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遵循你的规律
小时候,听老师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位学者做过一个实验:将三只小狗分别拴在一间房的柱子上,在第一只小狗面前放了足够多的食物,在距离第二只小狗不远处放了足够多的食物,而在距离第三只小狗非常远的地方放置了足够多的食物。几天后,当学者再次去看望小狗时发现第一只和第三只小狗都死掉了。原来,由于距离食物太近,第一只小狗只要一张口便可以吃到,结果因为吃的太多撑死了;正相反,第三只小狗距离食物太远,无论如何都吃不到一丁点食物,结果就活活饿死了;只有第二只小狗每次经过自身努力总能吃到一些食物,因而它健壮的活了下来。
这个故事悲惨而又喜剧性的结局让年少的我们一度傻笑不止:第一只狗狗实在是太笨了,竟然会将自己活活给撑死,而这也恰恰证明了,动物IQ太低,只能做动物,永远也做不了人!可是,现实中,我们人类又是否犯过同样低级的错误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中,由原始的刀耕火种过渡到铁犁牛耕,农业发展一直致力于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生产力的最大化发展,正如第二只小狗,人类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之下,过着自给自足的安定日子。可是,近现代以后,在人口数量不断增大,需求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从未有人想过开发新的科技以弥补土地数量的相对不足,而是像第一只小狗盯着眼前的食物一样盯着大片的树林,以为了解决吃饭为借口冠冕堂皇的乱砍滥伐,开垦农田,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使得土地很快贫瘠,而后人类又只能陷入继续毁坏树木开垦农田的恶性循环之中……人类大肆破坏环境使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荒漠化速度加快,待到放眼神州大地,满眼荒芜尽收眼底时,如第三只小狗看到食物却吃不到那样,满眼“土地”却无法种植时,人类就只能坐以待毙,最终落得个惨淡收场了。
在历史长河中,工业与自然本是一对白头偕老的恋人,人类本可以像第二只小狗一样在工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下以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和实现工业的最大化发展,然而人类却将罪恶的欲望建立在破坏环境之上,为了谋求暴利,不惜将大量工业污水排放于河道中,将大量化工废气排放到空气中。可是,天真的人们又怎会知道:当欲望满足的时刻,即是偿还的时刻。当天空不再明亮,当空气不再清新,当所有资源濒临枯竭时,当我们步入第三只小狗的后尘时,面对这地球的空壳时,人类又该如何自处呢,是被大自然扼杀,还是自我埋葬呢?
佛家有云:“世间万物皆是相生相克、相互制衡。”每种事物都有自己发展的规律,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环境,我们应遵循大自然的法则。当人为过度的干扰和破坏时,就会使大自然失去自我调节、自我恢复的机能,从而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这样一个大的自然环境之下,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随后倒下的便是人类自己。
范文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标准(实验稿)》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了要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并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至此,“空间观念”作为数学学习的核心概念之一明确进入我国数学课程,收到数学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标准(2011年版)》对“空间观念”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去观察客观世界,让学生逐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又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众多图形,让学生从众多图形中找出四边形,初步感知各种各样的四边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进一步探究四边形的特征做下了铺垫。可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就在于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识别和再现。
学生只有识别基本图形,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分辨各种图形的本质区别,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中,进行变式训练是深化学生表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图形的各种因素,确定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的表象更加清晰。在教学四边形的认识时,当学生建立了四边形的概念,了解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后,我及时让学生找教室中的物体表面的四边形,欣赏生活中的物体表面的四边形,变换四边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供学生观察判断,有效巩固了学生对四边形的理解与掌握。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先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然后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因此,在教学中,学生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时,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图形的特征,学生可能会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探究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这样学生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在他们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后,再渐渐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最后让学生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学生在画图过程中,既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形成了表象,又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感知,以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皮亚杰说:“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
手做的过程。这个做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象、推理、验证、思考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把握概念的本质,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形体,理解各图形的特征来源,都需要借助于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感知活动来完成。在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教学中,我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引导学生用各种感官,参与观察、动手操作等感知活动,帮助学生形成长方形、正方形的表象,得到正确、清晰的概念。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边,让学生想办法探究长方形边的特点,学生动手操作,用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探究出长方形边的特点后,紧接着探究长方形角的特点。在探究正方形的特征时,学生有了探究长方形特征的经验,很快就能得出正方形的特征。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我再结合进行演示,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将长方形相对的边对折,正方形相对的边对折、将正方形相邻的边重合,一一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通过这些操作,使学生不断认识、了解、把握了实物与相应图形的相互转换关系,空间观念就会不断地发生并渐渐形成。
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有内在联系。如果教学中用静止的观点组织教学,容易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产生片面性,给以后的继续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如果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组织教学,就为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铺平道路,真正起到发展思维,促进技能提高目的的作用。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密不可分,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再现,对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结构的局限,往往离不开这些几何实体,而依赖于头脑中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形象反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观念的培养,依赖于学生多种感观的参与,依赖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应用传统教学手段虽能体现教学目标,但收效甚微,而多媒体教学具有色彩丰富,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不受时间、客观和微观的限制等特点,多媒体教学手段包罗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所有优点,同时又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这节课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在新课教学和拓展练习“数图中共有几个长方形,”时,把图形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大大增强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段话十分明确地说明了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形成的标准,即“识别”和“再现”,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识别、再现,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更具有深刻性。
总之,空间观念的培养,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实际观察实践操
作等途径,注重多媒体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范文三: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
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
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2)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不应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该通过大量学生自主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实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语文能力。
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3)把握母语学习的特点。
A、充分利用语文资源,拓宽学习空间。
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从零起点的,特别是口语能力。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限于语文课堂内,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把学生束缚在“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交往,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能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吕叔湘先生在拨乱反正之初就第一个站出来说:“十年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言,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B、学习方法上,强调实践、积累、感悟、熏陶。吸取母语教育研究的新成果--“母语习得论”。
学习母语,有两条渠道:
一条是在母语环境中,通过模仿和练习,无师自通地掌握母语,学术界称为“母语习得”;
另一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课本,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母语,称为“母语学得”。学龄前儿童掌握了口语,就是通过习得这个途径。入学后学习母语书面语,走的是学得之路。不能只重学得,忽略习得。
(4)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体现在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上。
比如,利用汉字形声、象形、会意等特点识字,利用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指导写字;再如,利用汉字感情色彩强烈的优势,重视语感的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又如,利用汉语言文化积淀丰厚的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
总之,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谈谈如何上好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课
在小学语文写作过程中,许多同学存在的问题就是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无从下笔,如何培养学生“善说会写”的兴趣,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百花园》已为我们低年级设计了一项“口语交际”内容,这项内容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就是以学生“说”为主,这种“说”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学习中的思想交流。口语课中,教师如何让学生有话说,能说好,说出重点,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呢,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的心得,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要重视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
《新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课要重视交际情境的创设。我们都知道低年级每个语文百花园的“口语交际”里面都配有一幅情境图。如何创造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那就要抓住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在语言环境中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再结合情境图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动口说。如在教学口语课《小乌鸦爱妈妈》时,我先入情入境地用感人的语言给学生编了一个小乌鸦如何爱妈妈的故事,把学生融入故事里的角色、带进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转移话题:你们喜欢故事里的小乌鸦吗,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地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因为小乌鸦爱自己的妈妈,关心妈妈。就在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时,我要大家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是如何关心爸爸妈妈的,学生马上议论开了,有的说我有空就帮妈妈做做家务事,有的说妈妈累了,我帮妈妈揉揉肩、捶捶背;有的说妈妈病了,我给她倒茶、拿药、端饭……我进一步又问:你想对父母说些什么,这时,孩子们的积极性又一次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同学说在我生病时,爸妈总是问前问后,带我去看医生,在这里我要说声:“爸爸妈妈,谢谢你们~”有的同学说:“我要感谢爸妈的养育之恩,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同学们报以了热烈的掌声,我听了也很感动。然后我又动情的说: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都需要大家的爱心。比如无家可归的小鸟,没带雨具的同学,迷路的小朋友,要过马路的盲人爷爷……他(它)们都需要我们真诚的帮助。 整堂课,在生生、师生互动交流、说话、评议等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还增进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人际交流,师生的情感交流,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
口语课要想每个同学都能主动参与到“说”的行列,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生好动、活跃的特点,培养他们愿说、乐说、善说的兴趣。因此,在口语训练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形象的短片、插图、图画或某一景物的观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它们的某些特征,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让他们互相交流。老师可对学生的“说”做些要求,达到训练的目的。其次,在话题选择方面,尽量要适合学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感兴趣,有话说,能说好,让学生人人参与。也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活动,把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发现表达出来。如在教学《我喜欢玩儿的游戏》口语课时,我先让学生在操场上尽情的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体会游戏中的感受、快乐,这样,在教学口语课时学生就会有话可说,并且说得有条理、通顺,这为以后的写话、写作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要搞好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语文是与生活同在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得搞好语文实践活动,抓好日常口语交际训练,让语文走向生活,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多一些学习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向课外、校外开放,立足于教科书,
向书外开放。《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沟通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初步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语文大课堂《和春天交朋友》时,我带同学们到郊外去看风景,让他们走进大自然去采集更多的知识,体会春天的美丽,从中了解春天的特点。就这样,同学们在欣赏中已经和春天深深地交上了朋友,有的同学还想为春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呢~并在班上声情并茂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把春天的美景拍下来,读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歌;画一幅春天的画;为春天种一棵苗、种一棵树等等。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做与说”达到了良好的训练,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说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写几句通顺的话,把“说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表达能力、写话能力,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在综合应用的语文实践中逐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我认为“口语交际”教学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得到落实,要在情境中创设,在动态中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使学生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想说、会说、善说,立足于生活实际。我相信,在老师的精心指导、设计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探索,能说会道,小学低年级的口语水平一定会百尺竿头,越“说”越好。
范文四:遵循规律
遵循规律,赢得成功作文 700字-800字 文 《疱丁解牛》之寓意令人受益匪浅。
这则寓言故事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庄子认为人类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们只有像疱丁那样把握了社会的机理,才能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身与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自、令生、养亲、尽年的目的。
“以无厚入有间”也是一处消极的人生哲学。不过,《疱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已经远远超出了庄子当初的命意: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够逐渐掌握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进入自由的境界,做到“游刃有余”,即使把握了客观规律。而对具体问题,仍旧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疱丁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换一把刀,难道是疱丁的刀合成材料是特别的吗?还是其他厨师用的刀子太不质量了,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问题,其本源在于疱丁运用的是解牛的特殊方法,他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大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
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就是因为他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运用特殊的方法却解决相同的问题就可以节约更多的物质和时间。
不仅解牛如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亦是如此。在生活中,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可节省物质材料,学习中,注重实际与方法,可节约许多时间,让你少走弯路,使问题得以解决。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尊重规律去办事可以使事物得以更好的解决。学习中我们要多总结学习的方法,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的最佳途径,是走向成功的最佳选择。
方法是成功的源泉。因此,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遵循客观规律,多注重方法的学习,这样更有助于我们抵达成功的彼岸!
遵循规律,赢得成功 佚名 700字-800字
一次洪水之后,有个小孩在被水淹没的田里抓到一条叫不出名字的鱼,拿回家,很开心。他的母亲说,这是一条很贵的鱼,都是结对出来玩的,肯定还有一条在附近,小孩不信,回头再去找找,果然又找到一条差不多的鱼,它正在焦急的游着。小孩子这下高兴得跳了起来:“妈妈,真的还有一条”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
拟。
遵循自然的规律
当母亲说这种鱼是结对出现时,小孩不信母亲的说法,于是又去寻找,果然小孩又找到了一条类似的鱼。是什么让母亲知道肯定还有一条鱼?又是什么使小孩真的找到了那另一条鱼?是自然的规律。那种鱼会结对出现是难以改变的自然规律。自然的规律能让小孩找到另一条鱼,也能让我们找到正确的发展之路。 遵循自然的规律,它会给科学引领正确的方向. 当门捷列夫用扑克牌排成最早的元素周期表时,在场的科学家鲜有认同。但当门捷列夫预测的元素一一被发现且性质相近时,门捷列夫对人们的惊奇却微微一笑:“这不过是自然的规律”。是啊,门捷列夫不过是发现了简单的自然规律,可正是遵循着这些自然规律,人们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未知的元素。
违背自然的规律,必然会造成失败的苦果。
好大喜功的中国人在中国统一后大搞“**”,提出在十年内赶超英美这样不切实际的目标,“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在当时风靡一时,可这样严重违反自然规律的说法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失败。前人失败的例子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要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展,这样才能收获成功。
即使有巨大的利益在眼前,可我们仍应保持清醒,遵守自然规律。工业化时期,贪婪的人们不断地生产,全然不顾工业尾气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于是乎,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酸雨危害这些灾难接踵而至。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犯下的“滔天大罪”,开始重新按规律生产,减少对自然的危害,遵守自然规律发展,这样才能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诚然,你可以将哥白尼等科学家送上火架台,但“日心说”的自然规律却不会因此改变,同样,无论再怎么否认,自然规律就是客观存在的,它并不会随人类的意志而改变。
因此,遵守自然的规律,这样你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收藏 分享 评分
事例一:六尺巷传奇(古代宽容的事例) 宽容促和谐、宽容化解矛盾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京城做了大官,被人称为“张丞相”。张英的老家在安徽桐城,那里有一个姓叶的大户与张家的府第为邻。那年,张家重新扩建府第,院墙盖到了叶家的地界。叶家明知道是张家仗势欺人,但祖上传下的宅第也不愿相让,于是和张家争执,并表示 “宁可家破人忙,也寸土不让”。
双方相持不下,冲突在所难免。张英的夫人在族人的催促下给丈夫写信,希望张英干预此事。张英接到夫人的信后,对家人依仗他的权势欺压乡里很是不满,于是作诗一首带给夫人,诗中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夫人见诗后,很不理解张英的做法,反复吟诵,才理解丈夫的用意,于是让家人主动后退3尺筑墙。叶家得知后,被张英宽厚礼让的行为感动,也将自己宅院主动后退了3尺。这样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一个6尺宽的巷子。后来,这件事被广为传颂,还有一句顺口溜: 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事例二:宰相肚里能撑船(古代宽容的事例) 宽容美名传、宽容是一种理解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
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事例三:将相和传奇(古代宽容的事例) 宽容是一种担当、宽容是一种责任、宽容营造和谐
公元279年旧中国时代,赵国的蔺相如守完壁归赵,立了大功,拜为上卿,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自恃功高,很不服气,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听到廉颇的话,常常称病不上朝,不跟廉颇争位。有时蔺相如坐车外出,碰见廉颇就赶紧避开。门客以为他胆小怕事。蔺相如说:“秦王那么厉害,我都不怕,难道还怕廉颇?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入侵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如今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势必削弱抵御外敌的力量。我之所以躲避廉将军,是先男家之急而后私仇啊!”这话传到廉颇耳中,廉颇很觉惭愧,便袒衣露体,负荆登门请罪。说:“我粗野低贱,志量浅狭,开罪于相国,相国能如此宽容,我死不足以赎罪。”于是
将相重归于好,成了生死之交。
事例四:千金之交(古代宽容的事例) 宽容成就霸业 、宽容是一种度量
有个“”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的故事。管、鲍二人少小相识,后来合伙经商,管仲总是要从中多占一些便宜,鲍叔不以他为贪,知他是家贫的缘故。此后,管仲出了不少馊主意,几乎使生意做不下去了,鲍叔也不认为他蠢,而认为是没有遇上好时机。后来鲍、管二人分别投奔齐国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门下,小白胜而纠死。管仲跟着倒霉被囚。鲍叔不以胜者自旌,反而力荐管仲于齐桓公(小白),也不计较自己会处在管
仲之下。桓公果然拜管仲为相,治理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主。管仲后来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事例五:仁义胡同(古代宽容的事例)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
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事例六:楚庄绝缨(古代宽容的事例)
宽容是一种度量、宽容是一种智慧、宽容别人成就自己 某天,楚庄王宴请文武百官,席间,他让自己宠爱的许姬给大臣敬酒助兴。一阵风将大厅内的烛火吹灭,黑暗中许姬感到有人拉住她的手。许姬恼怒中顺手扯断了那人帽子上的缨饰,悄悄告诉了楚庄王,要惩罚这个大臣。楚庄王却下令暂缓点灯,并要求群臣全部拽断帽子上的缨饰,尽情狂欢,只字未提此事。次年,楚国与郑国交战,副将唐狻出
生入死,为大败郑军立下战功。楚庄王要重赏唐狻,唐狻跪倒在地,说战场上置生死于度外,实乃报答楚庄王昔日“绝缨掩过”的恩典。
事例七:**度量宽宏(现代宽容的事例) 宽容是一种气度、宽容是一种涵养 我们敬爱的**一向被人们称作礼貌待人的楷模。有一次,**请一位姓朱的理发师给他刮脸,刚刮到一半,**忽然咳嗽了一声,朱师傅没提防,刮了个小口子,朱师傅心里一阵紧张,忙说:“我工作没有做好,真对不起总理。”**微笑着宽慰他说:“怎么能怪你呢!全怪我咳嗽没和你
打招呼。还幸亏你刀躲得快。”事后,**还一再向朱师傅道谢,尽力消除朱师傅的顾虑。
事例八:彭德怀度量宽宏(现代宽容的事例) 宽容是一种气度、宽容是一种涵养
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旗边跑边喊让路。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彭德怀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战士站起来朝彭总就是两拳。彭总让过他匆匆赶路。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彭总立即让他回去战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
后来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宏呀!”
事例九:李斯特义收学员(现代宽容的事例) 宽容是一种气度、宽容是一种涵养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事例十:关于宽容的故事(现代宽容的事例) 宽恕成就人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眼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怆惶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
有去**,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这儿的长老。无独有偶,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地笑道,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 有画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两个士兵之间的故事
(宽容换来友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跟部队失去了联系。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
上。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艰难度日。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把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身上。又一次激战后,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 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来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第二天,他们得救了。
30年后,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但是,我想我理解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未提及。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
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
让一让,六尺巷
(宽容化解矛盾)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京城做了大官,被人称为“张丞相”。张英的老家在安徽桐城,那里有一个姓叶的大户与张家的府第为邻。那年,张家重新扩建府第,院墙盖到了叶家的地界。叶家明知道是张家仗势欺人,但祖上传下的宅第也不愿相让,于是和张家争执,并表示 “宁可家破人忙,也寸土不让”。双方相持不下,冲突在所难免。张英的夫人在族人的催促下给丈夫写信,希望张英干预此事。张英接到夫人的信后,对家人依仗他的权势欺压乡里很是不满,于是作诗一首带给夫人,诗中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夫人见诗后,很不理解张英的做法,反复吟诵,才理解丈夫的用意,于是让家人主动后退3尺筑墙。叶家得知后,被张英宽厚礼让的行为感动,也将自己宅院主动后退了
3尺。这样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一个6尺宽的巷子。后来,这件事被广为传颂,还有一句顺口溜: 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杨翁折射的社会宽容
(宽容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不能用作宽恕 举世闻名的大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结婚了。这场婚恋令人关注的主要是两人间的年龄差距———杨振宁整整大了翁帆54岁。在一个大多数人还墨守成规的国度,这个罕见的年龄差距难免会引起许多人的好奇、惊叹和猜测。杨振宁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他坦言自己对此已有心理准备。
出乎杨振宁意料的是,面对这场“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苏轼语)式的婚恋,无论是网络言论还是街谈巷议,充满的都是善意的眼神:在杨振宁任职的清华大学的BBS网站上,大部分学生的留言表达的都是祝福的心愿;新浪网上的数千条“评论”,也大多呵护着这段感情;一位亲近杨振宁的物理学家还回信给杨振宁,举例西班
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81岁时和他21岁的学生结婚,作为对他们的祝福———这些人性的温暖和善意,在以前的同类事件中并不多见。
这足以表明,我们的社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一方面,民众开始知道生活中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珍惜和祝福;另一方面,民众面对和自己的观念大相径庭的人与事,已经开始学会理解和宽容———而宽容恰恰是社会进步的醒目标志。
林肯的大度
(宽容是一种人生境界)
林肯一向以宽容为怀。在他当上总统后,南北战争爆发了,一开始北方处于劣势,让他终日不得安宁。随之而来的就是别人对他的能力的鄙视,人们认为选举他当总统是犯下了大错,林肯则对所有鄙视他的人都报以宽容,在他人看来,那几乎是一种自暴自弃的宽容,很没有尊严的宽容。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
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 中国历史上的宽容故事
(宽容是做人的美德)
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忍再忍廉颇的寻衅羞辱,他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大境界,终使廉颇幡然醒悟,从而给世人留下“将相和”的千古美谈。 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称之为“如鱼得水”,而关、张兄弟却未然。在曹兵突然来犯时,兄弟俩便“鱼”呀“水”呀地对诸葛亮冷嘲热讽,诸葛亮胸怀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们。结果新野一战大获全胜,使关、张兄弟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诸葛亮当初跟他们一般见识,争论纠缠,势必造成将帅不和,人心分离,哪能有新野一战和以后更多的胜利呢?
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
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唐朝谏议大夫魏征,常常犯颜苦谏,屡逆龙鳞,可唐太宗站得高,以宽容为怀,把魏征看作是照见自己得失的“镜子”,终于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不能用于宽恕
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 吕蒙正初入朝堂时,有一朝士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参政?”吕蒙正装着没听见。而与吕蒙正同列的人却几次让吕蒙正追问那个人是谁,吕蒙正不允,说:“若知其姓名,怕以后不能忘记,所以还是不问的好。”吕蒙正后来终于成为北宋的宰相。
加拿大总理化敌为友之术
(宽容是一种自信的力量)
出生于平民家庭的加拿大前总理让·克雷蒂安,其貌不扬,一耳失聪,连英语也说不好,可这样一个小人物却能在政坛上平步青云,三度登上总理宝座屹立不倒,成为加拿大政坛的“常青树”。克雷蒂安的成功之道在于不树敌、肯助人,有“宰相肚里可撑船”的胸襟。1993年保守党在大选中惨败,失去总理宝座的保守党主席坎贝尔难辞其咎,被迫辞去党主席职位。赢得胜利的克雷蒂安总理给失去栖身之所的这位昔日对手,拨了一间办公室和一个秘书,让她从容整理文件。一年后,克雷蒂安又给失业的坎贝尔准备了可任选其一的两个职位———驻俄国大使或驻洛杉矶总领事,坎贝尔选择了后者———一份年薪12万加元、部长级待遇的工作。克雷蒂安就是这样以其过人的容人之量把宿敌化为朋
宽容不是纵容。
乔羽夸奖杨钰莹
(宽容地对待犯过错误的人)不能用于宽恕 曾与福建厦门远华大案有着密切关联的女歌手杨钰莹,在惨遭媒体抨击、嘲讽乃至人身攻击后,京城演唱会居然掌声如潮、鲜花不断、赞赏有加,据说连号称“词头”的著名词作家乔羽老爷子都当场夸奖“杨钰莹是个好孩子”。有人欣喜地写文章说:乔老爷子是在以一个长辈的宽大与包容,呵护、鼓励着一个曾经有过那样“问题”的后生。这就是今天的文明,更是今天的进步。 丘吉尔的风度
(宽容是一种人生境界)
丘吉尔是个名扬四海的政治家,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胜利的英雄。在一次酒会上,一个女政敌高举酒杯走向丘吉尔,并指了指丘吉尔的酒杯,说:“我恨您,如果我是您的夫人,我一定会在您的酒里投毒!”显然,这是一句满怀仇恨的挑衅。但丘吉尔笑了笑,挺友好地说:“您放心,如果我是您的先生,我一
定把它一饮而尽!”妙!果然是从容不迫,不是吗?既然您的那句话是假定,我也就不妨再来个假定。
是的,这就是宽容!一种大智慧!一种大聪明!
九世同堂在一“忍”字
(家庭中也需要宽容)
公元665年,唐高宗李治经过寿张县时,特意登门拜访了一个九世同堂的大家庭。寿张人张公艺一家九世同居,为此,北齐、隋、唐历朝都专门予以了表彰。
交谈中,李治请教张公艺能够九世同堂的原因。公艺老人稍加思索,一口气书写了一百多个“忍”字送给了李治。李治很高兴,赏赐了这家人。 古诗文、名言警句类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论语 颜渊》 不能宽恕他人,就是拆掉自己要过的桥。 ——G.H.
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
圣。 ——波 普
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福 莱
如果没有宽恕之心,生命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支配。
——阿萨吉奥利
古人云: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现代最新科学研究显示:原谅别人有益身心健康。这些都道出了一个至真的道理:宽恕别人等于善待自己。 安德鲁??马修斯说:“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一个人如果有紫罗兰的这种精神,他就会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因为宽恕了别人,就等于善待了自己。
古往今来,多少有识之士、大度之人用宽容之心,换来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事业的成功。
赵国曾是战国七雄之一,后来受到秦国的威胁。赵王破格提拔了地位低下的蔺相
如。蔺相如与秦王交涉几次,均巧妙地挫败了秦王,维护了赵王的尊严。之后蔺相如又被提拔几次,位在廉颇之右,这使廉颇心中极为不快,他扬言要让蔺相如难堪。而蔺相如却以宽容之心待他,为此还主动躲避廉颇。后来廉颇听说蔺相如是为了国家利益才躲避他,羞愧难当,敬意顿生。于是负荆请罪,最终两人握手言欢,成就了“将相和”的千古佳话。也正是蔺相如的这种宽容之心使赵国在短期内未受到秦国威胁。如果蔺相如鼠肚鸡肠,与廉颇斤斤计较,不宽恕他,恐怕会两败俱伤,而且还会危及赵国的安全。可见,蔺相如宽恕别人不仅善待了自己,还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齐桓公曾与管仲有过一箭之仇,但他不计前嫌,依然重用有才能的管仲,任用管仲为相。这需要多么宽广的心胸!正是这种宽容使管仲对齐桓公忠心耿耿,帮助齐桓公力挫群雄,成就霸业。
一次,楚庄王在宴请群臣时,灯火忽然全灭,有大臣便趁机非礼许姬,许姬告诉楚庄王有人非礼自己,非礼者的帽缨被拽了下来,要求楚庄王点灯察看,但楚庄王阻止了
她,并命所有大臣都摘下帽缨后才可点灯。后来在一次恶战中,楚国惨败,一员虎将单枪匹马舍命护救楚庄王突围。经询问,楚庄王才知道那个舍生忘死救自己的人就是那次宴会中自己宽恕的人。楚庄王宽恕了臣子,换来了臣子的感恩戴德,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这个事例不正说明了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吗?
曾国藩说:“善莫大于恕。”其意非常明显,即宽恕别人等于善待自己。这种处世原则适用于古代的君臣,适用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也适用于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
宽恕别人吧,因为宽恕别人就等于善待自己!
学会低头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富兰克林,有一次到一位前辈家拜访,当他准备从小门进入时,因为小门的门框过于低矮,他的头被狠狠地撞了一下。出来迎接的前辈微笑
着对富兰克林说:“很疼是吧?可是,这应该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你要记住: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这人世间,你就必须时时记得低头。”宽容,是一种坦荡,可以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宽容,是一种豁达,是比海洋和天空更为博大的胸襟,是宽广和宽厚的叠加,延续和升华。宽容有度,宽容无价,宽以待人,这是人生处世的基本法则。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世间,不可能没有矛盾和争吵,我们要以磊落的胸怀和宽容的微笑去面对它 。哈伯德也曾说过:“宽恕和受宽恕的难以言喻的快乐,是连神明都会为之羡慕的极大乐事。” 宽容,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激励,更是大智慧的象征、强者显示自信的表现。宽容是一种坦荡,可以无私无畏、 无有些人自诩为洞明世事、人情达练,却在名誉、地位面前斤斤计较,狭隘自私;有些人对别人的习惯、见解不能容纳,这并不意味着维护真理,只能叫心胸狭窄;有些人对他人的行为口头上激愤汹汹,行为上却不做出任何努力,这只能叫虚伪。然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审自己,以宽容的心情把握生活,用宽容的心情回报社会。拘无束、无尘无论文大全:关于宽容的议论文的开头
1...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教育方式。21世纪的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宽容学生的原则去关注每一位学生,而不
应该再片面的认为“严是爱,宽是害”。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能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了学生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和悔改的余地,而且能表现出教师的宽大胸怀和巨大智慧,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宽容是一种爱,其魅力就在于她可以使人的思想改变,让人的灵魂得以重生。
2...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两匹马同行,一匹将另一匹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用寓言引出论点,很不错!)
3...宽容是幽深古井中一滴晶莹剔透的露珠;宽容是倒映在大海中的那一碧万顷的蓝天;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宽容,顾名思义便是原谅、饶恕、不予追究。海尔普斯曾经说过:宽容是人类文明的唯一考核。由此可见,宽容在人际交往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也应以宽容待人。
你自己选一个吧!再给你提供点这篇论文需要用到的材料吧! 事实论据
鲍叔荐管仲
春秋时,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而战。鲍波助小白,管仲助纠。双方交战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小白险遭丧命。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为相国。可鲍叔心胸宽广,有智人之明,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他说:“只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职,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治理
国家,能确保国家的根本权益,我不如他;讲究忠信,团结好百姓,我赶不上他;制作礼仪,使四方都来效法,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齐桓公也是宽容大度的人,不记射钩私仇,采纳了鲍叔的建议,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强国,齐醒公也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霸业。
**放走张国焘家属
张国焘于1931年任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在此期间他推行王明的**冒险主义。1935年在红军长征中,他任红军总政治委员。他反对中央关于红军北上的决定,坚持南下退却的主张,另立中央,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的活动。到达延安后,拒绝党中央的挽救,不思悔改。于1938年逃跑到武汉,发表**声明,投向国民党。当时,张国焘的妻儿还在延安。他的妻子找到**,哭着说:“他丢下我们母子跑了,主席呀!请您给我们做主吧!”**沉思了一会儿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要走,要跑,不愿干革命,那也没办法!这样吧,现在你也到武汉去,劝说劝说,做做工作,回来,我们照样欢迎他。”
不久张国焘的妻子带着孩子也到武汉去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延安。
理论论据
1、开诚心,布大度。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
2、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清.金缨《格言联壁》
3、量大好做事,树大好遮阴。中国谚语 4、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5、人非尧舜,谁能尽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6、关公放了曹丞相,丈夫要有容人量。中国谚语
7、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谅。[美]弗罗斯特《新罕布什尔》
8、忍耐记心间,烦恼不沾边。中国谚语 9、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中国谚语 10、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清.金缨《格言联壁》
11、圣人贵宽,而世人贱众。汉.陆贾《新语.术事》
12、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三国.曹植《当欲游南山行》
13、忍一句,息一怒,忍一事,少一事。中国谚语
14、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5、人本该是有良心的,就连最残酷的心也会有宽恕他人的短暂、美好的记忆。[捷]塞弗尔特《泪城》
16、多宽恕别人,少宽恕自己。中国谚语
王浚,字士治,是弘农湖人,家中世代为二千石。王浚博通典籍,姿貌俊美,但不注意修养品行博取名声,不被乡里人称道。稍后才改变志节,爽朗旷达,恢宏有大志。曾经修建宅第,在门前开了一条数十步宽的路。有人对他说路太宽有何用,王浚说:“我打算使路上能容纳长戟幡旗的仪仗。”众人都笑他,王浚说:“陈胜说过,燕雀哪能知道鸿鹄的大志呢?”州郡征召王
浚为河东从事。一些不廉洁的官吏闻其到任,皆望风而去。刺史燕国人徐邈有个才貌俱全的女儿,因选择夫婿而未嫁。徐邈便大会同僚佐吏,令女儿在内观看,女儿看中了王浚,并指着告诉了母亲,徐邈便把女儿嫁给了王浚。后为征南将军参军,羊祜以深交知己待他。羊祜的侄子羊暨对羊祜说:“王浚为人志向太高,奢侈不节,不可单独担当大事,对他应该有所抑制。”羊祜说:“王浚有大才,将要实现他的愿望,是可以任用的。”后转为车骑将军从事中郎,有见识的人认为羊祜可算是善于荐贤的人了。 后任巴郡太守,此郡与吴国接壤,兵士苦于战争徭役,生了男孩多不愿养育。王浚制定了严格的法规条款,减轻徭役课税,生育者都可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不久盗贼张弘杀了益州刺史皇甫晏,朝廷迁王浚为益州刺史。王浚设下计谋,将张弘等贼人全部杀掉,因功封关内侯。王浚在任,怀柔安抚招来的不同习俗的人,并用威严信用待人,当地各族百姓,多来归附。王浚被拜为右卫将军、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一向知道王浚奇略过人,便密上表章,请仍留王浚于益州。于是复任王浚为益州刺史。
晋武帝谋划灭吴,下诏让王浚修造舟舰,王浚造连舫大船,方一百二十步,每艘可装载二千余人。大船周边以木栅为城,修城楼望台,有四道门出入,船上可以来往驰马。又在船头画上鹢首怪兽,以恐吓江神,船舰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自古未有。王浚在蜀地造船,削下的碎木片浮满江面,顺流漂下。不久晋
武帝拜王浚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当时朝中大臣对伐吴纷纷议论谏阻,王浚给皇帝上疏说:“臣多次查访研究吴楚的情况,孙皓荒淫凶暴,荆扬一带无论贤愚,没有不怨恨的,观察目前形势,应从速伐吴。今日不伐,形势变化不可预测。如果孙皓突然死去,吴人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则吴国就成了我们的强敌。再者,臣造船已经七年,船日渐腐朽损坏,另外臣年已七十,死期临近。以上三事如不遂人愿,伐吴更加困难。诚恳希望陛下不要失去良机。”武帝内心同意王浚的意见。 染让我们从宽容中享受快乐,从谅解中体会幸福吧!
范文五: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三大规律
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三大规律 —— 兼评几大 识字教学体系的得与失
摘要:准确全面认识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三大规律,才能对不同的 识字教学体系作出正确评价和取舍。 当前影响最大的三大识字教学体系 分别不同程度地遵循了规律, 各显其长,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或偏离 了规律,此长彼消,形成掣肘。字族文识字,为全面遵循三大规律作了 有益的探索, 虽待完善, 仍不失为值得关注的识字教学的又一有效途径。 关键词:识字规律 随文识字 集中识字 注音识字 字族文识字 40多年来,我国识字教学改革风起云涌,已有 20多种识字教学法 自成体系。从拓荒者的脚步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成功的识字教学 体系必须遵循汉字的规律、汉字识记的规律、 与书面语言学习互相促进 的规律,并努力使三者形成合力。然而,人们对这三大规律本身的认识 却模糊歧异, 据此审视评价某一识字教学体系,往往陷入盲人摸象的泥 沼。因此识字教学论坛云障雾罩,难识各个体系的庐山真面。只有科学 认识三大规律,并以此为据,对识字教学体系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才 能作出合理取舍,为识字教学正确导航。
一、走出泥沼:准确全面认识三大规律
(一) 汉字的规律。 长期以来, 人们对汉字的认识往往局限于对 “汉 字是表意文字, 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的肤浅理解甚至误解上, 以为, “表 意”就是表达意义, “音义的结合体”就是汉字是这三个要素不可或缺 的整体,并视之为汉字的“规律”。实际上,任何一种文字,无一不表 达意义或者不是音形义的结合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近 20多年 来,人们对汉字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了汉字的种种特性,其中对识字 教学具有直接、重大指导意义的是有关现代汉字内部结构的两大特性: 1. 理据性。现代汉字由笔画或偏旁构成,由几笔几画,由什么偏旁 构成,有其内在的道理或根据,这就是汉字内部结构的理据性。“鼠” 字底下有三个斜钩,前两个都有两点,后一个没有,道理何在?原来, 前两个斜钩是老鼠竖起来的两只脚,两点是爪子; 后一个斜钩是老鼠的 身子和尾巴,当然没有爪子,也就不可能有两点。汉字因义赋形,形与 义的联系是内在的, 必然的。 汉字中形声字占 80%以上, 虽然声符原来 也是表义符号,但作为声符就具有表音功能, 形与音也有一定的必然联 系。“沐 mu ”的右边不可写作“术”,因为它是以“木 mu ”作声符的。 虽然现代汉字声符表音功能降低, 但形声字与声符之间,同声符的形声 字之间,总有着内在的语音联系。必须承认,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汉字形 体的演变,有些汉字形体与语义之间的联系是偶然的,缺乏内在联系。 “自己”的“己”不封口,“已经”的“已”半封口,“末”的上横比 下横长,纯属人为规定,并无道理或根据。此类汉字,也是音形义的结
合体,但形与义的联系并非必然。但是因为它们只占少数,不能总体上 改变汉字内部结构的理据性。
2. 系统性。汉字总数虽多,构字部件却有限。据笔者统计,在常用 字中,义符不上 200个,声符也只有 400多个。相当多的义符和声符具 有很强的构字能力, 这就形成汉字内部结构的系统性。 首先是以共同的 义符为中心构成的系统, 系统内部的汉字具有内在的意义联系。 如, “隹” 是短尾巴的鸟。 “雀” 由 “小” 和 “隹” 构成, 是一种形体小的鸟。 “雄” 是雄性的鸟,泛指雄性。“雌”是雌性的鸟,泛指雌性。“刍”是小的 意思,“雏”本是小鸟,引申为小。“焦”与“煮、熟、烹、热”,下 面的四点都是火,鸟在火上烤,焦了。 “雁”,一种集体飞行时成“人” 字形的鸟,故“隹”的左边多了一个“人(亻)”。其次是以共同的声 符为中心构成的系统, 系统内部的汉字具有内在的语音联系。 如, 以 “分” 为声符的字有“芬氛吩纷粉份忿盆贫扮盼”等,韵母分别读作 en 、 in 、 an , 似乎是风马牛, 从深层次看, 它们都是前鼻韵母, 仍具有内在联系。 此外,汉字具有多义性,一个汉字往往有多个义项,它们存在不同程度 的差异,甚至毫不相干,但如果跟本义联系起来,则也是一个具有内在 联系的意义系统。“刻”,义符是“刀(刂)”,本义雕刻。实物经过 刻削,由厚变薄,引申为刻薄。实物的痕迹经过刻削由浅变深,引申为 程度深,如,“深刻”、“刻苦”。古时用铜壶刻漏计时,壶内立有竖 箭,标有刻度。一壶水从孔漏中逐渐减少,箭上的刻度就依次显露,以 此得知时辰。箭上共刻一百度,以示一昼夜。一个刻度是最短的计时单 位,故“刻”可以表示时间短,如,“立刻”、“顷刻”、“即刻”、
“刻不容缓”。系统论原理告诉我们,系统的功能大于各个组成部分功 能之和。遵循汉字的系统性,势必极大提高识字的效益。
(二)汉字识记的规律。主要有:
1. 字形识记是难点。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汉字音形义三要素中,字 形识记难于其他。要突破难点,必须做到:第一,要把字形教学摆在重 要的位置。第二,要从方法上降低字形识记的难度。在试图降低字形识 记难度的众多途径中依循汉字规律是最为有效。如“崇、祟”,许多人 二者相混,更多的人误把“祟”的下面写作“宗”。如果挖掘出它们的 理据,情况就截然不同。“崇”的声符是“宗”,义符是“山”,意义 是高峻,高,如,“崇高”,“崇尚”。“祟”,“出”和“示”都是 义符,“示”是鬼神(“神、祠、祈、祷、祭、祀”等意义都与鬼神或 祭祀有关),是鬼神出来作怪的意思,如“鬼鬼祟祟”、“作祟”。这 种做法是,依据汉字因义赋形、形声相益的特性,把握其内部结构的内 在理据,建立音形义的必然联系。另一种做法是,充分利用汉字内部结 构的系统性,发挥冗余信息的作用。信息论原理告诉我们,在信息传送 过程中,一种是新信息,一种是冗余信息,只有新信息才是信息量。已 经掌握的东西就是冗余信息。在新课中,冗余信息愈多,要学习的新内 容愈少,就愈容易学。遵循汉字的系统性,可以提高信息的冗余性,从 而降低识记难度。如“清、请、精、情、晴、睛”,学生对“氵、讠、 米、忄、日、目”都是熟悉的,冗余信息占 ????0'?5.7%,只有“青”
是新信息, 相对信息量只占 14.3%。 因而, 系统地学习一串汉字, 将比 孤立地学习相同数量的汉字,大大降低难度。
2. 加工和线索促进识记。从面对汉字的初步感知到汉字不在眼前能 把它一笔不差地再现出来的识记过程,就是信息的储存和检索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加工和线索起重要作用。认知心理学认为,任何一个事 件的记忆,将因加工的增多而增进。其一,加工可为回忆提供更多的检 索路线。其二,它能使记忆者推论出实际上记不得的东西,因为加工增 加了信息在记忆中编码的冗余性, 给检索提供更多的途径, 给推论出要 求记忆的信息提供更多的根据。加工的程度深浅有别, 对促进记忆的作 用大小相异;加工愈充分,记忆效果愈好。识字时因形求义,建立音形 义内在联系就是对汉字充分而深刻的加工,不仅能大大强化记忆, 甚至 可以借此推论出本来已经忘记的字形或字音。如“鼠”,即使忘记了第 三个斜钩上是否有两点,也可以凭借“前两个斜钩是老鼠竖起来的脚, 两点表示爪子, 第三个斜钩表示老鼠的身子和尾巴” 这种有意义的加工, 推论出正确写法。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提出组块的概念,他认为,对信息进行组织,使 其成为组块,会扩大该系统的容量。对信息进行组织也是一种加工。比 如,要记住 008605932831227这个电话号码,显然很困难,如果把它分 解成一个个组块, 0086(中国代码) , 0593(福建宁德市代码) , 28(宁 德市区代码), 31227(市小学教师培训部代码),记起来就容易得多。 组块思想认为,越是把学习材料组成组块,储存量就越大,提取的效果
就越好。依据汉字的理据性,把整体的汉字,分解为有内在联系的几个 义符(有时还有音符),是组块的一种方式。如“染”字,囫囵整体地 死记, 学生极易把 “九” 写作 “丸” , 依据其理据, 可分解为:“氵 (水) 、 木、九”三个组块,水表示染料是液体,木表示染料的来源,九表示染 要多次进行。这样学生一般就不会把“九”写错。依据汉字的系统性, 以义符、声符、本义为中心把汉字组成一个个字组,成串地识字,是又 一种形式的组块。二者都可以大大提高识记效率。
检索信息,要依据一定的记忆线索。它可以打开、激活有关记忆的 痕迹,打通搜寻通道。突出汉字的理据性,建立汉字音形义内在必然的 联系, 可以使音形义三个要素分别成为回忆起另一个要素的最为可靠有 效的线索。 “睛” 的字义可以成为回忆起字形 (左边是 “目” 不是 “日” ) 的线索, “沐”的字音可以成为回忆起字形(右边是“木”不是“术”) 的线索。
以义符、声符为中心把一串汉字组织起来学习,也能够加强记忆, 有助再现,因为高度组织起来、具有内在规律的材料为记忆提供了有利 的线索。
3. 出现频率和语言环境影响识记。 出现频率高, 与学生见面机会多, 就是增加复习的次数,故能增强记忆。汉字依存的书面语言环境,一方 面可以为记忆提供一定的线索,另一方面,书面语言可供反复阅读,反 复记诵,实际上又提高了汉字出现的频率。
4. 汉字识记能力存在年龄差异。根据日本汉字专家石井勋的研究结 论,一年级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最强,以后逐年下降。这一结论被世界 人类开发会议认定为对世界人类作出贡献的成果。
(三)与书面语言学习互相促进的规律。众所周知,识字的目的是 为了学习书面语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学习语言有其最佳时机,一 旦错过, 事倍功半。 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机是 6至 12岁。 我国儿童 7岁入学,已经进入这一时机。一个成功的识字教学法必须不失时机,让 儿童尽早学习书面语言。 而真正意义上的书面语言的学习不是从识字而 是从阅读开始的, 那些规范、 优美的书面语材料是他们获取书面语言营 养的最重要的源泉。 如果不能让儿童尽早、 大量地阅读, 就会坐失良机。 此其一。其二,学生阅读时,仅仅对汉字清晰辨别准确认知是不够的, 还必须能在瞬间凭汉字的轮廓、特征和字与字的配合就能自动识别。这 种自动化必须借助训练。 把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 是实现自动化的最佳 途径。其三,儿童学习书面语最重要的是积淀书面语的语感。其主要途 径就是大量的阅读。语感的增强,反过来促进从识字到阅读的自动化, 实现良性循环。而尽早、大量的阅读,又给汉字的复现提供大量机会, 可以促进记忆的保持,减少遗忘。
三大规律不可或缺。其中把握汉字的理据性和系统性非常重要,因 为抓住这两个特性,就找到汉字规律和汉字识记规律的契合点,反之, 不仅违背汉字规律本身, 同时不利于汉字的识记。 如果在抓住汉字两个
特性的基础上再把识字和阅读融合起来, 就找到三大规律的契合点,并 使之形成合力。
二、庐山真面:三大识字教学体系各有得失
在众多的识字教学体系中,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和注音识字是影响 最为广泛的三大教学体系。以我们认识的三大规律视之,它们分别不同 程度地遵循了规律, 各显其长,但也在不同程度上忽视或偏离了某些规 律或规律的某些方面,此长彼消,形成掣肘。
(一)随文识字。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学习汉语拼音(自始至终 用拼音来正音,并帮助学习生字和新词)。其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 离句, 句不离文” , 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这种教学法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依据学生实际设计教法, 没有固定 的法则和程式。现行的统编教材主要采用这种教学法, 根据义务教育大 纲的要求,低年级学会 1200个汉字,中年级达到 2000个,通过高年级 的学习,学会 2500个。
随文识字的优点在于:首先基本合乎识字与书面语言学习互相促进 的规律。将识字与读文紧密结合,利于实现汉字识别自动化,大大缩短 从识字到阅读的转换过程;便于学生尽早阅读,充分利用儿童学习书面 语言的最佳时机,借助规范优美的书面语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其次,从汉字识记的规律来看,随文识字,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 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为记忆提供了一定的线索,学生对课文的反复
诵读, 增加了汉字出现的频率, 也有助于记忆。 随文识字凭借它的长处, 成为数十年来识字教学的主流,历届的统编教材均以它为主体,几代人 借此识字,打开了通往文化宝殿的大门,成绩斐然,功绩卓著。但是, 无庸讳言,以我们的评价标准去衡量,缺点也客观存在:
1. 汉字规律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体系本身并未突出汉字的理据性, 教师的教学没有 “固定的法则和程式” , 多数教师对汉字理据缺乏认识, 不能引导学生建立音形义内在必然的联系,主要让学生进行机械记忆。 单篇课文中的数个生字之间并无音形义诸方面的内在联系, 即使连续数 篇课文的生字依然如此,构不成系统,只能一个一个孤立去识,影响效 益。
2. 未能获得最理想的识记效果。首先,伴随学习每篇课文识字数量 有限,看似分散了字形掌握的难点,但难点并未得到突破,只是把矛盾 后移。后移矛盾的同时也延缓了识字进程。低年级识字太少,错过儿童 识字的最佳时机。其次,加工深度和线索的有效性不足。随文识字可以 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加工,如编顺口溜、儿歌、谜语等,但这只为个别 教师偶尔采用。绝大多数教师主要让学生机械分析笔画、偏旁,这也是 一种加工,但深度远远不能与挖掘汉字的理据,建立音形义内在必然联 系或依据汉字的系统性把汉字组成字组进行学习的做法相提并论。 采用 这种教学法主要以字义作为识记汉字的线索, 但由于体系本身并未突出 汉字的理据, 加上汉字具有多义性,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往往不
是本义而是引申义, 教学时多数教师一般未与本义相联系, 这样就难以 建立起音形义内在必然的联系,字义线索的功能大打折扣。
此外,识字进程缓慢,低年级识字量不足,对阅读能力的尽早培养 和提高也是一个制约。
(二 ) 集中识字。在总结吸收传统识字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历时 40余年,不断改进,形成“集中识字 ? 大量阅读 ? 分步习作”的教 学体系。主要特点是:先识字后读书,集中教分散练,学了一批字读一 批课文, 再学一批字再读一批课文。 做法上, 先打好识字的四大基础 (汉 语拼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基本字),以“基本字带字”为基本识 字方法, 坚持 “形音义统一, 字词句联系, 认读写结合, 记比说兼用” ; 并吸收看图识字、 读课文增识生字等传统经验,组织学生掌握汉字规律 自学生字。采用这种教学法,一二年级识字量可达 2000个。
集中识字的优点在于:首先,基本合乎汉字规律。“基本字带字” 体现了汉字的系统性。当一组形体相近的汉字呈现给学生时, 必须引导 辨异,这时可以让汉字内部结构的理据性发挥作用。其次,基本合乎汉 字识记规律。表现在:一、利于突破字形难点。“基本字带字”本身就 是把突破字形难点摆在最突出的位置, 把握结构的理据,建立音形义内 在必然联系,可以降低字形掌握的难度。二、这种突出理据的深加工, 有助于记忆,并大大增加记忆的有效线索,利于再现。三、增加低年级 的识字量,符合儿童汉字识记能力的年龄差异。它的不足之处在于:
1. 识字与阅读分开,不利于书面语言的学习。先识字后读书是集中 识字的基本特点。先期孤立识字费时太多,影响儿童尽早阅读。识字与 阅读分开进行,势必延长从识字到阅读的转换过程,一定程度上延误书 面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机。
2. 脱离语言环境孤立识字,影响识记效果。语言环境是识字的辅助 性线索,离开环境孤立识字,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记忆。学生识了一批 一批的形体相近的汉字,却不能及时得到复现和运用,便会产生遗忘。 试验者意识到这一点,经改进,识一批字后,就进行“大量阅读分步习 作” , 使试验向前迈进一大步, 但识字与阅读分开的特点没有根本改变, 那么,这种做法的缺陷就难以完全消除。
(三 ) 注音识字。儿童入学后用 7周左右的时间教学汉语拼音,培养 直呼音节和书写音节的能力, 使汉语拼音成为提前读写、全面进行语言 训练的工具;先阅读拼音课文,再阅读注音课文,进而阅读汉字难字注 音课文,最后阅读汉字课文,做到提前阅读、大量阅读;让儿童用汉语 拼音写话,再用拼音夹汉字的方式作文,最后用汉字作文,做到提前作 文、大量作文;在一年级,先要求能识会写 350个左右典型汉字,让学 生掌握汉字结构规律,提高独立识字、写字能力,进而在不断阅读中增 识汉字,在不断写话和作文中练习写字和用字,把定量的“有师指导” 和不定量的“无师自通”结合起来。随着年级的升高,结合教学大纲和 教材对各年级识字、写字的要求,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任务。
注音识字在儿童入学后暂时绕开生字这个拦路虎,借助拼音,让儿 童提前阅读,大量阅读,从中迂回识字。由于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 时机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因此, 注音识字比随文识字在促进学生书面语 言的学习方面,具有更大优势。采用这种教学法,试验班学生的书面表 达能力明显高于平行的非试验班学生, 尤其在低年级。 这种教学法的缺 陷是:
1. 偏离汉字规律。 让学生 “能识会写 350个左右典型汉字” , 以 “掌 握汉字结构规律”。这“结构规律”无非是独体、合体、左右结构、上 下结构之类, 与我们所说的汉字规律无关。主要依赖让学生在大量反复 阅读中与汉字经常见面而识得汉字,偏离了汉字的理据性和系统性。 2. 忽视汉字识记规律。首先,掌握字形已退居次要的地位。其次, 通过“经常见面”和“无师自通”识字,缺乏对汉字的深入加工,依靠 死记硬背,不利记忆;这种教学法以读音作为识记线索,由于汉字形与 音的内在联系本来就有限,教学时偏离汉字规律, 没有建立起音形义内 在联系, 字音作为识记线索的功能就更加微乎其微。结果是学生对字形 的认知始终处于模糊状态,再现产生极大困难。这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法 学生错别字太多的根本原因。
3. 字形认知和再现的模糊状态,制约书面语言的进一步发展。这种 教学法绕开汉字这个拦路虎, 直奔学习书面语言而去, 在前期确实收到 突出的效果。但汉字是必须要识的,拦路虎绕开了,却依然存在。而对
字形认知始终处于模糊状态对阅读向纵深拓展, 再现错误对书面表达能 力的继续提高,都是一个制约因素,成为书面语言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三、新路在前:字族文识字的优势及改进建议
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都以识字教学改革的先锋形象登上 教坛,正视缺陷,敢于扬弃,是它们的个性。审视上述种种缺陷,都源 于体系自身的特点。固步自封,不进则退;局部改良,特点没有根本改 变,也难以取得突破。但三者恰好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这就为改革和 扬弃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现行的全国统编教材以随文识字为主体, 部分 采用集中识字和注音识字,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和扬弃,因为三 者按不同比例兼收并蓄, 并不是建立起一种新的识字教学体系,各自的 优点和缺陷共存,掣肘依旧。只有脱胎换骨,创造出把三大识字教学法 的优点融于一体、 扬长避短的全新的独立的教学体系, 才能有效克服掣 肘,为识字教学开辟新的路子。字族文识字,为此作了有意义的尝试和 探索,虽待完善,却不失为值得关注的识字教学的新途径。
字族文是根据汉字构字规律创编的新型文体,如母体字“青”,繁 衍、派生出“清、情、请、睛、晴”等,形成一个字族,《小青蛙》是 就这一字族编成的字族文:“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 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保护小青蛙,它是庄稼好卫兵。” 字族文识字是借助字族文于阅读教学中认识、 掌握结构化、规律化的汉 字的教学法。它的核心环节是借助语境进行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 类推。字形类联,是指一族汉字在字形结构中同含一个母体字,而形成
联系,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教学可以简化儿童识记汉字字形的心理过程, 通过联系求同与辨形求异加深字形字义的理解和掌握。 字音类聚, 是指 一族汉字在字音组成上同含一个母体字作声符而形成音近联系, 音近求 同,可简化识记组块;音异而鉴别求异,加深对字音、字义的理解。字 义类推, 是指一族汉字在字义蕴涵上同含一个母体字, 而由这个母体字 的字义而类推其他同族字的字义, 即 “声符表义类推” , 并同时使用 “形 符表义类推” 的手法, 将字义教学化难为易, 举一反三。 “类联” 、 “类 聚”、“类推”使字族文识字的集约化手法得以施行,使教学时间获得 节省; 字族文的初读、 再读为 “三类” 手法提供语境、 情景、 意境支撑, 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文感、情感。因而这是一种高效的识字教 学体系,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可学会 2300多字,基本完成大纲规定 的小学阶段学会 2500字的教学任务。
字族文因识字的需要而产生,识字与阅读融为一体,以读带识,以 识促读,大体上把汉字规律、汉字识记规律、与学习书面语言互相促进 规律的主要方面融进一个有机的载体,从而较好地找到三者的契合点。 因而这种教学体系具有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的主要优点, 并弥补了它们 的不足, 三大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合力, 在不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但是,试验中的字族文识字也并非完美无瑕,主要问题是:
字族文以负载生字为主要目的,文中的生字密度很大,一般 5-7字就含有一个要识的生字。这样,低年级所识汉字虽多,但用以负载生 字的文字总量却有限。书面语言健康有效的发展, 以阅读积累足够数量
的优质的书面语言材料为前提和条件, 试验中的字族文识字, 低年级的 阅读总量不及随文识字,更难望注音识字的项背。一般的文章字(词) 随意遣,而字族文却因字为文,难免削足适履。这种另类文章的语言, 不少与书面语言规范、 优美、 典雅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难称 “典范” , 作为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凭借,有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学生阅读材料质 的先天缺陷和量的相对不足,因此,在与书面语言的同步发展方面,比 之于随文识字和注音识字,试验中的字族文识字不但并无优势可言,甚 至相形见绌。
因此, 我们建议:一方面, 可以变闭门造车为集思广益, 力求创编、 选编出合于书面语言要求的最优秀的字族文。 另一方面, 可以采用双轨 并进的举措来补救, 即把语文课一分为二,其中 3/4的时间用于学习字 族文, 1/4时间用于学习非字族文。两种文体课文的学习,都必须识字 和学习书面语言兼顾,但应各有侧重。字族文的学习略向识字倾斜;非 字族文识字则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同时巩固识字成果。两种文体课文 的创编或选编必须分别遵循以下原则:
(一 ) 字族文创编的原则。
1. 以韵文为主。韵文上口易记,便于使语言环境也成为识记的有效 线索。 “河水清清天气晴” , 从 “河水” 可知 “清” 的左边是 “水 (氵) ” , 从“天气晴”可知“晴”的左边有“太阳(日)”。
2. 所要学习的同族字的字义应以本义为主。汉字具有多义性,本义 与字形的联系最为密切。 采用本义便于建立起音形义内在必然联系,以 突出汉字的理据性。 “保护禾苗吃害虫, 做了不少好事情” , 其中 “情” 用的是引申义,不容易跟学生讲清“情”的左边为何是“心(忄)”, 不如改为“保护禾苗吃害虫,蹦蹦跳跳好心情”。
(二 ) 非字族文选编的原则。
1. 以优美、 规范、 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散文 (相对于韵文) 为主。 无论从数量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或者用途的广泛性来看, 散文都强 于韵文;在语言的规范性方面,散文也优于韵文;所以,典范的散文才 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凭借。
2. 保证足够的数量。与此同时,教学时不能进行太多的分析讲解, 否则必然减少读的数量。 宜主要凭借诵读,让学生从大量的书面语材料 中积淀语感。
3. 必须让学过的汉字得以复现。借此增加汉字出现的频率,增强识 记效果,避免遗忘。四、文中的字义不限于本义。以便借助语境,丰富 学生对字义的了解,并扩大词汇量。
参考文献
1. 戴汝潜 , 郝家杰 . 识字教学改革一览 . 人民教育 ,1997(1-6).
2. 鲁忠义 , 石国兴 . 论学生知识的储存与检索 [J].教育理论与实 践 ,1997,(6).
3.[苏 ] 维里契科夫斯基 . 孙晔 , 张世英译 . 现代认知心理学 [M].北 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8.
4. 四川省井研县教育局课题组 . “字族文识字”教学试验研究 [J].教育研究 ,1994,(5).
5. 孙云鹤 . 常用汉字详解字典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6.
6. 曹先擢 , 苏培成 . 汉字形义分析字典 [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 社 ,1999.
[施茂枝,男,汉族, 1960年 4月出生于福建福鼎市,高级讲师,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通讯地址:352101 福建省宁德师范学校。联 系电话:0593 2831227 (办) ]
(发表于《课程教材教法》 2001年第 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