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铁的网络图及基础知识
【知识网络】
FeS
H 2SO 4
O 2
O 2
FeCl 2
Cl 2
Cl FeSO 4
NaOH NH 3·H 22SO 4
FeO H 2O
CO 22O Al
Fe 3O 4
HCl
3
HCl
[Fe(SCN)]2+
2SO 4Fe 2O O 2、H 2O
△
OH 、NH 3·H 2O CO 32—、HCO 3—
Fe(OH)2Fe(OH)3
I S 、2
、H
+、C
u
2+、F
e
3+Fe 2+
Cl 2Br 2HNO 3
浓硫酸等Fe 3+
H N O
H 2等、C O
Cu Fe H 2S 等
Z n A l 、
C 、B r
、
浓硫
C O 酸H
2等
、
★考点一 铁
1. 原子结构:Fe 位于第四周期第VIII 族,属于过渡元素。地壳中含量居
第四位, 其常见离子有Fe 、Fe ,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
2. 物理性质:⑴纯铁呈银白色,抗蚀能力强;常用铁含碳等杂质熔点降低,抗蚀力减弱。
⑵具有一般金属的物理通性: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 。它还有与其它金属不同的物理性质,能被磁铁吸引。
3. 化学性质(较活泼) ⑴铁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①与
O 2反应:a :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腐蚀,其腐蚀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2Fe+O2+2H2O=2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Fe2O 3·xH 2O+(3-x)H2O
b :铁在氧气中燃烧,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Fe+2O2
②铁与S 反应:⑶铁与酸的反应
①与非氧化性酸(如HCl 、稀H 2SO 4等) 反应: Fe+2H=Fe+H2↑ ②与氧化性酸反应(如HNO 3、浓H 2SO 4) 反应: 与足量稀HNO 3反应:Fe+4HNO 3=Fe(NO 3) 3+NO↑+2H2O 与少量稀HNO 3反应:3Fe+8HNO 3=3Fe(NO 3) 2+2NO↑+4H2O ③常温下,浓H 2SO 4、浓HNO 3能使铁、铝钝化。 ⑷铁与盐溶液的反应
与CuCl 2溶液反应:Fe+CuCl2= Cu+FeCl2 与FeCl 3溶液反应:Fe+2FeCl3 =3FeCl2 ☆知识运用
+
2+
点燃
2+3+
Fe 3O 4 2FeCl 3
FeS ; ③铁与Cl 2反应:2Fe+3Cl2
高温
点燃
⑵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汽反应:3Fe +4H2O Fe 3O 4+4H 2↑
1. 把金属铁加入含FeCl 3、FeCl 2、CuCl 2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不溶物有铜,则滤液
中肯定有阳离子Fe 2+,肯定不存在阳离子Fe 3+,可能有阳离子Cu 2+(若铁过量呢?) 2. 2.8克铁与160ml 1mol/L稀硝酸作用放出NO 气体,则在反应中HNO 3共得电子0.12摩。 ★考点二 铁的氧化物
让其自然冷却,就制得红色砖瓦。若烘烧后期,从窑顶向下慢慢浇水,窑内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它们把红色的氧化铁还原成黑色的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同时还有未燃烧的碳粒,而制得蓝色砖瓦。 ★考点三 铁的氢氧化物 1.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实验3-9:在2支试管内分别加入少量FeCl 3和FeSO 4溶液,然后滴入NaOH 溶液。观察并描述发生的现象.
2. 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
在实验3-9中, 使Fe(OH)2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氧气来源有哪些?如何消除或减少氧气的这些来源, 以确保Fe(OH)2不被氧气氧化,观察到持续时间长的白色沉淀? i .氧气来源有:FeSO 4溶液及NaOH 溶液及空气。 ii .消除或减少氧气来源的方案设计。
(1)实验3-9中减少氧气来源的方案:将装有NaOH 溶液的滴管伸入到试管底部. 目的是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空气中的O 2。
(2)方案欣赏:仔细体会以下方案的设计原理与思路并回答相关问题 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案一:用不含Fe 3+的FeSO 4溶液与用不含O 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 溶液反应制备。
①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 2常采用煮沸的方法。
②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可采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 2的NaOH 溶液,插入FeSO 4
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 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迅速接触到空气。
方案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 溶液、铁屑、稀H 2SO 4等试剂制备。
①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稀H 2SO 4铁屑。 ②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NaOH 溶液。
③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 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当排出 的H 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④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试管Ⅰ中反 应生成的H 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3.Fe 与Fe 的鉴别:
3+
2+
范文二:铁的网络图及基础知识
【知识网络】
S(S(??))HClHClFeSFeSFe Fe FeClFeCl22
OOClCl2222HHSOSOOO、、FeFe224422ClCl22COCO、、COCOHHOO22OOSOSOAlAlHH2222442+2+KSCN KSCN FeSOFeSOFeOFeFeOFeOOFeClFeCl[Fe(SCN)][Fe(SCN)]HHOO2244334 4 3 3
OH OH 、、NHNH?H?HOONaOHNaOH3322FeFeOOHClHClHHSOSOHClHCl??2244223322————COCO、、HCOHCONHNH?H?HOO33333322OO、、HHOO??2222Fe(OH)Fe(OH)Fe(OH)Fe(OH)2233
2+2+FeFe3+3+等等2+2+、、FeFe等等++CuCu、、22、、HHClCl2222SS、、IICuCuBrBr、、、、AlAlZnZn、、COCOHH22FeFeFeFeClClHNOHNOHHSS33、、22BrBr2 2 HNOHNO、、等等2 2 浓硫酸等浓硫酸等ZnZn、、COCOHH、、AlAl、、、浓硫酸等、浓硫酸等3 3
3+3+等等22FeFe
?考点一 铁
1.原子结构:Fe位于第四周期第VIII族,属于过渡元素。地壳中含量居
2+3+第四位,其常见离子有Fe、Fe,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 2.物理性质:?纯铁呈银白色,抗蚀能力强;常用铁含碳等杂质熔点降低,抗蚀力减弱。
?具有一般金属的物理通性: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 。它还有与其它金
属不同的物理性质,能被磁铁吸引。
3.化学性质(较活泼)
?铁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与O反应:a: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腐蚀,其腐蚀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2
示如下: 2Fe+O+2HO=2Fe(OH) ;4Fe(OH)+O+2HO=4Fe(OH) 2222223
2Fe(OH)=FeO?xHO+(3-x)HO 32322点燃点燃b:铁在氧气中燃烧,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Fe+2OFeO 234
点燃点燃 ?铁与S反应:Fe+S FeS ; ?铁与Cl反应:2Fe+3Cl 2FeCl 223
高温高温?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汽反应:3Fe +4HOFeO+4H? 2342
?铁与酸的反应
+2+?与非氧化性酸(如HCl、稀HSO等)反应: Fe+2H=Fe+H? 224
?与氧化性酸反应(如HNO、浓HSO)反应: 324
与足量稀HNO反应:Fe+4HNO=Fe(NO)+NO?+2HO 23333
与少量稀HNO反应:3Fe+8HNO=3Fe(NO)+2NO?+4HO 23332
?常温下,浓HSO、浓HNO能使铁、铝钝化。 243
?铁与盐溶液的反应
与CuCl溶液反应:Fe+CuCl= Cu+FeCl 与FeCl溶液反应:Fe+2FeCl =3FeCl 222332?知识运用
1.把金属铁加入含FeCl、FeCl、CuCl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不溶物有铜,则322
滤液
2+3+2+中肯定有阳离子Fe,肯定不存在阳离子Fe,可能有阳离子Cu(若铁过量呢,) 2. 2.8克铁与160ml 1mol/L稀硝酸作用放出NO气体,则在反应中HNO共得电子0.12摩。 3?考点二 铁的氧化物
化学式 FeO FeO FeO 2334俗 称 -------------- 铁红 磁性氧化铁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溶解性 不溶 不溶 不溶 铁的化合价 +2 +3 +2、+3 稳定性 FeO不稳定,在空气里受热,就迅速被氧化成FeO 34
++2++3++3+与H反应 FeO+2H=Fe+HO FeO+6H=2Fe+ FeO+8H=2Fe 223342+3HO + Fe+4HO 22与稀HNO反3FeO+10HNO=3Fe(NO+6 HNO= O+28HNO=NO?Fe3Fe33233343
O)+NO?+5HO 2Fe(NO)+3HO 3 323 32应 +9Fe(NO)+5HO 3 32是否碱性氧化物 是 是 不是 与CO或H反应 2FeO+CO=Fe+CO FeO+3CO=2Fe+3CO FeO+4CO=3Fe+4CO 2232342与铝的反应 3FeO+2yAl= yAlO+3xFe xy23
用途 FeO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O)是炼铁原料 2323生活小常识:在烧制砖瓦时用粘土做成的坯经过烘烧后,粘土中的铁的化合物转化为氧化铁,让其自然冷却,就制得红色砖瓦。若烘烧后期,从窑顶向下慢慢浇水,窑内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它们把红色的氧化铁还原成黑色的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同时还有未燃烧的碳粒,而制得蓝色砖瓦。
?考点三 铁的氢氧化物
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实验3-9:在2支试管内分别加入少量FeCl和FeSO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观察并描34
述发生的现象.
FeCl溶液 FeSO溶液 34
实验现象 产生红褐色沉淀 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
最后变成红褐色
3+-2+-反应原理 Fe+3OH= Fe(OH)? Fe+2H =Fe(OH)? 32
4Fe(OH)+ O+2HO=4 Fe(OH) 222 3
2.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
化学式 Fe(OH) Fe(OH) 23
颜色 状态 白色固体 红褐色固体
溶解性 不溶 不溶
????稳定性 Fe(OH) FeO+HO 2Fe(OH) FeO+3HO 223232++2++3+与H反应 Fe(OH)+2H= Fe+2HO Fe(OH)+3H= Fe+3HO 2232
转化关系 4Fe(OH)+O+2HO=4 Fe(OH) 2223
探究性学习:
在实验3-9中,使Fe(OH)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氧气来源有哪些,如何消除或减少2
氧气的这些来源,以确保Fe(OH)不被氧气氧化,观察到持续时间长的白色沉淀, 2
i(氧气来源有:FeSO溶液及NaOH溶液及空气。 4
ii(消除或减少氧气来源的方案设计。
(1)实验3-9中减少氧气来源的方案:将装有NaOH溶液的滴管伸入到试管底部.目的是避
免生成的Fe(OH)沉淀接触空气中的O。 22
(2)方案欣赏:仔细体会以下方案的设计原理与思路并回答相关问题
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沉淀: 23+方案一:用不含Fe的FeSO溶液与用不含O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42
?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常采用煮沸的方法。 2
?生成白色Fe(OH)沉淀的操作可采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的NaOH溶液,插入FeSO22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避免生成的Fe(OH)沉淀迅速接触到2空气。
方案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SO等试剂制备。 24
?在试管?里加入的试剂是稀HSO铁屑。 24
?在试管?里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
?为了制得白色Fe(OH)沉淀,在试管?和?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 2
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检验试管?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当排出
的H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2
?这样生成的Fe(OH)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试管?中反 2
应生成的H充满了试管?和试管?,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23+2+3.Fe与Fe的鉴别:
2+3+方法 溶液中含Fe 溶液中含Fe 观察法 溶液呈浅绿色 溶液呈棕黄色 通入HS 无明显变化 有浅黄色沉淀析出 2
3+- 2+加入KSCN 无明显变化 Fe+ SCN= [Fe(SCN)] 加入苯酚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为紫色 加入碱液 生成白色沉淀,并变为灰绿色,生成红褐色沉淀
最终变成红褐色
加入淀粉碘化钾试液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蓝 加入铜片 无明显变化 铜片溶解且溶液变为蓝色 加入KMnO KMnO的紫色变浅 无明显变化 44
范文三:知识网络图的考察
化学中考复习专题——知识网络的考查
一.具有相互转化关系的物质:
1.直线型互变
(1)单质←→化合物:①O 2?H2O ②H 2?H2O ③Cu?CuO ④Fe?Fe3O 4 (2)化合物←→化合物: ①CO?CO2 ②CO 2?CaCO3 ③CO 2?H2CO 3 H 2O?H2CO 3
④H 2O?Ca(OH )2 ⑤NaOH ?Na 2CO 3 ⑥Na 2CO 3?CO 2 4. CaO → Ca(OH )2 → CaCO3 → CO2 → Na2CO 3 → NaOH
2. 三角形变化
(4)其它:
3. 四边形关系:
1、如右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
氧化铜、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 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 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甲和丁反应有气泡出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与丙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B. 乙和戊都是氧化物
C. 丙与丁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 D. 丁和戊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来 2、
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则甲、乙、丙可能是( )
A . NaOH NaCl NaNO 3 B .CO 2 C 6H 12O 6 H 2O
C . CaO Ca(OH)2 CaCO 3 D .H 2O 2 H 2O O 2
3、根据右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甲为
A .铜 B .碳酸钠
C .氧化铜 D .氢氧化钡
4、. 化学无处不在,右图是物质间发生反应时
的颜色变化,其中X 是( ) A .稀盐酸 B .稀硫酸 C .硫酸钠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5.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则甲、乙、丙、丁依次是
A .C 、CO 、CO 2、H 2CO 3 B .CO 、CO 2、C 、H 2CO 3 C .CaO 、Ca(OH)2、CaCl 2、CaCO 3 D .CaCO 3、Ca(OH)2、CaCl 2、CaO
6、小政同学在复习Ca(OH)2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Ca(OH)2与其它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4(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⑴若X 是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 可以是__
__。 ⑵根据图4所示的物质间关系,写出其中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
7、有A 、B 、C 、D 四种物质,如图所示,A 、B 、C 在一定下可以发生转化,在C 溶液中通入CO 2,溶液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A 。D 与A 、B 、C 均能发生反应,D 与C 发生中和反应,D 与A 反应有CO 2气体产生,D 与AgNO 3溶液反应,可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⑴请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四种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⑵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 溶液中通入CO 2,溶液
变浑浊
与A 反应
8.X 、Y 、Z 、甲、乙、丙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X 、Y 、Z 为单质,Z 为红色固体,甲、乙、丙为氧化物,X 、丙为黑色固体。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Z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Y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X + 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 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有A 、B 、C 、D 四种物质,如图所示,A 、B 、C
在一定下可以发生转化,在C 溶液中通入CO 2,溶液 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A 。D 与A 、B 、C 均能发生
反应,D 与C 发生中和反应,D 与A 反应有CO 2 气体产生,D 与AgNO 3溶液反应,可产生不溶于 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⑴请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四种物质的化学式:A C D
⑵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 溶液中通入CO 2,溶液变浑浊
与A 反应
10.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右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其中B 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 为红色固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物质的化学式为 。 (2)B 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
(3)反应②还需要的一种反应物 (填化学式)。
(4)写出反应③的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1. 根据下列化合物与单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如下图),
回答:
(1)若乙的溶液为浅绿色,y 是红色固体,则x 是_____________; (2)在常温下若乙是气体,则x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则: 甲的化学式为 ;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
1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它们有右图 甲 的转化关系:
(1) 若丙是最轻的气体,是公认的最清洁燃料,写出符合
乙
此转化关系的 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是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乙是一种氧化物, 丙是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生产和使用的一种金属单质,
写出符合此转化关系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 属于氧化物,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 (2)得到F 溶液的操作Ⅰ的名称为: 。
(3)若I 是红褐色沉淀,请写出G + F → I的化学方程式: (4)指出反应①的基本类型是反应。
15、知识网络图有助于知识间的融合。下列框图是初中化学部分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 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 属于氧化物。请回答:
⑴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 C . 。 ⑵得到F 溶液的操作①的名称为: 。 ⑶若I 是红褐色沉淀,则G+F→I 的化学方程式为:
⑷若I 是蓝色沉淀,则B+稀盐酸→G 的化学方程式为:
16、下图是某实验中各物质间的变化关系:
(1
)写出氧化铜与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气体C 的化学式是 。
(3)溶液D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17、如图所示,A 、B 、C 、D 、E 、F 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 与B 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B 与C 发生的是中和反应,F 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盐。结合图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E 的化学式为 ; (2)
A 与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 与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模拟酸雨形成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硫在单质气体A 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通常情况下C 为无色液体,B 、C 、D 是氧化物;E 、F 和X 都是酸,G 是白色沉淀。
试填空: (1)E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A 是常见金属单质,B 、C 是非金属单质,且C 是密度最小的气体,甲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乙是无色液体,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未标明) 。
(1)推断C 、甲、乙的化学式为: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出热量多,原料不受限制的优点外,还有 的优点。
20、A 、B 、C 、D 、E 均为初中化学中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红色物质A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单质B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则: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
(2)A转化为B 的化学方程式 (3)C与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 物质X 的化学式为
(2) 在物质的分类中,CO 属于(填标号)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3) 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它的一种用途。 (4) 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1、已知A 、B 、C 、D 、E 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E 是实验室一种常见溶液,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两端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请回答: (1)C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D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各物质间的反应均可用“甲+乙→丙+丁”表示,
其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能用上式表示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22、A 、B 、C 、D 、E 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相互之间连线表示能发生化学反应。 A 、C 、E 均为氧化物,A 是人体呼出的主要气体;在实验室 中B 可以用来制取A ,而D 可以用来检验A ;C 和E 反应能 生成D 。
(1)A的化学式是, D 的化学式是;
(2)B除了制取A 之外的另一种用途是
(3)C和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23、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l 总结了NaOH 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 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⑴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嗽试液滴入NaOH 液中,溶液变成 色。
⑵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 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⑶小明用徽观示意图(图2)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
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徽观粒子有 。
⑷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 A .Na 2CO 3 B .HCl C .CuSO 4 D .NaCl
24、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造成了很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右图含钙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⑴B 的化学式是D→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地震发生的成因很复杂,据有关研究,孕震过
2
程中比较活跃的物质有二氧化碳、氢等。图中C→A盐就是孕震过程中地壳岩层发生的重要反应之一,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类型属于 。
孕震过程中地下压力会增大,CO 2在地下水中的溶解度也将增大,从而使地下水的pH 7(填“>”、“=”或“<”)。
⑶氢在目前的地震预测中被公认为是一种灵敏元素。一般认为, 地壳中水蒸气和氧化亚铁(FeO)作用会产生氢气和氧化铁(Fe2O 3)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是关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 、C 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1) 写出A 、B 、C 的化学式:
; (2) 根据自己得出的知识网络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
2.
26、A 、B 、C 、D 、E 分别是铁、氧气、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物质。用五个圆表示五种物质,用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转化关系,在图中标出五种物质名称;
(2)A 与B 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 (3)D 与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7、.A 是一种紫红色固体,B 是人的呼吸必不可少的气体,D 是生石灰,C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⑴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是_________________;G 是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D 与H 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和无色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已知A 、B 、C 、D 、E 分别是盐酸、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镁和氧化镁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图:一定条件下B 可以生成A ,其余相互连线的两种 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_ E______ _____
(2)写出C 、D 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各反应的类型不含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反应。
范文四:物理力的知识网络图
熟 悉 而 陌 生 的 力 1、力
的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什么叫力的作用?? ) 任何一个力都有它的施力物
体和受力物体。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
(3)力的作
用效果
① 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即:使物体发生形变 )
②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
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 N 表示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他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 上所受的力。
2、力
的 测
量 工
具
(1)结构:弹簧、指针和刻度盘等组成
(2)原理:在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到的 拉力 越 大 , 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3)用 法
(
P88)
① 所测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测量范围 (量程 )
② 明确弹簧测力计的 分度值
,使用前应该校零。
③ 测力时, 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 同
一条直线上 ,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3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地球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简称 “物重” ) 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是 G=mg,式中 意思是质量为 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N 。 大小的测量方法:弹簧测力计
竖直向下 (即与 水平面 垂直向下 ) , 重垂线 就是利用这个道理来检查竖直和水平 在物体的重心上;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都有关系。质量
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4、弹力:物体因发生 弹性形变 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通常所说的 压力 、 支持力 、 拉力 等,其实质 都是弹力。
5、摩
擦力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 滑动 时所受到的 阻碍 物体间 相对运动 的力, 叫做滑动摩擦力
***(2)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3)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使接触面更更粗糙些,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减小 摩擦的 四种方法 是什么 ?)
范文五:钠知识网络图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 【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
1、钠的结构、性质、保存
(1)钠原子的结构特点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 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因此 。 (2)性质
1 钠与非金属反应:O(缓慢氧化生成 NaO,燃烧生成 的NaO)、S等。 22222 钠与水的反应: (现象:熔、浮、游、红) 3 钠与酸的反应: (先与酸反应,过量的钠再与水反应) 4 钠与盐溶液的反应:先与水反应生成碱,再考虑碱与盐的反应。 5 钠与有机物的反应:与醇、酚、羧酸能发生反应置换出H。 2
(3)钠的保存:钠应密封保存,少量的钠可保存在 中。
2、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结构和性质(注意两者的比较)
NaO NaO氧化物 222
电子式
阴阳离子个数比
氧元素化合价
属类
主要性质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转化(注意两者的比较)
化学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无水物 结晶水合物 NaHCO3 化学式 COCO? 10HONaNa23 232(白色晶体) (无色晶体) (白色粉末)
俗名 石碱
1
CO的溶解度 NaHCO溶解性 二者均能溶解于水, Na233
CO+HCl= Na23少量盐酸 NaCl+NaHCO3 NaHCO+HCl= 与盐酸反应 3CO+2HCl= Na23NaCl+HO+CO? 足量盐酸 222NaCl+ HO+CO? 22
两者均为弱酸盐,水解使溶液呈 性,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水解程度 (同温度下),NaCO水溶液碱性 NaHCO233
+NaOH= NaHCO3与NaOH反应 不反应 NaCO+ HO 232
+ Ca(OH)= 2NaHCO32少量 CaCO?+ NaCO+ 2HO 与 3232NaCO+Ca(OH)= 232Ca(OH)反应 2NaHCO+ Ca(OH)= CaCO?+2NaOH 323足量 CaCO?+ NaOH+ HO 32
NaCO+BaCl= 232与盐(BaCl)反应 稀溶液不反应 22NaCl+BaCO? 3
Δ 2NaHCO3热稳定性 稳定
NaCO+ HO+CO? 2322
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制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的主要用途 业 药剂
鉴别方法 加入BaCl溶液等合理方法 2
+NaOH= NaHCO3
NaCO+ HO 232NaCO+ HO+CO= 2322相互转化 Δ 2 NaHCO 32NaHCO3
NaCO+ CO?+ HO 2322
重难点1、钠露置于空气中的变化过程:
主要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
金属钠表面变暗 ?4Na+O=2NaO 22
过些时候有液滴出现 ?NaO+HO=2NaOH 22
再过些时候出现白色晶体 ?2NaOH+CO+9HO= NaCO?10HO 22232
最后变成白色粉末 ?NaCO?10HO= NaCO+10HO 23223 2
Na?NaO?NaOH?NaCO?NaCO?10HO?NaCO ,因此,最终得到一种白色粉末。 22323223
重难点2、钠的氧化物和水化物。
2
2、过氧化钠的属类不属于碱性氧化物,主要性质(强氧化性反应原理及应用),如NaO22与HO、CO反应的原理,会从电子转移角度来解释,注意反应前后的气体体积差和固体质量差22
在计算中的应用。NaOH为中学阶段最常用的碱性试剂,常跟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反应,跟两性单质、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反应,跟盐的反应和在有机反应(卤代烃、酯类水解)中的应用。
重难点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NaCO和NaHCO在与酸反应时的原理、快慢及消耗酸的量(或生成CO的量)的大小比较。2332特别是NaCO溶液与盐酸反应时,混合顺序不同,反应原理也不同。 23
重难点4、侯氏制碱法:
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3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1)先在冷却的条件下将氨气通入到饱和的食盐水,再通入CO2 (2)主要反应原理:NH+HO+CO+NaCl === NaHCO?+ NHCl 32234
2NaHCO== NaCO + CO?+ HO (X即为CO,可以循环利用) 3 232 22(3)循环I的设计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
+(4)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 增大NH的浓度,4使NHCl更多地析出、使NaHCO转化为NaCO,提高析出的NHCl纯度。 43234
4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铁的网络图及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