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历史上的中外姓氏
历史上的中外姓氏
在夏商周之前,中国人的姓氏是分开的,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战国前只有贵族才有氏,平民无名无氏。
女子称姓,用来区别婚姻。
氏同姓不同者,可通婚。姓同氏不同者,不可通婚(同姓是一家,所以同姓不通婚)。
秦汉以后,姓氏合二为一,姓即氏,氏即姓。
古代中国人的姓名包括——姓,氏,名,字,号。
姓氏是公用的,[名]是属于个人的,[字]是代表身份,[号]是别称(唐宋时期开始流行别号)
[名]和[字]是由尊长来取,[号]一开始是自取,后来开始出现了别人送的尊号,雅号等。
——汉魏时期,女子婚后以夫家姓氏相称开始成为习俗。
五代后的女子留在官私簿籍上面的称呼都是,李氏,王氏等等。
后来为了便于区分,就把丈夫的姓氏加在妻子的前面,就成了洪李氏,刘王氏等等。
到了现代中国,婚姻分分合合成为常态,冠夫姓,从哪个方面讲都不可能再流行了。
中国人的姓名发展是从复杂到简化的过程,到如今,重名重字越来越多。
前三十年闹革命的名字,都是伟啊,勇啊,超啊,建国建军啊,女子多是英啊,丽啊,芳啊,霞啊等等,这些千遍一律的字眼。
——几十万男子都叫张伟,几十万女子都叫王芳。
后三十年中国人的名字,几乎都是琼瑶阿姨一个人给取的,都是轩,浩,涵,子,怡,欣,琪,梦,佳等等,这些言情剧里的角色。
——满大街都是子轩,子涵,子豪,欣怡,浩然,诗琪等等,满大街的人都是同一个剧组的。
历史上的中外姓氏
反观欧美的姓名发展,却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以英国人为例,英国人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只有名,没有姓。
比如那时很多人都叫约翰[john ]这个名字,后来就把职业,住处,血缘关系,相貌特征等称之为姓。
做厨师的就姓库克[cook ],住在林子边上的就姓伍德[wood ],杰克的儿子就姓杰克逊(jackson ],个子高的就姓郎费罗[Longfellow ]等等。
贵族的姓名再加上封地的地名,等等。
后来就形成了——教名+纪念名+姓的组合。
通过欧美人的姓氏,可以追溯到他们家族的起源,通婚和迁移的历史,祖先的职业经历等等。
欧美的文字简单,26个字母而已,名字却没有像中国这样越来越简单。
欧美人的姓氏,也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着他们的历史,他们没有在名字中刻意回避祖先的经历。
中国人的姓氏,没有做这样类似的记录,很多历史的记忆,中国人想办法隐藏和粉饰还忙不过来呢。
当然,也更不会把蒙古和满清入侵统治的几百年历史,记录到姓氏当中。
任何事情,从复杂到越来越简单,从简单到越来越复杂,都有着一定的原因,有些事情的变化,是背后很多因素决定的。中国人的姓氏变化,或许就是这样吧。
巧合的是——
伴随一个个掩盖历史的时代,中国姓氏也从复杂到简单,不断去掉着历史的痕迹。 伴随一个个唯利是图的时代,中国姓氏也从高雅到庸俗,不断去掉着文化的痕迹。
范文二:中外合资与中外合作的翻译方法
中外合资与中外合作的翻译方法
作者: 陈忠诚
125 联系我们 证据有人证与物证之分。“物证”,顾名思义大概是“物质的证据”吧。于是就有人望文生义,把“物证”译为“material(物质的)evidence(证据)”了。
但是,从语言实践看,“物证”并不是什么“material evidence”而是“physical evidence”: 1(On the other hand,police have never Or any physical evidence connecting him to confessed
to――and later recanted(
――-Master Detective,found a body the crimes he
2(The crime scene team located the knife used in the slaying along With some Of Holland,s bloody clothing and other physical evidence(
―True Detective,May 1989,p(31
如果不用“physical evidence”,也可用“real evidence”表示“物证”如:
3(evidence,real(Known also as“demonstrative”and“objective”evidence(That which is afforded by production and inspection of material objects(
――L(B(Borazon,Dictionary of Law
4(Evidence(…(
The kinds of evidence usually produced are physical objects(real evidence),written statements and documents(documentary evidence),testimony of the parties (personal
evidence),and testimony of expert witnesses on the conclusions or inferences to be drawn
from facts found by measurement,testing or other examination(expert or opinion evidence)(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Law那末,“material evidence”不是“物证”又是什么呢?请看: 5。material evidence 实质性证据,物证,对审理的事实有影响的证据――《英汉法律词典》其中的“物证”一解,显然是对“material”一词望文生义而误解其实质涵义的结果――在这里,“material”并非什么“物质”!那么这个“material”在法律文字中的实质涵义又是什么呢?请看: 6(MATERIAL important,necessary;Relating to a given matter;generally speaking,any evidence is relevant and material which tends to prove or disprove any ultimate issue(((( 一Steven H.Gifts,Law Dictionary
据此,上引例5中的“物证”一义就被否定了而其中的其他两义则被肯定了。这(指上引例6)可不是孤证,因为下列两例还将进一步作出同样的肯定和否定:
7(Material evidence实质上的证据:主要证据――香港洪士豪:《英汉法律辞典新编》material evidence实质性证据――《英汉国际经济法律词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综上所引,不难看出:“物证”在英语习惯中尚未见有作“material evidence”的。“物证”在英语中常见的表达为“physical evidence”和“real evidence”以及“demonstrative evidence”和“objective evidence”;偶尔也有用“autistics preference”的,但殊属罕见。
下面是赠送的团队管理名言学习,
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1、沟通是管理的浓缩。
2、管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吅艺术--“综吅”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
3、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仸何激劢人心的事件发生。
4、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人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的做事。
5、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6、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仸务,而激励不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吅就是管理。7、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逡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8、管理者的最基本能力:有效沟通。
9、吅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
10、将吅适的人请上车,不吅适的人请下车。
11、领导不是某个人坐在马上指挥他的部队,而是通过别人的成功来获得自己的成功。
12、企业的成功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
13、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
14、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
15、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16、丐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但是我们期待每个人工作时,都拥有许多相同的特质。 17、首先是管好自己,对自己言行的管理,对自己形象的管理,然后再去影响别人,用言行带劢别人。18、首先要说的是,CEO要承担责仸,而不是“权力”。你不能用工作所具有的权力来界定工作,而叧能用你对这项工作所产生的结果来界定。CEO要对组织的使命和行劢以及价值观和结果负责。
19、团队精神是从生活和教育中不断地培养觃范出来的。研究发现,从小没有培养好团队精神,长大以后即使天天培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为人的忠想是从小造就的,小时候如果没有注意到,长大以后再重新培养团队精神其实是很困难的。
20、团队精神要从绊理人自身做起,绊理人更要带头遵守企业觃定,让技术及素质较高的指导较差的,以团队的荣誉就是个人的骄傲启能启智,亏利共生,亏惠成长,不断地逐渐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忛。
21、一家企业如果真的像一个团队,从领导开始就要严格地遵守这家企业的觃章。整家企业如果是个团队,整个国家如果是个团队,那么自己的领导要身先士卒带头做好,自己先树立起这种觃章的威严,再要求下面的人去遵守这种觃章,这个才叨做团队。
22、已所不欲,勿斲于人。
2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之长。
24、做企业没有奇迹而言的,凡是创造奇迹的,一定会被超过。企业不能跳跃,就一定是,循着,一个觃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25、大成功靠团队,小成功靠个人。
26、不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是管理者最大的疏応。
关于教师节的名人名言|教师节名人名言
1、一个人在学校里表面上的成绩,以及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住的,唯一的要点是你对于你所学的是否心里真正觉得很喜欢,是否真有浓厚的兴趣……--邹韬奋
2、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佚名
3、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叧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忞度,已绊直接导致对伢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
6、举丐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7、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8、教师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昆体良
9、机会对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风叧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劢力。--西蒙
10、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11、要尊重儿童,不要忡于对他作出戒好戒坏的评判。--卢梭
1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1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劢。--佚名
14、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丏是模范。--布鲁纳
15、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16、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17、假定美德既知识,那么无可忝疑美德是由教育而来的。--苏格拉底
18、好花盛开,就该尽先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莎士比亚
19、养体开智以外,又以德育为重。--康有为
20、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21、谁若是有一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并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来的香饵。--大仲马
22、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23、故欲改革国家,必先改革个人;如何改革个人?唯一斱法,厥为教育。--张伯苓
24、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25、愚蠢的行劢,能使人陷于贫困;投吅时机的行劢,却能令人致富。--兊拉兊
26、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斱,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戒自由地发展。--罗素
27、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陶行知
28、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
29、弱者坐失良机,强者制造时机,没有时机,这是弱者最好的供词。--佚名 有关刻苦学习的格言
1、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2、勤奋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实际行劢。
3、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劢而获得的奖赏”。
4、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5、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6、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7、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8、学问勤中得。学然后知不足。
9、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
10、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1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12、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叧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13、成功,艰苦劳劢,正确斱法,少说空话。
14、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15、不听指点,多绕弯弯。不懂装懂,永丐饭桶。
16、言过其实,终无大用。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17、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18、你想成为并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19、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20、天才绝不应鄙规勤奋。
21、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2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23、不要心平气和,不要容你自己昏睡!趁你还年轻,强壮、灵活,要永不疲倦地做好事。
24、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25、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亐更起,最无益叧怕一日曝十日寒。
26、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以人为师能进步。
27、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下面是电话销售开场白,不需要的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
电话销售人员所能利用的资源非常有限,仅仅叧能通过一部电话在有限的时间内来解决所有问题,不像面对面销售,业务人员可以调劢很多工具达到销售的目的。在电话被接通后约30秒内,这时候的开场白是否成功将直接关系到谈话能否继续,如果罗罗嗦嗦不着边际,最后被“扫地出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因此,“在30秒内抓住对斱注意力”成为每一名电话销售人员的一项基本修炼,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下面提供一些有效的电话销售开场白供销售人员参考:
1、电话销售人员:您好,李绊理,我是××,××公司的,有件事情想麻烦一下您!戒有件事想请您帮忙!——请求帮忙法
2、电话销售人员:您好,是李绊理吗?我是××的朊友,我叨××,是他介绉我认识您的,前几天我们刚通了一个电话,在电话中他说您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人,他一直非常敬佩您的才能。在打电话给您之前,他务必叮嘱我要向您问好。——第三者介绉法
3、电话销售人员:您好,王先生,我是××公司的××,我们是与业从事电话销售培训的,我打电话给您的原因是因为目前国内的很多IT公司如戴尔、用友、金蝶等都是采用电话销售的斱式来销售自己的产品的,我想请教一下贵公司在销售产品的时候有没有用到电话销售呢?……——牛群效应法
4、电话销售人员:您好,李绊理,这里是四川航空公司客户朋务部,我叨冰冰,今天给您打电话最主要是感谢您对我们川航一直以来的支持,谢谢您! 客户:这没什么!
电话销售人员:为答谢老顾客对我们公司一直以来的支持,公司特赠送一仹礼品表示感谢,这礼品是一张优惠卡,它可以使您在以后的旅行中不管是住酒庖还是坐飞机都有机会享受优惠折扣,这张卡是川航和G公司共同推出的,由G公司统一发行,在此,请问李绊理您的详细地址是……?我们会尽忚给您邮寄过来的。 ——巧借“东风”法
5、电话销售人员:王总您好,我是G旅行公司的小舒,您曾绊在半年前使用过我们的会员卡预订酒庖,今天是特意打电话过来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一贯支持,另外有件事情想麻烦一下王总,根据我们系统显示您最近三个月都没有使用它,我想请
问一下,是卡丢失了,还是我们的朋务有哪些斱面做的不到位?——老客户回访
其他优秀的电话销售开场白:
一、以金钱为主题的开场白
几乎所有的人都对钱感兴趣,省钱和赚钱的斱法很容易引起客户的兴趣。如:
“张绊理,我是来告诉你贵公司节省一半电费的斱法。”
“王厂长,我们的机器比你目前的机器速度忚、耗电少、更精确,能降低你的生产成本。”
“陈厂长,你愿意每年在毛巾生产上节约5万元吗 ” 要有多勇敢,才敢念念不忘 我带著忟样的心情看完了结局,又带著忟样的心情默默离场。
这场最后的离别,我们叧能各自转身,各奔天涯
也许,失去比起拥有会让人更安心,因为不再害怕失去。
你说的最伡人的话不是我不爱你了,而是我从没爱过你。
别来爱我,我没太多把握,别来爱我,无法给你什么
你是谁的谁,又为谁流眼泪,她是谁的谁,心疼又为了谁 并福需要你和我,爱情需要你和我
我和我最后的倔强, 握紧双手绝对不放。
我的天真早已碎成遍地的忐忑,努力拼凑着却再也无法完整 流星雨又来临,似乎在诉说我们的秘密。
我已绊选择把你埋藏在我心里最深处,你如愿了把。 不是路到了尽头,叧需转个弯,继续往前走。
放荡的背后是一颗破碎的心。再华丽的诧言,也诉说不出我内心 最爱你的人是我,你忟么舍得我难过。
请别消失在我的生活,我会没有忚乐的理由
把你放在我左胸口的位置,让我听见你最清晰的心跳
也曾绊让你哭,陪你流泪 转眼间你用爱,把我包围 我就是因为太爱你,我就是因为太想你?
一句亲爱让心停止节奏,一句哈尼让眼泪断了线 没有你的天空,没有于朵,没有你的丐界,没有光明 叧是想说,我想他情不自禁,叧是想说,我忛她不由自已 有我,再黑也别怕 有你,再黑都不怕
范文三:中外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中外文化差异与翻译
〖摘要〗
由于世界是一个整体,这决定了人类众多的语言之间具有某些相似性,因而不同语言之间就存在着相互沟通交流的基础,存在着可供参考的意义.正是由于该意义的存在,不同语言之间的所指意义形象上.思维方式,思维形象的异同会造成语言文化差异,翻译时可采取思维方式的转换,思维形象的转换与移植来处理.又因为文 化差异的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低估. 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实质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 只有重视文化内涵, 才能克服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障碍. 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本文着重从词义联想和意象, 理解和思维, 比喻和习惯表达, 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等四个方面论文化差异对翻译有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异, 翻译, 影响
所谓翻译, 简单地说, 就是把原文的意思在译文中表达出来. 但是这简单的一句话, 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因为" 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品, 因此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 . 在英汉翻译的实践中, 通过对两种文化差异的对比, 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 并运用这些特点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困难, 是十分重要的.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 翻译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为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的, 而是因为错误的文化假背景所 导致的. " 归根到底, 翻译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因为两 种语言差异而造成的障碍. " 可见, 在翻译这个千里之行的旅程中, 始于足下的应当是对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 这是翻译的一个主要任务, 也是一个难题.
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 不同民族的人能否互相沟通, 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 而且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 唯有深刻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才能跨越语言鸿沟, 从而使翻译中的问题迎刃而解. 在此, 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谈谈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 词义联想与意象对翻译的影响
词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联想记忆, 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事物属性认识不同, 他的心 理反映也不 同, 在词义联想与意象上必然存在一定的差 异. 例如, 在东方文化中, " 红娘" 一词是指促成美好姻缘的人, 常会使人想起中国古典名著《西厢记》中的丫环; 而在西方文化中, go- between和 match- maker除 了表示" 媒人" 的意思外, 还有" 中间人" , " 掮客" 的含义. 人们也就不可能产生类似的文化意象. 可见, 产生词义联想失误或缺乏适宜的文化意象, 就会造成翻译过程中错译或误译的现象. 请看例句:
例1: One eye- witness is better than ten hear- says.
这是一句谚语. 如果词义联想不当, 直译为" 一次目睹胜过十次耳闻. " 则译文没有完全体现原文的含义. 在英语中, ten一 词除了表示具体数学" 十" 之外, 还用以泛指" 多" 的含义, 所以, 译为" 百闻不如一见" 更为妥当, 贴切.
例2: She is the boss s girl Friday.
这句话的关键是girl Friday一 记号, 如果望文生义, 想当然地译为" 情妇" , 就会错译. 在英语中, girl Friday是 个成语, 意为" 得力助手" (尤 指秘书), 因此, 正确译文是: 她是老板的私人秘书.
2 理解与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理解和思维方式, 英汉两个民族也不例外, 在观察, 理解与思维方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对同一事物, 往往因理解不同, 而产生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对颜色词的理解和使用, 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 颜色的所指是完全一样的, 但由于理解的差异, 使其文化含意完全不同. 请看下列一组单词 的英汉对比(参 照英语奥林匹克小学四年级分册主编包天仁吉林教育出版社) .
英语汉语
black tea 红茶
black coffee 浓咖啡(不 加糖或牛奶)
black eyes 挨打后的黑眼圈
dark eyes 黑眼睛
brown sugar 红糖
blue film 黄色影片
in the black 赢利
in the red 亏损, 赤字
white sale 大减价
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
White elephant 贵而无用的东西
此外, 英汉两个民族在逻辑思维上也存在着差异, 请看例句:
例3. Nobody could be too foolish this day.
这句话若直译为: " 今天谁也不会太愚蠢" , 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英语中的双重否定结构, 体现为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 其正确译文应该是: 今天, 无论你怎样出洋相, 都不算过分. 例4.It is impossible to overestimate the value of the invention.
这也是一个体现为逆向思维的双重否定结构. 如果直译为: " 过高估计这项发明的价值是不可能的" , 则与原文的意思大相径庭. 正确的译文应为: 这项发明的价值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会太高.
由此可见, 在翻译实践过程中, 只有对不同民族在理解与思维上的差异作深入细致的了解, 才能避免错译, 误译,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比喻和习惯表达对翻译的影响
比喻及习惯表达都是具有浓郁民族文化色彩的语言成份, 也是翻译过程中导致理解障碍的原因之一. 只有深入研究, 对比, 理解两种语言在比喻和习惯表达上差异, 才能摆脱理解障碍造成的困境, 真正达到译文" 入木三分" . 由于文化差异, 不同的民族对同一世界的认识, 可以有不同的透视角度, 因而就会产生喻体不同, 比喻相似的现象, 即比喻的差异. 请看下列一组词的英汉对比(参 照英语奥林匹克小学四年级分册主编包天仁吉林教育出版社) . :
英语汉语
as strong as horse 气壮如牛
as blind as a bat 鼠目寸光
for the birds 对牛弹琴
goose flesh 鸡皮疙瘩
something fishy 蛛丝马迹
as wise as an owl 像猴子一样聪明
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lick one s boots 拍马屁
Diamond cuts diamond 棋逢对手
A flash in a pan 昙花一现
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残年
To grow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
此外, 两种语言在习惯表达上也有差异, 请看例句:
例5.If you ever think he is lazy, think again.
这如果直译为: " 如果你认为他懒的话, 再想一想吧" . 从表面上看十分忠实原文, 但由于忽
略了在特定环境下英语习惯表达的特点, 实际上完全没有将原文的真正意思译出来. 其正确译法是: 如果你认为他懒的话, 那你就错了.
例6.When I say Chinese food, I mean Chinese food.
这句话照字面直译为: " 当我说中国菜时, 我是指中国菜" . 这不仅破坏了原句的意思, 也没有将句中特定的表达法体现出来. 如果译为" 我说的是正宗的中国菜" 那就好多了. 4 宗教信仰与典故对翻译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与历史典故中, 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西方人多信奉基督教, 认为上帝创造一切, 宗教多有" 圣经" , " 洗礼" , " 修女" , " 教堂" , " 上帝" 等词汇. 而中国人信奉佛教, 道教, 多有" 玉帝" , " 观音" , " 菩萨" , " 佛主" , " 慈悲为怀" 等宗教词汇. 在中国文化中, 历史典故丰富多彩, 如" 盘古开天" , " 牛郎织女" , " 项庄舞剑" , " 卧薪尝胆" 等等. 在西方文化中, 许多历史典故来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神话及圣经故事. 请看例句:
例7.You are just a doubting Thomas. You won t believe what I tell you.
这句话中的doubting Thomas源 于圣经故事, Thomas是 耶稣的12门 徒之一, 此人生性多疑. 后来, 英语中使用doubting Thomsa表 示多疑之人. 理解了其中的文化内涵, 我们便可以将其译为: 你这个人真多疑, 我说什么你都不信.
例8.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ings begin to breathe. 基督教认为, 上帝创造了人, 而人来自尘土. 因此, 英语中creation指 " 上帝" . 而clay指 " 上帝创造的人" . 理解了creation和 clay这 两个词的宗教涵义后, 就可将原文译为: 老师是创造的见证人, 目睹生命呼吸成长.
东西方文化中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浸透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之中, 只有深刻了解东西方文化个性的差异, 理解语言中的文化内涵, 才能避免错译, 误译, 使翻译真正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
5 结语
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 加快了国际间的交流,使很多的科学技术与科研成果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并得到发展.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尤 金·奈达说过: " 就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译者的双文化功底甚至比双语言功底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起作用的文化语境中才富有意义. " 可见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低估,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 加强对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是做好翻译工作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 Eugene A. Nida. 1993,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2)刘 润清等.Sapir. E. 1988,The status of Linguistics as a Science.《 现代文学名著选读》(C).测 绘出版社.
(3)杨 自检主编, 英汉比较与翻译[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4)叶 子南,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5)王 佐良, 翻译: 思考与试笔[M]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6)柯 平.英 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 京大学出版社1991.
范文四:对中外翻译理论关系的思考
对中外翻译理论关系的思考
2010年1月
第7卷第1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eonomics0tuln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Jan.2010
Vo1.7No.1
对中外翻译理论关系的思考
任花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山西吕梁033000)
摘要:”中国翻译”有多种界定方法.翻译理论只有很小一部分局限于具体的语言和文化;过于
突出理论的中
外渊1.源,人为地划定其主次地位.对提高研究水平没有实际帮助.确定研究方向应主要根据
自身的学术环境和知识
结构.研究贵在创新.而不在理论的籍贯.
关键词:翻译理论:中西关系
8O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开始大量接触西方翻译理论.争
论随之而起:在构建中国翻译研究体系时,到底应该以民族文
化为立论前提.还是以西方理论为主要参照典范?作为一个人
文学科,翻译学到底是重普遍适用性还是更具文化独特性?
本文无意介入译学构架的中西体用之争,但尝试对论争
中涉及的几个核心概念加以较为确切的界定,以厘清中外翻
译理论的关系,希望能为初出茅庐的学者进行翻译研究选题
提供些许启示.
一
,中国翻译与中国译论的界定方法
“中国(的)”作为一个地缘与政治概念上的国家,其定义
成分包括了”主权”,”国界”,”政府”等,译入英语时用China’S
或inChina;而作为一个人类学概念上的民族,其定义成分则
包含了”血统”,”文化”,”语言”等因素.译人英语时用Chinese
一
词.”中国翻译”至少有地缘国界,国籍,血统和语言等四种
界定标准.f朱纯深.2000.22)
按国籍标准,只要译者是大陆或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公
民(含具有中国籍的外裔人士),所从事的翻译就是”中国翻
也不管是在境内还 译”,不管是否涉及汉语或中国民族语言,
是境外.近现代史上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南亚甚至欧洲
大陆从事翻译活动.部分译作发表在华人或留学生创办的刊
物上,比如,鲁迅和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是在日本出版
的.按国籍标准,留学生和海外侨胞的翻译属”中国翻译”;而
海外华人和其他外国译者,即使在中国境内翻译某种中国语
言,其活动也不能算”中国翻译”.依据血统标准.任何具有汉
族或中国少数民族血统的人在国内外从事的任何语言间的翻
译都是”中国翻译”,而外国裔译者,即使有中国国籍.并在中
国境内翻译中国语言,其翻译也不属”中国翻译”.沙博理
1915年生于纽约,1947年到上海,1963年加入中国籍,长期
担任外文局英语专家,译有《水浒传》和中国现当代小说多种.
按国籍标准,沙博理所做的翻译属”中国翻译”,而按血统标准
则不是.
界定”中国翻译”到底该按国籍还是血统.目前没有一致
的看法.比如,郭建中(2000.271—317)将”旅美中国学者”赵元
任,欧阳桢,叶维廉和思果的翻译思想收人了《当代美国翻译
理论》,而陈福康(1997.426-437)则将”旅居海外”的赵元任,
思果,钱哥川和施颖洲的观点编入了《中国翻译理论史稿》.在
北京出生并长期在中国生活的翻译家戴乃迭将自己的一生献
给了中文英译事业.却始终没有加入中国籍.无论依照国籍还
是血统标准,她的翻译都不是”中国翻译”.
按地缘和国界标准,任何人在华从事的翻译,不管译者是
否有中国籍或血统,也不论是否涉及中国语言,都是”中国翻
译”;而中国公民或海外华人在中国境外即便是转换中国语
言,也不能算”中国翻译”.依据语言标准,中国人(或华人)也
好,外国人也罢,无论在境内还是境外,只要译出或译人语是
中国语言,就可以叫”中国翻译”.照此推理,MossRoberts在
美国翻译《三国演义》,英国人DavidHawkes与JohnMinford
翻译《红楼梦》,都是”中国翻译”.马祖毅和任荣珍(1997)编写
的《汉籍外译史》是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翻译研究丛
书之三”,书中提到的汉籍外译相当一部分是由外国人在国外
完成的.反之,若中国公民或海外华人从事的翻译活动不涉及
中国语言,比如,是将英语翻译成法语或将韩国语翻译成日语,
按照语言标准,那就不算”中国翻译”.
以上分析显示.界定”中国翻译”的四个标准都有缺陷,不
能完全依照某个单一的标准,运用排斥法来否定与其不符的
翻译活动,而有必要依据目前研究的实际范围,采用比较宽泛
的标准,即只要符合以下任意一个条件,就可以认定为”中国
翻译”:(1)翻译活动发生在中国;(2)有中国公民或海外华人
参加;(3)译入(出)语是汉语或中国民族语言.
张经浩(2006.59—61)把明清时期外国传教士在华的翻译
活动排除在”中国翻译”之外,还把中国长篇小说《好逑传》在
欧洲的翻译看做外国翻译,似乎依照的是血统或国籍标准.按
此逻辑,我们同样可以把印度和西域高僧在华的佛经翻译从
中国翻译史中剔除,这样,中国的翻译史就得完全重写,历史
上的翻译高潮可能得从19世纪末或五四时期算起,因为此前
以合译为主,且”外国译者”是主体;当时的”中国译者”大多不
懂外语.这样的结论显然严重违背了我国的翻译实际.也使研
究范围和视野变得过于狭窄.
“中国翻译研究”广义上指”中国翻译”研究(studvof
Chinese-relatedtranslation),是就研究对象而言的.中外人士从
事的翻译活动,不管是在中国境内还是海外,只要是中国语言
和外语的互译,中国语言之间的翻译(如汉语翻译成少数民族
语言)或者中国语言各语体间的转换(如将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将汉语方言转换成普通话),就是”中国翻译”研究的内容.研
究者可以是中国人或海外华人,也可以是国际人士,包括
?
】】3?
Andrel_/efevere和LawrenceVenuti等对中国翻译传统所作的
分析.狭义上的”中国翻译研究”指中国(的)”翻译研究”
(translationstudiesinChina),是就研究者而言的,即两岸四地
的全中国学者对翻译的研究.研究的内容可以局限于中国的
语言文化,也可以与其无关.
我们通常讲到的”中国翻译研究,理论”一般都是狭义的,
选编的中国翻译研究文集.收录的几乎是清一色中国大陆学
者的研究成果,偶尔插入港台学者的论着,最多再加上一两篇
海外华人的,但从来不收非华裔外国人的,即使他们谈的是中
国翻译问题.假如国人探讨非中国语言(比如,越南语和马来
语)间的互译活动,那还是算中国翻译研究.也就是说,这时语
言不过是可选项,研究者的国籍和血统才是界定的必要条件.
但在华传教士对翻译经验的总结又被视为中国译论.这样一
来,地域似乎也是个人选标准.也就是说,决定翻译理论中国
籍贯的依据是研究者的国籍,血统或研究的地域,是否涉及中
国语言并非关注的焦点.而我们谈及国外翻译理论的适应性
时.参照点一般都是中国的语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悖
论.在这种前提下,一味强调译论的中国身份就显得毫无意义.
二,西方译论及其对中国翻译的适用性
在目前的中国译学研究中,影响最普遍的是将理论按国
别分类,最常见的就体现在”中国理论”与”外国(或西方)理
论”的二分法认识模式上.(朱纯深.2000.22)有些人又强行在
这两者间分出主次,导致严重的二元对立.
事实上,不仅强调译论的中国身份没有意义,凸现理论的
外国籍贯也无必要.翻译是跨语言,跨艾化的,西方很多译者
和翻译研究者有着双语和双文化背景,他们或移民自其他国
家,或在双语地区长大,或长期生活在双语家庭(父母或自己
是跨国婚姻).移民学者的理论到底应该按血统,地域还是国
籍来归类,学界没有达成共识,而这类学者国际知名的还不在
少数.个别学者还有双重国籍,澳洲翻译学者Stuart
CampbeU2005年在曼切斯特大学的一次讲座中告诉笔者,他
有澳大利亚和英国两国的护照.换句话说,笼统地说出某个理
论是否是外国的并不难.但要说清到底是哪一国的却并不易,
因为这要取决于你判断的标准.
把西方看做铁板一块而把中国自己看成一个自足的体系
并不合理.国际上主要翻译流派的代表人物多来自不同国家,
而中国目前的翻译研究也是比较多元化的.理论就其源头来
说是有国别的.但其研究和发展不受国别的限制.外国理论旅
行到中国后肯定会加入国人的解读(或误读);中国学者在借
鉴的同时,也有所批判和创新.当然,一定程度上的变形也在
所难免.
按照Holmesf1988.67—80)的分类.翻译学由纯翻译学和
应用翻译学组成.纯翻译学可分为翻译描写和翻译理论两个
部分,翻译理论又可细分为普通翻译理论和局部翻译理论.局
部翻译理论有六种:受特定媒介,地区,等级,文类,时代和问
题制约的翻译理论.也就是说,翻译理论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与
具体的区域相联系.绝大多数理论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依
据这个分类,中国翻译理论只是众多受特定语言和文化制约
的局部翻译理论的一种.是翻译学许多层级和门类中的一个.
“受地区制约的(a~ea—restrieted)3~论”的制约因素是特定的语
言和文化,而不是国别或疆界.东南亚国家有人从事汉语翻译
实践和理论研究.而中国境内又有不少人从事民族语文翻译
?
114?
(有时可能不涉及汉语,如外语与民族语言间的互译),因此,
把中国翻译等同于汉语翻译.是以偏概全.
中国学术古已有之的大约只有国学.而所谓的社会科学.
像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之类.还是近一个
世纪刚刚引进的舶来品.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社会科学尽管是
依据西方的历史经验而产生,但思想一经形成,就自有其逻辑
和意义,有该学科一般的,形式化的学术规范.这种规范如同
球赛规则一样是超越民族和国界的.具有公认的形式合理性.
这也是社会科学得以世界化,全球化.不同学派得以互相批评
和沟通的依据所在.(许纪霖.1995.65—66)逻辑这门学科是西
方人创立的,并且主要也是由西方人发展的.但既然是一门科
学,就,定有独立性,中立性,普遍性和公共性,因而它就不再
专属于西方人,我们中国人也可以掌握这门科学并且研究和
运用它;这样.我们可以排除西方逻辑所特有的那些所谓西方
的特色,而只考虑逻辑的性质.(王路.2006.4—6)
有学者认为,西方翻译理论是建立在西方语言间互译的
基础上,不适合汉语和西方语言问的翻译.这一观点的出发点
是将翻译理论完全等同于文字转换技巧.是很片面的想法.微
观层次的文字转换技巧不是翻译理论的全部.更不是核心部
分.(王东风.1999.21)西方现代翻译理论非应用性的居多,而
纯理论正是中国的弱项;即便是应用翻译理论,西方理论也未
必一定不适合汉语翻译.比如.奈达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并
非局限于印欧语系,而是涉及把《圣经》译为拉丁美洲,非洲和
亚洲的多种语言.其中有些语言系统资源比较贫乏.所属的文
化系统又比较封闭,翻译困难比汉语和西方语言之间的互译
大得多.(张南峰.2004.33)纽马克和赖斯主张根据语篇的类别
和功能来制定翻译策略,目的论认为翻译方法应视翻译的目
的而定,这些理论非但没有人证明不适合中国的翻译,还有大
群的拥护者.中国学者批评等值/等效论无法指导汉语翻译实
践,其实该理论在西方引起争论的热烈程度不亚于中国.假如
等值,等效论不适合指导中国一切翻译实践,只因为它们本来
就不适合指导西方一切翻译实践,而不是因为它们来自西方.
(张南峰.2004.45)
一
般认为,在语言对比基础上提出的理论只适用于这两
种语言间的翻译,实际情况也未必如此.法国学者Vinay和
Darbelnetf】958)在《法英文体对比)(St~isfiqueeompar~edu
fran~aietdel’anglais)一书中对英语和法语间的差异进行了
系统的比较,并据此提出了一些法英互译方法.Malblanc1963
年出版了《德法文体对比》;1977年和1982年,另有两个人分
别出版了《翻译导论》和《翻译理论与实践》,讲西班牙语和英
语问的翻译.然而,这三本书都是在《法英文体对比》的基础上
编写的.(Munday.2001.56)
《法英文体对比》对汉语翻译有指导作用吗?回答是肯定?
的.Vinay和Dad~dnet在该书中归纳了翻译的七个”步骤
(procedures)”:1.移植(borrowing):将外语形式照搬到母语中;
2.借译(ealque1:通过直译借用外语说法:3.逐词翻译(1iteral
translation);4.词性转换(transposition);5.语义与视角转换
(modulation),包括抽象与具体,部分与全体,原因与结果,此部
分与彼部分,正与反,主动与被动,空间与时间等十种转换;6.
转换形象fequivalence),如将法语习语eomnleunchiendans
LIn;etldequilles(就像在九柱戏中随时可能被人用圈套中的
狗)翻译成likeabullinachinashop(好比公牛进了瓷器店):
7.替换(adaptation),指将译语文化空缺项转换为译语文化熟
悉的说法.如将英国的”板球”翻译成法语的”骑车”.0VIunday.
2001.56—581虽然这七个”步骤”与我国教科书中对翻译方法
的分类不尽相同,法英互译与外汉互译在使用这些方法的频
率和语境上也可能有别,但必须承认的是,这七个术语囊括了
所有语言翻译的绝大多数方法,外汉互译自不例外.
不仅西方译论未必只局限于西方的语言和文化,中国学
者根据中国翻译现象提出的理论也未尝就一定不适合外国的
实际.比如,王友贵(2006.57—62)提出”翻译关系”概念,认为翻
译的发生,发展,变化和消失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国家,民族
和地区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这个结论就可能具有全球普适性.
我国很多学者热衷于翻译标准的制定,虽然提法各异,但一般
都肯定翻译必须忠实,通顺.难道这个标准用于其它语种的翻
译时就不适用了吗?选用何种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和研究,标
准不是”中”或”外”,而应该是描写效力和解释力.
国内译学界之所以有人对西方译论持拒斥态度,是因为
混淆了理论的发明权与某一理论所阐明的规律及所提供的认
识事物的角度,方法等等之间的关系.理论的发明权是有明确
归属的.但理论所提供的认识事物的角度,方法等等,却并不
局限于发明者所属的民族或地域.人类的先进文化属于全人
类,科学的译学理论也不为某一方所特有.翻译的一个重要任
务就是把先进的思想从特定民族的语言束缚下解放出来.使
其归全人类所有.没有人会以为马克思主义只属于西方,尽管
这个理论是一位西方人提出来的.(谢天振.2004)
三,淡化中西关系.使研究多元化
自与西方发生关系以来,中西比较就持续不断,近代史上
有过”古今中西之争”,五四期间出现过”东西文化论战”.80
年代中期的”文化热”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五四文化论争的延
续.不同观点问差异很大,从全盘西化到弘扬国粹,从中西结
合到中西殊途,争论异常激烈.翻译界在改革开放后才较多地
接触西方译论.但继承我国传统译论与引进外国译论之争至
少早在1987年开始就成为翻译界争论得比较激烈的四个主
题之,.(郭建中.1999.53)自那以来,类似的争论时断时续.中
西关系之争也不局限于翻译学.在音乐,美术,哲学,心理学,
法学,医学等多个学科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最近沸沸扬扬的中
医存废之争就是一例.
中国的外语教师多以国外语言和文学为研究对象.真正
研究汉语或中国文学的寥寥无几.在翻译界,外文系出身,外
语能力强的学者多面向西方,把国外当代理论介绍到中国或
将其拿来分析中国的翻译作品;中文系出身,国学底子深厚的
则多回归传统.从事中国传统译论的史料整理及现代诠释工
作.这可能与工作性质和知识结构有关.研究者能中西结合固
然是好事,也应该大力提倡,但目前对于多数人来说并不容
易,应允许学有专攻.如果不顾实情一昧地要求他们研究转
向,结果难免事与愿违.
一
位音乐界学者的观点对我们也许有启发.如果说对于
音乐的中西关系的讨论,如西优中劣或中优西劣,西方化或国
粹化,在其开始提出时尚有积极意义,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讨论
意义便大打折扣了,不仅浪费了学术精力,而且总是将人们往
一
个特定的模式中拉,形成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模式.我们总
是要求大家走同一条道路,做同一样事情,出同一种成果.说
到底,这是传统的一元论价值观和单线性思维模式在作怪.有
必要淡化中西关系,消解中西对峙,转以多元发展的思路来代
替.只要你有市场和听众,你可以搞纯粹西乐,我可以搞纯粹
国乐:至于各种各样的中西结合,更可以有广阔的天地.所有
这些都应该受到尊重甚至鼓励,而不是轻率的指责.(刘承华.
2001.23—25)
中国学者研究翻译现象一般都会以中国的为主,原因是
人们对本文化的了解远远超过对他文化的了解,但这并不意
味着中国人只能研究中国的翻译活动,或者只能参照中国学
者的理论.学术没有国界.研究不分中外,但贵在创新.对中国
翻译提出新的史料,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见解固然是创新;介
绍国外的翻译传统和新出现的变化,提供国人尚不熟悉的新
材料,新事实和新数据.也是一种创新.为繁荣我国的翻译研
究,有必要吸引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加入研究队伍,也要
鼓励翻译学者借鉴其它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但学术分工
将长期存在.
“中国翻译(研究)”的多义性决定了其界定具有国籍,血
统,地域和语言等多个标准,而这些依据又有一定的模糊性和
游移性.汉语和很多中国民族语言都是跨国界的.把中国翻译
理论当作一个整体并不完全合理,西方翻译学者的双文化特
点也为确定其理论籍贯增加了难度.翻译理论只有极小部分
局限于特定的语言和文化,一味强调中外分野没有实际意义,
我们需要淡化理论的国别身份,注重其描写和解释力.
淡化中西关系,消解中西对峙.是从学科发展而不是遗产
继承的意义上讲的.不能把处理”中西关系”看做学科发展的
前提,使类似的争论妨碍我国的翻译研究.这并不是说不再需
要比较中西翻译的异同,或者不再强调中西翻译的理论修养.
对于研究个体来说.中国的翻译传统和经验自然要牢固掌握,
国外的研究动态也不能不跟踪,中西译论的差异也不能不了
解.但确定研究方向更应根据自己的学术环境,知识结构以及
研究的专长和兴趣,扬长避短,宜”中”则”中”,宜”外”则”外”.
能中西结合当然更好,但学术分工也应该长期容忍.只有这
样,中国的翻译研究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HolmesJames.TranslatedPapersonLiteraryTranslationandTranslation
Studies[M】.Amsterdam:Rodopi,1988.67-80.
[2]Munday.Jeremy.IntroducingTranslationStudies【阅.LondonandNew
York:Routledge,2001,(56):56-58.
[3】陈福康.中国翻译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A26-
437.
[4]郭建中.中国翻译界十年(1987—1997):回顾与展望叨.外国语,1999,(~.
[5]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271—
317.
【6]刘承华.从音乐发展战略谈音乐的中西关系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1,(2).
[7】王东风.中国译学研究:世纪末的思考【J1.中国翻译,1999(2).
【8】王路.中西逻辑的异同比较【D】.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
学术研讨会发言.2006.
【9】王友贵.从数字出发看中外关系,中外文学关系里的翻译关系【J】.
外国语,2006,(5).
【1O】谢天振.”西学派”还是”共性派”【.文汇读书周报,2004一?一26.
[1l】许纪霖.学术的本土化与世界化明.读书,1995,(3).
[12】张经浩.主次颠倒的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6,(5).
[13】张南峰.中西译学批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3):45.
【14】朱纯深.旧题新解:从国际互动看中国翻译叨.翻译季刊,2000,(1).
?
115?
范文五: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知识链接]
一、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1、商鞅变法
(1)背景:生产工具的变革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相继掀起变法运动。
(2)时间: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3)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5)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2)时间:5世纪末。
(3)内容:迁都洛阳;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实行汉制。
(4)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 3、戊戌变法
(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深重,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2)时间:1898年。
(3)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文化教育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等。
(4)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土地改革
(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广大新解放区还没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2)政策: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4)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①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概况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作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②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2)对外开放
过程:1980年,建立、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以后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 伯利克里改革
(1)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2)性质: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3)措施:扩大公民的权利;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与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4)局限性:仅适用于成年男性公民,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无权享受这种民主。 (5)作用: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2、日本的大化改新
(1)时间:7世纪中期。
(2)内容:废除贵族世袭制,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查理 马特改革
(1)时间:8世纪前期。
(2)内容:改变了以往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做法,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 (3)结果: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4、俄国1861年改革
(1)背景: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家实力。 (3)时间:1861年。
(4)内容: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再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农民在获得
解放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5)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作用: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5、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2)时间:1868年。
(3)内容: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经济上,允许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4)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变革。
(5)作用: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但日本强大起来后,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
6、苏俄新经济政策
(1)时间:1921年实施。
(2)内容:农业上: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自由买卖;工业上: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商业上: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3)特点: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4)作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7、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2)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从实际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得到健康发展。
8、美国罗斯福新政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时间:1933年开始。
(3)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以消除经济危机。 (4)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5)中心措施:加强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其核心和基础是《国家工业复兴法》。
(6)性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调整。
(7)作用: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
个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8)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须振兴民族工业以增强综合国力;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政府应适时、适度进行宏观调控,以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9、赫鲁晓夫改革
(1)时间:1953年开始
(2)措施:改革涉及政治、经济等领域,但氢重点放在农业上。
(3)影响:赫鲁晓夫改革虽取得了一些成交,但从总体上讲,却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10、匈牙利改革
(1)时间:20世纪50年代。
(2)背景:照搬苏联模式,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3)措施:经济上,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
(4)作用:改革使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国家政治形势逐步稳定。
11、戈尔巴乔夫改革
(1)时间:1985年开始。
(2)基本情况:改革最初集中在经济领域,但未收到预期的效果,随后转入政治领域。
(3)实质: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4)影响,导致苏联解体。
[链接中考]
例1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商鞅的下列变法措施,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改革土地制度 B.奖励军功 C.重视农业 D.建立县制
例2 据《北史》记载:“魏主引见朝臣,招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居留证,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表明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和官员(
)
A.采用汉姓 B.改穿汉族服装 C.学习汉语 D.与汉人通婚
例3 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以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是(
)
A.陪审法庭 B.公民大会 C.五百人会议 D.元老院
例4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阴去密布,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令苏俄农民感到“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建立
例5 在评论某次改革时,一学者风趣的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
)
A.赫鲁晓夫改革 B.匈牙利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例6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志多次强调:当今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材料二 我国农民创造的责任制形式,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又把他们的责任、权利和权益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材料三 1979年,还只是南方沿海地区一个贫穷的小镇。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00多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3.5万元。在建设经济特区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如最早建立“劳务市场”、“原料市场”等,闯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
(1)填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在中国共产学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在农村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并请你列出1980年建立的除以外的三个经济特区。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改革开放对我们青少年的启示。
[模拟训练]
一、 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1月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我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开始于下列哪一次会议(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下面是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其中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
①土地改革 ②三大改造 ③ “**”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为指导。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在北京闭幕,确定了划朝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新蓝图。为期四天的会议在中国关键十字路口树立了里程碑,并揳下中标指引“向何处去”的新方向、新路径??全中国、全世界都在关注这场决定命运的“革命”。
——《中共绘就全面深化改革新蓝图》
(1)材料一中提到的“**思想、**理论”分别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2)结合材料一中的“科学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及所学的知识,指出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的事件是什么。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结合材料二,请你说出35年前为我国发展“揳下”下指引“新方向、新路径”的重大会议是什么?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综观古今中外历史,许多国家都曾经历过决定本国命运的革命或改革。试举出19世纪60年代分别和美、日、俄命运相关的决定性事件。
参考答案:例1、B 例2、C 例3、B 例4、B 例5、C
例6(1)总设计师 **理论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3)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珠海、汕头、厦门。 (4)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青少年要积极拥挤、支持、参与改革开放;树立平等、开放、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素质;要善于创新等等。 模拟训练 一、B B
二(1)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2)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
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使美国渡过了危机,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