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初中语文学与教超链接答案
篇一:初中古诗文中考试题链接
初中古诗文中考试题链接
童趣
三、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16-19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
A.余忆童稚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B.项为之强以弱为强者 ((
C.徐喷以烟清风徐来 ((
D.观之,兴正浓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时有物外之趣学而时习之 ((
B.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战则请从 ((
C.为之怡然称快然胡不已乎 ((
D.以丛草为林不以疾也 ((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将“夏蚊成雷”联想成“群鹤舞空”的情景,并从中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B.文章最后一段的“捉”“鞭”“驱”三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以大欺小、残忍粗暴的性格。
C.本文语言简洁,表现力强,“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流传至今,称为成语。
D.文章启迪我们:只要热爱自然,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就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第?卷(非选择题,共90分)
16.把第?卷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4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译文:
(2)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
2
【答案】13.C【解析】C中“徐”意思都是“慢慢的”;A中“余”前一个是“我”,后一个是“剩下的”;B中“强”前一个通“僵”,僵硬,后一个“强大”;D中“观”前一个是“观看”,后一个是“景观”。
14.B【解析】A中“之”前一个是“的”,后一个是“它”;C中“然”前一个“?的样子”,后一个“那么,既然这样”;D中“以”前一个是“把”,后一个是“认为”。
15.B【解析】B项表现的是主人公的纯真善良。
16((1)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关键词“藐小”“必”)
(2)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关键词“鞭”“之”)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而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3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7.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殊无意味(很,非常) B.或议就近觅饮者(寻找)
C.择柳阴下团坐(围坐在一起) D.各已陶然(熏陶)
9.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描绘你眼前所呈现的画面。
10.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情趣,
7.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8.D()
9.【示例】这是一个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油菜花一片金黄,蝴蝶蜜蜂到处飞,男男女女穿着漂亮衣服,纷纷出来游玩赏春。面对美好春光,人们深深陶醉。(表达流畅,意思符合即可。)
10.热爱自然,喜欢和朋友相处,自由自在,闲适快乐(答出两点即可。)
4论语
《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的语句是:
《<论语十则》中曾子讲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的话是:“,。”
4
每一个青年都应遵循曾子的教导“ ?,?。”(《论语》十则)做有远大抱负和坚定意志的有为青年。
8观沧海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9(A
10钱塘湖春行名师解读
2.说说诗人为什么分别用“早”和“新”字来形容“莺”和“燕”。
[答案]分别用“早”和“新”字形容“莺”和“燕”,抓住初春的季节特征,描绘出西湖的盎然生机(或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1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2分)
16(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答案】15(莺争暖树,燕啄春泥
1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11《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名师解读
【真题链接
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6
[答案]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交融,浑然一体。(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言之成理即可)
12次北固山下加题
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象,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10.此诗寓意深刻,语言凝练, 和二字,将景物拟人化,使之富有生机并蕴含自然理趣。(2分)
11.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5—16题(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
乡书何处达,归雁岳阳边。
15(请找出本诗前两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2分)
16(请你谈谈本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颈联:
尾联:
【答案】15(潮平两岸阔(2分)(如答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不给分)。)
16.颈联:高兴、喜悦(或积极、乐观、向上)(2分)尾联:作者淡淡的乡思愁绪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站在鸳鸯江畔,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
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
8
“潮平”,;“风正”,。(2分)
11.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2分)
【答案】10、两岸才显宽阔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11、示例一:诗人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聊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 示例二: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份家信到洛阳,表达了浓浓的乡愁(思乡之情)。
18世说新语
24题破山寺后禅院
夜雨寄北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 , ”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同是望月,苏轼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而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则用“, ”寄托了对友人的同情、思念和关切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篇二:中考语文批注题解析与知识链接
9
中考语文批注题解析与知识链接
中考语文批注题解析与知识链接
周俊根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题型概说】
“批注”既是传统的读书方法,又是中学生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是阅读理解的一大关键手段。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看,通过“批注”考查所涉及到的内容有多方面:整体阅读文章的速度。感知文章所写的内容,准确把握大意。了解文章的思路和中心思路。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关键语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在文章中最使你感动的地方,融入自己的理解。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文章的内容中体会的态度、观点和精神。就课文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结构层次、写作特点,提出自己的疑问或看法。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发表真情实感,也可能对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考查,系统考查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典型试题】
阅读《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完成相关问题。
2007年2月16日,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在晚宴将要开始的时候,一位老妇人领着一个小女孩来到了庄园的
10
入口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
守在庄园入口处的保安安东尼拦住了这一老一少。“欢迎你,请出示请柬,谢谢。”安东尼说。
“请柬,对不起,我们没有接到邀请,是她要来,我陪她来的。”老妇人抚摸着小女孩的头对安东尼说。
“很抱歉,除了工作人员。没有请柬的人不能进去。”安东尼说。
“为什么?这里不是举行慈善晚宴吗?我们是来表示我们的心意的,难道不可以吗?”老妇人的表情很严肃,“可爱的小露西,从电视上知道了这里要为非洲的孩子们举行慈善活动。她很想为那些可怜的孩子做点事。决定把自己储钱罐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我可以不进去,真的不能让她进去吗?”
“是的,这里将要举行一场慈善晚宴,应邀参加的都是很重要的人士,他们将为非洲的孩子慷慨解囊。很高兴你们带着爱心来到这里,但是,我想这场合不适合你们进去。”安东尼解释说。
“叔叔,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对吗?”一直没有说话的小女孩露西问安东尼。她的话让安东尼愣住了。
“我知道受到邀请的人有很多钱,他们会拿出很多钱,我没有那么多。但这是我所有的钱啊,如果我真的不能进去,请帮我把这个带进去吧!”小女孩露西说完,将手中的储钱罐递给安东尼。
11
安东尼不知道是接还是不接,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有人说:“不用了,孩子,你说得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你可以进去,所有有爱心的人都可以进去。”说话的是一位老头。他面带微笑,站在小露西身旁。他躬身和小露西交谈了几句。然后直起身来,拿出一份请柬递给安东尼:“我可以带她进去吗?”
安东尼接过请柬,打开一看,忙向老头敬了个礼:“当然可以了,沃伦?巴菲特先生。” 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议者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万美元的比尔?盖茨,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零25美分的小露西,她赢得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而晚宴的主题标语也变成了这样一句话:“慈善的不是钱,是心。”第二天,美国各大媒
篇三: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5(含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五)
(第五单元)
本卷共三道大题 满分100分 时量10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9分,每小题3分)
1(我能指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A(无垠(yín)羸(yíng)弱 毛骨悚(sǒng)然 (((
B(吞噬(shì)沮(jǔ)丧冻饿之虞(yú) (((
C(告罄(qìng) 砭(fàn)骨 梦寐(mèi)以求 (((
12
D(阴霾(lí) 斫(zhuó)痕孜孜(zī)不倦 ((((
2(我能指出下列各组词的字形全对的一组( )
A( 癫狂 搁浅 跚跚来迟 迫不及待
B( 凛冽 履践 忧心仲仲 刚毅不屈
C( 步履 崔巍 疲惫不堪 永往直前
D( 遗孀 余瑕 聊以自慰 语无轮次
3(下面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课文《伟大的悲剧》主要叙述了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没。
B(《登上地球之巅》课文中作者除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
穆朗玛峰的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C(《真正的英雄》这篇演讲词主要写的是美国人和美国事,写的是航天领域的事故,其意义在于突出美国的民族凝聚力。
D(《夸父逐日》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4(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书市上展示了许多出版社新近发行出版的中外名著。
B(这次演出,众多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令人目不暇接。
13
C(正当我僵旗息鼓,收拾作业本准备回家的时候,一场大雨骤然而至。
D(窗外虽是白雪皑皑的严冬,教室里,每个人的心中,却是春意盎然,温暖无比。
5、选出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 白日依山|尽 B 而日中|时远也 C 夸父|与日逐走D 孰为汝多|知乎
6、我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1)笛福笔下的主人公鲁滨孙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他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
训,这教训就是:
(2)美国总统里根就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事件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他
说“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3)《荒岛余生》一文中;“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
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这句话用中国的一个成语来表达是什么?
我认为这个成语是:
7、填空。
(1)一儿曰:“日初出_________________,及
14
_________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_____,”
(2)忧心______ _______不乐 ______得意 ______有词
(3)《伟大的悲剧》一文中那位英雄队长的名字叫__________。
(4)《荒岛余生》的作者是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
(5)举目四望,____________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______有他们的脚下。
8、陈兰同学把从丁杰同学那儿借来的一本新书不小心给弄破了,假如你是陈兰,在还书时该怎么说才显得文明、得体,请写在下面。
9、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要求:
(1)不变更原意;(2)人物、人称表达准确;(3)时间地点交待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能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你告诉郭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到这件事,小王说: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
15
师本人,小王说:
10、下面是登山队员刘连满同志在生死关头留给战友的一封短信:
王富洲同志:
我没有完成党和祖国交给我的艰巨任务。任务交给你们三个人去完成吧!我这氧气筒
里还有点氧,留给你们三个人胜利回来时用吧!也许管用。
你的同志 刘连满
假如让你将这封信的内容口头转达王富洲同志,你打算怎么说?
我会这样说:
11、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依次填人的语句的正确顺序是()
大家一定都熟悉孟母三迁的故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孟母的严格要求,中国思想史上将会缺少一颗耀眼的明星。
?而且搬到学堂附近之后,她也毫不放松对儿子的要求,留下“孟母断杼”的佳话。 ?由于孟母的远见卓识和严格要求,孟子最终成为流传千古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 ?孟母为了使儿子成材,连居住环境都一丝不苟,选择再三。
A(??? B(??? C(??? D(???
12、某旅游景点有一则告示:
16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这则告示告诉游客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它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今年“五一”长假,小明到北京参观了“神舟五号”飞船。请你代小明在“参观留言簿”
上写一句留言,以表达他的无比激动之情。(不超过20个字)
我代小明写的留言:
二、阅读理解(共51分)
(一)
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 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
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
17
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 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 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果,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 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巳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 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大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大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 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筋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
18
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 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19
14(我能运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i5(我能联系上下文,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无比美丽的秘密”指什么?)
(2)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3)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呢?)
16(我能模仿下面词语的特点再写出5个词语。
例词:闷闷不乐 洋洋得意 姗姗来迟、、 、 、
17(有人说斯科特一行人很傻,理由是他们在极地完全可以销毁阿蒙森留下的一切痕迹,而
让自己取代“世界第一”的资格。对此,你是怎么想的?请写出你的想法。
我的想法:
18(古往今来,我们华夏儿女不乏探险精神,他们像阿蒙森、斯科特这些探险家一样,在探
险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请你举出其中的一位,并用一句话概括他的主要事迹。 我所了解的一位探险家:
(二)
20
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因为,我既然被凶猛的风暴完全刮出了原定的航线,远离人类贸易正常航线好几百海里以外,流落到这个荒岛上,那么,我就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是老天爷的意思,要我在这个孤零零的地方,在这种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一想到这些,我的眼泪就不由得夺眶而出。有时我会发生疑问,为什么苍天要这样作践他所造出的生灵,害得他这样不幸,这样孤立无援,这样沮丧无聊,以致使人找不出理由对这种生活产生感谢的心情?
可是,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有另外一种力量出来阻止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特别是有一天,我带着枪在海边散步,寻思着我目前的处境的时候,我的理智就用反面的理由劝解我。“不错,你现在处境很孤寂,一点不假,可是请你想想,还有同你一起的那些人,他们都往哪儿去了?你们一同上小船的,不是11个人吗?那10个人往哪儿去了?为什么他们都没有保住性命,只剩下你?是这里好呢,还是那里好?”我指着海面说。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
于是我又想到,我这时所拥有的维持生活的东西,是多么充足。万一那只大船没有从它搁浅的地方浮起来,漂到海边,让我有时间把那些东西取出来,我又该怎样?假定我现在还像我初上岸的时候一样,没有一点生活必需品,也没有制造或获取生活必需品的工具,我的情形又会怎么样?“特别是,”
21
我大声对自己说,“如果我没有一杆枪,没有弹药,没有制造物品的工具,没有衣服、卧具、帐篷,或任何遮盖的东西,我又怎么办呢?”可是现在,这些东西相当充足,即使将来我的弹药用完了,还是可以活下去的。我相信我这一生是不会有冻饿之虞的,因为我老早就考虑到怎样预防意外的事故,考虑到将来的日子,不但考虑到我的弹药用完以后的情况,甚至想到我的身体和精力衰弱以后的情况。
19(面对杳无人烟的荒岛,“我”开始怎么想,后来又怎么想的?请用最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
20(在选文中找出入在困境中应有的理性的语句,再抄写在下面。
21(探究一下以“我”的思维方式,假如“我”在荒岛上没有遇到那条大船,“我”会怎样做呢,
22(“我相信我这一生是不会有冻饿之虞的”中的“虞”是什么意思?“我’’在那种情况下为什么还会对生活充满希望?
23(选文中有很多“我”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的话,你认为对身处逆境的人来说这些想法能起什么作用?(可联系现实生活谈)
24(品读选文,谈谈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人生启迪?
(三)
两小儿辩日
《列子》
22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沦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5(我能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问其故( ) (2)一儿以日初出远( ) ((
(3)及其日中如探汤( ) (4)孔子不能决也( ) ((
26(我能选出加点词与“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B(对镜帖花黄 ((
C(满坐寂然 D(及其日中如探汤 ((
27(我能选出加点词与“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为”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2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孰为汝多知乎 ((
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D(弃其杖,化为邓林 ((
28(我能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23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孰为汝多知乎?29,下面两句话分别体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我认为:
(2)孔子不能决也。
我认为:
30(我能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两小儿“辩斗”了一件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答:
(2)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三、小作文(10分) 题目:我心中的英雄
24
范文二:低学段语文教学中的超链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低学段语文教学中的超链接
作者:俞玉霞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12期
内容摘要:笔者在执教《影子》这一课时,借用绘本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细分析原因,笔者认为首先是绘本这一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更重要的是师生合作自创绘本,赋予学生三重身份,并实现了“生活与文本”、“内容与形式”、“吸收与表现”的超级链接,因此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字:自创绘本 链接 言语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课上得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当然,一年级学生达不到此种境界,但是自创绘本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很快乐,勾起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欲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创绘本就如同一条纽带,实现了多方面的超级链接。
1.生活与文本的链接
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更喜欢也更容易接受色彩鲜艳的画面,因此绘本的引入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更重要的是自创绘本以学生的生活为蓝本,以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创作绘本的手段。如《影子》这一课,是一首儿童诗,它把一种生活现象——影子,描绘得调皮、活泼、可爱。这种拟人化的诗歌形象本身就极受学生的喜爱,笔者又让这一形象走出文本,与学生的生活相连接,把同学、爸爸妈妈都编进绘本中去,以生活激活课堂。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一点都不假。学生的生活成为教学资源,成为学习材料,而学生成为课堂资源的提供者和创作者,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件快乐而有意思的事。
2.内容与形式的链接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既然如此,教师就得找到文本和,奥妙,让学生大胆实践。《影子》是儿童诗,是诗就有节奏,字数、行数都有一定的规律。当然课堂中这种理论性的东西不必讲,但又要让学生体会到。于是,笔者仍用“影子”这一文学形象,创作了另一首儿童诗,让学生读:“曹XX 走到哪儿,影子就跟到哪儿,影子是曹XX 的好朋友。”并出示该生照片。然后利用爸爸妈妈的照片,让学生仿说。止步于此还不够,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笔者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还会请来谁和他的影子,继续仿说,使思维与表达合二为一。。
范文三:低学段语文教学中的超链接
内容摘要:笔者在执教《影子》这一课时,借用绘本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细分析原因,笔者认为首先是绘本这一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更重要的是师生合作自创绘本,赋予学生三重身份,并实现了“生活与文本”、“内容与形式”、“吸收与表现”的超级链接,因此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字:自创绘本 链接 言语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课上得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当然,一年级学生达不到此种境界,但是自创绘本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很快乐,勾起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欲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创绘本就如同一条纽带,实现了多方面的超级链接。 1.生活与文本的链接 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更喜欢也更容易接受色彩鲜艳的画面,因此绘本的引入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更重要的是自创绘本以学生的生活为蓝本,以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创作绘本的手段。如《影子》这一课,是一首儿童诗,它把一种生活现象——影子,描绘得调皮、活泼、可爱。这种拟人化的诗歌形象本身就极受学生的喜爱,笔者又让这一形象走出文本,与学生的生活相连接,把同学、爸爸妈妈都编进绘本中去,以生活激活课堂。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一点都不假。学生的生活成为教学资源,成为学习材料,而学生成为课堂资源的提供者和创作者,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件快乐而有意思的事。 2.内容与形式的链接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既然如此,教师就得找到文本和,奥妙,让学生大胆实践。《影子》是儿童诗,是诗就有节奏,字数、行数都有一定的规律。当然课堂中这种理论性的东西不必讲,但又要让学生体会到。于是,笔者仍用“影子”这一文学形象,创作了另一首儿童诗,让学生读:“曹XX走到哪儿,影子就跟到哪儿,影子是曹XX的好朋友。”并出示该生照片。然后利用爸爸妈妈的照片,让学生仿说。止步于此还不够,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笔者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还会请来谁和他的影子,继续仿说,使思维与表达合二为一。。 而且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影子》这一课共有11个生字:影、前、后、常、跟、着、黑、狗、它、朋、友。而自创绘本中,就有“影、跟、朋、友”这几个生字,其中包含了识字难点“影、跟”和认读难点“朋友”一词。学生在反复读、说的过程中,生字得到了巩固,又不断地体会、实践诗歌所蕴含的节奏,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了“影子”这一形象的可爱与调皮,使得文本内容和语言形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可谓是一举多得。 3.吸收与表现的链接 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在《影子》这一案例中,前面几个课堂环节学习生字、朗读诗歌、感悟形象都是吸收。那么吸收的效果如何?就需要通过学生的“表现”来检验。学生的表现不外乎“读、写、说”三种。自创绘本在前一阶段吸收的基础上,目的就在创造机会让学生表现,如读绘本、仿说,就是为了检测识字效果,内化学生对诗歌语言形式的感悟。 一堂语文课一味地让学生吸收是不够的,学生不是容器,是活生生的人。作为人就有表现的欲望,展示个体生命的本能。现行的语文课,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吸收状态,因此比较被动低效。自创绘本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积极互动,大胆想象,快乐言说,这是一种“表现”状态的学习,因此它更高效。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绪论中这样写到:“人的言语表现的需要——言语生命欲求,是潜伏在人的生命中的最本真、最活跃、最积极的动机。言语创造欲和言语上的自我实现,使人所以为人。”学习:吸收与表现,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尊重生命个体的学习过程。 自创绘本打开了学生学习和生活之间的通道,它让生活更具语文味,让语文更有生活情趣。自创绘本也为低段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打开了一扇有趣的大门,让学生在模仿中创作,创作中体验,体验中运用,运用中学习,快快乐乐地感受语文的魅力,学习的魅力。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运河学校)
范文四:如何让语文课堂“超链接”更有效
如何让语文课堂“超链接”更有效
摘要:有效的语文课堂”超链接”,要选择合适的链接内容,把握准确的链接时机,开放多维的链接形式,从而使学生达到拓宽知识视野,扩大思维领域,提高读写能力,发展人文素质之目的。 关键词: 选择内容;把握时机;开放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92-02
语文课堂”超链接”,具体说,就是以文本为基础向文本所引导的方向生发开去,多联系一些相关知识,使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已知的知识系统,使学生建立起更新的更大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多思考一些相关问题,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一些知识现象和社会现象,使所学和所用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拓宽知识视野,扩大思维领域,提高读写能力,发展人文素质之目的。语文课堂”超链接”要以有效为第一追求。要达到有效,就需要教师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根据文本教学的需要,精心筛选链接内容,悉心挑选链接形式,适度控制链接容量,准确把握链接时机,把链接融入到文本教学的环节中来,成为文本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这样,语文课堂”超链接”才能渐入佳境。
1. 选择链接内容
今天,有了网络与搜索引擎,要获取资料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有了资料以后该如何筛选?哪些资料可以拿来为我们所用? 教材不是孤立的文本,教学需要链接,但是,链接一定要立足文本。
范文五:追求有效的语文课堂“超链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追求有效的语文课堂“超链接”
作者:王美芬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4期
语文课堂“超链接”要以有效为第一追求。要达到有效,就需要教师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根据文本教学的需要,精心筛选链接内容,悉心挑选链接形式,准确把握链接时机,把链接融入文本教学的环节中来,成为文本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这样,语文课堂“超链接”才能渐入佳境。
一、选择链接内容
教材不是孤立的文本,教学需要链接,但链接一定要立足文本,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离开文本的链接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链接情感,拨动学生情感之弦
有许多课文是渗透人文情感的,可以借此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行拓展。如,反映母爱、父爱的,有反映正义感、同情心的,有反映坚强的意志与命运抗争的……都可以依此生发进行链接。比如,笔者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结课时,出示文章的第一段,师配乐朗读后,设计了这样的“超链接”:此时,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拿笔写下来。学生情到深处自然流,字字句句真真切切,感动之情流于笔尖。
2.链接作者,实现与作者的智慧对话
在阅读教学中,对话追求的应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灵魂的相遇、精神的交流。所以,在链接文本时,教师应努力促使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对话。
笔者学校杨老师执教《生命 生命》这一课时,在开题时就链接了作者。简介杏林子,课件出示杏林子的图片及相关资料。这样的“链接”,使学生的学习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理解语言、欣赏语言的层面,而是进入了文本骨髓、祟尚文本作者的境界,从而实现与文本、与作者的智慧对话。
3.链接生活,让语文回归生活
课文是浪花,生活是海洋。学习课文离不开生活现实。如,笔者教学《给予树》这一课时,刚好是圣诞节,学生对这些节日也非常喜欢。于是,就布置学生搜索一些资料,动手编“走进圣诞”的手抄报。
二、选择链接时机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初中语文学与教超链接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