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初至西湖记》
《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桌小入 舟入湖。山色如蛾,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 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 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原文】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东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 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皆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 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 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 草木之间者,唯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译文】
北京地区气候寒冷,花朝节以后,冬天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经常刮起来,一刮起来 时就飞沙走石。我躲在一间屋子里面,想出去却不能。每次顶着寒风快步走出去,总是不 到百步就返回来。
二月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同几个朋友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村。高大的柳树分立 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 鹅。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看 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溶化的 雪水洗过后,美好的样子好像擦过一样,鲜明美好而又明媚,好像美丽的少女洗过脸刚刚 梳好环形的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 麦苗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 驴的,也经常有。风力虽然还很猛,但是走路就汗流浃背。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汲 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中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我才知道城郊田野外面未尝 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它啊。游历而不会荒废正事,而能洒脱地寄游于山 石草木之间的,只有我这个小官了。而这里又靠近我的工作处,我的游程就从这里开始, 哪能没有记录呢,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
【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省 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万历十六年(1588) 中举人。次年,拜著名文学家、文艺评论家李贽为师,深受其影响。万历二十年中进士,
此后,反复地做官又弃官,多方游历,著书立说。万历三十七年,迁稽勋郎中,赴秦中典 试,事毕,请假归里,定居沙市。
作品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作品风格率真自 然,清新清俊他的山水游记很著名。明人张岱说:“古人记山水乎,太上郦道元,其次柳 子厚,近时则袁中郎。”(《琅環文集 , 跋寓山注其二》)袁宏道文集最早刊本:明朝 万历刊本。今人钱伯城整理有《袁宏道集笺校》。
范文二:1初至西湖记
吟小品、议性灵,续士子遗韵
(高中语文选修课案例)
郭玉和
1(初至西湖记
(明) 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
?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
?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注】?武林门:古杭州的城门。?保叔塔:应作“保俶塔”,在西湖边山上。?昭庆:和下文的净寺都是西湖的寺庙名。?东阿王:即三国魏曹植,曾封东阿王。?子公:方文僎,字子公,徽州人,袁宏道在吴县时的幕友,时随宏道同游杭。 ?阿宾:袁宏道弟中道,家人称他阿宾,上年曾游西湖。?陶石篑: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会稽人,袁宏道的至交。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国子祭酒。
【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明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 。万历进士,官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创始者,文学成就居三袁中之首。其思想受李贽影响较深,重视小说戏曲和民歌在文学中地位。诗文不满前后七子摹拟复古主张,强调抒写“性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儒家思想束缚。作品真率自然,内容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人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所著有《袁中郎全集》。 【诵读要求】
1、找准最能体现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感受作品率真的个性风格。
2、读出文字的轻重音,读出语速的缓急变化,读出自己渐受感染的愉快心情。 【阅读点评】
建议按照“初读感受”、“再读感受”、“三读感受”点评,也可将吟诵技巧的处理与理由分析兼顾起来写点评。
【部分交流】
点评(一)
初读感受:先是默读一遍,感觉作者游览进程太快,于是主张此文整体吟诵应维持在一个较快的韵律。
再读感受:重读时,就感觉到文章对西湖环境的描写相当出彩。读着读着,我已经觉得跟随作者一同游览了西湖,连我也有一种轻松之感,自觉初读时节奏太快,特别是“山色如娥,??”一组排比描写,宜舒缓且带有赞美口吻来读它。
三读感受:文虽短,作者的心情却有几番变化,似乎能让我感同身受。文章灵秀的语言
1
让我读来身心舒畅,在读至“草草领略??”一句时,也随之心生一股遗憾之感。
高一,3,谢奕冰
点评(二)
初读一遍,便感受所写景色明朗清丽,文章语言也清新雅致。
第二遍读到“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感觉此处一语道尽作者游西湖的心动之感,韵味十足。
三读后,我对作者初游西湖的过程及心情渐有完整的认识。作者由最初“心飞湖上”的期待,到入湖时的满足,陶醉,再到后来“草草领略”的意犹未尽,以及后来“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的宽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以及再游西湖的向往。
高二,5,雷媛媛
点评(三)
读文章前两句的速度宜稍快,因为它体现了作者未到达西湖时的急切心情。有“心飞湖上”心理描写为证,虽交代了“入昭庆,茶毕”,只一笔带过,更有“即棹??”之句,可见他的心情何等迫切。对西湖正面描写的句子虽不多,但游览感受已细致入微,象“山色??花光??温风??波纹??”之句应读得慢些,因为这里正反映了作者静心凝神,沉浸在西湖美景中的享受。接下是作者直抒胸臆,特别一提“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一句,我感觉这句话既是对西湖毫不掩饰的褒赞,也有作者无法完全刻画西湖美景的无奈。后面说“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我认为此句需要读出未能细致游览而意犹未尽的遗憾语气。
高一,8,朱逸雯 【师生互动】
谢奕冰同学的阅读与点评颇具学习心理的真实性,他先是主张此文吟诵应维持在一个较快的韵律,再读认识却修正了这一主张,认为有的地方应该用舒缓语速来读。因为他看到了文中一组排比描写充满着赞美之情。这一经历既是练习朗读,更是将理解深化的过程。
雷媛媛的点评明显有着渐进性,初读仅获得整体印象,再读时她抓住了作者性灵层面上的闪光点做点评,三读后,她把作者初游西湖的心理脉络做了恰当的梳理,即“期待”——“陶醉”——“意犹未尽”——“(再游的)向往”。
朱逸雯同学虽不像前面两位从认识过程上分节点做点评,但听者绝对不敢低估她对作品语言的参悟能力。从动词“飞”以及“即棹”,她推想到主人公心情的急切;从一组排比句子的夸赞,她断言主人公已沉浸在西湖美景中的享受之中。被有些学生几乎忽略的“草草领略,未及遍赏”的交代,朱逸雯竟然也读出作者未能细致游览而意犹未尽的遗憾。
执教老师透过这三位学生的自读自评,对当前学生与文言文的心里距离以及情感态度打算重新评估了。亟需调整或优化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而不是象以往那样的埋怨。
2
范文三:《初至西湖记
初至西湖记
原文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chù,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ào,小舟入湖。山色如蛾~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纔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ē,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kuì,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别名
《初至西湖记》又名《西湖一》 注释
?武林门:古杭州的城门。
?保叔塔:应作“保俶塔”~在西湖边的山上。
?昭庆:和下文的净寺都是西湖的寺庙名。
?娥:美女的黛眉。
?东阿王:即三国魏国的曹植~曾封东阿王。民间传说曹植年幼时~曾受到哥哥曹丕的皇后甄氏的照料~因此彼此很有感情~后来甄氏早逝~曹植得到了甄氏的一个枕头作为纪念~当天晚上~曹植在洛水的船上在梦中与甄氏重逢~醒后写了一篇文章作为纪念~这就是著名的《感甄赋》~后改名为《洛神赋》。而甄氏也因此被尊为洛神。
?子公:方文僎~字子公~徽州人~袁宏道的朋友~与其共同游杭州。 ?小修:袁中道~字小修~前一年曾游西湖。
?石篑兄弟~即陶周望兄弟: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官至国子监祭酒。其弟陶奭龄~字公望~万历三十一年举人~官至济宁知州。
?棹:船桨~这里作动词~指划船。 ?酣:尽兴~痛快。
(11)偏:全~都~遍及。通“遍”。 译文
从杭州武林门西行~远远看见保叔塔高高耸立在层峦山崖上~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午时进入昭庆寺~喝完茶~即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只见得,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华好像少女的颜面~温柔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大约好像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我游西湖的经历从这一次开始~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曾经住过的僧房。在归宿途中~草草领略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还没来的及细细观赏。第二天一早又收到了陶石篑的帖子,到十
九日石篑兄弟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了~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凑到一起了。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公安派”主帅~“公安派”创始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生平简介
袁宏道少敏慧~善诗文~年十六为诸生~结社城南~自为社长~“社友年三十以下者皆师之~奉其约束不敢犯。”万历二十年,1592,登进士第~万历二十三年,1595,谒选为吴县知县~听政敏决~公庭鲜事。政暇与士大夫谈文说诗~以风雅自命。宏道任吴县县令时~在任仅
二年~就使“一县大治”~“吴民大悦”。辞去县令后~“为人贷得百金”~作妻室生活费用。宰相申时行赞叹说:“二百年来~无此令矣:”他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越二年~补礼部仪制司主事~数月即请告归。后迁官至稽勋郎中~不久即谢病归里。万历三十八年,1610,九月六日,10月20日,卒~年四十有三。他去世以后~连购买棺材及眷属回故里的路费都是朋友们的捐助和卖尽他的书画几砚凑的。《明史》卷二八八有传。 赏析
你在元宵夜的人丛里千百度地寻觅意中佳人时~可还能留意远近的凤箫声动、笑语盈盈,你终于在万头簇动中望见她的依稀俏影时~可还能斜视道旁的宝马雕车、鹅儿雪柳,袁中郎为了辞官上西湖~一年里两回杜门不视事~辞呈上了七回~称病足有六月~直到最后挂印封库~不辞而别~才好容易得到罢官的允准。如今他终于望见了天堂杭州的大门~那高耸的保俶塔~便是意中佳人头上的玉簪螺髻~一望见它~眼里能不只剩塔尖的步步移近,有情之痴~终属中郎~你看这初入杭州的一笔~才点到武林门~即飞掠往昭庆寺~道中杂碎~纤毫不及~便可知他那时实实在在是魂魄丧失、心无旁念~直待到了下榻地——亲近在佳人身边~才算回过魂来。世间文人若无这段痴情~倒全似桐城姚老先儿《登泰山记》悠悠然地左顾右盼、细大不捐~则后世人到何处去感受那文笔的飞动之妙,
“精移神骇~忽焉思散”,曹植《洛神赋》,~这是曹子建乍睹洛神时的情景。西湖之美~何难拟之宓妃,袁中郎初棹湖上~见湖外美女般娟秀的山岭、湖岸粉颊般鲜嫩的桃花、湖上醇酒般香浓的暖风、湖面绫缎般起伏的波纹~其神魂之颠倒~亦何减子建,娥也~颊也~酒也~绫也~都是极常见的喻物~看似至浅~远不及子建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奇妙~其实不暇择词~脱口而出~正是中郎爱慕西湖的至深。此时若也学《洛神赋》镂金错银地刻写~则读者击节于中郎的才情之富~西湖美人岂不反受冷落,且若一见美人便想借她容颜来卖弄自家才情~岂不是不识风情的俗士所为,惟有如中郎这般语若至浅~令人读来浑不感人力雕凿~不知不觉已迷醉于美人的天生丽质~始是真能为美人传神生色的多情种子。“才一举头”以下~尤见中郎的深致:西湖美人之仪态万方~一见之下便不由你不倒身伏拜~哪还容你抬头平视,西湖美人之容光明丽~一
见之下便不由你不心醉如死~哪还容你萌生他念,世之俗士~每逢佳景~便打熬不住要即刻诵一通烂熟套语、诌几句打油歪诗~似不如此就不算山水知己~其实这正是杀风景的恶道~该拖去掌嘴一百的。惟有似中郎这般默然酣醉于西湖美人的芳馨气息之中~不妄臵一喙以唐突美人~才是真正敬重美人~真正爱惜美人。《诗品》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语~袁中郎不下一语~岂可不谓之风流佳士,
初至西湖佳丽地~是极让人欣慰~极引人感叹万千的事。而此篇字句极平易、感想极简单~似无多少奇思巧构、不足以副西湖之美。但若要将此景不放在西湖~而移于别处,将此感不放在初至~而移于他时:则又断断不能够。文章最难是本色~而唯大英雄能真本色~岂不信然:
重点语句
,1,山色如蛾~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纔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只见得,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华好像少女的颜面~温柔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
,2,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我,简单的观看~还没来的及细细观赏。
范文四:《初至西湖记》
1
2
颜来卖弄自家才情,岂不是不识风情的俗士所为?惟有如中郎这般语若至浅,令人读来浑不感人力雕凿,不知不觉已迷醉于美人的天生丽质,始是真能为美人传神生色的多情种子。“才一举头”以下,尤见中郎的深致:西湖美人之仪态万方,一见之下便不由你不倒身伏拜,哪还容你抬头平视?西湖美人之容光明丽,一见之下便不由你不心醉如死,哪还容你萌生他念?世之俗士,每逢佳景,便打熬不住要即刻诵一通烂熟套语、诌几句打油歪诗,似不如此就不算山水知己,其实这正是杀风景的恶道,该拖去掌嘴一百的。惟有似中郎这般默然酣醉于西湖美人的芳馨气息之中,不妄臵一喙以唐突美人,才是真正敬重美人,真正爱惜美人。《诗品》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语,袁中郎不下一语,岂可不谓之风流佳士?
初至西湖佳丽地,是极让人欣慰,极引人感叹万千的事。而此篇字句极平易、感想极简单,似无多少奇思巧构、不足以副西湖之美。但若要将此景不放在西湖,而移于别处;将此感不放在初至,而移于他时:则又断断不能够。文章最难是本色,而唯大英雄能真本色,岂不信然!
重点语句
(1)山色如蛾,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纔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只见得)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华好像少女的颜面,温柔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
(2)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我)简单的观看,还没来的及细细观赏。
3
范文五:初至西湖记
初至西湖记
原文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译文
从杭州武林门西行~远远看见保淑塔高高耸立在层峦山崖上~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午时进入昭庆寺~喝完茶~即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只见得,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华好像少女的颜面~温柔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放眼~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大约好像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我游西湖的经历从这一次开始~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曾经住过的僧房。在归宿途中~草草领略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第二天一早又收到了陶石篑的帖子,到十九日石篑兄弟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了~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凑到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