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英语文学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从《名利场》中 探析女性的虚荣观
系 别: 外 语 系
专业名称: 英 语
学生姓名: 谢 桦 明
班 级: 2009级1班
学生学号: 2009030127
联系方式: 13678290117
指导教师: 何 微
填表日期: 2012 年11 月
四川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从《名利场》中探析女性的虚荣观
题目
The Analysis Of Women’s Vanity from Thackeray’s vanity fair
系,院, 外语系 2009级1班 11月23日 年 级 开题日期 专 业 学 号 2009030127 姓 名 谢桦明 指导教师 何微 1、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Ferris (1983) 在《萨克雷》中认为《名利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腐败的批判。他歌颂了善良的“维多利亚天使”—艾米莉亚~鞭策了阴险虚伪的“女冒险家”—贝基〃夏普。William Elkins(1990) 在《萨克雷的<名利场>》中指出萨克雷关心的主角是贝基.夏普不是艾米利亚。然而~Dyson(1964) Vanity Fair: An irony against
Heroes认为《名利场》是世上最不正直的作品~它的不正直之处体现在对人物的刻画、犀利的讽刺、明确的说教。
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高丽萍,2002,对《夏泼与艾米莉亚两个女性形象比较-重读<名利场>》中看女性地位,吴伟仁,2003,《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揭示了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谭宗燕在《正面解读贝基的性格》中说:贝基就像一只开屏的孔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聪慧的女性形象~即晶晶在《<名利场>两位主人公对比》中提到贝基的世界是很宽广的~爱情只不过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而艾米利亚却把爱情作为生命的全部~等等。
2、本选题的目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目的: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女性虚荣的原因~让人们正确看待女性的虚荣。
意义:女性的虚荣一直是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本文通过女性的地位~社会风气~女性的心理等各方面来探析虚荣观~意在让人们更全面~更正确的理解女性的虚荣。
重点:通过《名利场》中贝基的拜金引出现代女性的虚荣。
难点:怎样从19世纪西方女性的虚荣联系到现代女性的虚荣。
2
创新点:从另一个角度看女性的虚荣:她不仅有女性的主观因素~社会等各方面的客观因素也有很大影响。而且女性的虚荣不单是坏事~适当的虚荣还能是激发人奋发向上的动力。
3、论文的结构及简要说明:
一、论文结构:
1. 引言
2. 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地位
2.1资本主义男权至上
2.2 限制女性很多方面的自由和权利
2.3 女性没有经济的独立
3. 分析小说中体现出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虚荣观
3.1 对物质财富的极端渴望
3.2 对社会地位的盲目追求
3.3认为爱情只是进入上流社会的垫脚石
4. 分析当时女性虚荣现象背后的原因
4.1 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使女性在事业上比不上男性
4.2 社会风气的影响。
5. 如何正确看待女性的虚荣
5.1 女性的虚荣是时代和社会风气的产物
5.2 在女性的能力范围内虚荣。
6.结语
二、简要说明:
本文分六个部分。一〃~对《名利场》的情节进行概述并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二从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地位入手~因为女性地位是影响女性虚荣的根本原因~。三~从物质~地位和爱情来说明女性的虚荣观。四~进一步从思想观念上~社会风气上女性心理上来论述女性虚荣现象的原因。五~正确看待女性的虚荣~。六结语部分~总结研究本课题所具有的实
3
用价值。
4、本选题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理论依据:各个杂志网络和著作对名利场的研究及评论。
研究方法:调查、描述、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
5、撰写计划及主要参考文献
一、撰写计划:
2012年11月做好论文选题、准备开题报告和提纲,
2012年12月通过开题报告和提纲,
2013年1月完成初稿,
2013年3月完成二稿,
2013年4月完成三稿,
2013年5月完成定稿~准备答辩。
二、主要参考文献:
[1] (英)威〃梅〃萨克雷( W.M.Thackeray ). Vanity Fair.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2).
[2] 谭宗燕, 正面解读《名利场》中的复杂人物贝姬中图分类号:I30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号:1009-1890(2007)02-0072-02 稿日期:2007-05-15
[3林云雷. 萨克雷小说《名利场》主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
[4] 许爱兵,从《名利场》看当今人在社会的生存 《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22期
[5] 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6] 杨必《名利场》,中译本,[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7]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8]高丽萍.不同的遭遇相同的命运——重读《名利场》.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年10月第18卷 第5期 99-102页
[9] 严幸智.狄更斯中产阶级价值观论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
2期 120-125页
[10] 郭慧香.害人者还是受害者——《名利场》中蓓基〃夏泼形象浅析. 《新乡师范高等
4
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04期
[11] Alexander, D. 1824.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M]. Signet Classics
[12] Ferris, I. 1983. W.M. Thackeray [M]. Boston: Twayne Publishers.
[13] Dyson, A. E. 1964. Vanity Fair: An Irony against Heroes [J]. Critical Quarterly.
[14] Thackeray. 1997. Vanity Fair [M]. Bantam Books
[15] Tilloson, G. 1995. William Makepeace: The Critical Heritage [M]. London: Routledge.
6、指导教师意见,必须从选题、设计、论证、及资料占有等方面全面审核~明确提出是否同意开题,:
该论文选择从《名利场》出发~从其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出发~分析当时女性的虚荣观的表现与其深层次的原因~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这本小说的深层次含义。该选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参考文献详实~论文结构合理~同意开题。
5
指导教师,签名,:何微 2012 年 12 月 10 日
7、开题审查小组审查意见,必须从选题、设计、论证、及资料占有等方面全面审核~明确提出是否同意开题,:
开题审查小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说明:1、开题报告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交指导教师审阅~并接受系和学校检
查。
2、开题报告装订时在左侧各三分之一处装订两颗~装订成册之后装入学生毕业论文
档案袋中。
6
范文二:英语文学开题报告终稿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
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奇幻与现实的碰撞:《本杰明·巴顿奇事》
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题 目
系 外 国 语
专 业 英 语
姓 名 褚丹君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纪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之一,被人称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其小说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灯红酒绿、追名逐利的腐朽与堕落。所谓“爵士时代”(The Jazz Age)是菲茨杰拉德在其1922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爵士时代的故事》(Tales of the Jazz Age)中对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二十年代末经济危机爆发之间这十年的称呼。而本文所要研究之短篇小说《本杰明·巴顿奇事》被归入《爵士时代的故事》“幻想故事”类下。菲茨杰拉德以及后来的评论家大都认为,他的短篇小说远不及他的长篇小说那样深刻、生动、有分量。但近年来,人们又已开始了对他的短篇小说的研究。不得不说,短篇小说的创作既为他创造了一片艺术“练兵场”,使他得以借此磨笔练艺;又为他提供了重要的生活来源,使他不必整日为维持生计而到处奔波 。
本文所要研究的这篇短篇小说《本杰明·巴顿奇事》虽然不是菲茨杰拉德各类作品研究中的热门,但是笔者查阅了近十年国内关于此短篇小说的研究,发现一些关于菲茨杰拉德的学术性专著中或多或少都会提及此短篇小说及其创作立意。比如,吴建国[1]在其所著的《菲茨杰拉德研究》一书第五章“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研究”第三节“爵士乐时代的故事”中归纳了此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并给予了评价。吴建国认为:这则故事貌似荒诞,却似乎在向人们说明,无论多么美好的事物,最终都会走向它的反面。小说的隐喻是,在歌舞升平、福利繁华的表象下掩藏着的是危机和灾难。眼前的世界无论多么美好,都是一种虚幻的假象,摆脱不了最终灭亡的命运。而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张力慧、汤永宽[2]所译的《返老还童》一书的导读中写道:故事的骨架可以做一部长篇小说,却被压缩成一个短篇。这涉及钱,跟投入产出比有关。《返老还童》中的所有故事都发生在极其日常的场景中。只是在少数地方,作者忍不住让文字逸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突然迸发出一丝仙境般的光辉或者荒诞的色调。
而查阅相关期刊后也发现了不少热衷读者对此短篇小说的鉴赏和评论。比如,魏然[3]在其论文《逆流的时间,精神的荒原---短篇小说〈本杰明·巴顿奇事〉的主题解读》中对小说主题进行解读,并指出小说揭示了美国上世纪20年代人们精神生活的萎靡和颓废,假象背后人们被掩盖的精神危机和灾难。王晓倩[4]在其论文《论〈返老还童〉中的时间意识》,通过对其代表作《返老还童》中奇妙的人生倒置情节,分析作者的时间意识,以及这种时间意识所反映的人生观、爱情观和时代烙印。胡锦凤[5]在其论文《爵士乐时代的通俗代言人---略论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超自然成分》中写道:第二种,超自然成分表现在一些让人难以置信的奇闻趣事上。比如,《本杰明·布顿奇案》是一个完全虚构的荒唐故事。这则故事貌似荒诞,却似乎是在向人们说明,无论多么美好的事物,最终都会走向它
的反面。在歌舞升平,富丽繁华的表象下掩藏着的是危机和灾难,眼前的世界无论多么美好,都是虚幻的假象,摆脱不了最终灭亡的命运。宋利娜[6]在其论文《〈返老还童〉中“美国梦”的破灭》中指出,“美国梦”的破灭是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贯主题。奇幻之作《返老还童》以一个传奇性的故事处理了一个关于生命的严肃思考:人生正如“美国梦”的幻灭,从憧憬,到获得,到最后失去。作者通过本杰明“返老还童”的一生告诉人们:一切表面的虚华都会消失,所有美好的事物终将走向灭亡,人们用尽平生追求的梦想只是幻影,返老还童也不能带来永恒的美好。成丽[7]在其论文《浅析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中就魔幻现实主义这一艺术手法对小说进行分析解读,从而揭示出奇幻色彩描写中所蕴含的对于现实的批判和嘲讽。
笔者查阅之后发现国外关于此短篇小说的研究极少,即便有,也是在相关学术性专著中稍稍提及。比如,柯克·科纳特[8]在其所著的《剑桥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导论》第三章“作品集”第五节“模式和流派”中提到:并非菲茨杰拉德所有的超自然作品都是那样黑暗的。《本杰明·巴顿奇事》讲述了一个出生时样貌七十岁却越活越年轻的人的传记。正如劳伦斯·布尔[9]所说,连接这些奇幻故事的是,“令人动情的变质现实的梦,不禁沉迷于在另一种意义上不实在的、可笑又可悲的社会需要。”
上述对短篇小说《本杰明·巴顿奇事》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两个类别:一归类为新批评派的文本分析;二归类为社会历史研究。但是,目前的研究大多偏重于从社会历史方面入手,从理论角度切入而分析小说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试图运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理论,对小说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帮助读者从不同的视角欣赏该篇小说,体会作者菲茨杰拉德的创作心理。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1.相关文献的综述;2.魔幻现实主义介绍;3.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在小说《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的具体表现。拟解决的问题是分析小说内容,找出魔幻现实主义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本文作者首先将收集国内外对于菲茨杰拉德小说《本杰明·巴顿奇事》研究的资料,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类,列出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接下来探讨魔幻现实主义的概念及特征,并重点分析小说内容,找出魔幻现实主义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本文将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
四、大致框架:
1.引言
1.1 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及其作品《本杰明·巴顿奇事》
1.2魔幻现实主义
1.3 文献综述
2.时间逆行者的扭曲亲情
2.1 和祖父“一起玩耍”
2.2 跟父亲“称兄道弟”
2.3 做儿子的“小侄子”
3.奇幻人生的变质爱情
3.1 成熟稳重的理想丈夫
3.2 社交活跃的年轻小伙
4.逆行生命的虚幻友情
4.1虚情假意的小镇居民
4.2“利”字当头的大学球队
4.3冷嘲热讽的军队战友
5.结论
五、研究工作进度: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间 2012年10月下旬 2012年12月19日 前 2013年3月20日前 2013年4月20日前 2013年5月20日前 2013年6月17日前 内容 选题、制定写作计划 上交开题报告 上交文献综述 上交第一稿 上交第二稿 上交终稿6份及电子版光盘1份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59.
[2]菲茨杰拉德著;张力慧,汤永宽译.返老还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3:7-8.
[3]魏然. 逆流的时间,精神的荒原——短篇小说《本杰明·巴顿奇事》的主题解读[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3):107-109.
[4] 王晓倩. 论《返老还童》中的时间意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191-194.
[5] 胡锦凤. 爵士乐时代的通俗代言人——略论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超自然成分
[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105-110.
[6] 宋利娜. 《返老还童》中“美国梦”的破灭[J].衡水学院学报,2012,14(3):55-57.
[7] 成丽. 浅析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25(2):12-14.
[8] Curnutt, K. 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F. Scott Fitzgerald[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00.
[9] Curnutt, K. 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F. Scott Fitzgerald[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00.
七、开题报告英文版
I. Literature Review
Collision of Fantasy and Reality:Magic Realism in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F.Scott Fitzgerald, one of “the Lost Generation” writers in twentieth century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known as the spokesperson of “The Jazz Age”. His novels vividly recreate corruption and depravity of the bourgeois society for chasing pleasure、fame and wealth. “The Jazz Age” is a decade between the end of the World WarⅠand the outbreak of economic crisis in the end of 1920s, which is written in Fitzgerald?s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Tales of the Jazz Age , published in 1922. And the short story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which this paper will study , is classified as “fantasy story” in Tales of the Jazz Age. Later critics and even Fitzgerald himself mostly think, that his short stories are nowhere near as profound、vivid and weight as his long novels. But in recent years, people have begun to study his short stories again. It has to say that, it not only creates a piece of art “maidan” for him to practice his writing but also provide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live for him through creating short stories.
The short story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is not a popular research of Fitzgerald?s various works, but after consulting domestic researches in recent ten
years,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is short story and its creative conception are mentioned in some academic monographs on Fitzgerald, more or less. Wu Jianguo[1], in his book Research of Fitzgerald, summarize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hort story and evaluates it. Wu thinks, this seemingly absurd story actually explain that no matter how good things seem to be, they will eventually go to the opposite side.. The metaphor of the story is that crisis and disaster are concealed under the surface of peacefulness and welfare. No matter how beautiful the in-front world, it is a fictional illusion which cannot get rid of the doom. I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ook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translated by Zhang Huili and Tang Yongkuan[2], it is written that the skeleton of the story can make a novel which has been compressed into a short story. This involves money, associated with the input-output ratio. All the stories in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occur in everyday scenes. Only in a few places, the author cannot help but make the text a running account of daily life and burst out a trace of fairy-like glow or absurd tone.
After consulting some relevant journals, the author also finds some academic theses on appreciation and comments of the short story. Wei Ran[3], in her paper “Retrograde Time, Spiritual Wasteland---On Theme of the Short Story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points put that the short story reveals the droop and decadence of people?s spiritual life in 1920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oncealed spirit crisis and disaster behind the illusion. Wang Xiaoqian[4], in her paper “On Time Consciousness in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analyzes the author?s time consciousness and the philosophy of life 、views on love and the brand of the times reflected from time consciousness, according to the plot of the upside down life in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Hu Jinfeng[5], in her paper “The Popular Mouthpiece of the Jazz Age——On Supernatural Element in Fitzgerald?s Works”, writes that “Second, supernatural component of performs in the incredible anecdotes. For example,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is a completely fictional absurd story. This seemingly absurd story actually explain that no matter how good things will eventually go its opposite. The metaphor of the story is that crisis and disaster are concealed under the surface of peacefulness and welfare. No matter how beautiful the in-front world, it is a fictional illusion which cannot get rid of the doom.” Song Lina[6], in his paper “On the collapse of the American Dream”, shows that the collapse of the “American Dream
legendary story: life just likes the collapse of “American Dream”, from longing to achievement and loss in the end. The author tells people through Benjamin?s life that all the surface vanity will disappear, and all the good things will eventually go extinct. The dream people chasing for is Mirage and rejuvenation cannot bring the eternal happiness. Cheng Li[7], in her paper “On Magic Realism Color in the Short Story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analyzes the story by using the means of artistic expression---Magic Realism, thus reveals the crisis and ridicule to the reality behind the fantasy color description.
As the abroad research on this short story is minimal, the author can only find a few relevant texts in some academic monographs about Fitzgerald. For example, Curnutt, K[8], in his book 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F. Scott Fitzgerald, mentions that “not all Fitzgerald?s supernatural stories are so dark.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recounts the biography of a man born into the body of a seventy-year-old who grows younger rather than older. As Lawrence Buell[9] suggests, what links these fantastic tales is Fitzgerald?s insistence that ?dreams of a metamorphosed reality are emotional and social necessities which we cannot help but indulge, and that they are in another sense insubstantial, ludicrous, pathetic?”. The studies mentioned above are generalized into two aspects: from text analysis of the new critics and social history research. These studies lay stress on the study of social history and other theories such as time conception rather than magic realism.
My thesis attempts to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short story by using the theory---Magic Realism, with the purpose of helping readers appreciate the story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and know Fitzgerald?s creation of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II. Statement of the Problem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thesis fall into three parts:1.literature review of Fitzgerald and the short story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2.the introduction of Magic Realism;3.Analysis of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Magic Realism in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ontent of the short story and find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Magic Realism in it.
III. Methodology
Firstly, previous studies of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from both home and abroad will be collected and classified, among which some most representative ones will be listed. Then the Magic Realism will be introduced. After
that, the content of the short story and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Magic Realism in it will be analyzed.
IV. Tentative Outline
1. Introduction
1.1 F.Scott Fitzgerald and his short story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1.2 Literature Review
1.3 Magic Realism
2. The distorted affection of a time traveler
2.1 Playing with his grandfather
2.2 Being buddy with his father
2.3 Calling his son “uncle”
3. The metamorphic love of a fantastic life
3.1 Mature ideal husband
3.2 Socially active young guy
4. The illusory friendship of a retrograde life
4.1 Insincere town people
4.2 Utilitarian university football team
4.3 Cynical army comrades
5. Conclusion
References
[1]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59.
[2]菲茨杰拉德著;张力慧,汤永宽译.返老还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3:7-8.
[3]魏然. 逆流的时间,精神的荒原——短篇小说《本杰明·巴顿奇事》的主题解读[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3):107-109.
[4] 王晓倩. 论《返老还童》中的时间意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191-194.
[5] 胡锦凤. 爵士乐时代的通俗代言人——略论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超自然成分
[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105-110.
[6] 宋利娜. 《返老还童》中“美国梦”的破灭[J].衡水学院学报,2012,14(3):55-57.
[7] 成丽. 浅析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25(2):12-14.
[8] Curnutt, K. 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F. Scott Fitzgerald[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00.
[9] Curnutt, K. 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F. Scott Fitzgerald[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00.
范文三: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篇1 题 目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Portia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被马克思称之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透过似真似幻的舞台和匠心独具的故事,莎翁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人物典型。尤其是塑造了众多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出场的女性人物有一百多人,在众多的女性人物中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是各不相同。而《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更是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笔下别具风采的女性形象。众多评论家认为莎士比亚戏剧中刻画的女性形象大都非常贴近生活,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在这一讽刺喜剧《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美丽、善良、机智、自信、富有才华和胆识,正体现了莎士比亚从男性的视觉自发塑造的理想中的新女性。作
1
为新女性的鲍西亚,具有一定的判逆性格,不甘于被命运摆弄做逆来顺受的家庭天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追求。然而,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鲍西亚绝非真正具有女性的自我意识,而是甘于向父权社会妥协的不完美的新女性。本课题通过对《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形象的分析,让读者了解鲍西亚思想上、性格上的先进性与局限性,对现代女性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研究意义
莎士比亚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对人性深刻的剖析,创作出《威尼斯商人》这部极具讽刺性的喜剧。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女性的感情与理智平分秋色,女性是以与男性平等的形象出现的。这在鲍西亚这一角色身上表现最为突出。鲍西亚美丽温柔、忠贞不渝、善良可爱、机智勇敢、足智多谋。她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不仅在自主选择丈夫方面,而且在与夏洛克的斗争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鲍西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也可以带给人们启迪和借鉴。鲍西亚在金钱和爱情的杠杆上,选择了爱情。在她的内心深处爱情价更高,是金钱、物质所无法取代的。她对于爱情忠贞不渝和执着,值得现代生活中个别只追求物质享受的女人去学习。在现实生活中,个别人不应该由于自己的优越条件而歧视别人,更要学会不用有色眼光去看待别人。
2
在法庭上,讲义气、才智非凡的鲍西亚女扮男装以法律博士的身份出场,使剧情有了戏剧性的转折,使夏洛克一步步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她的计策。她成功的妙计足以显示出其学问深厚,机智敏锐,有胆有识的特点,这种女性形象也是我们所认同和赞赏的。《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人物形象具有生动鲜明,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威尼斯商人》主要人物鲍西亚的分析,力图从新的视角去尝试发觉人物的真实性和人物的多面性,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以启迪和借鉴。
二、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欧洲的14到16世纪,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发源于意大利的强大的人文主义运动很快席卷欧洲各国。它从反对封建专制,教会权威和禁欲主义的历史要求出发,肯定人的价值,赞美人的理性和智慧,提倡人对现世幸福的追求和个性自由。这一时期的欧洲戏剧以英国和西班牙为主流,其中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是世界戏剧宝库中珍品。从17世纪开始,莎士比亚戏剧渐次传入了德、法、意、俄、美等国,对各国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虽说生活在400多年前,直到今天各国都有许多研究、评论莎士比亚和他作品的学者,评论家。17世纪有德莱登;18世纪有卜普、约翰生和莫尔根;19世纪有兰姆、柯勒律治;20世纪有道登和
3
布雷德莱。世界各国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如德国的歌德,法国的伏尔泰、雨果,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人,都对莎士比亚作品有过精彩的评论。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萨缪尔.约翰逊认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是生活的镜子,谁要是被其他作家们捏造出来的荒唐故事弄得头昏眼花,读一下莎士比亚用凡人的语言所表达的凡人思想感情就会医治好他的颠三倒四的狂想。《威尼斯商人》的一大成就,就是在轻松的喜剧描写中不忘反映时代,并非只在台词里述说介绍,而是通过情节、人物和人物关系等几个方面,来显示时代风貌和生活要求。
(二)国内研究现状
莎士比亚的名字是由传教士在1856年介绍过来的。清末,我国思想界代表人物严复、梁启超等都在译著中提到莎士比亚的名字。而他的戏剧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才用白话文和戏剧的形式翻译过来。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许多新译本,其中就有方平译的《威尼斯商人》,也是在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开始阐释并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基督教文化内涵,这不仅是我国莎学研究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更是与国际学术接轨的重大举措,是理性沉思后的再审视。20世纪60年代方平先生在他的莎学研究中仍然突出了意识形态与阶级斗争。他认为,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所表现的积财就是积富
4
和守财就是进财,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开始在历史舞台上露头,构成了它的互为补充的两套道德教条。而自1985年到2005年的20年来我国大陆的莎士比亚喜剧研究像《威尼斯商人》,发现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喜剧本质研究、人物形象的研究和比较研究。对莎翁喜剧本质关注的角度主要在于探讨其喜剧体现出来的喜剧精神、喜剧艺术、喜剧美学。人物研究集中在对夏洛克和女性人物分析,主题定位于爱和友谊。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摘要
(一)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二)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综述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简单介绍《威尼斯商人》中的作者背景和历史背景
对《威尼斯商人》中女性人物鲍西亚的分析
鲍西亚的本质
鲍西亚的人文主义精神
鲍西亚的女性自我意识
三、《威尼斯商人》中女性局限性的表现
(一)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控制
(二)以丈夫为中心
(三)社会对女性的忽视
5
四、威尼斯商人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一)夫妻间的两性关系
(二)爱情独立性和平等性的探求
(三)社会对女性的压力
五、对课题《威尼斯商人》的总结
四、本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及进度安排
研究的步骤:1.审理清楚课题的意思和研究方向
2.了解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查找相关的资料
3.在图书馆和网络上收集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整合资料并做好笔记
4.拟写开题报告
5.拟写大纲
6.着手写正文
7.论文修改与定稿
研究的方法:文献法、理论研究法(到图书馆查找纸质及电子资料)
讨论法(与同学讨论相关的研究内容)
实证研究法(通过相关的例子又发思考)
进度安排:2011.12 .12---2011.12.20 选题
2012.02.10 定题
2012.02.15--- 2012.03.10查找资料,初定提纲和开题报告
6
2012.03.15---2012.04.05 论文初稿并修改
2012.0.4.10---2012.04.30论文修改并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Jameson. Shakespeares Heroines. London: Longman, 1961.
[2]Wilson, John Dover. Shakespearian Comedies. Chicago: Northwest University Press, 1962.
[3]方平. 和莎士比亚交个朋友吧[M]. 成都:四川人民
出版社,1983.
[4]郭元波, 唐爽. Humanis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6(3):9496.
[5]胡健生,朱祖林. The Excellent Use of Abrupt Turn and the Elaborate Construction of BehindtheScreen charactersA Novel Interpretation of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Venice Merchant[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
2000 (2):42-46
[6]黄必康. 莎士比亚名篇赏析[M]. 北京:北京出版
社,2005.
[7]栗沙. 亦喜亦悲两相宜-《威尼斯商人》解释[J].贵
州师大学学报:1998(2).
[8]黎会华. 从《威尼斯商人》的女性人物塑造看莎士
7
比亚的女权主义倾向[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2):23-26.
[9]欧华恩. 论夏洛克性格的多元组合[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6-19.
[10]王述文. On Images of Heroines in Shakespeares
Four Greatest Comedies[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4):16.
[11]王佐良,祝钰. European Culture An
Introduc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2]温祖荫.世界名著介绍与欣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3.
[13]肖四新.论莎士比亚的人性观[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12.
[14]张祥和,杨菲翡. Function of Disguise in
Shakespeares Comedies [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27-29.
[15]智量.外国文学名作自学手册[M]. 上海:上海艺术出版社,1985. 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篇2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世界高校的大学英语( 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学习) 都相继走上了ESP 教学的道路( 蔡基刚,20xx, 20xx),而我国大学英语却始终停留在General English( 普通英语) 上( 蔡基刚,20xx) ,我们河南理工大学地质工程的大学英语
8
教学还处于普通英语教学时期,虽然开设了一门《地球科学》双语课程,但是没能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融合,这方面没有老师进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实践。
本篇论文首先对我国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并分析阻碍本专业大学英语由普通英语( GE) 向专门用途英语( ESP) 转移的因素。通过本次调研可以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我国地质工程专业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为本专业英语教学由普通英语( GE) 向专门用途英语( ESP) 转移提供参考数据。
《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以获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上海市专门用途英语( ESP)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地质是矿业的基础,作为我国矿业高等学校的发源地的河南理工大学,更要做矿业方面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开拓者甚至领头羊,我们学校应该加大这一学科的探索研究。河南理工大上学地质工程专业的《地球科学》双语课在20xx年已经建成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地质工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融合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探索可能是这一平台将来的发展方向。我呼吁我们学校外国语学院与资源环境学院尽快进行沟通合作,这也是我写这篇论文的目的。本篇论文的提出不仅对我校地质工程大学英语教学走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促进意义,同时对其他专业也有借鉴参考作用。
9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后到七十年代末,起初我国的外语教育以俄语为主,62年开始推广英语教学,当时的英语教学是典型的传授式以传统系统知识为目的,后因**刚刚开始的公共英语教学也就此折腰;
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初至世纪末,一批归国学者从国外引进了二语习得 、语言共核 、功能意念 、语言技能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EGP ) 等当时的先进理论,形成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 1986年末 ,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开始筹备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系统一一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并沿用至今。
第三阶段是从21世纪初至今,新世纪以来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 、高科技的发展 、网络技术的普及 ,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 水平及语言应用能力又有了更高的要求 。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 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 能力 ,特别是听说 能力 ,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 习能力。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在20xx年和20xx年也进行了改革,以适应这一要求。
国际专门用途英语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时间大致是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 其标志是年月于英国伦敦召开的一次关于二语教学作为影响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10
和地区发展的一个因素的国际性会议)。(周平。《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02期)。国际专门用途在研究领域方面,不管是学术论文还是书评,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方向是语篇分析。而在专门用途英语类别方面,还是以学术英语和经贸英语为主。在英语技能方面,大多数研究者主要关注写作方面的研究。(张维军。《中国ESP研究》20xx年01期)
我国专门用途英语 的教学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 世纪70 年代末才开始,大致经历了3 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 世纪70 年代末至80 年代末。这一阶段国内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以科技英语为主。
第二阶段大致为20 世纪90 年代。这一阶段以介绍推广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理念为主。随着国内外经济交往的频繁,商务活动的增多,对商务英语的教学研究在这一时期逐渐取代科技英语研究成为主流。另外还产生了对金融、旅游和医学等领域英语教学的研究。
第三阶段从2000 年至今, 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在中国全面扩大和深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交流扩大到了整个社会,扩大到了科学技术经济的各个领域一般的外语技能已很难满足市场需要,社会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了。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11
地质工程专门用途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部分,其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地质工程专业英语教育发展较迅速,但是真正的地质工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
三、 毕业设计(论文)所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图书馆查阅资料,网上下载论文,在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实地调研,通过整理调研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网上下载本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及双语课程视频。翻译地质工程《地球科学》双语教材,从翻译实践中总结理论。与学校老师及管教学的领导交谈,整理分析交谈笔记。
四、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1] 郭剑晶。专门用途英语
.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xx.1.
[2] 蔡基刚。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xx(04)。
[3] 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 外语教学,20xx(01)。
[4] 蔡基刚。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调整[J]. 外语电化教学, 20xx(01)。
[5] 蔡基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
12
的影响[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xx(02)。
[6] 蔡基刚。解读《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J]. 中国外语,20xx(02)。
[7] 申婷。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历程[J].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xx(02)。
[8] 张维军。 国际学术界ESP 研究历史与现状:《国际专门用途英语》期刊论文分析[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xx(03)。
[9] 严玲。 中国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发展趋势 [J]. 长江大学学报,20xx(04)。
五、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按周说明)
第一阶段: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书籍、文章、期刊等;
第二阶段:20xx年3月7日(第二周)前完成选题,交论文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20xx年4月18日(第八周)前完成初稿,交导师审阅;
第四阶段:20xx年5月9日(第十一周)前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第五阶段:20xx年5月19日(第十二周)前 完成修订初稿,交导师审阅;
第六阶段:20xx年5月23日(第十三周)前完成论文终
13
稿,交稿。
六、 指导教师审批意见:
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 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篇3 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长时期以来, 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 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 新谜又出, 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 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
14
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 tradition) 。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到70 年代以后, 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
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 到2000 年9月为止, 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 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 其中1970 年以后为126 部, 仅90 年代就达59 部, 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 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 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 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
15
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预期的结果(大纲):
1.A Survey of Gothic 1.1 Definition of Gothic
1.2 the Origin of Gothic Novels
1.2.1 Historical Reasons
1.2.1.1 Folklore in Germantic Nationality 1.2.1.2 Drama in the Renaissance
1.2.1.3 the Bible and Legends in Christianity
1.2.2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Itself
1.2.2.1 Challenge of Romanticism to Rationalism 1.2.2.2 Sublime and Beautiful
2. Emilys Gothic Heritage
2.1 Theme
2.1.1 Good and Evil
2.1.2 Revenge
2.2 Characters Description
2.2.1 Villain-hero 2.2.2 Delicate Young Girl
2.3 Atmosphere, Environment and Plot 2.3.1 Terror 2.3.2 Mystery
2.3.3 Supernatural
3.Emilys Gothic Innovation
3.1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16
3.1.1 Change of the Background 3.1.2 Use of
Symbolism 3.1.3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3.1.4 Illusion and
Subconsciousness
3.2. Description of Figure Emotion and Psychology
Reference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主要有资料查找、理论探讨研究、阅读法
3.研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所需条件:纸张、打印设备、图书馆、互联网上获取国内外文献资料;
可能存在的问题:(1)文献不足; (2) 由于个人的观点和能力,使对研究对象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
三、研究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及审查意见
1.研究进度安排
(1)论文指导第一周(学期第八周):学生完成初稿。
(2)论文指导第二周(学期第九周):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后发回修改。
(3)论文指导第三周(学期第十周):学生交论文第二稿。
(4)论文指导第四周(学期第十一周):指导教师审阅第二稿并发回给学生进一步修改。
(5)论文指导第五周(学期第十二周):定稿
(6)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交定稿的打印稿和电子文本。
17
(7)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本周星期五至论
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周)星期五,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写评
语,学生做好答辩准备。
(8)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十四周):星期三至论文指
导第八周(学期第十五周)开展答辩工作。
2. 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Bronte, Charlotte.
1907. Charlotte Brontes 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Wuthering Heights. London: J. M. Dent Sons Ltd. p. 20.
[2] Gerin, Winifred. 1971. Emily Bront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Marie, Mulvey-Roberts. ed. 1998.The handbook to gothic literature [A].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p. 83.
[4] Punter, David. 1980. The Literature of Terror [M]. London: Longman. p. 6.
[5] 方平. 1993 .希望在人间论〈呼啸山庄〉(《呼啸山
庄》译序) [M].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24页.
[6] 盖斯凯尔夫人. 2000 .夏洛蒂•勃朗特传[M].
张淑荣等译. 北京: 团结出版社. 第1112页.
[7] 肖明翰. 2001.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 外国文
学评论第3期.
18
19
范文四: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英语开题报告论文
英美文学》研究论文 英美文学》 开题报告撰写模版
2010年10月
对开题报告的理解
定义: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 材料。 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P3 目的:通过陈述、明示自己的选题思路及 工作开展思路,来达到让上级批准该项研 究工作的目的。从这一点上说,开题报告 其实是报请上级批准的一个选题及研究工 作计划。 (功利性) 引导及指导作用,规范作用
开题报告封面( ) 开题报告封面(1)
论 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名称 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_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2)
1.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小4号宋体,单倍行距) (约150---300字)
开题报告(3) 开题报告
2.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小4号宋体,单倍行距) (约1000字左右) 开题报告(4)
3. 本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小4号宋体,单倍行距) (约50字左右) 开题报告(5) 开题报告
4. 本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和研究措施 本课题研究步骤、 (小4号宋体,单倍行距) (约300字左右)
开题报告(6) 开题报告
5. 本课题研究工作进度 (小4号宋体,单倍行距) (约200字左右) 开题报告(7) 开题报告
6. 设计(论文)提纲 设计(论文) (小4号宋体,单倍行距) (约200字左右)
1.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150-300字)
依据:为什么研究该问题,其背景是什么? 现实需要。 理论创新的需要。 学术争鸣的需要。 研究意义:该问题的研究结果或成果能起到 什么作用,或有什么价值。 现实指导意义 理论价值 学术价值
2. 国内外研究动态(1000字左右)
引 言部分: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定义,指出综述 的范围,概括问题的研究现状、争论焦点等,使读 者对该问题的研究有一个初步轮廓。 正文部分: 1)历史背景:前人研究本课题的情况, 如谁研究了什么问题?结论是什么?总体研究水平 如何,等。 2)现状评述:着重论述本课题的当前 研究状况,如有哪些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什么样的 理论、假说或观点?这些理论、观点等之间有什么 异同?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等。同时亮出本研究的 观点。 3)发展方向:肯定本课题研究目前达到的 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 指出研究的可能发展趋势或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方向。 总结部分(不是必需的):总结正文部分的内容。
3.拟解决的主要问题(50字左右)
就是论文的主攻方向、研究目的。力求用一 到两句话,明确具体地把论文选题中的上述 信息传达出来。 也可以从总和分两方面加以概括,即首先总 述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然后分说会具 体回答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4. 研究步骤
字左右) (三项共300字左右) 三项共 字左右
第一步:广泛阅读文献, 第一步:广泛阅读文献,确定选题 第二步: 第二步:拟写开题报告 第三步: 第三步: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搜集文献资料 第四步: 第四步:撰写文献综述 第五步: 第五步:撰写论文 第六步: 第六步:论文修改与定稿
此次文学论文需对各部分展开\扩 注: 此次文学论文需对各部分展开 扩 大论述. 大论述
4. 研究措施
字左右) (三项共300字左右) 三项共 字左右
研 究措施侧重于完成论文工作的条件, 研究措施侧重于完成论文工作的条件, 应结合自己的各种现实需要及困难来写。 应结合自己的各种现实需要及困难来写。 如在占有资料、 如在占有资料、使用仪器设备等方面有 什么困难, 什么困难,以及自己准备采取什么办法 加以解决。 加以解决。
困难 + 解决办法
5.本课题研究工作进度(200字左右) 本课题研究工作进度
2010 年x月--x月 阅读文献,完成选题工作 年 月 月 阅读文献, 2010年x月x日 撰写开题报告 年 月 日 2010年x月--x月 进一步查阅文献,搜集 年 月 月 进一步查阅文献, 资料 2010年x月 全面分析与整理资料,撰写文 年 月 全面分析与整理资料, 献综述 2010年x月—x月 撰写论文初稿 年 月 月 2010年x月—x月 修改论文初稿 年 月 月 2010年x月x日 论文定稿 年 月 日 论文定稿.
6. 设计(论文)提纲(200字左右) 设计(论文)
1. 引言(Introduction)(问题的提出 引言( 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 观点的提出) 观点的提出 2. 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文献综述( ) 3. 主体框架:由分论点及论述分论点的 主体框架: 论据构成。 论文主体部分 论文主体部分,即对论文主 论据构成。(论文主体部分 即对论文主 要观点的论证) 要观点的论证 结语( 结语(Conclusion/ Implications)
7.参考文献
陈爱敏. 东方主义” [1]陈爱敏. “东方主义”与美国华裔文学中 的男性形象建构[J]. 外国文学研究, 的男性形象建构[J]. 外国文学研究,
2004( 782004(6) : 78-83 林涧. [2]林涧. 后现代创作语境下的种族历史书 华人金山勇士》 写—《华人金山勇士》与早期北美华人移民史 南开学报(哲社版),2007,( :121[J]. 南开学报(哲社版),2007,(1):121-126 [3]福克纳 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M].杨岂深 福克纳. [3]福克纳.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杨岂深 北京: 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4]霍桑.红字[M].姚乃强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4]霍桑.红字 姚乃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霍桑 姚乃强译 南京 1998
范文五: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英语开题报告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英语开题报告论文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The Destiny of Sister Carrie-An Analysis of “New Female Image” in Sister Carrie嘉莉妹妹的命运-浅析《嘉莉妹妹》中的新女性形象 院 系 应用外语学院
专 业 应用英语专业
选 题 方 向 英美文学
学 生 姓 名 张倩 Queenie
学 号 1040201624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本毕业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
一、 选题动机、可行性分析、意义、重点和创新点:
选题动机:对作者的作品比较感兴趣,而且嘉莉妹妹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在现今社会中有很多女性的生活与嘉莉很相近,可以引起共鸣。I am very interested
s writing themes. And Sister Carrie relatively close to in the author’
real life. In today's society there are many women in the life and Carrie
very close, can resonate.
可行性分析:
选题意义:反映现今社会的诸多问题,以启示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西奥多?德莱塞的杰出代表作,该小说勾勒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消费主义和自然主义所展示的一幅精彩画面,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初的美国大都市生活。
Reflect the many problems of modern society, is a lesson people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选题重点:对嘉莉这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以及影响她的外界环境因素的分析。The
main characters of the character of Carrie and her impact on th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选题创新点:从侧面反映现实生活From the side of the situation reflects
real life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毕业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二、
供
There are not so much articles which talk about the Sister Carrie 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文章并不多见, 在美国文学史上,嘉莉妹妹一直是颇具争议
的人物形象.
三、 毕业论文研究基础及研究方法:
研究基础:I have read the novel before and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e theme
the novel involves ,together with we learned the novel not long before. After
the teacher analysizes it for us carefully, I hav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to it.
我以前就读过这本小说的中文版本,看完之后我对里面涉及的主题很感兴趣。加
上后来我们学习了这篇小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研究方法:close-reading
仔细读过原著并读过作者相关的自传,我是在认真细读全文的基础上写这篇论文
的。
四、 论文提纲:(用英文撰写)
A Topic Outline
Thsis:an adapting of traditional conception of feminine idiosyncrasy.
1.Introduction:Sister Carrie’s desive in her hometown and in the city
2
.Shows Carrie is a “New Female” through her three characteristics A.Her drsive is impossible to get satiable本毕业论文由无忧论文网
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
B.She doesn’t obey noral standard any longer
C.Carrie palys a positive role in her rags-to-riches fate
3.The influence of the external factors on Carrie
A.The driving of “American Dream”
B.Stimulation of high-consumption
4.Conclusion:Analyzes the internal motivations for the forming of “New
Female”
五、 参考文献
Sister carrie under the unconventional discourse of feminism <>2005年01期
吴红云 , WU Hong-yun
时代新女性--嘉莉妹妹形象评析本毕业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
理提供
An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 Carrie
<>2006年03期
李旭 , LI Xu
Exploration into an Insatiable Character-- An Analysis of Dreiser's
Portrait of Sister Carrie
<>2005年03期
高玉芬 , GAO Yu-fen
评《嘉莉妹妹》消费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Naturalism and Consumerism Represented in
the Novel Sister Carrie
<>2006年04期
王丹
《嘉莉妹妹》时代生活的画卷
Sister Carrie - the Picture Scroll in the Life of the Time
<>2001年03期
伍柳 , WU Liu
"新女性"的背后--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嘉莉妹妹》
Behind "New Woman"--A Review on Sister Carrie in Light of Feminism
<>2005年01期本毕业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
靳怀芳 , 胡宗锋 , QING Huai-fang , HU Zong-feng
Sister Carrie 《New York:Doubleday, Page & CO》 DREISER 1900 / / P
Sister Carrie-Theodore Dreiser's Sociological Tragedy 《New York: Twayne Publishers》 David E E Sloane 1992 / / P 13-14 德莱塞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蒋道超 2001 / / P
"西奥多?德莱塞和复原本".嘉莉妹妹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阿尔弗
雷德?卡津 1988 / / P
德莱塞评论集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龙文佩 1989 / / P 第二性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西蒙?波伏娃 1998 / / P 女性在历史文化模式中的审美地位 《上海文论》 李小江 1990 / / 01 P 西方女性主义与中国女作家批评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西慧
玲 2003 / / P
六、 导师意见:
名利场>名利场>名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