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物质的输入与输出
第四章 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部分
【考点01】:渗透作用概念及渗透系统的组成
1.放入30%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
①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 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③洋葱表皮细胞 ④干种子细胞 ⑤蛔虫卵细胞 ⑥洋葱根毛细胞
A.①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⑥ 2.(2010·烟台)能够反映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的实例有( )
①白细胞吞噬病菌 ②细胞膜外K+
的浓度远低于膜内 ③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④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 ⑤海带细胞内的I-浓度远远高于海水中的I-
浓度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 D.②⑤ 3.(2010·威海)下列实验全过程必须保持细胞活性的是( )
①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②观察有丝分裂 ③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 ④探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⑤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4.(2010·常州)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可以使酒精变灰绿色
B.用高倍镜观察黑藻叶绿体时,可见叶绿体呈绿色带状
C.在低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紫色洋葱磷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D.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细胞都有四个染色体组 5.将晡乳动物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a、b、c三个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溶液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a>b>c B.a>c>b C.a外界溶液 B.细胞液① (3)原生质层 ④ 甲图
中的③属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而丙图中④属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4)质壁分离现象 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5)质壁分离现象 与上题变化不一样,不能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由于
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根毛细胞过度失水死亡 (6)土地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造成根毛细胞失水,出现萎蔫现象
5.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_____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_____;C代表______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____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_。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
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_。
5. (1)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多糖 (2)选择透过性 (3)流动性 (4)b、c、d
解析:被动运输有两大特征:①逆浓度差;②不需要消耗能量。 (5)b a
解析:氧可自由扩散进出细胞,且不需蛋白质,葡萄糖进出细胞要耗能。
【考点01】:
26答案:(1)实验步骤:
①将一瓶中的溶液倒入烧杯中;
②将另一瓶中的溶液装满透析袋,刻度玻璃管插入袋内溶液中,用线将袋口和玻璃管扎紧; ③将插有刻度玻璃管的透析袋放入有溶液的烧杯中,垂直固定于支架上,记录玻璃管液面刻度;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玻璃管液面刻度,确定液面是升还是降。 (2)结果分析:
如液面升高,则透析袋中的溶液是30%的蔗糖溶液,烧杯中的为10%的蔗糖溶液;反之,可推测透析袋中是10%的蔗糖溶液,烧杯中为30%的蔗糖溶液
27答案 (1)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分离 硝酸钾溶液 (2)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K+
和NO-
3逐步运输到细胞内部,使细胞液的浓度升高,水分子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 (4)0.12~0.125mol/L
27答案 (1)①向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 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60~65℃)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 (2)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29答案:(1)30%的蔗糖溶液 清水
(2)失水 低于 (3)吸水 高于 (4)
【考点02】:
16.答案 (1)A 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2)蒸馏水中,让细胞大量吸水胀破 差速离心法
(3)S/2 (4)都有脂质和蛋白质 构成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17.答案 (4)35S 核糖体 B B组细胞在一定时间后,细胞没有出现变化,而A组细胞出现胀破现象 (5)该蛋白质为水通道蛋白 (6)C
18答案 (1)①配制质量分数由低到1.5%的NaCl溶液,分别等量加入各支试管中。 ②向上述各支试管中分别放上等量的兔红细胞稀释液,放置一定时间。
③取兔红细胞稀释液和上述试管中的兔红细胞稀释液制作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红细胞形态的变化。
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
20答案:(1)蛋白质 (2)蛋白质等 膜物质分子能够运动 (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 一定的流动性 (4)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 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
【考点03】:
21答案:(1)小于 下降 小于 (2)③④⑤ 外界溶液 D (3)不能 细胞壁对原生质层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4)不一定
22答案:(1)甲 磷脂分子 (2)被动运输 (3)乙 载体蛋白
(4)①b.完全抑制有氧呼吸
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K
+
的吸收速率
②a.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b.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23.答案:(1)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2)K+ (3)载体 核糖体 需要消耗能量 (4)②
解析:图①②③分别表示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K+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葡萄糖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红细胞。载体属于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考点04】:
16答案:(1)动物细胞具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或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当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2)红(口腔上皮) B.生理盐水 C.用吸水纸吸引,并重复几次 D.细胞的体积(或大小)和形态变化 (3)细胞体积变大甚至破裂 细胞体积变小皱缩
范文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
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学案
率下降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编号:08
2、内因——遗传因素
种类差异性 a植物吸收的离子的种类和数量与溶 【考纲要求】
不同生物DNA不同?载体 选择性吸收 液中的矿质离子的种类和数量不成比例 知识内容 要求
数目饱和性 b植物对同一种盐的阴阳离子的吸收 1—3细胞的代谢
存在差异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
三、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复习目标】
1、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的条件及实例 ?胞吞胞吐的实例
内因: 外因: ?影响物质运输的因素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2、想象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在30%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的过程、原因及放入清水中质壁分离复原【自主学习】
的过程、原因。 一、物质运输方式及其比较:
3、什么是渗透作用,发生渗透作用需要什么条件,成熟的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细胞膜内外物是否需是否消举例
4、原生质和原生质层有什么区别, 质浓度的高低 要载体 耗能量
【应用练习】 自由扩散
1、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离子和小分被动运输 协助扩散
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它条件不变,则 子物质 主动运输
A(甲运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 D。乙运输被抑制 大分子和颗胞吞(内吞)
2、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用某种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粒物质 胞吐(外排)
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二、影响物质运输的因素
失)。?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上述实验不能((1、外因
说明的是 (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2)O浓度 2运运运运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输输输输 速速速速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率率率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O O O O 物质浓度 O浓度 O浓度 物质浓度 22+A(植物细胞积累K需消耗能量 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3)温度
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1
,,K4、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和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NO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溶液? 3
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12、某同学设计的渗透实验:用鸡蛋膜将漏斗口封住,再装上清水,把漏斗浸入盛有10,的NaCl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溶液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一样高,但他始终没有观察到渗透现象。他应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该怎样改进的此装置才达到实验目的 5、用呼吸抑制酶处理小肠上皮细胞,细胞对下列物质吸收量不变的
A.把10,的NaCl溶液换成30,的NaCl溶液 一组是
+B.把10,的NaCl溶液装在漏斗里,清水装在烧杯中 A(Na、氨基酸和葡萄糖 B(O、HO和甘油 22
+++C.把鸡蛋膜换成其它半透膜 D.把10,的NaCl溶液换成30,的蔗糖溶液 C(K、氨基酸和葡萄糖 D(K、Ca和氨基酸
13、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20%蔗糖溶液、排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6、甲(〇)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颗粒的多少
甲 乙 将其浸没在盛有10%蔗糖溶液中,下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列能正确表示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A(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 B(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D(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14、用洋葱鳞片叶表面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7、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
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内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内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8、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右图。若将处于b浓度溶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 A(不变 B(增大C(减小D(先增后减
15、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列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9、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观察到
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染色体的原因是
(1)据图指出A、B、C所表示的物质运A.没有用龙胆紫染色 B.试剂破坏了染色体结构 C.无染色体形成 D.显微镜倍率不够
输方式, 10、将洋葱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其细胞便发生质壁分离,不久这些细胞又逐渐发
A是 ,B是 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其原因是
,C是 。 A.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 B.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只允许水分子进入
,+(2)上述三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C.K和NO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 马铃薯质量转变百分率 D.水分和溶质自由地进出细胞
(3)乙醇、CO(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 ? +5% 211、下表的资料显示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
、 、 。 ? -5% —?4种不同溶液,1h后质量转变的百分率。由
批阅日期: 评价: ? -3% 表可知溶液浓度最低的是 ? 0%
2
范文三: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酶
一轮复习生物基础测试(五)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 酶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将三种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右图不同状态的细胞图像。这3个细胞原来细胞液浓度的高低关系是( )
A .乙>甲>丙 B .甲<><丙 c="">丙><><甲 d="">甲>
2.甲、乙两种小分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如右图所示,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B .甲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 .乙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D .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3.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 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
mg·L;“-”表示无添加。
A .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 .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 .NaCl 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 .茉莉酸对NaCl 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4.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B .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环境的改变无关 C .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D .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5.下列关于酶催化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温降低分子运动速度,抑制酶的活性 B .高温激发酶的活性,提高酶促反应速率 C .增大底物的浓度,酶促反应速率可以持续上升 D .增加酶的物质量,酶促反应的产物量随之增加 6.下图为酶催化作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模型能很好地解释酶的专一性 B .该模型反映了酶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 .该模型中生理过程表示脱水缩合
D .人成熟的红细胞内不能合成酶,也无上述模型表示的生理过程
7.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A .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C .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D .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8.为了验证胰腺的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37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1、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3、4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实验① B .实验② C .实验①、实验②都能
D .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 实验① 实验② 9.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 +W) 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 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 .甲 C .丙
B .乙 D .丁
10.图①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图②表示外界环境温度与某一哺乳动物体内酶活性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图中乙酶活性改变可能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B .①图中甲酶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 .②图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 D .②图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酶已经失活
11.20世纪60年代后,医院开始用淀粉酶代替酸分解淀粉。如图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 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 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 B .pH 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 .pH 为13的试管调到pH 为7后淀粉含量基本不变 D .淀粉酶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 12.右图甲是H 2O 2酶活性受pH 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 =B 时H 2O 2分解产生的O 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
甲 乙
改变正确的是( )
A .pH =A 时,E 点下降,D 点左移 B .pH =C 时,E 点为0
C .温度降低时,E 点不移动,D 点右移 D .H 2O 2量增加时,E 点不移动,D 点左移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6分) 下图是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说法。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___________。 (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
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 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K 、C 6H 12O 6的吸收不受影
+
+
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Ca 2的[ ]____________的活性。
+
(4)柽柳是泌盐植物,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①实验步骤:
a .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柽柳幼苗,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 2、K 的溶液中。
+
+
b .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论:
a .若两组植株对Ca 2、K 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分)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 ℃时,在不同pH 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 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 ℃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 ℃之间。他们设置15 ℃、16 ℃、17 ℃、18 ℃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
适温度。 图1 ①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试剂鉴定。 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 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__。
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___________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
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内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15题.(16分) 为探究NaCl 和CuSO 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请回答: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___________,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的4号试管起_________作用;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1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答题卡
班级 姓名 成绩
1C 2B 3C 4C 5A 6A 7B 8B 9D 10D 11B 12C 13题【答案】 (1)甲 磷脂分子 (2)被动运输 (3)乙 载体蛋白 (4)①b. 完全抑制有氧呼吸
c .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 2、K 的吸收速率
+
+
②a. 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b .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14题【答案】 (1)幽门盲囊蛋白酶 (2)①蛋白质 双缩脲 ②2和8 ③恒温箱 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 的多少
④不能 据图可知随着温度提高,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 (3)淀粉、脂肪 15题【答案】 (1)维持反应液中pH 的稳定 (2)Cl和Cu 2 Cu 2 Cl
-
+
+
-
(3)对照 确定Na 和SO 24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
+
-
(4)由蓝色(或无色) 变为砖红色 斐林试剂中有Cu 2,其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
范文四: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6分)
1.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变化分别是( )
A.增大、增大 B.增大、减小 C.减小、增大 D.减小、减小
2.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以此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在此项测试中,自变量是 ( )
A.制备的系列浓度梯度的检测液 B.作物的细胞液浓度
C.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 D.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
3.下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
B.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右移
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
D.6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
质壁分离现象
4.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对此现象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 )
A.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开放
B.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C.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很快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D.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5.下图表示葡萄糖进入人体红细胞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过程与葡萄糖进入肝细胞方式相同
B.此过程的动力来自膜两侧葡萄糖的浓度差
C.此载体能够运输乳糖进入红细胞
D.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此过程吸收葡萄糖
6.下列关于细胞物质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植物细胞的吸水失水主要通过渗透作用
B.大分子有机物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
C.自由扩散的速率只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有关
D.在缺氧的条件下,植物根部无法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离子
7.直饮机的核心部件是逆渗透膜,其原理是通过水压使水由较高浓度的一侧渗透至较低浓度一侧,较高浓度侧的所有细菌及对人体有害
的物质几乎不能透过逆渗透膜,如下图。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
A.逆渗透过程与渗透作用的差异是前者需要
消耗能量
B.逆渗透膜也具有细胞膜的识别功能
C.逆渗透膜上有载体蛋白,可以选择性控制
有害物质
D.逆渗透膜去除有害物质的能力胜过生物膜,可放心饮用
8.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分子进入所有真核细胞的方式均相同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
C.甘油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和载体蛋白的数量
D.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呈正相关
9.饭后,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此时对葡萄糖由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但消耗ATP分解释放的能量
B.葡萄糖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但不消耗ATP分解释放的能量
C.葡萄糖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也消耗ATP分解释放的能量
D.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ATP分解释放的能量
10.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说法正 确的是 ( )
A.钾离子经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对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起重要作用
B.尿液中的尿素含量远高于原尿中,是因为肾小管具有很强的分泌功能
C.糖醋蒜在腌制中慢慢具有糖醋味,是细胞经主动运输吸收糖分子和乙酸分子的结果
D.紫甘蓝叶片被沸水烫后,水呈红色是因为细胞中的色素主动运输到细胞外
11.下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图①a~e过程中,代表细胞分泌Na+过程的是e
B.在图①所示的结构中,主要由A物质决定着不同生物膜的功能差异
C.与图②中曲线I相符的过程是图①中的过程a或e
D.在图①所示的结构中,A和B物质大都不是静止的
班级 姓名
1—5 6— 11
二、非选择题(12题16分,13题18分,共34分)
12.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如图中a、b、c所示,■、▲、
○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
(1)图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 (填“P”或“Q”)侧,判断依据是 。
(2)主动运输的特点是。
(3)b类型中,○所代表的离子或小分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 ( )
A.浓度差所造成的势能
B.ATP直接提供能量
C.光能驱动
D.细胞内物质合成时释放的能量
(4)下列生物中,最有可能采用c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是 ( )
A.噬菌体 B.细菌
C.果蝇 D.小鼠
(5)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为了证实这一假设,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分别置于适宜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甲组给予正常呼吸,乙组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若小肠上皮细胞是以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则一段时间后两组溶液中浓度降低的是 组。
13.如图是某一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①图中所示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理由是 ,此物质运输方式可以体现出细胞膜在功能上具有 特点。
②下列符合图示运输方式的物质是 ( )
A.甘油 B.氨基酸 C.N2 D.维生素D
(2)C物质是,它在细胞内转化快,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在细胞内的存在量 (填“少”或“多”)。如上图所示,C物质是在线粒体中经 (生理过程)产生的。
(3)已知A、B分别是两种酶,A是磷酸激酶,B是磷酸酯酶,由图中信息推断:磷酸激酶的具体作用是 ;它们的化学本质是 。
范文五:1细胞物质的输入与输出
高中生物必修1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设计
一、主题单元概述
本模块教材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展开的,从前到后依次讲述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和发展变化。第2章和第3章的内容分别是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本章和第5章的内容都属于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功能包括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能量的供应和利用、信息的传递和识别等方面。关于细胞的信息功能,在第2章中已经穿插介绍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内容,不再另立章节。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可见本章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仅从标题上看,本章各节之间似乎关联度不高,实际上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第1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与膜结构有关,于是进入第2节内容。能透过膜的物质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样吗?这正是第3节要探讨的问题。把握好这三节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搞好本章教学十分必要。这三节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针对各节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第1节重在引导学生探究,第2节重在引导学生分析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的过程,第3节可以讲授法为主
二、单元学情分析
本章内容虽然属于微观水平,又比较抽象,但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非毫无联系,生活中许多现象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关。例如, 学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会大量浸出;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很多学生知道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等。这些生活经验对学习本章内容都有帮助。另外,在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中已讲述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并且安排了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为学生学习本章内容打下了基础。
但是,我校学生层次普遍较低,这会对教学带来不便。第一,农村、留守学生初中生物课程基本没有得到良好的培训,而这章教材中关于植物细胞的物质跨膜运输需要用到初中生物——植物细胞结构相关内容铺垫;第二,学生迁移能
力较差,虽然前面介绍过细胞膜成分,但是学生很将该部分内容知识难迁移到生物膜当中,甚至还会混淆生物膜与细胞膜两个概念;第三,高一学生形象思维较差,可能在想象生物膜胞吐和胞吞现象是出现偏差;第四;学生关于“结构决定功能”这一观点掌握并不透彻,在分析生物膜结构上具有流动性,功能上具有选择性时,往往会答错;同时,学生很难将实际问题与教材知识结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三、教材分析
四、章节主题问题设计及课时分配
1、章节主题问题设计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课时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课时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课时
实验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 1课时
2、教学安排及资源
第 1 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包括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两部分内容。与 以往教材不同的是,本节不是将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作为生物体新陈代谢的一个方面(水分代谢)来讲述,而是以物质的跨膜运输为主题,将水的跨膜运输作为一个实 例来分析,得出水是从单位体积中水分子,多的一侧向水分子少的一侧(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运输的结论。其他物质是否也都是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顺相 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呢?本节第二部分提供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例,得出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膜具有选择透过 性这一结论。
资源:渗透装置模型 动画演示 文字资料 习题巩固 第 2 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并安排了两个 “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认识生物膜结构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认识到可以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说,假说仍然需要观察和实验来验证,随着 技术手段的改进,不断发现新的证据,原有的观点或理论不断得到修正。
资源:思考与讨论 资料分析 磷脂双分子层模型
第 3 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部分内容。此外还以小号楷体字形式介绍了胞吞和胞吐。本节“问题探讨”首先图示了不同物质通过不含蛋白质的人工脂双层的实验结果,让学生讨论相关 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氧等能自由通过脂双层,葡萄糖不能通过脂双层,而小肠上皮细胞不仅能吸收水,还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这就给学生 造成认知冲突,积极思考细胞膜与人工脂双层的区别,运用所学膜结构的知识进行推测,从而为下面讲述协助扩散打基础。值得注意的是,“问题探讨”并未将所有 该提的问题和盘托出,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如,学生可能会问:“钠离子、钾离子也不能通过脂双层,但是却能够被细胞吸收,这是为什么?”这就为后 面讲述主动运输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培养了提出问题的能力。
资源: 动画演示 思考与讨论 习题巩固 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在实验室由学生自主操作提高实验探究的能力,显微镜的使用复习,区分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等。
资源:相关的实验器材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本单元教学,根据学生的作业训练及试卷检测等结果,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及时予以矫正。
2、指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评价动手能力。
六、知识概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