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土地资源类型
第三章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3.1 基本概念与分类
3.1.1 基本概念
1)土地分类 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的综合属性差异、空间分布规律等,从而划分出若干土地类型。(
将这种分类按一定的规律建立有序排列就叫土地分类系统。
(2)土地类型
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源于自然地理学,也称景观形态单元不同的土地类型。
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属性
(3)土地资源类型。
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划分依据 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或功能的差异性。
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是土地资源理论研究的基础内容。
(4)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源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划分依据:地类型 —— 景观形态特征、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地资源类型——土地属性和利用价值。
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
土地类型强调综合属性,土地资源类型强调可利用性和利用价值,土地类型包括了土地资源类型。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适宜性等。
3.1.2 土地类型的划分的方法与原则
1、土地类型划分的方法
(1)根据土地分类所采用的依据可分为:
(2)依据土地景观或使用的分类方法
可分为景观法,参数法和过程法。
景观法:以景观形态单元为基础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国内外应用尤为广泛。该方法依据土地因素在各地段的结合方式及其作用强度的差异,通过综合分析,选取其中对土地单位个体分异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确定土地类型个体的空间界线。
特点:注重形态,很少考虑数量指标。
21
优点:依据对地貌因素和其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一般能得到内部一致性较强的土地单元;应用比较方便,能准确地划分土地类型。
参数法:根据土地成分的特征值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法。即在选取的相对重要参数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单位划分的方法。
参数法的科学性取决于参数的科学选取与分级。应用受限。
但该方法有定量的持点,适宜于计算机处理。
过程法:通过对土地分异各主要过程以及过程动力学持点的研究,以上地内部的作用过程为依据,将不同成分过程效应在空间上的变化界线作为土地单位的边界,进而产生土地单位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过程法依据的是土地单位分异的本质原因,因而是真正综合的方法。但必须对土地分异的自然过程有深入地定量分析才能采用。
2、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
自然发生学原则;合性原则;导因素原则;用性原则;标的互斥性、明确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3.1.3 土地类型的命名
要求:科学、简明、准确。目前不统一,主要有4种:
采用植被,土壤,地貌命名法:如针叶林漂灰土山地;植被(土壤),地貌命名法,如草灌丘坡地、黄红壤山坡地;地貌命名法,如丘陵、山地等。
采用群众习惯的名称:川地、塬地、梁地、沙田、围田、坑田等。
采用利用方式,覆盖特征命名:耕地、林地、牧草地、等。
用地名+土地类型命名:以澳大利亚、英国为代表。如澳大利亚的“纳珀比土地系统”或“沃伯顿土地系统”。 3.2 土地分类系统
科学的土地分类是土地科学水平的标志;是科学 总结和经验交流的基础;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证。
1.国外土地分类研究简况
国外土地分类工作至今约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多数科学家把土地作为景观地理加以区分, 到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土地分类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提出了土地系统和土地单元的术语,认为土地单元是由地形、土壤、水文、植被比较一致的土地(景观),而土地系统是土地单元的集合。到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就出现了各种土地分类系统。
2、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简介
(1)前苏联:把景观作为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最大一致性的自然区划单位。景观内部在形成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按地方性分异规律对景观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比较,对形态单位作出划分,并研究不同形态单位的特点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即景观形态学研究,实际上土地类型研究。其景观形态单位分为三级:地方、限区、相。
(2)澳大利亚
22
土地系统:个或几个地区的组合,它的地形、土壤出现重复的组合型(
相当于地方),在这个土地系统中的地形、土壤、植被重复出现。
土地单元:组相关的土地利用相似的土地点(即地形、土壤、植被一致)
土地点:内部性质和土地利用特点更为一致的区域(类似于限区和相)
(3)英国
分为土地系统、土地面、土地素
(4)中国
?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
?土地类、土地型、土地组、土地单元
如王深法(1997)浙江灰岩分布区土地类型研究:
研究采用了“综合集成”方法,即用传统的“还原法”定性地研究土地各要素,然后用多因于空间“叠加分析”,进行综合土地分类。在具体作业中,首先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土地类型路线概查;然后选定螺丝坑6.7公顷灰岩丘陵作为典型区,进行土地基层分类详查最后完成土地分类系统表和相应图件。
土地高级分类系统采用中国1:100万土地纲、类二级分类单元,将土地型作为承上启下的分类单元,在土地型之后设置土地相,然后续分出土地面基层单元,从而构成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土地相、土地面五级分类系统。
(5)中国各级分类依据
土地纲:影响土地地带性分异的水、热、气候因子组合特征为分类依据,具体指标为,10?积温和干燥度。
土地类:土地纲内具有相同地貌类型的一类土地,其分类以综合反映大中地形和岩性类别的地貌类型为依据。
土地型:一个承上启下的土地分类单元,在土地类内具有相同小地貌、土壤类型(土类或亚类)、植物群落的一群土地(以小地貌类型、土类或亚类、植物群落或利用方向作为分类依据。
土地相:相同景观(地形;岩性、土壤、水文、植被等相对一致的一组土地,根据土属类型、植被种群或利用方式差异划分。
土地面:地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是具有相似生产潜力的一片土地,分类依据为土种、坡度、坡向等。
灰岩丘陵土地基层分类系统
23
3.国际土壤学会推行的SOTER计划
国际土壤学会于1986年提出一个面向全球的1:100万土壤-地体数字化数据库计划:简称SOTER计划,企图通过SOTER制图,为土地评价提供基本单元。其目的是促进全球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管理,有效地减轻或控制土地退化,以提高土地生产力。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正在向全世界推行。值得注意的是SOTER的制图单元是在区域地形、岩性和土壤三要素综合基础上构建的。
4.国内土地分类简评
?朱显谟的陕西省土地类型分类系统;
?张昭仁的浙江土地分类(草拟)和浙江省坡地农业适宜分类与质量等级系统构成;
?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牵头,会同国内几十个科研与教学单位组成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编辑委员会提出的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土地纲、土地类和土地型);
?中科院综考会牵头,会同国内几十个科研和教学单位开展《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编制工作,研究提出的《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资源分类系统;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提出的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一、二级);
?刘黎明等提出的土地类型6级分类系统;
?王人潮等提出的土地资源类型4级分类制(《土壤地理专题》,土壤地理和土地资源博士生讲义,第三专题,1994)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国内的土地分类研究与国外有许多共同之处。
(1)特点
24
?土地分类体系大致也可概分为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等三个分类系统,而且也都各有侧重,但都有相互穿插的现象,很难分清。
?不管那种土地分类其服务对象都侧重于农业(农、林、牧)。
?土地分类均注重实际应用,但也因对土地的认识不一致,而反映出土地分类上的混乱现象。
?土地分类中,只有土地利用分类包括水域,而其它土地分类均不包括水域等等。
(2)土地分类体系的组成
土地自然分类:一种以土地自然构成要素为依据的土地形态分类。
土地资源分类:一种为土地适宜性评价或土地潜力评价等各行业用地的不同等级土地评价提供基本单元的分类系统,是土地分类的核心。
土地利用分类:是一个土地应用分类,它的内容可以根据应用目的建立不同的分类系统。
5.中国新的土地分类体系
全国土地共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其中农用地续分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5个二级类,
11耕地 111灌溉水田 112望天田 113 水浇地 114旱地 115菜地
12园地 121果园 122桑园 123茶园 124橡胶园 125其他园地
13 林地 131 有林地 132 灌木林地 133疏林地134未成林造林地 135迹地136 苗圃
14牧草地 141天然草地142改良草地143人工草地
15其他农用地 151畜禽饲养地 152设施农业用地 153农村道路 154坑塘水面 155养殖水面 156农田水利用地 157田坎158晒谷场等用地
建设用地
20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201城市 202建制镇 203农村居民点 204独立工矿用地 205盐田 206特殊用地
26交通运输用地 261铁路用地 262公路用地 263民用机场 264港口码头用地 265管道运输用地
27水利设施用地 271水库水面 272水工建筑用地
未利用地
31未利用土地 311荒草地 312盐碱地 313沼泽地 314沙地 315裸土地 316裸岩石砾地 317其他未利用土地
32其他土地 321河流水面 322湖泊水面 323苇地 324滩涂 325冰川及永久积雪
注:指生态退耕以外,按照国土资发(1999)511号文件规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将耕地调整为其他农用地,但未破坏耕作层,不作为耕地减少衡量指标。按文件下发时间开始执行。
3.3 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
1、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25
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2、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
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的对比关系,包括空间结构和数量结构
(1)空间结构
在某个区域内,各类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彼此间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常见的有条带状、重复式组合、环状、扇形、树
枝状结构等。
(2)数量结构
指某个区域各种土地类型组成对比关系。或土地类型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3、土地类型的演替
它是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替代的过程。
26
范文二: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高三( )下學期地理堂課D卷 日期:2009/03/26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_ 分數:____________
填充題 (24%)
1. 我國土地資源類型多樣,常見的有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2. 我國後備耕地資源缺乏而且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龍江等邊遠省區。 3. 在東南部,以秦嶺-淮河為界分為南方和北方。
4. 南方濕熱多雨,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
5. 山地多、平地少,是我國土地資源又一特點。
6. 計劃經濟時代,中央政府將分布在沿海的工業,轉移到內陸原料和燃料產地。 是非題 (16%) ( 用‘ + ’代表是,用‘ – ’代表非作答 ) 1. 戈壁、高寒荒漠集中分布在西部內陸地區。...........................................................( + )
2. 廣西西部降水量較東部多。.......................................................................................( – )
3. 廣西河流大多從西北流向東南。...............................................................................( + )
4. 設立經濟開放區是我國改革開放後工業發展其中一個策略。...............................( + )
5. 廣西有水鄉之城的稱號。...........................................................................................( – )
6. 土地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主要場所。...............................................................( + )
7. 計劃經濟初期重視原料、燃料區位。.......................................................................( + )
8. 苗過年是壯族傳統的盛大節日。...............................................................................( – )
選擇題 (24%)
1. 關於廣西的敘述,以下哪個正確:( C )
A.呈台地狀 B.壯族人口占2/3
C.南臨北部灣 D.山地少、平原多
2. 我國通常以下列哪一等降水量線,將全國分成東南部和西北部:( D )
A.800mm B.200mm C.1200mm D.400mm 3. 我國南方濕熱多雨,主要種植:( B )
A.玉米 B.水稻 C.大麥 D.高梁 4. 關於廣西的敘述正確的是:( B )
A.廣西地處高緯度 B.氣候溫暖、降水豐沛
C.四周低、中間高 D.南臨太平洋 5. 下列哪個地區我國畜牧業的基地:( D )
A.東南部 B.東北部 C.西南部 D.西北部 6. 計劃經濟時代末期,以哪區成為建設重心:( B )
A.東南、西北 B.西南、西北
C.西南、東北 D.東北、東南
問答題 (36%) (每題12%)
1. 廣西地理位置有何重要性,
答:廣西南臨北部灣,毗鄰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西連大西南,是中國與
東盟之間唯一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是我國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是華南通向西南的樞紐,是全國唯一的具有沿海、沿江、沿邊優勢的少數民族自治
區。
2. 試述廈門、長江三角洲和東北工業區的發展特色, 答: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特色---1.勞力密集 2.出口導向型工業。
長江三角洲的發展特色---1.中國電子資訊產業(IT產業)最主要的生產基地
2.經濟發達全國之冠 3.所得提升帶動內需產業發展。
東北工業區的發展特色---1.計劃經濟色彩濃厚 2.國有企業比重高 3.原料指向性工業多。
3. 何為土地資源及寫出其重要性,
范文三: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酿酒科技·2010年第10期(总第196期)LIQUOR-MAKINGSCIENCE&TECHNOLOGY2010No.10(Tol.196)
103
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梁新红,杨大光,焦宝硕
(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挖掘更多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势在必行,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是重要内容之一。从葡萄酒生态游,葡萄酒酿造工艺游、葡萄酒节庆游、葡萄酒博物馆、葡萄酒酒器和葡萄酒与名人名作等六大方面对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和归纳,进而挖掘我国葡萄酒文化旅游可供开发的资源。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的分析对中国旅游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关键词:葡萄酒文化;葡萄酒旅游;旅游资源;类型分析中图分类号:TS262.6;TS971;F59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1-9286(2010)10-0103-04
AnalysisofGrapeWine-orientedTourismResourceTypesinChina
LIANGXin-hong,YANGDa-guangandJIAOBao-shuo
(FoodScienceCollege,He'nan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Xinxiang,He'nan453003,China)
Abstract:Itisnecessarytodevelopthetourismresourcepotentialstotheutmosttoenrichgrapewine-orientedtourismmarket.Grapewinecul-tureissurelyanimportantpartofgrapewine-orientedtourismresource.Inthispaper,culture-orientedtourongrapewinewasdividedintosixtypes:eco-tourismofgrapewine,grapewinebrewingprocesstour,grapewinefestivalstour,grapewinemuseumtour,grapewinedrinkingvesseltour,andgrapewine&famouspersontour.Suchclassificationofgrapewine-orientedtourismresourcemightplaypositiverolesinthedevelop-mentofChinesetourismmarket.
Keywords:grapewinecultrure;grapewinetourism;tourismresourse;typeanalysis
葡萄酒的酿造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在我国的酿造历史也已有2000多年。葡萄酒旅游是指旅游者参观访问酿酒厂和产酒地区并由此得到极其广泛的感受和体验,其中包括品酒、赏酒、美食以及游览参观酒厂周围风景等一日游或更长时间的娱乐活动,并且包括了解葡萄酒产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系列活动[1]。
葡萄酒旅游作为一种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特色鲜明的专项旅游,始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是工业旅游和葡萄酒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成为开展葡萄酒旅游最早的国家之一;南非作为葡萄酒新兴产区,葡萄酒旅游发展也已有近30年的历史。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葡萄酒旅游都蓬勃发展起来,其中尤以欧洲国家和澳大利亚的葡萄酒旅游更加经典,正在成为一种颇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2]。
随着中国葡萄酒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以葡萄酒为主题的专项旅游也随之发展起来,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将对中国旅游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1酒文化概念
酒文化即围绕着酒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技艺的、
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行为的现象的总和。它既包括了酒的起源、生产、流通和消费,也包括了酒的各种社会文化功能以及酒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等一系列现象[3]。
葡萄酒文化作为我国酒文化的一个分支,从广义上讲,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葡萄酒酿造技术、法律法规制度、酒俗酒礼、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葡萄酒相关的书画、诗文词句等;狭义上的葡萄酒文化则仅指葡萄酒品饮的礼节、风俗、逸闻等[4]。概括起来即葡萄酒文化包括与葡萄酒相关的一切事与物。
2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
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
是存在葡萄种植和酿造,且对游客产生吸引力,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自然和人文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的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学院博士基金资助项目,河南省高校骨干教师资助项目(2008)。收稿日期:2010-07-27
梁新红(1971-),女,河南新乡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葡萄与葡萄酒。作者简介:
104
酿酒科技·2010年第10期(总第196期)LIQUOR-MAKINGSCIENCE&TECHNOLOGY2010No.10(Tol.196)
综合[5]。纵观国外葡萄酒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葡萄酒自然旅游资源和葡萄酒人文旅游资源,前者主要指葡萄观光园、葡萄酒庄、葡萄酒酿造设备、葡萄酒厂特色建筑、地下酒窖、品酒间等。后者主要指葡萄酒的历史、葡萄酒文化、葡萄酒的品评与鉴赏技术、葡萄栽培技术、葡萄酒博物馆、围绕葡萄酒旅游而展开的服务项目和娱乐项目、葡萄酒节及文化艺术收藏品等。
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是提供给游客参观游览的自然景观(葡萄园、酒庄、历史古迹、自然风光等)、人文景观(葡萄酒博物馆、酒窖、葡萄酒节等)及相关的服务项目(品酒、美食、购物等),是开发葡萄酒旅游业的基础条件[6]。
我国作为葡萄酒重要的新兴产区,具备发展葡萄酒旅游的优势资源。首先,从自然旅游资源来说,我国位于种植酿酒葡萄的黄金地带且拥有一批能够出产优质酿酒葡萄的颇具规模的葡萄种植园。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我国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历史已有2000多年,在葡萄酒品评和鉴赏、葡萄酒文化博物馆等葡萄酒文化的发展日渐成熟,同时在葡萄酒文化的发展中也融入了更多的中华文明的元素,形成了我国具有特色的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
3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类型3.1
葡萄园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资源是以原生态动植物或水源、地貌为主
要景观的旅游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旅游者对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生态旅游逐渐发展起来。葡萄园生态旅游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自然资源,即葡萄园本身所具有葡萄园景观和葡萄资源;另一部分是人文资源,即葡萄园产区及其周边所具有的独特民俗文化[6]
。
3.1.1自然资源
葡萄园作为葡萄酒原料的产地,往往地处风景优美
气候宜人的乡村城镇。葡萄园内及其周边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开发葡萄园生态旅游独特的景观资源。我国大部分的酿酒葡萄园位于世界种植酿酒葡萄的黄金地带(北纬
30~50度,南纬30~40度),葡萄种植及栽培条件得天
独厚,许多产地都是世界范围内的优良的酿酒葡萄产区。我国有九大酿酒葡萄产地,各个产区都有颇具规模、景观独特的葡萄园。例如,朗格斯酒庄东临大海,依山而建,意大利式田园风格,掩映于蓝天碧野之中,是不出国就可以见到的欧洲酒庄;华东庄园则卧于九龙山中,以葡萄品种命名田间路;张裕卡斯特酒庄把酒望海;德尚庄园则位于
水库岸边,风景怡人[7]。
葡萄资源丰富,种植技术成熟,品种多样。从1892年张裕开启我国近现代葡萄酒工业的发展,到目前世界上最适宜酿酒的近50个酿酒葡萄品种在我国均有种植,如酿造红葡萄酒的国际名种赤霞珠、美乐、西拉;酿造白葡萄酒的霞多丽、雷司令、赛美蓉等。各个产区的品种也各具特色,如昌黎的赤霞珠,天津滨海区的玫瑰香,山东半岛的霞多丽,贵人香、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梅鹿辄、佳利酿、白玉霓等葡萄,都在国内负有盛名。丰富的酿酒葡萄品种,使葡萄园景观更加优美生动,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葡萄酒知识的了解。优美的葡萄园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葡萄资源是开展葡萄园生态旅游重要的自然资源。
3.1.2人文资源
葡萄酒庄园文化及其周边各具特色的民俗资源是开
发葡萄园生态旅游的重要的人文资源。各个葡萄园的发展历史不同,因此造就了不同的葡萄庄园文化。无论从种植技术、采摘工艺、葡萄品种、葡萄园的规模还是葡萄园内的建筑、葡萄园的发展历史等诸多方面,各个葡萄园都有自己的特色,葡萄园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可以作为开发葡萄园生态旅游重要的人文资源[6]。
各个葡萄园所处的地理区域不同,周边的民俗文化资源也各具特色。例如,我国的九大葡萄酒产地,每个产地在地域文化上都有很大差异。渤海湾产地,葡萄园周边更多的体现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民俗风情;吐鲁番产地位于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的聚居区,葡萄园周边体现的是新疆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等。各个葡萄园可以利用其周边特色的民俗资源开展各具特色的葡萄园生态旅游的活动。
3.2葡萄酒酿酒工艺旅游资源
酿酒工艺是决定葡萄酒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伴随
着葡萄酒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葡萄酒的酿造工艺俨然已经成为一门艺术。葡萄酒酿酒工艺旅游资源开发,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葡萄酒酿造工艺旅游资源,即酿造工艺流程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是葡萄酒储藏工艺旅游资源,即酒窖旅游资源。
3.2.1酿造工艺旅游资源
葡萄酒酿造过程一般包括:葡萄采摘→葡萄破碎→
榨汁→过滤→发酵→橡木桶陈酿→装瓶等程序。一个优秀的酿酒师能够选择最适当的工艺,尽可能地将存在于原料中的所有潜在质量在葡萄酒中经济、完美地表现出来。现在,在一些著名的古老的葡萄酒庄还保留着传统的酿造工艺,以保证能够出产高品质的葡萄酒。这些经典的传统酿造工艺是葡萄酒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一些葡萄酒庄发展历史也相当悠久,酿造技术堪称经典,
梁新红,杨大光,焦宝硕·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分析105
同时各个酒庄又有自己独特的酿造工艺,这些都可以作为葡萄酒文化旅游的资源进行开发。
随着葡萄酒酿造工艺的不断发展,现代化酿造工艺流程也是开发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葡萄酒企业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设施、动态的生产流程、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及独特的工业建筑艺术,都是葡萄酒酿造工艺旅游可供开发的资源[8]。例如,烟台张裕集团公司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的先河。目前,张裕公司拥有与欧洲同步的葡萄发酵加工和灌装设备、国际一流的酿酒设备、经验丰富的专业酿酒师,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
3.2.2储藏工艺旅游资源
陈酿是葡萄酒酿造工艺中的重要环节。陈酿过程可
以提高酒的稳定性,使酒成熟、口味和谐,高品质的葡萄酒都用橡木桶进行陈酿以补充酒的香味,同时提供适量的氧气促使酒体更圆润和谐[9]。酒窖为葡萄酒的陈酿提供了理想的储存空间和储存条件,同时也为葡萄酒旅游者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葡萄酒、增长相关知识的场所,是葡萄酒酿造工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
无论是历史悠久的葡萄酒名庄还是现代化的葡萄酒企业,都有与之规模相匹配的酒窖。酒窖文化是伴随着葡萄酒酿造文化而产生的,在一些历史悠久的葡萄酒名庄,酒窖已经成为一种酒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在现代化的葡萄酒企业,酒窖更是一个向旅游者展示企业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的窗口。一个完整的酒窖通常具备储酒区、酒品展示区、酒品品尝区、葡萄酒文化交流区等功能区,但是各个葡萄酒企业酒窖规模和企业文化不尽相同,因此酒窖也各具特色。
3.3葡萄酒节庆旅游资源
旅游节庆也称旅游节日盛事活动,是指规模不等、有
特定主题、在特定的时间和同一区域内,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既能吸引区域内外大量的游客,又不同于人们常规的生活、活动和节目的各种节日庆典、集会、交易会、博览会、运动会、文化生活等[10]。
利用葡萄酒所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资源优势举办主题鲜明的葡萄酒节,是葡萄酒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葡萄酒节庆旅游资源的开发,在葡萄酒方面包括品牌葡萄酒,葡萄酒的酿造工艺与设备,葡萄酒的灌装、储藏、包装技术与设备;葡萄优良种苗和种植管理技术;酒窖技术与设备;酒标与酒器;礼品酒及艺术品等。节会期间还可以举办了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与葡萄酒有关的文化活动,例如品酒、品尝美食、购物等活动。在一些新兴的葡萄酒产地,葡萄酒节庆旅游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活动被开发出来。例如,南非的葡萄酒节,在葡萄酒旅游
展上向与会者展出开普葡萄酒产区丰富多彩的葡萄酒旅游活动和文化,如骑马驰骋于葡萄园,品尝奶酪、橄榄和当地小吃,住宿餐饮、音乐戏剧、各种艺术工艺品、卫生保健以及婚礼等。为了向旅游者展示南非开普葡萄酒乡的生物多样性,展览还开发了一条“生物多样性葡萄酒路线(BiodiversityWineRoute)”[11]。除此之外,展会上还展示葡萄酒配餐。由此可见,围绕葡萄酒文化所具有的丰富的内涵,葡萄酒节庆旅游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3.4葡萄酒博物馆
博物馆是指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
环境的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许可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赢利性社会服务机构[12]。
葡萄酒博物馆是葡萄酒文化的浓缩和精髓,是重要的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从葡萄酒产生到现在,已有
6000多年的历史。围绕葡萄酒所产生的葡萄酒文化内涵
丰富厚重。数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葡萄酒酿造技术,葡萄酒的法律法规制度、酒俗酒礼、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葡萄酒相关的书画、诗文词句和葡萄酒品饮的礼节、风俗、逸闻等都是葡萄酒博物馆可供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
葡萄酒在我国的发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葡萄品种及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到1892年张裕开启中国近代葡萄酒工业,葡萄酒文化中也融入了更多的中华文明的元素。独具特色的中国葡萄酒发展历史和葡萄酒文化是我国开发葡萄酒博物馆旅游资源的优势。
张裕葡萄酒博物馆是目前我国建成的比较成功的葡萄酒博物馆,馆内展示了葡萄酒的发展历史、百年张裕的发展历程、世界葡萄酒行业介绍和世界名品展示,以及葡萄酒酿造流程的沙堆演示、微型灌装线现场取酒、现场品酒等活动。张裕博物馆将诸如如何手持葡萄酒杯,如何品尝葡萄酒,葡萄酒的产地、年份、酿酒品种和橡木桶储藏等等葡萄酒文化的方方面面通过娱乐性、专业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得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增强了对于葡萄酒文化的体验[13]。
3.5葡萄酒酒器
葡萄酒历来讲究美酒美器,酒器作为葡萄酒文化的
一部分,历史悠久,千姿百态。酒器文化旅游也是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中重要的一类。艺术酒器不仅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含情的雕塑、不朽的艺术,而且是历史的足迹、生活的缩影。
从葡萄酒酒器的功能上来分,可以分为储酒酒器、盛
106
酿酒科技·2010年第10期(总第196期)LIQUOR-MAKINGSCIENCE&TECHNOLOGY2010No.10(Tol.196)
酒酒器、饮酒酒器三大类。储酒酒器,主要是指在葡萄酒陈酿过程中所使用的器皿,比较常用的是橡木桶。由于橡木桶储藏过的葡萄酒的优雅品性日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橡木桶便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酿酒师的青睐。如今,橡木桶不仅仅作为藏酒器具而被人们使用,在很多人看来。它已超越了其本身的意义,被视为一种艺术,一种文化,更是身份和品位的象征。橡木储酒桶和与其配套的木制工艺使其产品更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收藏价值,人们早已把它作为一种艺术品。
“葡萄美酒夜光杯”,我国自古饮酒就注重美酒美器。葡萄酒杯的种类繁多,用途各异。讲究葡萄酒与杯的搭配,不仅在于外在的观感,更有科学的道理。不同造型、弧度的酒杯对于酒液的香气与口感所造成的差异与影响很大。酒杯虽然不会改变酒的本质,然而,酒杯的形状,却可以决定酒的流向、气味、品质以及强度,进而影响酒的香度、味道、平衡性及余韵。奥地利的Riedel酒杯被誉为葡萄酒杯中的名牌,其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酒杯形状与尺寸对葡萄酒的香气与味道影响的研究[14]。喝不同的葡萄酒要选用不同的酒杯,例如香槟的杯子是细长的,有利于欣赏气泡的上升;白葡萄酒杯的杯肚和杯口都显得偏小,这样会更容易聚集酒的香气,同时不至于让香气扩散太快;红葡萄酒酒杯则肚子大一些,原因在于红葡萄酒通常需要氧气让酒里面的香气释放出来。同时,酒杯的材质,也是评判酒杯与酒品是否匹配的标准,玻璃或水晶材质的酒杯,以便品酒者更好地欣赏葡萄酒的色泽。
葡萄酒酒器的选择,无论是从橡木桶到酒瓶,还是到酒杯,处处体现着葡萄酒悠远的历史文化韵味。所以,在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中,酒器的开发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特色的酒器文化是葡萄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酒器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葡萄酒文化旅游开发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3.6葡萄酒与名人名作
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与酒结下了浓浓的酒情,酒
的佳话、趣事更是层出不穷,他们都是源于生活又飘游酒香的精彩的酒文化。葡萄酒自然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吟咏之物。
唐宋朝是我国古代酿造葡萄酒的高峰时期,在唐朝诗人的文集中,吟颂葡萄酒的诗句举不胜举。刘禹锡的《蒲桃歌》:“有客汾阴至,临堂瞠双目。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韩愈《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柿红葡萄紫,肴里相扶檠(一作擎)”。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而最为人们熟悉的王翰的《凉州词》:“蒲桃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近代,我国葡萄酒的发展历史中,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张裕。清代光绪二十年(1894),爱国华侨实业家张振勋(字弼士,1841~1916)在山东烟台芝罘购丘陵地数千亩为葡萄园,引进国外良种葡萄试种,并聘请外籍酒师,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开始了近代化的葡萄酒生产。
这些与酒有关的名人名作都可以成为酒文化旅游的资源,满足游客增长知识的愿望,对于开发葡萄酒文化旅游更具有吸引力。
4结束语
纵观我国的葡萄酒文化旅游,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葡萄园生态旅游资源,葡萄酒酿酒工艺旅游资源,葡萄酒节庆旅游资源,葡萄酒节庆旅游资源,葡萄酒博物馆,葡萄酒酒器与名人名作等几大类。方兴未艾的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在我国的各大葡萄酒产区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我国所具有的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和归类,希望对我国的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詹婷婷,李宏.国外葡萄酒旅游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2):56-61.
[2]DimitriT,NancyNandNorbertH.WinetouristsinSouth
Africa:Ademographicandpsychographicstudy[J].JournalofWineResearch,2004,15:51-63.
[3]王仕佐,黄平.论中国的葡萄酒文化[J].酿酒科技,2009,
185(11):136-143.
[4]
吴粤占,战吉宬.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与融合[J].中国食品,
2006,14:44.
[5]李甲贵,于惠玲.武威产区葡萄酒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酿酒科技,2008,(9):120-122.
[6]DonaldGetzandCrahamBrown.Criticalsuccessfactorsfor
winetourismregions:Ademandanalysis[J].TourismManagement,2006,27:146-158.[7]任京,崔彦志,郭瑞东,等中国葡萄酒庄及其发展模式探讨[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7,(1):64-65.
[8]郭青霞,贺斌,白中科.大型矿区工业旅游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4,(4):131-132.
[9]李艳,梁国伟.橡木桶与葡萄酒[J].酿酒科技,2007,(12):
40-42.
[10]黄翔,唐楠.湖北省旅游节庆系统的构建[J].经济地理,2007,(3):513-515.
[11]吕莉.关于节庆旅游发展策略的探讨[J].经济师,2007,(4):
242-243.
[12]胡静锋.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研究[J].科教文汇,
2007,(4):153.
[13]唐文龙.张裕博物馆的另类品牌营销[J].企业管理,2007,(11):70-72.
[14]
游义琳,战吉宬.葡萄酒杯的讲究[J].中国食品,2006,(8):
50-51.
范文四:第三章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第三章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3.1 基本概念与分类
3.1.1 基本概念
(1)土地分类 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的综合属性差异、空间分布规律等,从而划分出若干土地类型。将这种分类按一定的规律建立有序排列就叫土地分类系统。
(2)土地类型
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源于自然地理学,也称景观形态单元不同的土地类型。
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属性
(3)土地资源类型。
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划分依据 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或功能的差异性。
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是土地资源理论研究的基础内容。
(4)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源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划分依据:地类型 —— 景观形态特征、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地资源类型——土地属性和利用价值。
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
土地类型强调综合属性,土地资源类型强调可利用性和利用价值,土地类型包括了土地资源类型。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适宜性等。
3.1.2 土地类型的划分的方法与原则
1、土地类型划分的方法
(1)根据土地分类所采用的依据可分为:
(2)依据土地景观或使用的分类方法
可分为景观法,参数法和过程法。
景观法:以景观形态单元为基础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国内外应用尤为广泛。该方法依据土地因素在各地段的结合方式及其作用强度的差异,通过综合分析,选取其中对土地单位个体分异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确定土地类型个体的空间界线。
特点:注重形态,很少考虑数量指标。
21
优点:依据对地貌因素和其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一般能得到内部一致性较强的土地单元;应用比较方便,能准确地划分土地类型。
参数法:根据土地成分的特征值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法。即在选取的相对重要参数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单位划分的方法。
参数法的科学性取决于参数的科学选取与分级。应用受限。
但该方法有定量的持点,适宜于计算机处理。
过程法:通过对土地分异各主要过程以及过程动力学持点的研究,以上地内部的作用过程为依据,将不同成分过程效应在空间上的变化界线作为土地单位的边界,进而产生土地单位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过程法依据的是土地单位分异的本质原因,因而是真正综合的方法。但必须对土地分异的自然过程有深入地定量分析才能采用。
2、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
自然发生学原则;合性原则;导因素原则;用性原则;标的互斥性、明确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3.1.3 土地类型的命名
要求:科学、简明、准确。目前不统一,主要有4种:
采用植被,土壤,地貌命名法:如针叶林漂灰土山地;植被(土壤),地貌命名法,如草灌丘坡地、黄红壤山坡地;地貌命名法,如丘陵、山地等。
采用群众习惯的名称:川地、塬地、梁地、沙田、围田、坑田等。
采用利用方式,覆盖特征命名:耕地、林地、牧草地、等。
用地名+土地类型命名:以澳大利亚、英国为代表。如澳大利亚的“纳珀比土地系统”或“沃伯顿土地系统”。 3.2 土地分类系统
科学的土地分类是土地科学水平的标志;是科学 总结和经验交流的基础;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证。
1.国外土地分类研究简况
国外土地分类工作至今约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多数科学家把土地作为景观地理加以区分, 到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土地分类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提出了土地系统和土地单元的术语,认为土地单元是由地形、土壤、水文、植被比较一致的土地(景观),而土地系统是土地单元的集合。到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就出现了各种土地分类系统。
2、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简介
(1)前苏联:把景观作为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最大一致性的自然区划单位。景观内部在形成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按地方性分异规律对景观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比较,对形态单位作出划分,并研究不同形态单位的特点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即景观形态学研究,实际上土地类型研究。其景观形态单位分为三级:地方、限区、相。
(2)澳大利亚
22
土地系统:个或几个地区的组合,它的地形、土壤出现重复的组合型(
相当于地方),在这个土地系统中的地形、土壤、植被重复出现。
土地单元:组相关的土地利用相似的土地点(即地形、土壤、植被一致)
土地点:内部性质和土地利用特点更为一致的区域(类似于限区和相)
(3)英国
分为土地系统、土地面、土地素
(4)中国
?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
?土地类、土地型、土地组、土地单元
如王深法(1997)浙江灰岩分布区土地类型研究:
研究采用了“综合集成”方法,即用传统的“还原法”定性地研究土地各要素,然后用多因于空间“叠加分析”,进行综合土地分类。在具体作业中,首先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土地类型路线概查;然后选定螺丝坑6.7公顷灰岩丘陵作为典型区,进行土地基层分类详查最后完成土地分类系统表和相应图件。
土地高级分类系统采用中国1:100万土地纲、类二级分类单元,将土地型作为承上启下的分类单元,在土地型之后设置土地相,然后续分出土地面基层单元,从而构成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土地相、土地面五级分类系统。
(5)中国各级分类依据
土地纲:影响土地地带性分异的水、热、气候因子组合特征为分类依据,具体指标为,10?积温和干燥度。
土地类:土地纲内具有相同地貌类型的一类土地,其分类以综合反映大中地形和岩性类别的地貌类型为依据。
土地型:一个承上启下的土地分类单元,在土地类内具有相同小地貌、土壤类型(土类或亚类)、植物群落的一群土地(以小地貌类型、土类或亚类、植物群落或利用方向作为分类依据。
土地相:相同景观(地形;岩性、土壤、水文、植被等相对一致的一组土地,根据土属类型、植被种群或利用方式差异划分。
土地面:地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是具有相似生产潜力的一片土地,分类依据为土种、坡度、坡向等。
灰岩丘陵土地基层分类系统
23
3.国际土壤学会推行的SOTER计划
国际土壤学会于1986年提出一个面向全球的1:100万土壤-地体数字化数据库计划:简称SOTER计划,企图通过SOTER制图,为土地评价提供基本单元。其目的是促进全球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管理,有效地减轻或控制土地退化,以提高土地生产力。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正在向全世界推行。值得注意的是SOTER的制图单元是在区域地形、岩性和土壤三要素综合基础上构建的。
国内土地分类简评 4.
?朱显谟的陕西省土地类型分类系统;
?张昭仁的浙江土地分类(草拟)和浙江省坡地农业适宜分类与质量等级系统构成;
?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牵头,会同国内几十个科研与教学单位组成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编辑委员会提出的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土地纲、土地类和土地型);
?中科院综考会牵头,会同国内几十个科研和教学单位开展《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编制工作,研究提出的《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资源分类系统;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提出的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一、二级);
?刘黎明等提出的土地类型6级分类系统;
?王人潮等提出的土地资源类型4级分类制(《土壤地理专题》,土壤地理和土地资源博士生讲义,第三专题,1994)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国内的土地分类研究与国外有许多共同之处。
(1)特点
24
?土地分类体系大致也可概分为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等三个分类系统,而且也都各有侧重,但都有相互穿插的现象,很难分清。
?不管那种土地分类其服务对象都侧重于农业(农、林、牧)。
?土地分类均注重实际应用,但也因对土地的认识不一致,而反映出土地分类上的混乱现象。
?土地分类中,只有土地利用分类包括水域,而其它土地分类均不包括水域等等。
(2)土地分类体系的组成
土地自然分类:一种以土地自然构成要素为依据的土地形态分类。
土地资源分类:一种为土地适宜性评价或土地潜力评价等各行业用地的不同等级土地评价提供基本单元的分类系统,是土地分类的核心。
土地利用分类:是一个土地应用分类,它的内容可以根据应用目的建立不同的分类系统。
5.中国新的土地分类体系
全国土地共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其中农用地续分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5个二级类,
11耕地 111灌溉水田 112望天田 113 水浇地 114旱地 115菜地
12园地 121果园 122桑园 123茶园 124橡胶园 125其他园地
13 林地 131 有林地 132 灌木林地 133疏林地134未成林造林地 135迹地136 苗圃
14牧草地 141天然草地142改良草地143人工草地
155养殖水面 156农田水利用地 15715其他农用地 151畜禽饲养地 152设施农业用地 153农村道路 154坑塘水面
田坎158晒谷场等用地
建设用地
20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201城市 202建制镇 203农村居民点 204独立工矿用地 205盐田 206特殊用地
26交通运输用地 261铁路用地 262公路用地 263民用机场 264港口码头用地 265管道运输用地
27水利设施用地 271水库水面 272水工建筑用地
未利用地
31未利用土地 311荒草地 312盐碱地 313沼泽地 314沙地 315裸土地 316裸岩石砾地 317其他未利用土地
32其他土地 321河流水面 322湖泊水面 323苇地 324滩涂 325冰川及永久积雪
注:指生态退耕以外,按照国土资发(1999)511号文件规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将耕地调整为其他农用地,但未破坏耕作层,不作为耕地减少衡量指标。按文件下发时间开始执行。
3.3 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
1、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25
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2、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
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的对比关系,包括空间结构和数量结构
(1)空间结构
在某个区域内,各类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彼此间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常见的有条带状、重复式组合、环状、扇形、树
枝状结构等。
2)数量结构 (
指某个区域各种土地类型组成对比关系。或土地类型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3、土地类型的演替
它是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替代的过程。
26
范文五: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科学地方文献资源类型研究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地方文献?民族文献:研究与开发 2010(4)
?莎日娜(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呼和浩特 010021)
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科学地方文献资源类型研究
[关键词】西部地区;自然科学;地方 西部各地区专门的自然科学技术史文献史志、年鉴 等,即凡涉及关于西部各个地区地方自然科学、地理 文献;类型研究 沿革、动植物生态变化等方面的文献史料,以及西部 方文[摘要]通过对西部地区自然科学地
地区乡、县府、郡、行政区的地方史及专志、图谱等 献资源的调研,概述其主要类型。为广 历史文献等,均是人们了解和研究当地自然科学发展 泛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服务于西部 开发和经济振兴提供重要的文献检索途径。 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如《西北史地》《中国蒙古族科 学技术史简编》《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历史资料汇编》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志码】A 《宁夏农业昆虫图志》《新疆史志》《新疆自粉菌志》
[文章编号]1005--8214(2010)04--0099--03 《新疆盐碱土的改良》《内蒙古珍稀濒危动物图谱》《内
蒙古珍矿奇石图谱》《西藏植物志》《西藏史志》《青藏 西部地区自然科学地方文献资源类型,可谓丰富 高原草场及草场主要植物图谱——青海(汉英对照)》 繁 《云南植物志》《云南山茶花图志》等。早在清代康熙 杂。按照其编纂形式、载体形态、出版方式、信息 密度、文献级次、语种、时代等可分别划分为多种类 年间绘制的《滇南盐法图》,作为反映云南地区井盐 生产的风俗画,在少数民族的科技史上就具有非常重 型,如书刊文献、方志文献、档案文献、文物文献、
要的意义。n]还有《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蛾眉植物图 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典文献、现代文献等等。从载 志》《西北野生有用植物手册》《西北地区古生物图体类型上又可分为口碑文献、实体文献、虚拟文献和 册? 其他各种类型的文献。从语种类型上划分,除汉文文 青海分册》《中国科学技术史》等等。除专门 自然科学文献外,其他历史文献中的地方 献外,还有怯卢文、突厥文、回鹘文、焉耆一龟兹 的自然科学史料,如“四 也蕴藏着极其丰富 文、古藏文、契丹文、蒙古文、西夏文、女真文、满
原大部分收藏于大史料”之一的敦煌书卷, 文、阿拉伯文等文献。其中焉耆一龟兹文,旧称“吐 年为甘肃敦煌呜沙山千佛洞石窟,于1899 火罗”文,20世纪初,发现于新疆库车、焉耆和吐鲁 道士王圆篆所发现。1907年和1908年,英人斯 番等地,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文字,属印欧语系。若从 坦因和法人伯希和先后至敦煌,贿买王圆篆,将大批 文 经卷装运回国。现存l万多件于北京图书馆,主要 献题材上还可划分为诗歌、神话、史诗、谚语等等
佛经。敦煌书卷中有关科学史方面的内容大多是 类型。在西部地区音乐体裁的地方文献中,还有大量 和巴黎,通过复制回国的一些影印在伦敦 涉及讴歌西部自然风光、江河大川、山林狩猎、生态 文明等内容的作品。从全面深入揭示和广泛开发利用 天文学、历法、医学等珍件中,就有数学、 贵的科学史料,很有研究 的角度出发,西都地区自然科学地方文献资源大体可 价值。
以概述为以下3种类型。 除了专门的论著之外,散见于各个地区地方志文
1 散见于我国历代文献典籍中的西部地区自然科学 献中,有关一个地区山川、物产、灾异、医药、科技
史料 发明等方面的零星资料及相关史料记载,也为数不 少。例如广西《桂海虞衡志》校补等。宁夏的《固原 西部地区自然科学地方史料的文献资源主要包括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区域振兴的西部地区自然科学地方文献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 研究”系列成果之一(项目编号:70663005) ?99? 万方数据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地方文献?民族文献:研究与开发
州志》,专门设有当地天文志类目,载有固原地区有 气象(如虹)等,归后著成《使契丹图钞》(现见于
《永乐大典》中)一书,并制成木制模型图。这种立 史以来的地域分野、经纬度、气候等自然迹象的历史
体地理模型,因为适用于军用,被推广到宋朝沿边各 和状况;陕西《长安志图》是元代西北地区比较重要
州。清代阮元,江苏仪征人,所著《畴人传》,是研 的一部方志,详载如何利用水利资源等,所载史料价
究中国天文、历法和数学史的重要工具书,在其参 值很高。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志》,对1000多
引用文献中,详细列举了明安图(蒙古族)所著 考 年前,彝族用简陋的工具制造精美的漆器工艺技术均
圆密律捷法》。再如清代孙星衍,祖籍江苏阳《割 有记载,使人们从中可了解到清代彝族漆器工艺已发 展为“嵌漆”“描饰”“罩明”“质色”“金漆”“隐花”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入陕西,纂有《醴湖人,
泉志》及 等多种漆器技艺。它对研究人类学、民族学以及其他 缄宁》《长安》三志,涉及当地水利、粮食、土产等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具有较高的参考和佐证历史 资料。清代张无咎,祖籍山东掖县人,修有《|临安府 的价值。 志》,其中有记载云南临安府地区的矿产资源等。王 2西部地方及与西部地区自然科学研究相关人士的 镭,山东泰安人,国家教委高教司副司长,中医药教 著作 育学会顾问,华西、同济、中国等医科大学特聘教 授,撰有《:西藏医学史》,该书将西藏药医学形成及 关在西部地区的自然科学地方文献中,往往涉及相 发展的历史过程作了系统的介绍。国外人士方面,如 人物的科技发明成果及其著述,特别是地方科技 英国李约瑟所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 报、自然科学杂志。内容多以一般性和地方性相结 合,(而且多载地方人士的科技创造发明或学术著述。 学技术史》),涉及诸多西部地区自然科学史料;亨 利?海登、西泽?考森合著的《在西藏高原的狩猎与旅 这些自然科学地方文献资料的产生,都与地方人士对 游:西藏地质探险日志》,详细记录了作者游历的 当地自然科学的研究密不可分。因此,西部地区的自 路线及地形地貌、自然气候、野生动物的生长、气候 然科学地方文献,无疑应包括一切与西部地区自然科 的变化等情况。可见,西部地区自然科学地方文献资 学相关人士的传记资料、个人著作及言行录等。如地 方人士方面,《西藏医学史》的著者第司?桑结嘉措, 源的确应该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各类人士无论国 在西藏的政治、宗教。,经济、j文化等方面均有建树, 籍、民族和所著文献,只要与西部地区自然科学相关
的内容,都是探究西部地区自然科学历史的珍贵线 博学多才,在天文、历算、医药等方面也均有高深造
索,也是构成西部地区自然科学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 诣和传世经典著述。他主编的《四部医典蓝琉璃》《天文历算白琉璃》等多种学科著作,对藏民族的科 组成部分。 学及文化发展具有卓越贡献。再如明张嘉
3记载与西部地区自然科学地方文献相关的出版物 孚纂《安定
西部地区自然科学地方文献出版物,不仅包括由 县志》,就记载有甘肃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陇西
西部地区出版机构所出版的相关专著,而且国内外各 地震百余日之情形;清代夏敬颐纂修《浔州府志》。 记有广西浔州历史沿革、(山川。气候、物产及天地草 个地区出版的反映西部各地区自然科学状况的相关文
献均包括在内。例如,内蒙古地区整理出版了《内蒙 木禽鱼之变化等;清代姜士谔纂《郫县乡土志》,对 古植物志》(1—8卷),较为科学、系统、全面地记述 四川郫县物产、植物、矿物分门别类叙述分明;清代 了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植物资源的数量及分布情况。 崇俊修、王椿纂《增修仁怀厅志》,专设一卷,详细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图谱》,收集了内蒙古境内的珍 记载了贵州仁怀地区动物之生长形态与培养时间,所 产稻、谷、麦、麻、桑蚕等物产资源。 稀植物95种,每种植物标有中名、学名、所属科 名、 西部地方人士著作,不仅局限本籍,国内外流寓 蒙名,记载了形态特征,生态地理分布,提出了相应 的保护措施等。在图录和图表方面,如锹西省经济 人士的研究著述也包括在内。如北宋科学家沈括,系 杭州钱唐<今浙江杭州)人,撰有我国科学史上的一 昆虫图志?鞘翅目瓢虫》《新疆珍贵动物图谱》撕疆="" 部重要著作,《梦溪笔谈》,其中,记载有他曾亲历陕="" 博格达山植物科属检索表》《西北地区区域地层表》="" 等;在自然科学学科研究方面,如贵州大学专设的西,所见最边缘地区的枸杞,这种植物广泛分布于宁="">今浙江杭州)人,撰有我国科学史上的一>
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等地。在他胜利出使契 馈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西北地震学报:》 丹的归途中,还悉心收集有关的山川道路和风俗人情 《: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
等资料,观察当地山川、风俗、生物(如“跳兔”)、 略研究》等;手册方面,如牺藏珍稀野生动物野外
?100- 万方数据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地方文献?民族文献:研究与开发 识别手册》,《中国少数民族地名蒙古语译音手册》选 和哺乳类化石》《新疆古生物考察报告四新疆北部中 生代脊椎动物化石地层》蜥疆昆虫考察报告》《新疆 收的地名范围,包括我国内蒙古、新疆、西藏、青 海、四川等省区的村镇一级地名及山、山脉、河流、 维吾尔自治区动物学会学术论文选集》储克扣玛干 湖泊等一些重要自然地理名称,共计16000余条。国 沙漠研究文献目录索引》《西藏东部地质及矿产调查
外出版物方面,如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收藏有1735 资料》《西藏农业考察报告》做西蓝田新生界现场会 议论文集》等等。 年巴黎出版的《中华帝国和中国鞑靼地区地理、历
史、年代记、政治和自然志》等。 西部地区自然科学地方文献资源,所涵盖的学科
在此,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建国以来,西部各地方 知识和涉及内容丰富多彩,既是记录西部地区自然科 文
学发生、发展过程的载体,也是我国地方文献资源 献收藏单位,围绕开发地区自然资源,发挥地区经
重要的组成部分。全方位揭示其类型,对于我们深 济优势,发掘有地区特色的产品等方面,开展了书目
刻了解和认识西部,充分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西部 索引及资料汇编编研工作,出版了一大批涉及农牧 业、矿产资源、土特产的书目索引,仅甘肃省图书馆 地区自然科学地方文献资源,促进西部大开发建设
和中华民族经济振兴,L 3j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建国初的10年中,就编制西北地方文献书目53种, 和现实 如甘肃等省图书馆联合编制的《甘肃地方文献书目》 意义。
《宁夏地方文献书目》《新疆地方文献书目》,】_2】以及 《夹西地方文献索引》(1905—1949)、内蒙古地区编制 [参考文献] 的《内蒙古大青山高 [1]朱霞(从《滇南盐法图》看古代云南少数民族的 等植物检索表》、贵州地区编制 的馈州历代自然灾害年表》等等,都为地方自然科 井盐生产[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4(2): 132——147( 学研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信息。除此,自然科学地方文献资源,还包括一些涉及 [2]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藏地方志目录自然科学的地方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 编等文献资[K]( 文件规划、经验总结、工作报告、研究论文、资料汇 [3]牛红亮(略论西部信息资源建设[J](中国信息导 料,如《青海湖综合考察报告》《贵州黄
报,2005(12):35—37( 区和西南部综合考察报 牛杂交改良调查报告》《广西僮族自治区十万大山地
告土地综合利用和经济区划》
[作者简介]莎日娜(1955一),女,内蒙古大学图书 镞西省1959年油菜丰产技术经验汇编》《甘肃中部
馆研究馆员。 干旱地区物产资源资料汇编》《甘肃河西地区物产资 源资料汇编》《新疆古生物考察报
[收稿日期]2009一ll--25 [责任编辑]张京生 告三准噶尔盆地南
缘二叠、三叠脊椎动物化石及吐鲁番盆地第三纪地层
?*?}HH**?***}}}}”蚪抖?*抖H抖抖HH抖抖*抖?*****?肼抖 }}}}计’?挣H蚪蚪持抖蚌抖抖抖”H?抖?忡}}}}*}}蚪}}}H} (上接第98页) 同时将为弘扬寒山寺文化和佛学 业图书情报学-T4,2007(12):98
文化起到积极作用,值得其它寺院借鉴。 [作者简介]张忠民(1952一),男,苏州科技学院图 书馆馆员,发表文章多篇。 [参考文献] [1]慧皎(高僧传(第 [收稿日期]2009--11—18 [责任编辑]宋玉军 一卷)[M](北京:中国民艺出 版社。1997:4( [2]白化文(汉化佛教与佛寺[M](北京:北京出版 社(2003:217—218( [3]荣红涛(中国古代佛教寺院藏书成因初探[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2):67( [4]沈春樵(开放寺院藏书刍议[J](中国宗教,
2004(2):52(
[5]张忠民(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寺院浅探[J](农
?101?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