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飘在空中的鱼
我说,我是鱼,一条飘在火车站上空的鱼,整天在空中里游荡,看着南来北往的列车,望着熙熙攘攘的浮生,我私自庆幸自己只是一条鱼,一条只想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宁静的小溪的鱼。
天空就像一个浑浊的大海,人世就像海底深不可测。我只是一条浅水鱼,深海令我无所适从,在万般无奈的叹息里,我努力寻求片刻的安宁。我在海里游来游去,却找不到一片清澈的海洋。忧伤之中,眼泪滴落成云,把我托浮上了天空,我在天空里寻找宁静的清泉。
过了一万五千年,我仍然飘在空中,寻觅心中的圣地。或许地上早已没有了圣地,清澈的水域或许只是人世间的一个幻影,但我仍然宁可相信自己终有一日能抵达,因为这是我活下去的唯一勇气。
一万五千年又过去,我遇见了飞鸟。鸟说,五百年前,我见过你,那时我是一条鱼,在大洋里的一条默默无闻的小丑鱼,于是我向佛主祈祷,让我下世在你眼前飞过。
你相信缘分吗?五百年前我见到了你,五百年后我飞到了你的眼前。虽然你还是鱼,我是飞鸟。
我说,我是鱼,在寻找一条安宁的小溪。三万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寻找,缘分从来都没有在我心尖出现,但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寻得到。
飞鸟说,我去帮你问问佛主,你等我回来。
鱼笑笑,没有回答。
从盘古开天地以来,又过去了十万五千年。飞鸟没有再来过。或许,它被佛主烤来作晚餐了。
飘来飘去,有一日我遇见了庄子,那时他正化身为一只蝴蝶。蝴蝶问我,你知道我到底是蝴蝶呢,还是庄子。我反问他,那你知道鱼是在空中的呢,还是在水里的呢。
庄子说,请做我的老师。
我说,你还是去请其他人做你的老师吧,别来打扰我。
于是,庄子做了个揖,飞去了。天空里留下他的歌声:
“飘飘乎,吾与万物同在,万物即我,我即万物。何穷之有?”
我便知道,他便是十万五千年前的那只飞鸟。此去,他不会再回来。
※本文作者:西楼飞雪※
范文二:飘在空中的黄叶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雕像(节选)
徐 刚
挂在树上的黄叶
高大的梧桐,有几片黄叶挂在树上。
刚刚过去的一阵秋风,没有能把它们卷走,而现在,田野上是平静的。
它们平静地挂在树枝上。
我经常被这样的黄叶所吸引,伫足而立,翘首而望。
一棵树和几片这样的叶子,仿佛就是一座大理石的浮雕,可以取出好几种名字——成熟者的像,秋的恋情等等。
在它们身上,色彩与线条都是最简单的,却又是最和谐的。
飘在空中的黄叶
飘动着,时高时低。
旋转着,八方寻求。
想要嵌进天宇的一角,像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那样永垂不朽吗?
呀!你这可敬可爱的小黄叶。
立体的。
透视的。
古典的。
现代的。
抽象的。
具体的。
这一切,你都兼而有之。
你在茫茫天宇中的飘游,也是为了启发人们的想象——关于诗与音乐,关于绘画和雕塑,关于春天到秋天的距离……
自然,还有关于形象的生气感、动作感。
从时间概念而言,这是一片已经不再发绿而没有生命的黄叶。但,它的迟迟不肯落地,它的流浪者的姿态,也许正是为着这一种提醒:成熟并不是死亡,消失是暂时的,创造是永久的……
落在地上的黄叶
黄叶在天上飘荡的时候,大地呼唤着:归去来兮,胡不归?
终于,黄叶落地了,像晒太阳的老人一样娴静地、笑眯眯地看着这世界。
它是在看着我们还看不见的春天。
它是在看着我们还看不见的新芽。
在大雪把一切覆盖之后,黄叶,在温柔的雪被下,便开始了一个长长的,万木峥嵘的梦……
(选自《秋天的雕像》,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作者对黄叶的描写是形神兼备的。《挂在树上的黄叶》中描述黄叶的形态是怎样的?你认为作者想借此赞美黄叶什么样的气质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飘在空中的黄叶》,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叶落地了,像晒太阳的老人一样娴静地、笑眯眯地看着这世界。”这一句如果改作客观的陈述:“黄叶落地了,无声无息地落在地上。”好么?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文结尾的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一下,这句话中是否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略解析:
(1)黄叶的形态是平静的,仿佛就是一座大理石的浮雕,色彩与线条都是最简单的,却又是最和谐的。作者想借此赞美黄叶成熟、从容的气质和朴实无华的精神。
(2)落叶的迟迟不肯落地,它的流浪者的姿态,也许正是在提醒人们:成熟并不是死亡,消失是暂时的,创造是永久的……
(3)不好。因为原句把黄叶比作“晒太阳的老人”,写它们“娴静地、笑眯眯地看着这世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叶的神韵:安详、从容、豁达,对世界充满慈爱与期望。如果改作客观的陈述,这一精神就难以传达了。
(4)运用了拟人手法。至于此中含义,言之成理即可。
范文三:鱼,飘在空中
选文二:辛劳的母亲
很长时间了,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这么一句生动莫名的话,仿佛一条顽固的鱼,时不时地钻出水面,似是引诱,又像是提醒,告诉我这样一个真相:曾经或者将来,鱼,飘在空中。
飘在空中的鱼,是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的那一条吗?从水里直接飞升到空中,再在空中完成难度高超的自由转体,像一只灵巧异常的风筝。我曾见过无数的风筝,挂在高压线上,它们在春天里逃跑未遂。我也曾见过无数的鱼,它们都能侥幸地从渔网和我们的口中逃脱吗?更多的恐怕是成为鱼缸里供我们欣赏的活物,或是填了我们胃的狭小的一角了吧。我曾经满怀深情地描写过死去的它们:
鱼死在水里,肚皮朝上。
我从湖边经过,从它的身边经过,它曾经是一尾活蹦乱跳的鱼,现在却是一具尸体。幸运的是,它最终死在水的怀里,水是鱼的情人,它应该感到幸福。
我不知道,这条鱼,是否从不远的老家游来,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选择这里死去。
我准确地向它扔了一颗石子。
石子很快沉了下去,浮起来的却是长久的思念。我想起跟鱼关系最密切的我的母亲。她在乡下日复一日地卖鱼,她对鱼充满感情,她的鱼从不轻易死去。
我能感受到每个相似的冬天,都渗透着刺骨的寒意。昏暗的清晨,最先看见的是已坐起身的母亲,而在她看不见的几十里之外的养鱼场里,无数条鱼也在整装待发了。母亲把手伸进冰冷的水里,整个冬天便因此而奠定寒冷的基调。
母亲的鱼一条挨一条地匍匐在地上,母亲也就蹲在鱼的身旁。蹲得久了,母亲就随意地抬起头来,看来来往往的过路人,也只是随意地看。街道实在是太小了,跟大城市没法比。母亲是去过首都北京的,人多得就像整筐整筐的鱼,现在回想起来,我和母亲都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向安分守己、谨小慎微的母亲,怎么敢在北京的许多街道上兜售盗版影碟呢?母亲知道那是犯法的事,她也曾为此被便衣警察带到派出所两次。有一次,是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把她关在一间封闭的小房间里,并把母亲铐在固定的桌脚上,夜深了,他们都去吃夜宵,只剩下母亲一个人坐在黑漆漆的夜里。母亲并没有告诉那个年轻的警察,她有两个儿子,和他一般大,都在读大学,为了昂贵的学费,她铤而走险。后来,母亲跟我们说起这些的时候,总是轻描淡写的,就像是在天黑之前去了一趟菜地,顺便割了点韭菜而已。就在7月,我第一次去了北京。站在陌生的胡同、街头,首先想到的便是若干年前我的母亲就是站在这样的地方左顾右盼,小心翼翼。我痴痴地立在那里,想象着母亲那谨慎卑微的笑脸,直想哭。
母亲拿起塑料瓶,不时地给鱼洒点水。街上的人越来越少了,浙江义乌的深夜好像也只是那么少的人,那一年,母亲跟老家的一对夫妇到那里打工,洗盘子、洗碗、洗菜,收拾里外。最让母亲难受的,是连续的熬夜。她们必须等,一直得等那些从酒吧舞厅里散场的人,到他们那里吃点混沌、水饺。母亲那时已经有四十多岁了,她的脚和胳膊都浮肿了。母亲累到极点的时候,就想家里的男人,想两个儿子,想着想着,就一个人偷偷地哭,坚持了大半年,母亲终于还是回来了。转来转去,还是卖鱼好啊。一回来,母亲就对父亲说。
在外奔波多年之后,母亲又重操旧业了,仿佛是一条漏网之鱼,在城市的大江大海中艰难游度之后,最终又回归到乡村的小河小溪里。有时候,我喜欢胡思乱想,常常在心里完成这样的自问自答:为什么母亲的鱼从不会轻易死去?那是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鱼,就是她的第三个孩子。有一天从市里回来,远远地望见鱼市上的母亲,蹲在那里,就像是一条失去光泽的鱼。我能料想到母亲会继续这种与鱼为伴的生活,却无法预料,是否有一天,我也会走出她以及村庄的视线,像一尾柔软的鱼,从她的竹篮里获得新生,或在寻找新生的途中悄然死去。
波纹层起,水藻繁盛,白色的鱼浮在其间若隐若现,然而我却能轻而易举地提起一条又一条鱼来。只是那一夜梦里,风很大,鱼儿很小。咬在鱼钩上的轻飘飘的小鱼,我散乱的衣裳,塘埂上齐膝的野草,以及来寻我回家的母亲的发梢,都一起飘向我身后倾斜的天空。
(选自《散文》)
触点感发:
5.“鱼,飘在空中”这个题目似乎和作者写母亲的主题没有太大关系,其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6.文章主要内容是写母亲以及母亲对子女的爱,请问,文章题目改为“母亲”好不好?
7.从全文看,作者写了有关母亲的哪几件事?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8.很多的母亲其实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平凡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伟大则体现在那些纯粹无私的爱上。写母亲的爱就是要在这些平凡中寻找感动和伟大,对此,你有发现吗?请简单说说。
范文四:鱼,飘在空中 (江飞)
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是芸芸众生情感与精神寄托的港湾,也几乎是每个作家必写题材之一,散文创作中的“真”一部分就来自这一人间最宝贵的至爱。然而亲情散文也最难写,难以逃脱前人的窠臼,这就需要作家在心灵中建立起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审美家园。
带着事物或事件,时间在时间中穿梭,发出丁当声响,如同节日夜晚的礼花五色炫目。有些人留意或捕捉到了这些或浓或淡的时光的声音,于是便成为记忆中的身影或相册,“过去发生的事正在变成文学”(梅里尔语)。但有多少人能在心灵的沙漏中记住这些事情?我想这就是江飞的色彩和声音吧!
现在,这些声音正欸乃而来。
鱼,飘在空中
□??? 作者:江飞
很长时间了,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这么一句生动莫名的话,仿佛一条顽固而狡黠的鱼,时不时地钻出水面,似是引诱,又像是提醒,告诉我这样的一个真相:曾经或者将来,鱼,飘在空中。
飘在空中的鱼,是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的那一条吗?从水里直接飞升到空中,再在空中完成难度高超的自由转体,像一只灵巧异常的风筝。我曾见过无数的风筝,挂在十月的高压线上,它们在春天里逃跑未遂。我也曾见过无数的鱼,它们都能侥幸地从鱼网和我们的口中逃脱吗?更多的恐怕是成为鱼缸里供我们欣赏的活物,或是填了我们胃的狭小的一角了吧。我曾经满怀深情地描写过死去的它们:
鱼死在水里,肚皮朝上。
我从湖边经过,从它的身旁经过,它曾经是一尾活蹦乱跳的鱼,现在却是一具尸体。幸运的是,它最终死在水的怀里,水是鱼的情人,它应该感到幸福。
我不知道,这条鱼,是否从不远的老家游来,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选择这里死去。
我准确地向它扔了一颗石子。
石子很快沉了下去,浮起来的却是长久的思念。我想起跟鱼关系最密切的我的母亲。她在乡下日复一日地卖鱼。她对鱼充满感情。她的鱼从不轻易死去。
我能感受到的每个相似的冬天,都渗透着刺骨的寒意,和阵阵逶迤而来的鱼腥的气息。昏暗中的清晨,最先看见的是已坐起身的母亲,而在她看不见的几十里之外的养鱼场里,无数条鱼也在整装待发了。母亲把手伸进冰冷的水里,整个冬天便因此而奠定寒冷的基调。
母亲的鱼一个挨一个的匍匐在地上,母亲也就蹲在鱼的身旁。蹲得久了,母亲就随意地抬起头来,看来来往往的过路人,也只是随意地看。街道实在是太小了,跟大城市没法比。母亲是去过首都北京的,人多得就像整筐整筐的鱼。现在回想起来,我和母亲都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向安分守己,谨小慎微的母亲,怎么敢在北京的许多街道上兜售空白的黄色录影带呢?母亲知道那是犯法的事,她也曾为此被便衣警察带到派出所,两次。有一次,是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把她关在一间封闭的小房间里,手被铐在固定的桌脚上。夜深了,他们都去吃夜宵,,只剩下母亲一个人,抚摩着被踢打过的青肿的脚踝,坐在地上,坐在黑漆漆的夜里,捱着饿。就这样关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才把她放了。母亲并没有告诉那个年轻的警察,她有两个儿子,和他一般大,都在读大学,为了高昂的学费,她铤而走险。后来,母亲跟我们说起这些的时候,也总是轻描淡写的,就像是在天黑之前去了一趟菜地,顺便割了点韭菜而已。就在今年七月,我第一次去了北京。站在陌生的胡同街头,首先想到的便是若干年前我的母亲就是站在这样的地方左顾右盼,小心翼翼。我痴痴地立在那里,想象着母亲那谨慎卑微的笑脸,直想哭。
母亲拿起塑料瓶,不时地给鱼洒点水。街上的人越来越少了。浙江义乌的深夜好像也只有这么少的人。那一年,母亲跟老家的一对夫妇到那里打工,洗盘子,洗碗,洗菜,收拾里外。最让母亲难受的,是连续地熬夜。她们必须等,一直等那些从酒吧舞厅里散场的人,到她们那里吃点馄饨、水饺。母亲那时已经有四十多了。她的脚和胳膊都浮肿了。母亲累到极点的时候,就想家里的男人,想两个儿子,想着想着,就一个人偷偷地哭。坚持了大半年,母亲终于还是回来了。转来转去,还是卖鱼好啊,一回来,母亲就对父亲说。
在外奔波多年之后,母亲又重操旧业了,仿佛是一条漏网之鱼,在城市的大江大海中艰难游渡之后,最终又回归到乡村的小河小溪里。有时候,我喜欢胡思乱想,常常在心里完成这样的自问自答:为什么母亲的鱼从不会轻易死去?那是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鱼,就是她的第三个孩子。有一天从市里回来,远远的望见鱼市上的母亲,蹲在那里,就像是一条失去光泽的鱼。我能料想到母亲会继续这样的与鱼为伴的生活,却无法预料,是否有一天,我也会走出她以及村庄的视线,像一尾柔软的鱼,从她的竹篮里获得新生,或在寻找新生的途中悄然死去。
波纹层起,水藻繁盛,白色的鱼浮在其间若隐若现,然而我却能轻而易举地提起一条又一条鱼来。只是那一夜的梦里,风很大,鱼儿很小。咬在鱼钩上的轻飘飘的小鱼,我散乱的衣裳,塘埂上齐膝的野草,以及来寻我回家的母亲的发梢,都一起飘向我身后倾斜的天空。
摘自《散文》2006年第1期
[评析]如果说《日子》选取的是夫妻二人生活中的几个片断的话,那么在它的姊妹篇《鱼,飘在空中》(《散文》2006年第1期,《读者》2006年第16期转载)则采用了“我”这一叙述视角和思想之“鱼”的切入。这是一篇描写母爱的散文。季羡林先生在《人间第一爱》中说:“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在当今众多同类散文题材的写作中,江飞的这篇散文写得不落俗套。飘在空中的“鱼”,实为母亲的身影,因此,文中的一些地点、事件就与“飘”有了某种契合,也由此我们看到与母亲相关的一切,在文中都变得温暖起来,同时也潮湿起来。有人说,母爱是一杯淡淡的清茶,把苦涩留在心底,散发出来的都是清香。这话很适合江飞的这篇散文。于是在北京的胡同、在浙江义乌的饭馆、在故乡小镇的街头,母亲都把心酸的泪水收藏起来,给儿女们一个故作轻松的笑脸……与《日子》相比,这篇散文更多的渗透进了作者内心参与和感恩之心,文字不再像《日子》那样纯净、客观的“再现”,更多是“表现”,“我”的心灵不得不“出场”,因为这时它“是精神表达”(维特萨特语)的需要了。如果说《日子》中的情感还是涓涓细流的话,那么在《鱼,飘在空中》则已汇成汩汩泉水了: “……母亲,蹲在那里,就像是一条失去光泽的鱼。”“鱼,是她的第三个孩子。”“我痴痴地立在那里,想象着母亲那谨慎卑微的笑脸,直想哭。”这种颤动、沉思,让“飘在空中”的“鱼”,“飘向我身后倾斜的天空”。描写?叙说?抑或呻吟?这种母爱的博大让这篇散文,“一如凌冬不凋的花朵,给我们麻木的心田带来久久的感动。”(王剑语)
范文五:鱼,飘在空中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鱼,飘在空中
①飘在空中的鱼,是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的那一条吗?从水里直接飞升到空中,再在空中完成难度高超的自由转体,像一只灵巧异常的风筝。我曾见过无数的风筝,挂在十月的高压线上,它们在春天里逃跑未遂。我也曾见过无数的鱼,它们都能侥幸地从鱼网和我们的口中逃脱吗?更多的恐怕是成为鱼缸里供我们欣赏的活物,或是填了我们胃的狭小的一角吧我曾经满怀深情地描写过死去的它们:鱼死在水里,肚皮朝上。
②我从湖边经过,从它们的身旁经过,它曾经是一尾活蹦乱跳的鱼,现在却是一具尸体。幸运的是,它最终死在水的怀里,水是鱼的情人,它应该感到幸福。
③我不知道,这条鱼,是否从不远的老家游来,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选择在这里死去。
④我准确地向它扔了一颗石子。石子很快沉了下去,浮起来的却是长久的思念一我想起跟鱼关系最密切的我的母亲。她在乡下日复一日地卖鱼。她对鱼充满感情。她的鱼从不轻易死去。
⑤我能感受到的每个相似的冬天,都渗透着刺骨的寒意,和阵阵逶迤而来的鱼腥的气息。昏暗中的清晨,最先看到的是已坐起身的母亲,而在她看不见的几十里之外的养鱼场里,无数条鱼也在整装待发了。母亲把手伸进冰冷的水里,整个冬天便因此而奠定寒冷的基调。
⑥母亲的鱼一个挨一个地匍匐在地上,母亲也就蹲在鱼的旁边。蹲得久了,母亲就随意地抬起头来,看来来往往的过路人,也只是随意地看。街道实在是太小了,跟大城市没法比。母亲是去过首都北京的,人多得就像整筐整筐的鱼。现在回想起来,我和母亲都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向安分守己、谨小慎微的母亲,怎么敢在北京的许多街道上兜售空白的录影带呢?母亲知道那是犯法的事,她也曾为此被便衣警察带到派出所两次。有一次,是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把她关在一间封闭的小房间里,手被铐在固定的桌脚上。夜深了,他们都去吃夜宵,只剩下母亲一个人坐在黑漆漆的屋里。母亲并没有告诉那个年轻的警察,她有两个儿子,和他一般大,都在读大学,为了高昂的学费,她铤而走险。后来,母亲跟我们说起这些的时候,也只是轻描淡写的,就像是在天黑之前去了一趟菜地,顺便割了点韭菜而已。就在今年七月,我第一次去了北京。站在陌生的胡同街头,首先想到的便是若干年前我的母亲就是站在这样的地方左顾右盼,小心翼翼。我痴痴地立在那里,想象着母亲那谨慎卑微的笑脸,直想哭。
⑦母亲拿起塑料瓶,不时地给鱼洒点水。街上人越来越少了。浙江义乌的深夜好像也只有那么少的人。那一年,母亲跟老家的一对夫妇到那里打工,洗盘子,洗碗,洗菜,收拾里外。最让母亲难受的,是连续地熬夜。她们必须等,一直等那些从酒吧舞厅里散场的人,到她们那里吃点馄饨、水饺。母亲那时已经有四十多岁了。她的脚和胳膊都浮肿了。母亲累到极点的时候,就想家里的男人,想两个儿子,想着想着,就一个人偷偷地哭。坚持了大半年,母亲终于还是回来了。转来转去,还是卖鱼好啊,一回来,母亲就对父亲说。
⑧在外奔波多年之后,母亲又重操旧业了,仿佛是一条漏网之鱼,在城市的大江大海中艰难游渡之后,最终又回归到乡村的小河小溪里。有时候,我喜欢胡思乱想,常常在心里完成这样的自问自答:为什么母亲的鱼从不会轻易死去?那是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鱼,就是她的第三个孩子。有一天从市里回来,远远地望见鱼市上的母亲,蹲在那里,就像是一条失去光泽的鱼。我能料想到母亲继续这样与鱼为伴的生活,却无法预料,是否有一天,我也会走出她以及村庄的视线,像一尾柔软的鱼,从她的竹篮里获得新生,或在寻找新生的途中悄然死去。
⑨波纹层起,水藻繁盛,白色的鱼浮在其间若隐若现,然而我却能轻而易举地提起一条又一条鱼来。只是那一夜的梦里,风很大,鱼儿很小。咬在鱼钩上的轻飘飘的小鱼,我散乱的衣裳,塘埂上齐膝的野草,以及来寻找我回家的母亲的发梢,都一起飘向我身后倾斜的天空。
(选自《散文》)
1.结合全文,解释标题“鱼,飘在空中”的含意。
2.从全文看,作者写了有关母亲的哪几件事?分别反映出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
3.请分析“仿佛是一条漏网之鱼,在城市的大江大海中艰难游渡之后,最终又回归到乡村的小河小溪里”一句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4.文章最后一段描写“那一夜的梦”,目的是什么?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1.答:①鱼从水中跃起,像一只飘在空中的风筝;②母亲像城市里的一条漏网之鱼,为了生活而漂浮在城市里;③我像一尾鱼,离开母亲,走出农村,开始新的生活。
2.答:①冬天街头卖鱼,勤劳执著。②北京街道兜售空白录影带,为儿子的学费铤而走险,小心翼翼。③义乌打工熬夜,安分守己,劳累恋家。
3.答: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在城市里为生活而奔波的艰难,突出了母亲对乡村生活的依恋。
4.答:渲染出鱼的生活环境以及母亲对于子女的爱,含蓄深广,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与开篇及标题相呼应,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