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黄韧带骨化病理
? 实验研究?
黄韧带骨化超微结构的实验研究
陈雄生 贾连顺 孔庆毅 倪 斌
摘 要 目的 :研究实验性黄韧带骨化的超微结构演变特点 。 材料和方法 :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2(rhBMP 22) 诱发的骨化过程不同时期的动物黄韧带组织行超薄切片 , 用电镜进行观察 。结果 :rhBMP22植入 2周 , 黄韧带内胶原纤 维增生 , 弹力纤维减少 、 断裂 , 成纤维细胞代谢旺盛 , 其间可见散在的不成熟软骨细胞 、 2种细胞胞浆中均可见大量的粗 面内质网和线粒体 ;4周 :黄韧带内软骨细胞明显增多 、 分化成熟 , 胞浆内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 、 线粒体 , 靠近 细胞分泌端的基质陷窝中可见数量不等的电子致密小体 , 基质中胶原纤维大量增生 ;6周 :成熟的软骨细胞体积增大 , 呈 圆形 , 胞浆内富含线粒体 , 并可见线粒体与细胞膜融合形成分泌小泡 , 细胞周围基质中可见大量的电子致密小体 , 尚可见 数量不等的新生弹力纤维 ;8周 :肥大的软骨细胞退变 、 坏死 , 表现为细胞核皱缩 , 细胞膜及核膜广泛碎裂 , 残留物附近出 现数量更多的电子致密小体 ; 尚可观察到幼稚骨细胞和骨细胞的存在 。 结论 :黄韧带骨化过程中软骨细胞来源于成纤维 细胞的软骨化生 。
关键词 黄韧带 ; 骨化 ; 超微结构 ; 骨形态发生蛋白 22
中图分类号 R686.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8478(2002) 13-1314-03
Studies on U ltrastructure of Experimental Ossif 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 CHEN Xiong 2sheng , JIA L ian 2shun , KON G Qing 2yi , et al. Depart ment of Orthopedics , Changz heng Hospital ,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 niversity , S hanghai 200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ultrastructure changes during the course of experimental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Methods :The ligamentum flavum tissues during ossification induced by recombined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2(rhBMP 22) were made into slice by ultramicrotomy ,and observed under electric microscope. Results :After implantation of rhBMP 22, microstructure changes in 2weeks are collagen fiber proliferation , elastic fiber decreasing and broken , active metabolism of fibroblast and scattering immature chondrocytes. A great amount of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chondrosome can be seen in the cytoplasm of fibroblasts and chondrocytes. Changes in 4weeks are increasing of chondrocytes which differenti 2ate to mature ,affluent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ribosome and chondrosome ,different amount of electronicpyknotic bodies in the matrix lacuna on the excreting side of the cells ,proliferation of collagen fiber in matrix. Changes in 6weeks are enlargement of round mature chondrocytes containing a great deal of chondrosome in cytoplasm ,excreting alveolus formation with fusion of chondrosome and cell membranes ,a great amount of electronic pyknotic bodies in the matrix around the cells ,different amount of regenerated elastic fibers. Changes in 8weeks are degeneration and necrosis of hypertrophic chondrocytes manifested as shrinking of nucleus and extensive fragmentation of cell membranes and nuclear membranes ,more electronicpyknotic bodies near the resid 2uals. Osteocytes can also be observed. Conclusion :Chondrocytesin the ligamentum flavum during ossification formation are origi 2nated from fibroblasts.
K ey w ords Ligamentum flavum ; Ossification ; Ultrastructure ;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2
作者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 , 上海 200003
作者简介 :陈雄生 (19672) , 男 , 主治医师 , 讲师 , 医学博士。研究方
向 :脊柱外科。电话 :(021) 63610109×73332。 E 2mail :Chenx 2
iongsheng @sohu.com
黄韧带骨化 (OL F ) 现象 , 在上世纪初已有报道 。此后 , 相 关的报告日益增多 , 被认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疾病 。其病因与
发病机制虽有争议 , 但其病理变化已被确认为软骨内骨化类 型 。 本实验用 rhBMP 22诱发黄韧带骨化 , 对其病理进程不同 时段取组织超薄切片作电镜观察 , 剖析各环节的细微变化 , 以 加深对 OL F 病理机制的了解 。
1 材料和方法 1. 1 植入物准备 〔 1〕 1. 2 动物及分组
成年雄性中国大白兔 (长征医院动物实验外科提供 ) 24只 , 重量 2. 0~3. 0kg 。 随机分为 2组 。
E 组 (实验组 ) — rhBMP +明胶海绵植入 ,12只 ; C 组 (对照组 ) — PBS 溶液 +明胶海绵植入 ,12只 ;
各组根据观察时间不同 , 按 2、 4、 6、 8周分别称为 E2、 E4、
E6、 E8组和 C2、 C4、 C6、 C8组 , 每组 3只 。
1. 3 模型制作方法 〔
1〕 1. 4 取材 实验组和对照组于术后 2周起每 2周分别处死 3只动物 。 主要器械与试剂 :① 固定液 — 2. 5%戊二醛磷酸缓冲液
(p H7. 4) ; ② 薄而锋利的双面刀片 ; ③ 牙签 ; ④ 小标本瓶 。
方法 :切取实验部位韧带标本 2mm ×2mm ×3mm , 置于载 玻片上的冷固定液中 , 用双面刀片将组织块切成约 1mm 3大 小 , 用牙签挑取 3~5块小组织块 , 放入标本瓶的冷固定液中 ,
低温 (0℃ ~4℃ ) 保存 , 备行超薄切片观察 。 1. 5 超微结构透射电镜观察
超薄切片制作和染色方法 :将 1mm 3的组织块用 2. 5%戊 二醛磷酸缓冲液 (p H 值 7. 4) 固定 1~2h ,0. 1M 磷酸缓冲液洗 涤 3~12h , 期间更换冲洗液数次 , 经系列丙酮脱水 , 浸泡 , 环氧 树脂 618包埋 , 入胶囊硬化 , 解剖显微镜下单面刀修整包埋块 后 , 行超薄切片 (厚度 300~500? ) , 放置铜网和支持膜上 , 醋酸 铀和枸椽酸铅双重染色 。 H800电子显微镜观察 。
2 结 果
E2组 :黄韧带中弹力纤维减少 、 断裂 , 胶原纤维大量增生 ,
直径与正常韧带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大致相同 , 部分区域可见 新生弹力纤维 , 成纤维细胞代谢旺盛 , 胞浆内含有较多的粗面 内质网和线粒体等 , 尚可见不成熟软骨细胞 , 胞浆中可见大量 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 (图 1) 。
E4组 :韧带组织中胶原纤维数量进一步增多 , 并有部分肿
胀增粗 , 可见大量趋于成熟或已成熟的软骨细胞 , 呈椭圆形或 圆形 , 有较多突起 , 胞浆内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 、 线粒体 , 周围基质中见大量较细的胶原纤维 , 排列杂乱无章 , 靠近细胞分泌端的基质陷窝中可见数量不等的电子致密小体
(图 2) 。
E6组 :成熟的软骨细胞体积增大 , 呈圆形 , 胞浆内富含线
粒体 , 并可见线粒体与细胞膜融合形成分泌小泡 , 细胞周围基 质中可见大量的电子致密小体 , 尚可见数量不等的新生弹力 纤维 (图 3) 。
E8组 :肥大的软骨细胞退变 、 坏死 , 表现为细胞核皱缩 , 细
胞膜及核膜广泛碎裂 , 残留物附近出现数量更多的电子致密 小体 ; 尚可观察到幼稚骨细胞和骨细胞的存在 。幼稚骨细胞 呈卵圆形 , 核大 , 染色质分散 , 胞质内有较多的粗面内质网 , 呈 轻度扩张状态 。骨细胞位于骨陷窝内 , 呈扁长的椭圆形 , 核 大 , 核质深染 , 核周有薄层胞质 , 细胞器很少 (图 4)
。
3 讨 论
OL F 的骨化方式主要是软骨内骨化过程 1~4。黄韧带骨
化始发于黄韧带尾侧和头侧的附着部 , 并沿肥厚的韧带表层扩 展 4, 即使骨化物呈厚结节状 , 也未见两端的骨化物完全连接 。 原来排列规则的纤维基质和网状结构消失 , 胶原纤维数量增 多 、 体积变大 , 弹力纤维减少 、 排列紊乱 。 肿胀的胶原纤维中经 常出现纤维软骨细胞 , 这些细胞在邻近钙化区增生更加活跃 ,
钙化区内则可见大量的软骨基质和未成熟的骨单元或成骨细 胞 。 骨化区内可见致密增厚的板层骨和发育良好的哈佛管组 成大量的骨单元 , 而骨髓腔则显得腔隙较小 、 发育较差 。关节 突关节未见炎症和退变表现 , 关节突和椎板显示肥厚 , 并具有 完整的板层骨 , 但未对脊髓造成直接压迫 , 而是覆盖于其表面 的黄韧带骨化物导致椎管狭窄压迫脊髓 。 Sakamoto 等 5研究 黄韧带骨化时发现增生软骨细胞周围有大量异染物质 , 认为这
种异染物质主要是硫酸软骨素 , 与软骨基质的钙化密切相关 , 因而被称为骨化前沿 , 而这种纤维软骨细胞可能来自原有黄韧 带组织中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的软骨性化生 , 且这种化生很可 能由于局部的反复损伤修复所致 。
rhBMP 22诱导的脊柱黄韧带骨化为软骨内骨化过程 , 黄韧 带骨化过程中基质内 Ⅱ 型胶原和硫酸软骨素的含量在软骨细 胞增生最为活跃时最高 , 随着骨化的成熟逐渐呈下降趋势 6。 rhBMP 22诱导的骨化过程中黄韧带组织内存在不同程度 BMP 2 2mRNA 的表达 , 其水平与成纤维细胞软骨化生的活跃程度呈 正相关 , 内源性 BMP 22可能参与黄韧带骨化的启动和持续发 展 7。
以往的研究描述黄韧带骨化过程中出现软骨细胞的增 殖 1~9, 但对其细胞来源和最后转归却未见报道 。本实验通过 超微结构观察发现 , 软骨细胞主要来源于黄韧带内成纤维细胞 的软骨化生 , 成熟的软骨细胞代谢活跃 , 胞浆中丰富的粗面内 质网和线粒体的存在都与软骨基质的增生和钙化有密切关系 。 在软骨化骨的过程中 , 大多数软骨细胞经历由不成熟 、 成熟 、 退 变到死亡的过程 , 同时还发现少数软骨细胞退变后并不发生死 亡 、 碎裂 , 而是逐渐过渡转变为骨细胞 。基质中所见的电子致 密小体多数可能是有羟基磷灰石结晶沉积的基质小泡 , 少数可 能为变性的线粒体 。
参考文献 :
〔 1〕 陈雄生 , 贾连顺 , 倪斌 , 等 1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2诱发黄韧带 骨化的实验模型 J 1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0,12:31~34. 〔 2〕 Hotta Y. Anatomical study of the yellow ligament of spine with spe 2 cial reference to its ossificationJ . J J pn Othop Assoc ,1985,59:311 ~325.
〔 3〕 Tanaka H ,et al. Anatomical study of ossification and calcification of the yellow ligament of spine with reference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yellow ligament J . Rinsho Seikei G eka 1988;23:411~417. 〔 4〕 Okada K ,Oka S , Tohge K ,et al. Thoracic myelopathy caused by ossi 2 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 :Clinicopathologicalstudy and sur 2 gical treatment J . S pine , 1991,16:280~287.
〔 5〕 Sakamoto RT , Ikata TK , Murase M ,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be 2 tween 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histopathologic findings in os 2 sification or calcification of ligaments J . S pine , 1991, 16:1253~ 12611
〔 6〕 陈雄生 , 贾连顺 , 倪斌 , 等 1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诱发黄韧 带骨化的病理学研究 J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2000, 21:642~ 6441
〔 7〕 陈雄生 , 贾连顺 , 倪斌 , 等 1BMP 22mRNA 在实验性黄韧带骨化组 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J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1,8:878~8901〔 8〕 Y oshida M ,Shima K , Taniguchi Y ,et al. Hypertrophied ligamentum flavum in lumbar spinal canal stenosis :pathogenesisand morp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observation J . S pine , 1992, 17:1353~ 13601
〔 9〕 Miyamoto S , Takaoka K , Y onenobu K ,et al.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 2 mentum flavum induced by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J J Bone Joint Surg (Br ) ,1992,74:279~2831
(收稿 :2002206219 修回 :2002207226)
? 征文通知?
中华医学会第八届全国实验外科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为展示我国实验外科近年来的新进展 、 新成果 , 经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批准同意 ,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实验外科学组 、 辽 南地区胃癌协作组定于 2003年 4月在大连召开中华医学会第八届全国实验外科学术会议 。 本次会议将邀请外科学界院士和知名 专家作专题演讲 。 凡参会者均颁发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学分证书 。 现将征集论文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
1. 征文内容 :(1) 外科新技术 、 新理论 ; (2) 肝 、 胆 、 胰 、 胃肠外科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实验研究 ; (3) 外科肿瘤的研究进展 ; (4) 分 子生物学 、 生物工程 、 纳米医学在外科的应用 ; (5) 实验动物学在外科的应用 ; (6) 外科基本问题探讨及实验研究 。
2. 征文要求 :(1) 论文请寄全文及 800字以内的摘要各一份 (自留底稿 ) 。摘要应包括文题 , 作者单位 , 邮编 , 姓名及论文目的 、 方法 、 结果 、 结论等 。 无摘要者恕不受理 。 (2) 论文要求科学性强 、 数据可靠 、 重点突出 、 文字精练 。论文须由作者所在单位审查盖 章同意 , 并请在信封正面注明会议征文字样 ; (3) 本次会议亦欢迎在基层医院临床一线工作的外科医师踊跃投稿 , 介绍解决临床疑 难问题的工作经验 ; (4) 征文截稿日期 :2002年 12月 30日 ; (5) 来稿请寄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胡祥主任收 。邮编 : 116011。 电话 0411— 3635963转 3082、 2072、 2076。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实验外科学组 中国辽南地区胃癌协作组
范文二:黄韧带肥厚的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JULY 2004,VOL.2,NO.3
?51
近年来,对于黄韧带肥厚(hypertrophy of ligamentum flavum, H L F )导致的椎管狭窄、脊髓受压所出现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受到 临床上的高度重视。由于 M R I 具有优越的多方位多参数成像能力,能 清晰地显示黄韧带肥厚的部位、范围,并对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程度的 判断有较高的准确率,已成为骨科及神经内外科的重要检查工具,国内 文献报道较少。我院从 1997年 3月至今共诊断黄韧带肥厚 53例,现分 析报告如下。
资 料 与 方 法
1. 病 例 资 料 53例黄韧带肥厚中,男 30例,女 23例,年龄 24~78岁,平均 51岁。检查患者颈椎 8例,胸椎 31例,胸腰段 4例,腰椎 10例。病史最短者 1. 5个月,最长者 7年。15例为双下肢麻木、无力、 僵硬、感觉异常及活动障碍,胸椎不同平面以下感觉障碍 13例,胸背 痛 3例,腰痛 6例,胸部束紧感、胸闷和腹胀(尤其是饭后)4例,完 全截瘫 3例,踩棉感或踩雪感 20例,颈部者多伴有头晕,恶心和颈肩 部疼痛者 3例。
2. 影 像 学 方 法 53例均行 M R I 及 X 线平片检查,其中 19例行 C T
YANG Yu-ling,DONG Song-shen,TIAN Feng,et al.Xiany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Shanxi 71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hypertrophy of yellow ligament (HYL). Methods Using Diasonics 0.5 T MRI instruments, SE T 1WI and T 2WI with sagittal and axial scanning were performed in 53 patients (male 30, female 23) with HYL. Results HYL displayed serrated, triangular and nodular low-signal on sagittal T 1WI and T 2WI, “ V” shape low-signal on axial scanning, while T 2WI showed the lesion more clearly.Of 53 cases of HYL,the lesion was located on cervical vertebrae in 8(15.09%),thoracic vertebrae in 31(58.49%),thora-columbar segment in 4 (7.5%),lumbar vertebrae in 10(18.8%).34 cases were proved pathologically. Conclusion For its multi-directional im-aging ability,MRI clearly shows the location,range,vertebral canal stenosis and compression of spinal cord of HYL.
[Key words] MRI; hypertrophy of yellow ligament;spine;vertebral canal stenosis;compression of spinal cord
MRI in diagnosis of hypertrophy of yel-low ligament
MRI in diagnosis of hypertrophy of yellow ligament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年7月 第2卷 第3期
52? 检查。采用美国 D i a s o n i c s 公司生产的 0. 5T 超导型 M R I 装置。扫描方 法:被检查者均取仰卧位,采用表面线圈或颈线圈,用自旋回波(S E ) 序列,T 1WI(TR 500ms,TE 25~30ms) ,T 2WI (TR 1500ms,TE 80ms) 层厚 5mm,矩阵 256×128或 256×256,采集 2次,矢状位及轴面成像。
结 果
M R I 矢状位黄韧带肥厚于椎管后方两椎弓板之间呈锯齿状、三角 形或结节状低信号,厚度大于 5m m [1],相应平面硬膜外脂肪、硬膜囊及
黄韧带肥厚位于颈段 1个椎体平面 2例,2~3个椎体平面 6例; 胸 段 1个椎体段的 3例,2~3个椎体段的 7例,3~7个椎体段的 17例, 全胸段的 4例; 胸腰段 1~2个椎体段的 1例,3~5个椎体段的 3例; 腰 段 1个椎体段的 1例,2~3个椎体段的 4例; 间盘平面 1~2个 3例,2~4个 2例。53例中合并椎间盘突出 28例,间盘变性 17例,后纵韧带骨 化 4例,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7例,矢状位 T 2W I 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 3例。椎管狭窄颈 2例,胸 24例,胸腰段 2例,腰 6例。手术治疗 34例,其中颈椎 2例,胸椎 25例,胸腰段 4例,腰椎 3例,均符合黄韧 带肥厚的诊断。其中黄韧带骨化性椎管狭窄 22例。病理表现:29例镜 下可见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弹力纤维萎缩、含量减少或断裂,灶状脂 肪浸润和团块状或斑点状的钙质沉着等。
讨 论
1. 正 常 黄 韧 带 解 剖 与 M R I 黄韧带位于脊髓硬膜囊的后外方,相 邻两椎弓板之间 [2],又称弓间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薄而坚韧,颜色 较黄,故名黄韧带。硬膜外后中部的脂肪位于两侧黄韧带之间,在矢 状正中位上黄韧带最薄,呈斜形线状低信号,旁正中层面上呈上宽下 尖的三角形,在轴位上,黄韧带与椎板平行,呈“V”字形,构成了
矢 面 及 轴 面 成 像 。 正 常 黄 韧 带 厚 度颈椎小于 1. 5m m ,胸椎小于 2m m ,腰椎小于 4m m 。肥厚的黄 韧带分别呈锯齿形及“V ”样低信 号。本组 53例,其中旁开矢状位 49例观察黄韧带肥厚明显优于正 中矢 状 位 。因 此 在 选 择 扫 描 方 位 时,旁开矢状位应为首选。
2.黄韧带肥厚的信号特征 正 常 黄 韧 带 内 缺 乏 游 离 氢 离 子 ,故 在 所 有 序 列 上 均 呈 低 信 号 。增厚 的黄韧带在 T 1W I 及 T 2W I 均为低信 号,在 T 1W I 由于增厚的黄韧带与 脑脊液的信号相似,均呈低信号, 相互界限难区分,但在 T 2W I 脑脊 液 的 信 号 明 显 增 高 ,与 相 对低信 号 的 黄 韧 带 形 成 明 显 对 比 。可清 楚 地 显 示 黄 韧 带 的 厚 度 、 分 布 及 硬膜囊或脊髓受压的情况。所以,
图 1 矢状位 T 2WI T 9~11椎段黄韧带骨化性椎管狭窄,病变连续呈锯齿样低信号突入椎管内,脊髓受压变细 图 2 矢状位 T 2WI 与 图 1同一患者,横断位扫描示:肥厚的黄韧呈“V ”字形低信号,脊髓受压变细向前移位
脊髓受压(图 1) 。由于黄韧带的走 行 特 点 ,双 旁 开 矢 状 位 观 察 较 正 中 矢 面 更 清 晰 。轴 面 可 见 椎 管 后 方 沿 椎 弓 板 走 行 肥 厚 的 黄 韧 带 呈 “V ”字样低信号(图 2) 。矢状面及 轴面 T 1W I 及 T 2W I ,增厚的黄韧带 均呈低信号,但在 T 2W I 由于脑脊 液信号高,更易显示。
黄韧带肥厚的磁共振诊断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JULY 2004,VOL.2,NO.3
?53
在本组资料中,T 2W I 是必须的。
3. 发 病 机 制 黄韧带肥厚 的 病 因 或 发 生 机 制 尚 不 清 楚 ,可 能与慢性退变、外伤、炎症,代谢 障碍等因素有关 [3-5],它可以发生 于任何年龄,且进展较快,程度较 重。本组 53例,发病年龄最低只 有 24岁,平均 51岁。从理论上讲, 成 年 后 黄 韧 带 不 会 再 生 长 ,所谓 增 厚 并 非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肥 厚 ,而 是椎间盘脱水干瘪使椎间隙狭窄, 脊柱缩短是黄韧带起褶而造成的。 1976年日本学者中岛 [6]认为,当局 部 应 力 异 常 增 高 时 ,黄 韧 带 中 的 弹 力 纤 维 将 发 生 断 裂 及 变 性;而 反 复 的 损 伤 及 修 复 过 程 必 然 使 黄 韧 带 肥 厚 纤 维 化 , 最 终 将 导 致 黄 韧带钙化。本组 53例中,33例从 事重体力劳动,15例有多次外伤 史,这表明黄韧带易造成损伤,是 引起症状发生的重要因素。 4. M R I 诊 断 黄韧带肥厚 所 致 的 神 经 系 统症 状 往 往 被 临 床 误诊,诸如脑血管病、脊髓炎、脊 髓肿瘤、末梢神经炎等。M R 技术 的 应 用 极 大 地 提 高 了 脊 柱 韧 带 和 脊 髓 病 变 的 诊 断 检 出 率 。 由 于 黄 韧 带 呈 节 段 性 分 布 于 各 椎 板 之 间,且 M R I 具有多方位多参数成 像 的 特 点 , 使 肥 厚 的 黄 韧 带 在
1.
高元桂,蔡祖龙, 主编. 磁共 振成像诊断. 北京:人民军医 出版社,1992.371-379. 2.
杨广夫,靳宝善, 主编. 磁共 振诊断学. 西安:陕西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2.132.
3.
王仁贵,常剑虹,高玉洁,等. 胸 椎 黄 韧 带 肥 厚 的 磁 共 振 表 现.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3) :185-189.
4.
Otani K,Aihara T,Tanaka A, et al.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rum of the thoracic spine in adult kyphosis.Int Orthop, 1986,10:135-139.
5.
Omojola MF,Cardoso ER,Fox AJ,et al.Thoracic myelopathy secondary to ossified liga-mentum flarum.J Neurosurg, 1982,56:448-450.
6.
中岛启次. 颈椎黄色韧带石灰 化症(ぃょゐ)颈髓. 脑神经, 1983,35:83.
M R I 图像上表现出其独有的特征 性。本组 53例中,T 1和 T 2W I 增 厚 的 黄 韧 带 均 呈 低 信 号 影 ,矢状 位 T 1和 T 2W I 上于相应病变水平蛛 网 膜 下 腔 后 部 出 现 低 信 号 ,向前 压 迫 脊 膜 囊 及 脊 髓 呈 锯 齿 状 、叠 瓦 样 或 凹 口 状 。黄 韧 带 和 其 前 方 的脂肪及脑脊液在 T 1W I 和 T 2W I 上形 成 良 好 的 对 比 ,可 清 晰 显 示 H L F 的形态、大小和范围,可准 确 地 判 断 硬 膜 囊 及 脊 髓 受 压 范 围、椎管狭窄程度。还可通过脊髓 信 号 的 变 化 观 察 脊 髓 长 期 受 压 的 变 化 或 轻 微 创 伤 引 起 的 病 理 改 变,如水肿、脱髓鞘、脊髓软化坏 死、空腔形成和神经胶质增生等。 横 断 位 可 真 实 显 示 左 右 侧 黄 韧 带 成“V ”字样分布的厚度,并能除 外 其 他 原 因 如 椎 间 盘 突 出、后纵 韧 带 骨 化 等 引 起 的 脊 髓 压 迫 症 , 这 对 于 黄 韧 带 肥 厚 的 诊 断、手术 范 围 的 确 定 和 疗 效 的 判 定 都 是 十 分有效的。M R I 诊断黄韧带肥厚 时,可与 C T 互补,因为 C T 可发 现 黄 韧 带 的 钙 化、小 关 节 突 的 增 生等原因,而 M R I 的矢状面对于 累 及 多 个 椎 管 的 黄 韧 带 肥 厚 可 直 接 显 示 病 变 全 貌 , 而 且 是 一 种 安 全 无 创 伤 性 检 查 。
【收稿日期 】 2004-01-20
【收稿日期 】 2004-04-20
1.
吴在德, 郑树, 主编.外科学.北
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953~962.
2.
Brown MF,Hukkanen MF, Mc Carthy ID,et al.Sensory and sympathetic inneration of the vertebral endplate in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参考文献
(上接 50页) J Bone Joint Surg(Br),1997, 79:147-153.
3.
C r o c k H V . I n t e r n a l d i s c disruption: a challenge to disc prolapse fifty years.Spine, 1986, 11:650-653.
4.
王云钊,曹来宾,主编.骨放射诊断 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 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 368-384.
5.
张凤山,陈仲强,党耕町,等.椎间 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影像学诊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9,9(5) :246-249.
6.
Gronblad M,Virri J,Tolonen J, et al. Controlle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inflam-matory cells in disc hernia-tion tissue.Spine,1994,19:2744-2751.
参考文献
MRI in diagnosis of hypertrophy of yellow ligament
范文三:黄韧带肥厚,黄韧带肥厚的治疗
A+医学百科 >> 黄韧带肥厚
黄韧带并不连续,两侧黄韧带在中线上有一裂隙。它起自上位椎板的前下面,止于下位椎板的后上面。黄韧带肥厚可能与慢性退变、外伤、炎症,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它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且进展较快,程度较重。
目录
1 黄韧带肥厚的原因
2 黄韧带肥厚的诊断
3 黄韧带肥厚的鉴别诊断
4 黄韧带肥厚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5 参看
黄韧带肥厚的原因
黄韧带肥厚的病因或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可能与慢性退变、外伤、炎症、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腰椎退行性变时,黄韧带受到的应力异常很高,其弹力纤维会变性或断裂,而长期的损伤及修复过程必然使黄韧带肥厚纤维化,最终将导致黄韧带钙化。
黄韧带肥厚的诊断
黄韧带肥厚是造成腰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往往与关节突增生内聚、椎板增厚等因素共同构成腰椎管狭窄的病因。单纯黄韧带肥厚造成腰椎管狭窄临床上较少见,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退行性黄韧带肥厚好发于老年人,病程长,可有急性加重过程。好发于腰4~腰5椎板之间,使马尾神经及神经根受到压迫。神经根可双侧受累,也可单侧受累。临床症状与腰椎管狭窄的症状相似。常以下腰部疼痛为主,休息后可缓解或消失,可有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M R I 诊断黄韧带肥厚时,可与C T 互补,因为C T 可发现黄韧带的钙化、小关节突的增生等原因,而M R I 的矢状面对于累及多个椎管的黄韧带肥厚可直接显示病变全貌。
黄韧带肥厚的鉴别诊断
黄韧带肥厚的鉴别诊断:
黄韧带肥厚所致的神经系统症状往往被临床误诊,诸如脑血管病、脊髓炎、脊髓肿瘤、末梢神经炎等,需呀认真鉴别。
黄韧带肥厚是造成腰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往往与关节突增生内聚、椎板增厚等因素共同构成腰椎管狭窄的病因。单纯黄韧带肥厚造成腰椎管狭窄临床上较少见,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退行性黄韧带肥厚好发于老年人,病程长,可有急性加重过程。好发于腰4~腰5椎板之间,使马尾神经及神经根受到压迫。神经根可双侧受累,也可单侧受累。临床症状与腰椎管狭窄的症状相似。常以下腰部疼痛为主,休息后可缓解或消失,可有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M R I 诊断黄韧带肥厚时,可与C T 互补,因为C T 可发现黄韧带的钙化、小关节突的增生等原因,而M R I 的矢状面对于累及多个椎管的黄韧带肥厚可直接显示病变全貌。
黄韧带肥厚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治疗方法
(1)手法治疗:手法治疗的目的是活血舒筋,疏散瘀血,松解粘连,使症状得到缓解。常用手法为按揉法、衮法、拿法、搓法、擦法以及下肢屈伸的被动运动。
(2)针灸治疗:可取腰阳关、肾俞、大肠俞、气海俞、命门、环跳、风市、委中、昆仑等穴位,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 药物治疗:对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可采用镇痛消炎药物如扶他林、芬必得等。中药治宜温通经络、强壮筋骨,可用补肾壮筋汤加减,常用药如熟地、炮姜、杜仲、牛膝、制狗脊、续断等。气虚血亏者加黄芪、党参、当归、白芍。腰腿冷痛者加鸡血藤、独活、桂枝、淫羊藿等。
(4)封闭治疗:可用硬膜外封闭,能消除肿胀,松解粘连,缓解症状,常用醋酸强的松龙12.5mg加1%普鲁卡因10ml,每周一次。
(5)医疗体育:可加强背伸肌、腹肌的肌力锻炼,使腰椎的稳定性增加,从而推迟腰椎关节退变演变的速度。打太极拳对本病有较好的作用。
参看
下腰椎不稳症
腰椎退变性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
腰椎小关节不稳症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椎管狭窄症
胸、腰椎椎体单纯性、楔形压缩骨折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
腰部症状
出自A+医学百科 “黄韧带肥厚”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9%BB%84%E9%9F%A7%E5%B8%A6%E8%82%A5%E5%8E%9A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5
关于“黄韧带肥厚”的留言: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1个分类: 腰部症状
范文四:黄韧带的切除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行开窗 +髓核摘除术行黄韧带切除时 , 讨论 :1、我是先行咬除上位椎板 , 然后切开黄 韧带 , 书上是先切黄韧带再咬椎板 ,2、切黄韧带时我是先用神经剥离器上的钩子勾起黄韧带切 3、 切黄韧带时第一刀是平行脊柱纵切还是平行椎板上方横切 3、切黄韧带时尽量靠中线还是外侧, 中线处可能切破硬膜致脑脊液漏, 外侧则神经根易损伤, 哪种方法较好 4、 还有哪种方法较简单, 不易损伤硬脊膜。 [color=navy][/color]
我们这边的经验是咬除棘突后用骨凿凿开欲减压范围的椎板, 然后用枪钳从中间开始向两侧咬黄 韧带,解剖上左右两侧的黄韧带在中间是有缝隙的,也就是从这条缝隙进入
好多情况下在用骨凿凿椎板后, 用枪钳咬凿开的椎板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带着黄韧带, 这种情况下 只要用枪钳小心的咬就行了,不能硬拉碎骨,防止撕裂与黄韧带粘连的硬脊膜或神经根
因为黄韧带上缘是附着在上位椎板的中份, 下缘是附着在下位椎板后上缘, 所以, 切除的主要问 题都集中在如何处理黄韧带的上缘。
在动刀前, 首先用小刮匙或者神经剥离子紧贴椎板前内向上分离, 分离彻底后用中弯夹住黄韧带 下缘,向后牵引,然后紧靠外侧纵向切开黄韧带, 用神经根拉钩将黄韧带牵向内侧, 可以暴露硬 脊膜及神经根。
如果需要切除的话,先用神经剥离子从 “ 窗孔 ” 外侧从上向下分离一下神经根,然后再切除,避免 损伤。切得时候如果你分离的好的话很好切的,残余的用咬骨钳处理一下就可以了。
我也来说两句, 黄韧带上缘是附着在上位椎板的中份, 下缘是附着在下位椎板后上缘 (如 yewbest 所说) ,呈倒人字形,椎板咬骨嵌自下向上开窗咬除部分椎板,到分叉处反向咬除黄韧带,咬背 侧及背外侧时还可以,到外侧时还是比较谨慎的,先找到神经根,再去咬黄韧带。
我个人一般用骨刀自上位椎板凿出个大窗, 然后骨质连着黄韧带向后牵引着, 然后用刀子于下位 椎板上缘切除黄韧带。黄韧带内侧往往此时非常光滑。
谈点体会,我个人做椎板开窗减压手术大约超过 1000例。我的做法是找到上下椎板间隙后,先 用刮匙或刀子沿下位椎板上缘刮开黄韧带, 然后用椎板咬骨钳咬去上位椎板下缘, 直至黄韧带完 全分离,再向外侧切除关节突内侧约 1/3,神经剥离子分离黄韧带,再用椎板咬骨钳咬去黄韧带 即可
我的经验是, 显露上下椎板间隙后, 用枪状椎板咬骨钳向上先咬除上位椎板的下半部分直到黄韧 带的上缘呈游离状,在反过来咬除黄韧带, 注意黄韧带和硬膜之间的粘连,防止撕破硬膜囊, 再 向下扩大开窗范围,咬除部分下位椎板的上缘。
个人体会:
1、黄韧带上缘是附着在上位椎板的中份,下缘是附着在下位椎板后上缘。根据黄韧带纤维走形 理论上缘好处理, 但是上缘椎板下黄韧带较多, 所以我经常用神经剥离子在下位椎板上缘向下剥
离后用血管钳提起,用神经剥离子分离粘连后用椎板咬骨钳咬除。
2、用椎板咬骨钳时,一定要记住顺着身体的轴线咬除!否则很容易损伤硬膜。 (传自第四军医 大学西京医院马平教授)
3、个人认为椎板,关节突还是尽量保留。
附图一张。
开放手术,切除黄韧带
我的技巧基本与 672hos 相同,单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我们一般采用扩大开窗法,在整个脊柱手 术中, 我最爱用刮匙和神经剥离子, 咬除上位椎板的下半部分的同时, 交替使用刮匙和神经剥离 子向上沿上位椎板的深面剥离,直到黄韧带上缘止点,向下翻转后基本可以完整切除。
俺是神外的, 脊髓肿瘤切除的时候我们一般是不保留椎板和脊突的, 所以我们是把脊突用咬骨钳 或铣刀咬平 (切除) 然后用枪钳和鹰嘴配合切除椎板或者用磨钻磨开椎板, 然后咬骨钳向上下方 向扩大骨窗,或者铣刀扩大骨窗。到椎板边缘的黄韧带时, 仍以咬骨钳咬除或者电刀切开(前提 是椎管张力不高,椎板下、硬脊膜上面垫脑棉) 。
一般我们要打开2-3个椎板暴露术野, 单纯切开黄韧带完整保留椎板很少。 大概骨科一般要把 椎板放回去所以要问切黄韧带的问题吧?偶尔我们也作一些保留椎板的, 一般是在脊突根部靠近 横突的位置用磨钻磨开椎板然后用尖刀横向挑开黄韧带把整个椎板和脊突取出。 在椎板下有时会 有粘连,用神经剥离子探明位置,再用刀挑开。一般我们在后路开窗的过程中看不到神经根, 除 非是有肿瘤挤压移位。
《骨科临床解剖学》 , 第 244页 黄韧带纤维方向近乎垂直, 连接毗邻的二椎板, 在上附着于上 一椎板下缘的前面, 向外至同一椎骨的下关节突的根部, 直至横突根部, 在下附着于下一椎板上 缘的后面及上关节突前上缘的关节囊, 犹如屋瓦互相叠盖。 在正中线, 两侧黄韧带之间有少许脂 肪, 在外侧与关节突关节的关节囊相融合, 并参与关节突关节囊前部的构成, 它的侧缘作成椎间 孔的软性后壁。因此,除椎间孔和后方正中线的小裂隙外,黄韧带几乎充满整个椎弓间隙。
椎间盘镜下清除黄韧带:我的做法是找到上下椎板间隙后, 在上位椎板下缘偏中部, 用旋转刮匙
向上外方向滑行, 刮开上部的黄韧带, 然后用椎板咬骨钳咬去上位椎板下缘, 至黄韧带完全分离, 再用直角解剖器提拉分离黄韧带使之与硬膜囊的粘连分离,并且在咬除之前,要有抖擞的动作, 确认与硬膜囊分离,由中间向外侧咬,这样既可避免损伤硬膜囊,还可避开神经根
切除黄韧带的办法很多,我见过的有以下几种:
1. 咬除上位椎板下缘,从黄韧带上缘勾起,直钳夹住,从椎板上缘横切。
2. 先用直钳夹住黄韧带下缘,沿中线纵切和沿下缘横切,再用刮匙下刮
3. 用骨刀开窗后切除
我主要用第一种方法,认为比较安全,请各位指正
开放切黄韧带:我们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单纯间盘突出开窗髓核摘除,咬除间隙上下棘突的中上 部, 用棘突牵开器适当牵开, 这样黄韧带有一定的张力, 有利于黄韧带的剥离, 扩大黄韧带显露, 用神经剥离子沿上位椎板与黄韧带之间分离开, 再同样剥离下位椎板黄韧带, 髓核钳提起黄韧带, 尖刀于中央纵向切开, 剥离子于黄韧带下分离后椎板咬骨钳咬除。 第二种方法和上面各位战友方 法大致相同,咬除棘突、椎板,骨刀去除部分关节突,咬骨钳去除黄韧带。
黄韧带最好完整切除, 说是切除其实不用刀子, 而是用神经剥离子向下分离黄韧带的下端, 在向 上分离。由于上端附着面大,应该小心。在可视神经根和硬膜的情况下分离上段附着。
谈一下我的体会吧 , 我切黄韧的时候是先咬上位椎板的下缘 , 因为黄韧带附着在上位椎板的中段 , 所以咬除接近一半时 , 用神经剥离子的钩端去分离一下 , 如能用钩端分离开最好 , 如果分离不开我 会用剥离子一端紧贴椎板向上分离一下 , 这一下也可把黄韧带与硬膜分开 , 然后用大止血钳提起 游离端 , 用剥离子将硬膜轻按住 , 用小尖刀将黄韧带切下 , 剥离子在这时候就保护了硬膜 , 因为有剥 离子在下方 , 刀子若是下的深了也只会在剥离子上留下痕迹 , 有时不能完全切干净或有粘连 , 可用 椎板咬钳除之 , 一边咬一边用剥离子分 , 不能急 , 同时保持视野的清晰 .
黄韧带是连接上下两位椎板的韧带,很短。 我基本不用刀切。用枪钳咬除椎板的时候, 可以把黄 韧带带出来;如果黄韧带和硬膜囊粘连的话,用神经剥离子小心分开, 钩刀从内向外切,应该不 是很麻烦。
1先用刮匙从椎板上游离黄韧带,神经剥离子松解粘连
2用枪式咬骨钳于黄韧带以外,上下椎板上开窗
2用止血钳将黄韧带提起,尖刀沿窗沿剔除黄韧带
4残余黄韧带可用枪式咬骨钳咬除
个人多年前从事脊柱外科,对黄韧带的处理积累了一点体会,介绍给大家,还望拍砖:
1. 无论是开放手术还是 MED ,显露好椎板并好好的确认是首要的,视野清晰,然后根据具体的 情况决定黄韧带的是否完全切除, 如何切除, 不必拘泥于哪本教材, 那些教授的说教也是有一定
的局限性的;
2. 脑棉的应用,切除黄韧带最为重要的一点,我想就是怕伤及神经根和撕破硬膜了,而后者更为 常见, 如果采用薄薄的脑棉做神经剥离子的先导, 既可以易于分离, 也可以把神经和硬膜推得远 些,比单纯用剥离子安全;
3. 至于选用骨刀还是枪状钳,根据个人的爱好、经验、熟练程度和手术台上具备的条件决定,我 的体会是骨刀应选择窄的,要锐利,切时,要计划好,分块逐渐切取,不要一口吃个过大的,采 用枪钳时个人偏爱采用 145度的,大小相结合使用;
4. 黄韧带可以采取一次整块切取,也可以分次切取,主要决定因素是黄韧带的质量问题,有些黄 韧带肥厚变性,想完整切取是很难做到的;
5. 顺着黄韧带方向,紧贴着它下钳、下刀,确保下面无组织粘连是很重要的。
本人是先用刮匙从上位椎板下缘游离黄韧带,再予椎板钳咬上位椎板的下缘,咬除接近一半时 , 用神经剥离子将黄韧带分离 , 神经剥离子小心分离黄韧带及硬脊膜粘连,带钩神经剥离子的钩端 再行黄韧带及硬脊膜之间分离,然后带钩神经剥离子的钩端纵行
提起黄韧带, 用尖刀或圆刀片纵行抵着带钩神经剥离子的钩端切开黄韧带, 神经剥离子小心分离 黄韧带及硬脊膜粘连,再用椎板咬钳咬除黄韧带, 顺着黄韧带方向,紧贴着它下钳、 逐步扩大切 取,不要一口吃个过大的。
本人补充一下 万一硬脊膜撕破了怎么办 ?当时通常是满视野的脑脊液和如麻丝样的马尾神经!
!
个人体会:
这时不要惊慌,要冷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想想神经外科经常把硬膜囊切开,暴露马尾神经, 都能够很好的处理,就会平静下来。然后记住不要忙乱中切断、 或拉扯撕脱马尾神经, 让麻醉师 或巡回护士把手术台头低臀高,用吸引器保护下吸出脑脊液,适当暴露硬脊膜, 显露充分后, 给 予把马尾神经送入硬膜腔, 缺损小的给以横行连续缝合修补, 大的可以取筋膜或脂肪或人工膜片 (这个只是听说过,没有见过,用前两者多)修补之》
如果仍有脑脊液漏, 或术后发现有脑脊液漏, 可以选择患者俯卧位卧床休息, 用盐沙袋适当压迫 皮肤,待一周左右,脑脊液一般不再外漏,这可能与深层组织机化,形成封闭腔了有关;但是, 如果不及时有效的处理,患者仰卧位, 很可能出现腰背部皮下肿胀、切口流出淡清色脑脊液, 容 易形成瘘管、感染,后果严重哦!
范文五:骨化黄韧带切除术
【名称】
骨化黄韧带切除术(Resection for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a Flava)
????【概述】
黄韧带骨化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临床中并非少见,Kudo等(1983)报告近2000例连续胸部X线侧位片检查中,发现本病约占5%,但目前尚未被相关科医生所认识。病因多与变性性脊椎病有关,有的病例与椎骨骨质增生和后纵韧带骨化伴发。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多见。病变多位于胸椎和腰椎节段,亦可见于颈椎。Kado统计尤以累及T11~12和T12~L1之间的黄韧带较多见。骨化常发生于邻近关节面部分,多为两侧性骨化,亦可见单侧,骨化灶呈钩形或结节状。临床表现为病变平面以下肢体麻木、无力,以至不全性截瘫;一侧病变压迫半侧脊髓时,引起脊髓半侧损害综合征。CT扫描的轴位像在椎管后壁显示“V”字形高密度、增厚的骨化灶,脊髓受压前移(图1);MRI检查亦显示T1和T2像在椎管后壁有低信号的压迫物挤压脊髓,据此诊断可以确定,切除病变后症状即可消失。Shiokawa等(2001)在31例治疗中认为,当压迫症状出现时,手术应及早进行。
图1 黄韧带骨化示意图
????【适应证】
中老年病人,背痛、下肢麻木、无力,症状缓慢发展,逐渐行路困难;CT和MRI检查显示椎管后壁“V”字形钙化灶,脊髓受压前移,即可考虑手术。
????【禁忌证】
在体检或检查心肺摄胸片中,发现椎管后壁有钙化灶,但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症状,虽确定为黄韧带骨化,亦不需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
同“椎板切除术”。
????【麻醉与体位】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手术步骤】
(1)以病变平面为中心做背中线切口,长10~12cm,分开椎旁肌,显露3个棘突和椎板,牵开器牵开椎旁肌到关节面内缘,显露术区。
(2)切除病变平面上方和下方的棘突和椎板。由于骨化黄韧带常与椎板和关节突互相融合,在外侧部分较厚,而在中线部分无骨化或骨化不多,故应先切除棘突和椎板的中间部分,再向两侧咬除增厚和骨化的黄韧带和其上下椎板。咬除病变时必须十分小心,因骨化的黄韧带与硬脊膜粘连很紧密,甚至骨化可延伸到硬脊膜,稍一不慎即可撕破硬脊膜,故当咬骨钳前端深入骨化灶深面有困难时,可改用高速微型钻将骨化病灶磨薄,然后应用超薄的Kerrison咬骨钳分小块逐渐咬除,包括增生肥厚的关节面,彻底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受压。
(3)此手术一般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故不需植骨融合或金属螺钉固定。逐层缝合切口。
????【术中注意要点】
(1)由于骨化灶常与硬脊膜紧贴,甚至骨化伸延到硬脊膜,故病灶切除时,不可操之过急,应耐心剥离,分小块切除或以高速微型钻磨薄后切除,防止损伤脊髓。
(2)本病可伴发椎间盘变性、后纵韧带骨化等,术中根据情况做相应处理。
????【术后处理】
同“椎板切除术”。
????【主要并发症】
同“椎板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