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企业组织设计的内部环境
境环部内的计设织组业企 章六第
题试测章本、一 择选项定不
? ? 括包素要的境环部内计设织组业企.1
期周命生业企 C 术技业企B 模规业企A 质素员人 E 化文业企D
? ? 有具境环部内的织组业企.2
性定确不C 性定稳对相B 性定稳A 性应适E 性定确不对相D
? ? 有的构结织组定决模规织组为认构机究研或家学织组下以.3
?reyeM W llahsraM?耶迈·W·尔歇马C 学大notsA国英B ? ualB reteP?劳布·得彼A
?hcirdlA?奇里德尔奥和?wehyaM?休梅E ?sisygrA sirhC?斯西吉阿·斯里克D
? ? 关相征特织组些哪列下与模规业企.4
度程权集C 化规正B 性杂复A 率比员人业专E 质素者导领D
? ? 有度维的动活门部分划?worreP selrahC?罗佩·斯尔查.5
性析分可的作工 C 性定确不的作工B 性杂复的作工 A 性样多的作工E 性作协的员人D
? ? 献贡过出作论理期周命生业企对者学些哪列下.6
特夫达·L德查理C 纳利格.E芮拉B ?drawdooW·J?德沃德伍A 政维陈E 勒德钱D
? ? 有素要的力命生业企为认斯迪爱 .7
力能范规C 性控可B 力动行A 力能的调协向横和系关际人合整E 力能险冒和新创D
? ? 征特的段阶业创业企是些哪列下.8
标目为长成以 C 品产一单B 构结的化规正非A 权授行进下之制控E 治人D
系一的员成新给承传准标为作且并的享共所员成有所织组个一是化文业企?为认特夫达 .9 。和总的? ?列
法看C 念信B 观值价 A 件软和件硬的中理管 E 式方维思D
? ? 在现表响影的织组对质素工员业企.01
式形的置设门部C 小大度幅理管B 度程的权分与权集A
度态的革变织组对E 率效的系联向横D
案答考参题试测 EDCBA .1 B .2 CBA .3 EDCBA .4 EC .5 EDCB .6 EDCA .7 DBA .8 DCBA .9 EDCBA .01
答解考参题考思章本、二
?响影何有计设织组业企对质素员人的业企 .1
现表要主?响影的面方多着有织组对它?量变要重个一的计设织组是质素员人业企?答 ?在
全较识知理管?高较平水务业的员人理管层中业企?来说般一。度程的权分与权集)1( 。宜为中集多较以则?之反?放下地多较以可力权理管则?富丰较验经作工导领?面
当适以可就?强较力能织组、验经导领、平水业专的员人理管果如。小大度幅理管)2( 。性效有的作工导领证保以?度幅理管小缩当适该应则?之反:度幅理管大扩地
面全较比有要中员人理管是件条要重个一?制部业事行实?如例。式形的置设门部)3(要也选人的”理经目项“则?构结阵矩行实?如又:果效的好较得取能才?选人的力能导领
项“求要就这。点特的”权少责多“的它应适以?系关际人的好良和信威的高较有中工职在求
。能技系关际人和力能织组的强较有具?验经作工和识知业专的多较有具”理经目
。陷缺的上计设制机调协补弥上度程种某在可?格风作协的好良。率效的系联向横)4(察观局全作工业企从都?高格风作协方双果如?下式方调协和通沟的样同在?间之门部个两 。下低率效作工则?之反。速迅和当顺就事办则?题问
?的生发断不是总整调和革变的织组?逸永劳一能可不计设织组。度态的革变织组对)5(理管?化老重严构结员人的业企果如。质素员人的业企是?素因大一的利顺否是革变响影而变碍阻?力阻大重的革变织组成形?守保向趋想思然必则?薄淡识意革改的员人?旧陈识知 。败失屡屡案方革变种各使至甚?行进利顺的革
?的化规正为更是常通织组的大模规么什为.2
的接直用采种一——为行和动活的员成制控接直来法方种两用采过通会往往者理管?答
?了多用采法方种一。则原的化规正用采是种一另?度幅理管小减和员人理管加增即?督监而。的化格人非即?的响影情感人个受不是则规的化范规于用.少减会就用采的法方种一另就样这?多越就性要重的身自为行?大越织组。督监的密紧行进人个者理管求要则督监接直
地作工和程过、则规对过通意注更就层理管题问些这决解地效有更来化准标过通层理管发激
对人过通?中织组型小在。题问乱混地来带而大扩模规因调协来术技地化范规他其及以述描
则规的化范规的高更过通?织组的大庞模规、的了展发于对但.大不题问能可督监接直的人 。化规正为更是常通织组的大模规以所。了效有为更得变就制控行进来
织组该。业企方地家一或学大所一如?织组的悉熟所你个一析分于用应念概的期周命生将.3
?机危的中期周命生其过度或理处样怎它?段阶个哪的期周命生于处前目
、标目、量力新创、统系制控与酬奖、务服或品产、构结从织组业企的择选将?示提题答
处所其定确致大?较比相征特织组的段阶各期周命生各表下与征特面方个六格风的理管层高
。段阶期周命生业企的
段阶化细精队团的内构机式政行
段阶化范规动劳?序程的化范规产的列系个一成形 务服或品
规过通?的化格人非 度制的化范 组小新创的立独部内和定稳的部内 张扩的
段阶化体集程些一有?规正非本基 序
有?主为品产导主一以 异变些
织组对调强但?的治人 献贡的做所功成 工员般一和者理管 长成
段阶业创全人个一?的规正非 挥指权
项征特 构结
维思的式业企小?作工 家专能职设增?工分
列系务服或品产个多产与?的面方多、泛广适相况情的门部或品 应
部发开究研的化度制 门
织组的善完?望声
务服或品产的一单 务服或品产制控与酬奖
统系 量力新创 标目
的式长家?的治人理管兼者有所为作 人个的者 存生
机式政行击抨?式队团风理管层高
权授的下之制控 引指向方、的力魅凡超 业创、的义主人个
方的理处体具及以题问的到遇所段阶个几前的期周命生或段阶一这在织组该述阐体?后然 构
具格
指?较比相式范的理处机危段阶展发期周命生大四的页851至页651第材教与后然?法方式
解理的式范对己自据根可也?机危的理处未尚期当是的析分果如。否与确正的式方理处其出
。案方理处出提
?营运来式方的织组型大按于合适最织组的样么什。别区要主的织组型小与织组型大论讨.4
才织组型大有只。件条的备必织组的争竞化球全与参多许是济经模规和源资的足富?答
杂复的度高出现呈且并?作运式方的化械机常常至甚、化准标种一以是往往业企大些这有拥
而。品产的杂复出产生?务任的杂复成完能们他?家专能职的量大有拥织组得使性杂复。性是要主务任的者理管。年多在存地续持上场市在能?构机的行运定稳为成旦一织组型大?且的行实们他?力能变应和性活灵持保中场市的变万息瞬在能业企小。”者织组“ 的业企当充
发中场市基利得求需化门专着有在往往们他?格风理管得活灵、动机和构结的化平扁种一是
型大。色角的家业企是的当充者理管的中业企小。场市标目的了立确所于务服自各?来起展 示所表下如别区要主的织组业企型小与织组业企
织组业企型大 性济经模规 展发球全
性活灵、性应适 式
机有、平扁 展发域区
织组业企型小
式械机、的级层向纵
场市基利找寻
家
业企
构结的单简 构结的杂复 场市的定稳 ”者织组“
?么什是响影的大最的计设织组业企对化息信业企为认你.5
?面方个四下以在现体要主响影刻深的构结织组业企对化息信业企前当?答
面片由模规业企)3(。化权分、化平扁向趋构结的织组业企)2(。化成集益日程过理管业企)1(一何任就。变转大重生发成构员人和式方为行的员成织组?4(。展发度适为转好越大越求追 。可即理成之言要只?述阐开展面方几何任或面方
范文二:公共组织的未来形态合作型组织——基于现代公共组织面临的环境和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公兵管理与行政改革 公共组织的未来形态:合,『乍型组织 ——基于现代公共组织面临的环境和挑战 王凌升,,宁小花,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摘要〕人类社会是以合作为基础的,在高度组织化的社会里,合作机制是组织存在与发展的基 本条件。在全球化、科技革命等多种环境的背景下,公共组织已不能再仅仅依靠公共组织的权威来进行 社会治理,而是要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组织认同的基础上,强调支持、合作、团结与联动(相互依 赖,形成组织之间的合作网络,从而通过组织内部或与其他组织在特定领域的相互支持和合作来实现公 共利益的最大化。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公共组织面临的环境变化和挑战,进而反思了应对这种挑战的组织 特点,最后得出公共组织应该呈现的未来形态——合作型组织。 〔关键词〕公共组织;未来形态;合作型组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公共组织是与私营组织相对的概念,是现代社会 向,使得以公共组织为核心的公共管理面临着前所未 一种极为重要的组织形态。所谓公共组织,是指人们 有的挑战,并不断引发新的公共管理问题。面对各种 为了实现社会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复杂的公共事务和公共问题以及动态、多元的行政环 按照一定法律程序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实体…。在我 境,未来的公共组织应该呈现出怎样的形态,才能适 国,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发展,公共管理格局 应全新的公共行政生态环境。正如张成福教授所言, 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共管理领域也因此形成两大块, 当代政府无法成为唯一的治理者,而需要建立参与式 即国家机关的公共行政管理和非政府公共部门的中间 和网络式的公共管理体系旧,。因此,笔者在分析当前 事务管理,即政府(广义)组织和非政府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面临的环境和挑战的基础上,在文中提出、 二者统称为“公共组织”。本文所讨论的公共组织未 设想、分析了“合作型组织”这一种未来组织形态。 来形态主要偏向于政府(广义)组织层面。 当前,由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社会 一、困境:公共组织面临的环境和挑战 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也正处于由传统 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急剧转型之中。一方面,这种市场 总结起来,当前公共组织的所面临的环境变化主 化、现代化、信息化和社会化等特征加速了社会前进 要有: 的步伐,带来了经济社会的空前繁荣;另一方面,这 一是全球化问题。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政府在政 些特征也代表了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改革的趋势和方 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竞争和合作逐渐加强,正如著 〔收稿日期〕,,,,一,,—,, 〔作者简介】王凌升,男,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宁小花,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 研究生( ?,,?万方数据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公其管理与行政改覃 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指出的,对于政府而言,全球化的 个极大挑战。 最大含义,是使得每一个国家的政府成为全球市场中 三是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 的一个“企业”而面临竞争的考验【,。。这种竞争不仅 的主题,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日渐 仅是各国在经济产业与生产力的竞争,更是各国政府 明显,由于社会发展不均、竞争压力增大等各种因素, 在制度安排、政府能力和公共管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 社会矛盾和竞争错综复杂,各种利益争端不断,公共 的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公共组织也相应 危机事件也是时有发生,这对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带来 地呈现出一些特点,即组织任务国际化;组织机
构全 了极大的威胁。从国际上来看,种族冲突、恐怖主义、 球性;组织间合作日益加强;组织规则在全球范围内 宗教冲突等事件频发,从国内来看,拉萨,?,,打砸 日益得到国际公认;组织价值、组织伦理日益趋 抢烧事件、手足口病、贵州瓮安,?,,事件、四川汶 同【,,。由此看出,经济全球化对公共组织的能力提出 川,地震、甲型流感的蔓延等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不断, 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公共组织来说,全球化是一种机 这种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在一起的背景下,公 遇,也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在于,如何在完成国际 共组织如何有效治理公共危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组 公共事务的同时,维护自己国家的主权与独立;如何 织治理的有序性,是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 在经济合作的同时,维护本国经济发展的安全;如何 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和挑战。 在组织价值日益趋同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文化传统 四是腐败问题频现,政府公信力下降。当前,腐 和民族认同等等”?,这些都是公共组织需要认真对待 败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无论是发展中国家, 的现实问题。 还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腐败 二是科学技术革命。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以工业 问题,并呈现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腐败问题已成为全 为主导的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以原子能技术、航天 球人类认同的公害问题,更使各国政府面临着又一大 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了人工合成 挑战——政府公信力的下降。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通 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的第三次科 过自身行为获取社会公众信任、拥护和支持的一种能 技革命,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这 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权威,关 种技术革命的影响“影射”到公共组织治理层面,则 系到政府的执行力(最终影响到整个社会信誉体系的 是对政府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科学技术 建立和完善。政府公信力越高,其在公众中的权威性、 的发展推动政府角色的转变。由于人们接受的知识和 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就越大,也就获得了政府合法性的 技能不断提升,现实需求增加,对于现实中现有的利 基础。反之,如果政府代表公众掌握公共权力,但却 益格局就会存在着不满,这就需要政府这一公共组织 不能具备公众满意的公信力,则将削弱政府存在的合 在变化中及时调整角色,适应社会变化和需求。另一 法性基础。因此,政府这一公共组织如何治理腐败问 方面,对政府内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技革 题,加强与公民的沟通和互动,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 命的条件下,社会将会面临着产业发展、环境治理、 任,将是政府现时代面临的一大挑战。 网络及金融安全、伦理价值等深刻的社会问题,这些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们不难总结出,在现代公共 都成为了每一个政府面临的难题,是对政府能力的一 环境中,公共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见表,)。 表, 现代公共环境中公共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组织面,临的环境 相对应的挑战 处理的关系 全球化 如何应对国际社会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组织与组织之问 科学技术革命 如何适应技术发展,提高组织内部效率 组织内部之间 公共危机事件 如何实现公共组织与社会各界的共同治理 组织与社会之间 腐败问题 如何增强民众对公共组织的信任 组织与民众之间 ?,,?万方数据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公兵管理与行政改覃 或社会力量的支持。具体上升到政府这一公共组织时, 二、反思:变革中的未来公共组织形态 就需要政府在政府行为过程中,不仅要定位科学的组 织职能、设置合适的机构、配备精干的人员、运用合 公共行政是指谋求实现公众的社会价值而对社会 理的行政手段,还要从深层次原因出发,
积极寻求与 变革进程的管理?,。因此,它指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 组织以外的社会、组织或公众合作,从而提高政府的 在特定结构中所发生的事情,我们应该更多的强调这 整体效率。 个过程的公共性,而不是它与某个正式政府体制的关 ,、信任性。在组织工作中,不信任的后果是非常 系。也就是说,在衡量组织的治理活动时,我们关注 严重的,因为知晓内情或不知晓内情所造成的不信任 的并不一定是政府机构内部如何运作,而是要关注这 时常会导致组织陷入一种无知状态,不进行交流,并 些组织的治理是否以自由、正义和平等的方式进行, 将自己的行动合理化,使对方的对立更加坚定,组织 从而使得所有类型的组织更加公开,有助于表达我们 效率将会更加低下?,。因此,信任对于组织来说是非 的社会价值。”因为组织创建于我们的思想之中,所 常重要的。传统的组织主要依赖于垂直的行政控制、 以它们能够被人重新塑造、改造和转换,人的思想使 行政命令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信息沟通,但在组织 组织结构成为日常存在之物。组织既然是思想和行动、 内外环境都发生巨大变化时,这种组织形态已经远不 对话和过程、角色和关系的组合,那么,它们能够被 能适应复杂的组织环境,从而引发多种的组织冲突。 重新设计以鼓励民主和自我管理、而非独裁和统治。 因此,新型的组织形态存在的莆要基础就是信任,这 “?也就是说,组织的形态是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和 种信任包括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组织与社会、 需求来重新设计的,那么,面对现代公共组织的问题 组织与公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当政府这一公共组织不 和挑战,我们不禁要反思:未来的公共组织将如何发 再是高高居于公众之上的管理者,而是一个帮助公众 展,才能应对这些挑战,笔者认为,这种组织形态至 解决问题的服务者;公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 少要满足以下几个特点: 是服务权利的享有者的时候,这种信任便开始产生了, ,、灵活性。在面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治理环境 从而带来权力主体的变化。 时,如自然灾害、技术危害、重大传染性疾病以及对 由此看来,在这种新的组织形态中,结构组织的 走私、贩毒、艾滋病等重大社会治理问题,组织仅仅 基本单元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协作的自我管理 依靠命令一控制或者强制性、刚性且具有滞后特性的 团队,其主要的关注焦点不是个人的技巧,而是相互 法律制度是远远不够的,组织还需坚持与时俱进的原 联系、支持共同目标的个人之见的关系。这种新的组 则,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即公共组织在决策中,要不 织形态鼓励民主、合作和自我管理团队的形成,并将 断培养决策队伍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树立长远、 它们连接到我们称之为联合网络的有生命力的、不断 发展的眼光,强调决策的预见性和对社会发展的驱动 演进的结构中?,,。它设法把一些倾向趋势和组织的 性,使决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化、知识 任务融合起来,使组织和个人双方都能得到最佳的自 化相适应。这客观上要求我国政府这一公共组织要适 我实现。这种组织的价值在于:接受以相互接近和开 应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在保证社会相对稳定的前提 放沟通为基础的询问;具有权威的合作性概念,强调 下,变通、灵活地处理各种国内、外事务,充分发挥 在公开检讨问题时的合作及意愿并注意这些问题的解 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决;互相帮助的关系,彼此之间具有共同的团体感和 ,、高效性。当某种组织形态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 对于他人的责任感;具有人际关系中的真诚态度?“。 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组织本身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 这种新璎组织形态就是合作型组织。 量已经无法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具体考察这种不适 合作和组织是那些相对立的事
实、相对立人的思 应的原因,可能是机关庞大、职能交叉、机构重叠等 想和感情的具体综合。并且为了确保这个综合体对相 因素,但是,深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些因素可能并 互矛盾的力量采取切实行动,从而去调和这些力量、 不是组织本身所能解决的,而常常需要寻求其他组织 本能、利益、条件、立场和理想,达到组织的目 ?,,?万方数据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公其管理与行政酸覃 的?“。因为公共事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日益扩 应生存不可缺少的。对于组织中的人员来说。”由于 大而出现的,当现代公共管理过程中出现单个人或单 人的工作目的不是在才能和事业寻求相对于其他人的 个组织无法单独完成而需要多个人或多个组织联合行 优势,而是在价值、见识和合作的基础上寻求取得共 动才能完成的一类事务时,就需要个人与个人、个人 同的成功?”,。因此,在组织中,只有组织成员真 与组织或者组织与组织的联合行动或合作生产。从这 正体会到组织管理自身工作的实际困难,并以合作的 个意义上讲,公共组织的持续,实质是缘于人类的联 态度协商,从而达成共识进行决策,遵从自己的领导 合行动,且这种联合行动的关键
令,他们才能学会负责任的自我管理的方法, 成。在是人类合作机制的达 者的指
合作型公共组织中,公共治理者不仅不会去刻 组织的效率才会得到提高。这就要求在组织内部合作 意追求整个社会的普遍的和集体的认同,也不可能做 中,要通过一种新的组织文化、价值观念、信息管理、 到这样。因此,合作型组织反而要积极地鼓励差别和 人员培训等组织理念,关注能够取得组织绩效的团队 不同,并让差别和不同成为社会互动的动力又不会演 合作,整合组织制度以减少内部冲突,注重组织”凝 化成对立和冲突,在差别和不同的人群之间谋求有效 聚力“及制度建设,培育个人责任感,从而形成有效 的理解和充分的尊重,从而实现公共组织的公共目标 的信任合作组织。这种合作制组织应该”建立起了全 和利益?“。 新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是出于合作的目的和服务于 合作行为的,它为合作行为的持续发生提供了充分的 三、出路:合作型公共组织 支持引”,,通过这种组织内部的合作,可以提高组 织内部的协调和整合,创造一个高度参与和具有高度 ,、组织之间的合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 责任感的组织环境。 际间的组织之间的合作。随着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 ,、组织与社会的合作。在工业化时代,市民社会 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迅速增长,危机事件频 的兴起标志着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化,到了,,世 发,在这种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下, 纪,在后工业化的进程中,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 国家间只有通过形成广泛、深厚的政治、经济联系, 限开始变得模糊起来,整个社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复 把世界各国的发展联结成一个整体,突破国家和民族 杂程度,而且这种复杂性的增长速度也是极快的,在 的界限,才能对共同应对诸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 这种背景下,工业社会的那种在组织管理模式已经不 战争与核扩散、恐怖主义等世界性危机和难题?“。 能满足复杂条件下的社会治理需求了,也就是说,纯 二是国内不同性质或层级的组织之间的合作。公共事 粹的政府组织已经无法单独驾驭了。所以,必须以全 务往往涉及到多个组织的利益,而且必须相互沟通、 新的组织形态来回应这种复杂性,具体表现为政府组 协调、合作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各个组织之间保持信 织与社会第三方组织的合作?“、公共领域与私人领 息的公开、交流和共享,保证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并 域的合作,即形成“政府,第三部门,市场”的组织 使组织的意见趋于一致,在公共事件发生时,政府组 合作模式。一方面,第三方组织作为融合公共领
域与 织和非政府组织共同治理,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 私人领域的力量出现,直接地打破公共领域与私人领 消除因此而造成的损害。这种合作形态的主要途径有 域界限,它与政府之间必然要建立起一种合作的关系, 领导权的分享、组织的整合、项目组、战略联盟、合 生成一种全新的的社会治理模式。面对现实,国家公 作合同等,这是一种崭新的组织工作方式。 共基础设施领域仍然面临许多问题,民间参与的深度、 ,、组织内部的合作。对于组织来说,传统的组织 范围和规模仍然十分有限,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 形态往往存在着由等级、官僚、独裁和不信任等带来 组织与社会合作来共同完成,组织与社会第三方的合 的冲突,严重制约着组织的发展。因此,在一个日益 作,不仅具有弥补公共资金不足、提高服务水平、有 复杂、高速、不可预测的环境中,组织通过内部调整 效降低成本等优势,还能增强社会对公共组织的信 和合作,并能直截了当、回应性、机智、灵活性地对 任度。 未来走势和方向显现出高度敏感性,是组织创新、适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万方数据 国,,,(,,,”政学院学报,,,,(, 公兵
关系模式开始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中得 在全球化、管理与行政改晕 公私合作伙伴
科技革命等多种环境的影响下,经济全球 到了广泛应用。作为民营化的延伸,近些年来我国公 化和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各个公共组织 共服务供给呈现出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局 的目标和责任也呈现出多元化。在这种背景下,公共 面,在这种有效的合作机制中,实现了公共服务供给 组织已不能再仅仅依靠公共组织的权威来进行社会治 的最优化效应。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政府、第三 理,而是要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组织认同的基础 部门和市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的合作整合,就是政 上,强调支持、合作、团结与联动,相互依赖,形成 府在公共组织之间的缝隙和接口处的一种粘合剂,是 组织之间的合作网络,从而通过组织内部或与其他组 一种把不同的组织力量(包括各种类型的组织、团体 织在特定领域的相互支持和合作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 等)团结在一起,让它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 大化。这便是未来的公共组织形态。 发挥各自的作用,相互合作、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 〔 参考文献〕 理公共事务以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 ,、组织与公众的合作。公共组织服务的对象和最 〔,】谭祖雪,杨博文(论社会转型期公共组织发展的复杂性〔,】( .
范文三:发展新能源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发展新能源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王宇佳 能源经济1301 13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传统能源日渐枯竭,全球变暖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凸显,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日益成为全球的焦点,本文在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规模小,投资不足,技术落后,政府政策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新能源产业与交通运输产业群融合、逐步建立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研发投入机制、优化新能源产业链结构、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和完善财税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发展;SWOT分析;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对策
一、当前我国新能源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传统能源日益走向枯竭的同时,环境污染、全球变暖问题也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人们在危机重重的现实面前,寻找着方向与出路。现如今,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供应成本和结构变化决定了未来世界能源向着多元化、可再生、清洁化方向进展。因此,世界各国都把新能源产业发展作为未来抢占经济制高点的有力武器,进而不断推出各项积极政策,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新能源是指相对于以前早已开发利用,技术成熟、利用广泛的常规能源而言,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这里的开发新能源的单位和企业所从事的工作的一系列过程,叫新能源产业。
我国是第二大能源大国生产国,也是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据最新统计,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对新能源的投资已经跃居世界第一,这种投入对于新增能源来说,已经超过传统能源。 太阳能利用在光伏产品制造、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发展。2008年,中国多晶硅材料总产量超过6000吨;光伏电池产量达到200万千瓦,占全球产量15%,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电池生产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容量15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总的集热面积达1.25亿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年生产能力达4000万平方米,使用量和年产量均居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201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300MW,到2020年达到1800MW。
近年来,中国风电发展迅速,风电装机规模连续实现翻倍增长。同时国内风电机组制造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基本掌握了大型风电机组制造技术,已能够批量生产单机容量1.5兆瓦级的风电机组。2005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为127万千瓦,到2009年底,已达到约2500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二位,仅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就超过1300万千瓦,第一次成为当年风机新增装机最多的国家。2010年年中,我国风电装机容量更超过3000万千瓦,提前10年完成此前规划的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的目标。我国可以利用的陆上风力资源达到
2.5万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但是,目前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仅占我国可利用风力资源的0.1%。
截止2008 年,全国水电装机达1.7亿千瓦,年发电量27793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一。水电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达到7.4%。
核电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07年,我国核电发电量和装机容量的比重分别达到1.92%和1.24%,2008年全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是885万千瓦和684亿千瓦/时,仅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1%和总发电量的2%,与世界核电水平17%相比,我国核电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已核准10个核电项目共28台机组,总容量为3140万千瓦,其中20台计2192万千瓦已开工建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也有较大发展,截止2008年,户用沼气池达到2800多万口,大中型沼气设施达到了8000 多处,沼气年利用量达到了约120亿立方米。
综上而言,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新能源规模也呈现快速扩张的趋势。但同时,伴随着新能源发展而产生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因此,
我国新能源的健康发展必须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分析。
二、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新能源发展状况
(一)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1.优势分析
(1)新能源产业整体发展趋势良好
目前,无论是太阳能、风能还、核能等新能源,都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目前已是较为成熟、可靠的技术,并且已经逐渐从过去用于独立的系统,朝着大规模并网方向发展。我国风机关键零部件的配套能力大大加强。在生物质能发电方面,我国已经基本掌握了农林废弃物发电、城市垃圾发电、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等技术。我国适用于地热能发电的资源较少,目前的利用主要集中在西藏。但地热能的热利用发展较快,作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的地源热泵技术,已经在建筑节能方面开始发挥积极作用。
(2)储存量大,大部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
我国地处北半球,国土总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在这广阔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新能源资源。第二,中国水力资源丰富,藏量与可开发资源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水力资源丰富,流域面积大于100 平方公里的河流多达5万余条, 具有径流丰沛和落差巨大的优越自然条件。)第三,我国海岸线总长度3.2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具有建设核电站的地理条件。我国的核能利用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沿海已经建成九所核电站,正在建设之中的3座,即将破土开工的4座。第四,中国有全球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19亿亩耕地每年产出的秸秆量接近10亿吨,每年理论有生物质能资源50亿吨左右。生物质能源是我国仅次于煤与石油的第三大能源,在全部能源消耗中约占15%,是唯一可运输和储存的可再生能源。
(3)低碳排放,污染少,保护环境
我国城市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很严峻,根据我国要在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二氧化碳排放量要降到2005年的40%—45%以下。要实现这个目标,新能源在未来必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对于传统能源,太阳能在转换成热能、电能和化学能以及风力和水力在转化为电能的时候,不产生或者较少产生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二氧化碳及有毒气体。而核能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可以用较少的燃料产生巨大的能源。从整体而言,新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因为新能源产业有如此大的优势,它必然将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
2.劣势分析
(1) 规模小,投资不足
在规模上,有关部门预测在今后5—10年期间,中国每年风电装机容量的发展空间仅有1500—2500万千瓦,中国在光伏产业方面实现的最大市场规模也仅有75—150万千瓦,总计只相当于目前国内三大动力集团产能的三分之一,全国的新能源产业仅依靠这样的市场规模实在难以健康、快速、稳定地向前发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08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构成中,煤炭依然占了69%的比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共占了91%的比重;除水电所占比重达7.4%外,风电、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所占份额不足2%。”[1]
新能源作为国家的新兴产业之一,在资金方面,呈现出投资不足的状况。发改委和美国能源基金会联合预测,2005—2020 年中国在能源投资总额上达18万亿元。但是,投资新能源产业的总额却不足7万亿元。新能源技术的研发面临巨大资金缺口,政府和企业却没有通过有效的渠道充分利用巨大的民间资本。由于新能源项目具有建设期长,投资规模大,收益难以预期的特点,因此,各大银行对新能源产业并不十分重视。再加上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升,很多公司在新能源项目上虽然持有投资热情,但由于资金有限,难以完成大型项目的建设。更由于新能源产业是战略性产业,国外风险投资公司难以大额的对中国新能源产业进行投资。因此,我国新能源产业在融资方面仍面临较大困难。
(2)技术落后,技术瓶颈,创新不足
近年来,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风电装机第二大国、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但在基础研发领域投入明显不足,关键技术瓶颈始终未能有大的突破。以风电为例,欧美等国家长期垄断2.0兆瓦~3.0 兆瓦风机技术,我国企业只能引进1.0 兆瓦~1.5 兆瓦级机型,且关键零部件基本依赖进口。自主技术路线迟迟不能成熟,将导致行业发展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中。此外,我国光伏产业的核心技术即硅材料提纯仍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我国光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而硅材料提纯加工过程耗能高,可能成为发达国家向国内转移高耗能产业的又一个途径。光电方面也不乐观,不少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却仍盲目上马项目,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制约着下一步产业的发展。
(3)市场发育不成熟,成本过高
一方面,由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企业和政府对新能源及其产品缺乏宣传,使百姓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中国缺乏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行业法规,政府的相关部门对新能源产品的市场监管不到位。 这两方面导致市场竞争无序。另外,产品性能、质量良莠不齐,这冲击了优秀产品的普及率,影响了人们对新能源利用的信心。这些市场发育不成熟的表现,严重阻碍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除了市场发育不成熟方面,与传统能源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成熟的技术相比,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相对较高,竞争力较弱。而高成本来自于多个方面: 一是由于自主技术不成熟,在购买设备上要付出高成本;二是由于项目投资额大,而融资渠道少,在获取资金上要付出高成本;三是由于太阳能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应用市场都在国外,发展受制于人,在成本决策上要付出高成本。
(4)新能源产业配套措施不完善
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缺乏完整的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和行业法规。随着新能源发展热潮的迅速兴起,一批批新的项目在各地纷纷上马,有关政府部门相应出台各自的新能源发展规划,然而相关的质量标准保证体系却迟迟没有出台。目前新能源迫切需要产品电力入网的接入标准和本身的质量认证体系两个标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一些隐患和问题的产生,如并网运行的风电机组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制定完整而行之有效的新能源产业的配套措施刻不容缓。
(二)当前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以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这已成为全球能源界的共识。新能源的发展,必将是风险与收益共在,机遇与挑战共存。
1.机遇分析
(1)国内外市场庞大,新能源的发展市场广阔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土辽阔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决定了我国新能源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我国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对能源的需求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与此同时,石化能源的消费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愈发突出,这也决定了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消费结构代表发展方向。而且,由于中国产品价格低廉,使国外对新能源的需求扩大,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中90 % 出口发达国家。
(2)低碳经济下新能源需求加大
21世纪,是一个人类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是一个建设环境友好型的世纪,更是一个实现低碳发展的世纪。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 **主席向世界庄严承诺: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这个承
诺给中国新能源发展提供了莫大的机遇。
(3)政府大力扶持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十分不开的。一路走来,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新能源发展的法规。2006年1月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及《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对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具有重大意义。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2007年9月4日向全社会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其内容要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另外,即将出台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也必然会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威胁分析
(1)世界能源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能源价格带动新能源市场波动国际化石能源价格的波动,很大可能会影响作为替代品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2010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呈震荡上行格局。5月份,纽约市场油价曾出现一轮下跌行情,但其低点较前两年明显上移。当月,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价格盘中一度跌破每桶65美元,其最低收盘价报于每桶68.75美元。回想起来,2008年9月从美国金融危机刮来的强风把中国光伏产业吹得东倒西歪,不到两个月时间便显得摇摇欲坠。这种形势使新能源发展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性。
(2)市场风起,盲目跟风,部分新能源产能过剩
2009年8月26日,国务院总理**首次提到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新能源应该避免利益驱动下的盲目发展和一哄而上。然而,现在的形势全国对新能源的关注度过高,大约有十七八个省份都在打造新能源基地,或者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在接近100个城市中的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中有很多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最终结果是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会对新能源产业的有序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忽视现实情况,盲目上马新能源项目,致使某些产业刚刚起步,就已出现发展不平衡或盲目跟风的前现象。数据显示,国内企业的风机产能可达3500—4000万千瓦, 而国内风电场的建设速度仅能维持在年装机容量1000—1500万千瓦之间多晶硅方面,2009 年国内厂商有效供货能力将达8—11万吨,而预期全球有效需求只有6万吨。[2] 另外,许多基地建设仍以传统的骨干企业为主并不具有自主技术创新的动力,甚至受发展思路所限,导致出现照搬照抄国外技术生产线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
(3)为掌握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专门的研究机构少。二是在技术来源方面,自主研发的技术尤其是高端技术很少,许多项目和企业都是靠从外国家引进技术、或者合作生产。三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目前, 我国只有章其初等少数几位专家从事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人才培养也落后于产业生产,专业人才队伍严重缺乏。四是一些产业装备跟不上,不是质量差就是严重缺乏。就拿多晶硅产业来说,虽然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迅速,产能从2005年400吨至2007年4310吨,短短两年时间增长了近11倍,但高端的提纯技术依旧掌握在国外竞争者手中。国际化工和半导体巨头们一方面在产能扩张方面相当谨慎,另一方面集体达成了技术保密和不对第三方转让的协议。这些,都造成了我国新能源发展必然受制于人。
(4)并网问题未解决
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的瓶颈是发电的间歇性、随机性、可调度性低。在大规模接入后会对电网运行产生较大影响,这就需要加大调峰电源建设。长期以来,“电网接入”一直是新能源发展中的掣肘。电监会今年发布《可再生能源电量收购和电价政策执行情况监管报告》和近期发布《我国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多次将矛头直指电网企业新能源电网接入滞后,导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企业发电无法上网。资料显示,2008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2100
万千瓦,约占总装机的3%。专家表示,伴随着新能源装机比例的大幅提高,由于新能源并网带来的调峰问题和电网适应性不够的问题,新能源电源企业与电网之间的矛盾开始日益凸显,并网问题亟需解决。
(5)国际新能源合作面临巨大压力
由于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阶段有所不同,因此在新能源领域的政策、态度和出发点也存在差异,这使国际合作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第一,技术转让纠纷日渐增多。有关新能源核心技术的问题已经成为新能源领域合作的障碍。一方面,发达国家技术出口管制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双方合作。例如美国的新能源技术以“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限制向中国转让。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极力推动技术转让的完全商业化,高价向中国出售设备谋取超额利润。第二,征收“碳关税”的可能性极大。美国提出征收“碳关税”的行为不利于双方的新能源合作。双方在此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相关贸易摩擦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两国新能源合作。
(6)政府政策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健全
首先是多头管理,让新能源企业“出了问题都不知道找哪个部门解决”,一些部门发现企业有利可图时插手“管理”,需要解决问题时则退避三舍。其次是不合理的垄断经营和地方保护主义。以风力发电为例,风力发电最适合与热电网并网, 但是,由于电力部门的垄断经营,两种电网并网迟迟不能实现。另外,许多地方还存在出于人员就业、地方税收、政府形象等目的搞地方保护的现象,真正进入市场的企业受到了这些非市场化企业的排挤。
三、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对策分析
每一次经济危机之后,将伴随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催生新的科技产业和新的产业。新能源产业目前被视为走出这一轮经济低迷的催化剂。谁能在这场力保经济持续回升、力推企业转型升级中抓住新能源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就抢先一步抓住“新能源经济”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因此,为了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加强新能源产业与交通运输产业群融合
通过相关产业之间的合作,加快新能源应用平台的开发,利用“从众效应”引导消费者的选择;并将政府补贴转向促进这种合作,增强消费者信心,为新能源的发展创造扎实的基础。 从新能源的角度看,交通运输行业表现为一个产业群,包括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制造部门和交通运输服务部门两大部分。要推进交通部门在新能源的需求上的增加,就必须从这个产业群的两部分同时着手。两个不同产业部门主要企业之间可以相互持股,通过股权关系,构筑这些主要企业之间表达社会责任和自身经济效果要求的共同利益平台,增强在关联产业上的信息沟通,相互为对方的经营发展决策提供建议,促使各方在自身的经营决策中,能够充分考虑相关行业经营对自己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具体要求,修正技术研发方向,增强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适用性,促进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更好地将国家宏观政策融入到企业发展中,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逐步建立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研发投入机制
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含量高,其核心技术研发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需要财政加大基础研究与产业化的投入力度,为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有效技术支撑。要加强新能源技术的自主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设立新能源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支持当前关键技术以及具有发展远景的重大技术研发。尽快建立国家级实验室和研发实验检测平台,组织重大技术专项攻关和应用示范工程,使新能源早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国家应建立新能源专项发展基金, 支持新能源重点领域和环节。
(三)优化新能源产业链结构
新能源产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完整的产业链应做到两点:首
先,发展设备设施制造业,形成新能源产业制造基地。其次,具备成熟的相关的零部件配套企业、技术研发和服务机构等,聚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形态。另外,要改善产业链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对于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增加资金及力量投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协调产业链上下游发展速度和规模,形成均衡合理的发展态势。加快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企业, 整合新能源产业链完善行业准入制度。
(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积极利用全球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政府的资金和技术,加快新能源技术提升和新能源产业化发展。近年我国与美国、欧盟国家在新能源技术合作日趋加强,如近年来成立了中国与欧盟清洁发展机制促进项目、中欧清洁能源中心、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等。我们要鼓励企业利用CDM 机制获得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技术。此外,国家应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对外合作的研发形式予以大力支持,包括我国企业海外购并、联合开发、引进先进人才等各种方式, 提高新能源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五)完善财税政策
财政政策具有导向、控制、协调、稳定经济的作用。我国应该积极发挥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具体建议如下:
1.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补贴额度
应该做到: 第一,适当提高投资贴息补贴额度,充分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二,鼓励地方政府补贴。新能源产业是朝阳产业,谁先在产业中占得先机,谁就取得未来发展的优势地位,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投入,无疑,对地方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第三,以财政资金支持的政府采购加速节能产品和新能源的推广应用。无论是通过单方采购方式还是通过多边合作采购方式,政府主导的大宗采购是促进节能及新能源技术商业化和快速普及的措施之一。
2.完善税收优惠制度,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
第一,进行长远规划。在进行长远规划时,应重点考虑市场对高效产品的长期接受能力, 税收减免如何随时间变化、对市场的影响(如销售价格,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等适当调整。 第二,全面综合考虑。税收激励的目的是促进高效产品和技术的推广普及,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根据高效产品和技术的节能潜力、市场结构、市场份额、市场障碍以及国家标准等进行综合考虑,针对不同产品确定不同程度的激励政策,保证财税激励政策不会破坏正常市场价格。第三,加重传统能源及高能耗产品税收支持新能源和节能产品。本着“谁污染,谁交税”的原则征收各种税,通过提高传统能源的使用成本,促进节能意识,鼓励发展新能源。 参考文献:
[1] 李茜.中国实施产业升级战略
http://www.p5w.net/news/gncj/200911/t2688094.htm [N] 上海金融报 2009年11月24日 15:22
[2] 黄威.调整能源结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
[3] 王丹丹,张任之.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
(3)
[4] 许树珩.关于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3)
[5] 刘建中,刘建中. 浅析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传统能源行业的战略选择[J].中国煤炭.2010.(1)
[6] 李俊峰.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任重道远[J].中国科技投资,2009,(10) [8]闫强,王安建,王高尚,于汶加.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2009,(26)
[7] 蒙丹.我国新能源产业链的低端产能过剩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0,(5)
[8] 刘新宇.新能源产业:长期向好趋势和短期波动风险并存[J].FOCUS专题.2010.06
[9] 马爱芳.新能源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J].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10] 韦巍.当梦想逼近现实——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2010,(5)
[11] 赵欣,夏洪胜.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0,(8)
[12] 张继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6)
[13] 谢晶仁.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理性探析[J].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0,(2)
[14] 赵剑峰,李欣.新能源产业发展要处理好若干关系[J].工业技术
济.2010,(11)
[15] 曹健林.依靠自主创新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J]. 电网与清洁能源.2010,(2)
[16] 陆静超.“十二五”时期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探析[J]. 理论探讨,2011,(1)
[17] 王飞,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研究评述[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0.(06)
[18]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新能源产业2010 年回顾与2011 年展望[J].中国科技投资.2011.(02)
[19] 朱劲松,鲁德银.“两型社会”建设下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时代,2010,(35)
[20] 任东明.“虚胖”的新能源产业[J].中国报道,2010,(01)
范文四:【精品】信息化环境下银行业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信息化环境下银行业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信息化事业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各行各业都在利用电子计算机不断进行信息化系统的整合与升级。银行业更是首当其首,而且是我国计算机应用较早,信息化水平较高的行业,所有业务均进行信息化、系统化计算机管理,平均每年相关业务系统、管理系统等达到2次以上升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内部审计向信息化审计发展已成必然。
一、信息化快速发展下银行业内部审计工作遇到的问题
1 、当代银行业无纸化数据和无纸化交易减少了数据的重复输入、重复处理,也使银行存取款、贷款、转账等各项业务处理程序化。业务发生后只要业务人员轻轻敲入代码,系统自动执行相应的功能,如款项自动记录到相应的账户上、自动冻结某结算账户等,业务依靠系统自动完成。反之,如果敲入代码错误,则无法执行。原有手工处理环境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因失去了作用而被取消,相应的这些内部控制措施被程序化后通过软件程序的执行而发挥作用,可见银行业内部控制从原来过多依靠人转变为更多依靠系统自身的控制,包括了手工处理、计算机系统处理、人与计算机交互处理这几部分。
随之带来的各业务及管理系统内部控制状况、系统安全性、系统数据的可靠性、原有纸制账本的减少成为内部审计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2、行业内局域网络应用和全面信息化使得银行业已按照高效原则进行业务流程重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业务处理、财务处理集成在一起,并在一定范围内共享。系统集成化使得业务处理与原来处理流程有很大变化,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业务明细数据间关系变得模糊,复杂,再加上数据的覆盖和网络化,从报表、账簿结果追查到原始一笔业务变得比较困难。
随之带来的银行业内部管理审计和银行会计、财务、信贷等业务审计相互融合、各数据间关系复杂,即审计范围与审计难度的提高成为内部审计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二。
3、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即将全部成为股份制公司,信息化下银行业业务及管理数据较以前几百倍的增长,而且数据时刻在变化;网银、银行卡、代理基金、代理保险、外币理财等新业务,全部使用计算机系统操作业务,而且这些业务成为以后银行业务发展的主流。在这种情况下,原始单纯手工审计满足不了工作的量与质的要求,庞大的数据量及在线、实时信息披露的工作要求,迫使审计人员必须不断采用新的审计技术和手段,比如采用测试程序嵌入系统完成对计提应付息、利息计算等重要业务处理的审计;利用审计软件采集所需的如一般分户账、账余额表、大额贷款明细等审计样本并进行分析;采用审计软件动态跟踪如大客户存贷款、联行资金等重要数据的变化。
随之带来的如何掌握并运用新的审计技术和手段无疑成为内部审计人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之三。
二、信息化快速发展下银行业内部审计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可以看出,银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急需改变,以适应银行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的需要,银行业审计界必须加强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加大审计软件的研制力度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研究,同时强化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的教育,从各个方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促进行业内部审计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针对上述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培养信息环境下的审计人员
当前,各家银行均有科技部门,就是对行内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运行等提供技术支持与保证。但审计部门的专业计算机人员很少,建议补充配备计算机专业人才,能掌握计算机知
识及其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操作审计软件,而且要能根据需要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模块;同时对专业计算机人员与其他审计人员进行交互培训,逐步使传统审计人员达到除了掌握传统审计的基本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而计算机专业者除了专业知识外,又能掌握行内业务及管理、审计等知识;总之,使所有审计人员逐步都成为适应并胜任信息环境下的审计人员。
(二)加强业务系统本身内部控制审计
当前,绝大多数单位在内部审计时是绕过信息系统的,银行业也是如此。但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如果专业高手通过在财务、信贷等系统中嵌入非法程序块转移了数据,而打印出虚假数据提供给审计人员,这种行为必然加大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要想了解系统提供的数据的可信赖程度,必须对系统本身进行审计,这是内部审计不可能回避的。
首先,内部审计人员要对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业务软件及其相关运行情况有所了解,包括:?系统的硬件信息和软件信息。比如信息系统的结构、所使用主机的型号、内存容量、输入及输出设备、通讯设备、辅助存储设备,所使用的操作系统、通信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系统等。?系统进行业务处理的具体情况。比如业务核算系统、信贷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处理业务的过程、发生错误的多少等。?各系统间接口情况,如财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外币业务系统等接口情况;
其次,加强银行业务系统内部控制中的一般控制审计。一般控制是对系统中组织、开发、操作、管理等系统运行环境所进行的控制,通常以制定规章制度、网络安全软件和程序控制形式体现,如系统平台结构的合理与规范,有多层防范黑客或病毒侵扰的措施,在数据的接收与发送上有措施防止非法窃取、篡改,有密码、密锁、签名认证技术确保数据安全,有备用系统保证原系统在硬件物理损坏的情况下正常运行,有备用能源保证在主动力系统异常状态下系统正常运行;
再次,加强银行业务系统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控制审计。应用控制是对信息系统的某一具体处理过程施加的控制,主要以程序的形式体现。审计时,应该在对系统—般控制做出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读原程序、模拟数据上机测试、上机处理实际业务、采用审计软件等方式测试系统的安全性、控制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如对会计信息系统程序的审计包括业务系统及接口程序的审计。会计业务系统审计主要是对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的确认,查看其是否具有容错能力、纠错能力及控制能力,处理过程及方法是否符合财务制度、会计准则与法规。接口程序的审计是基于在信息化环境,会计数据大部分将直接来源于其他信息系统,接口程序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接受与传递到其他系统的数据的正确性。
(三)进一步加强银行各项业务内部审计
在高度信息化环境下,银行业审计范围与难度提高了,如组织管理审计、系统操作管理审计、系统数据管理审计、系统岗位责任审计、财务、信贷、电子银行等专项业务审计等不是截然分开,而是融合在一起。针对信息环境引发的银行业务变化,建议:
1、区别运用手工审计和计算机辅助审计。信息化系统下,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对手工填制的原始单据、简单业务的处理、非程序控制制度和措施如存款挂失、内部主任职责履行情况等审计采用原来手工审计的有效方法,而对于某些特定业务的处理过程、重要数据、复杂的处理过程及程序化的控制措施则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工具进行审计。如银行机构设置较多,系统内往来对账审计是项十分重要的审计内容。以前全部是手工核对,定期进行,量大且易错,而使用计算机审计运行一个小程序,即可随时对行内所有往来账务进行一一核对,准确、高效。
2、关注银行业务管理系统与财务信贷系统的数据转换环节。集成化系统中,业务管理系统与财务信贷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可以实时进行,也可以分批完成,极易出现数据不一致,
如果信贷系统和财务系统数据接口有问题,数据不衔接,会导致所有报表数字均为不真实,所以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应该是审计的重点之一。如果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需要借助外存(如磁盘)或局域网上不同数据文件之间转换等方式来完成,对这样的系统一定要防止并及时发现转换过程中的错弊。
3、加强授权、信贷、账户发生额等重要业务动态在线审计。信息化系统中,银行业账务处理是实时进行的。尤其是网络化系统,在同一时间可能有多个用户执行同一项功能、调用同一个账户,而系统只记录下最终的结果。若审计时只对静态系统进行审查,不进行有关运行程序、数据文件的联机实时审计,有时就难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于重要业务的处理、关键的处理程序,如业务人员的上机操作记录、授权交易、红字交易等应成为动态审计关注的重点。
当前,银行信贷业务全部上系统,单纯依靠系统时点数据不能保证业务规范,要加强动态在线审计,同时一定要适时实施现场审计;授权是银行业一项重要审计内容,单纯从纸质档案查看不一定能发现问题,因为纸质材料较容易补制,一定要对其管理系统在线审计,而系统一般本身都提供了一定的审计功能,一旦发现非法的或有超越网络授权的操作行为,就会记录入侵者的登录用户名、IP地址、登录日期、时间等信息,并寻找到非法用户曾经潜入系统内部的痕迹。利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的应用软件也能对登录系统的用户及其使用系统的情况进行一定的监控,如哪些用户使用了系统、进行了哪些操作、操作的次数、登录及退出系统时间等。审计人员可以实时检查系统存放这些信息的审计踪迹表和系统日志文件,充分利用这些线索。同时,还可以利用专门软件进行重要数据的动态跟踪,比如利用Ex cel软件就可以实现一些简单的跟踪和分析。
4、加强行内科技等与信息系统有关的部门及人员的监督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关的部门包括信息系统管理部门、维护部门和使用部门。相关人员包括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软硬件维护人员、系统操作人员、档案保管人员及机房保安人员等,这些部门与人员与平常业务人员相比,不仅懂银行业务知识而且懂计算机知识,熟悉运行软件,对这些部门和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及监督管理不可忽视,这对于降低审计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四)不断创新并有效应用审计技术
在信息化环境下,银行业内部审计技术较之传统的审计工作必须有其独到之处。
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审计中的作用。 将审计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档案也全部电子化,审计工作将从定期的现场审计转向实时的“在线网络审计”;通过网络实时并连续地抽取证据,根据需要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用于解释和预测多种审计现象,由计算机辅助审计转为信息系统审计与决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审计高度融合,提高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2、可逆法重点审计数据的真实。财务审计工作重点在于验证其真实可靠性,以及内部明细数据的安全性。企业报表的数据真实性是可追溯的,根据可逆规则编写出程序自动追溯数据真实性。如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不一致,表明记账凭证有被修改的风险,记账凭证与账表不一致时,账表有被修改的痕迹。
3、多位专家共同参与的审计。 审计工作所面临的信息系统非常复杂,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通讯、信息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这对一个审计专家是非常困难的事。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类专家的专业能力参与审计工作,以充分利用专家的工作结果进行审计判断。
4、多种审计方式综合运用。通常的审计方法有系统日志审计法、审计软件审计法、随机抽检法。系统操作日志审计法是指跟踪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中的操作日志记录。日志真实记录了操作者代号、姓名、操作的日期、时间、处理数据动作等,是系统进行维护、审计工作的重要线索,对会计信息化软件中反复核、反登账、反结账的手段进行账户调整是十分有效的;
审计软件审计法是与会计信息化相适应的审计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数据模拟检测法、整体检测法、平行模拟中嵌入审计程序法、程序追踪法等。随机抽检审计法是不定期地从网络中下载数据进行审计,克服定期检查及数据更改,确保数据的真实性。这些方法在内部审计工作综合运用,能增强审计人员业务灵活性与敏感性,提高审计效率。
(五)加强信息化环境下银行内部审计风险防范
信息化的环境下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意见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留痕迹的篡改数据。在网络环境中,对舞弊者或非恶意攻击者进行数据非法修改和删除,均可不留篡改痕迹,此时无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给银行内部审计监督带来了风险。二是不确定性的信息损坏。有多种情况会造成信息丢失或损坏,其中包括运行期间的掉电、机器故障或磁介质物理损坏、病毒攻击破坏、黑客侵入和数据失窃、有目的的人为毁损、备份丢失等。三是不明确的职责分工。在会计信息环境下,利用网络的漏洞作有目的的数据修改、舞弊或窃取秘密信息,从中捞取利益。四是似有若无的防范措施。防火墙不能有效阻止病毒与黑客的入侵,系统的登录与访问密码失窃。
为了有效地降低信息化下银行内部审计风险,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1、建立互动审计信息库。审计人员通过网络建立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库,供审计时查阅和运用,这样可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需提出的是信贷、会计等业务审计仍然离不开现场审计,查阅到疑点,一定要认真分析并实施现场审计。
2、利用原始数据再现处理结果,并与收集结果作对比分析。对有差异的数据进行详细审查,确定差异的数据产生的原因,通过网络进行预警提示,以降低审计风险。
3、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的审计。可对业务及管理系统进行模拟攻击与模拟访问,以检测网络系统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与安全级别,系统的可靠性和保密性始终是审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点。如员工一定要凭密凭卡才能进入业务核算系统,超出授权范围的不能进入操作。
4、遵循不相容原则,加强被审单位职责分离审计。加强对系统数据输入、输出、系统维护及程序修改的管理等方面的审查,确认防范黑客侵入的能力及数据异常损坏后的修复能力,以评价软件系统安全性的等级,从而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特别是财务系统、网银系统等系统中录入、复核一定要分离。
5、建立新的审计法律环境。由于法律在规范经济的运作、控制社会的不确定性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优势,因此,银行行业内需要构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审计法规与审计准则,以利于在国内尝试开展并普及银行业信息系统审计,为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魏岩)
参考文献:
[1]柳岸青、管亚梅 《试析中外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准则差异》《商业会计》2003/4 20-25
[2]陈婉玲、韦沛文 《网络经营与网络财会条件下的审计初探》《会计研究》2003 31-34
范文五:信息化环境下电信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信息化环境下电信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信息系统审计”是近些年来在中国出现的一个新名词,而其 理念在国外已深入人心。 从国外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历史来看, 它是与企业信息 化的过程紧密联系的, 是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企业以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 基础, 改变自己的财务、 经营管理等活动, 以此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同时, 企业的信息化也引发了很多企业和社会的问题。 正是这些影响和问题促使信息系 统审计不断发展。
关键字:信息系统 信息环境 审计
当前, 我国信息化事业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各行各业都在利 用电子计算机不断进行信息化系统的整合与升级。 通信业更是首当其 首,而且是我国计算机应用较早,信息化水平较高的行业,随着电信 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渐与国际接轨,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对内审 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领域越来越广,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工程 审计为重点,拓展到对经营、管理、决策、资金运用、业务往来、经 济责任、 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监督、 鉴证和评价。 内审也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体现内审工作的优势和对企业发展的推动能力, 适应现代 企业制度的要求, 突出审计的重点。 电信内部审计向信息化审计发展 已成必然。
在计算机没有出现之前, 信息系统是以人为基础的, 信息的收集、 处理、 传递和存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以及信息技 术的进步,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也得到了不断发展, 并且主要 应用于经济管理活动之中。 企业以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基础, 改变 自己的财务、经营管理等活动,以此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在这 一过程中,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企业的信 息化也引发了很多企业和社会的问题。 正是这些影响和问题促使信息 系统审计不断发展。
一、 信息化快速发展下电信内部审计工作遇到的问题
首先, 内部审计主体知识结构尚需提高。 内部审计者具有较高的 业务、政治素质, 较强的能力,掌握各种科学的现代审计方法和审计 手段是进行有效内部审计的首要条件。 因此, 内部审计的主体结构是 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的核心环节。 但现实的状况表明电信内部审计主体 知识结构离电信内部控制的需要尚有一定的距离。 例如市县财务管理 一体化后市分公司财务收支审计如何开展、 全面预算管理执行情况审 计如何开展等等。 但从目前我省内部审计人员所掌握的业务知识和工 作经验来看,还不能完全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其次, 传统的内部审计观念、 内部审计定位都面临着更新和完善。 随着电信经营理念的转变和各项业务的创新, 内部审计工作也必然要 求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 不死搬条条框框, 要紧紧围绕公司的工作中 心,抓住公司领导关心的问题开展审计,贴近业务,站在管理当局的 立场上,代表管理部门监督各部门,评价改进管理方法和管理业绩, 从而为管理部门服务, 树立为公司和基层服务的意识, 树立管理就是 服务的理念。从内部审计的定位来看,要改变过去“检查队”、“突 击队”,游离于业务、公司发展之外的形象和定位,变传统的“监督 主导型”为“服务主导型”,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检查、 评价和咨询的 职能,使内部审计真正成为公司内部管理职能的组成部分。
再次,电信业既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也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而工 程投资是电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部分, 按照工程的业务性质可 以分为交换网、基础数据网、 IP 网、传输网、接入网、无线市话、
信令网及同步网等。 与政府投资和公益性投资相比, 电信工程投资具 有经营性、高技术性、全程全网性以及战略适应性等特点 , 这些都是 在电信工程投资效益审计评价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而如何做到工程投 资效益审计呢?
二、信息化快速发展下电信业内部审计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可以看出, 电信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急需改变, 以适应电信业 健康、快速、有序发展的需要,电信审计界必须加强审计理论和实务 的研究, 加大审计软件的研制力度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工作的规 范化研究, 同时强化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的教育, 从各个方面提高审 计工作水平, 促进行业内部审计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针对上述现实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 ) 培养信息环境下的审计人员
我国审计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审计机关领导认识水平 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审计业务人员计算机操作能力水平低;配合审 计信息化建设没有同一的标准和规范; 信息化建设资金无法保证; 审 计机关选择软件受人为因素影响和干预较大, 真正实用的好软件并不 一定会得到应用,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现象多;许多审计软件是由不 懂审计业务的计算机人员开发的,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差。 管理创新 给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 更新的要求。 审计部门的专业计算机人 员很少, 建议补充配备计算机专业人才, 能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 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操作 审计软件, 而且要能根据需要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模块; 同时对
专业计算机人员与其他审计人员进行交互培训, 逐步使传统审计人员 达到除了掌握传统审计的基本知识外, 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 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而计算 机专业者除了专业知识外,又能掌握行内业务及管理、审计等知识; 总之,使所有审计人员逐步都成为适应并胜任信息环境下的审计人 员。
加强业务系统本身内部控制审计
当前, 绝大多数单位在内部审计时是绕过信息系统的, 电信业也 是如此。但是,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如果专业高手通过在财 务、 信贷等系统中嵌入非法程序块转移了数据, 而打印出虚假数据提 供给审计人员, 这种行为必然加大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人员要想了解 系统提供的数据的可信赖程度, 必须对系统本身进行审计, 这是内部 审计不可能回避的。
(二 ) 进一步加强电信各项业务内部审计
注意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相结合。 财务审计和工程审计有着不可 分割的联系, 通过财务审计和工程审计有机结合, 可以发现财务审计 和工程审计单方面作业不容易发现的问题。 如在对建筑安装投资完成 额审计中,通过财务审计和工程审计密切配合,对已完工程、尾工工 程进行审计,与概算、财务账目所列项目对照,看是否有概算外投资 项目、概算内未完项目,有无虚列建筑安装投资等问题。对建设单位 供应的大宗材料进行审计,通过与工程结算定额规定材料用量对照, 可以发现建设单位是否超量购买材料、 重复计价或有损失浪费等其他
问题。在工程审计方面,通过对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招投标、 合 同 文件进行审计,可以了解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熟悉合同签订 的内容、方式、费用标准、定额套用、材料供应、材料价差调整、施 工期限等有关条款, 并与财务待摊投资科目、 预付工程款科目支付款 项的单位对照, 可以发现合同签订单位与付款单位是否一致, 有无非 法转包和分包设计、监理、施工等问题。
(三 ) 做好工程投资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是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市场经济环境 中, 追求价值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工程项目投资需要获得一定 的投资报酬。 电信工程投资具有较强的技术性。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 步,电信工程投资的科技成分越来越高,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技术寿 命也越来越短。 电信工程投资都是大网中的一个分支, 需要占用大网 的资源。 这种全网性导致电信工程项目的投资、 收益和运营成本的分 摊难以分割, 如何合理地分摊投资、 收益和运营成本成为了投资效益 审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投资效益审计时,必须对相关指标 进行恰当界定、适当分割,进行再分配工作。另外,由于通信设备与 设施的物理寿命具有不确定性, 加之通信技术、 通信手段的迅速更新 加速了通信设备的无形损耗, 使得电信投资项目的生命周期具有不确 定性, 因此使电信工程投资效益评价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工程投资 是电信企业拓展新业务、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现企业战略转型的 基础性支出, 它的高投入、 高风险、 高收益使其具有“牵一发动全身”
的战略性。 评价该行业项目投资效益时, 必须突出其创造价值及其对 企业战略的实施效果,使工程投资的各类效益得以全面衡量。
(四) 不断创新并有效应用审计技术
首先,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审计中的作用。 注意计算机审计和传 统审计方法相结合。 随着 计算机技术 的飞速发展, 工程预算软件功能 越来越完善,过去只能套定额、做材料分析,现在可以做图形输入, 自动计算工程量,套定额、做材料分析,计算钢筋含量,原预算和审 计后的差额, 都可以一次完成。 选择一套较好的工程预算软件进行工 程预算审计,对于提高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是非常必要的。但 是每套工程软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有的在输入复杂的建筑图形时, 如曲线、 复杂造型等比较困难, 有的工程预算软件只能计算建筑工程, 给排水、电气、采暖还不能计算,这样,对于计算机软件不能计算的 部分还需要进行传统的人工计算。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审计中的作 用。 将审计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档案也全部电子化,审计工作将 从定期的现场审计转向实时的“在线网络审计”; 通过网络实时并连 续地抽取证据, 根据需要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 用于解释和预测 多种审计现象,由计算机辅助审计转为信息系统审计与决策。
其次,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审计高度融合, 提高审计的工作质量 和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坚持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审计技术与方 法, 一是利用计算机建立审计资料库, 实行对重要会计资料的动态分 析。 二是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内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 加快内 部审计软件的开发的步伐,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计算机运用能力, 保证
优质高效地完成审计工作。目前,我公司在通信工程、建安工程审计 已基本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 而在财务审计方面运用较少, 有待于以 后努力。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财务、物资采购、通信工程等综合系统 模块,扩大非现场审计,缩短现场审计时间,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内 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再次, 多位专家共同参与的审计。 审计工作所面临的信息系统非 常复杂,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通讯、信息管理等多方 面的专业技术, 这对一个审计专家是非常困难的事。 我们要充分利用 各类专家的专业能力参与审计工作, 以充分利用专家的工作结果进行 审计判断。
最后是多种审计方式综合运用。 财务审计中通常的审计方法有系 统日志审计法、审计软件审计法、随机抽检法。系统操作日志审计法 是指跟踪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中的操作日志记录。 日志真实记录了操作 者代号、姓名、操作的日期、时间、处理数据动作等,是系统进行维 护、审计工作的重要线索,对会计信息化软件中反复核、反登账、反 结账的手段进行账户调整是十分有效的; 审计软件审计法是与会计信 息化相适应的审计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数据模拟检测法、 整体检测法、 平行模拟中嵌入审计程序法、 程序追踪法等。 随机抽检审计法是不定 期地从网络中下载数据进行审计, 克服定期检查及数据更改, 确保数 据的真实性。在建设工程审计中:1)看图计算法:即按照图纸计算 工程量与工程决算对比核实,审定工程造价。工程决算审计,首先必 须认真仔细地看清所有的施工图纸, 才能全面准确无误地计算审定工
程造价的真实性。 审计人员不仅要看建筑施工图, 还要看结构施工图 和竣工图;不仅要看水电平面图,而且要看水电系统图。不仅要将每 一张图纸看懂, 而且要将所有的图纸综合分析。 只有在认真看懂图纸 的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揭露问题。 2) . 测量观察法。核实工程量 的真实性,最有效的办法是现场测量观察,一是对照施工图纸,实地 测量有关分项工程尺寸,如门窗洞口的大小、建筑物的长宽高等。二 是对安装工程的设施、设备进行实地观察计算数量,如配电箱个数、 灯具个数、 水暖器材的个数等。 确定核实决算工程量与实际是否相符。 综合分析法。通过分析施工图纸、隐蔽工程记录、施工记录、监理日 记等各种资料的相关性、 连续性来验证工程项目的真实存在, 进而核 实实际工程量与审定工程造价。市场调查法。针对价格高、用量多的 材料进行市场调查测算价格。 这些方法在内部审计工作综合运用, 能 增强审计人员业务灵活性与敏感性,提高审计效率。
参考文献:
[1]柳岸青、 管亚梅 《试析中外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准则 差异》《商业会计》 2003
[2]傅元略 《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面临的问题》《财务与会计》 2000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企业组织设计的内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