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第三产业发展的趋势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趋势
摘要:正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累积了不少结构性不均衡问题。产业与产业、产业与行业、行业与行业的匹配多次发生结构性短缺与结构性过剩,甚至导致许多次结构性通胀。如何解决好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均衡问题,匹配与优化产业结构及行业结构?我认为必须从中国经济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以及中国经济产业与行业的结构趋势分析与预测
一、 第三产业的概念
第三产业,又称第三次产业,是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由此可见,这种第三产业基本是一种服务性产业。
二、第三产业在我国的状况
按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00年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16,、第二产业占49,、第三产业占34,;同样口径计算,全世界第一产业占5,(其中:低收入国家占23,,下中等收入国家占15,,上中等收入国家占8,,高收入国家的德、英占1,、美、日占2,、法国占3,),全世界第二产业占31,(其中:低收入国家占33,,下中等收入国家占43,,上中等收入国家占35,,高收入国家的法国占23,、英国占25,、美国占27,、德国占28,、日本占36,),全世界第三产业占63,(其中:低收入国家占44,,下中等收入国家占42,,上中等收入国家占61,,高收入国家的日本占61,,美、德均占71,,英、法均占74,)。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相当于下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与上中等收入国家有一定距离,与高收入国家差距更远。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大体上先是农业为主的社会阶段、后是工业为主的社会阶段、再是后工业为主的社会阶段,也就是第三产业为主的社会阶段,如:法国第一产业占,,,比重:1788年为49,,1850年为37,,1950年为13,,2000年第一、二、三产业占,,,比重分别为3,、23,、74,。也是用了一、二百年时间脱离了农业为主的社会阶段,跨入工业和后工业为主的社会阶段。我国建国初期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阶段,到了1980年前后工农业比重稳固地转
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社会阶段,今后二、三十年我国必将跨入第三产业为主的社会阶段。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前景,根据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发展趋势预测。第一产业逐步缩小,有的仅为1,至3,左右,我国也是从1952年占50(5,下降到2002年为14(5,,年均下降0(72个百分点。因为我们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预测二、三十年内第一产业比重可能在5,至10,左右,不会像发达国家只占1,至3,那么小。但是,比重缩小绝对不是产量减少,如法国1868年小麦面积为706(3万公顷,产量为876万吨,单产为1(24吨,1993年小麦面积为451(5万公顷,产量为2932(4万吨,单产为6(49吨;我国1952年稻谷面积为2838(2万公顷,产量为6843万吨,单产为2(41吨,2002年稻谷面积为2820万公顷,产量为39799万吨,单产为14(11吨。发达国家虽然农业比重下降,但农产品多自给有余还大量出口国外。
第二产业比重国际上一般占到一半左右就到了顶点,我国目前占到一半以上,预测不会再上升,今后会逐步下降10,20个百分点,也就是在,,,中的比重为30,40,左右。
第三产业未来的发展肯定是上升趋势,我国本世纪中叶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可能在50,60,左右,经过国家对经济结构调整战略方针的实施,第一、二产业已给第三产业留出了将来发展的宽松空间
三、第三产业发展措施
1(创造就业机会就要改善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乡镇企业等的金融服务,大力推广小额信贷,鼓励创业和自谋职业。
2(明确个体、私营经济是创造就业的一个最重要的渠道,解决其市场准入问题,并减轻税费负担。
3(研究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与扩大就业结合。现在转移支付的数额不小,但对落后地区的支持还是太少。
4(高度重视职业培训工作,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的培训。
5(一定要取消城乡壁垒。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城乡关系,不合理的就业限制一定要取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
6.对于第三产业在促进就业岗位增加上的作用问题,专家还有一些争论,但总的看来,认为中国的第三产业还有一定的潜力可挖。有专家认为,中国第三产业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是缺信息、缺眼光、缺组织、缺老百姓的可支付能力。就如何发展生活服务业而言,解决的办法是社会分工细化,创造新型的社区服务组织,找到更多的服务内容,发掘更多的就业岗位。对于老百姓支付能力太低这个制约第三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可以多学习国外类似的经验,并积极进行探索。
7(如何使中国的教育体制对扩大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专家们认为,关键在于教育如何与促进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扩招政策不要盲目,要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8(就业与失业统计体系的不完善,信息失真与传递不畅通,也是影响就业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专家们建议,要正确认识不同地区的就业形势,对不同地区要制定不同的就业政策。 。
第三产业是一个庞杂的混合产业群。应根据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性质、特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经营管理、盈利水平等因素,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其中,应特别注意盈利性和非盈利部门、基础性产业和竞争性产业部门、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单位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政策导向。科学地确定第三产业的行业发展重点和优先顺序,并从区位条件、自然人文景观、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经营人才素质等方面综合第三产业中的行业区域比较优势,寻找和培养那些具有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的行业作为发展重点。
四、第三产业发展的意义
1、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力地推进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的发展,推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的转化,而且还可以促进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快现代化的进程。实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就要从目前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这就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生产社会化。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力地促进农业生产的社会化。
2、、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我国的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与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第一、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力相对过剩,需要另谋出路;其二,是每年自然成长起来的劳动力,也需要安排就业。而第三产业在劳动力就业方面却独具优势,第三产业具有行业多、范围广、就业容量大的特点。它可以用较少的资金安排较多的劳动力就业。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到本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将达到小康水平。小康水平一方面表现在居民收达到一定标准,另一方面还表现在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那时,城镇居民的家务劳动逐步趋于社会化,农村消费需求逐步趋于城市化,人们在吃提方面方便化、营养化转变,用的方面向电器化、高档化转变,人们的需求人单纯物质方面向精神方面转化。这些发展趋势要求不断开发的消费领域,尤其是增加高层次的劳务消费,如文化教育、消遣娱乐、游览观光、医疗保健等。只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才能适应人们以上的需求。
。
五、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的关系
(1)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只
有第一产业发展了,才能为第二、三产业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差不多都拥有发达的农业。
(2)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必要特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 正确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不是说先把第三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再发展第一、二产业,更不是通过削弱第一、二产业来发展第三产业,而应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中来认识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
范文二: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考
XX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考一、XX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截止2008年,XX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6%,是2002年的2.99倍,年均增速12%,呈现出较快发展的态势。1.新兴第三产业迅速崛起。近年来,XX市以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4.2%、23.2%和16.1%,增速远远高于传统产业。与此同时,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和娱乐业也得到全面发展。截至2008年底,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有58个;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有58个;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有438个。2.第三产业成为劳动就业的主渠道。2008年,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4.18万人,比2007年增加0.06万人,增长1.4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6.34%,上升了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与第二产业从业人数相比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三产从业人员的增加充分体现了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效应,不仅吸纳了大量新增劳动力,而且吸纳了部分从农业和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8年,XX市地税实现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5.26%,增速高于全市税收增速10.31个百分点,地税收入占到全部税收收入的30.17%。而地方税收决大部分来自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对XX市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2008年第三产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52%,与2007年相比,提高了1.03个百分点。4.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中带动性较强的行业。2008年,XX市全社会接待旅游人数超过100万人次,旅游及其相关产业收入3.76亿元,其中,全市主要旅游涉外企业及景区、景点实现营业收入1.33亿,实现利税总额347.87万元,较前几年都有了较快增长。全社会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是15.57%。二、XX市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XX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全国经济发达省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1.三产所占比重偏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2009年,XX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9.7%。尽管全市第三产业增幅在逐年提高,但由于XX市工业经济飞速发展,2002-2007年平均增速达到18%,远远高于第三产业增速,而发达国家的三产比重都超过65%以上,我国东南沿海发达省市的三产比重也已超过60%,有的甚至达到80%以上。2.传统行业比重大,新兴行业比重小。虽然XX市第三产业已呈现出“传统行业为主体,门类相对齐全、各业并举”的态势,但由于第三产业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部分行业呈现垄断经营的现状,使得以金融、保险、社区服务、旅游、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低。技术服务、广告业、智力策划、会展等新兴服务业,目前还处于最初级的阶段。现代物流业在社会化、专业化方面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自主品牌的大型跨地区、跨行业龙头物流企业还很缺乏。3.企业规模小、效益差、竞争力不强。从单位数量来看,2008年,全市从事第三产业的单位有2009家,但限上企业少,绝大多数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商贸流通企业主要以个体工商户的形式存在,多为家庭夫妻店式、封闭式的自我经营,形不成整体效应,对外辐射面窄,影响力和带动力不强。同时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大。大部分服务性企业竞争力不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难以实现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4.旅游产业链条较短、发展水平落后。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在XX市第三产业发展中没有展现出明显优势。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旅游产业的链条还没有拉长,旅游收入仍以旅游主业收入为主。二是食宿没有地方特色,游客停留时间较短。三是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夜间文化生活缺乏特色。四是旅游企业的营运主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同行业企业间经营战略的配合与配套,旅游市场缺乏竞争能力。五是大量游客旅游动机仍以观赏为主,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和市场缺乏创新机制,产品结构单一。三、加快发展我市第三产业的几点建议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第三产业在生产、就业结构中的比重将提高到50%和44%左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第三产业是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内容。XX市要适应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形势,必须在理论和观念更新方面走在前列,正确处理
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发展第三产业的关系,推进第三产业的现代化,建设提高经济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产业演变规律的正确选择。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实现XX市经济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XX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必须要改变“一条腿”走路的单一的产业结构。必须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走出把第三产业与生活服务业划等号,把第三产业只理解成商贸、旅游、娱乐、消遣活动的认识误区,强化对工业化,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长期性的认识,使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2.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拓宽领域、增加就业为目标,改造提升传统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第三产业,切实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素质、服务水平和比重。一是发挥中心区域传统商贸、餐饮、娱乐、社区服务优势,全面提升中心区域商贸、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形成畅通、高效的商品流通渠道。重点发展连锁、配送、代理、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手段,提高商品流通效率。二是结合南市区的规划布局和发展定位,在南市区重点发展以新兴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着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经济的大文化理念,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结合XX市提出的在“十二五”期间要把XX市建设成为全国园林式生态和文体休闲宜居城市的目标,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培育、引导以南市区为重点的文化娱乐项目建设,打造第三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三是树立精品意识,加快发展旅游产业。要树立强烈的精品意识,全面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在打造升级关城景区品牌同时,精心包装其它旅游精品,形成众星捧月的格局。要着力打造以历史遗迹为主体的历史文化旅游,以酒钢、紫轩酒业为主题的工业旅游,以种植园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游,以市区为主题的生态文化游。要培育和创新旅游产品,凸显旅游特色和格局,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不断满足游客的不同旅游需求。要充分利用我市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戈壁荒漠等地理特点,将体育运动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大力开发自驾滑翔、荒漠越野、讨赖河悬壁攀岩等体育健身项目,吸引体育探险爱好者,形成具有西部特色的体育健身游。积极引导市民参与旅游,重点开发乡村游、农家乐,吸引市区居民在节假日有个休闲度假的去处。要增强整体意识,规范服务,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扩大观光的辐射力和影响度,形成拥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XX旅游产品品牌。3.政策扶持,跨越发展。政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第三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15个门类、47个大类、180个中类、329个小类,分布于各行各业。因此,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有相关的政策扶持。一是加强领导,组织保证。要强化服务意识,由“重审批”向“重服务”转变。二是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进一步深化短期、中长期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扩大半径、提升质量”的总体要求,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是推进行业发展的责任主体,以“一业一责”的原则,实施“一区一色”,完善重点发展的大旅游、大文化、金融服务、商贸与物流、信息服务与软件、中介服务、房地产、社区服务规划,大力发展会展业。要全面梳理相关的政策措施,制定实施细则,对投资导向、用地、项目审批、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进行细化,进一步扶强扶优,鼓励服务类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技术创新,开放带动。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快改造升级和不断向先进业态靠拢的步伐。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为现代服务业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募集社会资金。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力求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资源换技术、以市场换项目,拓宽融资的渠道。支持一批服务水平较高、管理理念较新、经营规模与业绩在行业中排名前列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打造知名品牌。
范文三:发展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所谓第三产业循环经济,主要是指第三产业
发展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所谓第三产业循环经济,主要是指第三产业服务产品与设施的设计与开发的经济。在其整个服务周期过程中,都要考虑和进行减少服务主体、服务对象和服务途径的直接与间接环境影响,并通过详实资料和创造有效途径让服务对象积极参与,从而实现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具有服务主要特征。如宾馆酒店旅游业的“绿色酒店”、“绿色服务”、“绿色餐饮”,教育行业的“绿色校园”等,有其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策略和具体措施、实施方法和程序。其循环经济实施过程中按照自服务主体(如风景区、酒店、高校、文化、物管、物流、信息等行业)、服务途径(提供的各种愉悦和享受服务)、服务客体(如游客、住客、师生、消费者、公众受体群等)的顺序,围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和企业形象等方面,对循环经济产生的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评估,通过第三产业的实际应用,总结经验,提升循环经济的内涵。
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涉及旅游、宾馆、餐饮、娱乐、环卫、物管、物流、信息、金融、教育、文化等行业。定位第三产业各分支行业的循环经济,从层次上划分四个部分:根据生态效率理念,尽量做到清洁生产;按照生态工业理论,要建立良好的再生资源的输入和输出关系;在废弃物处理上,尽量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在服务对象上,鼓励广大的公众参与,建立有奖举报和有效预防制度。建立第三产业循环经济框架体系,在输入端、过程中和输出端均要实现良性的经济循环。
首先要明确第三产业循环经济领域,并分清第三产业之间的共性与差别。由于第三产业的行业繁杂,涉及的譬如文化教育和体育、物流与物业管理、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旅游与餐饮服务等诸多行业可能有共同的特点,但更多是各行各业特有的属性和运行机制,因此要考虑其共性,同时由于各省地方的区域经济结构和实力差异,南北或东西区域的分布有不同,规模和服务的对象有差距,所以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规划也要正视这个问题,做到既涵盖全面又突出重点。
其次要将第三产业从服务主体、服务途径、服务对象三方面和每一方面的全过程,在软件和硬件上,都始终将循环经济思路自始至终贯彻,建立良好的规划。在进行产业设计的过程中,预期方案的目标应该包括广大不同地区差价优势的未来互动、衔接的第三产业行业群落,尤其是饮食业、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等强势行业群落。制定循环经济在第三产业的试点方案,应该将物流、交通流、技术流、资金流等很好地规划。最后形成区域第三产业行业中具有特色的旅游型、教育型、金融型、分区域实施的循环经济规划方案。
再就是要制定发展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相关优惠政策,提高全民绿色消费意识,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和社会绿色消费体系。要鼓励使用再生产品和环境友好产品,建立绿色文明和完善绿色课程建设,创造绿色文化,在广泛的第三产业行业建立相应规划方案,并反馈给政府管理部门和现场企业。
最后要结合区域现有的条件和国际国内大量的循环经济背景,确定第三产业循环经济指导方针、总体定位和具体实施的途径。
范文四:[调研报告]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考
加快乌海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考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联结生产、生活、流通、分配、消费诸多环节~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按照打造自治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要求~实现经济和城市的转型~必须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商贸、物流、餐饮、娱乐、房地产、金融、保险、旅游、教育、卫生等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区域中心城市。
一、近年来我市三次产业的演进及全区、分盟市现状:
2003年--2009年我市第三产业结构演进情况分析
总量(亿元) 构成(%)
生产第一第二第三生产第一第二第三
总值 产业 产业 产业 总值 产业 产业 产业 工业 工业 2003年 69.57 1.56 41.48 34.55 26.53 100.00 2.2 59.6 49.7 38.2 2004年 93.57 1.72 57.06 48.78 34.79 100.00 1.7 61.0 52.1 37.2 2005年 125.45 1.89 79.14 67.73 44.42 100.00 1.5 63.1 54.0 35.4 2006年 152.40 2.04 96.92 87.23 53.44 100.00 1.3 63.6 57.2 35.1 2007年 190.06 2.32 124.56 114.54 63.17 100.00 1.2 65.5 60.3 33.2 2008年 240.10 2.76 158.88 145.69 78.64 100.00 1.2 66.2 60.7 32.6 2009年 311.21 3.11 214.3 197.3 93.85 100.00 1 68.84 63.39 30.16
由表可见~近年来我市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处于逐年下降态势。按照一般经济规律~第三产业经历一个发
1
展、相持、下降和再发展过程是必然的。目前我市第三产业发展呈下降趋势属于正常现象。
2009年全区及盟市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情况
单位:%
第一产业构成 第二产业构成 第三产业构成
工业构成
2008年 2009年 2008年 2009年 2008年 2009年 2008年 2009年
11.7 9.55 55 52.45 48.9 46.3 33.3 38 内蒙古
5.7 4.75 38.1 36.09 31.5 29.63 56.2 59.16 呼和浩特市
3 2.55 57 54.18 51.4 48.66 40 43.67 包头市
22.8 19.85 36.4 39.03 30.8 33.25 40.8 41.12 呼伦贝尔市
37.4 32.17 28.1 32.33 22.1 25.7 34.5 35.5 兴安盟
18.4 15.61 52.4 55.46 47.5 50.48 29.2 28.93 通辽市
19.1 16.32 49.9 49.45 44.1 43.17 31 34.23 赤峰市
12 10.75 63.5 65.23 54 55.43 24.5 24.02 锡林郭勒盟
18.9 15.64 48.7 52.34 42.9 47.23 32.4 32.02 乌兰察布市
3.6 2.8 58.1 58.33 51.8 52.39 38.3 38.87 鄂尔多斯市
21.1 19.49 52.3 54.9 44.4 45.55 26.6 25.61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1.1 1 66.2 68.84 60.7 63.39 32.7 30.16
3.5 2.99 75.2 78.47 69.3 73.65 21.3 18.54 阿拉善盟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市第三产业比重居中下游水平。
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第三产业发展加快~贡献度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市第三产业法人单位2500多个、个体户30000多个~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近六成和八成, 实现增加值也由2005年的44.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3.85亿元~年均
2
增长17.9%。地税部门第三产业入库税金占本部门入库税金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34.4%上升到2009年的37.4%,国税部门第三产业入库税金占本部门入库税金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8.49%上升到2009年的12.05 % 。200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5.2%~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二,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加大~服务功能增强
2005年至2009年我市对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8.2%。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由 2005 年的24.88%~上升到 2009年的 33.1% 。由于不断加大对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城市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较为完备的立体交通网。全市城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3%,城市供水、供气、供热能力~逐年提高~普及率分别达到100%、57.01%、77.67%,污水处理率达到69.01%,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100%。
,三,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渐增强~跃居各产业之首
随着第三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宽~就业岗位逐渐增加~吸纳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已成为全
3
市吸纳新生劳动力及转移安置农区剩余劳动力、企业下岗分流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2009年我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3.78万人~比2005年增加4.28万人~年均增长9.74%~超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跃居三次产业之首。
,四,新兴服务业正逐步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亮点
2009年~以信息服务、金融业、房地产等为代表的新兴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实现增加值达39.41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42%~成为增长的新亮点。
三、第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有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上升~被认为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普遍规律。但是2005年到2009年~我市在地区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同时却出现了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的现象,即从36.9%降到30.16%,。
,二,第三产业内部行业发展参差不齐。到目前为止我市没有一家具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大型商场~没有一家有特色、上规模、上档次、辐射面大的商品交易市场。自主品牌的大型跨地区、跨行业龙头物流企业几乎还是空白。这说明我市的商品流转和市场还不够发达。旅游市场尚待开发。社区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生产性服务业配套体系尚未形成。在知识、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包
4
括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中介服务、旅游、广告服务业与区内外先进地区的合作能力欠佳。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还有待提高。
,三,许多领域市场化程度偏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一般而言~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发展相对较快。而我市目前除批发零售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以外~一些新型的第三产业市场化程度都较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市场准入的障碍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一些发展潜力较大的金融保险、邮电通信等行业、政企不分、行业垄断~限制其他经营者进入的现象比较普遍。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改革与开放~逐步改变了国家垄断的局面~但全方位竞争的格局尚未形成~使得很多服务业企业竞争能力较弱~在服务品质和服务技术上均处于明显劣势~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四,第三产业的服务水平低。突出表现在劳动力素质低~新兴行业人才严重不足,吸引外来人才的能力较弱~第三产业发展的环境亟待优化。同时~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够强~政策灵活性把握不够~也制约了第三产业投资和经营的环境改善。其服务职能的发挥也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如以罚代管、执法的随意性和以权谋私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5
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建议
,一,不断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发展
全市上下必须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第三产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产业~摆到全局工作的更加突出位置上来。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领导机构~责任到人~切实加强对第三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探索今后一个阶段发展第三产业的新思路、新对策、新举措和新途径。尽快编制或完善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娱乐、旅游等第三产业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行业主管部门以及通信、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根据各自实际~尽快研究制定本地区、本行业发展思路和规划~每年列出若干
,二,优化发展结构~构筑发展新格局
一是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贸易餐饮等传统第三产业仍是我市第三产业的主体~总量大~基础好~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大~仍是我市强化发展的重点。二是要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立足我市实际~发挥比较优势~选择重点行业率先突破~尽快建立“覆盖面广、带动力强、增加就业机会多”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三是要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新兴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发展平台~尤其是要改革现行不合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加大资本投入~增强
6
发展动力~尽快把以信息、旅游、房地产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四是要注重第三产业中知识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程度高的行业发展~从以生活消费为主转向以生产服务为主。为生产服务 ,则主要体现在为物质生产提供投入~这种投入不是具体的物质 ,而是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资金、社会保障、服务,。
(三)优化投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
要切实增强为第三产业发展服务的意识。要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对现有第三产业市场准入制度与规定作深入调查研究~全面落实市委、政府关于调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切实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加大清费治乱力度~坚决制止乱检查、乱收费、乱处罚等“扰民”行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要通过努力~优化投资环境~放宽第三产业市场准入~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多种经济成份一起上~多主体竞争~形成社会各方面相互交叉、优势互补的发展第三产业新局面及国家、集体、个体私营和外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第三产业所有制结构~在努力增加政府对公益性和基础设施项目投入、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努力争取银行信贷资金的同时~创新思路~拓宽融资渠道。要把招商引资、吸引民间投资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全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第三产业项目作好引导服务工作。建立第三产业重点项目库~努力调研储备一批规
7
模大、具有一定档次和特色、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第三产业重点项目。全力做好项目的筛选、论证工作~及时根据情况变化充实和完善项目库~实现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
,四,抓好各项配套改革~提高服务消费能力
加快第三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根据第三产业的不同行业特点~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成从事业型向企业型的转变~打破政企不分、行业垄断的局面~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条件。继续深化第三产业企业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通过多种方式~努力在商贸流通、餐饮娱乐、运输物流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搞活中小企业~提高住房、教育和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各项改革透明度~引导居民增加消费预期~扩大即期消费。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优化服务消费环境。
,五,找准第三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扩大就业岗位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与城市化进程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的。只有人口相对集中~才能形成规模化的交易和运输。只有聚集较高的消费群体~才能形成规模化的市场。从区域看~着力培育海勃湾、海南、乌达三个区级服务中心~建设服务园区、培植服务业重点企业。
8
进一步发展服务业载体~提升服务业总量和质量~打造区域服务中心。从行业上看~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繁荣发展商贸流通业~积极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培育发展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完善发展社区服务业~规范发展房地产业。同时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促使我市的科教力量、文化底蕴、信息技术等"软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水平的“硬实力”~这将使发展第三产业与我市新一轮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形成互动互进的良性动力机制。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根据第三产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专门人才~充分发挥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及有关社会机构的作用~鼓励其扩大与服务企业的合作,同时针对不同类型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高职业素质,建立和完善就业前培训和在职职工定期培训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放手把大批优秀人才选拔到关键岗位上来~形成激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要重视利用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为第三产业发展构建起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体系。
9
范文五: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作者:李寿德
青海社会科学 1996年03期
关于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我国经济理论界一直认为是技术进步。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教授在《当代经济科学》1993年第6 期发表的《技术进步是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根本力量》等文章和山西社会科学院唐昌黎研究员在《当代经济科学》1993年第4 期发表的《论第三产业的界定和发展动因》等文章中,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第三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技术进步的结论。本文通过对产权及产权制度与产业经济发展等的研究,认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产权制度的合理化,只有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才会不但能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机制,而且会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约束机制,从而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优使用,以便达到第三产业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在我国要实现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
一、产权及其功能
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1〕。完整意义上的产权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在权利所允许的范围内可以用各种方式使用权利,即使用权;(2 )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享受从事物中所获得的各种利益,即用益权;(3 )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改变事物的形状和内容,即决策权;(4 )可以通过出租把用益权转让给别人或把所有权出售给别人,即让渡权。产权的概念与所有权相比,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所有权是指所有制在法律上的权利的体现,它主要是指财产在法律上的归属关系和相应的收益权。但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来讲,所有权不但具有不完备性,而且还具有不明确性,许多东西事实上不能完全归某人所有(例如,现代法律不允许个人把自己出卖给另一个人,即使这对个人来说是完全合理的)。所以所有权并不意味着所有者可以为所欲为,它仍受到法律的严格制约。然而产权的概念不但包含了财产的归属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产权以所有权的形式出现在市场,并且在市场交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市场交易的实质并不是物品和服务的交易,而是一组权利的交易,所交易的物品和服务的价值,也就取决于交易中所转手的产权的“多寡”或产权的“强度”,并且产权严格界定了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对财产的支配使用和任意转让的权利。因此,与所有权作为财产的法律归属关系不同,产权是与商品经济和市场交易过程密切相联,它回答的不是人和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是要回答由于物的存在及其使用所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由社会规定的关系问题。正如G·J·Stigler 所说的:“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是由于使用稀缺资源而导致的利益冲突,必须用这种或那样的规则即产权来解决冲突,并且只要存在交易费用,产权制度就对生产产生影响,而一个没有交易费用的社会,宛如自然界没有摩擦力一样,是非现实的。”〔2 〕所以产权不仅明确了财产的归属等静态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对财产的支配、转让和获取收益的动态的复杂关系。因此,我们不能把产权等同于所有权而忽视产权作为所有权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的延伸和实现的内涵。另外,产权也不同于所有制,所有制是指财产关系的经济制度,所有制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构成了所有权,产权是把市场运行中以所有制为经济基础的人们的财产关系付诸于法人,通过产权这一形式,对市场交易活动进行现实的、具体的和明确的规定。
在当代经济学中,产权的研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本质上,经济学是对稀缺资源产权的研究……一个社会中的稀缺资源的配置就是对使用资源权利的安排……经济学的问题,或价格如何决定的问题,实质上是产权应如何界定与交换以及采取怎样的形式的问题。”〔3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需求的无限性,必然会发生人们为争夺稀缺资源而产生的利益冲突和相互竞争,如果这些冲突和竞争没有合理的制度或规则加以约束与规范,即如果不健立合理的产权制度以明确界定人们对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在资源使用中获益、受损的边界和补偿的原则,并规定产权交换的规则以及保护产权所有者的利益等,来解决在资源稀缺条件下人们竞争性利用资源所发生的利益冲突,那么就不但难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反而会由于竞争秩序的混乱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导致资源价值的消散(即资源的价值被无秩序争夺资源的代价所抵销),从而难以实现经济增长。所以现代产权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资源稀缺对人们的利益影响和由此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由于人类所面临的整个社会环境是不确定的,复杂的,并且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所以产权经济学所要处理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人们对利益环境的反应规则和经济组织的行为规则,确定这些行为规则即产权来解决利益冲突,并且通过界定、变更和安排产权结构,以便达到降低市场机制运行的社会费用,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技术进步,增加经济福利,促进经济增长等目的。所以产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将人们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外部性较大的内在化的激励。因为产权明确地规定了人们相对于财产的行为规范,严格界定了人们使用支配稀缺资源的范围、空间和方式,安排确定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受益、如何受损、以及如何进行补偿等的原则和问题。正如H·Demsetz所说:“产权是社会的一个工具,它的意义来自于这个事实;它们能够帮助一个人在与他人交易中形成一个可以合理把握的预期……谁拥有产权,他人就会允许他以某种方式行事。”〔4 〕如果我们把产权的概念从立宪的层次转入具体的产权问题上来,就形成了具体的产权制度问题。所以一个合理的产权制度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涵义:(1)产权的明 确界定, 即资源的产权属于具体的所有者所有;(2)产权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交易,这种交易既可以是产权中的全部权利的交易,也可以是产权中的部分权利的交易;(3)产权所有者的权益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一旦建立了这种合理的产权制度,就会成为经济运行效率得以发挥和提高的根本动力。
二、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与产权制度
在产业经济学中,最著名的学说就是英国经济学家C·G·clark 提出的关于经济发展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结构如何变化的理论,clark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第三产业将增加,这就是著名的petty—clark's law(配第一克拉克定理)。为什么劳动力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移动呢?clark认为, 这是由于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间出现收入的相对差异造成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们总是向高收入的产业移动,这是很自然的。关于这一点,Willian petty在其《政治算术》中也曾 描述过, 此外,A·Smith也认为这个顺序是很自然的。后来,美国的 西蒙·库茨涅兹在他的《Modern Economic Growth:Rate Structureand spread,1996》和《Quantitative Aspects of Economic Growthof Nations 1957》等著作中,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深入到了第一、二、三产业所实现的国民收入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等方面。库茨涅兹得出的结论是: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随着年代的延续,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比重(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来看是上升的,然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差不多在所有的国家里都是上升的,但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未必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同步,综合来看,是大体不变,略有上升。以上的结论是按时间的推移所作的时间序列分析。如前所述,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在clark 看来是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必然出现的相对收入的差异。这个结论显然限于对现象的归纳。人们还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相对收入的差异?出现这种相对收入的差异的根本动因是什么?此外,库茨涅兹把劳动力和国民收入结合起来进一步研究了二者在产业间分布结构的演变趋势,得出的结论是:越是穷国,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越大。而且,不发达国家多为农业国,农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而发达国家多为工业国,农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小。库茨涅兹认为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不发达国家的农业收容着大量过剩的劳动力,而这些过剩劳动力又缺乏可由第二、三产业吸收的可移性。因此,穷国要由穷变富,须发展第二、三产业部门,与此同时,需要把农业人口从农业中释放出来,解放农业人口又需要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以释放可为第二、三产业部门吸收的劳动力。总之,穷国由穷变富,需要“工业革命”和“农业革命”同时并举。那么这里的“工业革命”和“农业革命”指的是什么?导致“工业革命”和“农业革命”发生的根本因素又是什么呢?到目前止,大多数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认为这里的“工业革命”和“农业革命”是指“工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进步”,却没有回答引起“工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进步”的根本因素是什么的问题。所以长期以来,大多数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一直认为技术进步不但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最主要的因素,而且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后来一些经济学家对这一公认的结论进行了细分,从技术进步因素中分解出了更为具体和根本的见解,那就是:对人力资本的大量投资是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子。然而,被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所接受并公认的这个决定因素在解释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方面并不尽人意。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思的话来说:“解释显然存在漏洞。”〔5 〕因为解释中有一个问题使我们困惑不解:如果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因素可以归结为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的投入等,那么为什么许多国家和地区同样也具备了这些因素和条件却没有得到如意的结局呢?事实上,在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的因素(技术进步,劳动,资本等)之中,其实没有一个是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的原因,“它们仍是增长”〔6〕。诺思认为,除非现存的经济组织是有效率的, 否则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就不会简单地发生。换句话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方的兴起和发展正是其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当然也是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也符合petty—clark's law)。而要保持经济组织的效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产权。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效率主要是受所有制类型、市场环境和宏观调控体系三个方面的影响。所有制类型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则是通过产权结构的变化和由产权结构决定的对人们的刺激来实现的。但产权结构的变化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效率的决定程度还取决于相应的市场环境和宏观调控体系的效率。同样的所有制形式,如果市场竞争力度和宏观调控效率的差别很大,其发展效率也会大不相同。不过,当代经济学家的研究已经表明:只要市场竞争是充分的和公正的,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效率就不会存在过大的差别。在国有经济的体制下,第三产业的发展之所以效率低下,主要是由特定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制度决定的。他们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当国有经济占主要地位时,产权制度不仅会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效率,而且制约市场竞争的范围和力度,此时,产权制度在决定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效率方面的作用就会更大。
此外,根据有关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理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原因除了技术进步因素外,还有资本、劳动及自然资源等要素投入量的增长。但我们从一个长期的过程来看,资源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总是稀缺的,故第三产业经济持续有效增长的关键问题是不断提高稀缺资源的使用效率。而要提高稀缺资源的使用效率,就必须对其实行合理的配置和最优使用,而“一个社会中的稀缺资源的配置就是对使用资源权利的安排……经济学的问题,或价格如何决定的问题,实质上是产权应如何界定与交换以及采取怎样的形式的问题。”〔7 〕这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 例如,当资本和土地短缺, 而劳动力过剩时,由于受市场供求关系作用的影响,就会造成资本的价格(利率)和土地的使用价格(地租)上升,而劳动力的价格(工资)下降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按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企业家必然会根据生产要素的相互替代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尽量多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少使用昂贵的资本和土地,直到每个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同其各自的价格比率相等为止。即生产要素达到最适组合。同时,在价格机制作用的推动下,各要素会不断地从其边际收益低的地方向边际收益高的方向流动,尤其流向边际收益高和容易吸收资本及劳动力的第三产业,从而促进了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直到同一要素在所有不同用途上的边际收益的比率都相等为上,此时达到了帕累托最优,这就意味着资源实现了合理配置和最优利用。这样,第三产业经济不但在现有资源投入条件下达到了有效发展,而且使整个国民经济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新古典经济学把制度因素作为一个既定的“外生变量”看待,并把市场价格机制描绘成和谐的,无利益冲突的,无摩擦或无代价的过程,忽略了产权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这从现实经济问题来看显然存在着缺陷。
从上述对产权制度等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产权制度是影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一旦建立了合理的产权制度,就会对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以下的效果:
(一)形成有效的激励和严格的约束机制
如果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自然就会明确地界定人们使用稀缺资源的权利以及受益或受损的界限,从而不但对使用稀缺资源的人产生一种严格的约束机制,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减少稀缺资源的利用和经济活动的成本,而且产生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刺激人们积极从事高效率的生产经营活动。这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定会不断地增加有效的劳动供给,再加上投资收益归投资者所有,这自然大大地刺激人们的投资意愿,而第三产业具有边际收益高和容易吸收资本及劳动力的特点,故最终结果必将是第三产业的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增加。特别是由于专利法规定技术创新和技术发明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归技术创新者和发明者所有,这必然会刺激某些人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发明,因而会使技术得到不断的进步,其结果必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定会导致第三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二)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机制
当稀缺资源的产权属具体的所有者所有,并且这个产权具有上述四个方面的完整内容时,资源产权的所有者才会在产权界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使用资源来获取最大利益。一旦某种资源在某个产权所有者手中得到最佳利用时,这个产权所有者就会将这种资源的产权转让给其他出高价的资源需求者,以便获取最大的报酬,这自然就产生了资源的市场价格。在产权的交易活动中,那些效率最高的资源需求者才有可能为获取稀缺资源而付出最高的价格。显然,这种价格会使资源产权的转让者在产权界定的范围内获得预期的最大利润,而对效率最高的资源需求者来说,这种价格是其能优先获得稀缺资源而不得不支付代价。可见,在产权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都得不到预期的最大利益,并且在这个价格的形成过程中稀缺资源不断地流向效率最高的需求者手中,从而在整体上实现了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优使用,其结果必然会促进第三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以上的分析可以概括如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权制度的合理化。因此,要促进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严格的约束机制,以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刺激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达到第三产业经济不断发展的目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造成产业间收入相对差异的原因和引起“工业革命”及“农业革命”的原因也在于产权制度。
此外,从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来看,虽然要素和作为要素组合体的企业的产权是明确的——属于国家所有,但产权却不能交易,这就意味着我国的产权制度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产权制度,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根本无法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
由于产权制度不完备,产权不能交易,形成不了要素的产权交易市场,要素无法流向最优的用途方面,因而不能形成要素的合理价格,结果导致劳务价格过低,从而使以劳动投入为主要要素的第三产业滞后,造成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失调,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调意味着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
总之,要实现我国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因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权制度的合理化。
注释:
*本文是作者硕士论文的一部分, 在写作过程中得到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恨威武教授的指导,谨致感谢。
〔1〕〔美〕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第166页,第205页。
〔2〕G·J·Stigler,"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public policy:A plea to the scholars",Journal of legal studies,I(1972)P12
〔3〕胡永明《市场经济与产权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页。
〔4〕H·Demsetz,"Toward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American Economil Review,vol 57.P347
〔5〕诺思和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厦出版社1988 年中译本,第2—3页。
〔6〕John vickers and George yarrow" Privatization : An Economic Analysis "Massachusetl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88
〔7〕江春《经济增长中的产权问题》,载《经济学社》1994 年第1期。
〔8〕西蒙·库茨涅兹《Modern
Economic
Growth
Rate Structure and Spread》1966
作者介绍:李寿德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