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 潮泉镇中心幼儿园课题阶段性总结
《区域活动和环境创设对幼儿创造力影响的研究》
课题阶段性总结
2012年2月,我园确立的研究课题《区域活动和环境创设对幼儿创造力影响的研究》作为省级课题的子课题经过半年来的实践研究,在园长带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下,各项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第一阶段的目标得到了现实性的落实。现将我们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小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思路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需要成人不断的启发和引导。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好途径。在所有活动中,对幼儿来说比较重要,且所占比例较大的一项,便是区域活动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综合利用各种环境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所以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和环境创设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它非常有利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在创造力方面。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到目前为止,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下面几项工作:
1、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为开展课题实验夯实基础。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实验小组,制定课题方案和研究规划。
幼儿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从“园长——教师——家长——幼儿”区域推进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区域活动。本着规模由小到大逐步推开的原则,每班挑选一位骨干教师组成首批实验教师队伍,对课题研究方向提出意见、
制定实验方案和阶段研究计划。
(2) 专业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是教师厚实文化底蕴、完善人格魅力的基石。面对新课题新的设计思路、新的目标要求、新的内容体系、新的实施策略,面对新的教育对象,教师唯有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成为学习型教师,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的需要。 (3)为了保证课题实验的质量,我们制定了详实的课题学习计划,收集、整理幼儿创造力发展、区域活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深入学习、即时反思,并于每月举行一次这样的“研究性”学习,目的不是去掌握一定理念术语和时髦名词,而是理解和领会理论的内在实质,学习理念所蕴含的反思和研究精神;不仅仅是运用理论来解决自己的实践问题,而是利用理论来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对于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2、了解本园各年龄段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需求与潜能,构建各年龄段创造力发展目标,为课题研究提供方向。
开学初,我们组织教师系统学习了新《纲要》中的目标要求,收集各种理论知识,深入挖掘语言领域中关于养成教育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园各年龄段幼儿创造力发展现状,并分别提出了园内教师和家长的指导要求,尽量做到科学、具体、可行。
3、制定教师个人研究专题计划与年龄班幼儿培养重点,有计划、有过程地进行实践研究。
为了引导该课题的研究向纵深发展,便于教师从小处着手,经过深入的调查,我们拟订了几个子课题,供实验教师自由选择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实验教师都能在《目标》的引导下,选择符合自己年龄段特点的班级培养重点,制定教师个人研究专题计划。
总体来看,教师在实践研究中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的方法、程序较为规范,可操作性强,体现了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动态研究过程。幼儿园较注重过程性管理,期初让教师填写研究对象的现有水平、个人专题研究计划,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幼儿发展目标及具体过程几个方面填写,每月教师都有专题活动记录,并把一月来的研究方法进行小结,每月进行课题研究对象的观察与记录,学期末再填写研究对象的情况并形成一份个人专题研究总结,课题组会根据这些文字材料及现场开展工作,这样就能够保证课题实验扎实有效地开展。
4、结合办园特色,多角度、多手段地设计班级环境和区域活动并开放活动现场。
我们吸取幼儿园多年来自主性区域活动的开展经验,在学期中进行了班级环境和区域活动的设计交流并开放活动现场。
5、围绕课题实验方案,进行课题成果展示及研究反思。
根据课题实验方案,各教师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一学期来课题研究实验成果也通过园内展示课、教育随笔、专题论文等形式展现出来。
另外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或收获进行了反思,撰写了教育随笔和专题论文,在课题组活动中交流并积极投稿或参赛。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实验虽只进行了半年,但在园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教师的养成教育观念强化了,幼儿的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态度、情感和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1、通过研究,幼儿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虽然目前我们只是刚申报了课题,实践研究时间不长,但教师和家长都欣喜地发现,在自主性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是可行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确实提高了创造力,习惯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
2、通过研究,教师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研究,不再是盲目的,形成了研究和学习相结合的习惯,逐渐有了主动研究的意识和比较规范的实践研究行为。
3、通过研究,促进了办园特色的形成。
四、课题研究的思考
1、调查工作做得不够细致、科学,不利于进行实验前后的对比。
2、在以后实验研究的每一阶段的中途,需要及时调整实验进度和内容,及时收集分析统计资料,多思考,多总结。
3、对家长的宣传与指导尚未做到系统性,对形成家园有效的合力不利。
4、关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与学习特点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够,需要加强学习,才能深入到实践研究中去。
5、区域活动设计不够创新,应多收集这方面的理论学习,开展教师的头脑风暴,在讨论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更有效地实到区域活动中。
课题开展半年以来,我们的认识和收获尚处初级阶段,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加强思考,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有所突破,争取在下阶段研究中有更大的收获。
潮泉镇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2012年7月
范文二:潮泉镇中心幼儿园课题阶段性总结
《区域活动和环境创设对幼儿创造力影响的研究》
课题阶段性总结
2012年2月,我园确立的研究课题《区域活动和环境创设对幼儿创造力影响的研究》作为省级课题的子课题经过半年来的实践研究,在园长带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下,各项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第一阶段的目标得到了现实性的落实。现将我们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小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思路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需要成人不断的启发和引导。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好途径。在所有活动中,对幼儿来说比较重要,且所占比例较大的一项,便是区域活动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综合利用各种环境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所以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和环境创设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它非常有利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在创造力方面。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到目前为止,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下面几项工作:
1、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为开展课题实验夯实基础。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实验小组,制定课题方案和研究规划。
幼儿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从“园长——教师——家长——幼儿”区域推进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区域活动。本着规模由小到大逐步推开的原则,每班挑选一位骨干教师组成首批实验教师队伍,对课题研究方向提出意见、制定
实验方案和阶段研究计划。
(2) 专业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是教师厚实文化底蕴、完善人格魅力的基石。面对新课题新的设计思路、新的目标要求、新的内容体系、新的实施策略,面对新的教育对象,教师唯有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成为学习型教师,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的需要。
(3)为了保证课题实验的质量,我们制定了详实的课题学习计划,收集、整理幼儿创造力发展、区域活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深入学习、即时反思,并于每月举行一次这样的“研究性”学习,目的不是去掌握一定理念术语和时髦名词,而是理解和领会理论的内在实质,学习理念所蕴含的反思和研究精神;不仅仅是运用理论来解决自己的实践问题,而是利用理论来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对于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2、了解本园各年龄段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需求与潜能,构建各年龄段创造力发展目标,为课题研究提供方向。
开学初,我们组织教师系统学习了新《纲要》中的目标要求,收集各种理论知识,深入挖掘语言领域中关于养成教育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园各年龄段幼儿创造力发展现状,并分别提出了园内教师和家长的指导要求,尽量做到科学、具体、可行。
3、制定教师个人研究专题计划与年龄班幼儿培养重点,有计划、有过程地进行实践研究。
为了引导该课题的研究向纵深发展,便于教师从小处着手,经过深入的调查,我们拟订了几个子课题,供实验教师自由选择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实验教师都能在《目标》的引导下,选择符合自己年龄段特点的班级培养重点,制定教师个人研究专题计划。
总体来看,教师在实践研究中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的方法、程序较为规范,可操作性强,体现了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动态研究过程。幼儿园较注重过程性管理,期初让教师填写研究对象的现有水平、个人专题研究计划,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幼儿发展目标及具体过程几个方面填写,每月教师都有专题活动记录,并把一月来的研究方法进行小结,每月进行课题研究对象的观察与记录,学期末再填写研究对象的情况并形成一份个人专题研究总结,课题组会根据这些文字材料及现场开展工作,这样就能够保证课题实验扎实有效地开展。
4、结合办园特色,多角度、多手段地设计班级环境和区域活动并开放活动现场。
我们吸取幼儿园多年来自主性区域活动的开展经验,在学期中进行了班级环境和区域活动的设计交流并开放活动现场。
5、围绕课题实验方案,进行课题成果展示及研究反思。
根据课题实验方案,各教师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一学期来课题研究实验成果也通过园内展示课、教育随笔、专题论文等形式展现出来。
另外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或收获进行了反思,撰写了教育随笔和专题论文,在课题组活动中交流并积极投稿或参赛。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实验虽只进行了半年,但在园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教师的养成教育观念强化了,幼儿的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态度、情感和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1、通过研究,幼儿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虽然目前我们只是刚申报了课题,实践研究时间不长,但教师和家长都欣喜地发现,在自主性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是可行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确实提高了创造力,习惯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
2、通过研究,教师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研究,不再是盲目的,形成了研究和学习相结合的习惯,逐渐有了主动研究的意识和比较规范的实践研究行为。
3、通过研究,促进了办园特色的形成。
四、课题研究的思考
1、调查工作做得不够细致、科学,不利于进行实验前后的对比。
2、在以后实验研究的每一阶段的中途,需要及时调整实验进度和内容,及时收集分析统计资料,多思考,多总结。
3、对家长的宣传与指导尚未做到系统性,对形成家园有效的合力不利。
4、关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与学习特点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够,需要加强学习,才能深入到实践研究中去。
5、区域活动设计不够创新,应多收集这方面的理论学习,开展教师的头脑风暴,在讨论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更有效地实到区域活动中。
课题开展半年以来,我们的认识和收获尚处初级阶段,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加强思考,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有所突破,争取在下阶段研究中有更大的收获。
潮泉镇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2012年7月
范文三:课题阶段性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唐碧安 唐志菊 李晓霞
一、课题确立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堂 导入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 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 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课堂导入上却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例 如: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重视教学中“导入”环节,认为 导入太浪费时间, 不如抓紧时间教书本知识或加强练习; 有些教师虽 然也很关注导入,可形式过于单一且呆板,譬如:回顾己学过的相关 知识和内容, 并从这些预备知识中转入本节课的学习; 还也有些教师 一直都很注重课堂导入,但是“事倍功半”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基于对上述情况的分析, 本研究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数学学 科的特点等内容, 设计课堂导入,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旨在提高五年级 数学课堂教学的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 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认知理论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历着初级到高级的阶 段。对于在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有效进行正是从课堂的导入开始。 可以说课堂导入方式的设计及其取得的实效性,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 方式的改变,甚至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发生着很大的引导作用。 因此,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灵活的处理教 材,实践课堂导入的有效性,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三、课题界定
万事开头难, 良好的开端, 等于成功的一半。 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课的开头称为“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的导入虽是仅占几分钟或几句
话,但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阶段,它犹如乐曲的“引子”,戏 剧的“序幕”,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 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启动学生思维的 机器,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并为学习新知识作 鼓动和铺垫,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结合教材特点,遵循认知规律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有效地构建愉悦 的教学情境, 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 诱导学生把学 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 段。 导入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的重要环节,可以创设学习 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 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导入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 分, 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必经的教学过程之一。 因此它也应该遵循学 生的认知规律:(1)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2)引起注意,迅 速集中思维;(3)铺设桥梁,衔接新知与旧知;(4)揭示课题,体 现教学意图;(5)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
(二)关注学习状况,遵循导入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主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针对学生年龄特 征,充分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学生的影 响是最直接的。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先天好动, 无意注意占很大成分。 所以,上课伊始, 教师要善于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 极短的时间内, 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使全班学生的 注意力迅速“到位”。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 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衔接学习情境,提升导入实效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刚上课时不能立即进入学习状态。 怎样使学生尽快稳定情绪, 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 有效完成 教学任务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导入新课下功夫。
1. 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就是开门见山紧扣教学目标要求直接给出本节课的主 要内容, 基本结构及知识之间的关系来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能使学生 迅速定向, 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总的概念和基本轮廓. 它能提高学 生自学的效率和质量,适合条理性强的教学内容.
2. 问题导入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心理学指出, 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 种困难, 解决某个问题开始的。 教学开始, “设疑” 作为学习的先导, 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 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四、课题研究后的体会
“教无定法,教无定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在实际课堂 教学运用中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堂课要有精彩的导入, 更要有丰富的内容,否则就只能是“头重脚轻根底浮,嘴尖皮厚腹中 空”的墙上芦苇. 新课的导入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小环节,不能忽 略课堂教学艺术整体,不能一叶障目,更不能越俎代庖。学生比较认 同新颖、形象、动态的课堂引入方式。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不 同引入方式的认可度差距较大, 但大部分学生一致认为 “多媒体出示、 讲故事”等新颖、形象、动态的课堂引入方式的效果很好。
范文四:课题阶段性总结
课题阶段性总结
—— 六步双边分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1.12
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课题组教师继续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积极参与课改活动,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参与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教学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具体做法:
1、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理念、多媒体设备的利用率、教学效果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反馈结果进行细致整理和分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撰写了调查报告。从学生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是非常中肯的,也是很
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为我们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2、课题组教师对所任教的学年课本内容归纳整理,广泛收集素材,按照教材的内容,形成有实效性的系列课件和导学案。
3、课题组教师每人做了一节以导学案为主的公开课,课上充分体现了学、练、导、悟、测、评等环节,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了教学效果。
4、结合理论学习,在我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汇报会中,课题组教师都精心准备了一节校级示范课,每一节课都较好的体现了六步双边分层互动教学模式,同时在教研活动时,对暴露出来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使得各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课堂的调控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这一阶段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我们同时要认识到我们的研究工作还任重道远,各方面因素很多。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心理,将导学案真正融入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切实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将“六步双边分层互动教学模式研究”成效用于教学中,同时针对教学中存在实际的问题,继续深入认真的研究,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阶段性总结
—— 六步双边分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2.7 我校的“六步双边分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于2011年立项之时起,至今已有一年半的时间,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在“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指导思想下,充分发挥教科研为学校教学质量服务的作用,努力构建“有效课堂”,坚持走课程改革之路,鼓励各种教育教学创新和实验;规范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形成自身的教学模式,用以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为此,课题组人员积极投入了课题的研究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存在许多疑惑,现就课题的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明确研究目标及内容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要想变传统教学模式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打破教师“一言堂”、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实现教师“主导课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大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动口交流、思维碰撞、分享观点,实现生生互动。我校申报了“六步双边分层互动教学模式”课题的研究。
二、进展情况
1、2011年8月,针对我校全体教师开展了教学问卷调查,了解掌握我校教师现有教学意识、水平,并作详细分析,寻找研究工作最佳切入点。
2、2011年9月,根据调查分析,制定了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案,并
围绕本方案开展了一系列教育理论学习活动,六步双边分层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开始实施。
三、主要成效
1、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教学观念和方式有了转变,慢慢地进入了课改阶段。
2、提高了整个年级的教学水平,将科研成果积极地推广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大好局面。
四、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尽管按预期计划顺利开展,但难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题组教师都是任课教师,没有专人负责课题材料的汇总及总结工作,使研究成果的总结出现滞后与迟缓现状,研究成果也不能快速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2、还有个别教师对课题研究重视不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题的研究及探索中去,对教学的实施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
五、下一阶段研究重点及预期成果
1、加大对课题的学习研究,让教师明确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和六步双边分层互动的运用。
2、开展学校科研成果阶段小结,由课题组教师做示范课.
3、由学校领导进一步指导、完善科研的内容和形式。
课题阶段性总结
——六步双边分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3.9
课题“六步双边分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我校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已经走过了两个学年,从第一学年的申请立项、确定方案、构想策划、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到这一学年的贯彻实施,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 整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 凭借任课教师的有利条件,以课堂为实验基地,通过学习交流及课堂教学进行探索和实践,找到与新课程最为和谐的交汇点,从而更好地开展新课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年我们进入了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工作虽然紧张,可却感觉很充实,虽然忙碌,可我们却在不断成长,成功的喜悦与研究的困惑并存着。现将我们课题组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介绍
我们的课题是:“六步双边分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我校采取了“学、练、导、悟、测、评”六步双边分层互动教学模式,它是新课程下对有效课堂的一种探索,是在充分考虑学生存在的差异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不同水平层次的教学目标,区别地设计和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通过学生的学、练、悟,教师的导、测、评,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在帮助学生养成反思、感悟、积累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全方位发展的教育目标。
二.进展情况
2011年3月开始进入课题准备阶段,寻找研究方向,起草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审批;2011年9月开题,开展了第一次科研课题研讨会;2012年9月课题进入实施阶段;现在,课题研究进入了最后阶段,
三、主要成果
1、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为我校的有效课堂模式,即六步双边分层互动教学模式。课堂不在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苦学变为乐学,学生乐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学校已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真正实现了有效课堂。
四、研究成果
(一)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1、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路线图。课堂教学能否有效、高效,导学案设计至关重要。它是建立在教师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和学的方案,导学案可由备课组长根据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分配给组内成员精心设计出导学案(初稿),在集体备课时,各位教师认真阅读初稿,其他人提出质疑和修改意见,最后达成一致确定成型稿,并由备课组长交学年主管业务校长审核签字后印刷。
导学案中体现的内容一般包括:三维学习目标、重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链接与本课相关的参考资料,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过程、达标测评、课后反思等。导学案是课程标准、教材、教辅资源、中考要求的整合,设计要力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要把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转化成问题,通过“学、练、导、悟、测、评”,实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设计问题分为A、B、C、D四个层次,目的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记忆背诵,到简单计算,到知识的应用,到综合探究。不同学科也有不同学科的设计特点。但总体要体现“学、练、导、悟、测、评”,最终达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要求
(1)、备课组要加强合作,集思广益,导学案设计质量要高。
(2)、计划性要强,要有提前量,至少提前一周。
(3)、问题设臵要有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学有所得,学有信心,学有兴趣,学有收获。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4)、导学案的容量要适中,还要全面。小学科要力求当堂完成,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宗旨。
(5)、结合导学案可制作相应的课件或教具,提高课堂的容量。减少对答案式的无用时间,以及总结概括规律性的东西。
3、学习小组的划分
班主任要把班级学生按学习程度不同划分若干学习小组,最好6人一组,其成分的构成是AA、BB、CC,每个小组指定1—2名小组长(根据学生成长进步程度不同,可随时调整小组成员,达到基本均
等)。兼顾各层次,优化结对子。既能有利于小组合作开展学习活动,又能互相帮助。充分发挥组长的引领、监督、检查、指导作用,达到兵教兵、兵帮兵、兵练兵的目的。
4、做好“学”的环节
“学”分两部分,即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1)自主学习是实施有效课堂的最重要环节,学科教学前要保证充分的自学时间。自主学习不到位,就无法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是将学科知识转化到完成全部或部分学案中的内容。
(2)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解决自主学习中存在问题的一种方法。在合作学习时小组内同级别的同学之间进行质疑对抗,不同级别之间A教B,B教C,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帮兵,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互助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好学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使学生更加明确探究的目的和操作过程,更加明确问题的理解;及时矫正思路,有助于分析、理解问题,共同体验和分享。
5、学习成果展示
给学生表现自我,树立学习自信心,共同分享学习成果,这是课堂教学中学习成果展示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展示的内容就是导学案设臵的问题,展示的形式主要有板书展示、口头讲解展示和实践模型展示等。通过学习成果展示,使知识点更明确;通过质疑对抗达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实现课标要求。展示过程能培养锻炼学生的板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给学生一个舞台,
促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自主、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的过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展示的内容由教师灵活掌握,基本是中等以上的问题。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布臵给各小组,由小组长分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一人展示,其他成员给予补充,其他小组可提出质疑对抗,补充点评,完善最佳答案。展示是激励,促进学生学习,要求人人能展示,人人有展示,达到人人会展示。
6、精讲导学
导学案设臵的问题是通过课堂展示环节完成的。有些问题学生解决不了,或比较难解决的,由教师引导点拨去完成。教师要依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导学案检查(批改)中发现的问题,课前预设一定量的点拨内容。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进行启发、引导、精讲。教师要根据学生展示情况和质疑对抗的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或挖掘深度不够或学生讲解不清楚的问题,确定讲什么、讲多少,这才是学生最需要的。
教师在这个环节主要起四方面的作用:一是引导学生,教给学生如何去学(学法指导);二是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三是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和书写习惯;四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的角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起到组织、引导、评价、总结、概括等作用。
切忌,不要为了完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而忙于赶进度。课堂真
正有效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多少,学会多少。
要学会在教学时留空白,要有给学生理解、感悟和整理归纳的时间。感悟是一个消化理解的认知过程,感悟越深,感同深刻,记忆效果越好,效率才能提高。
7、达标测试
达标测试是在教学内容完成后,用来即时检测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它可分为笔试和口试等形式。检测题的设计力求覆盖本课所有知识点,尤其要检测重点知识理解掌握情况,题量尽可能少而精。试题一般分A、B、C、D级别,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解答,力求一课一测,做到堂堂清、人人清,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得,基础知识一定要当堂掌握。
切忌,在课堂上忙“互动 ”,课后忙作业。对学困生要达到最低要求,优等生可继续做拓展题。
8、课堂小结
可调动学生用最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本节所学习的知识,如果不到位,教师可再补充完善。
9、小组评价
每节课结束,要及时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质疑、对抗情况,评价可采用量化打分、等级或星旗之类给予小组及时表扬和奖励。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10、导学案批改
导学案可在课前或课后两种形式批改。小学科的教学一般为当堂下发,当堂完成,当堂收回,课后批改。大学科可根据教学内容或前批或后批,要用评语。导学案的完成要求学生要用双色笔,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部分用兰黑色笔,合作学习和课堂解决的部分用红色笔。以引起今后复习时重点重视。
11、课后反思:
学生反思:本课学到了什么?
教师反思:本课教学的得与失。
(二)“学、练、导、悟、测、评”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通过“学、练、导、悟、测、评”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在新课程下探索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以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突破口,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层训练、分类达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心灵感悟、学生心动的获取知识的方法。
1、问题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1)目的:开展“学、练、导、悟、测、评”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层训练、分类达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心灵感悟,学生心动的获取知识的方法。
(2)意义:开展“学、练、导、悟、测、评”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是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需要;是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法,解决教师因大量劳
动也难以摆脱差生多、优生少的困惑,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3)价值:通过“学、练、导、悟、测、评”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在原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目标。摆脱制约教学质量的“瓶颈”,在初中阶段为学生打好不同层次的知识基础,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探索制约教学质量发展的关键和症结,使全体学生共同享有优质的教育。
2、“学、练、导、悟、测、评”课堂教学方式的具体含义
“学”:就是在学案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达到初始的学习目标。
“练”:是在学的基础上完成学案上的学习任务,主要通过自主练习、组内讲练、互助探究、课堂展示、质疑对抗、达成共识的训练方式完成学习的过程。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导”:是在学和练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适当的给予引导、点拨和讲解,学生不会学的要加以引导,有问题的要给予点拨,学不会或问题突出的难点问题要重点讲解。学就学个明白,讲就讲个清楚。要切忌废话连篇,充分体现“少讲多学”的教学理念。
“悟”:要学会在教学时留空白,要有给学生理解、感悟和整理归纳的时间。感悟是一个消化理解的认知过程,感悟越深,感同深刻,记忆效果越好,效率才能提高。
“测”:就是达标测试,是在教学内容完成后,用来即时检测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它可分为笔试、口试和讲演等形式。检测题的设计力求覆盖本课所有知识点,尤其要检测重点知识理解掌握情况,题量尽可能少而精。试题一般分A、B、C、D级别,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
学生解答,力求一课一测,做到堂堂清、人人清,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得,基础知识一定要当堂掌握。
“评”:每节课结束,既要对问题进行点评,又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问题点评就是针对本课的知识点、好的解题方法、易错易混之处、重点掌握的问题、创新之处等进行点评;过程评价就是要及时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质疑、对抗情况,评价可采用量化打分、等级或星旗之类给予小组及时表扬和奖励。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整个环节要注重全员参与。
(2)教师要领会“学、练、导、悟、测、评”课堂教学方式的精神实质,把握操作要领,结合学情,在借鉴中感悟,在实践中探索,在学习中提升,在反思中推进。
(3)以创设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中悟知目标,向带着导引目标在限定时间内自学、自练、互学中要学习效率,向学生全员参与体验全过程在中要效果。
(4)主要使学生通过自主体验学习的概念和原理的形成过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通过分层训练,分类达标,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给以启发引导,寻求规律,感悟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思维的方法。
(5)体现“少讲多学”的教学理念,遵循“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统一规律,在不违背教学过程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把握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性规律,即“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的认识过程,构建起新课程理念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
4、国内外课改发展的动向
根据认知派心理学观点代表人物布鲁纳提出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和江苏洋思中学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杜朗口中学得以提高差生的学习能力,达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他们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先学”是让学生带着老师导引的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看书、练习、自我检测;“后教”不是指老师教,而是指“兵”教“兵”,让学生更正、讨论,弄懂为什么?最后教师点评,教会学生弄不懂的、理不清的知识。“当堂训练”是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这种教法把学习的全过程交给了学生,真正落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形成了独立、合作获取知识的情感,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和情感,从而形成了“差”转“及格”,“及格”转“优生”的“链条”。达到提优转差的目的。
5、创新与突破之处
(1)创新之处:创新之处是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2)突破之处:突破差生率偏高,优生率偏低的现状。实现控辍保学的终极目标。
6、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
自主学习——探究练习——启发引导——心灵感悟——巩固提高——点评反思。
(三)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了解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法。
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探究,教师巡视引导。
4、小组成员学习成果展示,学生质疑、对抗,教师适时
点拨。
5、教师重点提示,疑难讲解,知识拓展,培养求异思维,
一题多解。
6、达标测试。
7、课堂小结,及时评价。
课堂教学时间大致分配:
了解目标,自主学习(5—8分钟);
合作学习,交流探究(5分钟左右);
课堂展示,质疑对抗(10分钟左右);
教师引导、点拨、讲解(10分钟左右);
达标测试(5分钟左右);
小结评价(2分钟左右)。
具体实施过程要因学生情况,班级情况,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适当调整。
总之,我们课题组的工作是踏踏实实的,我们课题组的活动是积极而多彩的。我们的科研实验立足于课堂教学又作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取得的成效使学生们受益,使领导和家长们满意。课题组的工作既严肃又活泼,既充满困难又充满了希望。课题研究的过程是
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我们课题组成员团结一致,争取把课题的研究工作做得更系统更扎实,让研究成果作用于广大的学生,在学生的提高和发展中绽放光芒。
范文五:课题阶段性总结
《新课程理念下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全体课题组教师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展开了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的探讨,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理论,查阅大量资料,并结合学校语文的教育教学实际,提取一些典型案例,深入地进行了反思、讨论和研究,大胆开拓创新,不断尝试一些新做法,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现将上阶段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按照课题计划,有序展开研究活动
2009年7月,课题组撰写了开题报告,制定了有利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确立了实验班和实验教师,依照方案要求进行课题研究。抓好理论学习。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著作,学习他人成功的教法经验;有计划地组织实验教师听课、学习、主动参与学校及县级市级优质课竞赛,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并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2010年8月,进行调查分析,收集相关资料,研究本课题的内容、研究方法、途径。通过一些专业书籍对该课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解,并利用网络工具对别人的部分成果进行了一些参考和反思。以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并围绕实验课展开讨论、研究,使研究不断深化。2009年11月份,课题主持人蔡仲平老师、研究组成员窦建荣老师在铁路中学各
上了一节非常正式的教学观摩课(研究课),2009年12月中旬张连平老师、徐惠兰老师在宗家庄中学针对“五字教学模式”各上了一堂中学语文公开教学,2009年3月课题主持人蔡仲平参加县局组织的全县优质课大奖赛,荣获一等奖。2010年3月课题主持人蔡仲平老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优质课大奖赛,荣获一等奖,他所倡导的“五字教学模式”得到了县教研室、市教研室老师领导们的高度评价。2010年9月份课题组成员李昭君、课题主持人蔡仲平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新教学模式优质课竞赛,荣获一等奖,“五字教学模式”得到学校领导的好评并表示要以此模式建立永昌六中特色教学模式,2010年9月份课题主持人蔡仲平老师、课题组成员杜如青老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高初中老师优质课大奖赛,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在之后的评课与讨论中就我组两位老师所采用的“五字教学模式”展开了讨论,一致认为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课题组成员上实验课的同时,主持人及时指导课题组成员展开讨论总结得与失,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2010年10月,课题组成员就课题“五字教学模式”在学生和家长中间展开问卷、访谈、测评等方法进行现状调查,倾听他们的心声,认真分析报告、接受了他们良好的意见建议,研究现行教学中影响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模式创新的相关因素,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并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性小结,写出了总结报告,回顾实验进程,为下一步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
础。
二、及时总结,巩固阶段性成果
1、实践了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检索、整理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测评等方法进行现状调查,研究现行教学中影响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模式创新的相关因素,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实验法:选择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状态下,在教学情境中,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条件下进行。
4、个案研究法: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典型的教学模式进行跟踪研究和总结,研究“学”与“教”的个体差异性,揭示某些规律及本质。
5、行动研究法: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归纳,提出学生学习方式良性转变的一般策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创新的一般策略,定点试验,观察讨论,修订完善。实验教师直接对所从事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这是我们实验与研究的主要方法。基本程序和实际操作要领是:
(1)诊断:研究分析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研究分析教师的“教”;研究分析学生的“学”;研究分析当前课堂教学问题,并指出研究方向。
(2)学习: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新课标、学习新课改的案例、学习其它教育理论和先进经验。采取自学、交流(包括教师论坛)等形式。
(3)计划:制定行动研究计划。以学校制定的课题实施方案为依据,各教研组和每位教师制定本组或本人行动研究计划(具体操作方案)。
(4)实施:“计划——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在动态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发展。
(5)反思:阶段性总结和实施过程中的反思(课前反思、教学过程中反思、课后反思)。
2、良好的研究效果
学生方面:
良好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创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总之学生像早晨的太阳正在向老师所期待的方向升起。
教师方面:
课后反思、教后反思,“计划——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在动态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发展。课题组成员及时地认真地进行反思,个别教师思想上因循守旧,在其他成员的帮助下勇敢地对自己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对症下药,取长补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并付诸于自己的
课题教学与课题研究,从而使研究工作取得了意外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
三、寻找问题,进行超前思考
通过几个月的研究实践,新的教学模式的运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探求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模式,总结出优良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工作,并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第二,教师要有很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授,又有小组间的自由讨论,只有恰当地组织和指导,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科学地设臵学习小组很关键。
组建小组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核心原则,有学习骨干做小组长;二是组织原则,小组人员应以自愿结合为主,要关系融洽,有内聚力;三是互补原则,能取长补短,应以好、中、差及男女生相互搭配为好。
第四,应有长期的计划。
实施更有效的教学模式,要想取得可喜的成绩,最好从七年级第一学期开始,长期坚持,必见成效,不可急于求成。
四、循序渐进,拓宽研究思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以来研究组成员回顾、
课题教学与课题研究,从而使研究工作取得了意外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
三、寻找问题,进行超前思考
通过几个月的研究实践,新的教学模式的运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探求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模式,总结出优良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工作,并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第二,教师要有很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授,又有小组间的自由讨论,只有恰当地组织和指导,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科学地设臵学习小组很关键。
组建小组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核心原则,有学习骨干做小组长;二是组织原则,小组人员应以自愿结合为主,要关系融洽,有内聚力;三是互补原则,能取长补短,应以好、中、差及男女生相互搭配为好。
第四,应有长期的计划。
实施更有效的教学模式,要想取得可喜的成绩,最好从七年级第一学期开始,长期坚持,必见成效,不可急于求成。
四、循序渐进,拓宽研究思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以来研究组成员回顾、
反思自己的实践过程,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并认真撰写课题实验论文,循序渐进,拓宽研究思路使本课题研究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总结(一)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课堂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目的,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它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下面我想就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做一些反思。
一、转变教师角色,体现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是谁在读书?是我们的学生;是谁在学习?也是我们的学生。这是人人清楚、个个明白的道理。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的老师往往忽视了这一基本的问题,故而导致了在具体的教学中包办代替、越俎代庖的现象。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组织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学习,而不在于“教书”,更不是突出“讲课”。
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影响着其将来的发展方式,学生的发展方式又转过来影响着其今后的生存方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势必影响学生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因此,转变教学方式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突出语文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应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教学方式下进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大多数学生所适应,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一)开展自主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查阅工具书及资料、提前预习课文、精典诗文的朗读与背诵等,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摄取知识,掌握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语文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使学习中的每个成员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完成同一任务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合作学习是积个人智慧为集体成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可以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体现创造性、开放性地学习及知识的生成性和发展性,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总之,新课程语文学习中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知识,又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让学生感悟语文、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语文学习真正体现实效。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总结(二)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只要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能有效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贯彻实施自主互助合作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值得推广与借用的优秀课堂教学模式。近几年来,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在教改实践中形成了多种教学模式。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学习和借鉴优秀教学经验,在结合本校语文教学实际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一套符合我校校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现结合语文教学,具体介绍一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前检测,巩固复习。
这第一个环节主要是对上一节课或前面所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检测,以摸清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巩固程度。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宁缺毋滥,最好是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所帮助。如在讲解文言文单元《醉翁亭记》这一课的时候,课前检测的题目主要考查的就是在《岳2009年12月
阳楼记》中体现古仁人之心的诗句,既复习了前面学生对重点语句的背诵,又让学生对古仁人之心又了深入的理解,对学习《醉翁亭记》中“醉翁”的“仁人之心”也大有裨益;在学习第六单元朱自清的《绿》的时候,课前检测的题目设臵为回忆曾经学过朱自清的文章及他的写作特色,同学们很快就说出了《背影》、《春》和《荷塘月色》,并说出了他的散文语言优美生动的写作特点,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可以把它当作这节课的导入语。
二、激情导入,创设氛围。
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导入是必不可少的,好的导语能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那样就容易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整节课的内容做充分的感情铺垫,它是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步骤,也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导语的设计不能离开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无论设计何种类型的导语,都要针对教学目标,都要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陈涉世家》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我们通过学习历史知道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大泽乡起义,那次农民起义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这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起义,它揭开了数千年来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农民自发起义第一次对封建政权发起挑战,给当时暴秦政权带来毁灭性打击。大家知道这次
起义是谁领导的吗?起义过程又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陈涉世家》。
三、展示目标,明确要求。
有了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才能有追求和学习方向。教师设计目标要追求简洁、精要,要明确这节课所学的任务,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才能明确自己要学的主要内容,才能使这堂课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如在教《绿》时,我是这样设计学习目标的:1、熟记文学常识和重要生字词;2、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3、学习多角度地细致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4、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和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
四、了解背景,做好铺垫。
在我们的课本中,有一部分课文是需要进行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的,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例如在教学《故乡》时,就需要在学生学习课文之前介绍写作背景:写作时间是1921年1月,那一年,文中也提到了,是鲁迅要去接母亲到城里去住,因为故乡的老屋要卖掉了,也就是因为这次机会,让鲁迅看到了故乡的衰败、农民的悲苦、以及小市民阶级的颓然,便以此为题材写了《故乡》这本小说。其实鲁迅在幼年丧父,曾经几度被别人讥笑,看不起等。经过这样的种种,也使鲁迅看清了社会。也因为学堂里的一件事,立志从事文学,利用文学将中国人唤醒。1921年也正是辛亥革命期间,那时清政
府的腐败与懦弱,相信是任何有点文化基础的人都知道的。也正是在那样。
2010年7月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总结(三)
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这个口号提了很多年了,但真正得到落实又有多少!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通过抓好课堂效率来提高教学质量,而是习惯花更多时间利用考试、练习来巩固教学效果。殊不知,这种本末倒臵的做法,正是造成当下对我们语文教学“重复低效”恶评的罪魁祸首。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也理应是课堂.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正是破解语文教学“疑难杂症”的绝佳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绝好方式。永昌六中语文组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就将我们在这项研究活动中一些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骨干教师引导下的集体备课制度。
课上功夫,课下要做足。一位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精练而又有效地组织教学,这是一项过硬的基本功,我们的做法是名师引导集体备课。
骨干教师引导是“青蓝工程”的外延,一些有理论,有经验,有成绩的“骨干教师”理应是集体备课的主角。他们的引导可以使集体备课更科学,更有针对性。
在语文集体备课时间,我们应该安排一名年轻教师作中心发言人,就某篇课文(某个教学主题)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教学设计的三条主线(教师、学生、教材),课堂练习的三个层次等方面作详尽阐释,其它教师就相关问题进行质疑、讨论。这其中,骨干教师则适时加以点评、小结,看是否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看是否抓住了教学设计的三条线。(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是否都顾及到了),看是否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在这种引导讨论中,大家备课思路逐渐明晰,避免了漫无边际的探讨,使探讨指向性更明确,大家在心中也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教学思路以便于会后的课堂操作。这种备课制度的实施,缩短了年轻教师的成熟周期,也避免了我校的课堂教学因教师个体差异而造成的教学效果差异。
二、确立以中等生为基准的分层教学模式。
根据课堂有效性研究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刀切,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教学模式是粗放、低效、不利于课堂效率提高的,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其个体差异,我们开展的教学过程应关注到这一点。所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既不能定太低,这样大多数中、优等生会“吃不饱”;也不能定太高,否则,大多数中、差等生就会“消化不了”。
面对两难抉择,我们的选择是:以中间层次为基准设计稍高的课堂教学目标,这符合“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同时这也是四中大班额条件下比较易于操作的分层教学模式。以中间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有利于占班级大多数的中等生的能力提升,同时,也让少部分学习困难学生有了一个不至于高不可攀的学习目标,他们努点力,也能摘到“桃子”,而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生,我们也设计了高一点的目标,让他们有了更高的“追求”,不至于“泯灭灵气”。让每一位学生都摘到自己的桃子,这才是教学效果的真正体现。
三、课堂教学注重方法指导。
语文教学无定法,因了它这种模棱两可的“灵活性”,才让我们语文教师备受困惑之苦。注重情感体验,培养感性思维似乎有道理;重视条分缕析,培养理性思维也似乎说得过去。语文要教给学生什么,就连我们语文教师也颇难拿捏。但不管怎么说,语文教学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注意总结、归纳,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易于操作的方法。
面对一篇课文,你可以从课后习题入手,根据所设问题为向导,解读文章。也可以以精彩的情节链为线索去串起前后文。还可以以某些重点段落中重点词、句为“药引”来发酵全文。这些都是我校语文组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行之有效
的好方法,通过相关例文的实践,学生逐渐熟悉了这些阅读方法,并能活学活用到新课文的学习中去。
依此类推,在相关中考题型的训练中,是不是也可以渗透传授相关解题技巧呢?例如选择题的“排除法”、“筛选法”、“比较法”,阅读题按设臵的分值“踩点得分”,默写题根据前后关键性提示语锁定“答案”,信息提取题根据相关信息出现的频率,位臵来甄别提取等。
以上这些学法及解题技巧的指导,不正是可循的规律吗?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摸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相关教学技巧,这也是形成从教风格,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四、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回授。
根据课堂教学效果采取的及时回授,不仅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四中语文组对于这项研究是比较深入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之时,通过抽样调查(单独提问,书面小测试等方式 )来掌握学生对本教学单元的掌握情况,然后再根据调查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质疑和讲解。
这种做法给那些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有暂时困难的学生提供了第二次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知识“通关”,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这种课堂评价的常态化,让我们授课教师能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授课内容、进
度,让我们真正地潜入课堂,而不是不顾学生是否接受,一味“满堂灌”、“满堂问”,作虚假的“繁荣”状,欺人又欺己。只有及时反馈,及时回授,才能保证预期教学效果的达成。
五、书面作业的免除与阅读量的加增。
很多时候我们语文教师倾向于“听、说、读、写”中的“写”,而且还是重复机械的抄写。一个词,一句翻译写上一两遍就熟了,却偏要来它个四五遍,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的看法也逐渐偏颇起来——语文,就是抄抄写写,死记硬背。这已完全背离语文教学的初衷——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其实,“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的有效结合,才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正确途径。
鉴于此,六中语文组应该在全校推广免除课后书面作业的模式,书面作业尽可能在课堂完成。同时,利用空出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名家散文,经典名著,科学前沿,环球博览都是阅读对象。在阅读过程中提倡用做批注,做点评的方式参与文本阅读,借此来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学素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大语文的魅力。这样坚持下去,学生会听,能说,擅写,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很大提升。
这样的一减一增,所产生的效果是学生又找回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从另一个角度看,更是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
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这应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追求并身体力行的理想状态。
我们力求从以上五个方面比较全景式地展示六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现状。我们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希望随着这个课题研究的深入,能与兄弟学校共同交流、探讨,摸索出一套适合我们市,并能向全国推广的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模式。让“有效模式”成为全国中语界的焦点。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2010年12月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总结(四)
(一)备课的有效性——游刃有余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精彩的课堂离不开事先的精心准备。如何上好每一节语文课,需要语文老师解读教材,查阅资料,形成教案。要写好教案,首先要能够找到本课程目前最好的教学资源。这包括课程标准、名师的优质教案、课堂实录、课件等,如果你找到了本课程最好的教学资源,那么自己的备课才能一开始就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其次,要舍得花足时间写出详细的、完整的教案,包括本课堂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课堂讲稿、阅读清单、考试试题、教后反思等。通过仔细研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能大致明确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掌握本课题的教学重点、难点以
及选择好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准备得越细致,教学时就越游刃有余。新课程呼唤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备课时做到“心中有人”,不仅钻研教材,还要备学生这一块。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估计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出现困惑,思考怎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思考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导入的有效性——引人入胜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人为主的,强化第一印象,对后续学习至关重要。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即找准学习的切入点,给予铺垫、相机诱导。迅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后续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阅读的有效性——瓜熟蒂落
《语文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笔者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
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因此,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前提是在阅读过程开始之前,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明确地告诉学生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读。这一环节的一个重要的必备条件就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以便于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
(四)提问的有效性——有的放矢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是通过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启发学生自省,从而引起学生的活动。而现实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多半是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教师在提问时,往往就是把课前备课时准备好的问题一个一个地向学生发问,出现“一问到底”的现象。学生看似在回答老师的问题,可实质上还是老师在讲授,学生只是在揣摩老师的意思,如何回答,回答的更准确些等等。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提问呢?(1)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发问态度要自然,问题尽量说一遍。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一个问题尚未做出明确结论之前,不能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以免干扰学生。(2)向全体
学生发问,然后指名回答,抽答面要广,努力使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大致相同。不能由相对固定的少数同学回答,不宜依照一定的次序请生回答,也不宜先抽学生再提问。(3)提问之后要停一会儿,让学生有时间思考。(4)教师为不能回答问题或问答错误的学生提供线索,打开思路,启发他们正确的回答问题。(5)当学生的回答正确却不充分时教师要给学生补充另外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得出更完整的答案。或者回答不正确后,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五)朗读的有效性——身临其境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高效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事实上,朗读有不同的层次,较低层次是读准——读通——读懂;中高层次是读通——读懂——品读。最高层次是品读层次,要求能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来。如果教师把朗读看成只是一个教学步骤,一个教学过程中的摆设,缺乏一定的指导,也就失去了朗读的“有效性”。
(六)评价的有效性——恰如其分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这里的评价指教学即时评价。教学即时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评价
者对评价对象的具体表现所作的即时的表扬或批评。它以教师的口头评价为主,并且辅以适当的体态语言。教师看似平常的话语,有助于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为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七)作业的有效性——温故知新
孔子在《论语》中指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是师矣。” 作业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为让各类学生的作业达到实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差异化布臵作业,这就要求老师在布臵作业的过程中坚持精当、适度、适量的原则。同时,要想全面落实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还必须要有适度的训练与考试。全国课改修订组组长温儒敏先生针对目前的课改现状也曾提出这样的建议:要理直气壮地抓训练。当然,这里指的训练并不是大搞题海战术,而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加以强化训练。有效作业要求语文老师要从大量的参考资料中精选作业,“剪贴”出真正适合学生特点的作业,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后训练的效率。
(八) 教师合作的有效性——齐心协力
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光靠个体的学习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此时,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成为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教师的合作学习不但成为新课程教学的所需,更成为教师自我成长与发展的必需。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教师之间的合作?笔
者认为,可以从下几方面来展开:(1)围绕课题合作。教师合作课题中的课题研究,应该是一种为改造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而进行的研究,是一种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2)围绕课例合作。
(3)围绕主题合作。选择形式活泼、方式灵活的主题模式进行,是教师合作教学中的一种较好的活动模式。大家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也可以倾吐教学困惑,达到交流、反思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实质,发挥语文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协作,通过深化语文教学研究,提出具有符合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并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011年4月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潮泉镇中心幼儿园课题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