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矢志不渝的姚雪垠
作者:王维玲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0年12期
2000年10月10日是姚雪垠90诞辰。在这值得纪念的日子,我想到在姚老逝世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李自成》四、五两卷出版了,一至三卷也再版了。特别是在建国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李自成》四、五两卷叫红了大江南北,虽然由于发行渠道不畅的原因,有的地方还是空白,至今还不为人知。但四、五两卷的出版,一至三卷的再版,毕竟是让人高兴的事,说明广大的读者没有忘记姚雪垠,没有忘记《李自成》!
更可喜的是《姚雪垠书系廿二卷》出版了。《书系》的前十卷是《李自成》一至五卷;后十二卷,包括他的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以及中篇小说《戎马恋》、《牛金德与红萝卜》、《重逢》等,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等24篇。此外,还有他写的散文、诗歌、杂文、时评、通讯、纪实文学、回忆录、剧本、文学论文、史学论文、讲演录、访谈录、书信、译作等。其中特别让我感到珍贵的是有关《李自成》写作的论文、谈话、书信、诗词和他几十年积累的读书卡片的分目和部分卡片的选入。这么大的工程,在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里,由他的儿子姚海天和他的助手俞汝捷牵头,和一批热心的专家、学者、教授参加,精心筛选、精心编辑、精心设计,完成了这项上千万字的浩大工程,这实在是件非常令人感动的事,也是文学界、出版界一件非常喜人的事。
我记得,1990年在武汉召开的祝贺姚雪垠八十寿诞暨从事文学创作60年的时候,我曾在大会上庄重宣布:中国青年出版社将出版《姚雪垠文集》,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没想到回京后,姚老忙于四、五两卷的写作,我也杂事纷繁,都无暇集中精力从事这件大事,一晃十年,就这么快的过去了。而今想来,感到很对不起姚老,也感到非常的内疚。
现在廿二卷的《姚雪垠书系》终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在这里,我衷心地向《书系》编委会的同志们表示深深敬意!你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这部含金量很高、沉甸甸的大书,也许现在还估量不出它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但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以后,它的文学价值,学术光采,历史成就,会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所承认。
一
也是在姚雪垠80诞辰的那一年,姚老把自己的创作手稿捐赠给他的家乡河南省南阳市档案馆。在北京举行的捐赠仪式上,不少与姚老相识相交了几十年的老同志、老作家参加了会议,他们在发言中,谈姚老的信仰与追求,理想与人格,学习与写作……林默涵同志围绕姚雪垠的信仰和与党的关系,讲了一段很动情的话。默涵同志说:这几年跟他接触当中,感觉到他非常的坚定。不管怎么风吹雨打,对他也造了多少谣言、漫骂、攻击,但是他不为所动,他坚定地相信党的路线,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他不放弃作为一个党员入党的时候发过的誓言。现在我觉得党员重新登记,很好。要重新看一看入党时候的宣誓。过去我们都宣誓过的嘛!都在红旗下面宣誓过的嘛!现在有的人却忘记了,翻过来了,自己宣誓过的东西都忘记了,而且反对它了。姚雪垠同志在这一点上是很好的,他是非常坚定的。刚才马烽同志讲,说他是骂不倒的。他是捧不倒的,也骂不倒的。捧也会捧倒,现在捧倒了多少作家。所谓作家,就是发表一篇作品,噢哟,到处捧啊,好得不得了啊!又是什么新创造啊,又是突破啊,哪有那么多突破!动不动就是突破!所以捧杀了很多人。鲁迅先生是了不起的,讲了骂杀与捧杀。骂可以把人骂倒,骂杀;捧也可以把人捧倒,捧杀。可是姚雪垠同志既骂不倒,也捧不倒,他还是姚雪垠。我是非常尊敬他的。
默涵同志这段话是1990年6月2日讲的,虽然至今已过去十年,但我们重读他的讲话,还是觉得很有启示,很有意义的。当时听过默涵同志的讲话,我就想到,从一九五七年“反右派”到“**”,姚雪垠走过的道路是崎岖的、艰难的,但无论多么坎坷不平,受过多么大的打击,遭受了多少难言的折磨,他始终没有迷惘,没有彷徨,没有悲观,没有消沉;始终没有动摇他的坚定信仰,坚定信念,人生信条,奋斗目标。
1979年2月25 日《湖北日报》在头版以显著的位置刊登一条消息:“省直宣传战线抓紧做好错划右派改正工作……作家姚雪垠等86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已予改正,恢复名誉。”在这条消息中正式公布了湖北省委对姚雪垠的复查结论:“1958年划作家姚雪垠为‘极右分子’的主要依据,是1957年前后发表的五篇文章,两次讲话和一封信。参加复查的同志这次全部查阅了以上材料,发现当时的结论与原文有很大的出入,有的斩头去尾,断章取义,有的歪曲原意,强加于人。根据复查,属于错划。从他一贯表现来看,是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省委最近已经批准改正,恢复名誉。”
蒙冤21年的姚雪垠,当年被错划“右派”时,还是满怀壮志的47岁的中年人,而今已69岁,迈入老年人的行列。但此刻的姚雪垠,想的不是怨恨和委屈,不是坎坷和挫折,而是勇气和决心,奉献和奋斗。他虽忘不了过去,但想得更多的还是现在和未来。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下,他写了一首题为《风雨》的七言八句:
风雨崎岖二十年,
未将赢马卸征鞍。
刖工梦献连城璧,
逐客私栽九畹兰。
牛鬼蛇神迷黑榜,
香花毒草乱朱栏。
卷施纵死心犹活,
乌柏经霜叶更丹。
对于1957年他被错划右派这件事,姚老说过一段非常深刻,令人深思,又让人感叹的话,他说:“1957年这场深重的灾难,对许多知识分子来说是一场浩劫,我不会把灾难的责任归因于单位的某一具体的领导人,但对于这次政治运动的前因后果,以及对新中国文化和文艺发展道路危害之深,我将在日后写回忆录时再作分析。”
就在他恢复名誉的同时,姚雪垠正式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有同志不解的问:像姚雪垠这样年纪的老人,既有很高的成就,又有很高的荣誉,为什么还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呢?
这问题提得好,要研究《李自成》,要了解姚雪垠,如果只了解他的艺术观、审美观、历史观,不了解他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要精深而准确、深入而有创见的研究姚雪垠和《李自成》也是困难的。
有人问姚雪垠:您被错划了21年,就没有一点怨恨之心吗?姚老针对这个问题,在1981年的《长江文艺》第七期上以“党,我的精神母亲”为题,写了一篇声情并茂,激情满怀的散文,道出了半个世纪以来他对党的深厚情感。姚老写道:
早在几十年前,我们就把希望寄托在共产党身上。我们痛恨帝国主义,痛恨军阀,痛恨国民党反动派,是什么力量支持、鼓舞着我们,什么思想指引着我们奋斗前进呢?不是别的,正是中国共产党,正是党所宣传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支持、鼓舞着我们,指引着我们奋斗前进。
回想六十年前,我还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少年。后来到了开封,接触了地下党,才使一个浑沌的青年,思想逐渐开了窍,初步接受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明白了一些是非,懂得了人应该走一条怎样的道路。如果没有这一段经历,很难想象我这一生会怎样度过,我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从那以后,我所有的努力,不过是在党的政治影响下,在党所宣传的马克思主义启迪下,一步步向前走过来。
可是人生的路途是曲折的。我曾经象游子一样从党的身边离开。当我离开时,我的心情非常痛苦,曾经暗暗地哭过多次,有许多夜,我一经醒来,禁不住在枕上流出热泪。我好象一个孩子,希望能继续牵着母亲的衣襟向前走,继续得到母亲那温暖的手的抚模和提携。正因为这种感情,这种力量,推动着我继续为党为人民做我应该做的工作。后来,在历次劳动中,尽管我受到挫伤,甚至受到沉重的打击,但我对于党,从来没有一点怨恨的心情。我总觉得,作为一个儿子,我只能为自己工作得太少而惭愧,没有权利去抱怨哺育自己的母亲,即使她在某些时候犯了错误。我常常拿河南家乡的一句土话来形容自己:“家鸡打得堂前转,野鸡不打一翅飞。”自己不论怎样受委屈,决不背离党的利益。
这就是我们无比尊敬的那些成长在三、四十年代,成熟于四、五十年代,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真正成名的老一辈作家,对党的最真实的感情历程和心灵独白。
在支部大会讨论姚雪垠的入党申请时,他说了这样一段感人至深的话。他说:“我今年72岁,已经是垂暮之年。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同志们如同意我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将是我生命的新开始。对我来说,这后一方面的意义更关重要。虽然我明白我自己看不见共产主义的实现……然而我坚信人类的崇高理想必将实现。这是我的追求,我的信仰。我愿为这一信仰而进行战斗。”正是对真理与正义,光明与幸福的追求,几十年来,无论是处在顺境的姚雪垠,还是处在逆境的姚雪垠,他对共产党的信仰,对人类崇高理想的追求,始终如一,坚定不移。有人对于姚雪垠被错划右派后,一直不消沉,并且还做出突出成绩,很不理解。尤其是国外的同行。1978年来华访问的两位美国作家问他:“你从李自成失败写起,写他全军覆没后毫不灰心,用百折不挠的精神写出《李自成》,是不是也写了你在1957年的命运?”姚雪垠笑了,他说:“你们没有猜对,如果我自己的思想感情,仅仅限在个人命运上,就不大可能写出《李自成》。对历史的揣摩和艺术的虚构,合情合理,才能获得读者的共鸣。这种感情远远超过我个人的思想感情范围。”这段话说出了一个真正的革命作家的政治信仰和艺术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一个作家的学识水平的高人之处。
姚雪垠不仅对党怀有很深的感情, 同时也是一个很重道义的人。 1976年**总理逝世,姚老坚持要到劳动人民文化宫参加吊唁,那悲伤沉重的感情,让我们没有理由不同意他去。当时正是寒冬季节,来自全国各地和首都的人民,排着长队缓缓地去向总理的遗体告别。姚雪垠当时已是66岁的老人,穿着棉衣棉裤,整整在露天里站了两个多小时。事后我才知道,原来他对**有着特殊的感情。早在40多年前,**就很看重他。1943年初,他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一篇《需要批评》的文章。春节期间,在南方局举行的一次小型聚会上,**也来参加。吃饭时,**对姚雪垠说:“你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写得很好,我已请报社同志作为整风学习材料,好好读一读。希望你以后多写些文章。”**的这番话,使姚雪垠很激动。当时他33岁,对他来说,这几句话不仅仅是关怀,是鼓励,更重要的是信任,是希望,使他增强了追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信心、力量和勇气,对他以后的创作和发展,起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姚老常说:“是党给我艺术的新生命。”这里边也包括**早年对他的指引。
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国民党统治区,姚雪垠能够坚定地同党站在一起,一直坚持进步的文学道路。在白色恐怖下,他不低头,不弯腰;在各种势力的打压之下,他坚持原则,坚守操节;这与党的影响,与**同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姚老入党一年后,在北京转正时,他的转正报告里有这样一段话:“我从青年时代起,就受到我党所领导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影响,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和熏陶,也由此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但由于我身上的毛病很多,一直到前年才解决了入党问题,既感激,又惭愧。”这段话,固然是他的历史和他的感情最真实的表露和自白,但我在读的时候,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之感。在几十年的历史长河中,姚老经受了一场又一场磨难和考验,恐怕也只有在今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对这位跟随党几十年的老人,给予了公正的评价和公正的待遇。但姚雪垠却能正确地对待过去的一切,仅此一点,也说明了他的境界和觉悟水平。
姚雪垠是很有度量的人。他从不玩弄花样,也从不回避矛盾,面对是非,爱憎鲜明,态度明朗。他能严于律己,也能坚持原则,坚定地站在真理正义一边,毫不动摇。这是他的一大长处。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从事写作,走的是自学成才的道路,在他的生活道路上,受了不少委屈和磨难,充满了坎坷和不幸。如果没有藐视各种阻力和困难的勇气,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没有专一好强、十分自信的性格,他是成不了大作家的!姚老这种自信的性格,有时甚至表现为很自负。在七十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在他担任湖北省文联主席以后,有很大变化,当他意识到自己有时容易自视清高,过于自信时,他开始警觉起来。这时他很注意团结同志,对那些一度误解自己,或对自己有意见的同志;或在过去伤害过自己,至今还对他内疚不安,或对他还有戒备和成见的同志,他常常主动地把他们请到家中,交心长谈,听取意见。他的诚恳和坦率、正直和热情,使这些同志深受感动,不仅消除了彼此间的成见、顾虑、隔阂、误解,而且加深了了解,加强了团结。有件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1982年《李自成》第二卷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我去接他参加颁奖大会时,他在车上对我说:他决定把奖金全部捐献给中国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我想到姚老经济上并不宽裕,同时,也想到他这么做,别的获奖作者会怎么想呢?于是我对姚老说:“您再考虑考虑吧!这奖金是对您几十年创作劳动和创作成果的肯定和奖励,您取之无愧!再者,您如果在会上提出捐献,别的获奖作家怎么办呢?!”姚老默然,没有讲话。但在颁奖大会召开过之后,他悄悄地给会议的领导之一张禧同志写了封信,信中除了表明他的心愿外,请在会议期间,为他保密,不要张扬出去。当姚老把这一切告诉我时,我深深感到姚老此刻在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上,较过去全面多了,也谨慎多了。同时也说明,他对待个人的荣誉和利益的态度是客观、冷静的。
在姚老的转正报告里,还有这样一段话:“共产党员的个人工作,只能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既要有较高的追求,争取多为党的革命事业做出贡献,同时,要永远保持谦虚谨慎,兢兢业业。”我感到姚老在这以后的20多年里,无论是在他参加的有限的社会活动中,还是在待人接物,与人相处中,他确实比较注意谦虚和谨慎了,比较注意观察和研究别人的优点、长处。这在他与一些中青年作家、学者、教授的交往中尤为突出。
“争取多为党的革命事业做出贡献,”对姚雪垠来说,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包含了许多内容。从1957年10月开始对姚雪垠公开批判,到1958年被划为“极右派”,苦难的生涯就开始了。当时他的生活处境,比监狱的囚犯好不了多少,降职降薪,剥夺自由,实行专政,繁重的体力劳动,无休止的检查交待……但姚雪垠毕竟是姚雪垠,他毕竟受了党多年的熏陶、影响和教育。他是坚强的,只经历了很短的时间,他便从绝望中惊醒过来,他不再气馁,不再灰心,姚雪垠又恢复了他那特有的自尊、自立、自强、自助的生命精神,这时他的心情平静了,情绪稳定了,决心开始写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正如他后来说的:“我是一旦下了决心,就作背水之战,有进无退,不管多么艰难困苦,决不半途而废。”他的这种顽强精神,在《李自成》一书中也有所流露,那就是:“打不垮、压不扁、吓不倒、拉不转。”正是这种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精神,给他智慧,给他勇气,给他信心,成了他的精神支柱。为在险境中写《李自成》,他特意买了一本仿牛皮纸的活页夹子,用蝇头小字在窄行的活页纸上进行创作。一有空,他就沉思默写,进入李自成的世界,这时给人的印象,他好像是在专心地写反省材料。听到脚步声,他便很快地将活页夹子合上,危坐不动。进来的人问他写什么?他便回答:写检查材料。等来人走尽,脚步声远了,他又打开活页夹子,继续写作。姚老说:“从1957年10月到1958年8月,我用这10 个月时间不仅写完了《李自成》的第一卷,也将第二卷写出了一部分。虽然那是仓促写成的草稿,但这是后来整理加工的基础,有这个基础非常重要,倘若没有它,后来的《李自成》就永远是一句空话。”这话一点不假,后来他被下放到汉口郊区东西湖农场监督劳动,在这里劳动改造的“右派”,只准干体力劳动,不准有别的任何选择。但姚雪垠依然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惦念着《李自成》第一卷的草稿,常常一边劳动,一边默默地在心中推敲《李自成》,丰富《李自成》,修改润色《李自成》,然后利用中间休息时间,偷偷地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晚上和夜里是他的黄金时间,他躲在蚊帐里,守着电石灯,把白天想到的改到第一卷的草稿上。那时姚雪垠已经是半百的人了,让他修公路,挑塘泥,运砖石,干的都是重体力劳动,不要说体质不强的姚雪垠,就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人都吃不消。姚雪垠终于犯了急性关节炎,不仅不能走动,就是坐也坐不住了。他柱着双拐,行动非常艰难,这才批准他回武汉看病。对“极右派”姚雪垠来说,再没有比这个机会更宝贵的了。他回到武汉作协,住进一间空房,房内只有一张单人床,一把椅子,一张三屉桌。在当时谁去关心一个“极右派”的健康,看不看病由他去!这正符合姚雪垠的心愿。他悄悄地住了下来,根本没去医院诊治双腿,而是利用这看病的机会日以继夜的整理《李自成》第一卷的草稿。到了1960年,中央对“右派分子”的政策开始有了一些松动和变化。这年10月他被宣布“摘帽”,在李冰、程云、宋一平、余英、辛甫等同志的支持下, 他才从地下转到地上, 到1961年夏天将《李自成》第一卷整理完毕。第一卷历时四年,在“一片丹心作罪人”的痛苦心情之下,终于完成了这部书,第一卷于1963年 8月正式出版。正当姚雪垠满怀信心,准备继续完成《李自成》第二卷的写作时,“**”开始了。先是大字报、小字报,接着就召开群众大会声讨《李自成》是“**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声言要打倒姚雪垠这个“牛鬼蛇神”、“摘帽右派”,要拔掉《李自成》这面黑旗。姚雪垠和《李自成》面临灭顶之灾。就在这关键时刻**主席向姚雪垠伸出了救助之手,发出了保护姚雪垠和《李自成》的“最高指示”……就因此姚雪垠未被“革命”群众揪斗游街,殴打关押,也未被抄家,破“四旧”,免遭一场灭顶之灾。也正因此,《李自成》的原稿,以及姚雪垠的大量藏书和他长期积累的二万多张读书卡片,未被查抄,免遭损坏。在那个动乱年代,**的“最高指示”起了关键作用,既保护了《李自成》,也保护了姚雪垠。如果不是这样,姚雪垠想写《李自成》第二卷及以后各卷的宿愿,早已化为泡影,付之东流了。就是姚雪垠个人的命运如何,是死,是活,也很难说。
此后不再有人敢公开出来攻击姚雪垠是“牛鬼蛇神”、“摘帽右派”,攻击《李自成》是“**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了。但是,此时的姚雪垠只是朦朦胧胧知道**下了“最高指示”,并不知道具体内容。暂时的平静中,他又开始如痴如迷地进入《李自成》的世界。当时他在“五·七干校”,利用每天放猪放牛的劳动间隙充实修改《李自成》的第二卷稿。白天他把猪和牛赶到野地里放牧,自己坐在一旁写《李自成》,遇上刮风下雨便提着一盏马灯躲在牛棚里写。晚上回到集体宿舍,也是争分夺秒,在别人入睡以后,他爬起来,点上油灯,伏在床上写《李自成》,写累了,就到院子里打两套太极拳,回来再写。天天如此,从不间断,即使每天只写上三、五百字,也决不放弃。但日子一长,在实际生活中,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任务摊在他的头上,让他面对重重干扰和各种难题,无法坐下来专心写《李自成》,就是当时已经写出的第二卷稿子,也不能安心修改、润色。特别是从1975年春开始,一个接着一个要姚雪垠看剧本,姚老一再申诉:“我已经六十多岁了,正在写的《李自成》是一部规模大、人物多、情节复杂的小说,一旦停顿下来,再拿起来特别吃力。倘若不写下去,或写不完,对不起**,对不起全国读者。”但没有用,剧本依然是一本又一本的送来。姚老说:“倘若是好剧本,决定排演,我乐意看看,一则学习,一则贡献力量。像现在这样水平很差的剧本,有的是用铅笔潦草写成,何必一定要给我看,使我没时间写《李自成》?”姚老说:“一切物质上的困难,我可以设法克服;精神上的压力,我可以顶住,时间上的一般干扰,我可以用加倍的努力补过来,但现在是从根本上让我没法继续写下去。”到了这年的10月,姚老实在不能再忍受下去了。这年7 月**发出:“党的文艺政策应该调整一下,一年、二年、三年,逐步逐步扩大文艺节目”的指示,加上**对电影《创业》、《海霞》的批示,“四人帮”一伙的文艺专制政策受挫,在文艺界引起了强烈的欢呼和反响,自然也深深地激动着姚雪垠。自身的艰难处境和大环境一时的松动和变化,这是促使姚雪垠决定给**写信的主客观原因。姚雪垠不失时机地给**写了封信,请求**再一次伸出援助之手,支持他把《李自成》写完。这封信他寄给宋一平同志,宋转给国务院刚刚成立不久的政治研究室的主要负责人胡乔木同志,乔木同志写了个报告,连同姚的信送给第一副总理**,小平同志转呈**。**立即表示支持,用粗铅笔在报告上批道:“印发政治局各同志,我同意他写李自成小说二卷、三卷至五卷。**十一月二日”。这样姚雪垠才得以脱身,从武汉来到北京,专心致志地写《李自成》。
后来我们曾经议论过,姚老给**的这封信是10月19日发出的,当时**和他领导下的政研室的日子已经不好过。但胡乔木看过姚的信后,依然写了情况报告,连同姚的信一并送给**,而**还是转呈**,**终于作了批示。如果姚的这封信,不是10月,而是11月发出,那时“反击**翻案风”的帷幕就拉开了,不要说**,就是胡乔木和他的政研室想转呈**,也不大可能了。姚这封信,刚好搭上**复出后大起大落之时的最后一班车,这也是姚雪垠走运,但胡乔木果断支持的态度,**无所畏惧的性格,起了关键作用,这中间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是后来的结果。所以我们说要感谢宋一平同志,是他将姚雪垠的信,交给了胡乔木;要感谢乔木同志,是他出面,亲自拟写报告,送给了**;要感谢小平同志,是他将姚雪垠的信转到**主席的手中。
1975年11月下旬,姚雪垠到京,从第二天开始,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李自成》第二卷的创作中去。他每天凌晨三时左右起床,一直写作到中午,从没有节日、假日。1976年地震那天,别人是在梦中被震醒的,而姚老早已伏案写作了。就这样他先用两个月时间,把第二卷通改了一遍;以后又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把第二卷作了一次精心的润色;排出清样后,又用两个月时间作了一次修订和校对。前前后后用了近八个月的时间,反复地进行修改、加工、润色。1977年第二卷出版后,一炮打响,轰动各界,这就不奇怪了。
但此刻姚雪垠的心情,并不轻松,想到后面尚有三卷未就,任务繁重,老马长途,随即写了一首七律:
曾经霜冻百花摧,
春色含烟次第回。
楼外五更多爆竹,
胸中念载足风雷。
雄心勃勃山河壮,
笔力迟迟岁月催。
新作印成初到手,
怅然无意觅茅台。
这就是1977年春节之际,《李自成》第二卷出版之时姚老心境的真实写照。老作家秦牧读过《李自成》第二卷,了解到以上这些情况后,说过一段十分打动人心的话:“姚雪垠同志以六十八岁的高龄,致力写三百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单是这种意志和毅力,就很令人敬佩。听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同志说,作者每天凌晨三时起身写作,一直写到八、九时。其它时间,也多用来学习、思索和准备材料,天天如是,坚持不懈。这种精神,着实了不起!我总觉得社会主义国家的作家,应该比资本主义国家的作家勤奋些才对。《李自成》作者的这种工作精神,希望能和他的小说一样,为更多的人所知道,从而也起一种擂鼓助阵的作用。”是什么力量支持着姚雪垠同志能有这样的魄力、毅力、勇气和决心呢?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定,而这理想,这信念,又表现在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从水深火热之中把中华民族拯救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的热爱!正是这样的爱,他把自己的热情、精力、才华、学识,全都倾注在《李自成》这部鸿篇巨制之中。他在一首诗中有这样一句:“十年寂寞蓬窗女”,正是他孜孜不倦,艰苦经营,数十年如一日,“争取多为党的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写照。
姚老80岁时,写的《八十愧言》一文,我看过后,格外动心。特别是最后一段话,他多么想要为祖国、为人民、为文学多做贡献啊!情意真切,表达了一个赤子之心的抱负。他说:“我今年仅仅八十整寿,离百岁还很远呢。我对追求事业的热情依然未减,艺术思维能力也未衰退,我不能停止长征。具有五、六千年文明,三千多年光辉文学的伟大祖国,需要我继续服务。假若我写到九十多岁,或将近百岁,忽然医生告诉我说:活不多久,不能再写作了。我不是想着我这一生曾经为祖国人民写过了多少作品,而对医生点点头,表示感谢,然后轻轻叹息一声,在心中惋惜地说:‘可惜呀,我还有一些写作计划不能完成了!’”这不是对九年后,姚老病逝时的情景的真实写照吗!姚老静静地安详地走了,不同的是,他是以永不衰退的热情和顽强的毅力,在完成了《李自成》四、五两卷这一百万字之后,使《李自成》全书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之后走的!这对一个89岁的老人来说,是件多么不容易做到的事啊!
1982年中青社在讨论姚雪垠同志转正的支部大会上,一位我十分敬重的老同志说了这样一段话:“人,作为自然的人,从新陈代谢这个角度来说,有个出生、成长、成熟、衰老、死亡的过程。但是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在精神和气质上,却不应有衰老和死亡之说。这是因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和理想,不断为我们注入新的血液,新的思想,新的力量,使我们能永远保持蓬勃朝气,充满青春活力,永远具有坚强的意志,革命精神永不衰退,能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青春!”这番话,是对姚雪垠同志一生最美好的祝愿。
二
对于**1966、1975年两次救助姚雪垠的前前后后经过,他原是不清楚的。姚老常说:“**”开始时,如果不是**亲自出来说话,不仅《李自成》不存在了,也许姚雪垠也不存在了。所以他对**对他的这一极其特殊的讲话,有说不出的感激之情。但**怎么说的,在什么场合说的,他并不清楚。还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姚老写信给王任重同志,王任重把事情发生的前前后后写信告诉了姚老,他才知道发生在1966年的“最高指示”的前因后果。那是1966年7 月中旬**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看到王任重同志列席,**把他叫到身边,对他说: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卷的上册我已经看了,写得不错。你赶快通知武汉市,对他加以保护,让他把书写完。第二天早晨,王任重即打电话向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宋侃夫传达“最高指示”。武汉市委根据“最高指示”的精神,对进驻文化系统的工作队作了特别布置——保护姚雪垠和《李自成》不受冲击。
对于**1975年第二次在他写给**信上的批示,他更为感动。但是**这个批示,他是在近20年之后,通过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帮助,才看到原件的。当姚老看到**用很粗的铅笔,歪歪扭扭,非常吃力地写下那行非常明确而有力的批示时,他热泪盈眶,感激的心情难以抑制。他想到当时**已病了很久,又患很重的眼疾,写字都很困难,但没有忘记《李自成》留给他的深刻印象,没有忘记九年前他下达的保护姚雪垠,让他把《李自成》写完的指示。正因为他有这样的印象,才又一次表示支持、赞同姚雪垠把《李自成》五卷本写完,而且还要政治局各同志支持《李自成》的创作。
对**主席两次在关键时刻救助于他,他想得很多,也想得很深。他讲过这么一段话:“**在他几十年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生涯中作出了震古烁今的贡献,表现出多方面的伟大天才,理应受到全国人民的歌颂和崇拜,但是在他后期的政治生涯中也充满了各种失误,甚至不可原谅的错误,给中国共产党带来沉重挫折……然而他在历史上是一位复杂人物,在有些问题上很敏感,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解。我是通过自己的切身经验,认识了**。他适时地指示保护我,特别是要我将《李自成》一书写完,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在我一生中却是一件大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是一件大事。”姚老讲这段话,是有他的道理的。“**”是**亲自发动、亲自领导的,按照当时“运动”的发展,姚雪垠和《李自成》无疑都是打击的对象和重点,姚雪垠被打成“牛鬼蛇神”,《李自成》被列入“大毒草”的行列,这本来是非常合乎逻辑的事。但又是**亲自出面,给予关心和支持,保护了他和《李自成》。这在“**”中虽然是一件非常特殊的事,但对姚雪垠来说,却是他一生中感念不忘的一件大事。姚老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对《李自成》的支持和关怀。 ”这是他的肺腑之言。 1976年9月**逝世, 姚老和我们一起到人民大会堂瞻仰**的遗容遗体,和**告别。姚老走到灵前,悲痛难忍,放声大哭,让周边的守灵人都吃了一惊,那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回来后,姚老连夜写了一篇《我的悲痛和决心》的短文,这是一篇刻骨铭心的泣血之作,其中有一段:
**啊!从《李自成》第一卷出版之后,我的工作不止一次得到您的亲切关怀和巨大支持。去年我写信向您汇报《李自成》的写作情况,您在百忙中亲自写了批示,又一次给我无限鼓舞。十年来我为您的关怀和支持,不知激动得痛哭过多少次。**啊!我怎么能想到您逝世这么早?如今第二卷快出版了。假若我的工作做得快一点,赶在您逝世前将第二卷呈送到您的面前,该有多好!写到这里,我又不禁失声痛哭!
当姚雪垠把1966、1975年**两次指示弄清楚后,他在1993年写了一份一万多字的资料,详细地记载了**两次救助他和《李自成》的前后经过,以及他对**的感激之情。这份资料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我在解放前的文学成就”,二是“**对《李自成》第一卷的肯定评价和对我的及时保护”,三是“**同志对《李自成》第一、二卷的高度评价”,四是“一些专家学者对《李自成》所作的高度评价。”他送给我的那份,专门用毛笔在首页写下了“**和**同志对我写《李自成》的关怀与支持以及一部分专家学者对《李自成》的评价”。在首页的左上角还写了一行小字:“请你们参考。”
1994年2月春节期间,我给姚老拜年时, 他又把刚刚出版的《新文化史料》五、六两期各送给我一本,上面有他根据那篇资料重新写过的《我创作〈李自成〉的艰难历程与**的及时保护和帮助》,分上、下篇。下篇有三个部分专门讲**对他的支持和保护:一是“**第一次及时地指示救我”,二是“《李自成》写作道路上又逢厄运”,三是“我给**写信请求他支持我写完《李自成》”。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姚老对**主席两次保护他和《李自成》是一直铭记在心,非常感激的,这种感情,不仅表现在他公开和内部的各种场合的谈话中,而且还有大量文字记载。但姚老对“57年反右派”和“**”却一直持批评否定的态度,这在他写的回忆录、讲演录和一些文章中也有详细的记载。对极“左”路线,包括**本人的错误,他是从不含糊,从不回避,态度是十分鲜明的。
写到这里,我想到在姚雪垠遗体告别仪式上散发的“姚雪垠同志生平”材料中,有几段话写出了姚雪垠的倾向、特点和性格。“姚雪垠一生满腔热忱地歌颂真、善、美,入木三分地鞭挞假、恶、丑。”“他的一生,是追求光明和真理的一生;是同黑暗邪恶势力顽强战斗的一生;是饱经风雨坎坷、曲折磨难而对党、对人民、对文学、对生活始终充满乐观和信心的一生;是严肃治学、勤奋笔耕、呕心沥血、不断攀登文学艺术高峰的一生。”这是对姚雪垠一生鲜明而准确的概括。
(本文中有关姚雪垠的谈话、引文均根据作者的日记、笔记以及姚老生前提供给作者的资料,包括已发表和未发表的文章和回忆录。)
作者介绍:王维玲,《李自成》第二、三卷责任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原副总编辑。
范文二:无悔的青春矢志不渝
无悔的青春矢志不渝
在优质护理服务的今天,任何一个患儿的康复,无不倾注着我们的心血和汗水,家长的一声“谢谢”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患儿的一句“阿姨”是对我最好的奖励。在这无悔的人生舞台上,我正恪守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承载着无私奉献,和所有医护同仁牵手并肩,共同守护着健康的绿色防线,实现我的人生诺言。
不知道,从何时起护士被称为“白衣天使”,在医院的走廊、病房,洒下了我们辛勤的汗水,留下了我们赤诚的足迹、细心、真诚,让痛苦者笑逐颜开、精神振奋。在满是血腥味,大小便味,消毒水味的病房中穿梭,听到的是患儿哭闹声或急或衰的喘息声和烦燥的病人家属的漫骂声,而我们干的是这没完没了的雾化吸痰,给氧输液换瓶,这就是我的岗位、我的工作。
曾记得,那是去年的一个深夜,我正在写护理记录,一位母亲抱着孩子跑到三楼拉着我说:“护士帮帮我,他发烧了”我听后立即给患儿测体温并找来值班医生救诊,孩子得了肺炎,需住院治疗,医生开好住院单据她正准备去一楼大厅交费时,这位母亲的电话响了,在她交谈中我得知,家中无人能帮她照看孩子,听到电话那头种种的拒绝理由时,这位母亲抱着无力趴在她身上的孩子早已泪流满面,此时我心里异常难受,好象我就是那个无助的母亲,可我不是,我要做她的“亲人”,和她共渡难关,我毫不迟疑地帮她抱过孩子,办理住院,安置病房,铺床、输液,一遍遍巡视,一次次复查体温,直至患儿热退、甜甜酣睡,我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那时我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感受到了为他人付出的幸福。
怎能忘,我们一起捡过的弃婴,当我第一眼看到她时,她已经生命垂危,身上只用一层单布包裹着,仅有微弱的一丝哭声,我们立即对她进行抢救、输液,吸氧、保暖,经过一系列抢救,她的小脸红润了,有了哭声,但总哭个不停,原来这个小家伙是饿了,我们又买来奶粉、奶瓶、尿布湿,还把自已家孩子的衣服和被子拿来,就这样弃婴在这里生存下来,我们值班时就把她放在自已的身边喂奶,换尿布,就像照顾自已的孩子一样,经过数日照顾,她可以健康的出院了,我们专门为她取个名字叫“爱家”,希望她把儿科当做她永远的家。后来民政部门将她送到福利院,我们都期盼着她能找到幸福的家。
图为儿科护士为弃婴喂奶
数不清,我对女儿说了多少遍:“妈妈给小朋友打完针,就能陪你玩,”今年年初科室患者增多,每日来就诊的患儿可达百人,我们取消了所有的节假日,每天早出晚归,有时甚至几天都看不到孩子,想着她天真稚气的小脸总觉着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职责,但是一想到和她一样大的孩子躺在病床上,我想他们更需要我。儿科护士这份工作太普通了,普通到许多人忘记了这份职业;儿科护士工作太琐碎了,琐碎到好像自已什么都没有做;儿科护士太辛苦了,辛苦到许多人不愿从事这个职业。然而这份工作又是神圣而伟大的,它为患儿架起了“生命桥梁”、带来了“生命之气”。在护理部和护士长的带领下,本着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理念,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作为工作宗旨,无私奉献,多年来儿科护理工作从未出现纰漏,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充分认可。
作为一名儿科护士的我,体会最多的是责任与忠诚,弘扬的是助人为乐的道德,用行动践行着我---无悔的青春。
联系电话 : 15045436588 肇东市人民医院 儿科 张宁
范文三:矢志不渝的爱情句子
矢志不渝的爱情句子
矢志不渝的爱情句子【温馨篇】
1) 爱情是两情相悦的手牵手,是相濡以沫的亲亲我我,是真情的心有灵犀,是相伴一生的终身伴侣,是一根红线系着我和你的情丝相聚,让爱相伴,让爱厮守,让真情常在。
2) 采一朵洁莲,掬一汪清泉,踏一路山歌,伴着日落与炊烟,或许一生漂泊,在思念与等待中感受生命,这一切都只因你而变得不同!经典爱情语录。
3) 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妒忌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
4) 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缘分不停留,像春风来又走,徒留伤悲在心中,不知与谁能共,唯愿星斗作证供:我心依旧!
5) 岁月模糊相识的脸,未来让我们越来越觉得孤独。直到有一天你寻找失落的记忆,才发现记忆中的人是那么的熟悉。
6) 有你开心省心,对你真心痴心,真的真的喜欢你。如果我是一只鱼,我迷恋海洋,如果我是一只鸟,我迷恋天空。可我是红尘中的一个人,我只迷恋你!
7) 如果上天让我许三个愿望,第一个是今生今世和你在一起,第二个是再生再世和你在一起,第三个是永生永世和你不分离。
8) 越流越少的是时间,越干越多的是琐事,越忙越乱的是心情,越想越念的是牵挂,越来越难的是赚钱,越离越远的是青春,越长越老的是容颜。希望你快乐!
9) 阳春三月的风光,不及你的一颦一笑,红花绿草的花香,不及你的那样芬芳,清风徐来的触摸,不及你的温婉可人,亲爱的,此生有你相伴,足矣,无憾矣!
10) 你若再不给我回话,我就把手机给你没收了,你若再不和我说话,我就吻你把嘴给你堵上,你若再不理我,我就直接把你抱到礼堂,做我的新娘,愿不愿都是你了。
11) 假如我的一个不经意眼神让你迷失了一生,那么我愿意就此付出前生后世的内疚。为了将和你的爱情进行到底,我愿今
生不娶。
12) 用心着一幅锦绣,绣出爱在四月天,绣出我们相遇的瞬间;用情谱一曲真爱,唱那醉人的旋律,唱出我对你的依恋。
13) 爱上你是一个小小意外,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虚拟中,我都要与你自由地呼吸网络时代的浪漫空气。
14) 牵着乐观的手,追逐梦想的路途不再辛苦,牵着勇敢的手,追逐幸福的道路不再踌躇,牵着我的手,未来我们一起走!
15) 想念一个人,再过多少年,再经历多少事,再多久不曾联系,他仍然是她的亲人,她心里面的最里面的亲人。
16) 你是花,我是草,我们相扶直到老;你是山,我是水,我们一生永相随;你是天,我是地,一生相伴不分离。
17) 我想送你一年四季,让春日百花为你盛开,芬芳万里;让夏日骄阳为你怒放,热情无垠;让秋日丰收为你点燃,收获连连;让冬日白雪为你翩然,情谊浓浓!
18) 爱情似深夜流星,划过长空耀眼动人,可短暂如昙花一
现。婚姻如山间溪流,顺势而下潺潺淙淙如陈酒历久弥香。
19) 天有地,我有你,有缘恩爱才夫妻;阴阳合,雌雄对,我这一生把你陪;风有情,云有意,我的心中只有你。
20) 风过花飞,斩不断的是对你无数的牵牵绊绊。没有人会知道,这种想念是如何的痛彻心肺,如何的将心彻底掏空,再无情的撕碎。你的身影总在心中飞,让我醉。
矢志不渝的爱情句子【感人篇】
1) 当你最困难的时候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如果你遇到困难就后退,那就算成功已到彼岸,它也会与你无缘。
2) 手牵手,风风雨雨一同走过;情连情,甜甜蜜蜜一起分享;爱连爱,快快乐乐浪漫温馨;心贴心,恩恩爱爱相守一生。让我们的爱情天荒地老!
3) 我无法保证,无法向你承诺什么,但我会做到。如果有一天你有饥饿的感觉,那时你定会看到,我已含笑饿死在你的怀抱中。
4) 搬来爱情,砸在脚上,连痛也是种幸福;搬来爱情,放在椅上,静下心来慢慢欣赏;搬来爱情,放在心里,直到变老,你的位置仍在那里。
5) 走过风雨我们一起手牵着手,就算曾经一无所有,忘却一切曾经的心酸,就算坎坷的走了好久,今天携手就可永久,真爱是幸福的唯一理由!
6) 春的影子还未走远,夏的歌谣欢声震天,你的名字刻骨铭嵌,我的爱情可比金坚。夏日临前,倍加思念,短信来电,寄托爱恋。宝贝,我爱你一万年!
7) 早过了为爱痴狂的年纪,也从不相信一见钟情的故事!而想你,却身不由己!你看到的是最真的我!一种永无止境的感动!感动这世界有你与我这最美的存在!
8) 爱情是缘,就像瞌睡碰到了枕头,久旱遇到了雨天;爱情是思念,有时想着会失眠,有时梦里笑得甜。愿你爱情甜蜜!
9) 逝去的流星,是心头的相思;落尽的樱花,是如梦的守候;
飘散的烟花,是浪漫的见证。天气转冷,问候我心中最关怀的你,天冷记得加衣,有我一生守护。
10) 天空中有你我最喜爱的颜色,现实中有你我最相配的角色。白云依靠着蓝天,蓝天包容着白云,就像现在的你和我,多美!
11) 眼看别人双双对对,心中不禁把你回味。思念你我夜不成寐,惦记你我身心憔悴,爱上你我不论错对,忘记你我真的不会。亲爱的宝贝:你是我今生之最!
12) 月光缠绕了过去时光,思念会让我迷失方向,记忆在心间自由流淌,你今在何方,可知你是我梦的方向,亦是我的希望。
13) 爱让我们相见,爱让我们相恋,爱让我们相爱,爱让我们牵挂,让我在有生之年把我全部的爱都送给你!
14) 在繁忙的工作中请您接受我最真挚的诚意和祝福;愿我的祝福消除一天工作带来的疲劳;愿幸福和快乐伴随着您生活的每一天。
15) 你是自由翱翔的海鸟,我是不起眼的小岛。累了,你可
以在我这儿歇歇脚;饿了,可以在我这儿寻找你所需要。其实除了你,我啥都不要!
矢志不渝的爱情句子【热门篇】
1) 想和你有一份别致的憧憬,一起在海边漫步沙滩,一起在草原骑马奔放,一起在沙漠走出迷茫,一起在高原遥望天空想牵着你的手,一生一世!
2) 有一种火热的季节是夏季,有一句温暖的话语很甜蜜,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很神奇,有一位深爱的姑娘就是你。夏日凉风习习,爱你永世不移!
3) 我越发的感觉到你就是我生命中的精灵,翻转跳跃在我那空虚的时空。有人说世界上最美的是春天和爱情;在我眼中有你的地方就是最美的。
4) 此刻,就让我做个安静的女子,跟随心的踪迹,掬一份包容携一份理解行走在滚滚红尘中,淡看花开,静听雨落,低语浅笑看四季从身边走过。人生如戏,可我,身不由己深入戏中。
5) 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豆腐我是渣,你是疯子那我就是
傻子,怎样咱们都互相依存,缺一不行,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后,咱们该结婚了。
6) 开心点,潇洒点,爱得更深点,浪漫点,温馨点,过得幸福点,用心点,用情点,恋的更真点,时间不多不留遗憾,幸福不久不失笑脸,愿真爱幸福到底,感情至死不变。
7) 没有人会教我们如何去爱,也没有人可以让我们彻底明白,幻想完美可以,但终究绝对不能责备求全。
8) 七夕之夜星麻麻,看着水里鱼双双。想到了你心一酸,惟有想着当初情?
9) 自己爱的人同时也爱着自己,这简直是一种奇迹,神明为这种奇迹取了一个名字,叫作恋爱。
10) 你的温柔体贴。你的坦白率直。你那可爱的笑容。你那迷人的眼睛。你的一举一动都令我着迷。
11) 在我们生命中出现的人,一些给我们上课,一些让我们痊愈,有的用来分担分享,有的用来真爱。
12) 爱的雪花,染白了头发;情的四季,揉皱了面颊。与你一起互依互靠,为彼此的一切操心操劳劳。
13) 什么叫浪漫,明知道她不爱你,还送她朵玫瑰。什么叫浪费,明知道她爱你还送她朵玫瑰。
14) 爱是牵挂,爱是奉献,是思念的痛,是回忆的甜,是难舍难分,是晨昏心颤的期盼,爱人,你好吗?
15) 我爱你,可是我不敢说,我怕说了我会死掉,我不怕死,我怕我死了再也没有人像我一样的爱你。
猜你感兴趣:
?哲理短语30条(2016-11-25)
?离去,只因不舍_一个特种兵的孤独(2016-11-25)
?珍
惜与孩子们的每一段时光(2016-11-25)
?旅行的意义(2016-11-25)
?“我们的友情”去哪儿了~(2016-11-25)
范文四:成为令男人矢志不渝的女人
导读:一个野蛮女友的片子,算不上有什么好看的剧情,什么精彩的场面,但它的立意却抓住了受众最共鸣的心里。也许现在男人们对那种还在严格遵从三从四德的传统小脚女人早已经怨倦,他们宁愿有那么一丝抗拒的不可触摸之美让自己能有心潮澎湃。
现代男人在对异性的审美标准上不再是墨守陈规的选择小家碧玉或者大家闺秀,也不再是毫无目的的单一追寻外美型艳的窈窕淑女,他们在历史的大浪中,早已经有了自己乐在其中和矢志不渝的评判标准,就让我们看看哪些女人会让现代男人矢志不渝,甚至是牺牲自我吧:
一.柔弱中犹显坚强的女人。也许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从《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找到原型:12岁的邻家女孩马蒂达与年已40的杀手莱昂。这样的两个人的生活轨迹本互不相干,原来也不会有任何交集,然而只因后者不幸惨遭灭门之祸才令二人意外的走到了一起,并且在他们之间还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爱情。这乍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毕竟两人的年纪相差太大,但细细一想,却又在情理之中。女孩玛蒂达虽然年纪尚小,且看起来是那般的柔弱无依、楚楚可怜,但她的生活经历以及悲惨的特殊遭遇令她的性格变的非常的倔强任性、独 立自主,而且还有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莱昂对于她而言,固然是值得信赖与依靠的对象,而她对于莱昂而言,又何尝不是后者黑色生命中那缕突然出现的金色阳光呢?同是天涯沦落人,再加上长时间的相濡与沫,生死与共,让杀手莱昂最终牺牲了自己而保护了马蒂达。
二.对爱情忠贞如自己生命的女人。在当今这个社会,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早已经对那种滥情和异性别恋的行为反感不已,而取而代之的是对忠贞爱情的无限向往。就像《魂断蓝桥》里费雯·丽饰演的那个舞女一样,虽然为生活所迫,最终沦为舞女,但是在面对爱情的时候,她依然以自己对爱情的忠贞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许这样的场面到现在已经为数不多,甚至开始为人们所非议,说这样做不值得,就像当初祝英台血溅梁山泊墓一样,但其实他们不知道,现在的男人对这样女人的痴迷程度已经变得不可阻挡。
三.雅俗共赏的洛丽塔式女人。早熟和热情的洛丽塔无疑就像是男人夜梦中最常梦到的妖精,当她把红舞鞋轻轻放下,把猩红色的嘴唇微微撅起,男人眼中的粉黛就会失去颜色变得粗俗不堪。洛丽塔式的女人,就像是雅俗共赏的一种圣洁之光,悄悄的把现代男人的骄傲给掳走,把现代男人的自尊给践踏的一文不值,把现代男人对于女人的追求上升到一种极致。
四.野蛮却不失可爱的女人。一个野蛮女友的片子,算不上有什么好看的剧情,什么精彩的场面,但它的立意却抓住了受众最共鸣的心里。也许现在男人们对那种还在严格遵从三从四德的传统小脚女人早已经怨倦,他们宁愿有那么一丝抗拒的不可触摸之美让自己能有心潮澎湃的激 情。野蛮的,让人有点浮想联翩,或许就像是偶尔的高温滴蜡或者铁链缠身一样,让男人们在这份现实的枯燥中找寻一种超越现实的快乐吧。
范文五:矢志不渝的新时代“逐日者”
《山海经?海外北经》有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远古神话“夸父逐日”,历尽沧桑而薪传不息,这是因为,它结晶着我们民族渴求光明的共同愿景和为之奋进的集体意志。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8/view-54560.htm
进而联想,在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90年光辉历程中,曾有多少先驱、前辈和有志之士,为了救亡图存、为了振兴中华、为了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筚路蓝缕,舍生忘死,无限执着地追求、坚守、践行、弘扬马克思主义真理!时至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战友和老师方永刚,就是这样一位继往开来、矢志不渝的“逐日者”。
方永刚,1962年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同年7月入伍,1992年12月入党。生前任职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曾主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专著16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得“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8个,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军队重点理论研究课题7项。
2003年7月,**同志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方永刚从当晚央视新闻中悉此要讯,连夜调整第二天的讲课稿,使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第一时间进入课堂。随后用暑假编写了科学发展观教材读本,初步形成了党的创新理论教学体系。参加国防大学全军首届政治理论骨干研修班期间,适逢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他奋笔3个通宵,撰写了万余字的文章《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结业时,他的发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军队政治理论人才建设》,就军队招才引才用才留才问题阐述己见,受到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生前最后6年,他累计授课1000多个课时,年均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量,业余时间还给学院教职员工和学员作了200多场学术讲座。从1998年算起,他应邀为兄弟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学校和军地干休所作过的辅导报告就多达1000余场。
无论对内授课还是对外宣讲,他都力求把党的创新理论阐述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听众入耳入心,受到切实有益的思想启迪。为了把老百姓关心的下岗失业问题、三农问题、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讲透彻,他走下去找人唠嗑,从基层群众的处境和诉求中提炼宣讲题目和题材。由于紧密联系实际,重在现实针对性,他的讲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说服力和令人神往的吸引力,人们把他誉称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在长山要塞,他从晚上9点讲到11点,官兵们越听越爱听,许多家属不请自来,甚至抱着孩子站在走廊里听他讲课。某潜艇基地邀他宣讲军人使命与战斗精神,邻近部队闻讯后纷纷来请,他在一周内连续讲了15场。
他曾遭遇车祸、颈椎骨折,卧床牵引治疗。住院108天,看了43本书,写了一部30万字的专著《亚太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2006年3月,他明显感觉健康状况异常,但仍舍不得抽点时间做系统检查,坚持参与海军基层政工班1500名学员培训任务,主动担起开班第一课――《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对海军基层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备课时到基层部队调研,找老海军请教,向随舰出访的同志了解事例,查阅资料上百万字,易稿12番,试讲10多次。讲课时不停冒虚汗,不得不在课间到休息室沙发上稍歇片刻。四节课讲下来,内衣都湿透了。
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之后,他愈发争分夺秒抓紧工作。他说:“不管癌症是中期是晚期,研究党的创新理论没有限期。我能舍弃我的生命,但不能舍弃我的事业;我不惧怕癌症,但害怕离开最钟爱的三尺讲台。只要不倒下,就要不停地学、不停地写、不停地讲。”2007年1月15日,在术后二、三次化疗间隙,他硬是从医院赶回学院,上完本学期他讲授的最后两节课。1月22日,他抱病给大连地税局作了《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辅导报告。1月23日,他躺在病床上完成了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
2008年2月20日,**主席前往解放军总医院,看望了病危抢救中的方永刚,称赞他在病重住院期间,一边同疾病作顽强的抗争,一边仍坚持学习钻研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表现出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和崇高精神。胡主席说,方永刚为党、军队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都要向他学习。2008年3月25日22时08分,方永刚病逝,走完了自己45岁的短暂而精彩的人生道路。
“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中国古代文论学会顾问杨公骥教授对“夸父逐日”神话的这一解读,可以说是方永刚高尚精神的深度诠释。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跟进一步,传播弘扬就深入一步。他以生命担当使命,把全部身心化入了纯然忘我的崇高境界。
真理的太阳照耀征程,新时代的“逐日者”阔步前行。身为重任在肩的当代革命军人,我们都要以方永刚为榜样,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献身军队历史使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