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桑树栽培技术规程559-2007
ICS65.020.20 B50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号:559—2007
DNB44
广 东 省 农 业 准 地 方 标
DNB440700/T 24—2007
桑树栽培技术规程
2006-09-26 发布 2007-03-12 实施
广 东 省 江 门 市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DNB440700/T 24—2007
前 言
本标准结合恩平的气候、土壤及生态环境等实际条件,制定相应的生产技术措施,可操作性强, 但由于各地的实际条件及每年的天气情况有所不同,在生产实践中,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本标准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进行编写。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省恩平市农业局、广东省恩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及恩平市捷兴茧丝有 限公司提出并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海、吴东明、刘楚忠、余夏冰、梁竞军、张汝宽
本标准首次发布日期:2006年9月26日。
I
DNB440700/T 24—2007
桑树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适用于喂养蚕桑树、桑园建立、管理、桑叶采摘、桑园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养蚕桑树的栽培。
2 术语
2.1 夏伐:将行茬间泥土连杂草翻覆回蚕桑基部。
2.2 摘芯:将桑顶端叶芽摘除。
3 育苗
3.1 品种的选择
选用杂交桑(良种桑)为主,如抗青10号、沙二伦×109等。
3.2 苗床地的选择和制作
3.2.1 苗床选择
苗床应选择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劳力近、方便管理的地区,附近无煤烟、废气、污水和毒气; 苗床土壤结构良好、土层深厚、土质为沙质,松软肥沃的中性土地;苗床为近水源,排灌方便、无病害 发生地方,最好是未育过苗的土地。
3.2.2 苗床制作
苗床深耕20cm以上, 两犁两耙下足基肥,每1/15公顷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和过磷酸钙 25kg。若偏酸性的土地,每1/15公顷苗地应加施石灰75kg,并用敌百虫和呋喃丹等农药杀虫。然后,每 1/15公顷苗床喷洒(80,150)ml的50%丁草胺或氟氯草灵除草剂(120,150)ml。 3.3 桑苗播种
3.3.1 播种时期
播种时期分春播和秋播两个时期,春播在清明前后,秋播在秋分前后。
3.3.2 播种方法
播种前用清水浸种1天,然后平铺在木盆内盖湿布,每天用清水冲洗(1,2)次,并保持湿润,种 子刚露出白嘴时即取出,掺入(3,4)倍细沙和少量煤油(防虫),拌合均匀,并均匀地撒在整好的苗 床上,每1/15公顷播种(1,1.25)kg,最后每1/15公顷覆盖(100,150)kg的稻草或其它适用覆盖物。 3.4 桑苗管理
3.4.1 播种后即时淋水一次,往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播种(7,10)天出苗后在傍晚或阴天揭除覆盖 物。
3.4.2 苗床及时除草,见草就除,幼苗除草时勿损松苗根土。
3.4.3 苗长到 2 片真叶(3,4)cm 进行第一次间苗,把过密过细的苗拔去,长到(3,4)真片叶(7, 10)cm 时进行第二次间苗。
3.4.4 第一次间苗后,每 1/15 公顷施加 150kg0.2%尿素溶液或(8,10)倍人粪尿兑水,第二次间苗 后每 1/15 公顷施加 250kg0.3%尿素溶液或(4,5)倍人粪尿兑水,并根据桑苗长势逐渐增加施肥量, 一般隔 10 天施肥一次。
3.4.5 起苗
播种(3,4)个月后,一般苗高60cm以上时,起苗种植。
1
DNB440700/T 24—2007
4 桑园建立
4.1 桑园规划
4.1.1 科学规划,集中成片
新桑园建立要进行统一规划、连片种植。桑园土壤要求:表土层20cm以上,土壤PH值以6.0,7.5 为最好,有机质含量1.5%以上,适宜温度21?,地下水位距地面1m以上,桑园距离有污染的厂矿企业2km 以上,在建立桑园的同时配套建设道路、排灌渠等设施。
4.1.2 桑园行向
桑园行向一般以南北向为宜。
4.2 桑树种植
4.2.1 栽植时期
以春冬种植为主,同时结合夏、秋种植。一般以春季种植为宜,春种在春雨来后进行。 4.2.2 栽植密度
1/15公顷栽植(5500,6000)株,株行距为(65,75)cm×\u65288X15,17)cm。 4.2.3 栽植方法
4.2.3.1 深耕施足基肥
做到二梨二耙,同时每1/15公顷施石灰(75,125)kg、施腐熟土杂肥(2000,3000)kg或复合肥 和生物有机肥100kg。
4.2.3.2 病虫害株检查
在桑苗栽植前逐株检查,除去病虫害株。
4.2.3.3 整修苗根
桑苗种植前修剪苗根,剪去过长、损伤的桑根,主根留(7,10)cm。 4.2.3.4 桑苗分级
根据桑苗苗木的粗细,分成大、中、小三级。
4.2.3.5 桑苗泡根
在桑苗定植前,将桑苗根部浸入泥浆水中(12,24)h。
4.2.3.6 桑苗消毒
将桑苗用含有效氯0.4%的漂白粉液浸半小时,然后用泥浆糊擦桑苗根部。 4.2.3.7 桑苗保存
暂不种植或种植不完的桑苗,将其根部埋入土中或室内贮藏保护。
4.2.3.8 桑苗定植
用线加石灰确定行距,然后开沟,并在沟底加放一层火烧土。把桑苗放入预定位置,扶正桑苗,先 填入表土再填入底土覆盖,再将苗轻轻的向上一提,最后把土踩实。全部种完即淋(1,2)次定根水, 桑苗发芽前,在距泥面处剪留(2,3)个芽。
4.2.3.9 桑苗护理
桑苗种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防积水,雨后松土防土壤板结。早管理、勤施肥,每隔10,15 天施肥一次,早期以水肥为主,后期用干肥。用稻草或其它适用覆盖物,防旱保水,减少杂草,以防止 土壤板结。
5 桑园管理
5.1 施肥方法
5.1.1 施肥数量
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每1/15公顷桑园全年施无机肥(150,200)kg,氮、磷、钾肥合理搭配,配比 为5:2:3。
5.1.2 施肥时期
2
DNB440700/T 24—2007
5.1.2.1 冬施基肥
入冬每1/15公顷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kg,石灰100kg,生麸75kg。 5.1.2.2 春季施肥
春季施肥以速效肥为主,占全年施肥量的(30,40)%,在春蚕用叶前(20,30)天施加,每1/15 公顷施加复合肥75kg。
5.1.2.3 夏季施肥
在夏伐后进行,占全年施肥量的(30,40)%,以速效性肥为主,同时配合施用农家肥或用收割后 鲜稻秆盖桑行。
5.1.2.4 秋季施肥
立秋前后进行,占全年施肥量的(20,30)%,秋肥以速效肥为主。
5.1.2.5 根外施肥
用尿素为0.5%,硫酸铵(0.4,0.5)%,过磷酸钙(0.5,1)%,硫酸钾0.5%,人尿1%,磷酸二氢钾 0.5%,时间在阴天或傍晚(下午(4,6)时)喷施。植物生物肥主要是用奥普尔叶面肥、云大120、保 得等。叶面施肥(10,15)天进行一次。
5.2 灌溉与排水
多雨季节,及时排水;长期干旱时,要及时灌水。
5.3 桑园除草
5.3.1 适用覆盖物覆盖
复伐后进行稻草覆盖,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
5.3.2 除草
5.3.2.1 人工除草
人工除草要连根拔除,同时结合松土。
5.3.2.2 化学除草
使用克无踪
每1/15公顷用克无踪(100,200)ml兑水(60,70)kg喷洒在杂草上,注意防止喷洒在桑叶上,在 晴天露水干后喷洒为宜。
草甘膦
种植前15天用有效浓度(10,15)%的草甘膦配成浓度(0.2,0.3)%(每公斤兑水30,50kg),然 后加少量洗衣粉搅匀后喷洒于杂草茎叶上。
丁草胺
种植前3天每1/15公顷用60%丁草胺(100,125)ml,兑水(40,50)kg,均匀喷洒于土表。 5.4 树体管理
5.4.1 摘芯
摘芯在春蚕壮蚕用叶前(10,15)天进行,用桑前15天仅摘顶芽;用桑前10天的摘去嫩心和其下(1, 2)片嫩叶。
5.4.2 疏芽与剪梢
疏芽在夏伐后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当新梢长到7cm,10cm时,疏去过密的新梢,第二次结合大蚕用 叶,用桑剪疏去细弱、下垂和位置不当、过密的新梢,做到去弱留强,去密留稀。
长势差的桑树,进行轻剪,长势好的进行重剪。采取离地1.5米平顶剪梢。 5.4.3 桑叶采收
5.4.3.1 春叶
合理采叶,在摘片叶桑时,主枝应留顶全叶(6,7)片,(1,1.3)m摘芯。 5.4.3.2 夏叶
适度降枝离地(20,60)cm,一般水田(40,60)cm,旱地(20,40)cm。
3
DNB440700/T 24—2007
5.4.4 秋叶
留(5,6)片,留7片叶以20天左右,留5片以25天左右采叶一次。采枝桑时提前7天左右进行摘芯。 秋蚕结束时,主枝留全叶(5,6)片越冬。
6 桑园病虫害防治
6.1 虫情预测
及时观测桑园虫情,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6.2 防治方法
6.2.1 桑疫病防治
桑疫病发病时从病部下(5,10)cm健梢处剪除,病叶要及时剪除。剪下部分要集中烧毁。低洼、 河滩桑园应多开沟防积水。加强培肥、适当控施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用(300,500)单位土霉 素,100单位的农用链酶素或(0.2,0.5)%波美度石硫合剂每隔7天喷洒一次。
6.2.2 桑树枯病防治
严格把好苗木无病关,病区桑苗禁止外运。同时选择无病地作苗地。清除病株,当少量发病时,将 病株挖起集中烧毁,病穴周围用(2,4)%福尔马林、含1%有效氯浓度漂白粉或石灰消毒。新种桑园进 行苗木消毒,一般用500单位土霉素或含0.4%有效氯浓度漂白粉液浸半小时可消灭苗木表面病毒。选育 和推广抗青10号良种桑。
6.2.3 桑紫纹羽病防治
苗木消毒,用500单位土霉素或含0.4%有效氯漂白粉液浸半小时。拔除病株烧毁。开沟隔离,用5% 石灰水或0.4%有效氯浓度漂白粉液进行土壤消毒。加强桑田培肥管理,低洼桑田及时做好开沟排水。冬 期管理时每1/15公顷施加(100,150)kg石灰,以改良土壤酸性和消毒。
6.2.4 桑白粉病防治
加强培肥管理,及时合理采叶,由上而下分批采叶,保持桑园通风透光。用50%多菌灵300倍,70% 甲基托布津1000倍喷洒叶背,隔(7,10)天再喷洒一次。
6.2.5 桑瘿蚊防治
冬期管理,做好清园时土壤处理,每1/15公顷用甲基异柳磷水剂1瓶或粉剂(3.5,4)kg加细沙(50, 100)kg,均匀撒施,不留死角。用80%敌敌畏兑水(800,1000)倍、40%乐果(600,800)倍或灭蚕蝇 800倍进行顶梢喷洒。
6.2.6 桑介壳虫防治
加强整株修剪,开沟排水,合理密植,保持桑园通风透光。用0.5kg洗衣粉兑水2kg充分搅拌或用煤 油(或柴油)0.5kg兑水2,3kg加洗衣粉100g充分搅匀成油水悬浊液,用排笔或刷子均匀涂抹在被害树 干。
6.2.7 桑粉虱防治
清除落叶,杀灭越冬蛹。改善桑园环境条件,保持通风透光及做好排湿工作。摘梢头,在重灾区摘 去梢端(1,5)片叶,杀死大量卵和幼虫。在幼虫和成虫期用90%敌百虫、40%乐果或80%敌敌畏1000倍 喷洒梢端。
6.3 病虫综合防治
以环境改良,生态平衡,保护害虫天敌,增强抗病害能力的防治相结合。
6.4 施药时间严格按附录 A 执行。
4
DNB440700/T 24—2007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病虫防治
农药名称 防治对象 应用浓度(倍) 施药时间
波尔多(等量式) 1% 0.6,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桑炭疽病、桑污叶 病、 桑细菌病 65%代森等可湿性粉剂 500,600 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1000 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桑赤锈病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 石 油 乳 剂 ( 石 油 冬季8,10倍,夏伐 桑里白粉病、桑褐斑病、桑污叶病 后发芽前15,20倍 1kg+ 水 桑虱、桑白蚧 0.5kg+洗衣粉0.1kg) 5000 3000 桑蟥、桑尽蠖、野蚕、桑蓟马、桑螟(未卷 叶) 2000 90%晶体敌百虫 桑毛虫、桑螟(已卷叶)、桑木虱、 1000 ? 在 早 春 桑 上述各种虫害及黄叶虫 2000 芽 转 青 至 脱 上述各虫 苞前。 桑蟥、桑螟、桑毛虫、野蚕、桑菱纹叶蝉、80%敌敌畏乳油 1000 ? 在 桑 树 夏 10000 黄 伐 后 , 立 即 5000 叶甲、桑蓟马 “ 百 拳 ” 打 3000 桑尺蠖、桑白蚧、桑虱、桑木虱 50%辛硫磷乳油 药。 1500 桑蟥 ? 在 晚 秋 蚕 1000,2000 桑毛虫(恩平蚕区用1000,1500倍) 结束后,立即 50%马拉松乳油 桑蓟马 500,1000 打“关门药”。 桑尺蠖 1000,2000 20%或40%乐果乳油 3000 桑蓟马、桑菱纹叶蝉、桑白蚧、桑虱、桑木
500,800 虱 25%亚胺硫磷乳油 1000,1500 桑蓟马、桑菱纹叶蝉、红蜘蛛、桑木虱
800,1000 桑虱 50%二溴磷乳油 1000 桑螟、桑尺蠖
100,200 桑白蚧、桑虱、桑蛀虫刺蛾等 50%杀螟松乳油 5000,10000 桑蟥、桑螟、桑毛虫、黄叶甲、桑尺蠖桑白20%三氯杀螨醇乳油 波美6,10度 蚧 4,5度 桑小灰象甲、桑象甲 0.5度 石硫合剂 黄星天牛
桑叶螨
桑白蚧
夏伐后防治桑白蚧
桑白蚧1,2龄幼虫
???????????
5
DNB440700/T 24—2007
《桑树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一、 项及编制过程
依据江门市人民政府有关农业发展特色产品指示精神,在江门市农业局和
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指导下,由恩平市农业局、恩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
恩平市捷兴茧丝有限公司共同组成《桑树栽培技术规程》编写组。在编制过
程中,认真总结整理恩平蚕桑种植以来近二十多年的资料和现在种植技术的
发展,结合农户生产实际,进行了栽培的试验验证,形成标准初稿。
二、 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蚕桑是我国生产国宝——蚕丝的唯一原材料,在恩平乃至华南地区具有悠
久的种植历史。恩平蚕桑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已开始规模种植、自繁育种苗
至大面积种植,已成为恩平市农业结构调整中“三水一畜一桑”中一项主产
业。因此,为发展蚕桑更好地适应市场的要求,提高蚕茧产品质量,保障国
际市场需求,并使栽培者获得高产稳产,增加收入,增强市场竞争力,特制
定桑树栽培技术规程。
三、 标准编制的主要技术内容
本技术规程主要对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的技术环节作出规程,内容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桑树栽培所要求的园地选择与规则;
2、规范桑树栽培中施肥、除草和收获等技术要求;
3、规范桑树栽培管理技术和病虫防治技术。
四、 标准制定的依据
6
DNB440700/T 24—2007
本标准内容的确定,以蚕树栽培实践取得的科学数据为依据,结合现代
科学种植技术的进步,以高产稳产和产品质量为原则,比以往的种植技术要
求更科学更合理,例如合理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使其产品趋向无公害化,
向三高农业发展。
五、 标准操作的可行性和实施结果预测
本标准来自实践,用于指导实践,当前桑树栽培的农户,可以达
到也应该达到,市场经济规律必然取优劣汰,栽培技术不提高,产品质量不
过关,经济效益差,自然被淘汰,因而本技术标准切实可行。本标准实施后,
以本标准为指导的农户,蚕树栽培将获得稳产高产和优质产品,使蚕茧具有
较强市场竞争力,产品价格和销售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每亩利润将比一般
的栽培方法高。可见,本标准将对我市蚕茧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桑树栽培技术规程》编写组
二 00 六年十月
7
范文二:果用桑树栽培技术规程
《果用桑树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1、制定标准任务来源
2016年11月济源市林业工作站向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制订《果用桑树栽培技术规程》省地方标准立项申请。2017年3月~《果用桑树栽培技术规程》被列入《2017年第一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豫质监标发?2017?104号,~批准由济源市林业工作站负责承担该地方标准的制订工作。该项目立项编号为20171210155~协作单位为河南省农业经济作物推广站。2017年4月我站组织了有关专家开展果用桑树栽培技术规程的研讨~成立了标准制订工作组~负责标准的制订工作。
2、制定标准的意义和必要性
果用桑树的果实~被称为桑葚。桑葚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对人体具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的美味水果。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桑葚作为一种绿色保健食品~必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桑葚除鲜食外~还具有较大的加工利用价值~不仅可制成桑葚罐头、桑葚酸乳、桑葚原汁、桑葚露酒、桑葚果酱、桑梅果醋等集美味营养于一体的产品~还可提取桑葚红色素~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桑葚的开发利用既能带动山区经济的发展~又能提高蚕桑的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为提高果用桑树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实行标准化生产意义重大。
1
《果用桑树栽培技术规程》是济源市林业工作站总结济源市及周边地区果用桑树栽培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订的一项技术标准。
3、标准制订过程
2016年11月~济源市林业工作站开始着手标准的制订准备工作。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济源市及周边地区调查、收集果用桑树栽培管理的关键技术环节。2017年5月~标准制订工作组对果用桑树的育苗基地和种植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2017年6月召开了济源市有关专家、科技人员参加的标准征求意见会。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结合我省造林地实际情况~为使本标准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在总结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依据GB/T 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和GB/T 6001-1985《育苗技术规程》等国家标准、我市及有关地市果用桑树栽培技术的具体经验和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制订了《果用桑树栽培技术规程》省地方标准制订草案。
4、制定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的制订主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济源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和济源市果用桑树栽培的实际经验。
种子贮藏、抚育管理等要素是根据《GB/T 10016 林木种子贮藏》《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等相关技术标准~并结合在制标中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等抽样调查的数据以及果用桑树造林的意见和建议等情况~制订了本标准草案。
5、标准中主要条款的说明
2
,1,种子的采集与贮藏
4.1.1种子的采集与贮藏 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成年植株~于5,6月桑果成熟时采收~把桑果拌入20%的草木灰搅烂~用水冲去果肉和杂质~取沉底的种子阴干~干藏或沙藏。草木灰为咸性~用草木灰拌种不但具有消毒杀菌作用,避免细菌侵染伤口,减少烂种,而且有利于冲净果肉和杂质。
,2,催芽
4.1.5催芽 桑树种子具有生理休眠特性~用温水浸种催芽可解除桑树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发芽~提高出苗整齐度。
,3,出苗期
4.1.7.1灌溉
畦面略微发白时~及时喷水。幼苗出齐后~小水浅浇。苗高约5cm后~当土壤含水量低于60%时~适时灌溉。
果用桑树幼芽在土壤湿润条件下~容易破土~所以要“畦面略微发白时~及时喷水”。不能大水漫灌~以防将种子冲走或造成有的地方被水带走的淤土太厚~种子难以拱出土壤。“幼苗出齐后~小水浅浇。”也是避免幼苗被水带走。
,4,芽接技术
4.2.2嫁接时间5月下旬至6月上旬、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最佳。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的嫁接苗~接芽寄存在砧木皮层内~待第2年春季发芽时把薄膜剪破~使桑芽萌出。
3
4.2.3嫁接方法 桑树芽接与袋接的比较~成活率显著提高~5月下旬至6月上旬芽接~成活率可达到97.3%~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芽接的成活率达92%~而桑树袋接成活率一般只有70%左右。
,5,出圃
4.4.1时间 落叶后至发芽前出圃~起苗前10d浇透水。苗木移植在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芽萌动前进行~易成活。“起苗前10d浇透水”是为了少伤根系。
,6,造林地选择
5.1造林地选择 经过实践和调查~果用桑树对土壤要求不严~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在pH值4. 5,9范围内都能生长。但土壤厚度40cm以上~pH值6.5,7.0~地下水位1.0m以下~盐含量0.2 %以下~海拔200m,1500m的壤土和沙壤土上生长良好~因此应避开盐碱地及土壤十分瘠薄干旱地块。
,7,造林密度
7.3密度 我们通过对山区和平原区生长特性的调查~发现自然生长的四年生果用桑树冠径多在1.0m,1.5m之间,为了正常生长达到最佳营造效果且相互之间不影响~因此规定初始株行距2m×3m。
,8,夏季修枝
夏剪修枝选择在晴天中午进行可以减少伤流。剪后10 d,15 d抹芽定梢~每枝保留3,5个新梢~可以作为来年的结果母枝进行培养。
6、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4
本标准是在总结我市生产实际的基础上~对《果用桑树栽培技术规程》提出了适宜的制订内容。该标准采用的种子处理方法~能有效地处理果用桑树种子~提高果用桑树种子的萌芽率~采用的造林密度是为了正常生长达到最佳营造效果且相互之间不影响~为果用桑树成功造林提供技术保障。本标准能有效指导全省果用桑树造林~进一步增加林地面积和提高森林覆盖率~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本标准在促进我省果用桑树造林方面将会发挥基础性作用。
7、主要参考文献
GB/T 10016 林木种子贮藏
GB/T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济源市林业工作站
二〇一七年六月
5
范文三:DB34T 669-2007 桑蚕种茧育桑树栽培技术规程
DB34T 669-2007 桑蚕种茧育桑树栽培技术规程
ICS .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669—2007桑蚕种茧育桑树栽培技术
规程 2007-1-26发布 2007-1-3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669—2007 前 言 目前,桑蚕种茧育桑树栽培技术暂无国家级技术规程,为了规范我省桑蚕种茧生产的桑树栽培技术,保证蚕种质量,提高蚕种品质,特制定《桑蚕种茧育桑树栽培技术规程》。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蚕
孔 琦 张 虹 陈 斌 孙怀珍 郑桑服务站。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李庆宝
久坤 汪剑霞 本标准2007年 1 月 26 日首次发布。 I
DB34/T 669—2007 桑蚕种茧育桑树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种茧育桑树的术语定义、桑园规划、管理、桑叶收获、病虫防治、桑园更新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桑蚕种茧育桑树栽培的生产技术操作。 2术语和定义 2.1种茧 是采制优良蚕种的原料,关系到蚕种质量的高低和次代蚕的饲育成绩。种茧又分为普通种种茧、原种种茧和原原种种茧。 2.2 摘芯 在春蚕5龄用叶前10天,摘去桑树枝条顶端生长芽的嫩芯。 2.3剪梢 晚秋季桑树停止生长后至春季桑树发芽前,剪除桑树枝条梢端的部分。 2.4疏芽 桑树春伐或夏伐后,会重新萌发大量的新芽,当新芽长至约20?左右时, 疏去着生位置不当,过密、细弱或过强的新梢。 2.5根外施肥 在桑树生长期间,用水溶性肥料喷洒在桑叶上,由叶面吸收营养物质,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的方法。 3技术项目及主要内容 技术项目及主要内容见表1 。 表1 桑蚕种茧育桑树栽培技
术项目及主要内容 桑园规划 桑园管理 桑叶收获 病虫防治 桑园更新 项 基本条件 桑园土壤 桑叶估产 防治原则 桑园面积 桑园水利 桑叶采摘 冬季防治 目 桑树品种 桑园施肥 桑叶运输 春季防治 树型养成 桑园耕作 夏秋季防治 2
DB34/T 669—2007 4桑园规划 4.1桑园基本条件 桑园应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坡度小于15?,土层深厚,土壤酸碱度呈微酸性或中性,通风良好的地块成片建设。建园前要对种植区、道路、沟渠等作出总体布局规划,制定平整土地、水土保持、水利设施、机耕作业、种苗培育等实施计划。 4.2桑园面积 根据蚕种生产规模确定桑园面积,按春期饲养原蚕蚁量每21000g配备专用桑园15hm左右,另配备10%,15%的稚蚕用桑园。 4.3桑树品种 选择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桑品种,注意早、中晚熟桑树品种搭配,即兼顾春、秋季的用叶要求,又要防止品种单一,但同一地块的桑树品种要纯正。 4.4定植密度 667?栽600株,800株,行距约为1.7m,2m,株距0.5m,0.7m,便于机械耕作。 4.5树型养成 种茧用桑园采用中干拳式树形。中干定拳高度85?,90?,主干高度为35?,40?,第一支干和第二支干各为25?,30?。每亩留健壮拳2000个,2500个,有效枝条7000根,8000根,总条长9000m。 4.6原蚕区桑园 参照桑蚕种茧育桑园选择或栽植。 5桑园管理 5.1桑园土壤 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PH值在6,7之间,土层较厚,团粒结构良好,通气、保肥、保水性能强。定期进行土壤测定,有计划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 5.2桑园水利 建立灌溉系统。丘陵山区蓄水灌溉;平原及河滩地建立排灌两用沟渠,利于排灌结合,降低地下水位。 5.3桑园施肥 5.3.1施肥目标 3
DB34/T 669—2007 桑园施肥做到目标施肥和补偿施肥相结合,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根据土壤性质和养分含量,测土配方补偿缺少的元素,其氮肥总量
60%以上来自有机质肥料。 5.3.2施肥时期和比例 春肥施用量占全年总施肥量的15%,以氮磷肥为主,配合钾肥,于春分前施用完毕。 夏肥施用量占全年总施肥量的45%,以有机肥为主,于夏伐和疏芽后分次施入。 秋肥施用量占全年总施肥量的10%,以氮肥为主,于8 月上旬施用完毕。 冬肥施用量占全年总施肥量的30%,以有机肥料为主,在桑树休眠至土壤封冻前施入。 5.3.3施肥方法 桑园施肥有多种方法,一般厩肥、饼肥、堆肥等体积大的土杂肥等采取沟施;化肥、粪肥采取穴施。施肥后均及时盖土,防止肥分散失。施肥部位离树干30?,45?。施肥沟穴位置逐次轮换。 5.3.4根外施肥 在土壤肥力低或其它因素造成桑树叶质不良的情况下,为了满足蚕的营养要求,可采用根外施肥方法。根外施肥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 5.3.5桑园绿肥 种植绿肥能有效改良土壤,提高肥力,抑制杂草,保持水土,促进桑树生长,是经济利用土地,解决有机肥料的有效途径。不同种类的绿肥作物,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对地区的适应性,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合桑园的绿肥品种。 5.4桑园耕作 5.4.1除草 根据桑园杂草生长和蔓延情况分春、夏、秋季进行。人工除草于晴天进行。除草剂选用对蚕无药害,在无风天气喷药,防止药液喷到桑叶、桑芽或树干上。幼龄桑园不宜使用除草剂。 5.4.2翻耕 冬季土壤封冻前和夏伐后进行翻耕,冬翻深度17?,20?,春、夏翻深度10?,13?,以改良土壤结构。 5.4.3摘芯 根据气象因素和用叶时期分期分(地块)批进行。于春季5龄蚕用叶前10日摘去一芯一叶。 5.4.4伐条 春伐以恢复树型为主。夏伐于春叶采完后4d,5d内完成,恢复长势,增加秋叶产量。伐条修拳4
DB34/T 669—2007 在晴日进行。 5.4.5疏芽 春伐和夏伐后,当新梢长到15?,20?,进行第一次疏芽,当新梢长到30?时进行第二次疏芽,疏去着生位置不当,过密、细弱或过强的新梢。 5.4.6整枝、束枝、剪梢 整枝在桑树休眠期进行,最迟不得超过雨水节气。剪除枯桩、枯枝、死拳、病虫害枝和不良枝
条。修剪基部光滑平整,利于愈合。修剪下的枝、拳和解束废草及时清除烧毁。 束枝在秋季落叶后的11月进行,于开春发芽前解束。 剪梢在当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或次年3月上中旬进行,可依据不同桑品种或枝条长度剪除20%,25%。 6桑叶收获 6.1 桑叶估产 根据桑园不同类型,确定代表地块,每一类型选择10株,20株为代表,调查样株桑树总条长。依据桑树生长情况和历史资料,确定每米条长的产叶量,算出单株桑树产叶量,乘以全园株数,测算出产叶量。蚕期中再进行估产复查,对代表株进行采收称量,调查实际单株产叶量,加上继续增长数,得出估产值。 6.2 桑叶采摘 6.2.1 采摘要求 春期先采用早熟桑或日照通风良好的地块,后采中晚熟桑,1龄至3龄稚蚕期在最大叶位下顺次采摘,3龄后期至5龄初期尽可能采用止芯芽,5龄期根据桑叶成熟度分批采摘条叶。秋期4龄至5龄期采用枝条上中部的成熟叶,自上而下分层分批采摘。 6.2.2 采摘时间 上午在11时前采摘完毕,下午3时后开始采摘,避免高温烈日下采叶。秋期桑叶含水率偏低时,适当采一部分露水叶。 6.2.3 采养结合 7月下旬到8月上旬把枝条下部三分之一桑叶全部采下作早秋期生产用叶。晚秋期枝梢至少留5片,6片叶,让其自然脱落。秋期采叶留柄,保护腋芽。 6.3 桑叶运输 5
DB34/T 669—2007 松装湿盖,快装快运,避免运输中桑叶发热变质。装运工具清洁消毒,防止污染桑叶。 7病虫防治 7.1 防治原则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建立完善的预测预报制度,摸清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7.2 冬季防治 7.2.1清洁桑园 秋蚕后清除桑园内及邻近的落叶和杂草,收集起来作堆肥或集中烧毁,并结合冬耕杀灭越冬害虫。 7.2.2修剪 剪去枯枝、枯桩和病虫害枝,挖除患严重传染病的病株并及时烧毁。 8.2.3消灭虫卵,杀死病菌 刮除树干上的桑蟥卵块、野蚕卵和桑膏药病菌膜,喷洒药剂或石硫合剂。 7.2.4桑苗检疫 加强桑苗检疫,不从疫区购苗。细菌病、
萎缩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应栽植抗病性强的桑品种。 7.3 春季防治 7.3.1人工防治 桑芽萌发时及时捕捉桑尺蠖、桑毛虫,4月份后及时捕捉第一代野蚕幼虫。 7.3.2药剂防治 根据防治对象、药剂残效期和用叶先后,划片进行药剂防治。对病虫害严重的桑园,实行早采早伐。 7.4 夏秋季防治 摸清病虫发生规律,针对不同病虫和用叶时期,选择合适的农药,有计划地划片治虫。 中、晚秋原蚕饲育结束后及时喷洒杀灭菊酯、甲胺磷等长效农药。 8 桑园更新 每年及时更新改造老桑园面积不少于5%,10%,确保桑园投产面积的稳定。 对缺拳少株的桑园,采取增拳补株的办法。对树势衰弱的桑树采取春伐复壮措施,以恢复树势。 6
范文四:栽培技术规程
65.020.20ICS?
B 21
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
DB 14/ T669—2012
旱地冬小地膜覆盖膜标播麦条
栽培技标标程
2012 - 09 - 20标布2012 - 10 - 20标施
标布山西省标量技标标督局
DB14/ T6692012—
目次??
前言??............................................................................................................................... ................................ II
1 范标............................................................................................................................... .................................... 1
2 标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标标和定标............................................................................................................................... ............................ 1
4 播标技标............................................................................................................................... .............................. 2
5 田标管理............................................................................................................................... ............................ 3
6 病草害防治虫............................................................................................................................... .................. 4
7 收标............................................................................................................................... .................................... 5
I
DB14/ T669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出的标标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标标标提出标口。并
本标准起草标位,山西省标标技标推标站、标汾市标标技标推站、洪洞标标标委标。广广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忠标、任标星、董方标、雷震宇、史著、王小泰、标标娟。学II
DB14/ T6692012—
旱地冬小地膜覆盖膜标播栽培技标标程麦条
1 范标
本标准标定了旱地冬小地膜覆盖膜标播栽培的标标和定标、播标技标、田标管理、病草害防治及收标。麦条虫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境内旱地冬小地膜覆盖膜标播栽培。麦条
2 标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标于本文件的标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标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标,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标标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标子 第1部分,禾谷标
GB/T 8321(所有部分) 标标合理使用准标
GB 13735 聚乙标吹塑标用地面覆盖薄膜
GB 15671 主要标作物包衣标子技标件条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标
NY/T 1276 标标安全使用标范 标标3 标标和定标
下列标标和定标适用于本文件。
3.1
旱地冬小麦
秋季播标~夏初收标~不具有灌标件~完全依天然降水标行生标的小。条靠麦
3.2
地膜覆盖膜标播条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于土壤表面~把小标植在地膜标的栽培方式。麦两
3.3
正田茬麦
一年只标植一小。茬麦
3.4
回田茬麦
一年作或年三作两两~前标其他作物~后标小。茬茬麦
1
DB14/ T6692012—
4 播标技标
4.1 播前准标
4.1.1 标地
?标标地标平坦~坡度小于15~有机标9g/kg、全氮0.7g/kg、有效磷10mg/kg、速效标100mg/kg以上中等肥
力地标。
4.1.2 整地
正田~小收标后根据标情及早深耕或深松~深度茬麦麦25cm,30cm。休标期地表标施化除草标防除标学草~防除标法标6.2.2.5。播前10d,15d旋耕~深度8cm,12cm~标播。回田~前收标后~立标标茬麦茬即秸田~深耕、旋耕、标标标标行~播前表标土壤平整标碎耙~无标度大于5cm的标标标。秸残茬
4.1.3 施足底肥
2按照NY/T 496要求~标合整地每667m施用腐熟的有机肥2000kg,3000kg或商品有机肥100kg,
2150kg、标;氮N,8kg,10kg、标;磷PO,6kg,8kg、标标;KO,3kg,5kg作底肥。标标田的田每秸麦667m252
增施标氮2kg。
4.1.4 品标标标
标用分蘖力标强、增标力大、抗旱性好、抗病性强、抗倒伏~通标家或山西省标作物品标标定委标标定的潜国会
适宜在本地肥旱地标植的小品标。南部中熟冬宜标用冬性或半冬性品标。中部标熟冬宜标用强冬区麦麦区麦区
性、冬性品标。标子标量标符合GB 4404.1的标定。
4.1.5 地膜标标
塑料薄膜标符合相标标准的标定~聚乙标膜标符合GB 13735的标定。宜标标标400mm、厚0.008mm,0.01mm的
地膜。
4.1.6 覆膜播标机标标
采用通标家或省标标机部标标定的具有推标可标的机具。国广
4.2 播标
4.2.1 标子标理
标标标标活性强的标标标行标子包衣标理或标标拌标。标子包衣按照靶GB 15671的标定标行~标标拌标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的标定标行。()
4.2.2 播期
南部中熟冬南片播期麦区9月28日,10月10日~南部中熟冬麦区北片播期9月25日,10月7日~中部标熟冬播期麦区9月20日,10月3日。
4.2.3 播量
2 2 适播期~南部中熟冬南片每内麦区667m播量5kg,8kg~南部中熟冬北片每麦区667m播量7kg
2 ,10kg~中部标熟冬每麦区667m播量9kg,12kg。
4.2.4 播深
2
DB14/ T6692012—
0cm,10cm土壤田标持水量在60%以上~播深4cm,5cm~土壤田标持水量55%,60%标~播深5cm,6cm。
4.2.5 覆盖播标要求
采用覆膜播标机~一次完成起标、覆膜、播标、标标等作标。50cm,55cm标一标~起标~标底标35cm~标高8cm,10cm~标标呈标弧型~采用标度400mm、厚度0.008mm,0.01mm地膜~覆盖在标上。膜标覆土~覆土标膜标度
3cm,5cm~覆土厚度不小于2cm~膜采光标度不小于20cm。标膜标标植行小~小沟两麦麦窄行行距15cm,20cm~标行行距35cm。标幅播标~播幅4cm,6cm。隔5m,10m在膜上打一土标标膜。覆膜播标机横械作标速度不大于3km/h。
5 田标管理
5.1 冬前管理
5.1.1 标苗标标
播标后,标苗~标标行内以上无苗~标及标用同一品标的标子浸标催芽标标~或标沟当点水标标~适7d10d 10cm
增加用标量。
5.1.2 破除板标
播标后遇雨板标标及标人工破除。
5.1.3 标膜
播后~尤其是越冬期和早春~标标膜上有洞或膜被揭~标及标培土。禁止禽、畜标地标~防青践止踏地膜。5.1.4 冬前化除草学
小三期后麦叶学至越冬前~采用化除草标防除标草。防除方法标6.2.5.2。5.1.5 秋苗期病防治虫
秋季苗期重点标治地下害、虫麦麦蚜虱蜘蛛、、灰标、白粉病、标病~同标标防标枯病、根腐病、全标病、黑穗病等病害侵染。防治方法标6.2.1、6.2.2、6.2.3、6.2.4.2。5.2 春季管理
返青麦划前后行标标凌标~培土标膜。
2返青趁期利用返标水标标弱苗田追肥~每667m追施标氮3kg,5kg。
起身期中耕除草或化除草~学拔标期后人工除草。防除方法标6.2.5.2。
拔标至孕穗期~根据天标标标气来叶霜标之前~提前标施面肥、植物生标标标标等~标防标害。标用植物生标标标标标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标定。
病害防治。虫返至拔青麦麦蚜标期注意防治蜘蛛、~兼治白粉病、标病、标枯病等。防治方法标6.2.2、6.2.3、6.2.4.2。
5.3 后期管理
2小麦抽穗期~每667m用尿素1kg和磷酸二标标100g标水35kg,40kg面标施。叶
2灌标初期和灌标中期~每667 m用尿素1kg和磷酸二标标100g标水35kg,40kg面标施叶各一次。病害防治。标虫蚜花灌标期防治重点是穗、白粉病、标病、赤霉病等~可面标施叶虫微肥、标标、标菌标、生标标标标等混
3
DB14/ T6692012—
合液~防病、防早虫衰、防干标标。防治方法标6.2.3、6.2.4.2、6.2.4.3。标花后10d,15d~人工揭膜回收~不留残膜。
6 病草害防治虫
6.1 防治原标
标防标主~标合防治。标标标用标符合GB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的标定~标标施用标符合NY/T 1276
的标定。
6.2 化防治方法学
6.2.1 地下害防治虫
播标期~可标用40,辛硫乳油磷按标子量的0.2%拌标~或50%二标磷乳油按标子量的0.1%,0.2%拌标~苗
2期~田当麦虫达因地下害标害死苗率到3%标~每667 m用40,辛硫乳油磷或40,甲基柳乳油异磷200mL,250mL加水2.5kg~拌标干土30kg,35kg~拌~匀麦制成毒土~标标撒施防治。
6.2.2 小标麦蜘蛛防治
当33cm行标有标蜘蛛200标以上标~用20%标标可性灵湿粉标1000倍,1500倍液~或1.8%阿标菌素乳油3000倍液标标防治。
6.2.3 防治蚜虫
2苗期蚜株率超标5%、百株蚜达量到10标以上标~孕穗期至灌标期百株蚜达量到500标以上标~每667 m用50%抗蚜湿威可性粉标10g,20g~或25%吡虫?辛硫乳油磷30 mL,50mL,或 0.2%苦参碱水标150g~或高效标标菊标乳油20mL,35mL~标水40kg,50kg标标防治。
6.2.4 病害防治
播前拌标~标防全标病、腥黑穗病、白粉病、标病、标枯病等多标病害~可标用25g/L菌咯标标浮标衣标~每10mL标水0.5kg,1kg~拌标麦10kg~均匀即包衣后可播标~或使用2,戊标醇湿拌标标按标重0.1,,0.2,拌标~或30g/L苯标甲标标标浮标衣标按标子量的0.2%,0.3%拌标~或15%多?福标衣标1,60,80;标标比,拌标。
2白粉病、标病、标枯病、根腐病标病初期~每667 m可标用25%三标标可性湿粉标28g,33g~或12.5%标标醇可湿性粉标32g,48g~或25%丙标标乳油33.2mL~或40%标菌标可性湿粉标10g,15g~或70%甲基硫菌灵湿可性粉标60g,70g~标水30kg,45kg标标防治。
标花至灌标期标防赤霉病~可标用50%多?福?硫可性湿粉标100g,150g~或25%标标菌标标浮标100 g,200g~或63.5%咪胺?标标标标多菌灵湿可性粉每标22g,24g标水40kg,50kg标标~标隔7d,10d再标1次。6.2.5 草害防治
2正田休标期茬麦标草标生的地标可标用10%草甘标标标水标~每667m用草甘标有效成分75g,100g~或20%百草枯水标200mL,300mL~标水20kg,30kg标标防除。
11月上中旬或早春小起麦气温身后到拔标前~标标平均10?以上晴天标行化除草。以标标草标标标标的田标~学叶
2每667m用10%隆苯磺湿可性粉标15g~或72% 2~4-D丁标乳油50mL,或200g/L标乙氟吡氧酸乳油50mL,66.5mL~标水20kg,30kg~在小麦3,5期~标草叶2,4期叶匀茎叶均标标~以禾本科标草标标标标的
2麦田~每667m用30g/L甲基二隆油磺标浮标20mL,30mL~或3.6%甲基隆碘磺标标?甲基二隆磺可分散粒标15g,25g~标水20kg,30kg~在小麦3,5期~标草叶2,4期叶匀茎叶均标标。4
DB14/ T6692012—7 收标
蜡熟末期及标收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范文五: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teaoil trees
广东省农垦××公司
二零一二年××月××日
前 言
2006年至今,国家林业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部门先后颁布了《LY/T 1328-2006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 《LY/T 1936-2011油茶采穗圃营建技术》、《LY/T 1935-2011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LY/T 1730.3-2008油茶 第3部分:育苗技术及苗木质量分级 》及《GB/T 26907-2011油茶苗木质量分级》等规范性文件。新颁布的一系列标准和规程总的思想和原则是符合广东农垦油茶生产实际的,但是,由于本垦区自然环境复杂多变,需要在油茶树栽培、防病及采收等工作上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现根据农业部相关规程,结合广东垦区特点,制定本技术规程。本规程编写过程中力求通俗易懂,以垦区一线操作人员为目标读者,以求更贴合生产实际需求。
本规程从20XX年X月X日起实施。
本规程由XXXX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 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 、 、 、 、 、 。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的产地环境条件、良种选择、良种繁育、种子苗木、栽培技术、成林管理、现有油茶林分类经营和改造更新、茶果的采收和处理、种子贮藏、运输及茶油加工等内容。
标准适用于广东农垦范围内油茶栽培。 本
2 引用标准
LY/T 1328-2006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DB43/T 102-1996 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规程
LY/T 1936-2011 油茶采穗圃营建技术
2008 育苗技术及苗木质量分级(油茶) LY/T 1730.3-
3 定义
3.1 油茶
山茶属植物中种子含油率较高的、具有经济栽培价值的油用物种的总称。
3.2 油茶良种
油茶良种是商品概念,指优质高产的品种。根据油茶果实的成熟期,划分为寒露、霜降、立冬3个品种群。俗称寒露籽、霜降籽、立冬籽。
3.3 油茶种子的完全成熟
种仁完成脂肪转化积累,含水量在45%以下,种子饱满坚硬,黑色或黄褐色有光泽。果实成熟时的外表特征是,果皮发亮,毛茸消失或仅基部残存少许,果壳微裂。
3.4 纯净油茶种子
批量油茶种子中不含其他杂质,无霉变种子,种子纯净度95%以上。
3.5 优良品种
按选种目标,将各地选育的优良无性系,经全国性区域鉴定,从中选育出的最佳优良无性系,其主要性状具有稳定遗传特性并具生产力的群体。
6 采穗圃 3.
选用适应当地生长的优树、优良无性系的优良品种的种条,用无性繁殖方法建立的,生产扦插或嫁接苗穗条的繁殖基地。
3.7 芽苗砧嫁接
种子经贮藏催芽处理后,以其胚芽或胚根作砧木,以当年生的枝条作接穗的一种劈接法。
3.8 酸值
亦称酸价,是中和1g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纯净的植物油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在1%以内。酸值高,油脂易酸败。因此,测定油脂酸价可用于评定加工和储藏方法是否得当及油脂品质。
采摘未完全成熟的种子,含油量低,含水量高,不仅影响产茶油量,并使茶油酸价提高,影响茶油品质。一级茶油酸价?2.0mg/g,二级茶油酸价?3.0mg/g。油茶酸价,3.0mg/g不宜食用。
3.9 皂化值
皂化1g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油脂的皂化就是皂化油脂中的甘油酯与中和油脂所含的游离脂肪酸。根据油脂皂化价结合其他检验项目,可以对油脂的种类和纯度进行鉴定。
10 含皂量 3.
经过碱炼后的油脂中皂化物的含量(以油酸钠计)。茶油毛油含皂化物。成品一、二级茶油不能有含皂量。
4 产地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海拔高度和土壤养分及污染等因素,环境条件影响油茶的生长发育、茶油产油量和品质。
4.1 广东垦区油茶分布及栽培区域
我国油茶分布界线是:北纬23?30′,北纬31?00′,东经104?30′,东经121?25′,主要栽培分布区在北纬23?,北纬30?。广东垦区油茶分布区域为广东北部、西部,分布区境内山峦起伏,油茶栽培垂直分布主要在8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及盆地周围。
4.2 产地选择
广东垦区油茶产地,应在我国油茶栽培分布区内选择适宜油茶栽培的地段,即湛江、茂名及阳江垦区部分寒害较重的农场,有一定面积和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生态环境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的丘陵低山红壤、黄壤地区。
5 良种选择
油茶良种是油茶优质高产的保证。本垦区目前尚无适宜的本地品种,在初步选择过程中,应倾向选择与本地区环境条件相似区域的主栽培种,如广西岑溪软枝系列、桂无系列,并在生产者逐步选择适合本垦区栽培的当家品种。
6 良种繁育
6.1 采穗圃
6.1.1 采穗圃的营建
(1)整地 建圃前3个月,4个月。因地制宜采取全垦整地或带垦整地方式。全垦整地选择坡度小于15?的缓坡地,宜采用机械全垦整地,挖垦的深度一般30 cm以上。带垦整地适于坡度在16?,25?的坡地,由上而下挖筑水平梯田,梯田坡面反倾角3?,5?。
(2)采穗圃的苗木来源
选作采穗圃嫁接苗的穗条,其来源必须是省级、国家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通过、适合本省推广的优良无性系或优良品种。
(3) 配置设计
若采穗圃面积较大或各品种、无性系苗木数量较多,应将采穗圃以山脊、山沟和道路为界划分为若干区。根据各区面积的大小安排各品种、无性系的苗木数量。区内各无性系为小区,垂直于等高线排成一行或若干行。设计完成应绘制配置图,注明每个品种、无性系所在的位置和数量。
(4)定植
栽植密度,每公顷4500株,10000株(1m,1.5m×1m,1.5m)。定植穴为30cm×30cm×40cm,穴内回填表土、施足底肥。定植要求苗正、根舒、踩实,浇足定根水,并挂上品种标牌,按品种、数量及位置绘制配置图。
6.1.2 采穗圃幼树抚育
?松土除草。为有利于植株正常生长,除草要“除早、除好、除了”,冬季结合施肥进行深翻垦复。
?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林木生长发育阶段,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生长季节以化学肥料为主,少量多次,冬季以有机肥为主。
?灌溉。夏季高温少雨,注意抗旱浇水,提高成活率,促进苗木生长。
6.1.3 采穗圃经营管理
(1)采穗
5月,6月采集当年生的半木质化穗条,正式采穗从第三年开始。采穗必须使用枝剪,剪穗时春梢基部应留下2节。
(2)树体管理
树体管理是采穗圃管理的中心环节,修剪应贯穿整个树体管理的全过程。前期主要是采用修剪培养树形为自然圆头型和自然开心型。一般主干以40cm为好,主枝以5,7个为合理,分枝角度以30?,60?为宜。
(3) 抑花促梢
通过修剪管理采取接穗,结合松土、施肥和灌溉来促进夏梢的萌发生长,调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保持树势旺盛,促进穗条优质高产。
(4) 抚育管理
采穗圃要经常进行除草松土。春梢萌发前和春梢采穗后应及时施肥。同时做好排水灌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5)子代测定
对未进行测定的优树,要进行当代测定或子代测定,开展优良无性系的选择,确定亲本与子代间优良性状的遗传力。
6) 技术档案 (
档案内容包括上报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上级下发的有关审批文件;建设过程中的全部原始材料,采穗圃疏伐和经营管理技术方案,经济技术指标,历年穗条产量、质量,物候观测资料等。建档要求记录准确、资料完整、原件保存、分类编码,归卷建卡,制度健全、查阅方便。
6.2芽砧嫁接育苗
6.2.1砧木种子准备
(1)采种时间
“寒露籽”在10月上中、旬采收,“霜降籽”在10月下旬采收。
(2)种子处理
球果处理,茶果采收后,堆放在通风室内,厚度在50cm以下,堆放3,4天使其后熟,让其自然开裂。
(3)选种
油茶果脱壳后筛选大粒饱满的种子培育砧木。一般按“霜降籽”500粒/kg,600粒/kg,“寒露籽”600粒/kg ,700粒/kg的标准选择。
(4)种子贮藏
土面场地层积贮藏,筛选大粒饱满的种子在荫凉处稍风干,用清洁的干河沙贮藏,种子与沙的体积之比为1:1.5,层积厚度在60cm左右。
(5)芽砧培育
2月下旬或3月初,将贮藏的种子筛出,用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半小时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在室内外平坦的地面垫上15cm厚的沙子。把种子均匀撒在沙子上面,
种子不要重叠,再盖上10cm厚的河沙,用清水浇透后,盖上薄膜或稻草。沙床要保持湿润,如发现湿度不够,应及时喷水。
(6)芽砧管理
保持沙子湿润,4月中旬揭去薄膜。根据嫁接需要,适时调节沙床湿度,胚芽短增加洒水;胚芽长则减少洒水。胚芽露出沙面,立即加盖河沙,以免芽砧老化。到5月中上旬即可进行嫁接。
6.2.2接穗采集与贮藏
(1)穗条采集
穗条应在良种采穗圃中选择。剪取树冠中上部外围,发育充实、健壮、腋芽饱满的当年生枝。以阴天或晴天上午11点前、下午5点以后采集为宜。采集后,将穗条放入清水中浸湿,甩干水后,挂上标签装入塑料袋中密封保湿。
(2)穗条运输
穗条长途运输时,用吸足水分的脱脂棉,将穗条基部包扎好装箱,最好晚间运输,途中注意保湿。不要挤压穗条,运达目的地要立即摊放在阴湿的地方。
(3)穗条贮藏
穗条一般随采随用,若要贮藏,应将地下堆一层厚10cm的沙子或黄心土,喷水湿润,将穗条基部浸湿,轻轻插入沙子或黄心土中,保持湿润,但不要在穗条上洒水。穗条贮藏不应超过3,5天。
6.2.3营养土的配制
营养土对幼苗的生根和生产影响很大,因此,要配好培养土。其配方一般是:1份过筛腐熟厩肥加1份酸性黄土或稻田土,缺乏速效肥分的壤土应加入10%,15%含1/500复合肥。营养土容量为0.9 g/cm2,1.10g/cm2,孔隙度为21%,25%,水容量27%,63%,pH值6左右。 6.2.4嫁接
(1) 芽砧嫁接时间
5月上旬至6月中旬。
(2) 嫁接前准备
厚度为0.1mm的铝箔皮(剪成长2.8cm,3.0cm,宽0.8cm,1.0cm的小块片,卷成像筷子粗的筒状)、单面刀片、盆子、木板、薄膜、湿毛巾等。
(3) 起砧
在嫁接前,将催芽的砧木苗从沙床内,用手或铲轻轻挖起,再用清水将砧木上的沙子冲
洗干净,随洗随用,不能摊放过久,起砧时要注意不碰掉砧苗上的胚轴和损伤根部。
(4) 削穗
选用接穗上饱满的腋芽和顶芽,在叶芽两侧的下部0.5cm处下刀,削成两个斜面(成楔形)削面长0.5cm,0.8cm,再在芽尖上部0.1cm,0.2cm处切断,便成一个接穗,接穗上的叶片,可以全部保留,也可以削掉一半,将削好的接穗放在装有清水的盆内。
(5) 削砧
在子叶柄上1.8cm,2cm处切断,对准中轴纵切一刀,长约1.0cm,1.5cm深,砧苗根部
,7cm左右,将多余的部分切除。 保留5cm
(6) 插穗和包扎
把准备好的铝箔皮或草茎按粗细相当的卷筒套在削好的芽砧上,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内,把牙膏皮或草茎套筒提到接口处轻轻捏紧即可,将接好的苗木放在荫凉处以备栽植,并用湿布盖好,避免日光照射。
(7) 栽植装袋
芽苗砧嫁接苗装袋将嫁接好的砧木种子栽植到容器袋内,栽植深度以把苗砧上的种子刚埋入土内为度,嫁接口露在土外,胚根与土壤紧密接触。然后将土压紧,用喷壶浇透定根水。 6.2.5育苗容器及摆放方式
育苗容器用长15cm,20cm,直径5cm,6cm的塑料薄膜制成,底部不密封,侧面不打孔,然后装土而成。此法填土容易,栽植时脱袋也容易。容器摆放时将苗床上均匀洒一层5cm,10cm的细沙,将容器袋按分品系株行连续摆放于苗床上。画好苗床分布图,按无性系号作好标记。
6.2.6搭拱棚、荫棚
在苗床上用1.8cm,2.0cm的竹片相距1.5m,2.0m搭建拱棚,拱高0.5m,0.6m,拱棚上盖上薄膜,四周用土压紧密封。拱棚上架设荫棚,棚高1.8m,2.0m,上罩遮荫度80%的遮荫网。
6.2.7嫁接后的苗圃管理
(1) 除萌
栽植后30天左右,接口开始愈合,同时砧木会长出一些萌芽枝,对萌芽枝应及时剪除,否则会影响接苗的生长。
(2) 除草
在高湿高温的条件下,苗床和容器内杂草生长很快,对杂草应及时拔掉,以免影响苗木
生长。除草和除萌可以结合进行。
(3)喷水
容器苗既不能积水也不能缺水,如发现缺水,应及时喷雾。在除萌除草时,每揭开一次薄膜应喷雾一次,揭膜以后即可直接浇水,喷水量根据苗床和容器土面湿度而定。
4)揭膜和拆棚 (
到9月份,苗木根系已较发达,苗木也有一定高度,气温稍低,蒸发减少,这时可将薄膜棚罩两头揭开,过2,3天后再将薄膜全部揭除。到9月中旬后把荫棚拆除,有利培育壮苗。到第二年春采用合格苗出圃造林。
(5) 追肥
当接苗生长到3cm,5cm时,每10天用0.5%的复合肥溶液追肥一次。 6.3 扦插育苗
6.3.1 扦插基质选择
育苗基质可用1/3, 1/2 的砂与表土混匀而成,并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然后作畦,畦宽80cm左右,再在畦面上均匀铺一层 8,10cm黄心土,整平,用木板拍平,充分喷洒洁净水后待用,为了避免黄泥在淋水时粘在插穗叶面和减少苗床水分蒸发,可在黄心土上面铺一层薄砂。
6.3.2 扦插时间
油茶扦插不受季节限制,但以 6,7月夏插最好,这时扦插,插穗先愈合生根,再发芽抽梢,成活率较高,而 2,3月春插穗发芽抽梢,然后才愈合生根,且愈合生根时间比夏插多一个月。
6.3.3 选取插穗与处理
选择10年生以上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结果多的优良单株,于清晨时剪取当年生已木质化叶片完整的春梢,剪成一芽半叶,长约 3,3.5cm,插穗留半叶比留全叶的成活率可提高20%左右,插穗上剪口离芽约 0.2 ,0.3cm用利刀削成平滑的马耳形切口,有利于愈合生根。
6.3.4 插穗处理
插穗剪好后置于阴凉处,为提高插穗成活率,可以使用萘乙酸、双洁尔溶液等浸泡插穗基部,然后进行扦插。
6.3.5 扦插技术
(1)苗床准备,扦插前先将苗床土壤充分浇水,以浸透苗床土壤 10cm深为宜,使心土层与熟土层紧密接触。
2)密度,行距10cm,株距 2,3cm,扦插前依标准制作好木制标尺,在畦面上划线(
扦插,每行扦插约 40,50 个剪穗,亩扦插 16 万株。
(4)扦插方法,插穗以 30?斜插入土中,叶面方向以东南方向为佳,深度以距叶柄下方0.5cm处为宜,每行插好后以手指压实插线以使插穗与土壤密切接触,插好一整行,即浇透水,使畦地充分湿透,要求浇水均匀,叶面整洁。浇水后,用多菌灵、使百克等灭菌剂喷洒叶面及畦地边,使畦边表面及叶片灭菌,防止病害发生,将 2m长的秧弓每隔 80cm左右插一个,行头与行尾交叉插两个秧弓使其牢固春插或秋插用0.04mm的薄膜(宽 2m厚
30%,四周0.04mm )盖于秧弓之上(夏插不用),再用黑色遮阳网盖于薄膜之上,透光度 用土压紧,使其密不透风。
6.3.6 扦插后管理
(1)水分管理,扦插成活率的高低与水分适当与否密切相关,苗床水分不足,苗易枯死,反之水分太多则易腐烂。一般情况下,苗床在扦插后浇透水整个冬季无须浇水,到第二年 3 ,4 月,将薄膜两端掀起,以使其充分通风透气,在春季及梅雨季节,应注意圃地排水,以防积水烂根,在秋季应防旱,必要时应喷水或实施沟灌。
(2)除草,育苗期间若有杂草应及时拔除,拔草时应勿损伤或动摇插穗,除草后应予以充分浇水或结合施肥,一般全年除草4,5 次。
(3)施肥,第一次肥,宜喷施,亩用尿素 5,8kg,复合肥 5,15kg,亩兑水量2000,3000kg 第二次施肥可视茶苗长势,可喷施,或根据天气情况施于圃地上。
(4)温度控制,当薄膜内温度达 35 ?时,应将薄膜两端掀开,使其通风透气,达 40?以上时,应全部除去薄膜,以防棚内温度过高伤苗,但应继续保留遮阳网,出苗前 3,4 个月,除去遮阳网,使茶苗适应自然环境,但此时应注意浇水,以防土壤过分干燥。 6.4 油茶苗期病害综合防治
苗期病害防治对象:软腐病、炭疽病、菌核性根腐病。
6.4.1 防治措施
(1)种子处理
选择优良品种育苗,种子进行抽样检疫,播种前用50%可湿性托布津400,500倍液或25%可湿性多菌灵1000倍液等药液浸10,15分钟,晾干、摧芽。
(2)圃地管理
及时清除杂草和病落叶,搞好排灌。软腐病流行期,应及时排水,降低湿度,少施氮肥。苗木过密时,应调整密度。
(3)药剂防治
炭疽病、软腐病的防治,发生初期使用1%波尔多液;50%可湿性托布津400,600倍液;25%或50%可湿性多菌灵1000,1200倍液喷雾。每半月喷雾一次,连续二次。
菌核性根腐病的防治,发病期及时拔除病死株,苗木根部用50%可湿性多菌灵800倍液或50%可湿性托布津400倍液淋根,也可用10%硫酸铜液浇灌苗木根茎部。在上述药剂缺乏的情况下,可用熟石灰撒在苗木根茎部及根际土壤内,每公顷用熟石灰750kg。 6.5 苗木出圃
1999一、二级油茶苗要求。 实生苗:符合GB/T 6001—
扦插苗:一年半出圃,苗高30cm以上,地径0.35cm,0.4cm。出苗量45万株/hm2,60万株/hm2。
嫁接苗:采用牙苗砧嫁接法。一年半生芽砧苗上山造林,苗高30cm以上,接芽抽梢后的枝条基径粗0.3cm以上。出苗量30万株/hm2,45万株/hm2。
种子和苗木调拔时,必须进行严格检疫。
7 栽培技术
在栽培前对林地要进行规划设计。
7.1 宜林地选择
在油茶适生区域内,立地条件划分主要以土层深浅、土壤的肥力和坡度三个主要因子,其指标见表4。
表4 油茶林地立类型划分指标
等级 ? ? ?
坡度 ,10? 10?,25? ,25?
土层厚/cm ,100 60,100 ,60 肥力(土层0,30cm) ,2.0 1.0,1.8 ,1.0
有机质/(%) ,0.14 0.08,0.14 ,0.08
全氮(N)/(%) ,1.00 1.00,1.30 ,1.30
注:?、?级为适宜立地类型。
选择油茶宜林地的主要依据:海拔800m以下,相对高200m以下,坡度25?以下,土壤中层至厚层,红壤、黄壤或黄棕壤,酸性至微酸性。
7.2 整地
林地整理包括林地清理和土壤耕作。整地季节在先年秋、冬季。
要注意林地水土保持。坡度在10?以内,可全面整地。超过10?,要梯级整地。10?,15?,梯面宽3m,6m;15?,20?,梯面1.5m,2.0m;20?,25?,梯面宽1.0m。梯面宽度和梯间距离要根据地形和栽培密度而定。
坡度超过25?以上不宜栽培油茶。
7.3 初植密度
/hm2,1605株/hm2。以2.5m×2.5m、2.5m×3m、3m×3m株行距 纯林初植密度1110株
比较合适。
茶农间种的油茶林初植密度,只在幼林期间实行间种的,株行距以2m×4m(1245株/hm2)或2.2m×5m(900株/hm2)为宜;壮龄期也实行间种的,株行距可采用3m×5m(660株/hm2)。 7.4 栽培方法
按株行距定点开穴,表土入穴,穴的大小为60cm×40cm×40cm。定植前20d,30d在穴中施放土杂肥10kg,15kg。
直播造林每穴播种子3粒,覆土7cm,10cm,再在上面盖草。播种前可用农药拌种以防鼠害。
植树造林必须做到苗正、根舒、分层填土压实。根颈要低于地面2cm,3cm。
造林最适时期是2月上旬至下旬,最迟要在3月中旬完成。
7.5 幼林抚育
幼林抚育期限,油茶4年生前。抚育内容包括中耕除草,扶苗培蔸,间苗补植,除虫灭病,整形修枝和施肥等技术措施。松土除草每年夏、秋各一次。
幼林施肥,一年两次,冬施迟效肥,如火土灰或其他腐熟有机肥;春施速效肥,如尿素、硫铵、磷铵等。
7.6 幼林间作
在幼林地间种收获期短的农作物、药材、绿肥等,以耕代抚,有利油茶生长并有短期收获,提高经济效益。
7.7 验收
新造幼林在秋季进行验收,要求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上。幼树生长正常,当年高生长10cm。直播要求苗高0.3m,林地没有杂草丛生。达不到成活标准的要补植,调查面积要达到总面积的10%。
8 成林管理
成林管理是油茶林进入结果期之后。
油茶成林管理包括土壤、水肥、病虫害管理。
8.1 土壤耕作
10cm,每年6月,8月进行。 夏铲:铲除杂草,深度8cm,
冬挖:深翻土层,深度15cm,20cm。在12月至翌年1月进行,每2年,3年冬挖一次。 8.2 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油茶生长状况、以及生长的不同时期,施以不同类型的肥料。大年以磷钾肥、有机肥为主;小年以磷氮肥为主。每年每亩施复合肥15kg以上,并着重有机肥的施用,广开肥源,绿肥上山,枯饼还山。严禁在油茶林地铲草积肥。
基肥和追肥都可采用沿树冠投影开环沟施放。
8.3 修剪
油茶以疏剪为主,大年重剪,小年轻剪。在每年果实采收后至翌年树液流动前,剪除枯枝、病虫枝、交叉枝、细弱内膛枝、脚枝、徒长枝等。
修剪时要因树制宜,剪密留疏,去弱留强,弱树重剪,强树轻剪。
8.4 病虫害防治
必须贯彻“防重于治”、以营林技术为基础,与生物、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保护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利用寄生蜂、寄生蝇、菌类(具体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9 现有油茶林分类经营和改造更新
9.1 一类林
对于林分结构合理,品种类型60%以上优良,立地条件较好的油茶林,采取深挖、施肥、修剪、防病、治虫等集约经营措施。要求3年,5年左右,产油量达到225kg/hm2以上。 9.2 二类林
对于立地条件较好,大部分植株处于中壮林,但稀密不匀,或老、残、病、劣株占全林的1/3左右,常年产油量在60kg/hm2以下者,则采取低产林综合改造措施。要求3年,5年内,产油量恢复到150kg/hm2,225kg/hm2。
9.3 三类林
对于土壤较肥沃,土层厚度在1m以上,坡度在25?以下,老、劣、病、残植株占全林2/3以上,常年产油量在30kg/hm2以下者,则采取更新措施。
低产林改造技术:深挖垦复、稀林补植、密林间伐,劣林换种,增施肥料、高接换冠。 9.4 高接换冠
对于二类林中的部分劣株,经两年观察标定,用优树穗条,采用皮下枝接、嵌合枝接等方法,进行高接换冠改造。嫁接时间,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定,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为好。同一片林地必须在1年,2年内完成。
10 茶果的采收和处理
果实成熟标志:果皮光滑,色泽变亮。红皮类型的果实成熟时果皮红中带黄,青皮类型青中带白。种壳呈深黑色或黄褐色,有光泽,种仁白中带黄,呈现油亮。
采收完全成熟的种子,不仅提高产油量,同时是降低茶油酸价的原始保证。
油茶是蒴果,成熟时会自行开裂,种子落地不易收集,要及时采收。寒露籽10月中旬采收。霜降类籽在10月底采收,立冬籽11月上旬采收。
油茶果实采回来后,随即在室外摊晒,促进果实开裂。在一天中要翻动数次,种子即会自动脱落。
果实鲜出籽率(采摘后不超过3天测定)40%以上,干出籽率23%以上,种仁含油率普通油茶40%以上,小果油茶50%以上。
11 种子贮藏、运输
11.1 贮藏
种子去杂后,用麻袋装好,存放室内阴凉、干燥处。每袋种子加挂标签。 11.2 运输
运输中注意安全,防止日晒、雨淋、污染和标签脱落。
12 茶油加工
油茶种子经直接压榨的油称压榨茶油。
油茶种子经浸出工艺制取的油称浸出茶油。
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茶油称茶油原(毛)油。
经加工精炼的茶油称成品茶油。
油茶种子压榨或浸出加工,最好在翌年2月,3月完成。
13 收获量
5年生油茶林产茶油45kg/hm2,60kg/hm2。8年生以上150kg/667m2,225kg/667m2。15年,40年,375kg/hm2,450kg/hm2。产量按100kg鲜果折茶油5kg计。
附录A
A.1 油茶病害
.1.1 油茶炭疽病 A
油茶炭疽病在我国油茶产区均有发生。该病危害果、叶、枝梢和花蕾等部位,但以果实受害严重,发
病时果皮出现褐色小斑后扩大为黑色圆形病班,引起落果,落果率通常20%,严重时40%。
油茶炭疽病原菌是山茶毛盘孢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Mass)。发病期在中南地区,一般5月下旬至6月果实开始发病,7月至9月底发病严重,8月至9月底落果最多。9月至10月病菌危害花蕾,使其脱落。
防治方法:主要进行林业技术管理,清整林地,清除病株及落地的病果、病叶。油茶林不能过密,进行修剪,疏伐,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减低林内湿度。
药剂防治只能在发病严重时,局部使用。可在早春新梢生长发病喷射1%波尔多液进行保护,防治初次侵染。在6月,9月果病盛发期,每半月喷射1%波尔多液或0.3?Bé的石硫合剂。
A.1.2 油茶软腐病
油茶软腐病也称落叶病,在各地油茶苗木和成林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危害叶和果,引起大量落叶落果。
油茶软腐病的病原菌是油茶座孢菌(Agaricodo chium camelliae liu weitet Fan)5月至9月为油茶软腐病高发期。发病受害叶片初期在叶尖、叶缘、叶中部或叶基部产生针头大水渍状黄色圆点。在阴湿天,病斑迅速扩大,形成颜色深浅不同的同心轮纹。
防治方法:软腐病是油茶苗期的主要病害,因此重点在防治苗木被侵染。油茶育苗圃地要选择开阔向阴,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圃地苗木不能过密,要及时间苗。油茶林也不能过密,要及时疏伐,修剪,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喷洒0.8%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A.1.3 油茶烟煤病
烟煤病是油茶重要病害,产区均有发生。被害油茶轻则影响产量,重则颗粒无收,严重的整株树死亡。
病原菌有山茶小煤炭菌[Meliola Camelliae(catt.)Sace],另有茶烟煤菌(Capnodium theoe Hara)。烟煤病危害叶和嫩枝。初病叶出现黑色霉点,然后煤点增多或沿至脉生长,严重时叶及小枝形成一层黑色烟煤状色,用手摸手上粘黑烟煤,阻碍油茶叶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烟煤病多发生在阴湿的环境,油茶林过密要修剪疏伐,使林内通风透光。要及时防治蚜虫和介壳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发现这类害虫,可用40%的乐果乳剂1000倍液,2000倍液喷射。油茶林发生烟煤病后,夏季用0.3?Bé,冬季用3度,春、秋季1度的石硫合剂喷洒。
A.2 油茶虫害
A.2.1 油茶尺蠖(Biston marginata Matsumura)
油茶尺蠖是油茶的首要虫害,油茶产区均有危害。幼虫食叶片,严重时全树吃光,茶果枯死脱落。如连续危害2年,3年,则植株枯死。
4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危害期,5月为盛期,6月上旬开始入土化蛹,蛹期长达8个月,9个月,故一年发生1代。
防治方法:结合冬垦夏铲,杀灭虫蛹,是最好的有效防治方法。采用生物防治,招引鸟类天敌,如画眉、杜鹃等鸟类。施放病原微生物有735杆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青虫菌。如用药剂防治,幼虫3龄前,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75%辛疏磷2000倍液,70%杀虫脒800倍液,50%杀螟1000倍液等均有防治效果。
A.2.2 茶毒蛾(Euproctis psendoconspersa Strand)
茶毒蛾是产区的重大害虫。幼虫食叶片,叶食尽转食嫩枝、幼果。一年危害2代,3代,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为先年越冬幼虫为危害。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本年第1代幼虫危害。第2代幼虫危害期8月上旬至10月上旬。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成虫产下第3代卵越冬。
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招引天敌,施放病菌。茶毒蛾天敌种类多,如卵期的黑卵蜂(Telenomur euproetidis wilcox)、赤眼蜂(Trichograromafuelae Bangot chen),幼虫期的毒蛾绒茧蜂(Apanteles liparidis Bouche),茶毒蛾姬蜂(Henicospilus pseudoconspersae sonan)。幼虫及蛹期的寄生蝇(Sturmia picta Baranoff),核多角体病毒。捕食性天敌有桃茶然蝽蟓、步行虫、螳螂等。冬季及早春,结合油茶修剪,摘除卵块。
结合夏铲,挖土灭蛹。4月,5月,喷射1.325亿孢子/mL苏云金杆菌。羽化盛期,灯光诱蛾。
A.2.3 油茶枯叶蛾(Lebeda nobilis Wslker)
油茶枯叶蛾食性杂,食量大,为害期长(幼虫期4月上旬至7月中旬、下旬),吃一枝、光一枝、死一枝。
在主产区一年发生1代,以卵块于油茶小枝梗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孵化,幼虫4月初、上旬开始食叶危害,至8月底完茧,9月初至10月初羽化,产下越冬卵。
防治方法:冬季结合修枝,摘除卵。用灯光诱杀成虫。幼虫喷射松毛虫核多角体病毒,或1亿孢子/mL松毛虫杆菌。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桑树栽培技术规程5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