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缓控释制剂口服方法的总结分析
缓控释制剂口服方法的总结分析
摘要:本文对缓控释制剂的口服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缓控释制剂主要有三种释药类型:定速;定时;定位释药。随着口服缓控释制剂的迅速发展,为新药的发展和研究以及老药的新用途提供了更多的道路。
关键词:缓控释制剂口服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86-02
目前,在药剂学上,一个研究的热点就是对缓控释制剂的口服方法进行研究。其具有以下一些优点:投入较少、开发周期短、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经济风险低。备受制药工业的青睐。 1缓控释制剂的优点
缓控释制剂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让药物进行定量、定时、定位的进行释放。对药物在人体内的释放、吸收、代谢分布、排泄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改善,进而使得药物的作用得到加长,从而使得药物的不良反应得到减少。然而一般的半衰期比较长的剂型药物,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每天使用一次,其他的一般可以每天3~4次的服用。所以一般剂型的药物,带来了用药不方便等问题,并且血药的浓度也会随之出现很大的波动,因而会出现“峰谷”情况,当血药浓度非常高时,就会引起一些毒副作用,但是血药浓度低就达不到治疗的作用。然而缓控释制剂则是一种作用长,服药次数少,能够进行定时、定位、定量释放的剂型。和一般剂型的药物相比较,
范文二: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
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12月第23卷第12期PracJMed&Pharm.Vol23,2006-12No.12
?1510?
?综述与讲座?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
王桂梅①
魏仁东②
(①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淄博
255011;②青岛市传染病医院,山东青岛266033)
[关键词]缓控释制剂[中图分类号]R944
迟效制剂
[文献标识码]A
上,提高靶位的药物浓度,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的治疗如近年在国内指数,增加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上市的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自1995年在美国上市,由于起效骨关节炎痛、带状疱迅速,持久高效,被广泛用于治疗癌痛、
疹后神经痛,是全球麻醉药品消耗量增长较快的品种[5];阿司
有时亦称长效制
匹林缓释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可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和不良反应;硝苯地平渗透泵,1次/d给药,维持24h平稳血浓度,恒速释放,明显降低不良反应[6];多肽类药物在体内生理条件下,易被破坏,相对分子量大,难以吸收,半衰期又短,无法普通给药,研制成缓控释制剂为临床成功应用提供了方便[7]。
随着药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药物研究已进入制剂创新时代,新型的给药系统,如缓释和控释制剂等越来越备受人们的青睐,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广阔的发展前景,推动着我国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
11.1
缓控释制剂的定义与类型
缓释制剂(sustained-releasesystem)
剂或延效制剂,是指通过适宜的方法延缓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吸收、代谢以及排泄的过程,从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或者减轻其毒副作用的给药系统,动力学为一级释药。主要类型有:不溶性骨架制剂、生物溶蚀性骨架制剂、亲水凝胶骨架制剂及缓释包衣制剂等。常见剂型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1],如阿司匹林缓释胶囊、硫酸吗啡缓释片等。
3缓控释制剂的局限性
虽然缓控释制剂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但并不是所有的药
1.2控释制剂(controlled-releasesystem)能够控制药物释物都能制备。临床上制成缓控释制剂的药物主要有:心血管系统药物、抗消化性溃疡药、解热镇痛药、抗精神失常药等。适于制成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大多为固体药物,与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有关,水溶性较大的药物比较适合制成控释制剂,溶解度小于0.01g/ml的药物制成控释制剂时,常需要同时考虑增加溶出及生物利用度等,如地高辛溶解速率低,吸收影响较大。①溶解度与胃肠道生理pH关系密切的药物很易难控制释药速率,不宜制成理想的缓控释制剂;②易水解、被酶代谢的、诱导或抑制酶合成的、经肠壁代谢或具首过效应的、口服吸收不完全或吸收无规律的药物(如季铵盐类),因为药物在血液中浓度变化大,难以控制和维持平稳的血药浓度,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③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不宜制成缓释制剂,因为结合作用能延长药物的活性,使药物的作用时间延长,易造成减效或体内蓄积;④半衰期过长和过短的药物也不宜制备缓控释制剂,因为半衰期过长(t1/
放速率使其符合药物动力学需要,保持较长时间体内药物治疗浓度的恒定,免除峰谷现象,药物以受控形式恒速(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率)释放或者被控制在作用器官等特定吸收部主要类型有:定速释位释放,动力学为零级或接近零级释药。
放制剂,如骨架型、薄膜包衣型、渗透泵型、离子交换树脂型、包合物型、微球(囊)型等缓控释制剂等[2];定位释放制剂,如胃内滞留漂浮制剂、结肠释药制剂;定时释放制剂,如通过调节聚合物材料的溶蚀度来实现在预定的时间内释放药物,或用生理反馈原理和计算机调节技术来达到定时释药目的脉膜控剂等。控释不仅包含缓释作用,而且药物冲释药制剂[3]、
的释放控制在某一定值,其动力学比缓释制剂有预见性和重现性。有时把靶向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黏膜给药系统、植入给药系统等也归属于广义的控释制剂范畴[4]。
2缓控释制剂的优越性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梅兴国教授认为,药物
2>10h)很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更多地累积而产生毒副作用,
过短(t1/210h)很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更多地累积而产生毒副作用.过短(tl/2<lh)所需剂量过高,超出一般剂型所容纳的负荷.且给患者和制备带来困难;一般剂量超过0.59的药物不宜制成缓控片或胶囊,半衰期为3.6h的药物较为理想。4缓控释系统的发展
4.1缓控释技术日益完善,药物品种显著增加进人20世纪90年代的缓控释制剂正发展成各具特点、义相互结合的
毒;在谷浓度时,低于最小有效浓度,则影响疗效;②给药次三种类型,即定速、定时、定位释药。缓控释系统是国内外发展最快的新型给药系统,尤其是口服缓控释系统,目前能进人生产的也以口服制剂为主。2000一2005年控释制剂的全球释药系统销售额增长率为87.86%。『f1于开发周期短.投资少,经济风险低,技术含量增加,附加价值显著提高而被制药企业看重,国外上市的该类制剂品种达200余种.500多个规格,国内也在不断增加,05版药典已达十多种,更多的品
数常达3—4次,d,给药不方便;③治疗指数小,消除半衰期短的药物频繁给药可导致蓄积巾毒等;④普通制剂受胃肠道生
理因素影响较大的药物(如氯化钾)等,血药浓度不稳定。而缓控释制剂可以有效减缓药物“峰一谷现象”。保持平稳持久的有效血浓度,治疗作用持久,给药次数减少,方便用药。同时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参数,在减少药物剂量的基础
塞旦医垫盘查2QQ§生12且笙23鲞笙12趔£堕£』丛趔鱼堕!婴:YQl23:2QQ§=12丛Q:12种在研发、临床试验和审批之中f8】。另一明鼎的发展特征是缓控制剂的有效期明显延长.尤其是抗精神病药和心血管系统药,2005年11月,强生公司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提交帕利瑞酮缓释片的新药申请。帕利瑞酮定量缓释片(PaliperidoneER)的开发使用了专利技术口服渗透泵技术(OROS技术),使药物释放到血液后的稳定起效时间长达24h,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另一长效注射用棕榈酸帕利瑞酮,利用纳米结晶技术(NanoCrystal技术),将药物转化成纳米微粒,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得到改善,并已进入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唧。强生公司利用医药吸收技术(Medisorb技术)开发的二周注射一次的利培酮长效注射剂(商品名为Risperdalconsta)2002年在英国、德国同时上市。利培酮的代谢产物9一羟基利培酮的半衰期更长。消除缓慢。有研究表明9一羟基利培酮烷酸酯的持久或延迟释放制剂的疗效能持续3周以上.更好地减少给药次数及不良反应,改善患者对治疗的顺应性【loJ。白云In和黄与广东药学院朱盛山教授共同研发的复方丹参缓释制剂有效成分均衡艮效释放.药效延长至12h.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在凌晨高发的概率。该相关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对一些在胃肠道不稳定且需要长期给药的药物一般采用体凝胶、纳米囊(粒)、乳剂、微球(囊)制成注射型缓控释制剂,可数日或数月注射一次,显著减少给药次数【IlJ。再一特点是发展1次,d给药的缓释及控释品种、复方缓释及控释制剂、液体缓释及控释制剂是今后的重要趋势f12l。
4.2越来越多的限制被打破近几年来缓控释系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发展动向,越来越多的药物被设计成缓控释制剂。复方缓释、控释制剂的研制成功更为缓、控释制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景f13】。许多限制被打破如:①抗生素类:适宜制备成缓控释的药物多限于长期给药的药物。但对于抗生素’等短期给药且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不宜制成缓控制剂,但近期已打破限制.如头孢氨苄缓释胶囊、盐酸环丙沙星等;②半衰期很长的药物如非洛地平(【l,2=22”和卡马西平(…2=36h),1次,d的缓释片进入临床研究;③肝首过效应很强的药物如盐酸普萘洛尔缓释胶囊、盐酸地尔硫卓缓释胶囊等制备成缓控制剂,既可降低毒性,又能增加疗效;④复方缓控释制剂也有增加趋势,如非洛地平和美托洛尔、茶碱和美沙酚等制剂不断开发、应用。
4.3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促进了缓控释制剂的技术和新品种的开发药用聚合物的广泛研究和应用,促进了新制剂的快速发展。常用有:①水凝胶型材料:如果胶、瓜耳树胶、羟丙甲纤维素(HPM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壳多糖等,可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用以制备成缓释片剂;壳聚糖(cs)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壳聚糖微球包封药物后可控制药物释放和延长药物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14J;以多糖类水凝胶为辅料的药物制剂,经口服给药后具有缓控释作用,尤其在结肠定位给药方面,多糖类水凝胶更显示出较好的缓控释特性。作为一种新型的缓控释材料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旧: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聚甲基丙烯酸羟乙基酯(p—HEMA),聚甲基丙烯酸甘油酯(p—GMA)等;②生物降解聚合物:如聚乳酸(PLA)、谷氨酸一谷氨酸酯共聚物
?151l?
(PGAc)等,有良好的机体相容性,安全无毒,主要用于药物控释系统:③离子交换树脂类:如渗透性丙烯酸树脂、肠溶性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型离子交换树脂等。作为药物载体控制药物在人体内的释放速率:④载药纳米微粒:是纳米技术与现代医药学结合的产品.是一种超微小球型药物载体,是近年来出现的药物控释和缓释的新剂型。它的突出优点是比细胞还小,因此可被组织及细胞吸收,甚至经特殊加工后可对组织或器官定向给药flq:⑤自蛋白纳米粒:以白蛋白为基质的纳米级微粒,安全无毒。无免疫性,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对药物具有良好的缓控释特性旧。虽然我国批准和正在开发的缓控释制剂不断增多.但目的真正上市的品种有限.主要原因是国产缓控释辅料品种少、质量标准不严格等,应该加强有关辅料的研究、开发和引进。
4.4制药企业正逐步成为制剂创新的主体我国的药物制剂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先进国家的生产水平、研究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①作为一类新剂型,其生产设备、生产水平、质量控制和重现性、生产可行性等方面有待提高,方便临床用药的不同剂量和规格有待发展;②自我创新创高意识不足,科技力量分散。专业药剂科研院所与企业有待进一步互补。把先进的药学制剂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不,断加强品种特色、品种质量,尤其是加快专利期即将期满的“重磅炸弹型”药物的仿创,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2003年,北京医药集团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北大药学院等权威科研单位。联合组建“北京控缓释制剂研发中心”.专门从事药物释药新技术方面的研发工作;2003年底,国家制剂工程中心浙江分中心在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成立。该中心是康恩贝集团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作创建的新药研究开发中心,以缓释、控释制剂的新药开发为主,同时研究和提高缓释、控释制剂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水平。加速在该领域国内领先地位的形成;2004年5月,浙江迪耳药业有限公司携手中国药科大学成立了药物制剂联合研发中心。该巾心依托中国药科大学强大的技术实力,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专门从事药物缓控释技术的研究开发;2005年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共同主办巾国国际药物制剂创新论坛,促进国外先进释药技术的运用;2005版中国药典的制剂通则的颁布,又为药物缓控制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综上所述,缓控释制剂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巾,它独特的给药途径和最佳的治疗效果,将极大促进我国制剂创新的新局面。参考文献
l
平其能.现代药剂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82潘卫三.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hllp:,.conbafanseom,
2005—7一13
2
3张幸生.药剂学.北京:巾嗣轻工业出版社.2004.26
4吕慧侠,周建平.缓、控释给药系统发展概况.机电信息,2004,
(12):54
5复方制剂研究与应用成医药产业发展趋势.中国药网,2006一l一
24
6朱国旺.2l世纪的药物制剂.首都医药,200l,8(1):60
7赵敏。唐星.口服缓控释制剂多样性的调查研究.中国药剂学
?1512。
塞恿匡煎筮盔2堂玺12目筮23鲞筮12捌!三墅J丛蔓垂陛g!她!yQl23,2Q逝=12型Q!12
13常翠.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和体内外
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2):796
14周永国.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靶向给药研究.应用
化学,2002,19(12):1
179
杂志。2005,3(1):28
8林继红.对口服药物缓控药物制剂若干问题的讨论.hIIpw.
100md..2004一I一4
9马培奇.创新改型提高生活质量.中国医药报,2006,1月21
日(8版)
15李欣.多糖类水凝胶在口服缓控释制剂巾的应用.解放军药
学学报,2003,19(6):“9
16吴新荣.载药纳米微粒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巾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l,2l(3):171
17苏华.自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及其靶向性研究进展.巾围
药学杂志,2005,40(9):154l【收稿日期:2006-06—06】
I本文编辑:王军红】
10任文.利培酮剂型开发出现新趋势.中国医药报,2006年1
月.26日(A8)
ll谢鹤,周建平.液体型缓控释注射剂的研究进展.药学进展,
2004。28(1o):442
12平其能.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发现状及展望.:/M¨r.100lIld.
co札2005—9一18
?综述与讲座?
淋巴细胞微核在国内职业病防治中的应用现状
李冬盎①官瑞霞②
(①409医院,山东青岛266100;喘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济南250000)
【关键词】淋巴细胞
…
。
微核职业病
【文献标识码】Amjcfonucleus,LM)测定被称
作业,生产环境中既有来自r射线的外照射.也有放射性气溶胶和表面粘染物进人体内引起的内照射。蔡巧兰等”l观察30名某厂从事放射性作业工.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淋巴细胞微核率存在显著性差异。陈秀云I取于扬州市66名放射性工作者健康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人体受到小剂量照射时,微核的染色体畸变率增高。并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呈正比
【中图分类号】|R135
淋巴细胞微核(LyⅡ讪ocyte
为染色体畸变的快速测定方法。I=l:l于此方法快速、简便、易于掌握和操作,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与受照剂量呈线形正比关系.可以用来估算人的受照剂量。随着原子能和平利用的日益广泛,医药、农药和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对那些可能有畸变活力并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理化因素、各种放射线以及环境中其它诱变因子的监测仍是人们日趋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淋巴细胞微核在职业病防治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l
关系。于梅I啭f宁波市327名民用放射线工作人员进行调查.
发现正常人群微核率10%~30%,调查组淋巴细胞微核牢51.O%,高于正常值,与对照组淋巴细胞微核率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发现放射性工龄与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情况,随着年限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张元军呶寸濮阳市357名放射线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进行了分析.郝宝荣【8l对枣庄市212名医用x线者进行了健康体检.商希梅等lq对
淋巴细胞微核的形成机理
淋巴细胞微核是细胞的染色体发生断裂后。细胞进入下
一次分裂时,染色体片段不能随着有丝分裂进入子细胞,而
在胞浆中形成直径小于主核l,3的碎片,它可以是整条染色
体,也可以是染色体片段,嗜色性和主核一致。完全与主核分开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微小核。各种理化因素作用于细胞染色体,影响其正常的功能,使细胞的DNA复制和染色体分裂受到破坏。纺锤体的功能受到影响产生微核,是染色体畸变在问期表现出的一种损伤类型。微核率可以反映致畸因素对细胞的损伤程度和染色体稳定性【ll。微核可以是细胞凋亡的产物,当致畸因素导致凋亡基因激活,内切酶激活,切割DNA,形成细胞碎片。最终导致许多微核口】。微核的来源有两种:第一种是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没有及时的分离到子细胞巾,而留在细胞质中,山核膜包裹形成微核;第二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因断裂形成碎片形成微核p】。2在不同类职业性接触者中的应用
2.1
150名睨。射线工作者淋巴细胞微核率进行了研究,均得出
相似的结论。2.2在飞行人员
1990年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1CRP)首次
将喷气式客机机组人员列为职业受照人群㈣。飞行人员在高空环境中受到宇宙射线的影响,通过对飞行员宇宙射线剂量的测定,发现飞行人员吸收的宇宙射线剂量明最高于地面受
照人员。刘倩等…财飞行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进行了观
察,发现飞行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高于地面人员,连续飞行组随着飞行总时数增加其淋巴细胞微核率有增加的趋势。飞行人员在空中暴露的总时间长,受照生物效应
的遗传毒性作用越明显。段世英等lI观察了150名航空公司
飞行人员,隳宝山等Il恐采集了65名飞行员外周血,都发现飞行组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2.3在苯及衍生物接触者苯及衍生物进入机体后可使机
在放射线工作者放射线是导致造成物质损伤诱发微
核形成的一种重要因素。放射线引起DNA损伤,产生错误修
复的双链断裂。微核可以反映细胞在细胞分裂时未能修复的DNA断裂。放射诱导DNA损伤后,引起DNA的修复和凋亡过程,基因表达通路的差异与放射敏感性有关。开放性放射
体产生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生大量的活性中间产物,这些活性巾间产物与遗传物质DNA和其它生物大分子物质发生共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王桂梅, 魏仁东, WANG Gui-mei, WEI Ren-dong
王桂梅,WANG Gui-mei(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011), 魏仁东,WEI Ren-dong(青岛市传染病医院,山东青岛,266033)实用医药杂志
PRACTICAL JOURNAL OF MEDICINE & PHARMACY2006,23(12)4次
参考文献(17条)
1.苏华 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及其靶向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药学杂志 2005(09)2.吴新荣 载药纳米微粒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1(03)3.李欣 多糖类水凝胶在口服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3(06)4.周永国 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靶向给药研究[期刊论文]-应用化学 2002(12)5.常翠 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和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999(12)6.平其能 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发现状及展望 2005
7.谢鹤;周建平 液体型缓控释注射剂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药学进展 2004(10)8.任文 利培酮剂型开发出现新趋势 20069.马培奇 创新改型提高生活质量 2006
10.林继红 对口服药物缓控药物制剂若干问题的讨论 200411.赵敏;唐星 口服缓控释制剂多样性的调查研究 2005(01)12.朱国旺 21世纪的药物制剂[期刊论文]-首都医药 2001(01)13.复方制剂研究与应用成医药产业发展趋势 200614.吕慧侠;周建平 缓、控释给药系统发展概况 2004(12)15.张幸生 药剂学 2004
16.潘卫三 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200517.平其能 现代药剂学 1998
引证文献(4条)
1.张莹.祖元刚.陈小强.于雪莹 中国植物提取业的形成与发展策略[期刊论文]-现代化工 2010(3)2.胡颖 药用高分子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现状[期刊论文]-实用医药杂志 2008(7)
3.姚丽萍.梅兴国.何永志.王旭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8(2)4.刘朋朋.季金苟 缓控释制剂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河北化工 2007(1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yyyzz200612080.aspx
范文四:药物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概况
·论 著 2016年 5月
16
药物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概况
刘 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50000
【摘要】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疾病的治疗的方式有了相应的选择性。对现在社会的各种药物的出现,其存在方式已经不
再局限在过去传统的实际上面了,而是在原有的言行和药理的作用下制造出更加符合患者体质的药物。在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缓 控释制剂的出现为医学药物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发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缓控释制剂的出现的目的是为了在水中溶解的药物的 速度有相应的减少,也就是说对相关药物溶解能够得到缓慢的进行。由于这种药物能够使得相关患者的机体能够对药物做到广泛的吸 收,因此受到社会医学的重视。本文主要针对于对药物缓控释制剂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 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载体材料
[中图分类号]R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5-016-01
从缓控释制剂的名字中可以看出来这种缓控释制剂在一定 的情况下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的组成主要包括相关的 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 而且这种药物的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 于医学研究的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说, 这种缓控释制剂的药物 对在水中或者其他的载体材料中的溶解速度比较低, 这种低速度 的出现使得人们对在服用这种药物的同时能够做到全面的吸收。 而且医学科学实验也清楚的表明对相关缓控释制剂的制取过程 中都加入了较为特殊的材料, 这种材料尽管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使 得药物的溶解速度降低, 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一下主要 对这种新型药物进行全面的研究。
一、缓控释制剂的载体材料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制作缓控释制剂是需要添加相关的辅助 材料的, 这种辅助材料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相关药物的溶解 速度有一定的降低,从而达到相关的缓释和控释的效果。 而且这 种复制材料在很大的程度上还可以保证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有 明显的提高, 使得药物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有一定的降 低, 进而确保对患者使用的药物能够准确的到达相关患者的病灶 位置。 从相关的实验理论中可以清楚的发现相应的复制材料在很 大的程度上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这种高分子化合物在社会上的应 用是特别广泛的,尤其在医学行业的应用也是特别广泛的,这些 广泛的方面不仅仅在相关的药品方面还在相应的医用器材和人 造骨骼上面, 这也说明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使得医学项目得到了 更好的发展。在我国目前所采用的辅助载体材料的种类有很多, 这些不同的种类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发挥着不一样的作用。 在目前 较为常见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关的薄膜材料, 这种薄膜材料 的应用主要为常见的肠溶性材料, 其基本的溶解原理在于依靠肠 胃内部的 PH 值范围,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达到相关定时和定位溶 解的目的。
对高分子化合物说不仅仅要考虑相关的溶解作用, 还需要对 绿色环保做到充分的考虑, 使得在符合溶解规定的同时还能在很 大的程度上保证药物在人体内部的危害性降到最低, 使得相关的 辅助材料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药物的安全可靠, 并对患者的 病灶能够进行有效的治疗。
二、缓控释制剂的剂型
(一)口服固体制剂
口服缓控释系统发展迅速,已成为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口 服缓控释制剂可以缓慢、持久地传递药物,减少用药频率,避免 或减少血药浓度“峰谷”现象,深受临床和病人的欢迎。口服的 缺点是必须每天摄人一定量, 而且血药浓度总是变化起伏。 目前, 口服缓控释制剂给药系统主要有:骨架片、微丸、胃滞留给药系 统、肠道延迟释药系统等多种常见缓控释制剂。 如格列毗嗦控释 片系采用胃肠道治疗系统释药技术开发的新型控释片。 其有 smg、 10mg 规格, 每日服用 1次, 可持续控制血糖浓度达 24h, 可提高 患者的顺应性。 现国内已开发上市的口服控释制剂有长效氨茶碱 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 20多种,正在研制中的有美托洛尔胃内 漂浮片、心律平渗透泵片等 50种左右。王智军等利用固体分散 体技术制备了尼莫地平速释及缓释微丸, 提高尼莫地平的溶出速 度,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时间。
(二)透皮制剂
透皮控释制剂也是目前国内外极为重视的新药剂型开发热 点,其重要性仅次于口服剂和注射剂。透皮释药发展迅速,全世 界透皮吸收制剂的销售额逐年增加。自 1981年美国上市第一个 用于治疗运动病的 TTS 一东蓑若碱贴剂以来, 现已有多种透皮吸 收制剂,国际上市场份额如下:芬太尼 31%,硝酸甘油 27%,雌 二醇 14%, 尼古丁 7%, 可乐定 6%, 肇丸激素 6%, 妥洛特罗 4%, 复合雌激素 2%,疼痛贴片 2%,东蓑若碱 1%等。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开发,经皮给药促渗透 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许多新型载体的应用,使更多药 物开发成透皮给药制剂成为可能。众多研究表明,脂质体用作皮 肤给药的载体, 具有皮肤组织靶向性,它可使药物具有较大的角 质层透过量,而进人血液循环的药量少。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作为 经皮给药载体已经展现出较高的应用前景价值, 如咪哮莫特固体 脂质体纳米粒和雷公藤内醋醇固体脂质纳米粒以生理相容性好 的天然脂质材料为载体, 不仅减少了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还在 不同程度上降低了不良反应。 姜素芳等制备的盐酸青藤碱传递体 透皮制剂。饶跃峰等制备的非那备胺醇质体和脂质体透皮制剂。 这些项目都还处于研究阶段, 但都已说明了国内外透皮缓控释制 剂研究的热潮。
(三)液体型缓控释制剂
液体型缓控释制剂是目前国际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其中尤 以注射剂临床应用最为广泛。 除了开发最早的溶液型缓控释注射 剂以外,还包括微球、纳米囊、亚微乳等混悬型微粒分散制剂, 其中以微球居多。根据注射液中粒子粒径大小,可分为溶液型, 聚合物胶体和微粒型注射剂。
液体缓控释制剂的应用前景广阔,可用于组织修复、免疫治 疗、抗肿瘤治疗等方面,还可作为基因、蛋白以及多肚类等药物 的给药系统。这些药物不但稳定性高,膜透过性好,疗效强,毒 性低, 还可减少给药次数, 稳定血药浓度, 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 (四)植人式缓控释制剂
植人剂不仅能较好的保持药物生物活性, 且能是药物的作用 时间延长,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目前临床应用较广,已 经扩大到肿瘤、心血管、眼科等方面的治疗。陈天宁等提出一种 带微孔的多腔体可降解植人式药物控释载体系统, 通过药物的渗 透扩散和降解扩散的联合效应, 实现药物的长期线性释放,该载 体结构用可降解材料聚乳酸一经基乙酸制备而成, 在体液和生物 酶的作用下可被人体吸收,而无需取出,减少病人的痛苦。 三、结束语
在现在社会上对相关的药物的研究也需要符合社会的发展 需求,为了响应相关的社会发展和人体的机体需求,就需要研发 出新型的药物。 经过长时间的实验研究, 发现相关的缓控释制剂 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这种现象的出现在很 大的程度上使得相关的缓控释制剂的发展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通 过相关的研究发现相关的缓控释制剂的作用主要来自于相关的 辅助材料, 这种辅助材料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缓控释制剂发挥自 身的功效,进一步为我国的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锋。我院口服缓控释制剂及其服药问题分析[J]。 临床 医药实践。2012(10)
[2]李丽。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10(06)
[3]褚杰, 刘秀萍, 臧恒昌。 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概述[J]。 药物生物技术。2015(03)
范文五:可以掰开服用的缓、控释制剂
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长时间内持续放药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其药物释放主要是一级速率过程。
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的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的制剂,其药物释放主要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率释放。
常用口服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如下表:
类型
释药原理
释药特征
骨架片
不溶性骨架片
在胃肠道不崩解,但消化液可穿透骨架间隙,当骨架孔隙渗满消化液时,其骨架沟槽就会不断将溶解的药物成分缓慢扩散出来。
限速释放
溶蚀性骨架片
溶蚀后可生成蜡类物质或惰性脂肪,通过溶解或相关孔道扩散起到释药的作用
凝胶型骨架片
在消化液或水中不断膨胀,形成亲水性凝胶屏障,进而可起到缓释药物的作用
凝胶溶蚀的速度及药物在凝胶屏障层中扩散的能力是决定释药速度的主要因素,难溶药物的释药载体主要为溶蚀性凝胶层,易溶药物主要通过凝胶层的不断扩散实现释药
渗透泵片
单室泵
进入人体后其包衣内的水分可被片芯吸收,在缓控释片中形成高渗透压,使药物的混悬液或溶液缓慢挤出泵片外膜的释药小孔
多室泵
进入人体后其内部聚合物的体积可发生较大的变化,有效推动及控制活性物质表面药物进行释放的过程。
目前绝大多数已上市的缓控释制剂,是通过单层膜溶蚀系统、渗透泵系统实现缓释作用的,是不可以掰开、咀嚼或碾碎服用的,否则易造成药物过量甚至中毒,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但也有极少数厂家的缓控释制剂,是通过多单元、独特的微囊技术实现缓释效果的,这些制剂可以研刻痕掰开服用,但同样不可咀嚼或碾碎服用。临床上可以掰开服用的缓释制剂有:
1依姆多(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
口服,一天一次,服药应在清晨。药片可沿刻槽掰开,服用半片。整片或半片服用前应保持完整,用半杯水吞服,不可咀嚼或碾碎服用。
2倍他乐克(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口服,一天一次,最好在早晨服用,可掰开服用,但不能咀嚼或压碎,服用时应该用至少半杯液体送服。同时摄入食物不影响其生物利用度。
3德巴金(丙戊酸钠缓释片)
口服,一天1-2次。在癫痫已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可考虑每日服药一次。本品应整片吞服,可以对半掰开服用,但不能研碎或咀嚼。
4息宁(卡左双多巴控释片)
本品卡比多巴与左旋多巴的比例为1:4。服药间隔为4至12小时。本品50毫克/200毫克可整片或半片服用,但不能咀嚼和碾碎药片。本品25毫克/100毫克是特别为从未接受过左旋多巴治疗的早期患者而设计的,只可整片服用。某些患者早晨服用第一剂本品后的起效时间比普通片常要延迟一小时。
5奇曼丁(盐酸曲马多缓释片)
本品一面有划分线的异型薄膜衣片。本品一般从每次50mg(半片)开始服用,每日最高剂量通常不超过400mg,两次服药的间隔不得少于8小时。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缓控释制剂口服方法的总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