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电压计算公式
电学公式定律总表
十三、电场
1. 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 )
2. 库仑定律F=KQ1Q 2/r (在真空中)*F=KQ1Q 2/εr (在介质中 F :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 K :静电力常量K=9.0×109N ·m 2/C 2 Q1、Q 2:两点荷的电量(C) ε:介电常数 r:两点荷间的距离(m )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 电场强度E=F/q (定义式、计算式) E :电场强度(N/C) q :检验电荷的电量(C) 是矢量
4. 真空点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 r :点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 ) Q :点电荷的电亘
5. 电场力F=qE F :电场力(N ) q :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 E :电场强度(N/C)
6. 电势与电势差U A =εA /q U AB =UA - UB U AB =WAB /q=- ΔεAB /q
7. 电场力做功W AB = qUAB WAB :带电体由A 到B 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 q:带电量(C) U AB :电场中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V)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8. 电势能εA =qU A εA :带电体在A 点的电势能(J) q :电量(C) U A :A点的电势(V)
9. 电势能的变化ΔεAB =εB - ε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 位置到B 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0.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εAB = -WAB = -qUA 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1. 电容C=Q/U (定义式, 计算式) C :电容(F) Q :电量(C) U :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2. 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 /d U AB :AB两点间的电压(V) d :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13.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 =0) W =ΔE K qu=mVt 2/2 V t =(2qU/m)1/2
14. 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 o 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似于平抛运动
垂直电杨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 t (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at/2 a=F/m=qE/m
15.*容器的电容C=εS/4πKd S :两极板正对面积 d :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
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 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 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 电场线不相交, 切线方向为场强向, 电场线密处场强大, 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 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教材B7、C178])。(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 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 表面是个等势面, 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 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 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 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
P 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
(8)静电的产生、静电的防止和应用要掌握。 2222
十四、恒定电流
1. 电流强度I=q/t I:电流强度(A) q:在时间t 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 t:时间(S)
2.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 U:导体两端电压(V) R:导体阻值(Ω)
3. 电阻 电阻定律R=ρL/S ρ:电阻率(Ω·m ) L:导体的长度(m ) S:导体横截面积(m 2)
4.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ε/( r + R) ε= I r + IR ε=U 内+U 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 ε:电源电动势(V) R:外电路电阻(Ω) r:电源内阻(Ω)
5. 电功与电功率 W=UI t P=UI W:电功(J) U:电压(V) I :电流(A) t:时间(S) P:电功率(W)
6. 焦耳定律Q=I Rt Q:电热(J) I :通过导体的电流(A) R:导体的电阻值(Ω) t:通电时间(S)
227. 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Rt=Ut/R
8. 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 P总=I ε P 出=IU η=P出/P总
I:电路总电流(A) ε:电源电动势(V) U :端电压(V) η:电源效率
9. 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 、U 与R 成正比) 并联电路(P 、I 与R 成反比)
电阻关系 R 串=R 1+R 2+R 3+ 1/R 并=1/R 1+1/R 2+1/R 3+
电流关系 I 总=I 1=I 2=I 3 I 并=I 1+I 2+I 3+
电压关系 U 总=U1+U2+U 3+ U 总=U 1=U 2=U 3=
功率分配 P 总=P 1+P 2+P 3+ P 总=P 1+P 2+P 3+
10.
(1)电路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 调节R o 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g =ε/(r +Rg +Ro ) ε 接入被
测电阻R x 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x =ε/(
r +Rg +Ro +R x )=ε/(R中+Rx )
由于I x 与R x 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使用方法:选择量程、短接调零、测量读数、
注意档位(倍率) 。 (4)注意:测量电阻要与原电路脱开, 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 每次换档要重新短接调零。
11. 伏安法测电阻
电电流表外接法: 电压R A 电R V R 的测量值=U/I =(UA +UR )/I R =RA +R>R R 的测量值=U/I=UR /(I R +I V )= RV R/(RV +R)<>
选用电路条件R>>RA [或R>(RA R V ) 1/2] 选用电路条件R
12. 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 电路简单, 功耗小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 p ≈R o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 p
注:(1)单位换算:1A=103mA=106μA 1KV=103V=106mA ; 1M Ω=103K Ω=106Ω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4)当电源有内阻时, 外电路电阻增大时, 总电流减小, 路端电压增大。(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 电源输出功率最大, 此时的输出功率为ε/(2r)。(6)同种电池的串联与并联要求掌握。
十五、磁场
1. 磁感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是矢量。 单位:(T), 1T=1N/A·m
2. 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 B: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T) S:正对面积(m 2)
3. 安培力F=BIL (L ⊥B) B:磁感强度(T) F:安培力(F) I:电流强度(A) L:导线长度(m )
4. 洛仑兹力f=qVB (V ⊥B) f:洛仑兹力(N) q:带电粒子电量(C) V:带电粒子速度(m/S)
5. 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 的情况下, 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22
(1) 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 做匀速直线运动V=Vo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 规律如下:(a) F 心= f 洛 m V 2/R=m ω2R=m (2π/T)2R= qVB R=mV/qB T=2πm/qB (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 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 。(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
注:(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2)常见
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见图及教材B68、B69、B70) 。
十六、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公式中的物理量和单位]
1) ε=n ΔΦ/Δt (普适公式) ε:感应电动势(V) n :感应线圈匝数
2) ε=BLV (切割磁感线运动) 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S:面积
3) εm =nBSω (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εm :电动势峰值 L:有效长度(m )
4) ε=BL2ω/2 (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ω:角速度(rad/S) V:速度(m/S)
2. 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
3. 自感电动势ε自=n ΔΦ/Δt=LΔI/Δt L:自感系数(H),(线圈L 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
ΔI:变化电流 ?t:所用时间 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教材C254。(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3)单位换算1H=103mH=106μH。
十七、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1. 电压瞬时值e=εm sin ωt 电流瞬时值 ?=Im sin ωt (ω=2πf)
2. 电动势峰值εm =nBSω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 I m =εm /R总
3. 正(余) 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 ε=εm /(2) 1/2 U=Um /(2) 1/2 I=Im /(2) 1/2
4.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U 1/U2=n1/n2 I 1/I 2=n2/n2 P 入=P 出
5. 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 ω:角频率(rad/S) t:时间(S) n:线圈匝数 B:磁感强度(T) S:线圈的面积(m 2) U :(输出) 电压(V) I:电流强度(A) P :功率(W)
注:(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 ω电=ω线 f 电=f 线 (2)发电机中, 线
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 感应电动势为零, 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 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 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 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 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 出决定P 入 。(5) 在远距离输电中, 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P ′=(P/U)2R P ′: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 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 U:输送电压 R :输电线电阻。(6)正弦交流电图象B111
范文二:电压计算公式
电压计算公式
和电流有直流和交流的区别一样,电压也有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之分,这个在计算公式中表示的符号是不同的,直流电压用大写字母“U”表示,而交流电压用小写字母“u”表示,电压计算公式是:
上面公式中的U代表电压、W代表电功率(单位焦耳)、q代表电量(单位库伦),功率除以电量就是电压了。AB是指定出点A到点B之间的电压和这两点之间的电功率,有时候一般电路中没有带这两个参数的简写形式:,但电工养成严格的共识书写习惯总是利大于弊的。
电压单位换算用上面的公式计算出了电压那用什么单位来表示这个数值呢(就像电流电位用安培“A”一样),当然有,电压的国际单位为伏特(通常简称伏),用大写字母V表示。它的常用单位和电流单位安培一样也有1KV(千伏)、V(伏)、mV(毫伏)、μV(微伏)这几种,它们之间的划算如下:
1KV=1000V、1V=1000mV、1mV=1000μV
往下一个低级单位换算就除1000即可,重要的是理顺kV、V、mV、μV之间的大小顺序。电压的大小除了通过计算得到外也可以用电工工具:万用表直接测量。
范文三:并联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后,等效为:R串=R1+R2
电阻R1和电阻R2并联后,等效为:(1/R并)=(1/R1)+(1/R2) ,或:R并=(R1*R2)/(R1+R2)
欧姆定律公式
标准式:
注意: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I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U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R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部分电路公式:I=U/R,或I=U/R=P/U(I=U:R)
(由欧姆定律“I=U/R”的推导式“R=U/I”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其的电流成反比,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它本身的一种性质,取决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即使它两端没有电压,没有电流通过,它的阻值也是一个定值,永远不变。)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
(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等的; I=I1=I2=?=In (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U=U1+U2+?+Un 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
(1)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1+I2+?+In (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U=U1=U2=?=Un
范文四:并联电阻计算公式
并联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并联计算公式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的一端全部连接在点a 上,而另一端全部连接在另一b 点上,这样的联接叫电阻的并联。将并联电阻的两端接上电源,即组成了电阻并联电路,如图l 所示。
图一
因为并联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根据欧姆定律可求出各并联支路的分支电流为
由于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分支电流的和,则
即
式中R 为并联电路的等值电阻, 将上式两端同除以U 则
即等值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若将上式两边各乘以U ,得并联电路的功率与各并联电阻的功率关系式为
电阻并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分支电路的功率之和。
若电路是由N 个电阻并联组成,N 个电阻并联电路总功率等于
如图2 两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电路,则它的总电阻R 为
因为则总电阻为
上式说明,两个阻值相等的电阻组成的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值,等于其任一支路电阻的数值除以2 同理,如果是N 个相等的电阻并联时,它的总电阻为任一支路电阻的数值除以并联支路数N ,
即http://www.838dz.com/d/file/jicu/cuxue/2009-01-06/be03a45bb0c709882296b45ddf020091.jpg
式中,
为支路电阻;N 为并连支路数。
范文五:电阻电压计算公式
电流 电阻 电压 计算公式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 总=nR
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 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 总= R
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 、U 、I 和t 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 是
电量);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 =Q 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 =U/R
4焦耳定律:
⑴Q=I2Rt 普适公式)
⑵Q=UIt =Pt =UQ 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R=R1+R2
⑷U1/U2=R1/R2 (分压公式)
⑸P1/P2=R1/R2
6并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1/R=1/R1+1/R2 [ 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7定值电阻:
⑴I1/I2=U1/U2
⑵P1/P2=I12/I22
⑶P1/P2=U12/U22
8电功:
⑴W=UIt =Pt =UQ (普适公式)
⑵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⑴P=W/t=UI (普适公式)
⑵P=I2^R=U^2/R (纯电阻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