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兴隆庄煤矿人力资源开发与研究
兴隆庄煤矿人力资源开发与研究
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 重要因素,人力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 性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把人才强国战略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了人力资源 是第一资源,要建设一支?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队伍。制定并实施 了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和规划措施,逐步确立了 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宏观布局。作为人事部门,必须从矿井实际出发, 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途径、新 方法,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人才方面为矿井持续发展提供强有 力的保证。为此,我们把矿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课 题,结合矿井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科学的研究。
一、课题选择
(一)现状分析
多年以来,矿各级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干部?四化?方针,按照上级 干部管理政策,结合矿井实际情况,积极推进矿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注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管理人员公开招聘、后备岗竞争上岗、管 理人员考核、在岗培训教育、学习型组织创建、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 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品质好、工作作风实、业务技术强、 懂经营、会管理的干部队伍,形成了择优录用、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 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矿井的改革、发展与稳定。 2003年 12月,矿井有职工 9765人,其中在岗管理人员 809人(专业技术人员 681人) ,占职工总数的 8.3%,专业技术后备岗 84人。
管理人员中,大学以上学历人员占管理人员总数的 19.28%,大专学 历占 42.15%,中专学历占 22.87%,高中 (技校 ) 占 9.52%,其他 6.18%。 基本适应工作要求。但总体上看仍有 15.7%的管理人员是高中以下学历。 虽然其大部分为参加工作时间早、年龄较大的人员,但这些情况的存在
与干部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另外大学学历比例仍然偏低。 通过年龄结构对比可以看出,管理人员年龄层次集中在 26-45岁的中青 年,为 606人,占 74.9%,管理人员平均年龄 39岁。这一年龄结构符合 矿井发展要求,呈现出年富力强、思想活跃又具备丰富经验的特点。
表 1:管理人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对比(2003年 12月)
专业技术人员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 1:5.5:7.3,高级职称人员仅占 7.2%,比例明显偏低。
从以上文化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及专业结构分析看:客观地 讲文化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 是人才流失大。随着改革开放和公司对外开发战略的实施,近两年多调 出、自谋职业、对外开发等计 76人,其中大学以上 45人、大专 21人、 中专 10人,高级职称 12人、中级 25人、初级 39人。可见文化层次、 业务技术相对较高,专业结构较为集中,工程类 30人、文教卫生 30人、 财经类 9人、其他 7人,特别是采煤专业人才 12人。公司今年六月份统 计显示,矿井是集团公司人才流动最多的单位。二是受机构人员编制的 限制,后备人才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人才流动又相对比较集中,致使个 别专业人才出现短缺现象。人才流动集中,就导致个别专业人才短缺。 虽然个别专业人才短缺,但我们整体后备力量还是比较充足的。我们还 有前两年竞争上岗的 54名后备技术岗 (其中生产单位 27人) , 2003年分 到生产单位本科毕业生 13人。今年预备按专业分配到生产单位本科毕业 生 13人,还有近 600名工人岗大中专毕业生。以上人员我们可以在下步 的人才招聘、竞争上岗中作为主要人力资源有效配置。
(二)选题理由
1.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促进企业发展、经济发展有三个最基本的因素:资本资源、自然资 源和人力资源。过去一般都认为,只要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足够的资金, 就可以促进企业的经济繁荣。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少在经济上 高速发展的国家,如日本和前联邦德国,都不是自然资源很丰富的国家, 均得力于他们对人力资源的运用和有效的经营技术。正如日本索尼公司 董事长盛田邵夫所说:?如果说,日本式经营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么, 我觉得‘人’是一切秘诀最根本的出发点。 ?人们对人力资源有了以下新 的认识:
(1)把人力视为资源,并且它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在能力的资源;
(2)人力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资源,不可轻易浪费,应该悉心规划 和掌握,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3)人力资源强弱的衡量标准,取决于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而 非数量的多少;
(4)企业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有效地规划和运用人力资源。 因此,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人力资源是最关键的因素。人力既 然是一种资源,则对于该资源的获得、发展及运用,都应认真加以规划, 才能避免浪费,进而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人们公认在新的世界市场中人 是最关键的资源,其它资源只不过是能够以市场价格购买的商品而已。 一旦成交并且交货,其它资源就成为惰性、不断贬值的资产。只有人力 资源具有学习、增值和贡献的潜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对人力资源的 获取、保持、发展、监管和度量进行指导和实施,并对人力资产以及它 们在工作中产生的效果,即质量、生产力、服务和销售情况等做出评价。 2.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是适应体制改革要求,参与市场竞争的 需要
市场经济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经济,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必须 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智力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潜能的竞争。然而,煤炭企业面临的现实 是人力资源数量丰富而质量处于不平衡状态;企业冗员走向社会是建立 社会企业制度的必然过程,但又与经济稳定产生摩擦。因此,煤炭企业 要参与市场竞争,面临着人力资源的重新布局,面临着人力资源整体素 质全面提高;面临着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调整与转换。
3.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是煤炭企业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需要 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组织。提高效率,增加效益是煤炭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永恒的主题。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开发 与管理。因为煤炭企业工艺改革、设备更新、产品换代、技术开发都要 出自他们之手;质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效率的增加,都要凝聚他们 的心血;战略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经营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更离不开他
们创造性的劳动。兴隆庄煤矿针对自己的现实,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方面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在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研 究问题上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4.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是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创造性、 增强企业活力的需要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其他一切活动,都 是在员工直接操作下进行的,员工不仅是企业生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 因素,而且是生产关系的中心环节,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 性,才能保持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虽然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分配制度、 劳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但从 改革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管理发展来看,目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还没能 充分发挥出来,员工中蕴藏的巨大能量还未释放出来,员工的主人翁意 识仍相对薄弱,离心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乏不断进取的精神,主 观能动性受压抑,不能满足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由此, 迫切需要借鉴行为科学的成果,对人的需要、行为、动机进行全方位激 励,培养员工蓬勃向上的精神,赋予经济运行以基本动力,增强企业的 活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新力,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竞争力和转换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针矿井人力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矿井 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以立足当前,考虑发展,锐 意创新为宗旨,有针对性地借鉴吸收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的新成果,采用 实证分析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和先进的计算技术,较为系统地研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运行过程和运行规律,构 筑一个较为完整的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科学体系,为企业人 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四)预期目标
1. 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现状的研究及分析,可以明确本企业在人力
资源管理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科学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奠定基 础。
2. 通过对员工考核和激励方法和技巧的研究,使员工考核合理化、 规范化;激励手段科学化、制度化。最大限度地挖掘人力资源,充分调 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 道,并在研究中进一步丰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理论体系。
3. 通过心理学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研究,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 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与实践过程
(一)研究原理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课题,以人本管理原理、系统优化原理、 控制反馈原理、系统动力原理、文化凝聚原理为理论依据,在实践中研 究采用何种方法、何种途径来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提高本矿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
1. 人本管理原理。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因为人是有思想,有感 情,有主动性,有创造力的一种复合体;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具有 主观能动性。管理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能动性,只 有这样,才能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
人本管理原理指出了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明确认识人的能动性,坚持 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思想, 坚持 3P 理论 , 即企业是以人为主体组成的 (of the People) ;企业是依靠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by the People) ;企 业是为人的需要进行经营生产的(for the People) 。以人的智力开发优 先化,运用激励使管理动力增大化,以及行为管理规律化,努力提高人 的素质,开阔人的思路及内在潜能,充分发挥职工的主题作用,以保证 企业经营目标实现中具有站无不胜的强大凝聚。
2. 系统优化原理。系统优化原理是指人力资源经过组织、协调、运 行、控制,使其整体功能获得最优绩效的理论。由于人力资源系统中每
个个体的多样性、差异性,存在着人力资源整个能力、性格、气质、知 识、年龄、技能等方面的互补性,需发挥每个个体的优势,扬长避短, 使系统的功能达到最优。
3. 系统动力原理。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通过物质的、精神的或 其它方面的鼓励和表扬,激发人工作热情的系统理论称之为系统动力原 理。它包括三类:(1)物质动力原理:用物质奖励的方法,满足人们对 物质的追求,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精神动力原理:用表扬、 精神激励、提升等各种手段对工作者能力、业绩的肯定,达到激励员工 内在的工作动力,促其朝着管理者的目标努力。 (3)信息动力原理:用 一切给人以美好愿望或给人感情满足的各种信息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4. 控制反馈原理。即对客观对象实施控制是通过信息的输入、存储、 转换、反馈来实现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质是一个对人力资源动 态控制的过程,其中各环节,各要素或各变量形成前后相连,首尾相顾, 因果相关的反馈环。其中一环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环节发生变化,最 终又使该环节或要素进一步变化,形成反馈回路和反馈控制运动。 5. 文化凝聚原理。组织的凝聚力强,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 有竞争力。凝聚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对个人的吸引力,或个人对 组织的向心力;二是组织内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吸引力或粘结力。显然, 组织凝聚力不仅与物质条件有关,又与精神条件、文化条件相连。工资、 奖金、福利待遇这些物质条件是组织凝聚力的基础,没有这些就无法满 足成员的生存、安全等物质需要。组织目标、组织道德、组织精神、组 织风气、组织哲学、组织制度、组织形象这些精神文化条件,是组织凝 聚力的根本,缺了它就无法满足成员的社交、尊重、自我实现、超越自 我精神需要。换言之,一个组织的凝聚力不是取决于外在的物质条件, 而是取决于内在的共同价值观,依靠良好的群众价值观,建设优良的组 织文化来凝聚干部职工。
(二)实施的过程和步骤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而
开展。因此在 2004年,我们重点就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大中专毕业生管 理、人力资源规划等工作,在实践中探索,进行分析研究。
1. 组织开展管理人员考核工作 , 干部队伍得到新的优化
为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优化干部队伍。根据煤业公 司《管理人员考核办法》精神,我们制定了《关于 2003年度科级以下管 理人员考核工作的通知》 ,成立了考核领导小组和考核办公室,围绕管理 人员的?德、能、勤、绩、体?五个方面的整体表现,严格考核标准, 严密组织程序,严肃纪律监督,分阶段、按步骤,于 3-4月份对矿井科 级以下管理人员共 729人进行了 2003年度的考核工作。整个考核工作达 到了领导重视、思想统一,程序严格、组织严密,团结协作、工作扎实, 奖惩兑现,效果明显。在整个考核过程中,考核办全体成员表现出了思 想觉悟高,把握政策准,工作态度实,协作精神好,保守机密严的团队 精神,使整个考核工作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等不利因素,保证 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考核任务。
在考核结果的使用上,本着既能起到警示作用又利于干部队伍稳定 的目的,坚持优化队伍、优胜劣汰的原则,区分类别、区分层次分别排 队,有 66人被评为优秀管理人员,比例为 9%。淘汰降级 18人,比例为 2.5%。其中由科级降为副科级 1人,副科级降为一般 3人;专业职务由 中级降为助理的 2人,助理降为员级的 5人;转工人岗的 7人。对淘汰 人员,由干部科、组织科分别与本人及单位党政领导进行谈话。同时, 对于虽未淘汰但排名靠后的人员也进行了警示谈话。在对淘汰人员警示 谈话教育工作中,由于做了大量深入细致、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稳定了相关人员的情绪,杜绝了矛盾激化,达到了奖优罚劣的目的,体 现了公正公平的原则,增强了全矿管理人员积极进取、干事创业的责任 心、事业心,优化了干部队伍,提高了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2. 加强人才管理使用,专业技术人员取得新的充实
随着集团公司对外开发步伐的加快和矿井对口开发澳大利亚南田煤 矿工作的开展,人才需求紧缺现象越来越明显,矿井专业人才尤其是生
产技术人才输出更加频繁。同时矿井的改革发展也需要更多的人才为支 撑。为加大人力资源开发使用力度,为矿井建设和集团公司对外开发培 养储备优秀人才,我们从积极培养使用大学本科毕业生着手,采用多种 方式方法,选拔使用优秀人才,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 好用人环境,促进优秀人才快速成长。今年以来,根据公司对本科毕业 生使用的原则规定、矿井定编定员方案和《关于聘任大学本科毕业生管 理岗位的实施办法》精神,本着有利于安全生产,有利于人才培养使用 的原则, 于 3月份和 11月份分两次对矿井专业技术后备岗未转正式管理 岗人员和 2002、 2003年分配的本科毕业生共 78人进行了转岗聘任工作。 聘任工作采取民主测评与组织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由干部科、组织科、 纪委组织聘任人员所在单位管理技术人员和班组长座谈考察,充分听取 他们的评价意见,并采用投票方式进行民意测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 毕业生和后备岗人员能够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积极熟悉工作、学习业 务,技术业务水平提高很快。他们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扎实的工作作风、 谦逊的学习态度和务实进取的精神,受到单位领导职工的信任和好评。 各基层单位对后备岗、本科毕业生培养使用的意识、力度不断增强,积 极安排他们跑现场,挑重担,创造良好条件引导帮助,大力培养锻炼。 经考察测评,共聘任 73人。目前矿井所有 2002年前毕业的全日制大学 本科毕业生均安排到管理岗或后备岗,进一步充实了专业技术岗位,促 进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 性创造性,为矿井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3. 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科学编制人力资源规划
为适应形势发展变化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矿井未来几年的人才需 求,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按照《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关于编制人力 资源规划的指导意见》要求,自四月份开始,我们与工资科联合成立了 矿井人力资源编制工作专业组,对企业人力资源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分 析,以矿井生产经营规划为依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入分析,科 学规划,编制了 2004-2010年人力资源规划。并把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作
为矿井长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矿井战略目标实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保障。
随着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不断推进,矿 井被评为全国 ?创争示范单位? 。 矿党政提出了 ?实施素质工程? 的号召。 作为干部人事部门,我们坚持从矿井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思 考和探索人力资源开发的新途径、素质工程建设的新方法,以矿人力资 源规划为基础,起草制定了矿井人力资源现状及 2005-2007年工作规划。 总体目标是:坚持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实施素质工程 为抓手, 以建设高素质管理人员队伍和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为重点, 大力开发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增加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调整人 才结构,搞活用人机制,形成科学合理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为矿井战略 目标发展和公司大集团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① 增加人才总量,调整人才结构。根据矿生产建设实际的发展,各 个岗位对技术和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关键技术岗位的 人才要不断充实,要通过不同途径、不同形式、不同手段努力提高人力 资源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今后几年内,要努力调整现有人力资源结构,有重点地培养和引进高素 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 使高级人才总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努力改善层次结构,要在深化职称改革的基础上,尽快调整职称结构, 提高中、高级职称的比例;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再学习、再教育,积极拓 宽专业人员职称评聘、考试渠道。力争 3年内,高中级专业人员以每年 8%的比例增长, 2007年,高级职称达到 100人,中级职称 350人,高级 专业人员占到管理人员的 12%,中级达到 45%。
② 大力培养专家型和复合型人才,做好后备人才引导帮带工作。积 极与山科大、中国矿大等高等院校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建立?高、精、 尖?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和选拔一部分年龄在 40岁以下、大专文化以上 的懂技术、善管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采取?送出去、 请进来?的方法和脱产委培、函授学习、现场授课的方式,举办高级人
才学习班、专业技术培训班,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性人才。并通过?帮、 传、 带? , 着重培养引导近几年分配的专、 本科毕业生, 发挥他们的优势, 挖掘他们的潜力,同时注重吸收思想品质好、理论基础扎实、作风好、 敢创新、有实绩、会管理的先进青年和模范标兵,作为矿井发展的储备 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保持人力资源连续性,促进矿井发展。 ③ 努力提高人才整体素质,增强矿井综合能力。加强学历教育和继 续教育,努力提高学历层次,争取在 2007年,文化素质较大提高,使全 矿管理人员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硕士学位人员占到管理人员的 7%, 本科学历达到 40%,专科以上的达到 85%。要结合学习型组织深化和素质 教育,进一步加强岗位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对各个层次的人才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企业文化教育,使广大管理人员自觉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 硬的高素质管理人员队伍,增强矿井综合能力。
保障措施:一是要解放思想,超前思维,提高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 识。人才是第一资源,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矿井发 展建设和公司战略开发的实践证明,丰富的人力资源是矿井综合能力和 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作为公司人才培训基地的企业,更需要大力提高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认识,把人才兴矿、人才治矿、人才富矿纳入矿井战 略发展规划中,重视人力资源在矿井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更好的条件、搭建更大的舞台,坚持把学习 型组织深化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开创 人才管理新局面。要摒弃?人才培养是领导的事、是组织人事部门职责? 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把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列为各部门、 各单位领导职责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 考核和监督,各负其责,互相协作,共同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精尖 的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为矿井持续发展和公司大集团建设提供智力支 持和人才保证。二是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在人才选拔使用上,坚持以
年度管理人员考核为重要依据,提拔重用拔尖人才、优秀干部。并注重 吸收先模人物、技术能手到管理人员队伍中,不断优化管理人员队伍。 同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竞争上岗的人才选拔机制,适时地组织 开展管理人员公开竞争上岗、 专业技术后备岗竞争和专业人才招聘工作, 积极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 。为加强复合性人才的培养, 要合理调整人才队伍,加强内部人才流动和交流,增强人才队伍的生机 与活力。三是要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大力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良 好的人才环境,是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的重要因素。要坚持落实人才工 作机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 围。要建立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使人才引进渠道畅通,不断改进的人才 培养机制,使现有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坚持优胜劣汰的人才使用 机制,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 最大限度的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通过 每年召开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人才 交流大会和赴全国各院校招聘毕业生等多种方式,吸纳更多的高素质、 高层次的优秀毕业生,扩大引进人才的数量,特别是增加与科研、生产 相关的急需的采矿、机电、机械、通风与安全、地测等专业技术人员数 量,使矿井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确保矿井人力资源不断 优化。
4. 修订专业设岗方案,专业人员积极性得到新的提高
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及竞争聘任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重要内 容,是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为科学合理地设置全矿专业技术职务 岗位,规范完善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机制,做好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 工作,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兖矿 集团有限公司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及聘任管理办法》和《兖州煤业股 份有限公司人事管理暂行办法》精神,结合矿井实际,对矿井专业技术 职务岗位设置及竞争聘任方案进行了科学合理的修订,并报公司审批。 此次方案修订,立足矿井实际,遵循有关规定,在制定出初稿后,以书
面形式广泛征求了矿各单位意见。在公司批复后,将以文件形式下发, 作为各单位岗位设置竞争的依据,使专业岗位同管理岗位一样实现定编 定员,科学管理。
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扩大专业技术人员数量, 提高专业层次,推荐 14人参加高级职称评审, 25人评审中级职称, 39人评审初级职称。 70人参加经济、会计等专业职称考试。推荐来存良同 志为济宁市、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获通过。组织推荐 18名 高层 次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山东省科技计划与科技成果评审专家。
5. 制定大中专生管理规定,毕业生管理得到新的加强
大中专毕业生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矿井人才队伍的主要 来源和中坚力量。为进一步加强正规院校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的管理, 扎实有效地做好大中专毕业生的实践锻炼和教育培养工作,为他们的发 展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根据上级有关政策,结合矿井实际情况,我们制 定了 《正规院校大中专毕业生管理规定》 。 为在全矿合理配置毕业生资源, 为矿井改革发展培养选拔更多的优秀人才,规定明确了干部科对全部正 规院校大中专毕业生的管理权限,并对毕业生在见习期、转正上岗、工 人岗位、竞争上岗等方面进行了约束规范。
三、取得的效果
1. 通过对矿井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研究,明确了目前人力资源队伍 的优势劣势,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方向。制定了 2007、 2010年中期发展 规划,提出了目标和保障措施,成为今后几年矿井人力资源工作的指导 性文件。
2. 通过开展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工作,进一步优化了管理人员队伍, 提高了队伍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了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良性运转 机制的形成。
3. 通过制定大中专毕业生管理规定和聘任专业技术后备岗工作,进 一步提高了知识分子尤其是高层次本科毕业生的积极性,有利于优秀人 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有利于后备干部
队伍力量的充实。
4. 培育了?以人为本、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本管理文化,充实了企 业文化内涵,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
5. 人力资源队伍素质得到较大提高,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文化结 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均得到优化。
表二:管理人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对比(2004年 12月)
范文二:兴隆庄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措施探讨
山东科学第15卷 第4期V ol 115 N o 14 2002年12月D ec 12002SHANDON G SC IEN CE
文章编号:100224026(2002) 0420061205
、资源与环境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 地表塌陷情况严重, 本文选用概率积分法进行垂直沉陷量预测, 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成图, 发现最大下沉量达2. 73m 。据此结果本文提出了塌陷区进行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 并介绍了塌陷土地复垦的保障措施。
关 键 词:兴隆庄煤矿; 采煤塌陷区; 复垦措施;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 171. 4 文献标识码:A
1 兴隆庄煤矿塌陷区概况及其引发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兖州市地处鲁西南平原的东北部, 北靠宁阳, 西临汶上, 南与邹城济宁接壤, 东隔泗河与曲阜相望。其境内地下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总储量达200亿吨以上, 是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 兴隆庄煤矿即位于此地。由于长期开采, 兴隆庄煤矿塌陷情况严重, 到目前为止, 已造成耕地塌陷608. 84hm 2, 占兴隆庄镇耕地面积的17. 3%, 积水面积80hm 2, 平均积水深5m , 最深7m 。由于无人管理, 塌陷区内因个人、砖瓦厂和修高速公路而乱挖取土严重, 使地表坑洼不平, 甚至有高差4~5m 的深坑, 表土剥离严重, 土源缺乏。据统计, 兴隆庄厚煤层矿井的塌陷地, 一般采完第二分层后即积水形成水塘, 无法耕种, 三个分层采完后, 积水深度为2~6m , 一般3m 左右。
矿井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农业生态的改变上。具体从农业生态结构来分析, 塌陷影响表现为由开采前的以旱地种植为主的高产高效农业生产结构转变为水旱结合、水产养殖业与农业相结合的复合生产结构; 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种植品种和布局也会产生变化, 使单一的农业经营模式向多元化综合经营模式发展。具体来说, 对水、陆生态环境都会造成影响:对陆生生态环境来说, 一种表现就是会明显的改变原有的地表形态, 根据调查统计资料, 下沉量大于3m 的耕地将失去原有的使用功能, 土地将减产50%以上, 塌陷深度在0. 5m 的轻度塌陷区, 农业产量将减产20%以上, 与此同时, 由于地表塌陷影响地面村庄, 会对农村的布局、人口密度、人口的职业构成、社会的供求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一种表现是林业发展的幅度有所增加, 塌收稿日期:2002211220
作者简介:孙艳青(19792) , 女, 在读硕士研究生, 专业方向为环境科学。
?62?山 东 科 学2002年陷后的地面上宜林面积增加, 有利于林业生产的发展。地面塌陷造成的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地表积水, 地表水系的流向因塌陷而改变或积滞等, 造成水域面积扩大, 但水质变化不大, 在塌陷水域内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会受到影响, 产生恶化。国内许多矿区塌陷积水区的调查也表明, 展潜力。
22. 1(UDC )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 、塌陷、压占等, , 通过采取综合整治措施, 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对于兴隆庄煤矿, 采煤塌陷地的复垦具有重大的意义:①有利于该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的实施。塌陷地是该区的主要后备土地资源, 规划的农业用地面积的增值可以通过塌陷地复垦得到满足。②可以充分利用塌陷水域发展水产养殖业, 改善塌陷区域的生产、生活状况及塌陷区生态环境。③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可以增加耕地和水产用地, 还可安排劳动力就业, 同时配套设施齐全, 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将大大增强。④可以为其他类似的采煤塌陷区的复垦提供经验和技术指导。
2. 2 兴隆庄煤矿塌陷区地表稳定性预测分析
由于兴隆庄煤矿地处平原, 所以只选用概率积分法进行垂直沉陷量预测。预测模型为:
设单一工作面开采引起的地表点P 的下沉值W 如下:
Θw (x , y ) =A F (x , y , s , t ) d s d t
其中:
F (x , y , s , t ) =W
f (x , y , s , t ) =
W m ax Θ(x ,
y , s , t ) f (x , y , s , t ) ∞t ) ]22221r exp -Πr [(x -s +d ) +(y -m ax ) ) ]=q m [cos(K Αco s (a -K Α
式中 W m ax ——充分开采的最大下沉值, 单位:m ;
m ——煤层采厚, 单位, m ;
; a ——煤层倾角, 单位, °
q ——下沉系数;
K ——开采影响传播系数;
x , y ——地表点Q 在工作面局部坐标系中的坐标, x 指向上山方向, y 平行于走向
方向, 由x 轴顺时针转90°得到。
ost 和ox y 坐标系的原点重合。
由n 个工作面引起地表点p 的下沉值是各工作面影响值的代数和, 即
W (x , y ) =≤W t (x , y )
第4期孙艳青, 等:兴隆庄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措施探讨?63?其中:W t 为第i 个工作面的下沉值。
本区选用的预计参数为:q =0. 85; m =8; Α=5°; 重复采动系数q =0. 96。
根据兴隆庄矿区的实际资料, 进行塌陷量预测计算。据预测, 开采结束后, 一个塌陷盆地, 最大下沉量达2. 73m , , 地面标高41. 50m (图中矩形框区域) , 标高仍高于地下潜水位42m , 不会出现积水, 1。
2. 3(1) , 、,
, “九省通衢, 齐鲁咽喉”
之称, 站, 经济比较发达, 复垦工作有着坚强的经济后盾。
(2) 以前积聚的煤矸石、无害固废等材料都可以
作为填充物, 得到有效利用。
兴隆庄矿区有或大或小的矸石山, 其中最高大的
那一座, 进行了覆土植树绿化的尝试, 上面还建有亭
榭, 可以称为一人文景观, 但是其生态效益并不显著。
可以将这些大大小小的山体铲平, 用来填埋塌陷区
域, 减少占地的同时, 还可以增加台田, 从而达到物尽
其用, 地尽其用。
(3) 塌陷区水体稳定, 面积大。图1 兴隆庄镇煤矿塌陷区示意图
兴隆庄煤矿塌陷区共有水域38. 8hm 2, 特别是面积为22hm 2的大水面, 沉陷稳定, 地表水位变化不很大, 是一个没有进出口的封闭式自然水体. 而且兖州市环保局的水质监测分析数据表明, 各项指标均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具体情况如下:矸石主要由砂岩、炭质页岩等组成, 其中主要成分为Si O 2约占59%, 其次为A l 2O 3约占18%, 含S 很少只有0. 83%, 放射性及有害痕量元素均不超标。总之, 塌陷区水域是比较理想的水源。
(4) 具备复垦经验, 便于新的治理方法的推广和实施。
3 兴隆庄煤矿采煤沉陷地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3. 1 开发复垦措施
对于矩形框内的区域和广大的水域, 由于下沉值均大于1m , 建议采用下述的后三种方法进行治理; 而对于除此之外的区域, 建议采用下述的第一种方法进行治理(具体范围参见图1) 。最终将整个塌陷区域建设成为旱涝结合、渔牧结合、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区。
3. 1. 1 稍加整修, 恢复耕种
矿井开采后地面下沉深度小于1m 的地区, 即塌陷范围内的农田区, 由于下沉深度浅, 一般高于地下潜水位, 不易受水的危害, 加之地表下沉缓慢, 因此经过简单修整和配套排灌设施后, 就可继续耕种和使用。
?64?
3. 1. 2 挖深垫浅, 复田成塘山 东 科 学2002年
地表下沉在1~3m 范围内的塌陷区, 即养殖场及其以西地区, 局部地区易受降水影响, 处于常年积水地段, 易受水的危害, 无法正常耕种。可采取挖深垫浅的治理措施, , , 用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 继续耕种。
。利用水利挖塘机组来实施此项工程, 据调查, 采用机械施工方法, 。
3. 1. 3m 以上的区域, 即养殖场以东的深层塌陷区, 因塌陷深度大, 部分地段低于地下潜水位, 处于常年积水状态, 无法耕种。较浅地区可采用矿井下排矸和附近电厂粉煤灰等固体废物回填塌陷区, 实施土地复垦。具体做法是:矿井设计时不设永久矸石山, 临时矸石场设在初期塌陷区内, 矿井投产后地面逐渐形成塌陷区, 将矸石运往塌陷区填充。亦可采用预排矸充填复垦技术, 在预计下沉量较大地区, 用挖掘机械将表土取出堆放在四周, 用生产排矸设备排放矸石, 待下沉稳定后再覆土成田, 复垦后的土地根据不同用途可用作建筑、林业、农业用地等。
3. 1. 4 建立水产区, 发展养殖业
利用塌陷的38. 8hm 2水面建立水产区, 积极发展养殖业, 是充分利用环境发展生产、改善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措施, 是生态农业复垦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塌陷区养殖业是一种水陆交换互补的物质循环类型。它根据塌陷区积水现状特点, 按照生态学的食物链原理进行合理组合, 实行农—渔—禽—畜综合经营的生态农业类型。系统中的农作物和青饲料, 可作为畜牧生产中鸡、鸭、猪、牛等养殖动物的饲料; 畜牧业生产中的粪便废物除可供养鱼或其他水产养殖的饲料外, 还可经微生物分解作为肥料施入农田改善复垦土地质量; 鱼塘中的塘泥亦可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国内徐州、淮北和开滦矿区, 对此类型的复垦技术进行试验, 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2 保障措施
(1) 切实加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 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进一步保证开发复垦任务的顺利完成, 做到示范工程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2) 广开门路, 多渠道筹措资金。
(3) 强化矿区环保产业的发展。
(4) 继续加强科学技术研究, 探索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沉陷地复垦新路子。(5) 复垦形式多样化, 优惠政策实用化。
(6) 限制性采煤和多元化采煤方式并举。
(7) 利用R S 技术对矿区进行动态监测, 随时掌握沉陷动态变化, 并且将这些变化用到实处。
(8) 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调动复垦积极性。
(9)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忧患意识。
第4期孙艳青, 等:兴隆庄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措施探讨?65?4 结 语
采煤沉陷地的复垦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是环境学、生态学、家们长期以来共同关注的问题, 的开发复垦措施, , , 兼顾到了塌陷地复垦利用后的生态、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M ]Λ北京Π清华大学出版社Κ1992Λ
[2]兖滕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地的动态演变规律与综合整治[J ]Λ地理学报Κ1998Κ53; 1ΓΠ24230Λ
[3] 杨居荣Κ等Κ采煤塌陷地的生态复垦——以唐山开滦煤矿为例[J ]. 中国环境科学Κ1999Κ19; 1ΓΠ852
90Λ
[4] 罗明张惠远Λ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J ]. 资源科学Κ2002Κ24; 2ΓΠ30235Λ
The overv i ew of ecolog i ca l recon structi on m ea sures of subsi dence
lands of coa l extracti on i n X i n glongzhuang coll i ery
SUN Yan 2qing , L I U Hou 2feng
(P op u lation resou rce and env ironm ent colleg e , shand ong nor m al university , j inan , 250014) Abstract :A fter m any years of m in ing , the land surface of X ingl ongzhuang coalm ine subsid 2ed seri ously . T he paper p redicts vertical subsidence th rough p robability and integrati on m ethod . T he graph is dra w n the graph utilizing G IS techno l ogy . It is show n that the m axi 2m um subsidence is already 2. 73m . A s fo r as th is con sequence , the paper puts for w ard s pe 2
. T he ensure m en ts and the i cific ecol ogical recon structi on m easures m p le m ental step s of the
reclai m ati on of X ingl ongzhuang subsidence lands are in trodw ced .
Key words :X ingl ongzhuang co lliery ; subsidence lands of coal extracti on ; reclai m ati on m ea 2sures ; sustainable devel opm ent
范文三:兖矿兴隆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经验
兖矿兴隆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经验
近年来,兴隆庄煤矿牢固树立“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 有终点” 的理念, 坚持提高认识、 升华理念, 坚持追求卓越、 精细措施,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严抓工程质量和 文明生产的提高,推动矿井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实 现连续安全生产 11周年。
在安全质量标准化上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强化宣传,深化培训,着力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一是加强安全教育。 重点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和 “双基” 建设重要意义、目的、作用和内容要求的宣贯力度,让干部 职工领会实质、掌握标准。针对矿井安全周期不断延长干部 职工易产生松懈麻痹思想,持续开展“反骄、防松、鼓劲” 和“反思事故、遵章守法”安全警示教育等活动,坚持用反 面典型、 事故教训震慑人心、 触动灵魂, 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二是加强安全培训。制定实施职工素质“十二五”工程 规划,坚持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强化采矿工程和矿山机电 等专业人才培养。邀请专家为矿 100多名副总以上领导、业 务科室和井下单位负责人、技术人员、班组长讲授“防治冲 击地压” 等安全技术知识。 发挥矿、 区队两级培训主体作用, 按计划、 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三项岗位人员” 、 “四五级联动”
和井下区队管理人员全员安全培训。
三是加强安全实训。组织开展了地面灭火疏散演习、化 工火灾消防疏散演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名师带高徒、职 业技能鉴定、 自救器佩戴使用培训、 安全理论知识考试、 “必 知必会”安全知识现场提问等活动,提升了职工安全素质和 安全技能。
二、完善机制,明确责任,着力提高安全管理实效 一是实施安全目标管理。根据一季度抓开局抓起步、二 季度抓落实抓成效、三季度抓巩固抓提高、四季度抓决战抓 冲刺的安全工作步骤,每季制定符合季节特点和现场实际的 安全工作意见。特别是在实现安全生产 10周年后,及时召 开了安全生产誓师动员大会,制定印发关于实现安全生产十 五周年目标的工作意见,做到无论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 安全工作都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双基”建设作为一项重点 来安排部署,实现安全有目标、有主线、有载体、有措施。 二是强化安全责任落实。细化完善了以矿长负责的安全 决策管理、以党委书记负责的安全教育培训、以总工程师负 责的安全技术保障、以分管矿长、副总工程师、科室主要负 责人、井下区队长负责的组织落实、以党群组织齐抓共管的 群防群治、以专兼职安监部门负责的监督检查“六个”安全 质量标准化和“双基”建设责任体系,构建了权责明确、履 责有效的层次化、规范化的安全责任链环。修订了覆盖安全
生产各岗位、各工种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岗位行为规范,做到 岗岗有标准、人人有规范、处处有监督、事事有考核。 三是加强区队班组建设。 强化基层班子建设, 考核了 660名科级及以下管理人员,调整提任干部 61名。强化区队班 组建设,从每个井下区队选拔一名优秀班组长参加区队管 理,组织班组长进行疗休养,提高了班组长抓安全生产工作 积极性;开展区队班组安全“评先树优”活动,表彰奖励 19个安全金牌单位、 银牌单位和先进单位、 17个安全金牌班组、 30名安全金牌队长、银牌队长和党支部书记、 17名安全金 牌班组长、 196名安全标兵。强化安监队伍建设,每周组织 安监员学习业务知识,每季组织一次考试,提高了安监员的 业务素质和现场执法检查水平;实施安监员定期参加区队班 前会机制,坚持与班组长同下井、同上井,全过程加强安全 监督,同步提升区队班前会质量、安监员素质和现场安全水 平。
四是严格安全激励约束。坚持定期在安全办公会上通报 工程质量、工作质量、文明生产较差的单位、未完成下井指 标和抓“三违”名额的管理人员。坚持把分配政策向安全质 量倾斜, 职工安全质量收入占总收入的 70%。 持续实施挂 “红 黄牌”制度,对挂黄牌单位罚款 1万元、挂红牌单位罚款 4万元,对完不成指标的进行经济处罚。严肃查处“三违”人 员,对一般“三违”人员实行班后分析、定立保证“两关”
教育,对严重“三违”人员实行下岗脱产学习、下岗脱产检 查、下岗脱产帮教“三关”教育。
三、严格标准,细查隐患,着力提高现场安全动态达标 率
一是深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修订完善安全质量标准 化检查验收管理规定、地面和井下安全质量标准化流动红旗 达标竞赛办法。按照区队日常自查自检、矿周检、旬检和月 底验收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现场工程质量与文明生产。采取 不定期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查地面洗选加工、物业 后勤、多种经营、机关科室、区队所属井上场所等 6个系列 的劳动纪律、环境卫生、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每月对井下各系列第一名的单位奖励 3万元,对地面各系列 倒数后三名的单位分别给予人均 150元、 100元和 60元的罚 款,促进了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是加强安全动态监督检查。完善以矿、专业、科室、 区队、班组五级为主的安全管控网络、以安监处为主的安全 监管网络,以党员先锋岗、群监员、青安岗、民兵安全哨为 主的安全协管网络、以纪委监察为主的安全效能监察网络, 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活动,构筑了点线面结合、立体交 叉、 全覆盖的安全监管体系, 形成了齐抓共管抓的安全格局。 井下区队坚持超前排查掌控职工的思想状况和精神状态,严 禁身体疲劳等 10种安全不放心人员上岗作业。管理人员、
安监员和安全小分队坚持对重点工程、 薄弱环节、 边远区域、 特殊地点等进行安全“专盯”和动态巡检,做到严检查严分 析、严处罚严警示。
三是强化五级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岗位、班组、区队、 科室、矿“五级”隐患排查,实行定时、定责、定级“三定” 管理, “定时”即按照管理层次,实施岗位、班组每班、区 队每天、科室每周、矿每月排查; “定责”即建立以矿主要 行政负责人全面负责、总工程师对隐患排查直接负责、分管 行政负责人对隐患治理直接负责、安监处对隐患排查治理全 面监督的责任体系; “定级”即根据隐患风险程度划分 A 、 B 、 C 三级,实施分级治理、分级监控。按照责任、措施、资金、 期限、应急预案和监控措施“六落实”原则治理隐患。 四是严格开展安全集中整治。深刻吸取省内外煤矿各类 事故教训,坚持自察自省、举一反三,分专业、分系统深入 开展安全专项集中整治,逐级查思想、查作风、查管理、查 现场。重点组织开展了消防、井口周围供电系统、地面供电 系统、地面高温高压设备设施、地面电缆敷设通道内易燃物 品“五项”安全专项检查和机电安全集中整治“一项”专项 行动,整改了消防重点部位和区域、电气设备设施、巷道峒 室、井口工具房、主副井塔等重要场所和地点存在的安全问 题。
四、科技兴安,创新管理,着力提高矿井系统安全可靠
性
一是加大安全装备投入。严格按规定使用安全费用,积 极更新和改造“一通三防” 、防治水、机电、辅助运输等生 产系统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提高了矿井安全技术装备水平, 增强了防灾抗灾能力。
二是持续应用安全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使用高强 柔性聚酯纤维网,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和安全 可靠性。在工作面过运煤巷期间,采用充填粉煤灰技术改造 巷道,保证了巷道支护效果、安全快速推进。安装使用纵差 保护和光纤测温系统,提高了供电和设备安全可靠性。实施 矸石充填, 减少事故隐患, 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三是实行安全风险评估确认。 结合矿井实际, 制定了 “风 险评估、三位一体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工作实施意见、推 进方案和培训计划,分别分期分批举办了由近 700名区队管 理人员、技术人员、班组长和安监员参加的安全确认知识培 训和考试, 掌握安全确认内容、 标准、 步骤和程序; 按照 “典 型引领、全面推进”的原则,先行在井下 7个单位试点的基 础上,再在井下 15个单位全面实施,职工在现场工作前通 过“停、想、评、定、做”五步安全风险评估,准确把握现 场安全状况,做到有效识别风险、规避风险,实现作业过程 无伤害、无事故。
范文四:66山东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ZT9800-16-30端头支架.doc
山东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ZT9800/16/30端头支架
综放工作面端头区域,是工作面与工作面运输巷的交汇处,围岩在多种支承压力作用下,受采动影响最大,矿压显现复杂空间大,所以是工作面压力集中的区域,而且设备布置密集,还是行人、输煤的“咽喉”,是煤炭行业机械化工作面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综放工作面端头一般采用单体支柱支护,对顶板支护强度低,职工在端头工作时必须停机作业。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压力集中,经常出现单体支柱被压入顶底板的现象,回撤难度大,并且比较危险。回撤单体支柱时停机时间较长,严重制约了机械化工作面的开机时间。所以,研制新型的机械化端头支护设备替代传统的单体支护,实现端头作业的机械化,是减少工人笨重的体力劳动,降低事故率,提高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实现高产高效的关键。
为了适应大功率、大配套重型设备发展及使用要求,需要提高工作面端头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才能保证高产高效,更好地发挥设备能力。综采工作面配套设备大,端头区支护困难,要求端头支架不但要保证各种机电设备得到正常维护,而且还要具有较大的无立柱空间,以保证端头区域设备的正常运转及顺利前移。以往的端头支架因重量太重,结构复杂,致使移架不顺利。他们结合矿井地质条件及端头区的顶底板维护情况,通过调研、对比分析和专家组多次讨论分析,确定了端头支架架型为液压交替迈步自移式端头支架,采用交替支护保证顶板不循环下沉,同时还实现了转载机自动交替迈步和支护设备的循环前移。
通过,个月的工业性试验证明,该支架具有,大特点:一是端头支架采用交替前移式液压支架,与转载机联接,实现了交替迈步自动移架,支护及时。支撑强度高,稳定性好。采用可调铰接顶梁结构,增强了对顶板适应能力,有利于对工作面端头顶板的维护。二是端头支架具有较大的支护空间,保证了前后部运输机、转载机的正常运转和顺利前移,设备维护空间大,与排头支架、前后部运输机、转载机配套合理。支护面积大,有护巷及护帮能力,系统运动灵活,推拉力满足要求,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及工作面的快速推进要求。三是该端头支架的成功应用,取消了端头采用单体液压支柱的支护形式,实现了不停机作业,避免了因频繁支、撤、运单体支柱和顶梁的不安全因素,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减少了端头维护人员和维护材料,每年可节约维护顶板材料费
用15.6万元,一年多出煤炭17.4万吨,年增收节支总额达4700余万元。
范文五:兴隆庄煤矿高产高效综采放顶煤技术的创新与实践
孟祥军 邢士军 张连勇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兴隆庄煤矿,山东 兖州272102)
摘 要 介绍了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综采放顶煤技术从试验成功,到应用推广,到提高创新发展的实践过程,以及取得的创新成果和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产出高、安全效益好的高产高效发展之路,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采矿技术,促进了我国综采放顶煤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高产高效;综采放顶煤;创新;实践
兴隆庄煤矿是国家“六五”期间自行设计和建设的第一座年设计生产能力300万 t的大型现代化矿井。其地质储量7.8亿 t,可采储量3.8亿 t。主采煤层为山西组底部的3层煤,平均厚度8.65 m,产状平缓,地质构造简单。矿井于1981年12月投产,1986年达到设计生产力。1992年开始采用综采放顶煤技术,试验成功之后经过不断发展探索和创新实践,使该项技术日趋成熟和完善,各项生产指标达到了国内和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一整套与工作面装备水平相适应的综放工艺模式,成为兖州矿区厚煤层开采的核心技术,为我国厚煤层开采探索出一条安全高效的采煤生产工艺。
1 综采放顶煤技术试验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兴隆庄煤矿经历了10余年的分层综采生产之后,采煤生产存在着综机设备老化、事故率增多、设备能力小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矿井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兴隆庄煤矿根据国内外厚煤层开采经验和生产实践,结合矿井自身条件,经过多方面考察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反复酝酿比较,选择了投入少、产出高,且风险较大的综采放顶煤开采新工艺。并于1992年6月在5306工作面开始进行试运转,7月1日正式组织试生产,到12月工作面回采结束,试验一举获得成功。试验期间共生产原煤64.4万 t,平均月产99 750 t,回采工效达到32.803 t/工,采出率81%,达到了年产100万 t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
1.1 试验工作面基本条件
5306工作面长163.1 m,推进长度394.2 m,煤层厚度7.8 m,煤层倾角2°~7°,平均4°,埋藏深度391~433 m。工作面机采高度2.8 m,放煤高度5.0 m,采放比1∶1.83。
1.2 试验工作面主要设备配套
5306工作面试验设备见表1。表1
5306试验工作面主要配套设备
名称 型号 功率/kW 其他
采煤机 AM500 750 截深0.686 m
前部输送机 SGB—764/264W 2×132 运输能力700 t/h
后部输送机 SGB—764/320W 2×160 运输能力700 t/h
转载机 SZB—764/132 132 运输能力700 t/h
顺槽胶带机 SDJ—150 2×150 运输能力680 t/h
乳化液泵站 MRB—1.25/31.5 200 三泵两箱
清水泵 KPB—315/16 125 2台
清水泵 HPB—315/10 75 2台
放顶煤液压支架 ZFS5200/17/35 初撑力4 410 kN,工作阻力5 200 kN,支护强度0.87 MPa
排头支架 ZFG5200/18/32 初撑力4 410 kN,工作阻力5 200 kN,支护强度0.69 MPa
工作面主要配套设备的改制特点:
① 液压支架是利用原分层开采铺底网ZZP5200—1.7/3.5型支架改制的,通过加长前探梁、局部改造掩护梁、重新设计尾梁、增设放煤口喷雾等装置的技术改造,形成了兖州矿区第一代低位插板式放顶煤液压支架。
② 对SGB—764/264W型前部输送机、SGB—764/320D型后部输送机进行了机头、机尾部分的推拉及铲煤板、挡煤板等装置的技术改造,以适应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要求。
③ 为确保工作面生产能力和配套设备的可靠性,采煤机、转载机、胶带机选用了当时功率高、运量大、现场使用成熟且工人操作熟练的分层综采设备。
1.3 试验工作面综放回采工艺
综放工艺方式在5306工作面生产期间试验多种方式,放煤步距主要有一刀一放、两刀一放、三刀一放3种,放煤方式有单轮顺序、双轮顺序、单轮间隔、双轮间隔、单轮顺序折返放煤等多种方式。通过现场实测研究分析,确定了在煤机截深0.6 m装备条件下,两刀一放单轮顺序放煤或单轮顺序折返放煤方式为最佳综放生产工艺方式,能够实现采放平行作业,达到高产要求。
2 综采放顶煤技术的推广应用阶段
综放工艺开采试验成功之后,兴隆庄煤矿自1993年起,先后在5313、1301、4314工作面进行了推广应用。这期间在设备配套方面,主要对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和顺槽胶带机等煤流输送设备进行了更新升级,即在放顶煤支架基本架型不变的情况下,前后部输送机由SGB—764/264W型、SGB—764/320D型改造升级到了SGB—764/500WK、SGB—830/630型,转载机升级到SZZ—830/200型,胶带机升级到SSJ1200/2×200型,提高了工作面的综合生产能力,并在综放生产规模、单产水平、回采工效和高产高效采煤队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4年综采一队单产突破200万 t,达到272.368 9万 t,创全国综放单产当年最高水平。
3 综采放顶煤技术的完善提高阶段
1995年以后的三四年间,以采用200 L/min大流量液压系统的ZFS5600为代表的新型专用放顶煤支架,对综放工艺适应性进一步增强;为解决采煤机上行牵引功率问题,将AM500采煤机由两牵引改为三牵引,提高了技术性能;前后部刮板输送机更新升级到SGB—830/630型,使用SZZ—830/200型转载机,SSJ1200/2×200型胶带机,设备配套能力进一步提高。综放工艺参数根据不同开采条件、不同煤层厚度、煤层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等条件合理地得到优化,如增大机采高度,加大矿山压力对顶煤破碎作用,提高采出率;割煤与放煤速度得到进一步合理匹配,开机率不断提高。网下、水体下、铁路下放顶煤试验相继获得成功,丰富了综放开采技术,扩大了综放技术的应用范围。工艺参数和装备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综放工作面单产水平的增长,1995年综采一队年产突破300万 t,达到300.603 6万 t,再次刷新了全国综放单产最高记录,1998年达到371万 t的新水平,推进了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发展。
4 综采放顶煤技术的创新发展阶段
综采放顶煤技术自1992年试验成功,经过了五六年的推广应用,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存在着设备配套能力低、可靠性差、开机率低、支架设计不合理、综放工艺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难题,很难将工作面单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解决上述问题,促进综采放顶煤技术进一步发展,兴隆庄煤矿先后承担了煤炭行业“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缓倾斜特厚煤层高产高效综放开采成套装备技术与工艺研究”、“十五”攻关项目“600万 t综放工作面设备配套与技术研究”、“两柱掩护式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研制”课题的研究试验工作,相继获得圆满成功,工作面单产水平、回采工效得到进一步提高,使我国的综放开采技术整体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4.1 “九五”攻关项目
该项目于1999年2月在兴隆庄煤矿5318综放工作面开始调试,4月份开始进行工业试验,到10月份工作面回采完毕,达到了预期目的。体现了技术先进、国产设备成套性强、生产能力大、质量可靠、安全性好的特点,是当时最先进的国产综机设备。试验期间工作面月产突破了40万 t,平均达到了35.5万 t,回采工效达到177.98 t/工,工作面采出率达到85.17%,年产达到了400 万 t,具备了500 万 t的生产能力。试验成功之后,迅速在兖州矿区各厚煤层矿井得到了推广应用,均取得了高产高效、安全经济的效果,促进了综放技术的发展。
4.1.1 试验工作面基本条件
5318工作面长177 m,推进长度1 642 m,煤层厚度大且稳定,平均8.28 m,采煤高度3.0 m,放煤高度5.28 m,采放比1∶1.76。煤层倾角2°~16°,平均7°,埋藏深度458.8~525.3 m。
4.1.2“九五”攻关项目主要设备配套(见表2)
表2
5318工作面主要配套设备
名称 型号 功率/kW 电压/V 其他
采煤机 GTY400/900—3.3D电牵引 900〖〗3 300 截深0.8 m
前部输送机 SGZ—960/750 2×375 3 300 运输能力1 800 t/h
后部输送机 SGZ—960/750 2×375 3 300 运输能力1 500 t/h
转载机 SZZ1000/375 375 3 300 运输能力2 200 t/h
破碎机 PLM200型锤式 200 1 140 破碎能力2 200 t/h
顺槽胶带机 SSJ—1200/3×200 3×200 1 140 运输能力2 000 t/h
乳化液泵站 GRB—315/31.5 200 1 140 两泵一箱
乳化液泵站 DRB—200/31.5 125 1 140 两泵一箱
清水泵 KPB—315/16 125 1 140 2台
清水泵 HPB—315/10 75 1 140 2台
放顶煤液压支架 ZFS6200/18/35 初撑力5 063 kN,工作阻力6 800 kN,支护强度0.8 MPa
排头支架 ZTF6500/19/32 初撑力6 157 kN,工作阻力6 500 kN,支护强度0.8 MPa
4.1.3“九五”综放回采工艺
综放工艺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工作面生产期间,分别试验了一采一放单轮顺序放煤、一采一放双轮顺序放煤、二采一放单轮顺序放煤等6种工艺试验方式。结合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离散元数值计算分析研究,确定了在采煤机截深0.8 m装备条件下,一采一放单轮顺序放煤为最佳综放工艺方式。
4.1.4“九五”主要创新特点
① 结合兖州矿区厚煤层赋存特点,对工作面进行了总体设计配套。开发研制了成套专用型大吨位、高强度、大运量的综放设备,各设备、各环节之间达到了配套协调和优化,使系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② 采用计算机技术优化了放顶煤支架结构,增大了后部过煤空间,提高了支架的稳定性和抗扭能力,通过了3万次寿命试验,提高了支架的可靠性;采用抬底座机构和大流量双路供回液系统,解决了底座前端扎底问题,提高了移架速度。
③ 排头支架采用掩护梁加带插板可伸缩尾梁结构形式,实现了既能维护后部输送机机头、机尾,保证有足够的安全工作空间,又能实现端头支架放顶煤功能。
④ 前后部输送机刮板链采用中双链,中部槽、牵引链、联接机构等强度增强,安全系数增大,使用寿命及可靠性增加;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可伸缩机尾,可随时调整刮板输送机链的张紧力,从而保证了输送机良好的运行状态。
⑤ 采煤机采用了电牵引、交流变频器调速装置,彻底解决了液压牵引采煤机故障高、可靠性低的问题;功率为900 kW,提高了煤机牵引力和牵引力矩,截割能力得到增强,牵引速度加快。
⑥ 转载机采用可伸缩机头,可使刮板链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或随时紧链操作;溜槽采用整体箱式结构,提高了转载机过煤寿命。
⑦ 顺槽胶带输送机采用新型张紧绞车,能自动调节张紧力大小,实现胶带自动张紧;转载机与胶带机尾拉移采用“马蹄尔”机构,实现了胶带机尾的自动前移。
⑧ 综放工艺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确定了在兖州矿区厚煤层综放开采初始化综放工艺模式。
4.2 “十五”攻关项目
兴隆庄煤矿在成功实施“九五”攻关项目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综放开采成套装备自动化水平,于2001年又承担了“十五”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该项目于2001年10月在4326综放工作面开始调试生产,2002年1~3月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工作面回采工效达到313.39 t/工,采出率达到87.43%,最高月产63.166 8万 t,平均月产57.053 2万 t,年产突破了600万 t,具备了年产800万 t的生产能力。
4.2.1 试验工作面基本条件
4326工作面长300 m,推进长度1 410 m,煤层厚度8.6 m,煤层倾角平均9°,煤的硬度系数2.3,埋藏深度469.7~517.3 m,采煤高度3.0 m,放煤高度5.6 m,采放比1∶1.87。
4.2.2“十五”主要设备配套(见表3)表3
4326工作面主要配套设备
名称 型号 功率/kW 电压/V 其他
采煤机 SL300电牵引 859 3 300 截深1.0 m
前部输送机 SGZ—1000/1200 2×600 3 300 运输能力2 000 t/h
后部输送机 SGZ—1200/1400 2×700 3 300 运输能力2 000 t/h
转载机 SZZ1200/525 525 3 300 运输能力3 500 t/h
破碎机 PLM3800 250 3 300 破碎能力2 200 t/h
顺槽胶带机 SSJ—1400/3×400 3×400 6 000 运输能力3 500 t/h,带速4.5 m/s
乳化液泵站 GRB—315/31.5 200 1 140 两泵一箱
乳化液泵站 DRB—200/31.5 125 1 140 两泵一箱
清水泵 KPB—315/31.5 125 1 140 2台
清水泵 HPB—315/10 75 1 140 2台
放顶煤液压支架 ZFS6800/18/35 初撑力5 707 kN,工作阻力6 800 kN,支护强度0.8 MPa
排头支架 ZTF7000/19/32 初撑力6 156 kN,工作阻力7 000 kN,支护强度0.72 MPa
4.2.3“十五”综放回采工艺
4326工作面综放工艺方式是在“九五”综放工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的。在煤机截深1.0 m的条件下,采用一采一放顺序放煤的综放工艺方式。人工放煤时采用单轮顺序放煤方式,电液程序控制放煤时采用程序控制与人工补放结合的双轮顺序放煤方式,即第一轮为程序控制,第二轮人工补放。
4.2.4“十五”主要创新特点
① 在“九五”成套装备的基础上,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开发研制了一套大功率、高可靠性、高技术含量的专用型综放设备,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综采设备整体水平的提高。
② 首次将电液控制技术应用于综放支护设备,实现了单架、双向、成组程序控制下的自动移架和放煤功能,提高了综放工作面自动化水平和安全可靠性。
③ 放顶煤液压支架采用了整体顶梁结构,顶梁前端支撑能力增大,对端面顶板的支护能力增强。
④ 后部输送机首次采用可控软启动技术,转载机实现了自移,顺槽胶带输送机采用了BOSS软启动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运输设备的可靠性。
⑤ 首次在综放工作面采用随机自动控制,实现了以采煤机位置控制移架、推溜、放煤等工序自动化。
⑥ 根据矿压规律及设备条件,工作面选择面长300 m,提高了工作面采出率,降低了掘进率。
4.3 两柱掩护式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研制
两柱掩护式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于2003年4月完成支架设计,2003年10完成支架样机加载试验,通过了50 000次循环加载试验。之后经多次组织专家评议、论证、研究分析,确定最终方案,进行加工制造。并于2004年12月在兴隆庄煤矿4301工作面安装完毕,开始进行工业性试验,到2005年6月工作面回采结束,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它的试验成功是继“九五”、“十五”攻关项目之后的又一创新成果,是兖矿集团近年来列入国家技术创新项目“高效集约化综放开采技术及关键装备”研究的子课题之一,是该项目中的核心装备。“高效集约化综放开采技术及关键装备”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研究项目,是以综采放顶煤技术为龙头,集机械制造、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专家系统和智能化放煤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它不但立足于我国放顶煤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更提高了我国综放开采技术的整体水平,确保我国放顶煤开采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达到向国外输出综放开采技术与装备的目的。两柱掩护式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作为该项目的关键技术,克服了四柱式综放支架结构复杂和控制复杂、前后立柱受力不均衡及电液控制配套适应性差、不利于自动化控制等弊端,是放顶煤开采条件下的新一代架型,对放顶煤开采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开发研制的ZT9800/16/30端头液压支架在4301工作面获得试验成功,实现了煤机回头不停机作业,取消了端头采用单体液压支柱的支护形式,避免了因频繁支、撤、运单体支柱和顶梁的不安全因素,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促进了工作面的安全快速推进和高产高效。
5 综采放顶煤技术应用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果
5.1 工作面单产递增速度快
1992年第一个综放工作面(5306面)平均单产99 750 t/月,达到年产百万吨水平;1994年综采一队年单产突破200万 t,达到272.368 9万 t,列当年全国综放队榜首;1995年综采一队一举突破年产300万 t大关,达到300.603 6万 t,成为全国第一个年产超过300万 t的综放队;1999年年产突破400万 t,2002年突破600万 t,达到639.919 8万 t,创出了当年综放单产最高记录,之后工作面年单产水平均保持在600万 t以上。综放单产从1992年到2005年提高了6倍以上,平均每年以50万 t的速度递增。
5.2 工作面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综放技术试验成功以来,随着设备配套能力的增强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综放工作面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05年综放工作面效率达到292.751 t/工,比1992年提高了260.668 t/工。
5.3 工作面采出率逐步提高
综放试验期间工作面采出率为81%,随着综放工艺参数、设备配套的优化,以及工作面长度增加、排头支架放煤、后部输送机清浮煤装置的应用,使工作面采出率得到逐步提高,“九五”高产高效综放工作面采出率达到85.17%,“十五”高效综放工作面达到87.43%,比1992年试验工作面提高了6.43个百分点。
5.4 工作面工艺参数优化
综放工作面工艺参数是围绕提高工作面单产、回采工效和采出率进行优化选择的。① 煤机截深:在煤机功率提高的情况下,合理加大截深,由0.6 m加大到0.8 m、1.0 m;② 工作面面长:随着前后部输送机功率、运量、强度和使用寿命的提高,合理加大工作面面长,由150 m、180 m,增加到200 m、220 m、300 m;③ 工艺模式:根据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综放工艺方式由截深0.6 m两刀一放初始化模式,优化到截深0.8 m和1.0 m一刀一放高产高效工艺模式。
5.5 工作面设备配套专用化
综放设备配套由试验期间改制型的初始化配套模式,到完善提高阶段的专用放顶煤支架、SGB—764/400D型输送机、SZB—830/200转载机、SSJl200胶带机等中档化配套模式,到以 “九五”、“十五”设备为代表的成套高档化专用配套模式,综放装备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5.6 实现电液程序控制放煤
“600万 t综放工作面设备配套与技术研究”首次将电液控制技术应用于放顶煤支架,通过攻关试验,实现了移架、放煤、推前部、拉后部等输送机工序自动化,移架速度8~12架/s,自动监测支架工况,提高了综放工作面自动化程度、安全可靠性和回采工效。
6 结束语
兴隆庄煤矿综放开采经过10多年的研究探索与创新实践,综放设备由改制型到成套专用型,综放工艺由截深0.6 m两刀一放,发展到截深0.8 m、1.0 m一采一放,单产水平由100万 t提高到600万 t,走的是一条实践—认识—创新—再实践—再认识—再创新的循环发展之路。不同时期综放技术与装备技术均以企业创新为主,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重点攻关,综放设备均以国产化为主,关键部件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充分代表了国内综放发展的水平。在综放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对锚网支护、辅助运输、工作面喷雾降尘、自动化控制及设备工况监测等相关技术进行系统研究攻关,从实践和理论方面丰富了采矿技术,促进了我国综放开采技术的发展。今后兴隆庄煤矿将进一步在综放工作面及顺槽自动化控制及含厚层不均匀夹矸厚煤层大采高综放支架研制与顶板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不断丰富综放技术的内涵,保持我国综放技术的领先地位。
第一作者简介 孟祥军(1963—),男,高级工程师。1988年7月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现为兴隆庄煤矿总工程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采矿技术管理和技术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多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兴隆庄煤矿人力资源开发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