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肝外胆管结石的超声诊断
肝外胆管结石的超声诊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 月第 卷第 期。 . . . .
治疗.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痰液,利于咳出。老年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慢,再加上 宋福生,廖兴平,徐荣.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 例手术治疗
术后多日禁食,老年患者容易发生营养不良,所以术后要加
体会.中国医学创新,,: .
强营养支持,可首选肠外营养,待到肠功能恢复后逐渐实施 谢旺忠,姚学清. 例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体会.临
肠内营养。
床医学工程,,: .
总之,老年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及早正确诊断、加强
围手术处理及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提高老年结肠癌合并急性
肠梗阻预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 田新丰,谢增余,许建平.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手术
肝外胆管结石的超声诊断
万莹 朱笑飞 倪锐 王洪霞 孙庆玲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临床肝外胆管结石患者 例
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例患者中,胆总管上段结石 例,胆总管中段结石 例,胆总管下
段结石 例。单发结石 例,多发结石 例。结论 超声检查诊断胆总管结石,必须使用高分辨率、
实时显像设备,细致扫描。采用探头加压扫查、胸膝位、脂餐试验,检查前胃肠道准备等,使超声诊断肝
外胆管结石的准确率达到 %左右,提高了诊断价值。
【关键词】肝外胆管结石;超声诊断
肝外胆管结石以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多见,肝外胆管结石 近端为 ?。
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约占胆石症的 %~ %。超声检查为 讨论
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 肝外胆管结石原发于胆管系统内的结石,原发性占大多
依据。 数,多数为胆色素性结石或混合性结石,胆囊内不一定有结
石;继发性指胆囊内结石排至胆管内,多数为胆固醇结石。
资料与方法
肝外胆管结石大多位于胆总管下端。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常
. 一般资料 选取 年 月至年 月发现胆总
表现为胆绞痛、寒战或发热、梗阻性黄疽三联征。肝外胆管
管结石 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男 例,女 例,年龄
一
?
岁。均有上腹部疼痛不适,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黄疸 般呈不同程度的扩
张,其内可充满胆色素性泥沙样结石,
亦可见一至数枚球形或铸型柱状混合性结石。肝外胆石的 的患者,多有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
特点是胆管梗阻和感染,胆管梗阻和诱发的急性胆道感染涉 . 方法 使用高分辨率、实时显像设备,细致扫描。大多 及整个胆道系统。胆管壁因充血、水肿、增生和纤维化而有 数患者应采用 .扇形扫描探头。如果可能,用增厚 。结石在胆管内可以移动,
除非发生嵌顿,一般不引
扇形扫描探头效果会更好。患者空腹平卧位及左侧卧位,首 起完全性阻塞。急性发作时可引起阻塞性黄疸和化脓性胆 先观察肝内外胆管有无扩张,然后从左右肝管汇合处开始向 管炎。
下扫查。
胆结石的声像图表现有三大特征:胆囊内形态稳定的强 结果
回声团,强回声团后方伴有无回声带即声影,改变体位扫查 有结石的胆管一般都扩张。沿胆管长轴扫查时,如发现 强回声团随着体位改变而移动,为胆囊结石的典型声像图表 结石堵塞管腔,可见其近端的胆管扩大,胆管内径 者 现。如胆囊内充满结石,胆汁缺乏,可出现增厚的胆囊壁弱 占 %。胆管壁增厚、回声较高。胆管腔内有形态稳定的强 回声带环绕强回声的结石,加上后方有声影,形成所谓“囊
回声团,并且能在二个相互垂直的断面中得到证实。据统 壁、结石、声影三合”征,提示胆结石伴有胆囊炎。小的结石 计,肝外胆管结石表现为强回声团者占 %。多呈球形,少 或泥沙样结石,也出现强回声,但声影不明显,变换患者体位 数为新月形,仅 %为松散的泥沙样结石,呈中等或较弱的回 扫查,强回声团可移动。胆管结石可以发现扩张的胆管内有 声团。强回声团与胆管壁之间分界清楚,典型的尚可见细窄 强回声团,并伴有声影。由于肝外胆管结石多位于胆总管下 的液性暗环包绕着结石强回声团 。在强回声团后方出现 端,结石缺乏与胆汁的对比,且受成分影响其回声及声影往 声影。据统计,肝外胆管结石中, %出现声影,这是诊断结 往不很清晰,而且胆总管下端邻近十二指肠,受肠气的影响 石的重要特征。须注意的是许多胆色素结石声影较淡,甚至 较大,很容易漏诊。肝外胆管内的肿瘤和壶腹癌,可以表现 不明显。胸膝位或脂餐后结石强回声团发生位置变动,或直 为胆管内的高回声团,一般无声影,与管壁分界不清,无移动 接观察到结石强回声团或颗粒的移动过程,则是可靠的诊断 特征,故不难鉴别。在胆管内的凝血块、脓团、蛔虫的碎段以 根据。 例患者中,胆总管上段结石 例,胆总管中段结石 及胆泥等,均可呈现类似结石的高回声团,但无声影是其特例,胆总管下段结
石 例。单发结石 例,多发结石
点。假阴性主要发生于较小的结石以及位于胆总管下段的
例,超声测量结石直径 ~ ,平均 ,胆管内径结石 结石。嵌顿于 壶腹部的更易漏诊 。胆囊有大量结石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时,特别于右前斜位,可掩盖肝外胆管而导致漏诊。当肝外
范文二:肝癌的肝外动脉栓塞治疗
?998?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年7月第26卷第7期J Pract Radiol,Jul.2010!!旦!:!!!堕竺:!
肝癌的肝外动脉栓塞
◇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i Radiology 0厶-冉
Igll 7』
王杰,施海彬,冯耀良,杨正强,刘 圣,夏金国,周春高,赵林波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目的 探研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特殊规律及可能形成机制,旨在提高介入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516例肝癌介入 栓塞前常规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的病例,对癌灶临近膈肌的121例加做选择性膈下、右肾卜腺、右肋间或双侧内乳动脉造 影,分析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特征。结果196例肝外动脉供皿来源于膈下及右肾上腺动脉68例(34.7%),胃十二指肠及网膜动脉 51例(26.0%),胃左动脉42例(21.4%),胰十二指肠动脉弓24例(12.z%),结肠右动脉2例(1.0%),内乳动脉供血5例 (2.6%),肋间动脉供血3例(1.5%)以及胰背动脉供血1例(O.5%)。58例为栓塞或外科肝动脉结扎后肝动脉闭塞所致的肝外侧 枝循环(29.6%),其余为原发性肝外动脉供血。肝外动脉供血与癌灶的原发部位和大小密切相关。统计表明,右膈下或肾上腺动脉 主要供养VII、VIII段肝癌,胃十二指肠及嘲膜动脉主要供养IV、V、VI段癌灶,左膈下或胃左动脉主要供养II、111、lV段肝癌等。 肝外供血支的插管成功率为92.7%(182例)。结论熟悉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特点并掌握其规律对临床准确、彻底阻断肝癌多动 脉供血,提高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肝脏;侧枝供血;肝癌;介入放射学doi:10.3969/j.issn.1002—1671.2010.07.021
中图分类号:R735.7;R8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671(2010)07--0998--04
Extrahepatic Arterial Embolization to Treat Liver Cancer
WANG Jie,SHI Hai--bin。FENG Yao—liang。
yANG Zheng--guo。L儿,Sheng。Xm Jin-guolZHOUChun--gao,ZHAoLin一6D
(Department of Radiology,the First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29,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cidence of extrahepatic collateral pathway 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tO investi-gate
its formation axiom and tO aim at boosting therapeutic effect of hepatic embolization for HCC.Methods Extrahepatic collaier— als tO HCC on angiogram were retrospectively assessed in 516patients who received conventional celiac an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ography prior tO embolization.If the mass nearby diaphragm-additional selective phrenic.right adrenal,right intercostal or inter— nal mammary artery angiography were performed in 121patients.The extrahepatic collateral features of HCC were analyzed.Results 196cases of all patients had extrahepatic collateral pathways tO HCC.The incidences of collateral source tO HCC were 34.7%from the right inferior phrenic artery。26.0%from the gastro--duodenal and omental artery。21.4%from the left gastric artery-12.2% from pancreatic--duodenal artery arc。1.0%the right colic artery。2.6%the righ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1.5%the intercostal artery
and 0.5%from dorsal pancreatic artery.Extrahepatic collateral feeders were very correlated closely tO the primary location. size of the masses.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parasitic blood feeding of the masses in segment VII and VIll was usually from right inferior phrenic or adrenal artery.that in segment IV-V,V1was from the gastro--duodenal and omental artery,and that in segment lI,IlI-IV from the left phrenic or gastric artery.The technical successful rates of those collateral arterial embolization were 92.7% in 182cases.Conclusion Being familiar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extrahepatic collateral feeders and mastering their rules are much im—
portant tO exactly and thoroughly arterial blockade for the HCC。only in this way
can
we raise
up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patients with
HCC.
Key words:liver:extrahepatic collateral blood supply;hepatocellular carcinoma;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 脉栓塞(hepatic artery embolization,HAE)是目前公
收稿日期:2009--07--23;iS回日期:2009--11--02
作者简介:王杰(1961一),男,江苏省靖江市人,医学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影像与介入放射学。 认的首选疗法‘1埘。但在临床治疗中,肝癌除了正常和 变异的肝动脉供血之外,还常常存在异常的肝外血 供‰4|,在介入治疗时,若处理不当,往往导致肿瘤栓塞 治疗不彻底而难以收到较好的疗效‘5'61。因此,认识并
探讨肝癌的肝外血供,无疑有助于指导治疗。本文对
范文三:肝硬化的肝外表现有哪些?
肝硬化的肝外表现有哪些?相信很多人对于肝硬化的肝外表现不是很了解,肝硬化病变主要在肝脏,但是肝脏是身体中重要的脏器,所以肝脏发生了疾病会影响到全身的各个器官功能,那么肝硬化的肝外表现有哪些?肝硬化的肝外表现有以下几种。
(一)肝硬化肝外的消化系统表现。
(1)消化性溃疡病:慢性肝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病发病率为15%~30%,远高于一般人群。与肝脏病变程度有关,大部分患者无典型临床症状。有学者称之为“肝源性溃疡病”。(2)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几乎所有肝硬化患者都有慢性胆囊炎,大部分患者为非细菌性,临床无特征性表现,少部分患者有肝区不适。肝硬化患者胆石症发病率为20%~30%,可能与溶血及胆色素排泄障碍有关。临床表现也不典型。
(二)肝硬化肝外的内分泌系统表现。
(1)糖耐量异常、60%~80%的肝硬化患者有糖耐量异常,其中15%~20%可表现为明显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大部分患者无典型的临床表现。(2)激素分泌功能混乱:雌激素增多、雄激素减少。男性患者性欲下降、毛发脱落及乳腺增生;女性表现为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
(三)肝硬化肝外的神经系统表现。
(1)肝性脑病:是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导致氨中毒,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2)肝性脊髓病:发生率为0.1%~10%。临床除了肝硬化的表现外,持久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为双下肢痉挛性截瘫,起病缓慢,但进行性加重,不伴感觉障碍和肌萎缩。
(四)肝硬化肝外的呼吸系统表现。
(1)肝肺综合征:有50%—60%患者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及肺功能改变,临床表现为口唇发绀,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忤状指。。(2)肺动脉高压症: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晕厥,少部分患者咯血。
(五)肝硬化肝外的心血管系统表现。
肝硬化患者处于体循环高动力循环状态,血浆容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临床表现为手热、毛细血管搏动、心动过速及低血压等。少部分慢性肝病患者可并发结节性多动脉炎。临床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肌痛等多系统损害。
肝硬化的肝外表现有哪些您了解了吧?希望以上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了解肝硬化的肝外表现对于我们早期发现疾病有很大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饮食习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有利于健康而且还有预防癌症的作用。
范文四:热流道系统的组成结构
热流道系统的组成结构
收藏
热流道浇注系统可理解为注射成型机械的延伸。热流道系统的功能是绝热地将热塑性熔体送到成型模具附近或直接送入模具。热流道能够独立地加热,而在注塑模具 中热绝缘,这样能够单独补偿因为与“冷”模具接触而造成的热量损耗。热流道模具已被成功地用于加工各种塑料材料,可以用冷流道模具加工的塑料材料几乎都可 以用热流道模具加工。其零件最小的在0.1克以下,最大的在30公斤以上。热流道模具在电子、汽车、医疗、日用品、玩具、包装、建筑、办公设备等领域都有 着到广泛的应用。
一个成功的热流道模具应用项目需要多个环节予以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技术因素:一是塑料温度的控制;二是塑料流动的控制。一个典型的热流道系统由如下几部分组成:
? 热流道板(Manifolds )
?
? 热喷嘴(Hot nozzles )
内加热式 Internal Heating
外加热式 Exteral Heating
针阀式 Needle Valve
? 加热元件(Heating elements)
? 热传感器(Sensors and thermal couples )
? 温度控制器(Temperature controllers)
一、热流道板
(MANIFOLD);
热流道板是整个热
流道的系统的核心元件,图1:热流道板Manifold 来源:
Ewikon
其主要任务是恒温地将熔体从主流道送入各个单独喷嘴,在熔体传送过程中,熔体的压力降尽可能减小,并不允许材料降解。常用热流道板的形式有:一字型,H 型,Y 型,X 字型;结构上有外加热热流道板和内加热热流道板两大类。
热流道系统一般按照热流导板的加热方式分为两大类。
1、隔热式
隔热流道模有由模板组成的过大的流道。对流道不加热,但流道的尺寸要足够大,采用在工作条件下由凝结在流道壁的塑料提供的隔热效果,与每一射出的热力相结合,来维持熔体在流道内的畅通。
这 种系统在两类之中早一些、简单一些,优点是设计不那么复杂,制造成本低。缺点是有时在浇口会形成凝结;为了维持熔融状态,需要很快的工作周期;为了达到稳 定的熔融温度,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很难取得注塑的一致性,或者说无法保证。还有是因为系统内无加热,因此需要较高的注塑压力,这样经常 会造成腔板的变形或弯曲。
2、加热式
加热流道系统也有
两种设计:内加热流道和
外加热流道:
内加热流道:内
加热流道的特
点是采用内部
加热的环形流
道。加热由流道
内的探针和加
热梭 ( 也叫作
分配器管 ) 提供。这一系统利用熔融塑料的隔热效果来减少热的传递和在模内其他地方的损失。
尽管有分配器管内的环形加热器,在加热梭与流道壁之间还是会有材料的凝结出现。材料必须在隔热壁与加热梭之间不停的流动,这与年流量效果加在一起,会造成系统内的压力下降,因此平衡的重要性非常关键。
考虑到这一问题,内加热系统最适宜加工范围大的材料和到各浇口等距的平衡流道。这一系统不适宜于热敏感塑料的使用。 图2:热流道板结构图(Ewikon HPS Ⅲ T 热流道板)来源:Ewikon
内加热相对于隔热系统提供改进的热分配,但系统的成本更高、设计更复杂。这种系统需要很仔细的平衡和复杂的热控制。
? 外加热系统:热流道的另一种设计是外加热系统。这种设计由具有内部流道的环形
加热集流管组成。集流管的设计具有与模具其他部位隔离的多种隔热构造。这一系统的优点是更好的温度控制,但成本也比较高、设备复杂。
最新的技术开发使减小了集流管的尺寸,使安装更容易。外加热系也可以按直径进行平衡,而不是按长度进行平衡。
二、 喷嘴(NOZZLE);
热流道模具按喷嘴结构形式不同有多种形式,类型均大同小异,但各个厂家加工工艺和实施方法有很大区别,这决定了热流道系统的质量和价格的差异。
热喷嘴一般分两种:
? 开放式热喷嘴
? 针阀式热喷嘴:针阀式喷嘴技术上较先进,优点有:
- 在制品上不留下进浇口残痕,进浇口处痕迹平滑;
- 能使用较大直径的浇口,可使型腔填充加快,并进一步降低注射压力,减小产品变形。
- 可防止开模时出现牵丝现象及流涎现象;
- 当注塑机螺杆后退时,可有效地防止从模腔中反吸物料;
- 能配合顺序控制以减少制品熔接痕。
由于热喷嘴形式直接决定热流道系统选用和模具的设计制造,因而常相应的将热流道系统分为开放式热流道系统和针阀式热流道系统。
三、 温度控制器(Hotrunner Controllor);
热流道温控器就是对热流道系统的各个位置进行温度控制的仪器,由底端向高端分别有通断位式,积分微分比例控制式和新型智能化温控器等种类,根据需要用户可以同其它模内组件配合使用。
四、辅助零件,如热流道加热元件
加热元件是热流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加热精度和使用寿命对于注塑工艺的控制和热流道系统的工作稳定影响重大。一般有加热棒、加热圈、管式加热器、螺旋式加热器(加热盘条)等等。
范文五:.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措施的护理分析
课桌板www.bzrunde.com
一、临床表现
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有无并发感染和梗阻。
1、腹痛:大多数胆管结石病人都有胆绞痛。这是胆管内结石向下移动,嵌于胆总管下端或壶腹部,引起胆总管暂时性阻塞,刺激括约肌和胆管平滑肌痉挛所致。腹痛部位在剑突下和右上腹部,呈阵发性剧烈刀割样绞痛,可向右后背部放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寒战、高热:约2/3胆管结石病人在胆绞痛发作后,并发胆管感染而出现寒战和高热。这是因为胆管内压升高,胆管感染逆行扩散,使细菌和毒素通过肝窦到肝静脉,再向上逆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3、黄疸:如果胆管结石嵌于Vater壶腹不能松解时,在胆绞痛、寒战、高热过后12,24h,可出现黄疸。黄疸一般较浅,并有波动性。黄疸时常有尿色变深、粪色变浅。
4、阵发性发作:多数肝外结石病人的胆绞痛和黄疸在发作1周左右缓解。这是因为结石阻塞胆管后,胆管扩张,使嵌于壶腹部的结石能够飘浮上移所致。以后可再次发作。
5、AOSC的表现:如梗阻不能缓解,病情发展,可导致AOSC的发作。
6、并发胰腺炎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7、体格检查:剑突下和右上腹深压痛,如炎症严重可有肝区叩击痛,右侧腹直肌紧张,胆囊常不能扪及。出现AOSC时,可有相应的症状。
二、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随着近年内镜技术和胆管介入技术的发展,部分胆总管结石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而达到根治目的。主要适用于胆总管有结石、胆囊内无结石的病人。对出现胆管炎者,则按胆管炎处理。
(1)经内镜十二指肠大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术
(2)体外冲击波碎石:可对较大结石破碎,自行从胆总管末端排出或经EST内镜取石而清除。
适应证
(3)经内镜机械碎石:若因胆总管结石过大或因结石远端的胆管狭窄等,EST+经内镜取石术不能清除胆总管结石时,可应用经内镜碎石,将结石机械粉碎后取出。
2、手术治疗。原发性胆管结石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手术时机应尽量选择在急性炎症的间隙期,病人身体情况较好时。术前应通过B超、PTC或ERCP了解结石的位置和范围,有无胆管狭窄及肿瘤等情况。
(1)手术治疗的原则
?尽可能在手术中取尽结石。
?切除感染的病灶,解除胆管梗阻和狭窄。
?保证术后胆管引流通畅,减少结石再生。
(2)手术指征
?有梗阻性黄疸病史,尤其有Charcot三联症发作史者。
?术中触及胆总管内有结石、肿瘤或蛔虫。
?造影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显示有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扩张直径在1.5cm以上,管壁炎性增厚。
?胆总管穿刺抽出浓性胆汁、血性胆汁,或胆汁内有泥沙样胆色素颗粒。
?有胆管手术史,术后又出现黄疸、胆绞痛、畏寒和发热症状,或经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有阳性发现者。
课桌板www.bzrunde.com
?胆总管坏死穿孔。
?胆囊内有多枚小结石直径小于胆囊管管径者。
(3)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引流术,其适应证为:
?胆总管结石呈块状,可以一次取尽者。
?胆总管直径小于2cm,且管壁尚未纤维化,结石取出后可恢复正常,胆汁也能通畅引流不致再形成结石者。
?1,2级肝内胆管无不能取出的结石,也无明显狭窄者。
?胆总管下端特别是壶腹部或乳头无瘢痕挛缩致引流不畅者。
(4)胆肠内引流术:包括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其适应证为:
?胆总管内结石为泥沙样,不易取尽。
?胆总管扩张大于2.5cm,且管壁明显纤维化,结石取出后不能缩小。
?胆总管下端有明显狭窄,或1,2级胆管有狭窄和无法取出的结石。
?过去曾做过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术,后又有结石再生并屡发急性胆管炎者。
三、好转与治愈标准
1、好转标准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好转,偶有发作。
2、治愈标准
(1)经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胆肠通畅,无残留结石,切口愈合,引流管拔除。无并发症。
(2)非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经检查无结石存留。
依据病史、B超、实验室检查初步判断可能合并胆管结石者常规行ERCP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确定存在胆管结石,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则行EST,网篮、球囊取石术,EST成功后3,5天,转自www.dylw.net第一论文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5天均痊愈出院。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避免了腹部切口大的弊端,亦避免了需携带与保护T管的麻烦,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康复时间明显缩短等优点,具有明显的优势。国内外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也具有上述部分优点,但无法避免胆管的阴性探查,也无法避免需携带与保护T管的麻烦,仍存在拔T管导致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潜在危险。若EST内镜下网篮取石失败可考虑选择该种手术方式或者选择传统手术。
随着微创外科手术的迅猛发展,内镜技术的成熟,微创治疗胆囊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成为一种趋势。笔者利用消化内镜和腹腔镜两方面的优势,在本地区实施了二镜联合微创治疗胆囊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病,取得满意效果。结果显示,联合二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患者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充分体现了内镜、腹腔镜的优越性,扩大了微创治疗胆石病的范围。
参 考 文 献:
[1]秦明放,赵宏志,王庆,等.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阶梯性方案研究.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88-90.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肝外胆管结石的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