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模糊语言的妙用
说话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清楚,一是一,二是二。但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我们看到,有许多话是具有很大模糊性的。例如:“等一下,我就来。”这里的“一下”、“就”表示多长时间呢?三分钟,五分钟,还是更长一点时间?再如:“能制造工具的人,是出现在最近一百万年之内。”“最近一百万年之内”,这是一个伸缩性多么大的糊模概念啊!而且还有的人认为“大约是二三百万年前”,这“二三百万”就比“一百万”跨度更大了;再加上“大约”二字,可谓模糊又模糊了。
这种模糊语言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现实生活中有些话不必要、也不便于说得太实太死。例如第一例,听的人完全能够领会“一下”“就”的含义,大可不必说成“等二分半”或“等一分四十秒”那么精确;而且说者自己往往也不知道究竟是多长时间。另一方面,是由于客观事物本身就具有某种模糊性,例如第二例所提的关于能制造工具的人是什么时间出现的问题,由于受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有关资料的限制,在目前还不能得出精确的结论,所以用来表述这一结论的语言也只能是“模糊”的。然而,这种“模糊”恰恰准确地反映了人们对这一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如果换成精确的语言来表述,就目前来说,反而是不准确、不科学的了。
妙用模糊语言,可以收到某种奇妙的表达效果。大致说来有以下四点:
1、妙用模糊语言能帮助人们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显示出机智和幽默。请看一例:
王元泽辨鹿王元泽(即王?,是王安石的儿子)数岁时,客有一獐(象鹿,头上有角)一鹿同笼以问:“何者是獐,何者为鹿?”?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是鹿,鹿边是獐。”客大奇之。
有一个客人把一头獐和一头鹿关在同一个笼子里,问王?哪一头是獐,哪一头是鹿。王?回答说:“獐旁边的那头是鹿,鹿旁边的那头是獐。”王?的回答固然没有错,笼子里只有獐和鹿两头野兽,当然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是獐。但是,王?的回答是含糊其词的,因为他没有确切指明哪头是獐,哪头是鹿。然而妙也就妙在这“含糊其词”上,王?如果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不知道”,那就显得太平庸了。但他不是这样,而是巧妙地用模棱两可的话来应答,这就说明了他年幼聪颖和机智幽默的特点,难怪客人对他的才华感到大为惊奇。
2、妙用模糊语言,能表现人物的复杂思想感情。例如:
凭栏人?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这首小令写妻子给丈夫寄征衣时的心理活动:想要给丈夫寄去征衣,又怕他羁旅行役,迟迟不归;如果不给丈夫寄征衣,又忧虑他天寒衣单,冻坏了身子。因此在“寄与不寄”这个问题上,做妻子的就感到“千万难”了。
那么到底寄没有寄呢?作者并没有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也可以说这首小令是运用了“模糊语言”的。作者通过对做妻子的寄也难,不寄也难这种左右为难的心理活动的刻画,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妾”对“君”的无限思念之情。这首小令构思新颖,意趣独特,同“模糊语言”的妙用是不无关系的。
3、妙用模糊语言,能收到强烈的讽刺效果。请看:
立论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课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全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说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唷!这孩子呵!你瞧!多么……。啊唷!哈哈!Hehe!he,hehehe!’”
这篇文章的结尾对于“这孩子”将来究竟能怎样始终没有明确表态,只是用“啊唷”、“哈哈”之类不着边际、不表示好坏是非的词语来敷衍塘塞,运用的也是模糊语言。正因为妙用了模糊语言,才使文章别具一格,一针见血地抨击了旧社会“说谎的好报,说必然的遭打”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揭示了“立论难”的社会根源:专制制度不容许人们说真话。
4、妙用模糊语言,能揭露某些虚假事物的欺骗性。有这样一个笑话:
此乃天机
有三个读书人上京赶考,路过一处高山,听说山上住着一位“半仙”,能推算一个人的功名利禄,于是便上山去求教。
听了三人说明来意,半仙紧闭双目,伸出一个指头,却不说话。三人不解其意请求解释,半仙摇摇头说:“此乃天机,怎可泄露。”三人无奈,只好下山而去。
徒弟悄悄问半仙:“师父,你对三人只伸一个指头,是什么意思?”
“傻瓜,这个窍门还不懂!他们一共三人,将来如果有一个考中,那一个指头就表示考中一个;有两个考中,那就表示有一个考不中;三个都考中,就表示一齐考中了;如果都没考中,这一个指头就代表一起落榜了。”
“半仙”进行欺骗的“窍门”是什么呢?“窍门”就在一个指头上。这个指头表示四种互相排斥的意思,我们姑且称它是一种模糊手指语言吧!这则笑话,就是利用模糊手指语言,通过“夫子自道”的方式,帮助人们认识迷信的欺骗性。
可见,模糊语言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话还得说回来,妙用模糊语言,只能是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得合情入理,恰如其分。而在一般情况下,语言必须明确,决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如果故弄玄虚,为模糊而模糊,应该而且完全可以表达明确的地方也不明确地表达出来,那必将陷入逻辑混乱的泥坑之中。
(吴平摘自《演讲与口才》1985年第1期)
范文二:模糊语言的妙用
文章作者:王跃农 来源:本站原创 2007-11-1 15:40:55
专家博客: ??张玉新: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但不是唯一的 ??董一菲:热荐王东华的《发现母亲》 ??祝禧:文化,语文的一面旗帜
中央电视台播过的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光荣之旅》第五集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次,季风突然问了贺援朝这样一个问题:“你跟我相处了这么长时间,你对我有什么评价?”贺援朝回答说:“只有四个字:你就是你。”说完,二人会心地笑了起来。
贺援朝简单的回答如何能取得这样好的效果呢?关键原因就在于他巧妙地使用了模糊语言。这样的评价虽然与没评价没有什么两样,却产生了幽默的效果,使对话双方的关系更加融洽了,也使得对话的气氛更加轻松愉快了。如果贺援朝实话实说,运用精确语言对季风加以具体评价,弄不好就有可能使双方陷入尴尬的境地,不好收场。
所谓模糊语言,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词语的具体含义没有确定解释的一种语言。模糊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相当广泛,其功能实非精确语言所比,不可等闲视之。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化解尴尬。一次,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在宴会上突然要她邻座的一位男子猜她的年龄。那个男子深感为难,只好借用模糊语言说:“以您年轻的样子,应该减去十岁;但以您的智慧,又应该加上十岁。”这样的回答虽未确切说明女士的年龄,却收到了极好的表达效果。巧妙的假设,化解了尴尬,为宴会增添了快乐的气氛。如果不借助模糊语言,而是准确说出或过于缩小女士的年龄,便有可能造成误会。
二、化险为夷。据说南齐太祖萧道成擅长书法,而且不乐意自己的书法水平低于臣下。一天,齐太祖提出,一定要与书法艺术造诣很深的王僧虔比试高下。君臣二人各书一幅楷书后,齐太祖得意地问王僧虔:“你说,谁第一,谁第二?”王僧虔既不想违心地贬低自己,奉承皇上,又不敢直言事实,得罪皇上。于是他说:“臣的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书法,皇帝中第一。”
齐太祖本想以此难倒王僧虔,没想到王僧虔竟偷换了概念,闪避应答,既说了实话,又避免了得罪皇上。真是一箭双雕,化险为夷,妙不可言。
模糊语言的用途是很广泛的。比如我们平时常说的某人是胖子、是瘦子,是高个、是矮个,是老实、是狡滑,都是模糊语言。如果认为这样不具体,非要“量化”成体重多少公斤,身高多少米,老实度百分之多少,那简直就没法说话了。可见模糊是必要的,该模糊时就模糊。
范文三:模糊语言的界定
模糊语言的界定
赵云利
(山东交通学院外语系)
摘要:语言的模糊性是大多数语言所具有的内在本质如下表述:
A pr opos i t i o n i s vag ue w her e t her e ar e pos si bl e of
t hi ngs
属性之一。关于模糊语言的概念问题,国内外学者都有不同的阐释。论文梳理了模糊语言研究的发展脉络。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理解的基础上对模糊语言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关键词:模糊语言:模糊语言的概念;模糊语言研究的发展
一、前言
我们生活在语言的世界里.离开语言我们几乎寸步难行。毋庸置疑。语言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Peopl e
have m a ny bel i ef s a bout
l anguag e .O B e i m port ant
one
st at e s
concerni ng
w hi ch i t i s
i nt ri ns i cal l y
unce rt ai n
w het her .had t hey been c on t e m pl a t ed by t he s p eaker .h e w oul d have r egar ded t hem as excl ud ed or al l ow ed by t he
pr eposi t i on .
B y in
i nt r insi cal l y
uncer t ai n of
any
w e
m ea n
of
not
uncert ai n
w as
consequence
i nt er pr et er ,b ut beca use t he
i gnorance
t he
s peakeC s hab i t of l ang uage
i ndet er m i na t e .(Joanna Channel .2000)
J oanna C ha nnel l 在其著作V ague L anguage 中给模糊
i s 语言进行了如下界定:
A n expres si on
o r
t ha t ' good ‘usa ge i nvol ve s(am ong ot her t hi ngs) c l ar i t y
and
t o
w or d i s
o r
vag ue
i f .a .i t can be
pr eci s i on .H enc e .i t is bel i e ve d t hat va guenes s ,am bi gui t y .i m pre ci si on .a nd gene ra l w ool l i ne s s
ar e
cont ra s t ed w i t h a no t he r
r ender t he s a m e
w or d
e xpre s si on
i s
w hi ch appear s
‘pur p osel y and
t o be
avoi ded .。
proposi t i on ;b .i t
(J oanna C hann el 。2000) 事实上,模糊语言在我们的语言交流中是不可避免的。罗素在1923年写过的一篇有名的论文《论模糊性》(Vaguenes s ) 中指出:。整个语言或多或少是模
or e 糊的(A l l l anguag e i s m l sr ael
o r
m t he unabashedl y vague ’:c .i t s m ean i ng anses f r O
‘i ntr ins ic uncer t ai nt y ’referr ed t o by Pei rce .(J oanna C ha nnel .2000)
l e ss
va gue .) ”。美国语言学家
t he
Let 【e r =A
and
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对模糊语言也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一个符号当其适用于边缘的情况同其适用于清晰的情况相比显得突出时,这个符号就是模糊的。”(伍铁平。1999)
不难看出以上三位语言学家对于模糊语言的界定.有其让人不太好理解的地方。为此.笔者结合上述定义以及自己的理解提出以下定义:
模糊语言是一种内涵丰富.中心意义明确但又缺乏清晰范围边界的语言表达形式。语言模糊的本源决定了它又可分为本体的模糊和认识上的模糊两大类。本体的模糊指的是客观存在于物质世界的模糊现象。毋庸置疑.自然语言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单词和短语。比如.人们很难说出“hi l l ”能大到何种程度才可被称作“m ount ai n ”;东去春来的确切时间;以及红色和橙色的明确界限在何处等等。事实上.上述所举概念只是物质世界中各类事物所构成的连续体的一部分.它们中很难划定一条明确的分界线。与客体模糊不同.认识上的模糊则源于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上的局限性。以。l eak ”为例.该词包孕了诸直I ;液体泄漏、气体泄漏以及漏电等多种相近的含义。对于此类词的正确理解取决于理解主体在不同的上下文背景下的适切解读。事实上.许多具有抽象意义的词和短语以及形容词和各种修辞表达均可被看作模糊表达形式.这是由于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让人难以准确解读的性质。然而。这两种模糊形式并非水火不容,在许多情况下,它们是可以兼容的。以英语中的“t a 旷为例。当人的高度构成一
Schef f l er 在其著作:B eyond
I nqu i r y
i nt o
P hi l osophi ca l A m bi gui t y ,V aguenes s
a
M et aphor i n l an guage 中指出:。…vaguenes s i s
uni ver s al
f eat ur eof des cri pt i vew or ds ’.(伍铁平.1999) 正如J oanna
C hannel l 在其著作中所指出的:or di nar y l an guage
r oo m f or
peopl e t o
l eave s
be vague .t o avoi d pr eci s i on and t he
i t h i t .(Joan na C hannel .2000) 在com m i t m e nt a ss oc i at ed w
中国。早在2000多年以前,老子的《道德经》中就有这样的论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尽管当时的老子没有对这种模糊现象给出一个科学的术语.但他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关模糊现象的客观理解。汪培庄在给伍铁平的《模糊语言学》所做的序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模糊性是非人工语言的本质属性.因而是语言学所不能回避的对象。”
二、模糊语言的概念
模糊语言的科学研究要追溯到美国控制论方面的专家扎德于1965年所发表的一篇题为《模糊集》的论文。文中扎德最先向世人提出用f uzzi nes s 表达作为科学概念的模糊.以
区别于vagueness (包含“不明确”、。含混”、“含糊”、和“模
糊”等意义) 这个非科学的生活用语。(伍铁平,1999) 如今,模糊语言的研究已经不断走向深入.其影响已经涉及多个领域。模糊语言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学界普遍认为国内对于模糊语言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晚期。伍铁平于1979年发表的《模糊语言初探>被认为是国内对于模糊语言研究的开山之作。
那么.究竟什么是模糊语言?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土地测量学家皮尔斯于1902年给模糊语言作了
个连续体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在“not ver yt al l ”和。t al l ”之间
画一条明确的界限,此时就可被归人本体的模糊。与此同时.
125
范文四:模糊语言的玄机
薛吉辰
模糊语言是人们为了克服语言表达的局限性而采用的一种语言手段,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模糊观念要比清晰观念更富有表现力”。
相传乾隆皇帝同刘墉等大臣登上城楼观景,恰巧有一人家出殡,抬着花轿走过城楼下。乾隆就问刘墉:“刘爱卿,都说你聪明过人,现在我问问你,你说全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答:“生一人;死十二人。”乾隆疑惑不解,刘墉就解释说:“国家再大,一年内生的也只有一个属相,死的是十二种属相。”乾隆的问题是无法用确切的数字回答的,刘墉却用模糊语言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民间有看相、算命、求签、卜卦之类活动,从事这些活动的人使用模糊语言,也算一种机智。古代有三位读书人赴京赶考,路过一座高山,听说山上住着一位“半仙”,能推算出一个人的功名利禄、凶吉祸福,于是就一齐登山拜谒。“半仙”听了三人的来意,就故作神秘地伸出一个指头,却不说话。三人看着那一根指头,请求解释。“半仙”摇摇头说:“此乃天机,怎可泄露!”三人只得下山去。等三人走后,徒弟问师父:“师父,你对三人伸出一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师父道:“他们一共三人,此次如果有一人考中,那我这个指头就是表示考中的;如果两人考中,这个指头就是表示不中的;如果三人都考中,这个指头就是表示一齐考中;如果三人都没考中,这个指头就是表示一齐落榜。”这就是模糊语言法的妙用。
(摘自《领导文萃》?薛吉辰/文)
范文五:要命的模糊语言
要命的模糊语言 ——旧札新钞(201)
@ 1977年3月27日,荷航(KLM )与泛美航空的747飞机在加那利(Canary )群岛Tenerife 机场的跑道上相撞,583人遇难。原来,飞行员报告“We are now at takeoff”,说飞机已经起飞;可空管以为他说的是飞机在跑道上等待。Steven Cushing 在Fatal Words: Communication Clashes and Aircraft Crashes中分析了语言的模糊如何导致灾难的发生。他提出用视觉交流系统和电脑发生机制来避免这些模糊。
@ 稼轩词说“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喧嚣里却几乎没有女子的身影(约10/800)。乾隆时期的徐云亭画《姑苏繁华图》,人物多达12 000(不知谁数的),女子约百十人而已,且多在室内。如果两图都写实,那么,古代女子大概只有在特殊的节日才能走出闺门(另如三月初三的“长安水边多丽人”)——难怪《红楼梦》要把金钗们关进大观园。
@ E.B. White 回忆老师William Strunk, Jr. 说,老师在课堂上省略了好多不必要的词儿,而且略得殷勤,略得津津有味(with eagerness and obvious relish ),还没下课就几乎没什么好说的了。于是他把每个句子说三遍。他常用沙哑而诡秘的声音说,Omit needless words! Omit needless words! Omit needless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