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的重新认识
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的重新认识
长沙市田家炳中学(东校) 胡献
关于1923至1927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大革命,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有一个定论:中国共产党由于在革命中推行陈独秀**机会主义,“最后半年发展为投降主义路线”,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而斯大林、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大革命的路线则“完全正确”。但事实并非如此,从目前解密的有关资料看,陈独秀为首的中共领导不仅没有犯**错误,而且还存在着激进的“左”倾思想,为中共早期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联共(布)、共产国际的指导政策失误。
一、莫斯科指导中国革命
苏联指导中国革命是从1920年4月维金斯基来华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开始的。其目的首先是“我们在远东的总政策是立足于日美中三国利益冲突,要采取一切手段来加剧这种冲突”,其次才是支援中国革命,也就是说其指导中国革命的基点是苏联国家利益,那么当时苏联对华政策追求的国家利益是什么呢,是追求苏联远东边界线上的安全,在中国寻找一个与苏联“结盟”的政府,加剧日美中的冲突。因为当时的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被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派包围、封锁,处境十分孤立和困难。
本来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基点是国家利益,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我们不能容忍的是苏联名义上是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发展革命,而实际上只是把中共作为其与愿意跟它合作的中国政府或党派讨价还价的一个筹码而已。他们蔑视中国共产党的独立党格,甚至为了追求苏联外交利益而损害中共和中国革命的利益直接
- 1 - 1
导致大革命失败,而且还要嫁祸于人。
苏联为实现远东边界线上的安全,必须寻找一个可靠的与苏联“结盟”的政府。1920--1923年期间苏联一直是一面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一面积极寻找盟友。开始时直接做北京政府的工作,又一度想争取直系军阀吴佩孚,同时又对多年来一直要推翻北京政府而对苏联友好的孙中山寄予厚望。直到1923年才全力以赴支持孙中山,后来又对在北方有实力威胁北京政府的冯玉祥和以后有实力北伐的**更是大力援助。在苏联与孙中山、**合作时,中共只是一个被利用的筹码而已。总体来说是不断牺牲中共利益,使其服从苏联的远东利益。“国共合作”实质上是“国苏合作”。
苏联是怎样直接指导中国革命的呢,我们知道共产国际是一个国际性共产党,凡参加第三国际的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总部设在莫斯科,作为共产国际一个支部的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自然得一切听从国际的命令,在共产国际中有特殊地位的苏共(布)中央对中国革命更是指手划脚,越俎代庖。正因如此,指导中国革命的最高决策机关实际上就是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从1923年到1925年该政治局为讨论中国革命问题共召开122次会议,做出了738个决定,从大的决策(如令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对待国民革命的总方针)到小的决定(何时结束五卅罢工,何时找**谈话,谈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等等)考虑得十分周到,这些决定都由苏联驻华大使或共产国际代表直接执行或由共产国际布置给中共中央并监督其执行。
所以在大革命中,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在领导革命的实际权力和工作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基本上是执行联共(布)或共产国际的决策。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也必须服从“国苏合作”的方针。“国共合作”对于共产党来说一开始就是
- 2 - 2
不平等的,而且苏联一直以牺牲中共的利益来实现“国苏合作”。因而过去人们把共产党“降到从属的地位”变成国民党的“附庸”和“尾巴”归罪于陈独秀是不符合历史真实,是对历史的歪曲。而事实是陈独秀为改变这种局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
二、陈独秀为捍卫中共独立性进行的早期斗争
一向有独立见解和顽强个性的陈独秀无法接受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共和中国革命不切实际地指手划脚。在建党和国共合作初期,他曾为摆脱这种状况,捍卫中共的独立性而坚决斗争。
1921年7月中共成立后,陈独秀因马林不与中共中央商量密派张太雷赴日本为筹备共产国际远东会工作而与他发生严重冲突,并要求国际撤换马林。对参加中共成立大会的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科乐斯基要参加中共领导机关会议的要求表示不愿意,不同意,并反复在党内强调:“我们一定要独立自主地干,不能受制于人。”
1927年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从中央到地方对马林提出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的建议表示强烈反对,其理由是捍卫新生的中共党的纯洁性和独立性。托洛茨基后来对此说过一句公道话:“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很自然地会更倾向于不妥协,较少可能倾向于机会主义”。
国共党内合作初期,陈独秀在执行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决议和指示过程中曾为捍卫中共党的独立性和争取革命领导也进行过十分艰苦顽强的斗争,并且取得一定成绩。如1924至1926年初中共中央依靠和大力发展自己的力量,团结国民党左派与右派斗争,从而使共产党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不仅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也使共产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革命领导权。对此,当时担任苏联军事顾问团
- 3 - 3
团长的季山嘉说:“国民革命军的一切政治成就都应完全归功于共产党人。这一点哪怕以黄埔军校为例也是显页易见的,黄埔军校是共产党人最多的地方,因此也是国民革命军最稳定的一部分。”由于中共只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得在组织上服从共产国际的决议,所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的反抗无论如何都无力回天,无法改变这种状况。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的不是执行者,而是决策者。但决策者为了推卸责任,嫁祸于执行者。
三、国共合作实持上是国苏合作
苏联及其控制的共产国际美其名为帮助指导中国革命,而实际上是苏联远东政策的一个部分,企图在中国建立一个由他控制的势力作为其与中国政府讨价还价的筹码,实现其在东亚与日美争夺中国目的。
应该承认,中共的成立及初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苏联及国际的指导,但代表其来中国指导革命的人物几乎个个都看不起中共,蔑视在上海的中共中央。特别是鲍罗廷,他说在他的印象中,中共当时只有40人,研究已经翻译成中文的共产国际的提纲“是他们的全部活动”,罢工之类的事件 “临时把它抛到面上,否则它就会呆在自己快乐小天地——租界里,事后从那里发发指示”。甚致粗鄙地把中共比做联共(布)的“私生子”。所以他在中国工作三年,不仅把“国共合作”变成“国苏合作”,实际上又把这种合作归结为他先后与孙中山、**、汪精卫等个人之间的合作。
在实践上,鲍罗廷不承认中共在1924至1926年初为国民大革命所做的贡献,而把1926年初广州出现的良好的革命形势归结为他以苏联的军事援助为诱饵,依靠**和汪精卫的军政力量,在国民党上层“玩弄权术”的结果,并且自以为已完全控制了广州的局势。当中共与国民党在政策上出现分歧和矛盾时,苏联
- 4 - 4
及其控制的共产国际总是牺牲中共利益,满足支持国民党,并且要服从苏联的外交利益。1925年10月和12月德法和德比先后征订了反苏的边界协定,苏联据此认为其在欧州面临极大危险,而应缓和远东的关系,即对日做出让步,并力求与中国政府保持真诚的关系。基于这种错误认识,苏联共产国际代表人迫使在1926年上半年的国民党二大选举、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事件中做出一系列让步,使中共放弃在国民党党政军中的领导职位。其结果是促成了鲍蒋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在谈到后方留守时,提到两个人可以托付,除了张静江,就是鲍罗廷,称“自总理去世以来我们还没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政治活动家。”
中山舰事件后,莫斯科完全接受鲍罗廷的建议,把国民革命和北伐的希望寄托在**身上,根本没有把中共放在眼里,甚至指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和为进一步争取自己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解放创造有利条件”。其实质是把中共在国民党面前降到附庸和苦力地位,而在整理党务案后,莫斯科更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共的控制,中共进一步失去独立性,被迫服从苏联人远东利益。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国共合作”其实质是“国苏合作”,是苏联远东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从于苏联的国家利益。
四、莫斯科嫁祸于人
大革命失败意味着莫斯科精心经营的“国苏合作”的失败,也是其远东外交政策的失败。面对这种形势,为了回答托洛茨基反对派的攻击,斯大林开始寻找解脱自己的出路。在1927年5月共产国际执委第八次全会上,斯大林在与托洛茨基争论时,还说中共中央正确执行了国际的路线。在大革命失败后,他立即指
- 5 - 5
责中共中央违背国际指示,犯了机会主义错误。在莫斯科的宣传标语中,陈独秀由“人民英雄”一夜之间变成了“坏蛋”“叛徒”。最严厉的批评是“我们在中国没有真正的共产党,或者说,没有实实在在的共产党”,中央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头脑”,整整一年,中共中央靠国民党养活,享受着工作的自由和组织的自由,但它没有做任何工作。
这是对中共的极大侮辱,是在推卸责任。甚至连俄罗斯学者都认为斯大林的这种批评是“不公正的”,这表明他是把莫斯科方式遭到失败的罪责推到中共身上的首倡者之一。既然斯大林做出了嫁祸于人的榜样,自然就有步其后尘者;布哈林等联共和共产国际领导人也都来攻击中共中央和陈独秀,甚至连在中国亲自执行莫斯科路线,了解并抱怨过莫斯科错误的维经斯基、鲍罗廷等国际代表及顾问也以此来洗涮自己。于是众口一词:“陈独秀**机会主义”、“投降主义路线”成为莫斯科造成大革命失败的替罪羊,这种观点直接影响到中共及史学界的观点,一直到有关资料解密,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知1924至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犯了**投降主义导致的这种观点完全是莫斯科栽赃推卸责任的结果,而实质是莫斯科以其国家利益为基准错误指导中国革命的结果。事实上中共由于政治上幼稚和缺乏斗争经验,无法摆脱莫斯科的控制,尽管中共为摆脱莫斯科的控制进行了顽强斗争,而且国民大革命所取得一系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共力求摆脱莫斯科的错误路线指导所获得的胜利,我们应该充分肯定陈独秀作为中共创始人之一,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充分肯定其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
- 6 - 6
范文二: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1客观上由于反革命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同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压。2主观上,中国共产党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以独秀为代表的**机会注意的错误。没有经验,缺少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3幼年的中国共产党还难以拜托共产国际的那些错误的指导思想。 大革命的意义:1实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2基本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3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吸取了历史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4对世界各国的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1新的社会力量成长壮大2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3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1从根本上说,在半殖民封建的中国,资产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2没有彻底的反帝封建的革命纲领3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4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核心5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段而软弱性和妥协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到了多方面的阻碍:1是外国资本的压通2是官僚资本的排挤3封建生产关系的束膊4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3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性的解放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5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锁占比重小2在民族资本中,工产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比重大3民族资本主义缺失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2开办了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留学生,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3给中国带来新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4社会风气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维新运动的意义: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国运动2维系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3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4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新主张 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1旧势力的反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薄弱2自身还保留封建土大夫的痕迹3没有去发动群众
范文三:大革命失败的原因问题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国 主 义 的 侵 略 势 力 ,但 是 最 后 在 反 动 派 的 镇 压 下 失
败 了。
痛 、 者 快 , 致 反 帝 反 封 建 的 国 民 大革 命 根 本 无 法 仇 导
继 续 进 行 下 去 , 而 天 折 、走 向 失 败 。 这 是 大 革 命 失 从
大革命 的失 败 , 要是指 没有 完成反 帝反封 建 、 主
统 一 中 国 的 革 命 任 务 , 中 国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的 社 会
败 的 主 观 原 因 。 看 反 动 势 力 方 面 : 先 必 须 搞 清 楚 再 首
这 里 的 “ 动 势 力 ” 即 课 本 上 的 “中外 反 动 势 力 ” 反 也 的
性 质 没 有 改 变 。究 其 原 因应 该 从 统 一 战 线 ( 观 ?内 主
因 ) 反 动 势 力 ( 观 ?外 因 ) 大 方 面 分 析 。先 看 统 和 客 两
一
概 念 , 当 时 “ 外 反 动 势 力 ”是 指 帝 国 主 义及 其 支 在 中 持 的 北 洋 军 阀 。它 们 是 大 革 命 的 对 象 , 大 革 命 所 要 是
铲 除 、 灭 的 目标 。它 们 相 互 勾 结 , 量 相 当 强 大 , 消 力 最
战 线 方 面 :一 方 面 ,中 国 共 产 党 由 于 理 论 、实践 上
的 不 成 熟 , 致 使 以 陈 独 秀 为代 表 的 中 其 中 央 对 蒋 介
后 联 合 绞 杀 了 国 民 大 革 命 运 动 。 这 才 是 国 民 大 革 命
失 败的客 观原 因。
石 、 精卫 篡夺 革命 领导权 的 活动一 再妥 协退 让 , 汪 使
党 在 革 命 后 期 犯 了 右 倾 投 降 主 义错 误 放 弃 对 革 命 的 领 导 权 ,尤 其 是 对 革 命 武 装 的 领 导 权 。 另 一 方 面 , 在 北 伐 战 争 轰 轰 烈 烈 胜 利 进 展 之 时 , 国 民 党 右 派 蒋 介 石 、 精 卫 却 调 转 枪 口 , 屠 刀 对 准 了 中 国 共 产 党 汪 把 和 革 命 群 众 , 然 发 动 了 “ ? 二 反 革 命 政 变 ”和 悍 四 一 “ ?一 五 反 革 命 政 变 ” 导 致 第 一 次 国 共 合 作 破 七 , 裂 。 这 完 全 是 革 命 阵 营 内部 的 自相 残 杀 , 使 得 亲 者
综 上 所 述 ,国 民 党 即是 国 民 大 革 命 的 主 体 , 右 其
派 叛 变 革 命 确 实 又 是 统 一 战 线 内部 的 斗 争 , 因 此 把 其 当 成 大 革 命 失 败 的 客 观 原 因 是 错 误 的 。 它 错 在 将 国 民 大 革 命 看 成 是 中 国共 产 党 单 独 的 行 动 而 把 国 民 党 排 除 在 外 , 错 在 将 国 民 党 右 派 也 当 成 了革 命 的 对 象 。 完 全 不 符 合 史 实 。因 而 笔 者 以 为课 夺 上 的 这 种 这
观 点是 错 误 的 , 予 纠 正 。 应
●本刊特 约编委 : 双 文 ( 左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大
革
命
失
败
的
原
因
问
题
韩 国 军 老 师 的 文 章 提 出 了 一 个 看 似 明
白 、 其 实
败 , 者 说 中 国 共 产 党 遭 受 的 严 重 挫 折 。 因 此 , 不 或 我 大 赞 成 笼 统 地 用 “ 革 命 失 败 ”的 说 法 , 比较 倾 向 大 而
又 并 不 容 易 讲 清 楚 的 问 题 , 因 为 它 牵 涉 到 现 代 史 学 界 两 个 一 直 有 争 议 的 重 要 问 题 : 一 个 是 大 革 命 究 竟
是 谁 领 导 的 ? 共 产 党 还 是 国 民 党 ? 是 “ 体 ” 另 是 谁 主 ?
一
用“ 革 命结 局” 说 法 。 大 的 与 之 相 对 应 的 , 谓 大革 命 失 败 的 原 因 , 实 恐 所 其
怕 更 多 的 是 指 大 革 命 结 局 中 中 共 失 败 的 原 因 , 如 胡 绳 主 编 的 “ 国 共 产 党 的 七 十 年 ” 分 析 : 这 次 大 革 中 的 “
个 是 大 革 命 是 否 失 败 了 ? 什 么 叫 失 败 了 ? 谁 失 败
了 ? 由 于 失 败 的 原 因 问 题 要 以 这 两 个 问 题 的解 决 为 前 提 , 这 两 个 问 题 又 是 学 术 界 迄 未 统 一 、 两 句 话 而 一 不 易说清 的 问题 , 而增 加 了讨论 的难度 。 当然 , 从 我
命 的 失 败 原 因 , 客 观 上 说 , 帝 国 主 义 和 封 建 势 力 从 是 的 联 合 力 量 暂 时 比革 命 阵 营 的 力 量 强 大 得 多 ,并 且 有 更 多 的 政 治 经 验 , 国 民 党 背 信 弃 义 地 对 共 产 党 及
其 领 导 的 工 农 群 众 发 动 突 然 袭 击 。 ” 这 里 是 将 整 个 0
们 也可 以先 就 这 两 个问题 作 出 自 己的判 断 和选 择 ,
然后 再来 讨论 失败 的 “ 因” 原 ,但 这 样 我们 就 有 义 务
说 明 , 个 判 断 是 符 合 史 实 的 , 个 判 断 与 后 面 的 结 这 这
论是 一致 的、 矛盾 的 。 不
国 民 党 都 划 入 客 观 因 素 ,作 为 一 部 专 门 讨 论 中 国 共 产 党 历 史 的 著 作 , 共 是 主 观 方 面 , 共 之 外 是 客 观 中 中
方 面 , 样 表 述 不 会 产 生 歧 义 。 又 如 何 沁 、 正 楷 主 这 罗
关 于第 一点 , 革 命的领 导 者问题 , 以 为 , 大 我 教
材 上 “ 共 两 党 共 同 领 导 的 国 民 革 命 运 动 ”的 提 法 , 国 就 我 所 接 触 的 史 实 来 看 , 是 较 为 客 观 公 正 的 , 说 还 比
编 的 《 国 革 命 史 》 表 述 略 有 不 同 , 是 笼 统 地 讲 国 中 , 不 民 党 , 是 提 “ 命 阵 营 内 的 国 民 党 右 派 ” 读 者 可 以 而 革 ,
将 之 理 解 为 在 叛 变 之 前 , 国 民 党 右 派 集 团 是 属 于 革
国 民 党 单 独 领 导 或 说 共 产 党 单 独 领 导 都 更 为 稳 妥 可 信。
而 关 于 大 革 命 失 败 的 问 题 , “ 革 命 失 败 ”确 说 大 实 稍 嫌 笼 统 , 为 如 果 按 “ 倒 列 强 除 军 阀 ” 目标 , 因 打 的
国 民革 命 也 有 其 成 功 的 一 面 , 收 回汉 口 、 江 的 英 如 九 租 界 , 稍 后 的 废 除 不 平 等 条 约 、 改 订 新 约 ” 如 北 如 “ ,
命 阵 营 内 的 , 变 之 后 , 站 到 了 与 革 命 为 敌 的 力 量 叛 就
一
边 , 从 而 使 敌 强 我 弱 的 局 面更 加 严 重 。” 成 为 使 “ 而
革 命 失 败 的 一 个 客 观 因 素 。 作 为 一 部 与 中 共 党 史 相 0 近 的 中 国革 命 史 , 革 命 方 面 的 因 素 作 为 主 观 因 素 , 将 将反 革命方 面 的因素 ( 论新 老 反革命 ) 为客观方 无 作
面 的 因 素 , 当 国 民 党 右 派 从 革 命 阵 营 内 叛 变 成 为 革
洋 军 阀 势 力 的 覆 灭 。北 伐 之 后 , 民 党 成 为 执 政 党 。 国 严 格 说 来 ,应 当 是 说 , 大 革 命 后 期 中 国共 产 党 的 失
命 的 敌 人 时 ,就 完 成 了 从 主 体 到 客 体 的 转 变 ,“ 命 革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史 ” 可 以把 它 当 作 一 种 客 观 原 因 来 讲 。 果 从 这 一 就 如 角度 理解 , 当还 是解 释得 通 的。 应 不 知 是 否 由 于 上 述 这 些 原 因 , 两 部 较 为 权 威 的 大 学 《 国 现 代 史 》 材 ( 教 版 1 8 年 王 桧 林 主 编 中 教 高 9, ' 3 . 本和 20 0 2年 魏 宏 运 主 编 本 ) 回 避 丁 用 “ 观 ” “ 都 主 、 客 观 ” 分 析 大 革 命 失 败 原 因 的 形 式 。确 实 , 为 一 部 来 作 包 括 方 方 面 面 的 现 代 通 史 著 作 , 说 谁 是 主 观 ? 是 你 谁 客 观 ? 硬 要 这 样 套 的话 , 大 概 只有 说 中 国 以 内是 主 观 , 国 以外 是 客 观 了 , 显 然 是 不 合 适 的 。 中 这 当 然 , 国 民 党 右 派 发 动 政 变 、 一 次 国共 合 作 在 第 破 裂 之 前 , 民 党 属 于 革 命 的 阵 营 , 革 命 方 面 的 力 国 是 量 。国 民 党 方 面 存 在 的 问 题 , 中 国 : 命 存 在 隐 患 是 赶革 的 主 观 方 面 的 因素 , 这 一 点 上 , : 的 看 法 有 一 在 韩 老师 定 的 道 理 , 些 现 代 史 著 作 正 是 这 样 处 理 的 。如 王 宗 一 华 主编 的 《 国大革 命史》 中 ,在 分 析 : 命 失 败 的 原 赶革 因 时 , 是 将 国 民 党 问 题 归 入 主 观 方 面 。该 书 的 结 束 就 语 在 谈 了 中 共 还 处 于 幼 年 时 期 和共 产 国 际 指 导 上 的 失 误 的 因素之 后 , 着 指 出 : 接
仇 者 快 。” 然 是 反 革 命 政 变 , 何 又 还 是 “ 命 阵 营 既 如 革 内 部 ” 自相 残 杀 ? ?一 二 、 ? 五 之 后 , 能 将 的 四 七 一 还 蒋 汪 视 为 革 命 阵 营 的 同 志 吗 ? 变 之 后 的 蒋 汪 , 拥 政 谁 戴? 痛恨 ? 们 的 “
” “ ” 共产 党方 面 的“ ” 谁 他 亲 与 仇 和 亲 与 “ ” 一样 的吗 ? 仇 是 只怕 是 蒋 汪 之 所 “ ” 共 方 之 所 亲 , “ ”蒋 汪之 所“ ”共 方之所 “ ” 。 仇 , 仇 , 亲 吧 其 次 ,既 然 认 为 国 民党 是 大 革 命 的 主 体 ,“ 际 实
上掌 握着 国 民大革命 的领导 权 和主动 权 , ”又 说 大 革
命 失 败 了 , 比较 牵 强 。 大 革 命 的 结 局 , 民 党 无 疑 就 国 是 赢 家 之 一 ,取 北 洋 军 阀 而 代 之 ,开 始 在 大 陆 2 2年 的 统 治 , 能 说 是 失 败 。如 果 说 失 败 是 指 未 完 成 反 帝 不 反封任 务 , 与 作者 的逻 辑也是 矛盾 的 , 为作者说 这 因 右 倾 之 后 的 国 民 党 “ 然 是 反 帝 反 封 建 的 , 坚 持 民 仍 是 主革命 的 , ”国 民 党 上 台 , 正 好 反 帝 反 封 建 吗 ? 何 不 为 在 该 党 成 功 执 政 后 , 反 而 就 完 成 不 了 这 两 大 任 务 了 呢 ? 革 命 又失败 了 呢? 大 另 外 , 老 师 说 , 材 “ 在 将 国 民党 右 派 也 当 韩 教 错 成 了 革 命 的 对 象 。 ” 韩 老 师 的 说 法 , 派 叛 变 前 也 按 右 好 , 变 后 也 好 , 正 是 革 命 阵 营 内部 的 事 情 , 确 实 叛 反 “
“ 国 国 民 党 原 是 一 面 革命 的 旗 帜 , 它 是 一 个 中 但
以 资 产 阶 级 、 资 产 阶 级 代 表 人 物 为 主 体 , 括 一 些 小 包
地 主 、 办 、 僚 、 客 的 松 散 的 政 治 集 团 。 9 4年 改 买 官 政 12
又 是 统 一 战 线 内 部 的 斗 争 ” 即 使 发 动 了 反 革 命 政 ,
变 ,也 还 是 革 命 的 , 当 然 把 它 看 作 革 命 对 象 就 错 了 , 当 然 就 属 于 革 命 的 主 观 方 面 出 了 问 题 , 而 不 是 革 命 失 败 的 客 观 原 因 。问 题 在 于 , 国 民 党 右 派 向共 产 党 当 人 和 革 命 群 众 举 起 屠 刀 的 时 候 , 当 他 们 倒 向 帝 国 主 义 怀 抱 的 时 候 , 们 到 底 属 于 那 个 阵 营 ? 他 们 当成 他 将 革 命 的 对 象 为 什 么 就 是 错 了 ?因 此 , 们 在 对 教 材 的 我
一
组 后 , 产 党 员和 共 青 团 员 加 入 了 国 民 党 , 大 批 工 共 一 人 和 农 民 加 入 了 国 民 党 , 国 民 党 开 始 成 为 工 人 、 农 民 、小 资 产 阶级 、民族 资 产 阶级 的 革 命 联 盟 , 为 革 成
命 统 一 战 线 的 组 织 形 式 , 但 在 其 中: 起领 导 机 构 中 占
主要 地 位 的始终 是 资产 阶级 各派 的代 表 人 物。 而 中 国 资 产 阶 级 是 一 个 具 有 两 重 性 的 阶 级 , 他 们 是 革 命
的 力 量 之 一 ,但 是 当人 民 革 命 力 量 强 大 起 来 的 时 候 ,
些 处 理 提 出
异 议 的 时 候 ,也 应 当 注 意 自 己 的 逻 辑
是否 严密 、 提是 否正 确才 好 。 前
他 们 就 动 摇 起 来 , 其 右 翼 在 帝 国 主 义 的 威 胁 利 诱 之 下 , 然要 转 向反 动 , 叛革 命。 必 背 大 革 命 时 期 中国 革 命 力 量 方 面 存 在 的 这 些 弱 点 是 大革 命 由胜利迅 速 转 向失败 的主观 因素。” 0 可 见 , 不 同的历史 阶段 , 在不 同的角 度 , 在 站 一 个 历 史 对 象 被 视 为 主 体 、 是 被 视 为 客 体 , 性 会 发 还 属 生 相 应 的 变 化 ,这 是 很 正 常 的 事 情 ,只 要 前 后 一 致 、 符 合 逻 辑 , 都 是 可行 的 , 必 强 求 一 致 。人 教 版 中 就 不 国近 现 代史 教 材 将 国 民党 右 派 叛 变列 为客 观 原 因 ,
① 胡 绳 主 编 : 中 国共 产 党的 七 十 年 》 中共 党 史 出 《 ,
版社 19 9 1年 版 第 7 5页 。
② 何 沁 、罗 正 楷 主 编 : 中 国 革 命 史 》 武 汉 大 学 出 《 ,
版社 19 9 3年 版 第 1 8 1 9 页 。 0— 0
③ 王 宗 华 主 编 : 中 国 大 革 命 史 》 册 , 民 出版 社 《 下 人
19 9 0年 版 第 6 0 6 7 — 71页。
该 书 因与党 史 、 命史 有所 区别 , 上 容 量有 限 , 革 加 不
可 能 展 开 作 较 多 的 说 明 ,在 这 一 点 上 未 必 十 分 严 谨 , 也 可 以 回避 这 种 写 法 。不 过 , 之 说 成 是 一 个 什 么 违 将 背马 克思 主义 哲学原 理 的 “ 误” 错 ,可 能 就 过 于 苛 求
了。
韩 老 师 的 文 章 另 有 几 处 说 法 恐 怕有 些 欠 妥 ,如
说蒋 、 悍然 发动 了 “ 革 命 政变 ” 接着 马上又 说 : 汪 反 ,
“ 完 全 是 革 命 阵 营 内部 的 自相 残 杀 ,使 得 亲 者 痛 、 这
o
范文四: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新探
第33卷第10期 湖北科技学圣Q!兰生!Q旦地型壁,幽堕鲤鲤堕壁垒坚型坠些型堕蚁 V01(33,No(10 院学报Q堕!垫! 兰 文章编号:2095-4654(2013)10—0086—02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新探 源 袁 (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安徽马鞍山243000)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原因一般都归结为中共政策的失误、或者共产国际的决策错误、或者反革命 势力的背叛,却很少有人反思中共在大革命期间是否已经具备了领导革命胜利的条件,即当时的历史条件是否已 经允许大革命的胜利。 关键词:大革命;国共合作;党史 中图分类号:,(262 文献标识码: A 中共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为什么会失败,有关的专 期的通病。还有在马克思主义流行和革命形势高涨的时 著汗牛充栋,其中既有领袖人物的反思,也有当事人的回 候,许多动摇、妥协分子加入中共或至少在口头上高挂革命 忆,学者们更是不厌其烦总结出一、二、三条原因。这一类 词句,这些人既不知道革命的复杂,又没有对革命的残酷做 的文章或书籍大多将中共在大革命中的失败归咎于某些领 好思想准备,有些则根本就是投机分子。如果不通过革命 导人的失误、中共某些政策的错误、反革命势力的叛变和共 低潮的考验,把这些人清除出革命的队伍,即使中共在大革
产国际的瞎指挥等等,基本思路都是总结经验,寻找错误。 命中胜利,恐怕其成果也会很快变质。 然而,我们不妨换一 种思维,想一想中共在大革命中可能胜 再次,党处于幼年期,严重缺乏经验。中共早期党员大
利吗?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在重新审视那段历史 多是年轻人,有些还是留洋的学生,他们对中国实际的了解 时,会有更加公正、客观的态度。 不免肤浅,再加上对马列主义也是只知皮毛,怎么能谈得上 中共在大革命中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是必然的。中 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什么 共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时代的发展还没有给中共提供成功 “三大法宝”、“十大原则”都没有,只凭一腔热血,没有灵活 的条件,即无论从主观还是从客观条件来说,都不成熟。没 有效的手段,没有符合实际的策略,这样的中共来进行革命 有谁要为中共的失败负绝对的责任,中共在大革命的浪潮 只能是有劲使不上,有力发不出。 中成长,在斗争的血与火 中生存,本身就是最大的成功。 二、客观上当时的中国革命也不具备使中共胜利的条 一、主观上中共当时极不成熟 件 首先,在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只是当时百花齐放的各种 首先,当时的中国极其落后,封建式的小农经济占主导 思潮的一种,即使是知识分子,在突如其来的这么多选择之 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很不发达,产业工人的力量也很弱小, 前也无所适从。其中的大部分人对新思想、新主义等都只 与此相联系,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基本上还停留在中世纪,也
知道个大概,包括许多标榜信仰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对社 就是说中国当时缺乏中共领导革命胜利的经济基础、组织 基础和思想基础。 会主义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例如,张国焘回忆:“北大那 些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师生中,有信仰无
政府主义、工团社 其次,大革命“不是一个经济阶级对另一个经济阶级的 会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的派别。”也就是 革命,那是一场民族主义的革命,它所要摧毁的是军阀和帝
说,思想很混乱。当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在同样 国主义,它所追求的目标是确立一种新而有效的政治体制, 遭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热门的、流行的 易言之,民族主义者们努力去恢复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 思想,许多人只是为了赶上潮流而学习马列主义,并非因为 族自豪和中国人民的安定。”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人民最 信仰,因此对马列主义的理论大多只能是圆囵吞枣,即使是 迫切的愿望是民族主义,即外抗列强,内求统一,除此之外 早期共产党人很多也谈不上对马列主义有深入、系统的研 的皆在其次。因此中共当时套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许多主 究,更遑论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张、宣传和口号并不符合当时中国人最大的愿望。由此我 其次,党的组织混乱。陈独秀和李大钊是中共的创始 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反革命势力打着民族主义的幌子背 叛革命、“清共”之时,中共居然成为众矢之的,一下子由革 人,也是中共许多早期党员的师长,因此党内的民主受到不 可避免的干扰。许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抨击陈独秀的“家 命的中坚力量变成被追杀的目标。 长式”的作风,殊不知 三、关于共产国际的认识 造成这种局面的正是大多数早期中共 党员与陈的特殊关系,而这 也是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初创时 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创立和大革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 ?收稿日期:2013—06—13
万方数据
87 第10期袁源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新探 作用,但是共产国际毕竟是要为共产主义的理念和苏联的 弓,非要有独立而强大的武装,其结果只能是统一战线迅速 利益服务的。而这两者在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是根本矛盾 破裂,中国依旧四分五裂。的。其之所以支持中国的大革
命就是要减轻帝国主义对苏 五、结语 联的压力,寻找盟友,因此他们一再向国民 党强调:“(他支 综上所述,无论从主观还是从客观上,中共在大革命中
持中国革命的)目的是服务于中国的国民革命,而不是进行 根本就不具备胜利的条件。在国共合作进行大革命的大好 共产主义。进行国民革命的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和资本主 形势之下,“中国共产党应当致力于组织中国的民众——工 义,这和共产国际的目的不相冲突,”即为了苏联的利益要人、农民、士兵以及学生,并使这些群体激进化,以为将来革 命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做准备。”即配 拉住国民党这个盟友(所以共产国际才会在几次国民党右 派挑起的斗争中指示中共退让);另一方面从意识形态出发 合国民革命,并力图扩大自己的影响,而且要宣传一些切实 又要大力支持共产党,希望通过中共输出革命,甚至希望中 可行的社会改革方案,如民主、议会、法律等等,为革命成功 共能取得革命的实际领导权;再加上对中国实际情况一知 之后自己的合法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不是急于求成, 半解,这样的共产国际来指导中国革命,怎么能成功 ?急于夺权。可以预见,即使中共在当时的内外环境和主客共产 国际也落个里外不是人,中共指责其瞎指挥,国民党怀疑其 观条件下,由于苏联的支持或别的机遇而夺取了革命的领 早有预谋要“赤化”中国。 导权,其结果也只能是失败。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的问题 因此通过分析大革命时期中共的主客观条件,定位其 采取党外合作的形式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在国民党 在大革命中的任务与目的很重要。有些人简单的认为参加 以党 治国的原则下,党外合作的方针既不可能,又无多党组 了革命就是要夺权,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积极态度是好的,
成的国民会议或联合政府这一套办法可资凭借。”这样的统 但革命不是无条件的,不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制造出来的。 一战线从一开始就注定要破裂,而弱小的中共最终的结局 中共在当时的条件下参加革命,其任务就是要推动时代的
必定是失败。 发展,提高人民的觉悟,为日后更高层次的革命打好基础。 首先,国共两党在实力上相差悬殊。一个是革命几十 在当时的条件下,国民党争取中国的独立与统一,并发展资 年,
推翻满清,誉满海内外,众望所归;另一个草创才几年, 本主义经济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的。然而在这之后,国 民党未能将问题进一步地解决好,如农民问题、民生问题、 没什么功绩,没什么名气。这样的实力对比致使统一战线 采取的党内合作的方式,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国民党接纳 民主问题等,而是腐化、堕落,结果为共产党发动革命创造 这个“小弟弟”主要是基于现实主义的考量,即为了得到苏 了条件。联的援助。因此即使中共没有过激的言行,革命 结束之后 由此可见,中共在大革命中通过夺取领导权,将革命进 要么被扫地出门,要么被国民党吞并。 行到底并取得胜利是不现实的,失败在所难免。新生的中 其次,共产国际指示中共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国民 国共产党在建立之初就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能发挥如此 党组成统一战线,也是一种投机的行为。“国民党领导集团 巨大的作用,已经算得上前无古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 是由几个勾心斗角的派系组成的,共产党则是有独特的哲 度来看,那种认为中共只要解决一两个策略问题、纠正几个 学和独立的目标,他对国民党的渗透是为了指导革命,从这 错误、换上一位深谋远虑的领导人,就能不顾历史发展的规 律,随时随地取得胜利的观点,本身就是一种不现实的历史 两方面看,分裂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即运用国民党庞大 唯心主义。 实力对比悬殊,形势比人强的客观条件下,幻想的组织、系统、资源,把中共的革命理论付诸实施。在两党 中共能“黑
虎掏心”,渗透到国民党内,利用国民党内左右两派的分歧 参考文献: 来达到操纵国民党的目的,根本就是一种投机行 为,是一种 [1]张国焘(我的回忆(第一册)[M](北京:东方出版社,
1980( 冒险。 还有,党内联盟的合作方式亦与中共开展群众运动,试 [2]易劳逸(流产的革命[M](陈谦平,译(北京:中国青年出 图发动自下而上的革命之间存在基本矛盾。因为“如果没 版社。1992( 有统一的组织,没有武装力量,没有一个坚 实的经济基础, [3】向青,石志夫,刘德喜(苏联与中国革命[M](北京:中 自下而上的革命只会被毁灭性的,来自上面的革命压制下 央编译出版社,1994( 去。”而中共在党内合作的体制下 至少不可能拥有独立的强 [4]张国焘(我的回忆(第二册)[M](北京:东方出版社, 1980( 大的武装力量和坚实的经济基础。有不少论述大革命的著 作都强调,中共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领导人右 倾,放弃了 [5]费正清(中华民国史(第一部)[M](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1991( 领导权,特别是对武装的领导权。事实是,在强大的国民党 的卧榻之侧岂容中共拥有强大的武装?如 果中共霸王硬上
万方数据
范文五: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大革命。大革命指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到北伐战争这一段历史时间。大革命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和帮助下,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之后创办黄埔军校,建立国民革命军,组织国民政府。进行东征和北伐,平定了反革命叛乱,推动革命迅速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五卅(sa 念第四声)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爆发,掀起了全国的群众革命高潮。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兵北伐,攻占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1926年冬至1927年春, 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革命高潮。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加紧勾结帝国主义,篡夺革命领导权。中国共产党内陈独秀**投降主义占据领导地位,一味妥协退让。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亦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大革命遂告失败。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在顷刻间破裂,断送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史上学者对此问题多有见术且众说纷纭。在参考了一些资料后,产生一些个人看法,于此谈点浅见。
首先,先谈谈主观方面。由于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不长,立即以全部力量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缺乏理论准备,来不及系统总结实际斗争的经验,理论水平和领导经验都不成熟。那种割裂民主革命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的“二次革命论”,在国民革命发展中的消极影响尤为突出,使共产党自愿处于“在野”地位,甘当“苦力”,排除在政权和军队的领导之外。理论的弱点和不成熟,必然会导致革命行动的失误,这是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以往我们谈到大革命的失败原因,主观原因方面都会提到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区中,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我觉得吧,其实不然。陈独秀很早就主张建立自己的武装,多次给远东局写信要求拨款,均遭到拒绝,1925年,苏联决定给国民党武器援助,陈独秀马上派张国涛到广州找苏联顾问鲍罗廷,要求拨5000条枪给中共,鲍以容易造成国民党对中共不信任为由,没有同意。陈是反对中共以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的。理由很明确,两党宗旨不同,容易失掉
党的独立性。在发现国民党有异动后,陈主张全部退出国民党,可惜共产国际不答应,还强令中共服从支持国民党。当**分共叛变时,陈独秀要求以武力对抗,共产国际却强令把武器交给国民党左派。有人说了,你是**,为什么要听苏联的?原因很简单。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下级服从上级,这是组织原则。此外,陈独秀两手空空,没有钱。办刊物,开代表会,人员的活动经费,这些都是不小的开销,没办法,只得拿苏联的钱。苏联有现成成功的经验,有完整的理论,还不断的为中共培养留学干部。这些干部回国后大都分配在重要岗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的亲苏是很明显的。国内原有的高层领导人,本来就是一群热血青年,对苏联的崇拜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苏联顾问有钱,有经验,带着莫斯科的指示,中共当时在重大决议上是开会举手表决的,与会者说是有表决权,其实很容易被苏联顾问操纵。弄到后来,陈独秀只能以苏联的指示行事了。拿**的著名的整理党务案来说,陈独秀识破了**的意图,立即派彭述之赴广州找鲍罗廷,同他协商,联合国民革命军其他部队,消灭**,鲍罗廷不同意,认为**还是左派,为了使他支持**获得名正言顺的组织结论,他召开在在广州的中共高级干部会议,采用签名的方法来决定,凡同鲍罗廷一样赞成接受**条件的都在一张纸上签名,当时签字的有瞿秋白、张国焘、陈延年、**、李立三、赵世炎等人,唯有陈独秀的代表彭述之一个人没签字。于是,1926年5月15日,《整理党务案》在国民党中央会议上通过了。陈独秀这个**变成了孤立的少数。91年,苏联档案解密。从1923年到1927年的5年中,苏共中央政治局为讨论中国革命问题开过122次会,作出过738个决议,平均下来一年是147.6个会议,也即平均两天半一个。大量的决议、指示从莫斯科飞来,逼着中共执行。事无巨细,大事如孙中山在世时为实现国共合作,要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小事如**执掌国民党大权以后,什么时候派什么人去找**谈话,谈话要注意什么等,都有指示。一直到武汉的汪精卫也随着****以后,中共中央已派出**去南昌领导武装起义了,莫斯科还发来由斯大林亲自决定,由布哈林签名的阻止武装起义的电报。当年张国焘[dào]正是奉命匆匆赶到南昌阻止起义,遭到**、李立三、彭湃、恽代英、谭平山、周逸群、叶挺等群起而攻之,其实大家愤恨的是莫斯科的瞎指挥,这才是真相。从中也可看出,当时中共高层领军人物
都知道中央是在听谁指挥。那为什么把大革命失败的责任推到陈独秀而大家都三缄其口呢,其中原委只能是个迷了。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等人瞎指挥,是造成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陈独秀大多数的主张都是正确的,若说他的错误,只是没有坚决抵制住莫斯科的瞎指挥,实际上也抵制不住,他至多错在去违心执行了。
作为中国共产党上级领导机关的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的指导上,始终存在着对国民党估计过高,对共产党估计过低的倾向,全力帮助和发展国民党、国民革命军和国民政府,造成国共两党力量的悬殊,在统一战线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一再无原则地迁就退让。
接着,在客观方面原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大家都知道帝国主义殖民中国就是为了其自身在华的利益,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威胁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1927年初,英、美、日等帝国主义派军舰到上海,扬言要干涉北伐。1927年3月,英美制造了“南京惨案”。英美等国向国民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提出了惩凶、赔偿等无理要求。
最后,国民党右派背信弃义地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发动突然袭击也是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之一。西山会议派在孙中山逝世以后,以邹鲁、谢持为代表的右派公开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并在上海另立“中央”。**,**在阴谋迁都南昌的同时,与英、美等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势力勾结,加紧准备反革命政变。1926年春,命令扣押中山舰,制造了“中山舰事件”。由于中共和苏联顾问的退让,共产党员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1926年,**提出“整理党务案”,结果把共产党人排挤出国民党中央领导机关,也打击了国民党左派人士。1927年4月12日,**指使反动武装在上海进行大屠杀,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也发生了同样的大屠杀。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在“四一二”政变后,汪精卫限制工农运动发展。纵容反动军官夏斗寅和许克祥发动反革命叛乱。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决裂,以“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为口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 以上四点是我认为的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谢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的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