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2009年1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 出发 , 描绘了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宏伟蓝图 , 制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 领。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 , 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坚定 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 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 切实把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
2008年 ,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 , 战胜了重大自然灾害 , 克服了多种困难风 险 , 农业农村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局面。 农业生产再获丰收 , 粮食总产再创新高 , 农民收入较快增 长 , 农村公共事业加速发展 ,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继续改善。 农业农村的好形势 , 为党和国家成功 办好大事、妥善应对难事奠定了坚实基础 ,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 出了重大贡献。
当前 , 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 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 , 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 , 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 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 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在农业连续 5年增产的高基数上 , 保持粮食 稳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 ; 在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态势中 , 保持农产品 (行情论 坛 ) 价格合理水平的难度更加凸显 ; 在全社会高度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氛围里 , 保持农产品质 量进一步提升和规避经营风险的要求更加迫切 ; 在当前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 保持农 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制约更加突出。 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 , 充分估计困难 , 紧紧抓住机遇 , 果断 采取措施 , 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 , 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 , 确保农业稳定发展 , 确保农村社会 安定。
做好 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 , 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 , 最大潜力在农村 ; 实现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 基础支撑在农业 ; 保障和改善民生 , 重点难点在农民。 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 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高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以**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 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 , 进一步 强化惠农政策 , 增强科技支撑 , 加大投入力度 , 优化产业结构 , 推进改革创新 , 千方百计保证国家 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1. 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 扩大内需、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 要把 “ 三农 ” 作为投入重点。 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 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 农业农村的比重 , 新增国债使用向 “ 三农 ” 倾斜。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 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 , 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 , 土地出让收入重点 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 入 ,2009年起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 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 , 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城市维护建设税新增部分主 要用于乡村建设规划、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 和农业产业发展基金。
2. 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 2009年要在上年较大幅度增加补贴的基础上 , 进一步增加补 贴资金。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 , 提高补贴标准 , 实现水稻、小麦、玉 米、棉花全覆盖 , 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 , 将先进适用、 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 , 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 农牧业县(场) , 带动农机普及应用和农机工业发展。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 , 完善补贴动态
调整机制 , 加强农业生产成本收益监测 , 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 , 及时 增加补贴。按照目标清晰、简便高效、有利于鼓励粮食生产的要求 , 完善农业补贴办法。根 据新增农业补贴的实际情况 , 逐步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种粮补贴力度。
3. 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密切跟踪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 , 适时加强政府调控 , 灵活 运用多种手段 , 努力避免农产品价格下行 , 防止谷贱伤农 , 保障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增长。 2009年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扩大国家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猪肉储备 ,2009年地方粮 油储备要按规定规模全部落实到位 , 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 , 鼓励企业增加商业收储。 加强 “ 北粮南运 ” 、新疆棉花外运协调 , 继续实行相关运费补贴和减免政策 , 支持销区企业到产 区采购。把握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时机和节奏 , 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 , 防止部分品种过度进口 冲击国内市场。
4.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抓紧制定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 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 , 建立独立考核机制。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 , 加快发展 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 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 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 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 , 农村微小型金融组织可通过多 种方式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 积极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依法开展权属清晰、 风险可控的 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 权、 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 抓紧出台对涉农贷款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 政策 性金融对农业中长期信贷支持、 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具体办法。 放宽金融机 构对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 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种 , 加大中 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 , 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 制 , 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 银保互动机制。
二、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5.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 优化品种结构 , 提高单产水平 , 不断增强 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 , 根据主产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 , 增加 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产粮大县奖励补助等资金 , 优先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农业综合开 发等资金 , 扶持粮食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 , 引导产销区建立利益衔接机制 , 促进主产区经济社 会加快发展 , 确保主产区得到合理利益补偿 , 确保种粮农民得到合理经济收益。加快取消主产 区粮食风险基金资金配套。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 以主产区重点县(场) 为单位 , 集中投入、整体开发。进一步强化 “ 米袋子 ” 省长负责制 , 各地区都要承担本地耕地和 水资源保护、 粮食产销和市场调控责任 , 逐级建立有效的粮食安全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机制。 结合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挥国有农场在建设现代农业、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6.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生产。加快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规划。 落实国家扶持油料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 , 加强东北和内蒙古优质大豆、 长江流域 “ 双低 ” 油菜生产基地建设。尽快制定实施全国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 , 重点支持适宜地区发展油茶 等木本油料产业 , 加快培育推广高产优良品种。稳定发展棉花生产 , 启动长江流域、黄淮海地 区棉花生产基地建设。支持优势产区发展糖料、马铃薯、天然橡胶等作物 , 积极推进蔬菜、 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设施化生产。
7.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采取市场预警、储备调节、增加险种、 期货交易等措施 , 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继续落实生猪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政策 , 扩大生猪 调出大县奖励政策实施范围。继续落实奶牛良种补贴、优质后备奶牛饲养补贴等政策 , 实施 奶牛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 , 着力扶持企业建设标准化奶站 , 确保奶源质量。增加畜禽标准化 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投资 ,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 落实养殖场用地等政策。加大畜禽水产良
种工程实施力度 , 充实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内容 , 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 落 实村级防疫员补助经费。扩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场)建设 , 继续实行休渔、禁渔制度 , 强 化增殖放流等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措施。扩大渔港、渔船航标、渔船安全设施等建设规模 , 扶 持和壮大远洋渔业。
8.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抓紧出台食品安全法 , 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配套规章制度 , 健全部门分工合作的监管工作机制 , 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 实行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召回制度、 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 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 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扩大农产品和食 品例行监测范围 , 逐步清理并降低强制性检验检疫费用。健全饲料安全监管体系 , 促进饲料产 业健康发展。强化企业质量安全责任 , 对上市产品实行批批自检。建立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 营质量安全征信体系。开展专项整治 , 坚决制止违法使用农药、兽(渔)药行为。加快农业 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 推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 , 支持 建设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9. 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 健全高效灵活的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 , 协调内外贸易 , 密切 政府、协会、企业之间的沟通磋商。扩大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范围 , 探索出口信用保险 与农业保险、 出口信贷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 对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实行 优惠信贷政策。培育农业跨国经营企业。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 , 健全外商经营农产品和农 资准入制度 , 明确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安全审查范围和程序 ,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三、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10.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 多渠道筹集资金 ,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 金 , 重点支持关键领域、重要产品、核心技术的科学研究。加快推进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科技重大专项 , 整合科研资源 , 加大研发力度 , 尽快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高产、优质、高效 的转基因新品种 , 并促进产业化。实施主要农作物强杂交优势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强化农业 知识产权保护。支持龙头企业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加强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深入推进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 , 支持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技推广一线工作。开展农业 科技培训 , 培养新型农民。采取委托、招标等形式 , 引导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力量承担公 益性农技推广服务项目。
11.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土地整治 , 搞好规划 , 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建设资金 , 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 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 , 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 , 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继续推进 “ 沃土工程 ”, 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 施范围。开展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奖补试点。大力开展保护性耕作 , 加快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
1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江大河和重点中小河流治理 , 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 骨干工程。加快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 ,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增加投资规 模 , 重点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扩大大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规模和范围 , 启动西 北沿黄高扬程提水灌溉泵站、 东北涝区排水泵站等更新改造建设。 继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中 型灌区骨干工程节水改造力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 , 依据规划整合投资 , 推进大中型灌区田间工程和小型灌区节水改造 ,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 因地制宜修建小微型抗旱水源工程 , 发展牧区水利。加强重要水源工程及配套灌区建设。推 进水利工程管理和农村水利体制改革 , 探索农业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财政补贴机制 , 启动减轻农 业用水负担综合改革试点。
13.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启动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 , 重点加强示范基地、机耕道建设 , 提高农机推广服务和安全监理能力。普及主要粮油作物播种、收获等环节机械化 , 加快研发 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轻便农业机械和适合大面积作业的大型农业机械。 支持农机工业技术改
造 , 提高农机产品适用性和耐用性 , 切实加强售后服务。实行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试点。对 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大中型农机具 , 给予信贷支持。完善农用燃油供应 保障机制 , 建立高能耗农业机械更新报废经济补偿制度。
14.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 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 , 增加天然林保护投资 , 抓紧研究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有关政策 , 完善三北防护林工程 投入和建设机制。建设现代林业 , 发展山区林特产品、生态旅游业和碳汇林业。扩大退牧还 草工程实施范围 , 加强人工饲草地和灌溉草场建设。加强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预警体系和防火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区域荒漠化和小流域综合治理 , 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 , 加强山洪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提高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 启动草原、湿地、 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安排专门资金 , 实行以奖促治 , 支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15.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加大力度支持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集贸 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大型粮食物流节点、 农产品冷链系统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 建设。 落实停止收取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政策。 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 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 , 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发挥农村经纪人作用。长期实行并逐步 完善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 , 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免收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 通行费。
16. 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按照 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 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要求 , 尽快明确职责、健全队 伍、完善机制、保障经费 , 切实增强服务能力。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采取公开招聘、竞 聘上岗等方式择优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改革考评、分配制度 , 将服务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 工作业绩挂钩。 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 逐步推进村级 服务站点建设试点。
四、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17.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抓紧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 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 权的物权保护 , 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 将权属落实到法定行使所有权的集体 组织 ; 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 , 把承包地块的面积、空间位置和权属证书落实到农 户 , 严禁借机调整土地承包关系 , 坚决禁止和纠正违法收回农民承包土地的行为。加快落实草 原承包经营制度。
18.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 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 性质 , 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 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 尊重农民的土 地流转主体地位 ,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 , 也不能妨碍自主流转。按照完善管理、加强 服务的要求 , 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流转服务组织 , 为流转双方提 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
19.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基本农田必须落实到地块、 标注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证书上 , 并设立统一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 , 严禁地方擅自调整 规划改变基本农田区位。严格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 , 实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 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尽快出台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具体办法。 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 , 从规划、标准、 市场配置、 评价考核等方面全面建立和落实节约用地制度。抓紧编制乡镇土 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 , 科学合理安排村庄建设用地和宅基地 , 根据区域资源条件修订宅 基地使用标准。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 , 首先要复垦为耕地 , 用作折抵建设占用 耕地补偿指标必须依法进行 , 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纳入土地计划管理。农村土地管理 制度改革要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具体配套政策后 , 规范有序地推进。
20.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用 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 承包到户的集体
林权制度改革任务。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已经落实到户的地方 , 要尽快建立健全产 权交易平台 , 加快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建设 , 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尚未落实到户的地方 , 要在加强宣传、做好培训和搞好勘界发证基础上 , 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加大财政对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支持力度 , 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引导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经 营方案编制等中介服务健康发展。进一步扩大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21.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 开展示范社建设 行动。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 , 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 , 免收税务 登记工本费。 尽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 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国家涉农项目的具体办法。 扶 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 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 , 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中央和地方财 政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 , 重点支持对农户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基地 建设、 质量检测。 鼓励龙头企业在财政支持下参与担保体系建设。 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龙头企 业解决贷款难问题。
五、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22.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 , 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 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 , 提高农 村学校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标准 , 改善农村教师待遇 , 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安 全排查、加固和改造。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2009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 国家新增助学金要向农村生源学生倾斜。 巩固发展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 , 坚持大病住院保障为主、 兼顾门诊医疗保障 , 开展门诊统筹试点 , 有条件的地方 可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和水平。进一步增加投入 , 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抓紧制定指导性意见 , 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 , 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加快研 究解决农垦职工社会保障问题。
2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 , 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 , 把 农村学校、国有农(林)场纳入建设范围。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 , 加快推进城乡同网同 价。加大农村水电建设投入 , 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建设规模。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2010年底基本 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 , 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 通公路 , 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 , 建立农村客运政策性补贴制度。 增加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投资 , 扩大秸秆固化气化试点示范。发展农村信息化。加快国有林区、 垦区棚户区改造 , 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 , 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24.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对当前农民工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 , 各地区和有 关部门要高度重视 , 采取有力措施 , 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 , 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 引导企 业履行社会责任 , 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 , 督促企业及时足额发放工资 , 妥善解决劳资纠纷。 对 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 , 引导其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在岗培训等多种措施稳定 就业岗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 , 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采取以工代赈 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输出地、输入地政府和企业都要加大投入 , 大 规模开展针对性、 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 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相 关就业政策支持范围。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 , 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 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 , 对生活无着的返乡农民工 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 同时 , 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 , 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 , 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抓紧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 , 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跨社 保统筹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建立农民工统计监测制度。
25.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到 2012年基本完成
改革任务的要求 , 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推进 “ 乡财县管 ” 改革 , 加强县乡财政对涉农资金的 监管。力争用 3年左右时间 , 逐步建立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 保障机制。 总结试点经验 , 完善相关政策 , 扩大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 , 中央 和试点地区省级财政要增加试点投入。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 ,2010年基本完成全国农村义 务教育债务化解 , 继续选择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形成的乡村债务进行化 解试点。
26.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 , 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 付 , 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 , 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推 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 , 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 围。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 , 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 , 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 县(市)的体制。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 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支持发展乡镇企业 , 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 促进产业集聚和升 级。
27.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 , 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 , 扩大 “ 农家店 ” 覆盖范围 , 重点提高配送 率和统一结算率 ,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鼓励设计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生活消费品和建筑材料。 2009年在全国范围实施 “ 家电下乡 ”, 对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指定家电品 种 , 国家按产品销售价格一定比例给予直接补贴 , 并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补贴品种。保证下乡家 电质量 , 搞好售后服务。 加强农资产销调控 , 扶持化肥生产 , 增加淡季储备 , 保障市场供应。 支持 供销合作社、邮政、商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 , 推行农资信用销 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改造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农村市场监管 , 严厉查处坑农害农 行为。
28.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 , 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办法。实行新的扶贫标准 , 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 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 , 尽快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 , 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 能力。 继续增加扶贫资金投入 , 加大整村推进力度 , 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 , 提升产业化扶贫 水平。优先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扶贫开发 , 积极稳妥实行移民扶贫 , 对特殊类 型贫困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 , 继续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事业 , 积极开 展反贫困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 农村、 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政府全部工作的 重中之重 , 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 确保把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落到实处。扎实开 展农村基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 , 把粮食生产、 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作为考核地方特别是县(市)领导班子绩效的重 要内容 , 尽快制定指标 , 严格监督检查。 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 深化农村 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 , 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方式 , 扩大党在农村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建 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 加强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完 善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等活动载体。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 抓好党的农村政策贯彻落 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 认真解决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完善村党组织两推一选、村委会直 选的制度和办法 , 着力拓宽农村干部来源 , 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 实施一村一名 大学生计划 , 完善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创新培养选拔机制 , 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按照定 职责目标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要求 , 以不低于当地农村 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村干部基本报酬 , 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业绩考核奖励制度 , 逐步解决 好村干部养老保障问题 , 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任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 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 积极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加
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 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高度重视 农村社会稳定工作 , 妥善解决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移民搬迁、集体资产处置等引发的突出 矛盾和问题 , 做好农村信访工作 , 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推进农村警务建设 , 反对和制止 利用宗教、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 , 严密防范境外敌对势力对农村的渗透 , 保持农村社会 和谐稳定。
做好 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 党中央周围 , 开拓进取 , 扎实工作 , 迎难而上 , 奋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 !
范文二:2009中央1号文件解读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 产品有效供给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正日益加深, 对农业农村发展 的冲击不断显现。 对此,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 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 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 平稳较快发展, 基础支撑在农业; 保障和改善民生, 重点难点在农民。 这是新的国际国内形 势下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新定位。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要夯实农业这个基础支撑。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把保 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 供给,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农业基础、稳定农业生产,最主要的是粮食不能出问题。尽管粮食连续5年丰收, 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 特别是在汹涌来袭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 我国粮食 生产也面临一些新问题。 对此,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在农业连续5年增产的高基数上, 保持 粮食稳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
中央一号文件确定,今年将通过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保 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等方式,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同时,国家还将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生产, 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 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 加强农产品进出 口调控,从而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表示,今年将力争粮食面积稳定在16亿亩左右,坚持不懈地促进粮 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发展,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去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80元, 实际增长8%左右。 但下半年以来经济环境 骤变带来的新困难与历史形成的老问题互相叠加, 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 中央一号 文件对此有清醒认识和充分估计, 提出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 增长。
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 既是稳定农业生产最有力的措施, 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基 本的保障。 为了防止谷贱伤农, 保障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增长,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继续提高 粮食最低收购价, 增加主要农产品储备, 密切跟踪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 适时加强政府调 控,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努力避免农产品价格下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24日已宣布,2009年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 策,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0元、92元、95元, 均比2008年提高13元。 这次提价幅度是2004年我国实行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以来 最大的一次。
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是国际上支持保护农业的普遍做法, 也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政策。 近 几年,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这“四大补贴” 不断增加, 去年资金总额达1028. 6亿元, 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在此基础 上,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 并逐步完善补贴办法, 使目标更清晰、 操 作更简便、效果更显著。
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加的关键之举, 也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 重点和难点。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今年农民工新增就业机会难以增加甚至会减少, 靠外出务 工经商来拉动农民增收的渠道遇到了严重阻碍。 因此, 中央一号文件规定, 城乡基础设施建
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 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 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
此外,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情况,文件还提出要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 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 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 对生活无着的返乡农民工 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
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提升农民消费水平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为此,在积极开 拓农村市场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 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 和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在全国范围实施“家电下乡” ,对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指定家 电品种,国家按产品销售价格一定比例给予直接补贴,并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补贴品种。 ——加强农资产销调控,扶持化肥生产,增加淡季储备,保障市场供应。
——支持供销合作社、 邮政、 商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 推 行农资信用销售。
……
日前,财政部等部门已在14个省份启动第二次“家电下乡”工作,2月1日起在全国 全面推广。 今年中央财政还将增加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和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 金规模。
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 调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 把农村学校、国有农(林)场纳入建设范围;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加快推进城乡同网 同价; 2010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 (水泥) 路, 西 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与此同时,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将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业内人 士认为, 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和国家新增投资安排的优先领域, 将会起 到多重效果。
在一系列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利好政策中,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今 年国家将在农村教育、 医疗和低保等关系农民基本生活、 解除消费后顾之忧等方面有大动作, 如:提高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标准, 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 开展门诊统筹试点, 有条件的地方可提高财政补助标准 和水平; 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 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 2009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仍将是全年经济工作的重头戏。人们可以预期,在中央一 号文件的良好开局下,今年“三农”领域将迎来强劲的新动力,再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 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安定的新辉煌
直播回放 :陈锡文解读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
人民网北京 2月 2日讯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室主任陈锡文今日在国新办今日举行的新闻背景吹风会上介绍了保持农业稳定发展, 促进农 民持续增收等方面情况。
陈锡文指出,昨天媒体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 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这个《意见》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 2009年的一号文件。 2008年 10月,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并通过了 《中共中央 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一指导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 文件。为将《决定》提出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巩固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妥善应对国际
金融危机对农业农村发展和全局的负面影响, 党中央、 国务院再次就“三农” 问题发出一号 文件,这也是 2004以来连续发出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陈锡文介绍说,文件共 5章、 28条。序言部分,提出了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十七 届三中全会 《决定》 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将确定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的要求, 总结了 2008年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了今年农业 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从第 1章到第 5章分别就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稳定发展农业 生产、 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 发展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 结尾部分着重强调了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 的领导, 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稳定工作, 保持农 村社会稳定和谐。
(一)稳定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把“三农”作为投 入重点。 加大良种补贴力度, 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 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扩大国家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猪肉储备。抓紧制定鼓励县 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 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 试点范围和增加险种。
二是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 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产 粮大县奖励补助等资金。 加快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资金配套。 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 生产能力建设。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大豆、油菜、茶油等油料以及棉花等经济作物生产。 继续支持生猪、奶业生产。增加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投资,继续实施生猪、牛奶 生产补贴扶持政策、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落实村级防疫员补助经费。 严格农产品质量安 全全程监控, 健全饲料安全监管体系, 强化企业质量安全责任, 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
三是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 金。加快推进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支持龙头企业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支持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技推广一线工作。 大力推进土地整治, 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 改造, 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 加强大江大河和重点中小河流治理, 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 度, 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 专项资金。 启动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 实行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试点。 推进退耕还林、 天 然林保护、退牧还草、三北防护林等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启动草原、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 效益补偿试点。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长期实行并逐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 策。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 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二)稳定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改革
一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做好集体土地所 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 二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市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完善管理、加强服务,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三是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禁地方调整规划改变基本农田区 位。 实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全面建立和落实节约用地制度。 编制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 四是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进一步扩大国有林场 和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五是运用财政、 税收和金融等手段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和龙头企业发展。
(三)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切实改善民生
一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重点文化惠
民工程。 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 改善农村教师待遇, 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 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 有条件的地方可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补助标准和水 平。 抓紧制定指导性意见,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加大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 力度。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把农村学校、 国有农 (林) 场纳入建设范围。 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 加快推进城乡同网同价。 加快农村水电、 公路、 沼气工程建设。 加快国有林区、 垦区棚户区改造, 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 扩大农村危房改造 试点。 三是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 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就 业岗位, 要多安排农民工。 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 加强技能 培训,扶持返乡创业。四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推进乡镇机构、 “乡财县管”改革,力争用 3年左右建立起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2010年基本完成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 扩大乡村债务化解试点。 五是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 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六 是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在全国范围实施“家 电下乡” 政策, 对指定家店和耐用消费品品种按照销售价格一定比例给与直接补贴。 七是完 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 实行新的扶贫标准, 优先支持革命老区、 民族地区、 边疆地区 扶贫开发。
为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 文件要求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扎实开展农 村基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 级组织配套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逐步解决好村干部养老保障问题。 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稳定工作, 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陈锡文 :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两大突出问题
连续第 6个中央一号文件 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人民网北京 2月 2日电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室主任陈锡文今日在国新办今日举行的新闻背景吹风会上介绍了保持农业稳定发展, 促进农 民持续增收等方面情况。
陈锡文表示,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并 波及到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他指出,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当前发展面临两个突出问题。 对当前来说,农业农村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两个:
一是对于农产品价格的涨幅明显比以往下降, 价格对农民发展生产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刺 激的力量, 价格涨幅下降, 有些农副产品的价格是绝对水平的下降, 因此对农业生产带来了 一系列的不利的影响。
二是由于经济受到了负面影响, 特别是出口产品受到一定的影响, 导致农民工的就业产 生了问题, 一部分农民工不得不离开城市回到家乡。 近几年来, 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在他的纯 收入中大约占到 40%,所以农民工就业数量的减少,也就带来了农民收入增长的困难,所 以怎么样避免这些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 09年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 收入持续增长是我们当前面临得最突出的问题。
第一解读 http://nc.people.com.cn/GB/8734828.html 编者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昨
天公布,这个《意见》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 2009年的一号文件。也是 2004以来连续发出 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2008年 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 发展问题, 并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一指导新形 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为将 《决定》 提出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 巩固农业农 村发展的好形势, 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业农村发展和全局的负面影响, 党中央、 国务 院再次就“三农”问题发出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 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扩大国内需求, 最大潜力在农村; 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基础支撑在农业; 保障和改善民生, 重点难点在农民。 2009年 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 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 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 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 进改革创新, 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 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全文 ]
·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1.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把“三农”作为投入 重点。
2. 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 2009年要在上年较大幅度增加补贴的基础上, 进一步增加 补贴资金。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3. 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密切跟踪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适时加强政府调控, 灵活 运用多种手段,努力避免农产品价格下行,防止谷贱伤农,保障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增长。 4. 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抓紧制定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 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建立独立考核机制。 [详细 ]
·二、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5.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 强综合生产能力。
6. 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生产。 加快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 划。 落实国家扶持油料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 加强东北和内蒙古优质大豆、 长江流域 “双低” 油菜生产基地建设。
7.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采取市场预警、储备调节、增加险种、期 货交易等措施,稳定发展生猪产业。
8. 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 抓紧出台食品安全法, 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配套规章制度, 健全部门分工合作的监管工作机制, 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9. 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 健全高效灵活的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 协调内外贸易, 密 切政府、协会、企业之间的沟通磋商。 [详细 ]
·三、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10.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多渠道筹集资金,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 基金,重点支持关键领域、重要产品、核心技术的科学研究。
11.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大力推进土地整治, 搞好规划, 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建设资金。
12.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大江大河和重点中小河流治理, 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 骨干工程。
13.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启动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 重点加强示范基地、 机耕道建设, 提高农机推广服务和安全监理能力。
14. 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建设。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 增加天然林保护投资。
15.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加大力度支持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集贸 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16. 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按照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 术推广、 动植物疫病防控、 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要求, 尽快明确职责、 健全队 伍、完善机制、保障经费,切实增强服务能力。 [详细 ]
·四、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17.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抓紧修订、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 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18.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 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19.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基本农田必须落实到地块、 标注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证书上, 并设立统一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 严禁地方擅自调 整规划改变基本农田区位。
20.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 承包到户的集体 林权制度改革任务。
21.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开展示范社建设 行动。 [详细 ]
·五、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22.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 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 把农村学校、国有农(林)场纳入建设范围。
24. 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 对当前农民工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 各地区和有 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 25.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按照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到2012年基本完 成改革任务的要求,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26.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 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 支付, 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 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 27.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 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
28. 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 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办法。 [详细 ]
陈锡文解读“一号文件” :连续第 6个中央一号文件 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直播 ]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今日在国新 办今日举行的新闻背景吹风会对中央 2009年 1好文件进行了解读, 他介绍说, 文件共 5章、 28条。序言部分,提出了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精神并将确定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的要求, 总结了 2008年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效, 分析了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提出了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从第 1章到第 5章分别就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 体系、 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
施。 结尾部分着重强调了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 级组织配套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稳定工作,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和谐。
(一)稳定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把“三农”作为投入 重点。 二是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 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和 产粮大县奖励补助等资金。 三是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加快推进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 [全文 ]
(二)稳定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改革
一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做好集体土地所有 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 二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转市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完善管理、加强服务,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三是实 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禁地方调整规划改变基本农田区位。 实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全面建立和落实节约用地制度。 编制乡镇 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 四是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进一步扩大国有林场和重 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五是运用财政、 税收和金融等手段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 头企业发展。 [全文 ]
(三)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切实改善民生
一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 四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五是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六是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七是完善国 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 [全文 ]
·相关评论
人民日报:越是面临困难越要重视农业(社论)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今天, 本报全文发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 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 这是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六年制定指导 “三农” 工 作的“一号文件” ,是党中央送给亿万农民的新春贺礼。 [全文 ]
新华社:中央一号文件: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2月1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 。这份名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的文件, 是中国改革开 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 作的一号文件。 [全文 ]
中国证券报:相关意见出台 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新华社 1日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 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 增收的若干意见》 。 《意见》指出,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 果断采取措施, 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 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 确保 农村社会安定。 [全文 ]
第一财经日报:中央一号文件提扩大内需 三农作为投入重点
今年的中央 “一号文件” 提出扩大内需,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把 “三农” 作为投入重点。 这份标注了出台日期为 “2008年12月31日” 的文件, 除了提出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 出让收益、 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 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外,更是严格规定了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
范文三:2009年中央1号文件问答
2009年中央 1号文件问答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2009-02-04发表评论 >>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题目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 这个文件提出了 2009年和今后一个时期, 农业和农 村工作的总体要求,部署了 2009年五项主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我们以问答的形式,分 20个题目,对中央 一号文件进行解读。
1、 2009年中央 1号文件的题目是什么?
题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 见》 。
2、 2009年中央 1号文件制定时间是哪天?
制定时间是 2008年 12月 31日。
3、 2009年中央 1号文件公布时间是哪天?
公布时间是 2009年 2月 2日。
4、 2009年 1号文件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 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 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 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 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 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
5、 2009年我国农业农村将遇到哪些困难?
在农业连续 5年增产的高基数上 , 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在国内外 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态势中,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难度更加凸显; 在全社会高度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氛围里, 保持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和规避经 营风险的要求更加迫切; 在当前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保持农民收入较 快增长的制约更加突出。
6、面对困难, 2009年 1号文件提出的“两个坚决” 、 “两个确保”是什么?
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 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 确保农业稳定发展, 确保农村 社会安定。
7、 2009年中央 1号文件提出了哪三个“坚定不移”?
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坚定 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8、为什么说“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
我国人口的 70%生活在农村, 大部分依靠农业就业, 农业是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 源。农业不发展,农民的收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不能持续提高,来 之不易的农产品供求平衡局面就会发生逆转。 农民的购买力不提高, 扩大内需的 方针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扩大国内需求, 最大潜力在农村。 这就要求我们千 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这不仅关系农村的改革、 发展和稳定, 而且关系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扩大内需的方针的实现。
9、为什么说“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农业是有依赖关系的。 经济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 人们都要 穿衣吃饭,相当一部分工业都要依靠农业提供原料。这是改变不了的客观事实。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建设的首位, 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 发展的基础支撑所在。 如果忽视了这一点, 就势必阻碍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
10、为什么说“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如果说,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那么, 没有农民的民生也就没有全 国的民生。 这是因为, 保障和改善农民的民生是改善全国民生的基础。 改善全国 民生,有赖于农民民生的改善。全国民生的改善,都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目 前农民民生问题, 离党的十七大提出改善民生的六大任务 (优先发展教育、 扩大 就业、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基本医疗卫 生制度和完善社会管理) ,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要很好地改善农民民生。
11、 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 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高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 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围绕稳粮、 增 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 化产业结构, 推进改革创新, 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12、 2009年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五项任务是什么?
2009年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五项任务,一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二是 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三是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四是稳定完善农村 基本经营制度;五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13、 2009年我国农业农村工作部署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为了“稳粮” ,就必须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必须强 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必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要加大对农 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就要在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把“三农”作为投 入重点。 要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就要重点支持关键领域、 重要产 品、 核心技术的科学研究。 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就要稳定农村土地承 包关系,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 稳定并长久不变。
为了“强基” ,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调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把 农村学校、国有农(林)场纳入建设范围。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加快推进 城乡同网同价。 加大农村水电建设投入, 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建设规模。 加快农村 公路建设。增加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投资,扩大秸秆固化气化试点示范。
为了“增收、重民生” ,必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加快农村社会事 业发展, 就要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 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 要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 就要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 努力增加 农民的务工收入。 要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就要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 力分配中的比重,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 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
14、如何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从四个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一是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 二是较 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 三是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四是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 力。
15、如何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从五个方面稳定发展农业生产:一是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 二是支持优势产区 集中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生产;三是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 四是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五是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
16、如何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从七个方面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二 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五是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建设; 六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七是推进基层农业 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17、如何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从五个方面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一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二是建立 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三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 用地制度; 四是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五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 业发展。
18、如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从七个方面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一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二是加 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四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五是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六是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七是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 政策体系。
19、 怎样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确保把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落到实 处?
科学考核县(市)领导班子绩效;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实施一村一名大 学生计划; 确定村干部基本报酬, 逐步解决好村干部养老保障问题; 积极推进农 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 神文明建设;妥善解决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移民搬迁、集体资产处置等引发的 突出矛盾和问题等等。
20、 2009年中央 1号文件的特点是什么?
总结 2008年“三农”工作的成绩,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 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大政方针,部署 2009年“三农” 工作。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主线,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稳 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范文四:2009年毕设1号文件
2011年本科毕业设计 史智兴课题组
1号文件
毕业设计的安排与要求
一、毕业设计的意义
1.毕业设计是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和复习。
2.通过毕业设计,可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锻炼自学和创新能力,加强动手能力。
3.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初步了解科学研究或产品开发的步骤和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应用领域。
4.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体会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的过程,体会团队分工合作的方法。
5.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在论文撰写、语言表述、回答提问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所以,毕业设计是提高自己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认真参与和体会设计过程最重要。
二、毕业设计的组织安排
1.主动独立完成
每个同学应该拿出承担客户项目或完成老板指定的任务的心态对待自己所选择的题目,充分发挥自己 的能力完成课题任务。
注意:毕业设计不是课程设计,更不是实验课,不要等老师领着你做。
指导老师相当于客户或老板,只管提要求和挑毛病。
2.积极汇报交流
每个人的毕设选题总有局限性,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是扩大视野的重要途径。为了能够了解其他人的 研究内容,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或对自己的研究有所启发,本组执行每周一次汇报交流。每次汇报对自己是 小结促进,对其他人是学习借鉴,有些汇报需要上交文字稿。
必须认识到:每次汇报的内容就是毕设论文的组成部分,不是额外任务。
下学期开学后决定每周的交流汇报时间。
3.提交材料要求
为了计算机的安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材料,一律发邮件,不接受拷贝。
一次提交多个文件,一定要打成一个包。
为了便于文件按人分类管理,各位同学提交材料的各个文件名统一采用“自己姓名 +文件名称”的格 式,例如:张三开题报告、李四文献综述。
三、研究开发的一般方法步骤
1.理解任务──如果是面向客户的研究开发项目,研发人员首先要进行需求挖掘(启发用户提出尽 量具体、 全面的要求) , 然后进行需求分析 (特别注意分析出用户没有说出的、 用户没有想到的潜在需求) 。 现在,我们多数是自拟题目,拟题人就是客户,任务书就是客户的初步要求。我们要扮演双重身份。
2.文献检索──三个目的:①进行任何研究,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搞清这个课题是否有人搞、 目前的最高水平是什么?这就需要进行文献检索,然后写出文献综述。在充分了解现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 的研究起点和目标,不能闭门造车,避免无效、重复劳动。②了解与本研究相关的具体技术的最新动态和 趋势,使自己的研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和前瞻性。③借鉴文献中提供的某些方法思路。
我们往往注重的文献检索的最后一个作用,其实前面 2个同样重要。特别是①,关系到选题是否有意 义,在论文的开篇必须给出详细的论述,说明本研究的意义所在和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3.需求分析──需求分析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先根据用户的非专业、不全面的要求分析出系统要 达到的总体性能指标。第二方面才是根据要达到的性能指标,分析硬件、软件资源的选型和配置需求,比 如需要哪些外设和多少口线、数据量以及存储空间多大、哪些功能用硬件实现哪些功能用软件实现等。 4.方案设计──为了实现上述需求和目标,需要依据哪些理论、利用哪些工具、采用哪种方法、整 体框架、算法流程、 ... 。总之,这个环节就是确定软件、硬件的总体结构方案。 (设计深化以后还要逐步完 成每个细节的方案。 )
5.具体研究──这是整个研究的主题内容,占用时间也最长。包括:细节方案、局部电路模拟、整 体电路设计、软件模块设计、软件整体调试等。然后进行软硬件结合的局部调试和整体调试。排除问题也 是很占工作量的内容。
6.试验分析──研究设计的成果,必须进行性能检验(比如数据检测的精度、稳定性,日历钟的走 时准确性,闰年变化的正确性等) 。严格的性能检验需要专门设计试验方案,特别是采用一些临界条件来 考验系统的性能。毕设对这部分要求不太高,但是必须有这个环节,在论文中要有相关论述(试验方案、 实验结果以及数据的分析评价) 。
7.研究总结──成绩、创新、结论、不足、展望。 (方案设计要给出设计说明书,样机设计要给出使 用说明书。 )
特别强调:
在研究过程中,要养成同时完成相关的文档的良好习惯,这就是最终论文的组成部分。
特别要注意量化信息的记录和保存, 比如查阅文献要详细记录来源出处, 设计开发所采用的硬件设备、 软件版本、理论公式,调试检验所采用的仪器品牌型号、参数、方法、结果,方案细节修改变化的原因依 据。总之,在论文中出现的任何量化的信息都要有来源和依据。
现在,一听说要写出 20多页的论文心里没底,其实只要认真做了工作,按照上述方面分别论述就自 然可以达到所需的篇幅。
撰写文档也是毕设的训练内容之一。
四、毕设文档基本内容
整个毕设期间,每人需要提供存档的文档有:①任务书、②计划进度表、③文献综述、④开题报告、 ⑤开题报告记录表、⑥阶段检查表、⑦论文正文、⑧英文资料翻译、⑨答辩演讲幻灯片、⑩设计内容(硬 件电路板、软件源代码、设计说明书、文献资料等) 。 (导师还要提供①开题记录表、②导师评阅书、③专 家评阅书、④答辩记录表、⑤答辩评分表等文件! )
其中论文正文的主要章节和大致篇幅如下:
1.选题意义(2页) :现行系统概况描述,结合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开发可行性分析(包括国内外现状、 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本研究的内容、意义、目标。 )
2.系统需求分析(2页) :
3.系统方案设计(3页) :
4.系统设计内容(10页) :这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反映出知识运用能力、投入深度及工作量。分别对 软件、硬件的重要局部细节设计进行展开描述,比如软件某环节的实现目标、难点要点、数据结构、算法 设计、算法实现等,硬件某环节的实现目标、电路结构、元件参数等。
5.试验分析(2页) :系统性能检验的方法、效果数据、分析结论。尽量要用数据来量化表达。
6.系统特色(1页) :难点、创新点、自豪点。
7.结论设想(1页) :通过设计个人的收获和体会,设计本身的成功与不足,改进设想。
8.参考文献(1页) :15篇以上,不能都是网页文献,必须有书籍、期刊文献,必须有外文文献。 具体格式和章节参照学院网站公布的毕设文档要求相关文件执行。
五、对时间的分析分解
毕业设计说起来一个学期,实际只有 3个多月。一般到第 15周(6月 10日)就要开始答辩。如果中 间再有找工作面试、求职考试、研究生复试等事情的影响,实际投入时间会大打折扣。所以,建议大家在 没有干扰的期间,集中精力,尽量往前赶。 (考研、求职的请假没有限制,大力支持! )
6月 1日前,论文初稿要完成,上交指导教师进行审核, 5日左右返回学生手中,按审查意见修改, 正式打印装订。所以,进入 6月份就应该停止研究进入论文整理和答辩准备。
如果有硬件制做, 在五一之前就应该完成 PCB 设计并且发送到厂家进行加工, 加工周期大约 10-15天, 拿到线路板已经 5月中旬。等待加工线路板的两周时间用于编程。拿到线路板以后有 15天的软硬件调试 时间。
可以看出,一旦把时间按任务分解,每个环节时间都不多,必须抓紧,进度尽量往前赶。
六、毕设文件
1.学校以及学院对毕设的规章制度见学院网站,包括两个学院不同的的模版。
2.完成每个文件的时候,要讲究版面、格式(页边距、页眉页脚、字体、字号、行间距、标题等) 。
3.各个文件的完成时间本组将另行陆续安排。注意把完成各个文件的工作与毕设工作统一起来,不 要变成两项任务。各个零散文件的内容集合起来就构成了大论文的主体。
初期的几个文件顺序和基本要点如下:
①任务书──注意任务书的身份:它是来自客户或者上司的任务通知, 是对承担此题目的同学的要求, 不是同学自己的决心书(后面的开题报告相当于决心书) 。所以任务书不要求篇幅很大,能够写清楚选题 内容、目标、进度即可。同学们只需根据自己的题目填写第 2、 3页的内容(尽量不要加附页)以及第 1页、第 4页的学院、专业、姓名等。
②计划进度表──同学在理解任务的基础上对毕设的时间安排,比任务书中的进度更具体。保持一页 的篇幅,字体、字号、行间距要定义,保持整体美观、协调。
③文献综述──在理解、分析、确定研究内容的过程中,对所查阅的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明
确他人达到了什么程度、存在什么问题,证明我们要解决得问题的意义、价值。 注意文献引用的标注。 ④开题报告──在理解任务的基础上,经过查阅文献资料,确定课题准确名称、列出要达到的具体目 标、规划出研究的方法和路线、分析主要技术难点和解决思路、归纳出创新点。
开题报告类似于决心书的形式,但是要按技术文件来写。
4.要求:①在放假之前每人拿到学院的文件要求并完成任务书;②假期把学生要完成的 10个文件的 框架整理好,表头统一填写完整。③假期完成资料查询、文献综述、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④假期完成毕 设论文的框架,列出封面、摘要、标题、参考文献等主要章节,随着研究进展,不断向里面添加内容。
指导教师 史智兴
2011年 1月 5日
范文五:2009年中央1号文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 收的若干意见
(2008年12月31日)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描绘了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 宏伟蓝图,制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各地 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切实把《中共中央关 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大政方针落到 实处。
2008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战胜了 重大自然灾害,克服了多种困难风险,农业农村继续保持良好发 展局面。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农民收入较快 增长,农村公共事业加速发展,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继续改善。农 业农村的好形势,为党和国家成功办好大事、妥善应对难事奠定 了坚实基础,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 了重大贡献。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 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 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
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 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在农业连续5年增 产的高基数上,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在国内外资 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态势中,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难 度更加凸显;在全社会高度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氛围里,保持农 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和规避经营风险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当前农 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制约更加 突出。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 果断采取措施, 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 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 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
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 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 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2009年农业农 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 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 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 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 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1.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 策,要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 业农村的比重,新增国债使用向“三农”倾斜。大幅度提高政府 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耕地占用 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 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 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2009年起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 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城市维护建 设税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乡村建设规划、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和农业产业发展基金。
2.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2009年要在上年较大幅度 增加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 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实现水稻、小麦、玉 米、棉花全覆盖,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大规模增加农 机具购置补贴,将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服务到位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 县 (场) , 带动农机普及应用和农机工业发展。 加大农资综合补贴 力度,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农业生产成本收益监测,根 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及时增加补贴。按 照目标清晰、简便高效、有利于鼓励粮食生产的要求,完善农业
补贴办法。 根据新增农业补贴的实际情况, 逐步加大对专业大户、 家庭农场种粮补贴力度。
3.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密切跟踪国内外农产品市场 变化,适时加强政府调控,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努力避免农产品 价格下行,防止谷贱伤农,保障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增长。200 9年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扩大国家粮食、棉花、食用植物 油、猪肉储备,2009年地方粮油储备要按规定规模全部落实 到位,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鼓励企业增加商业收储。 加强 “北粮南运” 、 新疆棉花外运协调, 继续实行相关运费补贴和 减免政策,支持销区企业到产区采购。把握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 时机和节奏,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防止部分品种过度进口冲击 国内市场。
4.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抓紧制定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 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建立独 立考核机制。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多种形 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鼓励 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 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农村微小型金融组织可通过多种方式从金融 机构融入资金。 积极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依法开展权属清晰、 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 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 押贷款。抓紧出台对涉农贷款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政
策性金融对农业中长期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试点的具体办法。放宽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加 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种,加大中央财 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 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 保险业务。 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二、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5.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 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粮 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根据主产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增 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产粮大县奖励补助等资金,优先安排农业基 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扶持粮食产业和龙头企 业发展,引导产销区建立利益衔接机制,促进主产区经济社会加 快发展,确保主产区得到合理利益补偿,确保种粮农民得到合理 经济收益。加快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资金配套。推进全国新 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以主产区重点县(场)为单位,集 中投入、整体开发。进一步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各地区 都要承担本地耕地和水资源保护、粮食产销和市场调控责任,逐 级建立有效的粮食安全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机制。结合振兴东北 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挥国有农场在建 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6.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生产。加快
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落实国家扶持油料生产的 各项政策措施,加强东北和内蒙古优质大豆、长江流域“双低” 油菜生产基地建设。尽快制定实施全国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 重点支持适宜地区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加快培育推广高产 优良品种。稳定发展棉花生产,启动长江流域、黄淮海地区棉花 生产基地建设。支持优势产区发展糖料、马铃薯、天然橡胶等作 物,积极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设施化生产。
7.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采取市 场预警、储备调节、增加险种、期货交易等措施,稳定发展生猪 产业。继续落实生猪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扩大生猪调 出大县奖励政策实施范围。继续落实奶牛良种补贴、优质后备奶 牛饲养补贴等政策,实施奶牛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着力扶持 企业建设标准化奶站,确保奶源质量。增加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场(小区)项目投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落实养殖场用地等政 策。加大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实施力度,充实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内 容,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落实村级防疫员 补助经费。扩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场)建设,继续实行休渔、 禁渔制度,强化增殖放流等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措施。扩大渔港、 渔船航标、渔船安全设施等建设规模,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
8.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抓紧出台食品安全 法,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配套规章制度,健全部门分工 合作的监管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实行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 制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 安全标准,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扩大农产品和食品例行 监测范围,逐步清理并降低强制性检验检疫费用。健全饲料安全 监管体系,促进饲料产业健康发展。强化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对 上市产品实行批批自检。建立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质量安全征 信体系。开展专项整治,坚决制止违法使用农药、兽(渔)药行 为。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 社、专业大户等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支持建设绿色和有机农产 品生产基地。
9.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健全高效灵活的农产品进 出口调控机制,协调内外贸易,密切政府、协会、企业之间的沟 通磋商。扩大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范围,探索出口信用保险 与农业保险、出口信贷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对劳动密集型和 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实行优惠信贷政策。培育农业跨国经营企 业。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健全外商经营农产品和农资准入制 度,明确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安全审查范围和程序,建立联席 会议制度。
三、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10.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多 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重点支持关键领域、重
要产品、核心技术的科学研究。加快推进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科技重大专项,整合科研资源,加大研发力度,尽快培育一批抗 病虫、抗逆、高产、优质、高效的转基因新品种,并促进产业化。 实施主要农作物强杂交优势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强化农业知识产 权保护。支持龙头企业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加强和完善现代 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深入推进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支持科技人 员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技推广一线工作。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培养 新型农民。采取委托、招标等形式,引导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 会力量承担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项目。
11.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搞好 规划,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建设资 金,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 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继续推进“沃 土工程” , 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范围。 开展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 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奖补试点。大力开展保护性耕作,加快实施 旱作农业示范工程。
1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江大河和重点中 小河流治理,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加快大中型和重点 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增加投资规模, 重点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扩大大型排灌泵站更新 改造规模和范围,启动西北沿黄高扬程提水灌溉泵站、东北涝区 排水泵站等更新改造建设。继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骨干
工程节水改造力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补助专项资金,依据规划整合投资,推进大中型灌区田间工程和 小型灌区节水改造,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修建小微 型抗旱水源工程,发展牧区水利。加强重要水源工程及配套灌区 建设。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和农村水利体制改革,探索农业灌溉工 程运行管理财政补贴机制, 启动减轻农业用水负担综合改革试点。
13.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启动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 重点加强示范基地、机耕道建设,提高农机推广服务和安全监理 能力。普及主要粮油作物播种、收获等环节机械化,加快研发适 合丘陵山区使用的轻便农业机械和适合大面积作业的大型农业机 械。支持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提高农机产品适用性和耐用性,切 实加强售后服务。 实行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试点。 对农机大户、 种粮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大中型农机具,给予信贷支持。完 善农用燃油供应保障机制,建立高能耗农业机械更新报废经济补 偿制度。
14.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 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增加天然林保护投资,抓紧 研究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有关政策,完善三北防护林工 程投入和建设机制。建设现代林业,发展山区林特产品、生态旅 游业和碳汇林业。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加强人工饲草地 和灌溉草场建设。加强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预警体系和防火基础设 施建设。加快重点区域荒漠化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启动坡耕地水
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山洪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提高 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启动草原、湿地、水土保持等 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安排专门资金,实行以奖促治,支持农业农 村污染治理。
15.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力度支持重点产 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 进大型粮食物流节点、农产品冷链系统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 设。落实停止收取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政策。支 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 接采购基地。发挥农村经纪人作用。长期实行并逐步完善鲜活农 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免收整车合法装载鲜 活农产品的车辆通行费。
16.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按照3年内在 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 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要求, 尽快明确职责、 健全队伍、 完善机制、保障经费,切实增强服务能力。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 机制,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等方式择优聘用专业技术人员。 改革考评、分配制度,将服务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 钩。 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 逐步推进村级服务站点建设试点。
四、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17.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抓紧修订、完善相关法 律法规和政策,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 的物权保护,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将权属落 实到法定行使所有权的集体组织;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 试点,把承包地块的面积、空间位置和权属证书落实到农户,严 禁借机调整土地承包关系,坚决禁止和纠正违法收回农民承包土 地的行为。加快落实草原承包经营制度。
18.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土地承包经 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 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 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也不能妨碍 自主流转。按照完善管理、加强服务的要求,规范土地承包经营 权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 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
19.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 制度。基本农田必须落实到地块、标注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证 书上,并设立统一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严禁地方擅自调整 规划改变基本农田区位。严格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 实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尽快出台基本 农田保护补偿具体办法。 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 从规划、 标准、 市场配置、 评价考核等方面全面建立和落实节约用地制度。
抓紧编制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安排村庄 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根据区域资源条件修订宅基地使用标准。农 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用作折 抵建设占用耕地补偿指标必须依法进行,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纳入土地计划管理。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要在完善相关 法律法规、出台具体配套政策后,规范有序地推进。
20.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用5年左右时间基 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集体林地 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已经落实到户的地方,要尽快建立健全产权 交易平台,加快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建设,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 度。尚未落实到户的地方,要在加强宣传、做好培训和搞好勘界 发证基础上,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加大财政对集体林权 制度改革的支持力度,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引导森林资源 资产评估、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等中介服务健康发展。进一步扩大 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21.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 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免收税务 登记工本费。尽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国 家涉农项目的具体办法。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 加工,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中央和地方财政增加 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对农户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开展技术研发、基地建设、质量检测。鼓励龙头企业在财政支持 下参与担保体系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贷款难问 题。
五、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22.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 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广播 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 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巩固农村义 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 补助标准,改善农村教师待遇,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 加固和改造。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2009年起对中等 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国家 新增助学金要向农村生源学生倾斜。 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坚持大病住院保障为主、 兼顾门诊医疗保障, 开展门诊统筹试点, 有条件的地方可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和水平。进一步增加投入,加 强县、 乡、 村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抓紧制定指导性意见, 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 度。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提高农 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加快研究解决农垦职工社会保障问题。
2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建设规划,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把农村学校、国有农(林)场 纳入建设范围。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加快推进城乡同网同 价。加大农村水电建设投入,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建设规模。加快 农村公路建设,2010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 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 公路,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建立 农村客运政策性补贴制度。增加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投资,扩大秸 秆固化气化试点示范。发展农村信息化。加快国有林区、垦区棚 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24.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对当前农民工就业困 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 措施,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引导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督促企业及时足额 发放工资, 妥善解决劳资纠纷。 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 引导其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在岗培训等多种措施稳定就业 岗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 农民工。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输出地、输入地政府和企业都要加大投入,大规模开展针对 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失去工作的 农民工纳入相关就业政策支持范围。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 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 持。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对生活无着的返乡农 民工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同时,充分挖掘农业内部
就业潜力,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抓 紧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跨社 保统筹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建立农民工统计监测制度。
25.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和公 共服务职能、到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的要求,继续推进 乡镇机构改革。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加强县乡财政对涉农资 金的监管。 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 逐步建立资金稳定、 管理规范、 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相 关政策,扩大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中央和 试点地区省级财政要增加试点投入。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2 010年基本完成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继续选择与农民 利益直接相关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形成的乡村债务进行化解试 点。
26.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 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 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推进 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 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 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 的体制。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 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支持发展乡
镇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
27.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 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 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重点提高配 送率和统一结算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鼓励设计开发适合农村 特点的生活消费品和建筑材料。2009年在全国范围实施“家 电下乡” ,对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指定家电品 种,国家按产品销售价格一定比例给予直接补贴,并根据需要增 加新的补贴品种。保证下乡家电质量,搞好售后服务。加强农资 产销调控,扶持化肥生产,增加淡季储备,保障市场供应。支持 供销合作社、邮政、商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加快发展农资 连锁经营,推行农资信用销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改造建设农村 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农村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行为。
28.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 方针,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办法。实 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 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尽快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重点提 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继续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加大 整村推进力度, 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 提升产业化扶贫水平。 优先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扶贫开发,积极稳妥实 行移民扶贫,对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行业 扶贫作用,继续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事业,积极开展反贫困领
域国际交流合作。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作为全党工作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 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把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落到实处。扎实开展 农村基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 政绩观要求,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 谐稳定作为考核地方特别是县(市)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 尽快制定指标,严格监督检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 织配套建设,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创新农村党组织 设置方式,扩大党在农村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建立健全城乡 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广泛开展创 先争优活动。完善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等活动载体。加强农 村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党的农村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认真解决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完善村党组织两推一选、村 委会直选的制度和办法,着力拓宽农村干部来源,稳步推进高校 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完善长效机制 和政策措施。创新培养选拔机制,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按照 定职责目标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 障的要求,以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村干部基 本报酬,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业绩考核奖励制度,逐步解决好村 干部养老保障问题,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任乡镇领导干部、考 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党 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法
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党务公 开。 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稳定工作, 妥善解决农村征地、 环境污染、 移民搬迁、集体资产处置等引发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做好农村信 访工作,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农村警务建设,反对 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严密防范境外敌 对势力对农村的渗透,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紧密团 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迎难而上,奋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