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二年级数学公式
除法的竖式计算口诀和法则
1、 除号写端正,数位要对齐,被除数里面藏,除数对面站,商在上面看。
2、 用乘法口诀试商,又快又准确;
3、 有余数除法口诀
一试: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
数,又比被除数小,上就是几。
二乘:商和除数的积写在被除数下面。
三减: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积。
四比:余数和除数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运用规律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时, 有图的要先看图, 明确题意, 再找出相关信息进行 计算,最后根据余数确定最终答案。
生活中的方向歌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地图中的方向歌
画图要面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读数写数要牢记
读数要大写,写数要小写,读数写数都从最高位起。
写数时要注意,哪位有几就写几,
没有数时有 “0” 记;
读书时,要牢记,末尾零,都舍去,
中间无论几个零,读出一个就可以。
比较数的大小法则儿歌
首先看,看数位,数位多的它就大;
数位同,看高位,高位大的它就大;
高位同,下一位,下位大的它就大;
按规律,往下推,比较大小无所谓。
长度单位换算公式
1千米 = 1000米 1km= 1000m
1米 = 10分米 = 100厘米
1分米 = 10厘米 1dm= 10cm
1厘米 = 10毫米 1cm= 10mm
1米 = 1000毫米 1m= 1000mm
竖式计算加法法则
1.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十位满十向百位
进 1,得数的数位也要对齐。
竖式计算减法法则
1.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相加后
再减,借走的数位要减掉 1后,再计
算。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一,回来后
当十相加再做减法计算。
加减法验算方法
(一般加法用减法验算,减法用加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除法用乘法验算) 加法:加数 +加数 = 和
一个加数 = 和 -另一个加数
减法:被减数 -减数 = 差
减数 =被减数 -差
被减数 = 减数 +差
乘法:乘数 ×乘数 =积
一个乘数 = 积 ÷另一个乘数
除法:被除数 ÷除数 = 商
除数 = 被除数 ÷商
被除数 = 商 ×除数
图形有关知识
1、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与两条边张
开的大小有关。
2、锐角 <直角>直角><>
3、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邻边不相等,较长的边叫做 “ 长 ” ,较短的边叫 “ 宽 ” ,有四个 角每个角都是直角。
4、正方形有四条边,每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
5、 品行四边形有四条边, 对边平行且相等, 有四个角, 对角相等, 有一组钝角, 一组锐角。 时间单位换算
1小时 = 60分 1分 = 60秒
1小时 = 60分 = 360秒
范文二: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一、算术方面
1. 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
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 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 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 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 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 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 分数: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 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 ,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 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
范文三: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1、乘法的两种意义:⑴、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⑵、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2、除法的三种含义:⑴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平均除法的意义)⑵表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包含除法的意义)⑶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倍数除法的意义)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4、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用乘法。
5、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
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7、平均除法的公式:总数÷份数=每份数
8、包含除法的公式:总数÷每份数=份数
9、熟练掌握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怎样读算式。3 × 4 = 12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12 ÷ 4 = 3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读作:3乘4等于12。 读作:12除以4等于3。
10、在地图上一般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1、如果你面向东后面就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如果你面向西后面就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如果你面向南后面就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12、1时=60分、1分=60秒。
13、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14、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5、在钟表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
16、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7、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导出这样几种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8、在一道没有括号的算式,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从左到右计算。再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19、我们通常所说的四面八方是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0、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十是一百。 2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
位,第五位是万位。
22、读数时要注意: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以上的零只读一个零。写数时要注意:哪一个数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填零占位。
23、比较数的大小应注意:1、数位多的数比数位少的数大;2、当数位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当最高位也相同时,就依次向下,一个数位一个数位的比,哪个数位大就说明那个数比较大。
24、在读数时,从(最高)位读起,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读。
25、长度单位: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用字母表示是: km、 m、 dm、 cm、 mm 。
26、常用的“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隔”1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相隔”2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我们又从中导出了7个单位转换的公式分别是:
1米=10分米 1m=10dm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米=100厘米 1m=100cm 1分米=100毫米 1dm=100mm 1米=1000毫米 1m=1000mm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27、我们还学习了1厘米中有(10)个小格,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 1分米大约有手掌这么长。1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 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
28、三位数加法(进位加)的笔算方法:⑴相同数位对齐;⑵从个位
加起;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29、三位数减法(退位减)的笔算方法:⑴相同数位对齐;⑵从个位减起;⑶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借1,在这位上加10再减。
30、本单元估算时,可以把数字看成整百整十数或整千整百数,这样估计答案会更接近实际答案。
31、判断结果的对错,我们可以进行验算。
范文四:二年级数学公式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正方形
C 周长 S 面积 a 边长 周长=边长× 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7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8 、长方形
C 周长 S 面积 a 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9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马丹
(2) 体积=长×宽×高 V=abh
10 、三角形
s 面积 a 底 h 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11 、平行四边形 s 面积 a 底 h 高 面积=底×高 s=ah
12 、 梯形
s 面积 a 上底 b 下底 h 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13、 圆形
S 面积 C 周长 π d=直径 r
=半径 (1) 周长=直径×π=2×π×半径 C=πd=2πr (2) 面积=半径×半径×π
14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5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6、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7、和倍问题
和÷(倍数-1) =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18、差倍问题
差÷(倍数-1) =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19、植树问题
?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
以下三种情形:
⑴ 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 那: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 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 另一端不要植树, 那就这样: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 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 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
下 :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20、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马丹
21、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22、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23、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24、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25、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范文五:二年级数学公式:倍数关系
【摘要】小学二年级数学公式是学生们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学生们应该重视二年级数学公式,不断提高数学水平,奥数网为大家提供了二年级数学公式:倍数关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总结:关于二年级数学公式:倍数关系的内容就为大家整理完了,希望大家能够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