慢搅拌下泡孔好的硅油在高剪切搅拌下泡体性能也优越,特别是组合料抗“注射成型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异常波动”(如:供电电压波动、电力频率异常、轻微堵塞、料子粘度异常)能力好一些。
聚氨酯硬泡浇注成型中的注意事项
浇注发泡成型的催化剂以胺类催化剂为主, 可采用延迟性胺类催化剂延长乳白时间, 满足对模具的填充要求, 这类催化剂可提高原料
体系的流动性, 但不影响其固化性. 异氰酸酯指数稍大于100, 如105. 浇注发泡成型过程中, 原料温度与环境温度直接影响泡沫塑料制品的质量. 环境温度以20~30℃为宜, 原料温度可控制在20~30℃或稍高一些.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易得到高质量的制品. 对船舶, 车辆等大型制品现场浇注成型, 难以控制环境温度, 则可适当控制原料温度并调节催化剂用量.
对模具的要求是结构合理, 拆装方便, 重量轻, 耐一定压力, 并且内表面还要有较好的 光洁度. 同时还要根据模具的大小和不同的形状, 在合适的位置钻多个排气孔. 制造模具的材质一般是铝合金, 有时也用钢模. 模具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反应热移走的速度. 模温低, 发泡倍率小, 制品密度大, 表皮厚; 模温高则相反. 为制得高质量的泡沫塑料制品, 一般将模温控制在40~50℃范围. 料温和模温较低时, 化学反应进行缓慢, 泡沫固化时间长; 温度高, 则固化时间短. 在注入模具内发泡时, 应在脱模前将模具与制品一起放在较高温度环境下熟化, 让化学反应进行完全. 若过早脱模, 则熟化不充分, 泡沫会变形. 原料品种与制件形状尺寸不同, 所需的熟化时间和温度也不同. 一般模塑泡沫在模具中需固化10min 后才能脱模. 由于混合时间短, 混合效率是需重视的因素. 手工浇注发泡, 搅拌器应有足够的功率和转速. 混合得均匀, 泡沫孔细而均匀, 质量好; 混合不好, 泡孔粗而不均匀, 甚至在局部范围内出现化学组成不符合配方要求的现象, 大大影响制品质量.
用MDI 替代TDI 研制聚氨酯防水涂料
褚建军, 康杰分, 沈春林(苏州中材非矿院有限公司防水材料设计研究所, 江苏苏州215004)
摘要:介绍了用MDI 替代TDI 研制水固化、低成本、高性能非焦油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实验, 包括原材料选用、组成、配方设计及生产工艺等。用MDI 替代TDI 可使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生产和使用更趋环保、安全。
关键词:聚氨酯防水涂料;MDI;TDI
1概述
聚氨酯防水涂料具有整体防水效果优异、物理性能优良、耐化学药品性好、施工方便、易修补、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在建筑防水领域内作为一类新型的防水涂料得以推广。2007年6月14日建设部发布了659号技术公告, 将聚氨酯防水涂料列为重点推荐的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通常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 目前TDI 价格飞涨,2007年9月底的市场售价每吨高达56000元,TDI 在A 组分中只占18%~20%,而材料成本要占到42%~46%。随着TDI 的一路暴涨,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成本日益增加, 而产品售价非但不涨反而有所下降, 这给聚氨酯防水涂料生产企业带来了不小冲击。
为此, 经过实验, 我们选用了价格相对较低的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代替TDI 生产双组分水固化非焦油聚氨酯防水涂料, 产品性能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2实验部分
2.1主要原料
A 组分:聚醚多元醇(上海高桥石化三厂),MDI(进口或国产), 稳定剂(市售);
B 组分:软化剂(江苏句容化工有限公司), 增塑剂(市售), 无机颜填料(轻钙、重钙、滑石粉), 催化剂(A33),水, 表面处理剂、触变剂(市售) 。
2.2实验配方
A 组分:聚醚多元醇(二官能团、三官能团)100份,MDI20~24份, 稳定剂1份;
B 组分:软化剂25~30份, 表面处理剂0.4~0.5份, 增塑剂10~15份, 颜填料40~50份, 触变剂3~5份,CO2吸收剂10~15份, 水6~8份, 催化剂0.3~0.5份, 防老剂0.3~0.5份, 其它10份。
2.3生产工艺
A 组分生产工艺:
A 组分生产工艺:
B 组分生产工艺
:
B 组分生产工艺:
2.4性能测试
目前该技术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其技术受让企业生产的聚氨酯防水涂料, 由上海市建筑材料及构件质量监督检验站按国家标准《聚氨酯防水涂料》(GB/T19250—2003) 检测, 其结果如表1。
3结果和讨论
3.1MDI 与TDI 的较
聚氨酯防水涂料中所用的TDI 通常2,4体占80%(质量分数, 下同);2,6体占20%。常温下为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 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是剧毒危险品, 对运输有严格要求。本实验采用的MDI(一种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4体含量为49%~50%,凝固点为10~15℃,室温下呈液态。MDI 无刺激气味,25℃时蒸汽压约为
1.33×10-3Pa, 挥发性较小, 对人体毒性相对较小, 是非危险品, 对运输无特殊要求, 在生产、施工过程无污染产生, 有利于工业安全保护, 深受生产、施工人员欢迎。
从分子结构上看, MDI 与TDI 分子结构相似, 均含有—NCO 和苯环结构。实验结果表明,MDI 完全可以用来代替TDI 制备聚氨酯防水涂料。
3.2聚醚多元醇组合对聚氨酯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预聚体聚合过程主要是—NCO 与聚醚多元醇的反应, 当—NCO 与—OH 的例适当时, 聚氨酯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选用的聚醚多元醇的分子结构。经实验, 选用二官能度的聚醚所得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弹性好、断裂延伸率高, 但拉伸强度低; 选用三官能度的聚醚所得的聚氨酯材料拉伸强度高, 而弹性差、断裂延伸率较低(这是聚醚三元醇与MDI 形成立体交联结构所致) 。实验结果(见图1) 表明,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预聚体中采用聚醚多元醇混合配比, 即聚醚二元醇∶聚醚三元醇=1∶2(质量), 再添加适量的低分子聚醚二元醇, 所制得的产品综合性能较好, 拉伸强度可达2.0~2.6MPa, 断裂伸长率可达500%~580%。
图1聚醚多元醇组合对涂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3.3预聚体中—NCO 的含量对聚氨酯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
预聚体中—NCO 的含量是决定聚氨酯防水涂料性能的一个最主要的技术参数。在制备聚氨酯防水涂料时, 通过改变预聚体中—NCO 的质量分数, 可以调节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物理机械性能。通过实验, 预聚体中—NCO 的含量(w—NCO) 从3.5%增加到5.5%时, 试样的拉伸强度逐步增加, 伸长率也逐步增加, 当w —NCO 增加到一定值时, 伸长率逐步递减(见图2) 。这是因为随着预聚体中w —NCO 的增加, 预聚体中的刚性链段增加, 极性基团增多, 易于形成氢键, 使得涂膜的拉伸强度增大; 而当w —NCO 增加到一定值后, 预聚体的分子链长度将变短, 分子量减小, 而且刚性基团的增加限制了分子链在拉伸过程中的运动, 使得涂膜的伸长率减少。实验结果表明, 用MDI 生产水固化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时, 预聚体中w —NCO 比使用TDI 时应低一些, 宜控制在
4.5%~5.0%。
图2 w_NCO 对涂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3.4预聚体聚合温度、时间的确定
预聚体反应本身是一个放热反应过程, 反应温度升高, 速度加快, 所需时间就短。在预聚体聚合过程中,MDI 的反应速度比TDI 快, 在MDI 投料时, 宜采用滴加方式加入, 并且开始滴加时锅内不宜高于60℃。若温度过高, 会导致部分交联, 影响产品质量, 且预聚体粘度大; 若温度过低, 则不完全。经实验, 预聚体的
反应温度宜控制在75±5℃,用TDI 的预聚体反应温度略低, 时间为2.5~3h 。
3.5自流平性、固化速度对聚氨酯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 聚氨酯防水涂料以水为固化剂, 在固化过程中会产生CO2气体。如果涂膜施工时流平性差, 表干又太快, 在固化过程中产生的CO2气体及两个组分混合搅拌时产生的机械泡就不能完全跑出来, 在涂膜固化成膜后, 滞留涂膜内的气体会在其中形成一个一个泡孔, 影响涂膜的物理性能。如果固化慢、操作时间长, 虽有利于流平, 但施工效率低。因此, 要获得高性能、施工性好的聚氨酯防水涂料, 在两个组分混合涂布时, 需要有较好的自流平性和适当的表干时间。
要保证涂膜施工时自流平性好, 主要是A 、B 两个组分要有适当的粘度。具体措施有:尽可能采用低聚合温度(聚合温度宜在
75±5℃)和高分子量的聚醚多元醇(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的三官能团聚醚); 采用多种轻质、易分散的无机颜填料, 并根据气温选用适当粘度的软化剂来调整B 组分的粘度。B 组分适中的粘度和相容性,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分层现象。
涂膜的表干时间主要是通过催化剂的加入量来控制。经实验, 在高于30℃、无催化剂的条件下,MDI 试样的表干时间不超过2h, 此时需要加入缓凝剂来调节表干时间; 随着环境温度下降, 表干时间越来越长, 需要适当增加催化剂的加入量。综合产品的物理性能和可施
工性, 试样的表干时间在6h 左右、实干时间不大于12h 较适宜。这样制得的涂膜密实好、泡孔小、表面光洁。
4结语
通过实验和工业化生产证明, 用MDI 代替TDI 生产聚氨酯防水涂料是切实可行的, 产品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聚氨酯防水涂料》(GB/T19250—2003) 的要求。
用MDI 生产聚氨酯防水涂料在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储存、施工方面与用TDI 生产聚氨酯防水涂料均相同。使用MDI 生产聚氨酯防水涂料不仅降低了产品成本, 更重要的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更安全、环保。
用MDI 生产的聚氨酯防水涂料不掺煤焦油, 不含甲苯、二甲苯、醋酸乙烯酯之类有机溶剂, 可根据需要不掺或少量掺一些无毒溶剂; 无刺激性气味、无毒性; 生产工艺简单、易操作; 不仅可做成黑色, 也可做成其它颜色(例如铁红色); 施工时对基层含水率要求不严, 可在无明水的基层上直接施工。总之,MDI 值得在聚氨酯防水涂料生产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