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不合理,亟待转型升级
“十一五”期间,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下,本地经济取得了年均12%的增长速度,其中投资对本地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然而因产业结构僵化,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不合理,主导产业中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居多等问题突出,尤其是在低碳增长方式下,经济缺乏持续增长动力,因此,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
从本地经济结构看,转型升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丰富和完善产业结构,培育本地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积极使用好国家级、省级、市级开发区给予的优惠条件,鼓励配套企业和有关研发企业聚集,拉长产业链条,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培育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突出“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三大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成功培育,可使本地产业结构趋于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传统产业独自承担经济增长的压力。二是当前重要产业,如纺织服装业、建材业、金属制造业等,快速增长的潜力逐渐消退。同时,在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心所向的大背景下,由于这些产业本身具有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环境污染严重等属性,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升级迫在眉睫。因此,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重视品牌建设等多种手段来做强做大原有产业。
本地经济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并崛起于杭宁之间,必须利用后发优势进行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范文二:【doc】吉林省产业结构现状与问题分析
吉林省产业结构现状与问题分析
-盈;LI?U-j?’1_
产业结构现状.司题
1,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产业
化进程过慢.虽然吉林省农业具有一定
优势,但仍存在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产
业化进程过慢的问题.199o年以来,我
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加速增长,但是吉
林省在这种加速增长中相对落后,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由比全国高百元多逐步变
成少500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的差距从200元左右扩大到1200
元左右,不过农民纯收入虽有起伏,却始
终好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吉林省农
业具有一定优势,但劳动生产率低下.
1999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吉林省总
劳动力的比重为49.2%.虽然吉林省注
重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但速
“iHiW一与问题分析
度过慢.
2,工业企业结构性调整步伐加快,
但缺乏竞争力,后劲明显不足.近年来吉
林省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省工业总贡
献率为5.4%,基本形成以汽车,化工工
业为支柱,同时兼具食品,医药,电子三
大优势产业的格局.以光电子技术,信息
技术,生物技术及汽车零部件为标志的
高新技术产业群初步形成,正朝着产业
化方向发展.但由于产品结构层次低,技
术含量低,更新换代慢,工业增长后劲不
大.近10年来,吉林省工业总产值占全
国工业总产值的份额从2.3%下降到
1.4%,减少近1个百分点.在全国工业
化进程加快的时期吉林省工业却相对萎
缩,形式相当严峻.
吉林省国有经济比重大,主要靠汽
车,石化支柱产业起重要支撑作用.1998
年汽车,石油化学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
省工业总产值的21.4%和15%.但是面
对跨国公司的渗透和竞争,这些主导产
业和支柱产业处境堪忧.由于核心技术
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关键技术和核心
元器件依赖进口,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
新技术产品数量少,规模小,因此吉林省
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缺乏对国民经济
的带动作用,主导作用,而且经济效益
差.
吉林省的重化工业结构,是计划经
济体制下我国盲目追求发展重工业的时
代所形成,是按工业化国家结构模式建
立的,虽然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结构趋
同,但在技术创新,知识储备,经营管理,
市场组织等高级经济要素方面差距很
大,因此整体竞争力明显低于发达的工
业化国家,难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近十年的产出
份额呈下降趋势,行业优势远没有发挥
出来.一般加工制造业,由于其产品档次
低,质量差,规模小,最终产品少,而且受
到东南沿海地区过剩生产能力的市场抑
制,缺乏竞争力.
3,第三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劳动力结
构逐步提高,但与发达省份相比发展明
显滞后.1999年吉林省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为34.4%,发展速度较快,这主要
和对艺术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季米特洛夫
口张向群王朝晖
是由于对第三产业投资力度加大.但同
发达省份相比,吉林省第三产业发展还
存在很大差距.吉林省第三产业在人力
资源配置结构中所占比重,1988年为
24.4%,1992年为23.6%,1996年为
29.1%,从第三产业的GDP结构看,第
三产业的比重1985年为21.4%,1990
年为22.1%,1996年为31.3%,在我国
其他城市(北京,上海)第三产业占GDP
总值的比重已经高达40%以上,有些城
市,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他们的支柱产业,
但像吉林省这样,无论在就业结构上还是
在GDP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如此
之小是极罕见的,也是极为不协调的.这
是吉林省产业结构后进的一个突出表现.
第三产业发展明显劣势还在于服务
贸易滞后.1998年吉林省人均进出口贸
易仅63.49美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
1/4,并且在出口中农产品和工业初级
产品占相当大的比重,高技术含量服务
贸易仅处于初级阶段:人均利用外资
22.22美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广半;
近五年来,吉林省人均财政支出文化教
育卫生类财政支出比重,人均客运量等
指标逐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有拉
大的趋势.1998年人均文教科卫财政指
标比重比全国低17.1个百分点(相对少
40%),人均客运量比全国低20%以上.
当前世界经济正向服务贸易倾斜发展,
发达国家已经通过专利技术,中介服务,
金融服务,网络经济等服务贸易参与发
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运作,并取得一定
的控制权.吉林省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
正面临发达国家具有先进服务手段,先
进经营方式的服务贸易大举进入的竞争
压力.
4,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阻碍产业
结构升级.总体来看,吉林省产业组织结
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下,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缓慢,产业技术长期维持低水平
发展,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吉林省农业具
有一定优势,工业与第三产业相对落后,
从而影响全省经济的发展.从国内生产
总值构成来看,近年来,全国工业比重缓
慢上升,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而吉林
省工业比重却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
在波动中上升,很不稳定.究其原因,主
要是由于近年来吉林省工业结构性矛盾
加深,市场制约加重,企业生产经营很困
难.企业的兼并重组,减员增效的效果不
明显,国有企业扭亏脱困速度慢,有些企
业停工和开工不足问题较突出.吉林省
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小,高科技的民
营企业数量少.吉林省近年来一直注重
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强产,学,研合作,注
重技术改造和创新,但由于吉林省的高
技术产业的基础低,高技术产业的GDP
贡献率较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小,
导致产品结构层次低,技术含量低,更新
换代慢,工业增长后劲不足.
长期以来吉林省经济发展过度依赖
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靠人海战术发展
大工业,违背了资源分配给愿意并能够
付出最高价格者的资源配置要求,尤其
是长期对知识资源和人才资源也实行低
价分配政策,这就造成了廉价的劳动力
和资源被粗放的利用,人才流失,资源浪
费和劳动生产率低下的现象,低成本的
比较优势丧失,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由
于产业技术长期维持在低水平的发展
中,又丧失了绝对优势,阻碍了产业结构
升级.
调整和优化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吉林省产
业结构总体上存在的问题是第一产业相
对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相对比重过低.
当前国际公认的现代化标准是第一产业
占GDP比重低于15%,第三产业占
GDP比重高于45%.吉林省1999年这
两个比重分别为25.4%和33.1%,可见
吉林省产业结构仍处于一种尚待优化的
状态.因此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促进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实现经济的快
速增长.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发展效益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吉林
省这个农业大省的头等大事.当前吉林
省要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首先要
解决目前农村劳动效率低下的问题,推
广农业机械化,以减少农村就业人口,从
而将大量剩余劳动力解脱出来,从事农
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实现农业劳动
力向非农劳动力的转移.其次,必须加大
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力度,降低生产成本;
拉大产业链条,发展玉米深加工,畜产品
加工和特产品加工.再次,不断推进农业
产业化,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按产业化方
式组织农业生产,鼓励民营和外资企业
兴办饲料和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原料
基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把农民与龙
头企业连接起来.第四,加速小城镇建
设,促进农村以乡镇为中心的城市化也
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2,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
济增长点.
吉林省应利用科研院所和高校众
多,科技力量强大,尤其是在光机电一体
化,生物工程,新材料,计算机软件开发
和现代通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优势,大
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
济增长点.具体可以从发展信息产业的
核心技术或搭载能力技术等重点突破做
起,同时迅速抢占光电通信技术,生物技
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市
场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网络经济,以点带
骄傲的人-然城妒,他对于最z德性受人弥赞的人便最怀忌恨——斯
宾诺莎
____=U-U-’-7?-__一
i
阡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
统产业改造升级形成的
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三产业,尤其是为经济发
品”的基础产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
就业人口,对经济增长具
基于吉林省现状,当前应
f发展提供”公共产品”的
息,交通等产业.随着我
L信,航空运输业,教育,
电影电视业等较高层次
到来自国外的巨大冲击
须尽快提高对外竞争力.
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国有
外商投资经济的竞争力,
目内非国有经济竞争力,
}环境的培育.因此,这些
部门应当加快对国内民
使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
帽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过
调发展的局面,从而促
:率的提高和民族产业竞
产业,培育核心竞争力.醒
E重发现自身特色,发挥
培养吉林经济的核心竞i
发展绿色产业作为培育
破口.在可持续发展已
责任的今天,绿色产业
的新高地.国内外绿色
矗,为吉林省依托特有的
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I
的市场动力.因此,吉林{
?势,重点以创造绿色品
立绿色大省形象.当前应
点,科技与产业结合的
I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环保
塞广方面来,尽快形成以
制造技术,生物技术,清
;他高新技术为主的科技
绿色汽车,绿色食品,中j
级生产基地.最终在全
;牌产品为龙头,绿色产
绿色汽车,绿色化工,绿
i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生i
济体系.?
一强
范文三:吉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调整方向探略
35 6 Vol,53 ?6
年 月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UNIVERSITY Nov.20 14 2014 11
吉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调整方向探略
王樵
,通化 师 范 学 院 政法 学 院 ,吉 林 通 化 ,134002
!!!!!!!!!!!!! !!!!!!!!!!!!!!!!!!!!!!!!!!!!!!!!!!!!!!!!!!!!!!!!!!!!!!!!!!!!!!!!!!!!!! 摘 要 ,近 年 来, 吉 林 省产 业 结 构 调 整虽 然取 得 了一 定 的成 绩 ,但总 体 上 仍 然 呈现 出产 业 层次 不 高 、产
业 结 构 单 一 、产 业 关 联 不 紧 密 等 问 题 。 为 了 实 现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必 须 明 确 产 业 结 构 的 调 整 方 向 ,发 挥
一 、二 、三 产 业 的 有 机 联 动和 相 互 促 进 作 用 ,实 现吉 林 省 经 济的 健 康 可 持 续发 展 。
关键 词 ,产业 结构 ,产业 竞 争 力 ,可 持续 发 展
中图 分 类 号 ,文献 标 识 码, 文章 编 号 ,———F061.5 A 10087974(2014)06005004 !!!!!!!!!!!!!
业 发 展 较 快 , 产 值 比 重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年自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 , 吉 林 省 2002
产 值 比 重 达 到 41%的 高 点 ,2002 年 以 后 产 值 比 重 趋 能够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 , 实现了经济稳定快 速 增 于平稳 。因此,改革开放以后吉林省产业结构实现了 长。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吉林老工业基地体制落后 、 由二、一、三到二、三、一格局的转变 。 “”“”
图 1 1978:2013 年吉林省产业结构动态过程 市场化水平低 、结构性矛盾等问题日益显现 ,特别 是
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到吉林省经济的进一步 发
展。 因此,明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实现产业结构 优
化升级是吉林省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
一、吉林省产业结构现状
,注 ,图中数据来源于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一,吉林省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二,吉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结构是指一 、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以 产业结构的 “单一性 ” 1.及决定这些比例关系的内在联系 。建国以后 ,吉林省 产业结构重型化是吉林省产业结构的一个 显 著 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从 “一、二、三”到“二、一、三”及改 特点。 年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增 长 2013 6858.23 革 开 放 以 后 的 “二 、三 、一 ”格 局 的 转 变 。从 ,图 1,可 ,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 率 为 。 其 中 ,规 模 以8.8%57.5% 以看出吉林省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趋势 , 第一 产 业 上 工 业 增 加 值 6080.29亿 元 ,增 长 9.6%。 轻 工 业 实 的 产 值 比 重 1978年 为 30% ,1998 年 为 20% ,2013 现 增 加 值 1823.95亿 元 ,增 长 11.7%,重 工 业 实 现 增 年 为 11.6%。 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持续下降 [1]加值 4256.34亿 元,增长 8.8%。 产业结构重型化的 的 趋 势 ,1978:1998 年 第 二 产业的产值比重持续下 形成有其历史原因 , 也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 展 发 挥 降 ,2000 年 后开始逐渐回升 ,2013 年产值比重达到 着重要的作用 。 但是产业结构重型化不可避 免 造 成 52.8%, 占 据 半 壁 江 山 ,1978:1984 年第三产业发展 产 业 结 构 的 “单 一 性 ”,必将影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 缓 慢 ,1986 年后随着市场体 系 的 逐 步 完 善 , 第 三 产
收 稿日 期 ,2014-07-13 作者 简 介 ,王 樵, 1971,-吉 林白 山 人 ,硕士 ,副教 授 。研 究方 向 ,区 域经 济 。
基 金项 目, 吉林省教育科学“ 十 二五 ” 规 划课 题 “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视域下地方高校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阶段 性成 果 。项 目 编号 , GH12422
50
吉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调整的方向探略王 樵
优化农业内部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支撑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群的形成 。随着改 革 1. 开放的深入进行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 优先发 展 需 吉林省土地肥沃 ,自然条件优越 ,是我国重 要 的 求弹性比较大的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趋 商品粮生产基地 。但是,吉林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 势。 同时,吉林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需要充分 农用机械设备的推广使用相对滞后 , 农业资 源 可 持 发挥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 ,实现产业结构由 “二、三、 续利用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为 此,2010 年 11 月 一” 向“三、二、一”的转变 。 国务院下达 《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 方 式
2.产业结构内部转换中的 “非均衡性 ” 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 》,强调把建设现代农 业 作
吉林省的产值结构是 “二 、三 、一 ”结 构 ,而 就 业 为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础支撑 , 加 快 转 变
农业发展方式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优化农业内 部 结 结构呈现出 “一、三、二”结构。由此可以看出 ,产业结
构内部转换中存在 “非 均 衡 性 ”的 特 点 ,即 就 业 结 构 构, 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 战 略 转变与产值结构的转变不相吻合 , 没有达到理 想 的 基地。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坚持农业基础 地 位
不动摇 ,保持粮食稳定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全面统 预期。 2013年来吉林省第二产业占总产 值 52.8%的
比 重 ,却 只 吸 收 了 20% 左 右 的 就 业 ,难 以 吸 收 从 计 ,2013 年 全 国 粮 食 总 产 量 60193万 吨 ,人 均 粮 食 第 占有量为 0.439吨 ,占有量 1.291吨 。 粮食产量 持 续 一产业转移的劳动力 。这表明 ,吉林省第二产业部门 走高为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的现代化程度远远高于第一产业部门 , 相应会 降 低 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 效 益 对劳动力的需求 。另外,第一产业部门的劳动力素质 为核心 ,注重农作物结构和品种品质结构的调整 ,大 并不符合第二产业所提供岗位的要求 , 必将对 该 部 力推广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消费需要的高产高 效 农 门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产生障碍 , 客观上延迟了 第 一 作物。 重点是更换或更新玉米 、水稻品种 ,扩大 优 质 产业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 第三产业是吸纳 大豆生产 ,积极发展名优杂粮生产 。加强对农业的技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术改造 ,而 实 际 ,提高增产增效实用技术的普及程度 ,推 进 农
业现代化进程 。 在确定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基 地 建 设 上吸收了不到 40%的就业 。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数
有限, 这势必影响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技术进 步 的空间布局后 , 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的区域 化 和 专
业化建设 ,大力推进优质专用玉米产业带建设 。吉林 和产业结构升级 。由此可以看出 ,吉林省产业结构还
省专用玉米产业带建设主要布局在吉林中部松 辽 平 处于进一步转化过程中 ,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产 业
结构“均衡性 ”发展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 原 粮 食 主 产 区 ,在 长 春 市 榆 树 、农 安 、德 惠 、九 台 ,四
3.产业间的关联度不紧密 平市梨树 、公主岭 、双辽、伊通,松原市前郭 、扶余 、长
岭 、乾 安 ,辽 源 市 东 丰 、东 辽 ,吉 林 市 永 吉 、舒 兰 等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具备第一产业快速发展的
优越条件 ,但确实存在优势转化不够明显的问题 。传 16
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表现为现代化程度不高 , 对 现 代 个县市进行重点建设 。 在粮食主产区加强标 准 化 农
田 建 设 ,实现粮食生产 过 程 的 规 模 化 、专 业 化 、机 械 化农用机械设备的需求量较小 , 相应地限制了 工 业
化和优质化 。 农业规模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 必 然 趋 产品的供给 。 同时工业发展对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势和主导方向 ,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农业规 不明显 ,工业发展对促进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不高 ,导
模化经营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 , 降低农 产 品 生 致农产品的转化增值率偏低 。 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
产成本 ,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农 业 产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脱节 ,没有形成相对合理 的 产
[2]190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业 链 条 。 吉林省第三产业产值 比 重 不 足 40%,特 别
2.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 ,提高产业关联度 是信息产业和金融 服务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 ,这
畜牧业具有比较强的产业关联度 , 直接 影 响 种 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层次不高和对
植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 一、二产业的支撑和服务作用发挥不足 。 因 此,产业
中要把畜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 根据国 内 外 的 间的关联度不紧密导致产业间相互促进作用无法充
经验和需求特点 ,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和 消 费 分发挥出来 ,必将影响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
需求结构的变化 ,农业在第一产业中的份额会降 低 , 二、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而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份额会提高 。 畜牧 业 产 值 ,一,稳定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
51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 ,
在第一产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高低 , 是判断一 个 国 家 定的成绩 , 一汽大众新宝来纯电动轿车项 目 建 设 进 或地区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 , 也是衡量 一 个 国 展顺利 ,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电池 、电机和电控 系 统 的
[3]208-209 家或地区农业内部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 。 配套体系 。 但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仍面临基 础 设 施 和 目前在发达国家中 ,畜牧业一般占第一产业 的 比 重 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 需要有针 对性 地 加 以 为 60%:70%,而吉林省畜牧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为 解决。
40%左右,仍然具有比较大的调整空间 。 吉 林 省的汽车产业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资
吉林省畜牧业在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 , 需 要 源 ,壮 大 产 业 规 模 ,延 长 产 业 链 条 ,走集群化的发展 根据畜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高起点布局 , 重 点 发 展 道路。以长春一汽为核心 ,加大力度扶持长春旭阳内
饰 件 、吉林整车及配套 、四平装用车及配套 、四 平 伊 精品畜牧业 。充分发挥西部松嫩草原牧业区 、中部松
辽平原牧业区和东部长白山牧业区等三大畜牧 业 生 通汽车零部件和临江 冶金铸造等产业向集群化发 产区域的作用 , 建成以优质牛羊肉制品企业 为 龙 头 展。 将吉林省建设成为集整车制造 、 汽车 零 配 件 生 的畜牧业产业链和生态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 通 过 产、 科学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全国 最 大 的 畜牧业的发展带动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 而 畜 产 品 汽车产业基地 。 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充 分 发 挥 主 加工业的发展必将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和产 品 的 导产业的带动作用 ,提高产业关联度 ,进一步 优 化 产 附加值 ,为畜产品养殖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为解 业结构 。
决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饲料问题 , 需要 进 一 步 2.优化农副产品加工业空间布局 ,形 成 集 群 化 优化生态环境 ,实现天然牧场的可持续利用 。转变传 发展模式
统的资源利用方式 , 将玉米秸秆等废弃物变 成 可 利 吉 林 省具有农副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发展优势 ,
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区位商达到 2.43, 远远高 于 全 国 用饲料 ,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 。同 时,在保证粮 食 稳 [4]88 的平均水平 ,在国内同行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产增收的前提下 , 可以考虑增加饲料作物的 种 植 面 未来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程度 , 实 现 农 副 积产品加工业在特定区域的进一步积聚 ,提高饲料作物的产量 ,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充 足 的 , 充 分 发 挥 该
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 在产业结构调整 过 程 中 要 原材料保障 。 畜牧业的发展会带动种植业和 畜 产 品 充分认识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 既可以 拉 长 产 业 加工业的发展 。因此,在畜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 链发挥产业间相互促进作用 , 又可以提供 多 层 次 高 中要进一步提高产业关联度 ,提升产业竞争力 ,实 现 品质的产品 ,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需求结构的 变 化 。
同时农副产品加工业资本技术构成相对较低 , 有 利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 于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 , 对实现产业结 构 和 就 业 ,二,强化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 结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做大做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充 分 发 挥 其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 依托 丰 富 的 农 带动作用 产品资源 , 吉林省农副产品加工业已经成 为 经 济 发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中最重 要 的 展最有希望 、最具潜力的支柱产 业 。 无论 是 资 产 总 行业之一 ,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 。吉林省交 额 、产 品 销 售 收 入 、工 业 增 加 值 ,农副产品加工业均 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长春一汽为依托 , 不断 发 展 壮 已超过石油化工业 ,成为吉林省仅次于汽 车 行 业 的 大,现已成为吉林省工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由于汽车 第二大支柱产业 。 未来发展要按 照 “壮大规模 、深 度 产业的辐射能力较强 ,因此,其技术提升必定会 产 生 开发、择优发展 、清洁环保 ”的思路 ,依托区域 内 便 捷 更大的乘数效应 。为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和科 技 成 果 的交通网络和丰富的原料优势 , 以产业园 区 和 原 料 产业化 ,吉林省启动了 7 个重大科技专项 ,包括 汽 车 基地为空间载体 ,确立农副产品加工业空间布 局 ,充 核心技术 、设计新能源汽车 、汽车电子 、汽车轻量 化 、 分发挥其拉动作用 。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发 展 过 程 中 汽车节能减排以及汽车零部件等方向 。 特别 是 要 将 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 选择市 场 需 求 较 设计新能源汽车作为今后的发展重点 , 对降 低 资 源 大 、发 展 前 景 良 好 、相 对 优 势 明 显 、产业链条较长的 的消耗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 农副产品作为发展重点 ,实现农副产品的 加 工 增 值 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加快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 是 必
然趋势 ,谁掌握了未来发展趋势谁就掌握了制高 点 。
目前, 吉林省新能源汽车研制和开发已经取得 了 一
52
吉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调整的方向探略王 樵
和结构高级化 。吉林省拥有我国著名的黄金玉米带 , 别是吉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区域定位上坚 持 “扎 玉米精深加工已成为吉林省 农产品加工的重点领 根农村 、支持城镇 ”的原则 ,主要面向农村市场 ,为 农 域。 依托大成 、中粮、吉粮等大型企业集团以玉米为 村生产和生活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同时,吉林省 原材料生产和开发淀粉糖 、氨 基 酸 、有 机 酸 、多 功 能 结合区域发展的具体实际 ,支持设立新型金融 机 构 , 淀粉、玉米油系列 、方便型营养玉米食品和高纯度无 探索开展农村土地银行 、 林业银行和人参 特 色 银 行
[5]103水 酒 精 等 产 品。 近 年 来 ,吉 林 省 的 玉 米 加 工 业 已 业务。近年来 ,随着吉林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急剧 初具规模 ,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应 增长, 大量民间资本的存在为发展民间金融 提 供 了 尽快形成以长春地区为中心的玉米加工企业集群化 必要条件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 ,吉林省加快了发展 发展模式 , 逐步确立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龙头支柱 民间金融的步伐 , 为支持民间资本设立自 担 风 险 的 地位,使之成为吉林省的主导产业之一 。 中小型银行 、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 ,为 地 方
,三,发挥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 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
1.大力发展批发零售业 ,提高就业吸纳能力 在3.提高旅游产业开发力度 ,培 育 新 的 经 济 增 长
发达国家 ,批发零售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点
基 本 达 到 20%,成为服务业中吸纳劳 动 力 就 业 的 主 吉林省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 大 力 发 展 旅 力军。特别是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 ,第一产业转移 游业对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拉动就业必 将 起 到
重要的作用 。要实现吉林省旅游业快速发展 ,需要对 出来的劳动力大多流向第三产业 。 从劳动力供求方
面进行分析就会发现 ,批发零售业进入门槛比较低 , 吉林省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 。 历史文化 游 以 长 春 这就降低了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 , 实现了劳动力在 伪皇宫 、农安黄龙府古迹 、集安高句丽古迹为 宣 传 和 产业间的合理流动 , 为显性和隐性失业人员提供更 开发的重点 ,让游客透过历史感受时代的变迁 ,民 俗 多的就业岗位 。同时,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流 文化游以独具特色的满族民间文化和东北二 人 转 为 向批发零售业 主题, 能够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 ,让游客充分感受吉林省的民风和民俗风 情 ,农 求, 对于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服务质量必将 业观光游以向海 、查干湖等湿地和农家山庄为 主 题 , 发挥重要作用 。批发零售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要根据 推出生态之旅 ,红色经典游以东北抗日联 军 战 斗 过
的地区为开发的重点 ,让游客重走抗联路 ,充 分 认 识 吉林省城乡的差别 ,形成不同的发展思路 。 在城 市 ,
要重点发展社区生活食品超市 、快 餐 店 、家 政 服 务 、 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 冰雪旅游以 吉 林 雾 凇 废旧物品回收等零售业 。在农村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 旅游项目为重点 , 开发各类滑雪场和城市 公 园 雪 游 的提高 , 生产消费结构和生活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 会,让游客充分体会到北国的风光 ,森林度假 休 闲 游 的变化 ,形成了广阔的需求市场 ,为批发零售业由城 充分利用好长白山旅游资源 , 让游客充分 感 受 到 大 市向农村转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自然的秀美风光 。 。通过开发旅游项目 、健全旅游服务
体系和增加对旅游业的宣传力度促进旅游产 业 的 发 2.加快金融业的发展 ,发挥金融业的支持 和 服
务作用 展,实现吉林省旅游产业的优化和升级 。
注 释 ,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 , 需要充分发挥中小企 文 中 采 用 相 关 数 据 源 于 吉 林 省 统 计 局 ,吉 林 统 计 信 息 网 ,http:// 业和民营企业的作用 ,培育市场竞争主体 。而目前民
tjj.jl.gov.cn/ 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资金匮乏 、 金融支持力 度 参 考 文 献 , 不够等问题 。 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融资体系和 [1]吉林省统计局.吉林省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报[R].
[2]黄 继 忠.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优 化 研 究 [M].北 京 ,市场融资保证体系 。 吉林省参照国内其他地区地方 经 商业银行的实际做法 , 通过改建的方式成立了吉林 济 科 学 出 版 社 ,2011. [3林] 善 炜. 中 国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战 略 [M].北 京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银 行 ,使其成为能够经营资产 、负 债 、中 间 性 业 务 的 社 ,2003 .综合性商业银行 , 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 [4]马 克.2013年 吉 林 经 济 社 会 形 势 分 析 与 预 测[M].北 京 ,社 会 科 学 文 献 出 版 社 ,2013 .的金融支持 。2 014年是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六 [5]金 凤 君.东 北 地 区 发 展 的 重 大 问 题 研 究[M].北 京 ,商 务 印 书 馆 , 十周年的时间节点 ,过去的六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面向农村仍然大有作为 。特 2012. ,责 任编 辑 ,吕 增艳 ,
53
范文四:吉林省三次产业结构特点分析
吉林省三次产业结构特点分析 吉林省三次产业结构特点分析
?武玉吉
2001年以来,吉林省坚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和各类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有所提高,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员的 能力不断增强,资本要素投入向第二产业倾斜.工业技术装 备水平远超过国家平均水平,工业出口商品比重明显提升. 第二产业结构效益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与全国及部分发达 省份产业结构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 提高
2001年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 基地各项战略的深入实施,吉林省三次产业均实现了较快增 长.2001,2007年三次产业的平均增速分别达到5.7%, 2001,2007年吉林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与全国比较 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三次产业贡献率(%)年份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2001吉林20.143.336.510.147.042.9 正全国14.145.240.75.146.748.2 2002吉林19.943.536.612.944-342.8 正全国13.544.841.74.649.745.7 2003吉林19-345.335.411.055.933.1 正全国12.64641.43I458.538.1 2004吉林1946.634.412.052.235.8 正全国13.146.240.77.852.240.0
2005吉林17-343.639.114.541.444.1 芷全国12.647.539.96.153.640.3 2006吉林15.744.839.54.949.645.5 正全国11.748.939.45.655.638.8 2007吉林19.346.840.51.258.340.5 正全国l1-348.640.13.654.142-3 注:某产业贡献率=该产业增加值增量/全部产业增加 值增量(不变价)
14.3%和12_3%.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2005年除外),到2007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比2001年 提高了3.5个百分点,达到46.8%,分别高于一,三产业27.5 个和6-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2001年提高了 11.3个百分点,达到58.3%,分别高于一,三产业57.1个和 17.8个百分点,在三次产业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提高.但与 全国相比较,其比重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 渠道
多年来.吉林省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同时加强现代农 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步伐不断加快.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 员的能力不断增强.2001,2005年(注:各地区按三次产业 分就业人员仅有2005年以前数据).吉林省第一产业就业 人员的比重从50.7%下降到44.7%.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比 重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比较稳 定,5年来始终保持在17%,18%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达到34%,比2001年提高了3.2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低于辽宁3.8 个百分点.高于黑龙江3.7个百分点,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2001,2005年吉林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构成与全国比较
单位:%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全国吉林全国吉林全国吉林
2001笠5050.722-3l8.627.730.8 2002正5047.921.417.528.634.6 2003正49.150.121.617.429.332-4 2004正46.946.522.518.630.634.9 2005正44.844.723.8l8.431-434.0 2005年吉林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构成
及贡献率与部分省份比较单位:%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就业人贡献率就业人就业人
员构成员构成贡献率贡献率员构成
吉林47.7-28.44l8-413.2734115.40 内蒙古53.850.72l5.63.2430.546.04 湖南53.6—51.3017.565.0l28.988.52 河南55.4,235.7322.1174.4922.5161.18 河北45.1—128.9630.2215.8524.713.1l 湖北42.4-23.4619.535.0838.188.34 浙江24.7-46.3441.8103.7l33.542.6l?
广东32.9-4.8030.748.6336.456.17 辽宁36'325.6225.529.6838.244.63 黑龙江48.4396.1520.9一l9.2330.7—276.92
全国44.8—90.8223.864.2931.4126.54 注:此处贡献率---(2005年该产业就业人数一2001年该产 业就业人数)/(2005年全部就业人数一2001年全部就业人数) 的省份中仅低于湖北.2005年.吉林省全部就业人员达到 1099.4万人,比2001年新增42.2万人,其中第三产业新增 48.7万人,其贡献率达到115.4%,在上表所列10个省份中
居第2位.但比全国平均水平仍低11.1个百分点. 三,三次产业资源配置结构:资本要素投入向第二产业 倾斜
2001年以来,吉林省加大了对第二产业的投资力度.第 二产业的投资比重逐年上升.2006年,第二产业投资比重 达到50.7%,比2003年(注: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固定资产 投资仅有20032006年数据)提高了1O.8个百分点.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省份 中居于前列.分别比辽宁,黑龙江高4.5个和11.1个百分 点.与此同时,第三产业的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但其所占比 重逐年下降,2006年比2003年下降了8.6个百分点.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省份中 处于较低水平,分别比辽宁,黑龙江低6.6个和8.3个百分 点
2o03,2006年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与全国比较 固定资产投资构成(%)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吉林7.139.953
2003芷
全国338.458.6
吉林6.244.649.2
2004芷全国
2.740.856.5
吉林64846
2005正
全国2.643.853.6
吉林4.950.744.4
2006正
全国2.544.153.4
2006年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与部分省份比较 固定资产投资构成(%)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吉林4.950.744.4-
内蒙古4.853.94I.3
湖南2.837.459.8
河南3_346.750
河北4.45144.6
湖北2.739.158.2
浙江0.846.352.9
广东.0.841.258.1
lJ_丁2.746.251
黑龙江7.839.652.7
全国2.54J4.153.4
四,三次产业技术结构:工业技术装备水平超过全国 平均水平'
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的技术水平,主要靠工业支撑.工 业技术水平对三次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 因此.在目前缺乏一,三产业和建筑业相关技术数据资料的 情况下,这里以工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比较分析.对吉林省三 次产业技术结构水平进行判断
2001年以来,吉林省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远 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注:各地区国有及规模以上 非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及全部从业人员 年平均数仅有2006年以前数据).全省全部国有及规模以 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20.79万元/人.比 2001年提高82.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4.6%.在东北地区 oooo
2001,2006年吉林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
与全国及部分省份比较单位:万元,人
省份2001正2002正2003正2004正2005正2006正
吉林l1.4113.1314.9816.4718.2l20.79 内蒙古12.02l3.10l6.0217.7824.1627.87 湖南8,479.569.83I1.6l【1.1512.86
河南7_327.988.779.4710.4412.83 河北9.4310.4911.2112,0213_3315.O8 湖北9-371O.44l6.5Ol8.6O20.4523.26 浙江8.O58.118-357.889_8910.79 广东9.789.349.0O8.808.148.90 辽宁14.6216.2616.2817.8417.5318-25 黑龙江11.7713.316.8617.3317.3918.56 全国1O.1910.77l1.4912.0412.9714_38 注:此处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
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其全部从业人员
年平均数
分别比辽宁和黑龙江高13.9%和12.0%.在上表所列l0省
份中居第3位
五,三次产业出口结构:工业出口商品比重明显提高
出口结构是指一区域生产要素和产品与外区域进行
交流的结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区域产业结构以及该区域 在世界的技术经济地位.2001,2007年,吉林省出口总额实
现较快增长,2007年.外贸出口总额达到38.58亿美元,比
2001年增长1.64倍.7年平均增速达到17..但仍低于全国
平均水平l7.8个百分点
在出口较快发展中.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据统计所
2001,2007年吉林省第一,二次产业出口产品构成
出口总额年农产品占出口工业品占出口
增长率(%)总额比重(%)总额比重(%)
2001正72-3127.69
2002笠223681.54l8.46
2003l钲34.5980.7419.26
2004正35.3944.
9l55.09
2005证28.4243.6656.34
2006正27.1625.4474.56
2007焦29.4125.8374.17
列吉林省主要出口商品分析,2007年农产品出口所占比重 为25.83%,比2001年下降46.48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口比 重由2001年的27.69%,提高到2007年的74.17%.但与全 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六,三次产业效益结构:第二产业效益水平高于全国且 呈现上升趋势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各产业GDP的相对比重与就业的 相对比重之比,是测度产业结构效益的一种有效方法.比较 劳动生产率等于或大于1,说明该产业的效率高或者较高: 比较劳动生产率小于1,说明该产业效率低
2001,2005年.吉林省一产比较劳动生产率由0.40下 降到0.36,虽高于全国0.28的平均水平,但总体上呈现下 降趋势,远远低于1,说明第一产业的效益较低:二产的比 较劳动生产率由2.33上升到2.37.高于全国2.0的平均水 平,且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说明第二产业的效益比较高. 发展态势较好,结构优化升级效果明显:第三产业比较劳动 生产率由1.19下降到1.15.低于全国1.27的平均水平.说 明吉林省第三产业效益水平较高但处于下滑状态.与全国平 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2005年吉林省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全国比较 2001—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全国吉林全国吉林全国吉林
2001正0.2820.39642.02692.3281.46931.185l 2002正0.270.41542.09352.48571.4581.0578 2003证0.25660.38522,12962.60341.4131.O926 2004证0.27930.40852.05332.51O71.33010.9849 2005年0.28130.36271.99582.36961.27071.15 注1: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增加值的相对比重,
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
注2:以上指标数据中,除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
源于《吉林统计年鉴》外,其他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
鉴》.
(作者单位:吉林省经济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云馨)
范文五:吉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吉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吉林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王寒菊 东北石油局 王泽吉
一 、吉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伴随着中国加入 W TO 以及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建立和完善 ,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在面临机遇的同 时 ,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 。因此认真分析吉林省产业结构现状 ,发现问题 ,对于制定对策 、提高 经济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1 、第一产业现状 。虽然吉林省农业具有一定优势 。但仍存在劳动生产率低下 ,农业产业化进程过慢的 问题 。1999 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我省总劳动力的比重为 49 . 2 % ,正如配第 - 克拉克定律所指出的那样 , 农业占用很大份额的人力资源 ,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相距第二 、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甚远 ,这些 都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产业结构后进的表现 。虽然我省注重调整农业结构 ,加快农业产业化 ,但发展效益 农业 、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速度慢 。而世界发达国家已将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大力发展基因农业和 精密农业 ,对农畜产品生产实行数字化管理 ,实现了规范化生产 ,标准化产品 ,网络化销售 。反观我省 , 生产
三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和策略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经济全球化在给他们带来很大挑战的同时 ,也带来了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 。发达国 家有许多资金 、技术和管理经验需要输出以获得更大的回报 ,而资金 、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正是发展中 国家所急需的 。此外 ,分享国际市场机会也是所有国家的共同愿望 。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机 遇 ,主要表现在利用外资 、引进技术 、进入国际市场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发挥“后发优势”等方面 。
从前面的分析已知 ,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中去 ,拒绝经济全球化 ,必将被这一历史洪流 所淹没 。正如联合国 2000 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描绘全球化时所言 : 交流的地理障碍已不复存在 ,但一个新 的无形的障碍出现了 。它名副其实地就像一张覆盖全球的大网 ,张开双臂欢迎上网的人 ,却又悄悄到几乎难 以察觉到排斥着其他人 。其实 ,这种排斥 ,不是把一个国家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循环之中 ,而是把那些无法 寻找到真正的发展道路的国家 ,靠这种快速的大循环所产生的巨大离心力 ,甩出循环体外 。面临着经济全球 化的不可阻挡之势和自身先天上的不足和被动现实 ,发展中国家必须采取正确合适的应对策略 。笔者认为 , 必须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 :
1 、把利用外资 、引进技术 、促进国内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作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根本目的 。吸引和利用 外资 ,无疑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首先考虑的途径 。但长期以来 ,受传统资本流通理论的影响 ,发展 中国家的外资政策往往注重吸引外资的金额和项目数量 ,实际上这是发展中国家陷入误区的关键所在 。从 某种意义上说 ,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 ,其内涵应是从重点利用外资转向重点利用技术 、知识等先进要素的投 入 。通过吸引外资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 ,活动技术许可和转让 ,进而建立研究开发机构 ,提高自身的技术创 新能力 ,尤其是后一点 ,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因素 。
2 . 把改造传统产业 ,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为利用外资的重要目标 。在世界经济全球 化加快的今天 ,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产业结构层次低 ,竞争 力弱 。这也是东南亚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关闭国门 、保护民族工业的 做法显然是不现实的 ,惟一的做法就是及时调整产业结构 ,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投资 所带来的资源有助于建立和提高一个产业 ,特别是能够帮助一个产业由内向转为外向 ,并具有国际竞争力 , 从而提高输入国的产业结构和竞争优势 。
3 . 把国际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长远和最终目标 。经济全球化从总体上看是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对于发 展中国家来说 ,最终的目标必将是经济的国际化 ,其标志是外向型经济成分的增加 。因此 ,发展中国家在加 强吸引和利用外资力度的同时 ,还应根据自身的状况和发展战略安排 ,逐步扩大进出口份额 ,选择好目标和 时机发展对外投资 ,组建自己的跨国企业 ,不断进军国际市场 。
4 . 把发挥资源优势 、壮大相对优势产业当作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立足基础 。参与国际分工 ,调整和提升产 业结构 ,并不单指使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增加 ,而摒弃和削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在这方面 , 一些发展中国家却走入误区 。全球经济的发展并不全是资本或技术高密集型的产业 ,并不是要全部淘汰劳 动和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业 ,而是相互渗透和补充的 ,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也必然随着全球产业的升级增 加技术和资金的含量 。许多发展中国家最富有和最具比较优势的也就是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产业 ,而最 不具比较优势的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所以必须立足自己的相对优势产业 ,通过促进起产业升级加以壮 大 ,从而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一定地位 ;同时有选择到发展壮大资金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注重产业之间的渗 透和互动 ,从而推动整个国家产业的升级 。
?2 ?
()4 期 总第 172 期 第 《技术经济》 2002 年
不规范 ,产品无标准 ,农产品质次价高 。
2 、第二产业现状 。近年来吉林省工业生产增长较快 ,但缺乏竞争力 ,后劲明显不足 。目前 ,我省重点行业 和支柱产业日趋强大 ,支撑作用突出 。机械 、化工 、电子 、食品 、医药五个行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 73. 53 % ,拉 动工业增幅 12. 76 个百分点 。五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66 . 8 % ,全省工业总贡献率为 5 . 4 % 。但由于产品结构层次低 、技术含量低 ,更新换代慢 ,工业增长后劲不大 。近 10 年来 ,吉林省工业总产值 占全国工业的份额从 2 . 3 %下降到 1 . 4 % ,减少近 1 个百分点 。在全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的时期吉林省工业却 相对萎缩 ,形势严峻 。吉林省国有经济主要靠汽车 、石化支柱产业起重要支撑作用 。1998 年汽车 、石油化学 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 21 . 4 %和 15 % ,对我省工业举足轻重 ,但是 ,在同行中尤其是面对跨国 公司的渗透和竞争 ,处境堪忧 。这些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 ,关键技术和核心 元器件依赖进口 ,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缺乏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和主导作用 。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近 10 年的产出份额呈下降趋势 ,行业优势远没有发挥出来 。一般加工制造业 ,其产品档次低 、质量差 、规模小 、最 终产品少 ,而且受到东南沿海地区过剩生产能力的市场抑制 ,没有竞争力 。
3 、第三产业现状 。第 三 产 业 的 产 值 结 构 和 劳 动 力 结 构 逐 步 提 高 , 但 与 发 达 省 份 相 比 发 展 明 显 滞 后 。 1999 年第三产业占 GD P 比重由 1980 年的 19 . 4 %上升为 34 . 4 % ,发展速度较快 ,这主要是由于吉林省对第 三产业投资力度加大 ,占总投资的 64 . 1 % 。其中房地产投资比 1998 年增长 65 . 2 % ,拉动 GD P 增长 6 . 7 % 。 同发达省份相比 ,我省第三产业发展存在很大差距 。我省第三产业在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中所占比重 , 1988 年为 24 . 4 % ,1992 年为 23 . 6 % ,1996 年 29 . 1 % ,从三次产业的 GD P 结构看 ,第三次产业的比重 1985 年为
() 21 . 4 % ,1990 年为 22 . 1 % ,1996 年为 31 . 3 % ,在我国其他城市 北京 、上海第三产业占 GD P 总值的比重已经 高达 40 %以上 ,而吉林省无论在就业结构上还是在 GD P 结构中 ,第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如此之小是极为罕见 的 ,是产业结构后进的一个突出表现 。吉林省第三产业发展明显劣势还在于服务贸易滞后 。吉林省劳动密 集型服务贸易 ,正面临发达国家具有先进服务手段 、先进经营方式的服务贸易大举进入的竞争压力 。建立在 高新技术基础上为生产服务的服务贸易 ,不仅数量少 、规模小 ,而且基本上官厅化 ,效率极低 。
4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吉林省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劳动生产率低下 ,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缓慢 ,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吉林省农业具有一定优势 ,工业与第三产业相对落后 ,从而影响经济的 发展 。从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来看 ,近年来 ,全国工业比重缓慢上升 ,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 ,而吉林省工业比 重却呈现下降趋势 ,第三产业在波动中上升 ,很不稳定 。吉林省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小 ,高科技的民营企 业数量少 ,近年来一直注重企业的技术改造 ,加强产 、学 、研合作 ,注重技术改造和创新 ,但由于高技术产业的 基础低 ,高技术产业的 GD P 贡献率较低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小 ,导致产品结构层次低 ,技术含量低 ,更新 换代慢 ,工业增长后劲不足 。长期以来吉林省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 ,靠人海战术发展大工 业 ,违背了资源分配给愿意并能够付出最高价格者的资源配置要求 ,尤其是长期对知识资源和人才资源也实 行低价分配政策 ,这就造成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被粗放的利用 、人才流失 、资源浪费和劳动生产率低下的现 象 ,低成本的比较优势丧失 ,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 。由于产业技术长期维持在低水平的发展中 ,又丧失了绝 对优势 ,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 。因此 ,深入研究产业结构转变同经济增长的关系 ,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 ,迅速 提高经济竞争力 ,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
二 、吉林省产业结构转变的对策
1 、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 。根据国内外经验 ,政府在结构调整中 ,特别是在工业化 过程中结构升级方面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作为宏观调控部门 ,政府有必要也有能力对社会资金的流向作 好引导 ,还必须制定出产业结构调整的中长期规划 ,并集中力量办几件关系全局的大事 ,真正起到引路人的 作用 。在政策的制定上 ,政府应对衰退产业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 ,予以财政支持或贷款优惠 。此外 ,从吉林 省支柱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看 ,目前多数还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必须由政府予以适当的保护 。从历史 经验看 ,长期由政府对某一产业进行保护 ,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因此 ,保护只能是针对少数产业中的少数企 业和产品 。同时 ,要加紧研究制定既符合国际规则 、惯例 ,又适合省情的有效保护手段 。
2 、大力发展效益农业 ,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第一 ,解决目前农村劳动效率低下的问题 ,推广农业 机械化 ,减少农村就业人口 ,从而将大量剩余劳动力解脱出来 ,从事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 ,实现农业劳动 力向非农劳动力的转移 。第二 ,加大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力度 ,发展玉米深加工 、畜产品加工和特产品加工 。 第三 ,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 ,大力发展效益农业 ,按产业化方式组织农业生产 ,发展“订单农业”,把农民与龙 头企业连接起来 。第四 ,加速农村城市化建设 ,小城镇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城乡经济交 流的重要渠道 ,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3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成长 ,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 。吉林省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 ,第二产业增加值在 GD P 中的比重一直较高 ,而且目前这种状态还在持续 。当前 ,要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大力发展高新 技术产业 ,利用吉林省高新技术的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4 、抓住机遇 , 在实施规模经济和名牌战略中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的总
?3 ?
?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4 期 总第 172 期 第 《技术经济》 2002 年
试论宁波乡镇企业发展现状与创新战略研究
宁波大学商学院 董永虹 朱福建
一 、宁波乡镇企业发展现状
宁波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勇于探索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平衡发展 。1999 年宁波乡镇企 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2121 . 22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5 . 86 % ,在生产总量保持持续增长同时 ,宁波乡镇企业有着自 己的特点 。首先表现在通过发展股份合作制等形式 ,明晰了产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调动了投资者 、经营者 、 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 ,规模化与块状经济发展迅猛 ,1999 年全市销售额 500 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 1655 家 ,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个数的 66 % ,实现工业总产值 615 . 93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5 . 97 % ,产品销售率 达 96 . 35 % ,全市还出现了一批具有明显地方特色 ,投资主体明确 ,产品趋同 ,地域相对集中 ,专业化生产与分 工协作相结合的块状经济 , 降低了消耗 , 提高了竞争力 。再其次 , 宁波乡镇企业发展注重科技投入 。全市 1999 年乡镇企业新批技改项目 2617 个 ,实现财务投入 68 亿元 ,总投资 88 . 98 亿元 ,技改投入的积极性和自 觉性进一步提高 。技改投入的方向越来越注重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投入产出时间缩短 , 投入规模扩大 ,技改投入注重于引进国际先进设备 。最后 , 宁波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 全市 1999 年自营出口完成 8 亿美元 , 比上年同期增长 49 . 4 % ,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 322 亿元 , 比上年增长 25 . 23 % ,新办三资企业达到 199 家 ,总投资 2 . 41 亿美元 ,协议利用外资 1 . 36 亿美元 ,同比增长 28 . 3 % 。 尽管宁
波市乡镇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 : ?结构不合理 。 投资分散 ,产业结构类同 ,产品结构趋同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 ?产品的科技含量亟待提高 。 ?管理人才 、 技术人才亟需培养与引进 。 ?管理部门的队伍不稳定 。 ?政策环境不公平 ,如 :资金紧张 ,贷款难 ,税费负担 重 。 ?企业用地 、资金需要量制约着企业发展 。
二 、宁波市乡镇企业创新战略思路
1 、管理创新战略
() 1首先应突破原有的管理思想 。应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家长式管理思想 ,引入企业家队伍 , 以现代创新管理替代传统管理思想 ,实行一定阶段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聘用经营者 ,在经营决策时通过 咨询专家意见 ,提高决策科学性 。
() 2实施先进的管理方法 。要在人事的质量 、财务 、营销等管理制度方面实施创新 。借鉴国外的先进方 法结合宁波乡镇企业实际 ,不断对这些管理制度加以探索 ,完善和前进 ,不断降低物耗能耗 ,提高质量效益 。 在人事上做到能进能出 ,在高薪聘请管理人员同时 ,充分发挥这些人员的自主性 ,留人留心 ,为企业发展提供 强有力的管理保障 。以建立和实施 ISO 等国际质量认证为契机 ,以全员参与 、全过程管理等方式 ,全面实施 质量保障体系 ,以充分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 。在财务上 ,要完善资金使用和审批手续 ,严格财务管理 。在营 销上要突破原有营销观念 ,运用现代营销观念 。如 : 国际连锁经营 、网络营销 、绝色营销 、知识营销 、方案营 销 、直销等方法 。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 ,走国际贸易之路 。
() 3加强战略成本管理 。企业在注重短期利益同时 ,更应注重长期竞争的优势 ,在宁波乡镇企业发展过 程中 ,应注重技术与经济最佳结合 ,从多方面寻求价值与功能的最佳结合点 ,保持战略成本领先的竞争优势 , 同时还应全面地考虑多种潜在因素 ,分析各种机会成本 ,以提高企业持久盈利的可靠性 。
2 、制度创新战略
() 1建立和完善股份合作制经济 。应以原有乡镇集体企业转制为突破口 ,继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规范 完善和提高已建立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建设 ,对股权设置 、股益分配管理体制企业的设立等方面不断地创新 。
() 2建立学习型组织 。由于知识的快速折旧与创新 ,员工对于专业知识的持续学习与更新能力 ,将决定 一家乡镇企业所拥有的竞争实力 。因此将乡镇企业转型成为有效率的学习性组织 ,使得知识更新与创造成 为员工的主要工作 ,这是未来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中制度更新的一项重要工作 。
产出中占较大份额的行业 。要加快支柱产业的发展 ,需要全省在商业银行信贷 、外资进入 、税收等方面给予 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发展支柱产业 ,要以支柱产业内的大企业集团为重点 ,优惠政策要重点体现在帮助那些 经过竞争脱颖而出的大企业的发展 ,把有希望和有优势的产业做大做强创出名牌 。
5 、发展绿色产业 。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共同责任的今天 ,国内外绿色需求急剧升温 ,吉林省应把 握这一趋势 ,充分利用我省的资源 ,以创造绿色品牌为突破口 ,树立绿色大省形象 。开发绿色名牌产品 ,提高 国内外知名度 ,形成绿色品牌效应 ,为全省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初步形成绿色产品规模 。围绕市场认 同的绿色品牌产品 ,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 ,开发系列产品和精深加工技术 ,形成以开发 、生产绿色产品为 核心的产业群 、企业群 ,做大绿色产业的规模 ,提高绿色产业的档次 。
?4 ?
?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