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报告格式范文下文是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格式范文,内容如下: 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格式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报告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 调查报告之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 调查报告之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调查报告之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调查报告之 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 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
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 调查报告之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05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 调查报告之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
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调查报告之附录 由于我的调查时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初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
社会调查报告格式及范文
调查人: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 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 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 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
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05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 结论与建议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
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 附录由于我的调查时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初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
有关于历史文化的调查报告怎么写
(一)历史村镇的文化价值和抢救历史村镇的重大意义一个村落、一个集镇的形成,需要几百年的时间,而特有的历史环境以及村镇文化则需要更长时期的历史积淀才能形成。
长沙地区各种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传统建筑与古道、古村、池塘、山岗、寺庙、溪流、小桥以及宽敞的晒谷坪等等相映成趣,构成了长沙村镇所特有的自然景观。
加上蕴含在这些有形物质背后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固有观念,使长沙先民血缘团体上得到凝聚,精神上得到陶冶,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这种日益缺乏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今日长沙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要素。
长沙历史村镇自然和人文的背景,或与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因素紧密结合,或与村落区域在空间上相互融合,并给予静态和动态的影响,从而形成自然与历史融为一体的环境,其价值是无法用确切的语言和数量来表示和衡量的。
随着日月的推移,这种文化意义上的价值将会越来越大。
文脉是历史的延续。
许多历史文化遗存散布于广大的乡村和集镇,它是我国深厚历史文化的宝藏,是社会文明的源头。
在农村小城镇建设时,应当充分挖掘这些宝藏,让它们流传下去,发扬光大。
国际社会对村镇历史文脉的保护越来越予以关注,因为任何一个村镇的历史,都是人类...(一)历史村镇的文化价值和抢救历史村镇的重大意义一个村落、一个集镇的形成,需要几百年的时间,而特有的历史环境以及村镇文化则需要更长时期的历史积淀才能形成。
长沙地区各种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传统建筑与古道、古村、池塘、山岗、寺庙、溪流、小桥以及宽敞的晒谷坪等等相映成趣,构成了长沙村镇所特有的自然景观。
加上蕴含在这些有形物质背后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固有观念,使长沙先民血缘团体上得到凝聚,精神上得到陶冶,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这种日益缺乏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今日长沙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要素。
长沙历史村镇自然和人文的背景,或与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因素紧密结合,或与村落区域在空间上相互融合,并给予静态和动态的影响,从而形成自然与历史融为一体的环境,其价值是无法用确切的语言和数量来表示和衡量的。
随着日月的推移,这种文化意义上的价值将会越来越大。
文脉是历史的延续。
许多历史文化遗存散布于广大的乡村和集镇,它是我国深厚历史文化的宝藏,是社会文明的源头。
在农村小城镇建设时,应当充分挖掘这些宝藏,让它们流传下去,发扬光大。
国际社会对村镇历史文脉的保护越来越予以关注,因为任何一个村镇的历史,都是人类史的一部分,都是全社会和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在进行小城镇建设的时候,我们只有保护和延续这些文脉的责任,而没有破坏和中断它们的权利。
文脉由多方面组成:传统和具有特色的建筑,街区、村落的格局,见证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场所和其它物体,甚至古树、奇石以及各种具有鲜明特色的风土人情等都是历史文脉的载体,即使已经是断墙残垣,,不够完整,仍然可以通过合理的手段,让它们化腐朽为神奇,发出诱人的光辉。
无数教训证明,由于人们不珍惜,许多有价值的文化传统已经中断或正在消亡。
在建设农村小城镇时,应当尽可能地把这些曾经存在过的历史发掘出来,用各种方式把它延续下去,以弥补前人的过错或缺憾。
而它们的留存不仅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现实的社会及经济价值。
一是为现代城镇建设提供传统文化基础和规划建设的宝贵经验;二是为向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民族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最好的实物标本和历史教材;三是为发展现代旅游事业提供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二)历史文化村镇历史风貌的保护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关键是历史风貌的保护。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历史风貌保护理论不断深化,其保护内容写进了国际历史保护宪章。
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征的建议》指出,风貌保护是:“保存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修复无论是自然的或人工的,具有文化或艺术价值,或构成典型自然环境的自然、乡村及城市景观和遗址的任何部分。
”而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1987年发布的《保护历史城镇和城区宪章》则指出了历史街区和地段风貌保护的内容:“(一)用地段和街道说明的城市的形制;(二)建筑物与绿地和空地的关系;(三)用规模、大小、风格、差筑、材料、色彩以及装饰说明的建筑物的外貌,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四)该城镇和城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五)长期以来该城镇和城区所获得的各种作用。
”并指出:“任何危及上述特征的威胁,都将损害历史城镇和城区的真实性。
”历史风貌保护的对象是有特征的组群景观,其中不一定要有特别重要的文物或古迹,但作为一个整体,这种景观的形体、形象已成为某个地点、区域,或某种文化的标志;历史风貌保护的目标则是基于对文献和遗存实物的研究来反映历史场景,以获得地方文化上的认同感。
规划中的个体不一定都是过去的物质真实,而是采取“修旧如旧”、“建新如旧”、“异地搬迁”等方式创造出来的为环境气氛服务的景观。
由于风貌保...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调查主题: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调查调查目的: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懂得对中国文化的欣赏。
调查方式:上网调查,去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调查结果:搜集到相关资料,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整理资料,总结出一份调查报告。
总结报告: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悠历史,古老的文化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气息。
欣赏一下中国传统的文化,你会发现它的与众不同。
1.盛大的传统佳节——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华民族最重大的传统节日——春节,自汉武帝时起,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一天古时称为元旦、元日或“三元”(岁之元、月之元、日之元)。
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采用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就把农历年改为春节,把阳历年作为元旦。
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要放鞭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古人把竹节放在火中烘烤,使它爆发出巨大的声响,用来辟疫驱疠,这是爆竹的起源。
宋代起,以纸裹硫磺,用火点燃作响,称为爆仗。
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春节是欢乐气氛最浓的节日。
历来在街头和公共场所,都有艺人表演说唱、杂技、百戏杂陈,热闹非凡。
2. 传统的饮食文化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
主食是五谷,辅食蔬菜,外加少量肉食。
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
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
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
”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的精致而闻名于世。
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
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
这种聚食古俗,一直至后世。
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到今天,中国人的团圆之意也是这种观念的反映。
3.服饰文化清代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
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如背心、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层出不穷。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充分显示出来。
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
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丰富多彩,在不断地发展着、娈化着,值得我们进一步了解。
关于湖南文物保护的调查报告!
张思卿说,我们到湘西凤凰县进行了参观,凤凰历史上为什么出了那么多人才,主要就是因为“崇文”,这也是一个普遍规律。
崇文重教育,是湖南各方面发展的基础。
对历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介绍历史不能只讲神仙皇帝而不讲人民。
湖南是文化大省,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
要变文物资源为经济资源,湖南在合理利用上的不少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对遇到的一些新问题,要进一步加强研究,采取措施。
张思卿表示,相信湖南在文化遗产保护上一定能继续走在前列。
写一个社会调查报告
我给你个格式吧,内容不是,不过格式就是这样了。
调查人: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范文: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 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 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 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
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05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 结论与建议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
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 附录由于我的调查时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初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
怎样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 41 号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11月14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 长 孙家正 二○○六年十一月十四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履行对《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责任和义务,传承人类文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 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 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协调、解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工作措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专门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募集、使用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 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开展相关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工作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制定并公布。
第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文物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开展志愿者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工作。
第八条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承担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任务的机构,应当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应当明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和重点,分类确定保护措施,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
尚未编制保护规划,或者保护规划内容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世界文化遗产,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年内编制、修改保护规划。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审定。
经国家文物局审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布并组织实施。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要求,应当纳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第九条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当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依法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文物主管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实施保护和管理。
第十条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文物保护单位,应当根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依法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予以公布。
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应当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和缓冲区的保护要求。
第十一条 省级人民政府应当为世界文化遗产作出标志说明。
标志说明的设立不得对世界文化遗产造成损害。
世界文化遗产标志说明应当包括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称、核心区、缓冲区和保护机构等内容,并包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遗产标志图案。
第十二条 省级人民政府应当为世界文化遗产建立保护记录档案,并由其文物主管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备案。
国家文物局应当建立全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记录档案库,并利用高新技术建立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动态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
第十三条 省级人民政府应当为世界文化遗产确定保护机构。
保护机构应当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日常维护和监测,并建立日志。
发现世界文化遗产存在安全隐患的,保护机构应当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告。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主要负责人应当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
第十四条 世界文化遗产辟为参观游览区,应当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作用,并制定完善的参观游览服务管理办法。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应当将参观游览服务管理办法报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备案。
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参观游览服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在参观游览区内设置服务项目,应当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管理要求,并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文化属性相协调。
服务项目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实施服务项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并维护当地居民的权益。
第十六条 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应当组织开展文化旅游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发掘并展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保护并利用世...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二、1、2、3、、系别、专业、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 论文提纲 前言、 一、1?三??,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提纲。
1 总述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
在开题阶段、 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五、预期的结果六、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一?? ?、???、2、导师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三,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
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2? ????、1??、 选题意义 1、3????、论文的理论依据、 论文综述 1??、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理论意义 2、年级、姓名、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3 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4 要求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
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
怎样写调查报告(格式)?
这是我最近自己写的一份调查报告,内容欠缺,不过格式就是这样了。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 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 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 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
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05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 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
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 附录 由于我的调查时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初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
我国重视保护文化遗产的事例有什么??
丹青:学者、新疆大学客座教授、研究员 .1955年生于北京,知青十年,卖过苦力、当过工人,大学毕业后当过秘书、记者。
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 2002年5月18日,他组织首届“中国古镇保护论坛”在浙江西塘召开:中国文物保护届的三老作了主题发言。
罗哲文认为:“中国古镇保护与发展的空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中国古镇研究迫在眉捷的课题。
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好这一人类理想家园。
”郑孝燮就文态环境的保护与研究指出:“21世纪是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非物质遗产申报高潮时代,行政主管部门除了正确引导,专家参与,在人类文态环境的保护上更要加强力度。
”谢辰生就“文物法规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根本基础,依法保护不可动摇”阐明了观点。
他在会上作了总结发言,并多年来为中国古镇(村)保护做出了一定贡献。
2003年9月9日至28日,由他组团与新疆大学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文物报》共同参与从新疆的库车、阿克苏、乌什、阿凡提、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哈什、塔什库尔干、洪旗拉普、再回到哈什,转道沙车、墨玉、和田、洛普、民丰、库尔勒、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共计行程9700多公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研与考察,为新疆非物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当时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事业的起步作出了标志性的贡献。
2004年7月中旬,他担任领队,带领中国教育电视台“走进康藏”剧组拍摄大型纪实片,数次面临生命的危险,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同年他的文化大散文《丹巴美人谷》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在该书的序言中,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这样评价他——“作为一个散文家,多年来投身到文物保护战线上来,并做了实质性的行政事务工作,这在中国文物保护界是不多的。
” 2005年冬天,他与谢辰生先生在新疆调研时,发现某集团公司在南疆地区疯狂吞并文化遗产的违法活动。
受谢老的委托,他冒着严寒单身行程数千公里自费调查取证,为谢老给中央领导的报告提供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最终在中央和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解决了问题。
2006年4月,受谢辰生、郑孝燮、罗哲文三老的委托,他调查江苏某市大拆文物建筑的违法行为,并把调查情况如实汇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干峙同志,受到周干峙同志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其支持。
在郑孝燮、罗哲文、谢辰生给江苏主要领导和部门去书,呼吁无用的前提下,他在《中国文物报》第三版整版发表《延陵悲歌——历史文化名城**大拆之风狼烟再起》一文,产生一定社会反响。
《南方周末》在引用该文章的基础上用四个版面讨论此案,全国有30多家新闻媒体、网站参与进来。
在种种高压下,他始终没有妥协。
在2006年9月号的《中华遗产》上,他的专栏文章《常州被毁的无言悲歌》再次刊出,又一次受到媒体的关注。
2006年9月,他作为遗产专家受到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广播新闻中心、电视新闻中心、新华社长三角新闻中心、新民晚报、长三角周刊、《中华遗产》杂志社、新华网、新浪网、东方网和长三角15城市交通广播联手,推出的“穿越长三角”大型采访报道团的邀请,随团解读15座城市的文化遗产。
15天解读15座城市做了15档现场直播节目,写了15篇文章同时在新华网、新浪网、东方网发表。
2007年6月,新华社?新疆频道发了他的《麦积山:面临的亵读与尴尬》专稿,此文受到中央高层领导的关注。
天水市政府于2007年8月18日,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文智、副市长郭奇若召集市旅游局、麦积山风景管理局、小龙山林业局、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香积寺筹建处等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召开现场会。
对《麦》文中所反映的香积寺遗址和森林植被遭到人为破坏作了处理,并发了天水市纪[2007]22号市长办公会议纪要。
接着他再次自费赶到香积寺停工现场,看到有些情况不容乐观,建寺者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中国文物报》于同年的8月31日,刊载了他的《生活没有旁观者》。
文中对停工现场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了披露。
2006年的冬天,他和罗哲文、谢辰生受中国文物学会的委派,协助南京军区进行文物建筑的普查和营区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制定。
由他起草、谢辰生指导,经军区各大部门首长的申阅和专家学者多次论证,于2007年9月13日出台《营区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中国文物报》11月21日头版头条——以“首部军队营区文物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施行”为题,作了专题报道。
报纸同时刊登了《人民军队保护文物的传统在发扬》的评论员文章,高度评价了这一办法的施行。
二十余年来,作为中国文物界的守望者,丹青没有辜负罗哲文恩师对他的厚爱与培养,他一直坚守在文化保护的阵地上。
他身体力行,用鲜活的事例感染周围的人们。
这么多年来,有关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文章、论文和以散文手法弘扬祖国历史文化的专著,数百万文字记载了他走过的人生之路。
他的《情泊吐鲁番》第二部又将在年内出版。
另一部专谈名镇保护的27万字大散文集《品味同里》也将出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文化遗产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