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古代诗歌阅读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训练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悲”字是贯穿全篇的主线,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2、试析颈联在全诗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答案:
1、同意。因为首联“离别正堪悲。”一句,为全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提挈全篇。颔联写送别情景,仍紧扣“悲”字,情藏景中,“寒云”二字对当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颈联忆往事、叹身世,还是没离这个“悲”,“早”、“迟“二字,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尾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掩泪”句总汇了以上抒写的凄凉之情。
2、将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凸显出本诗与当时大多赠别之作的不同之处。
社日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前人评论这首诗说,“家家扶得醉人归。”是理解本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2、诗中第二句“半掩扉”的细节表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同意。因为本诗并不正面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全从侧面入笔,“醉人”这一生活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作社、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
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2、“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环境太平安宁,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1)、安史之乱后 ,永王李磷在江陵起事,请李白参加他的幕府,后李磷与他的哥哥李亨(肃宗)争地盘,战败被杀。李白也因此获罪,流放夜郎。
(2)、迁客,指汉代流放到长沙的贾诣。
(3)、梅花,指笛子吹出的《梅花落》。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情怀?
2、本诗在表现诗人情感、态度上颇为含蓄,请就后两句,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
1、对家乡的思念,对前途的茫然和身世的感慨。
2、后两句不直接写痛苦与奔波,而是将复杂的感慨寄托在悠远的笛声上,引起回味无穷,比起具体诉说自己心中委屈,更有表现力,无形中扩大了小诗的容量。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1、前人评论此诗曰:“前半首写独处之悲,后言相逢之喜,反正相生,为律诗一格。”试分析本诗运用“反正相生”手法的艺术效果
2本诗著名的警句是---------------------------,运用了古代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烘托了悲凉的气氛,特
别富有诗味。
参考答案:
1、诗的前后两联,一悲一喜,悲喜交感,总的趋向是统一于悲。后两联虽然写“喜”,却隐约透露出“悲” ;一个“愧”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因之,题中虽着“喜”字,背后却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使所要表现的主题更深化、更突出了。
2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 比兴兼用;
清平乐 春晚
[宋]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扬花。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词的构图艺术时说:词中所描绘的春意图是从音响和色彩两个方面构制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2、最后两句既有对春光春警、景的描绘、赞美,也是------- ------------------------。
参考答案;
1、同意。因为这首词开头从听鸟声写起,二、三句转而诉诸视觉,写“满地残红“;接着下片前两句又转到听觉上来,最后两句是结到满目皆是的扬花上。整篇的结构是交叉地写听觉与视觉的感受,从音响和色彩两个方面勾勒出一幅暮春图画。
2、以品格高洁之春光自比。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渡汉江
李请照 宋之问
昨夜雨疏风骤, 岭外音书断,
浓睡不消残酒。 经冬复历春。
试问卷帘人 近乡情更怯,
却道海棠依旧, 不敢问来人。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写于作者从岭南返乡时)
1、两首诗词的尾句各有何妙处?
2、两首诗词中的 ;“不敢问”与“试问”,从表达效果看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应是绿肥红瘦”句,红绿相映,肥瘦相衬,可谓色、形、神兼备。既描述了客观事物,又反映了主观情感,完成了主题。足见作者炼字炼句之精到,遂成千古名句。
“不敢问来人。”句,如此翻过一层写,更显出诗人心中的悲苦,将特定情况下的特定感情展露无遗,情真意切,和血掺泪。
2、“不敢问”是作者在外许久,与家里断绝了音讯,如今回来,自然迫切地希望了解家中的情况,但由于想到自己被贬后,家人可能遭到不幸,所以反而害怕,不敢向人打听了。
“试问”虽比“不敢问”少了一字,所表达的情感却更复杂,内涵更丰富了。它不仅有“不敢问”的内容,还有“忍不住要问”之意,其中有担忧,有希望,还有害怕。如此复杂矛盾的心理,全交织在“试问”二字之中,令人叹为观止。
范文二:古代诗歌阅读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训练
三 国 诗 话
湖南湘潭凤?凰实验中学? 杨柳青 导读: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正史记载、野史传说、小说演义、戏剧编排,是非真假,众说纷纭。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三国?热。今天在易教?授的引领下?,我要和大家?一起去开辟?“诗歌话三国?”的新领域。 一、史家说故事?
晋朝史学家?、文学家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中多处用诗?歌叙说故事?,或开门见山?,拨云见日;或即时就景?,悬疑迭生;或藏头露尾?,画龙点睛。现摘录几处?经典诗句与?同学们共赏?。 (一)(37 回)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 )
(二)(39 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 (三)(46 回)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 (四)(49 回)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 (五)(50 回)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 (六)(56 回)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七钩。( ) (七)(90 回)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 (八)(95 回)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 (九)(96 回)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 (十)(102 回)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造木牛流马?)
(十一)(103 回)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上方谷困司?马)
(十二)(104 回)长星半夜落?天枢~奔走还疑亮?未殂。关外至今人?冷笑~头颅犹问有?和无:(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十三)(105 回) 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预伏锦囊计?)
好书大家读?:
你认真读过?《三国演义》吗,这十三段诗?句指代了十?三则故事,后四个故事?已经告诉大?家了。聪明伶俐的?你,可知道前九?个故事,
二、文人吟历史?
诗歌长河里?吟咏三国历?史的篇章数?不胜数,或激越高亢?如苏轼,或沉郁悲壮?如文天祥,或气概昂扬?如阿鲁威,或委婉深沉?如杜牧,或直抒胸臆?如辛弃疾。
,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北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二,念奴娇
文天祥,南宋,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 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以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 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三,〔双调〕折挂令〃咏 史
阿鲁威,元,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四,赤壁 杜牧,晚唐,
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五,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南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好诗大家品?:
好作品常常?纵贯古今,这五首咏史?诗中有四首?都化用了前?人作品里的?典故。南宋文天祥?《念奴娇》中的"睨柱吞嬴",化用的是蔺?相如在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 。你还能指出?其中一二吗?,
三、后世论英雄?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与刘备、孙权均可堪?称彼时大英?雄。然而从后世?众多诗篇看?来,真正令人倾?倒令人回肠?百转的英雄?非诸葛亮莫?属。
,一,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怀孔明 文天祥
斜谷事不济?~将星殒营中?~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胸?。
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世以成败论?~操懿真英雄?。
,三,武侯庙 杨 慎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四,武侯祠 何绍基
名儒开济自?天秋,筹笔勤劳苦?未休。 陵墓永照昭?烈帝,祠堂偏属武?乡侯.。
锦城葱郁遗?踪遍~青史推崇正?统留,。一代朝廷虽?小小,君臣气象近?虞周.。
,五,论孔明 佚名
卧龙岗上卧?龙起,旷世奇才一?布衣。 巧借东风烧?赤壁,尤凭妙策解?重围.。
三分天下终?如愿,六出祁山竟?不归。 长恨鞠躬空?尽瘁,中原未换帝?王旗。 妙联大家拟?:
同学们试想?,没有诸葛亮?,何来三分天?下~从这个意义?上讲,刘备能与曹?魏、孙吴抗衡,诸葛亮当立?首功;后来他又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都只为刘家?匡复汉室,成就正统。他才是后人?景仰的旷世?英雄~请你就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填写上联?或者下联。能附上横批?就更好。
例1:舌战群儒显?才智,( )。 横批是:霸业有望。
例2:( ),陪小心空城?退敌。横批是:殚精竭虑。
例3:七星帐祈禳?北斗,五丈原陨命?归天。横批是:( )。
参考答案:
一、(一)三顾茅庐(二)火烧博望坡? (三)草船借箭(四)七星坛祭风?(五)智取华容 (六)三气周公瑾? (七)七擒孟获 (八)空城计 (九)挥泪斩马谡?
二、(三)《〔双调〕折挂令?咏 史》 “酾酒临江”二句,引用苏轼《前赤壁赋》中写曹操破?荆州、下江陵时,坐在战船上?,“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典故,歌颂曹公的?英雄儒雅。 “紫盖黄旗”三句,说的是三国?时吴之所以?能建帝业,是靠孙权、周瑜在赤壁?打败了曹操?。紫盖黄旗,指一种黄旗?紫盖状的云?气,古人认为这?是天子之气?。《三国志?吴志?孙皓传》记刁玄说:“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 “便成名八阵?图中”句,化用的是杜?甫《八阵图》中“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四)《赤壁》 诗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
(五)《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末句有两处?用典,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
三、例1:舌战群儒显?才智,兵出斜谷取?汉中。 横批是:霸业有望。
例2:顾大局挥泪?斩将,陪小心空城?退敌。横批是:殚精竭虑。
例3:七星帐祈禳?北斗,五丈原陨命?归天。横批是:气数已尽。
范文三: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训练(十三)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训练(十三)
甘肃兰州外国语高级中学 张辅良(730000) 【阅读资料】
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阅读训练】
1、诗中“雪衣公子”是什么,根据诗歌的意境说说“清意”指什么?
答:
2、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描绘的是怎样一个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3、这首诗歌托物言志,说说作者借这个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
【鉴赏点拨】
1、第一题是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也就是诗歌中“雪衣公子”和“清意”的特定
意,要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必须疏通全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 2、第二题是鉴赏艺术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分为人物形象和物
象。一般而言,偏重于叙事的诗歌主要指塑造的人物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
多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偏重于写景的诗歌多指描写的意象。本诗运用衬托
来展现这一形象,衬托是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它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通
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烘托本是中国画中
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
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3、诗缘情,诗言志,古人这些诗歌评论,说出了诗歌产生的原因,也说出了诗
歌最终达到的目的。诗歌言志很少直接言志,大都借助于一些物象,这种手
被称为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诗歌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
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托物言志的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参考答案】
1、白鹭 清高、高洁的志向
2、描绘了白鹭洁白美好、心存高洁但又孤独寂寞、无人理解的形象。
烘托(衬托):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或从正面衬托)白鹭美好
的形象。拟人:次句, “雪衣公子” 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直抒胸臆:后两句尤其是末名的“独”、“叹”两字直抒心存高洁而无人理解的愁苦之情。
3、抒发虽有高洁的志向却不被人理解的愁苦之情。
范文四:古代诗歌阅读基本模式训练
训? 练? 目? 标 (之一)
1.能够初步鉴赏古代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能够初步鉴赏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3.培养良好的阅读鉴赏习惯,夯实诗歌鉴赏基础。
知能训练
本训练共20题。共100分,每小题5分。训练时间45分钟。
一、规范型试题训练(共30分,每小题5分)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放言之三
自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钻龟与祝蓍都是古代占卜的方法。颔联作者自注”真玉烧三日不热,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本诗以极其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这首诗具有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特点,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形散:就天气情况而言,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情况说,有远景(南山),有近景(柳树、葵花);就自然情况说,有清风,有阳光。而诗人的情怀可谓“不散”:前二句虽然写雨写晴,但侧重点在“分明”的晴景上;后二句虽然写柳树写葵花,但侧重点在“向日”的葵花上,由此,诗人对晴朗风物的喜悦心情使上下文联系起来,形成一体。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张十一旅舍
韩? 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于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本诗托榴花的形象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本诗描绘了榴花的鲜艳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进而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梅
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词中梅的形象特点是什么?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梅的特点是瘦硬、清绝;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同流俗的傲骨与傲气。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游湖
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本诗描绘了一幅春之图,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全诗通过“双飞燕子、夹岸桃花蘸水、春雨断桥、小舟撑出柳阴”这四种春天可见的具体美景,勾画出一幅生动优美的春景图,图画中燕子、桃花、春雨、断桥、小舟、人、柳阴,有动,有静;有人,有物,景与人完美的融合为一体。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张? 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本诗通过对“渔翁”这一形象的描绘,寄托了词人的情怀。本诗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答:①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
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二、仿真型试题训练(共30分,每小题5分)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回答不超过50个字)
答: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①此句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这首诗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答:一是采用对比写法,前两句写农民春早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二是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抒写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寻欢作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出诗外。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 猎
王? 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疾、轻”二字最能表现“狞猎将军”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本诗塑造了一位意气风发、气度不凡、骑术高超、箭术精湛的将军的形象,“疾、轻”二字最能体现其快速发现猎物并追击的典型动作,所以说,这两个字最能表现“狞猎将军”的形象。
古代诗歌阅读基本模式训练
训? 练? 目? 标? (之二)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李? 白
王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宙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案。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本诗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生活?戍边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
答:本诗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戍边战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他们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爱国激情。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沈德潜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诗中确实无送别朋友的意思。从诗的内容来看,“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家乡的意思,所以删去“送别”二字更为合适。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阔”是本诗的传神之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阔”字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留客
张? 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弄”字对于表达“留客”这一主题最有意义,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诗人用一“弄”字,不仅赋予山光物态以人性,而且显示了其蓬勃生机和充沛活力;而“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奇斗艳,足见其景色的诱人和迷人,此句诗意在于使来客回心转意,与诗人同享山水之乐。
三、前沿型试题训练(共30分,每小题5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 老
杜甫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虽处在穷困潦倒之中,却依旧心系百姓疾苦、国家安危,表现出对时局的无限忧虑。同时,也流露出难以为国效力;救民于水火的无奈之情。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猿声哀婉,飞鸟徘徊;落叶飘零,万木萧疏;江水滚滚,韶华易逝;常年作客他乡;一生多灾多病;独自一人登高;时局艰难,两鬓如霜,因病戒酒等,无不体现一个“悲”字。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雪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柴门、青苔、黄叶”等物象饱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诗人借这些物象,烘托了自家贫寒和自身的孤零,也表达了无人登门的寂寞,更表达了对客人将至的欣喜之情。
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凉”字用得传神,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一个“凉”字,既写出了月争的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更与后面的“镜”字相呼应,表达出月光明洁,水色清澈的优美意蕴,有力地衬托了诗歌意境的创设。
四、前瞻型试题训练(共10分,每小题5分)
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吹芦管”是理解本诗思想的关键,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吹芦管”是在“沙似雪、月如霜”的受降城上听到的,由末句的“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这芦管所吹的曲子正是思乡之曲,本诗的自然环境与芦管曲调融为一体,表达了无限的思乡之情。
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答:本诗描绘了十五月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为下文抒发秋思之情起到了铺垫作用。
范文五:古代诗歌对比阅读鉴赏技巧训练
古代诗歌对比阅读鉴赏技巧训练
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考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必考题,从近几年高考特别是04年、05年试题看,重点是单诗的考查,因而对比性阅读很可能是今年高考中出现的一种新的主要的考查形式,古代诗歌鉴赏的对比阅读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因此作为考生,对古诗的对比阅读应该早做准备。
古诗的比较阅读,考题常在以下几个方面设“比较”点:
①诗作的主要内容和情感;②诗句的意思和作用;③诗作塑造的主要形象、创设的具体意境;④遣词的生动、形象、精巧;⑤诗句的前后勾联照应;⑥修辞手法的功能、作用;⑦诗作结构的总体安排等。还有一些典故的运用、反向衬托的作用等。
下面就为应考者提供一些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的训练题,以备考前练兵。
1.阅读下面两首写春天的诗,做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张十八,指张籍,他在兄弟辈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天街”指皇城中的街道,“皇都”指京城长安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春色如画的美景,诗中“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与《春雪》的哪一句所描写的春色与所表现的心情是一样的?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揭示一个重要的哲理,请予概括。
(3)第二首诗“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构思新巧。请简述。
参考答案:(1)二月初惊见草芽(2)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3)白雪却等不住春天的晚到,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一个盼春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出一片春色来。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新年都未有芳华”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迟,才“故穿庭花”纷飞而来,翻因为果。这可谓构思新巧。 2.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赠诗,回答问题。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中圣:曹魏时徐邈嗜好饮酒,他将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您现在阅读的文章出自语文轩,我们的域名是www.yuwen888.com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第一首赠诗中的“风流”在本诗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本诗内容作简要说明。 答: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
答:
参考答案:(1)“风流”一词在本诗中是洒脱、清高、超凡脱俗的意思。从第二联写他青壮
年时“弃轩冕”,老年时“卧松云”中可看出;从第三联的“频中圣”“不事君”中也可以看出。(结合任一联均可)(2)前一首用比喻和借代,将孟浩然的人品比作不可仰的高山;用“清芬”来借指孟浩然本人。后一首则用夸张的手法写汪伦对自己情谊之深。
3、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做题。
听蜀僧睿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听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这两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____上,从侧面表现音乐的高妙。
(2)这两诗都写到“松”,用以比喻琴声的不同:
①李诗:
②刘诗:
(3)李诗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____
参考答案:(1)描写听者的惑受上(2)李诗:琴声铿锵有力。刘诗:琴声凄清哀愁。(3)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
4、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做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牛渚,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袁宏少时孤贫,以运租为业。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秋月乘月泛江,听到袁宏在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非常赞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楼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这两诗词都是怀古词,而引起词人吊古的原因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
(2)李诗“枫叶落纷纷”表现一种寂寞凄清的情怀。是什么原因引起诗人这种情怀呢? 答:
(3)简析《南乡子》“生子当如孙仲谋”所蕴含的时代思想内涵。
参考答案:(1)①李:牛渚秋景色。(“秋月”不对) ②辛:京口北固楼。(2)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3)代表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抗敌救国的时代呼声。
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简析。 “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隐含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春色,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
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墨梅 王 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 答:
(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述理由。
答:
(3)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答:
参考答案:(1)①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后者写菊不用“菊”字。③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2)用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传神地表现了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3)《墨梅》一诗语言通俗明快,琅琅上口,近乎口语;《寒菊》一诗语言文雅含蓄。前者直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后者曲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7、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
(2)《从军行》和《渔家傲》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答:
(3)两首诗词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
答:
参考答案:(1)①两者都以戍边为题材。②两者都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2)①相同处: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或战事的角度写。②不同处:前一首偏重于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这样的字眼;后一首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阕尤其明显。(3)王昌龄的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范仲淹的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归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做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矰:短箭;缴:系箭的丝绳。
1.诗歌的抒情主人翁往往是自己。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 杜诗
答:
3.崔诗“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的解释有两种,一是你未必会遇到弓箭的射击,但独自飞行毕竟害怕;二是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把生命葬丧,只是失群孤飞,毕竟叫人疑惧不已。你同意哪一种?请简析。
答:
参考答案:(1)都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情。(2)“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3)第二种说法,有其道理。作为孤雁,是害怕人的伤害,诗中也有类似的说明:“寒塘欲下迟”。正是诗人对孤雁的要穿越长空,克服“暮雨”“渚云”“矰缴”等的困难和威胁,表现极大的怜悯,就是没有“矰缴”的威胁,也是困难重重,安危难料,令人担忧。
9、阅读下列诗,做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解把,解得,懂得。
(1)贺诗和曾诗中都有
答:
(2)曾诗
答:
参考答案:(1)贺诗“不知”是赞美柳树也赞美春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曾诗
10、阅读下列诗,做题。
早梅(唐)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张诗首句中的“白玉条”一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并与下文的___字前后呼应。
(2)这两首诗都写了雪,但其作用不同。
答:
(3)这两首诗都表达了同一个主题,为主题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1)比喻,雪(2)①张诗写雪的作用是:表现梅的洁白。②王诗写雪的作用是:衬托梅的暗香。(3)赞美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格。
从上面的训练中不难看出古诗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那就是“求同取异”。“求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取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求同”也好,“取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答题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